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三三二卷) 2004/11/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1332
诸位同学,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觉首菩萨偈颂第四首看起:
【亦如大火聚。猛焰同时发。各各不相知。诸法亦如是。】
这是比喻里面第二首,「依火焰起灭」来比喻。比喻当中也是三个意思,跟前面一样,第一个是「唯就能依」,第二个是「依所依」,第三个是「唯所依」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在第一个意思里头,「初唯焰者,谓焰起灭,有其二义」,这是讲火焰,大火在燃烧,『猛焰』,猛火在燃烧,这个火焰前后也不相知。第三首偈用水来比喻,前波、后波比喻相续,我们凡夫总是以为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有相续相。尤其是六道凡夫,谁不肯定有相续?明显摆在我们面前。
我们的身体,你看大的时分来说,一年一年的相续,细说,一天一天相续,如果再细说,我们现在讲是一小时一小时在相续,这个现象世俗都肯定,俗谛如是说,没有过错。在真谛里面,这就讲不通,真谛里『各各不相知』。像我们现在的现象,好像是昨天的事情我们还记得很清楚,明天还没来我们不知道,过去的事情好像记得很清楚,其实不然。其实现象是幻相,这前面讲得很多,讲得很清楚,刹那生灭。生灭的速度太快,生跟灭的时间太短,短到我们无法想像。我们念头才动,不知道多少个生灭现象已经过去了,这才叫事实真相。我们心意识被这些幻相蒙蔽了,所以在现象里面生起无明。
无明是对於这个现象(事实真相)不明白,无明就是不明白,产生了错觉,把幻相以为是真相,以为真正有,这里头才生起烦恼。这就是前面我们跟诸位报告的,三细、六麤,以为有,这才生起控制、占有,生起这个念头。控制、占有决定是妄想,没这回事情,刹那生灭,包括我们这身体,你决定没有控制,决定没有占有。真正觉悟,自己的身心、意念回归到自然,这就是圣人,这就是佛菩萨。完全与自然相应,自然就是真相,《般若经》上常讲的,诸法实相,回归到实相。如何回归?在现相里头不起一个念头。
那我们要问,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跟这些众生和光同尘,他起不起念头?九法界众生起念头,我们现在要问,佛菩萨起不起念头?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,跟我们这些人道,当时这些人相处在一块,他起不起念头?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,他是「无念而念,念而无念」,这个妙!实实在在讲,应化在这个世间决定没有起心动念,就像这个地方所讲,应化在世间「各各不相知」,前念不知道后念,后念不知道前念,前念不入后念,后念也不到前念。
那他应化在这个世间来干什么?随顺法性,心性法尔如是。为什么会现相?众生有感,自然就现相,绝对没有意思。现相在这个世间时间长短,那是众生感应的力量,感应的力量强,时间长一点;感应的力量弱,示现的时间就短一点。所以,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有应身、有化身,应身的时间长,化身的时间短。应身跟化身无非都是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,是这么一桩事情,绝对没有起心动念,决定没有分别、执著。
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,来干什么?随顺俗谛说,来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悟入实相,回归法性,就离苦得乐。这是我们随顺俗谛说的,随顺真谛,佛决定没这个念头。如果有这个念头,是凡夫,有这个念头,烦恼习气没断,所以说决定没有这个念头。应化的时候好像有这个念头,实在没有这个念头,所以说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。现身也是如此,现而无现,无现而现,这不是我们境界,我们没有法子想像。学佛多年,受了佛法薰陶,念到这些经文似懂非懂,不是真懂;真懂你就契入,契入你就证得。多念有好处,我们为什么不能契入?不能像古时候有些大德根性利的,他一听、他一念就入境界,随文、随著音声就契入,根利的。我们天天听、天天念,还是不能契入,这什么原因?业障太重,烦恼习气太深,是这么个原因。
我们天天读、天天听,天天受经教的薰习,烦恼渐渐就轻了。到有一天,功夫熟透了,不定什么个因缘,烦恼一下就断掉了,这就是宗门常说的豁然大悟。所以,对我们这种根性的人来说,这种程度人说,一定要天天读经,天天薰习。每天决定不能少过两小时,最低的,时间愈长愈好,看我们有没有这个时间。工作繁忙,那是没法子,如果有时间,要知道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,比什么事情都重要,决不能够轻易看过,不能将这一天光阴空过,总是读诵、听经的时间愈长愈好。
火焰的起灭,这两个意思我们也念一念。「前焰谢灭,引起后焰,后焰无体,而不能知前焰,前焰已灭,复无所知,是故各各皆不相知」。要知道,菩萨所说的这四个比喻,比喻什么我们要记住,四个比喻各显一义,法中有四桩事情。第一个是「依真妄相续」,第三首水的比喻,说这桩事情各各不相知。这一首用火焰在比喻,比喻「依真妄起灭」,我们现在念到这个地方要知道,真妄起灭像火焰。我们点灯,不是电灯,要从前的油灯、蜡烛,现在油灯比较少,但是蜡烛我们常常看见,外国人不点油灯,他点蜡烛。
蜡烛的火焰也非常的明显,前焰灭了一定引起后焰。怎么晓得前焰引后焰?等到蜡烛烧尽的时候,前焰引不起后焰,就熄灭了。油灯很明显,油点尽了,所以要添油,点尽的时候不添油的话,前焰灭了,后焰引不起来。所以它在没有灭的时候,你看火焰一闪一闪,闪动,那个闪动的相就是生灭相,这个地方用起灭,起灭就是生灭。实在讲也很像水的波浪,前波引后波,后波推前波,火焰有这个现象,但是用水讲就更明显、更容易懂。「后焰无体而不能知前焰」,前焰也没有体,「前焰已灭」,没有体,「复无所知」,前焰不知后焰,后焰不知前焰。但是起灭的相有,前面火焰灭了,引起后焰生起,后焰又灭了,后焰就变成前焰,它灭了下面又生起,生灭不住,这是诸法实相。所以,诸法实相真的是各不相知。
第二个意思,「前焰若未灭,亦依前引无体,故无能知」,我们前面读过,后焰无体。前焰跟后焰,你说到底哪个是前?哪个是后?前焰再看前面它就是后,后焰再看它后面,它就是前,前后不可得。后无体,前哪里有体?前后都没有体,无自体它怎么会相知?这是前焰未灭,前焰无体;前焰未灭,后焰未生,故无所知,是故彼亦各不相知。你细细观察火焰的起灭,这个现象不难懂,都摆在我们眼前。
把这个现象、这个比喻,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个世间一切法,这一切法叫妄法;清凉大师用的这个字用得好,「妄法亦尔,刹那生灭,不能自立」。学佛学什么?学觉悟!什么叫觉悟?对於一切诸法的真相通达明了,这就叫觉悟。一切诸法,前面比喻就像流水一样,前浪、后浪;这个比喻一切诸法就像火焰一样,前焰灭,后焰起。刹那生灭,中间没有停住,生灭的速度太快了,你这才真正知道事实真相。佛菩萨教导我们,慈悲到了极处,知道众生根性愚钝,决不是一次、两次就把你唤醒,没有这个道理。那要怎么办?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所以佛是一桩事情不断在重复。很巧妙,他用种种方法来重复,千言万语就说一桩事情,什么事情?诸法实相。你看《华严经》上比喻多少,太多太多了,哪一个比喻不是跟我们说明诸法实相?我们在这个地方看出佛陀的慈悲,佛陀的善巧。
