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三四九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三四九卷)  2005/1/8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1349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第二大段「教化甚深」,我们先把经文念一段:

  【尔时文殊师利菩萨,问财首菩萨言:佛子,一切众生非众生,云何如来随其时,随其命,随其身,随其行,随其解,随其言论,随其心乐,随其方便,随其思惟,随其观察,於如是诸众生中,为现其身教化调伏。】

  到这个地方这是一段,这一段是文殊菩萨问的,前面「缘起甚深」是问觉首菩萨,教化甚深就向『财首菩萨』请教。经文里面所含的意思,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,文殊菩萨所问的,是十首菩萨现在他所修学的,就是他所学习的,让他来为我们解答;换句话说,这个解答就正是他的学习心得报告。觉首是代表初信,教化代表二信位,菩萨名号含义就很深。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看大师的开示,解释这段文,分为两段。第一段「标告」,第二段「正问」。在标告里面,「告财首者(菩萨的名号叫财首),彼得此法财益生门故」,这位菩萨得法财利益生门,这个益是利益。这个话不难懂。

  一切众生生活在世间,靠什么来生活?离不了财,所以现在举世之人,无论是外国,现在中国也一样,几乎没有例外的,真的是不分国家、不分种族、不分宗教信仰,生活在这个世间,第一桩事情希求的就是财富。菩萨也不例外,但是菩萨跟凡夫还是有差别。世间人追求的是钱财,你看菩萨所求的是法财,钱财养身命,养这个身命,法财养慧命。那我们现在得要问,是身命重要,还是慧命重要?一般人一定会说身命重要,没有身命哪来的慧命?慧命也要依靠身命。这个话说起来好像是有道理,好像是说得不错,其实错了!为什么?身命有生一定有灭,慧命没有生灭,慧命是提升我们的灵性;了脱生死,超越轮回,靠慧命,不是靠身命。所以,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,真正觉悟的人,他重不重视身命?不重视,这个身体生活在这个世间,只要能维持生命就够了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,过著世间人最简单的物质生活标准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三衣一钵,你看这个生活多简单!生活简单好,真正做到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,真做到了。

  物质生活简单,那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,对於物质生活,不但是佛家不追求,儒家也不追求。孔老夫子赞叹颜回,「箪食瓢饮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」,他生活得非常快乐。为什么?他不要钱财,他有法财,这点我们一定要知道。法财真正利益生门,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精神生活,精神生活决定能够利益物质生活,物质生活没有办法利益精神生活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精神生活丰富的人,快乐!中国谚语常讲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他生活在快乐之中。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」,这个悦是内心里面的喜悦,不是外面的刺激,常生欢喜心,法喜充满!「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」,这个朋是学生,自己有道德、有修持、有学问,远方的慕道者到这里来求教,这个快乐!你看看内心的法喜,跟外面的志同道合,天天在一起研教探讨,人生乐事无过於此,这个多快乐,真的是乐亦忘忧,物质生活什么也没有,忘得一干二净,快乐无比。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释迦牟尼佛、孔子他们的生活,他们的享受、乐趣。所以这个地方菩萨的名号用「财首」。

  说到财首,首是第一,这个地方是十首菩萨,十信位,菩萨名号都有一个「首」。前面第一个是觉,觉了就有法财,那我们要问(现代人是非常现实),钱财能不能得到?法财既然可以得到,钱财是小事,哪有不得之道?菩萨对一切众生行法布施,教化众生,所以这一段是教化甚深,法布施;而众生对老师的供养,肯定就有财供养,这一定的道理,愈施愈多。多了,可不能够积蓄,积蓄就错了,多了怎么样?多了转施。要知道世间人缺乏钱财、缺乏物质的人很多,你要懂得辗转布施;我这里有余,他那里有缺乏,我要帮助他。所以,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,法、财两种布施,还有一种叫无畏布施,都在其中。由此可知,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,你要问他,他示现来干什么的?示现三种布施,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。无畏施是救苦救难,观世音菩萨代表的,我们称他做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」,观世音菩萨施无畏。

