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三0四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三0四卷)  2004/8/8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1304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,第十段光照十方,偈颂第六首看起:

  【普往十方诸国土。广说妙法兴义利。住於实际不动摇。此人功德同於佛。】

  这首偈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给我们注的是「说法行」,这个字要念ㄏㄥˋ,说法行。从前面我们一直看下来,看到诸佛如来自己成道之后,大用外彰。他的次第也是教导我们,首先总是不离因果,所以前面这一段总的是说佛的「因果遍说」,后面六首才是讲劝化一切众生。因圆果满,比什么都重要,这是基础。

  这两天我们讲经停了两次,有许多同学们在猜测我到哪里去了,预先也不好说。这两天是回到老家去看看,我已经离开六十八年第一次回去,看了感慨很深。小时候在家乡,这就是说十岁以前,确确实实用现在的话来说,因果教育。父母教导我们,长一辈的老人教导我们,所以在那个时候农村,无论认识不认识,年长的都很爱护儿童,儿童行为有不端正的都很乐意来教导,现在看不到了。

  今天上午,在台湾、在国内带动儿童读经的王财贵先生来访问我,我们谈了大概有三个小时,我把我自己修学的经验告诉他。现代这个社会需要什么?教学、讲经都讲究契机。什么叫契机?契机就是对症下药。现在这个社会害的是什么病?众生的问题在哪里?要对症下药。我常常思惟印光大师的教诲,印祖当年在世(这是八十年前的事情,都不止八十年,那差不多一百年,我都快八十岁了,民国十几年的事情),在那个时候他老人家全心全力提倡因果教育,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安士全书》。《安士全书》有四册,现在精装本订成一册,前面这一册占全书二分之一,分量很大,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。《阴骘文》不长,只有七百多字;《感应篇》也不长,一千三百多字;《了凡四训》分量比较大一点,也不是很长,四篇文章而已。今天我们教儿童读经,为什么不选这四种?这四种是针对现前,儿童接受这个教育有大利益!

  我回到家乡就想起我童年在那个地方接受私塾教育,上学那个地方现在没有了,现在是一块平地;以前树木很多,树木也没有了,简直就不认识。乡亲指出给我在什么地点,我们在周围看看,从前有个小观音庙,观音庙那个小河还在,那个小桥还在,庙没有了,观音庙周围很多树木也没有了。古人讲的沧海桑田,无限的感慨!小时候在一起玩的小朋友,多数都没有了、都不见了,六十八年。

  因果教育,城隍庙说的。小时候母亲常常带著我们到城隍庙去烧香,城隍庙里面有阎王殿。那个阎王殿不是画的,泥塑的,塑得非常之好,栩栩如生。母亲带著我们去看这十殿阎王殿,一面看一面告诉我们,你看这做什么坏事要受这个果报。小,儿童,这个印象在心里头非常深刻,影响一辈子。我跟王财贵先生说影响一辈子,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,顺境逆境、起心动念绝对不敢存恶念,为什么?晓得恶念有恶报,因缘果报丝毫不爽。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就在《了凡四训》里面。

  所以我觉得从小教小孩,印祖这三种书重要、非常重要。《弟子规》是根,《弟子规》、《三字经》这些东西念了之后,就要念《安士全书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跟《感应篇》、《了凡四训》,应该要读这个。印光大师,我们佛门同学都晓得西方大势至菩萨化身来的,我们细细观察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,也非常像大势至菩萨。他的教诲就是佛陀的教诲,我们遵守决定有好处,真正是在这个时代契机契理,应当把它发扬光大、学习。世出世法学习根就在孝亲尊师,没有别的,《弟子规》就是这个课本,教你孝亲尊师。

  今天我们学佛,佛的基本教诫就是三皈、五戒、十善,这是佛的基本教诫。为什么我们学不好?没有《弟子规》的修养,小时候没有学。所以今天就是三皈五戒十善我们都没有办法做到。这个东西没有法子做得到,你就永远不能入佛门。纵然这个经论你能够讲得天花乱坠,你自己得不到真实受用。也就是说,你只能说,修行谈不上,你的毛病习气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还是像佛所说的「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」,对自己了生死出三界毫无交涉。不仅如此,你连欲界天的分都没有。轮回,你轮回的范围都是在三恶道,人间来的时间很短暂,喘一口气而已,很可怕。这因果教育,成佛也离不开因果,修因证果,所以把它摆在第一,成就之后要帮助众生。前面第五首偈「劝物顺行」,这就开始做弘化的工作,今天这首偈正式谈到说法。

