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四0一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四0一卷)  2005/7/10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1401

  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第六「正教甚深」,勤首菩萨偈颂第四首。清凉大师注解注得比较多,开示我们学习之后,确实对我们用功有帮助。后面他引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段公案,我们把这个文念一念,文不多。「禅宗六祖,共传斯喻,愿诸学者,铭心书绅」,这四句话是清凉大师写的,清凉跟六祖大师是同时代的人。六祖对於这首偈很重视,我们知道六祖大师不识字,当然有人念给他听。肯定是的,有人向他请教,把这首偈念给他听,他听了之后,一定是给大众开示,而且嘱咐大家要重视这首偈,所以在禅宗里面「共传斯喻」。清凉大师提醒我们,希望我们学教的也要把这首偈当作座右铭来看。

  禅宗所修的不是禅定,这一点诸位读《坛经》就晓得了。禅宗修什么?直接修「般若波罗蜜」。你看《坛经》一展开,六祖第一句话就叫大众「总修摩诃般若波罗蜜多」,这一开端第一句话就把禅宗所修学的宗旨说出来。禅定是方法、是手段,目的是开智慧。所以,禅修学的目标是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,这讲得多清楚、多明白。禅是以明心见性为修学的目标,教下呢?净土呢?给诸位说,没有例外。

  我早年亲近李老师,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,跟他老人家一年三个月,也就是十五个月。我离开台中的时候,台中的同学有很多人问我,说老师对你很赞叹,你到底学到什么东西?我不吝法,我把我十三个月学习的心得做了一篇报告,我的报告是用表解画出来的,好像一共有三张,有三个表解。曾经呈给老师看过,得老师的印可,然后,那个时候是用油印,印了大概有二、三十张,分送给同学们做参考。主要的是第一张表,第一张表里面,我还记得我写的时候,一边是「明心见性」,一边是「往生净土」。老师看了看,点头,叫我拿笔,我就笔拿给他。他把这个「求生净土」画一个箭头指向「明心见性」。我这个表,他就加了这个箭头,圆满了,告诉我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,还是明心见性。」我当时对於这个就没能说清楚、说明白,老师提醒我。我们修净土宗的,在没有往生之前,没有办法明心见性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,不但亲近阿弥陀佛,同时还亲近十方诸佛如来,这个经典里面说得很清楚,哪有不见性的道理?所以,明心见性才是我们修学终极的目标。

  要明心见性,一定要破无明,所谓「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真性」。无明是什么?无明就是妄想。妄想是什么?妄想就是起心动念。诸位想想,这个事情是难,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不可能不起心动念。所以菩萨能够做到不执著、不分别,但是还没有办法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。纵然是分别执著完全放下了,确实没有了,起心动念还有浅深差别。什么地位把分别执著统统放下?以《华严经》来讲,十信位菩萨;我们这个地方才是六信,这第六段是六信位的菩萨。十信位的菩萨,执著、分别、妄想,前面两个是断掉了,妄想伏住了,起心动念有这么深的定功把它伏住,并没有断,这个境界就可以出离十法界了。

  诸位晓得,出离十法界就往生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在哪里?华藏是一真法界,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,一切诸佛的实报庄严土,他生那里去了。虽生到实报土,一切诸佛如来的实报土,他到哪一个佛?他跟哪一个佛有缘,就到哪一个佛土,这些道理我们要懂得。所以亲近哪一个佛,你要常常跟这个佛结缘。我们今天目标锁定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,常念阿弥陀佛,将来到哪里去?一定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去,这个道理要懂,事实真的如是。

  记住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个世间的事情,你想想看要不要放下?决定要放下。这个世间就是轮回,六道轮回,你要不肯放下,换句话说,轮回的心你没有断,轮回的业你也没有断,轮回心造轮回业。轮回是什么?就是执著,就是分别。我们还要不要执著?「不能不执著」,不行,执著就是轮回。所以,於一切世出世间法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统统不执著,自私自利不执著,是非人我不执著,名闻利养不执著,五欲六尘不执著,一切随缘而不攀缘,这样才能出离六道,出离六道才算你这一生有成就。虽出离六道,没出十法界,所以是小成就,佛法里面讲小果;出离十法界,那才叫大成就,明心见性是大成就。虽然是执著放下,分别没放下,所以你不能证大果,只能证小果。