  佛在经上常说,这三种施得三种果报,福慧圆满,财施,福圆满;法施,慧圆满;无畏施,相好、功德圆满。如来果地上的成就没有别的,只是这三种布施功德圆满而已。我们看到经典上描绘佛菩萨相好庄严,生起无限仰慕的心,这是对的。我们看到果,生欢喜心,那你更应当要晓得这个果是什么因成就的。修因才能够得果,种善因得善果,这个说法是俗谛的说法,这个说法意思不深。此地是讲教化甚深,甚深怎么个讲法?下面经文正问,第一句就显示出甚深。

  『佛子』,经文上这个「佛子」是文殊菩萨称财首菩萨,佛子,称他的。『一切众生非众生』,这就甚深。一切众生我们懂,这没问题,「一切众生非众生」我们就不懂了,问的意思里头就很深。我们看清凉大师的开示,「正问中二」,正问里面有两个小段,第一个小段「立宗」,先把宗旨确立,「众生即非众生,彼此同许」。这句话,同学们应当都念过《金刚经》,我们用《金刚经》这个例子来看这句话。如果用《金刚经》上的体例,应该是「众生者即非众生,是名众生」,对不对?文殊菩萨肯定,不错,财首菩萨也承认,彼此同许,这个许就是肯定,就是承认,众生非众生,是名众生。说一切众生是从相上讲的,从事上讲的;说非众生,从性上讲的,从理上讲的,这是诸法实相,这才讲到真相。从事相上有众生,从理性上没有众生,从真性、从理上讲,无有一法可得。佛教里头又常说,「佛氏门中不立一法」,这是从性上说的,从理上说的;又说「佛氏门中不舍一法」,不舍一法是从相上说的,是从事上说的。这里头你要晓得,性相是一不是二,理事是一不是二,这个意思就深了。在这一句里头,就把教化甚深的宗旨显示出来了。

  这个地方也可以紧接著前面觉首菩萨所讲的「八识皆空」。八识是有为法,前面我们读过,《百法明门》里面五科,第一就是八识,心法;第二心所法,五十一;第三不相应行法;第四个是色法,这个四大类都叫有为法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相有性无,事有理无,所以此地跟你讲众生非众生,这个话说的是觉悟人说的。真正明白了,说众生就知道非众生,是名众生,正如同前面觉首菩萨所讲「但有假言说」。只要你通达,怎么说都对的;你要是不了解这里头真正的意思,就是说性相、理事、因果你要是不明了的话,那真叫开口便错,动念皆乖。你真正明了这个意思,怎么说都是对的,为什么?不执著。对的标准,就是於一切法离妄想分别执著,对了,怎么说都对;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,怎么说都是错的,标准在此地,所以你一定要懂得众生非众生。

  这「一切众生」范围可就大了,文殊菩萨所问言词之中是一切有情众生,这言词当中。实际上,意思里面所包含的,那是一切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,这叫众生,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。动物、植物、矿物,虚空、法界都是众缘和合所生的现象,总名众生,这范围就大了。《华严经》上所讲的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都不可得,就像前面最后总结的「三无性」,相无自性性,生无自性性,胜义无自性性。所谓「无自性性」,体相都不可以得,体是空寂的,不可得,相刹那生灭,也不可得。

  你要真正通达明了,你的心定了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。今天你的心为什么定不下来?还是有许许多多念头七上八下,你不知道事实真相,这就是你为什么放不下?你没看破!诸佛菩萨甚深教化,目的何在?无非是把这个事实真相说清楚、说明白,帮助我们看破,看破你才会放下。看破不容易,为什么不容易?无始劫以来迷失了自性,堕落在六道轮回,对於事实真相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是一无所知,随顺自己的习气烦恼,起心动念,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,《地藏经》上所说的。

