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三六二卷) 2005/2/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1362
诸位同学,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偈颂第八首,我们还先将经文念一遍:
【世间所见法,但以心为主,随解取众相。颠倒不如实。】
这首偈的大意前面已经说过。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告诉我们,这首偈它主要的意思是教导我们「依解令入唯识量观」。我们参考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对智通法师的一番开示。智通也是在六祖会下开悟的,确确实实是明心见性,明心见性就是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。我们知道六祖实在是了不起,一生当中真正成就的弟子有四十三个人,这在中国历史上真的是空前绝后,六祖之前没有这么兴旺,六祖以后也没有。智通也非常了不起,他在没有遇到六祖之前,读《楞伽经》。《楞伽》是法相唯识宗六经之一,他真用功!我们中国古人讲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他把《楞伽经》读了一千多遍,但是对於「三身四智」无法理解,搞不清楚,到曹溪向六祖请教。
六祖确实你不能说他不认识字、他不懂教,你看他这八句偈,他通!真正是通宗通教。这就是所谓「一经通,一切经通;一门通,门门皆通」,无量法门,一通一切通,六祖大师给我们做了证明。所以他这八句偈言简意赅,智通法师一听到之后真的就转八识成四智,转八识成四智就是明心见性。就好像法达禅师十年在《法华经》上用的功夫,《法华经》长,七卷都很长,长卷,他读《法华经》三千遍。《楞伽经》比《法华经》还要长。你看看都是千遍以上,遇到祖师,祖师给他一指点,他就通了,就悟入了;没有这样的基础,遇到祖师没用。
那我们想想我们今天学教,什么人在这一部经上下这么深的功夫?这往年中国河南有个史居士来找我,他学讲《无量寿经》,好,我很赞成;他想出家,我没答应他。我教他,你把《无量寿经》好好的讲一百遍。听说一百遍他是讲满了,但是我是说「好好的讲一百遍」,有没有敷衍塞责,粗枝大叶?要认真。那现在就是说讲一百遍、讲一千遍能不能契入?那要靠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。什么叫善根福德?佛法里面讲的「一心恭敬」,儒家讲的「主敬存诚」。我们现在提倡的《弟子规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,真正能够把这「十善业道」、《弟子规》百分之百的做到,那我肯定他有成就。在净土宗,他所取得的实报庄严土,实报庄严土就是明心见性、就是转识成智,这就是善根福德。
我们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福德,我们没有神通,不知道!但是在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缘,小时候在家里父母没教我们,长大在学校尊长、长辈也没人教我们,所以不能不被社会染污。而且这个染污愈来愈严重。在我们这一生过程当中,十年十年来比较。我是二十二岁到台湾,到三十二岁(我三十三岁出家)那个十年,台湾社会风气还算淳厚、淳朴,人民老成忠厚。我们初到那边问路,做小生意的人问他这个路怎么走法,他能把他的生意放下,带著我们走一程,有这样的人情味。我们这个陌生人遇到,他诚心诚意来照顾你,这第一个十年。第二个十年就没有第一个十年那么样淳朴,逐渐变了。第三个十年、第四个十年,从前那种风气没有!你现在问路,理都不理你,哪有给你讲得清楚带你去走,没有。
这社会大众,实在讲受到电视、电影这些东西的影响,走向功利主义,自私自利。起心动念,实在说都是怎么样损人利己,以这个为聪明智慧,手段很高明,怎么样能欺负人、能占有别人。可是果报,那个现世报也很快速!我们看到现在许许多多的年轻人、中年人,起来得很快,没落、倒闭的也很快。这个现象只有佛家因果律讲得通!你能够起来,你能够拥有那么多的财富、地位,是你过去生中命里所修的。但是你得来的,你不是用正当的手段,所以那个福报亏折了,很快就亏损尽了,你保不住,真正叫昙花一现。
那我们看古时候这些人,为什么他能保住?通常我们谚语常说:富不过三世。换句话说,这个富贵保三世是正常的,什么原因?有老人教。如果他们家里积德,累功积德深厚,他能传几十代。在中国最著名的,我们印光大师常常说的孔老夫子,孔家到现在七十多代了,子子孙孙都特别受人尊敬;范仲淹先生也传了将近一千年,也几十代;了凡先生传了十几代,都不错!祖宗积得厚。德要怎样修?怎样积?你能够诚心诚意奉行《弟子规》,奉行古圣先贤善良的教诲,自己诚心诚意去做,教导你的家亲眷属、你的后人像你一样诚心诚意去做,你的家道可以保持代代不衰。
有人就要问:今天是乱世,举世之人都欺诈,我要做个老实人,我在这个社会上还能生存吗?说得好像很有道理。统统都骗人,我也欺骗别人,好像是应该的,殊不知错了。你能够老老实实不欺骗别人,你这一生会过得很幸福,会过得很圆满。问题就是你相不相信!因果报应是真理,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把这个东西推翻,你看佛法里常说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。善因还是有善果,恶因还是有恶报,无论在什么时代,无论在什么地区,这叫真理。
我算是相当幸运,二十六岁遇到佛法,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。不多长的时间,我记得好像只有一、二个月的时间,我就认识章嘉大师,接受他老人家指导三年,到老人圆寂。圆寂之后又一年,我认识了李老师,跟李老师十年,在这圣贤教育奠定了基础。一生没有害人的念头,没有害人的行为。生活虽然艰苦,艰苦是前生没修福,这不能怪人,不怨天、不尤人。这两种果报,引业、满业,我很清楚、很明白,我懂得这个理论,懂得这个道理,也懂得修学的方法。所以我命运像了凡先生一样转过来,我比他转得还殊胜,我比他转得还快速。
圣贤教诲,我这五十多年修学做了证明,绝不欺诳众生,诚诚恳恳、老老实实处事待人接物,逆来顺受!挫折很多,那是什么?消业障。这就是我们这经上讲的转识成智,你要能够转、会转,转境界,没有怨恨心。别人毁谤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不但没有瞋恚,我有感恩,感什么恩?他消我的业障。愈是严重的打击,消很重的业障,而且消得非常快速。你说我能不感激吗?如果我要不接受,我要有瞋恚心、有报复心,那麻烦大!不但业障没有消除,这业障还要加重,那就错了,就大错特错!
