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四二八卷) 2005/9/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428
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第九段「一道甚深」。清凉大师在科题里面为我们标明「一道甚深,亦名一乘」,先问后答,请看经文:
【尔时文殊师利问贤首菩萨言。佛子。诸佛世尊唯以一道而得出离。云何今见一切佛土。所有众事种种不同。所谓世界。众生界。说法。调伏。寿量。光明。神通。众会。教仪。法住。各有差别。无有不具一切佛法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。】
这一段长行文是文殊菩萨的提问,问的是贤首菩萨,第九信位。凡是遇到九,九信、九住、九行、九回向、九地,凡是遇到九都是法师,都是法师的位置。一道甚深也叫一乘,这个意思就深了。你看世尊为我们说法,在一乘经里面,哪是一乘?《华严》是一乘,《法华》是一乘,《梵网》是一乘,一乘经不多。像《法华经》上所说的,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」,不但没有二乘、没有三乘,五乘更没有,只有一乘法。可是佛后面又说了一句,「除佛方便说」,这就晓得,二乘、三乘、五乘是佛的方便说。
方便是什么意思?用方便帮助你悟入一乘。一乘是佛乘,一佛乘;二乘是大乘、小乘;三乘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;五乘再加上人天,现在常讲的人间佛教。可是无论是一乘,无论是五乘、多乘,一切都以十善业道为基础,这个不能不知道!诸位读《十善业道经》你就明白了。可是《十善业道经》还要有前方便,要有基础,那个基础就是小乘。实在讲,十善业道也是小乘人必修的课程,从小乘要契入大乘,没有十善业道不能契入。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里面为我们说得很清楚,声闻菩提、缘觉菩提、无上菩提,乃至人天,这就是五乘都说到了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人、天,统统都是以十善业为根本,以十善业为基础。所以今天有些同学们问我,我们要怎样修才如法?怎样修才得真实利益?没有别的,十善为什么做不到?十善一定还有前方便,前方便就是小乘,小乘经里头一些最基础的东西。
中国从唐朝中叶以后就不用小乘了,那怎样入大乘?中国人用儒、道(孔孟、老庄),用这个代替小乘,效果非常殊胜!你看唐朝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,无论哪个宗派的祖师,都是那个时候出来的。代有传人,一直到明清,到民国,都是用儒、道做基础。现在麻烦来了,我们最近半个世纪,如果再多说一点,大概六、七十年,我们不学小乘,也不学孔孟,也不学老庄,直接就入大乘。入大乘也疏忽了《十善业道》,认为这是小部经,没有重视它,所以大乘戒定慧三学都发生了严重的障碍,原因在此地。
我们能把原因找到,把这个原因消除,我们学佛才有出路。现在原因我们找到了,那我们该怎么办?所以这些年来,我们提倡《弟子规》,用《弟子规》代替小乘,用《弟子规》代替孔孟。《弟子规》是中国几千年来家教的根本!我曾经讲过不少次,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就是家教。学校是家教的延续,社会教育是家教的扩展、扩充,宗教教育是家教的圆满,特别是佛教;四种教育是一贯的,不能够分割的。一乘这是到了究竟处,所以这是法师位,第九是法师位。还是文殊菩萨代表我们来问,学这个法门的贤首菩萨,由他来为我们解答。
这个问题,首先把宗旨说出来,叫著『佛子』,这是文殊菩萨称贤首菩萨,佛子。我们能不能称佛子?就是像一般大乘经里面常讲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我们是不是善男子、善女人?佛子比这个更高一级。善男子、善女人之获得,必须要把《弟子规》百分之百的落实,十善业百分之百的落实,你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。你受持三皈,奉行五戒,你就是佛子,佛子遵守佛的教诲。佛教你什么?首先就把学佛的宗旨、方向、目标介绍给你,就是佛家讲的三皈依。皈是回归、回头,依是依靠,要依靠三桩事情,这叫三宝,在形相上,用佛法僧做代表,这个诸位必须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佛法僧代表什么,你要清楚。佛代表正觉,代表觉悟,这个觉悟是纯正的,绝对没有错误,称为正觉,觉而不迷。我们凡夫,不但说我们人道,六道、十法界统统都是迷而不觉,尤其是六道凡夫。现在我们要从迷惑回过头来,我们要依自性觉,这叫皈依佛。我们供奉佛像,这是教学的善巧,用佛像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,看到佛像就想到我要觉而不迷,供佛像是这个意思。这个佛像真的就保佑我们了,常常提醒我们觉而不迷,从迷惑颠倒你要回归到正觉。这不是迷信,是教育。
法,法是经典,正知正见。我们迷而不觉,那就是知见的不正,思想见解都有偏差,都有错误。错在哪里?夹杂著分别执著,我们一般讲夹杂著成见,过失就在此地。佛菩萨决定没有执著,决定没有分别,决定没有妄想,所以他们的知见正确。皈依法就是从错误的知见,回过头来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见。所以,皈依法是正而不邪,从邪知见回过头来依正知见。
皈依僧,僧代表六根清净一尘不染。他是不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,不管他。我要看到一个出家人,我就要回光返照,我的心清不清净?我的身清不清净?这才得利益。别人清净不清净与我不相干,他清净我要学他,他不清净我要反省,他不清净我要清净,这个形相是提醒我的。所以形相三宝有功德,功德在哪里?时时刻刻提醒我,放下迷邪染,依靠觉正净,是这么个意思。你不能搞错,搞错了你就迷信,你对佛陀教育就产生误会。自己误会就罢了,你还会影响别人,那你要背因果责任。所以这个一定要知道。
佛子是皈依佛门的佛弟子,但是真的皈依才能称佛子。形式上皈依,还是迷邪染,那不是佛子,那是假佛子,有名无实,不是真正佛子。当然在此地,圆教九信菩萨这是真佛子;不但是九信,初信就是真佛子,名副其实了。
『诸佛世尊』,这一句通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。「世尊」是我们对於佛的尊称。好比现在中国人常讲的,对人客气的,「尊敬的」,我们世间大众尊敬的人。尊敬的佛陀,所以称之为世尊,这是最尊敬的称呼,意思一定要懂得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『唯以一道而得出离』,我们这个标题,这一章要讨论的一道甚深,唯以一道而证无上菩提,正是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。为什么(下面他提出问题)有这么多种种不同?我们先看清凉大师这一句的注解。
大师在《疏》里头说,「问中标问贤首者」,你看看菩萨名号里头用意就很深,「至道柔顺故,又贤犹直善,佛佛皆同一直道故」。这是清凉大师跟我们解释什么叫一道。贤首菩萨名号里面就显示了一道,至道柔顺!至道我们一般称大道,在此地就是佛道,一乘一道,一道柔顺。中国人讲「大顺成德」,没有不随顺的。儒家讲孝顺,儒家是讲对父母,大乘教里面,把孝顺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。佛在大乘教里头常说,「一切众生,皆是我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,你说要不要孝顺?佛说的这个话不是假话。我们在《金刚经》上看到,如来是真语者,真就不假;实语者,实决定不是妄语;如语者,他所说的就是事实真相,没加一点,也没减少一点,所谓是如实而说;佛不妄语、不诳语,句句话都是真实。要是我们就很难相信,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父母、未来诸佛。这个你首先要了解事实真相,六道轮回,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。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什么关系,佛要不说,我们怎么会搞得清楚?