  可是今天,我们真的功夫从哪里做起?我们要从放下执著做起,执著放下之后,再放下分别。三个一起断,那不是凡夫,那是佛法里面讲的上根利智,惠能大师所说的上上根人。这三个一起放下是上上根人,真的佛门里面常讲的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是三把屠刀,只要放下,他就见性。惠能大师二十四岁放下,他真的这三种(妄想、分别、执著)统统放下,所以他明心见性。他的成就在《华严经》上讲是初住以上,初住破一品无明,破二品无明就是二住,超越十法界了,是这样的境界。

  六祖能大师在一生教学当中,他的弟子当中开悟的,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,有四十三个人,这在中国佛教史里面空前绝后!六祖大师以前,祖师教学,弟子们开悟的没有这么多;六祖大师以后,这些开悟的祖师大德传的学生,学生真正开悟的也没这么多;现在没有了。「现在没有了」这句话我不敢讲,我是听倓虚老法师讲的。倓老在香港弘法多年,香港这些著名的出家、在家的大德,大多数都是倓老的学生。他老人家讲在他的一生当中,禅宗说开悟的,一个也没听说过,不要说是看见了,听都没听说过;得禅定的有。这个话说得很中肯,得禅定的,初禅、二禅,得禅定的他见过、听说过,开悟的一个就没有。得禅定不出六道轮回,得初禅生初禅天,得二禅的生二禅天。四禅有十八层天,得禅定到那里去了。

  禅宗大德,诸位都晓得虚云老和尚,虚云老和尚到哪里去?兜率天去了,不错,兜率内院,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,亲近弥勒菩萨去了。等到将来弥勒菩萨下生,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,这贤劫第五尊佛出世,这批人会跟著弥勒菩萨一起下来,做弥勒菩萨的学生;就像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后,目犍连、迦叶尊者、阿难这些弟子。弥勒菩萨什么时候下来?诸位一定要看《弥勒菩萨下生经》。他现在在兜率天,兜率天跟我们这里有很大的时差,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,兜率天人的寿命是四千岁。你去算算,一天等於我们四百年,一年也是三百六十天,四千岁。我没有算过,可是经上讲,算到我们这个世间的时间,好像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。

  有人说弥勒菩萨现在已经成佛,这是假的,这不是真的。所以佛在灭度之前教导我们「四依法」,这个太重要了,我们才不会上别人的当,被别人误导。四依法里头头一个,「依法不依人」。法是什么?佛在经上讲的,《弥勒上生经》、《弥勒下生经》,经上说的我们要依靠。如果别人说,说的跟经上说的相违背,我们不能相信,这个一定要晓得。

  四依法第二,「依义不依语」,要懂得佛讲经的意思,不要执著言语,这句话非常重要。你看前天我们在问答里面就有人提出来,《无量寿经》这么多本子,五种原译本,三种会集本,还有一种节要本,彭际清的,有人说要依这个,有人说要依那个。这都是什么?执著在言说、文字。佛教我们依义不依语,语言记录下来就是文字,所以文字提供我们参考,你要依里头的意思,依它的理论,依它的方法,这就对了。

  所以九个本子都好!只要你真正有信心,这些本子都是劝你一句「阿弥陀佛」念到底。念到万缘放下,念到身心清净,心净则佛土净,你就能往生。你要还执著这个、执著那个,分别这个、分别那个,岂不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烦?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就不能往生,你看这个伤害多大!这是什么?放不下!要放下。我们对於哪一种本子都尊敬,为什么?都是佛说的,怎么能不尊重?五种原译本我们都尊敬,节本跟会集本我们也尊重,那都不是普通人。他们会集,把五种原译本都读过,都详细去研究过,集其大成供养后学,对於净宗弘传有大功德。

  第一个会集的是王龙舒居士,《往生传》里面有他,《净土圣贤录》里面也有他的传记,他是站著往生的。《龙舒净土文》前面有个画像,龙舒居士站在那个地方,手上拿著念珠,那是他往生的相,站著往生。如果会集是不应该的、是错误的,他怎么能往生?他应该要堕三途、堕地狱。所以,我们今天说话要负责任,自己误了自己情有可原,你要再影响别人、误了别人,你的罪过就重。所以依法不依人,依义不依语,意思对了,话多说、少说没有关系,长说、短说都行,不要执著。