人生苦短,时间过得很快,我二十六岁学佛,明年八十岁了,真的是一瞬之间。想到初学佛的时候就像是昨天一样,几十年就像一场梦。你说人生在世有什么意思?何必要做害人的事情,何必要做缺德的事情?不值得。所以我常常跟亲近的同学们说,我劝大家,我们对於这个世间要彻底放下,到这个世间来要知道断恶修善。在哪里断?在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。顺境不生贪爱,顺境里头断贪、断痴;逆境里头断瞋恚。贪瞋痴是三毒烦恼,贪瞋痴慢与生俱来的烦恼,怎么断?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这都是好的缘。顺境是好缘,逆境也是好缘。逆境里头断瞋、断痴,顺境里面断贪、断痴,我天天干的是断烦恼,断贪瞋痴;断贪瞋痴自然就长智慧,转烦恼为菩提。每天的生活法喜充满,很充实!这一天没有白过。
年岁愈大进步还愈快,知道老师教导我们这个方法妙绝!关键是你肯不肯相信?能不能理解?肯不肯依教奉行?不贪图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全是假的。这大乘经对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讲得太多太多!所以我们不可以随顺烦恼习气。随顺烦恼习气造六道轮回的业,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,所以不可以随顺烦恼习气,要把烦恼习气转过来。转识成智,不但是重要的大乘修行理论的基础,也是绝妙的方法,你能转得过来。
前面我们讲到六祖大师八句偈里头的第二句,「平等性智心无病」,这就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。这个修行,真正修行用功夫从这里下手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要再执著,应当要放下。放下并不丢人,有很多人说碍於情面,那错了,情面是烦恼。有什么面子?《金刚经》上说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。那面子在哪里?无我。所以我们用真智慧,知道哪些事情我应该做,哪些事情我不应该做。自利的事情是彻底放下,是自利,利他的事情那就要提起。我们常讲放得下,提得起。放下提起是同时,不是有先后,那是什么?正是我们在很热心为众生服务的时候,这个时候就是放下。没有自己的名闻利养,没有自己的得失利害,没有,这放下了。放下不是什么都不干,我还有身体,我还有体力,我还可以为大家服务,那我就非常热心为大家服务。
我这个行业,也有不少人问我,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?我告诉大家,这个行业是章嘉大师替我选择的,他老人家劝我出家弘法利生,学经教,这是讲经说法。我想想也很有道理,这也是我很喜欢做的事情,所以我接受他老人家的教导。选择这个行业就等於我们在世间里面选择什么?教学,一生做一个好教员,那你就念师范学校,念师范大学,将来一生从事於教育工作。教育工作里面有两种:一个是教学,一个是行政。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一生教学,他没有搞行政,好像在台湾有一段时间,那是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兼了一点行政,就是哲学系的主任,台湾大学哲学系的系主任。比这更高的职位他就从来没有做过,这一直到退休,一生都是教授的身分,教学。
我还有一个同学,中学同学,非常要好的朋友,傅乐成先生,在台湾大家都知道,也是台大的一个教授,他教历史,一生研究历史,史学家。一生也是教授,天天上课,没有管过行政。有一年台南成功大学开办的时候,他们校长找他去做文学院的院长,他去了,做了一个学期就辞职了。回到台北,我们老同学聚会,在一起吃饭,他告诉我,他说那个工作简直就不是人干的。一生教书,那你要搞文学院院长这个事务的话,你要接触人、要管事,他一生从来没管过事,也没管过人,没有这个经验,所以突然搞这个东西他就受不了,一个学期辞职了。所以我们的选择是选择做教员,没有选择做职员,你看系主任、院长、教务长、校长,这都是学校里面的行政人员,我们今天讲的教员跟职员。职员是什么?在我们佛门讲护法,职员是护法;法师、教员是讲经说法。你没有好的职员,教员再好,没地方发挥。职员他来管理学校,他来办理学校,像我们今天这道场也是一样。
所以真正功德,我过去常说,我们讲弘法利生功德谁大?职员大。正是跟学校一样,在学校里哪个最大?校长最大,不是你这个老师最大,再优秀的老师也不能跟校长比。再优秀的老师,你在这里能发挥你的长才,校长聘请你;校长要不聘请你,你不能发挥。所以教育的成功失败责任是谁?责任是校长,不是教员。所以一个寺院庵堂的住持,佛法在这个地方兴衰,他的责任。佛法兴,他的功德;佛法衰,他的罪过,我们做教员的人没有。教员总是受人家雇用,人家聘请你,你就来给他开课,好好的教;人家不请你,那我们就到别的地方去。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
所以弘护是一体,但是护法比弘法还要重要,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。这地方有好的护法,好的护法什么?他一定会聘请有德行、有学问,通宗通教的大德,无论是在家出家,请他到这里来讲经说法。普贤十愿里面讲的「请转法轮」,这就是礼请法师到这个地方来讲经。在家居士从事於讲经这个工作的也称法师。法师不限於在家出家,从事於这个工作男女老少都称法师,这要懂。
护持佛法,这道场住持也有在家出家,寺院庵堂多半都是出家人做住持,但是也有少数的是在家做住持。譬如我们在台湾台中莲社,台湾很多地方都有莲社,莲社是在家居士们组织的,莲社的社长是在家人。我在台中,台中莲社创办人第一届的社长就是李老师。我到台中去的时候,他的社长已经交给别人,交给一个杜居士。但是他有董事会,他还是董事会的董事长。他办慈光图书馆,我去的时候,他慈光图书馆刚刚开办,他是董事长兼馆长,这都是佛教的道场,护法,护持正法!还有像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,居士林是在家居士道场,它的林长是在家居士,这都是护法。在中国大陆有许多地方都有居士林,我在上海居士林还做过一次讲演。早年北京居士林的林长就是黄念祖老居士,我第一次到北京,我去拜访他的时候,他是北京居士林林长。所以在中国有很多居士道场。这都是讲到护法,弘护是一体,护法摆在第一!
你说这个道场的主人要不邀请你,你再优秀,有德行、有学问、有修有证的教员,没人请你。在古时候没有人请怎么样?没有人请就往生了,为什么?这个世间没有法缘就走了,真的是生死自在。如果有法缘就不能走,这个地方没有法缘,那个地方还有法缘,现在交通比从前更要方便、更便捷,哪个地方有缘就要到哪里去。所以做教员的行云流水,我们一般讲是云水僧,没有固定的地方,没有固定的道场。真正从事於讲经弘法,我们讲教员,他没有道场,为什么?有道场他就变成护法了,他就住持一个地方,他没有,一生都是做教员的身分,都是在各个地方挂单,哪里有请就到哪里去。没有请的时候,有交情好的,找个地方去住住小茅蓬、闭闭关,提升自己的境界。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,有缘就「兼善天下」,没有缘要知道「独善其身」,无论有缘无缘都是在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。
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乱世,今天这个动乱的局面,在整个世界上有史以来没有过的,天灾人祸这样的频繁。为什么会有这些状况出现?原因到底在哪里?原因是疏忽了圣贤的教育。真的像《三字经》上所说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;性相近,习相远」,这两句话是把为什么要有教育道理说出来了,你要是不教,他会随著习性,与本性本善就愈来愈远了。要永远保持本性本善,那靠什么?靠教育。所以这个道理要懂,性相近,习就相远!所以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。你要真的是不教他,那就愈变愈糟。我们看最近全世界,东方、西方都把圣贤教诲疏忽了,为什么?科学技术发达,认为科学是万能,科学可以征服自然,科学可以征服一切,拿到科学那就可以为欲所为,这是个错误的观念,这是今天所有一切灾难的真正的原因。
我们晓得古圣先贤的教育就是保持、防范让你不失真性,不失本善。现在人起心动念都是自己的利益,你要想跟他商量办个事情,他首先要问,这个事情对我有什么好处?我有什么利益?把这个在先。这跟从前人不一样,从前人会说,这对社会有好处没有?这个对大众有没有好处?从前人是把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,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,没有想到我个人利益,没有。个人只要吃得饱、穿得暖,就很自在了,知足常乐,这是真的。我们这一生就是学到这一点,所以这一生很快乐,一生非常幸福。
我在讲席里头都说了很多遍,我自己肯定承认,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、最快乐的人。我这个幸福、快乐谁给我的?老师教给我的,所以我知恩报恩,念念不忘老师。我的讲堂,我的摄影棚,我老师的照片都挂在我的对面,每天面对著老师,面对著护法,念念是感恩的心。这样子你自然就转过来了,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,执著自然就淡了。几时淡化到执著没有了,心无病,为什么?所有一切的障碍,业障,严重的业障,人跟人的障碍,人跟事的障碍,人跟物的障碍,人跟一些鬼神的障碍,都是因为有我、有执著,我要怎样怎样,我以为怎样怎样,这个东西麻烦!我们常讲对立,这对立里面就有控制的念头、有占有的念头,这错了。为什么会有这念头?不能够真正彻底了解这一切法是虚幻不实的。
世尊慈悲,这桩事情讲了二十二年,般若,天天在讲,讲什么?「一切法,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《心经》诸位天天念,有没有随文入观?不能随文入观,一天念三百遍也没用处,它不起作用;你要能够随文入观,《心经》上「无智亦无得」。念了《心经》真正作用在哪里?放下,彻底放下。真正自己做到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,你说你多快乐,你多自在!前生往昔所有这些业障都化解,这真正叫修行。把我们错误的思想,错误的见解,错误的言语,错误的行为,修正过来了,这叫修行。你修正过来当然自在!所以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自自然然就现前,为什么?那是本性本善,儒家讲得简单,本善。什么是本善?佛家讲得清楚,我们平常讲的,真诚是本善,清净是本善,平等是本善,正觉是本善,慈悲是本善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
本善不是学来的,本善是性德。只要你把自私自利、控制、占有,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占有的念头统统放下,本善就现前了。佛法也常讲性德,性德就现前,性德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,不必学,不是学来的,自性本来具足的。所以心无病,没有病。你看虚伪是病,染污是病,虚伪就不真诚,真诚就没有病;清净没有病,染污就有病;平等没有病,不平就有病;正觉没有病,愚痴就有病;慈悲没有病,自私自利就有病。所以你只要把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、占有的念头,这是我常常讲,你从这里放下,不再干这个傻事情,「平等性智心无病」,转识成智了。我这个方法也很简单、也很容易懂,只要你真干,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不执著,一切随缘,什么都好,阿弥陀佛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再看六祖大师偈颂第三句「妙观察智见非功」,这是用功第二个阶段。根利的人他可以把六、七同时转,这是根利的。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利根,我们先转第七再转第六也行,也是好事情。第七是执著,第六是分别,所有一切的毛病都是出在这个地方。所以古来一些大德教导我们修行怎么个修法?放下而已。
我见章嘉大师头一天,初见面,我就跟他提出这个问题,我说:现在我晓得佛法殊胜,我们敬佩到极处,但是不晓得从哪里下手?我曾经跟诸位说过,我第一次见章嘉大师两个小时只谈了几句话,大师的身教了不起,我们一生当中没有见过。以后读佛经,佛经上「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」,六祖这首偈末后「繁兴永处那伽定」,这个永处那伽定我见到了,章嘉大师就是。他老人家行住坐卧都在定中,人非常慈悲和蔼,也非常端庄严肃。你跟他见面自自然然生起敬畏的心理,又是非常恭敬、喜欢,也有害怕、畏惧!