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他修的是至道柔顺。普贤菩萨十愿里面有二愿,「恒顺众生」,恒顺就是此地讲的柔顺,「随喜功德」,普贤十个纲领里面这就占两条。怎样随喜?怎样恒顺?礼敬、称赞、供养、忏悔,条条都是随顺,条条都是随喜,这叫孝顺。
下面说,「又贤犹直善」,贤犹直善的意思,直是正直,直心决定没有委曲之相,善是善良。儒家讲的「善恕成仁」,恕这个字在中国也是会意,如心;换句话说,与心相应这就是恕。什么心?真心,它不是妄心,妄心就不相应。为什么?妄心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,随顺我的妄想分别执著,我欢喜;违背我的烦恼习气,我就会排斥。所以恕字,如心!中国文字妙极了,智慧的符号。你看看这个字,什么叫恕?与真心相应。什么是真心?佛经上讲得很好,「真心离念」,念是妄想。我们通常是用最浅显的、最容易听懂的跟大家介绍,就是起心动念。
我眼看外面境界,看色、色相,耳听音声,这是自然的,六根跟外面境界接触;眼耳鼻舌身接触的对象是色声香味触。我们凡夫一接触,马上就起心动念,接著就是分别执著,好快好快,速度太快了,万分之一秒它就完成,不是等一秒、半秒,不是的。像我们现在用的照相机的快门,一般是百分之一秒,二百分之一秒,五百分之一秒,千分之一秒,我刚才讲的是万分之一秒!根尘一接触,万分之一秒烦恼就跟著现前;跟著现前,恕没有了。诸位要晓得,恕这个字是贤的意思,就是直善的意思。《孟子》里面说得很清楚,「尧舜之道,孝弟而已」。「夫子之道」,孔夫子之道是什么?「忠恕而已」。所以这四个字把中国古圣先贤,传统教学的总纲领提出来了,四个字,孝、悌、忠、恕,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!夫子在《论语》里头二次说过,「吾道一以贯之」,你看看跟此地讲的一道很接近了,一道是忠恕;在尧舜,一道是孝悌;在佛法里,这一道就是至善,至道柔顺。
「佛佛皆同一直道故」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这个意思《楞严经》上佛也说得好。佛讲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,他的功夫这个中间没有委曲相,没有委曲相就是一直道。《楞严》是大乘,是了义经,我们现在学起来为什么会这么多困难?为什么会像文殊菩萨底下讲的世界、众生,说法、调伏说了这么多?这是什么?这都是委曲相。为什么还有二乘、三乘、五乘,还有这么多说法?这个我们要晓得。众生迷得太深,迷得太久,佛虽然给你讲一佛乘,不能接受;不能接受,佛就要用善巧方便。
譬如一个好老师,要把他自己的大道传授给学生,真正遇到了,善根非常深厚,那很容易。像禅宗五祖忍和尚遇到惠能大师,这是希有难逢,遇到这么一个人,上上根人!太容易了,几句话他就明了了。你看看半夜三更叫他到房间里面来,给他说《金刚经》,不到三分之一,惠能大师就契入境界。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惠能大师就表态,就契入了。一契入,五祖就轻松了,后头不要讲了。不但这部经不要讲,一切经都不要讲了,一通一切都通,一入一切都入,一切经论、无量法门,能大师就通了。
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根性?没有别的,就是我们刚才讲的,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能够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他有这个本事!不像我们,我们今天眼睛睁开看外面的境界,受它的诱惑。合自己意思的多看一眼,不喜欢看的,眼睛回避过去,不想看他,这里头就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统统有,这不行!惠能大师没有!他跟我们不一样。如果跟我们一样,五祖不要说一部《金刚经》,给他讲百部经、千部经,他也未必能够悟入。我们学佛学了一辈子,学了多少经论,还是不悟,老毛病还是天天犯。老毛病就是六根被外面六尘境界染污,你见色闻声,你会起心动念,生欢喜心,生厌恶心,这就不行!如果学佛的人,人人都是像惠能大师一样的根性,那太简单,太容易了!那就是一道出离,不但出离十法界,出离根本无明。这是先把问题的大前提说出来,一切诸佛都是一道而得出离。下面提出问题了。
『云何今见』,为什么我现在所见到的,『一切佛土,所有众事种种不同』,这一句是总说。清凉大师注解里头还有一段,我们把它念一念。「正显问端中」,这有三段,问题有三段。「标宗案定」这是第一段,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。「谓佛佛所乘,同观心性,万行齐修,自始至终,更无异径,故云一道,此理共许」,这个大前提是所有学佛的人都承认的。文殊菩萨在此地说出来,「唯以一道而得出离」,这个一道就是同观心性,万行齐修;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任何一门都圆满含摄一切法门。
譬如我们现在选的是持名念佛,你是不是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八万四千法门都在这一句佛号当中,一个法门都不漏?这个念佛就是一道。不行!为什么不行?因为你有妄想、有分别、有执著,你的一门就不能够包含一切法门;如果离妄想分别执著,真的,一门就是一切法门。可是这个道理、这个事情,我们凡夫不知道,文殊菩萨清楚,贤首菩萨清楚。他们两个一问一答说给我们听,让我们在这里听听他们的问答,明白了,省悟过来了。理可以顿悟,事须渐修,理顿悟没错,事实上我们的境界转不过来。
在中国佛教史里面,确实方东美先生早年告诉我,只有惠能一个,惠能之前没看到,惠能之后也没看到。所以他告诉我,惠能大师是天才,我们不能学他,学不到!他知道我很喜欢看《坛经》,他摇头:学不到!所以他老人家那时候介绍我,教我学相宗或者是学性宗,他说这二宗,知识分子入门比较方便。性宗要上根人,相宗中、下根人都行,所以特别建议我学法相唯识。我因为老师的介绍,我才开始涉猎相宗的典籍。
相宗入门的书,《百法明门论》,论文不长,薄薄的几张纸,像讲义一样,不好懂,看注解。《大藏经》里面,古德的注解有六种,六种注解找出来看,愈看愈不懂。那再找今人,现代人用白话注解,法相我们从这儿入门。那个时候我们看现在人的注解,有唐大圆居士的,这也是方老师介绍的。唐大圆居士跟他很熟,他们是老朋友,唐大圆居士的年龄比他大很多,大十几岁,抗战期间都在西南大学教书,他们都是教授。他知道唐大圆居士研究唯识,出版了不少东西,都很浅显,容易看,介绍给我。
虽然涉猎唯识,可是对於性宗的典籍兴趣很浓厚,还是放不下!但是老师很好,老师说佛经里头《华严》是无比殊胜。我读《华严经》清凉大师的《疏钞》,愈读愈有兴趣。他介绍我,这本书是佛教概论,全部的佛法统统包括在其中。他说编得太好了,有理论、有方法,后面还带表演,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」是表演,做出来给我们看,这是全世界哲学书里面最好的。方老师把这个当作哲学,这是早年我跟他学的时候,他称为佛经哲学,至於典籍是教科书。非常赞叹《华严经》,我受他的影响很大。
初学一定要有高人指导,我们才不会浪费时间。所以我在台中,就想方法怂恿我们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,请他讲《华严》。我带头,我邀了几个同学,连我有八个人,我们联名启请,老师答应了。开讲,我们非常欢喜!我在台中听了一卷,第一卷,这一卷听了之后我就明白了。他老人家给我开了头,后面我自己可以学习,自己可以契入。这是以前我在他老人家会下奠定的基础。我听他讲经有十几部,我跟他学的只有五部,这五部里头没有《华严》。第一部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第二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第三部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第四部《金刚经》,第五部《楞严经》,这是我在台中十年跟老师学的。我用这个基础入《华严》,所以《华严》听一卷,八十卷后面我都懂了,我能学也能讲。所以,老师的教诲非常重要,一定得依教奉行,我们才能真正得利益。