  『普往十方诸国土,广说妙法兴义利』。我们自己能成就,是得力於佛菩萨的教诲,没有佛菩萨的教诲,我们生生世世永远离不开轮回,轮回之苦苦不堪言,这桩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。「义利」,义是义理,利是利益。义理就是明了因果,深信因果,断恶修善,这是义理;利益是离苦得乐,不堕恶道。最殊胜的利益是往生净土,这是无比殊胜的利益;现前的利益,那就是从前方东美先生教我的,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这是现前的利益,只要你真肯学,你决定能得到。

  这个利益不是说富贵,你拥有多少财富,你有多么高的地位,不是这个。这种利益就是佛门里面常讲的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。最早这句话章嘉大师教给我的,教我之后,他老人家做详细的解说,说明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求佛菩萨,你看看大的求往生、求成佛,这都能求得到,世间这点物质生活叫鸡毛蒜皮,太小的事情,哪有求不到的道理!要如理如法,就是说你要懂得求的道理,你要懂得求的方法。如理如法的求佛菩萨,有求必应。这有求求不到,不应!不应,不是理论上你迷惑了,那就是方法上错误,果然如理如法,没有一样求不到的。

  老师把这个教给我之后,我这一生五十三年,我学佛五十三年了,确确实实每一次真的是有求必应,从来没有一次落空过的,我们对佛菩萨产生信心,对护法神也产生信心。老师教我要依靠佛菩萨,要依靠护法神,不可以依靠人。人,他没有转凡成圣,所以他有情绪,高兴了就帮你,不高兴他理都不理你,所以人不可靠,佛可靠。怎样如理如法能够得到感应?依教奉行。佛的教诲都是经典,你对於经典要相信不能有疑惑,经典的道理要明了,经典里面讲的方法要懂得,你只一心一意去做,自然有不思议的感应。我们自己修学,自己亲身感受到;你再细心观察我们周边的人,无论在家出家,他发心真正修行也有不思议的感应。这都证明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我真实接受印祖教诲的时间并不长,一九七七年(这不过二十多年)我到香港来讲经,看到弘化社出版的这些书,经论、善书,才发现印光大师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汇编》、《安士全书》这三样东西,弘化社印的数量超过一百万册,我看它的版权页。印祖弘化社出版的佛经这些东西数量都不多,一千册、二千册,最多我看的是五千册。这三种书每次出版(那个时候是铅印的),数量至少是一万册、五万册、十万册,印了几十版。当时我看了,我想了一、二个星期,老法师为什么要这样做?这个东西不是佛教的。《了凡四训》是世俗一个读书人教儿子的几篇文章;《感应篇》跟《阴骘文》是道教的不是佛教的,他为什么这么重视?从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到,印光大师普度众生超越宗教。

  使我想到世界乱了,到今天这个认识更清楚了,因为那个时候世界乱,没有现在这么乱。儒的教育、佛的教育来不及了,病太重了,人马上就要死了,要给他特效药。这个特效药是什么?因果教育。所以这三本书是挽救劫难特效药,我这才悟过来。所以那个时候回到台湾之后,我就印了五万册,那数量就相当可观,我们从前印书大概只是印一千册、二千册、三千册,超过一万册的很少。我回去之后,我把这三种书印了五万多册,同时我也开始讲。在台北市佛教会大专讲座,我讲《了凡四训》,在大专讲座讲过。都是受印祖感召。

  现在看看目前这个社会动乱,愈发感觉到这付药的重要性,所以我这次到国内影艺界里面去找人,希望把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安士全书》做成连续剧,用娱乐的这种方法,把这付良药供养给人类,全人类。希望这个电视剧能够真正拍成世界一流的水平,用四种文字来解说;用华文、英语、西班牙语、阿拉伯语。没有版权,欢迎电视台播映,也欢迎一般人自己制作光碟广泛的流通。我相信对於现在这个世界化解冲突,落实安定和平,一定有很大很大的帮助。我们今天做,这是义;化解冲突,落实安定和平,利!

