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二七四卷) 2004/7/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274
诸位同修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,第八段光照一亿界,偈颂第四首看起:
【善巧通达一切法。正念勤修涅盘道。乐於解脱离不平。此寂灭人方便力。】
这首偈是赞叹佛修无修的方便,所以偈颂一开端用『善巧』这两个字。「巧」是巧妙,巧妙里面加个「善巧」,这个意思就深了。唯有善巧才能够通达一切法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,这一句是「善穷性相」。大师给我们提示的,修而无修的方便,无修而修,这叫善。这一桩事情我们凡夫做不到,什么人才能够做到?法身菩萨,这一定要知道。禅宗里面讲,明心见性,大彻大悟,悟后起修,那真的是善巧。如果没有彻悟性体,心性、理体,纵有巧,不能说善。所以我们看到这两个字就晓得,法身菩萨。
而这十首偈,实在说这是如来果地,究竟佛果,超越等觉,他修不修?你圆满了,圆满还要不要修?圆满还要修,圆满了还要学,这个就善巧了。为什么他还要修?为什么他还要学?他不是为自己,自己已经惑断尽了,根本无明都破了,现在为了教化,不仅仅是十法界众生,还要教化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菩萨,为什么?法身菩萨还没有证得究竟圆满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,佛要帮助他,破最后一品无明。佛要教菩萨,诸位要知道,不现菩萨身不行。现菩萨身,跟他是同学,同学好讲话,这正是三十二应里面所说的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才能够真正利益众生。示现,现而无现,无现而现,修而无修,无修而修,证而无证,无证而证,这叫善巧。
但是这些话,大乘教里面常说,最容易引起初学人误会。修而无修,无修而修,那我不修就是修,一般人常常这样误会,误会的人不少。因此,古大德常讲,这「向上一著」,不跟中下根性的人讲,为什么?跟中下根性的人讲,不契机。正是所谓小法,上根人不需要学,他都已经做到;上法,中下根人没法子学,这才说佛菩萨教学契机契理。契机契理就叫善巧,契理是善,契机是巧。善巧不是为自己,善巧是为教化众生,为自己,善就可以了,为众生还得要巧妙,这是应机。
『通达一切法』,法身菩萨确实通达一切法,虽然没有到究竟地,真的是通达了。他的见解、知见跟如来果地没有两样,那为什么还有住、行、向、地?为什么还有这些?他无明没断掉。这个道理正如天台家所说的五品位。五品位,不高!天台大师告诉我们,五品位的学人,他们的见解可以达到佛的境界。所谓理,他悟了,真的明白了,理可以顿悟,事要渐修。烦恼习气没断,所以他还是凡夫,如果不修净土法门,他很容易退转。为什么?死了之后,他肯定投胎,他出不了六道!这个诸位不能不晓得。
通达一切法,烦恼没断。超越六道轮回,要断见思烦恼,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断,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?一品烦恼没有断,为什么他的见解跟佛差不多?这个道理,世尊在《楞严经》里面讲得很好,一切众生不能够明心见性是两种障碍,一个是烦恼障,一个是所知障。你看世尊在楞严会上,《楞严》我们知道十卷经文,在第三卷,阿难尊者就开悟了,说偈赞佛。阿难尊者是初果须陀洹,富楼那尊者是四果阿罗汉,听佛讲经,没有开悟;换句话说,没懂,阿难开悟了。这什么原因?佛说,阿难所以能开悟是所知障轻,阿难才只证得初果是因为他烦恼障重。富楼那尊者跟他恰好相反,富楼那尊者是烦恼障轻,所以他证四果,所知障重,所以佛讲大乘法他听不懂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这个疑惑就化解了。
五品位的人就像阿难尊者一样,比阿难尊者烦恼还重,为什么?他一品烦恼没断。见思烦恼,这经上讲得很清楚,三界八十八品见惑,八十一品思惑,没断,智者大师就示现这个位次。诸位要晓得,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,在中国出现,一生不暴露自己的身分,没有人知道他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,一生不露身分。到往生的时候,弟子们问他,他是念佛往生的,弟子们问他老人家品位高下。他跟大家说,如果他不领众(这个地方要注意,不领众就是不作住持,不管寺庙里面的行政杂务),他的品位就高!因为要操心管这些事务,不能够一心用功,这总要分心,所以往生只有五品位,这是给我们示现的;他示现是五品位往生,五品位是生凡圣同居土。如果见思烦恼断了,证得须陀洹果以上,往生是生方便有余土,这种示现说明烦恼障难断!但是五品位虽然没有断烦恼,他能够伏住,他智慧开了。所以他能够伏烦恼,他不能断烦恼。
可是大乘教里面说得很多,伏烦恼不能出三界,可以生到色界天、无色界天。色界天、无色界天,我们知道他们修的是四禅八定,四禅八定都是伏烦恼,智慧没开;智慧开了,烦恼就断。所以,阿罗汉证得九次第定,定功更深,透出来的智慧,见思烦恼断了,那不是伏断,是灭断,见思烦恼灭断。超越六道轮回,生到四圣法界,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界,如果回小向大,那就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法界、佛法界,到这里去了。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,相似佛位,六即佛里面相似位,不是真佛。真佛要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,那叫分证位。所以这个地方是说,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应化在十法界,善巧通达一切法,就像智者大师的示现那种样子,完全是教化众生的。不但是言教,有身教,我做出榜样来给你看。示现的那个榜样跟凡夫没有两样,这就说明我能成就,你也能成就。
凡圣同居土在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不高,蕅益大师说得好,蕅益大师愿望不高,只希望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,他就满意了。为什么?永脱轮回,永脱十法界。到西方极乐世界,你就得到保证,决定不退转。即使如《观经》上所讲的,下品下生在西方世界要多长的时间才「花开见佛悟无生」?《观经》上讲十二劫。十二劫,我们这里想想,这太长太长了!可是你要想想,在华藏世界,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经过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到妙觉位,妙觉是究竟圆满佛,需要多少时间?三个阿僧只劫。三个阿僧只劫跟十二劫,你说是哪个长?哪个快?哪个慢?当然是十二劫太快了。如果我们自己能够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依教修行,我们一般往生不会在下下品,至少也会到下上品、下中品,不会在下下品。如果在下中品、下上品,那到西方极乐世界,花开见佛大概只要六劫,六劫、四劫这个样子。你要是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你才知道西方世界殊胜无比。
