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四三四卷) 2005/9/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434
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第九,一道甚深,贤首菩萨偈颂第一首看起:
【文殊法常尔。法王唯一法。一切无碍人。一道出生死。】
第二首:
【一切诸佛身。唯是一法身。一心一智慧。力无畏亦然。】
这两首偈意思无限的深广,我们常常赞叹大经,经有无量义,深广无尽,这两首偈特别给我们显示出来。在前面我们学习过。「一道甚深」,一道就是一乘,世尊在《法华经》上说得好,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」。所以说二乘、三乘、五乘,在中国有显教、有密教,有宗门、有教下,这些都是佛的方便说,必须要知道。
佛教化众生,前面我们看过,应机说法。在佛的自分上完全是平等的,平等因果,但是应九法界众生之感,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。我们说佛,包括法身菩萨,在《华严经》里面,初住以上都是佛,「分证即佛」,这天台大师说的分证佛,不是相似。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相似,不是分证;换句话说,不是真佛,这些我们都要明了。所以说诸佛如来,这法身菩萨跟究竟佛地没有两样,遍法界虚空界,哪个地方有感,他们都有能力去应。
感应,这里头有一桩事情不能不知道,这桩事情就是佛门里头常讲的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。这句话很重要,提醒我们要跟众生结缘。如果跟众生没有缘,你将来成佛了,众生虽然有感,你也没办法去应,没有缘。你应化到那里去,那个地方的众生不理会你,不愿意接受你的教诲,无缘。所以结缘重要。佛在经典里面教导菩萨,「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,这是结缘。所以我们要懂得跟一切众生结法缘,跟一切众生结善缘,将来成佛之后,圆教初住菩萨就叫做成佛,分证即佛,他就有能力应化。与自己结过缘的这些众生,他有感,你就应化了。应化的时候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用什么身分,没有一定的身分,没有定法可说。
因此,真正佛弟子对待人的态度,佛门同学不管他学的是哪一个宗派、哪一个法门,要知道一家人!显教依靠的经论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密宗依据的经论也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你要说我的对,他的不对,你不是批评释迦牟尼佛了吗?那叫谤佛、谤法,哪有这个道理?这错了。我们修净土的,净土殊胜,禅不行。禅也是释迦牟尼佛传的,那你不就谤佛了吗?谤佛,你怎么能够成得了佛?换句话说,你心里头依旧还是妄想分别执著,烦恼习气没有断掉,凡夫一个。你那个佛法学得再好,智者大师讲,你是名字位中人。名字位是什么?有名无实,名为佛弟子,实际上不是真正佛弟子,没有依教奉行,现在说是假的不是真的。真的佛弟子一定真诚恭敬,无论对哪个宗派、无论对哪个法门都是真诚恭敬。知道什么?我们一个老师教的,都是正法,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平等。
你们读过《金刚经》,《金刚经》不是假的,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它经上的文字是「诸法平等」,这个范围就大!诸法不但包括佛法,包括世间所有的宗教,也包括一切世间法,没有一法不平等,所以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才能放下。为什么不平等?因为你有妄想、有分别、有执著,就变成不平等。由此可知,不平等是在你自己本身,不是诸法,诸法平等的,诸佛平等的,法身菩萨平等的,这要懂得。
所以不但佛门我们懂得是一家人,其他宗教也是一家人,都应当尊敬。普贤菩萨教我们「礼敬诸佛」,哪些是诸佛?一切众生是未来佛。那我们要问,基督教徒是不是未来佛?是;回教徒是不是未来佛?是,一切众生皆是,蚊虫蚂蚁都是,怎么可以不恭敬?这一章经讲一乘法,我们要认真好好的来学习,细心去体会,自然能提升境界,那就不一样了。
文殊菩萨在前面为我们问了十句,现在贤首菩萨以偈颂来解答。要知道,文殊菩萨是代我们问的,他哪有不明白的道理,代我们问。他们两个在表演,一问一答,实际上利益我们大众。第一句话『文殊』。这是叫著文殊菩萨,叫著他的名字,意思就是你要注意听。文殊是代表我们,叫文殊就是叫我们的名字。『法常尔』,法是一切诸法;尔,本来就是这样子的,从来也没有改变过。佛经里面常讲「法尔如是」,这个法常尔就是法尔如是,法尔如是里头说些什么?下面所说的全是。
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「偈中义理多含,故文势非一」。文是文字,就是我前面所说的,字字句句含无量义。十首偈颂分为两大段,第一大段就是前面这两首偈,说「初二偈」,就是第一、第二。「印其立宗,明真身无二」。印是印证,证明他所立的宗旨,真身无二。化身、应化身无量无边,真身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,精神、物质都是从真身里面变现出来的,真身叫法身。大乘教里头常讲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下一首偈子就念到,那是真身。前面跟诸位同学说过的,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佛法里头说「常乐我净」,那叫真我,这个身是假我,这不是真我。真我找到了,佛门的话就是你成佛了,成佛就是你把真我找到了。
底下说「余偈」,就是从第三首到第十首。「答其疑难」。前面问了这十个难题,按照顺序来解答。「辨应有异同」。辨是辨别,应是佛真身,因众生有感,那佛就有应,感不相同,佛的应化也不相同,这个同异的道理在此地。像《普门品》里面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,应以菩萨身得度就现菩萨身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应以禅得度的就教他修禅,应以净得度的就教他念佛,应以基督身得度的,他就现耶稣。你想想看,这里面什么叫同?什么叫异?应以伊斯兰得度的他就现伊斯兰身。
所以我在这个世间接触许许多多的宗教,我跟他们往来都说:我们只有一个真神。他们说真神,我们佛教不讲神,佛教讲法身,法身就是真神,都是法身变现的!应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所以不可以毁谤。如果我毁谤你,错了,你毁谤我也错了,为什么?一个真神。在佛教里面现的是释迦牟尼,在基督教里面现的是耶稣基督,在伊斯兰教现的是穆罕默德。用佛法说「共同一法身」,用他们的话说,都是一个真神变现的。我跟许许多多宗教领袖谈这个问题,大家都能接受,还没有遇到反对的。由此可知,这宗教领袖们真的有智慧,你一提他立刻就明白了。所以我在日本对我们佛门道友们讲话,佛门不同宗派,我们是亲兄弟,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,亲兄弟要团结,不可以排斥,不可以不往来。我们跟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伊斯兰教、印度教,其他的宗教,咱们都是表兄弟、都是堂兄弟,全是一家人。这个理念很难得,大家都能接受。
日本的中村康隆老和尚,他今年一百零一岁,我去年去看他,我们也见过多次面。我记得头一次见面,他就跟我讲,他说世间所有宗教的创始人统统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,他跟我说这个话。他旁边的这些弟子们随后告诉我,他说:法师,我们老和尚讲这句话从来没讲过,我们都第一次听到的。老法师肯定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用什么身,应有异同。这是后面从第三首到第十首,这八首偈答覆异同。
现在我们再回头来看前面这两首,「今初」,初是第一首;「初句总印,先标文殊者,警其听受」。这是我刚才说的,凡是叫到名字提醒你的注意力,文殊是我们的代表,就是提醒我们,对於下面这个开示要特别留意。「法常尔者,明因果无异,法尔常规」。这个法尔常规很不好懂,我们换句话说,诸位就容易懂,就是自然的法则,绝对不是人为的,本来就是这样。像一个树苗、花草,树苗容易观察,春天这个树苗我们栽下去了,夏天它就成长,秋天它就开花结果,冬天它叶就落掉了。春夏秋冬,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法尔常规。规就是轨则,不是人为的,自自然然的,自然就叫做道。
中国人讲道德,自然是道,决不是人发明创造,不是的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。随顺自然就叫做德,那就是最圆满的;如果违背自然就有灾难、就有祸害。所以大圣大贤教化众生,没有别的,就是教给我们了解自然的道理,随顺自然,回归自然,那你这一生的生活就非常美满快乐。我们讲幸福美满、自在快乐,随顺自然就得到,违背自然你就错了。
中国,我们古圣先贤也就是我们的老祖宗,他懂得这个道理,五千年前就教化后人,教的东西很简单,一点都不复杂,伦理道德,五伦就是道。你们想想看,夫妇、父子、兄弟、君臣、朋友,这是不是哪个人发明的?是不是哪个人来立的这种规矩?没有,自然的法则。我们要懂得随顺自然,随顺自然就是德。「父子有亲」,亲是亲爱,亲爱是自然的,这是德;我们永远守住这个自然,不要把自然变质,这叫德。所以我们细心观察,你观察婴儿,小孩在最明显的时候,你能觉察到他爱,三、四个月非常明显,他爱他的父母,他也爱一切人,父母也爱他。这里头决定没有条件的,完全无条件的,决定没有夹杂妄想分别执著,这天性。这就是法尔常规。
