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三0一卷) 2004/8/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301
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,第十段光照十方,偈颂第四首看起:
【从初供佛意柔忍。入深禅定观法性。普劝众生发道心。以此速成无上果。】
这首偈是讲「深因」,前一首是讲「遍因」,遍是普遍,这个广,你看看佛菩萨修因广大,这深远,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
第一句『从初供佛意柔忍』,这句里面讲的是六波罗蜜里面前面三种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。此地这个「初」是六度里面的第一个,真的,也是入佛门最初下手之处,要学布施,此地没有说布施,说「供佛」,这个意思比讲布施更深,你看讲「意柔忍」比忍辱的意思要深得多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很好,他说「后一偈深因」,这就是第四首偈,我们念的,「故能速证」,证是证果,速是快速。「初二句六度自利」,就是前面两句,第一句跟第二句。「谓供佛是檀」,檀是布施,「意柔兼戒」,意柔是忍辱,这里面自自然然就包含著戒在其中。「从初至末,是进策也」,精进波罗蜜。
第三句,这讲「利他」,利他里面讲「兼方便等,二行既圆,则佛果朝夕」,这个朝夕就比喻快速,「故云速成」。我们修行证果,你看看这首偈里面把这修行的方法也都教给我们。我们怎样学习?真正落实把修行跟生活结合在一起,生活就是修行,工作也是修行,处事待人接物无一不是修行,这就快速了。起心动念、一切作为无不是修行,这叫大乘圆教。
「从初供佛」,你看看大乘教里面讲布施,布施跟供养是一桩事情,只是这里头恭敬有差别,供养一定是十分诚敬,我们对佛供养、对父母供养、对尊长供养,都是非常虔诚恭敬。那对一般,尤其是对於贫穷、贫贱之人,我过去在泰国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,都还有乞丐,很多,对这些我们对一般都是布施,就不说供养,诚敬心生不起来,对他们跟对佛,真的是心态完全不一样,什么时候我们对他们也跟对佛一样,我们的心平等了,那就把自己修持的功夫、境界大幅度的提升了。
你看看,世尊在经教里面常常教导我们,十法界的因心,十法界的因果非常非常复杂,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,在复杂的因果当中举出最重要的一个因。佛告诉我们成佛的因是平等心,这是第一因,你心不平等,你怎么能成佛?心平等了,你的心跟虚空法界融合,你的身跟刹土众生也圆融了,这就是证得清净法身佛。所以一定要平等。只有佛才真正平等,菩萨修六度,这个地方是修六度,菩萨;缘觉修十二因缘,这第一因,声闻修四谛。诸天修上品十善,四无量心,慈悲喜舍,你要知道上品十善,慈悲喜舍,这生天。人道,五戒中品十善,畜生道愚痴,饿鬼道悭贪,地狱道瞋恚。这是佛把十法界第一个业因告诉我们。
我们怎么修法?我们自己要想一想,平常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如果没有离开贪瞋痴,那你就要晓得,我们所造的是三恶道的业因,果报那就是你感得三恶道的果报现前。人天的业因,真正能够修的人不多了,我们看别人很会看,很容易看,看自己看不到。古大德教导我们,会修行的人,要懂得看别人,回光返照,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,看到别人造三恶道的业,立刻回来想想我有没有,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你会觉悟!看到别人修善行,修十善业,修四无量心,看看我有没有,要没有,赶快向他学习。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不知道回光返照,不知道反省,在这一天就白过了。天天懵懵懂懂过日子,你这一年就空过了,十年空过了,这一辈子都空过了,可惜。
怎样才能觉悟?没有别的,懂得回光返照,看到别人好的,欢喜赞叹,认真学习。看到别人不好的,绝口不提,为什么?你要是说,你就造恶业、造口业,还要跟人结冤仇。不但口不能说,最好都不要放在心上。重要的是反省,我有没有他的过失,这才叫会修行,这才叫真用功。一切众生的不善,不是不清楚,不清楚你是糊涂、你愚痴。愚痴,畜生道的业因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又不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,也不把过失放在口上,这叫积德。你要常常念别人的恶,你的心就变恶了,常常把别人的恶事挂在口上,你的德全部从这里流掉,还跟人家结冤仇,冤冤相报,果报全是在地狱。这些事我们平常忽略了,不知道这些,「小毛病,没有什么」,不知道这个严重。这一次因为「地狱变相图」,我们才非常认真去查经,在《大藏经》里面查到二十多种,世尊讲地狱讲得很详细、很清楚,我们才知道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果报不可思议。过去认为这是小事情,没在意的,不知道一看经典的时候,佛说这果报都在地狱。
我们有一个心,这心为什不记别人的好处?偏偏记别人的不善处,大错特错。心好比是个容器,为什么不把一切众生善东西装在我这里头?我的心就善了;你把别人一些不善装在这里,我们的心就变成一切众生不善的垃圾桶了。这是什么?这愚痴,这就是畜生的业因,怎么糊涂到这种地步?你看看,中国古人常讲的良心,这个名字好!我们的心要善良,把所有一切善良装在我们这个心里头,我们这个心是良心。现在我们装的是什么东西?都是垃圾,都是一切众生的罪过,所以现在这个心是黑心、恶心。心没有善恶,你里头装的东西都是恶的东西,错了。与人说善言,不要恶口,不可以再造口业了。
布施,善言是布施,所以布施不要花钱,和颜爱语对待一切众生,人家看到生欢喜心,这不是布施是什么?供佛的意思很深,我们修布施对待一切众生都跟像对待佛一样,这就对了。「意柔忍」这三个字里面,有持戒、有忍辱。持戒就是守法、守规矩。佛教给我们的规矩,我们要遵守,学佛的同学都知道持戒很重要,持戒从哪里持起?从十善业持起。十善业还不是戒,是持戒的前方便,也就是学习戒律之前的预修课程,预备,预备持戒修学,先修这个课程:十善业道。十善业道是持戒的基础,十善业道都做不到了,什么戒律你都不要谈,连五戒、十戒决定做不到。先从十善业下手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,在家是不邪淫,不妄语、不两舌,两舌是挑拨是非,挑拨是非堕地狱是拔舌地狱。何必造这个业?不绮语、不恶口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从这里下手。你要是真正这样做,这个做法就是布施供养佛,布施一切众生,供养诸佛如来,法供养、法布施,我这样做,做给社会大众看,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,让他们看到,逐渐感动来学习。所以,自行便是化他,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。
我们初学的人,面对社会广大群众一切众生,三种施都要学,要非常认真努力,诚诚恳恳、恭恭敬敬去修。财施随分随力,不要勉强,有多少施舍多少,各个都是圆满功德,只要尽心尽力,这就圆满了,不在乎多少。每个人福报不一样,有大财富的人,他布施供养的财可以多一点;贫穷的小民,自己生活都非常艰苦,从艰苦生活里头节省一点点,那个布施供养都非常宝贵,很受人感动。从国内来的同修,我们看到他对道场的供养,真正是多少年来省吃俭用,总想多攒积一点钱来供养三宝,钱虽然不多,那一分供养的心、那一分愿能感动佛菩萨。从黑龙江坐火车,坐硬板凳的火车,为了省一点钱不怕辛苦,把这个省下来的钱供养常住、供养三宝。