多少菩萨想求这个法门,没有缘分,一生没有遇到,没有听到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得人身、遇佛法,遇到大乘,遇到大乘里面第一方便的法门,念佛求生净土,这是无比的幸运!开经偈上讲的,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。开经偈是武则天写的,是为《华严经》全经翻译出来,送给她看,她非常欢喜,在封面上题了这一首「开经偈」,百千万劫难遭遇。你要知道《华严》,《华严》最后的圆满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如果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你学《华严》这一生当中不圆满。纵然修得很好,能往生到华藏世界,这是初住菩萨,初住菩萨还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才能够圆满菩提,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不能比!人家十二劫就成了,你还三大阿僧只劫。正因为这个缘故,所以文殊、普贤劝导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发愿求生极乐世界,这两个菩萨带头,这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的。所以,净土法门是大乘里面的大乘,一乘当中的一乘,无上的法门。
佛法总的来说,八万四千法门,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无论哪个法门都是先悟后修。悟个什么?用佛经的术语,诸法实相。通达诸法实相,诸法就是一切法。实相是什么?实相是真相。真相又是什么?总不外乎性,体性;相,现象。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这个六面,六面是一桩事情,一即是六,六即是一;这一桩事情,你要从六个方面,你把它看清楚。大到世界,小而微尘,宇宙之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这六个原则。体性,今天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;相,就是讲的现象。体相呈现出来,有理、有事、有因、有果,真正觉悟,真正明了了,这叫通达一切法。善巧通达一切法,禅宗里面叫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这是悟了。
悟了之后要修,为什么?你烦恼习气没断。悟后起修,容易;没有悟,修非常难。为什么?很容易被外面境界迷惑,我们今天讲影响,你很容易被外面环境影响。真正觉悟的人,不会受外面环境影响,为什么?他知道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顺境、善缘决定不生贪爱,逆境、恶缘决定不生瞋恚,所以他在一切境界里面,我们讲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界里头,他生智慧,不生烦恼,悟了!悟了修容易,没悟,修非常艰难。佛法如是,世法亦如是。
所以从前读书,读书人读儒家的书,也讲究悟性,读书你要真正体会到书里头的意义、义理,你才能得受用。如果义理不能够体会,只是记诵文字,这个没什么用处。读书真正通达义理的人不多;能够记诵文字,也写得出一篇好文章的,这种人多。通达义理才能够希圣希贤,成圣成贤,我们一般佛门里面讲转凡成圣,如果不通达义理,这一层他做不到。我们学佛,佛是讲出世间法,所以佛在经典里面常常教导我们深解义趣。不但体会义理要深入,一层一层的深入,其深无底,其广无边,这是佛法,不思议法。可是这个深与广,到底深到什么程度?到底广到什么程度?我们学佛的同学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。我们也是搞了几十年,模糊的概念,到《华严经》里面,这个概念才清楚了一点。
我讲《华严》讲了不少年,老实跟诸位说,第一次讲的时候,大概在三十年前,没讲完,讲了一半,因为常常到国外去弘法,断断续续的讲了十几年,只讲了一半。《八十华严》讲到「十回向品」,《四十华严》也只讲一半,我是《八十》跟《四十》同时讲的,一个星期讲三次,两次讲《八十》,一次讲《四十》。那时候讲经一次是一个半小时,讲了十几年。到这一次,这一次是我第二次讲这部经,比从前讲得细,讲得深入,深跟广体会到一点了。
佛给我们讲,在《华严》里面讲微尘,微尘是物质里头最小的,不能再小。这个微尘也称之为邻虚尘,跟虚空做邻居,它不能再分,它再分就没有了。这样小的微尘,阿罗汉看不见,阿罗汉的天眼,阿罗汉的天眼只能看到微尘,那很小,佛说微尘还能分。微尘把它分成七分,七分之一,就是微尘的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;色聚极微还能分,再把它分成七分,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,极微之微不能分了。所以极微之微就是邻虚尘,这是佛法里头讲最小的,物质最小的。佛说这里头有世界,微尘没放大,世界并没有缩小。
我们常常听佛法里面讲,「芥子纳须弥」,这已经很不可思议。其实芥子很大,芥子是芥菜籽,芥菜籽我们肉眼可以看到,我们手可以摸得到,大概跟芝麻差不多。须弥是须弥山,芥菜籽可以容纳须弥山,不可思议。在现代的人,因为科学技术的发达,而我们逐渐好像懂得一点。为什么?你看现在电晶体,一片一点点,大概是小指甲这么大,一个晶体可以容纳一部《大藏经》、可以容纳一部《四库全书》,不可思议!《四库全书》没有缩小,这晶体没有放大,它居然能容纳得下去。我们在电脑里头放出来的时候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就有一点像「芥子纳须弥」。
所以我们从《华严》经典里面所说的,我们现在的科学已经是相当惊人,但是跟佛经上比还差远了,为什么?佛经上讲的微尘是我们肉眼没法子看见的,那个小的晶体它容纳世界,容纳整个宇宙,我们今天科学家还做不到!整个宇宙在其中。你再想想,微尘里面的世界,那个世界有没有微尘?有微尘。微尘里头又有世界,重重无尽,这叫其深无底,真的,不是假的。谁能够契入?佛说普贤菩萨能入,普贤菩萨能入微尘里面的世界。微尘里面的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样,也有无量无边诸佛如来,无量无边的佛刹,微尘数的佛刹。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?佛说这是真如自性,法尔如是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;不是哪个人造的,自性性德就是这样的。所以现在有些科学的知识来看这一桩事情,这是《华严经》上讲宇宙,不可思议,真的是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。但是佛法里面说的跟世法说的不一样,它大小不二;大小不二就是没有大小,大小是平等的。这个说法在哲学里面、科学里面统统没有,佛讲这才是事实真相,这才是「善巧通达一切法」。我们看到现代科学报告,看到现在科技发展,我们能够联想到,对於佛这个说法,我们接受,我们没有怀疑。我们也晓得科技的发展,前途也是没有边际的。