  你看看第三句,「依了义,不依不了义」。什么叫了义?什么叫不了义?了义、不了义是相对的说法,它可以因时、因地、因人、因事而有不同。譬如说禅宗根性的,上上根人,他依《金刚经》,他依《般若经》,了义;像我们这种根性的人,我们要是依《金刚经》、依《般若经》就是不了义。为什么?做不到,不能成就。净宗五经一论,我们喜欢《弥陀经》,依《弥陀经》修行,身心清净,妄念不生,《弥陀经》对我来讲,了义;《无量寿经》我有疑惑,这么多本子,到底哪个本子对,哪个本子不对?我依它就是不了义。你看,四依法里头讲得多好。所以说通了问题就没有,通了是什么?所有一切法门全都是了义;不通的时候,了义就是契机,契我自己的机,对我来讲就是了义。但是契我的机未必契你的机,契你的机未必契他的机,这个道理要晓得。就好像吃东西一样,每个人口味不一样,有人喜欢吃咸的,有人喜欢吃甜的,有人喜欢吃辣的,各人味道不相同,口味不相同;佛能够满足每个人的口味,所以说了八万四千法门,八万四千法门是一个法门。

  《金刚经》说得很好,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,法法平等,法法不二。那是什么?通了。到什么时候你才进入不二法门?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真性,就入了不二法门。不但佛门里面八万四千法门不二,我们看其他宗教,基督教、天主教的《新旧约》,伊斯兰教的《古兰经》,中国儒家、道家的经典,我们要问,我依照那些经论修行能不能往生净土?我给你答覆,肯定得生!任何一法,你要真正研究通达了都见性。所以大乘教里面讲,哪一法不是佛法?哪一法就包括世间一切法,哪一法不是佛法?不通的人,祖师也说了,哪一法是佛法?你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,《华严经》也不是佛法。为什么?你迷在里头,你死在字里行间,那就不是佛法,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弥陀经》也不是佛法。想想古人讲的这个味道,换句话说,我们做个总结,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那就没有一法不是佛法;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,还坚固的执著,没有一法是佛法。宗门教下、显教密教,都不出这个原则。

  所以我们才晓得,修行「当以智慧」,他这里还是用比喻「智慧钻」,钻燧取火,「注於一境」,这点非常重要;注於一境就是一门深入,这个学习的原理,无论是宗门、教下,没有例外的。一门你才会有深度,不可以学二门,二门怎么?你就分心了,一定要一门深入。所以「四弘誓愿」是教我们的学习纲领、次第,首先叫你发愿,我的愿心跟佛没有两样。佛的愿是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说,这个「度」就是服务的意思,就是帮忙、协助的意思。一切众生,我无条件的为他服务,我帮助他,我协助他。帮他什么?为他服务什么?帮助他破迷开悟,帮助他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这是佛菩萨的事业。帮助他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他不就成佛了吗?他本来是如如佛!用什么方法?教学,教学为先。

  教学,佛叫做三轮圆满,这个三轮是讲身、口、意。意是心,心与道相应,身与戒律相应,口与经教相应,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,就是佛天天在教导我们的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,这是教。现这个身在世间是给人做榜样的,这个身干什么用?教学用,不是为自己,要做个佛的样子,要做个菩萨的样子,要做个觉者的样子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做出这个样子,世间人追求荣华富贵,释迦牟尼佛的示现,已经得到最圆满的荣华富贵,舍弃了,放下了;妻子儿女放下,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,做出来给我们看。为什么这个东西要放下?这个东西不究竟,不是真正好东西。真正好东西是什么?清心寡欲,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德能,无量的相好,世间法里头找不到一样东西能够跟它相比,这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谓人生最高的享受。他把那些不正常的享受统统放下,取最高的享受,取真正快乐的境界。这个乐不是苦乐之乐,苦乐的乐是相对的,相对的不是真乐;苦乐两边统统放下,真乐!他示现给我们看,我们学佛要向释迦牟尼佛看齐。

  统统都放下了,我们今天还要去争,那就错了,大错特错!为什么?我们契入经教之后才晓得,那个念头是轮回心,那些事是轮回业。我们不想再搞六道轮回,那就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,轮回业舍掉,轮回的心也舍掉,心就清净了。清净心生智慧,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,实相是真智慧。实相「注於一境」,这个一境是什么?无上菩提。无上菩提很难讲,这是佛门里面的境界,讲不出来的。跟这个境界相应,就是住一真法界,我只能这个说法。虽然他示现在人间,实际上他住一真法界;示现在人间,人间一切他丝毫都不染著。

