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三六六卷) 2005/2/2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1366
诸位同学,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教化甚深末后李长者的《合论》。他把这一大段分为三点来为我们介绍说明大意,第一就是「科其颂意」,我们学过了。第二大段「释菩萨名」,我们从这里看起。「二释菩萨名者,为将如下颂中,善达真假法财而惠施众生,故名为财首」。所以教化甚深这一段第二大段,二信位的菩萨,菩萨的德号称财首。财首是什么意思?长者为我们说出来。善达这两个字非常重要,达是通达,善是善巧,通达什么是真的法财,什么是假的法财。这样子惠施予众生,就是教化众生,传授给众生,所以菩萨德号称为财首。
什么是真的法财?「以十信心中法财」,这是真的法财,「初始益生之行名之为首」。为什么叫财首?这就说明十信位里头所讲的「十种甚深」,字字句句都跟法性相应,这是真法财。开始教化众生,这是十信位,信位是开始,这开始利益众生、教化众生称之为首。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,这是大乘圆教,在佛法里头无论是宗门还是教下,是大乘还是小乘,清凉大师判教,判世尊一代时教为五教,小始终顿圆;天台大师依《法华经》判为四教,藏通别圆。即使所说的教外别传,这大家晓得禅宗就是宗门,或者说显教、密教。无论是哪一宗、无论是哪个法门,以什么为学习的基始?基是基础,开始。从哪里开始?从哪个地方奠定基础?这诸位一定要知道,十善业道。《十善业道经》不长,分量大概跟《阿弥陀经》差不多,太重要!
今天我们都知道佛教衰微,衰微到极处!我们自己为佛弟子,学佛多年,自己认真反省一下有什么成就?正如我们前一代的大德常说,参禅没开悟,学教不能圆解,不要说大开,念佛功夫成片没有得到,持咒三密不相应,这是现代的佛教。现代人你要说不聪明我不相信,我觉得现代人在物质受用方面比过去人福报大,在聪明常识方面比古人丰富多了。为什么学佛不能成就?不但是学佛不能成就,在世间法里头也很少看到有成就的。不要看到现在有许多得大财富、发大财的,具有很高地位的,他自身这一生不容易保住。我们看有些报导,传到我这边来,是报纸、是杂志里头的我就不太清楚,他们传来给我看。全世界前四百名的富豪,这世界知名的富豪,他们评估二十年之后百分之八十都会破产、倒闭,一代都保不住。自己本身都保不住,这不是真的有财富,真有财富,我们中国人常讲富不过三代,你还能保三代。你自身都不保,这是假的,这绝对不是真的。
世间这个财不是真的。你修学法门,这个法财里头也有真假,我们都要有能力辨别,我们这一生才能得受用。你是不是真的想得财富?真想得财富,佛在经教里面教我们,得世间这个财富要修财布施。你要得法财?你看看这个地方也是讲惠施众生,还是修布施,修法布施。修法布施你得法财,修财布施你得世间财富。法财里头有真有假,实际上真假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。我们现在以大乘佛法来布施都不是真正的法财,什么原因?程序上搞错了。譬如我送你一栋大楼,你很高兴,十层的大楼,可是怎么样?没有地基。我把这十层大楼的图样画给你,资金给你,材料给你,你没有地方盖,你没有土地、你没有地基,空喜欢一场,所以这不是真实的。
我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?这大乘佛法《华严经》是不是功德法财?真的,决定不是假的。你这一生能不能得到?学习《华严》很欢喜,不得受用,妄想分别执著,学这么多年没有减少一点;不但没有减少,烦恼执著可能还随著你的年龄在增长,恶业依旧不断,想一想果报还是在三途六道。那么这法财不是真的,我们讲受用,你没有得到真实受用。真实受用要在什么地方?在基础。所以我们在此地看到初始益生,益是利益,利益众生。初始诸位一定要知道是什么法门?十善业道。
所以学佛要从十善业道上打基础,十善业道是学佛的预备,没入门!入门是什么?在家学佛三皈五戒,诸位要知道十善你已经有了,你才能受三皈五戒;没有十善,受三皈五戒是假的不是真的。为什么?不能算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。善男子、善女人一定要落实十善业道,真正做到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恶口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这世间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可以有资格,现在讲有条件,有这个条件就可以接受三皈五戒,在家学佛。
出家学佛的基础也是十善业道,有了十善业道才可以去受沙弥戒。善男子受沙弥戒,善女人受沙弥尼戒。沙弥戒落实了,再受比丘、比丘尼戒;比丘、比丘尼戒落实了、都做到了,再受菩萨戒。过去三坛大戒不是一次受的,三次,你前面没有做到,不能够受后面的,不可以躐等。不像现在,现在受戒,三坛大戒一次完成,至於你能不能做到,那是一概不问,形式上一次就圆满。只有形式没有实质,所以佛教衰了。
我实在是非常恳切的期望,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出现一个道场,这个道场人数不多没有关系;释迦牟尼佛当年在鹿野苑,五比丘起家的!你现在这个道场五个人就行,就是一个僧团,如理如法的修行。从哪里做起?从《弟子规》做起,《弟子规》百分之百的落实,《弟子规》要非常认真的学习。为什么?它是十善业道的基础,是十善业道的落实,十善业道是个纲领,世尊提了个纲领。怎么落实?弟子规就是落实,所以弟子规落实,十善业道就做到了。修《十善业道经》,你就真的懂了、明白了,你的基础奠定。
《十善业道》、《弟子规》这两样东西落实,你要是发心可以出家不能受戒。那要仔细看你是不是能真正做到百分之八十、九十,到这个时候你才有资格受戒。受什么戒?沙弥戒,一定要照古人的规矩去做,受沙弥戒。沙弥戒三个师父就可以传授。不像比丘戒、比丘尼戒要三师七证,沙弥戒三个师父就可以传。一定要落实《沙弥律仪》,十戒二十四门威仪统统做到了。《沙弥律仪》是我们佛门入门的《弟子规》,佛门入门有《弟子规》。诸位要知道佛门入门的《弟子规》不是《十善业道经》,《十善业道经》没入门。但是《十善业道经》是入门的基础,你有这个你就可以剃度;没有十善业道、没有弟子规不能剃度,这不可以不知道。剃度之后真的要学出家人,要学做一个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;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的标准就是《沙弥律仪》。《沙弥律仪》能做到了才能受比丘戒,比丘戒做到了才能受菩萨戒,可不是一次完成。我们这个世间要出现这么一个僧团,人数虽然只有五个人,这个僧团是真正的僧团,必定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。这样的僧团出现,整个世界的人都有福。为什么?正法住世。正法住世的时候这个世间很多灾难都会化解,自度度他,自利利他,就在我们肯不肯干。
我老了,心有余而力不足,这么多年来,年年岁岁都在摸索,都在反省,都在检讨,才把这桩事情看清楚、看明白。我们错在哪里?我们应该要从哪里下手?希望后人能觉悟,能走向光明大道,能走向成佛之道。所以《弟子规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,这是学佛的根基,这两样东西要背,不但要背还要能够默写。《十善业道经》过去我讲过,我们印的经本是小本,为什么?便利於携带,因为它分量不多。前面有雍正皇帝的「上谕」,占了两页。第一、第二页是雍正上谕,好,非常非常之好!从第三页起这是经文。第三页到第十一页是《十善业道》里头主要的一部分,这部分要能背也要能够默写,要能够讲解里头的意思。为什么?你才能做到!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境界现前,你才能想到佛怎样教我,我应该怎样学习,这就是真正发心。要想做如来的出家弟子,你要有这个标准。