圣贤的教育没有别的,这种父子亲爱,如何能教他在一生当中保持不变,这个教育就成功。在我们佛门里面讲,这叫自度,永远保持不变,自度。教育第二个目的是把这个爱发扬光大,知道什么?知道你爱兄弟,爱家族,爱邻里乡党,爱亲戚朋友,爱社会,爱国家,爱一切众生,这叫化他。自利利他,自度度他,这就圆满了。圣贤教育的根本。所以儒家讲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个性本善你就从婴儿去看,几个月大不到半岁的很容易能看出来。愈长大怎么样?没有教,没有好好的教,他就被外面环境污染,就起妄想分别执著。这个我喜欢,那个我讨厌,他就起这种分别心,就起这个执著,这就错了。如果我们一生当中能够把这个保持,一生当中跟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接触的时候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没有妄想,叫天真!这个人就是佛,这人就是法身大士,这不是凡人。所谓凡人是被染污了。所以从这上面去观察,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。你之所以从佛变成了众生,就是因为你没有受过好的教育,把自己的本性本善迷失了,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。
这一句清凉大师说这是「总印」,就是总说。『文殊法常尔』,你看一句三个字,一切诸法本来就是这样的。往下「余显一相」,往下每句说一桩事情,显一个相。我们先把这个大意说出来,然后我们再细细的来分析。第二句『法王唯一法』,法一;『一切无碍人』,人一,我们现在是有障碍,法身菩萨以上没障碍;『一道出生死』,因一,只有一道,一道甚深,因一。第二首偈跟这个是连起来的,『一切诸佛身』,果一,因一果又一;『唯是一法身,一心一智慧』,『力』是十力,『无畏』是四无畏,都是法尔如是。
我们现在一句一句的来看,第一句「法王唯一法」,法一,这注解里头注得很清楚,「初句法一。以法常故,诸佛亦常」。诸佛跟法,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,佛是能觉,法是所觉。佛翻作觉的意思,能觉,能觉什么?能觉的是诸法,诸法实相。一切法的真实相通达明了,这叫诸佛。能觉所觉是一不是二,这很不好懂。佛在经上用了一个比喻,这比喻得好,佛用灯做比喻,灯是什么?是法,灯点燃了放光,光就是佛,光还照法。灯光跟灯是一还是二?不能说是一,也不能说是二,没有法就没有佛,没有灯就没有光。没有光?没有光也就照不到灯了,也就不知道有灯的存在。
所以法是讲法性,法性里头本来具足无量智慧,那个智慧就是佛;无量的德相,这德相就是无量法界的依正庄严。我们看到这里讲华藏世界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极乐世界,大乘经里面讲十法界,依正庄严是法,是法里面的德相,德是德能,相是相好。这三样东西是一而三,三而一,决定不能够独立,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一而三,三而一。经上还有一个说法「法身,般若,解脱」,法身是德是相,德相,解脱也是德相。你说哪个是德,哪个是相,都可以,法身是德,行!解脱是相也可以;说解脱是德,法身是相也可以。这里面能证法身解脱要靠智慧,智慧不是外来的,也是法身里头本来具足的,它是一不是二,法一。
「一道」的大义就是经上常讲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这两句话我们不会陌生,为什么?念了很多遍。《华严经》上常常看到这两句,可是那两句意思太深了,我们怎么能知道一切是一,一是一切?我们没有法子理解。不要讲十法界依正庄严,我们只看眼前这个地球、这个世界,尤其是现代的状况无比的混乱、无比的复杂,众生生活在这个世间,此时此处活得很辛苦、活得很痛苦,什么原因?都是迷失事实真相。
今天乱世谁造成的?尤其是最近,你看天灾人祸,有许多人告诉我:法师,天灾人祸才开始!我点点头,我相信。我凭什么相信?凭大乘佛法。大乘佛法里头,佛常常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极乐世界从心想生,华藏世界从心想生,我们六道众生也是从心想生,想的不一样。你想善,依正庄严没有一样不善;你想恶,依正庄严没有一样不恶。所以,我们想想看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想什么?他就想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他什么都不想,所以他到那个地方去了。由此可知,那个世界的人除了想念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杂念都没有,所以叫极乐世界。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?这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无量光、无量寿。无量光是自性本具的智慧,无量寿是代表德相,德相里面以寿命为第一,无量寿这个福报就太大太大!我们常讲「福慧双修」,这句名号里头福慧双修,圆圆满满,一点缺陷都没有。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,念佛果报不可思议。
《华严经》到最后,《华严》把华藏世界给你讲清楚,你能去得了吗?去不了。去不了不是白讲了吗?白讲了,那就毫无意义,变成什么?变成释迦牟尼佛跟我们开玩笑,吊胃口,明明知道我们做不到,你给我们讲这个东西干什么,这讲是讲废话。《华严》到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这个经没有白讲,你听了这么好的佛法,到哪里去?西方极乐世界去。西方就是华藏,华藏就是西方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这妙极!我们用执持名号的办法入华藏世界。而西方极乐世界,我常说是华藏的核心,最后一招普贤菩萨为我们开示,教我们得到《华严》圆满殊胜的利益,没有空说。所以彭际清居士有一篇文章叫《华严念佛三昧论》,在近代,黄念祖居士有讲记,《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》,他讲得好,我们在海外给它印了很多到处流通,《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》。
所以我也曾经跟诸位同学说过,我学佛对净土没有信心,对净土有误会,原先认为净土是佛安慰老太婆的,不是真的。我的老师苦口婆心劝我,我们做学生的不敢顶撞老师,但是怎么样?表面上服,心里不服。老师也看出来,我们表面上很顺从,学生是不好度,但是学生还有善根,什么善根?对老师尊敬。
到我自己讲《华严经》的时候,这是我第二次讲《华严》,第一次好像在三十多年前,我讲到一半的时候,有一天突然想起来,华严三圣,这是毗卢遮那如来,文殊、普贤两位大菩萨,这是我们从内心里面起恭敬心,佩服得五体投地。那天突然想起来,他们两位修什么法门?在《华严经》上读到,原来这两个人都是发愿求生净土,这出乎我意料之外,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文殊菩萨也是求生西方净土。再看看善财童子是文殊的得意门生,文殊菩萨的入室弟子、传人,他修什么法门?看五十三参。第一个参访的吉祥云比丘,《八十华严》称德云比丘,意思是一样的,吉祥云比丘教他念阿弥陀佛,教他般舟三昧,念佛求生西方净土,头一个。我们知道头一个老师很重要,叫先入为主;再看最后一个,最后一个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我们对净土的信心定了。
你看第一位教他念佛,最后引导他往生极乐世界,当中这五十一参,那就是广学多闻。无论是哪个法门、哪个宗派我都接触,我都来参观一下,参观什么?我都明了、都懂得,不外行。我修哪个法门?还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,对於念佛法门彻始彻终没有改变。我们才晓得这个修学的方法也找到!原来《华严经》,文殊、普贤、善财给我们做榜样,统统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极乐与华藏是一不是二,毗卢遮那跟阿弥陀佛也是一不是二,毗卢遮那法身佛,弥陀如来报身佛,再给诸位说,释迦牟尼佛应化身佛,三身一体,一体三身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。
「法王唯一法」,所以「法常,诸佛亦常」。这个道理要懂,你要不懂,你就有疑惑。疑,决定对你的解门、行门都会造成障碍,所以有疑怎么办?要找善知识,要向他请教,请他开示,帮助我们断疑生信。这就是真善知识,帮助我们断疑生信,坚定我们的信心,坚定我们的愿心,这样才能成就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十分钟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再接著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「次句人一,次句因一」。次句就是第三句,第三句是人一。
【一切无碍人。】
就这一句。再次句就是第四句:
【一道出生死。】
『一道出生死』是因一。我们现在看这两句。『一切无碍人』,六道十法界都有障碍,无量无边的障碍,中国谚语所谓好事多磨,道高一尺、魔高一丈,这说明什么?障碍太多。又常讲「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」,十之八九都不如意,障碍太多了。我们看到这一句非常羡慕,一切无碍人。这无碍人指谁?是讲诸佛如来,他们无碍。诸佛如来,广义的来讲包括分证菩萨,分证菩萨就是法身大士,他们为什么无碍?所以首先我们要把这个障碍稍稍搞清楚、搞明白。实在,佛在经论里头常讲,讲得很多,从这个地方我们能看出,诸佛菩萨真正是慈悲到极处,不厌其烦重复的来给我们开示。
障碍就是烦恼,烦恼无量无边。无量无边的烦恼,我们一定要知道,不是从外面来的。如果烦恼从外面来的,一切诸佛就成不了佛,法身菩萨也没办法超越十法界,甚至於阿罗汉也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他们真正懂得障碍是从自己生出来的,与外面境界相不相干?说实在话,不相干。自己的念头、妄心能造,外面的境界是所造,在所造的那一边解决不了问题,解决问题一定从能造这一边。能造的它不造,所造的就没有了,要明白这个道理。连世间圣人孔孟都说,我们在《论语》、在《孟子》里面都看到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。行不通有障碍了,这时怎么办?这个时候要反省,找那个障碍的原因,原因一定在自己,不在外面,这才能够解决问题,就是化解问题。