  「广说妙法」。在此时此地这个地球上现在这个时代,这个妙法再好不过的就是印光祖师这三样东西。王财贵先生提到扎根的教育,重要,这三种教育要不能够推动,扎根教育非常困难,而且这三种教育儿童就应该学。所以江逸子居士的「地狱变相图」,也是属於这一类的,在眼前来讲都是妙法,我们要认识清楚,要认真努力学习。你为什么不肯认真努力学习?你不认识。所以认知难!这个话也是当年章嘉大师给我讲的「知难行易」。你为什么做不到?你不知道,你不识货。你要知道了,没有做不到的,什么力量都不能够阻挠你,真的是知难行易。

  你看看《华严经》,就是我们现前这个本子,八十卷。八十卷前面三分之二的经文讲什么?解门,信、解,讲修行只有一品,「离世间品」。你从这里看是不是知难行易?「离世间品」最后就是「入法界品」,「入法界品」占的篇幅大,八十卷里面占了二十一卷,那是什么?那是证、那是示范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表演给我们看的,就是把前面的解门跟行门表演出来给我们看,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里面,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。

  所以这个地方要肯定知难行不难。知是义理,行得利益,你依教奉行决定得好处。中国古人常讲「种善因得善果」,你行善你就得善果,你造恶你就得恶报。你要真正了解这里头的道理,你自自然然就断恶修善。这还要人教吗?《易经》说得好,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」。殃是灾难,你一生思想行为不善,这种事情在现前非常非常普遍,你从资讯里面去看,天天都有,因果报应就在眼前,稍稍留意你就能看到。昨天国内有个同修打个电话告诉我,最近出现一个奇怪的事情,雷打死人。好像是没有多久,很密集,二、三个月当中遭雷打死的一百多人,从前没听说过。雷打死人,偶尔听说一个人、二个人,二个人都很少,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被雷打死?这横死的、自杀而死的一天不知道发生多少起,这个事情是全世界,这都是很不正常的现象。细细观察,你就证验善恶报应丝毫不爽。

  我们为佛弟子要把佛的愿望落实在我们自己的行动上,对自己要认真的修行。什么叫修行?改过自新,修行是修正行为。我们的行为有错误,依照佛的教诲一样一样把它修正过来,叫修行。这两个字的意思要懂。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想错了,把它修正过来;看错了,把它修正过来,这是属於思想的行为,意业;说错了,口业;做错了,身业,把这些错误一桩一桩修正过来。你知道错误,在佛法里讲就是觉悟,知道错误是觉悟,修正过来是修行。你不知道自己错误,你就不能够修正错误。所以每天读经,读经检点自己,拿著经教来对照,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有没有过失?一定要把过失找出来。我们是凡夫,真的是起心动念无不是过失,要好好检点,认真的改过,从自己本身做起。自己本身这样做,就是劝化一切众生。劝别人最重要的以身作则,做出来给人看,人家才会相信;你会说,你做不到,别人不会相信,教化众生,你收不到效果。

  「普往十方」是哪里有缘哪里就去。当然诸佛菩萨有这个能力,众生有感他就有应,我们现在是在因地,初发心,没这个能力,没这个能力怎么办?哪里有缘、有请,只要自己有时间就应当要去,帮助那个地方的人,帮助他建立正法。现在科学技术发达,这带给我们许多的方便,我们应当要知道利用这些工具,网际网路、卫星电视现在很普遍,录音、录相的光碟,用这些工具来流通大法。「普往十方诸国土」,哪个地方有缘、有认识的人喜欢学佛,我们就把这些经书、光碟介绍给他;把我们的卫星频道、网际网路的网址普遍介绍,他自己去看,这是我们现前境界里面能做得到的。要很认真去做这桩事情,全心全力帮助别人,帮助佛菩萨,把佛菩萨的经教、教诲传播给一切大众。

  「广说妙法」,什么叫妙法?法法皆妙,无法不妙。但是这个妙之一字要用到恰到好处,那就是对症。对於我们现前社会现前大众能得到真实的利益,这个法就妙了。这使我们就想到印光大师他老人家为我们示现的,三藏经论妙不妙?妙!儒道的典籍妙不妙?妙!但是不能救现在社会的病。那些东西的确是高深奥妙,只能对很少数的善根深厚的众生,他们能得利益。现在我们一般人,说中下已经很客气了,实在说,中都没有。像《无量寿经》讲的,现在我们的根性,我们冷静思惟都属於下辈,上辈、中辈的没有了。这下辈根性怎么救?不是不能救,一样也能帮助他成佛,这是佛法真的叫妙。