一道跟无量法门是一不是二,这是此地问题的中心。一般人他有分别、有执著,一不是多,多不是一,问题来了。文殊菩萨代我们问的,所以下面说了「云何今见一切佛土,所有众事种种不同」。底下讲,『所谓世界,众生界,说法,调伏,寿量,光明,神通,众会,教仪,法住,各有差别』,这一段是他正式提出来的疑难。疑难里面「先总后别」,「所有众事种种不同」这是总,「所谓」以下这是别。我们想想文殊菩萨所提出来的正合我们的意思,我们确实对佛法的看法就像文殊菩萨提的一样。这个问题要不搞清楚,障道!不但果证上有障碍,入门都障碍。障碍你开悟,障碍你果证,怎么修都没有办法进展,不能不知道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他问的,问话里面前面这一段,注解里面讲,「前中谓因道既一,果应不别,云何现见佛刹等殊,为果异故,因非一耶,为因一故,无异果耶,若双存者,即因果相违」。问的意思是在此地,这段前面我们介绍过了,对於老同修我想没有问题,初学的确实是很难避免。好在《华严经》上,这些祖师大德们详细给我们讲解这桩事情。请看下面的文。
「下别辨十事」,这就是举例,举出十桩事情。所谓『世界』,第一个是「界有染净等殊」,这个界是世界;第二『众生界』,众生界就是里面住的人,「居人善恶等异」,我们先看这二桩事情。世界,我们在前面「世界品」里面读过,世界实在讲无量无边!杂染的世界,像我们娑婆,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世界善恶混杂,这里面有六道、有三途、有十法界,很多!可是清净世界实在讲也不少,就是一般大乘教里面的说法,一切诸佛他自己的报土都是清净的,我们常讲的实报庄严土是净土,我们凡夫见不到。也有诸佛世界纯是净土,换句话说,佛的世界里面没有十法界,没有三途六道,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个例子。
像西方极乐世界这种世界,在法界里面不只是一个极乐世界,只是阿弥陀佛的净土如是,其他诸佛也有净土,也有像极乐世界纯净的。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不劝我们求生他方诸佛的净土?这里面有二个因素,第一个因素,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跟极乐世界的缘很厚!到极乐世界不感觉到陌生,这个多么欢喜!譬如像我们现在移民,这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国家,都可以欢迎我们移民去,到底去哪里好?我们得打听一下。那个国家里头中国人去得很多,我们移到那里去不生疏,不感觉到陌生;十方刹土亦复如是。这是头一个条件。娑婆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太多了!娑婆世界是个大千世界,不是指我们这个小地球。
第二个条件,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弘愿不可思议;换句话说,条件很简单,只要发菩提心,具足三资粮,一向专念,就能往生。这个条件,古大德常讲「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」,这三个条件人人都做得到,人人都具足,只要我们肯干、想去,他真去得成!不像其他诸佛,不错,是有净土,那一定要修到心净则佛土净,这就难了;换句话说,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,诸佛、菩萨、祖师大德对它的赞叹,就是「带业往生」,这是十方诸佛净土里面没有的。带业往生,我们就都有机会;如果不带业,怎么去得了!这是最殊胜的地方。
为了这个问题,这大概总是二、三十年前,我初到美国去的时候。那边有些同修对於净宗有质疑,就是说「带业往生」这句话是祖师说的,佛在经典里头没有讲带业往生。那边同修们很认真的发起查《大藏经》,查遍《大藏经》里头确实没有带业往生,对於带业往生就产生怀疑,很多人不相信这个说法。有位老居士大概那时候八十岁了,退休的一位台湾大学的老教授,晚年学佛还念佛,听到这个讯息他的信心就动摇了。周宣德老居士,跟我们老师是老朋友。我到洛杉矶,很难得,他到机场来迎接。从机场到我们下榻的地方大概是一个小时的车程,我们坐在车上,他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问我。
他说:「法师,现在有人提出来,《大藏经》上没有带业往生这句话,那我们修这个法门还能往生吗?」他的态度非常严肃,我看那样子也很沮丧,我就跟他说:「既然没有说带业往生,那就不去,就算了!」他是没想到我这个说法,就呆住了。不能带业,不就算了!我看他那个样子,我就告诉他,我说:「老居士,大乘教里面有没有讲过,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,有没有这个说法?」「有,这个有。」「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,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。」他一想,是!我说,那算不算带业?他渐渐就明白了。「如果要不带业的话,西方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,你去干什么?」这他才听明白了。我说「哪个不带业?观音、势至都带业,只不过是带业多少不同」。我说:「西方极乐世界,经上有没有讲到四土三辈九品?」「这个有,《无量寿经》上都讲到。」我说:「如果不带业,哪来的三辈九品?三辈九品,不过就是带业多少不一样。带得多,品位下;带得少,品位上。经上虽然没有明文带业往生,这些话能不能说它为带业往生?」这他才笑起来,这个疑团算是解开了。
我劝他一定要认真努力好好去念,那些人是妄想分别执著,一定要找原文。释迦牟尼佛在《般若经》上说得好,「佛没有定法可说」,我们要懂得佛说法的义趣,带业往生在经上可以查到许多经文来做佐证,证明真的是带业。但是净宗的殊胜,祖师大德给我们说得很多,无比殊胜的是什么?凡圣同居土,太殊胜了,它的四土在一起,不像我们这个世界,我们这个世界四土不在一起。用我们现在的话说,不同的频道,它的四土是同一个频道,我们四土是四个不同的频道,四个不同的法界。所以我们凡圣同居土的人见不到方便有余土的人,方便有余土的人也见不到实报庄严土的人。六道是凡圣同居土,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,一真法界是实报土,这个大乘教里头讲得很多,你要知道。
我们烦恼习气太重,世界确实就是一真,为什么会有染净这个事情?染净是众生业报变现出来的,这就是《华严》所讲的唯心所现、唯识所变。识心里面有善、恶、无记三种种子,阿赖耶里面含藏著这三种种子。善的种子现的是清净境界,不善的种子现的是染污的境界,这个道理很难懂。佛在经教里常常提醒我们,境随心转,《楞严经》上讲,「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」,外面境界是随心转的。我们的心善,环境就变得非常善、非常美;我们心不善,环境就变得险恶。
万法唯心,这个心就是起心动念,这桩事情近年来日本江本胜博士做水实验,证明出来,这很难得。我们讲矿物,矿物随著人的意愿它起变化,善念,确实它就很清净、美好;恶念,它就显得很丑陋,严重的染污。那是矿物,决定没有心,它不会起心动念;不会起心动念,它有感应。众生心!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,我们所居住的环境跟我们的意识、念头关系太大了。中峰禅师在「系念」里面开示得好,「我心即是弥陀,弥陀即是我心,此方即是极乐,极乐即是此方」。这几句话提醒了我们,极乐世界跟我们现前居住的娑婆世界是一不是二。如果我们的心纯净纯善,这山河大地,芸芸众生都变成极乐世界;我们一念贪瞋痴慢,自私自利,极乐世界立刻就变成娑婆。一真法界里头原本没有娑婆,也没有极乐,那叫一真。一真是一心所现的,无量无边染净刹土,十法界依正庄严,是唯识所变,这个道理你不能不懂。
世尊在经教里面教菩萨,也教我们,心性是一,心现识变,心性是一;能现能变是一,所现是一,所变无量无边,无量无边不离法性。像我们前面举古人的比喻,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,黄金可以做无量种类的形相。我单单看人家做首饰,我就看到将近二万种不同的样子,我从这里头体会到,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。你要看它的本质,能现的黄金,一个,一千种不同的样子、一万种不同的样子统统是黄金;黄金没变,花样变了,花样是识变;识怎么变,金的本质不变。所以法性不变,法相变,法相就好像金器、首饰,法性是黄金,永远不变!性相是一不是二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,那你就觉悟了,你就不迷惑了。金就是器,器就是金,金离不开器,没有器,金就没有了;器也离不开金,没有金,哪来的器?是一不是二!《华严经》上讲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我们就明白过来了。这一明白,疑惑就没有了,不再起心动念;起心动念尚且没有,哪来的分别执著?