现在我们学院的图书馆有一套《四库全书》的光碟,也有几套《大藏经》的光碟,《大藏经》的光碟有好几片,《四库全书荟要》的大概有好几十片,这么大的光碟。我相信再过若干年,科技再进步,十几片可能变成一片,这非常有可能。怎样将那一片这么大的几寸的光碟慢慢再缩小,缩小到你口袋可以装,一部《大藏经》可以装在口袋里,可以放在掌心里面,肯定能做到。也许三、五年之后,也许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、五十年之后,我相信一定会做到的。但是那一个小晶体里头要包括整个世界,这恐怕人还做不到。
佛法里头有高科技,《华严经》里面有高科技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神通,科技就是佛法讲的神通。到什么时候,像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个地方多远?十万亿个佛国土,这个距离我们很难想像。天文学家告诉我们,银河,这是宇宙当中的大星系,我们太阳系围著银河在转。银河的东面到西面,直径的距离多大?天文学家告诉我们是二十个光年。光的速度一秒钟是三十万公里,光的速度从这一边到那一边要二十年,你看多大!一佛土,一个佛国土,前面跟诸位报告过,我们用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,一个佛国土是十亿个银河系。一个银河系的边缘两边就二十个光年,银河系跟银河系当中的距离,决定不止二十光年。用光的速度,从我们地球到极乐世界,也要亿万年,距离太远太远了。
可是佛法里面,你真正恢复你自己的能力,这个能力是一切众生统统有的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里头「德」就是德能、就是能力。什么能力?能够突破空间。突破空间,空间没有了。空间没有了,极乐世界在哪里?极乐世界就在我面前,距离没有了。科学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个?没有距离,没有先后,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,亿万年前的事在哪里?就在此地,就在此时;亿万年之后,也在此时。所以你能够看到过去,你也能够看到未来。不但是看到,你能够进入,就是现在讲时光隧道,你能够回到过去,你能够跨进未来。因为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,时间跟空间是个抽象概念,是不相应行法。
这些都是属於科学,佛不用机械的方法来达到,佛用什么方法?佛用禅定。佛家用禅定来突破,突破现在科学讲的空间维次,突破无际的时空,所以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这个话绝对不是说赞佛的,赞叹佛的,佛是全知全能,佛说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你有!你有,你现在失掉了,并不是真的失掉,你是迷失了,不是真的失掉。你现在是因为有障碍,障碍是什么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个东西讨厌。所以佛说,你只要把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去掉,你的智慧、你的能力、你的相好统统现前。所以佛才说,佛帮助一切众生,佛教化一切众生,佛说我没有帮助你,我也没有教你。为什么?完全是你自己的,我没有给你一分一毫。这不是佛谦虚,佛讲真话。
佛又告诉我们,「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」,你证得究竟的果位,得到什么?什么也没有得到。你所得到的全是你自己的本能,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,本具,本来具足!本来具足,迷的时候并没有失去,悟的时候也没有增加,它不生不灭,不增不减,是这么个道理。所以佛教人没有别的,转烦恼而已,希望你早一天转过来,跟诸佛如来一样。除此之外没有一法,这是佛跟我们讲真话。你能信,你有福报;你不信,这次的机会当面错过。所以真正信,你一定跟佛学习,你一定跟得紧紧的,决定不会舍弃。佛在哪里?经典就是佛,所以这个我们不能不重视。你造一尊很庄严的佛像,你跟它没用处,那不是真佛,真佛是经典。
上一个月,释迦牟尼佛的佛指舍利在香港展览,这边有几个朋友邀请我去瞻仰,他们来邀请,好意,那我就去了;没有人邀请,我不会去。为什么?那是形相。佛的真正舍利叫法身舍利,你知道吗?法身舍利是真的,法身舍利是经典。经典是佛的法身舍利,你每天读诵,你每天去研究、学习,你真的转凡成圣。你天天去看佛指舍利,拜佛指舍利,你还是凡夫,你不会开悟,你成不了佛。佛能够普度众生,在世的时候是讲经说法,灭度之后是留下这些经典的流通,要靠这个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有缘遇到佛的真身舍利,我们瞻仰、尊敬,那是一个纪念。最重要的东西是经典,经要天天读,要求理解,要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。你把经典里面的道理真正变成自己的思想、见解,把经典里面的教训统统变自己生活行为,这个得大受用!所以经典叫法宝,一切宝里头,没有比这个更高的,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没有一法能比得上经典,所以我们要重视它,要不断的认真努力来学习,这就对了。这样子自自然然通达一切法,善巧在其中。「善巧」两个字包括的范围太大太大了,完全在自己能体会得多深,能应用得多么巧妙,你自然就能契入,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看第四首第二句:
【正念勤修涅盘道。】
这一句里面最重要的就是『正念』,大乘法里头说得很多。什么叫「正念」?正,反面是邪,所以正念无念。是不是我们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就叫正念?不是的,什么念头都没有的话,也是邪念。何以见得?佛跟我们讲,色界天第四禅里头有一层天叫无想天,无想天你顾名思义就懂得,无想就是他没有想了,一切念头统统都没有,无念就是无想。无想要修成了,将来果报就在四禅无想天。无想天在佛法里面叫外道天,功夫也不错,到第四禅。
佛家所讲的禅定,不是无想,就是不是真正什么念头都没有,而是什么?而是正念,正念不是无念,正念是无邪念。正念无念是无邪念,有念是邪,无念也是邪,无念是无想天,到无想天变成外道了,所以有念跟无念都是邪。无念为什么称邪?无念是无明,所以它不能说是正。无念,什么都不知道,这个不可以。佛法无念是无邪念,无邪念它有正念,正念是无所不知;换句话说,它是活的,活活泼泼。这个名词我们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那是邪与正的辨别。