  所以今天最妙之法,妙法的根本,我常讲《弟子规》,这东西是从小学的。古时候三岁就开始教,大概教到五、六岁,五、六岁上学,所以他上学有规矩,他懂规矩,三岁就开始教了。家里面父母教,父母从小学,这个东西学会了,一辈子都不离开,到八十、九十还是要遵守。所以《弟子规》就是基本戒律,一辈子遵守的,不是说受戒的这个阶段我守,离开戒坛就不守了,不是!一辈子都要照做的,《弟子规》就是这样根本的戒律。

  那我们小时候没有学,小时候没有学现在学,现在补习,古德所说的亡羊补牢还不算晚。你现在不学,那你一辈子都完了。老了,老了也学,七十、八十还是要学,七十、八十学能带动年轻人,一看老人他都在学,那我们更要学。所以为什么古人容易成就?就是他对於做人的基本的规范,他从小这个模式就养成了。因此,他来接受佛的教育,三皈五戒十善轻而易举,一点都不费力;而且能理解、能认同,觉得佛讲的是对的,应该要做的,决定没有疑惑。功夫的浅深,实实在在讲,跟他认知的广狭决定成正比例。这个认知要广要深,你功夫就深了,你做得圆满。这桩事情实在讲随著你的年龄不断向上提升,给诸位说,提升《弟子规》的认知,到七十、八十恍然大悟,你才知道那个小册子里头几句话妙不可言,人生的妙宝。那个悟入境界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信、解、行、证,你证入了、证得了。

  我今天劝导我们同学,无数次的劝告,要重视基本的戒律。三皈,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;五戒十善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不能离开这个标准。《弟子规》里头有戒、有威仪,我们能从这上奠定基础,这出家人学《沙弥律仪》没有问题,你真的能做到。《沙弥律仪》能做到,你才是真正出家弟子;《沙弥律仪》做不到,那你是出了家,穿上这个衣服冒充出家人,不是真的是假的,假的就有罪。所以这个衣穿一天就造一天罪,穿一年就造一年罪,为什么?假的不是真的。一般在佛前面传授三皈五戒、菩萨戒,乃至於三坛大戒,都是形式,这要知道。形式是需要,但是形式里头有实质;只有形式没有实质,那就是假的,假的就是自欺欺人,自己欺骗自己、欺骗社会、欺骗信徒、欺骗诸佛菩萨。你想想,就是这个罪条是不是阿鼻地狱?

  我们今天许多人麻木了,我们读《净土圣贤录》、读《往生传》,读到莹珂,宋朝莹珂,我们就很深很深的感触。那莹珂比我们有善根,他知道他自己出家,天天在造罪业,肯定自己将来必定堕地狱,生起大恐怖。这才真正放下万缘,一心念佛求生净土,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求来了。佛告诉他:你寿命还有十年,这十年当中好好修行,你临命终时佛来接引。他真的是有善根,十年寿命不要了,我现在就走,为什么?劣根性太重,我再活十年不知道又造多少罪业,禁不起诱惑,敌不过烦恼,所以他不要寿命。佛很慈悲,佛就答应了,佛说三天之后来接引你。这是念佛三天,三天之后他真的往生了,他也没生病。这个例子给我们最好的模范,我们如果不学他,将来麻烦可大!

  近代,倓虚老法师常常提到的谛闲老法师那个念佛的徒弟,锅漏匠。这故事大家都知道,他在香港讲经讲了不少次,我是从录音带上听到,听了我非常受感动。还有他讲早年极乐寺的修无师,念佛往生的,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。锅漏匠、修无法师都不认识字,没有念过书,没出家之前都是做粗活的,吃过苦头,吃过大苦头,才知道发愤、才知道用功。现在人麻木不仁,没吃过苦头,不知道。这句意思还没有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下一点钟继续讲。

  诸位同学,我们继续学习第六首偈:

  【广说妙法兴义利。】

 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,我们把文念一念,「前半说法益物」。就是前面这两句说法,益是利益,物(前面给诸位讲过)是九法界众生,不仅仅是人法界,所以物包括九法界。如果说利人那就是人法界,范围就小,所以用物不用人。「义利者,令众生得离恶摄善故,此世他世益故,世出世益故,福德智慧益故,上四对皆先义后利」。这上面四对,离恶摄善、此世他世、世间出世间、福德智慧,明了义理,如教修行,你自然能够得大利益。如果分别执著没有放下,你所得的义利是三界有漏的福报,我们一般讲得人天福报。如果不著相,这是底下一句所说:

  【住於实际不动摇。】

  这个义利就跟佛一样,你所得的这个利益是超世间的,超出世间不在世间,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大利益。由此可知,世出世间真实的义利是从妙法来的,谁说妙法?诸佛菩萨说妙法。所以诸佛菩萨这个法宝,我们今天称经典为法宝,不能不学,不能不读。前面跟诸位说过,妙义最重要的是契机、契理,首先要契我个人之机,我才能得利益。我现在生病,我吃这付药要对我的症,这是我服了药病就能好,这才妙。药再名贵不对症,你服了不会好,那这个药对你就是毒药,不但没有利益,它有害。我在国内外常常有同学送名贵的人参给我,还有送灵芝,灵芝真漂亮,送给我,我不能吃。我的身体不需要,吃了那个东西对我有害没有利益,那样名贵的东西对我不是妙法。

  法是药,跟世间的药是同样的意思,一定要对症,法一定要契机。在今天我们是什么根性,这首先要懂,不可以好高骛远。我们不是上根利智,说真实话我们是下下根人,下下根人对上上妙法,我们一点用处都没有;下下根人这一生要能够得度,圆满成就,舍净土就没有第二个法子能成就的。净土法门里面,这下下根持名念佛,我们只能修这个;观想,心太粗、境太细了,没有法子修这个观;观像,没这么大的福报,那要塑造庄严相好的佛像,你有福天天面对著佛像,观像;实相就不必谈了,实相是法身菩萨修的。在我们这个世间,宗门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他回过头来念佛修净土,他是实相。教下是大彻大悟、大开圆解,这样子回过头来念佛求生净土,他们是实相。也就是说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这我们做不到,我们只有老老实实依照祖师大德的教诲,执持名号,《弥陀经》上教的。

  我们懂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,持名目的在哪里这一定要晓得,《无量寿经》经题就是。「大乘无量寿庄严」,那是果德不是修德,修德是经题后半「清净平等觉」。我们要用持名的方法得清净心、得平等心、得觉心,这才能往生。持名不能得清净平等觉,这一生不能往生。一定要记住,不能往生只是给弥陀净土结一个法缘,李老师讲得好,你还要长劫流转,也就是很长很长的时间你在六道里还要搞生死轮回。你到哪一生、哪一世再得人身又遇到佛法不是容易事情,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。古人讲的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」,你说这个机会多难。现在遇到了,为什么不把它抓住?这个道理、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。知道之后自己才有高度的警觉,才能真正发出勇猛精进心,把这个机会抓住,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。克服的方法,各人业障不相同,方法也不一样!

  我自己克服业障的方法,我是用讲经。初学讲经要做充分的准备,全部的精力时间要贯注。我跟同学们说过,我早年初出来讲经,讲一个小时要准备四十个小时,这是克服烦恼很好的方法,你不是这样子充分准备,你下不了台。愈讲愈有进步!第一年最辛苦,时间大概是六个月到十个月,很辛苦。这段熬过去之后,有进步了,这一个小时讲经大概二十钟点准备够了;再进步就是讲一个小时有十个小时准备就行了,愈来愈轻松;慢慢讲熟了,讲一个小时,两个小时准备就行了,一个小时准备就行了。我大概是三年之后,三年之后我一天用八个小时预备的这个经教,至少可以讲三次,就是可以讲三个小时,三年之后就可以讲三次。那个时候是一次讲一个半钟点,三次是四个半小时,一天八个小时准备就可以了,所以就很轻松,愈来愈轻松。大概到四年以上,四、五年的时候,准备一天,一个星期的课就准备完了;一天一个半小时,一个星期十几个小时,一天时间准备就够了。所以一九七七年我到香港来讲经很轻松。

  刚才老听众李康年来看我,这是一九七七年听《楞严经》的,他们晓得,白天他们陪著我到港九观光旅游,住在香港的人他们都没有去过的,我都去玩过,他们每天陪我;晚上讲经,白天去旅游,非常轻松。前面这个关口很难过,虽然轻松,天天要读经,不一定读我讲的经。现在我讲《华严》,我每天读经不一定读《华严经》。古人所说熟能生巧,一点都不错,而且古大德所教的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你心在道上,你心里头清净,没有杂念,起心动念都是想到佛的教诲,看人、看事、看物生智慧不生烦恼,清清楚楚、明明了了。