所以要懂得佛在经上讲的一道,你看是不是一道,一道就是讲的黄金。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染净世界,十法界依正庄严那是器。森罗万象你说是不是一?从体上讲是一。《般若经》上说得好,法性,法性不是物质,法性没有形相,所以《般若经》里面常常用空来形容它。《心经》大家念得很熟,「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空是讲的法性,色是讲的法相。你把性相关系搞清楚,你念这个就有味道了。无量无边世界,染净不同,森罗万象不同,法性相同。
法性是什么?《般若经》上三句话讲得好极了!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,法性!这个才叫事实真相。现在科学技术发达,这个事实真相愈来愈清楚了。科学家也告诉我们,宇宙之间森罗万象,把我们的眼睛搞得眼花撩乱。首先给我们说,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,在某种状况之下,空间会等於零,没有空间,时间也没有,科学家到今天才发现!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,在经典里面就给我们讲过这个事情。
《百法明门》里面给我们说明空间、时间,我们今天讲空间、讲时间,佛经里面讲时分、方分;方是四方,方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空间,时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时间。你看它排列的顺序属於哪一类的?哪一种性质的?心法、心所有法、色法、不相应行法,时间、空间都是摆在不相应行法里头。不相应行法总共有二十四类,这是里面的二种。不相应行法就是说它不是心法,它也不是心所法,它也不是色法,色法就是物质,它不是物质。这个东西有没有?有,虽有,不可得,我们今天的话叫做抽象的概念。所以,时间、空间是个抽象的概念,不是事实,事实上没有!三千年前佛就讲得这么清楚,讲得这么明白。
时间没有了,就没有先后;空间没有,距离就没有了,没有去来。极乐世界在哪里?就在此地;忉利天在哪里?忉利天就在眼前,就是!很不好懂!古人能够体会到,那我们不能不佩服,真的五体投地!现在是科学技术发达,比较容易。你看没有距离,我们今天用电视来看。电视摆在我们面前,美国这两天飓风造成的灾难,我们一打开电视马上就看到。这就说明没有空间,我们是用机械把空间界限打破。佛不是用这个,佛用什么?佛用禅定。就是说这些抽象概念怎么造成的,佛给我们讲这是妄想分别执著,唯识!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阿赖耶是妄想,末那是执著,第六意识是分别,所以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,唯识所变。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自体,这个经下面贤首菩萨的解答里头会说到,没有自体。所以《般若经》上讲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说得太好了!
我们果然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清净心就现前。佛法里面讲的菩提心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本有!不是修得的。也就是说,你的真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,佛法里面常讲法尔如是。现在有没有失掉?没有,决定没有,本来有的决定不会失掉。现在不起作用是迷失了,因为我们起了妄想分别执著。本有的智慧德能,佛法讲智慧德相(德是德能,相是相好),跟华严世界里面所说的没有两样。可是现在统统都不见了,不是不见,是随著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变成现在这个样子。就好像那杯水一样,本来结晶是非常美好,现在因为我们起了恶念,起了杂念,好的结晶没有了。现在我们看这个结晶是一塌糊涂,丑陋不堪,还是这杯水。从这个实验当中我们能够领悟到,没改变!
所以界,世界,在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,法身菩萨圆教初住就住实报庄严土,就不是十法界了,真正的净土!因为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法身就是法性土,他见到了。无量无边的世界,因为他心清净,他看世界全是净土,自受用土,哪有不清净的?他来教化众生跟我们在一起,说老实话他住的是净土,我们住的是秽土,我们染,他们净,他不染。就像这杯水里头两种不同的结晶,他看的是最美的结晶,我们看的是最丑陋的结晶。水有没有善恶?没有,它没有分别,它没有执著,但是它随著外面境界起变化,同时可以有不同的变化。这就说明所有一切法没有自性,如果有自性的话,它就不能够随一切缘同时起很多变化,不可能,没有自性!
同样这杯水,一千个人看,一千个不同的样子,一万个人看,一万个不同的样子。江本博士告诉我,他实验了十年,做了几百万次的实验,从来没有两个结晶是相同的。当然,我们就是同一个人,前念跟后念不一样,怎么可能会有两个结晶相同?道理就在此地。学佛的人、深入经教的人很容易懂,很容易体会,一般人就难了,就相当不容易体会。「世界」我们就说到此地。
清凉大师在《疏》里头,就是注解里面提到的,他举了例子,娑婆是染,这是很显著的不同,极乐这是净。世界还有大小不同,形状、体性、庄严好多不同的,可多了!都不出我们所讲的这个原理原则。他说小世界,像娑婆世界是小世界,为什么?它只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,他说如《法华》富楼那国,如一恒河沙三千世界量,比我们这儿大太多了,实在讲没法子想像。关於世界这些复杂,实际上前面我们都读过,「世界成就品」,「华藏世界品」,那里面讲得详细。
第二讲到「居人善恶等异」,「等」,大师注解里头说,「等取或唯地上,或有地前,或通此二,或三乘一乘等也」,所以等里面含义就很多。我们现在只著重在住众,我们这个世界,以我们现前的地球来说,居住在地球上的人要知道爱地球!爱地球,你就不能不重视现在所讲的环保,环境保护。在过去没这个名词,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个名词?科技发达之后,大家只相信科技,对於古圣先贤传统的教诲疏忽了。用科技的方法求眼前的利益,随意破坏了地球生态环境。生态环境一破坏,地球上的生态就失了平衡,问题就出来了。
我们的思想错了,想法错了,看法错了,我们做错了,错了就是恶。古圣先贤教导我们,随顺自然是最健康的,现在人不懂,中国古大德对这个是非常讲究。譬如饮食,中国古人所讲的,你所吃的五谷杂粮、蔬菜,一定要此地所生所长的,它养这个地方的人。你不能到别的地方去找,别的地方水土不一样。那我们现在生活所需的都讲求进口,吃外国的,愈远愈好,吃新鲜的,不养人。我们吃了养分百分之百的吸收,是当地的,这个道理现在懂得的人不多。而且中国古人要求的很严格,三十里,中国里跟外国里不同,中国人所讲的三十里大概是现在我们一般讲的十五公里,顶多是二十公里,这个范围。二十公里之外的,我们吃那个地方生产的东西,吸收的养分就要打折扣,不过折扣还不大,愈远折扣就愈大;百分之百的养分一定是本地的,土产,最养人!