  这个相还是个幻相,就像作恶梦一样,是虚幻不实。可是你做恶梦的时候,你不知道作梦,你做恶梦很痛苦,真有苦受。其实佛菩萨眼目之中,那个受也是冤枉的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做这个恶梦,惊吓而醒,还心有余悸,佛菩萨说之为可怜悯者,那真可怜!如果这个事情是事实,那不能说是可怜;没有这个事,完全是虚幻不实,佛菩萨这才大慈大悲为这一切苦难众生示现,为他现身,展开教化调伏。这是说出佛法在世间的宗旨,所以佛法是慈悲的教学。

  现在很多人不了解,很多人产生误会,连宗教是什么都不知道。在佛法里头,佛法本身称宗教,但是跟现在宗教这个名词,意思完全不相同。佛法里面讲宗教有两个意思,第一个意思讲宗门、教下。佛法有十个宗派,宗门是禅宗,专门指这一个宗派,称宗门;其他九个宗派,都叫教下。为什么要这样称法?因为它教学的方式不一样,宗门的教学是先悟后修,你要是没有开悟,不教你,悟后起修;教下正好是反过来,先教你修,慢慢你才开悟。所以宗门是对上上根人说的,快!悟了之后学得非常快速。从前方东美先生告诉我,他说宗门禅宗那是一步登天,快速,要上根利智。如果不是上根利智,你学这个法门,他说你一步要是登不上天,掉下来就粉身碎骨,什么都不是。所以他告诉我,这个不能学,我们不是这个根性。那我们从什么地方学?从教下,教下就像上学,从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所,慢慢上去。像爬楼梯,你登高一层,你确实向上升一级,这个中下根性的人行,可以做得到,时间长一点而已。宗门成就快,但是那真正是要天才,不是天才不能学这个法门。宗门、教下,所以称为宗教。

  第二种说法,我们这个地方就有了,立宗施教。立宗是宗旨,也就是说我教学的目的,教学的希求、效果,这是宗旨,我们今天讲方向和目标,这是宗旨。施教是方法,我们用什么方法,能够保持不离这个方向,能够达到这个目标,立宗施教。跟现在宗教的意思完全不相同,我们学佛不能不知道。现在这个社会,社会大众对佛法误会太多太多了,这是比不上古人。他们之所以产生这么严重的误会,不能怪他们,要怪就怪我们佛门后世的这些弟子。我们学佛没有依教奉行,没有把佛陀的教诲发扬光大,利益众生;果然把佛陀教诲发扬光大,利益众生,今天世界上人人都享福,人人都过快乐的生活。哪里会有冲突?哪里会有歧视?这不可能产生的。

  佛法的宗旨,「净业三福」里头说得很好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还有一个说法更简单,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」,十二个字。「净业三福」说得详细,一共十一句,四十四个字,佛法所求的、所学的、所证的就是这个;千经万论,那是方法,确确实实帮助你、成就你。依净业三福成就你的孝行,佛法是师道,师道必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所以头一句孝养父母,第二句奉事师长,你就晓得佛法建立在哪里?建立在孝道、师道的基础上。它本身是师道,我们称释迦牟尼佛称「本师」,本是根本,根本的老师,就是说佛陀教育的创始人,称本师。

  佛教确实是佛陀教育,是世间真善美慧的教育,世间人讲真善美慧,有名无实,但是在佛教里面,真善美慧是有名有实,真善美慧的教育。今天由於误会的人太多,所以正名就觉得非常重要了,一定要把这个名称真正的意思很简单的表达出来。佛教是佛陀的教育,佛陀的教育就是真善美慧的教育,我们要想真正在人生当中得到真善美慧,你就学这个东西,你就会得到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这一生当中,生活在真善美慧之中,这就是方先生告诉我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

