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三四0卷) 2004/11/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1340
诸位同学,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觉首菩萨偈颂第七首看起,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:
【眼耳鼻舌身。心意诸情根。以此常流转。而无能转者。】
这首偈「答三问」,我们看清凉大师的《疏》,「且第一偈」,这是后半段,正答文殊菩萨前面问的难题。「初答何因种种」,这个种种就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无量无边,什么原因而有的。佛法里面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,一般科学家所说的宇宙万有,大的讲到星系、星球,小的讲到微尘;现在这些已经成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,大的叫太空物理,小的叫量子力学。这都在文殊菩萨这一句问号,「何因种种」,在这一句里头包括尽了。什么原因?清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解释,说「此具二意,一以八识熏习而成故」,这一句话就解答了,但是这句话里头的含义非常深广。前面也曾经跟诸位略略的做过报告,佛在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这桩事情的真相,这真相就是《般若经》上讲的诸法实相;实是真实,诸法就是此地讲的种种,种种真相。真相从哪里来的?为什么会有变化?这就是八识薰习。
我们看清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做的讲解,「初句五识」,经文里头第一句,『眼耳鼻舌身』,这五识。第二句,「次句心是本识」,为什么?心是根本,「集起义故」,什么叫集起?后面还有讲解。「意通六七」,第二句里头有个『意』,「意」,第六是意识,第七是意根,所以这一个意包括两个识,总共八个识都说全了。这八个识要做个简单的解释,先说「心是本识」,本是根本,为什么说它是根本?集起义故。什么叫做集起?清凉大师在《钞》里面有介绍,先把心、意、识这三个名字略说。心是「集起」,意是思量,「思量名意」,识是「了别」,这是把这三个名相简单扼要的给我们说出来,然后再分别来说明。
集是「集诸法种」,起就是生起诸法,它是根本,这个说法很像近代科学家发现的「无中生有」。集是什么?等於说是集聚、收集;诸法就是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种子。这是佛在经上说,阿赖耶里面含藏著我们过去生中,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的习气种子,这些习气种子就是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真因,这些种子。这些种子遇到缘起现行,就是下面集起的意思,「起诸法」。我们今天看到这个大宇宙,大宇宙怎么来的?就是阿赖耶识里的种子遇到缘起现行,就变现出来了。
现在的科学家告诉我们,宇宙是不断的在膨胀,许多科学家都承认宇宙在膨胀。膨胀是什么现象?一定是爆炸。什么东西爆炸的?现在可能是从数学里面找出一个原点,宇宙的原点,原点很小很小,爆炸出来是这么大的宇宙,不可思议,这个说法跟佛经里面讲的很相似。佛给我们讲,整个宇宙的现象,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诸法种子,种子遇缘起现行。这个种子可以说是无,佛说它不是物质,物质是再小科学家还认为它是物质,是很小的物质。小到什么程度?他们有计算的方法,我也不记这些东西,我只记一个他的比喻。他说我们人的头发,譬如头发,假设头发有这么粗,把头发当中切断,切断的平面,这是圆的平面,这个平面直径可以排列多少个宇宙的原点?他说可以排一百万亿亿亿,后面是三个亿,宇宙的原点。佛不是这个说法,假设宇宙原点真是这么小,一根头发的直径可以排一百万亿亿亿个,那个宇宙原点太多了,还是遍虚空法界容纳不下。
佛说宇宙的业因(就是种子)是有的,种子不是物质,而且这个种子永远不会消灭的。为什么?旧的种子现行,灭掉了,新的种子又生,新陈代谢,所以宇宙现象永远不会断的。我们后面会讲到阿赖耶的薰习,种子薰现行,现行又薰成种子,它互相薰习。你看我们这里讲八识,前七识是能薰,阿赖耶的种子是所薰,种子遇缘的时候又变成现行,现行又薰成种子,所以种子跟现行是永远不会有止境,这是宇宙现象。种子是薰成的,换句话说,真如自性里面本来没有,是薰成的这个习气,习气种子,本来没有,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。它遇到缘现行,生起色相,我们讲现相,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相,现相也不是真的。
这首偈子里面所讲的八识,相宗经论里面讲得详细,「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生六麤」,不仅仅是识,这里面的事情很微细。自性,这是宇宙万有的本体,佛在经上给我们讲,一念不觉而有无明,无明则生三细相。三细相第一个是「无明业相」,业是动。所以在这个地方,我们要晓得真心是不动的,真心是觉悟的,它不迷;动了就迷了,一动就迷了。所以佛常常用水来做比喻,你看水在静止的时候,没有泥沙染污,在静止的时候,像一面镜子。外面境界倒影在水里面清清楚楚,像一面镜子一样,那叫觉。如果它动,风一吹它就动了,动就起波浪。如果波浪不大,还行,还能照,不过照的清晰度没有在平静的时候;如果大风大浪,它照就失掉了。
我们六道凡夫的心,起心动念是大风大浪,所以照见是完全失掉,这是佛教我们修定。为什么?定就是把分别、执著、妄想把它卸下来,定功有浅深不一样。深的定确实能把心水染污沈淀下去,把境界的风尽量把它减弱,於是就起照见的作用。这个照见,照见什么?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突破了空间维次;科学家讲空间维次,佛法里面讲十法界,界就是维次,不同的维次。突破之后,人可以看到天道,天道就在我们面前,空间没有了;空间没有了,距离没有了。你看有人念佛念到一心的时候,看到阿弥陀佛,看到极乐世界。在我们净宗,东晋时候初祖慧远大师,我们在他传记上读到过。他在往生之前才告诉大家,在庐山念佛堂念佛,他曾经三次见到极乐世界;没离开念佛堂,见到极乐世界,空间没有了。最后这次是第四次,他往生极乐世界,这个境界又现前,他告诉大家,他说我要走了。人家问他,你见到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?跟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是一模一样。
这叫什么?念佛三昧,虽然这个时间很短,短也起作用。如果这个功夫要是能够永久保持,那就得定了,在净宗里讲你得一心不乱。但是真诚到极处,所谓是「净极光通达」,一心专注的时候,妄念不生,会有短暂的时间你的心水清净了、平了,你有一分钟的时间,就有一分钟时间突破;你有两分钟的时间,就有两分钟时间的突破。为什么他保持不住?那个境界现前,心里一欢喜,境界就没有了,欢喜是心动。这是我们凡夫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境界长时间的保持,原因在此地。你看我们凡夫,如果在念佛,念佛堂里面一下见到极乐世界,见到阿弥陀佛,你说是不是很欢喜?欢喜心还没有动,境界就没有了,就这个道理!所以,世尊在《楞严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这个境界现前的时候要如如不动,记住《金刚经》上一句话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你要照顾你的功夫,不要去管境界,这样子你慢慢才能够契入,契入之后,这境界就保持长久。这个开示很有道理,我们不能够疏忽。
练功夫,这就讲真修行,练功夫,在哪里练?在日常生活当中练,顺境不起贪爱,逆境不生瞋恚,从这个地方开始练。练到功夫差不多的时候,再提升一级,无论是顺境、逆境,善缘、恶缘,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那就恭喜你,你就入佛境界。我们今天在大乘经受长时间的薰修、薰习,这些理我们差不多都能明了,也都能够说得上来,这是什么?解。我们的信解跟佛相应,但是我们的功夫不够;就是境界现前心会动,这是功夫不够,所以只能够入佛知见,不能入佛境界,这个要知道。能入佛知见,这也就很难得了,你算是正知正见。