我们看到乡下这些种田的农夫健康长寿,现在人感到很惊讶,感到很希奇,他到底吃什么?他吃的东西太简单了。穷,外面来的东西他买不起,他就吃土生土长的,最健康,长寿;现在富贵人家吃的都是进口的,吃出一身毛病。有没有认真去想过这个问题?而且居住在这个环境,最重要的是人心要善,你看《十善业道经》上佛教导我们的,不能不知道。
世尊对龙王说,龙王是我们大家的代表,为什么请龙王做代表?这里面有个道理,龙、蛇善变!佛用它来代表变化无常,表这个意思,代表善变。代表我们的社会,社会人心千变万化,自己不能作主,所以用龙王来代表。我们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自己做不了主,千变万化,就像龙蛇一样。他讲,「龙王,菩萨有一法,能断一切世间苦」,这句话太重要了。一切世间,三途、六道、十法界,都苦!哪个人不希望离苦得乐?现在佛告诉我们说,「菩萨有一法,能断一切世间苦」,这太重要了!这一法是什么?就是十善。
佛教导我们「常念善法」,心善;「思惟善法」,思想善;「观察善法」,行为善,人在世间,非常重要是要做好人,要做善人。我在年轻的时候,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,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?就是世尊在《十善业道经》告诉龙王这句话,你果然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你一生就过最高的享受。一生当中,仰不愧於天,俯不愧於人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没有伤害任何一个众生,你说多快乐!古大德的教诲不是某个人的,就是跟法性相合,随顺大自然的原理原则,这是至善,止於至善,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人在世间一定要知道做善人,一定要知道做好人,快乐无比,身心安稳。所以我常讲,害人之心不能有,防人之心也没有必要,防什么!人人都是好人,事事都是好事。佛经里头有两句话,「时时是好时,日日是好日」,我续了两句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。防人的念头没有了,这才自在,才快乐!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第九段「一道甚深」。清凉大师在科题里面为我们标明「一道甚深,亦名一乘」,先问后答,请看经文:
【尔时文殊师利问贤首菩萨言。佛子。诸佛世尊唯以一道而得出离。云何今见一切佛土。所有众事种种不同。所谓世界。众生界。说法。调伏。寿量。光明。神通。众会。教仪。法住。各有差别。无有不具一切佛法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。】
这一段长行文是文殊菩萨的提问,问的是贤首菩萨,第九信位。凡是遇到九,九信、九住、九行、九回向、九地,凡是遇到九都是法师,都是法师的位置。一道甚深也叫一乘,这个意思就深了。你看世尊为我们说法,在一乘经里面,哪是一乘?《华严》是一乘,《法华》是一乘,《梵网》是一乘,一乘经不多。像《法华经》上所说的,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」,不但没有二乘、没有三乘,五乘更没有,只有一乘法。可是佛后面又说了一句,「除佛方便说」,这就晓得,二乘、三乘、五乘是佛的方便说。
方便是什么意思?用方便帮助你悟入一乘。一乘是佛乘,一佛乘;二乘是大乘、小乘;三乘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;五乘再加上人天,现在常讲的人间佛教。可是无论是一乘,无论是五乘、多乘,一切都以十善业道为基础,这个不能不知道!诸位读《十善业道经》你就明白了。可是《十善业道经》还要有前方便,要有基础,那个基础就是小乘。实在讲,十善业道也是小乘人必修的课程,从小乘要契入大乘,没有十善业道不能契入。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里面为我们说得很清楚,声闻菩提、缘觉菩提、无上菩提,乃至人天,这就是五乘都说到了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人、天,统统都是以十善业为根本,以十善业为基础。所以今天有些同学们问我,我们要怎样修才如法?怎样修才得真实利益?没有别的,十善为什么做不到?十善一定还有前方便,前方便就是小乘,小乘经里头一些最基础的东西。
中国从唐朝中叶以后就不用小乘了,那怎样入大乘?中国人用儒、道(孔孟、老庄),用这个代替小乘,效果非常殊胜!你看唐朝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,无论哪个宗派的祖师,都是那个时候出来的。代有传人,一直到明清,到民国,都是用儒、道做基础。现在麻烦来了,我们最近半个世纪,如果再多说一点,大概六、七十年,我们不学小乘,也不学孔孟,也不学老庄,直接就入大乘。入大乘也疏忽了《十善业道》,认为这是小部经,没有重视它,所以大乘戒定慧三学都发生了严重的障碍,原因在此地。
我们能把原因找到,把这个原因消除,我们学佛才有出路。现在原因我们找到了,那我们该怎么办?所以这些年来,我们提倡《弟子规》,用《弟子规》代替小乘,用《弟子规》代替孔孟。《弟子规》是中国几千年来家教的根本!我曾经讲过不少次,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就是家教。学校是家教的延续,社会教育是家教的扩展、扩充,宗教教育是家教的圆满,特别是佛教;四种教育是一贯的,不能够分割的。一乘这是到了究竟处,所以这是法师位,第九是法师位。还是文殊菩萨代表我们来问,学这个法门的贤首菩萨,由他来为我们解答。
这个问题,首先把宗旨说出来,叫著『佛子』,这是文殊菩萨称贤首菩萨,佛子。我们能不能称佛子?就是像一般大乘经里面常讲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我们是不是善男子、善女人?佛子比这个更高一级。善男子、善女人之获得,必须要把《弟子规》百分之百的落实,十善业百分之百的落实,你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。你受持三皈,奉行五戒,你就是佛子,佛子遵守佛的教诲。佛教你什么?首先就把学佛的宗旨、方向、目标介绍给你,就是佛家讲的三皈依。皈是回归、回头,依是依靠,要依靠三桩事情,这叫三宝,在形相上,用佛法僧做代表,这个诸位必须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佛法僧代表什么,你要清楚。佛代表正觉,代表觉悟,这个觉悟是纯正的,绝对没有错误,称为正觉,觉而不迷。我们凡夫,不但说我们人道,六道、十法界统统都是迷而不觉,尤其是六道凡夫。现在我们要从迷惑回过头来,我们要依自性觉,这叫皈依佛。我们供奉佛像,这是教学的善巧,用佛像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,看到佛像就想到我要觉而不迷,供佛像是这个意思。这个佛像真的就保佑我们了,常常提醒我们觉而不迷,从迷惑颠倒你要回归到正觉。这不是迷信,是教育。
法,法是经典,正知正见。我们迷而不觉,那就是知见的不正,思想见解都有偏差,都有错误。错在哪里?夹杂著分别执著,我们一般讲夹杂著成见,过失就在此地。佛菩萨决定没有执著,决定没有分别,决定没有妄想,所以他们的知见正确。皈依法就是从错误的知见,回过头来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见。所以,皈依法是正而不邪,从邪知见回过头来依正知见。
皈依僧,僧代表六根清净一尘不染。他是不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,不管他。我要看到一个出家人,我就要回光返照,我的心清不清净?我的身清不清净?这才得利益。别人清净不清净与我不相干,他清净我要学他,他不清净我要反省,他不清净我要清净,这个形相是提醒我的。所以形相三宝有功德,功德在哪里?时时刻刻提醒我,放下迷邪染,依靠觉正净,是这么个意思。你不能搞错,搞错了你就迷信,你对佛陀教育就产生误会。自己误会就罢了,你还会影响别人,那你要背因果责任。所以这个一定要知道。
佛子是皈依佛门的佛弟子,但是真的皈依才能称佛子。形式上皈依,还是迷邪染,那不是佛子,那是假佛子,有名无实,不是真正佛子。当然在此地,圆教九信菩萨这是真佛子;不但是九信,初信就是真佛子,名副其实了。
『诸佛世尊』,这一句通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。「世尊」是我们对於佛的尊称。好比现在中国人常讲的,对人客气的,「尊敬的」,我们世间大众尊敬的人。尊敬的佛陀,所以称之为世尊,这是最尊敬的称呼,意思一定要懂得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『唯以一道而得出离』,我们这个标题,这一章要讨论的一道甚深,唯以一道而证无上菩提,正是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。为什么(下面他提出问题)有这么多种种不同?我们先看清凉大师这一句的注解。
大师在《疏》里头说,「问中标问贤首者」,你看看菩萨名号里头用意就很深,「至道柔顺故,又贤犹直善,佛佛皆同一直道故」。这是清凉大师跟我们解释什么叫一道。贤首菩萨名号里面就显示了一道,至道柔顺!至道我们一般称大道,在此地就是佛道,一乘一道,一道柔顺。中国人讲「大顺成德」,没有不随顺的。儒家讲孝顺,儒家是讲对父母,大乘教里面,把孝顺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。佛在大乘教里头常说,「一切众生,皆是我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,你说要不要孝顺?佛说的这个话不是假话。我们在《金刚经》上看到,如来是真语者,真就不假;实语者,实决定不是妄语;如语者,他所说的就是事实真相,没加一点,也没减少一点,所谓是如实而说;佛不妄语、不诳语,句句话都是真实。要是我们就很难相信,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父母、未来诸佛。这个你首先要了解事实真相,六道轮回,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。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什么关系,佛要不说,我们怎么会搞得清楚?