佛在经教里面给我们说得太多,说得太清楚,六道怎么来的?三途怎么来的?十法界怎么来的?佛说得好,这些东西本来都没有。没有,为什么会变现出这种境界,我们在这里头受苦?佛说的比喻说得好,但是我们听不懂。佛说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《金刚经》上讲的,大家念得很熟。又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我们听得耳熟,确实不懂。我们没有觉得这些现象是虚妄的,我们没有觉得我这是活在世间像作梦一样。有,太少太少了,大多数人不知道。
能够觉悟到人生是一场梦,他要遇到佛法就很容易接受,为什么?他已经达到觉悟的边缘,遇到佛法一定就学佛。真正知道是一场梦,你还会有执著吗?你还会有什么放不下的吗?梦里面得到金银财宝,得到荣华富贵,你还会欢喜吗?作梦,一场梦。梦里面受很多苦难,你会恐怖吗?你会悲伤吗?梦不是真的,假的,六道轮回是梦。永嘉大师在《证道歌》上讲得很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」,就是六道轮回;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六道轮回是一场梦,觉了之后没有了,大千就是六道。
所以佛告诉我们,六道从哪来的?从心想生,想错了。这个想是执著、是分别、是起心动念,大乘教里面把这个都称之为烦恼。执著叫见思烦恼,分别叫尘沙烦恼,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,你有这三种烦恼。这三种每一种真的都是无量无边,没有头数的,无量无边的烦恼变成了六道,六道是这么来的,从心想生。六道里面最苦的是三途,三途是怎么回事情?三途是你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又起最不善的念头,这不善的念头在佛法里称为三毒,毒是病毒。你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!这三大类的病毒就是贪瞋痴、傲慢,严重的病毒。佛讲六种根本烦恼,所有一切烦恼都是从这地方生的,这六种好像是根,烦恼的根,前面就是贪瞋痴,后面是慢、疑(疑是怀疑),最后一个恶见,就是错误的见解。
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世界上这么多灾难,不学佛的人他不相信;学佛的人,尤其是对佛法稍稍契入的人,他懂得,这个灾难的因是什么?就是贪瞋痴慢疑。《楞严经》里面讲得好,贪欲所感的,贪欲是能感,你有感它就有应。这个感应是自然的,不是佛菩萨不慈悲,佛菩萨要跟我们一样起心动念的话,他也就是凡夫,他就不是佛菩萨,佛菩萨从来不起心、不动念,你可不能怪他。这是什么?法性的感应。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实验,我们以爱心、欢喜心对这个水,它呈现的图案非常之美;我们以厌恶的心、不喜欢的心对待它,它那图案显得很丑陋。它有心吗?没有心,它有分别、有执著吗?没有,它有起心动念吗?也没有,自然,这就是「法常尔」,它就是这样的。
所以我们以不善的心,贪心,整个大自然这个境界里变现什么?水,贪感水,严重的贪就变成大水,洪水;瞋恚是火,愚痴是风,傲慢是有高下、不平,感得是地震。所以这四种叫严重的烦恼。这个烦恼,如果说是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有严重的贪瞋痴慢,这事情麻烦了,风灾、水灾、火灾、地震就频繁不绝。极乐世界没这个事情,华藏世界没这个事情,经上没有记载,为什么?那个地方的人贪瞋痴慢疑邪见全都没有。他起心动念都是三学、六度、十愿,真的是儒家《大学》里面所说「止於至善」,他们的心念纯善没有恶,所以它没有灾难,就这么个道理。
我们如果在这个世间,这个世间灾难是共业所感,不能避免。但是佛跟我们说,共业里头有别业,那就是还有一些人在这个灾难里面能够平安度过的,是哪些人?贪瞋痴慢少的人,贪瞋痴慢愈少愈容易度过。如果贪瞋痴慢都断了,这些现象就是在前面,他看起来就像看电影一样。电影里面演这些灾难的片子,他看到了,虽然有怜悯心,无能为力,为什么?这是梦境,法尔如是。真的就跟此地贤首菩萨所说的话一样,完全相同,「法常尔」。这是我们知道六道轮回的因,三恶道的因,以及现前天灾人祸的因,我们知道了。
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给我们讲宇宙人生真相,总离不开因果。所以佛法给我们讲宇宙人生真相,六个字全包括了,这六个字就是「性,相,理,事,因,果」。一切法离不开这六个字,这六个字是法尔如是。善因决定感善果,恶因一定感恶报,没有一桩事情是例外的,没有。连美国,这也不算是太远,二次大战的时候这个人还在,凯西,在美国家喻户晓,这是一个预言家,也是一个专门治疗疑难杂症的一个医生。他说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一生所遭遇的,没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前因的。前因是什么?过去生中造的因,这一生遇到是果报。所以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跟过去、跟未来统统有关系。
给你说实在话,人没有生死,这是跟你讲实话。生死是什么?换个身体,换个环境而已,这才有前世来生,才有。你的心善行善,愈换愈殊胜,愈换愈好;如果心行不善,愈换愈差,在六道里头,你往下面去了;心行善的人往上面去了,上面是天道。天也很复杂,佛经上说有二十八层天,一层比一层殊胜。这是讲六道的因,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。妄想分别执著里面有善、有不善,善的生三善道,不善的感得三恶道,就这么回事情,这总得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十法界,十法界除了六道之外,还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我们称为四圣法界,这些人脱离六道轮回了。虽脱离六道轮回,没有证得一真法界,我们称他们为圣人;一真法界里面的大众,还是称他们叫凡夫,他不是圣人。一真法界凡圣的标准就是讲用心,用真心的是圣人,用妄心的是凡夫。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十法界里面的佛还是用的妄心,妄心用得正,就是什么?接近真心。所以天台大师说这个境界里面叫相似即佛,不是真的,相似,跟佛很像,很像佛,但他不是真的佛。虽用的妄心,妄心完全用是善的,我们讲纯净纯善,脱离六道了。
证得一真法界是怎么回事情?一真法界条件,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。佛把无明分为四十一等,佛法讲四十一分,你破一品你就升一级,换句话说,从圆教初住这四十一品无明怎么分配?十住菩萨,十行菩萨,十回向菩萨,十地菩萨,这就四十品,上面还有个等觉菩萨,还有一品,四十一品。四十一品,破一品的是初住菩萨,所以初住菩萨离开十法界了,他证得一真法界。从这个之后用真心不是用妄心,法相唯识宗里面所讲的「转识成智」,转八识成四智,这个境界高,他是圣人,这不是凡夫。
由此可知,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没有能够转八识成四智,没有能转,真正是在做转的功夫,但是没有完全转过来;完全转过来了,他就脱离十法界,就离开四圣法界。也就是说於世出世间一切诸法,我们讲得粗俗一点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决定没有执著。没有执著,这个人就是阿罗汉,虽没有执著,他还有分别,所以他在四圣法界。如果功夫再进一步,於一切人事物都不分别,分别这个念头断尽了,他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。功夫再提升一点,破一品无明他就超越了,就这么回事情,他就入一真法界。在禅宗里面称这种人叫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,见性用真心,那就是真的佛。虽然他见性,不圆满,所以叫分证佛。四十一个阶级都是不圆满,四十一品无明破尽了,究竟圆满,这究竟佛,不是容易事。
佛法里面常讲,菩萨修行证果需要三大阿僧只劫,这个时间太长!简直叫天文数字,绝对不是一生一世你能够成就的。三大阿僧只劫怎么算法?从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这一天算起。以前的?以前的不算,如果以前算,加进去,那就叫无量劫。所以三大阿僧只劫是断四十一品无明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无明也有浅深差别,愈是前面愈容易破,愈是后面愈难破。所以第一个阿僧只劫能够破三十品,也就是说第一个阿僧只劫,法身菩萨可以证到十回向,你看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能证到十回向位。第二个阿僧只劫只能证七个位次,初地到七地;第三个阿僧只劫只能证三个位次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,十地称之为大阿罗汉。上面还有一品等觉,那是最后一品,最后一品当然是最难断的。等觉差不多是等於佛,等於佛还不是真正的佛,等於佛,跟佛还差一级。
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从今之后,自己生活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,尽量把这个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放下。当然这不是容易事情,慢慢放,能放多少你就放多少。总而言之,你放得愈多,你的境界往上提升的就愈高,真的是烦恼轻智慧长,不能不放下。人生在世修行,修行在哪里修?最重要的是在人事环境里面去修,那就是要禁得起折磨,没有人折磨,我们永远不会有进步。来折磨我们的人不是恶人,不但不是恶人,我们要用感激的心、感恩的心来对待他,为什么?把我们的烦恼习气磨掉了,真修行、真功夫!没有这些环境,你到哪里修?你怎么会成就?