宗门教下常讲悟后起修,明了之后你要好好的修,修是什么?修就是在境界里头学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就修这个,要悟后起修。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这个,只是用的方法、手段不一样,目标、方向完全相同。到如如不动的时候,智慧、德能、相好全都现前了。为什么?自性里头本来具足,不是从外来的。诸法实相通达明了,一丝毫都没有疑惑,万缘放下。放下,实在讲,总的来讲执著放下,分别放下,起心动念放下。
有缘应化在九法界、应化在六道,就是佛,就是菩萨,佛跟菩萨的意思就是觉者,真正觉悟。觉是什么?觉心不动,无论什么样的境缘,善也好、恶也好,如如不动,不生烦恼。跟一切众生交往,帮助一切众生度脱苦难,只生智慧。只生智慧,不生烦恼,烦恼不能断烦恼,诸位要记住这句话,智慧能断烦恼。烦恼好比黑暗,智慧好比光明,古人有个比喻比得好,「千年暗室」,这一个黑的房间没有光线,一千年了。没有关系,点一盏灯,黑暗就照破了,智慧开了之后,黑暗就没有了,这个比喻很好。
黑暗是比喻无明,我们无始劫以来,堕落在无明里头,无明就是动相。这一动,业相就是动,动就是造业,立刻就变现出转相。转相是什么?阿赖耶识里头的集,集的意思,集起诸法种子。从转相立刻就变成境界相,境界相就是起的意思,集起,就现起种种的物相。所以,现前这个境界是阿赖耶的三细相,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。所以阿赖耶叫本识,阿赖耶是不是真有?不是,是一念不觉而产生的幻相!现在人讲物质、精神,或者讲心、或者讲物,唯心唯物,唯心是讲精神,唯物是讲物质。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,心跟物都不是真的,心跟物是先有心后有物。虽然说先后,实际上先后界限找不到,确实有先后,但是它的速度太快了,几乎是同时的,阿赖耶的三细相几乎是同时的。确实它是有层次的,业相、转相、境界相,它确实是这样的,但是它速度太快了,快到什么程度?大概是万分之一秒,十万分之一秒,百万分之一秒,可能是亿万分之一秒,太快了。我们不但没有办法辨别,连思惟都想像不到,所以佛在经上讲不可思议,速度太快了。
佛经上这个说法,所以今天科学家的发现,我们不能不佩服。现在就是要问,这个宇宙的现象,宇宙原点,到底是一个原点爆炸形成的?还是许许多多的原点爆炸形成的?这科学家没有给我们做解释。佛法里头的解释,我们愈想愈有道理。种子起现行,现行薰成种子,它是循环的,所以这个现相它不间断,这个现相决定是假相。下面觉首菩萨几首偈,给我们做详细的说明,不是实相,假相!九法界的众生,也就是说堕落在无明里面,没有破无明,都在假相里头,把假相当作真实。九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,他们觉悟了,觉得不够彻底,所以无明还没破,天台家称他们叫相似即佛,不是真的,很像。那就是他有解悟,他入佛知见,没有入佛境界,解悟!换句话说,我们说粗一点我们就容易理解,古大德说,理可顿悟,事须渐除。事是什么?烦恼习气,我一下断不了,得慢慢的断;理可以顿悟,理只要长时薰修,真的会悟。
今天还有几个同学跟我在一起讨论,我说学佛功夫不得力,有人就讲:法师你要慈悲,你要教我。我说我每天在讲席里头讲经,天天在教,天天在劝!他怎么说?你要教「我」、劝「我」!没错,这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破了,你听经、你读经,为什么不开悟?这里头就是有一念之差!念头错了。「法师讲经不是讲我,是讲别人的;释迦牟尼佛讲经不是讲我,你看看教舍利弗、教目犍连的,不是教我的」。这样的心态把佛菩萨、善知识推得远远的,我们怎么能得利益?一定要叫佛叫著你的名字来跟你讲,这才是教我的。你这个心态要不能改过来,你在佛法里修一百年、一千年、一万年,修无量劫,你还是个凡夫,你还是搞六道轮回,你想想对不对?错了!
《阿弥陀经》,佛没有叫著你的名字告诉你,佛叫著舍利弗,没叫你的名字,难怪你念佛不能往生。《十善业道经》,佛叫著龙王给他讲,也没有叫你的名字,所以你完全不得利益。这些事情我在讲经的时候说过,不是没说过。《弥陀经》里面,舍利弗是我们大家的代表,叫舍利弗就是叫我们,我自己也在其中;《十善业道经》,龙王是我们的代表,叫著龙王就是叫我。你要不懂这个道理,无论学什么东西你统统不得利益。为什么?他不是教我的,是教别人的,教他们的,与我不相干!你听经,白听了,你修行,白修了,不但境界转不过来,知见都产生错误,你怎么会学到东西?
一个老师在讲堂里上课,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,李老师办了个经学班,教讲经,我也参加这个班,班上二十多个同学。没错,这个班上是指著名字教你,但是指著名字教你只两个人,这两个人坐在老师对面,其他的同学旁听,没有指你的名字。这两个人,指名字的人学得很认真,为什么?他们要上台去复讲,很认真;坐在一旁旁听的同学得的利益就少了。为什么?「老师不是教我的,我是来旁听,是教他的,教他们两个」,听课得利益就减了一大半。李老师以前跟我讲,教这两个人,教他上台讲经,他的精神全部精神专注,可以能够听到六成、七成,他才能上台去讲。不是讲这部经的,旁听的,李老师讲,大概是三成,顶多四成,甚至於只有两成,他不专注!因为什么?他不上台,不讲这个经,旁听的,差很远。
我在这个班上,我是最后参加的,这个班已经开学一个月我才插班进去的,老师教讲经顺序是按先来后到的,我是最后的,当然排在最后;换句话说,我统统是旁听。可是我旁听的心态跟他们不一样,我虽然坐在后面,我认为老师就是教我的。所以我没有出家之前,在这个班上一年三个月,老师教了连他自己讲经连教学,我一共听了十三部经。这十三部经每一部我都能讲得不错,什么原因?现在你们晓得,老师是对我讲的,我是这么学会的。我决定没有一个念头说,老师是对他们讲的,我从来没这个念头,从来没有想到这个问题。
这几年才听说,他说,你们同学当中听经,法师你讲经都不是为他讲的,是对别人。我才发现这个问题,这个问题对我们的修学产生严重的障碍,不是障碍别人,障碍你自己。你自己在这个地方,有人跟我十几年了,十几年没有进步,原因在哪里?大概就是这个观念错误,你学不到东西,不是跟你讲的,是给别人讲的。哪一个人「直下承当」,这句话是佛学里头的术语,直接承当这是对我讲的,这个人得利益,这个人学会了。你认为这个东西是对别人讲的,不是对我的,你听三百年也不得利益,你也不懂,你还是迷惑颠倒,你不会开悟。
过去,至少这个事情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。有一年农历年,我在台湾南部兴隆寺过年,是比丘尼的道场,天乙法师做住持。我在那里住了三天,每天给她们常住大众做一个小时的开示,答覆她们的问题。那个时候我学《楞严经》,在台湾,白圣法师是专讲《楞严》的,他是从前上海圆明学院「楞严专修班」毕业的,那是圆瑛老法师办的佛学院,专攻《楞严》。天乙法师问我,怎样把《楞严经》学好?我写了一个「内典研学纲领」,字不多,四大段,就是在兴隆寺写的。我里面所提出来的,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态度,学习的态度占你整个学习成就,要算比例来讲,应当占到百分之九十。她们问方法,我在台中学了些方法,我告诉她,方法只占百分之十,心态占百分之九十。你有良好的心态,心理、态度,不懂方法,你讲经也会感动人;你没有良好的心态,懂得方法,讲得天花乱坠,你讲出来的东西不能感动人。我的大纲在那边讲完之后,回到台中送给老师看,老师完全同意,一个字都没有改。那时候用油印印,叫我油印送给我们讲经同学做参考。
态度太重要了,你们现在的失败就是没有学习的态度,听,白听了,得不到利益;讲,不是自己学习的心得,都是这个地方抄一点,那里拼凑一点,大杂烩,怎么能成就?所以学习得不到法喜。这就好像吃东西一样,吃东西怎么?自己消化不良,养分不能吸收,吃下去之后不能吸收养分,反而变成了病,现在很多学佛的是犯了这种错误。如果要不知道改进,这一生空过了。空过非常可惜,得人身、闻佛法,这个机会太少了。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希望大家要珍惜,要重视,决不能因为我没有指著名字跟你讲,就不是跟你讲,错了,这点你们要好好的学我。我为什么能得利益?你为什么不能得利益?那就是我认为诸佛菩萨、一切善知识都是为我讲的,我从这里得利益。你们没有叫你们的名字就不是对你讲的,这就差得很远。现在时间到了!