  「以方便绳」,这方便是什么?方便才能教化众生。钻燧取火,这个钻它有个绳子拉著的,那个钻我们在图画里面看过,实际的我没有看过。我在澳洲看土著钻木取火,他是用手钻、用手搓,他不用绳子。手搓当然是很累、很辛苦,如果用绳子的话就方便多了。现在绳子也不用了,现在科学技术发达,现在钻东西用电钻,电钻我们是常常能看见的,很坚固的水泥都能够钻穿。方便是讲起用,善巧方便,巧是巧妙,善是恰到好处,不过分,也不是不及,恰到好处,称之为善巧。方是方法,便是便宜,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最适当的方法。由此可知,最适当的方法不是一定的,也是因时、因地、因人、因事不同,这个方法一定是与人、时、处、事统统都能做到恰到好处,这叫善巧方便。

  善巧方便是智慧的运用,没有智慧就没有善巧方便,智慧开了才真正有善巧方便。善巧方便在佛法里面,具体的表现在哪里?具体表现就像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说的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应当给他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,这叫善巧方便,这是真实智慧。佛法里面常常用医生、大夫来做比喻,佛是大医王,众生都是病号。这些病号去见大夫,大夫给他把脉,大夫给他开方子,每个人的处方都不一样。可是你服了他的处方,药到病除,就恢复健康,就恢复正常,这叫善巧方便。不是这一个方子什么人都可以用,没有这个道理的。

  净宗法门也是善巧方便,也不是一个方子,这个我在讲经教学的时候都跟同学们说过。譬如《弥陀经》,我们初学的人,《弥陀经》会念,意思不懂。我们学《弥陀经》跟谁学?你得去找个老师,老师找多了也要出毛病,每个人讲的不一样。自古以来,《弥陀经》的注解有很多种,我们要依,「注於一境」,依一种你就会有成就,依一家之言。这个老师虽然不在了,我们做他的私淑弟子,就像孟子一样,孟子私淑孔子。孟子跟孔子相去一百年,所以孟子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,不是同一个时代。我们可以跟莲池大师学,莲池大师的《疏钞》,我们就用他的注解;或者跟蕅益大师学,蕅益大师有《要解》,这就对了。

  这两个人,我是依这两个注解,我学《弥陀经》依两个注解。两个注解不能同时学,同时两个人不行,一个老师。我是先学莲池,学莲池我学《疏钞》、讲《疏钞》,讲《弥陀经》完全依照《疏钞》来讲解。我好像是讲过二遍,第一遍没有录音,第二遍留著有录音带。然后我再学《要解》,《要解》好像也讲过二、三遍,再把它会合起来,这才行。不能同时搞许多这些注解,同时搞许多注解就变成大杂烩,那是吃力不讨好。这一家这么讲法,那一家那么讲法,讲到之后让听众无所适从,不知道跟哪个学好。所以只能够取一家。

  这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的,你讲佛教的经论一定依靠一个注解,而且老师教导我们,要依古注最好。古注什么?古注是经过历史考验过的,多少高僧大德们他们看过,如果有问题,谁传他的东西?怎么可能入《大藏经》?一定是历代祖师大德读了都佩服、都赞叹,都依照这个学,才能入藏永久留传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,就是历史的见证,我们从这里断疑生信,这些都是属於善巧方便。我们自己得利益,我们要把自己修学的经过、方法、受益转告别人,劝导后学,提供给他们做参考,这都是为人演说。

  精勤,发愤努力,才会有成就,如果懈怠,常常中断,就很难成就。我们在一起学习,我也常常有些事情,不得不中断几天。这次有一次环球旅行,我们中断了一个多月,我很难过,希望以后我不再中断。不是很重要的事情,我还是愿意天天跟同学们一起来学这部大经。这个大经我们参考的资料主要是清凉大师的,用李长者的做为补充;大概取清凉大师的应该是十之八、九,取长者的则十之一、二,做补充。这首偈我们就介绍到此地,清凉大师的注解很丰富,诸位要愿意学习,自己可以去看,不难懂。

  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勤首菩萨偈颂第五首,我们将经文念一遍:

  【如人持日珠。不以物承影。火终不可得。懈怠者亦然。】

  这个比喻,清凉大师讲「阙缘求火喻」。『日珠』就像现在我们所用的放大镜一样,我们这边也有放大镜。放大镜如果放在日光之下,我们把焦距对准,下面一定要有『物承影』,这个「影」就是太阳的焦点,很快它就会被燃烧,一定要有物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,「物者,艾等也」,艾是艾草,很容易燃烧的。如果没有艾草在底下承,火起不来。譬如,我们把太阳的焦点放在地上,地不会燃烧,泥沙不会燃烧,石头也不会燃烧。一定要有这些草木,就是可燃性的这些东西,它就很容易烧起来。这是用这个比喻,虽然有日珠能够把日光聚集,底下没有可燃物,就缺这个缘。『火终不可得』,火燃烧起来是不可能的,不可得。用这个来比喻『懈怠者亦然』,这都是比喻懈怠。为什么他接触圣教而不能成就?缺缘。

  下面注解说,「教诠圣道」,这个教就是经典,所以说文以载道。「等彼火珠」,等於聚集日光的火珠一样,用这个来做比喻。「要持向智日,以行承之」,这个意思就深了,这就是佛「四依法」里面的「依义不依语,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」,后面还有一句「依智不依识」。一定要持向智日,日是比喻光明,光明就是表智慧。重要的是「以行承之」,承就是可燃之物。行是什么?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,落实在工作之中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。那是什么?就是前面清凉大师开示里面讲的善巧方便,善巧方便就像火焰燃烧起来了,真得受用,「则圣道火生」。如果不明这个道理,「空持文字,不能决择,心行乖越,道何由生」。《华严经》念得再熟,念得能背诵得一个字不错,智慧不开。为什么智慧不开?你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跟经上讲的都相违背,此地讲的道,道是真智慧,怎么能生起来?由此可知,要想修道有成就,行重要!行跟解要相应,你不解你就不能行,但是不行你就不能解;解跟行相辅相成,解帮助行,行帮助解,道业就有成就。这个一定要用工夫,一定要用时间。

  佛道是究竟圆满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是自性本来具足的。像大乘经上所讲的,「佛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」,这是我们现在人讲的福报,这个福报多大,没有人能相比。《无量寿经》上有很好的比喻,它从一个帝王(世间的帝王)跟一个乞丐,两个在一起做个对比。乞丐站在帝王边上,那个福报大小就太明显,很容易能看出来。人间的帝王要跟忉利天王两个相比,忉利天王就像国王,人间帝王就像乞丐,不能比。忉利天跟第六天王相比,忉利天王就变成乞丐,第六天(就是他化自在天)的天王就像帝王一样。第六天王要跟大梵天王相比,大梵天王是帝王,第六天王就变成乞丐了。大梵天王跟摩醯首罗天王比,摩醯首罗是帝王,大梵天王又变成乞丐了。一层一层比较,比到这个地方佛就说了,摩醯首罗天王要跟极乐世界往生的这些众生相比,极乐世界往生的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,福报像帝王一样,摩醯首罗天站在他面前就像乞丐一样。

  这段经文很重要!古大德常讲,不读《华严》不知道佛家的富贵,所以古大德把《无量寿经》称为中本《华严》,你说有没有道理?《无量寿经》这段比喻,把大乘教里面的富贵显示出来了,这个富贵怎么能比?三界六道没得比!你要不要?你要是要,你就得真干!所以这是激发人的勇猛精进。这是什么?这是自家本有的。你说,我能得到吗?不是向外求的,向外求的难,求人难,登天难,这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,一切众生个个具足。所以《华严》、《圆觉》,佛说得好,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。你还争什么?你自己本性具足圆满的智慧,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;自性本来具足的德能,具足的相好、福报,也跟十方诸佛完全相等,丝毫差别没有。

  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?佛是一句话把原因说破,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。坏在哪里?你有妄想,你有分别,你有执著,把你自性智慧德相统统盖覆住;它有,没有丢掉,但是不起作用。就像太阳一样,太阳没有失去,今天下雨,一片乌云把太阳遮盖了,这片乌云就好比是妄想分别执著。所以佛教导我们,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破,然后告诉你毛病发生在哪里。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你无量智慧德能就现前,大梵天王、摩醯首罗天王都不能比。