我这一句话提出去之后,他大概是半个小时之后才答覆我,他看著我,我也看著他,真的是沈得住气。到半个小时,大概他是看我的情绪定下来了;你看现在人跟人见面谈话都很急躁,章嘉大师不会跟急躁人谈话,他一定要你定下来,他才说。我们这是面对面,眼对眼,半个小时之后,这定下来了。定下来的时候,他就跟我说:有。我问他有没有下手的方法?他说了个有。这个「有」字一说,我们就精神提起来,竖起耳朵来听,听他老人家开导。大概又停了五分钟,不是接著立刻就跟你讲,五分钟之后,老人家开口说了六个字,他说话很慢,速度很慢,不像我们的速度很快,他很慢,一个字一个字的念,清清楚楚。「看得破」,我这个速度还是很快,他比我这还慢,「放得下」,六个字。我听了之后,这六个字我能懂,看得破,放得下;实际上,我们是似懂非懂,不是真懂,完全是凭我们自己的解释来理解他这个看破放下。换句话说,也没有解错,解得很浅薄,不够深度。到以后真正入了经教,这个看破放下愈来愈有深度了。
这六个字我听懂了,我还是不晓得从哪里下手,所以我就问他老人家:这六个字我懂,从哪里下手?他老人家教我从布施,从布施下手;布施就是舍,布施就是放下。我向他告辞的时候,他老人家很客气送我到大门口,送到门口,他拍拍我的肩膀告诉我:今天我教你六个字,你好好的去做六年。我也真听话,真的从那一天起,我就依教奉行。以后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教,逐渐逐渐明白了,大乘教里面的菩萨法,菩萨用功的秘诀方法就是这六个字,看破帮助你放下,放下帮助你看破,看破放下相辅相成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到等觉菩萨不例外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放下,你看看放下最后一品生相无明,等觉菩萨就证得圆满的佛果。
所以我们从这个偈子里面,你看看这个偈子里头所说的执著,第七识执著,执著放下,平等性智现前;分别放下,妙观察智现前。你只要有分别,你的妙观察智不会现前,为什么?它障碍。你还有执著,你的平等性智不能现前。平等性智现前,这个地位是阿罗汉,是辟支佛;妙观察智现前,这个地位是菩萨,十法界里面的佛,十法界里面的菩萨。你看看这两句超越六道了。如果我们不肯放下?那你就是造轮回业,我们总不外乎对一切人事物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不肯放下自己的执著,不肯放下自己的分别,造轮回业。分别执著就是轮回业,无论你是造善、造恶、造无记,统统叫轮回业。你要是造善,三善道受生,你要是造恶,三恶道受报,出不了六道轮回,在这里头生生世世因缘果报,苦不堪言!还要干这个事情吗?
我在这个世间八十年了,也走了不少地方,从二次大战之前一直到今天,整个世界这个社会的变化,亲身经历,好不好玩?如果不学佛,这个日子很难过!学佛之后,这真是跳出这个圈子了。谚语常讲「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」。跳出这个圈子做旁观不做当局,看到众生真的是经上讲的颠倒。我们这首偈子里头所讲的「随解取众相,颠倒不如实」,旁观你就看到了。所以在这个世间还不忍心离开,为什么?不是为自己,自己确确实实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是非人我统统放下了,这是真的。看到众生迷惑颠倒,造极重的罪业,确确实实每个众生本性本善,怎么会迷得这个样子?没人教。那我们就要尽心尽力来帮助这些众生,我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,於心无愧。我们完全是付出,没有一丝毫要求回报,没有回报。你要求回报,那是假的,为什么?毕竟空,不可得,这就是真正的回报。
诸法实相愈来愈清楚、愈来愈明了,愈来愈自在、愈来愈快乐,常生欢喜心,法喜充满,这世间确实「本来无一物」,这是六祖说的。那我换句话说,本来无事!现在有没有事?还是无事。为什么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?那事是你自己找来的,从迷惑颠倒里头生的是非。你要是觉悟,哪有事?什么事都没有。於一切诸法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你有什么事?看到别人颠倒错乱,有这个缘分,有这个机会,我们要教导他,教他明了事实真相,教他回头是岸。
要想在这一生成就,大乘小乘、显教密教、宗门教下,最稳当的、最快速的、最直截的、最殊胜的无过於念佛求生净土。所以你真正通达明了,你万缘放下,抓住一个什么?抓住一句阿弥陀佛,念念有求生净土的愿,念念有亲近阿弥陀佛的心。我什么都不要,我只要亲近阿弥陀佛,我只要往生极乐世界,带业往生。为什么?除这一条路之外,你的分别执著要放得干干净净,这是不可能。我们是分别执著,对於一切人事物的分别执著,如果我们讲是一百分的话,我今天的能力大概是放下了百分之七十的样子!这自己敢说,还有百分之三十。那你说其他的法门里面,出不了六道!要出六道,这个百分之三十还要放得干净,非常不容易。
所以你能够放下百分之七、八十,往生就有把握了,为什么?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也没有怨恨,真的心平气和,没有贪恋,没有怨恨。无论是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别人对我有恩,我念念不忘,我要把我们自己修持的功德回向给他。别人跟我们有怨,心里面丢得干干净净,决定连痕迹都不存在。见到冤亲债主还是恭恭敬敬,把他当佛菩萨看待,为什么?他本来是佛。他为什么会造作这些过失?迷惑颠倒,这要知道。他本来是佛,他本性本善,这是永恒不变的。他的不善是染污,是受外面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的污染,染上了自私自利,染上了贪瞋痴慢,这个东西本性里头没有的,这一定要懂得。妄想分别执著本性里头都没有,全是染污,这我们要晓得。我们今天看人要像佛菩萨一样的心态看他的本性,一切众生本性是佛性,是值得尊敬的,纯净纯善。看一切万物,花草树木、山河大地,看它法性,法性就是佛性。法界性本善,本性本善,你的心平等了,平等之后,你对於一切诸法的看法就不一样,那个分别心自自然然淡薄了,这就是妙观察。
我们看看古大德对妙观察智这个名词怎么解释法?唐朝慧海禅师说「能入诸根境界,善能分别,不起乱想而得自在,即是妙观察智」。能入诸根境界,这是一切众生也都有的,譬如外面的色入我们的眼根,音声入我们的耳根,香臭入我们的鼻根,酸甜苦辣咸入我们的舌根,这叫做能入诸根境界。要紧的是善能分别,这个分别是了别,就是本能,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,这是本能,这就是妙观察智。那我们叫分别,我们分别里面是有执著。真的这个分别,它是没有执著。就好像江本胜居士用水做实验一样。水有没有分别?没有。水你给它贴上「爱」,贴上「感恩」,它反应出来的结晶那么样的美,那个图案我们都看过,它是了别、是本能,它确实没有分别。你把那个爱拿掉,你再贴一张「我讨厌你」、「我恨你」,你看那个水的结晶马上变成很难看,我们叫什么?反应。现在名词叫反应,它并不像我们这边有讨厌、有喜欢,它起这种分别,没有。
所以这讲本性它有本能,它的本能就是见闻觉知,见闻觉知里头决定没有执著,没有分别;有分别、有执著是什么?那变成识。它要是变成识,那它应该是动物,它不能叫矿物,水是矿物!矿物只显示出本能,动物才胡思乱想。这底下讲,它这里头有一句说「不起乱想」,我们是起乱想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起乱想,这个乱想就是分别。我们现在讲分别就是乱想,不起乱想就是见,见得很清楚并没有分别,这就是妙观察智。你这六根得自在!起乱想,六根不自在。
再给诸位说,前面五识眼耳鼻舌身诸根,能入诸根境界,这前五根。前五根它的作用跟水的反应完全相同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没有乱想,水没有乱想,这叫事实真相,诸法实相。只要有乱想,这个结晶里面就产生变化,顺境,你看到很喜欢的生贪爱;不顺自己意思,讨厌。这叫什么?这生烦恼!喜怒哀乐爱恶欲,中国人叫七情;财色名食睡叫五欲。你就动七情五欲,七情五欲是中国人讲的烦恼。在佛经里面讲这个烦恼,那你就起了见思,见烦恼里面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取见、邪见;思惑里面贪瞋痴慢疑。你就随著这个眼根见这色的境界,它就起来了。