所以我跟常住大家讲,十方的供养要懂得节俭,决定不能浪费,浪费怎么对得起人?果报,我们暂且不说,你怎么能对得起人。从这个地方你能够体会到,浪费常住、糟蹋常住的财物,《地藏经》上说得很好,五逆十恶的罪,佛还能救;这种也叫做盗常住,你不爱惜常住,随便的乱用跟偷盗没有两样,这个罪堕地狱,佛不能救。我们细心冷静去思惟观察,佛这个话是真的,决定不是假话,不是来吓唬人的。你要认为佛经上这些话是吓唬人的,你错了。
在我们这个道场,几乎每天都有从各个方面来到这个地方参学的同学们,我们要至诚恭敬接待,在这个地方时间虽然不长,照顾要周到。你能照顾别人,将来你在其他道场会有人照顾你,你轻慢别人,你将来到别人道场,也会遭受别人轻慢,因果报应,法尔如是。所以道场真的好修行,容易培福,问题你会不会。你会的,天天在此地积功累德;你不会,天天在这里造作罪业。
所以持戒就是守规矩,扩大就是守法,政府法令规章,国家的法律,佛弟子绝对没有犯法、犯规的;犯法、犯规,你就犯了重戒,你不是佛弟子。所以我们起心动念、一切作为都要想想,我这个作法,佛同不同意,佛准不准许。佛虽然不在我们面前,经典摆在我们面前,经典里面没有这个文字,有没有这个意思,四依法里头「依义不依语」。所以戒律里头有讲三聚净戒。三聚净戒,律仪戒是有明文规定的,善法戒就没有明文规定,它讲原则的,对社会、对众生有利益的,这个事情要做;没有利益的或者是有损害的,决定不可以做,这讲原则,活的,不是死的。后头还有一条,饶益有情戒,饶是丰饶,也就是对一切众生有大利益的,这个事情要做;有大妨碍的,这事情不可以做。佛说法说得活活泼泼,你只把些原理、原则掌握到,你就懂得了,什么事情该做,什么事情不该做。
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,现在是最重要的一桩大事情,刻不容缓的我们要去做,那是什么大事?因果教育。现在你跟人讲高深的道理,没人懂,人家也不愿意听。我们实在讲没这个智慧,亏得印光大师提醒我们,我们看到大师一生的行谊,非常感动人,慈悲到极处,真想挽救现前的劫难,他用什么方法?因果。因果,他也选了三本教科书,第一个是《了凡四训》。《了凡四训》教我们认识因果,里面真的说明了因果的理论与事实真相,了凡先生做出来给我们看。第二种书《感应篇汇编》,这书是道教的,《汇编》是注解,每一条引了许许多多的例证,引用那些证据多半都是佛门的。所以这个《汇编》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个作品,真的叫多元文化,那是什么?善恶的标准。我们所作所为把这个标准拿来比对一下,就知道这是善还是恶,善恶分明。第三、《安士全书》,也是印祖一生极力提倡的,他讲在中国自古以来讲因果,理讲得透彻,事讲得实实在在,文字写得优美,这本书堪称第一。
大师当年在世一生不遗余力,十方给他的供养,他一分钱没用过,全部拿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,弘法利生里面特别是这三种书印的数量最多。我在版权页里面看,概略的统计了一下,感到非常震撼,他印了几百万册,在那个时代,民国初年。我从这个地方体会到因果教育重要。所以从香港回到台湾,我把这三种书(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)好像印了五、六万册,而且讲过两遍。现在看看今天的社会,看看整个世界感觉到,如果不是因果教育,我们这个世界没救了。
因果教育要怎样扩大?靠印书来不及了,所以我们想到用电视连续剧的方法。我说过多次,有些同修已经在做,很难得,马来西亚的同修做成两片,连续剧两集送来给我看,我看了非常欢喜。北京陈晓旭居士他们也发心,做了六片也不错。我听说电视台里面播放连续剧,最短不能少过十六集他们才能接受,一般最欢迎的是二十集到三十集,这他很欢迎。所以我就想到,我们如何能够把《了凡四训》提升到高水平,做成二十集,电视台可以接受。《感应篇汇编》里面的故事就太多太多了,内容非常丰富,可以精选三十集;《安士全书》分量也非常丰富,也可以做三十集。如果我们把这个八十集做出来之后,印光大师慈悲救世的愿望可以落实了。他老人家往生了,这个事情留给我们在做,我们做这个事情,真正是报佛恩、报祖师恩,真正是为利众生供养佛,我们用这个来供养阿弥陀佛,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,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
经文提示我们,我们知道怎样学习,怎样认真努力。「因」要遍法界虚空界,因要深,深入到微尘世界。日常生活当中知道守法,还要知道忍辱,《金刚般若经》上教导我们,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世出世间一切法,你要想成就,你不能忍耐是没法子成就的。无论什么都要忍,忍是禅定的前方便。你不能忍,你怎么会得定?我们念佛,念佛目的在哪里?在一心不乱。小小事情都不能忍,你怎么会得一心?为什么不能忍?放不下!果然能放下,那你就能忍。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要放下,只抓住一句阿弥陀佛,六字洪名掌握住就行了,其他的全都放下了,哪有不能忍的道理。
忍,才有精进,才能够精进,就能够提升,提升以后,这进入状况,禅定般若现前。第二句,『入深禅定观法性』,这是六度里面后面三条,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你能不能「入」,确实就在乎你能不能忍。忍,实在说是有限度的,忍无可忍的时候你就爆发了,那个麻烦就大!所以忍里头一定要有定、要有慧,为什么?定能伏烦恼,能伏住,慧能化解。忍是定慧的初步功夫,开始修就得修这个,什么都要忍,对人什么都要让,让不会吃亏。
中国古大德常常教人,吃亏是福,你懂不懂这意思?吃亏真的是福。到最后你才晓得,忍,原来不吃亏,占好多便宜;不能忍的人,亏可吃大了,都是实话。所有一切的灾祸,最初都是不能忍,最初稍微能忍让一点,什么祸事都不会形成。菩萨就是修这六门功课,布施、持戒、精进、忍辱、禅定、般若,佛在此地教我们,一切都要往深处。深因,忍要深,定要深,慧要深,你才能见到法性;如果没有甚深禅定,你见不到法性。
「观法性」,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,教下里面所讲的大开圆解。我们前面说得很多,底下一卷还要细说,为什么这样反覆的说?没入境界,没入境界那就得反覆说。这两句是自己成就,自度,自度而后才能度他。所以说到自度,只要是大乘法,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,念佛法门也不例外,念佛法门如果没有六度的修学,你念佛不能往生,充其量只能够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,这一生往生没有指望。为什么?往生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放下身心世界,念佛堂堂主常常讲的,勉励大众,警策大众,这句话是堂主的口头禅,时时刻刻提醒大家,六波罗蜜是放下。布施放下悭贪,持戒放下恶业,忍辱放下瞋恚,精进放下懈怠,禅定放下散乱,般若放下愚痴,你看看是不是放下,为什么?这些东西统统障碍你一心不乱,统统障碍你真信切愿,你要是不放下不能往生。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六波罗蜜就具足了。
菩萨行,六波罗蜜用在家庭里面、用在工作里面、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,你要能活用,那你就真的会修了。用在家庭里面,现在都是小家庭制度,一般都是夫妻带著儿女,如果你一家人各个都懂得,六度、四摄都懂得,你的家庭就是道场,你的家庭里面都是菩萨。布施就是你能够为家人服务,布施供养用现在的话就是服务。财施、法施,财布施在家庭里面内财布施,用劳力!煮饭、洗衣服、扫地、抹桌子,都是布施波罗蜜,把家庭做得整整齐齐、干干净净,让一家人都能够欢喜,过的生活很舒适,这不是布施供养是什么?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有个规矩,有个程序,那就是持戒。煮饭有煮饭的程序,一点都不乱,守法。炒菜有炒菜的规矩,扫地有扫地的规矩,抹桌子有抹桌子的规矩,你都懂得,都很如法,这持戒波罗蜜在里头。我举这个最小的例子,然后你就晓得,日常生活,菩萨行!