  可是这些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太难了。难在哪里?难在我们的习气太重。我们对於圣教、对於佛菩萨的话半信半疑。你真的相信吗?真相信为什么放不下?放不下就说明你没有真信,没照做,心行不相应,「心行乖越」,不相应。所以说实在话,不相信。真相信,哪有这回事情?以我们现前修学,障难太多,障难根源有三种,这是我们常常讲的病的根源。第一种,生活没有规律,饮食起居不当,容易得病。这些病是属於生理的,你要找医生替你诊断,帮你治疗,这个病医生能治。

  第二类的病,业障。第二类是讲冤亲债主,冤冤相报的这种病,就像《三昧水忏》里面讲的悟达国师,得的人面疮。他是国师,帝王尊敬的老师,全国最好的大夫,最高明的医术给他治疗,束手无策,治不好。为什么?冤亲债主附身,他不是生理的病,不是医药能够治疗的,医药达不到的。这一类的病找医生没用处,应该用什么方法?要调解,把这个怨化解掉,你的冤亲债主离开,不再找你麻烦,这个问题就解决了。悟达是一代高僧,传记里面我们读到,他十世修行,你看看不是一世。修行前世有因,一世修行,小和尚,很难得,道心很坚固,这一生没有造太大的恶业,来生还得人身。我们就晓得他那一生修得很好,五戒十善完全落实,可以打到满分,来生果报在人天。他有道心,不希求人天福报,他还想继续修行,所以他来生虽得人身他又出家了。第二世、第三世、第四世,到第十世,累积的德行、智慧、福报成为国师,帝王师。

  你们从这个事实去观察你就了解,世出世法都没有例外,成就哪里是一生的事情?所以你不要轻易看到在这个世间他做个县长、做个省长、做个部长,没有五、六世以上积功累德,他哪有这么大的福报!无论是像过去帝王任命的,或者现在是民选的,统统都是有福报,不是偶然的;要做到帝王,肯定是十世以上。你拿悟达国师这个例子来看,我们就很清楚、很明了,没有十世以上的积功累德,做个国家领袖,没那么大的福报。

  我们细心去观察,修因证果。所以,一个人成阿罗汉、成菩萨、成佛,经上讲的,无量劫来修积的功德,你才会成就。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就开悟了,明心见性,我们是在这一生看到他的结果,你没有看到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修因,你没看到。你要看到前面前因,你才会点头,应该这要成就。那就不是十世、百世,不是,一百世不行,一百世的修行能够明心见性,那我们大家统统都有分。正是经典里面所讲的无量劫,多生多劫的修行,累积到今天开花结果,哪有偶然的?哪有那么容易的?

 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净宗法门,能相信,能欢喜,能读诵,能理解,不是容易事情,诸位想想,至少也是过去生中十世以上。十世为什么比不上悟达国师?悟达国师十世是连起来的,这个效果就大了。我们这个十世、百世不是连起来的,就跟这个比喻讲,我们是断断续续,这是不成就的原因。我们过去生中学的,又隔了好几世,因为你所做的恶业。轮回的事实真相,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「强者先牵」,你的业力,你的业力哪一个强先到哪一道去。我们今天虽然修行,我们的贪心很重,放不下,来世呢?来世就到饿鬼道去了,到饿鬼道去的时间很长,我们的修学中断了,这一断断的时间很长。所以这一生得人身,还是过去多劫以前的善根又续上,很难得!又续上了。

  续上,我们自己想想看,我这一生命终之后,来生能不能得人身?不要问别人,问自己,得人身要中品的十善五戒,上品的五戒十善生欲界天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十善业跟五戒,中品,能不能打个七、八十分?自己跟自己评分,如果摇摇头「我达不到」;换句话说,来生人道不能得。人道不能得,一定堕三途,一堕三途,又中断了。这不就跟取火一样吗?为什么火烧不起来?才有一点热度,马上就歇下去,就中断了;一中断,中断的时间太长。每次才有一点点温度就放下了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

