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四三五卷) 2005/9/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435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第九,一道甚深,贤首菩萨偈颂第二首看起,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:
【一切诸佛身。唯是一法身。一心一智慧。力无畏亦然。】
这首偈是讲果一,前面曾经讲法一,人一,「无碍人」;因一,「一道出生死」,这首偈是果一。果一里面讲了五桩事情,实在讲果是说不尽的。世尊在教导我们,总是把很复杂的将它归纳为简单、明了,容易让初学人体会。这些实在讲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,这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善巧方便。
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「后偈果一」,后偈就是第二偈,说的是果一。「略举其五」,举了五桩事情;「一者身一」,这是略举五个例子,第一个是讲身一,身是一。「此有二义,谓若约所证法界为身,则体同为一;若兼能证无罣碍智为身,即相似名一」。我们先把这两句略略的解释一下。佛在大乘经上常说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身一。所以这经文上讲『一切诸佛身,唯是一法身』。这一切诸佛,这句话是个关键,如果你要不了解这句话,这下面你就不容易体会到,你就很难契入。
「一切诸佛」,包括我们自己本人在内。我们怎么会包括在内?诸位你要细细想想,佛法里面常讲「十方三世佛」,十方是讲空间,四方、四维、上下,讲空间;三世是讲时间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所以十方三世就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统统包括尽了。不但有情众生是佛,有情众生这个大家都容易懂,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。哪些是未来佛?现在这些众生统统是未来佛。为什么说他是未来佛?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既有佛性皆当作佛,唯是一法身。不但有情众生是佛,无情众生也是佛,无情说什么?今天我们讲的植物、矿物,所有一切自然现象。现在人所谓的动物、植物、矿物全都是,这话怎么讲法?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情是有情众生,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十法界里面正报,无情是依报,情与无情同圆种智,圆是圆满,种智是一切种智。既然同圆,同样圆满一切种智,那就是无情也成佛,这话意思深!
成佛是什么意思?禅宗讲得好,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,成佛的意思就是见性。有情众生他的本体是法性,从法性变的;无情众生,植物、矿物,它的本体也是法性。如果我们从法相唯识里面讲就比较容易懂,有情是什么?阿赖耶的见分;无情呢?无情是阿赖耶的相分。有情,我们现在讲精神,无情的我们讲物质,整个宇宙就是精神跟物质的混合体。有情占得多,我们叫他做动物,就是见相的见分多;如果只有相分而没有见分,我们就叫它做无情,叫它植物、矿物。植物还是生物,矿物就不是生物。
体,体是法性,相宗四分里面自证分,自证分是法性。所以见相同源,物质跟精神是同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。同一个自性,为什么会有的变现出精神、有的变现成物质?这个你要晓得,自性本来有的,就是前面讲的「文殊法常尔」,一切法本来就是这样的。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,这佛法称为般若智慧是自性本来具足的;自性本来具足无量的德相,自性里头本来有的。迷失了自性之后,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就转变成见分,自性本具的德相就变成了相分,变成物质。可见得,全是自性本具的,离开了自性,无有一法可得。所以说法法皆如,法法皆是。这个话是谁说出来?明心见性人说的,哪一法不是!连虚空都是,都是自性变出来的,晦昧为空。
所以清凉大师在此地就给我们说,「若约所证」,若约用现代的话来讲,如果就所证来说,「法界为身」。诸位要晓得,法界就是法性,法性能现,法界所现,所现的是法界,法界是一法界,不是十法界。这个一法界在大乘教里面称为一真法界,一法界是真的;十法界,十法界是那个真扭曲变态了。为什么会扭曲?为什么会变态?那就是一切众生的心想,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。这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不是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不是心想生,十法界、六道三途心想生。不管心怎么想、怎么样变、怎么样扭曲,它的本体不变。所以本体怎么样?本体还是一真法界。
我们把一真法界比喻作金,十法界、六道三途比喻作器,所以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你做几千种的样子、几万种的样子,每个样子都不相同,没有一个相同的,体全是黄金。那个体,黄金比喻作法界,有没有离开一真法界?没有。那一真法界为什么见不到?一真法界实在就在面前,你自己迷了,你见不到。你要觉悟了,觉悟的人所谓「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」,拈来即是。从这些地方我们去体会,原来三途六道、十法界跟一真法界不二!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。佛把这些话说尽了,说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可惜我们迷得太深,迷得太久,已经养成一个迷信的习惯,所以摆在面前不认识,一天到晚打妄想,特别是现代人,妄念太多太多了。
你修行,我们以念佛来说,学了这么多年,功夫成片没得到。不要说一心不乱,功夫成片就有三辈九品,功夫成片上辈的,就是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,这个上三品,给诸位说,就有能力自在往生。什么叫自在往生?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,想在这个世间再多住几年,行,毫无问题,这个叫什么?生死自在,这叫了生死,得大自在。中下两辈的差一点,上辈决定自在,想做什么样的示现,就可以做什么样的示现,一丝毫障碍都没有。他是不是无碍人?还不是,但是他怎么样?他接近无碍了。无碍人,那要到一心不乱,事一心不乱就无碍,真的是圣人。理一心不乱,那是法身菩萨,事一心不乱是四圣法界的圣者。功夫成片还没有出离六道,但是在六道里面,他的用心、他的言行已经逐渐逐渐纯正不邪;觉而不迷,净而不染,他能把这个保持住,远离迷邪染,心行觉正净。所以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得自在,他要不求西方世界,他生天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
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菩萨念念所希求的,哪个不想?都想赶快成就,可是没有缘。缘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机会,没有机会。我们今天真是难得,机缘遇到了,只要你具足善根福德,你就成就了。我们今天讲,我们的善根福德有问题,往生西方世界要三个条件,这是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很清楚的,「善根,福德,因缘」。我们今天因缘有了,善根是什么?福德是什么?善根是信解,福德是行证。善根少,因缘虽然遇到了,不相信;或者相信,相信不真切、半信半疑,愿发不起来,很容易被外面境界影响,这是不能成就的原因。我们要把原因找到,然后把这个原因消除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会有成就,这不能不知道。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,我们这一生遇到,怎么可以空过。
这两天有同修传给我一个讯息,中国有一个念佛的老居士,是一位女居士,念佛往生,预知时至。四个多月之前她就晓得,跟家里人说出,果然在那一天走的,没有生病,无疾而终。这个老婆婆不认识字,《弥陀经》也没听过,怎么往生?就是一句阿弥陀佛。她什么都不会,一天到晚就念阿弥陀佛,口里念阿弥陀佛,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。处事待人接物,虽然是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她跟人接触,生活,家庭里面的工作,待人接物,跟《弟子规》、跟十善业道是圆圆满满,我听说她统统做到了。《十善业道经》她没有学过,没有听过,《弟子规》她也没有听过,但是她统统做到了,真正是社会上标准的善人。
这个讯息我听了之后,真的对我们念佛人求生净土增长了信心,我们看到这个样子,她能做得到,我们也能做到。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我们没有她那样的专心,没有她那么心清净。她在年轻的时候,也是喜欢到各个道场去走,有一次在一个道场遇到一位法师告诉她,真正念佛求生净土,你在家里念一样,不必老跑道场来。她从此之后就不跑道场,她就在家里专心念。这个法师很了不起。换句话说,她这一生的成就,这个法师是个关键。
我们今天不成就在哪里?心不定,也就是没有耐心。你看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我们就是没有忍耐。没有忍,没有耐心,就不能精进,你的心是散乱的,你就没有定,你就不能成就。她很难得,听了法师的劝告之后,她心就定下来,哪都不去了,只是在家里念佛,连家里人都不知道,不知道她在学佛。她念佛是默念,在心里头念,外面,在家里做家事情,一点都看不出。她这一句佛号方便,干什么事情都不妨碍。外面是为家庭,为大众服务,做得很周到、很圆满。一家人,邻里乡党没有一个不喜欢她的,没有不称赞她的,不知道她在念佛。
内心里头除了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都没有,这就是她成功的秘诀。我们想想,我们毛病就是我们心里头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,没放下。自己的工作、为别人服务做得不周全,为什么?顾忌太多,分别太多,执著太多。所以功德、福德实在讲都很有限,比不上这位老太太。这位老太太她的功德、福德是圆满的,为什么?她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样样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所以她在这一生当中能成就这样殊胜的果报,不生病!走得那么自在,那么安详,那么样潇洒。我们今天读到这段经文,用这个来印证,我们的体会就更深了。所以这是给你讲真话!