  现在这几年因为跟世界上许多宗教交往,所以我还有一部分时间读诵其他宗教的典籍。我读很认真,我不是比较宗教,我不是想看看他们宗教说什么,不是的,我很认真的学习。我读《圣经》,我很认真的学习《新旧约》,我也很认真的学习《古兰经》、印度教的典籍,为什么?都是圣人,我知道都是佛菩萨在那个地区示现,在那个地区教化。我们认真学习,开智慧,这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。参访不同的宗教都得智慧,你自己的后得智才会圆满;你没有参学,固然根本智是不错,后得智不圆满。所以善财童子在文殊会下成就了戒定慧三学,这出去参学。参学目的何在?成就圆满的后得智。圆满后得智就叫做无所不知,无所不知他的基础是戒定慧三学,戒定慧三学叫做根本智。《般若经》上常讲「般若无知」,那是根本智,起作用「无所不知」是后得智。

  我们今天读诵这个世间所有的这些典籍,参学,学习这些典籍都是参学,於我们自己修学只有帮助没有损害。我们自己修学是一心念佛求生净土,念佛的功夫要知道在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平等觉,我们求这个,这个对我们现前来讲这是妙法。今天这个世界芸芸众生,根性绝大多数跟我们差不多,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妙法广说,普遍的去弘扬,到处去推广,帮助这个世界一切苦难众生。你对这个没有深度的认知,你怎么能做到?许多同学常常也在我面前发露忏悔,这很难得,不容易。说自己的业障很重,罪孽很深,能说出这个话,在一般讲他有良心。只要留这点良心就能够振作起来,怎么个振作法?别人帮不上忙,佛菩萨也帮不上忙,必须要你自己再要提高警觉。你虽然已经有觉悟了,还不够,高度的警觉,你就能够回心转意。像莹珂、锅漏匠那是高度的警觉,没有别的,一句佛号念到底,他就能成功。这是不认识字的好处,因为他没有别的办法,死心塌地执持一句名号;知识分子那一定要在经教上下功夫,经教下功夫一定要记住,一门深入。

  今天上午王财贵居士来访问我,我特别强调一门深入,决定不能同时学几样东西,不可以。这个方法祖祖相传。同时学几样东西是西方人的教学法,东方没有,东方儒释道都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。科目很多,譬如五个科目,五个指头是五个科目,任何一个科目,在佛法讲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。这五个法门无有高下,怎么说无有高下?你只要一门深入,深到这个地方不就全通了吗?你在这里不通,有差别,你再深入到这个地方就通了,佛法就是教我们这个方法。你没有能够旁通,是你的深度不够。古大德常讲,「一经通一切经通」。一切经是手指,到这个根是通了。你深入到一经通了,通到这里全都通了。佛法通了,世间法就通了,世法佛法不是二法,你在没有通的时候,你入的深度不够。

  我跟大家说这些问题,我常常用树来做比喻,树有很多树叶,叶叶都不相同。但是你从树叶入到树梢,那个树梢就有好几片叶子,十几片树叶一个树梢,你通到这边,十几片叶子你就通了。再深入,深入到树枝,枝条、树枝,这个树枝有好多个树梢,这一片就通了。你再不断的深入,深入到树根,整个树就通了,一个根生的,就这个道理。

  从前我在台中学教,李老师教我:你学教一定要学教理,教理是什么?就是一经通一切经通,这个快,上上根人。如果没有这个能力,不得已而求其次,你学教义,这个义比理低一层。义是什么?一宗。义理是能通一个宗,佛教十个宗派,你能通一个宗,他教我的方法。所以他要我专心,不准我写笔记,所以我在台中十年没有笔记。理虽然很难,我们懂得,我们在义下手,义也是理,局部的,不是完全的,局部的,没有到圆融。可是你义理要是通达,慢慢就能够进入教理,能通教理;教理通了,世出世间法问题都没有了。这就是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,一部经能贯通。

  现在许多人学佛方法错误,方法错误是什么?要涉猎很多很多经,古人讲做大通家。通家做不了,所谓是你一次学十部、学二十部。不说多,就算你十年,你十年学二十部经,在一般讲这是不算多,十年学二十部。二十部怎么样?部部都不通,不是说你能讲就通了,能讲不算,你没有悟入,佛家讲通是讲见性,明心见性。你十年学个十部、二十部,你不能见性,不能见性,你所学到的是皮毛、是常识、是古德的注疏,你没有悟处。如果你十年学一部经,那个可观了,必定有悟处。这个悟是什么?大悟、小悟、彻悟。彻悟是见性,纵然不能见性,小悟、大悟,你能悟入。见性就是教理,没有见性有悟处是教义。这就是我跟王财贵先生特别提到的重视一门深入,重要、非常重要!教小朋友也不例外,一定是一门深入。