我们在长时间也是不断的在薰习,薰习实在讲,就像前面水比喻里面的前波后波,像此地比喻里面的前焰后焰。让我们了解六根、六尘、六识、七大,这些都是有为法,既然是有为法,就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「如梦幻泡影」,应当放下。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?清净心是真心,不清净是妄心,妄心跟真心是一个心,不是两个心。你还有放不下的,这是妄心。我们学佛真的是已经放下了不少,是不是还有没放下的?有!还有没放下的,还要继续放下,不断的放下。你放下愈多,说老实话,你的心就愈清净,清净是有等级的,这个等级是看你放下多少。
就事而论,财有没有放下?色有没有放下?名有没有放下?食有没有放下?睡有没有放下?这讲的是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五欲。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六尘,你有没有放下?你放下多少?果然都放下了,你的六识就不起作用。为什么?六识还有分别,还有执著,还有妄想,没放下。分别、执著、妄想决定有对象,对象是什么?对象不外乎五欲六尘。所以,佛在这里讲的这些真相,它真正的作用是教我们看破,帮助我们彻底放下。
前几天悟行法师下山,打了个电话告诉我,山下净宗学会遭了小偷。那个地方我有个休息的房间,房门被小偷撬开,大概里面是翻得很乱,打电话问我有没有贵重的东西?我们听了这个事情,那就考验考验有没有放下。真放下了,翻,随他翻去,不放在心上。如果心上还有这么回事情,放下还不够彻底,一定要事相摆在面前,再勘验你是不是真放下。
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,李老师在讲经的时候,我们大家聚精会神都在听经,其中有一位同修也在听经。在讲经的当中,大概有人传了个讯息给他,他家里房子著火了,火灾。他很沉得住气,他依旧在听经,等到听经完了,散场了,他再回去。到第二天李老师知道这个事情,李老师点点头,不错。这是什么?听经闻法比你家火烧房子重要!如果一听说家里房子被火烧了,赶快回去,经也不听了,这里头就有个比重。他能够说闻法比家里火烧房子重要,他能把这座经听完之后,回去再处理,这个我们看起来总算有一点定力,这么多年来学佛没有白学。真的,世间事,什么是大事,什么是第一大事,不能不知道。这个示现以我们凡人来讲,无量功德,老师讲经,言教;他遇到这个事情还这样镇静,若无其事,身教,做出来给大家看。真正学佛的人,真正修行人应当如是,修行人遭到再大的灾害若无其事。为什么?经上讲的道理,你真正明白了,你就懂,刹那生灭,各不相知。
真的,是自己的觉性,这是真的,我们一般讲是自己的觉悟。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是求觉悟,是求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事实真相,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你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,错了。一切法的变化各有因缘,世间谚语所谓的,「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」,心就定了。这个教诲绝对不是消极,有很多人不懂,认为佛法消极。家里面房子失火了,他不著急,世间人感觉得奇怪,学佛怎么会学成这么迷惑,学傻了?实在讲他一点也不傻,他比谁都明白,如如不动。纵然是灾难,自己有定、有慧就能够消灾免难,这说出来好像还挺神奇的,其实这里头有大道理在!
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的开示,「谓已灭未生,无物可知」,这个不难懂,已经灭了当然无所知,还没生当然无所知。「生已则灭,无体可知」,才生立刻就灭,生无自体,灭也无自体,「是故皆无所有也」,这是事实真相,我们要懂。你六根所接触的这个境界相,六识所知的这个境界相,事实是如此,刹那生灭,刹那不住,生灭不住;说生,已经灭了,说灭,后头又生。前面生的不知道后头灭的,后面灭的不知道前面生的,前后不相及,前面不会到后面,后面也不会到前面,各各不相知。所以《般若经》上讲的,六百卷《大般若》的总结,「一切法无所有」,你这才知道佛讲真话。这个地方讲的皆无所有,指一切法,前面讲妄法亦尔,就跟火焰一样起灭不住,前焰灭了后焰生,生灭不住。
我们要是在日常当中,你要是留意,哪一法不是佛法?看流水是佛法,看瀑布也是佛法。我在香港讲经,香港晚上常常放焰火,焰火很好看,是佛法,起灭不住。焰火的火花你细心观察,没有相同的,念念不住,经上讲的不就是这个现象吗?你能不能知道整个宇宙一切万法就是这个现象?你不要说这个时间短,世间时间长,你错了,你完全看错了。没有长短,皆是刹那起灭,各各不相知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通达事实真相,真明白了,心里面坦然。为什么?所有妄念舍掉、忧虑舍掉、牵挂舍掉,得失的心舍掉、占有的心舍掉,烦恼去了一大半,了解事实真相。所以,这样的人心是清净的、心是定的,无论在什么时候,行住坐卧他都在定中;也就是说,行住坐卧他都没有分别,都没有执著,这就行了。起心动念纵然有,那不要紧,能够不执著,能够不分别,超越十法界。
我们今天大乘经读多了,知道这桩事情,知道之后怎么办?要落实,要真的放下。眼前这些事相虽然有,要跟佛菩萨一样,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。事相摆在面前,有,怎么说非有?心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执著,非有!没有执著,没有分别,这个才叫做随缘,才叫做随喜。普贤菩萨教我们「随喜功德,恒顺众生」,没事!恒顺众生就是没事,不恒顺就有事;有事就不能恒顺,无事能恒顺。前面在比喻里面我们读过,水能够随器方圆,不失自性,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,这个道理就像老子所说的「上善若水」。我们要能懂得恒顺众生不失自性,自性是什么?定、慧,你不失。你不能恒顺,你没有定,也没有慧,诸位想想是不是这样的?
你听了之后会觉得这个事情难,真难!是的,凡夫难,难在什么?你无量劫来把这个假的当作真的,习气太深,烦恼太重,放不下;不但放不下,听到如来真实教诲,你怀疑。纵然对佛菩萨恭敬,相信佛菩萨跟你说明事实真相,你怎么样?做不到。是不是不信?信!信,做不到!信,做不到,不是真信,真信就做到。信心也有等级,真信就做到,你没做到,不是真信。为什么不是真信?这个道理没有参透。我相信佛所说的,不是我的境界,我没有透彻。透彻就做到,就入佛境界,《法华经》上讲的「入佛知见」。要透彻,受用不可思议,真的是佛菩萨的受用。现在时间到了!