「一切诸佛身」,这个一切诸佛身就是一切众生,情与无情统统包括在一切诸佛身这句里头。「唯是一法身」,所以我们跟一切众生真的是同一个法身。法界是身,你怎么能离得开法界?法界是自己。所以说「则体同为一」,为什么说身一体同,这就是佛门常讲的「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」,慈悲是从这生的。你没有这种认识,没有契入这个境界,慈悲心生不出来。所以见性,慈悲心也生出来,为什么?见性知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跟我是同体,就好像豁然觉悟了这个身是我,这身上每个细胞,每根汗毛都是我,同体,同一个体;哪个地方有痛痒都非常关心,慈悲心是自自然然流露出来。
我们今天没有慈悲心,什么原因?不承认是同体。好像我身上,我是一个汗毛,你是一个细胞,我们彼此不承认,不知道是同体。所以每个人顾到自己的利益就损害别人利益,干一些损人利己。真正觉悟的人可以损己利人,他知道利人是利自己,一体;自利损人,那是害自己,害自己的法身!那就错了,那就迷了,愈迷愈深。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真正契入,智慧就开了,德相就现前,这是法身,法身为体。
另外第二个意思,这身有两个意思,第二个意思是假若说兼,这个「兼」字用得好,为什么?不能离开法身,离开法身,那就不行。从法身的另一面,哪一面?法身本具般若智慧,从这一方面来看,那就是「兼能证无罣碍智为身」。能证无罣碍智为身,这是什么身?这就是大乘教里讲的报身,报身是智慧身。法身是本体,报身是法身里面的智慧,法性里面的智慧;智慧能证,法身是所证,法身就是法界,能所是一不是二。像我在前面举的例子,我们举灯跟光,光从哪里发的?光从灯发的,灯是法身,光发出来之后能够照灯,把这个灯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灯跟光是一不是二。这个比喻不是我发明的,佛在经上常讲,细细从这个地方去体会,逐渐逐渐真相就明了。所以报身是智慧身。
我们现在一讲身都要讲有个身体,身相,那个身是什么?应化身。诸位要晓得,法身没有相,法身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,是现在哲学里面讲的「宇宙万有的本体」,本体是什么?哲学里头没讲清楚,大乘教里面讲清楚,本体里面有无量的智慧,有无量的德能,有无量的相好。这从哪里来的?本来有的,所以叫法尔如是。我们这段经文,贤首菩萨头一句所讲的「法常尔」,这个法是诸法、一切法,就是这样的,没有因、没有缘也没有理由,它就是这样的,本来就是这样的。
报身,报身是智慧,以智慧为身称为报身。报身在什么地方显示出来?还是要靠个肉身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显示出无量的智慧,从什么地方显示?说法四十九年。四十九年,他所经历的人事物无量无边。就人事上来说,男女老少各行各业,上自帝王下至乞丐,佛跟他们接触、遇到的时候,每个人都有问题向世尊请教。世尊听了之后,不要用思考,不要去研究,无需要去想一想,随问随答,把他们的疑难杂症全都解除了,这是无碍智慧。从智慧来讲,这就是报身,体是法身。诸位要晓得,三身是一而三,三而一。
你说我们现在这个身是不是法身?不能说不是法身;能不能说这是报身?不能讲它不是报身。如来果上这些智慧德能我们统统没有了,我们现在迷了,这个身的确也是具足三身,现在是什么?报身不现,法身也不现。为什么不能现?迷了,迷了自性就是迷了法性,就是迷了法身,就是迷了报身、迷了智身。《华严》讲如来有十种身,十种身是细说,说得清楚明白一点,一般大乘经上只讲三身;三身跟十身无二无别,归纳起来讲三身,分开来讲十身。
所以十身跟三身没有什么不一样的,无二无别。但是你一定要知道说三身是说自己,说十身还是说自己。佛法对我们无比的亲切,一句话都没有说到自己以外,全是讲自己。统而言之,经教就是教我们认识自己,哪一天真的认识自己了,那就是禅宗讲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你认识了,这个认识就叫做成佛。怎么讲?成就智身现前,你明白,你不迷了。明白、不迷了就叫做佛,就叫做菩萨;不明白,迷惑颠倒,这就叫做凡夫。佛菩萨跟凡夫就这么回事情。所以能证、所证是一不是二。清凉说这叫「相似名一」,前面是体同为一,这个为什么讲相似名一?法身菩萨相似,彼此相似。从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一直到究竟觉,总共包括究竟觉是四十二个位次,四十二个位次相似。
下面说「下既别明心智,则正当初意,然体同义异」。这个初意就是约所证法界为身。下面讲底下从第三首往下这些偈颂,这是别明心智,确实是这两个意思相当於前面这个意思。然体同,体是法性;义异,义是相用,我们讲体、相、作用,相跟作用不一样,体完全一样,体同相异。
这是第二首偈前面的两句,「一切诸佛身,唯是一法身」。我们读这两句,如果是真的得受用了,你常常在这个地方提起疑情,宗门的话说「小疑则小悟,大疑则大悟」。你常常想著这个问题,一切诸佛身。我们把一切诸佛改一改,为什么?怕我们起分别执著这是一切诸佛,凡夫没分,那就错了。一切诸佛里头确实包括凡夫,包括情与无情,但是对初学来讲很容易迷惑,於是我们换句话说,「一切诸众生,唯是一法身」,这样疑情更容易提得起来。一切诸众生就是一切诸佛身,这前面说过。我们常常想「一切诸众生,唯是一法身」,你只把这一句念上一千遍、念上一万遍、念上十万遍,你就有很深刻的体认。
这一切诸众生跟我是什么关系?关系找出来了,跟我什么关系?共同一法身。我现在在国际上常常走动,目的是希望能够化解冲突,促进和平。我用什么方法?我也只用一个方法,我这个方法是什么?我们同是地球人,我们同是一家人,一家人要照顾,不能互相残害。我们不分地区、不分种族、不分宗教、不分文化,我们统统是地球人。我这个说法产生了效果,许多人他都能肯定。我们希望我们居住的地球美好,希望地球上人人都能过著幸福、平等、美满的生活,彼此能够互相礼让、互相尊敬、互相敬爱、互助合作,基於一个理念:同是地球人。
《华严》更殊胜,更了不起!《华严》讲法界、讲宇宙。宇宙是一法身、是一体,那地球当然是这里面的一部分。我们讲地球,我们统统是地球人。好像我们这个指头,大姆指是个地球,我们都是一家人。《华严》跟我们讲,除这个之外,我们整个身体都是一家人,范围更大,没有边际,肯定我们都是一家人。遍法界虚空界是一家人,只有互助合作,决不能够互相伤害。所以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、互相关怀、互相合作,这是性德!那是自然的。左臂这个地方有痒,右手一定去把它搔搔去帮助它,还要谈条件吗?为什么?同体。我们今天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,不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,不知道地球是一家,在这里面天天吵吵闹闹的,你争我夺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无不是损人利己。人人都损人利己,那就时时刻刻、在在处处全是冲突,全是斗争,哪来的和平?这就是违背了性德,性德不如是;违背了自然的法则,自然的法则是和谐的。
我们讲地球上面所有一切生物,生态平衡,这个生态平衡就是和睦相处,互助合作。由此可知,违背自然法则就是破坏生态平衡。我们用这些术语大家好懂,破坏了生态平衡。那地球上现在生态平衡破坏了,破坏它有反应,就像江本胜水实验一样,这个反应很不好,非常丑陋,反应是什么?天灾人祸。天灾,水灾、火灾、风灾、地震;人祸就更复杂了,彼此都存心损人利己,这是人祸的根,根源,不但是人祸的根源,也是自然灾害的真因。
我们确确实实,如果不是在佛法里面,我们怎么知道宇宙是一体,怎么能够从这里想到地球是一家。地球上所有一切的生物,动物、植物、矿物,相用不同!就像我们一个人身体,人好像是个地球,有头,有手,有足,有眼,有耳,有鼻,身体里面有五脏六腑。这就是什么?这就是相用不一样,体是同的,体是法身,体是法界。相用就变成十法界、变成六道、变成三途。所以相用从心想生。诸佛菩萨、圣贤教诲没有别的,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把所有一切错误的知见(邪知邪见)放下、一切错误的行为放下,立刻就回归正法,回归到觉正净,觉正净是性德。觉是自性本具的智慧,正、净是自性本具的德相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十分钟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再看第二首偈的后面两句:
【一心一智慧。力无畏亦然。】
这两句讲了四桩事情,讲了『心』,讲了『智慧』,讲了『力』,讲了『无畏』;『亦然』,跟前面的道理一样,没有两样。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「二、心一」,这是讲心,心一,「八识心王,俱不可知故」。确实,怎么不可知?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。就佛果地上,这个佛,分证佛包括在其中,也就是说圆教初住以上,初住菩萨以上转八识成四智。四智是性德,八识从心想生;换句话说,我们只要心里头动念头,这我常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,四智就变成八识。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彻底放下,八识立刻就恢复变成四智。谁知道?俱不可知,为什么?自然的现象。如果有知就迷了。
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好,无明从哪里起来的?「知见立知是无明本」,这佛把无明的根本一语道破。什么叫无明?你觉得你自己有知,这就是无明。什么是无明破了?俱不可知是无明破了。连知见真的放下了,这一放下之后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无所不知里头,你有没有觉得你有知?没有。如果觉得我无所不知,迷了,马上四智不现又变成八识了,为什么?你起心动念。这个东西很难懂,真不好懂,意思太深了。