  悟达国师厉害,他连续十世不中断,这个厉害,这是修行人当中非常希有的。我们看看这一生当中,真的有智慧,真的有福德,那就是什么?至少悟达国师一类的人物。他还遭难,十世,冤家债主没有放弃他,还想报复,你说这个仇恨多深。所以,佛祖、世间的大圣大贤都教导我们,不可以跟一切众生结冤仇,冤仇容易结,很不容易化解。当你真的有道行的时候,就是你用功很如法,确实有护法神保佑你,虽然有很多冤亲债主,不能够靠近。可是你稍稍有念头不如法,护法神就离开了。悟达国师是因为皇上送他一个沉香宝座,就是太师椅,这个太师椅是沉香雕的。诸位想想,沉香多名贵。他接受这个宝座,傲慢心生起来了,觉得自己是皇上的老师,这个世间所有出家人哪个人能比得上?这一念心生起来,你看分别执著现前,护法神离开了,你道心没有了,心不清净了。

  冤家债主找上身来,在周边绕十世,有护法神,没有办法接触;现在护法神一离开,立刻就找上身,来报复,要他的命。当然,这种修持也不容易,佛菩萨当然也会照顾他、怜悯他,所以有位阿罗汉迦诺迦尊者出来替他化解。阿罗汉知道他过去、今生、后世,知道,知道这个人的根底,也知道他会犯这个过失,也知道冤家债主会找上他的身。所以,在悟达国师年轻的时候,还不出名,迦诺迦尊者示现,就变成个叫化子(乞丐),身上长的脓疮,叫人看起来很可怜,故意让悟达国师(那时候他还不是国师,就是悟达法师)看见。悟达国师看他很可怜,帮助他,也是非常不容易,脓血!悟达居然用嘴巴把他的脓血吸出来,这也是旁人做不到的,真正有慈悲怜悯心,照顾这个生病的、得这种恶疾的乞丐。这个乞丐稍微好像病好些了,就告诉悟达:你将来如果有灾难,你到四川去找我。告诉他在哪个山,这个山的进口有两棵松树,「你到那个地方,你就会找到我」。这个乞丐以后就不见了。

  很多年之后他得人面疮,想到这桩事情,阿罗汉示现的。所以他就到四川,真的找到这个地方,看到这个树,找以前他救过的这个人。以后看到那边是个大道场,迦诺迦尊者出现了,用慈悲三昧水给他调解。说明他跟这个冤亲债主过去结怨的经过,然后劝他化解,他也接受了,这个怨就化解了,他病也就好了。《慈悲三昧水忏》有这么一段故事。

  这里头给我们最大的启示,「冤家宜解不宜结」,特别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看不惯的人,看不惯的事,心里面总觉得不舒服,就结怨了。我们的举止、言行常常容易得罪人,人家怀恨在心,这个事情多麻烦,不知道后果可畏。佛在大乘教里面教导我们,「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,如果这个众生讨厌我,我看到他的时候赶快回避,他就欢喜了。这种修法,自行就是化他,我这样做,让别人看见,他点头,「这是有道理的,对的」,他就跟你学,你就度化了一个众生。这叫什么?佛不度无缘之人。有人看出来,跟你学,这是有缘的,他也学会了。世间处处有人懂得这个道理,学习不跟人结冤仇,我们这个社会就和谐了。社会上没有竞争,没有对立,没有冲突,这就是随顺法性,这是真实智慧,善巧方便。所有宗教里头都教人忍让,都教人息事宁人,都教人和睦相处,不仅是佛教。所以世间这些圣人的教诲都能够贯通,圆融无碍。

  像悟达国师这些事情在全世界我们遇到的很多,有些很严重,魔鬼附身,这不是假的,这不是迷信。确实他非常不正常,身体很虚弱,到医院检查,没有毛病。现代医学仪器侦测不出来,说他没有病,到最后说是精神病!严重的怎么办?家里的人也没有法子,把他送到精神病院。精神病院我们去参观,非常可怜,比坐监牢狱还可怜。他发作,不正常,甚至於把他捆绑起来,看到确实令人不忍心,没法子治疗。每天给他吃些镇静剂,没有病吃出病出来,愈来愈严重,一直折磨到死。冤业!不懂得调解。所以与佛或者与宗教有缘的人,冤家债主结的怨轻一点的,或者冤家债主听到劝告觉悟了,这个东西冤冤相报,生生世世没完没了,双方都痛苦,何必?讲清楚、讲明白,对方也接受,就离开了,接受的还是多。