忍辱就是有耐心,你没有耐心事情做不好,草草率率没有耐心,很认真负责把事情样样都做得很好,忍辱波罗蜜。精进是什么?改进。明天会比今天做得更好,天天有进步,你怎么会不生欢喜心?家里面只要有一个人带头,全家都动员起来。为家人服务,这个家庭做得好,是你邻居的好样子,一家和睦,家庭里面整齐清洁,一尘不染,邻居的好榜样!日久天长,你就影响到邻居,影响到邻居是度他,自行化他,化是教化。禅定,在家庭生活里面就是有主宰,不轻易变更,有原则。般若是智慧,前面你都能够做得很如法,你就开智慧,智慧就提升自己生活品质,这个家庭真正是佛化家庭。
在家庭里面,如果父母没有学佛,你学佛了,你把菩萨六波罗蜜表现在你家里,你家里人看到一定:学佛好!他会赞叹,他也会学,自动的他就会宣传,告诉人说我家里小孩学佛非常乖巧,尤其学佛跟不学佛完全变成两个样子,这叫真学佛;不是口头上学佛,不能做到,你说到做不到,人家轻视你,不相信你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四首偈:
【从初供佛意柔忍。入深禅定观法性。普劝众生发道心。以此速成无上果。】
前面两句是六度自利,已经跟诸位介绍过了。我们再看后面这两句,这两句是利他,『普劝众生发道心,以此速成无上果』。自行跟化他,大乘佛法里面说不一不异,不能说自行化他是一样,也不能说自行化他是两样,自行里面有化他,化他里面有自行。在初学,就是自己还没有得度,自行是主,化他是助,正助双修,要以自度为正,正修,化他是助修;到自己修行有成就了,化他做为正修,自行做为助修,这个行的。什么样的标准要自己定,不是别人给我们定的,看你自己用什么样的标准。
你看智者大师为我们所示现的,这很普通的,过去许许多多祖师大德都是这样的示现,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,那他这个自行决定能往生。我们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有把握,然后就可以多一些时间帮助别人。帮助别人有帮助别人的方法,这个方法就是《华严》文殊菩萨所讲的十波罗蜜,方便、愿、力、智。这句「普劝众生发道心」,这五个字都具足。你没有这个方便,你很难做到!但是这些方便是以六波罗蜜做基础,没有六度自度,你怎么能度人?古大德讲得很好,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没有这个道理,度人首先要知道自度。我劝人学佛,自己总要学得像样子,别人能相信;如果自己学得不像样子,人家一看学佛是这个样子,算了,别学!那你就错了,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方便,方是方法,便是最适合的方法,什么方法?佛教我们,我们要会用,四摄法,摄是摄受,我们常常希望佛能摄受我们,我们能不能摄受众生?这是因果。我们不能够摄受众生,佛怎么会摄受我们?你不能不懂这个道理。再把这个意思引申,我们自己冷静的反省,一身都是罪业,这一点许许多多同学都承认。我造的业太重了,我们希望佛菩萨原谅我,能包容我;那你回头想想,我能不能包容别人?我能不能原谅别人?看到别人造罪业,我要不能包容,我要不能原谅他,佛菩萨能包容我吗?能原谅我吗?所以古人常常教人,「以责人之心责己,以恕己之心恕人」,这就对了。这样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,你才会成功,你会得到群众的爱戴,得到别人的欢喜、尊敬。所以一切是从自己本身做起。
四摄法里面第一个是布施,第二个是爱语,第三个是利行,第四个同事,这是「普劝众生发道心」,这四个原则,佛教我们的。这个布施跟六度里面的布施意思不一样,六度布施是放下,此地的布施意思是结缘,跟一切众生结缘。所以我常常讲四摄法的布施,落实到实际上,那就是多请客、多送礼,我常常这样讲法。请客送礼是人与人之间关系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关节,谚语常说:礼多人不怪。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看需要,他需要什么,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,他生欢喜心,关系从这个地方建立。所谓是一次生,再次就熟了,三次就变成朋友了。
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总得要带一点礼物,中国、外国都一样!送礼要预先要多打听一下,为什么?每个地方风俗人情不相同。这个地方的风俗,一般哪些礼物是人家欢迎的、尊重的,这个要懂,你搞错了可不行。譬如在我们东方,过年、过节招待小朋友,送一个红包都非常欢喜,东方人的习俗。在澳洲就不行,澳洲是过年的时候,你送小朋友红包,人家很不欢喜、很讨厌,说是你这是什么意思,是不是叫人贪财?所以这是习俗,我们要懂得。他们喜欢什么东西?他们喜欢小卡片、小玩具,这些东西他们欢喜,决定不要送红包,入境随俗!风俗习惯不能不知道,各个地方它不相同。
中国古时候入门问讳,避讳,他这个地方风俗有些什么忌讳,你一定要懂得,你才不会在举止言语当中,有意无意犯了人家忌讳,惹起人不高兴,这就不好了,这是属於常识。我们到一个地区国家去访问,一般现在旅游,这个旅游团会给你介绍,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、历史文化,会给你做一个介绍,你到那里去的时候,你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事情。东西方习俗、忌讳不相同,就是在中国,中国幅员这么大,南方、北方每个省分,甚至於每个县分都不一样,真要搞清楚,不搞清楚就常常闹笑话。这是交际上的布施,不能够不知道。
那我们佛门,佛门布施总是以法宝为先,学佛的人,这大家都欢喜的。经书、佛像,现在的这些读经、讲经光碟录相带,这都是一般人很欢喜的。今年这个书展刚刚过去,每一年我们参加书展,就是广结法缘。我们在那个地方布施供养法宝,希望年年有进步,为这个地区佛门弟子做出一份贡献。
所以,这个布施在家庭。这四摄法的布施,我常常讲,四摄法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公关法,公共关系法,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方法,佛讲这四个原则。怎样能够维持长时期良好的友谊,这个法子妙绝了。由此可知,这四摄法是道,是自然的,不是佛菩萨发明的。人悟道明理之后,自自然然的跟一切众生交往,他就是这样的,一丝毫做作都没有。在交往当中最重要的,就是懂得礼尚往来,这个做法是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,老师教导我们的。发心学讲经最重要是法缘,结法缘,结法缘要懂四摄法,用真诚心、用恭敬心去修,随分随力就是圆满的功德,这里头最重要的是个诚意、敬意,你布施一些财物,那都不足以为道,表你的诚敬。
所以与人往来,颜色柔和比什么都重要,颜色,你要笑脸迎人,你板起面孔不行,谁欠你的,言语柔和。所以佛门,你看看在中国寺院庵堂,你进门第一个看到的是弥勒菩萨。弥勒菩萨就是教你笑面迎人,宽宏大量,他代表的是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代表包容,代表欢喜。所以把他的像放在进门门口,你一进门头一个看到他,你要想到他,你要学他。古人在弥勒菩萨这个像题上八个字,题得好,「生平等心,成喜悦相」,弥勒菩萨就是教我们这八个字,对一切人事物要平等、要欢喜,这就是布施里头最重要的精神。
布施用在家庭,你一家和睦!用在公司行号,你用在对待你的员工、干部,你这个公司行号上下团结一致,没有不发达的道理。用在社会、用在国家,无论用在什么地方,都决定是成功的、兴旺的。中国人常说: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四摄法就是修人和的方法。诸位想想,颜色柔和就是布施,宽宏大量,包容是布施、尊重是布施、敬爱是布施、关怀是布施、互助合作是布施。哪一样不是布施?