我们睁开眼睛,眼睛会看,这个看是四智菩提。所以佛在经上讲,第一眼看,你是用的心,这心是一;第二眼看就不是真心,是妄心,为什么?你起心动念,你有分别、有执著。起心动念落在阿赖耶里头,真心变成阿赖耶;再一分别,意识起来了;一执著,末那起来了。执著是末那,分别是意识,起心动念是阿赖耶,所以你只要能够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八识没有了,转八识成四智。阿赖耶变成大圆镜智,大圆镜是比喻,就好像一面大镜子,外面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,一样也没有漏,举这个比喻,这个比喻是无所不知,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。一面镜子照外面东西,镜子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;镜子有没有分别执著?没有。你就晓得圣人用心如镜,不落印象,不是不知道;眼能见,耳能听,鼻能嗅,舌能尝,身能触,意能知,六根它真起作用。作用里面没有分别、没有妄想、没有执著,法身菩萨!这我们在《华严》里头讲过不少次。
阿罗汉,圣人,这是超越六道轮回了,他什么功夫?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没有执著,他还有分别,他还有妄想,所以出得了六道轮回,出不了十法界,道理在此地。六道之外就叫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这四圣法界。四圣修什么?把分别再断掉,一切法不分别,为什么不分别?他懂得「唯是一法身」,中国禅宗里面讲「唯是一法性」。分别执著没有了,但是怎么样?还起心动念,虽然没有分别执著,他还起心还动念,还是出不了十法界。什么时候功夫再进一步,於一切法里头不起心、不动念了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不起心、不动念,他就超越十法界。那就恭喜他,他真的成佛了,他到一真法界。到一真法界,才真正是把自己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找到,话是这么说的。你要想证得这个境界,你要俱不可知,你才能证得。为什么?你要有可知,就起心动念,不起心、不动念,哪有什么知不知!知不知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。不二法就是一,讲心,心一;讲性,性一;讲法,法一;讲人,人一;讲因,因一;讲果,果一,一就是不二法门,佛的境界。
所以这一章经叫「一道甚深」,一道就是前面跟诸位说,一道就是一乘,一乘在大乘之上,大乘相对有小乘。在佛经里面,讲一乘经就是讲成佛之道,是一乘经,真的成佛不是假的。成佛一乘经,哪些经?一乘经古来大德们告诉我们,在一切经里面翻译成中文的,没有翻译的我不知道;已经翻成中文,现在收在《大藏经》里面的,三部,第一部《华严》,第二部《法华》,第三部《梵网》,《梵网》是戒经。你看一乘虽然三部,也具足了戒定慧。三学、三慧统统具足,这三部经,一乘经。这一章是一乘基本的教义,也是一乘之基础,一乘之纲领,就在这八句偈(这第一首、第二首八句偈),所以它的意思很深。
这是八识心王怎么转识成智,这个大意跟诸位说清楚了。起心动念,一心就变成八识,不起心、不动念,八识就又回到一心;一心是自然的,法尔如是,八识是违背了自然,不如是。一真法界是随顺自然的,十法界、六道三途违背自然,这个要知道。违背里面也有方向正确的,目标正确的,那是什么?伦理道德,在佛法里面讲戒定慧三学。三学、六波罗蜜、十愿都是在十法界里面向著回归一心的那个方向目标,正确的。我用这个话来讲,对於初学的同学应该有一些帮助你们理解、帮助你们契入。
所以迷得再深、迷得再久都不怕,为什么?体是一个,体上决定没有丝毫改变。相,相也不是真的,虚妄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所以迷得再久再深,只要一觉悟就省悟过来了。所以说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大千」,问题就是你要觉悟。你为什么不觉悟?你放不下,放下就觉悟了。觉悟,这彻底放下了,你还有什么操心的?你还有什么牵挂的?没有了。你的操心、你的牵挂全是错误的,为什么?法性里头没有,法身里头也没有,法界里头也没有,可见得这个牵肠挂肚、这种种放不下全是虚妄。所以佛与法身菩萨看到六道十法界的众生,很感叹说了一句「可怜悯者」,这句话的意思很深。
再看下面第三桩事情,智慧,一智慧。「智慧一」,清凉大师给我们说,「四智,三智,二智,一智,皆无别故」。什么叫四智?佛在经上有许多种讲法,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最熟悉的、最常用的就是转八识成四智。前面说过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,这是一种智慧,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,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,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,这是我们最常见到、听到的四智说法。其他的说得比较少的还有几种说法,譬如有说道慧智、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,这也叫四智,这说得少。
法相宗里面,前面因为讲到八识心王,佛在相宗里面告诉我们,相宗用功就是转识成智,那真功夫。怎么个转法?八个识,「六七因上转,五八果上转」。这个指导很重要,指导非常好,告诉我们你要真正修转识成智,你的功夫在第六、第七,第五、第八不要管,六七转过来之后,五八跟著就转了。所以五八是果上转,它不是因上转,只要六七转了,五八自然跟著就转了。怎么个转法?你就要晓得它的作用,第六意识分别,第七末那执著,於是我们渐渐就能体会到怎么个转法。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我不再执著了,我把执著彻底放下了,转末那成平等性智,你的心平等、平静了,怎么样?得定了。
我们今天念佛为什么不能够得一心不乱?你就知道,你对一切人事物、世出世间法执著,过分的执著。只要有这个念头在,你不但是一心不乱得不到,功夫成片也没分,往生产生障碍。你要知道得定是清净心,往生第一个条件。大乘教里面佛常说,「心净则佛土净」。这个宗叫净土宗,你要修清净心。清净心的障碍,最大的障碍就是执著,只要有执著,你哪来的清净心?我们还要不要执著?有人说:在这个世间日常生活当中,我不执著行吗?那你就想想,不执著是生净土,执著是继续搞六道轮回,你要不要执著?要执著,继续搞六道轮回。这一生遇到净宗也不能成就,只能说跟净宗结个缘而已,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。往生必须把执著放下,这是转末那识。
再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,妙观察是慧,平等性是定。所以只要离开一切分别,智慧就现前,离开一切执著,清净心就现前,禅定现前了。我们净土宗修不修定?修不修慧?修,《弥陀经》上讲「一心不乱」,一心是定,不乱是慧。怎样得一心?放下执著得一心,放下分别就不乱。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。「临命终时,心不颠倒」,心不颠倒是什么?你在临终的时候还保持著一心不乱。如果临终不能保持,那你的功夫就毁掉了,临终要能保持。临终保持是在平常的功夫,平常统统能保持,临终才有把握,才能真正做到心不颠倒。这两个转了,前五识就变成成所作智,阿赖耶就变成大圆镜智,一转一切都转过来,四智!转八识成四智。
下面讲「三智」,三智也是佛法里头常讲的,三智说法就很多了,通常我们讲,一切智、自然智、无碍智,这是讲三智;还有一种讲法,根本智、后得智、加行智,这个我们也常常听到。根本智是什么?根本智是定,就是平等性智;后得智就是妙观察智;加行智,一般来讲统统属於后得智,对根本而言的。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,你能够做到面面圆满,能够都做到恰到好处,这都是属於加行智,是后得智。还有一种是我们常常讲到的,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,我们通常解释佛,「佛」这个字里面它有智、有觉。智讲三种就是讲的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,通常都是这样解释。三觉,这是本觉、始觉、究竟觉,究竟觉也叫做圆觉,这三种觉;或者讲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。这都是我们佛学里头名词很常用的。
我们略略的介绍一下什么叫一切智?一切智是知一切诸法的总相,你真正明了通达,阿罗汉就证得。诸法总相是什么?空相,万法皆空,《金刚经》上所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这些话都是一切智。总而言之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都是属於一切智。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,放下了,彻底放下了。放下了执著,阿罗汉证得九次第定,他何以能证得?他知道诸法总相,就是说他有一切智。菩萨更高一级,菩萨不但有一切智,他还有道种智,道种智是什么?知道一切有。一切智,是知道一切法都是空的;道种智,进一步知道这一切法。这些法是幻相,这幻相怎么来的,阿罗汉不知道。阿罗汉只知道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但是那些虚妄相怎么来的?什么因缘成就的?它有什么作用?这些阿罗汉不知道。阿罗汉只知道空不知道有,菩萨空有都知道,菩萨智慧比阿罗汉高。
知道这一切现象、森罗万象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,他就不会再分别了;知道这一切幻相都不是真实的,他不执著了。所以从前章嘉大师教我,佛法知难行易,行是什么?不执著、不分别,这个容易,为什么你做不到?因为你不了解诸法实相。所以佛为了要帮助众生了解诸法实相,辛辛苦苦说法四十九年,讲经三百余会,很辛苦。人一觉悟的时候,这一念之间就成就了,超凡入圣,正是所谓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这个一点不假。