诸位同学,我们再看清凉大师《疏》里面第二段,「依所依者,谓彼火焰,即由於此无体无用不相知故,而有起灭虚妄之相,是则揽非有而为有也」,我们先看这一段比喻,这段比喻还是讲的火焰。火焰,他老人家说得很好,「即由於此无体无用不相知故,而有起灭虚妄之相」,这就是我们一般见到火光,看到的现象,这个现象实在讲是非有而有。
这个法中,「妄法亦尔,依此无所依之真理,方是妄法,是亦非有为有也」。从比喻里面,我们回头来看一切法,这一切法也是依此无所依的真理。真理,僧肇大师说得好,他所说的都是世尊在经论里面所讲的,第一个他就说「本无」。什么叫真理?本无是真理。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宗教,天主教跟我们讲上帝,上帝是无形的,没有形相的。他不是像我们人有物质的身体,他不是物质的身体,他也不是精神的身体,而说什么?上帝没有形相,上帝无所不在,无时不在,很多宗教里面说他们的神明,都是这个讲法。这个讲法跟佛经里面讲的实相、法性、本无,本无就是本来不是物质,也不是精神,确确实实无所不在、无时不在、无处不在。为什么?一切妄法所依,它要没有这个依,它就不能现相。
现相是事,事一定有理,是它的依据。这个理,佛法里面称为无性之性,这叫做法性。事,决定无自性,一切万法,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很好,皆是缘起的,皆生起,这段是讲起灭,起灭都是缘。既然是缘起,它决定没有自性、没有自体,自性是讲自体,没有自体。无性之性是真性,这是万法所依,所以说是依此无所依的真理。所以称它作妄法,法不是真的。你要说为什么它不是真的?你想到《肇论》里头第一句话说「本无」,它是依本无现出来的幻相,没有自性,又不能够存在,这个幻相,要记住前面讲的刹那生灭。前面我们读过的「并皆速灭」,那个范围讲得更大,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并皆速灭。
《华严》上讲的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心识也没有自体。佛法里面讲心识,现在科学家讲的是能量,宇宙之间有能量,科学家称之为场,科学家这个「场」的名词,相当於佛法里面讲的法性。佛法里面讲的法性,就是现在科学家称为场,宇宙之间只有场存在,除了场之外,什么也没有。法性就是实相,实相就是本无,宇宙之间只有本无存在,永恒不变,就是《般若经》上讲的无所有,此地也讲皆无所有。「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是永恒的,这个东西是真的,其他都是虚妄的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;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并皆速灭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刹那生灭!
那么眼前我们六根、六识搞的是什么事情?这个后头说是「揽非有而为有也」,揽是分别、执著。所以这种有是从哪来的?虚妄分别执著而有的,有而非有,以为有个有,实际上没有。所以,有到底是回什么事情?妄想,妄想分别执著,这也是佛在经教里面常常讲的,一切法从心想生,这个味道就足了!你的心想没有自体,心想出来一切法能是真的吗?清凉大师在此地讲的就很有味道,妄法!揽非有而为有,这个「揽」字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就是从妄想生,十法界依正庄严。这是世尊在此地把真相说出来。
那我们要问,初信位的菩萨见惑断了,思惑没断。思惑是什么?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。恶见是见惑,那个断了,现在还剩下来的就是贪瞋痴慢疑。为什么?习气太重。实在讲他对於实相、法性、法身、本无、缘会,见解同佛,也正是教下祖师大德常讲的,「理可顿悟,事须渐除」。事是什么?烦恼、习气,要慢慢的来;理,理明白了。所以说,这要依《楞严经》的说法,所知障轻的人,所知障为什么轻?闻薰佛法不是一生一世。我们今天读到这个,真正能体会到一点意思,都不是这一生才学的;这一生开始学体会不到,吃了不晓得味道,当然更没有办法吸收它的养分。吃了尝出一点味道,能吸收少许的养分,过去生中多生多劫都在薰修、都在学习。
上上根不是天生的,过去生中薰习的时间长,烦恼轻,烦恼不轻也不能开悟,悟,总是要烦恼轻,但是烦恼没断;断了你就证了,就入境界,像此地已经入初信位的菩萨,入境界了,入境界是证果。我们现在还在门外,初信位没有证得,八十八品见惑没断,可是事实真相懂得,明白了。佛所讲的我相信,我能够接受,我能够肯定,我不怀疑。向下,当然我自己要认真努力来学习,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,这个最短的时间也不知道是多少年月日,希望时间愈短愈好,能入这个境界。纵然不能够契入,也要相似的入,相似的入就是我们净宗讲的功夫成片,烦恼没断,但是伏住了,定慧的力量伏住。你要是真正明白、理解,这是属於道,道共戒,道共定,道里头自自然然有定、有戒。戒,言行如法;定是什么?在一切境界里再不会起心动念。你说为什么?知道刹那生灭,知道皆无所有,知道不可得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所以他放下了,是这么回事情。
虽然放下了,分别、执著的习气还是有,不过比过去减轻了很多,这就好。这种功夫念佛求往生,决定得生,但是你要记住,生凡圣同居土,品位虽然不高,决定往生。由此可知,我们今天学佛为什么伏不住烦恼?这桩事情我们不能够疏忽,不能不留意。为什么?关系我们这一生的成功、失败。大乘经里面讲的诸法实相,多听听、多读读有好处,真的是帮助我们放下,帮助我们看破。看不懂没有关系,只要你不疑惑,佛讲的都是真话,都是事实真相,我们得一遍一遍的薰修,薰个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。
我在佛法薰修,今年五十三年了,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不行,放不下!这么长的时间薰习,总有一点印象,这个印象起作用了。起什么作用?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想起来,不会说根尘相接触就迷惑了。根尘接触的时候迷惑的人多!能想起来,那就是提高警觉,提起观照功夫。佛家的术语就是提起观照功夫,这个观照你能提得起来,功夫才能成片;用一般人的话,你能够提得起警觉。警觉是什么?你不迷了。见色闻声,你不起贪瞋痴,贪瞋痴有没有?有。见色闻声的时候,你的知见正,佛知佛见,自自然然控制住,贪瞋痴慢不起现行,这叫功夫成片。
名闻利养、财色名食睡在你面前不起贪心;逆境、恶缘在你面前不生瞋恚,这个好处得到了,这就是你观照得力,你知道一切法刹那生灭,皆无所有。别人毁谤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皆无所有,刹那生灭,你还生什么气?你要接触这个恶缘,心里还要生好几天气,你是凡夫,你一点功夫都没有,你还在造业。造什么业?你有瞋恚心,就是造业,你有报复的心,就是造业,这就错了。真正明白人,真正觉悟人,遇到这些事情,别人毁谤我,我要听到了,阿弥陀佛!不起念头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为什么没有瞋恚?为什么没有报复?为什么没有辩白?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你都平了,心是平等的。
这就跟没有学佛的时候不一样,没有学佛的时候,如果听到别人毁谤,没有这个事情,胡造谣言,决定要去跟他评理,决定有瞋恚心,你心里会不平,甚至於等待机缘还要报复,这是世间人之常情,六道众生!六道里头搞什么?没有别的,就是搞冤冤相报。你要把六道看清楚了,就这么一桩事情,一语道破,「冤冤相报」,后头是「没完没了」,生生世世彼此都痛苦,迷!迷而不觉。一觉悟就了了,不再放在心上,他在六道里头跟别人冤冤相报,跟我没有了,我们在这里解脱。解脱,这暂时的,不是永恒的。怎样才是永恒的解脱?求生净土,永远脱离六道,这才叫真解脱;没脱离六道轮回,不算真的解脱。这一世虽然没事,来生后世碰到了,你还有没有智慧,还有没有定力,能控制自己烦恼习气。如果一投胎,智慧、功夫都失掉,来世还是个凡夫,没有继续修行,还是凡夫,遇到了报复的念头自自然然会生起,这个事情可麻烦!