  早年,弘一大师一生极力对知识分子(那个时候的大学生)推荐介绍佛法,他就推荐的《华严经疏钞》。高级知识分子学佛从哪里学起?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《华严经》的经文意简言赅,这里面太丰富了,什么都有。当然初学有困难,让清凉大师来领导我们,来帮助我们,学习这门课程。你读《疏钞》,就是看清凉大师的讲解,这个对於初学的人帮助就大了。我们游览华严法界,清凉大师为我们做导游,真善知识。

  正问当中,你看看这第一句就是一段,立宗。下面『云何如来随其时』以下,这是「设难」,这是问难。如果说只说一切众生,不说非众生,下面这些问题我们看到正常的;可是有个非众生,这个麻烦真的就来了。「云何」用现在的话说是为什么,既然一切众生非众生,为什么如来还『随其时、随其命、随其身』,一直到『随其观察』,讲了十个随?『於如是诸众生中』,这个「如是」是十法界,为什么?众生的「时、命、身、行、解」十法界都不一样,这从大的说,十法界不一样。我们是十法界的人法界,天台大师讲「百界千如」,每一界里头又有十界,对的,没错。在我们人间,你看不同的地区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信仰,佛在这个世间,在这个地球上,也现种种不同的身,为其现身。

  现身,身教,示现这个身相,示现一个觉悟的形相。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不一样,不觉悟的人自私自利,起心动念总是损人利己,自己是本位。我要生存,我要生活得舒适,我要生活得快乐,如果别的众生对我的希求有了障碍,我就要把他除掉,这是众生,这是迷惑颠倒。觉悟的人就不然,觉悟的人是舍己为人。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凌迟处死,没有丝毫怨恨心,没有丝毫反抗,没有丝毫报复,这就是教化众生,现身说法。他为什么能做到?因为他知道众生非众生。身是假的,身有生一定有灭,灵性没有生灭,在佛法里面讲叫佛性,或者叫法性,性没有生灭,不生不灭;性是自己,身不是自己。舍身受身,就像脱一件衣服一样,太简单了,这个东西有什么好重视?不能为这个造业,必要的时候要舍掉,提升自己的灵性,这就对了。所以现身说法,身教,这个例子在佛经上太多太多了,哪有不能舍的?没有一样不能舍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
  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看文殊菩萨所问的这个十句,他问的是:

  【佛子,一切众生非众生,云何如来随其时,随其命,随其身,随其行,随其解,随其言论,随其心乐,随其方便,随其思惟,随其观察,於如是诸众生中,为现其身教化调伏。】

  这以下这一段经文,我们先将十随做个简单的介绍。在内典教学里面,我们说过观机,观机里面最重要的有时,时节因缘;有根性,观察众生的根性,观察众生的爱好,观察众生的希求,你才能够应机说法。这个地方文殊菩萨就说得圆满,他说了十种,非常难得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要能够把这个十句用上,你就非常善於观机了。善於观机有什么好处?你在这个世间,人际关系一定处得非常好,我们一般人讲你得人缘,这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佛能得一切众生的法缘,在十法界现身说法,没有一个众生不欢喜他,都愿意接受他的教诲,都愿意做他的学生。这是个好老师,好老师知道怎样观机。所以这个十句对我们来讲,有无量无尽的利益。

  第一句讲『随其时』,你看「随」,普贤菩萨十愿里面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。随讲了十种,第一个「随其时」。时一定要认识清楚,时节因缘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很详细,这个时通下面九随,这个意思说得好。但是要微细观察,我们今天只讲人,人间,人与人之间的相处。这个时,有太平盛世,有乱世,我们今天所遇到的是乱世,不是太平盛世;乱世里面的情况又很复杂,你不能不知道。尤其是最近这半个世纪,半个世纪尤其是九一一之后,社会动乱频繁,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不方便,所以时节因缘要知道。我们面对这一切众生,他当前希求的是什么,需要的是什么,这里面的时节因缘都要通达明了。