第二、「爱语」,爱语不是甜言蜜语,是真正爱护他的言语,真正爱护他的言语里面的骨干,就是要帮助他破迷开悟!要教他,帮助他觉悟,真正爱护他的言语。
「利行」,行是我们自己的行为、造作,决定於他有利益,决定没有伤害。尤其修学大乘的人,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,决定不能做损害社会、损害众生的事情,那有罪,那哪里是慈悲?总要记住「佛法慈悲为本」。佛法教化总纲领、总原则,四句偈里头,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」,你们想想看,这四句是不是利行的总纲领、总原则?我们今天行遍全世界,跟一切人往来,没有别的,就是推行佛陀教化,我们自己以身作则,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宗教,只这个四句就行了。四句实际上就是三句,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」,十二个字,是诸佛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、总原则,真正的利行。这是向佛道,现在人所讲的成佛之道,这就是走的成佛之道。
后面是「同事」,同事,古大德讲与众生同事,那是菩萨,那是已经觉悟的人,与一切众生同事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,真的是善巧方便。我们是凡夫,我们业习烦恼没断,还常常起现行,如果跟众生同事的时候,我看要不了几天就退转,就堕落了。所以同事两个字,我的讲法是与佛同事、与菩萨同事、与罗汉同事、与祖师大德同事;不能与凡夫同事,凡夫今天搞贪瞋痴慢,你跟他同事,吃喝嫖赌你也跟他同事,那你不堕地狱才怪。
所以同事范围非常广大,法身菩萨没有问题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这是同事;应该说什么法就给他说什么法,是同事。菩萨行,罗汉行;不是真正觉悟、真正证果的人不行。佛菩萨跟佛菩萨同事,佛菩萨是什么事?佛菩萨自度度他。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自度还没有圆满,虽然已经有了很好的成就,但是没圆满,还要不断的把自己向上提升,除这个之外,教化众生,教学里头提升自己,教学相长。
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谊,很值得我们学习,我们要跟释迦牟尼佛同事,我们跟耶稣同事,正确,一点都不会错,我们跟孔老夫子同事,绝对没有过失。这是我们要「普劝众生发道心」,道心就是菩提心,觉心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。我们遇到基督教徒,我劝他要信耶稣基督,要理解耶稣基督的教诲,要把你在经典上学习的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。神爱世人,你是神的代表,你要把神爱世人落实在你自己的身上,你要代表神,像神一样去爱世人,你是真正的基督徒,你是真正上帝的儿女。我不是叫他来信佛教,我要叫他信佛教,我就有罪,为什么?你叫人背叛他的主耶稣来学佛,你叫人背叛,那错误,这是不好的样子。基督教徒也叫佛教来背叛,人人都背叛,这世界成什么世界!要互相尊重,要互相敬爱、互助合作,不可以破坏,要帮助他增长他的信心,这就对了。这个世界才会有和平,真正是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。
人各有缘分,不可以勉强,我信佛不可以叫天下人都信佛,不可以的,要懂这个道理。你看现在每个国家法律上都规定信仰自由,没有强迫!我可以宣扬佛教的好处,但是,我绝对不可以说其他宗教不好处,不可以,比较也不可以。比较尚且不可以,怎么可以批评?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为什么不能比较?不能批评?你要晓得,这个世界上几个大宗教的创始人都是圣人,他们的教诲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千百年的历史,亿万人跟他学习,这种大智、大德、大能,我们能比得上吗?我们怎么能批评他?批评他至少是跟他一般高,甚至於比他高一级,你才能批评他。所以我们没有资格批评,只有资格跟他学习,做他的学生,这个可以。
我学佛,我是释迦牟尼的学生,我也读《圣经》;我读《圣经》,我是耶稣的学生,是上帝的学生;我也读《古兰经》,我是穆罕默德的学生,我是真主的学生。我都是用真诚、恭敬心来学习,这个对。为什么?我们肯定所有宗教的典籍都是多元文化最好的社会教材。我在这个里面学习德行,成就智慧,这发道心;不可以自赞毁他,自己赞叹自己,毁谤别人,这个最缺德,这没有道德。这些大圣人,我们都知道,他们生在不同的年代、不同的地区,如果他们是生在同时代、同个地区,他们见面一定是互相尊重,一定互相赞叹,可想而知。我们不懂得神圣的意思,自赞毁他,认为我们好像做了好事,不知道这个做法错误的;应当要彼此互相尊重,互相学习,然后真正落实到生活上,平等对待、和睦相处。我相信一切诸佛都欢喜,这样修学因就胜了。
清凉大师在这句里头注解,「利他,兼方便等」,这个等,十波罗蜜里面,方便后面是愿、是力、是智。这个《钞》里头又有注解,讲得详细,「兼方便者,劝物涉有,故是方便」,这个「涉有」就是现在我们所谓的参与社会活动,这叫涉有。参与社会活动,你一定要懂方法,你一定要有善巧。这个社会活动是善的,因善、行善,果也善,我们可以参加;如果因是善,行不善,果不善,不能参加;因不善,行善、果善也能参加。你得要有智慧、要有辩才、要有实德。你要有真实的德行,有辩才、有智慧,行!可以帮助他们,这叫涉有。
我们这些年来,实在是看到社会的动乱,众生太苦,灾难太多,看到佛在经上教导我们「兼修十善」。所以我们才发心涉有,参与化解冲突、促进和平。诸位同学要能够体谅,要觉悟!我们帮助社会化解冲突,如果自己还有冲突,这就大错特错了,那就闹笑话了。我们要促进世界的安定和平,我们自己不安定、不和平,这成什么话?一切要从本身做起。
这次我到香港来讲经,几乎每隔一、两天,从国内就有访问的团体到这边来,来自全国各个地区,我看到很安慰,大家都能够守秩序,这就对了。守秩序就是持戒,人多不怕,怕没有秩序,怕不守规矩,这是我们首先要学的。有很多同学都希望我能常常回国去,不是不想回国,不敢回国,什么原因?大家太热情了,我招架不住!如果大家都能这样有规矩的话,我很欢喜。没有规矩,我有一次到上海,一下飞机的时候,那时候机场在虹桥,这是好多年前了,三千多人在机场迎接,没有秩序,一下就围上来,跟著我来的几个人都吓倒了,这样推来推去,也不晓得把我推到哪里去。推到外面去的时候,赶紧叫个计程车把我载走,我也不知道跑哪里去。所以从此之后我就很小心、很谨慎。
现在看到这么多年来,大家听经也听了不少,都能够懂得明理守规矩、守秩序,好现象,这是很大的进步。那我们在国外,国外同学也很多,但是他们秩序都很好,一点都不乱。如果国内同修都能够有这样的规矩,都有纪律,不乱,我很愿意回去看看。所以这点诸位不能不知道。许多道场要请我出去弘法,我跟大家说佛门弟子第一个持戒,佛灭度之后,教我们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,持戒就是守法。我们在外国的出家人,外国出家人到中国国内,要从事於宗教活动,一定要国家宗教局批准,这是在外国的法师要到中国来旅游,去办护照、签证的时候,一定要签个约,这就是法律。我们决定要尊重国家的法令规章。所以我到中国观光、旅游、探亲、访友,没有参加过宗教活动。为什么?我们要做出最好的榜样,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佛教徒是守法的,真正佛教徒;不守法的,那是假佛教徒,那不是真正学佛。真学佛的哪有不持戒?哪有不守法?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。我们天天在讲经,天天在学习,基本东西都不知道,那真的不像话了。
要知道咱们学佛的目标在哪里?目标在求生极乐世界,目标在这一生当中永远脱离六道轮回,脱离十法界,这就对了。我们得真干。要想往生极乐世界,这个世间名闻利养统统放下,不但世间要放下,天上的那种享受也要放下。六道十法界里头没有一丝毫留恋,你才能走得了。学佛到最后不能成功,就是因为放不下,亏就吃在这个地方。更应当晓得,我们生生世世都在学佛,为什么没有成功?就是没有放下。这一生如果再放不下,就又误了,误了的时候,再要遇到这个缘分,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劫,这是不能不警觉到的。
所以这个化他,这里头有方便,「方便等」就是方便、愿、力、智。小注里面说得很好,「劝物涉有,故是方便」。劝一切众生发心这就是愿,「即是大愿,众生无边誓愿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」,这是愿。「修习力,为智决断」,智是决断,这个修学是力。所以后得智,文殊菩萨所讲的这四个字,方便、愿、力、智,你统统都具足。