你学佛学什么?自己总要清楚、总要明白,了解事实真相。「问明品」里面就是给我们讲诸法实相,总离不开《般若经》上讲的原则,「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「刹那生灭,并皆速灭」,总不离开这个原则。你要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时时刻刻用这个来观照,你去核对核对,你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是不是佛所说的!你愈是在对照你就发现愈真实,佛所讲的一点都不错,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确实如此。你还会有执著吗?你还会有分别吗?你还会跟别人起争执吗?没有了!我面前这些东西,别人要要,欢欢喜喜,随便拿。为什么?身尚且不是我,身外之物哪里是我?这才叫放下,真的放下了。
五欲六尘,你受用跟我受用无二无别,心开意解,把自己的身心自自然然,不需要去想,不需要去作意,跟大宇宙自自然然融成一体。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没有妄想,这个心量跟虚空法界没有两样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是自然的,本来就是这样子的。众生心量之变小了,都是因为你有分别,你有执著,所以心量变小,不知道事实真相,妄想分别执著很坚固。我们常常受这些大乘经教的薰陶,坚固的执著逐渐逐渐就淡了,这就是功夫进步,功夫得力。
我们再看下面第三段,「唯所依者,推起灭之焰,体用俱无,无焰之理,挺然显现」。这个意思更深了,一般人看不到这么深,这确实有点像所谓的微密观照,事实真相确实看清楚了。推,我们一般讲推理、推断,火焰在起灭,体、用都没有。前焰没有体,不知道后面的火焰,后焰没有体,不知道前面,彼此不相知。前灭后起,不但没有体,用也没有,体用俱无,无焰之理就显现了。焰是什么?妄想;法是妄法,理从这里显现出来。
下面我们看清凉大师的开示,「是则无妄法之有,有妄法之无,湛然显现」。这几句话要多念几遍,你才能够体会到清凉大师所讲的义趣,我们才真正能体会到少分这首偈里面所显出的义理。「无妄法之有,有妄法之无」,这两句话反覆去念。妄法之有,到底有没有?这两句话的意思在哪里?有无是一不是二,有中有无,无中有有。有是妄法的相,无是妄法的理;有是妄法的事,无是妄法的性,所谓是相有性无,事有理无。这是看到一层深度了。
再往下面去看,这一句重要,「遂令缘起之相,相无不尽,无性之理,理无不现」。宗门里面讲见性,在哪里见?在相上见。缘起之相就像什么?像火焰,前焰灭,后焰生,刹那生灭。所以缘起的相,相会不会断?不会,不生不灭,不常不断。为什么说不常?你看像前面讲的,前焰灭,不常;后焰就生,不断。这是缘起之相,相无不尽。可是这里头你一定要知道,前焰不是后焰,缘起之相,前面的相决不是后面的相。我们在前面,用电影影片来做比喻,电影的影片是幻灯片,前一张决定不是后面一张,在放映机里面快速度的转动,就是个生灭的相,刹那生灭。我们在银幕里面看的相,就是此地讲的缘起之相,相无不尽。
无性之理无自性,一切万法无自性,就在相上见到了。无性之性就是真性,无性之性就是本无,无性之性就是法性,无性之性就是缘起,《肇论》里面讲的「缘会」,就是此地讲的缘起。法性你见到没有?觉悟的人说,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,随手拈来无一不是。他是不是真的契入?真的契入是证得,没有真的契入是解悟;证悟得受用,解悟不得受用。解悟可以帮助你,我们今天讲的智慧、辩才,怎么不得受用?与了生死、断烦恼不相干;证悟断烦恼。
可是不少众生悟后起修,清凉大师给我们注解这部大经,将全经分成四分,「信、解、行、证」,解是解悟,要通过行才能达到证悟。你不能把所解的完全落实到你日常生活当中,经里面所说的理论、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,那是什么?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,这是思想,正知正见;落实在生活当中,世出世间一切法样样放得下,你就得受用。放不下,你还是凡夫一个,在一切法里面你还是起心动念,还是分别执著,虽然比从前轻,没断根,妄想分别执著还在;换句话说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烦恼轻生人天,妄想分别执著重的生三途,出不了,果然於一切法都不执著了,你才能出得了六道;你还有分别,有分别出不了十法界。这个道理你要明了,你要相信。
我们今天学佛,佛怎样?佛对这个事情真相明了,佛真放下。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一丝毫牵挂,决定没有丝毫留恋,宗门常讲「身心放下,一丝不挂」,这是佛菩萨。我们今天听了经教上这么多的教诲,也明白了,现在关键的问题,我们应该怎样落实。有很多人:难!没有法子落实。没有法子落实原因在哪里?就是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太重,佛法薰修的时间太少,力量很薄弱,所以境界现前立刻被境界转,自己在境界里头做不了主。逆境、恶缘肯定起瞋恚,顺境、善缘肯定起贪爱,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肯定起贪瞋痴慢。起这个东西不好,起这个东西将来到哪里去?到三途去!悭贪重的人,饿鬼道;事理、因果不明的人愚痴,畜生道;嫉妒重、瞋恚重,地狱道。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我们到哪里去,不能不知道。
念佛求生净土有没有把握?说实在讲,谁敢说我有把握,为什么没有把握?放不下!这个大乘经对我们看破、放下有大帮助,听不懂!为什么听不懂?没专心,听经的时候打妄想,你怎么能听懂?这个事情我非常清楚、非常明了,我是过来人。我在学佛最初十年是这样的,虽然听懂了,放不下;好在我读经、闻法、讲经没有中断,就是这么多年天天在薰习,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薰习才得力。我这是经验之谈,我是中下根人,中下根人只有长时间的薰习。要把外缘断绝掉,非必要不接触,报纸不看、电视不看、广播不听,跟这个世间(世间统统都是染污)远离了,这样才能够得一点利益。这都是属於经验之谈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能这样学也要假以时日,有长时间的薰习能得一些利益,这个时候念佛往生有把握,凡圣同居土,品位并不高,不管怎么样,总算有收获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觉首菩萨偈颂第四首看起:
【亦如大火聚。猛焰同时发。各各不相知。诸法亦如是。】