各位同学,我们接著前面所学习的,宇宙万法的起源,性、识为根本,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「心现识变」。因缘很难讲,很不容易懂,经上讲一念不觉,我们要问,为什么会有一念不觉?那个一念是怎么原因起的?问题总是找不到圆满的答案。所以佛的术语用的太妙了,妄念!虚妄,不是真实。自性清净心里头一念不生,怎么会有一念?哪有这种道理?它起一念,它就不能叫真心。不觉,自性本觉,你看看《起信论》里面讲的,「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」。你说一念不觉,不觉是本无,本无怎么会有?所以佛给我们讲,这都不是真实的。你要了解这个真相,真相不能讲,真相不能想像,因为你想像,错了,你想说明它就更错了,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真相大白!所以一切言说、一切说法,乃至於一切示现,无一不是方便。方便法不是真实,但是方便能够引导你体会到真实,这个方法妙极了,所以法称为妙法,它有道理。
我们要懂得怎样用方便法,要知道用方便法,你就一定要记住《起信论》里头教给我们的原则,离言说相,离名字相,离心缘相。也就是说不可以执著,不但不执著,分别都不可以,不可以分别、执著言说,不可以执著、分别名相,不可以起心动念去想,想就是心缘相。直觉,你听,听懂了你就明白了、就觉悟了;听不懂,不能想,愈想愈错。为什么?想的时候落在意识里头去。意识就是「境界为缘生六麤」,六麤就造业,起惑、造业、受报。诸位要晓得,三细相是起惑,迷了,虽迷怎么样?还没有造业,还没有受报。这是什么境界?应当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。
四圣法界里头有四个等级,有高有下,高的没有分别了;下面虽没有执著,还有分别,像声闻、缘觉,他没有执著,他有分别;到菩萨佛,分别也伏住了,但是无明没破。这个境界很细,所以先有三细相,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一个是例外的。不但包括有情众生,连无情,我们今天讲的植物、矿物都包括在其中,都是属於阿赖耶的相分,就是境界相,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,乃至於虚空,都是境界相。这个境界相就是从转相里头现出来的,这叫心现,三细相。
识变,这就到六麤,六麤里面第一个,动了分别,「智相」。你看看依现相起分别,现相就是境界,三细相里头的境界相,也叫做相分,现在我们讲物质现象。智相是什么?智相就是分别,起了分别。再一分别就起了「相续相」,你看依智相念恒起,那个分别不是一个分别马上就中断,马上中断这个事情就没有了。它怎么样?它念念分别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,我们今天的分别,像想念,都是属於相续相。为什么?真正这个现象,无论是精神、物质,你要晓得刹那生灭。前面《华严》里头讲得清楚,清凉大师的解释里头说得透彻,我们讲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并皆速灭,不存在。为什么我们感觉当中好像它真的存在?这是相续相。相续相就是分别没有中断,对前面的相起了分别,对后面的相还起分别,再后面的相还起分别,念就是分别,恒起!
这个在造业了,但很轻,不严重。到下面一个,就产生严重了,下面什么?「执取相」,执著了,依相续起执取,执著就想得到。诸位要知道,智相、相续相里面,我们在一般讲,我常常讲的,没有控制的念头,没有占有的念头。虽然有分别,但是这个念头没起;这个念头没起不造业,虽不造业已经堕在无明里头。其实智相就是无明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你看依相续,把相续误会当做真实,不知道能现所现、能变所变它是相续相。就好像我们看电影,我常常用这个做比喻,在银幕上看境界相,以为都是真的。不晓得怎么样?真的是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并皆速灭。你看它一秒钟二十四张底片就换掉了,你才动这个念头,这一张已经换掉了,换第二张。但第二张跟第一张差不多,相似,可是你要晓得,前面一张绝对不是后面一张,后面一张绝对不是前面一张,哪来的相续?好像是相续,实际上并不相续。
然后你才晓得阿赖耶里面种子,种子遇缘起现行,也是像电影画面一样,前面一个种子绝对不是后面一个种子,后面一个种子绝对不是前面一个种子。就像电影底片一样,前后不一样,前后不相知,这个经前面五首偈跟我们讲,为什么它不相知。所以它先用流水做比喻,比喻相续,水在河里流,前浪不是后浪,后浪不是前浪;前浪不会到后浪去,后浪也不能够到前浪去。所以前浪不知后浪,后浪不知前浪,彼此各各不相知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
我们在生活当中每一秒钟,你知道相续相有多少?不知道!我们照《仁王经》的说法,《仁王经》是佛说的,我常常讲《仁王经》是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,佛是随顺俗谛而说的。照他那个讲法,一弹指六十刹那,一刹那九百生灭,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,四乘六十乘九百,刚好两个十万八千。那就是说像我们看电影,那个底片一秒钟换多少个底片?两个十万八千张。现在我们实际上,我们看电影是一秒钟只二十四张,底片的更换二十四张。一秒钟如果底片更换两个十万八千张,你怎么知道那是假的?一秒钟二十四张,我们就以为是真的,就被这个假相迷住了。我们的科学技术,电影是平面的,心性,心现识变是立体的。如果将来科技进步,要发明立体的电影,跟这个就没有两样。
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记住,「并皆速灭」,这四个字讲得好,把真相说出来了。科学家还没有讲到这么透彻,宇宙原点,那么小的原点,他如果能说成跟佛法里面讲的,这个原点遇到缘变现成宇宙,能现。能现所现,能现的是原点,所现的是宇宙,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并皆速灭,那就跟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完全相同。
佛与大菩萨跟凡夫不一样在哪里?他们不起六麤相,凡夫一定会起六麤相。也就是说他们在这个境界里面决定没有执著、决定没有分别,那个境界就叫做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里头,诸位要记住,也是并皆速灭。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大乘教里,佛并没有说一真法界是例外,没有讲,一真法界也不离开这个原理、原则。所以,你不能说它有,你也不能说它没有。你说有、说没有都是错的,你都不了解事实真相,事实真相是非有非空,大乘教里面叫中道义。
所以只要有执著,执取相用我们普通的话来讲,就是你起了有控制的念头,有占有的念头,六道众生不能避免。阿罗汉没有这个念头,没有控制、占有的念头;六道里面,包括非想非非想处天,他怎么还有这个念头?确实有。他占有不是占有其他,他占有像什么?他入了大般涅盘,不生不灭了。他控制、占有就是这个念头。但是寿命到了,这个境界不能保持,还要堕落,於是他就起了疑惑,谤佛:「古圣先贤讲的大涅盘不生不灭,假的,不是真的,我证到这个境界,为什么烦恼还会起现行?为什么还会堕落?」毁谤圣贤,毁谤三宝,很快就堕落。因为他阿赖耶里面还有些恶的习气没有断,这时候统统都起来了,随著这个业就感得报,果报。所谓是爬得高摔得重,古大德这些成语,里头真有道理!
从执取相,下面就「计名字相」,你看依执著,计是计度、分别,就是要想一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?名本来没有,哪来的名?名字是人起的,所有一切天地万物都要给它起个名字。能现能变的,那就起个什么名字?造物主。造物主不是起了个名字吗?起个名字叫真神、造物主,起的名字。整个宇宙、一切万有是他现的、他变的,不就等於他造的?想想看应该给他,「计」就是我们今天讲想想看,用个什么名字给他?给这个能现能变的,给他起个名字叫造物主,给他起个名字叫上帝,给他起个名字叫真神,唯一的真神,这是「计名字」。
最平常的,小孩生下来,你看做父母的,或者祖父母的,给他起个名字,好叫他。古人起名字也有个原则,原则是父母、老人对这个小孩的期望,希望他将来长大了名副其实。所以名是父母或者是祖父母给你起的,命名,不可以更改,更改叫大不孝!为什么?父母对你的期望,你把它改变了,这是大不敬、大不孝。字、号可以改,为什么?那不是父母给你起的,朋友给你起的,或者是自己起的;名不能改。