  你看李老师教学,决定不可以学两样东西,你同时想学两样东西,他决定不教你。你一门东西学会了,实在讲会了不精。譬如一部经会讲,我那个时候在那里学习要求的标准是讲十遍,我学会这部经要讲十遍,我才能学第二部。实际上,这个方法并不正确,你心还是定不下来,妄想分别执著并没有减少。如果十年只准你学一部,你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淡了,为什么?不会考虑搞其他东西,就在这一门上讲十遍、讲百遍、讲千遍,古人讲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。这部经要讲上一千遍,那你不开悟才怪!这是妙法,这是秘诀,懂得的人太少了。

  所以在中国大陆有一位史居士,早年来看我,我跟他讲,我说你把《无量寿经》讲一百遍,你再来看我。听说最近他已经讲到九十七遍,快要圆满了,很难得,大概是五年的时间能讲一百遍,不容易,这个人听话。他来见我,我会跟他讲什么?再讲一百遍。一百遍讲完再讲一百遍,他会开悟,他将来真的变成无量寿佛。三个一百遍讲完之后,这个《华严经》拿到手他会讲了。一个人一生在一部经上心是定的,守这个方法就是持戒,持戒修定开慧,遍遍都有悟处,不一样!他还是个居士,他没有出家;他想出家,找我跟我出家,我就出了个难题,你把《无量寿经》讲一百遍来找我,他真的讲到一百遍了。

  这个妙法就是巧妙的方法,所以妙法有很多很多种的讲法。佛法妙,契机最妙,活活泼泼灵活运用这方法就更妙,你才真正通义理、得利益。这个利益,简单跟诸位说就是「佛氏门中有求必应」。到这个时候有没有求?没有求。为什么?没有需要的。一切随缘,随缘而不攀缘,你的心地无论是处在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你都能够保持你的清净平等觉,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你没有入这个境界,你没有法子理解,你体会不到,古人所谓「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」。这个水你没有喝到口头,你不知道,别人讲你很难体会。人家说热、说凉,不容易体会,你尝一口就懂得,你真正体会到了。

  佛菩萨修行契入境界,经教上都讲,我们能体会到吗?你能够契入一分就体会一分,你能够入二分,你就体会二分。经教,任何一部经深广没有边际,所以就是一部小小经,决定不能轻视。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总共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,妙义无穷!你看看灌顶法师做的注解《圆通章疏钞》,那个分量超过经文百倍都不止,我们过去《圆通章》讲过几次,都是依照灌顶法师的《疏钞》。你要是发心讲这部东西,一遍一遍的讲,讲一百遍、讲一千遍,真的,古人讲的其义自见。念佛求佛加持,就是求感应,不可思议,你得的这个义利在世法里头没有能够相比的,你的成就你自己也没有想到。只要功夫深,果报自然成,为什么不干?

  所以「广说妙法」这四个字是非常非常不容易,正是像大夫给人治病一样。你要知道这个病人,这病源是什么?怎么发生的?为什么会得这个病?这个病严重性有多么大?要用什么方法来治疗你才能把他治好?我们看过美国有一个睡眠的预言家凯西,他是在催眠状况之下给人治病,这一生留下来好像是有一万四千多个病历,现在他在美国有个博物馆,保存的资料非常完整,全世界许许多多人去研究这个事情。我们看了他这个报告,知道他是灵媒附身,其实不是他自己治病,是那个灵媒治病。

  这个灵媒是个很善的不作恶,你看有人向他请教,问他赌博、什么彩券的号码,他都不答、都不理会,只要是为自私自利的,他一概不理会。真正救人病的,他从来没有推辞过。这个灵媒去到他身体里面去调查,病在什么地方,病的状况,病的起因,甚至於还追到这个人的前生、再前生,把这个病根找到,说出来。说出来当时他用录音,因为他醒过来之后他都忘掉了,他说什么都不知道。把这个录音打开给病人听,病人听了之后,心里面的恐怖、忧虑就化解了,再用一点药物,很容易就把病治好了,妙法。所以妙法这两个字含义非常非常的广泛,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。不仅是佛法,所有宗教里头都包括在其中。引伸第二个意思就是方法,我们都要懂得。