今天早晨,我们香港的老同修,袁文忠居士,我想很多人都知道。他在香港回归的时候移民到纽西兰去了,这两天在这边,知道我在此地,他来看我。从前他是香港青年协会的会长,我就问他,青年协会有很久我跟他们没有联系,以前是常常在一起的。他们还在,人数还不少。我就跟他说,他现在小孩长大,都能够独立了,所以他也很想再回来。我说好,回来好好把青年协会带起来。
学佛必须要知道,这经教要不通,那就不叫学佛。学佛不能不读经,不能不研究教理,不能不念佛。我说我们认识将近三十年,我们是一九七七年认识的,到二00七年就三十年(明年就三十年,中国说法)。我说你看我在这段时间当中,你们看到我很羡慕,我怎么成就?天天读经,天天研教,天天念佛,天天讲经,没有一天空过。旅行的时候,我在飞机上还读经,还不忘记念佛,我这个读经念佛,回向供养虚空当中的一切众生,不空过。青年协会这些年轻的学佛同学非常难得,但是不听经不行。现在我们在香港讲经的缘很盛,青年协会的同学到这里来听经好像很少,我都很少见过,决定不能够疏忽。你看《华严》我们已经讲了将近三千个小时,愈讲愈有味道,真正契入之后,欲罢不能。我们要在这个经里面学怎么样得清净心,怎么样开智慧,怎么样自行,怎么样利他。
三智里面也讲到本觉、始觉、圆觉,这个意思也很深,本觉是什么?本觉就是根本智。我们今天本觉没有了,根本智没有了,谁破坏呢?实在讲它还是有,就是不能现前,有个东西障碍住它。什么东西?执著。在一般经教里讲见思烦恼,见思烦恼就是执著,根本智不能现前。执著放下了,彻底放下了,见思烦恼断了,根本智现前。根本智是自性本定,就是你的清净心现前,清净心是根本智,为什么?清净心能生智慧,这是本觉,本觉本有!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头告诉我们,「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」,不觉是什么?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是不觉。换句话说,见思烦恼是不觉,尘沙烦恼是不觉,无明烦恼是不觉,不觉本无,本觉本有。换句话说,像这个地方所讲的四智、三智、二智、一智本有,无论怎么讲法都是一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。
「一心一智慧」,不是从外面来的,自己本有的。现在就是我们这个智慧被障碍障住了,并没有失掉。像今天香港阴天,有没有太阳?有,太阳被厚厚的云层盖住,我们看不到太阳,不是太阳没有了。换句话说,不是我们的本觉没有了,是有障碍。现在问题怎么样把障碍去掉,障碍去掉一分,本觉就透明一分;障碍去两分,我们的本觉就透两分。这个透一分、一分的,这就叫始觉,你开始觉悟了。实在讲始觉就是恢复本觉,可是烦恼习气重,要在境界里头去磨炼。磨炼第一个,佛陀教给我们的秘诀,忍耐,就是忍辱波罗蜜。你看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,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你要不能忍,你就没有始觉;你要能忍,你始觉就现前,你开始觉悟了。所以一个人真正懂得我要修忍,这个人开始觉悟。什么都能忍,忍人之不能忍;逆境要忍,不能有瞋恚心,不能有报复的心,顺境也要忍,不能有贪恋心。
所以忍辱在哪里修?人事环境上修,物质环境上修,处事待人接物里头无一不是在修忍辱波罗蜜。能真干的,这个人就是开始觉悟了,他跟从前不一样,从前都不行,他不能忍耐。这道场,道场里面真正如法,里面一些执事人员不如法,有些事方面或者态度不太好、言语不太好,得罪你了,掉头而去,谁吃亏?自己吃亏。如果能够忍耐,天天来听经,天天来学教,学个几年你成就了。我这一生的成就,你们大家都知道,我念念不忘韩馆长,我非常感激她。为什么?学佛的同学们对我都很尊敬、都很客气,只有她对我不尊敬、不客气,天天找麻烦。我没有舍弃她,离开,我跟她相处三十年,我觉得什么?她是菩萨,她天天来折磨我,我的忍辱波罗蜜这三十年修成功了。那不能忍怎么行?这个道理要懂。
有人来找麻烦,有人无理来捉弄你,不是坏事,是好事!这样才能成就自己忍辱波罗蜜。如果样样都称心、都如意,你的忍辱到哪里去修?顺境里面生贪爱,逆境里面生瞋恚,这一生当中想进步太难太难。所以学道不是容易事情。李老师以前教导我们「委曲求全」,他给我们讲《礼记》的时候,礼,你看第一篇「曲礼」,曲是什么?委曲,你能够受得了委曲,你才能成就。受不了,你怎么会有成就?所以中国人从小什么人折磨他?父母。他在家庭从小就学会忍辱、就学会礼让,无论对人、对事、对物不争,懂得退让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相信因果命运,你命里有的绝对有,丢不掉的;命里没有的,想尽方法得来了,得来立刻就失掉,命里没有。所以懂得因果的人,他心定,他有智慧,他知道圣贤的教诲是智慧真实的经验,你只要依教奉行决定没有错误。古人绝对不会害后人,他跟你没有利害关系,他要害你,一定有利害关系,他跟你没有利害关系,所以教诲完全是真实的,这个要知道,他没有一点私心。
所以始觉天天都在开始,从我们初发心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是天天在觉悟,一直到究竟圆满,那就圆觉了。觉悟圆满了,究竟佛果。等觉菩萨还天天有悟处,有悟处就是始觉。所以这个始觉,不是说这是第一个开始,不是的,天天都在始觉,每天境界不同,月月不相同,年年不相同,不断在提升。这是说的三智。
「二智」也有很多种说法,我们最常说的就是根本智、后得智,二智;或者说一切智、道种智,这也常讲;还有一个也是常见的,实智、权智。实是真实的,真实智慧。这个真实智慧,实在讲就是一智,我们这个地方讲的一智,一智是真实智;二智、三智、四智,无量无边智慧都是属於权智,权是什么?善巧方便。我们在生活当中如何应付复杂的人事环境的关系,你能够应付得恰到好处,权智,就是你的智慧起用。智慧起作用就叫权智,就叫方便。方是方法,便是便宜。便宜的意思用我们一般讲法是最恰当的,这个智慧就叫做方便。所以文殊菩萨在《华严》里面讲十波罗蜜,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,后面四个都是叫权智。你看权智头一个是方便,第二个是愿,第三个是力,第四个是智,统统是属於权智;就是你的实智,真实智慧用在各个方面。所以实智是一,权智无量无边,用一个字来代表权实二智。
一智,《宗镜录》里头有一句话说,「只是一智」,就肯定只是一智,一智就是真实智慧,就是一切智,就是根本智,就是如理智;义用有殊,即真俗也。作用无量无边,作用再多总不离开根本智,这是真实智慧。所以求智慧之道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求智慧之道是求根本智,没有根本智,哪来的后得智?现在人学智慧颠倒了,他不学根本智,希望有后得智,结果有没有?结果没有。结果误会了,把世间聪明当作智慧,世间聪明不是智慧。诸位要晓得,智慧是从根本智生,没有根本智,那个智慧全叫做世智辩聪。世智辩聪对修道人来讲,有害无利。根本智是什么?诸位必须要记住,根本智是清净心,根本智是甚深的禅定。换句话说,没有清净心就是没有根本智。你看看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好,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。信心清净,那个清净生实相,实相就是根本智,根本智就现前。所以根本智决定从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,不是从外头得来的;外面得来的是世智辩聪,不是智慧,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。今天时间到了,只能讲到此地,明天我们再继续讲「力无畏亦然」。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第九,一道甚深,贤首菩萨偈颂第二首看起,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:
【一切诸佛身。唯是一法身。一心一智慧。力无畏亦然。】
这首偈是讲果一,前面曾经讲法一,人一,「无碍人」;因一,「一道出生死」,这首偈是果一。果一里面讲了五桩事情,实在讲果是说不尽的。世尊在教导我们,总是把很复杂的将它归纳为简单、明了,容易让初学人体会。这些实在讲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,这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善巧方便。
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「后偈果一」,后偈就是第二偈,说的是果一。「略举其五」,举了五桩事情;「一者身一」,这是略举五个例子,第一个是讲身一,身是一。「此有二义,谓若约所证法界为身,则体同为一;若兼能证无罣碍智为身,即相似名一」。我们先把这两句略略的解释一下。佛在大乘经上常说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身一。所以这经文上讲『一切诸佛身,唯是一法身』。这一切诸佛,这句话是个关键,如果你要不了解这句话,这下面你就不容易体会到,你就很难契入。
「一切诸佛」,包括我们自己本人在内。我们怎么会包括在内?诸位你要细细想想,佛法里面常讲「十方三世佛」,十方是讲空间,四方、四维、上下,讲空间;三世是讲时间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所以十方三世就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统统包括尽了。不但有情众生是佛,有情众生这个大家都容易懂,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。哪些是未来佛?现在这些众生统统是未来佛。为什么说他是未来佛?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既有佛性皆当作佛,唯是一法身。不但有情众生是佛,无情众生也是佛,无情说什么?今天我们讲的植物、矿物,所有一切自然现象。现在人所谓的动物、植物、矿物全都是,这话怎么讲法?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情是有情众生,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十法界里面正报,无情是依报,情与无情同圆种智,圆是圆满,种智是一切种智。既然同圆,同样圆满一切种智,那就是无情也成佛,这话意思深!