以佛法的标准来说,与自性相应的是正念,与自性相背的就是邪念。以《华严经》的说法,执著是邪念,表现在事相上叫邪行,分别是邪念,起心动念是邪念;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,分别叫尘沙烦恼,执著叫见思烦恼,与性德完全相违背;换句话说,真如自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!没有,你生出这个东西,它是邪,它怎么是正?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无想,一切都不想了,那落在无明里头。所以,这个一定要辨别清楚。由此可知,正念之难,不容易。
『涅盘道』是大乘佛法终极的目标,「涅盘」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,通常最常用的,翻作圆寂,翻作灭,灭就是灭烦恼、灭生死、灭邪念,灭是这个意思,是从果上讲的。「道」是从因上讲的,正念这是关键,『勤修』是道,修道圆满,果是涅盘。所以涅盘翻作圆寂,圆是圆满,功德圆满,寂是清净寂灭。清净寂灭,正念完全现前,那就是性德圆满现前。性德里面的正念是什么?智慧,本具的般若智慧,无量无边,深广无际,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这就是正念。
所以,智慧从哪里来?智慧从定中来。正念无念,无邪念,就是禅定。禅定这两个字,这个名词,我们也要搞清楚。大乘经里面,佛所说的,祖师所说的,说得很清楚。尤其是六祖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给我们讲,什么是禅?「外不著相是禅,内不动心是定」。用我们现在的话说,我们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影响,这是禅;内心接触外面境界如如不动,这是定,这是禅定的本意。所以,禅定在哪里修?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,修学禅定活活泼泼,不是盘腿面壁。
盘腿面壁那是教初学,像我们读书一样,盘腿面壁是什么阶层?幼稚园,初学!你的心七上八下,定不下来,每天叫你坐香,叫你把一切妄念放下。古时候这个里头用功的方法,观心,古时候坐禅的时候是观心,那很微细。到后来,人的烦恼重了,观心不得力,所以祖师用参话头,用这个方法。这个方法用到现在,现在参话头能不能开悟?能不能得力?不行,现在参话头也不行;换句话说,现在修禅是相当不容易。
香港在早年,倓虚法师、定西法师在这边住过很长的一段期间,这是宗门大德。倓虚是学天台的,他的老师谛闲老和尚,我跟他没见过面,我听过他的录音带,在美国听到的,是他在佛七里面,不是禅七,佛七里面讲的开示,我听了很受感动。他是很肯定的说,他一生(他活到九十多岁往生的),学禅从禅开悟的,像古来祖师大德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大彻大悟,他一生当中不要说没有见过,听都没有听说过。在他那个时代,修禅得禅定的,他见过;开悟的,一个都没见过。但是诸位必须要晓得,修禅不开悟,不能了生死,不能出三界。得禅定,不行,得禅定,你将来死了之后,你的去处是四禅天、四空天,看你禅定功夫的浅深,你到那个地方去投生。
如果你有禅定的功夫,你没有得到禅定,这个在佛门里叫什么?叫未到定,修禅定而没有得到禅定,也不错。生欲界上面的四层天,夜摩天、兜率天(弥勒菩萨在兜率天)、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,他修十善,修四无量心,慈、悲、喜、舍,还要修禅定,不过那个禅定还没有达到初禅的境界。只有四王天跟忉利天不需要禅定,只要修十善业就行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这种人生天,果报在四王天、在忉利天。要再往上面去,多少都要有一点定功,那是未到定。由此可知,修行真的不容易。为什么修行这么难?难是你放不下。我们一般讲自私自利你放不下,名闻利养放不下、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不下、贪瞋痴慢放不下,你出不了欲界。你这些东西放不下,你修禅定,你不会得定,不要说开悟,得定都不可能。纵然修禅定,也就是讲的未到定,修得再好,也不过在欲界天而已。
大乘法里面,这讲到正念,真正的因是过去生中很长的时间,不是一世,十世、二十世、三十世累积的功德,在这一生当中成熟;这一生当中遇到大乘佛法,这是缘,你的因遇到缘,我们常讲善根深厚!你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生贪恋,不生分别执著,得清净心,世出世间法都不受它的染污。出世间法也会染污,贪爱佛法,你就被佛法染污。佛法可以学,佛法不能贪,贪是染污、是烦恼。所以这个境界非常微细。《般若经》上佛教导我们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舍不是说不要,我们不要了,我们靠什么?要。要,怎么样?不可以执著,不可以分别。不执著、不分别,那我们学佛法怎么学法?古大德教给我们的,妙绝,就直接用正念。正念里面决定没有分别、执著、妄想,有分别执著妄想就不是正念。
所以,古德教给我们,教我们诵经,怎么读诵法?经本展开,如对真佛,真诚恭敬心生起来。经本展开,从「如是我闻」到「信受奉行」,恭恭敬敬去读诵,读得字字句句没有念错,没有念漏掉,恭恭敬敬、规规矩矩的。这部经念完,没有一个杂念,不要去想这个经里头什么意思,你这一想就是夹杂,就是杂念。经里头,经里没有意思,你不要去胡思乱想,你规规矩矩去念,这样读诵利益无边。为什么?就是佛家讲的,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你念一个小时,这一个小时在修戒定慧三学,念两个小时,两个小时在修学。戒是规规矩矩、诚诚恳恳,这是属於戒;一心专注,没有杂念,这是定;念的字字句句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,没有念错,这是慧。这个慧就是佛法讲的根本智,根本智是无知,《般若经》上常讲「般若无知」,无知的那个般若是根本智。它起作用,起作用是无所不知,「般若无知,无所不知」。所以,古大德求智慧,先求根本智,就是从戒定慧三学下功夫。现在人不懂,现在人一开端就要广学多闻,学到最后怎么?学到最后是一无所知,他不懂得先求根本智重要。
中国自古以来,我们佛门里面的修学,祖师大德教诫学人,你出家也好、不出家也好,你拜一个老师,想跟他学,五年学戒。这个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,是完全服从老师的教诫。老师教什么?老师帮助你、成就你的根本智。等到你根本智真的成就,你在老师这里就毕业了,从前叫出师,你可以出去参学,参学是成就你的后得智,就是无所不知。在老师会下成就的是无知,般若无知;成就戒、成就定、成就慧,慧里面的根本智。我学佛沾一点边,李老师用这个方法教我,你看限制的,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经,除他之外,什么人讲经都不可以听。看书,我喜欢读书,无论是什么书,不经过他同意不可以看。这是什么?定。有疑问,只可以问他,不能问任何人。老师负责任,把你从迷惑颠倒带出来。所以,学跟一个老师学,叫师承,不可以同时跟两个老师。两个老师两条路,三个老师三叉路口,四个老师十字街头,你就学了一大堆的垃圾,你怎么能得清净心?你怎么能开智慧?