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他修的是至道柔顺。普贤菩萨十愿里面有二愿,「恒顺众生」,恒顺就是此地讲的柔顺,「随喜功德」,普贤十个纲领里面这就占两条。怎样随喜?怎样恒顺?礼敬、称赞、供养、忏悔,条条都是随顺,条条都是随喜,这叫孝顺。
下面说,「又贤犹直善」,贤犹直善的意思,直是正直,直心决定没有委曲之相,善是善良。儒家讲的「善恕成仁」,恕这个字在中国也是会意,如心;换句话说,与心相应这就是恕。什么心?真心,它不是妄心,妄心就不相应。为什么?妄心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,随顺我的妄想分别执著,我欢喜;违背我的烦恼习气,我就会排斥。所以恕字,如心!中国文字妙极了,智慧的符号。你看看这个字,什么叫恕?与真心相应。什么是真心?佛经上讲得很好,「真心离念」,念是妄想。我们通常是用最浅显的、最容易听懂的跟大家介绍,就是起心动念。
我眼看外面境界,看色、色相,耳听音声,这是自然的,六根跟外面境界接触;眼耳鼻舌身接触的对象是色声香味触。我们凡夫一接触,马上就起心动念,接著就是分别执著,好快好快,速度太快了,万分之一秒它就完成,不是等一秒、半秒,不是的。像我们现在用的照相机的快门,一般是百分之一秒,二百分之一秒,五百分之一秒,千分之一秒,我刚才讲的是万分之一秒!根尘一接触,万分之一秒烦恼就跟著现前;跟著现前,恕没有了。诸位要晓得,恕这个字是贤的意思,就是直善的意思。《孟子》里面说得很清楚,「尧舜之道,孝弟而已」。「夫子之道」,孔夫子之道是什么?「忠恕而已」。所以这四个字把中国古圣先贤,传统教学的总纲领提出来了,四个字,孝、悌、忠、恕,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!夫子在《论语》里头二次说过,「吾道一以贯之」,你看看跟此地讲的一道很接近了,一道是忠恕;在尧舜,一道是孝悌;在佛法里,这一道就是至善,至道柔顺。
「佛佛皆同一直道故」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这个意思《楞严经》上佛也说得好。佛讲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,他的功夫这个中间没有委曲相,没有委曲相就是一直道。《楞严》是大乘,是了义经,我们现在学起来为什么会这么多困难?为什么会像文殊菩萨底下讲的世界、众生,说法、调伏说了这么多?这是什么?这都是委曲相。为什么还有二乘、三乘、五乘,还有这么多说法?这个我们要晓得。众生迷得太深,迷得太久,佛虽然给你讲一佛乘,不能接受;不能接受,佛就要用善巧方便。
譬如一个好老师,要把他自己的大道传授给学生,真正遇到了,善根非常深厚,那很容易。像禅宗五祖忍和尚遇到惠能大师,这是希有难逢,遇到这么一个人,上上根人!太容易了,几句话他就明了了。你看看半夜三更叫他到房间里面来,给他说《金刚经》,不到三分之一,惠能大师就契入境界。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惠能大师就表态,就契入了。一契入,五祖就轻松了,后头不要讲了。不但这部经不要讲,一切经都不要讲了,一通一切都通,一入一切都入,一切经论、无量法门,能大师就通了。
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根性?没有别的,就是我们刚才讲的,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能够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他有这个本事!不像我们,我们今天眼睛睁开看外面的境界,受它的诱惑。合自己意思的多看一眼,不喜欢看的,眼睛回避过去,不想看他,这里头就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统统有,这不行!惠能大师没有!他跟我们不一样。如果跟我们一样,五祖不要说一部《金刚经》,给他讲百部经、千部经,他也未必能够悟入。我们学佛学了一辈子,学了多少经论,还是不悟,老毛病还是天天犯。老毛病就是六根被外面六尘境界染污,你见色闻声,你会起心动念,生欢喜心,生厌恶心,这就不行!如果学佛的人,人人都是像惠能大师一样的根性,那太简单,太容易了!那就是一道出离,不但出离十法界,出离根本无明。这是先把问题的大前提说出来,一切诸佛都是一道而得出离。下面提出问题了。
『云何今见』,为什么我现在所见到的,『一切佛土,所有众事种种不同』,这一句是总说。清凉大师注解里头还有一段,我们把它念一念。「正显问端中」,这有三段,问题有三段。「标宗案定」这是第一段,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。「谓佛佛所乘,同观心性,万行齐修,自始至终,更无异径,故云一道,此理共许」,这个大前提是所有学佛的人都承认的。文殊菩萨在此地说出来,「唯以一道而得出离」,这个一道就是同观心性,万行齐修;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任何一门都圆满含摄一切法门。
譬如我们现在选的是持名念佛,你是不是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八万四千法门都在这一句佛号当中,一个法门都不漏?这个念佛就是一道。不行!为什么不行?因为你有妄想、有分别、有执著,你的一门就不能够包含一切法门;如果离妄想分别执著,真的,一门就是一切法门。可是这个道理、这个事情,我们凡夫不知道,文殊菩萨清楚,贤首菩萨清楚。他们两个一问一答说给我们听,让我们在这里听听他们的问答,明白了,省悟过来了。理可以顿悟,事须渐修,理顿悟没错,事实上我们的境界转不过来。
在中国佛教史里面,确实方东美先生早年告诉我,只有惠能一个,惠能之前没看到,惠能之后也没看到。所以他告诉我,惠能大师是天才,我们不能学他,学不到!他知道我很喜欢看《坛经》,他摇头:学不到!所以他老人家那时候介绍我,教我学相宗或者是学性宗,他说这二宗,知识分子入门比较方便。性宗要上根人,相宗中、下根人都行,所以特别建议我学法相唯识。我因为老师的介绍,我才开始涉猎相宗的典籍。
相宗入门的书,《百法明门论》,论文不长,薄薄的几张纸,像讲义一样,不好懂,看注解。《大藏经》里面,古德的注解有六种,六种注解找出来看,愈看愈不懂。那再找今人,现代人用白话注解,法相我们从这儿入门。那个时候我们看现在人的注解,有唐大圆居士的,这也是方老师介绍的。唐大圆居士跟他很熟,他们是老朋友,唐大圆居士的年龄比他大很多,大十几岁,抗战期间都在西南大学教书,他们都是教授。他知道唐大圆居士研究唯识,出版了不少东西,都很浅显,容易看,介绍给我。
虽然涉猎唯识,可是对於性宗的典籍兴趣很浓厚,还是放不下!但是老师很好,老师说佛经里头《华严》是无比殊胜。我读《华严经》清凉大师的《疏钞》,愈读愈有兴趣。他介绍我,这本书是佛教概论,全部的佛法统统包括在其中。他说编得太好了,有理论、有方法,后面还带表演,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」是表演,做出来给我们看,这是全世界哲学书里面最好的。方老师把这个当作哲学,这是早年我跟他学的时候,他称为佛经哲学,至於典籍是教科书。非常赞叹《华严经》,我受他的影响很大。
初学一定要有高人指导,我们才不会浪费时间。所以我在台中,就想方法怂恿我们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,请他讲《华严》。我带头,我邀了几个同学,连我有八个人,我们联名启请,老师答应了。开讲,我们非常欢喜!我在台中听了一卷,第一卷,这一卷听了之后我就明白了。他老人家给我开了头,后面我自己可以学习,自己可以契入。这是以前我在他老人家会下奠定的基础。我听他讲经有十几部,我跟他学的只有五部,这五部里头没有《华严》。第一部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第二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第三部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第四部《金刚经》,第五部《楞严经》,这是我在台中十年跟老师学的。我用这个基础入《华严》,所以《华严》听一卷,八十卷后面我都懂了,我能学也能讲。所以,老师的教诲非常重要,一定得依教奉行,我们才能真正得利益。