「以此速成无上果」,自行化他,速成佛道,速是快速。这个经是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讲快速有道理,什么道理?《华严经》末后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所以清朝魏默深居士,就是魏源,将「行愿品」,我们别行的这一卷,最后这一卷《普贤行愿品》附在净土三经后面,称为净土四经,有道理。《华严》最后导归净土,又何况《无量寿经》一开端在序分里头,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,不讲得清楚明了吗?极乐世界修什么法门?我们知道了,极乐世界修普贤法门,修普贤法门就是修《华严经》。所以西方净土跟《大方广佛华严》关系非常密切。所以古大德讲,《华严》就是大本的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就是小本的《华严》。我们听了这个话,细细的去观察,讲得好!真的是这样的。我们没有这么高的智慧,我们说不出来,他说出来,他说出来我懂。印光法师将《楞严经・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附在四经后面,成为净土五经,净土经论到这个地方大圆满,确定了,就是五经一论,没有东西再加进去了,圆圆满满。
夏莲居老居士编了一个修行的仪规,叫《净修捷要》,我想很多同学们看到过。这个本子是早年我访问北京,黄念祖老居士送给我的。我们在海外就做版流通,现在这个数量都很多了。《净修捷要》里面,夏老说:「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」,他说得太好了,我说不出来,他说我懂。大势至菩萨是遍法界专修净土,专念弥陀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带头人,他当然是初祖,法界初祖;娑婆世界初祖普贤菩萨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;中国的初祖,慧远大师。修净土的同学不能不知道。这首偈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,第十段光照十方,偈颂第四首看起:
【从初供佛意柔忍。入深禅定观法性。普劝众生发道心。以此速成无上果。】
这首偈是讲「深因」,前一首是讲「遍因」,遍是普遍,这个广,你看看佛菩萨修因广大,这深远,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
第一句『从初供佛意柔忍』,这句里面讲的是六波罗蜜里面前面三种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。此地这个「初」是六度里面的第一个,真的,也是入佛门最初下手之处,要学布施,此地没有说布施,说「供佛」,这个意思比讲布施更深,你看讲「意柔忍」比忍辱的意思要深得多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很好,他说「后一偈深因」,这就是第四首偈,我们念的,「故能速证」,证是证果,速是快速。「初二句六度自利」,就是前面两句,第一句跟第二句。「谓供佛是檀」,檀是布施,「意柔兼戒」,意柔是忍辱,这里面自自然然就包含著戒在其中。「从初至末,是进策也」,精进波罗蜜。
第三句,这讲「利他」,利他里面讲「兼方便等,二行既圆,则佛果朝夕」,这个朝夕就比喻快速,「故云速成」。我们修行证果,你看看这首偈里面把这修行的方法也都教给我们。我们怎样学习?真正落实把修行跟生活结合在一起,生活就是修行,工作也是修行,处事待人接物无一不是修行,这就快速了。起心动念、一切作为无不是修行,这叫大乘圆教。
「从初供佛」,你看看大乘教里面讲布施,布施跟供养是一桩事情,只是这里头恭敬有差别,供养一定是十分诚敬,我们对佛供养、对父母供养、对尊长供养,都是非常虔诚恭敬。那对一般,尤其是对於贫穷、贫贱之人,我过去在泰国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,都还有乞丐,很多,对这些我们对一般都是布施,就不说供养,诚敬心生不起来,对他们跟对佛,真的是心态完全不一样,什么时候我们对他们也跟对佛一样,我们的心平等了,那就把自己修持的功夫、境界大幅度的提升了。
你看看,世尊在经教里面常常教导我们,十法界的因心,十法界的因果非常非常复杂,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,在复杂的因果当中举出最重要的一个因。佛告诉我们成佛的因是平等心,这是第一因,你心不平等,你怎么能成佛?心平等了,你的心跟虚空法界融合,你的身跟刹土众生也圆融了,这就是证得清净法身佛。所以一定要平等。只有佛才真正平等,菩萨修六度,这个地方是修六度,菩萨;缘觉修十二因缘,这第一因,声闻修四谛。诸天修上品十善,四无量心,慈悲喜舍,你要知道上品十善,慈悲喜舍,这生天。人道,五戒中品十善,畜生道愚痴,饿鬼道悭贪,地狱道瞋恚。这是佛把十法界第一个业因告诉我们。
我们怎么修法?我们自己要想一想,平常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如果没有离开贪瞋痴,那你就要晓得,我们所造的是三恶道的业因,果报那就是你感得三恶道的果报现前。人天的业因,真正能够修的人不多了,我们看别人很会看,很容易看,看自己看不到。古大德教导我们,会修行的人,要懂得看别人,回光返照,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,看到别人造三恶道的业,立刻回来想想我有没有,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你会觉悟!看到别人修善行,修十善业,修四无量心,看看我有没有,要没有,赶快向他学习。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不知道回光返照,不知道反省,在这一天就白过了。天天懵懵懂懂过日子,你这一年就空过了,十年空过了,这一辈子都空过了,可惜。
怎样才能觉悟?没有别的,懂得回光返照,看到别人好的,欢喜赞叹,认真学习。看到别人不好的,绝口不提,为什么?你要是说,你就造恶业、造口业,还要跟人结冤仇。不但口不能说,最好都不要放在心上。重要的是反省,我有没有他的过失,这才叫会修行,这才叫真用功。一切众生的不善,不是不清楚,不清楚你是糊涂、你愚痴。愚痴,畜生道的业因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又不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,也不把过失放在口上,这叫积德。你要常常念别人的恶,你的心就变恶了,常常把别人的恶事挂在口上,你的德全部从这里流掉,还跟人家结冤仇,冤冤相报,果报全是在地狱。这些事我们平常忽略了,不知道这些,「小毛病,没有什么」,不知道这个严重。这一次因为「地狱变相图」,我们才非常认真去查经,在《大藏经》里面查到二十多种,世尊讲地狱讲得很详细、很清楚,我们才知道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果报不可思议。过去认为这是小事情,没在意的,不知道一看经典的时候,佛说这果报都在地狱。
我们有一个心,这心为什不记别人的好处?偏偏记别人的不善处,大错特错。心好比是个容器,为什么不把一切众生善东西装在我这里头?我的心就善了;你把别人一些不善装在这里,我们的心就变成一切众生不善的垃圾桶了。这是什么?这愚痴,这就是畜生的业因,怎么糊涂到这种地步?你看看,中国古人常讲的良心,这个名字好!我们的心要善良,把所有一切善良装在我们这个心里头,我们这个心是良心。现在我们装的是什么东西?都是垃圾,都是一切众生的罪过,所以现在这个心是黑心、恶心。心没有善恶,你里头装的东西都是恶的东西,错了。与人说善言,不要恶口,不可以再造口业了。
布施,善言是布施,所以布施不要花钱,和颜爱语对待一切众生,人家看到生欢喜心,这不是布施是什么?供佛的意思很深,我们修布施对待一切众生都跟像对待佛一样,这就对了。「意柔忍」这三个字里面,有持戒、有忍辱。持戒就是守法、守规矩。佛教给我们的规矩,我们要遵守,学佛的同学都知道持戒很重要,持戒从哪里持起?从十善业持起。十善业还不是戒,是持戒的前方便,也就是学习戒律之前的预修课程,预备,预备持戒修学,先修这个课程:十善业道。十善业道是持戒的基础,十善业道都做不到了,什么戒律你都不要谈,连五戒、十戒决定做不到。先从十善业下手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,在家是不邪淫,不妄语、不两舌,两舌是挑拨是非,挑拨是非堕地狱是拔舌地狱。何必造这个业?不绮语、不恶口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从这里下手。你要是真正这样做,这个做法就是布施供养佛,布施一切众生,供养诸佛如来,法供养、法布施,我这样做,做给社会大众看,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,让他们看到,逐渐感动来学习。所以,自行便是化他,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。