不但佛如是,儒、道也如是。到你根本智成就了,什么叫根本智?就是你有能力辨别邪正、辨别是非、辨别真妄,你有这个能力了,老师很欢喜,这就是根本智。老师就叫你出去参学,这个时候你接触的老师愈多愈好。为什么?你有能力辨别,你只得其利不受其害。为什么老师管得那么紧,不让你去听第二个人讲?你还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利害,怕你听到似是而非的道理,你心动摇了。好不容易成就一点戒定慧,立刻就完了,是这么个道理!老师爱护学生,就像母亲保护婴儿,婴儿不能独立,不会说话,不会走路,全心全力照顾。老师接受新的学生,就跟婴儿一样,他什么都不知道,没有能力辨别是非,特别是听一些似是而非的这些理论,很容易动摇。现在这个末法时期,「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」,《楞严经》上说的。几个人能够遇到真善知识?几个人懂得修学的理论与方法?
五年学戒,没有别的,无非帮助你建立正念而已。只要正念现前,你就可以出去参学。你看《华严》末后,善财给我们表演,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,在文殊菩萨会下成就了根本智。文殊菩萨就叫他出去参学,后面就是五十三参。参学它真正的意思,就是从今之后,什么样的人你都可以接触,什么样的法,正法、邪法统统可以接受,完全没有限制,这叫完全开放,一丝毫约束都没有。你出去参学,成就你圆满的后得智,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。这个五十三参很值得我们参考。
你看看五十三参,第一个善知识是什么人?《八十经》里面讲的德云比丘,《四十华严》里面讲的吉祥云比丘,这是翻译的名字不一样,是一个人;德也翻作吉祥,吉祥就是德。他修什么法门?他修念佛法门,头一个去参访的,念佛法门。这个很重要,文殊菩萨介绍他去的。为什么?中国人常讲「先入为主」。善财童子他究竟学什么法门?我第一次讲《华严经》的时候,我就有这个问题,我要找,善财是修哪个法门?结果在这经里面明明的看出来,他是修念佛法门。跟谁学的?德云比丘教他的,头一个老师,先入为主。后面虽然参访几十位善知识,他修的念佛法门始终没有改变,别的各宗各派什么法门,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都接触、都明了,自己还是老实念佛,怎么知道?到最后第五十三,你看一个头一个尾,第五十三是普贤菩萨,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」。
我接受念佛法门,死心塌地修这个法门,是从《华严经》上学来的。我跟李老师十年,学教,学讲经。他虽然劝我,劝我很多次修念佛法门,我对於念佛法门不反对,也很尊敬,但是没有认真的死心塌地来修这个法门,没有。讲《华严经》的时候,讲到一半,忽然想起来,善财修哪个法门?细心一看才看出来,第一个善知识,最后一个善知识,代表什么?彻始彻终,就是一个念佛求生净土,这才真正深入体会这个法门不可思议。文殊菩萨修这个法门,普贤菩萨修这个法门,在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「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」。十地是从初地到等觉,十一个位次,所以也称十一地,通常都讲十地,实际上是包括等觉,十一地。这是菩萨位次达到最高峰,他们统统都是念佛求生净土,不可思议。始终不离念佛,始是初地,终是等觉。我是看到这些经文,才死心塌地,绝不改变,这才一门深入。
我这个人从小有些辩才,自己真的是贡高我慢,很自负,劝我学个东西,那是很难很难的。我在基督教有一段时期,我没有受洗。伊斯兰教,我接触的时候,我对它非常景仰,非常佩服,非常欢喜,我没有作穆斯林。佛法在最初,我都是把它当作哲学来看待,这是受方先生的影响。所以,章嘉大师教我,李炳南老师教我,我接受。尤其是对於《华严》,我有特别的爱好,大概就是过去生中学过这个法门。可是念佛求生净土,没有这个意愿,有信没有愿,这个不行,不能往生。李老师是印光大师的学生,劝我好多好多次。真正我入净土,是《华严经》讲了一半,明白了,文殊、普贤、善财给我做出榜样,给我很大的启示。所以,每一个人入门的因缘不相同。
入门之后,我对老师非常非常感激,想到当年苦口婆心劝导我,真正明白,真正了解了。断疑生信,才能够「勤修」,经上常讲的勇猛精进,百折不回,什么样的挫折都拦不住,二六时中念兹在兹,你的心就定了。定在大乘,定在净宗,於世间法放下了,於出世间法也放下了,出世间法只选择这一门。世法里面,现在我也在搞一门,「化解冲突,促进安定和平」。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,这个时代将来在历史上写这是乱世,冲突频繁,灾难严重。无论男女老少,无论贫富贵贱,都生活在恐惧之中、怖畏之中,这个日子不好过。所以也有这个缘分,就是我们一般讲机会,遇到这些机缘,我们佛弟子有义务,儒家所讲的是见义勇为,当仁不让,我们有义务要帮助现前这个世界苦难众生,化解冲突,促进安定和平。
每天我们这四个小时,是把我自己修学的心得跟有缘的同修分享。什么是有缘的同修?现在每一堂课都是现场用网际网路播出,用卫星电视播出。我们的网路跟卫星电视是连线的,所以只要你有电脑,你找到我们的网路,也同时能收看到卫星。用这个方法,你愿意打开电脑,愿意接收这个频道,这就是有缘人。佛门常说,佛度有缘人,佛不度无缘之人。无缘之人,你要是不愿意打开频道,你就收不到,收不到这个讯息。我们现在卫星跟频道都普遍全球,在最近这两、三个月,欧洲那边我们再租一个卫星,全世界都能收到。网路全球都能收到,卫星现在只有欧洲,除欧洲之外都能收到,那边少一颗卫星,我们一定会把它补齐。
「勤修」这两个字,「勤」字太重要了。世出世间法,凡是不能成就,真正的因素都是懈怠、懒惰,所以你不能成就。修也是不容易,修是什么?修正自己一切错误的思想、见解、言论、行为,修就是在这儿修。修行从哪里下手?我在二十六岁的时候,刚刚接触佛法,我接触第一个出家人,就是章嘉大师。第一天见面,我就向他请教,怎样修行才能够契入佛境界。我这个问题提出,他老人家看著我,确实这一位老人我一生当中没有见到第二个。为什么?他的形相在定中,他的举止动作非常缓慢,坐在那个地方真的稳如泰山,非常令人景仰。