古时候出家人是要经过考试的,你说考什么?如果我是个主考官,你们诸位想想你想出家,我考你什么?《十善业道经》是必定的必修科,另外要考你的佛学常识。因为你出了家之后,你专门去攻读这门功课。一定要考你,你对佛教的认识,你的志趣,你修学的目标,这是一定要考的。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?你的目的何在?当然基础,儒家的基础,因为在中国不考小乘,儒家的基础、道家的基础,以这个代替小乘进入大乘教,你将来才能够弘法利生,续佛慧命。续佛慧命就是世间所讲的「为往圣继绝学」,弘法利生就是「为万世开太平」。世出世间法没有两样。这样的志向,你说这主考官取不取他?当然录取。
社会、国家、群众需要导师,佛是天人师,佛的弟子是老师的身分,所以称你法师。师,解惑、传道、授业,你自己没有道德、没有学问,你怎么能称师?这是我们要知道的。我们已经出了家,当年出家也是糊里糊涂出家的,根本不懂得这出家是怎么回事情。没有关系!各人因缘不一样,现在懂得了,回过头来补习还来得及。如果现在我们不补这些课程,像学校一样补修这些学分,如果要不补,不及格,那就是古人所说「地狱门前僧道多」,这里头就有你一份。很可怕,不是儿戏,不是开玩笑的。一定要认真,要好好的学习,提升自己的道德,提升自己的学问,教化众生。
现在这个世界一切众生缺乏的是什么?伦理道德。大乘佛法确确实实是建立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上。我们净宗,净宗学会成立得早,在成立缘起里面,我们就肯定「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,我们净宗修学的纲领、宗旨、目标是依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「净业三福」为依据,指导的最高原则,目标是「十大愿王,导归极乐」。所以我们在行门方面,我们定的是「三福,六和,三学,六度,十大愿王」,五个科目。三福里面第一条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这四句前面两句就是《弟子规》,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这《弟子规》;后面两句就是《十善业道经》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这两部经你落实了,你真正依教奉行做到了,那你就是佛在经典里面常常叫的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你就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。展开经本你有分,你有条件来学习,这是世间善。
出世间呢?第二条才是出世间,第二条实在讲世间跟出世间都有,通世间、通出世间,第二条只有三句十二个字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。所以我们对出家人来讲,小乘戒就是《沙弥律仪》。在家同修有在家的戒律,古大德非常慈悲,佛在经教里面哪些教导在家同修的,他都把它会集在一起,变成《在家律》。第三条这大乘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,这是我们净宗修学指导的纲领。我们选择经典就好像选择课程,都是依据这个指导原则,所以我们选择《弟子规》,是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;选择《十善业道》,是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,都有依据的。你不遵守这些原理原则,你怎么会成就?所以这是我劝勉同学们,还没有出家的要依教奉行,已经出家的要发心认真来补习,把这些课程要补足。这是善达真假法财而惠施众生,我们自己修行就是化他,为什么?自己修行就是个好榜样。如果说是我们有四个、五个,几个同修志同道合认真努力来依教奉行,组成一个小僧团,这就是给全世界僧团做一个好榜样,我们真做到,这叫财首。
「世界名莲华色者,明此信中,以法圣财,饶益众生,令其自他性无染著」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,我自己不染著,也帮助别人不染著,所以这个世界叫莲华色,表法的。菩萨名号也是表法的,让你听到财首菩萨,他们住的是莲花色世界,清净不染。在这世间决不染世间的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,彻底放下了。我们在前面十首偈里头读过,特别是最后一首偈总结讲得太好!你要是真正了解诸法实相,你还能不放下吗?能缘所缘,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种种诸法,速灭不暂停,念念悉如是。你能贪恋吗?你能控制吗?你能得到吗?一场空。
学了这些经文,佛祖常常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得受用?依文入观。我们真的清楚、真的明白了,在一切时、一切处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,你有没有想到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的教诲?时时刻刻想到所有一切法,就是能生所生、能变所变、能缘所缘刹那不停,不停留,刹那不住。那个生灭的速度之快,我们没有法子想像,我们想一想,我们说一句,不知道是多少亿万次的生灭,这是事实真相,这是佛知佛见。万缘放得下,心地清净,没有染著。所以真看破了,他才能放下,没看破他怎么能放得下!
六祖在八句法相颂里面讲的「若於转处不留情」,那个不留情就是彻底放下。我们想想看,我们为什么还要留情?对於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。佛虽然是苦口婆心教导我们,习气太深,为什么?境界现前,把佛讲的话忘得一干二净,老毛病、老习气又现行了,还是烦恼习气做主,还是它起作用。这样学佛怎么会得利益?实在讲,我们的心里面是非常想学佛,非常想能提起观照功夫,我们真有这个心。有这个心的人还真不少,那不是假的是真的,但是就是做不到。这是什么原因?我们要把原因找到,原因找不到永远不能解决问题。这原因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太深、太多、太杂了,无量劫一直到今天成了习惯,一下要改,哪有那么容易。世间人常讲「习惯成自然,少成若天性」,从小养成就像天性,「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」,这个本性就是习性。你看看多困难!困难我们也不能放弃,那要怎么办?佛教给我们的方法还是薰修。习气烦恼无量劫来的薰修,那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?密集薰修会产生不思议的效果。
密集薰修,日夜不断,三业勤恳,身语意。所以净宗法门真的有它特别殊胜之处,那就是什么?一日到七日成功。密集薰修产生不思议的效果,日夜不间断,有!不是没有。古人最明显的例子,宋朝的莹珂法师,他念佛,就是一句佛号三天三夜,不吃饭、不睡觉、不喝水,三天三夜就是一句阿弥陀佛。真的,他念到没有杂念了,一个杂念都进不去,三天三夜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,他也求往生。为什么?他的毛病习气太重,戒律清规他做不到,破戒犯规!但是他有一个好处,这好处救了他。什么好处?相信因果,自己常常想到自己的行为,知道自己决定堕地狱,想到地狱苦,太可怕!决定不能去。
要想不堕地狱,怎么办?除非往生极乐世界,他没有中间路子好走,不是到极乐世界去往生,决定堕阿鼻地狱。他从这地方才产生了大愿力,三天三夜一句佛号,恳求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来了,告诉他:你的阳寿还有十年,这十年当中你好好的修,到你命终的时候我来接引你。莹珂法师他真的有自知之明,那还再十年我又不知道做多少坏事,习气太重了,禁不起外面诱惑。他跟阿弥陀佛说:我十年阳寿不要了,我现在跟你走。阿弥陀佛也同意,好,三天之后我来接你。佛讲话算话,绝对没有妄语。莹珂法师就开心、高兴了,把自己的寮房门打开,告诉大家三天之后往生。这个寺庙里面没人相信,你这个样子门关了三天,晓得你在干什么?三天之后往生?好在三天时间不长,我们看,看你三天以后往生不往生!