我们初学的人,面对社会广大群众一切众生,三种施都要学,要非常认真努力,诚诚恳恳、恭恭敬敬去修。财施随分随力,不要勉强,有多少施舍多少,各个都是圆满功德,只要尽心尽力,这就圆满了,不在乎多少。每个人福报不一样,有大财富的人,他布施供养的财可以多一点;贫穷的小民,自己生活都非常艰苦,从艰苦生活里头节省一点点,那个布施供养都非常宝贵,很受人感动。从国内来的同修,我们看到他对道场的供养,真正是多少年来省吃俭用,总想多攒积一点钱来供养三宝,钱虽然不多,那一分供养的心、那一分愿能感动佛菩萨。从黑龙江坐火车,坐硬板凳的火车,为了省一点钱不怕辛苦,把这个省下来的钱供养常住、供养三宝。
所以我跟常住大家讲,十方的供养要懂得节俭,决定不能浪费,浪费怎么对得起人?果报,我们暂且不说,你怎么能对得起人。从这个地方你能够体会到,浪费常住、糟蹋常住的财物,《地藏经》上说得很好,五逆十恶的罪,佛还能救;这种也叫做盗常住,你不爱惜常住,随便的乱用跟偷盗没有两样,这个罪堕地狱,佛不能救。我们细心冷静去思惟观察,佛这个话是真的,决定不是假话,不是来吓唬人的。你要认为佛经上这些话是吓唬人的,你错了。
在我们这个道场,几乎每天都有从各个方面来到这个地方参学的同学们,我们要至诚恭敬接待,在这个地方时间虽然不长,照顾要周到。你能照顾别人,将来你在其他道场会有人照顾你,你轻慢别人,你将来到别人道场,也会遭受别人轻慢,因果报应,法尔如是。所以道场真的好修行,容易培福,问题你会不会。你会的,天天在此地积功累德;你不会,天天在这里造作罪业。
所以持戒就是守规矩,扩大就是守法,政府法令规章,国家的法律,佛弟子绝对没有犯法、犯规的;犯法、犯规,你就犯了重戒,你不是佛弟子。所以我们起心动念、一切作为都要想想,我这个作法,佛同不同意,佛准不准许。佛虽然不在我们面前,经典摆在我们面前,经典里面没有这个文字,有没有这个意思,四依法里头「依义不依语」。所以戒律里头有讲三聚净戒。三聚净戒,律仪戒是有明文规定的,善法戒就没有明文规定,它讲原则的,对社会、对众生有利益的,这个事情要做;没有利益的或者是有损害的,决定不可以做,这讲原则,活的,不是死的。后头还有一条,饶益有情戒,饶是丰饶,也就是对一切众生有大利益的,这个事情要做;有大妨碍的,这事情不可以做。佛说法说得活活泼泼,你只把些原理、原则掌握到,你就懂得了,什么事情该做,什么事情不该做。
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,现在是最重要的一桩大事情,刻不容缓的我们要去做,那是什么大事?因果教育。现在你跟人讲高深的道理,没人懂,人家也不愿意听。我们实在讲没这个智慧,亏得印光大师提醒我们,我们看到大师一生的行谊,非常感动人,慈悲到极处,真想挽救现前的劫难,他用什么方法?因果。因果,他也选了三本教科书,第一个是《了凡四训》。《了凡四训》教我们认识因果,里面真的说明了因果的理论与事实真相,了凡先生做出来给我们看。第二种书《感应篇汇编》,这书是道教的,《汇编》是注解,每一条引了许许多多的例证,引用那些证据多半都是佛门的。所以这个《汇编》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个作品,真的叫多元文化,那是什么?善恶的标准。我们所作所为把这个标准拿来比对一下,就知道这是善还是恶,善恶分明。第三、《安士全书》,也是印祖一生极力提倡的,他讲在中国自古以来讲因果,理讲得透彻,事讲得实实在在,文字写得优美,这本书堪称第一。
大师当年在世一生不遗余力,十方给他的供养,他一分钱没用过,全部拿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,弘法利生里面特别是这三种书印的数量最多。我在版权页里面看,概略的统计了一下,感到非常震撼,他印了几百万册,在那个时代,民国初年。我从这个地方体会到因果教育重要。所以从香港回到台湾,我把这三种书(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)好像印了五、六万册,而且讲过两遍。现在看看今天的社会,看看整个世界感觉到,如果不是因果教育,我们这个世界没救了。
因果教育要怎样扩大?靠印书来不及了,所以我们想到用电视连续剧的方法。我说过多次,有些同修已经在做,很难得,马来西亚的同修做成两片,连续剧两集送来给我看,我看了非常欢喜。北京陈晓旭居士他们也发心,做了六片也不错。我听说电视台里面播放连续剧,最短不能少过十六集他们才能接受,一般最欢迎的是二十集到三十集,这他很欢迎。所以我就想到,我们如何能够把《了凡四训》提升到高水平,做成二十集,电视台可以接受。《感应篇汇编》里面的故事就太多太多了,内容非常丰富,可以精选三十集;《安士全书》分量也非常丰富,也可以做三十集。如果我们把这个八十集做出来之后,印光大师慈悲救世的愿望可以落实了。他老人家往生了,这个事情留给我们在做,我们做这个事情,真正是报佛恩、报祖师恩,真正是为利众生供养佛,我们用这个来供养阿弥陀佛,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,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
经文提示我们,我们知道怎样学习,怎样认真努力。「因」要遍法界虚空界,因要深,深入到微尘世界。日常生活当中知道守法,还要知道忍辱,《金刚般若经》上教导我们,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世出世间一切法,你要想成就,你不能忍耐是没法子成就的。无论什么都要忍,忍是禅定的前方便。你不能忍,你怎么会得定?我们念佛,念佛目的在哪里?在一心不乱。小小事情都不能忍,你怎么会得一心?为什么不能忍?放不下!果然能放下,那你就能忍。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要放下,只抓住一句阿弥陀佛,六字洪名掌握住就行了,其他的全都放下了,哪有不能忍的道理。
忍,才有精进,才能够精进,就能够提升,提升以后,这进入状况,禅定般若现前。第二句,『入深禅定观法性』,这是六度里面后面三条,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你能不能「入」,确实就在乎你能不能忍。忍,实在说是有限度的,忍无可忍的时候你就爆发了,那个麻烦就大!所以忍里头一定要有定、要有慧,为什么?定能伏烦恼,能伏住,慧能化解。忍是定慧的初步功夫,开始修就得修这个,什么都要忍,对人什么都要让,让不会吃亏。
中国古大德常常教人,吃亏是福,你懂不懂这意思?吃亏真的是福。到最后你才晓得,忍,原来不吃亏,占好多便宜;不能忍的人,亏可吃大了,都是实话。所有一切的灾祸,最初都是不能忍,最初稍微能忍让一点,什么祸事都不会形成。菩萨就是修这六门功课,布施、持戒、精进、忍辱、禅定、般若,佛在此地教我们,一切都要往深处。深因,忍要深,定要深,慧要深,你才能见到法性;如果没有甚深禅定,你见不到法性。
「观法性」,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,教下里面所讲的大开圆解。我们前面说得很多,底下一卷还要细说,为什么这样反覆的说?没入境界,没入境界那就得反覆说。这两句是自己成就,自度,自度而后才能度他。所以说到自度,只要是大乘法,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,念佛法门也不例外,念佛法门如果没有六度的修学,你念佛不能往生,充其量只能够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,这一生往生没有指望。为什么?往生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放下身心世界,念佛堂堂主常常讲的,勉励大众,警策大众,这句话是堂主的口头禅,时时刻刻提醒大家,六波罗蜜是放下。布施放下悭贪,持戒放下恶业,忍辱放下瞋恚,精进放下懈怠,禅定放下散乱,般若放下愚痴,你看看是不是放下,为什么?这些东西统统障碍你一心不乱,统统障碍你真信切愿,你要是不放下不能往生。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六波罗蜜就具足了。
菩萨行,六波罗蜜用在家庭里面、用在工作里面、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,你要能活用,那你就真的会修了。用在家庭里面,现在都是小家庭制度,一般都是夫妻带著儿女,如果你一家人各个都懂得,六度、四摄都懂得,你的家庭就是道场,你的家庭里面都是菩萨。布施就是你能够为家人服务,布施供养用现在的话就是服务。财施、法施,财布施在家庭里面内财布施,用劳力!煮饭、洗衣服、扫地、抹桌子,都是布施波罗蜜,把家庭做得整整齐齐、干干净净,让一家人都能够欢喜,过的生活很舒适,这不是布施供养是什么?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有个规矩,有个程序,那就是持戒。煮饭有煮饭的程序,一点都不乱,守法。炒菜有炒菜的规矩,扫地有扫地的规矩,抹桌子有抹桌子的规矩,你都懂得,都很如法,这持戒波罗蜜在里头。我举这个最小的例子,然后你就晓得,日常生活,菩萨行!