  在一个人一生过程当中,幼年的时候,少年的时候,青年的时候,中年的时候,老年的时候,不一样,我们要怎样帮助他?老年,六十以上,或者是退休之后,中国古人常讲「人生七十古来稀」,这个话到现在还是正确的。虽然讲现在医药发达,寿命延长了,这个话似是而非,如果做一个整体的统计,平均寿命不到七十岁。这次印尼的地震、海啸的灾难,我们从媒体报导里面知道的,死亡、失踪人数达到二十万,这里面一半是儿童,所以人的平均寿命不到七十岁,这个道理要懂。医药,我常说只能治病,不能医命!人遇到了好的大夫治疗,说是病好了,寿命延长了,那不是的,那是病好了,寿命还是一定的。医药决定不能医命,医药能医命的话,那人可以长生不老,人可以不死。

  所以,寿命是寿命,这底下讲到,下面,这随其时下头就是『随其命』,寿命是报得的,是你前世所修的。前世所修,有引业、有满业,命里有的,包括寿命,这是个常数。佛告诉我们,常数里头有变数,变数与医药没关系,与你的修为有关系。我们念《了凡四训》就明白,了凡先生少年的时候,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,算得很准。二十年中,他每年所遭遇的,甚至於每年的收入,都被孔先生算定,每一年收入真的也不多也不少。一直到遇到云谷禅师,给他一番开示,他才恍然大悟。那个命里是定数,证明你这二十年当中没有造什么善恶,完全照著你的命运过日子。如果有大善,增加了,就有变数,有大恶那就减少,变数是天天有加减乘除。你的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你修的是善就加,大善就乘,小恶就减,大恶就除,天天有加减乘除。

  了凡先生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他就很认真的断恶修善,改过自新,他的命运果然变了。每年收入增加了,参加考试,名次提前了,踏进社会,做的官也做大了,都跟他命里讲的不一样。寿命也长了,命中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,他活了七十四岁,多活二十年;这二十年是他这生修的,他并没有求长寿,自自然然的。命里头没有儿子,他有个好儿子。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不是佛菩萨给你的,是佛经里面讲的这些道理方法,你相信,你理解,你依教奉行,你修因哪有不得果报的道理?是这么回事情,种善因一定得善果。

  所以,年岁大的人退休之后,晚年光阴有限,我们帮助他什么?劝他念佛,专修净业,不要去研究经教,来不及了。如果年轻,二、三十岁,我们要劝他学教,要劝他立志弘法利生。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,续佛慧命,正法久住,要发这个愿,要发这个心,无量功德。用什么样身分做,没有关系,用居士的身分很好,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,就一生居士身分,做得很成功。民国初年杨仁山居士、梅光羲居士、夏莲居居士,都修得很好,都有成就,也是干的续佛慧命,弘法利生。出家也行,把世俗放下,一心一意修行、弘法,做出家人的好榜样,在家做在家居士的好榜样,都是菩萨。

 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他老人家示现的是出家,出家人的榜样;还有一位在家佛,维摩诘居士,他示现的在家修行的好榜样,在家佛。佛法是师道,尊师重道,不在出家、在家,不在这个形象。所以,维摩居士是老师,讲经说法,释迦牟尼佛叫他的弟子去听维摩居士讲经,没有阻止,叫他们去听。舍利弗、目犍连这些大弟子,见到维摩居士,跟见释迦牟尼佛的礼节相同,顶礼三拜,右绕三匝,行最敬礼。不是说他是居士,我是出家人,我怎么可以对他顶礼?他是老师,他升座讲经说法,他没有讲错,释迦牟尼佛肯定。所以,出家示现出家的好榜样,出家的学生见在家的老师,一样的尊师重道,绝没有分别心。