到第三天上殿念佛,他恳求大家,恳求大家慈悲念佛送他往生。他的言词很恳切,不像是说假话,也不像是开玩笑。大家也很认真念到一刻钟(古时候一刻钟是我们现在大概半个小时)。莹珂法师告诉大家:阿弥陀佛来了,我跟他走了。没有生病,真的走了。这个事情就记在历史上。所以这是净宗法门的快速,哪一个法门能比得上!「若一日到若七日」,不是假的是真的,就是你有没有真心,你肯不肯真干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来看「世界名莲华色」,我们要懂得这表法的意思。菩萨「以法施人」,这就是我们现在一般讲弘法利生、讲经说法,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以佛法教化众生。佛法教化目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像法相宗里面所说的,帮助众生转识成智,就是转迷成悟。所以这一位菩萨就是二信位菩萨他的本尊佛,叫「灭暗智佛」。我们知道华藏世界的教主毗卢遮那如来,华藏世界好比是个学校、大学校,毗卢遮那佛是校长。灭暗智佛是什么地位?是这个班的老师,这个班级是十信里面的第二信。华藏这个学校一共是有五十一个班级,分为五个阶段,十信是第一个阶段,好像是小学。十住是第二个阶段,十行是第三个阶段,十回向是第四个阶段,十地是第五个阶段,分为五个阶段;好比是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、研究所。我们知道这个阶段是第一个阶段,不算是很高的,二年级,二年级带班的老师就是灭暗智佛。
我这样讲大家概念就比较清楚,毗卢遮那是校长,每个班级带班的老师都称之为佛,为什么?学生是菩萨。财首是菩萨,哪一位菩萨?在这个班级上课都叫财首菩萨,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。所以二信位的菩萨都叫财首,初信位的菩萨都叫觉首,这是我们必须要懂得的。你知道这个名号,就晓得他是在哪个班级。这个班级的老师灭暗智佛,这个班级叫做莲花色世界。那就好像他这班级之所在,所在处称为莲花色世界。为什么?他们所学的法门清净无染,不染污,这大经里头表法的意思你要懂。所以如果你在第二信,那你就是财首菩萨,指导你的老师就是灭暗智佛,为什么?帮助你破迷开悟。
我们再看里面的注解,「明当位信中」,当位就是这个位次,十信里面第二信,「自具法门理行智之因果,故财首是当位之行,已下例然」,就是以下这四十多个位次,每个位次都是这样的。所以在这个位子上修的是什么?现在我们回头想想,我们现在在目前这个位子修什么?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深深的反省,现在感觉到这个要不落实的话,不行,没有路可走,我才特别提倡从头来起。我们今天讲什么位次都是空中楼阁,都是佛在经上说的,对我们来讲无济於事,我们还是博地凡夫,还是轮回心造轮回业,有什么法子!真的想干,真的想救自己,没有第二条路走,我们也得扎根从头来起,从《弟子规》学起,从《十善业道》学起。
所以我想我们《华严经》不是不讲,在《华严经》期间当中,我们要穿插净土五经。净土五经的进度,我是准备每部经不讲得很长,著重在修行,著重在现在就能得受用。我的预定是每部经六十个小时,也就是一个月,一天讲两个小时三十次,便利於大家成就。这要紧!我们有《弟子规》、有《十善业道》,有这个基础,这两样东西落实了,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凡圣同居土决定没有问题。我们也不要好高骛远,那个错了,蕅益大师给我们讲的话,我们深深的记住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我就很满意!蕅益大师讲的。可是凡圣同居土下辈往生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三辈,下辈往生,确实要具足十善业道跟弟子规有把握。为什么?到西方极乐世界,诸位晓得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。你虽然不是算上善,但是中善总是有。中善之人往生的时候,阿弥陀佛佛光一照,那个加持的力量很大,就把你中善提升到上善。佛光加持不可思议!你的功夫,你的德行,你的智慧,佛光一照统统都提升!
罗什大师翻译《阿弥陀经》,经文当中我们常常念「一心不乱」。一心不乱是何等功夫,所以有些初学的同学读了这部经文信心就没有了,什么原因?做不到,一心不乱我做不到。一心不乱这个翻译是鸠摩罗什大师他老人家翻的。《阿弥陀经》的原本,梵文原本,你看玄奘大师的译本,玄奘大师是直译的,罗什大师是意译的。直译是忠於原本,原本里头没有一心不乱,原本是什么?一心系念。如果你要看到一心系念,那就想想我们可以做得到,我只一心一意念佛就行了。
那一心不乱是不是翻错了?一心不乱境界高,是不是翻错了?没有。一心系念,临命终时佛来接引,一定是首先佛光注照,佛光一注照,就把你一心系念的功夫提升到一心不乱。罗什大师没翻错,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一心不乱。世尊介绍《弥陀经》,教你的是一心系念。这道理你要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就不怀疑了。你知道佛来接引的时候,你的功夫是决定向上提升。提升到什么样的程度?决定出乎你自己想像意料之外。又何况我们自己不晓得我们过去生中所修积的善根,一时发现,往生的时候统统都现前;我们现前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自己不知道。李长者这些开示很难得,我们学了之后很有受用。
他后面还有一段,第三段「配随位因果者」,随位就是当位,第二信这个位次。「常以自心根本不动智佛」,这真的是根本。我们修行依什么?不动。不动就是大定,佛法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法是方法,门是门径,修什么?统统是修定。念佛也是修定,释迦牟尼佛说的,在《大集经》上讲,念佛是修「无上深妙禅」,佛说念佛这个法门是修无上深妙禅,我们自己不知道。依据的是自性本定,根本不动智佛就是自性本定。
「文殊师利为信心之因」。文殊表智,自性般若智慧就是文殊。「进修得解脱智佛」,从这个位次再往上修,现在是二年级,二年级带班的老师是灭暗智佛,往上是三年级,三年级是解脱智佛。「财首菩萨是随位之行果,佛是智果」。所以在这位次修行的人都叫做财首菩萨。这是圆教大乘,我们不能不晓得。二信就介绍到此地,下面我们继续看第三信,是这一大段里面的第三段「业果甚深」。第二段是「教化甚深」,业果甚深。我们看前面这段长行:
【尔时文殊师利菩萨,问宝首菩萨言:佛子,一切众生等有四大,无我无我所,云何而有受苦受乐,端正丑陋,内好外好,少受多受,或受现报,或受后报。然法界中,无美无恶。】
这是文殊菩萨提出这问题,这问题当然是我们凡夫的问题。第三信菩萨是宝首,前面一个位次是财首,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看他的《疏》,这个注解注得非常之好。《疏》「文中亦二,初」,这是第一段,「标能所问人,以事中显理是可贵」,贵就是宝贵,「故问宝首也」。这是科判段落里头第一个段落。第一段落就是这一句话,『尔时文殊师利菩萨,问宝首菩萨言』。下面是第二段。『佛子,一切众生等有四大,无我无我所』。这是「正显问端」。问端里头有三个小段,这是第一段「举法案定」,提出这个问题。「谓诸众生身」,这一切众生,「但四大假名,四大无主,身亦无我」,我既然没有,哪来的我所!这个事实真相,「彼此同许」。这是佛常常讲的,彼是你,你肯定吗?宝首菩萨当然肯定。我是此,此是文殊菩萨,这我们彼此都肯定的,先把大前提确定。
在前头「缘起甚深,教化甚深」里面都讲到诸法实相。尤其「教化甚深」最后的一首偈子,能缘所缘一切诸法,真是并皆速灭,念念不住,速灭不停,这是事实真相。哪来的四大!所以这众生四大真的是假名,四大无主,刹那生灭。我既然没有了,哪来的我所,这问题解得好!下面就把这个难题提出来了。「二云何下,正设疑难」。『云何而有受苦受乐,端正丑陋,内好外好,少受多受,或受现报,或受后报』。也是提了十事五对,这十桩事情一共五对。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文,「能造能受,是谓为我,所造所受,即是我所」。这是先把我的定义跟我所的定义说出来。这是什么?世间人分别执著的有我、有我所,认为什么?认为这个身是我,通达一点佛法知道这个身、四大不是我。什么是我?佛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那心想是我,心想能造。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心想,这妄心,那么所造所受的,所造的,身是所造的,我现在所享受的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心现识变的,这是我所享受的,以这个为我所。