所以能够分别的不是前五根,前五识它都没有分,它叫了别。所以水是矿物,它有了别,它有见闻觉知。见闻觉知那个反应是了别,它没有分别,它没有执著。我们从这个科学实验能够体会到。所以能够分别的是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跟前五识同时起作用。了别是境界现前,分别是你在里头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乱想,这是第六意识。没有乱想,那它就叫妙观察智;有起乱想,它就叫第六识,就叫意识,不叫妙观察智。为什么?它把这个事实真相完全扭曲了,随著人的喜欢爱好不一样。
你看那个音乐,这都是江本胜实验的,现在流行的摇滚音乐显出来境界非常难看,但是还有很多人喜欢,有什么法子?东西方有非常好、优美的音乐,显出来的图案非常美,但是这些音乐没有人欣赏,没有人喜欢听。众生的爱好跟自性显现出来往往不相同,这是什么?你烦恼习气现行,你已经没有能力辨别善恶。所以真妄、好丑、善恶你已经没有能力辨别了,从这科学实验里头给我们就显示得非常清楚、非常明白。这是慧海禅师讲的。
下面他还引用一个《三藏法数》,《三藏法数》里面讲「妙观察智,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第,复知众生根性乐欲,以无碍辩才,说诸妙法,令其开悟,获大安乐,是名妙观察智」。《三藏法数》里面讲得比较详细,那不是单单解释这个名词,真的举出例子,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只要见了性,见了性都转识成智,举他们的例子来说。「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第」,这就好像我们今天在这个水结晶实验里面看出来的,对於一切言语、音声、意念,我们起心动念,这些文字它产生自然的反应,这就相当於此地讲的观察诸法圆融次第。里面确确实实没有分别,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完全自然显示出来的。这是妙观察智它起的作用。另外一个作用,它知道「众生根性乐欲」,你说水知不知道?水知道,它的反应就知道了。但是水没有无碍辩才,不能够为众生说法,这个它做不到。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他能做到,确确实实他以他的无碍辩才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给我们说破,帮助我们开悟。
所以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,释迦牟尼佛叫他为娑婆世界众生拣选圆通,圆是圆满,通是通达,法门太多了,哪一个法门适合於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容易证得圆满通达?他选的是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」。这个世间众生耳根很利,你给他看,不容易开悟;你让他听,他好容易觉悟。「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」,所以佛示现在这个世间用音声说法。中国孔子教学也是用音声说法,用言语,耳根最利。有些世界确实有些众生眼根利,你现相给他,他一看就懂;你说法,他嫌你罗嗦,他不愿意听,一看就懂。我们这个世间有没有眼根利的?有,少数。你跟他讲他听不懂,你写出文字给他,他一看就懂,那就是眼根利。但是大多数人耳根利,所以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根性不一样。这是讲到转识成智它所起的作用。
这下面小注里头还有几句话说,「六识、七识,历历事行,练磨纯熟,应机接物,任运不涉计度,顿时观察明了,不假功成,故云非功也」。这个解释是前面偈子里面讲「妙观察智见非功」,见非功是什么意思?见知道,妙观察是见,为什么说它非功?功是讲功用,我们凡夫执著这眼有见的功能,耳有听的功能,有这个功用,而不知道这个能见、能听是很自然的。我们加一个它有功用,这加上这个就错了,头上安头。中国比喻里头讲「画蛇添足」,这一添就坏了,就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去。
所谓用功的人转第六识、转第七识,怎么个转法你要晓得,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练什么?练不分别,练不执著。不分别就是转第六识成妙观察,不执著就是转第七识成平等性。这法相宗的人练功夫就练这个,方法再多,原理原则是一个,这是永恒不变的。练得很熟了,很熟就是不必作意,自自然然的就不起分别心、不起执著,他自自然然的就应机接物。应机是对人,接物是对环境,对人对事对物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任运不涉计度。这个计就是计较,度就是度量,计较是执著,度量是分别,就是说自自然然,你日常生活当中跟大家往来,交际应酬,你表面上看跟大家一样,和光同尘,没有两样,欢欢喜喜。实际上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身心清净自在无比,所以叫见非功。这就是用自性见不是用第六意识见,为什么?第六意识有计较,第六意识有度量。那我们想想,我们学佛这么多年,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,工作里头能修行,生活里面能修行,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修行、不是用功地方,就是你不会!见到这个人我喜欢他,见到那个人我讨厌,你用的什么功?你什么功夫都没有,这个要知道。
为什么我们学佛学这么多年,常常有人感叹功夫不得力?人家真有功夫的人年年烦恼轻、智慧长,我们怎么样?我们年年智慧没有了,烦恼长,就是完全颠倒了,错用了功。以为我每天念多少佛,读多少经,磕多少头,这就是功了,错了,这不是的。为什么?你天天搞这个,这都是妄想分别执著,你的功在哪里?你的德在哪里?搞来搞去把佛法当作轮回业来造,我们不说修,造业!
早晚课诵,这是我早年的时候常说,劝勉大家,为什么?能说不能行。我说得很明白,早课是提醒自己,我今天一天要遵守佛陀的教诲,不可以违背。晚课是反省,今天有没有做错?有没有依照佛菩萨教诲去生活、去工作、去待人接物?这早晚课功德不可思议。如果早晚课都是形式,与我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干,都用不上,那这个早晚课不就变成欺骗佛菩萨!早晨做早课骗他一次,晚上做晚课又骗他一次,这成什么话!这是造罪业,自欺欺人,欺骗佛菩萨。
《朝暮课诵》里面,《心经》是教你提起观照,就是教你看破,你每天做功课的时候,你今天一天有没有看破?三皈依是教你放下,皈依佛是觉而不迷,皈依法是正而不邪,皈依僧是净而不染。每天早晚一定要念三皈依,那么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有没有跟觉正净相应?有跟觉正净相应,真的三皈。如果还是迷邪染相应,那你这个三皈不是白念了吗?其他如忏除业障,《忏悔文》,你是不是真的忏悔?念了之后还是一样犯错,还是一样造孽,这就是功夫不得力,这就是古人所讲的「地狱门前僧道多」,道理在此地。
所以学佛没有别的,要真干!不能干假的,干真的是真有功德。功是讲的功夫,德是讲你的收获。真干,照相宗来讲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分别执著在减少,一年比一年少,一月比一月少,一天比一天少,功夫是进展很快!你得的是什么?烦恼轻、智慧长。只要烦恼减一分,智慧就长一分;烦恼减二分,智慧就长二分。什么是烦恼?分别是烦恼,执著是烦恼。换句话说,执著减一分,平等性智现一分,智慧;分别减一分,妙观察智长一分。你们想想这个味道。