成佛是什么意思?禅宗讲得好,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,成佛的意思就是见性。有情众生他的本体是法性,从法性变的;无情众生,植物、矿物,它的本体也是法性。如果我们从法相唯识里面讲就比较容易懂,有情是什么?阿赖耶的见分;无情呢?无情是阿赖耶的相分。有情,我们现在讲精神,无情的我们讲物质,整个宇宙就是精神跟物质的混合体。有情占得多,我们叫他做动物,就是见相的见分多;如果只有相分而没有见分,我们就叫它做无情,叫它植物、矿物。植物还是生物,矿物就不是生物。
体,体是法性,相宗四分里面自证分,自证分是法性。所以见相同源,物质跟精神是同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。同一个自性,为什么会有的变现出精神、有的变现成物质?这个你要晓得,自性本来有的,就是前面讲的「文殊法常尔」,一切法本来就是这样的。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,这佛法称为般若智慧是自性本来具足的;自性本来具足无量的德相,自性里头本来有的。迷失了自性之后,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就转变成见分,自性本具的德相就变成了相分,变成物质。可见得,全是自性本具的,离开了自性,无有一法可得。所以说法法皆如,法法皆是。这个话是谁说出来?明心见性人说的,哪一法不是!连虚空都是,都是自性变出来的,晦昧为空。
所以清凉大师在此地就给我们说,「若约所证」,若约用现代的话来讲,如果就所证来说,「法界为身」。诸位要晓得,法界就是法性,法性能现,法界所现,所现的是法界,法界是一法界,不是十法界。这个一法界在大乘教里面称为一真法界,一法界是真的;十法界,十法界是那个真扭曲变态了。为什么会扭曲?为什么会变态?那就是一切众生的心想,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。这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不是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不是心想生,十法界、六道三途心想生。不管心怎么想、怎么样变、怎么样扭曲,它的本体不变。所以本体怎么样?本体还是一真法界。
我们把一真法界比喻作金,十法界、六道三途比喻作器,所以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你做几千种的样子、几万种的样子,每个样子都不相同,没有一个相同的,体全是黄金。那个体,黄金比喻作法界,有没有离开一真法界?没有。那一真法界为什么见不到?一真法界实在就在面前,你自己迷了,你见不到。你要觉悟了,觉悟的人所谓「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」,拈来即是。从这些地方我们去体会,原来三途六道、十法界跟一真法界不二!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。佛把这些话说尽了,说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可惜我们迷得太深,迷得太久,已经养成一个迷信的习惯,所以摆在面前不认识,一天到晚打妄想,特别是现代人,妄念太多太多了。
你修行,我们以念佛来说,学了这么多年,功夫成片没得到。不要说一心不乱,功夫成片就有三辈九品,功夫成片上辈的,就是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,这个上三品,给诸位说,就有能力自在往生。什么叫自在往生?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,想在这个世间再多住几年,行,毫无问题,这个叫什么?生死自在,这叫了生死,得大自在。中下两辈的差一点,上辈决定自在,想做什么样的示现,就可以做什么样的示现,一丝毫障碍都没有。他是不是无碍人?还不是,但是他怎么样?他接近无碍了。无碍人,那要到一心不乱,事一心不乱就无碍,真的是圣人。理一心不乱,那是法身菩萨,事一心不乱是四圣法界的圣者。功夫成片还没有出离六道,但是在六道里面,他的用心、他的言行已经逐渐逐渐纯正不邪;觉而不迷,净而不染,他能把这个保持住,远离迷邪染,心行觉正净。所以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得自在,他要不求西方世界,他生天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
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菩萨念念所希求的,哪个不想?都想赶快成就,可是没有缘。缘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机会,没有机会。我们今天真是难得,机缘遇到了,只要你具足善根福德,你就成就了。我们今天讲,我们的善根福德有问题,往生西方世界要三个条件,这是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很清楚的,「善根,福德,因缘」。我们今天因缘有了,善根是什么?福德是什么?善根是信解,福德是行证。善根少,因缘虽然遇到了,不相信;或者相信,相信不真切、半信半疑,愿发不起来,很容易被外面境界影响,这是不能成就的原因。我们要把原因找到,然后把这个原因消除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会有成就,这不能不知道。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,我们这一生遇到,怎么可以空过。
这两天有同修传给我一个讯息,中国有一个念佛的老居士,是一位女居士,念佛往生,预知时至。四个多月之前她就晓得,跟家里人说出,果然在那一天走的,没有生病,无疾而终。这个老婆婆不认识字,《弥陀经》也没听过,怎么往生?就是一句阿弥陀佛。她什么都不会,一天到晚就念阿弥陀佛,口里念阿弥陀佛,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。处事待人接物,虽然是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她跟人接触,生活,家庭里面的工作,待人接物,跟《弟子规》、跟十善业道是圆圆满满,我听说她统统做到了。《十善业道经》她没有学过,没有听过,《弟子规》她也没有听过,但是她统统做到了,真正是社会上标准的善人。
这个讯息我听了之后,真的对我们念佛人求生净土增长了信心,我们看到这个样子,她能做得到,我们也能做到。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我们没有她那样的专心,没有她那么心清净。她在年轻的时候,也是喜欢到各个道场去走,有一次在一个道场遇到一位法师告诉她,真正念佛求生净土,你在家里念一样,不必老跑道场来。她从此之后就不跑道场,她就在家里专心念。这个法师很了不起。换句话说,她这一生的成就,这个法师是个关键。
我们今天不成就在哪里?心不定,也就是没有耐心。你看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我们就是没有忍耐。没有忍,没有耐心,就不能精进,你的心是散乱的,你就没有定,你就不能成就。她很难得,听了法师的劝告之后,她心就定下来,哪都不去了,只是在家里念佛,连家里人都不知道,不知道她在学佛。她念佛是默念,在心里头念,外面,在家里做家事情,一点都看不出。她这一句佛号方便,干什么事情都不妨碍。外面是为家庭,为大众服务,做得很周到、很圆满。一家人,邻里乡党没有一个不喜欢她的,没有不称赞她的,不知道她在念佛。
内心里头除了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都没有,这就是她成功的秘诀。我们想想,我们毛病就是我们心里头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,没放下。自己的工作、为别人服务做得不周全,为什么?顾忌太多,分别太多,执著太多。所以功德、福德实在讲都很有限,比不上这位老太太。这位老太太她的功德、福德是圆满的,为什么?她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样样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所以她在这一生当中能成就这样殊胜的果报,不生病!走得那么自在,那么安详,那么样潇洒。我们今天读到这段经文,用这个来印证,我们的体会就更深了。所以这是给你讲真话!