我们初学的时候,非常羡慕古人住山闭关,把外缘杜绝,让自己身心清净修行,很羡慕。有一次,我也有这个机会,初出家没有多久,有个居士好心,他有一栋房子在山上没人住,带我去看。我看了很满意,日本式的房子,是在二次大战那个时候建筑的,建筑是避难,怕战争飞机轰炸,所以在山里面建一栋房子。战争结束之后,这房子没人住,他问我:法师,你愿不愿意到这边来清修,这环境很好,你来了,我们一切都供养你。
我看了很欢喜,回去之后向老师报告。老师笑笑,李老师笑笑,告诉我:自古以来,初学的人找到深山住山洞,住茅蓬,修了二、三十年,自己觉得很不错,身心清净,都市里面去走一趟,功夫完全没有了;跟社会上一接触,贪瞋痴慢马上就引发出来。老师讲这些故事,叫我自己去想,我明白了。最后老师说出来,水里面开的莲花有什么希奇,住山上就像水里头开的莲花;火里面开的莲花才希奇,火是什么?红尘。换句话说,你那个清净心是在红尘里头磨炼出来的,这真清净。他那个清净心是远离红尘在深山里面修的,那不作数,下山来就是实验,你去考验,一考验没有不失败的。所以我这个念头就打消了,不敢去住。
老师教我,顺境、善缘在里头炼,炼什么?不起贪爱;逆境、恶缘在里头就炼不生瞋恚,贪瞋痴是这样子磨炼掉的。离开一切人事,你这个贪瞋痴怎么断?没法子断。五欲六尘接近的时候,你心里头动不动心?在这时炼这个。功夫就是我在这里头炼不动心,动心怎么办?动心,念佛、诵经,不要去想外面境界,去想佛的教诲,用这个方法。所以谚语讲得好,「三日不读圣贤书,面目可憎」,一点都没错,为什么?三天不读圣贤书,你肯定被染污。尤其是现代的社会,处处都在诱惑你,一天不读圣贤书,你心就会动摇。诵经、研教、念佛,决定不能间断,用这个方法做为挡箭牌;外面的诱惑,就是人家拿弓箭来射我们,我们用这个来抵挡。诵经、研教、念佛,让我们心里头只有佛法;除佛法之外,什么都不可以放在心上,这叫什么?这火里面开的莲花,管用。天天念,一天都不可以放松,念个十几年、几十年,时间长了,就变成自自然然不受干扰了。
我跟诸位做的报告,我自己修行过程是四十年不再迷惑,四十不迷惑了,四十年。我前面跟诸位报告,我比不上孔子,孔子是四十岁而不迷惑。他是十五岁开始学,十五岁到四十岁二十五年,二十五年他就不迷惑。我用了四十年的工夫,才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。前面那个时间都是在打仗,进进退退;四十年之后,好像这个战争就没有了,自己能有把握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。所以不是容易事情。如果不天天搞,自己稍微懈怠懒散,没有不失败的。这桩事情佛菩萨慈悲帮不上忙,老师、善友也帮不上忙,一定要你自觉自动自发,这个是难就难在这个地方。
「一切无碍人」,我们就晓得,无碍人是指谁?指诸佛如来,范围再扩大一点也能够包括法身菩萨。法身菩萨,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的菩萨,为什么?他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、不分别、不起心、不动念了,一心一道一法界,他们住一真法界;我们住六道轮回,他住一真法界,所以很不是容易事情。於是我们这才感激阿弥陀佛为我们开启带业往生的法门。
什么是带业往生?你烦恼虽然不起现行,是伏住的。就是我刚才讲的,每天读经、学教、念佛不中断,一中断怎么样?一中断那烦恼就起来了。烦恼习气确实没断,我们现在就是功夫伏住,石头压草,不是斩草除根,石头压草。这样的功夫在教下不能成就,在净土能成就,净土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,也就是说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把握。有什么把握?这个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放得下,只要放下,这个障碍就没有了。这第一道的障碍没有了,后面还有很多障碍。但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,后面的障碍也就没有了,所以不往生不行。不往生,我们的功夫只能到天道。天道里面说实在话,只能够生欲界天跟色界天。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能伏住,生色界天,伏不住生欲界天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
《华严》,实在说帮助我们对於净土建立信心、建立愿心,确实保证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成无上道。因为生到极乐世界,虽然还是凡夫,凡圣同居土,并不很高!但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很特别,极乐世界四土在一起;凡圣土、有余土、实报土、寂光土,它四土在一起,它不分的,真正是平等世界。我们世间人讲世界大同,世界大同放在极乐世界名副其实。所以纵然是凡圣土下下品往生,生到那边去,你看阿弥陀佛跟我们说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」,这不可思议。
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样的菩萨?《华严经》里面的七地以上,至少是七地。七地、八地、九地、十地,这叫阿惟越致菩萨。查遍《大藏经》,世尊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,唯独在弥陀净土里头说出。所以诸佛赞叹弥陀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,这个法门真的是普度众生。我们之能够得度,全是这一个缘分。这个缘分我们今天遇到了,遇到要不知道怎样把它抓住,你这一生空过了。
我们在经教里头时时劝、处处劝,果然我们的信心生起来,坚定信心,清净信心,再真正能够发愿求生,没有一个不成就的,善导大师所谓「万修万人去」。去不了,都是因为你没放下;真正一切放下,哪有去不了的。为什么放不下?不了解事实真相,不了解这个世间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是世尊二十二年讲《般若经》的总结论。中国的佛教许多宗派在早晚课诵里面都选择《心经》,《心经》不长,只有二百六十个字,讲什么?就是讲这三句话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天天在课诵里头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了。你以为这个世间是真的,以为这个世间你可以得到的,你全想错了,这就叫迷惑,这就叫颠倒。所以「无碍人」我们搞清楚。
我们修净土的人,虽然没有证得法身菩萨,没有能证得圆教初住。如果我们真正知道这个事情,这个讯息我们得到了,我们下定决心,从今而后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都不放在心上。恭喜你,你怎么样?虽然不是初住,等於初住,因为你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。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肯定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。这种功德利益世出世间无与伦比,没有人能比得上你。你能下这种决心,有这样的毅力,诸佛赞叹,一切声闻、菩萨没有不佩服你的,你对了,你完全正确了,为什么?你已经是无碍人。
「一道出生死」,这一道是因,什么因?放下了。放下什么?放下执著,放下分别,放下起心,放下动念,这就彻底放下了,一道。这一放下就是净宗里面讲的一心不乱。一心一道,果就是一法界,很不可思议。这第一首偈我们就介绍到此地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第九,一道甚深,贤首菩萨偈颂第一首看起:
【文殊法常尔。法王唯一法。一切无碍人。一道出生死。】
第二首:
【一切诸佛身。唯是一法身。一心一智慧。力无畏亦然。】
这两首偈意思无限的深广,我们常常赞叹大经,经有无量义,深广无尽,这两首偈特别给我们显示出来。在前面我们学习过。「一道甚深」,一道就是一乘,世尊在《法华经》上说得好,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」。所以说二乘、三乘、五乘,在中国有显教、有密教,有宗门、有教下,这些都是佛的方便说,必须要知道。
佛教化众生,前面我们看过,应机说法。在佛的自分上完全是平等的,平等因果,但是应九法界众生之感,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。我们说佛,包括法身菩萨,在《华严经》里面,初住以上都是佛,「分证即佛」,这天台大师说的分证佛,不是相似。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相似,不是分证;换句话说,不是真佛,这些我们都要明了。所以说诸佛如来,这法身菩萨跟究竟佛地没有两样,遍法界虚空界,哪个地方有感,他们都有能力去应。
感应,这里头有一桩事情不能不知道,这桩事情就是佛门里头常讲的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。这句话很重要,提醒我们要跟众生结缘。如果跟众生没有缘,你将来成佛了,众生虽然有感,你也没办法去应,没有缘。你应化到那里去,那个地方的众生不理会你,不愿意接受你的教诲,无缘。所以结缘重要。佛在经典里面教导菩萨,「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,这是结缘。所以我们要懂得跟一切众生结法缘,跟一切众生结善缘,将来成佛之后,圆教初住菩萨就叫做成佛,分证即佛,他就有能力应化。与自己结过缘的这些众生,他有感,你就应化了。应化的时候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用什么身分,没有一定的身分,没有定法可说。