我的疑问提出来,他眼睛看著我,就是眼睛看著我,看了半个小时,一句话都不说。我就在那边等,他定了,我也定了,专心等待他的教诲。等了半个小时,他说了,「有」,就说一个字,这一个字说出之后,他又不说话。这个时候就没有那么长,大概五分钟,真的定下来,很慢,慢吞吞的给我说了六个字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没有我说的这么快,他一个字一个字的说,说了六个字。我的印象深刻,一生都不会忘记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:这两句话我能听懂、能体会到,从哪里下手?这又过了至少有五分钟,告诉我:布施。所以教我的方法,看破、放下,下手是布施。我在他那里学到的。
以后才明了,布施财得财富,布施法得聪明智慧,布施无畏得健康长寿。这就我们一般讲,现实的生活当中,我把我的命运改变了,我比袁了凡先生改得快,改得彻底,改得比他更有效。以寿命来论,了凡先生的寿命五十三岁,他走的时候七十四岁,延寿二十一年,这是讲孔先生给他算命。我小时候我的父母也找些算命先生给我算命、看相,几乎都说(不是一个人说的,好多个人说的,我相信),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。我已经超过三十多年,比了凡先生殊胜多了。印光大师,这是我们净土宗的最近的一代法师,他小时候也有人给他算命,他自己讲的,算命,他的寿命只三十八岁。所以三十八岁那一年,他就准备往生,他自己知道时候到了,但是平安过去了,他老人家八十岁圆寂的。
这是什么?很明显的,你能够转变,转变都在布施,都在看破、放下。直截了当把「正念勤修」的方法传给我。看破是什么?看破是明了,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真正的明了,叫看破。明了之后要放下,为什么?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,心上放下,你心里面不能有丝毫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你要放得干净,世出世间法统统要放下。放在心上的是什么?阿弥陀佛。这是什么?我们是凡夫,业障很重,现在这社会诱惑的力量太大,如果不求往生,靠自己断烦恼,证菩提,太难太难!所以我们这才以真诚心,信,起信、发愿、持名念佛求生净土。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都不放在心上。这个样子认真努力,一天都不放松,勤修!把自己的毛病习气统统要改掉,不改不行,自私自利这是根本。
前年香港亚洲电视何守信先生来访问我,访问的时候,问了我一个问题,他说世间人常讲「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」,人为己还是正常的,哪个不为自己?我给他的答覆说,这一句话是错误的,误导了许许多多众生。我举的例子,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为自己,都为别人;孔子没有为自己,一生都是为国家、为人民来著想的,天也没有诛他,地也没有灭他。可见得这句话是错误的。我跟他说,我没有学佛之前也是自私自利,学佛之后,明白了,搞清楚了,我学释迦牟尼佛,我学孔子,不为自己。天也没有诛我,地也没有灭我,我生活得比哪个都好,比哪个都快乐。
首先要放下,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贪瞋痴慢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对五欲六尘的贪著。对财色名食睡的贪著,错了,你对这些东西放在心上,烦恼,你苦!你不会乐。统统放下,自在,乐了,你的心里头没有忧虑、没有牵挂、没有烦恼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得大自在!所以修从这个地方修。这个修法,在一般讲这是消极的,先要从消极的做起。消极是小乘,度自己,自己没有度要去度别人,佛经上常讲,无有是处,没这个道理。一定先度自己,先断烦恼,然后再帮助别人。
帮助别人非常快乐,比世间人帮助别人,世间人常讲「助人为快乐之本」,那个快乐并不是真正的,那是有条件的、有限度的。如果你真正学了佛,把自己烦恼习气放下,贪瞋痴慢放下,那个助人才真快乐。为什么?助人不著助人的相,就是这一首偈子前面所讲的「善巧通达一切法」。正念,正念就是不执著,「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」,真做,不是不做。这个做并不是去找事做,找事做那你著相。缘,有这个机缘,机会,有这个机会,真做,非常认真去做,没有这个机会,那就不做。
我们今天帮助世间化解冲突,促进安定和平,这有机会。到了澳洲之后,学校来找我,校长就把我推荐到联合国,因为联合国邀请,说实在的,邀请书是发给学校,学校通常派几个教授参加这些活动。学校给我教授的身分,让我用这个身分跟他们学校教授一起去参加联合国这些和平的活动。机会,有这个机会,去做,我不拒绝,没有这个机会,我不求。所以说佛教导我们永远是随缘而不攀缘,随顺机缘!有,当仁不让,见义勇为;没有,没有就好好的在摄影棚讲经,跟大家一起学习经教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修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,第八段光照一亿界,偈颂第四首看起:
【善巧通达一切法。正念勤修涅盘道。乐於解脱离不平。此寂灭人方便力。】
这首偈是赞叹佛修无修的方便,所以偈颂一开端用『善巧』这两个字。「巧」是巧妙,巧妙里面加个「善巧」,这个意思就深了。唯有善巧才能够通达一切法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,这一句是「善穷性相」。大师给我们提示的,修而无修的方便,无修而修,这叫善。这一桩事情我们凡夫做不到,什么人才能够做到?法身菩萨,这一定要知道。禅宗里面讲,明心见性,大彻大悟,悟后起修,那真的是善巧。如果没有彻悟性体,心性、理体,纵有巧,不能说善。所以我们看到这两个字就晓得,法身菩萨。