智慧增长,你的德行就增长,再跟诸位说,你的相好,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福报,你的福报也在增长。你说你快不快乐?孔老夫子讲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真的,一点不假,真快乐。所以你要是真正契入这个境界,在佛法里修学、修行得受用,那你是欲罢不能,止不住。外面什么烦恼习气诱惑,你不会沾染,为什么?那是苦,那不是乐。放下才真正是乐,你放不下,那真正是苦。你要想乐更多一点,那你就再放多一点;完全是乐,没有一点烦恼,那就是极乐世界。见思烦恼统统放下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,一扫而光,你是法身菩萨,你住一真法界,你的享受跟诸佛如来没两样。纵然别人看不清楚,你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谁能看得出来?跟你境界差不多的人看出来,那当然比你境界高的看得更清楚。要用功。
佛法教人,在因上讲破迷开悟,在果上讲离苦得乐。我这五十多年的修行,这两句话我亲身证明,佛法的修学真的破迷开悟,破迷开悟一定是离苦得乐,你有因有果。迷分分破,悟分分增长,苦分分减少,乐分分增加,一定的道理,一点都不欺骗人,谁肯干谁就得到。我们为什么不干?为什么还迷在这个五欲六尘里头?这苦不堪言。有人苦,苦到不能活了,自杀了,他为什么自杀?活得太痛苦了。为什么活得那么苦?迷惑颠倒。说实在话,我要是不学佛,可能寿命不到也会自杀,这真话。这学佛才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是一回什么事情,真的是离苦得乐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偈颂第八首,我们还先将经文念一遍:
【世间所见法,但以心为主,随解取众相。颠倒不如实。】
这首偈的大意前面已经说过。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告诉我们,这首偈它主要的意思是教导我们「依解令入唯识量观」。我们参考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对智通法师的一番开示。智通也是在六祖会下开悟的,确确实实是明心见性,明心见性就是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。我们知道六祖实在是了不起,一生当中真正成就的弟子有四十三个人,这在中国历史上真的是空前绝后,六祖之前没有这么兴旺,六祖以后也没有。智通也非常了不起,他在没有遇到六祖之前,读《楞伽经》。《楞伽》是法相唯识宗六经之一,他真用功!我们中国古人讲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他把《楞伽经》读了一千多遍,但是对於「三身四智」无法理解,搞不清楚,到曹溪向六祖请教。
六祖确实你不能说他不认识字、他不懂教,你看他这八句偈,他通!真正是通宗通教。这就是所谓「一经通,一切经通;一门通,门门皆通」,无量法门,一通一切通,六祖大师给我们做了证明。所以他这八句偈言简意赅,智通法师一听到之后真的就转八识成四智,转八识成四智就是明心见性。就好像法达禅师十年在《法华经》上用的功夫,《法华经》长,七卷都很长,长卷,他读《法华经》三千遍。《楞伽经》比《法华经》还要长。你看看都是千遍以上,遇到祖师,祖师给他一指点,他就通了,就悟入了;没有这样的基础,遇到祖师没用。
那我们想想我们今天学教,什么人在这一部经上下这么深的功夫?这往年中国河南有个史居士来找我,他学讲《无量寿经》,好,我很赞成;他想出家,我没答应他。我教他,你把《无量寿经》好好的讲一百遍。听说一百遍他是讲满了,但是我是说「好好的讲一百遍」,有没有敷衍塞责,粗枝大叶?要认真。那现在就是说讲一百遍、讲一千遍能不能契入?那要靠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。什么叫善根福德?佛法里面讲的「一心恭敬」,儒家讲的「主敬存诚」。我们现在提倡的《弟子规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,真正能够把这「十善业道」、《弟子规》百分之百的做到,那我肯定他有成就。在净土宗,他所取得的实报庄严土,实报庄严土就是明心见性、就是转识成智,这就是善根福德。
我们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福德,我们没有神通,不知道!但是在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缘,小时候在家里父母没教我们,长大在学校尊长、长辈也没人教我们,所以不能不被社会染污。而且这个染污愈来愈严重。在我们这一生过程当中,十年十年来比较。我是二十二岁到台湾,到三十二岁(我三十三岁出家)那个十年,台湾社会风气还算淳厚、淳朴,人民老成忠厚。我们初到那边问路,做小生意的人问他这个路怎么走法,他能把他的生意放下,带著我们走一程,有这样的人情味。我们这个陌生人遇到,他诚心诚意来照顾你,这第一个十年。第二个十年就没有第一个十年那么样淳朴,逐渐变了。第三个十年、第四个十年,从前那种风气没有!你现在问路,理都不理你,哪有给你讲得清楚带你去走,没有。
这社会大众,实在讲受到电视、电影这些东西的影响,走向功利主义,自私自利。起心动念,实在说都是怎么样损人利己,以这个为聪明智慧,手段很高明,怎么样能欺负人、能占有别人。可是果报,那个现世报也很快速!我们看到现在许许多多的年轻人、中年人,起来得很快,没落、倒闭的也很快。这个现象只有佛家因果律讲得通!你能够起来,你能够拥有那么多的财富、地位,是你过去生中命里所修的。但是你得来的,你不是用正当的手段,所以那个福报亏折了,很快就亏损尽了,你保不住,真正叫昙花一现。
那我们看古时候这些人,为什么他能保住?通常我们谚语常说:富不过三世。换句话说,这个富贵保三世是正常的,什么原因?有老人教。如果他们家里积德,累功积德深厚,他能传几十代。在中国最著名的,我们印光大师常常说的孔老夫子,孔家到现在七十多代了,子子孙孙都特别受人尊敬;范仲淹先生也传了将近一千年,也几十代;了凡先生传了十几代,都不错!祖宗积得厚。德要怎样修?怎样积?你能够诚心诚意奉行《弟子规》,奉行古圣先贤善良的教诲,自己诚心诚意去做,教导你的家亲眷属、你的后人像你一样诚心诚意去做,你的家道可以保持代代不衰。
有人就要问:今天是乱世,举世之人都欺诈,我要做个老实人,我在这个社会上还能生存吗?说得好像很有道理。统统都骗人,我也欺骗别人,好像是应该的,殊不知错了。你能够老老实实不欺骗别人,你这一生会过得很幸福,会过得很圆满。问题就是你相不相信!因果报应是真理,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把这个东西推翻,你看佛法里常说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。善因还是有善果,恶因还是有恶报,无论在什么时代,无论在什么地区,这叫真理。
我算是相当幸运,二十六岁遇到佛法,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。不多长的时间,我记得好像只有一、二个月的时间,我就认识章嘉大师,接受他老人家指导三年,到老人圆寂。圆寂之后又一年,我认识了李老师,跟李老师十年,在这圣贤教育奠定了基础。一生没有害人的念头,没有害人的行为。生活虽然艰苦,艰苦是前生没修福,这不能怪人,不怨天、不尤人。这两种果报,引业、满业,我很清楚、很明白,我懂得这个理论,懂得这个道理,也懂得修学的方法。所以我命运像了凡先生一样转过来,我比他转得还殊胜,我比他转得还快速。
圣贤教诲,我这五十多年修学做了证明,绝不欺诳众生,诚诚恳恳、老老实实处事待人接物,逆来顺受!挫折很多,那是什么?消业障。这就是我们这经上讲的转识成智,你要能够转、会转,转境界,没有怨恨心。别人毁谤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不但没有瞋恚,我有感恩,感什么恩?他消我的业障。愈是严重的打击,消很重的业障,而且消得非常快速。你说我能不感激吗?如果我要不接受,我要有瞋恚心、有报复心,那麻烦大!不但业障没有消除,这业障还要加重,那就错了,就大错特错!