这是比喻里面第二首,「依火焰起灭」来比喻。比喻当中也是三个意思,跟前面一样,第一个是「唯就能依」,第二个是「依所依」,第三个是「唯所依」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在第一个意思里头,「初唯焰者,谓焰起灭,有其二义」,这是讲火焰,大火在燃烧,『猛焰』,猛火在燃烧,这个火焰前后也不相知。第三首偈用水来比喻,前波、后波比喻相续,我们凡夫总是以为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有相续相。尤其是六道凡夫,谁不肯定有相续?明显摆在我们面前。
我们的身体,你看大的时分来说,一年一年的相续,细说,一天一天相续,如果再细说,我们现在讲是一小时一小时在相续,这个现象世俗都肯定,俗谛如是说,没有过错。在真谛里面,这就讲不通,真谛里『各各不相知』。像我们现在的现象,好像是昨天的事情我们还记得很清楚,明天还没来我们不知道,过去的事情好像记得很清楚,其实不然。其实现象是幻相,这前面讲得很多,讲得很清楚,刹那生灭。生灭的速度太快,生跟灭的时间太短,短到我们无法想像。我们念头才动,不知道多少个生灭现象已经过去了,这才叫事实真相。我们心意识被这些幻相蒙蔽了,所以在现象里面生起无明。
无明是对於这个现象(事实真相)不明白,无明就是不明白,产生了错觉,把幻相以为是真相,以为真正有,这里头才生起烦恼。这就是前面我们跟诸位报告的,三细、六麤,以为有,这才生起控制、占有,生起这个念头。控制、占有决定是妄想,没这回事情,刹那生灭,包括我们这身体,你决定没有控制,决定没有占有。真正觉悟,自己的身心、意念回归到自然,这就是圣人,这就是佛菩萨。完全与自然相应,自然就是真相,《般若经》上常讲的,诸法实相,回归到实相。如何回归?在现相里头不起一个念头。
那我们要问,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跟这些众生和光同尘,他起不起念头?九法界众生起念头,我们现在要问,佛菩萨起不起念头?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,跟我们这些人道,当时这些人相处在一块,他起不起念头?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,他是「无念而念,念而无念」,这个妙!实实在在讲,应化在这个世间决定没有起心动念,就像这个地方所讲,应化在世间「各各不相知」,前念不知道后念,后念不知道前念,前念不入后念,后念也不到前念。
那他应化在这个世间来干什么?随顺法性,心性法尔如是。为什么会现相?众生有感,自然就现相,绝对没有意思。现相在这个世间时间长短,那是众生感应的力量,感应的力量强,时间长一点;感应的力量弱,示现的时间就短一点。所以,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有应身、有化身,应身的时间长,化身的时间短。应身跟化身无非都是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,是这么一桩事情,绝对没有起心动念,决定没有分别、执著。
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,来干什么?随顺俗谛说,来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悟入实相,回归法性,就离苦得乐。这是我们随顺俗谛说的,随顺真谛,佛决定没这个念头。如果有这个念头,是凡夫,有这个念头,烦恼习气没断,所以说决定没有这个念头。应化的时候好像有这个念头,实在没有这个念头,所以说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。现身也是如此,现而无现,无现而现,这不是我们境界,我们没有法子想像。学佛多年,受了佛法薰陶,念到这些经文似懂非懂,不是真懂;真懂你就契入,契入你就证得。多念有好处,我们为什么不能契入?不能像古时候有些大德根性利的,他一听、他一念就入境界,随文、随著音声就契入,根利的。我们天天听、天天念,还是不能契入,这什么原因?业障太重,烦恼习气太深,是这么个原因。
我们天天读、天天听,天天受经教的薰习,烦恼渐渐就轻了。到有一天,功夫熟透了,不定什么个因缘,烦恼一下就断掉了,这就是宗门常说的豁然大悟。所以,对我们这种根性的人来说,这种程度人说,一定要天天读经,天天薰习。每天决定不能少过两小时,最低的,时间愈长愈好,看我们有没有这个时间。工作繁忙,那是没法子,如果有时间,要知道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,比什么事情都重要,决不能够轻易看过,不能将这一天光阴空过,总是读诵、听经的时间愈长愈好。
火焰的起灭,这两个意思我们也念一念。「前焰谢灭,引起后焰,后焰无体,而不能知前焰,前焰已灭,复无所知,是故各各皆不相知」。要知道,菩萨所说的这四个比喻,比喻什么我们要记住,四个比喻各显一义,法中有四桩事情。第一个是「依真妄相续」,第三首水的比喻,说这桩事情各各不相知。这一首用火焰在比喻,比喻「依真妄起灭」,我们现在念到这个地方要知道,真妄起灭像火焰。我们点灯,不是电灯,要从前的油灯、蜡烛,现在油灯比较少,但是蜡烛我们常常看见,外国人不点油灯,他点蜡烛。
蜡烛的火焰也非常的明显,前焰灭了一定引起后焰。怎么晓得前焰引后焰?等到蜡烛烧尽的时候,前焰引不起后焰,就熄灭了。油灯很明显,油点尽了,所以要添油,点尽的时候不添油的话,前焰灭了,后焰引不起来。所以它在没有灭的时候,你看火焰一闪一闪,闪动,那个闪动的相就是生灭相,这个地方用起灭,起灭就是生灭。实在讲也很像水的波浪,前波引后波,后波推前波,火焰有这个现象,但是用水讲就更明显、更容易懂。「后焰无体而不能知前焰」,前焰也没有体,「前焰已灭」,没有体,「复无所知」,前焰不知后焰,后焰不知前焰。但是起灭的相有,前面火焰灭了,引起后焰生起,后焰又灭了,后焰就变成前焰,它灭了下面又生起,生灭不住,这是诸法实相。所以,诸法实相真的是各不相知。
第二个意思,「前焰若未灭,亦依前引无体,故无能知」,我们前面读过,后焰无体。前焰跟后焰,你说到底哪个是前?哪个是后?前焰再看前面它就是后,后焰再看它后面,它就是前,前后不可得。后无体,前哪里有体?前后都没有体,无自体它怎么会相知?这是前焰未灭,前焰无体;前焰未灭,后焰未生,故无所知,是故彼亦各不相知。你细细观察火焰的起灭,这个现象不难懂,都摆在我们眼前。
把这个现象、这个比喻,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个世间一切法,这一切法叫妄法;清凉大师用的这个字用得好,「妄法亦尔,刹那生灭,不能自立」。学佛学什么?学觉悟!什么叫觉悟?对於一切诸法的真相通达明了,这就叫觉悟。一切诸法,前面比喻就像流水一样,前浪、后浪;这个比喻一切诸法就像火焰一样,前焰灭,后焰起。刹那生灭,中间没有停住,生灭的速度太快了,你这才真正知道事实真相。佛菩萨教导我们,慈悲到了极处,知道众生根性愚钝,决不是一次、两次就把你唤醒,没有这个道理。那要怎么办?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所以佛是一桩事情不断在重复。很巧妙,他用种种方法来重复,千言万语就说一桩事情,什么事情?诸法实相。你看《华严经》上比喻多少,太多太多了,哪一个比喻不是跟我们说明诸法实相?我们在这个地方看出佛陀的慈悲,佛陀的善巧。