因此,真正佛弟子对待人的态度,佛门同学不管他学的是哪一个宗派、哪一个法门,要知道一家人!显教依靠的经论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密宗依据的经论也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你要说我的对,他的不对,你不是批评释迦牟尼佛了吗?那叫谤佛、谤法,哪有这个道理?这错了。我们修净土的,净土殊胜,禅不行。禅也是释迦牟尼佛传的,那你不就谤佛了吗?谤佛,你怎么能够成得了佛?换句话说,你心里头依旧还是妄想分别执著,烦恼习气没有断掉,凡夫一个。你那个佛法学得再好,智者大师讲,你是名字位中人。名字位是什么?有名无实,名为佛弟子,实际上不是真正佛弟子,没有依教奉行,现在说是假的不是真的。真的佛弟子一定真诚恭敬,无论对哪个宗派、无论对哪个法门都是真诚恭敬。知道什么?我们一个老师教的,都是正法,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平等。
你们读过《金刚经》,《金刚经》不是假的,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它经上的文字是「诸法平等」,这个范围就大!诸法不但包括佛法,包括世间所有的宗教,也包括一切世间法,没有一法不平等,所以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才能放下。为什么不平等?因为你有妄想、有分别、有执著,就变成不平等。由此可知,不平等是在你自己本身,不是诸法,诸法平等的,诸佛平等的,法身菩萨平等的,这要懂得。
所以不但佛门我们懂得是一家人,其他宗教也是一家人,都应当尊敬。普贤菩萨教我们「礼敬诸佛」,哪些是诸佛?一切众生是未来佛。那我们要问,基督教徒是不是未来佛?是;回教徒是不是未来佛?是,一切众生皆是,蚊虫蚂蚁都是,怎么可以不恭敬?这一章经讲一乘法,我们要认真好好的来学习,细心去体会,自然能提升境界,那就不一样了。
文殊菩萨在前面为我们问了十句,现在贤首菩萨以偈颂来解答。要知道,文殊菩萨是代我们问的,他哪有不明白的道理,代我们问。他们两个在表演,一问一答,实际上利益我们大众。第一句话『文殊』。这是叫著文殊菩萨,叫著他的名字,意思就是你要注意听。文殊是代表我们,叫文殊就是叫我们的名字。『法常尔』,法是一切诸法;尔,本来就是这样子的,从来也没有改变过。佛经里面常讲「法尔如是」,这个法常尔就是法尔如是,法尔如是里头说些什么?下面所说的全是。
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「偈中义理多含,故文势非一」。文是文字,就是我前面所说的,字字句句含无量义。十首偈颂分为两大段,第一大段就是前面这两首偈,说「初二偈」,就是第一、第二。「印其立宗,明真身无二」。印是印证,证明他所立的宗旨,真身无二。化身、应化身无量无边,真身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,精神、物质都是从真身里面变现出来的,真身叫法身。大乘教里头常讲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下一首偈子就念到,那是真身。前面跟诸位同学说过的,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佛法里头说「常乐我净」,那叫真我,这个身是假我,这不是真我。真我找到了,佛门的话就是你成佛了,成佛就是你把真我找到了。
底下说「余偈」,就是从第三首到第十首。「答其疑难」。前面问了这十个难题,按照顺序来解答。「辨应有异同」。辨是辨别,应是佛真身,因众生有感,那佛就有应,感不相同,佛的应化也不相同,这个同异的道理在此地。像《普门品》里面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,应以菩萨身得度就现菩萨身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应以禅得度的就教他修禅,应以净得度的就教他念佛,应以基督身得度的,他就现耶稣。你想想看,这里面什么叫同?什么叫异?应以伊斯兰得度的他就现伊斯兰身。
所以我在这个世间接触许许多多的宗教,我跟他们往来都说:我们只有一个真神。他们说真神,我们佛教不讲神,佛教讲法身,法身就是真神,都是法身变现的!应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所以不可以毁谤。如果我毁谤你,错了,你毁谤我也错了,为什么?一个真神。在佛教里面现的是释迦牟尼,在基督教里面现的是耶稣基督,在伊斯兰教现的是穆罕默德。用佛法说「共同一法身」,用他们的话说,都是一个真神变现的。我跟许许多多宗教领袖谈这个问题,大家都能接受,还没有遇到反对的。由此可知,这宗教领袖们真的有智慧,你一提他立刻就明白了。所以我在日本对我们佛门道友们讲话,佛门不同宗派,我们是亲兄弟,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,亲兄弟要团结,不可以排斥,不可以不往来。我们跟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伊斯兰教、印度教,其他的宗教,咱们都是表兄弟、都是堂兄弟,全是一家人。这个理念很难得,大家都能接受。
日本的中村康隆老和尚,他今年一百零一岁,我去年去看他,我们也见过多次面。我记得头一次见面,他就跟我讲,他说世间所有宗教的创始人统统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,他跟我说这个话。他旁边的这些弟子们随后告诉我,他说:法师,我们老和尚讲这句话从来没讲过,我们都第一次听到的。老法师肯定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用什么身,应有异同。这是后面从第三首到第十首,这八首偈答覆异同。
现在我们再回头来看前面这两首,「今初」,初是第一首;「初句总印,先标文殊者,警其听受」。这是我刚才说的,凡是叫到名字提醒你的注意力,文殊是我们的代表,就是提醒我们,对於下面这个开示要特别留意。「法常尔者,明因果无异,法尔常规」。这个法尔常规很不好懂,我们换句话说,诸位就容易懂,就是自然的法则,绝对不是人为的,本来就是这样。像一个树苗、花草,树苗容易观察,春天这个树苗我们栽下去了,夏天它就成长,秋天它就开花结果,冬天它叶就落掉了。春夏秋冬,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法尔常规。规就是轨则,不是人为的,自自然然的,自然就叫做道。
中国人讲道德,自然是道,决不是人发明创造,不是的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。随顺自然就叫做德,那就是最圆满的;如果违背自然就有灾难、就有祸害。所以大圣大贤教化众生,没有别的,就是教给我们了解自然的道理,随顺自然,回归自然,那你这一生的生活就非常美满快乐。我们讲幸福美满、自在快乐,随顺自然就得到,违背自然你就错了。
中国,我们古圣先贤也就是我们的老祖宗,他懂得这个道理,五千年前就教化后人,教的东西很简单,一点都不复杂,伦理道德,五伦就是道。你们想想看,夫妇、父子、兄弟、君臣、朋友,这是不是哪个人发明的?是不是哪个人来立的这种规矩?没有,自然的法则。我们要懂得随顺自然,随顺自然就是德。「父子有亲」,亲是亲爱,亲爱是自然的,这是德;我们永远守住这个自然,不要把自然变质,这叫德。所以我们细心观察,你观察婴儿,小孩在最明显的时候,你能觉察到他爱,三、四个月非常明显,他爱他的父母,他也爱一切人,父母也爱他。这里头决定没有条件的,完全无条件的,决定没有夹杂妄想分别执著,这天性。这就是法尔常规。
圣贤的教育没有别的,这种父子亲爱,如何能教他在一生当中保持不变,这个教育就成功。在我们佛门里面讲,这叫自度,永远保持不变,自度。教育第二个目的是把这个爱发扬光大,知道什么?知道你爱兄弟,爱家族,爱邻里乡党,爱亲戚朋友,爱社会,爱国家,爱一切众生,这叫化他。自利利他,自度度他,这就圆满了。圣贤教育的根本。所以儒家讲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个性本善你就从婴儿去看,几个月大不到半岁的很容易能看出来。愈长大怎么样?没有教,没有好好的教,他就被外面环境污染,就起妄想分别执著。这个我喜欢,那个我讨厌,他就起这种分别心,就起这个执著,这就错了。如果我们一生当中能够把这个保持,一生当中跟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接触的时候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没有妄想,叫天真!这个人就是佛,这人就是法身大士,这不是凡人。所谓凡人是被染污了。所以从这上面去观察,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。你之所以从佛变成了众生,就是因为你没有受过好的教育,把自己的本性本善迷失了,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。
这一句清凉大师说这是「总印」,就是总说。『文殊法常尔』,你看一句三个字,一切诸法本来就是这样的。往下「余显一相」,往下每句说一桩事情,显一个相。我们先把这个大意说出来,然后我们再细细的来分析。第二句『法王唯一法』,法一;『一切无碍人』,人一,我们现在是有障碍,法身菩萨以上没障碍;『一道出生死』,因一,只有一道,一道甚深,因一。第二首偈跟这个是连起来的,『一切诸佛身』,果一,因一果又一;『唯是一法身,一心一智慧』,『力』是十力,『无畏』是四无畏,都是法尔如是。