人生苦短,时间过得很快,我二十六岁学佛,明年八十岁了,真的是一瞬之间。想到初学佛的时候就像是昨天一样,几十年就像一场梦。你说人生在世有什么意思?何必要做害人的事情,何必要做缺德的事情?不值得。所以我常常跟亲近的同学们说,我劝大家,我们对於这个世间要彻底放下,到这个世间来要知道断恶修善。在哪里断?在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。顺境不生贪爱,顺境里头断贪、断痴;逆境里头断瞋恚。贪瞋痴是三毒烦恼,贪瞋痴慢与生俱来的烦恼,怎么断?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这都是好的缘。顺境是好缘,逆境也是好缘。逆境里头断瞋、断痴,顺境里面断贪、断痴,我天天干的是断烦恼,断贪瞋痴;断贪瞋痴自然就长智慧,转烦恼为菩提。每天的生活法喜充满,很充实!这一天没有白过。
年岁愈大进步还愈快,知道老师教导我们这个方法妙绝!关键是你肯不肯相信?能不能理解?肯不肯依教奉行?不贪图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全是假的。这大乘经对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讲得太多太多!所以我们不可以随顺烦恼习气。随顺烦恼习气造六道轮回的业,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,所以不可以随顺烦恼习气,要把烦恼习气转过来。转识成智,不但是重要的大乘修行理论的基础,也是绝妙的方法,你能转得过来。
前面我们讲到六祖大师八句偈里头的第二句,「平等性智心无病」,这就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。这个修行,真正修行用功夫从这里下手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要再执著,应当要放下。放下并不丢人,有很多人说碍於情面,那错了,情面是烦恼。有什么面子?《金刚经》上说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。那面子在哪里?无我。所以我们用真智慧,知道哪些事情我应该做,哪些事情我不应该做。自利的事情是彻底放下,是自利,利他的事情那就要提起。我们常讲放得下,提得起。放下提起是同时,不是有先后,那是什么?正是我们在很热心为众生服务的时候,这个时候就是放下。没有自己的名闻利养,没有自己的得失利害,没有,这放下了。放下不是什么都不干,我还有身体,我还有体力,我还可以为大家服务,那我就非常热心为大家服务。
我这个行业,也有不少人问我,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?我告诉大家,这个行业是章嘉大师替我选择的,他老人家劝我出家弘法利生,学经教,这是讲经说法。我想想也很有道理,这也是我很喜欢做的事情,所以我接受他老人家的教导。选择这个行业就等於我们在世间里面选择什么?教学,一生做一个好教员,那你就念师范学校,念师范大学,将来一生从事於教育工作。教育工作里面有两种:一个是教学,一个是行政。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一生教学,他没有搞行政,好像在台湾有一段时间,那是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兼了一点行政,就是哲学系的主任,台湾大学哲学系的系主任。比这更高的职位他就从来没有做过,这一直到退休,一生都是教授的身分,教学。
我还有一个同学,中学同学,非常要好的朋友,傅乐成先生,在台湾大家都知道,也是台大的一个教授,他教历史,一生研究历史,史学家。一生也是教授,天天上课,没有管过行政。有一年台南成功大学开办的时候,他们校长找他去做文学院的院长,他去了,做了一个学期就辞职了。回到台北,我们老同学聚会,在一起吃饭,他告诉我,他说那个工作简直就不是人干的。一生教书,那你要搞文学院院长这个事务的话,你要接触人、要管事,他一生从来没管过事,也没管过人,没有这个经验,所以突然搞这个东西他就受不了,一个学期辞职了。所以我们的选择是选择做教员,没有选择做职员,你看系主任、院长、教务长、校长,这都是学校里面的行政人员,我们今天讲的教员跟职员。职员是什么?在我们佛门讲护法,职员是护法;法师、教员是讲经说法。你没有好的职员,教员再好,没地方发挥。职员他来管理学校,他来办理学校,像我们今天这道场也是一样。
所以真正功德,我过去常说,我们讲弘法利生功德谁大?职员大。正是跟学校一样,在学校里哪个最大?校长最大,不是你这个老师最大,再优秀的老师也不能跟校长比。再优秀的老师,你在这里能发挥你的长才,校长聘请你;校长要不聘请你,你不能发挥。所以教育的成功失败责任是谁?责任是校长,不是教员。所以一个寺院庵堂的住持,佛法在这个地方兴衰,他的责任。佛法兴,他的功德;佛法衰,他的罪过,我们做教员的人没有。教员总是受人家雇用,人家聘请你,你就来给他开课,好好的教;人家不请你,那我们就到别的地方去。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
所以弘护是一体,但是护法比弘法还要重要,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。这地方有好的护法,好的护法什么?他一定会聘请有德行、有学问,通宗通教的大德,无论是在家出家,请他到这里来讲经说法。普贤十愿里面讲的「请转法轮」,这就是礼请法师到这个地方来讲经。在家居士从事於讲经这个工作的也称法师。法师不限於在家出家,从事於这个工作男女老少都称法师,这要懂。
护持佛法,这道场住持也有在家出家,寺院庵堂多半都是出家人做住持,但是也有少数的是在家做住持。譬如我们在台湾台中莲社,台湾很多地方都有莲社,莲社是在家居士们组织的,莲社的社长是在家人。我在台中,台中莲社创办人第一届的社长就是李老师。我到台中去的时候,他的社长已经交给别人,交给一个杜居士。但是他有董事会,他还是董事会的董事长。他办慈光图书馆,我去的时候,他慈光图书馆刚刚开办,他是董事长兼馆长,这都是佛教的道场,护法,护持正法!还有像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,居士林是在家居士道场,它的林长是在家居士,这都是护法。在中国大陆有许多地方都有居士林,我在上海居士林还做过一次讲演。早年北京居士林的林长就是黄念祖老居士,我第一次到北京,我去拜访他的时候,他是北京居士林林长。所以在中国有很多居士道场。这都是讲到护法,弘护是一体,护法摆在第一!
你说这个道场的主人要不邀请你,你再优秀,有德行、有学问、有修有证的教员,没人请你。在古时候没有人请怎么样?没有人请就往生了,为什么?这个世间没有法缘就走了,真的是生死自在。如果有法缘就不能走,这个地方没有法缘,那个地方还有法缘,现在交通比从前更要方便、更便捷,哪个地方有缘就要到哪里去。所以做教员的行云流水,我们一般讲是云水僧,没有固定的地方,没有固定的道场。真正从事於讲经弘法,我们讲教员,他没有道场,为什么?有道场他就变成护法了,他就住持一个地方,他没有,一生都是做教员的身分,都是在各个地方挂单,哪里有请就到哪里去。没有请的时候,有交情好的,找个地方去住住小茅蓬、闭闭关,提升自己的境界。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,有缘就「兼善天下」,没有缘要知道「独善其身」,无论有缘无缘都是在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。
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乱世,今天这个动乱的局面,在整个世界上有史以来没有过的,天灾人祸这样的频繁。为什么会有这些状况出现?原因到底在哪里?原因是疏忽了圣贤的教育。真的像《三字经》上所说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;性相近,习相远」,这两句话是把为什么要有教育道理说出来了,你要是不教,他会随著习性,与本性本善就愈来愈远了。要永远保持本性本善,那靠什么?靠教育。所以这个道理要懂,性相近,习就相远!所以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。你要真的是不教他,那就愈变愈糟。我们看最近全世界,东方、西方都把圣贤教诲疏忽了,为什么?科学技术发达,认为科学是万能,科学可以征服自然,科学可以征服一切,拿到科学那就可以为欲所为,这是个错误的观念,这是今天所有一切灾难的真正的原因。
我们晓得古圣先贤的教育就是保持、防范让你不失真性,不失本善。现在人起心动念都是自己的利益,你要想跟他商量办个事情,他首先要问,这个事情对我有什么好处?我有什么利益?把这个在先。这跟从前人不一样,从前人会说,这对社会有好处没有?这个对大众有没有好处?从前人是把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,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,没有想到我个人利益,没有。个人只要吃得饱、穿得暖,就很自在了,知足常乐,这是真的。我们这一生就是学到这一点,所以这一生很快乐,一生非常幸福。
我在讲席里头都说了很多遍,我自己肯定承认,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、最快乐的人。我这个幸福、快乐谁给我的?老师教给我的,所以我知恩报恩,念念不忘老师。我的讲堂,我的摄影棚,我老师的照片都挂在我的对面,每天面对著老师,面对著护法,念念是感恩的心。这样子你自然就转过来了,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,执著自然就淡了。几时淡化到执著没有了,心无病,为什么?所有一切的障碍,业障,严重的业障,人跟人的障碍,人跟事的障碍,人跟物的障碍,人跟一些鬼神的障碍,都是因为有我、有执著,我要怎样怎样,我以为怎样怎样,这个东西麻烦!我们常讲对立,这对立里面就有控制的念头、有占有的念头,这错了。为什么会有这念头?不能够真正彻底了解这一切法是虚幻不实的。
世尊慈悲,这桩事情讲了二十二年,般若,天天在讲,讲什么?「一切法,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《心经》诸位天天念,有没有随文入观?不能随文入观,一天念三百遍也没用处,它不起作用;你要能够随文入观,《心经》上「无智亦无得」。念了《心经》真正作用在哪里?放下,彻底放下。真正自己做到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,你说你多快乐,你多自在!前生往昔所有这些业障都化解,这真正叫修行。把我们错误的思想,错误的见解,错误的言语,错误的行为,修正过来了,这叫修行。你修正过来当然自在!所以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自自然然就现前,为什么?那是本性本善,儒家讲得简单,本善。什么是本善?佛家讲得清楚,我们平常讲的,真诚是本善,清净是本善,平等是本善,正觉是本善,慈悲是本善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
本善不是学来的,本善是性德。只要你把自私自利、控制、占有,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占有的念头统统放下,本善就现前了。佛法也常讲性德,性德就现前,性德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,不必学,不是学来的,自性本来具足的。所以心无病,没有病。你看虚伪是病,染污是病,虚伪就不真诚,真诚就没有病;清净没有病,染污就有病;平等没有病,不平就有病;正觉没有病,愚痴就有病;慈悲没有病,自私自利就有病。所以你只要把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、占有的念头,这是我常常讲,你从这里放下,不再干这个傻事情,「平等性智心无病」,转识成智了。我这个方法也很简单、也很容易懂,只要你真干,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不执著,一切随缘,什么都好,阿弥陀佛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再看六祖大师偈颂第三句「妙观察智见非功」,这是用功第二个阶段。根利的人他可以把六、七同时转,这是根利的。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利根,我们先转第七再转第六也行,也是好事情。第七是执著,第六是分别,所有一切的毛病都是出在这个地方。所以古来一些大德教导我们修行怎么个修法?放下而已。
我见章嘉大师头一天,初见面,我就跟他提出这个问题,我说:现在我晓得佛法殊胜,我们敬佩到极处,但是不晓得从哪里下手?我曾经跟诸位说过,我第一次见章嘉大师两个小时只谈了几句话,大师的身教了不起,我们一生当中没有见过。以后读佛经,佛经上「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」,六祖这首偈末后「繁兴永处那伽定」,这个永处那伽定我见到了,章嘉大师就是。他老人家行住坐卧都在定中,人非常慈悲和蔼,也非常端庄严肃。你跟他见面自自然然生起敬畏的心理,又是非常恭敬、喜欢,也有害怕、畏惧!