在中国古礼,一个人在一生当中,从成年之后,你的名只有两个人称你,叫你的名,一个是父母,一个是老师。所以老师的地位在人心目当中跟父母是平等的,老师是一生称你的名。你的朋友,你的兄弟姐妹,甚至於你的长辈、你的祖父母都称你的字,不称你的名。为什么?对你尊重。纵然你将来做了官,替国家服务,皇帝看到你也称你的字,不称你的名,彼此互相尊重。自己对於尊长,自己称名,但是尊长都称你的字,这个要懂得。现在人不晓得这个道理,现在人不但称你名,还把姓冠上去,所谓连名带姓。从前连名带姓称你,那是骂你!一般在什么时候?犯罪。你被国家判刑,连名带姓称你。所以皇帝要称你的姓,称你的名字,你有罪了,他对你不尊重。
所以,天地万物都有个名,这个名是众生计度、分别给它设定的。老子说得好,「名可名,非常名,道可道,非常道」,这就说明名字跟言说不是真的,是假的。你一定要晓得不可以执著,不可以分别,不可以执著,你可以用它,与别人讨论研究,方便,它是个工具,它不是真实的。懂得这个,你就不会迷在名字相上,你才能得清净心;过分的执著在名字上,你一生都得不到清净。从计名字,再下面就造业,「起业」。换句话说,前面从智相、相续相、执取、计名字都属於「事」,我们讲,你在做什么事,在做事;事情做完了之后,那个结果就是「业」,就造业。你看依名起业,这个名把前面这四麤相都包括在其中了。
结业后面就受果报,果报就是「业系苦相」,由业生苦,苦是报。在佛法里平常讲的,你的业善,三善道的果报,你的业恶就三恶道的果报。可是你在受果报的时候,你们想想看是不是又是从智相、相续、执取、计名字,不又是搞轮回了吗?这就叫轮回。由业报生分别,我在受苦,我为什么要受这个苦?为什么别人不受苦?在分别,永远在循环!几个人在这里头省悟过来?所以法相唯识里头常讲,「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生六麤」。六麤是造业受报,三细是起惑,迷惑,惑、业、苦,永远没有止境,这就是诸法实相。
虽然说的是人,说的是个人,人就代表一切万事万物,为什么?现在我们慢慢懂得,所有一切境界,大乘经教里讲的,从心想生!物质环境它起变化,唯识所变,识是什么?心想。心想,第八识不想,实在八个识里头,心想就是第六跟第七,第六的分别,第七的执著,这两个识能变的力量最强,十法界依正庄严它变的!阿赖耶只是集起、受薰,接受前面七个识(前面七转识)薰习成种子,业习种子,它像仓库一样收藏。业习种子遇到缘的时候,它就现相,它能现,这里讲是唯心所现。第六、第七,分别、执著它能变,把第八识的境界相转变,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。善念变善相,三善道;恶念变恶相,变三恶道。依报、正报都是心现识变的,没有一个是例外的,这是把诸法实相简单的介绍出来。
我们再从清凉大师小注,《钞》里面去看,这个讲得比较清楚,第八识,「第八名心,集诸法种」,这是说集起,集起为心。集是什么意思?起是什么意思?一定要搞清楚。「集」是诸法种,等於收集,收集诸法种;「起」是起诸法,就是现相。相从哪里来的?就从「种」遇到缘就现相,这叫心,所以心现识变。起,它就起变化了。
第七叫意,「第七名意,缘藏识等」,这个等是什么?等是藏识里面集起的种子,它缘这个;缘「集诸法种」,也缘「起诸法相」,这两种它都缘。你看「恒审思量为我等故」,它执著阿赖耶的见分(见分是阿赖耶里面的一分),以为是我,坚固的执著,没有一念忘记的。如果有一念忘掉,它就超越了,我执就断了。这个现象在中国人,中国古人就叫它什么?叫它做灵魂,在六道里头投胎,舍身受身就是它;在佛法里面叫神识,这都是计名字相,称为神识,世间人叫灵魂。儒家?儒家也叫得不错,儒家叫游魂,它不叫灵魂。为什么?它不灵,它迷惑颠倒!称游魂是很有道理,因为它离开身体之后,速度很大,哪个地方有缘它哪里就投胎去了,投胎多半是随著业力。
如果是觉悟的人,超越三界的人,他是哪个地方有缘他就到哪里示现,那叫感应,众生有感,他自然就有应,乘愿再来。修行,因中曾经发过愿,众生无边誓愿度,所以哪个地方众生有缘就到哪里去示现。觉悟的人不迷,觉而不迷;六道凡夫,迷而不觉。觉而不迷的人没有苦,苦乐忧喜舍都没有;迷的人,六道众生,苦乐忧喜舍统统受苦,没有一样不苦。恒审思量,著重在那个恒,永远它不断!执著阿赖耶的见分,见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,执著阿赖耶里头一分,认为这是我。
所以大乘教里面,你看佛在《金刚经》上常讲「无我相」,无我相是不执著这个身是我,讲相是讲物质。后面「无我见」,这就讲得深,用佛学名词来说,也不执著神识是我;用中国一般的民间来讲,也不执著灵魂是我,灵魂跟肉体都不是我。西方的哲学家也算是不错,他不执著身是我,他执著神识是我,你看西方哲学家所谓是「我思故我在」,他不执著这个身体,我能够有想像,我能够有思惟,这个能想像、能思惟的是我。能思惟、能想像的是什么?不就是第七识、第六识!正是佛法里面讲的神识,中国人讲的灵魂,他执著这个是我,其实这个还不是我。执著这个东西是我,不能开悟,不能见性,这个东西还不是我。到底什么是我?第八识的性体,第八识是依真心,依真性,那才是我。佛法里面称为法性,所以大经上常讲,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,那真正是我。宗门里面常说,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那本来面目不是神识,也不是中国人讲灵魂,是本性!佛法里面讲真心、讲法性、讲佛性、讲本性,甚至於讲第一义谛,名词术语很多,都是说这个,那才真正把自己找到了。
这个东西找到有什么好处?好处太大了,晓得整个宇宙是自己变现的。我们现在心量很小,不能包容人,你要哪一天真正发现整个宇宙是自己变现的,你包不包容?包容这个念头都没有,自然的,就好像我们身体一样。我们身体是一个整体,我们现在晓得,我们身体里头五脏六腑,你包不包容?你能不能说,我这个地方不要了,我心脏不要了,我丢掉它,肝脏不要了,我丢掉它,行不行?乃至於我全身每个细胞都是自己,你能不能说这个细胞不要了?这块肉不要了?不可能!所以包容都讲不上,自自然然的。这叫什么?这叫本善,儒家讲「人性本善」,人之初,性本善,佛家讲的法性;身,身是法身。我们今天迷的时候,不知道整个宇宙是自己,不晓得整个宇宙是一体,整个宇宙就是自己心性变现的。文殊菩萨讲得好,「心性是一,云何种种」,种种是心性所现所变,心性是种种能现能变,能所是一不是二,没有冲突。
下面说,「余六名识,於六别境」,什么叫别境?境是境界,譬如眼对色,它的作用,别是分别,后面讲了别,了是明了,别是分别。眼分别外面的色,耳分别外面的音声,鼻分别气味,舌分别味道,身分别感触。譬如说天气寒冷、炎热,它有感受,不同。意分别法,所以前面这个六根统统叫识,识是了别为义。这个地方文字虽然不多,说得也很好,他讲什么?「粗动,间断,了别转故」,粗是很明显,不像前面讲的第八识跟第七识,那个不明显。这个六根起作用非常明显,眼能见、耳能听,这粗相,粗动。间断,它不是相续的,它不像第七识,第七识是不间断。所以前面六识很容易间断,譬如眼,我们眼睛闭著,外面色相就没有,就断掉了。在黑的境界里头,夜晚没有灯光的时候,什么都看不见,就断掉了。所以它必须要具备很多条件,譬如说经上讲「眼识九缘生」,基本上它能见要具备九个条件,少一个它就见不到。这个我们在此地就不细说,说什么?它起作用,它分别。
现在我们知道,这种分别执著对外面境界起很大的作用。日本江本博士,十年用水做实验,我们得到很大的启示,知道了什么?一切法从心想生。你看善的念头,水结晶的图案非常之美;恶的念头,显现的图案就很丑陋,你看那个样子好像很悲哀。水是矿物,随著人的念头产生变化,於是我们就明了,极乐跟我们娑婆有没有两样?给诸位说没有两样。遍法界虚空界诸佛刹土跟地狱都没有两样,所有一切境界从心想生,就是这个地方的有情众生。有情众生我们讲就是动物,动物里最重要的,幻想最多的是人;换句话说,人的念头要都善,这个境界就是极乐世界;人的念头都恶,这个世界就变成饿鬼、地狱。大乘经教里佛常常讲,境随心转,随著这个地方居住众生的心。
所以,佛菩萨来救度一切众生,用什么方法?用教育!教大家了解事实真相,人人都存个善心善意,这个世界多美好!我们在这几年提出两句话,做了一副对联,用的名词很浅显,「爱心遍寰宇,善意满人间」。我们人人都以爱心来对整个世界,善意来对一切动物,这个世界就非常美好,就是天堂。这两句话我本来写的是「慈悲遍法界,善意满娑婆」,怕的是一般不学佛的人听不懂。什么叫慈悲?什么叫法界?什么叫娑婆?不用这个名词,改一改,把慈悲改成爱心,这个大家好懂。寰宇是宇宙,「爱心遍宇宙,善意满人间」,这个大家好懂。
教育教什么?就教这个,人人都能够包容人,人人都能包容万物,人人都能够爱人,都能够爱万物,以善意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这完全称性,这是性德流露。境随心转,这种好心善心,爱心善心,天堂原来就在眼前。如果我们还是用恶心、恶念,那个不得了,我们这个世间就变成地狱,就变成饿鬼。十法界十种境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,都是从心想生;离开心想没有一法可得。这个理跟事我们都要清楚,都要明了。