我们现在一句一句的来看,第一句「法王唯一法」,法一,这注解里头注得很清楚,「初句法一。以法常故,诸佛亦常」。诸佛跟法,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,佛是能觉,法是所觉。佛翻作觉的意思,能觉,能觉什么?能觉的是诸法,诸法实相。一切法的真实相通达明了,这叫诸佛。能觉所觉是一不是二,这很不好懂。佛在经上用了一个比喻,这比喻得好,佛用灯做比喻,灯是什么?是法,灯点燃了放光,光就是佛,光还照法。灯光跟灯是一还是二?不能说是一,也不能说是二,没有法就没有佛,没有灯就没有光。没有光?没有光也就照不到灯了,也就不知道有灯的存在。
所以法是讲法性,法性里头本来具足无量智慧,那个智慧就是佛;无量的德相,这德相就是无量法界的依正庄严。我们看到这里讲华藏世界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极乐世界,大乘经里面讲十法界,依正庄严是法,是法里面的德相,德是德能,相是相好。这三样东西是一而三,三而一,决定不能够独立,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一而三,三而一。经上还有一个说法「法身,般若,解脱」,法身是德是相,德相,解脱也是德相。你说哪个是德,哪个是相,都可以,法身是德,行!解脱是相也可以;说解脱是德,法身是相也可以。这里面能证法身解脱要靠智慧,智慧不是外来的,也是法身里头本来具足的,它是一不是二,法一。
「一道」的大义就是经上常讲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这两句话我们不会陌生,为什么?念了很多遍。《华严经》上常常看到这两句,可是那两句意思太深了,我们怎么能知道一切是一,一是一切?我们没有法子理解。不要讲十法界依正庄严,我们只看眼前这个地球、这个世界,尤其是现代的状况无比的混乱、无比的复杂,众生生活在这个世间,此时此处活得很辛苦、活得很痛苦,什么原因?都是迷失事实真相。
今天乱世谁造成的?尤其是最近,你看天灾人祸,有许多人告诉我:法师,天灾人祸才开始!我点点头,我相信。我凭什么相信?凭大乘佛法。大乘佛法里头,佛常常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极乐世界从心想生,华藏世界从心想生,我们六道众生也是从心想生,想的不一样。你想善,依正庄严没有一样不善;你想恶,依正庄严没有一样不恶。所以,我们想想看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想什么?他就想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他什么都不想,所以他到那个地方去了。由此可知,那个世界的人除了想念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杂念都没有,所以叫极乐世界。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?这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无量光、无量寿。无量光是自性本具的智慧,无量寿是代表德相,德相里面以寿命为第一,无量寿这个福报就太大太大!我们常讲「福慧双修」,这句名号里头福慧双修,圆圆满满,一点缺陷都没有。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,念佛果报不可思议。
《华严经》到最后,《华严》把华藏世界给你讲清楚,你能去得了吗?去不了。去不了不是白讲了吗?白讲了,那就毫无意义,变成什么?变成释迦牟尼佛跟我们开玩笑,吊胃口,明明知道我们做不到,你给我们讲这个东西干什么,这讲是讲废话。《华严》到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这个经没有白讲,你听了这么好的佛法,到哪里去?西方极乐世界去。西方就是华藏,华藏就是西方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这妙极!我们用执持名号的办法入华藏世界。而西方极乐世界,我常说是华藏的核心,最后一招普贤菩萨为我们开示,教我们得到《华严》圆满殊胜的利益,没有空说。所以彭际清居士有一篇文章叫《华严念佛三昧论》,在近代,黄念祖居士有讲记,《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》,他讲得好,我们在海外给它印了很多到处流通,《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》。
所以我也曾经跟诸位同学说过,我学佛对净土没有信心,对净土有误会,原先认为净土是佛安慰老太婆的,不是真的。我的老师苦口婆心劝我,我们做学生的不敢顶撞老师,但是怎么样?表面上服,心里不服。老师也看出来,我们表面上很顺从,学生是不好度,但是学生还有善根,什么善根?对老师尊敬。
到我自己讲《华严经》的时候,这是我第二次讲《华严》,第一次好像在三十多年前,我讲到一半的时候,有一天突然想起来,华严三圣,这是毗卢遮那如来,文殊、普贤两位大菩萨,这是我们从内心里面起恭敬心,佩服得五体投地。那天突然想起来,他们两位修什么法门?在《华严经》上读到,原来这两个人都是发愿求生净土,这出乎我意料之外,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文殊菩萨也是求生西方净土。再看看善财童子是文殊的得意门生,文殊菩萨的入室弟子、传人,他修什么法门?看五十三参。第一个参访的吉祥云比丘,《八十华严》称德云比丘,意思是一样的,吉祥云比丘教他念阿弥陀佛,教他般舟三昧,念佛求生西方净土,头一个。我们知道头一个老师很重要,叫先入为主;再看最后一个,最后一个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我们对净土的信心定了。
你看第一位教他念佛,最后引导他往生极乐世界,当中这五十一参,那就是广学多闻。无论是哪个法门、哪个宗派我都接触,我都来参观一下,参观什么?我都明了、都懂得,不外行。我修哪个法门?还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,对於念佛法门彻始彻终没有改变。我们才晓得这个修学的方法也找到!原来《华严经》,文殊、普贤、善财给我们做榜样,统统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极乐与华藏是一不是二,毗卢遮那跟阿弥陀佛也是一不是二,毗卢遮那法身佛,弥陀如来报身佛,再给诸位说,释迦牟尼佛应化身佛,三身一体,一体三身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。
「法王唯一法」,所以「法常,诸佛亦常」。这个道理要懂,你要不懂,你就有疑惑。疑,决定对你的解门、行门都会造成障碍,所以有疑怎么办?要找善知识,要向他请教,请他开示,帮助我们断疑生信。这就是真善知识,帮助我们断疑生信,坚定我们的信心,坚定我们的愿心,这样才能成就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十分钟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再接著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「次句人一,次句因一」。次句就是第三句,第三句是人一。
【一切无碍人。】
就这一句。再次句就是第四句:
【一道出生死。】
『一道出生死』是因一。我们现在看这两句。『一切无碍人』,六道十法界都有障碍,无量无边的障碍,中国谚语所谓好事多磨,道高一尺、魔高一丈,这说明什么?障碍太多。又常讲「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」,十之八九都不如意,障碍太多了。我们看到这一句非常羡慕,一切无碍人。这无碍人指谁?是讲诸佛如来,他们无碍。诸佛如来,广义的来讲包括分证菩萨,分证菩萨就是法身大士,他们为什么无碍?所以首先我们要把这个障碍稍稍搞清楚、搞明白。实在,佛在经论里头常讲,讲得很多,从这个地方我们能看出,诸佛菩萨真正是慈悲到极处,不厌其烦重复的来给我们开示。
障碍就是烦恼,烦恼无量无边。无量无边的烦恼,我们一定要知道,不是从外面来的。如果烦恼从外面来的,一切诸佛就成不了佛,法身菩萨也没办法超越十法界,甚至於阿罗汉也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他们真正懂得障碍是从自己生出来的,与外面境界相不相干?说实在话,不相干。自己的念头、妄心能造,外面的境界是所造,在所造的那一边解决不了问题,解决问题一定从能造这一边。能造的它不造,所造的就没有了,要明白这个道理。连世间圣人孔孟都说,我们在《论语》、在《孟子》里面都看到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。行不通有障碍了,这时怎么办?这个时候要反省,找那个障碍的原因,原因一定在自己,不在外面,这才能够解决问题,就是化解问题。
佛在经教里面给我们说得太多,说得太清楚,六道怎么来的?三途怎么来的?十法界怎么来的?佛说得好,这些东西本来都没有。没有,为什么会变现出这种境界,我们在这里头受苦?佛说的比喻说得好,但是我们听不懂。佛说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《金刚经》上讲的,大家念得很熟。又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我们听得耳熟,确实不懂。我们没有觉得这些现象是虚妄的,我们没有觉得我这是活在世间像作梦一样。有,太少太少了,大多数人不知道。