我这一句话提出去之后,他大概是半个小时之后才答覆我,他看著我,我也看著他,真的是沈得住气。到半个小时,大概他是看我的情绪定下来了;你看现在人跟人见面谈话都很急躁,章嘉大师不会跟急躁人谈话,他一定要你定下来,他才说。我们这是面对面,眼对眼,半个小时之后,这定下来了。定下来的时候,他就跟我说:有。我问他有没有下手的方法?他说了个有。这个「有」字一说,我们就精神提起来,竖起耳朵来听,听他老人家开导。大概又停了五分钟,不是接著立刻就跟你讲,五分钟之后,老人家开口说了六个字,他说话很慢,速度很慢,不像我们的速度很快,他很慢,一个字一个字的念,清清楚楚。「看得破」,我这个速度还是很快,他比我这还慢,「放得下」,六个字。我听了之后,这六个字我能懂,看得破,放得下;实际上,我们是似懂非懂,不是真懂,完全是凭我们自己的解释来理解他这个看破放下。换句话说,也没有解错,解得很浅薄,不够深度。到以后真正入了经教,这个看破放下愈来愈有深度了。
这六个字我听懂了,我还是不晓得从哪里下手,所以我就问他老人家:这六个字我懂,从哪里下手?他老人家教我从布施,从布施下手;布施就是舍,布施就是放下。我向他告辞的时候,他老人家很客气送我到大门口,送到门口,他拍拍我的肩膀告诉我:今天我教你六个字,你好好的去做六年。我也真听话,真的从那一天起,我就依教奉行。以后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教,逐渐逐渐明白了,大乘教里面的菩萨法,菩萨用功的秘诀方法就是这六个字,看破帮助你放下,放下帮助你看破,看破放下相辅相成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到等觉菩萨不例外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放下,你看看放下最后一品生相无明,等觉菩萨就证得圆满的佛果。
所以我们从这个偈子里面,你看看这个偈子里头所说的执著,第七识执著,执著放下,平等性智现前;分别放下,妙观察智现前。你只要有分别,你的妙观察智不会现前,为什么?它障碍。你还有执著,你的平等性智不能现前。平等性智现前,这个地位是阿罗汉,是辟支佛;妙观察智现前,这个地位是菩萨,十法界里面的佛,十法界里面的菩萨。你看看这两句超越六道了。如果我们不肯放下?那你就是造轮回业,我们总不外乎对一切人事物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不肯放下自己的执著,不肯放下自己的分别,造轮回业。分别执著就是轮回业,无论你是造善、造恶、造无记,统统叫轮回业。你要是造善,三善道受生,你要是造恶,三恶道受报,出不了六道轮回,在这里头生生世世因缘果报,苦不堪言!还要干这个事情吗?
我在这个世间八十年了,也走了不少地方,从二次大战之前一直到今天,整个世界这个社会的变化,亲身经历,好不好玩?如果不学佛,这个日子很难过!学佛之后,这真是跳出这个圈子了。谚语常讲「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」。跳出这个圈子做旁观不做当局,看到众生真的是经上讲的颠倒。我们这首偈子里头所讲的「随解取众相,颠倒不如实」,旁观你就看到了。所以在这个世间还不忍心离开,为什么?不是为自己,自己确确实实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是非人我统统放下了,这是真的。看到众生迷惑颠倒,造极重的罪业,确确实实每个众生本性本善,怎么会迷得这个样子?没人教。那我们就要尽心尽力来帮助这些众生,我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,於心无愧。我们完全是付出,没有一丝毫要求回报,没有回报。你要求回报,那是假的,为什么?毕竟空,不可得,这就是真正的回报。
诸法实相愈来愈清楚、愈来愈明了,愈来愈自在、愈来愈快乐,常生欢喜心,法喜充满,这世间确实「本来无一物」,这是六祖说的。那我换句话说,本来无事!现在有没有事?还是无事。为什么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?那事是你自己找来的,从迷惑颠倒里头生的是非。你要是觉悟,哪有事?什么事都没有。於一切诸法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你有什么事?看到别人颠倒错乱,有这个缘分,有这个机会,我们要教导他,教他明了事实真相,教他回头是岸。
要想在这一生成就,大乘小乘、显教密教、宗门教下,最稳当的、最快速的、最直截的、最殊胜的无过於念佛求生净土。所以你真正通达明了,你万缘放下,抓住一个什么?抓住一句阿弥陀佛,念念有求生净土的愿,念念有亲近阿弥陀佛的心。我什么都不要,我只要亲近阿弥陀佛,我只要往生极乐世界,带业往生。为什么?除这一条路之外,你的分别执著要放得干干净净,这是不可能。我们是分别执著,对於一切人事物的分别执著,如果我们讲是一百分的话,我今天的能力大概是放下了百分之七十的样子!这自己敢说,还有百分之三十。那你说其他的法门里面,出不了六道!要出六道,这个百分之三十还要放得干净,非常不容易。
所以你能够放下百分之七、八十,往生就有把握了,为什么?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也没有怨恨,真的心平气和,没有贪恋,没有怨恨。无论是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别人对我有恩,我念念不忘,我要把我们自己修持的功德回向给他。别人跟我们有怨,心里面丢得干干净净,决定连痕迹都不存在。见到冤亲债主还是恭恭敬敬,把他当佛菩萨看待,为什么?他本来是佛。他为什么会造作这些过失?迷惑颠倒,这要知道。他本来是佛,他本性本善,这是永恒不变的。他的不善是染污,是受外面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的污染,染上了自私自利,染上了贪瞋痴慢,这个东西本性里头没有的,这一定要懂得。妄想分别执著本性里头都没有,全是染污,这我们要晓得。我们今天看人要像佛菩萨一样的心态看他的本性,一切众生本性是佛性,是值得尊敬的,纯净纯善。看一切万物,花草树木、山河大地,看它法性,法性就是佛性。法界性本善,本性本善,你的心平等了,平等之后,你对於一切诸法的看法就不一样,那个分别心自自然然淡薄了,这就是妙观察。
我们看看古大德对妙观察智这个名词怎么解释法?唐朝慧海禅师说「能入诸根境界,善能分别,不起乱想而得自在,即是妙观察智」。能入诸根境界,这是一切众生也都有的,譬如外面的色入我们的眼根,音声入我们的耳根,香臭入我们的鼻根,酸甜苦辣咸入我们的舌根,这叫做能入诸根境界。要紧的是善能分别,这个分别是了别,就是本能,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,这是本能,这就是妙观察智。那我们叫分别,我们分别里面是有执著。真的这个分别,它是没有执著。就好像江本胜居士用水做实验一样。水有没有分别?没有。水你给它贴上「爱」,贴上「感恩」,它反应出来的结晶那么样的美,那个图案我们都看过,它是了别、是本能,它确实没有分别。你把那个爱拿掉,你再贴一张「我讨厌你」、「我恨你」,你看那个水的结晶马上变成很难看,我们叫什么?反应。现在名词叫反应,它并不像我们这边有讨厌、有喜欢,它起这种分别,没有。
所以这讲本性它有本能,它的本能就是见闻觉知,见闻觉知里头决定没有执著,没有分别;有分别、有执著是什么?那变成识。它要是变成识,那它应该是动物,它不能叫矿物,水是矿物!矿物只显示出本能,动物才胡思乱想。这底下讲,它这里头有一句说「不起乱想」,我们是起乱想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起乱想,这个乱想就是分别。我们现在讲分别就是乱想,不起乱想就是见,见得很清楚并没有分别,这就是妙观察智。你这六根得自在!起乱想,六根不自在。
再给诸位说,前面五识眼耳鼻舌身诸根,能入诸根境界,这前五根。前五根它的作用跟水的反应完全相同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没有乱想,水没有乱想,这叫事实真相,诸法实相。只要有乱想,这个结晶里面就产生变化,顺境,你看到很喜欢的生贪爱;不顺自己意思,讨厌。这叫什么?这生烦恼!喜怒哀乐爱恶欲,中国人叫七情;财色名食睡叫五欲。你就动七情五欲,七情五欲是中国人讲的烦恼。在佛经里面讲这个烦恼,那你就起了见思,见烦恼里面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取见、邪见;思惑里面贪瞋痴慢疑。你就随著这个眼根见这色的境界,它就起来了。
所以能够分别的不是前五根,前五识它都没有分,它叫了别。所以水是矿物,它有了别,它有见闻觉知。见闻觉知那个反应是了别,它没有分别,它没有执著。我们从这个科学实验能够体会到。所以能够分别的是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跟前五识同时起作用。了别是境界现前,分别是你在里头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乱想,这是第六意识。没有乱想,那它就叫妙观察智;有起乱想,它就叫第六识,就叫意识,不叫妙观察智。为什么?它把这个事实真相完全扭曲了,随著人的喜欢爱好不一样。