我们在长时间也是不断的在薰习,薰习实在讲,就像前面水比喻里面的前波后波,像此地比喻里面的前焰后焰。让我们了解六根、六尘、六识、七大,这些都是有为法,既然是有为法,就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「如梦幻泡影」,应当放下。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?清净心是真心,不清净是妄心,妄心跟真心是一个心,不是两个心。你还有放不下的,这是妄心。我们学佛真的是已经放下了不少,是不是还有没放下的?有!还有没放下的,还要继续放下,不断的放下。你放下愈多,说老实话,你的心就愈清净,清净是有等级的,这个等级是看你放下多少。
就事而论,财有没有放下?色有没有放下?名有没有放下?食有没有放下?睡有没有放下?这讲的是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五欲。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六尘,你有没有放下?你放下多少?果然都放下了,你的六识就不起作用。为什么?六识还有分别,还有执著,还有妄想,没放下。分别、执著、妄想决定有对象,对象是什么?对象不外乎五欲六尘。所以,佛在这里讲的这些真相,它真正的作用是教我们看破,帮助我们彻底放下。
前几天悟行法师下山,打了个电话告诉我,山下净宗学会遭了小偷。那个地方我有个休息的房间,房门被小偷撬开,大概里面是翻得很乱,打电话问我有没有贵重的东西?我们听了这个事情,那就考验考验有没有放下。真放下了,翻,随他翻去,不放在心上。如果心上还有这么回事情,放下还不够彻底,一定要事相摆在面前,再勘验你是不是真放下。
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,李老师在讲经的时候,我们大家聚精会神都在听经,其中有一位同修也在听经。在讲经的当中,大概有人传了个讯息给他,他家里房子著火了,火灾。他很沉得住气,他依旧在听经,等到听经完了,散场了,他再回去。到第二天李老师知道这个事情,李老师点点头,不错。这是什么?听经闻法比你家火烧房子重要!如果一听说家里房子被火烧了,赶快回去,经也不听了,这里头就有个比重。他能够说闻法比家里火烧房子重要,他能把这座经听完之后,回去再处理,这个我们看起来总算有一点定力,这么多年来学佛没有白学。真的,世间事,什么是大事,什么是第一大事,不能不知道。这个示现以我们凡人来讲,无量功德,老师讲经,言教;他遇到这个事情还这样镇静,若无其事,身教,做出来给大家看。真正学佛的人,真正修行人应当如是,修行人遭到再大的灾害若无其事。为什么?经上讲的道理,你真正明白了,你就懂,刹那生灭,各不相知。
真的,是自己的觉性,这是真的,我们一般讲是自己的觉悟。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是求觉悟,是求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事实真相,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你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,错了。一切法的变化各有因缘,世间谚语所谓的,「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」,心就定了。这个教诲绝对不是消极,有很多人不懂,认为佛法消极。家里面房子失火了,他不著急,世间人感觉得奇怪,学佛怎么会学成这么迷惑,学傻了?实在讲他一点也不傻,他比谁都明白,如如不动。纵然是灾难,自己有定、有慧就能够消灾免难,这说出来好像还挺神奇的,其实这里头有大道理在!
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的开示,「谓已灭未生,无物可知」,这个不难懂,已经灭了当然无所知,还没生当然无所知。「生已则灭,无体可知」,才生立刻就灭,生无自体,灭也无自体,「是故皆无所有也」,这是事实真相,我们要懂。你六根所接触的这个境界相,六识所知的这个境界相,事实是如此,刹那生灭,刹那不住,生灭不住;说生,已经灭了,说灭,后头又生。前面生的不知道后头灭的,后面灭的不知道前面生的,前后不相及,前面不会到后面,后面也不会到前面,各各不相知。所以《般若经》上讲的,六百卷《大般若》的总结,「一切法无所有」,你这才知道佛讲真话。这个地方讲的皆无所有,指一切法,前面讲妄法亦尔,就跟火焰一样起灭不住,前焰灭了后焰生,生灭不住。
我们要是在日常当中,你要是留意,哪一法不是佛法?看流水是佛法,看瀑布也是佛法。我在香港讲经,香港晚上常常放焰火,焰火很好看,是佛法,起灭不住。焰火的火花你细心观察,没有相同的,念念不住,经上讲的不就是这个现象吗?你能不能知道整个宇宙一切万法就是这个现象?你不要说这个时间短,世间时间长,你错了,你完全看错了。没有长短,皆是刹那起灭,各各不相知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通达事实真相,真明白了,心里面坦然。为什么?所有妄念舍掉、忧虑舍掉、牵挂舍掉,得失的心舍掉、占有的心舍掉,烦恼去了一大半,了解事实真相。所以,这样的人心是清净的、心是定的,无论在什么时候,行住坐卧他都在定中;也就是说,行住坐卧他都没有分别,都没有执著,这就行了。起心动念纵然有,那不要紧,能够不执著,能够不分别,超越十法界。
我们今天大乘经读多了,知道这桩事情,知道之后怎么办?要落实,要真的放下。眼前这些事相虽然有,要跟佛菩萨一样,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。事相摆在面前,有,怎么说非有?心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执著,非有!没有执著,没有分别,这个才叫做随缘,才叫做随喜。普贤菩萨教我们「随喜功德,恒顺众生」,没事!恒顺众生就是没事,不恒顺就有事;有事就不能恒顺,无事能恒顺。前面在比喻里面我们读过,水能够随器方圆,不失自性,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,这个道理就像老子所说的「上善若水」。我们要能懂得恒顺众生不失自性,自性是什么?定、慧,你不失。你不能恒顺,你没有定,也没有慧,诸位想想是不是这样的?
你听了之后会觉得这个事情难,真难!是的,凡夫难,难在什么?你无量劫来把这个假的当作真的,习气太深,烦恼太重,放不下;不但放不下,听到如来真实教诲,你怀疑。纵然对佛菩萨恭敬,相信佛菩萨跟你说明事实真相,你怎么样?做不到。是不是不信?信!信,做不到!信,做不到,不是真信,真信就做到。信心也有等级,真信就做到,你没做到,不是真信。为什么不是真信?这个道理没有参透。我相信佛所说的,不是我的境界,我没有透彻。透彻就做到,就入佛境界,《法华经》上讲的「入佛知见」。要透彻,受用不可思议,真的是佛菩萨的受用。现在时间到了!