  现在的误会就深了,出家人总认为我是出家人,我高高在上,在家修持再好,讲经说法再好,见到我也要顶礼三拜。今天在家居士,老居士见到出家人是不是顶礼?真的顶礼,不是假的。出家人到台中去访问,李老师见到,一定顶礼,这是什么?末法时期,真正通达经教的人不多了,所以在家居士谦虚,对出家人尊重。出家人反而傲慢,没有真正修持,享受释迦牟尼佛的余福。这个福报享受的时候容易,以后怎么办?佛家谚语说,「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」,很可怕。

  所以,我们对老年我们怎样教他,对青年怎么样教他,对少年、对幼年怎么教他,这就随其时、命。尤其在现在,灾难太多的时候,不定在什么处所,在什么时候遇到,命能保得住保不住都是问题。所以总而言之一句话,一定要劝人念佛求生净土。不要以为年轻就可以长寿,未必!一定要孝亲尊师,一定要修养德行,念念能够尊重别人,包容别人,舍己为人,修积功德,做为自己往生的资粮,这就对了。儿童、少年一定要教他孝亲尊师,培养他的慈悲心,教他修十善业。今天我们可以说完全落实在《弟子规》,你们诸位细心去看看《弟子规》内容,是不是十善业道?所以,它是世法、佛法的基础,世法、佛法的根本。我们年岁虽然大了,小时候没学,现在要不要学?要学,你不学你永远没有基础,没有基础你不能有成就,这个重要。世出世间一切修为,都奠立在这个基础上,你说这个基础多重要。

  今年三月五号是韩馆长往生八周年纪念,我们今年用什么来纪念她?我们就办这个讲座来纪念她,这个讲座八天,我们已经商量好了,从三月六号到十三号,每天五个小时,八天四十个小时,学习《弟子规》。这是净宗的根本法,诸位要记住,西方极乐世界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,《弟子规》学好了,你就是善人,你才有资格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。如果你对於这个都不懂,你想去去不了。阿弥陀佛念得再好,佛不会来接引你,你说为什么?因为你到西方极乐世界跟大众不能相处,佛怎么会来接引你?你必须修上善,《弟子规》是根本。

  我常讲,我们学佛佛门弟子,在家同修十善做不到,出家的同学三皈五戒做不到,什么原因?没有孝亲尊师的基础,《弟子规》就是落实孝亲尊师。所以你把这门功课学好了,十善、三皈五戒没有问题了,你都能做到,《沙弥律仪》也没有问题,这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,很容易就做到,不费力气,你说这个多重要。所以,我们正式用这个八天的时间,跟国外各地来参加纪念韩馆长往生八周年这几天,共同来学习世出世间的根本课程。希望我们大家都在这儿扎根,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都有成就。随其命。

  清凉大师开示里面,有一段话我们漏掉了,现在把它补起来。诸位看看《疏钞》里的文,「二云何下,设难」,这是问难。「谓众生既空」,怎么说众生既空?众生非众生,非众生就是空,众生空了。「佛云何化」,佛怎么教化?众生既然是空,佛怎么教化?「若佛不见生空,则无大智,便成谤佛」,这不难懂。「若见空而化,岂不违空」,跟空相违背。「空有相违,进退何据」,难就难在这里。所以前面我们说过,一切众生非众生,如果只说一切众生,不说非众生,这个问题不难,十个问题都很容易,我们觉得一点不奇怪,加上个非众生意思就深了。诸佛如来通达诸法实相,知道众生非众生,知道世间非世间,他为什么要到这个世间来示现,来教化?难题在这个地方。

  下面清凉大师的解释,「於中先明十随,辨所化差别,后明三轮,显能化不同」。这是解释文殊菩萨所问的,所问的这个话里头有两段,先讲十随,然后就是『於如是诸众生中,为现其身教化调伏』,这是三轮,三轮是身口意。佛是怎样教化众生?第一个,「随根生熟时」,这是讲随时,这句话里头含的意思很深很深。一定要随顺众生的根性,善根深厚的人容易教,容易调伏,没有善根的人难化。但是你要晓得,善根深厚的人不多,《地藏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」。