忍辱就是有耐心,你没有耐心事情做不好,草草率率没有耐心,很认真负责把事情样样都做得很好,忍辱波罗蜜。精进是什么?改进。明天会比今天做得更好,天天有进步,你怎么会不生欢喜心?家里面只要有一个人带头,全家都动员起来。为家人服务,这个家庭做得好,是你邻居的好样子,一家和睦,家庭里面整齐清洁,一尘不染,邻居的好榜样!日久天长,你就影响到邻居,影响到邻居是度他,自行化他,化是教化。禅定,在家庭生活里面就是有主宰,不轻易变更,有原则。般若是智慧,前面你都能够做得很如法,你就开智慧,智慧就提升自己生活品质,这个家庭真正是佛化家庭。
在家庭里面,如果父母没有学佛,你学佛了,你把菩萨六波罗蜜表现在你家里,你家里人看到一定:学佛好!他会赞叹,他也会学,自动的他就会宣传,告诉人说我家里小孩学佛非常乖巧,尤其学佛跟不学佛完全变成两个样子,这叫真学佛;不是口头上学佛,不能做到,你说到做不到,人家轻视你,不相信你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四首偈:
【从初供佛意柔忍。入深禅定观法性。普劝众生发道心。以此速成无上果。】
前面两句是六度自利,已经跟诸位介绍过了。我们再看后面这两句,这两句是利他,『普劝众生发道心,以此速成无上果』。自行跟化他,大乘佛法里面说不一不异,不能说自行化他是一样,也不能说自行化他是两样,自行里面有化他,化他里面有自行。在初学,就是自己还没有得度,自行是主,化他是助,正助双修,要以自度为正,正修,化他是助修;到自己修行有成就了,化他做为正修,自行做为助修,这个行的。什么样的标准要自己定,不是别人给我们定的,看你自己用什么样的标准。
你看智者大师为我们所示现的,这很普通的,过去许许多多祖师大德都是这样的示现,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,那他这个自行决定能往生。我们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有把握,然后就可以多一些时间帮助别人。帮助别人有帮助别人的方法,这个方法就是《华严》文殊菩萨所讲的十波罗蜜,方便、愿、力、智。这句「普劝众生发道心」,这五个字都具足。你没有这个方便,你很难做到!但是这些方便是以六波罗蜜做基础,没有六度自度,你怎么能度人?古大德讲得很好,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没有这个道理,度人首先要知道自度。我劝人学佛,自己总要学得像样子,别人能相信;如果自己学得不像样子,人家一看学佛是这个样子,算了,别学!那你就错了,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方便,方是方法,便是最适合的方法,什么方法?佛教我们,我们要会用,四摄法,摄是摄受,我们常常希望佛能摄受我们,我们能不能摄受众生?这是因果。我们不能够摄受众生,佛怎么会摄受我们?你不能不懂这个道理。再把这个意思引申,我们自己冷静的反省,一身都是罪业,这一点许许多多同学都承认。我造的业太重了,我们希望佛菩萨原谅我,能包容我;那你回头想想,我能不能包容别人?我能不能原谅别人?看到别人造罪业,我要不能包容,我要不能原谅他,佛菩萨能包容我吗?能原谅我吗?所以古人常常教人,「以责人之心责己,以恕己之心恕人」,这就对了。这样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,你才会成功,你会得到群众的爱戴,得到别人的欢喜、尊敬。所以一切是从自己本身做起。
四摄法里面第一个是布施,第二个是爱语,第三个是利行,第四个同事,这是「普劝众生发道心」,这四个原则,佛教我们的。这个布施跟六度里面的布施意思不一样,六度布施是放下,此地的布施意思是结缘,跟一切众生结缘。所以我常常讲四摄法的布施,落实到实际上,那就是多请客、多送礼,我常常这样讲法。请客送礼是人与人之间关系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关节,谚语常说:礼多人不怪。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看需要,他需要什么,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,他生欢喜心,关系从这个地方建立。所谓是一次生,再次就熟了,三次就变成朋友了。
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总得要带一点礼物,中国、外国都一样!送礼要预先要多打听一下,为什么?每个地方风俗人情不相同。这个地方的风俗,一般哪些礼物是人家欢迎的、尊重的,这个要懂,你搞错了可不行。譬如在我们东方,过年、过节招待小朋友,送一个红包都非常欢喜,东方人的习俗。在澳洲就不行,澳洲是过年的时候,你送小朋友红包,人家很不欢喜、很讨厌,说是你这是什么意思,是不是叫人贪财?所以这是习俗,我们要懂得。他们喜欢什么东西?他们喜欢小卡片、小玩具,这些东西他们欢喜,决定不要送红包,入境随俗!风俗习惯不能不知道,各个地方它不相同。
中国古时候入门问讳,避讳,他这个地方风俗有些什么忌讳,你一定要懂得,你才不会在举止言语当中,有意无意犯了人家忌讳,惹起人不高兴,这就不好了,这是属於常识。我们到一个地区国家去访问,一般现在旅游,这个旅游团会给你介绍,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、历史文化,会给你做一个介绍,你到那里去的时候,你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事情。东西方习俗、忌讳不相同,就是在中国,中国幅员这么大,南方、北方每个省分,甚至於每个县分都不一样,真要搞清楚,不搞清楚就常常闹笑话。这是交际上的布施,不能够不知道。
那我们佛门,佛门布施总是以法宝为先,学佛的人,这大家都欢喜的。经书、佛像,现在的这些读经、讲经光碟录相带,这都是一般人很欢喜的。今年这个书展刚刚过去,每一年我们参加书展,就是广结法缘。我们在那个地方布施供养法宝,希望年年有进步,为这个地区佛门弟子做出一份贡献。
所以,这个布施在家庭。这四摄法的布施,我常常讲,四摄法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公关法,公共关系法,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方法,佛讲这四个原则。怎样能够维持长时期良好的友谊,这个法子妙绝了。由此可知,这四摄法是道,是自然的,不是佛菩萨发明的。人悟道明理之后,自自然然的跟一切众生交往,他就是这样的,一丝毫做作都没有。在交往当中最重要的,就是懂得礼尚往来,这个做法是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,老师教导我们的。发心学讲经最重要是法缘,结法缘,结法缘要懂四摄法,用真诚心、用恭敬心去修,随分随力就是圆满的功德,这里头最重要的是个诚意、敬意,你布施一些财物,那都不足以为道,表你的诚敬。
所以与人往来,颜色柔和比什么都重要,颜色,你要笑脸迎人,你板起面孔不行,谁欠你的,言语柔和。所以佛门,你看看在中国寺院庵堂,你进门第一个看到的是弥勒菩萨。弥勒菩萨就是教你笑面迎人,宽宏大量,他代表的是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代表包容,代表欢喜。所以把他的像放在进门门口,你一进门头一个看到他,你要想到他,你要学他。古人在弥勒菩萨这个像题上八个字,题得好,「生平等心,成喜悦相」,弥勒菩萨就是教我们这八个字,对一切人事物要平等、要欢喜,这就是布施里头最重要的精神。
布施用在家庭,你一家和睦!用在公司行号,你用在对待你的员工、干部,你这个公司行号上下团结一致,没有不发达的道理。用在社会、用在国家,无论用在什么地方,都决定是成功的、兴旺的。中国人常说: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四摄法就是修人和的方法。诸位想想,颜色柔和就是布施,宽宏大量,包容是布施、尊重是布施、敬爱是布施、关怀是布施、互助合作是布施。哪一样不是布施?