  第三句说『住於实际不动摇』。「实际」,现在的话讲,真理,佛门叫实际,实际理地,理论的理,土地的地,实际理地就是真如本性、就是诸法实相。这个境界里面没有生灭,不动摇。没有生灭,没有来去,没有染净,《中观论》上说的「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不常不断,不一不异」,这是实际;在《楞严经》里面称为「常住真心」,你要住在这个地方。《金刚经》上须菩提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「云何降伏其心,应云何住」,《金刚经》就这两个问题。降伏其心就是我们的杂念,我们的念头生灭不住,怎么办?实际上,须菩提当然这是利乐有情问。

  一般社会大众芸芸众生,妄想分别执著永远不断,前念灭后念生,所以修行功夫不得力。般若会上须菩提尊者大慈大悲代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,世尊在《金刚经》上虽然说得很清楚,我们看不懂。佛说「应如是降伏其心,应如是住」,我们听了还是不晓得。佛又解释「不住色声香味触法」,不住就是放下,你要把这些东西统统放下,「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」,这个意思渐渐我们明了。可是怎么样?很难做到。我们今天见色,眼见外面的境界会不会起心动念?起心动念错了,你住色生心,佛教我们不应住色生心,我们还是住色生心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,我们还是住声,听到那个音声还起心动念,鼻闻到气味起心动念,舌尝到味道起心动念,这怎么办?佛也没办法,佛把这个话说清楚了,你自己纵然听懂,你做不到,你才晓得这个难。佛教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对了,这就是如来境界,这就是「住於实际不动摇」。

  所以前面跟你讲的,「普往十方诸国土,广说妙法兴义利」,这是弘法利生。弘法利生,你自己要住於实际,这个弘法利生是无量真实功德;如果弘法利生,自己还是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从前李老师告诉我,人天福报,真的。为什么?这是行善,世间的善行,於出世间毫无交涉,不如那个老实念佛人。所以,谛闲老和尚送他那个徒弟,替他办后事,锅漏匠,赞叹他:天下弘宗研教的善知识,那就是弘法利生的这些大法师比不上你,丛林道场的住持方丈比不上你。谛闲法师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,为什么?他已经住於实际不动摇,他成功了。

  弘宗研教、住持道场,如果你六根在六尘境界上还会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你出不了六道。如果还有执著你出不了欲界。那你跟他比,你怎么能比?人家到极乐世界去,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了。这就是在我们这一生,我们亲眼见到的、亲耳听到的,这么多的例子摆在我们面前,问问自己要走哪条路?要走欲界轮回的路,死路。那你要走生路,你一定要放下,我全心全力为弘法利生,或者为维护道场,自己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得清净平等觉,这就行。清净平等觉是住於实际。如果你得不到清净心,你还会生烦恼,这个事情不能干!

  我前面说的话不算是重话,我跟大家说真话。搭上这个衣,穿上这个袍,示现这个形相,如果连三皈五戒十善做不到,骗自己、骗众生、骗三宝,这一生到福报享尽,到死的时候,三途。我讲真话,并不吓唬人,是事实。所以无论是弘法利生,无论是住持道场,在这里头修什么?不动心,成就清净平等觉,对了。这个世间,我常说的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统统放下了。最近这几年我说过很多遍,把自己内心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对立、误会、矛盾统统化解,这就心平气和了;只要有这个东西在心里,心不平气也不和。我们看人家的动作,听人家讲话就晓得他这里头严不严重?修行有没有功夫、有没有进步?都在你面相上,都在你谈吐上,都在你动作上,都看到了,你怎么能瞒人?住於实际,给诸位说,就是住於道德,这人有道有德自自然然能感动人。所以底下一句:

  【此人功德同於佛。】

  佛有很多等级,最低的佛,圆教初住菩萨。禅宗里头常说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,圆初住菩萨,分证即佛,里面最低的。往上去四十二个阶级,那就是你所修学功德浅深,你跟哪一个佛位相等,最低限度要跟圆初住相等。圆初住实在讲很难很难,我们这一生能做到吗?真没有把握。但是智者大师给我们示现的,我们努力一定可以做到,圆五品,不是圆初住。圆五品我们有把握能做到,不错!圆五品决定生凡圣同居土,就已经超出三界,超出十法界,真有成就,「同於佛」。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於佛,这个位次高,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能比,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庄严。这首偈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