现在的问题就是我尚且不可得,「以无我故,无能造受,谁令苦乐,无我所故,无所造受,何以现见而有苦等」。为什么我们现前所看见的有这么多现象在眼前?这个眼前是太多了,说不尽,举这几个例子,举十桩事情,五对苦乐。第一个「苦乐者约粗相说」(这个「粗」字写现在通俗字,不要写古字,这个古字一般人他不懂得,查字典很麻烦,粗细的粗)。就粗相来讲,三途是苦,人天是乐,这就大的来说。第二「就苦中,各有妍媸」。妍媸就是好丑,苦里面也有好、也有丑。第三「於其乐中,有内身外境」。境界、外境就是你物质的享受,譬如说你居住的豪华住宅,今天讲你出门有高级的轿车,这是外面的享受,外面的乐;内是讲你的身心,有内身外境。第四「通於苦乐受中,若时若事,皆有多少」。有人多苦,有人少苦,有人多乐,有人少乐。这都是在现实生活环境里面我们感受到的,我们现在亲眼看见的,亲身所体会到的。
「此上皆约生报,前生作故」。这是什么?你现在所受的,现在所受的是果,这些果为什么每个人不一样?你前世造的因不一样。这个道理我们讲席里头常讲,你前生造的因善,造的福多。譬如说,这佛常常教导我们,你前生修的财布施多,那你这一生会得大财富;你前生法布施多,你这一生有聪明智慧;你前生无畏布施多,你这一生得健康长寿。三种因都有多少,也不见得齐全。有人这一生当中有财富,没有聪明智慧,甚至於没有健康长寿,只是财富多,我们这晓得他修的因只修了一种,另外两种没修。有人前生只修法布施,聪明智慧很高,这一生当中拿多少博士学位,多少大学教授,没有钱,只是靠工资,教书钟点费生活。如果没有健康长寿,纵然活到六、七十岁,病痛很多,各人果报不齐!有人健康长寿,像我们在前年访问这边的农村。我们看到农村里面的老人,难得!我们很欢喜,八、九十岁还在工作,他缺少聪明智慧也没有财富。为什么他身体这么健康?八、九十岁他还在工作,他还在种地,出门还自己驾车。我们看到很欢喜。前生修无畏布施,财布施、法布施少,所以他的聪明智慧跟财用缺乏,生活很清苦,居住的房舍都很简单、很简陋。
这些事情如果我们没有佛法的修学,我们想不通,想不通往往怨天尤人。为什么他没有什么品德,为什么他过的生活那么好?为什么这个人是好人,他怎么过得这么苦?前世因果不一样。你要是都能够明了通达,你就心平气和,你不会怨天尤人。我们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知道命运是自己造的,与别人不相干,与佛菩萨也不相干,与天神、鬼神也不相干,确实自作自受,自己可以转自己的业报。《了凡四训》是个很好的例子,《俞净意遇灶神记》是更好的例子。俞净意他造的业、受的罪比了凡先生重。但是他遇到灶神之后,灶神给他一番开示,他真正忏悔,他忏悔的力量超过了凡先生,所以改过自新。这一改过,他所受的果报,晚年得来的果报超过了凡先生。只是他没有像了凡先生那样的,把自己一生改过自新详详细细的写出来,他没有,他那一篇东西是他的一位同乡朋友替他记的。
在中国历史上古往今来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,说之不尽。可是现在人受了科学洗礼,对这些事情不相信,不相信有来世、有前生,不相信因果报应,那这就没法子。这佛法里面称为「一阐提」,没善根的人。我们相信,深信不疑,所以我们明了之后,我们就修忏悔,我们自己知道改了。这一改效果就收到,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,这一生该贫穷下贱,改过来之后,今生拼命去修。没有钱,没有钱我能省个一毛、两毛、一块、两块,这能省得出来的拿去布施。我有这么多力量,我诚心诚意布施,那功德就很大。一生当中都不间断,所以这个财用愈来愈好转了,虽没有发大财,但是日常生活不缺乏。没有修无畏布施,我们也拼命学什么?素食,素食是无畏布施,不食众生肉,果报是健康长寿,这是现在一般人不懂。再积极的放生,爱护生命决定不杀生,决定不去占别人便宜。我们自己这个业转过来了,烦恼轻、智慧长,身心清净,健康长寿。将来走的时候,什么时候走,预知时至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於这世间一切人事物没有丝毫贪恋。这要靠自己觉悟,自己去修学,所以这是讲到前生,现在所受的不一样。
末后这一对「现作现受」。现作现受是现报,来生、后世那叫后报,隔一生去受,这叫后报,这一生做的这一生报是现报。我们看《了凡四训》现报,《俞净意遇灶神记》现报;你们同学跟我时间久的,你知道我一生的修学,现报!现报在佛法里叫花报。好像植物先开花后结果,来生是后报,现在这个花报好,果报一定非常殊胜。那果报殊胜,诸位想想,你还会不会贪生怕死,不会!为什么?来生果报比这一生好,好得太多!所以你对於生死就看得很平常,生死是什么?换个境界,换更美好的境界,希望我们大家换极乐世界。这个地方我们总是要很清楚、很明白,古人常常说「悟后起修」,明了是觉悟,觉悟之后你就会修。你也会很认真努力修来世,你很清楚,很明白,很有自信心,很有把握,来世非常的美好。
这里有几个同修问我几个问题,其实这些问题在讲席里面常常讲,常常听经的人这些问题都没有。香港有个蔡居士今年七十二岁,他是一九九0年皈依的,他患心脏病有二十多年了,现在检查是比较严重,家里人希望他动手术。他自己不同意动手术,怕动手术会神智不清,耽误往生的大事。目前体力衰弱,早晚功课没有办法做,一心念佛求生净土,向冤亲债主忏悔。他来问我。确实七十二岁自己要有信心,真正修忏悔法,如果还有寿命你的病会好;如果寿命到了,安详往生。
所以不要说是这么大的年岁,平常中年人以上,真正佛弟子是修净宗的都不要把病放在心上。这有病的时候就是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机缘成熟,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,万缘放下。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两种结果,一种就是你寿命到了,真的你往生;一种是你寿命还有,你很快就恢复健康。健康的恢复,说实实在在的话是信心,是不是医生把你治好了?你对医生有信心,你对於他的治疗有信心,你对於他的药物有信心,你的病会恢复。那病好信心要占百分之九十,医生处方用药是增上缘,信心比什么都重要。如果这个大夫你对他不相信,你怀疑他未必是高明,未必这个药会有效。再高明的大夫,再好的药物,对你的效果都失掉。这是什么?还是佛说的一句老话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是真理,一切法从心想生!
这里有位居士他没有写名字,他说我曾经说过要把握现在,不要等待明天,现在就要精进,他说可是又需要发菩提心。他对於发菩提心还没搞清楚。他说哪里需要,他就要到哪里去帮忙,这个帮忙叫发菩提心。这不是菩提心,这是服务、是善行,善心善行;菩提心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才叫菩提心。你的善心善行与这个相应,那是大菩提心;与这个不相应,你看你现在还有疑惑,还有这么多顾虑,你心不清净,你心也不平等,所以是善心善行不是菩提心,这要搞清楚。放下万缘,放下万缘是心里放下,不是在工作上放下。如果工作上都要放下,一切都放下,释迦牟尼佛成佛不要再讲经,到处奔波,足迹几乎遍五印度,说法四十九年,没有一天休息,他没放下,事上没有放下,心里痕迹都不沾,心地清净。这放下,这是真的佛是教我们这样放下,什么事情不要放在心上,心地永远保持清净。
念佛人心里面只有保持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,所以事事无碍。我有体力,还有这个身体,还可以跟大家服务,哪个地方需要我帮忙,我到哪里去。我不把善人、恶人放在心上,我也不把好事、坏事放在心上,我心上只有阿弥陀佛,只有极乐世界。这个地方哪里有缘哪里去,这叫真放下;不是对事放下,这是一定要晓得。哪里有缘就哪里去,随缘而不攀缘,你就很自在!把握这一句阿弥陀佛,你就是把现在掌握住了。所以同学们你们多听经、多念佛,特别要把功力用在《弟子规》跟《十善业道》上,这是基础的基础。你能够把这个基础打好了,你很多疑问都没有了,那你听经的时候也能听得懂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教化甚深末后李长者的《合论》。他把这一大段分为三点来为我们介绍说明大意,第一就是「科其颂意」,我们学过了。第二大段「释菩萨名」,我们从这里看起。「二释菩萨名者,为将如下颂中,善达真假法财而惠施众生,故名为财首」。所以教化甚深这一段第二大段,二信位的菩萨,菩萨的德号称财首。财首是什么意思?长者为我们说出来。善达这两个字非常重要,达是通达,善是善巧,通达什么是真的法财,什么是假的法财。这样子惠施予众生,就是教化众生,传授给众生,所以菩萨德号称为财首。
什么是真的法财?「以十信心中法财」,这是真的法财,「初始益生之行名之为首」。为什么叫财首?这就说明十信位里头所讲的「十种甚深」,字字句句都跟法性相应,这是真法财。开始教化众生,这是十信位,信位是开始,这开始利益众生、教化众生称之为首。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,这是大乘圆教,在佛法里头无论是宗门还是教下,是大乘还是小乘,清凉大师判教,判世尊一代时教为五教,小始终顿圆;天台大师依《法华经》判为四教,藏通别圆。即使所说的教外别传,这大家晓得禅宗就是宗门,或者说显教、密教。无论是哪一宗、无论是哪个法门,以什么为学习的基始?基是基础,开始。从哪里开始?从哪个地方奠定基础?这诸位一定要知道,十善业道。《十善业道经》不长,分量大概跟《阿弥陀经》差不多,太重要!