诸位同学,我们再看清凉大师《疏》里面第二段,「依所依者,谓彼火焰,即由於此无体无用不相知故,而有起灭虚妄之相,是则揽非有而为有也」,我们先看这一段比喻,这段比喻还是讲的火焰。火焰,他老人家说得很好,「即由於此无体无用不相知故,而有起灭虚妄之相」,这就是我们一般见到火光,看到的现象,这个现象实在讲是非有而有。
这个法中,「妄法亦尔,依此无所依之真理,方是妄法,是亦非有为有也」。从比喻里面,我们回头来看一切法,这一切法也是依此无所依的真理。真理,僧肇大师说得好,他所说的都是世尊在经论里面所讲的,第一个他就说「本无」。什么叫真理?本无是真理。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宗教,天主教跟我们讲上帝,上帝是无形的,没有形相的。他不是像我们人有物质的身体,他不是物质的身体,他也不是精神的身体,而说什么?上帝没有形相,上帝无所不在,无时不在,很多宗教里面说他们的神明,都是这个讲法。这个讲法跟佛经里面讲的实相、法性、本无,本无就是本来不是物质,也不是精神,确确实实无所不在、无时不在、无处不在。为什么?一切妄法所依,它要没有这个依,它就不能现相。
现相是事,事一定有理,是它的依据。这个理,佛法里面称为无性之性,这叫做法性。事,决定无自性,一切万法,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很好,皆是缘起的,皆生起,这段是讲起灭,起灭都是缘。既然是缘起,它决定没有自性、没有自体,自性是讲自体,没有自体。无性之性是真性,这是万法所依,所以说是依此无所依的真理。所以称它作妄法,法不是真的。你要说为什么它不是真的?你想到《肇论》里头第一句话说「本无」,它是依本无现出来的幻相,没有自性,又不能够存在,这个幻相,要记住前面讲的刹那生灭。前面我们读过的「并皆速灭」,那个范围讲得更大,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并皆速灭。
《华严》上讲的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心识也没有自体。佛法里面讲心识,现在科学家讲的是能量,宇宙之间有能量,科学家称之为场,科学家这个「场」的名词,相当於佛法里面讲的法性。佛法里面讲的法性,就是现在科学家称为场,宇宙之间只有场存在,除了场之外,什么也没有。法性就是实相,实相就是本无,宇宙之间只有本无存在,永恒不变,就是《般若经》上讲的无所有,此地也讲皆无所有。「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是永恒的,这个东西是真的,其他都是虚妄的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;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并皆速灭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刹那生灭!
那么眼前我们六根、六识搞的是什么事情?这个后头说是「揽非有而为有也」,揽是分别、执著。所以这种有是从哪来的?虚妄分别执著而有的,有而非有,以为有个有,实际上没有。所以,有到底是回什么事情?妄想,妄想分别执著,这也是佛在经教里面常常讲的,一切法从心想生,这个味道就足了!你的心想没有自体,心想出来一切法能是真的吗?清凉大师在此地讲的就很有味道,妄法!揽非有而为有,这个「揽」字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就是从妄想生,十法界依正庄严。这是世尊在此地把真相说出来。
那我们要问,初信位的菩萨见惑断了,思惑没断。思惑是什么?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。恶见是见惑,那个断了,现在还剩下来的就是贪瞋痴慢疑。为什么?习气太重。实在讲他对於实相、法性、法身、本无、缘会,见解同佛,也正是教下祖师大德常讲的,「理可顿悟,事须渐除」。事是什么?烦恼、习气,要慢慢的来;理,理明白了。所以说,这要依《楞严经》的说法,所知障轻的人,所知障为什么轻?闻薰佛法不是一生一世。我们今天读到这个,真正能体会到一点意思,都不是这一生才学的;这一生开始学体会不到,吃了不晓得味道,当然更没有办法吸收它的养分。吃了尝出一点味道,能吸收少许的养分,过去生中多生多劫都在薰修、都在学习。
上上根不是天生的,过去生中薰习的时间长,烦恼轻,烦恼不轻也不能开悟,悟,总是要烦恼轻,但是烦恼没断;断了你就证了,就入境界,像此地已经入初信位的菩萨,入境界了,入境界是证果。我们现在还在门外,初信位没有证得,八十八品见惑没断,可是事实真相懂得,明白了。佛所讲的我相信,我能够接受,我能够肯定,我不怀疑。向下,当然我自己要认真努力来学习,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,这个最短的时间也不知道是多少年月日,希望时间愈短愈好,能入这个境界。纵然不能够契入,也要相似的入,相似的入就是我们净宗讲的功夫成片,烦恼没断,但是伏住了,定慧的力量伏住。你要是真正明白、理解,这是属於道,道共戒,道共定,道里头自自然然有定、有戒。戒,言行如法;定是什么?在一切境界里再不会起心动念。你说为什么?知道刹那生灭,知道皆无所有,知道不可得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所以他放下了,是这么回事情。
虽然放下了,分别、执著的习气还是有,不过比过去减轻了很多,这就好。这种功夫念佛求往生,决定得生,但是你要记住,生凡圣同居土,品位虽然不高,决定往生。由此可知,我们今天学佛为什么伏不住烦恼?这桩事情我们不能够疏忽,不能不留意。为什么?关系我们这一生的成功、失败。大乘经里面讲的诸法实相,多听听、多读读有好处,真的是帮助我们放下,帮助我们看破。看不懂没有关系,只要你不疑惑,佛讲的都是真话,都是事实真相,我们得一遍一遍的薰修,薰个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。
我在佛法薰修,今年五十三年了,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不行,放不下!这么长的时间薰习,总有一点印象,这个印象起作用了。起什么作用?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想起来,不会说根尘相接触就迷惑了。根尘接触的时候迷惑的人多!能想起来,那就是提高警觉,提起观照功夫。佛家的术语就是提起观照功夫,这个观照你能提得起来,功夫才能成片;用一般人的话,你能够提得起警觉。警觉是什么?你不迷了。见色闻声,你不起贪瞋痴,贪瞋痴有没有?有。见色闻声的时候,你的知见正,佛知佛见,自自然然控制住,贪瞋痴慢不起现行,这叫功夫成片。
名闻利养、财色名食睡在你面前不起贪心;逆境、恶缘在你面前不生瞋恚,这个好处得到了,这就是你观照得力,你知道一切法刹那生灭,皆无所有。别人毁谤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皆无所有,刹那生灭,你还生什么气?你要接触这个恶缘,心里还要生好几天气,你是凡夫,你一点功夫都没有,你还在造业。造什么业?你有瞋恚心,就是造业,你有报复的心,就是造业,这就错了。真正明白人,真正觉悟人,遇到这些事情,别人毁谤我,我要听到了,阿弥陀佛!不起念头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为什么没有瞋恚?为什么没有报复?为什么没有辩白?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你都平了,心是平等的。
这就跟没有学佛的时候不一样,没有学佛的时候,如果听到别人毁谤,没有这个事情,胡造谣言,决定要去跟他评理,决定有瞋恚心,你心里会不平,甚至於等待机缘还要报复,这是世间人之常情,六道众生!六道里头搞什么?没有别的,就是搞冤冤相报。你要把六道看清楚了,就这么一桩事情,一语道破,「冤冤相报」,后头是「没完没了」,生生世世彼此都痛苦,迷!迷而不觉。一觉悟就了了,不再放在心上,他在六道里头跟别人冤冤相报,跟我没有了,我们在这里解脱。解脱,这暂时的,不是永恒的。怎样才是永恒的解脱?求生净土,永远脱离六道,这才叫真解脱;没脱离六道轮回,不算真的解脱。这一世虽然没事,来生后世碰到了,你还有没有智慧,还有没有定力,能控制自己烦恼习气。如果一投胎,智慧、功夫都失掉,来世还是个凡夫,没有继续修行,还是凡夫,遇到了报复的念头自自然然会生起,这个事情可麻烦!