「一切诸佛身」,这个一切诸佛身就是一切众生,情与无情统统包括在一切诸佛身这句里头。「唯是一法身」,所以我们跟一切众生真的是同一个法身。法界是身,你怎么能离得开法界?法界是自己。所以说「则体同为一」,为什么说身一体同,这就是佛门常讲的「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」,慈悲是从这生的。你没有这种认识,没有契入这个境界,慈悲心生不出来。所以见性,慈悲心也生出来,为什么?见性知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跟我是同体,就好像豁然觉悟了这个身是我,这身上每个细胞,每根汗毛都是我,同体,同一个体;哪个地方有痛痒都非常关心,慈悲心是自自然然流露出来。
我们今天没有慈悲心,什么原因?不承认是同体。好像我身上,我是一个汗毛,你是一个细胞,我们彼此不承认,不知道是同体。所以每个人顾到自己的利益就损害别人利益,干一些损人利己。真正觉悟的人可以损己利人,他知道利人是利自己,一体;自利损人,那是害自己,害自己的法身!那就错了,那就迷了,愈迷愈深。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真正契入,智慧就开了,德相就现前,这是法身,法身为体。
另外第二个意思,这身有两个意思,第二个意思是假若说兼,这个「兼」字用得好,为什么?不能离开法身,离开法身,那就不行。从法身的另一面,哪一面?法身本具般若智慧,从这一方面来看,那就是「兼能证无罣碍智为身」。能证无罣碍智为身,这是什么身?这就是大乘教里讲的报身,报身是智慧身。法身是本体,报身是法身里面的智慧,法性里面的智慧;智慧能证,法身是所证,法身就是法界,能所是一不是二。像我在前面举的例子,我们举灯跟光,光从哪里发的?光从灯发的,灯是法身,光发出来之后能够照灯,把这个灯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灯跟光是一不是二。这个比喻不是我发明的,佛在经上常讲,细细从这个地方去体会,逐渐逐渐真相就明了。所以报身是智慧身。
我们现在一讲身都要讲有个身体,身相,那个身是什么?应化身。诸位要晓得,法身没有相,法身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,是现在哲学里面讲的「宇宙万有的本体」,本体是什么?哲学里头没讲清楚,大乘教里面讲清楚,本体里面有无量的智慧,有无量的德能,有无量的相好。这从哪里来的?本来有的,所以叫法尔如是。我们这段经文,贤首菩萨头一句所讲的「法常尔」,这个法是诸法、一切法,就是这样的,没有因、没有缘也没有理由,它就是这样的,本来就是这样的。
报身,报身是智慧,以智慧为身称为报身。报身在什么地方显示出来?还是要靠个肉身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显示出无量的智慧,从什么地方显示?说法四十九年。四十九年,他所经历的人事物无量无边。就人事上来说,男女老少各行各业,上自帝王下至乞丐,佛跟他们接触、遇到的时候,每个人都有问题向世尊请教。世尊听了之后,不要用思考,不要去研究,无需要去想一想,随问随答,把他们的疑难杂症全都解除了,这是无碍智慧。从智慧来讲,这就是报身,体是法身。诸位要晓得,三身是一而三,三而一。
你说我们现在这个身是不是法身?不能说不是法身;能不能说这是报身?不能讲它不是报身。如来果上这些智慧德能我们统统没有了,我们现在迷了,这个身的确也是具足三身,现在是什么?报身不现,法身也不现。为什么不能现?迷了,迷了自性就是迷了法性,就是迷了法身,就是迷了报身、迷了智身。《华严》讲如来有十种身,十种身是细说,说得清楚明白一点,一般大乘经上只讲三身;三身跟十身无二无别,归纳起来讲三身,分开来讲十身。
所以十身跟三身没有什么不一样的,无二无别。但是你一定要知道说三身是说自己,说十身还是说自己。佛法对我们无比的亲切,一句话都没有说到自己以外,全是讲自己。统而言之,经教就是教我们认识自己,哪一天真的认识自己了,那就是禅宗讲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你认识了,这个认识就叫做成佛。怎么讲?成就智身现前,你明白,你不迷了。明白、不迷了就叫做佛,就叫做菩萨;不明白,迷惑颠倒,这就叫做凡夫。佛菩萨跟凡夫就这么回事情。所以能证、所证是一不是二。清凉说这叫「相似名一」,前面是体同为一,这个为什么讲相似名一?法身菩萨相似,彼此相似。从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一直到究竟觉,总共包括究竟觉是四十二个位次,四十二个位次相似。
下面说「下既别明心智,则正当初意,然体同义异」。这个初意就是约所证法界为身。下面讲底下从第三首往下这些偈颂,这是别明心智,确实是这两个意思相当於前面这个意思。然体同,体是法性;义异,义是相用,我们讲体、相、作用,相跟作用不一样,体完全一样,体同相异。
这是第二首偈前面的两句,「一切诸佛身,唯是一法身」。我们读这两句,如果是真的得受用了,你常常在这个地方提起疑情,宗门的话说「小疑则小悟,大疑则大悟」。你常常想著这个问题,一切诸佛身。我们把一切诸佛改一改,为什么?怕我们起分别执著这是一切诸佛,凡夫没分,那就错了。一切诸佛里头确实包括凡夫,包括情与无情,但是对初学来讲很容易迷惑,於是我们换句话说,「一切诸众生,唯是一法身」,这样疑情更容易提得起来。一切诸众生就是一切诸佛身,这前面说过。我们常常想「一切诸众生,唯是一法身」,你只把这一句念上一千遍、念上一万遍、念上十万遍,你就有很深刻的体认。
这一切诸众生跟我是什么关系?关系找出来了,跟我什么关系?共同一法身。我现在在国际上常常走动,目的是希望能够化解冲突,促进和平。我用什么方法?我也只用一个方法,我这个方法是什么?我们同是地球人,我们同是一家人,一家人要照顾,不能互相残害。我们不分地区、不分种族、不分宗教、不分文化,我们统统是地球人。我这个说法产生了效果,许多人他都能肯定。我们希望我们居住的地球美好,希望地球上人人都能过著幸福、平等、美满的生活,彼此能够互相礼让、互相尊敬、互相敬爱、互助合作,基於一个理念:同是地球人。
《华严》更殊胜,更了不起!《华严》讲法界、讲宇宙。宇宙是一法身、是一体,那地球当然是这里面的一部分。我们讲地球,我们统统是地球人。好像我们这个指头,大姆指是个地球,我们都是一家人。《华严》跟我们讲,除这个之外,我们整个身体都是一家人,范围更大,没有边际,肯定我们都是一家人。遍法界虚空界是一家人,只有互助合作,决不能够互相伤害。所以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、互相关怀、互相合作,这是性德!那是自然的。左臂这个地方有痒,右手一定去把它搔搔去帮助它,还要谈条件吗?为什么?同体。我们今天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,不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,不知道地球是一家,在这里面天天吵吵闹闹的,你争我夺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无不是损人利己。人人都损人利己,那就时时刻刻、在在处处全是冲突,全是斗争,哪来的和平?这就是违背了性德,性德不如是;违背了自然的法则,自然的法则是和谐的。
我们讲地球上面所有一切生物,生态平衡,这个生态平衡就是和睦相处,互助合作。由此可知,违背自然法则就是破坏生态平衡。我们用这些术语大家好懂,破坏了生态平衡。那地球上现在生态平衡破坏了,破坏它有反应,就像江本胜水实验一样,这个反应很不好,非常丑陋,反应是什么?天灾人祸。天灾,水灾、火灾、风灾、地震;人祸就更复杂了,彼此都存心损人利己,这是人祸的根,根源,不但是人祸的根源,也是自然灾害的真因。
我们确确实实,如果不是在佛法里面,我们怎么知道宇宙是一体,怎么能够从这里想到地球是一家。地球上所有一切的生物,动物、植物、矿物,相用不同!就像我们一个人身体,人好像是个地球,有头,有手,有足,有眼,有耳,有鼻,身体里面有五脏六腑。这就是什么?这就是相用不一样,体是同的,体是法身,体是法界。相用就变成十法界、变成六道、变成三途。所以相用从心想生。诸佛菩萨、圣贤教诲没有别的,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把所有一切错误的知见(邪知邪见)放下、一切错误的行为放下,立刻就回归正法,回归到觉正净,觉正净是性德。觉是自性本具的智慧,正、净是自性本具的德相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十分钟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再看第二首偈的后面两句:
【一心一智慧。力无畏亦然。】
这两句讲了四桩事情,讲了『心』,讲了『智慧』,讲了『力』,讲了『无畏』;『亦然』,跟前面的道理一样,没有两样。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「二、心一」,这是讲心,心一,「八识心王,俱不可知故」。确实,怎么不可知?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。就佛果地上,这个佛,分证佛包括在其中,也就是说圆教初住以上,初住菩萨以上转八识成四智。四智是性德,八识从心想生;换句话说,我们只要心里头动念头,这我常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,四智就变成八识。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彻底放下,八识立刻就恢复变成四智。谁知道?俱不可知,为什么?自然的现象。如果有知就迷了。