一道跟无量法门是一不是二,这是此地问题的中心。一般人他有分别、有执著,一不是多,多不是一,问题来了。文殊菩萨代我们问的,所以下面说了「云何今见一切佛土,所有众事种种不同」。底下讲,『所谓世界,众生界,说法,调伏,寿量,光明,神通,众会,教仪,法住,各有差别』,这一段是他正式提出来的疑难。疑难里面「先总后别」,「所有众事种种不同」这是总,「所谓」以下这是别。我们想想文殊菩萨所提出来的正合我们的意思,我们确实对佛法的看法就像文殊菩萨提的一样。这个问题要不搞清楚,障道!不但果证上有障碍,入门都障碍。障碍你开悟,障碍你果证,怎么修都没有办法进展,不能不知道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他问的,问话里面前面这一段,注解里面讲,「前中谓因道既一,果应不别,云何现见佛刹等殊,为果异故,因非一耶,为因一故,无异果耶,若双存者,即因果相违」。问的意思是在此地,这段前面我们介绍过了,对於老同修我想没有问题,初学的确实是很难避免。好在《华严经》上,这些祖师大德们详细给我们讲解这桩事情。请看下面的文。
「下别辨十事」,这就是举例,举出十桩事情。所谓『世界』,第一个是「界有染净等殊」,这个界是世界;第二『众生界』,众生界就是里面住的人,「居人善恶等异」,我们先看这二桩事情。世界,我们在前面「世界品」里面读过,世界实在讲无量无边!杂染的世界,像我们娑婆,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世界善恶混杂,这里面有六道、有三途、有十法界,很多!可是清净世界实在讲也不少,就是一般大乘教里面的说法,一切诸佛他自己的报土都是清净的,我们常讲的实报庄严土是净土,我们凡夫见不到。也有诸佛世界纯是净土,换句话说,佛的世界里面没有十法界,没有三途六道,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个例子。
像西方极乐世界这种世界,在法界里面不只是一个极乐世界,只是阿弥陀佛的净土如是,其他诸佛也有净土,也有像极乐世界纯净的。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不劝我们求生他方诸佛的净土?这里面有二个因素,第一个因素,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跟极乐世界的缘很厚!到极乐世界不感觉到陌生,这个多么欢喜!譬如像我们现在移民,这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国家,都可以欢迎我们移民去,到底去哪里好?我们得打听一下。那个国家里头中国人去得很多,我们移到那里去不生疏,不感觉到陌生;十方刹土亦复如是。这是头一个条件。娑婆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太多了!娑婆世界是个大千世界,不是指我们这个小地球。
第二个条件,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弘愿不可思议;换句话说,条件很简单,只要发菩提心,具足三资粮,一向专念,就能往生。这个条件,古大德常讲「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」,这三个条件人人都做得到,人人都具足,只要我们肯干、想去,他真去得成!不像其他诸佛,不错,是有净土,那一定要修到心净则佛土净,这就难了;换句话说,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,诸佛、菩萨、祖师大德对它的赞叹,就是「带业往生」,这是十方诸佛净土里面没有的。带业往生,我们就都有机会;如果不带业,怎么去得了!这是最殊胜的地方。
为了这个问题,这大概总是二、三十年前,我初到美国去的时候。那边有些同修对於净宗有质疑,就是说「带业往生」这句话是祖师说的,佛在经典里头没有讲带业往生。那边同修们很认真的发起查《大藏经》,查遍《大藏经》里头确实没有带业往生,对於带业往生就产生怀疑,很多人不相信这个说法。有位老居士大概那时候八十岁了,退休的一位台湾大学的老教授,晚年学佛还念佛,听到这个讯息他的信心就动摇了。周宣德老居士,跟我们老师是老朋友。我到洛杉矶,很难得,他到机场来迎接。从机场到我们下榻的地方大概是一个小时的车程,我们坐在车上,他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问我。
他说:「法师,现在有人提出来,《大藏经》上没有带业往生这句话,那我们修这个法门还能往生吗?」他的态度非常严肃,我看那样子也很沮丧,我就跟他说:「既然没有说带业往生,那就不去,就算了!」他是没想到我这个说法,就呆住了。不能带业,不就算了!我看他那个样子,我就告诉他,我说:「老居士,大乘教里面有没有讲过,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,有没有这个说法?」「有,这个有。」「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,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。」他一想,是!我说,那算不算带业?他渐渐就明白了。「如果要不带业的话,西方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,你去干什么?」这他才听明白了。我说「哪个不带业?观音、势至都带业,只不过是带业多少不同」。我说:「西方极乐世界,经上有没有讲到四土三辈九品?」「这个有,《无量寿经》上都讲到。」我说:「如果不带业,哪来的三辈九品?三辈九品,不过就是带业多少不一样。带得多,品位下;带得少,品位上。经上虽然没有明文带业往生,这些话能不能说它为带业往生?」这他才笑起来,这个疑团算是解开了。
我劝他一定要认真努力好好去念,那些人是妄想分别执著,一定要找原文。释迦牟尼佛在《般若经》上说得好,「佛没有定法可说」,我们要懂得佛说法的义趣,带业往生在经上可以查到许多经文来做佐证,证明真的是带业。但是净宗的殊胜,祖师大德给我们说得很多,无比殊胜的是什么?凡圣同居土,太殊胜了,它的四土在一起,不像我们这个世界,我们这个世界四土不在一起。用我们现在的话说,不同的频道,它的四土是同一个频道,我们四土是四个不同的频道,四个不同的法界。所以我们凡圣同居土的人见不到方便有余土的人,方便有余土的人也见不到实报庄严土的人。六道是凡圣同居土,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,一真法界是实报土,这个大乘教里头讲得很多,你要知道。
我们烦恼习气太重,世界确实就是一真,为什么会有染净这个事情?染净是众生业报变现出来的,这就是《华严》所讲的唯心所现、唯识所变。识心里面有善、恶、无记三种种子,阿赖耶里面含藏著这三种种子。善的种子现的是清净境界,不善的种子现的是染污的境界,这个道理很难懂。佛在经教里常常提醒我们,境随心转,《楞严经》上讲,「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」,外面境界是随心转的。我们的心善,环境就变得非常善、非常美;我们心不善,环境就变得险恶。
万法唯心,这个心就是起心动念,这桩事情近年来日本江本胜博士做水实验,证明出来,这很难得。我们讲矿物,矿物随著人的意愿它起变化,善念,确实它就很清净、美好;恶念,它就显得很丑陋,严重的染污。那是矿物,决定没有心,它不会起心动念;不会起心动念,它有感应。众生心!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,我们所居住的环境跟我们的意识、念头关系太大了。中峰禅师在「系念」里面开示得好,「我心即是弥陀,弥陀即是我心,此方即是极乐,极乐即是此方」。这几句话提醒了我们,极乐世界跟我们现前居住的娑婆世界是一不是二。如果我们的心纯净纯善,这山河大地,芸芸众生都变成极乐世界;我们一念贪瞋痴慢,自私自利,极乐世界立刻就变成娑婆。一真法界里头原本没有娑婆,也没有极乐,那叫一真。一真是一心所现的,无量无边染净刹土,十法界依正庄严,是唯识所变,这个道理你不能不懂。
世尊在经教里面教菩萨,也教我们,心性是一,心现识变,心性是一;能现能变是一,所现是一,所变无量无边,无量无边不离法性。像我们前面举古人的比喻,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,黄金可以做无量种类的形相。我单单看人家做首饰,我就看到将近二万种不同的样子,我从这里头体会到,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。你要看它的本质,能现的黄金,一个,一千种不同的样子、一万种不同的样子统统是黄金;黄金没变,花样变了,花样是识变;识怎么变,金的本质不变。所以法性不变,法相变,法相就好像金器、首饰,法性是黄金,永远不变!性相是一不是二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,那你就觉悟了,你就不迷惑了。金就是器,器就是金,金离不开器,没有器,金就没有了;器也离不开金,没有金,哪来的器?是一不是二!《华严经》上讲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我们就明白过来了。这一明白,疑惑就没有了,不再起心动念;起心动念尚且没有,哪来的分别执著?