你学佛学什么?自己总要清楚、总要明白,了解事实真相。「问明品」里面就是给我们讲诸法实相,总离不开《般若经》上讲的原则,「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「刹那生灭,并皆速灭」,总不离开这个原则。你要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时时刻刻用这个来观照,你去核对核对,你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是不是佛所说的!你愈是在对照你就发现愈真实,佛所讲的一点都不错,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确实如此。你还会有执著吗?你还会有分别吗?你还会跟别人起争执吗?没有了!我面前这些东西,别人要要,欢欢喜喜,随便拿。为什么?身尚且不是我,身外之物哪里是我?这才叫放下,真的放下了。
五欲六尘,你受用跟我受用无二无别,心开意解,把自己的身心自自然然,不需要去想,不需要去作意,跟大宇宙自自然然融成一体。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没有妄想,这个心量跟虚空法界没有两样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是自然的,本来就是这样子的。众生心量之变小了,都是因为你有分别,你有执著,所以心量变小,不知道事实真相,妄想分别执著很坚固。我们常常受这些大乘经教的薰陶,坚固的执著逐渐逐渐就淡了,这就是功夫进步,功夫得力。
我们再看下面第三段,「唯所依者,推起灭之焰,体用俱无,无焰之理,挺然显现」。这个意思更深了,一般人看不到这么深,这确实有点像所谓的微密观照,事实真相确实看清楚了。推,我们一般讲推理、推断,火焰在起灭,体、用都没有。前焰没有体,不知道后面的火焰,后焰没有体,不知道前面,彼此不相知。前灭后起,不但没有体,用也没有,体用俱无,无焰之理就显现了。焰是什么?妄想;法是妄法,理从这里显现出来。
下面我们看清凉大师的开示,「是则无妄法之有,有妄法之无,湛然显现」。这几句话要多念几遍,你才能够体会到清凉大师所讲的义趣,我们才真正能体会到少分这首偈里面所显出的义理。「无妄法之有,有妄法之无」,这两句话反覆去念。妄法之有,到底有没有?这两句话的意思在哪里?有无是一不是二,有中有无,无中有有。有是妄法的相,无是妄法的理;有是妄法的事,无是妄法的性,所谓是相有性无,事有理无。这是看到一层深度了。
再往下面去看,这一句重要,「遂令缘起之相,相无不尽,无性之理,理无不现」。宗门里面讲见性,在哪里见?在相上见。缘起之相就像什么?像火焰,前焰灭,后焰生,刹那生灭。所以缘起的相,相会不会断?不会,不生不灭,不常不断。为什么说不常?你看像前面讲的,前焰灭,不常;后焰就生,不断。这是缘起之相,相无不尽。可是这里头你一定要知道,前焰不是后焰,缘起之相,前面的相决不是后面的相。我们在前面,用电影影片来做比喻,电影的影片是幻灯片,前一张决定不是后面一张,在放映机里面快速度的转动,就是个生灭的相,刹那生灭。我们在银幕里面看的相,就是此地讲的缘起之相,相无不尽。
无性之理无自性,一切万法无自性,就在相上见到了。无性之性就是真性,无性之性就是本无,无性之性就是法性,无性之性就是缘起,《肇论》里面讲的「缘会」,就是此地讲的缘起。法性你见到没有?觉悟的人说,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,随手拈来无一不是。他是不是真的契入?真的契入是证得,没有真的契入是解悟;证悟得受用,解悟不得受用。解悟可以帮助你,我们今天讲的智慧、辩才,怎么不得受用?与了生死、断烦恼不相干;证悟断烦恼。
可是不少众生悟后起修,清凉大师给我们注解这部大经,将全经分成四分,「信、解、行、证」,解是解悟,要通过行才能达到证悟。你不能把所解的完全落实到你日常生活当中,经里面所说的理论、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,那是什么?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,这是思想,正知正见;落实在生活当中,世出世间一切法样样放得下,你就得受用。放不下,你还是凡夫一个,在一切法里面你还是起心动念,还是分别执著,虽然比从前轻,没断根,妄想分别执著还在;换句话说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烦恼轻生人天,妄想分别执著重的生三途,出不了,果然於一切法都不执著了,你才能出得了六道;你还有分别,有分别出不了十法界。这个道理你要明了,你要相信。
我们今天学佛,佛怎样?佛对这个事情真相明了,佛真放下。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一丝毫牵挂,决定没有丝毫留恋,宗门常讲「身心放下,一丝不挂」,这是佛菩萨。我们今天听了经教上这么多的教诲,也明白了,现在关键的问题,我们应该怎样落实。有很多人:难!没有法子落实。没有法子落实原因在哪里?就是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太重,佛法薰修的时间太少,力量很薄弱,所以境界现前立刻被境界转,自己在境界里头做不了主。逆境、恶缘肯定起瞋恚,顺境、善缘肯定起贪爱,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肯定起贪瞋痴慢。起这个东西不好,起这个东西将来到哪里去?到三途去!悭贪重的人,饿鬼道;事理、因果不明的人愚痴,畜生道;嫉妒重、瞋恚重,地狱道。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我们到哪里去,不能不知道。
念佛求生净土有没有把握?说实在讲,谁敢说我有把握,为什么没有把握?放不下!这个大乘经对我们看破、放下有大帮助,听不懂!为什么听不懂?没专心,听经的时候打妄想,你怎么能听懂?这个事情我非常清楚、非常明了,我是过来人。我在学佛最初十年是这样的,虽然听懂了,放不下;好在我读经、闻法、讲经没有中断,就是这么多年天天在薰习,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薰习才得力。我这是经验之谈,我是中下根人,中下根人只有长时间的薰习。要把外缘断绝掉,非必要不接触,报纸不看、电视不看、广播不听,跟这个世间(世间统统都是染污)远离了,这样才能够得一点利益。这都是属於经验之谈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能这样学也要假以时日,有长时间的薰习能得一些利益,这个时候念佛往生有把握,凡圣同居土,品位并不高,不管怎么样,总算有收获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