能够觉悟到人生是一场梦,他要遇到佛法就很容易接受,为什么?他已经达到觉悟的边缘,遇到佛法一定就学佛。真正知道是一场梦,你还会有执著吗?你还会有什么放不下的吗?梦里面得到金银财宝,得到荣华富贵,你还会欢喜吗?作梦,一场梦。梦里面受很多苦难,你会恐怖吗?你会悲伤吗?梦不是真的,假的,六道轮回是梦。永嘉大师在《证道歌》上讲得很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」,就是六道轮回;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六道轮回是一场梦,觉了之后没有了,大千就是六道。
所以佛告诉我们,六道从哪来的?从心想生,想错了。这个想是执著、是分别、是起心动念,大乘教里面把这个都称之为烦恼。执著叫见思烦恼,分别叫尘沙烦恼,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,你有这三种烦恼。这三种每一种真的都是无量无边,没有头数的,无量无边的烦恼变成了六道,六道是这么来的,从心想生。六道里面最苦的是三途,三途是怎么回事情?三途是你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又起最不善的念头,这不善的念头在佛法里称为三毒,毒是病毒。你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!这三大类的病毒就是贪瞋痴、傲慢,严重的病毒。佛讲六种根本烦恼,所有一切烦恼都是从这地方生的,这六种好像是根,烦恼的根,前面就是贪瞋痴,后面是慢、疑(疑是怀疑),最后一个恶见,就是错误的见解。
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世界上这么多灾难,不学佛的人他不相信;学佛的人,尤其是对佛法稍稍契入的人,他懂得,这个灾难的因是什么?就是贪瞋痴慢疑。《楞严经》里面讲得好,贪欲所感的,贪欲是能感,你有感它就有应。这个感应是自然的,不是佛菩萨不慈悲,佛菩萨要跟我们一样起心动念的话,他也就是凡夫,他就不是佛菩萨,佛菩萨从来不起心、不动念,你可不能怪他。这是什么?法性的感应。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实验,我们以爱心、欢喜心对这个水,它呈现的图案非常之美;我们以厌恶的心、不喜欢的心对待它,它那图案显得很丑陋。它有心吗?没有心,它有分别、有执著吗?没有,它有起心动念吗?也没有,自然,这就是「法常尔」,它就是这样的。
所以我们以不善的心,贪心,整个大自然这个境界里变现什么?水,贪感水,严重的贪就变成大水,洪水;瞋恚是火,愚痴是风,傲慢是有高下、不平,感得是地震。所以这四种叫严重的烦恼。这个烦恼,如果说是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有严重的贪瞋痴慢,这事情麻烦了,风灾、水灾、火灾、地震就频繁不绝。极乐世界没这个事情,华藏世界没这个事情,经上没有记载,为什么?那个地方的人贪瞋痴慢疑邪见全都没有。他起心动念都是三学、六度、十愿,真的是儒家《大学》里面所说「止於至善」,他们的心念纯善没有恶,所以它没有灾难,就这么个道理。
我们如果在这个世间,这个世间灾难是共业所感,不能避免。但是佛跟我们说,共业里头有别业,那就是还有一些人在这个灾难里面能够平安度过的,是哪些人?贪瞋痴慢少的人,贪瞋痴慢愈少愈容易度过。如果贪瞋痴慢都断了,这些现象就是在前面,他看起来就像看电影一样。电影里面演这些灾难的片子,他看到了,虽然有怜悯心,无能为力,为什么?这是梦境,法尔如是。真的就跟此地贤首菩萨所说的话一样,完全相同,「法常尔」。这是我们知道六道轮回的因,三恶道的因,以及现前天灾人祸的因,我们知道了。
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给我们讲宇宙人生真相,总离不开因果。所以佛法给我们讲宇宙人生真相,六个字全包括了,这六个字就是「性,相,理,事,因,果」。一切法离不开这六个字,这六个字是法尔如是。善因决定感善果,恶因一定感恶报,没有一桩事情是例外的,没有。连美国,这也不算是太远,二次大战的时候这个人还在,凯西,在美国家喻户晓,这是一个预言家,也是一个专门治疗疑难杂症的一个医生。他说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一生所遭遇的,没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前因的。前因是什么?过去生中造的因,这一生遇到是果报。所以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跟过去、跟未来统统有关系。
给你说实在话,人没有生死,这是跟你讲实话。生死是什么?换个身体,换个环境而已,这才有前世来生,才有。你的心善行善,愈换愈殊胜,愈换愈好;如果心行不善,愈换愈差,在六道里头,你往下面去了;心行善的人往上面去了,上面是天道。天也很复杂,佛经上说有二十八层天,一层比一层殊胜。这是讲六道的因,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。妄想分别执著里面有善、有不善,善的生三善道,不善的感得三恶道,就这么回事情,这总得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十法界,十法界除了六道之外,还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我们称为四圣法界,这些人脱离六道轮回了。虽脱离六道轮回,没有证得一真法界,我们称他们为圣人;一真法界里面的大众,还是称他们叫凡夫,他不是圣人。一真法界凡圣的标准就是讲用心,用真心的是圣人,用妄心的是凡夫。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十法界里面的佛还是用的妄心,妄心用得正,就是什么?接近真心。所以天台大师说这个境界里面叫相似即佛,不是真的,相似,跟佛很像,很像佛,但他不是真的佛。虽用的妄心,妄心完全用是善的,我们讲纯净纯善,脱离六道了。
证得一真法界是怎么回事情?一真法界条件,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。佛把无明分为四十一等,佛法讲四十一分,你破一品你就升一级,换句话说,从圆教初住这四十一品无明怎么分配?十住菩萨,十行菩萨,十回向菩萨,十地菩萨,这就四十品,上面还有个等觉菩萨,还有一品,四十一品。四十一品,破一品的是初住菩萨,所以初住菩萨离开十法界了,他证得一真法界。从这个之后用真心不是用妄心,法相唯识宗里面所讲的「转识成智」,转八识成四智,这个境界高,他是圣人,这不是凡夫。
由此可知,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没有能够转八识成四智,没有能转,真正是在做转的功夫,但是没有完全转过来;完全转过来了,他就脱离十法界,就离开四圣法界。也就是说於世出世间一切诸法,我们讲得粗俗一点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决定没有执著。没有执著,这个人就是阿罗汉,虽没有执著,他还有分别,所以他在四圣法界。如果功夫再进一步,於一切人事物都不分别,分别这个念头断尽了,他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。功夫再提升一点,破一品无明他就超越了,就这么回事情,他就入一真法界。在禅宗里面称这种人叫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,见性用真心,那就是真的佛。虽然他见性,不圆满,所以叫分证佛。四十一个阶级都是不圆满,四十一品无明破尽了,究竟圆满,这究竟佛,不是容易事。
佛法里面常讲,菩萨修行证果需要三大阿僧只劫,这个时间太长!简直叫天文数字,绝对不是一生一世你能够成就的。三大阿僧只劫怎么算法?从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这一天算起。以前的?以前的不算,如果以前算,加进去,那就叫无量劫。所以三大阿僧只劫是断四十一品无明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无明也有浅深差别,愈是前面愈容易破,愈是后面愈难破。所以第一个阿僧只劫能够破三十品,也就是说第一个阿僧只劫,法身菩萨可以证到十回向,你看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能证到十回向位。第二个阿僧只劫只能证七个位次,初地到七地;第三个阿僧只劫只能证三个位次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,十地称之为大阿罗汉。上面还有一品等觉,那是最后一品,最后一品当然是最难断的。等觉差不多是等於佛,等於佛还不是真正的佛,等於佛,跟佛还差一级。
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从今之后,自己生活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,尽量把这个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放下。当然这不是容易事情,慢慢放,能放多少你就放多少。总而言之,你放得愈多,你的境界往上提升的就愈高,真的是烦恼轻智慧长,不能不放下。人生在世修行,修行在哪里修?最重要的是在人事环境里面去修,那就是要禁得起折磨,没有人折磨,我们永远不会有进步。来折磨我们的人不是恶人,不但不是恶人,我们要用感激的心、感恩的心来对待他,为什么?把我们的烦恼习气磨掉了,真修行、真功夫!没有这些环境,你到哪里修?你怎么会成就?