今天我们都知道佛教衰微,衰微到极处!我们自己为佛弟子,学佛多年,自己认真反省一下有什么成就?正如我们前一代的大德常说,参禅没开悟,学教不能圆解,不要说大开,念佛功夫成片没有得到,持咒三密不相应,这是现代的佛教。现代人你要说不聪明我不相信,我觉得现代人在物质受用方面比过去人福报大,在聪明常识方面比古人丰富多了。为什么学佛不能成就?不但是学佛不能成就,在世间法里头也很少看到有成就的。不要看到现在有许多得大财富、发大财的,具有很高地位的,他自身这一生不容易保住。我们看有些报导,传到我这边来,是报纸、是杂志里头的我就不太清楚,他们传来给我看。全世界前四百名的富豪,这世界知名的富豪,他们评估二十年之后百分之八十都会破产、倒闭,一代都保不住。自己本身都保不住,这不是真的有财富,真有财富,我们中国人常讲富不过三代,你还能保三代。你自身都不保,这是假的,这绝对不是真的。
世间这个财不是真的。你修学法门,这个法财里头也有真假,我们都要有能力辨别,我们这一生才能得受用。你是不是真的想得财富?真想得财富,佛在经教里面教我们,得世间这个财富要修财布施。你要得法财?你看看这个地方也是讲惠施众生,还是修布施,修法布施。修法布施你得法财,修财布施你得世间财富。法财里头有真有假,实际上真假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。我们现在以大乘佛法来布施都不是真正的法财,什么原因?程序上搞错了。譬如我送你一栋大楼,你很高兴,十层的大楼,可是怎么样?没有地基。我把这十层大楼的图样画给你,资金给你,材料给你,你没有地方盖,你没有土地、你没有地基,空喜欢一场,所以这不是真实的。
我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?这大乘佛法《华严经》是不是功德法财?真的,决定不是假的。你这一生能不能得到?学习《华严》很欢喜,不得受用,妄想分别执著,学这么多年没有减少一点;不但没有减少,烦恼执著可能还随著你的年龄在增长,恶业依旧不断,想一想果报还是在三途六道。那么这法财不是真的,我们讲受用,你没有得到真实受用。真实受用要在什么地方?在基础。所以我们在此地看到初始益生,益是利益,利益众生。初始诸位一定要知道是什么法门?十善业道。
所以学佛要从十善业道上打基础,十善业道是学佛的预备,没入门!入门是什么?在家学佛三皈五戒,诸位要知道十善你已经有了,你才能受三皈五戒;没有十善,受三皈五戒是假的不是真的。为什么?不能算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。善男子、善女人一定要落实十善业道,真正做到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恶口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这世间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可以有资格,现在讲有条件,有这个条件就可以接受三皈五戒,在家学佛。
出家学佛的基础也是十善业道,有了十善业道才可以去受沙弥戒。善男子受沙弥戒,善女人受沙弥尼戒。沙弥戒落实了,再受比丘、比丘尼戒;比丘、比丘尼戒落实了、都做到了,再受菩萨戒。过去三坛大戒不是一次受的,三次,你前面没有做到,不能够受后面的,不可以躐等。不像现在,现在受戒,三坛大戒一次完成,至於你能不能做到,那是一概不问,形式上一次就圆满。只有形式没有实质,所以佛教衰了。
我实在是非常恳切的期望,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出现一个道场,这个道场人数不多没有关系;释迦牟尼佛当年在鹿野苑,五比丘起家的!你现在这个道场五个人就行,就是一个僧团,如理如法的修行。从哪里做起?从《弟子规》做起,《弟子规》百分之百的落实,《弟子规》要非常认真的学习。为什么?它是十善业道的基础,是十善业道的落实,十善业道是个纲领,世尊提了个纲领。怎么落实?弟子规就是落实,所以弟子规落实,十善业道就做到了。修《十善业道经》,你就真的懂了、明白了,你的基础奠定。
《十善业道》、《弟子规》这两样东西落实,你要是发心可以出家不能受戒。那要仔细看你是不是能真正做到百分之八十、九十,到这个时候你才有资格受戒。受什么戒?沙弥戒,一定要照古人的规矩去做,受沙弥戒。沙弥戒三个师父就可以传授。不像比丘戒、比丘尼戒要三师七证,沙弥戒三个师父就可以传。一定要落实《沙弥律仪》,十戒二十四门威仪统统做到了。《沙弥律仪》是我们佛门入门的《弟子规》,佛门入门有《弟子规》。诸位要知道佛门入门的《弟子规》不是《十善业道经》,《十善业道经》没入门。但是《十善业道经》是入门的基础,你有这个你就可以剃度;没有十善业道、没有弟子规不能剃度,这不可以不知道。剃度之后真的要学出家人,要学做一个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;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的标准就是《沙弥律仪》。《沙弥律仪》能做到了才能受比丘戒,比丘戒做到了才能受菩萨戒,可不是一次完成。我们这个世间要出现这么一个僧团,人数虽然只有五个人,这个僧团是真正的僧团,必定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。这样的僧团出现,整个世界的人都有福。为什么?正法住世。正法住世的时候这个世间很多灾难都会化解,自度度他,自利利他,就在我们肯不肯干。
我老了,心有余而力不足,这么多年来,年年岁岁都在摸索,都在反省,都在检讨,才把这桩事情看清楚、看明白。我们错在哪里?我们应该要从哪里下手?希望后人能觉悟,能走向光明大道,能走向成佛之道。所以《弟子规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,这是学佛的根基,这两样东西要背,不但要背还要能够默写。《十善业道经》过去我讲过,我们印的经本是小本,为什么?便利於携带,因为它分量不多。前面有雍正皇帝的「上谕」,占了两页。第一、第二页是雍正上谕,好,非常非常之好!从第三页起这是经文。第三页到第十一页是《十善业道》里头主要的一部分,这部分要能背也要能够默写,要能够讲解里头的意思。为什么?你才能做到!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境界现前,你才能想到佛怎样教我,我应该怎样学习,这就是真正发心。要想做如来的出家弟子,你要有这个标准。
古时候出家人是要经过考试的,你说考什么?如果我是个主考官,你们诸位想想你想出家,我考你什么?《十善业道经》是必定的必修科,另外要考你的佛学常识。因为你出了家之后,你专门去攻读这门功课。一定要考你,你对佛教的认识,你的志趣,你修学的目标,这是一定要考的。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?你的目的何在?当然基础,儒家的基础,因为在中国不考小乘,儒家的基础、道家的基础,以这个代替小乘进入大乘教,你将来才能够弘法利生,续佛慧命。续佛慧命就是世间所讲的「为往圣继绝学」,弘法利生就是「为万世开太平」。世出世间法没有两样。这样的志向,你说这主考官取不取他?当然录取。
社会、国家、群众需要导师,佛是天人师,佛的弟子是老师的身分,所以称你法师。师,解惑、传道、授业,你自己没有道德、没有学问,你怎么能称师?这是我们要知道的。我们已经出了家,当年出家也是糊里糊涂出家的,根本不懂得这出家是怎么回事情。没有关系!各人因缘不一样,现在懂得了,回过头来补习还来得及。如果现在我们不补这些课程,像学校一样补修这些学分,如果要不补,不及格,那就是古人所说「地狱门前僧道多」,这里头就有你一份。很可怕,不是儿戏,不是开玩笑的。一定要认真,要好好的学习,提升自己的道德,提升自己的学问,教化众生。