所以要懂得佛在经上讲的一道,你看是不是一道,一道就是讲的黄金。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染净世界,十法界依正庄严那是器。森罗万象你说是不是一?从体上讲是一。《般若经》上说得好,法性,法性不是物质,法性没有形相,所以《般若经》里面常常用空来形容它。《心经》大家念得很熟,「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空是讲的法性,色是讲的法相。你把性相关系搞清楚,你念这个就有味道了。无量无边世界,染净不同,森罗万象不同,法性相同。
法性是什么?《般若经》上三句话讲得好极了!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,法性!这个才叫事实真相。现在科学技术发达,这个事实真相愈来愈清楚了。科学家也告诉我们,宇宙之间森罗万象,把我们的眼睛搞得眼花撩乱。首先给我们说,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,在某种状况之下,空间会等於零,没有空间,时间也没有,科学家到今天才发现!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,在经典里面就给我们讲过这个事情。
《百法明门》里面给我们说明空间、时间,我们今天讲空间、讲时间,佛经里面讲时分、方分;方是四方,方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空间,时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时间。你看它排列的顺序属於哪一类的?哪一种性质的?心法、心所有法、色法、不相应行法,时间、空间都是摆在不相应行法里头。不相应行法总共有二十四类,这是里面的二种。不相应行法就是说它不是心法,它也不是心所法,它也不是色法,色法就是物质,它不是物质。这个东西有没有?有,虽有,不可得,我们今天的话叫做抽象的概念。所以,时间、空间是个抽象的概念,不是事实,事实上没有!三千年前佛就讲得这么清楚,讲得这么明白。
时间没有了,就没有先后;空间没有,距离就没有了,没有去来。极乐世界在哪里?就在此地;忉利天在哪里?忉利天就在眼前,就是!很不好懂!古人能够体会到,那我们不能不佩服,真的五体投地!现在是科学技术发达,比较容易。你看没有距离,我们今天用电视来看。电视摆在我们面前,美国这两天飓风造成的灾难,我们一打开电视马上就看到。这就说明没有空间,我们是用机械把空间界限打破。佛不是用这个,佛用什么?佛用禅定。就是说这些抽象概念怎么造成的,佛给我们讲这是妄想分别执著,唯识!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阿赖耶是妄想,末那是执著,第六意识是分别,所以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,唯识所变。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自体,这个经下面贤首菩萨的解答里头会说到,没有自体。所以《般若经》上讲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说得太好了!
我们果然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清净心就现前。佛法里面讲的菩提心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本有!不是修得的。也就是说,你的真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,佛法里面常讲法尔如是。现在有没有失掉?没有,决定没有,本来有的决定不会失掉。现在不起作用是迷失了,因为我们起了妄想分别执著。本有的智慧德能,佛法讲智慧德相(德是德能,相是相好),跟华严世界里面所说的没有两样。可是现在统统都不见了,不是不见,是随著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变成现在这个样子。就好像那杯水一样,本来结晶是非常美好,现在因为我们起了恶念,起了杂念,好的结晶没有了。现在我们看这个结晶是一塌糊涂,丑陋不堪,还是这杯水。从这个实验当中我们能够领悟到,没改变!
所以界,世界,在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,法身菩萨圆教初住就住实报庄严土,就不是十法界了,真正的净土!因为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法身就是法性土,他见到了。无量无边的世界,因为他心清净,他看世界全是净土,自受用土,哪有不清净的?他来教化众生跟我们在一起,说老实话他住的是净土,我们住的是秽土,我们染,他们净,他不染。就像这杯水里头两种不同的结晶,他看的是最美的结晶,我们看的是最丑陋的结晶。水有没有善恶?没有,它没有分别,它没有执著,但是它随著外面境界起变化,同时可以有不同的变化。这就说明所有一切法没有自性,如果有自性的话,它就不能够随一切缘同时起很多变化,不可能,没有自性!
同样这杯水,一千个人看,一千个不同的样子,一万个人看,一万个不同的样子。江本博士告诉我,他实验了十年,做了几百万次的实验,从来没有两个结晶是相同的。当然,我们就是同一个人,前念跟后念不一样,怎么可能会有两个结晶相同?道理就在此地。学佛的人、深入经教的人很容易懂,很容易体会,一般人就难了,就相当不容易体会。「世界」我们就说到此地。
清凉大师在《疏》里头,就是注解里面提到的,他举了例子,娑婆是染,这是很显著的不同,极乐这是净。世界还有大小不同,形状、体性、庄严好多不同的,可多了!都不出我们所讲的这个原理原则。他说小世界,像娑婆世界是小世界,为什么?它只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,他说如《法华》富楼那国,如一恒河沙三千世界量,比我们这儿大太多了,实在讲没法子想像。关於世界这些复杂,实际上前面我们都读过,「世界成就品」,「华藏世界品」,那里面讲得详细。
第二讲到「居人善恶等异」,「等」,大师注解里头说,「等取或唯地上,或有地前,或通此二,或三乘一乘等也」,所以等里面含义就很多。我们现在只著重在住众,我们这个世界,以我们现前的地球来说,居住在地球上的人要知道爱地球!爱地球,你就不能不重视现在所讲的环保,环境保护。在过去没这个名词,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个名词?科技发达之后,大家只相信科技,对於古圣先贤传统的教诲疏忽了。用科技的方法求眼前的利益,随意破坏了地球生态环境。生态环境一破坏,地球上的生态就失了平衡,问题就出来了。
我们的思想错了,想法错了,看法错了,我们做错了,错了就是恶。古圣先贤教导我们,随顺自然是最健康的,现在人不懂,中国古大德对这个是非常讲究。譬如饮食,中国古人所讲的,你所吃的五谷杂粮、蔬菜,一定要此地所生所长的,它养这个地方的人。你不能到别的地方去找,别的地方水土不一样。那我们现在生活所需的都讲求进口,吃外国的,愈远愈好,吃新鲜的,不养人。我们吃了养分百分之百的吸收,是当地的,这个道理现在懂得的人不多。而且中国古人要求的很严格,三十里,中国里跟外国里不同,中国人所讲的三十里大概是现在我们一般讲的十五公里,顶多是二十公里,这个范围。二十公里之外的,我们吃那个地方生产的东西,吸收的养分就要打折扣,不过折扣还不大,愈远折扣就愈大;百分之百的养分一定是本地的,土产,最养人!
我们看到乡下这些种田的农夫健康长寿,现在人感到很惊讶,感到很希奇,他到底吃什么?他吃的东西太简单了。穷,外面来的东西他买不起,他就吃土生土长的,最健康,长寿;现在富贵人家吃的都是进口的,吃出一身毛病。有没有认真去想过这个问题?而且居住在这个环境,最重要的是人心要善,你看《十善业道经》上佛教导我们的,不能不知道。
世尊对龙王说,龙王是我们大家的代表,为什么请龙王做代表?这里面有个道理,龙、蛇善变!佛用它来代表变化无常,表这个意思,代表善变。代表我们的社会,社会人心千变万化,自己不能作主,所以用龙王来代表。我们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自己做不了主,千变万化,就像龙蛇一样。他讲,「龙王,菩萨有一法,能断一切世间苦」,这句话太重要了。一切世间,三途、六道、十法界,都苦!哪个人不希望离苦得乐?现在佛告诉我们说,「菩萨有一法,能断一切世间苦」,这太重要了!这一法是什么?就是十善。
佛教导我们「常念善法」,心善;「思惟善法」,思想善;「观察善法」,行为善,人在世间,非常重要是要做好人,要做善人。我在年轻的时候,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,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?就是世尊在《十善业道经》告诉龙王这句话,你果然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你一生就过最高的享受。一生当中,仰不愧於天,俯不愧於人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没有伤害任何一个众生,你说多快乐!古大德的教诲不是某个人的,就是跟法性相合,随顺大自然的原理原则,这是至善,止於至善,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人在世间一定要知道做善人,一定要知道做好人,快乐无比,身心安稳。所以我常讲,害人之心不能有,防人之心也没有必要,防什么!人人都是好人,事事都是好事。佛经里头有两句话,「时时是好时,日日是好日」,我续了两句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。防人的念头没有了,这才自在,才快乐!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