而这十首偈,实在说这是如来果地,究竟佛果,超越等觉,他修不修?你圆满了,圆满还要不要修?圆满还要修,圆满了还要学,这个就善巧了。为什么他还要修?为什么他还要学?他不是为自己,自己已经惑断尽了,根本无明都破了,现在为了教化,不仅仅是十法界众生,还要教化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菩萨,为什么?法身菩萨还没有证得究竟圆满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,佛要帮助他,破最后一品无明。佛要教菩萨,诸位要知道,不现菩萨身不行。现菩萨身,跟他是同学,同学好讲话,这正是三十二应里面所说的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才能够真正利益众生。示现,现而无现,无现而现,修而无修,无修而修,证而无证,无证而证,这叫善巧。
但是这些话,大乘教里面常说,最容易引起初学人误会。修而无修,无修而修,那我不修就是修,一般人常常这样误会,误会的人不少。因此,古大德常讲,这「向上一著」,不跟中下根性的人讲,为什么?跟中下根性的人讲,不契机。正是所谓小法,上根人不需要学,他都已经做到;上法,中下根人没法子学,这才说佛菩萨教学契机契理。契机契理就叫善巧,契理是善,契机是巧。善巧不是为自己,善巧是为教化众生,为自己,善就可以了,为众生还得要巧妙,这是应机。
『通达一切法』,法身菩萨确实通达一切法,虽然没有到究竟地,真的是通达了。他的见解、知见跟如来果地没有两样,那为什么还有住、行、向、地?为什么还有这些?他无明没断掉。这个道理正如天台家所说的五品位。五品位,不高!天台大师告诉我们,五品位的学人,他们的见解可以达到佛的境界。所谓理,他悟了,真的明白了,理可以顿悟,事要渐修。烦恼习气没断,所以他还是凡夫,如果不修净土法门,他很容易退转。为什么?死了之后,他肯定投胎,他出不了六道!这个诸位不能不晓得。
通达一切法,烦恼没断。超越六道轮回,要断见思烦恼,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断,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?一品烦恼没有断,为什么他的见解跟佛差不多?这个道理,世尊在《楞严经》里面讲得很好,一切众生不能够明心见性是两种障碍,一个是烦恼障,一个是所知障。你看世尊在楞严会上,《楞严》我们知道十卷经文,在第三卷,阿难尊者就开悟了,说偈赞佛。阿难尊者是初果须陀洹,富楼那尊者是四果阿罗汉,听佛讲经,没有开悟;换句话说,没懂,阿难开悟了。这什么原因?佛说,阿难所以能开悟是所知障轻,阿难才只证得初果是因为他烦恼障重。富楼那尊者跟他恰好相反,富楼那尊者是烦恼障轻,所以他证四果,所知障重,所以佛讲大乘法他听不懂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这个疑惑就化解了。
五品位的人就像阿难尊者一样,比阿难尊者烦恼还重,为什么?他一品烦恼没断。见思烦恼,这经上讲得很清楚,三界八十八品见惑,八十一品思惑,没断,智者大师就示现这个位次。诸位要晓得,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,在中国出现,一生不暴露自己的身分,没有人知道他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,一生不露身分。到往生的时候,弟子们问他,他是念佛往生的,弟子们问他老人家品位高下。他跟大家说,如果他不领众(这个地方要注意,不领众就是不作住持,不管寺庙里面的行政杂务),他的品位就高!因为要操心管这些事务,不能够一心用功,这总要分心,所以往生只有五品位,这是给我们示现的;他示现是五品位往生,五品位是生凡圣同居土。如果见思烦恼断了,证得须陀洹果以上,往生是生方便有余土,这种示现说明烦恼障难断!但是五品位虽然没有断烦恼,他能够伏住,他智慧开了。所以他能够伏烦恼,他不能断烦恼。
可是大乘教里面说得很多,伏烦恼不能出三界,可以生到色界天、无色界天。色界天、无色界天,我们知道他们修的是四禅八定,四禅八定都是伏烦恼,智慧没开;智慧开了,烦恼就断。所以,阿罗汉证得九次第定,定功更深,透出来的智慧,见思烦恼断了,那不是伏断,是灭断,见思烦恼灭断。超越六道轮回,生到四圣法界,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界,如果回小向大,那就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法界、佛法界,到这里去了。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,相似佛位,六即佛里面相似位,不是真佛。真佛要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,那叫分证位。所以这个地方是说,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应化在十法界,善巧通达一切法,就像智者大师的示现那种样子,完全是教化众生的。不但是言教,有身教,我做出榜样来给你看。示现的那个榜样跟凡夫没有两样,这就说明我能成就,你也能成就。
凡圣同居土在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不高,蕅益大师说得好,蕅益大师愿望不高,只希望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,他就满意了。为什么?永脱轮回,永脱十法界。到西方极乐世界,你就得到保证,决定不退转。即使如《观经》上所讲的,下品下生在西方世界要多长的时间才「花开见佛悟无生」?《观经》上讲十二劫。十二劫,我们这里想想,这太长太长了!可是你要想想,在华藏世界,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经过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到妙觉位,妙觉是究竟圆满佛,需要多少时间?三个阿僧只劫。三个阿僧只劫跟十二劫,你说是哪个长?哪个快?哪个慢?当然是十二劫太快了。如果我们自己能够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依教修行,我们一般往生不会在下下品,至少也会到下上品、下中品,不会在下下品。如果在下中品、下上品,那到西方极乐世界,花开见佛大概只要六劫,六劫、四劫这个样子。你要是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你才知道西方世界殊胜无比。