你看那个音乐,这都是江本胜实验的,现在流行的摇滚音乐显出来境界非常难看,但是还有很多人喜欢,有什么法子?东西方有非常好、优美的音乐,显出来的图案非常美,但是这些音乐没有人欣赏,没有人喜欢听。众生的爱好跟自性显现出来往往不相同,这是什么?你烦恼习气现行,你已经没有能力辨别善恶。所以真妄、好丑、善恶你已经没有能力辨别了,从这科学实验里头给我们就显示得非常清楚、非常明白。这是慧海禅师讲的。
下面他还引用一个《三藏法数》,《三藏法数》里面讲「妙观察智,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第,复知众生根性乐欲,以无碍辩才,说诸妙法,令其开悟,获大安乐,是名妙观察智」。《三藏法数》里面讲得比较详细,那不是单单解释这个名词,真的举出例子,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只要见了性,见了性都转识成智,举他们的例子来说。「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第」,这就好像我们今天在这个水结晶实验里面看出来的,对於一切言语、音声、意念,我们起心动念,这些文字它产生自然的反应,这就相当於此地讲的观察诸法圆融次第。里面确确实实没有分别,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完全自然显示出来的。这是妙观察智它起的作用。另外一个作用,它知道「众生根性乐欲」,你说水知不知道?水知道,它的反应就知道了。但是水没有无碍辩才,不能够为众生说法,这个它做不到。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他能做到,确确实实他以他的无碍辩才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给我们说破,帮助我们开悟。
所以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,释迦牟尼佛叫他为娑婆世界众生拣选圆通,圆是圆满,通是通达,法门太多了,哪一个法门适合於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容易证得圆满通达?他选的是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」。这个世间众生耳根很利,你给他看,不容易开悟;你让他听,他好容易觉悟。「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」,所以佛示现在这个世间用音声说法。中国孔子教学也是用音声说法,用言语,耳根最利。有些世界确实有些众生眼根利,你现相给他,他一看就懂;你说法,他嫌你罗嗦,他不愿意听,一看就懂。我们这个世间有没有眼根利的?有,少数。你跟他讲他听不懂,你写出文字给他,他一看就懂,那就是眼根利。但是大多数人耳根利,所以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根性不一样。这是讲到转识成智它所起的作用。
这下面小注里头还有几句话说,「六识、七识,历历事行,练磨纯熟,应机接物,任运不涉计度,顿时观察明了,不假功成,故云非功也」。这个解释是前面偈子里面讲「妙观察智见非功」,见非功是什么意思?见知道,妙观察是见,为什么说它非功?功是讲功用,我们凡夫执著这眼有见的功能,耳有听的功能,有这个功用,而不知道这个能见、能听是很自然的。我们加一个它有功用,这加上这个就错了,头上安头。中国比喻里头讲「画蛇添足」,这一添就坏了,就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去。
所谓用功的人转第六识、转第七识,怎么个转法你要晓得,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练什么?练不分别,练不执著。不分别就是转第六识成妙观察,不执著就是转第七识成平等性。这法相宗的人练功夫就练这个,方法再多,原理原则是一个,这是永恒不变的。练得很熟了,很熟就是不必作意,自自然然的就不起分别心、不起执著,他自自然然的就应机接物。应机是对人,接物是对环境,对人对事对物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任运不涉计度。这个计就是计较,度就是度量,计较是执著,度量是分别,就是说自自然然,你日常生活当中跟大家往来,交际应酬,你表面上看跟大家一样,和光同尘,没有两样,欢欢喜喜。实际上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身心清净自在无比,所以叫见非功。这就是用自性见不是用第六意识见,为什么?第六意识有计较,第六意识有度量。那我们想想,我们学佛这么多年,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,工作里头能修行,生活里面能修行,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修行、不是用功地方,就是你不会!见到这个人我喜欢他,见到那个人我讨厌,你用的什么功?你什么功夫都没有,这个要知道。
为什么我们学佛学这么多年,常常有人感叹功夫不得力?人家真有功夫的人年年烦恼轻、智慧长,我们怎么样?我们年年智慧没有了,烦恼长,就是完全颠倒了,错用了功。以为我每天念多少佛,读多少经,磕多少头,这就是功了,错了,这不是的。为什么?你天天搞这个,这都是妄想分别执著,你的功在哪里?你的德在哪里?搞来搞去把佛法当作轮回业来造,我们不说修,造业!
早晚课诵,这是我早年的时候常说,劝勉大家,为什么?能说不能行。我说得很明白,早课是提醒自己,我今天一天要遵守佛陀的教诲,不可以违背。晚课是反省,今天有没有做错?有没有依照佛菩萨教诲去生活、去工作、去待人接物?这早晚课功德不可思议。如果早晚课都是形式,与我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干,都用不上,那这个早晚课不就变成欺骗佛菩萨!早晨做早课骗他一次,晚上做晚课又骗他一次,这成什么话!这是造罪业,自欺欺人,欺骗佛菩萨。
《朝暮课诵》里面,《心经》是教你提起观照,就是教你看破,你每天做功课的时候,你今天一天有没有看破?三皈依是教你放下,皈依佛是觉而不迷,皈依法是正而不邪,皈依僧是净而不染。每天早晚一定要念三皈依,那么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有没有跟觉正净相应?有跟觉正净相应,真的三皈。如果还是迷邪染相应,那你这个三皈不是白念了吗?其他如忏除业障,《忏悔文》,你是不是真的忏悔?念了之后还是一样犯错,还是一样造孽,这就是功夫不得力,这就是古人所讲的「地狱门前僧道多」,道理在此地。
所以学佛没有别的,要真干!不能干假的,干真的是真有功德。功是讲的功夫,德是讲你的收获。真干,照相宗来讲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分别执著在减少,一年比一年少,一月比一月少,一天比一天少,功夫是进展很快!你得的是什么?烦恼轻、智慧长。只要烦恼减一分,智慧就长一分;烦恼减二分,智慧就长二分。什么是烦恼?分别是烦恼,执著是烦恼。换句话说,执著减一分,平等性智现一分,智慧;分别减一分,妙观察智长一分。你们想想这个味道。
智慧增长,你的德行就增长,再跟诸位说,你的相好,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福报,你的福报也在增长。你说你快不快乐?孔老夫子讲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真的,一点不假,真快乐。所以你要是真正契入这个境界,在佛法里修学、修行得受用,那你是欲罢不能,止不住。外面什么烦恼习气诱惑,你不会沾染,为什么?那是苦,那不是乐。放下才真正是乐,你放不下,那真正是苦。你要想乐更多一点,那你就再放多一点;完全是乐,没有一点烦恼,那就是极乐世界。见思烦恼统统放下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,一扫而光,你是法身菩萨,你住一真法界,你的享受跟诸佛如来没两样。纵然别人看不清楚,你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谁能看得出来?跟你境界差不多的人看出来,那当然比你境界高的看得更清楚。要用功。
佛法教人,在因上讲破迷开悟,在果上讲离苦得乐。我这五十多年的修行,这两句话我亲身证明,佛法的修学真的破迷开悟,破迷开悟一定是离苦得乐,你有因有果。迷分分破,悟分分增长,苦分分减少,乐分分增加,一定的道理,一点都不欺骗人,谁肯干谁就得到。我们为什么不干?为什么还迷在这个五欲六尘里头?这苦不堪言。有人苦,苦到不能活了,自杀了,他为什么自杀?活得太痛苦了。为什么活得那么苦?迷惑颠倒。说实在话,我要是不学佛,可能寿命不到也会自杀,这真话。这学佛才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是一回什么事情,真的是离苦得乐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