  当然最好也要有条件提出来,真正为对方修福。最方便的方法,鬼神最愿意接受的,《地藏经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,最欢喜的。我们每天恭恭敬敬、诚诚恳恳的把这个经念一遍或者是念二遍,专门是为他念的,功德回向给他,专门为他念的。每天不间断,我念一百遍,一百遍,一天念二遍,要五十天!我要念二百遍给你回向,就是一百天了。天天不间断,用真诚恳切的心去求忏悔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你得到对方的谅解他就离开了。如果是敷衍塞责,那就没效果,鬼神瞧不起你,你是假的,你不是真心,他就不离开,你就没有办法。另外就是譬如印经、布施、供养,这些功德统统可以回向;放生、持斋(斋戒),统统可以用这个功德去回向,有效!你不懂方法,你就没有办法。

  任何一种方法,里头最重要的,产生效果的,就是真诚心。古人常说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真诚到极处就能感动鬼神。所以,没有不能化解的;不能化解,那是我们自己的真诚心不够,不能够感动对方。只有真诚才能化解怨结,世出世法都不例外。

  第三类的病,那是最麻烦的,叫业障病。不是冤亲债主,而是自己,那真是前世今生造作恶业太多,所以这个病很难治。你修这些调解的都没用,因为什么?没有鬼神来找你的麻烦,没有,是你自己造恶业造得太多,这是最难治的。有没有办法治?还是有。什么方法?至诚忏悔,这个忏悔,自己要真正觉悟,要以真诚勇猛心求佛菩萨加持,我从今之后断恶修善。过去造的恶业再多不要紧,只要你真的回头,谚语所谓「浪子回头金不换」,真回头,真改过,重新做人。世出世法,古圣先贤都说,我们看人不要看他的过去,看他的现在,看他的未来。过去做再多的错事,今天回头,他就是好人,这就是佛门常讲的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真诚勇猛改过自新。

  这个话说起来容易,做的时候真难,难在哪里?内有烦恼习气,外有恶缘。外面的一切不善在诱惑,里面有这些恶习气,外头一勾引,好,这恶习气又现前了,这是业障病很不容易对治的真正原因。不是不能治,是非常困难,这个难不在外面,在自己,自己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,不能够不接受外面的诱惑,难在这个地方。尤其现在的社会,你出门,六根所接触的全是污染。不出门在家里也没有办法脱离污染。为什么?你家里头有电视,电视里面播的是什么?暴力、色情,杀盗淫妄。你每天打开电视,你看多少个小时,你就接受染污多少个小时,你说多可怕!再有报章杂志,现在的戏剧、歌舞、音乐乃至於美术,没有一样不是严重污染。现代人修行困难,难在这个地方。你能不能把外缘统统拒绝?非常重要!外缘不断的话,你的心怎么能得清净?所以要有决心。这样一来有很多人说,这做人还有什么意思?确实做人是没有意思。你要把兴趣转过来,我不要跟这些人做朋友,我跟佛菩萨做朋友,我跟古圣先贤做朋友。转过来之后,其乐无穷。

  这个方法,具体怎么样学习?读经。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是科技发达,从前人想像不到的,现在全都现前了。我跟佛菩萨做朋友,我天天读经。喜欢看电视?我看讲经的;你看现在光碟多方便,我天天听经。如果说一部经听了,再听的时候就厌烦了,初学的人一定有这种现象,没有好老师教,你自己也不懂方法,总是希望多听。多听也有好处,受佛经的薰习,总比外面这些色情的薰习好太多了;那个薰习是三途六道、三途地狱,这个薰习是佛法,是好事情。

  你如果愿意接受这个薰习,还是前面清凉大师所说的话,一门深入,他引用的六祖禅师宗门里面所讲的「注於一境」,就是一门深入。一门深入是什么?我们学一家之言,听一个老师的。一个老师听多久?我自己的标准是十年,我跟李老师十年,听一个人的,根扎下去了。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恶,有能力远离邪恶的染污,对於觉正净自己能守得住;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能守得住,跟老师十年。从接触佛法到今天五十四年了,五十四年锲而不舍,没有中断,才有这种能力。这里讲不可以中断,一中断,懈怠懒散,马上就堕落。真的,做学问、修道是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懈怠是我们不能成就的第一个因素,这个毛病要改,勇猛精进。年岁大也不行,你道业没有成就,你活了一百岁、一百二十岁,要天天听经,我们才能够把这些障碍突破,冤亲债主,无始、今生的业障,造作这些恶业,才能突破,你才有成就的希望。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