清凉大师这个地方注解看起来好像不多,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。浅深由人,程度深的人看得深,程度浅的人看得浅,这就是圣贤的典籍,活活泼泼。所以我们学习不要说是一生学不厌,生生世世都学不厌,为什么?它的义理没有穷尽,没有止境的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觉首菩萨偈颂第七首看起,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:
【眼耳鼻舌身。心意诸情根。以此常流转。而无能转者。】
这首偈「答三问」,我们看清凉大师的《疏》,「且第一偈」,这是后半段,正答文殊菩萨前面问的难题。「初答何因种种」,这个种种就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无量无边,什么原因而有的。佛法里面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,一般科学家所说的宇宙万有,大的讲到星系、星球,小的讲到微尘;现在这些已经成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,大的叫太空物理,小的叫量子力学。这都在文殊菩萨这一句问号,「何因种种」,在这一句里头包括尽了。什么原因?清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解释,说「此具二意,一以八识熏习而成故」,这一句话就解答了,但是这句话里头的含义非常深广。前面也曾经跟诸位略略的做过报告,佛在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这桩事情的真相,这真相就是《般若经》上讲的诸法实相;实是真实,诸法就是此地讲的种种,种种真相。真相从哪里来的?为什么会有变化?这就是八识薰习。
我们看清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做的讲解,「初句五识」,经文里头第一句,『眼耳鼻舌身』,这五识。第二句,「次句心是本识」,为什么?心是根本,「集起义故」,什么叫集起?后面还有讲解。「意通六七」,第二句里头有个『意』,「意」,第六是意识,第七是意根,所以这一个意包括两个识,总共八个识都说全了。这八个识要做个简单的解释,先说「心是本识」,本是根本,为什么说它是根本?集起义故。什么叫做集起?清凉大师在《钞》里面有介绍,先把心、意、识这三个名字略说。心是「集起」,意是思量,「思量名意」,识是「了别」,这是把这三个名相简单扼要的给我们说出来,然后再分别来说明。
集是「集诸法种」,起就是生起诸法,它是根本,这个说法很像近代科学家发现的「无中生有」。集是什么?等於说是集聚、收集;诸法就是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种子。这是佛在经上说,阿赖耶里面含藏著我们过去生中,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的习气种子,这些习气种子就是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真因,这些种子。这些种子遇到缘起现行,就是下面集起的意思,「起诸法」。我们今天看到这个大宇宙,大宇宙怎么来的?就是阿赖耶识里的种子遇到缘起现行,就变现出来了。
现在的科学家告诉我们,宇宙是不断的在膨胀,许多科学家都承认宇宙在膨胀。膨胀是什么现象?一定是爆炸。什么东西爆炸的?现在可能是从数学里面找出一个原点,宇宙的原点,原点很小很小,爆炸出来是这么大的宇宙,不可思议,这个说法跟佛经里面讲的很相似。佛给我们讲,整个宇宙的现象,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诸法种子,种子遇缘起现行。这个种子可以说是无,佛说它不是物质,物质是再小科学家还认为它是物质,是很小的物质。小到什么程度?他们有计算的方法,我也不记这些东西,我只记一个他的比喻。他说我们人的头发,譬如头发,假设头发有这么粗,把头发当中切断,切断的平面,这是圆的平面,这个平面直径可以排列多少个宇宙的原点?他说可以排一百万亿亿亿,后面是三个亿,宇宙的原点。佛不是这个说法,假设宇宙原点真是这么小,一根头发的直径可以排一百万亿亿亿个,那个宇宙原点太多了,还是遍虚空法界容纳不下。
佛说宇宙的业因(就是种子)是有的,种子不是物质,而且这个种子永远不会消灭的。为什么?旧的种子现行,灭掉了,新的种子又生,新陈代谢,所以宇宙现象永远不会断的。我们后面会讲到阿赖耶的薰习,种子薰现行,现行又薰成种子,它互相薰习。你看我们这里讲八识,前七识是能薰,阿赖耶的种子是所薰,种子遇缘的时候又变成现行,现行又薰成种子,所以种子跟现行是永远不会有止境,这是宇宙现象。种子是薰成的,换句话说,真如自性里面本来没有,是薰成的这个习气,习气种子,本来没有,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。它遇到缘现行,生起色相,我们讲现相,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相,现相也不是真的。
这首偈子里面所讲的八识,相宗经论里面讲得详细,「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生六麤」,不仅仅是识,这里面的事情很微细。自性,这是宇宙万有的本体,佛在经上给我们讲,一念不觉而有无明,无明则生三细相。三细相第一个是「无明业相」,业是动。所以在这个地方,我们要晓得真心是不动的,真心是觉悟的,它不迷;动了就迷了,一动就迷了。所以佛常常用水来做比喻,你看水在静止的时候,没有泥沙染污,在静止的时候,像一面镜子。外面境界倒影在水里面清清楚楚,像一面镜子一样,那叫觉。如果它动,风一吹它就动了,动就起波浪。如果波浪不大,还行,还能照,不过照的清晰度没有在平静的时候;如果大风大浪,它照就失掉了。
我们六道凡夫的心,起心动念是大风大浪,所以照见是完全失掉,这是佛教我们修定。为什么?定就是把分别、执著、妄想把它卸下来,定功有浅深不一样。深的定确实能把心水染污沈淀下去,把境界的风尽量把它减弱,於是就起照见的作用。这个照见,照见什么?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突破了空间维次;科学家讲空间维次,佛法里面讲十法界,界就是维次,不同的维次。突破之后,人可以看到天道,天道就在我们面前,空间没有了;空间没有了,距离没有了。你看有人念佛念到一心的时候,看到阿弥陀佛,看到极乐世界。在我们净宗,东晋时候初祖慧远大师,我们在他传记上读到过。他在往生之前才告诉大家,在庐山念佛堂念佛,他曾经三次见到极乐世界;没离开念佛堂,见到极乐世界,空间没有了。最后这次是第四次,他往生极乐世界,这个境界又现前,他告诉大家,他说我要走了。人家问他,你见到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?跟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是一模一样。
这叫什么?念佛三昧,虽然这个时间很短,短也起作用。如果这个功夫要是能够永久保持,那就得定了,在净宗里讲你得一心不乱。但是真诚到极处,所谓是「净极光通达」,一心专注的时候,妄念不生,会有短暂的时间你的心水清净了、平了,你有一分钟的时间,就有一分钟时间突破;你有两分钟的时间,就有两分钟时间的突破。为什么他保持不住?那个境界现前,心里一欢喜,境界就没有了,欢喜是心动。这是我们凡夫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境界长时间的保持,原因在此地。你看我们凡夫,如果在念佛,念佛堂里面一下见到极乐世界,见到阿弥陀佛,你说是不是很欢喜?欢喜心还没有动,境界就没有了,就这个道理!所以,世尊在《楞严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这个境界现前的时候要如如不动,记住《金刚经》上一句话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你要照顾你的功夫,不要去管境界,这样子你慢慢才能够契入,契入之后,这境界就保持长久。这个开示很有道理,我们不能够疏忽。