现在这个世界一切众生缺乏的是什么?伦理道德。大乘佛法确确实实是建立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上。我们净宗,净宗学会成立得早,在成立缘起里面,我们就肯定「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,我们净宗修学的纲领、宗旨、目标是依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「净业三福」为依据,指导的最高原则,目标是「十大愿王,导归极乐」。所以我们在行门方面,我们定的是「三福,六和,三学,六度,十大愿王」,五个科目。三福里面第一条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这四句前面两句就是《弟子规》,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这《弟子规》;后面两句就是《十善业道经》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这两部经你落实了,你真正依教奉行做到了,那你就是佛在经典里面常常叫的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你就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。展开经本你有分,你有条件来学习,这是世间善。
出世间呢?第二条才是出世间,第二条实在讲世间跟出世间都有,通世间、通出世间,第二条只有三句十二个字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。所以我们对出家人来讲,小乘戒就是《沙弥律仪》。在家同修有在家的戒律,古大德非常慈悲,佛在经教里面哪些教导在家同修的,他都把它会集在一起,变成《在家律》。第三条这大乘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,这是我们净宗修学指导的纲领。我们选择经典就好像选择课程,都是依据这个指导原则,所以我们选择《弟子规》,是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;选择《十善业道》,是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,都有依据的。你不遵守这些原理原则,你怎么会成就?所以这是我劝勉同学们,还没有出家的要依教奉行,已经出家的要发心认真来补习,把这些课程要补足。这是善达真假法财而惠施众生,我们自己修行就是化他,为什么?自己修行就是个好榜样。如果说是我们有四个、五个,几个同修志同道合认真努力来依教奉行,组成一个小僧团,这就是给全世界僧团做一个好榜样,我们真做到,这叫财首。
「世界名莲华色者,明此信中,以法圣财,饶益众生,令其自他性无染著」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,我自己不染著,也帮助别人不染著,所以这个世界叫莲华色,表法的。菩萨名号也是表法的,让你听到财首菩萨,他们住的是莲花色世界,清净不染。在这世间决不染世间的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,彻底放下了。我们在前面十首偈里头读过,特别是最后一首偈总结讲得太好!你要是真正了解诸法实相,你还能不放下吗?能缘所缘,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种种诸法,速灭不暂停,念念悉如是。你能贪恋吗?你能控制吗?你能得到吗?一场空。
学了这些经文,佛祖常常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得受用?依文入观。我们真的清楚、真的明白了,在一切时、一切处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,你有没有想到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的教诲?时时刻刻想到所有一切法,就是能生所生、能变所变、能缘所缘刹那不停,不停留,刹那不住。那个生灭的速度之快,我们没有法子想像,我们想一想,我们说一句,不知道是多少亿万次的生灭,这是事实真相,这是佛知佛见。万缘放得下,心地清净,没有染著。所以真看破了,他才能放下,没看破他怎么能放得下!
六祖在八句法相颂里面讲的「若於转处不留情」,那个不留情就是彻底放下。我们想想看,我们为什么还要留情?对於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。佛虽然是苦口婆心教导我们,习气太深,为什么?境界现前,把佛讲的话忘得一干二净,老毛病、老习气又现行了,还是烦恼习气做主,还是它起作用。这样学佛怎么会得利益?实在讲,我们的心里面是非常想学佛,非常想能提起观照功夫,我们真有这个心。有这个心的人还真不少,那不是假的是真的,但是就是做不到。这是什么原因?我们要把原因找到,原因找不到永远不能解决问题。这原因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太深、太多、太杂了,无量劫一直到今天成了习惯,一下要改,哪有那么容易。世间人常讲「习惯成自然,少成若天性」,从小养成就像天性,「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」,这个本性就是习性。你看看多困难!困难我们也不能放弃,那要怎么办?佛教给我们的方法还是薰修。习气烦恼无量劫来的薰修,那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?密集薰修会产生不思议的效果。
密集薰修,日夜不断,三业勤恳,身语意。所以净宗法门真的有它特别殊胜之处,那就是什么?一日到七日成功。密集薰修产生不思议的效果,日夜不间断,有!不是没有。古人最明显的例子,宋朝的莹珂法师,他念佛,就是一句佛号三天三夜,不吃饭、不睡觉、不喝水,三天三夜就是一句阿弥陀佛。真的,他念到没有杂念了,一个杂念都进不去,三天三夜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,他也求往生。为什么?他的毛病习气太重,戒律清规他做不到,破戒犯规!但是他有一个好处,这好处救了他。什么好处?相信因果,自己常常想到自己的行为,知道自己决定堕地狱,想到地狱苦,太可怕!决定不能去。
要想不堕地狱,怎么办?除非往生极乐世界,他没有中间路子好走,不是到极乐世界去往生,决定堕阿鼻地狱。他从这地方才产生了大愿力,三天三夜一句佛号,恳求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来了,告诉他:你的阳寿还有十年,这十年当中你好好的修,到你命终的时候我来接引你。莹珂法师他真的有自知之明,那还再十年我又不知道做多少坏事,习气太重了,禁不起外面诱惑。他跟阿弥陀佛说:我十年阳寿不要了,我现在跟你走。阿弥陀佛也同意,好,三天之后我来接你。佛讲话算话,绝对没有妄语。莹珂法师就开心、高兴了,把自己的寮房门打开,告诉大家三天之后往生。这个寺庙里面没人相信,你这个样子门关了三天,晓得你在干什么?三天之后往生?好在三天时间不长,我们看,看你三天以后往生不往生!