第二、「爱语」,爱语不是甜言蜜语,是真正爱护他的言语,真正爱护他的言语里面的骨干,就是要帮助他破迷开悟!要教他,帮助他觉悟,真正爱护他的言语。
「利行」,行是我们自己的行为、造作,决定於他有利益,决定没有伤害。尤其修学大乘的人,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,决定不能做损害社会、损害众生的事情,那有罪,那哪里是慈悲?总要记住「佛法慈悲为本」。佛法教化总纲领、总原则,四句偈里头,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」,你们想想看,这四句是不是利行的总纲领、总原则?我们今天行遍全世界,跟一切人往来,没有别的,就是推行佛陀教化,我们自己以身作则,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宗教,只这个四句就行了。四句实际上就是三句,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」,十二个字,是诸佛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、总原则,真正的利行。这是向佛道,现在人所讲的成佛之道,这就是走的成佛之道。
后面是「同事」,同事,古大德讲与众生同事,那是菩萨,那是已经觉悟的人,与一切众生同事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,真的是善巧方便。我们是凡夫,我们业习烦恼没断,还常常起现行,如果跟众生同事的时候,我看要不了几天就退转,就堕落了。所以同事两个字,我的讲法是与佛同事、与菩萨同事、与罗汉同事、与祖师大德同事;不能与凡夫同事,凡夫今天搞贪瞋痴慢,你跟他同事,吃喝嫖赌你也跟他同事,那你不堕地狱才怪。
所以同事范围非常广大,法身菩萨没有问题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这是同事;应该说什么法就给他说什么法,是同事。菩萨行,罗汉行;不是真正觉悟、真正证果的人不行。佛菩萨跟佛菩萨同事,佛菩萨是什么事?佛菩萨自度度他。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自度还没有圆满,虽然已经有了很好的成就,但是没圆满,还要不断的把自己向上提升,除这个之外,教化众生,教学里头提升自己,教学相长。
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谊,很值得我们学习,我们要跟释迦牟尼佛同事,我们跟耶稣同事,正确,一点都不会错,我们跟孔老夫子同事,绝对没有过失。这是我们要「普劝众生发道心」,道心就是菩提心,觉心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。我们遇到基督教徒,我劝他要信耶稣基督,要理解耶稣基督的教诲,要把你在经典上学习的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。神爱世人,你是神的代表,你要把神爱世人落实在你自己的身上,你要代表神,像神一样去爱世人,你是真正的基督徒,你是真正上帝的儿女。我不是叫他来信佛教,我要叫他信佛教,我就有罪,为什么?你叫人背叛他的主耶稣来学佛,你叫人背叛,那错误,这是不好的样子。基督教徒也叫佛教来背叛,人人都背叛,这世界成什么世界!要互相尊重,要互相敬爱、互助合作,不可以破坏,要帮助他增长他的信心,这就对了。这个世界才会有和平,真正是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。
人各有缘分,不可以勉强,我信佛不可以叫天下人都信佛,不可以的,要懂这个道理。你看现在每个国家法律上都规定信仰自由,没有强迫!我可以宣扬佛教的好处,但是,我绝对不可以说其他宗教不好处,不可以,比较也不可以。比较尚且不可以,怎么可以批评?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为什么不能比较?不能批评?你要晓得,这个世界上几个大宗教的创始人都是圣人,他们的教诲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千百年的历史,亿万人跟他学习,这种大智、大德、大能,我们能比得上吗?我们怎么能批评他?批评他至少是跟他一般高,甚至於比他高一级,你才能批评他。所以我们没有资格批评,只有资格跟他学习,做他的学生,这个可以。
我学佛,我是释迦牟尼的学生,我也读《圣经》;我读《圣经》,我是耶稣的学生,是上帝的学生;我也读《古兰经》,我是穆罕默德的学生,我是真主的学生。我都是用真诚、恭敬心来学习,这个对。为什么?我们肯定所有宗教的典籍都是多元文化最好的社会教材。我在这个里面学习德行,成就智慧,这发道心;不可以自赞毁他,自己赞叹自己,毁谤别人,这个最缺德,这没有道德。这些大圣人,我们都知道,他们生在不同的年代、不同的地区,如果他们是生在同时代、同个地区,他们见面一定是互相尊重,一定互相赞叹,可想而知。我们不懂得神圣的意思,自赞毁他,认为我们好像做了好事,不知道这个做法错误的;应当要彼此互相尊重,互相学习,然后真正落实到生活上,平等对待、和睦相处。我相信一切诸佛都欢喜,这样修学因就胜了。
清凉大师在这句里头注解,「利他,兼方便等」,这个等,十波罗蜜里面,方便后面是愿、是力、是智。这个《钞》里头又有注解,讲得详细,「兼方便者,劝物涉有,故是方便」,这个「涉有」就是现在我们所谓的参与社会活动,这叫涉有。参与社会活动,你一定要懂方法,你一定要有善巧。这个社会活动是善的,因善、行善,果也善,我们可以参加;如果因是善,行不善,果不善,不能参加;因不善,行善、果善也能参加。你得要有智慧、要有辩才、要有实德。你要有真实的德行,有辩才、有智慧,行!可以帮助他们,这叫涉有。
我们这些年来,实在是看到社会的动乱,众生太苦,灾难太多,看到佛在经上教导我们「兼修十善」。所以我们才发心涉有,参与化解冲突、促进和平。诸位同学要能够体谅,要觉悟!我们帮助社会化解冲突,如果自己还有冲突,这就大错特错了,那就闹笑话了。我们要促进世界的安定和平,我们自己不安定、不和平,这成什么话?一切要从本身做起。
这次我到香港来讲经,几乎每隔一、两天,从国内就有访问的团体到这边来,来自全国各个地区,我看到很安慰,大家都能够守秩序,这就对了。守秩序就是持戒,人多不怕,怕没有秩序,怕不守规矩,这是我们首先要学的。有很多同学都希望我能常常回国去,不是不想回国,不敢回国,什么原因?大家太热情了,我招架不住!如果大家都能这样有规矩的话,我很欢喜。没有规矩,我有一次到上海,一下飞机的时候,那时候机场在虹桥,这是好多年前了,三千多人在机场迎接,没有秩序,一下就围上来,跟著我来的几个人都吓倒了,这样推来推去,也不晓得把我推到哪里去。推到外面去的时候,赶紧叫个计程车把我载走,我也不知道跑哪里去。所以从此之后我就很小心、很谨慎。
现在看到这么多年来,大家听经也听了不少,都能够懂得明理守规矩、守秩序,好现象,这是很大的进步。那我们在国外,国外同学也很多,但是他们秩序都很好,一点都不乱。如果国内同修都能够有这样的规矩,都有纪律,不乱,我很愿意回去看看。所以这点诸位不能不知道。许多道场要请我出去弘法,我跟大家说佛门弟子第一个持戒,佛灭度之后,教我们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,持戒就是守法。我们在外国的出家人,外国出家人到中国国内,要从事於宗教活动,一定要国家宗教局批准,这是在外国的法师要到中国来旅游,去办护照、签证的时候,一定要签个约,这就是法律。我们决定要尊重国家的法令规章。所以我到中国观光、旅游、探亲、访友,没有参加过宗教活动。为什么?我们要做出最好的榜样,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佛教徒是守法的,真正佛教徒;不守法的,那是假佛教徒,那不是真正学佛。真学佛的哪有不持戒?哪有不守法?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。我们天天在讲经,天天在学习,基本东西都不知道,那真的不像话了。
要知道咱们学佛的目标在哪里?目标在求生极乐世界,目标在这一生当中永远脱离六道轮回,脱离十法界,这就对了。我们得真干。要想往生极乐世界,这个世间名闻利养统统放下,不但世间要放下,天上的那种享受也要放下。六道十法界里头没有一丝毫留恋,你才能走得了。学佛到最后不能成功,就是因为放不下,亏就吃在这个地方。更应当晓得,我们生生世世都在学佛,为什么没有成功?就是没有放下。这一生如果再放不下,就又误了,误了的时候,再要遇到这个缘分,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劫,这是不能不警觉到的。
所以这个化他,这里头有方便,「方便等」就是方便、愿、力、智。小注里面说得很好,「劝物涉有,故是方便」。劝一切众生发心这就是愿,「即是大愿,众生无边誓愿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」,这是愿。「修习力,为智决断」,智是决断,这个修学是力。所以后得智,文殊菩萨所讲的这四个字,方便、愿、力、智,你统统都具足。
「以此速成无上果」,自行化他,速成佛道,速是快速。这个经是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讲快速有道理,什么道理?《华严经》末后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所以清朝魏默深居士,就是魏源,将「行愿品」,我们别行的这一卷,最后这一卷《普贤行愿品》附在净土三经后面,称为净土四经,有道理。《华严》最后导归净土,又何况《无量寿经》一开端在序分里头,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,不讲得清楚明了吗?极乐世界修什么法门?我们知道了,极乐世界修普贤法门,修普贤法门就是修《华严经》。所以西方净土跟《大方广佛华严》关系非常密切。所以古大德讲,《华严》就是大本的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就是小本的《华严》。我们听了这个话,细细的去观察,讲得好!真的是这样的。我们没有这么高的智慧,我们说不出来,他说出来,他说出来我懂。印光法师将《楞严经・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附在四经后面,成为净土五经,净土经论到这个地方大圆满,确定了,就是五经一论,没有东西再加进去了,圆圆满满。
夏莲居老居士编了一个修行的仪规,叫《净修捷要》,我想很多同学们看到过。这个本子是早年我访问北京,黄念祖老居士送给我的。我们在海外就做版流通,现在这个数量都很多了。《净修捷要》里面,夏老说:「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」,他说得太好了,我说不出来,他说我懂。大势至菩萨是遍法界专修净土,专念弥陀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带头人,他当然是初祖,法界初祖;娑婆世界初祖普贤菩萨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;中国的初祖,慧远大师。修净土的同学不能不知道。这首偈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