练功夫,这就讲真修行,练功夫,在哪里练?在日常生活当中练,顺境不起贪爱,逆境不生瞋恚,从这个地方开始练。练到功夫差不多的时候,再提升一级,无论是顺境、逆境,善缘、恶缘,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那就恭喜你,你就入佛境界。我们今天在大乘经受长时间的薰修、薰习,这些理我们差不多都能明了,也都能够说得上来,这是什么?解。我们的信解跟佛相应,但是我们的功夫不够;就是境界现前心会动,这是功夫不够,所以只能够入佛知见,不能入佛境界,这个要知道。能入佛知见,这也就很难得了,你算是正知正见。
宗门教下常讲悟后起修,明了之后你要好好的修,修是什么?修就是在境界里头学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就修这个,要悟后起修。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这个,只是用的方法、手段不一样,目标、方向完全相同。到如如不动的时候,智慧、德能、相好全都现前了。为什么?自性里头本来具足,不是从外来的。诸法实相通达明了,一丝毫都没有疑惑,万缘放下。放下,实在讲,总的来讲执著放下,分别放下,起心动念放下。
有缘应化在九法界、应化在六道,就是佛,就是菩萨,佛跟菩萨的意思就是觉者,真正觉悟。觉是什么?觉心不动,无论什么样的境缘,善也好、恶也好,如如不动,不生烦恼。跟一切众生交往,帮助一切众生度脱苦难,只生智慧。只生智慧,不生烦恼,烦恼不能断烦恼,诸位要记住这句话,智慧能断烦恼。烦恼好比黑暗,智慧好比光明,古人有个比喻比得好,「千年暗室」,这一个黑的房间没有光线,一千年了。没有关系,点一盏灯,黑暗就照破了,智慧开了之后,黑暗就没有了,这个比喻很好。
黑暗是比喻无明,我们无始劫以来,堕落在无明里头,无明就是动相。这一动,业相就是动,动就是造业,立刻就变现出转相。转相是什么?阿赖耶识里头的集,集的意思,集起诸法种子。从转相立刻就变成境界相,境界相就是起的意思,集起,就现起种种的物相。所以,现前这个境界是阿赖耶的三细相,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。所以阿赖耶叫本识,阿赖耶是不是真有?不是,是一念不觉而产生的幻相!现在人讲物质、精神,或者讲心、或者讲物,唯心唯物,唯心是讲精神,唯物是讲物质。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,心跟物都不是真的,心跟物是先有心后有物。虽然说先后,实际上先后界限找不到,确实有先后,但是它的速度太快了,几乎是同时的,阿赖耶的三细相几乎是同时的。确实它是有层次的,业相、转相、境界相,它确实是这样的,但是它速度太快了,快到什么程度?大概是万分之一秒,十万分之一秒,百万分之一秒,可能是亿万分之一秒,太快了。我们不但没有办法辨别,连思惟都想像不到,所以佛在经上讲不可思议,速度太快了。
佛经上这个说法,所以今天科学家的发现,我们不能不佩服。现在就是要问,这个宇宙的现象,宇宙原点,到底是一个原点爆炸形成的?还是许许多多的原点爆炸形成的?这科学家没有给我们做解释。佛法里头的解释,我们愈想愈有道理。种子起现行,现行薰成种子,它是循环的,所以这个现相它不间断,这个现相决定是假相。下面觉首菩萨几首偈,给我们做详细的说明,不是实相,假相!九法界的众生,也就是说堕落在无明里面,没有破无明,都在假相里头,把假相当作真实。九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,他们觉悟了,觉得不够彻底,所以无明还没破,天台家称他们叫相似即佛,不是真的,很像。那就是他有解悟,他入佛知见,没有入佛境界,解悟!换句话说,我们说粗一点我们就容易理解,古大德说,理可顿悟,事须渐除。事是什么?烦恼习气,我一下断不了,得慢慢的断;理可以顿悟,理只要长时薰修,真的会悟。
今天还有几个同学跟我在一起讨论,我说学佛功夫不得力,有人就讲:法师你要慈悲,你要教我。我说我每天在讲席里头讲经,天天在教,天天在劝!他怎么说?你要教「我」、劝「我」!没错,这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破了,你听经、你读经,为什么不开悟?这里头就是有一念之差!念头错了。「法师讲经不是讲我,是讲别人的;释迦牟尼佛讲经不是讲我,你看看教舍利弗、教目犍连的,不是教我的」。这样的心态把佛菩萨、善知识推得远远的,我们怎么能得利益?一定要叫佛叫著你的名字来跟你讲,这才是教我的。你这个心态要不能改过来,你在佛法里修一百年、一千年、一万年,修无量劫,你还是个凡夫,你还是搞六道轮回,你想想对不对?错了!
《阿弥陀经》,佛没有叫著你的名字告诉你,佛叫著舍利弗,没叫你的名字,难怪你念佛不能往生。《十善业道经》,佛叫著龙王给他讲,也没有叫你的名字,所以你完全不得利益。这些事情我在讲经的时候说过,不是没说过。《弥陀经》里面,舍利弗是我们大家的代表,叫舍利弗就是叫我们,我自己也在其中;《十善业道经》,龙王是我们的代表,叫著龙王就是叫我。你要不懂这个道理,无论学什么东西你统统不得利益。为什么?他不是教我的,是教别人的,教他们的,与我不相干!你听经,白听了,你修行,白修了,不但境界转不过来,知见都产生错误,你怎么会学到东西?
一个老师在讲堂里上课,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,李老师办了个经学班,教讲经,我也参加这个班,班上二十多个同学。没错,这个班上是指著名字教你,但是指著名字教你只两个人,这两个人坐在老师对面,其他的同学旁听,没有指你的名字。这两个人,指名字的人学得很认真,为什么?他们要上台去复讲,很认真;坐在一旁旁听的同学得的利益就少了。为什么?「老师不是教我的,我是来旁听,是教他的,教他们两个」,听课得利益就减了一大半。李老师以前跟我讲,教这两个人,教他上台讲经,他的精神全部精神专注,可以能够听到六成、七成,他才能上台去讲。不是讲这部经的,旁听的,李老师讲,大概是三成,顶多四成,甚至於只有两成,他不专注!因为什么?他不上台,不讲这个经,旁听的,差很远。
我在这个班上,我是最后参加的,这个班已经开学一个月我才插班进去的,老师教讲经顺序是按先来后到的,我是最后的,当然排在最后;换句话说,我统统是旁听。可是我旁听的心态跟他们不一样,我虽然坐在后面,我认为老师就是教我的。所以我没有出家之前,在这个班上一年三个月,老师教了连他自己讲经连教学,我一共听了十三部经。这十三部经每一部我都能讲得不错,什么原因?现在你们晓得,老师是对我讲的,我是这么学会的。我决定没有一个念头说,老师是对他们讲的,我从来没这个念头,从来没有想到这个问题。
这几年才听说,他说,你们同学当中听经,法师你讲经都不是为他讲的,是对别人。我才发现这个问题,这个问题对我们的修学产生严重的障碍,不是障碍别人,障碍你自己。你自己在这个地方,有人跟我十几年了,十几年没有进步,原因在哪里?大概就是这个观念错误,你学不到东西,不是跟你讲的,是给别人讲的。哪一个人「直下承当」,这句话是佛学里头的术语,直接承当这是对我讲的,这个人得利益,这个人学会了。你认为这个东西是对别人讲的,不是对我的,你听三百年也不得利益,你也不懂,你还是迷惑颠倒,你不会开悟。
过去,至少这个事情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。有一年农历年,我在台湾南部兴隆寺过年,是比丘尼的道场,天乙法师做住持。我在那里住了三天,每天给她们常住大众做一个小时的开示,答覆她们的问题。那个时候我学《楞严经》,在台湾,白圣法师是专讲《楞严》的,他是从前上海圆明学院「楞严专修班」毕业的,那是圆瑛老法师办的佛学院,专攻《楞严》。天乙法师问我,怎样把《楞严经》学好?我写了一个「内典研学纲领」,字不多,四大段,就是在兴隆寺写的。我里面所提出来的,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态度,学习的态度占你整个学习成就,要算比例来讲,应当占到百分之九十。她们问方法,我在台中学了些方法,我告诉她,方法只占百分之十,心态占百分之九十。你有良好的心态,心理、态度,不懂方法,你讲经也会感动人;你没有良好的心态,懂得方法,讲得天花乱坠,你讲出来的东西不能感动人。我的大纲在那边讲完之后,回到台中送给老师看,老师完全同意,一个字都没有改。那时候用油印印,叫我油印送给我们讲经同学做参考。
态度太重要了,你们现在的失败就是没有学习的态度,听,白听了,得不到利益;讲,不是自己学习的心得,都是这个地方抄一点,那里拼凑一点,大杂烩,怎么能成就?所以学习得不到法喜。这就好像吃东西一样,吃东西怎么?自己消化不良,养分不能吸收,吃下去之后不能吸收养分,反而变成了病,现在很多学佛的是犯了这种错误。如果要不知道改进,这一生空过了。空过非常可惜,得人身、闻佛法,这个机会太少了。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希望大家要珍惜,要重视,决不能因为我没有指著名字跟你讲,就不是跟你讲,错了,这点你们要好好的学我。我为什么能得利益?你为什么不能得利益?那就是我认为诸佛菩萨、一切善知识都是为我讲的,我从这里得利益。你们没有叫你们的名字就不是对你讲的,这就差得很远。现在时间到了!