到第三天上殿念佛,他恳求大家,恳求大家慈悲念佛送他往生。他的言词很恳切,不像是说假话,也不像是开玩笑。大家也很认真念到一刻钟(古时候一刻钟是我们现在大概半个小时)。莹珂法师告诉大家:阿弥陀佛来了,我跟他走了。没有生病,真的走了。这个事情就记在历史上。所以这是净宗法门的快速,哪一个法门能比得上!「若一日到若七日」,不是假的是真的,就是你有没有真心,你肯不肯真干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来看「世界名莲华色」,我们要懂得这表法的意思。菩萨「以法施人」,这就是我们现在一般讲弘法利生、讲经说法,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以佛法教化众生。佛法教化目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像法相宗里面所说的,帮助众生转识成智,就是转迷成悟。所以这一位菩萨就是二信位菩萨他的本尊佛,叫「灭暗智佛」。我们知道华藏世界的教主毗卢遮那如来,华藏世界好比是个学校、大学校,毗卢遮那佛是校长。灭暗智佛是什么地位?是这个班的老师,这个班级是十信里面的第二信。华藏这个学校一共是有五十一个班级,分为五个阶段,十信是第一个阶段,好像是小学。十住是第二个阶段,十行是第三个阶段,十回向是第四个阶段,十地是第五个阶段,分为五个阶段;好比是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、研究所。我们知道这个阶段是第一个阶段,不算是很高的,二年级,二年级带班的老师就是灭暗智佛。
我这样讲大家概念就比较清楚,毗卢遮那是校长,每个班级带班的老师都称之为佛,为什么?学生是菩萨。财首是菩萨,哪一位菩萨?在这个班级上课都叫财首菩萨,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。所以二信位的菩萨都叫财首,初信位的菩萨都叫觉首,这是我们必须要懂得的。你知道这个名号,就晓得他是在哪个班级。这个班级的老师灭暗智佛,这个班级叫做莲花色世界。那就好像他这班级之所在,所在处称为莲花色世界。为什么?他们所学的法门清净无染,不染污,这大经里头表法的意思你要懂。所以如果你在第二信,那你就是财首菩萨,指导你的老师就是灭暗智佛,为什么?帮助你破迷开悟。
我们再看里面的注解,「明当位信中」,当位就是这个位次,十信里面第二信,「自具法门理行智之因果,故财首是当位之行,已下例然」,就是以下这四十多个位次,每个位次都是这样的。所以在这个位子上修的是什么?现在我们回头想想,我们现在在目前这个位子修什么?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深深的反省,现在感觉到这个要不落实的话,不行,没有路可走,我才特别提倡从头来起。我们今天讲什么位次都是空中楼阁,都是佛在经上说的,对我们来讲无济於事,我们还是博地凡夫,还是轮回心造轮回业,有什么法子!真的想干,真的想救自己,没有第二条路走,我们也得扎根从头来起,从《弟子规》学起,从《十善业道》学起。
所以我想我们《华严经》不是不讲,在《华严经》期间当中,我们要穿插净土五经。净土五经的进度,我是准备每部经不讲得很长,著重在修行,著重在现在就能得受用。我的预定是每部经六十个小时,也就是一个月,一天讲两个小时三十次,便利於大家成就。这要紧!我们有《弟子规》、有《十善业道》,有这个基础,这两样东西落实了,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凡圣同居土决定没有问题。我们也不要好高骛远,那个错了,蕅益大师给我们讲的话,我们深深的记住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我就很满意!蕅益大师讲的。可是凡圣同居土下辈往生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三辈,下辈往生,确实要具足十善业道跟弟子规有把握。为什么?到西方极乐世界,诸位晓得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。你虽然不是算上善,但是中善总是有。中善之人往生的时候,阿弥陀佛佛光一照,那个加持的力量很大,就把你中善提升到上善。佛光加持不可思议!你的功夫,你的德行,你的智慧,佛光一照统统都提升!
罗什大师翻译《阿弥陀经》,经文当中我们常常念「一心不乱」。一心不乱是何等功夫,所以有些初学的同学读了这部经文信心就没有了,什么原因?做不到,一心不乱我做不到。一心不乱这个翻译是鸠摩罗什大师他老人家翻的。《阿弥陀经》的原本,梵文原本,你看玄奘大师的译本,玄奘大师是直译的,罗什大师是意译的。直译是忠於原本,原本里头没有一心不乱,原本是什么?一心系念。如果你要看到一心系念,那就想想我们可以做得到,我只一心一意念佛就行了。
那一心不乱是不是翻错了?一心不乱境界高,是不是翻错了?没有。一心系念,临命终时佛来接引,一定是首先佛光注照,佛光一注照,就把你一心系念的功夫提升到一心不乱。罗什大师没翻错,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一心不乱。世尊介绍《弥陀经》,教你的是一心系念。这道理你要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就不怀疑了。你知道佛来接引的时候,你的功夫是决定向上提升。提升到什么样的程度?决定出乎你自己想像意料之外。又何况我们自己不晓得我们过去生中所修积的善根,一时发现,往生的时候统统都现前;我们现前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自己不知道。李长者这些开示很难得,我们学了之后很有受用。
他后面还有一段,第三段「配随位因果者」,随位就是当位,第二信这个位次。「常以自心根本不动智佛」,这真的是根本。我们修行依什么?不动。不动就是大定,佛法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法是方法,门是门径,修什么?统统是修定。念佛也是修定,释迦牟尼佛说的,在《大集经》上讲,念佛是修「无上深妙禅」,佛说念佛这个法门是修无上深妙禅,我们自己不知道。依据的是自性本定,根本不动智佛就是自性本定。
「文殊师利为信心之因」。文殊表智,自性般若智慧就是文殊。「进修得解脱智佛」,从这个位次再往上修,现在是二年级,二年级带班的老师是灭暗智佛,往上是三年级,三年级是解脱智佛。「财首菩萨是随位之行果,佛是智果」。所以在这位次修行的人都叫做财首菩萨。这是圆教大乘,我们不能不晓得。二信就介绍到此地,下面我们继续看第三信,是这一大段里面的第三段「业果甚深」。第二段是「教化甚深」,业果甚深。我们看前面这段长行:
【尔时文殊师利菩萨,问宝首菩萨言:佛子,一切众生等有四大,无我无我所,云何而有受苦受乐,端正丑陋,内好外好,少受多受,或受现报,或受后报。然法界中,无美无恶。】
这是文殊菩萨提出这问题,这问题当然是我们凡夫的问题。第三信菩萨是宝首,前面一个位次是财首,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看他的《疏》,这个注解注得非常之好。《疏》「文中亦二,初」,这是第一段,「标能所问人,以事中显理是可贵」,贵就是宝贵,「故问宝首也」。这是科判段落里头第一个段落。第一段落就是这一句话,『尔时文殊师利菩萨,问宝首菩萨言』。下面是第二段。『佛子,一切众生等有四大,无我无我所』。这是「正显问端」。问端里头有三个小段,这是第一段「举法案定」,提出这个问题。「谓诸众生身」,这一切众生,「但四大假名,四大无主,身亦无我」,我既然没有,哪来的我所!这个事实真相,「彼此同许」。这是佛常常讲的,彼是你,你肯定吗?宝首菩萨当然肯定。我是此,此是文殊菩萨,这我们彼此都肯定的,先把大前提确定。
在前头「缘起甚深,教化甚深」里面都讲到诸法实相。尤其「教化甚深」最后的一首偈子,能缘所缘一切诸法,真是并皆速灭,念念不住,速灭不停,这是事实真相。哪来的四大!所以这众生四大真的是假名,四大无主,刹那生灭。我既然没有了,哪来的我所,这问题解得好!下面就把这个难题提出来了。「二云何下,正设疑难」。『云何而有受苦受乐,端正丑陋,内好外好,少受多受,或受现报,或受后报』。也是提了十事五对,这十桩事情一共五对。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文,「能造能受,是谓为我,所造所受,即是我所」。这是先把我的定义跟我所的定义说出来。这是什么?世间人分别执著的有我、有我所,认为什么?认为这个身是我,通达一点佛法知道这个身、四大不是我。什么是我?佛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那心想是我,心想能造。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心想,这妄心,那么所造所受的,所造的,身是所造的,我现在所享受的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心现识变的,这是我所享受的,以这个为我所。