  每个人缘分又不一样,佛陀在世都不例外。有些人,佛说法,佛跟他没有缘,佛说法他听不懂,他不相信,换个舍利弗跟他说法,他听得懂,他相信。为什么?他跟舍利弗有缘,跟佛没有缘,这个道理要懂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,李老师当年跟我们这些学生说,一定要知道结法缘。他说你要不跟众生结缘,将来你成佛了,你讲经说法讲得天花乱坠,没有缘的人他听了没味道,他不想来听你的。这就是佛家常讲的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,道理在此地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李老师讲要知道跟众生结缘,於是我们就全心全力跟一切众生广结善缘。

  前些年我在新加坡讲经,我有个老友演培法师,经讲得好,我很佩服他,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常常听他讲经。我在新加坡讲经,我们都是讲经的法师,所以非常尊重爱护。我到新加坡他到机场接我,我离开的时候他送我,请我到他道场吃饭,跟他们道场大众讲开示。有一天他特别请我在外面馆子吃饭,吃了一半他问我,他说:净空法师,你晓不晓得我今天请你吃饭,什么意思?我说:我不知道。他说:我要向你请教一个问题。不敢当,什么问题?他说:你的法缘很殊胜,你能不能教教我。他看出来了。我说:这个不难,要跟众生广结善缘。我就举例子说:你看很多地方请我讲经,我人还没有到,我结缘的这些经书、佛像,那时候是录音带(卡带),大量的都先寄过去了,免费赠送。我们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办了个大型的活动,讲了两次,两天,一天是两个小时,听众一万五千人。我们结缘的东西,我听说六吨以上,六吨多,到那个地方分送给大家,广结善缘。

  不向人要一分钱,一生从来没有化过缘,这一点希望同学们要记住。如果是有人假借我的名义,或者是净宗学会、净宗学院的名义,要问你化缘,你要记住,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我们净宗学会、净宗学院,包括台湾过去我所办的「佛陀教育基金会」,都不可以向人要一分钱,决定不化缘,我们要修清净心,这个重要。事情是怎么做的?是大家把钱自动送过来,拜托我帮他做好事,这个我们有义务,一定要帮助他。所以,我们做的这些事,始终守住一个原则,几十年不改变,钱多多做,钱少少做,没有钱不做。我们绝对没有设个限制,我今年要做多少多少事情,没有,你要设到我今年要做什么,那不叫累死!那个不如法。学佛,释迦牟尼佛是我们最好的榜样,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问人要过钱,没有化过缘,要懂得。

  建道场需要用钱的时候,人家送来的,这可以,钱财不是这样来的话,决定不要;人家说送了一半,还有一半法师你自己想办法,不要,决定不干。我在早年,台湾简丰文居士就是送了一个道场,他是建筑师,自己建的大楼送了一层给我,我拿来做佛陀教育基金会。他好心送给我,我就问他,我说:你是想帮助我,还是想害我?他说:我帮助师父,我怎么敢害师父!我说:那你送我这一层楼,这个楼每个月要不要开销?他说要。我说:那你不是害我,我到哪里去找开销?我不就一定要问信徒要钱,这个不可以。我这一问,他就愣住了。我说:这个大楼一个月大概要多少钱开销,他告诉我一个月差不多要六万,那是台湾钱。我说:你不是害我吗?我怎么能要。最后他说:那我每个月拿六万块钱出来,可不可以?行,这个我可以要。所以每个月开销他负责,不准化缘,这是我的作风。

  简居士拿了三年,三年之后我们有收入了,来听经的,来接受我们结缘的,我们都是免费结缘赠送,大家都知道了,所以有人来供养道场。供养道场里面的钱财也得清清楚楚,供养道场,这个道场可以用,做为经费;如果他是印书的,决定给他印书,不能把印书的钱做为道场经费用,不可以。没有饭吃,也不可以把印经书的钱拿来买粮食,不可以的,我们做得干净俐落。三年,常住能维持了,我就跟他讲:可以了,以后六万块钱不要送了。事业愈做愈兴旺。