各位同学,我们接著前面所学习的,宇宙万法的起源,性、识为根本,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「心现识变」。因缘很难讲,很不容易懂,经上讲一念不觉,我们要问,为什么会有一念不觉?那个一念是怎么原因起的?问题总是找不到圆满的答案。所以佛的术语用的太妙了,妄念!虚妄,不是真实。自性清净心里头一念不生,怎么会有一念?哪有这种道理?它起一念,它就不能叫真心。不觉,自性本觉,你看看《起信论》里面讲的,「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」。你说一念不觉,不觉是本无,本无怎么会有?所以佛给我们讲,这都不是真实的。你要了解这个真相,真相不能讲,真相不能想像,因为你想像,错了,你想说明它就更错了,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真相大白!所以一切言说、一切说法,乃至於一切示现,无一不是方便。方便法不是真实,但是方便能够引导你体会到真实,这个方法妙极了,所以法称为妙法,它有道理。
我们要懂得怎样用方便法,要知道用方便法,你就一定要记住《起信论》里头教给我们的原则,离言说相,离名字相,离心缘相。也就是说不可以执著,不但不执著,分别都不可以,不可以分别、执著言说,不可以执著、分别名相,不可以起心动念去想,想就是心缘相。直觉,你听,听懂了你就明白了、就觉悟了;听不懂,不能想,愈想愈错。为什么?想的时候落在意识里头去。意识就是「境界为缘生六麤」,六麤就造业,起惑、造业、受报。诸位要晓得,三细相是起惑,迷了,虽迷怎么样?还没有造业,还没有受报。这是什么境界?应当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。
四圣法界里头有四个等级,有高有下,高的没有分别了;下面虽没有执著,还有分别,像声闻、缘觉,他没有执著,他有分别;到菩萨佛,分别也伏住了,但是无明没破。这个境界很细,所以先有三细相,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一个是例外的。不但包括有情众生,连无情,我们今天讲的植物、矿物都包括在其中,都是属於阿赖耶的相分,就是境界相,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,乃至於虚空,都是境界相。这个境界相就是从转相里头现出来的,这叫心现,三细相。
识变,这就到六麤,六麤里面第一个,动了分别,「智相」。你看看依现相起分别,现相就是境界,三细相里头的境界相,也叫做相分,现在我们讲物质现象。智相是什么?智相就是分别,起了分别。再一分别就起了「相续相」,你看依智相念恒起,那个分别不是一个分别马上就中断,马上中断这个事情就没有了。它怎么样?它念念分别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,我们今天的分别,像想念,都是属於相续相。为什么?真正这个现象,无论是精神、物质,你要晓得刹那生灭。前面《华严》里头讲得清楚,清凉大师的解释里头说得透彻,我们讲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并皆速灭,不存在。为什么我们感觉当中好像它真的存在?这是相续相。相续相就是分别没有中断,对前面的相起了分别,对后面的相还起分别,再后面的相还起分别,念就是分别,恒起!
这个在造业了,但很轻,不严重。到下面一个,就产生严重了,下面什么?「执取相」,执著了,依相续起执取,执著就想得到。诸位要知道,智相、相续相里面,我们在一般讲,我常常讲的,没有控制的念头,没有占有的念头。虽然有分别,但是这个念头没起;这个念头没起不造业,虽不造业已经堕在无明里头。其实智相就是无明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你看依相续,把相续误会当做真实,不知道能现所现、能变所变它是相续相。就好像我们看电影,我常常用这个做比喻,在银幕上看境界相,以为都是真的。不晓得怎么样?真的是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并皆速灭。你看它一秒钟二十四张底片就换掉了,你才动这个念头,这一张已经换掉了,换第二张。但第二张跟第一张差不多,相似,可是你要晓得,前面一张绝对不是后面一张,后面一张绝对不是前面一张,哪来的相续?好像是相续,实际上并不相续。
然后你才晓得阿赖耶里面种子,种子遇缘起现行,也是像电影画面一样,前面一个种子绝对不是后面一个种子,后面一个种子绝对不是前面一个种子。就像电影底片一样,前后不一样,前后不相知,这个经前面五首偈跟我们讲,为什么它不相知。所以它先用流水做比喻,比喻相续,水在河里流,前浪不是后浪,后浪不是前浪;前浪不会到后浪去,后浪也不能够到前浪去。所以前浪不知后浪,后浪不知前浪,彼此各各不相知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
我们在生活当中每一秒钟,你知道相续相有多少?不知道!我们照《仁王经》的说法,《仁王经》是佛说的,我常常讲《仁王经》是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,佛是随顺俗谛而说的。照他那个讲法,一弹指六十刹那,一刹那九百生灭,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,四乘六十乘九百,刚好两个十万八千。那就是说像我们看电影,那个底片一秒钟换多少个底片?两个十万八千张。现在我们实际上,我们看电影是一秒钟只二十四张,底片的更换二十四张。一秒钟如果底片更换两个十万八千张,你怎么知道那是假的?一秒钟二十四张,我们就以为是真的,就被这个假相迷住了。我们的科学技术,电影是平面的,心性,心现识变是立体的。如果将来科技进步,要发明立体的电影,跟这个就没有两样。
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记住,「并皆速灭」,这四个字讲得好,把真相说出来了。科学家还没有讲到这么透彻,宇宙原点,那么小的原点,他如果能说成跟佛法里面讲的,这个原点遇到缘变现成宇宙,能现。能现所现,能现的是原点,所现的是宇宙,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并皆速灭,那就跟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完全相同。
佛与大菩萨跟凡夫不一样在哪里?他们不起六麤相,凡夫一定会起六麤相。也就是说他们在这个境界里面决定没有执著、决定没有分别,那个境界就叫做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里头,诸位要记住,也是并皆速灭。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大乘教里,佛并没有说一真法界是例外,没有讲,一真法界也不离开这个原理、原则。所以,你不能说它有,你也不能说它没有。你说有、说没有都是错的,你都不了解事实真相,事实真相是非有非空,大乘教里面叫中道义。
所以只要有执著,执取相用我们普通的话来讲,就是你起了有控制的念头,有占有的念头,六道众生不能避免。阿罗汉没有这个念头,没有控制、占有的念头;六道里面,包括非想非非想处天,他怎么还有这个念头?确实有。他占有不是占有其他,他占有像什么?他入了大般涅盘,不生不灭了。他控制、占有就是这个念头。但是寿命到了,这个境界不能保持,还要堕落,於是他就起了疑惑,谤佛:「古圣先贤讲的大涅盘不生不灭,假的,不是真的,我证到这个境界,为什么烦恼还会起现行?为什么还会堕落?」毁谤圣贤,毁谤三宝,很快就堕落。因为他阿赖耶里面还有些恶的习气没有断,这时候统统都起来了,随著这个业就感得报,果报。所谓是爬得高摔得重,古大德这些成语,里头真有道理!
从执取相,下面就「计名字相」,你看依执著,计是计度、分别,就是要想一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?名本来没有,哪来的名?名字是人起的,所有一切天地万物都要给它起个名字。能现能变的,那就起个什么名字?造物主。造物主不是起了个名字吗?起个名字叫真神、造物主,起的名字。整个宇宙、一切万有是他现的、他变的,不就等於他造的?想想看应该给他,「计」就是我们今天讲想想看,用个什么名字给他?给这个能现能变的,给他起个名字叫造物主,给他起个名字叫上帝,给他起个名字叫真神,唯一的真神,这是「计名字」。
最平常的,小孩生下来,你看做父母的,或者祖父母的,给他起个名字,好叫他。古人起名字也有个原则,原则是父母、老人对这个小孩的期望,希望他将来长大了名副其实。所以名是父母或者是祖父母给你起的,命名,不可以更改,更改叫大不孝!为什么?父母对你的期望,你把它改变了,这是大不敬、大不孝。字、号可以改,为什么?那不是父母给你起的,朋友给你起的,或者是自己起的;名不能改。