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好,无明从哪里起来的?「知见立知是无明本」,这佛把无明的根本一语道破。什么叫无明?你觉得你自己有知,这就是无明。什么是无明破了?俱不可知是无明破了。连知见真的放下了,这一放下之后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无所不知里头,你有没有觉得你有知?没有。如果觉得我无所不知,迷了,马上四智不现又变成八识了,为什么?你起心动念。这个东西很难懂,真不好懂,意思太深了。
我们睁开眼睛,眼睛会看,这个看是四智菩提。所以佛在经上讲,第一眼看,你是用的心,这心是一;第二眼看就不是真心,是妄心,为什么?你起心动念,你有分别、有执著。起心动念落在阿赖耶里头,真心变成阿赖耶;再一分别,意识起来了;一执著,末那起来了。执著是末那,分别是意识,起心动念是阿赖耶,所以你只要能够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八识没有了,转八识成四智。阿赖耶变成大圆镜智,大圆镜是比喻,就好像一面大镜子,外面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,一样也没有漏,举这个比喻,这个比喻是无所不知,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。一面镜子照外面东西,镜子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;镜子有没有分别执著?没有。你就晓得圣人用心如镜,不落印象,不是不知道;眼能见,耳能听,鼻能嗅,舌能尝,身能触,意能知,六根它真起作用。作用里面没有分别、没有妄想、没有执著,法身菩萨!这我们在《华严》里头讲过不少次。
阿罗汉,圣人,这是超越六道轮回了,他什么功夫?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没有执著,他还有分别,他还有妄想,所以出得了六道轮回,出不了十法界,道理在此地。六道之外就叫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这四圣法界。四圣修什么?把分别再断掉,一切法不分别,为什么不分别?他懂得「唯是一法身」,中国禅宗里面讲「唯是一法性」。分别执著没有了,但是怎么样?还起心动念,虽然没有分别执著,他还起心还动念,还是出不了十法界。什么时候功夫再进一步,於一切法里头不起心、不动念了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不起心、不动念,他就超越十法界。那就恭喜他,他真的成佛了,他到一真法界。到一真法界,才真正是把自己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找到,话是这么说的。你要想证得这个境界,你要俱不可知,你才能证得。为什么?你要有可知,就起心动念,不起心、不动念,哪有什么知不知!知不知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。不二法就是一,讲心,心一;讲性,性一;讲法,法一;讲人,人一;讲因,因一;讲果,果一,一就是不二法门,佛的境界。
所以这一章经叫「一道甚深」,一道就是前面跟诸位说,一道就是一乘,一乘在大乘之上,大乘相对有小乘。在佛经里面,讲一乘经就是讲成佛之道,是一乘经,真的成佛不是假的。成佛一乘经,哪些经?一乘经古来大德们告诉我们,在一切经里面翻译成中文的,没有翻译的我不知道;已经翻成中文,现在收在《大藏经》里面的,三部,第一部《华严》,第二部《法华》,第三部《梵网》,《梵网》是戒经。你看一乘虽然三部,也具足了戒定慧。三学、三慧统统具足,这三部经,一乘经。这一章是一乘基本的教义,也是一乘之基础,一乘之纲领,就在这八句偈(这第一首、第二首八句偈),所以它的意思很深。
这是八识心王怎么转识成智,这个大意跟诸位说清楚了。起心动念,一心就变成八识,不起心、不动念,八识就又回到一心;一心是自然的,法尔如是,八识是违背了自然,不如是。一真法界是随顺自然的,十法界、六道三途违背自然,这个要知道。违背里面也有方向正确的,目标正确的,那是什么?伦理道德,在佛法里面讲戒定慧三学。三学、六波罗蜜、十愿都是在十法界里面向著回归一心的那个方向目标,正确的。我用这个话来讲,对於初学的同学应该有一些帮助你们理解、帮助你们契入。
所以迷得再深、迷得再久都不怕,为什么?体是一个,体上决定没有丝毫改变。相,相也不是真的,虚妄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所以迷得再久再深,只要一觉悟就省悟过来了。所以说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大千」,问题就是你要觉悟。你为什么不觉悟?你放不下,放下就觉悟了。觉悟,这彻底放下了,你还有什么操心的?你还有什么牵挂的?没有了。你的操心、你的牵挂全是错误的,为什么?法性里头没有,法身里头也没有,法界里头也没有,可见得这个牵肠挂肚、这种种放不下全是虚妄。所以佛与法身菩萨看到六道十法界的众生,很感叹说了一句「可怜悯者」,这句话的意思很深。
再看下面第三桩事情,智慧,一智慧。「智慧一」,清凉大师给我们说,「四智,三智,二智,一智,皆无别故」。什么叫四智?佛在经上有许多种讲法,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最熟悉的、最常用的就是转八识成四智。前面说过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,这是一种智慧,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,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,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,这是我们最常见到、听到的四智说法。其他的说得比较少的还有几种说法,譬如有说道慧智、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,这也叫四智,这说得少。
法相宗里面,前面因为讲到八识心王,佛在相宗里面告诉我们,相宗用功就是转识成智,那真功夫。怎么个转法?八个识,「六七因上转,五八果上转」。这个指导很重要,指导非常好,告诉我们你要真正修转识成智,你的功夫在第六、第七,第五、第八不要管,六七转过来之后,五八跟著就转了。所以五八是果上转,它不是因上转,只要六七转了,五八自然跟著就转了。怎么个转法?你就要晓得它的作用,第六意识分别,第七末那执著,於是我们渐渐就能体会到怎么个转法。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我不再执著了,我把执著彻底放下了,转末那成平等性智,你的心平等、平静了,怎么样?得定了。
我们今天念佛为什么不能够得一心不乱?你就知道,你对一切人事物、世出世间法执著,过分的执著。只要有这个念头在,你不但是一心不乱得不到,功夫成片也没分,往生产生障碍。你要知道得定是清净心,往生第一个条件。大乘教里面佛常说,「心净则佛土净」。这个宗叫净土宗,你要修清净心。清净心的障碍,最大的障碍就是执著,只要有执著,你哪来的清净心?我们还要不要执著?有人说:在这个世间日常生活当中,我不执著行吗?那你就想想,不执著是生净土,执著是继续搞六道轮回,你要不要执著?要执著,继续搞六道轮回。这一生遇到净宗也不能成就,只能说跟净宗结个缘而已,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。往生必须把执著放下,这是转末那识。
再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,妙观察是慧,平等性是定。所以只要离开一切分别,智慧就现前,离开一切执著,清净心就现前,禅定现前了。我们净土宗修不修定?修不修慧?修,《弥陀经》上讲「一心不乱」,一心是定,不乱是慧。怎样得一心?放下执著得一心,放下分别就不乱。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。「临命终时,心不颠倒」,心不颠倒是什么?你在临终的时候还保持著一心不乱。如果临终不能保持,那你的功夫就毁掉了,临终要能保持。临终保持是在平常的功夫,平常统统能保持,临终才有把握,才能真正做到心不颠倒。这两个转了,前五识就变成成所作智,阿赖耶就变成大圆镜智,一转一切都转过来,四智!转八识成四智。
下面讲「三智」,三智也是佛法里头常讲的,三智说法就很多了,通常我们讲,一切智、自然智、无碍智,这是讲三智;还有一种讲法,根本智、后得智、加行智,这个我们也常常听到。根本智是什么?根本智是定,就是平等性智;后得智就是妙观察智;加行智,一般来讲统统属於后得智,对根本而言的。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,你能够做到面面圆满,能够都做到恰到好处,这都是属於加行智,是后得智。还有一种是我们常常讲到的,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,我们通常解释佛,「佛」这个字里面它有智、有觉。智讲三种就是讲的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,通常都是这样解释。三觉,这是本觉、始觉、究竟觉,究竟觉也叫做圆觉,这三种觉;或者讲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。这都是我们佛学里头名词很常用的。