  所以,同学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,有人拿著我的名义,拿著净宗学会、净宗学院去问人要钱,都是假的。甚至於现在悟道、悟行在各地,他们常常在外面讲经说法,我都交代他们,不可以问人要钱。你如果在任何地方讲经,那个地方当地的信徒供养,一定要供养当地的常住,不可以带走。还算不错,他们都能够听我的,我在中国大陆听到的时候,他们是这个作风,这个很好,我们要做出家人的好榜样。

  所以,信徒来护法,来印经,现在做光碟,来成就这些事业,弘法利生的事业,都是自动自发,我们决定没有用方法去暗示他,没有,一点都没有。所以,在我们这个道场学习,身心愉快,精神、身体一丝毫压力都没有,千万不要受人欺骗。确实有些人打著这个招牌在外面欺骗众生,我不知道,这是破戒、妄语、两舌、绮语,统统都犯了,决定不可以。我一生的事业都是那个发心的人把钱拿到我面前来,我再考虑帮他做;叫我到处去化缘,问人要钱,无论做什么好事我都不干。古德说得好,「多事不如少事,少事不如无事」,无事这才好。我的事情,现在每天在摄影棚讲经。所以我常说,我讲经没有听众,我教学没有学生,我们现在用远程教学,都在网路,都在电视。所以,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,这就对了,没有是非人我,没有贪瞋痴慢,没有名闻利养。

  最近有些同修问我,他说:法师,听说你机缘成熟,要回到中国了。我说:没这个事情,纵然有机缘,我还看不出来。我的机缘跟别人机缘不一样,我的机缘是什么?我要摄影棚,其他的都不要。摄影棚,我每天讲经做录相带,提供给网路、给卫星去播放,我就这么一个要求。如果没有这个设备,我要是回到中国没事做了,我的讲经就中断了,这个不可以,这不可以中断。国际上一些活动我也不想参加了,年岁大了,眼看著八十岁了。所以,国际间有许多好事情,我们要让年轻人去做,我们在旁边辅导他,协助他,自己不参与。重要的活动,他们请我去讲演,我说行,我在自己摄影棚里面录个光碟,请年轻人给我带到大会里面去宣读就可以了。好在现在许多国家地区认识的人也多了,种种活动的机缘要帮助年轻人,要让他们去做。我们年岁大了,专门讲经,除讲经之外,什么都不能做。

  有些寺庙要请我去做住持,不能干,请我做住持,我就不敢回中国了。要请我做什么会长,做什么委员,什么都不能干,老老实实做个清众,这个我愿意,没有任何执事。连佛学院,教佛学院,我的年龄都过了,不能担任教职,我只能在摄影棚里面讲经,这是我跟诸位讲的实实在在的话。所有一切活动是年轻人的事情,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来做这个工作。现在还有这点体力,总希望把《华严经》讲圆满。《华严经》现在这个讲法,是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,一定要万缘放下,不能有一丝毫的烦恼牵挂。除这一桩事情之外,什么事情都没有,我统统都放下了。我这一放下,我们退居在护法的工作,护持年轻人,关怀年轻人,照顾年轻人,成就年轻人。

  希望诸位同学对我要有正确的认识,我绝对不会伤害一个人;即使他伤害我,我爱护他,我不会伤害他,这个我做到了;他毁谤我,我感谢他,他替我消业障,我真的学佛了,我学《华严》。《华严经》怎么样教我,我完全能落实在自己的心行,把《华严经》变成自己的思想,自己的行为,契入华严境界。怎么可以害人?怎么可以障碍别人?希望同学们对这个要清楚、要明了,这都是属於时节因缘,要晓得我现在生活在什么时节因缘里头,你就能体会得到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