现在的问题就是我尚且不可得,「以无我故,无能造受,谁令苦乐,无我所故,无所造受,何以现见而有苦等」。为什么我们现前所看见的有这么多现象在眼前?这个眼前是太多了,说不尽,举这几个例子,举十桩事情,五对苦乐。第一个「苦乐者约粗相说」(这个「粗」字写现在通俗字,不要写古字,这个古字一般人他不懂得,查字典很麻烦,粗细的粗)。就粗相来讲,三途是苦,人天是乐,这就大的来说。第二「就苦中,各有妍媸」。妍媸就是好丑,苦里面也有好、也有丑。第三「於其乐中,有内身外境」。境界、外境就是你物质的享受,譬如说你居住的豪华住宅,今天讲你出门有高级的轿车,这是外面的享受,外面的乐;内是讲你的身心,有内身外境。第四「通於苦乐受中,若时若事,皆有多少」。有人多苦,有人少苦,有人多乐,有人少乐。这都是在现实生活环境里面我们感受到的,我们现在亲眼看见的,亲身所体会到的。
「此上皆约生报,前生作故」。这是什么?你现在所受的,现在所受的是果,这些果为什么每个人不一样?你前世造的因不一样。这个道理我们讲席里头常讲,你前生造的因善,造的福多。譬如说,这佛常常教导我们,你前生修的财布施多,那你这一生会得大财富;你前生法布施多,你这一生有聪明智慧;你前生无畏布施多,你这一生得健康长寿。三种因都有多少,也不见得齐全。有人这一生当中有财富,没有聪明智慧,甚至於没有健康长寿,只是财富多,我们这晓得他修的因只修了一种,另外两种没修。有人前生只修法布施,聪明智慧很高,这一生当中拿多少博士学位,多少大学教授,没有钱,只是靠工资,教书钟点费生活。如果没有健康长寿,纵然活到六、七十岁,病痛很多,各人果报不齐!有人健康长寿,像我们在前年访问这边的农村。我们看到农村里面的老人,难得!我们很欢喜,八、九十岁还在工作,他缺少聪明智慧也没有财富。为什么他身体这么健康?八、九十岁他还在工作,他还在种地,出门还自己驾车。我们看到很欢喜。前生修无畏布施,财布施、法布施少,所以他的聪明智慧跟财用缺乏,生活很清苦,居住的房舍都很简单、很简陋。
这些事情如果我们没有佛法的修学,我们想不通,想不通往往怨天尤人。为什么他没有什么品德,为什么他过的生活那么好?为什么这个人是好人,他怎么过得这么苦?前世因果不一样。你要是都能够明了通达,你就心平气和,你不会怨天尤人。我们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知道命运是自己造的,与别人不相干,与佛菩萨也不相干,与天神、鬼神也不相干,确实自作自受,自己可以转自己的业报。《了凡四训》是个很好的例子,《俞净意遇灶神记》是更好的例子。俞净意他造的业、受的罪比了凡先生重。但是他遇到灶神之后,灶神给他一番开示,他真正忏悔,他忏悔的力量超过了凡先生,所以改过自新。这一改过,他所受的果报,晚年得来的果报超过了凡先生。只是他没有像了凡先生那样的,把自己一生改过自新详详细细的写出来,他没有,他那一篇东西是他的一位同乡朋友替他记的。
在中国历史上古往今来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,说之不尽。可是现在人受了科学洗礼,对这些事情不相信,不相信有来世、有前生,不相信因果报应,那这就没法子。这佛法里面称为「一阐提」,没善根的人。我们相信,深信不疑,所以我们明了之后,我们就修忏悔,我们自己知道改了。这一改效果就收到,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,这一生该贫穷下贱,改过来之后,今生拼命去修。没有钱,没有钱我能省个一毛、两毛、一块、两块,这能省得出来的拿去布施。我有这么多力量,我诚心诚意布施,那功德就很大。一生当中都不间断,所以这个财用愈来愈好转了,虽没有发大财,但是日常生活不缺乏。没有修无畏布施,我们也拼命学什么?素食,素食是无畏布施,不食众生肉,果报是健康长寿,这是现在一般人不懂。再积极的放生,爱护生命决定不杀生,决定不去占别人便宜。我们自己这个业转过来了,烦恼轻、智慧长,身心清净,健康长寿。将来走的时候,什么时候走,预知时至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於这世间一切人事物没有丝毫贪恋。这要靠自己觉悟,自己去修学,所以这是讲到前生,现在所受的不一样。
末后这一对「现作现受」。现作现受是现报,来生、后世那叫后报,隔一生去受,这叫后报,这一生做的这一生报是现报。我们看《了凡四训》现报,《俞净意遇灶神记》现报;你们同学跟我时间久的,你知道我一生的修学,现报!现报在佛法里叫花报。好像植物先开花后结果,来生是后报,现在这个花报好,果报一定非常殊胜。那果报殊胜,诸位想想,你还会不会贪生怕死,不会!为什么?来生果报比这一生好,好得太多!所以你对於生死就看得很平常,生死是什么?换个境界,换更美好的境界,希望我们大家换极乐世界。这个地方我们总是要很清楚、很明白,古人常常说「悟后起修」,明了是觉悟,觉悟之后你就会修。你也会很认真努力修来世,你很清楚,很明白,很有自信心,很有把握,来世非常的美好。
这里有几个同修问我几个问题,其实这些问题在讲席里面常常讲,常常听经的人这些问题都没有。香港有个蔡居士今年七十二岁,他是一九九0年皈依的,他患心脏病有二十多年了,现在检查是比较严重,家里人希望他动手术。他自己不同意动手术,怕动手术会神智不清,耽误往生的大事。目前体力衰弱,早晚功课没有办法做,一心念佛求生净土,向冤亲债主忏悔。他来问我。确实七十二岁自己要有信心,真正修忏悔法,如果还有寿命你的病会好;如果寿命到了,安详往生。
所以不要说是这么大的年岁,平常中年人以上,真正佛弟子是修净宗的都不要把病放在心上。这有病的时候就是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机缘成熟,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,万缘放下。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两种结果,一种就是你寿命到了,真的你往生;一种是你寿命还有,你很快就恢复健康。健康的恢复,说实实在在的话是信心,是不是医生把你治好了?你对医生有信心,你对於他的治疗有信心,你对於他的药物有信心,你的病会恢复。那病好信心要占百分之九十,医生处方用药是增上缘,信心比什么都重要。如果这个大夫你对他不相信,你怀疑他未必是高明,未必这个药会有效。再高明的大夫,再好的药物,对你的效果都失掉。这是什么?还是佛说的一句老话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是真理,一切法从心想生!
这里有位居士他没有写名字,他说我曾经说过要把握现在,不要等待明天,现在就要精进,他说可是又需要发菩提心。他对於发菩提心还没搞清楚。他说哪里需要,他就要到哪里去帮忙,这个帮忙叫发菩提心。这不是菩提心,这是服务、是善行,善心善行;菩提心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才叫菩提心。你的善心善行与这个相应,那是大菩提心;与这个不相应,你看你现在还有疑惑,还有这么多顾虑,你心不清净,你心也不平等,所以是善心善行不是菩提心,这要搞清楚。放下万缘,放下万缘是心里放下,不是在工作上放下。如果工作上都要放下,一切都放下,释迦牟尼佛成佛不要再讲经,到处奔波,足迹几乎遍五印度,说法四十九年,没有一天休息,他没放下,事上没有放下,心里痕迹都不沾,心地清净。这放下,这是真的佛是教我们这样放下,什么事情不要放在心上,心地永远保持清净。
念佛人心里面只有保持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,所以事事无碍。我有体力,还有这个身体,还可以跟大家服务,哪个地方需要我帮忙,我到哪里去。我不把善人、恶人放在心上,我也不把好事、坏事放在心上,我心上只有阿弥陀佛,只有极乐世界。这个地方哪里有缘哪里去,这叫真放下;不是对事放下,这是一定要晓得。哪里有缘就哪里去,随缘而不攀缘,你就很自在!把握这一句阿弥陀佛,你就是把现在掌握住了。所以同学们你们多听经、多念佛,特别要把功力用在《弟子规》跟《十善业道》上,这是基础的基础。你能够把这个基础打好了,你很多疑问都没有了,那你听经的时候也能听得懂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