在中国古礼,一个人在一生当中,从成年之后,你的名只有两个人称你,叫你的名,一个是父母,一个是老师。所以老师的地位在人心目当中跟父母是平等的,老师是一生称你的名。你的朋友,你的兄弟姐妹,甚至於你的长辈、你的祖父母都称你的字,不称你的名。为什么?对你尊重。纵然你将来做了官,替国家服务,皇帝看到你也称你的字,不称你的名,彼此互相尊重。自己对於尊长,自己称名,但是尊长都称你的字,这个要懂得。现在人不晓得这个道理,现在人不但称你名,还把姓冠上去,所谓连名带姓。从前连名带姓称你,那是骂你!一般在什么时候?犯罪。你被国家判刑,连名带姓称你。所以皇帝要称你的姓,称你的名字,你有罪了,他对你不尊重。
所以,天地万物都有个名,这个名是众生计度、分别给它设定的。老子说得好,「名可名,非常名,道可道,非常道」,这就说明名字跟言说不是真的,是假的。你一定要晓得不可以执著,不可以分别,不可以执著,你可以用它,与别人讨论研究,方便,它是个工具,它不是真实的。懂得这个,你就不会迷在名字相上,你才能得清净心;过分的执著在名字上,你一生都得不到清净。从计名字,再下面就造业,「起业」。换句话说,前面从智相、相续相、执取、计名字都属於「事」,我们讲,你在做什么事,在做事;事情做完了之后,那个结果就是「业」,就造业。你看依名起业,这个名把前面这四麤相都包括在其中了。
结业后面就受果报,果报就是「业系苦相」,由业生苦,苦是报。在佛法里平常讲的,你的业善,三善道的果报,你的业恶就三恶道的果报。可是你在受果报的时候,你们想想看是不是又是从智相、相续、执取、计名字,不又是搞轮回了吗?这就叫轮回。由业报生分别,我在受苦,我为什么要受这个苦?为什么别人不受苦?在分别,永远在循环!几个人在这里头省悟过来?所以法相唯识里头常讲,「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生六麤」。六麤是造业受报,三细是起惑,迷惑,惑、业、苦,永远没有止境,这就是诸法实相。
虽然说的是人,说的是个人,人就代表一切万事万物,为什么?现在我们慢慢懂得,所有一切境界,大乘经教里讲的,从心想生!物质环境它起变化,唯识所变,识是什么?心想。心想,第八识不想,实在八个识里头,心想就是第六跟第七,第六的分别,第七的执著,这两个识能变的力量最强,十法界依正庄严它变的!阿赖耶只是集起、受薰,接受前面七个识(前面七转识)薰习成种子,业习种子,它像仓库一样收藏。业习种子遇到缘的时候,它就现相,它能现,这里讲是唯心所现。第六、第七,分别、执著它能变,把第八识的境界相转变,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。善念变善相,三善道;恶念变恶相,变三恶道。依报、正报都是心现识变的,没有一个是例外的,这是把诸法实相简单的介绍出来。
我们再从清凉大师小注,《钞》里面去看,这个讲得比较清楚,第八识,「第八名心,集诸法种」,这是说集起,集起为心。集是什么意思?起是什么意思?一定要搞清楚。「集」是诸法种,等於收集,收集诸法种;「起」是起诸法,就是现相。相从哪里来的?就从「种」遇到缘就现相,这叫心,所以心现识变。起,它就起变化了。
第七叫意,「第七名意,缘藏识等」,这个等是什么?等是藏识里面集起的种子,它缘这个;缘「集诸法种」,也缘「起诸法相」,这两种它都缘。你看「恒审思量为我等故」,它执著阿赖耶的见分(见分是阿赖耶里面的一分),以为是我,坚固的执著,没有一念忘记的。如果有一念忘掉,它就超越了,我执就断了。这个现象在中国人,中国古人就叫它什么?叫它做灵魂,在六道里头投胎,舍身受身就是它;在佛法里面叫神识,这都是计名字相,称为神识,世间人叫灵魂。儒家?儒家也叫得不错,儒家叫游魂,它不叫灵魂。为什么?它不灵,它迷惑颠倒!称游魂是很有道理,因为它离开身体之后,速度很大,哪个地方有缘它哪里就投胎去了,投胎多半是随著业力。
如果是觉悟的人,超越三界的人,他是哪个地方有缘他就到哪里示现,那叫感应,众生有感,他自然就有应,乘愿再来。修行,因中曾经发过愿,众生无边誓愿度,所以哪个地方众生有缘就到哪里去示现。觉悟的人不迷,觉而不迷;六道凡夫,迷而不觉。觉而不迷的人没有苦,苦乐忧喜舍都没有;迷的人,六道众生,苦乐忧喜舍统统受苦,没有一样不苦。恒审思量,著重在那个恒,永远它不断!执著阿赖耶的见分,见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,执著阿赖耶里头一分,认为这是我。
所以大乘教里面,你看佛在《金刚经》上常讲「无我相」,无我相是不执著这个身是我,讲相是讲物质。后面「无我见」,这就讲得深,用佛学名词来说,也不执著神识是我;用中国一般的民间来讲,也不执著灵魂是我,灵魂跟肉体都不是我。西方的哲学家也算是不错,他不执著身是我,他执著神识是我,你看西方哲学家所谓是「我思故我在」,他不执著这个身体,我能够有想像,我能够有思惟,这个能想像、能思惟的是我。能思惟、能想像的是什么?不就是第七识、第六识!正是佛法里面讲的神识,中国人讲的灵魂,他执著这个是我,其实这个还不是我。执著这个东西是我,不能开悟,不能见性,这个东西还不是我。到底什么是我?第八识的性体,第八识是依真心,依真性,那才是我。佛法里面称为法性,所以大经上常讲,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,那真正是我。宗门里面常说,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那本来面目不是神识,也不是中国人讲灵魂,是本性!佛法里面讲真心、讲法性、讲佛性、讲本性,甚至於讲第一义谛,名词术语很多,都是说这个,那才真正把自己找到了。
这个东西找到有什么好处?好处太大了,晓得整个宇宙是自己变现的。我们现在心量很小,不能包容人,你要哪一天真正发现整个宇宙是自己变现的,你包不包容?包容这个念头都没有,自然的,就好像我们身体一样。我们身体是一个整体,我们现在晓得,我们身体里头五脏六腑,你包不包容?你能不能说,我这个地方不要了,我心脏不要了,我丢掉它,肝脏不要了,我丢掉它,行不行?乃至於我全身每个细胞都是自己,你能不能说这个细胞不要了?这块肉不要了?不可能!所以包容都讲不上,自自然然的。这叫什么?这叫本善,儒家讲「人性本善」,人之初,性本善,佛家讲的法性;身,身是法身。我们今天迷的时候,不知道整个宇宙是自己,不晓得整个宇宙是一体,整个宇宙就是自己心性变现的。文殊菩萨讲得好,「心性是一,云何种种」,种种是心性所现所变,心性是种种能现能变,能所是一不是二,没有冲突。
下面说,「余六名识,於六别境」,什么叫别境?境是境界,譬如眼对色,它的作用,别是分别,后面讲了别,了是明了,别是分别。眼分别外面的色,耳分别外面的音声,鼻分别气味,舌分别味道,身分别感触。譬如说天气寒冷、炎热,它有感受,不同。意分别法,所以前面这个六根统统叫识,识是了别为义。这个地方文字虽然不多,说得也很好,他讲什么?「粗动,间断,了别转故」,粗是很明显,不像前面讲的第八识跟第七识,那个不明显。这个六根起作用非常明显,眼能见、耳能听,这粗相,粗动。间断,它不是相续的,它不像第七识,第七识是不间断。所以前面六识很容易间断,譬如眼,我们眼睛闭著,外面色相就没有,就断掉了。在黑的境界里头,夜晚没有灯光的时候,什么都看不见,就断掉了。所以它必须要具备很多条件,譬如说经上讲「眼识九缘生」,基本上它能见要具备九个条件,少一个它就见不到。这个我们在此地就不细说,说什么?它起作用,它分别。
现在我们知道,这种分别执著对外面境界起很大的作用。日本江本博士,十年用水做实验,我们得到很大的启示,知道了什么?一切法从心想生。你看善的念头,水结晶的图案非常之美;恶的念头,显现的图案就很丑陋,你看那个样子好像很悲哀。水是矿物,随著人的念头产生变化,於是我们就明了,极乐跟我们娑婆有没有两样?给诸位说没有两样。遍法界虚空界诸佛刹土跟地狱都没有两样,所有一切境界从心想生,就是这个地方的有情众生。有情众生我们讲就是动物,动物里最重要的,幻想最多的是人;换句话说,人的念头要都善,这个境界就是极乐世界;人的念头都恶,这个世界就变成饿鬼、地狱。大乘经教里佛常常讲,境随心转,随著这个地方居住众生的心。
所以,佛菩萨来救度一切众生,用什么方法?用教育!教大家了解事实真相,人人都存个善心善意,这个世界多美好!我们在这几年提出两句话,做了一副对联,用的名词很浅显,「爱心遍寰宇,善意满人间」。我们人人都以爱心来对整个世界,善意来对一切动物,这个世界就非常美好,就是天堂。这两句话我本来写的是「慈悲遍法界,善意满娑婆」,怕的是一般不学佛的人听不懂。什么叫慈悲?什么叫法界?什么叫娑婆?不用这个名词,改一改,把慈悲改成爱心,这个大家好懂。寰宇是宇宙,「爱心遍宇宙,善意满人间」,这个大家好懂。
教育教什么?就教这个,人人都能够包容人,人人都能包容万物,人人都能够爱人,都能够爱万物,以善意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这完全称性,这是性德流露。境随心转,这种好心善心,爱心善心,天堂原来就在眼前。如果我们还是用恶心、恶念,那个不得了,我们这个世间就变成地狱,就变成饿鬼。十法界十种境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,都是从心想生;离开心想没有一法可得。这个理跟事我们都要清楚,都要明了。
清凉大师这个地方注解看起来好像不多,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。浅深由人,程度深的人看得深,程度浅的人看得浅,这就是圣贤的典籍,活活泼泼。所以我们学习不要说是一生学不厌,生生世世都学不厌,为什么?它的义理没有穷尽,没有止境的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