我们初学的时候,非常羡慕古人住山闭关,把外缘杜绝,让自己身心清净修行,很羡慕。有一次,我也有这个机会,初出家没有多久,有个居士好心,他有一栋房子在山上没人住,带我去看。我看了很满意,日本式的房子,是在二次大战那个时候建筑的,建筑是避难,怕战争飞机轰炸,所以在山里面建一栋房子。战争结束之后,这房子没人住,他问我:法师,你愿不愿意到这边来清修,这环境很好,你来了,我们一切都供养你。
我看了很欢喜,回去之后向老师报告。老师笑笑,李老师笑笑,告诉我:自古以来,初学的人找到深山住山洞,住茅蓬,修了二、三十年,自己觉得很不错,身心清净,都市里面去走一趟,功夫完全没有了;跟社会上一接触,贪瞋痴慢马上就引发出来。老师讲这些故事,叫我自己去想,我明白了。最后老师说出来,水里面开的莲花有什么希奇,住山上就像水里头开的莲花;火里面开的莲花才希奇,火是什么?红尘。换句话说,你那个清净心是在红尘里头磨炼出来的,这真清净。他那个清净心是远离红尘在深山里面修的,那不作数,下山来就是实验,你去考验,一考验没有不失败的。所以我这个念头就打消了,不敢去住。
老师教我,顺境、善缘在里头炼,炼什么?不起贪爱;逆境、恶缘在里头就炼不生瞋恚,贪瞋痴是这样子磨炼掉的。离开一切人事,你这个贪瞋痴怎么断?没法子断。五欲六尘接近的时候,你心里头动不动心?在这时炼这个。功夫就是我在这里头炼不动心,动心怎么办?动心,念佛、诵经,不要去想外面境界,去想佛的教诲,用这个方法。所以谚语讲得好,「三日不读圣贤书,面目可憎」,一点都没错,为什么?三天不读圣贤书,你肯定被染污。尤其是现代的社会,处处都在诱惑你,一天不读圣贤书,你心就会动摇。诵经、研教、念佛,决定不能间断,用这个方法做为挡箭牌;外面的诱惑,就是人家拿弓箭来射我们,我们用这个来抵挡。诵经、研教、念佛,让我们心里头只有佛法;除佛法之外,什么都不可以放在心上,这叫什么?这火里面开的莲花,管用。天天念,一天都不可以放松,念个十几年、几十年,时间长了,就变成自自然然不受干扰了。
我跟诸位做的报告,我自己修行过程是四十年不再迷惑,四十不迷惑了,四十年。我前面跟诸位报告,我比不上孔子,孔子是四十岁而不迷惑。他是十五岁开始学,十五岁到四十岁二十五年,二十五年他就不迷惑。我用了四十年的工夫,才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。前面那个时间都是在打仗,进进退退;四十年之后,好像这个战争就没有了,自己能有把握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。所以不是容易事情。如果不天天搞,自己稍微懈怠懒散,没有不失败的。这桩事情佛菩萨慈悲帮不上忙,老师、善友也帮不上忙,一定要你自觉自动自发,这个是难就难在这个地方。
「一切无碍人」,我们就晓得,无碍人是指谁?指诸佛如来,范围再扩大一点也能够包括法身菩萨。法身菩萨,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的菩萨,为什么?他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、不分别、不起心、不动念了,一心一道一法界,他们住一真法界;我们住六道轮回,他住一真法界,所以很不是容易事情。於是我们这才感激阿弥陀佛为我们开启带业往生的法门。
什么是带业往生?你烦恼虽然不起现行,是伏住的。就是我刚才讲的,每天读经、学教、念佛不中断,一中断怎么样?一中断那烦恼就起来了。烦恼习气确实没断,我们现在就是功夫伏住,石头压草,不是斩草除根,石头压草。这样的功夫在教下不能成就,在净土能成就,净土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,也就是说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把握。有什么把握?这个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放得下,只要放下,这个障碍就没有了。这第一道的障碍没有了,后面还有很多障碍。但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,后面的障碍也就没有了,所以不往生不行。不往生,我们的功夫只能到天道。天道里面说实在话,只能够生欲界天跟色界天。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能伏住,生色界天,伏不住生欲界天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
《华严》,实在说帮助我们对於净土建立信心、建立愿心,确实保证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成无上道。因为生到极乐世界,虽然还是凡夫,凡圣同居土,并不很高!但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很特别,极乐世界四土在一起;凡圣土、有余土、实报土、寂光土,它四土在一起,它不分的,真正是平等世界。我们世间人讲世界大同,世界大同放在极乐世界名副其实。所以纵然是凡圣土下下品往生,生到那边去,你看阿弥陀佛跟我们说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」,这不可思议。
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样的菩萨?《华严经》里面的七地以上,至少是七地。七地、八地、九地、十地,这叫阿惟越致菩萨。查遍《大藏经》,世尊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,唯独在弥陀净土里头说出。所以诸佛赞叹弥陀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,这个法门真的是普度众生。我们之能够得度,全是这一个缘分。这个缘分我们今天遇到了,遇到要不知道怎样把它抓住,你这一生空过了。
我们在经教里头时时劝、处处劝,果然我们的信心生起来,坚定信心,清净信心,再真正能够发愿求生,没有一个不成就的,善导大师所谓「万修万人去」。去不了,都是因为你没放下;真正一切放下,哪有去不了的。为什么放不下?不了解事实真相,不了解这个世间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是世尊二十二年讲《般若经》的总结论。中国的佛教许多宗派在早晚课诵里面都选择《心经》,《心经》不长,只有二百六十个字,讲什么?就是讲这三句话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天天在课诵里头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了。你以为这个世间是真的,以为这个世间你可以得到的,你全想错了,这就叫迷惑,这就叫颠倒。所以「无碍人」我们搞清楚。
我们修净土的人,虽然没有证得法身菩萨,没有能证得圆教初住。如果我们真正知道这个事情,这个讯息我们得到了,我们下定决心,从今而后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都不放在心上。恭喜你,你怎么样?虽然不是初住,等於初住,因为你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。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肯定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。这种功德利益世出世间无与伦比,没有人能比得上你。你能下这种决心,有这样的毅力,诸佛赞叹,一切声闻、菩萨没有不佩服你的,你对了,你完全正确了,为什么?你已经是无碍人。
「一道出生死」,这一道是因,什么因?放下了。放下什么?放下执著,放下分别,放下起心,放下动念,这就彻底放下了,一道。这一放下就是净宗里面讲的一心不乱。一心一道,果就是一法界,很不可思议。这第一首偈我们就介绍到此地,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