我们略略的介绍一下什么叫一切智?一切智是知一切诸法的总相,你真正明了通达,阿罗汉就证得。诸法总相是什么?空相,万法皆空,《金刚经》上所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这些话都是一切智。总而言之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都是属於一切智。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,放下了,彻底放下了。放下了执著,阿罗汉证得九次第定,他何以能证得?他知道诸法总相,就是说他有一切智。菩萨更高一级,菩萨不但有一切智,他还有道种智,道种智是什么?知道一切有。一切智,是知道一切法都是空的;道种智,进一步知道这一切法。这些法是幻相,这幻相怎么来的,阿罗汉不知道。阿罗汉只知道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但是那些虚妄相怎么来的?什么因缘成就的?它有什么作用?这些阿罗汉不知道。阿罗汉只知道空不知道有,菩萨空有都知道,菩萨智慧比阿罗汉高。
知道这一切现象、森罗万象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,他就不会再分别了;知道这一切幻相都不是真实的,他不执著了。所以从前章嘉大师教我,佛法知难行易,行是什么?不执著、不分别,这个容易,为什么你做不到?因为你不了解诸法实相。所以佛为了要帮助众生了解诸法实相,辛辛苦苦说法四十九年,讲经三百余会,很辛苦。人一觉悟的时候,这一念之间就成就了,超凡入圣,正是所谓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这个一点不假。
今天早晨,我们香港的老同修,袁文忠居士,我想很多人都知道。他在香港回归的时候移民到纽西兰去了,这两天在这边,知道我在此地,他来看我。从前他是香港青年协会的会长,我就问他,青年协会有很久我跟他们没有联系,以前是常常在一起的。他们还在,人数还不少。我就跟他说,他现在小孩长大,都能够独立了,所以他也很想再回来。我说好,回来好好把青年协会带起来。
学佛必须要知道,这经教要不通,那就不叫学佛。学佛不能不读经,不能不研究教理,不能不念佛。我说我们认识将近三十年,我们是一九七七年认识的,到二00七年就三十年(明年就三十年,中国说法)。我说你看我在这段时间当中,你们看到我很羡慕,我怎么成就?天天读经,天天研教,天天念佛,天天讲经,没有一天空过。旅行的时候,我在飞机上还读经,还不忘记念佛,我这个读经念佛,回向供养虚空当中的一切众生,不空过。青年协会这些年轻的学佛同学非常难得,但是不听经不行。现在我们在香港讲经的缘很盛,青年协会的同学到这里来听经好像很少,我都很少见过,决定不能够疏忽。你看《华严》我们已经讲了将近三千个小时,愈讲愈有味道,真正契入之后,欲罢不能。我们要在这个经里面学怎么样得清净心,怎么样开智慧,怎么样自行,怎么样利他。
三智里面也讲到本觉、始觉、圆觉,这个意思也很深,本觉是什么?本觉就是根本智。我们今天本觉没有了,根本智没有了,谁破坏呢?实在讲它还是有,就是不能现前,有个东西障碍住它。什么东西?执著。在一般经教里讲见思烦恼,见思烦恼就是执著,根本智不能现前。执著放下了,彻底放下了,见思烦恼断了,根本智现前。根本智是自性本定,就是你的清净心现前,清净心是根本智,为什么?清净心能生智慧,这是本觉,本觉本有!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头告诉我们,「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」,不觉是什么?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是不觉。换句话说,见思烦恼是不觉,尘沙烦恼是不觉,无明烦恼是不觉,不觉本无,本觉本有。换句话说,像这个地方所讲的四智、三智、二智、一智本有,无论怎么讲法都是一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。
「一心一智慧」,不是从外面来的,自己本有的。现在就是我们这个智慧被障碍障住了,并没有失掉。像今天香港阴天,有没有太阳?有,太阳被厚厚的云层盖住,我们看不到太阳,不是太阳没有了。换句话说,不是我们的本觉没有了,是有障碍。现在问题怎么样把障碍去掉,障碍去掉一分,本觉就透明一分;障碍去两分,我们的本觉就透两分。这个透一分、一分的,这就叫始觉,你开始觉悟了。实在讲始觉就是恢复本觉,可是烦恼习气重,要在境界里头去磨炼。磨炼第一个,佛陀教给我们的秘诀,忍耐,就是忍辱波罗蜜。你看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,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你要不能忍,你就没有始觉;你要能忍,你始觉就现前,你开始觉悟了。所以一个人真正懂得我要修忍,这个人开始觉悟。什么都能忍,忍人之不能忍;逆境要忍,不能有瞋恚心,不能有报复的心,顺境也要忍,不能有贪恋心。
所以忍辱在哪里修?人事环境上修,物质环境上修,处事待人接物里头无一不是在修忍辱波罗蜜。能真干的,这个人就是开始觉悟了,他跟从前不一样,从前都不行,他不能忍耐。这道场,道场里面真正如法,里面一些执事人员不如法,有些事方面或者态度不太好、言语不太好,得罪你了,掉头而去,谁吃亏?自己吃亏。如果能够忍耐,天天来听经,天天来学教,学个几年你成就了。我这一生的成就,你们大家都知道,我念念不忘韩馆长,我非常感激她。为什么?学佛的同学们对我都很尊敬、都很客气,只有她对我不尊敬、不客气,天天找麻烦。我没有舍弃她,离开,我跟她相处三十年,我觉得什么?她是菩萨,她天天来折磨我,我的忍辱波罗蜜这三十年修成功了。那不能忍怎么行?这个道理要懂。
有人来找麻烦,有人无理来捉弄你,不是坏事,是好事!这样才能成就自己忍辱波罗蜜。如果样样都称心、都如意,你的忍辱到哪里去修?顺境里面生贪爱,逆境里面生瞋恚,这一生当中想进步太难太难。所以学道不是容易事情。李老师以前教导我们「委曲求全」,他给我们讲《礼记》的时候,礼,你看第一篇「曲礼」,曲是什么?委曲,你能够受得了委曲,你才能成就。受不了,你怎么会有成就?所以中国人从小什么人折磨他?父母。他在家庭从小就学会忍辱、就学会礼让,无论对人、对事、对物不争,懂得退让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相信因果命运,你命里有的绝对有,丢不掉的;命里没有的,想尽方法得来了,得来立刻就失掉,命里没有。所以懂得因果的人,他心定,他有智慧,他知道圣贤的教诲是智慧真实的经验,你只要依教奉行决定没有错误。古人绝对不会害后人,他跟你没有利害关系,他要害你,一定有利害关系,他跟你没有利害关系,所以教诲完全是真实的,这个要知道,他没有一点私心。
所以始觉天天都在开始,从我们初发心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是天天在觉悟,一直到究竟圆满,那就圆觉了。觉悟圆满了,究竟佛果。等觉菩萨还天天有悟处,有悟处就是始觉。所以这个始觉,不是说这是第一个开始,不是的,天天都在始觉,每天境界不同,月月不相同,年年不相同,不断在提升。这是说的三智。
「二智」也有很多种说法,我们最常说的就是根本智、后得智,二智;或者说一切智、道种智,这也常讲;还有一个也是常见的,实智、权智。实是真实的,真实智慧。这个真实智慧,实在讲就是一智,我们这个地方讲的一智,一智是真实智;二智、三智、四智,无量无边智慧都是属於权智,权是什么?善巧方便。我们在生活当中如何应付复杂的人事环境的关系,你能够应付得恰到好处,权智,就是你的智慧起用。智慧起作用就叫权智,就叫方便。方是方法,便是便宜。便宜的意思用我们一般讲法是最恰当的,这个智慧就叫做方便。所以文殊菩萨在《华严》里面讲十波罗蜜,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,后面四个都是叫权智。你看权智头一个是方便,第二个是愿,第三个是力,第四个是智,统统是属於权智;就是你的实智,真实智慧用在各个方面。所以实智是一,权智无量无边,用一个字来代表权实二智。
一智,《宗镜录》里头有一句话说,「只是一智」,就肯定只是一智,一智就是真实智慧,就是一切智,就是根本智,就是如理智;义用有殊,即真俗也。作用无量无边,作用再多总不离开根本智,这是真实智慧。所以求智慧之道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求智慧之道是求根本智,没有根本智,哪来的后得智?现在人学智慧颠倒了,他不学根本智,希望有后得智,结果有没有?结果没有。结果误会了,把世间聪明当作智慧,世间聪明不是智慧。诸位要晓得,智慧是从根本智生,没有根本智,那个智慧全叫做世智辩聪。世智辩聪对修道人来讲,有害无利。根本智是什么?诸位必须要记住,根本智是清净心,根本智是甚深的禅定。换句话说,没有清净心就是没有根本智。你看看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好,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。信心清净,那个清净生实相,实相就是根本智,根本智就现前。所以根本智决定从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,不是从外头得来的;外面得来的是世智辩聪,不是智慧,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。今天时间到了,只能讲到此地,明天我们再继续讲「力无畏亦然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