多少菩萨想求这个法门,没有缘分,一生没有遇到,没有听到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得人身、遇佛法,遇到大乘,遇到大乘里面第一方便的法门,念佛求生净土,这是无比的幸运!开经偈上讲的,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。开经偈是武则天写的,是为《华严经》全经翻译出来,送给她看,她非常欢喜,在封面上题了这一首「开经偈」,百千万劫难遭遇。你要知道《华严》,《华严》最后的圆满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如果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你学《华严》这一生当中不圆满。纵然修得很好,能往生到华藏世界,这是初住菩萨,初住菩萨还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才能够圆满菩提,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不能比!人家十二劫就成了,你还三大阿僧只劫。正因为这个缘故,所以文殊、普贤劝导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发愿求生极乐世界,这两个菩萨带头,这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的。所以,净土法门是大乘里面的大乘,一乘当中的一乘,无上的法门。
佛法总的来说,八万四千法门,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无论哪个法门都是先悟后修。悟个什么?用佛经的术语,诸法实相。通达诸法实相,诸法就是一切法。实相是什么?实相是真相。真相又是什么?总不外乎性,体性;相,现象。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这个六面,六面是一桩事情,一即是六,六即是一;这一桩事情,你要从六个方面,你把它看清楚。大到世界,小而微尘,宇宙之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这六个原则。体性,今天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;相,就是讲的现象。体相呈现出来,有理、有事、有因、有果,真正觉悟,真正明了了,这叫通达一切法。善巧通达一切法,禅宗里面叫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这是悟了。
悟了之后要修,为什么?你烦恼习气没断。悟后起修,容易;没有悟,修非常难。为什么?很容易被外面境界迷惑,我们今天讲影响,你很容易被外面环境影响。真正觉悟的人,不会受外面环境影响,为什么?他知道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顺境、善缘决定不生贪爱,逆境、恶缘决定不生瞋恚,所以他在一切境界里面,我们讲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界里头,他生智慧,不生烦恼,悟了!悟了修容易,没悟,修非常艰难。佛法如是,世法亦如是。
所以从前读书,读书人读儒家的书,也讲究悟性,读书你要真正体会到书里头的意义、义理,你才能得受用。如果义理不能够体会,只是记诵文字,这个没什么用处。读书真正通达义理的人不多;能够记诵文字,也写得出一篇好文章的,这种人多。通达义理才能够希圣希贤,成圣成贤,我们一般佛门里面讲转凡成圣,如果不通达义理,这一层他做不到。我们学佛,佛是讲出世间法,所以佛在经典里面常常教导我们深解义趣。不但体会义理要深入,一层一层的深入,其深无底,其广无边,这是佛法,不思议法。可是这个深与广,到底深到什么程度?到底广到什么程度?我们学佛的同学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。我们也是搞了几十年,模糊的概念,到《华严经》里面,这个概念才清楚了一点。
我讲《华严》讲了不少年,老实跟诸位说,第一次讲的时候,大概在三十年前,没讲完,讲了一半,因为常常到国外去弘法,断断续续的讲了十几年,只讲了一半。《八十华严》讲到「十回向品」,《四十华严》也只讲一半,我是《八十》跟《四十》同时讲的,一个星期讲三次,两次讲《八十》,一次讲《四十》。那时候讲经一次是一个半小时,讲了十几年。到这一次,这一次是我第二次讲这部经,比从前讲得细,讲得深入,深跟广体会到一点了。
佛给我们讲,在《华严》里面讲微尘,微尘是物质里头最小的,不能再小。这个微尘也称之为邻虚尘,跟虚空做邻居,它不能再分,它再分就没有了。这样小的微尘,阿罗汉看不见,阿罗汉的天眼,阿罗汉的天眼只能看到微尘,那很小,佛说微尘还能分。微尘把它分成七分,七分之一,就是微尘的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;色聚极微还能分,再把它分成七分,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,极微之微不能分了。所以极微之微就是邻虚尘,这是佛法里头讲最小的,物质最小的。佛说这里头有世界,微尘没放大,世界并没有缩小。
我们常常听佛法里面讲,「芥子纳须弥」,这已经很不可思议。其实芥子很大,芥子是芥菜籽,芥菜籽我们肉眼可以看到,我们手可以摸得到,大概跟芝麻差不多。须弥是须弥山,芥菜籽可以容纳须弥山,不可思议。在现代的人,因为科学技术的发达,而我们逐渐好像懂得一点。为什么?你看现在电晶体,一片一点点,大概是小指甲这么大,一个晶体可以容纳一部《大藏经》、可以容纳一部《四库全书》,不可思议!《四库全书》没有缩小,这晶体没有放大,它居然能容纳得下去。我们在电脑里头放出来的时候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就有一点像「芥子纳须弥」。
所以我们从《华严》经典里面所说的,我们现在的科学已经是相当惊人,但是跟佛经上比还差远了,为什么?佛经上讲的微尘是我们肉眼没法子看见的,那个小的晶体它容纳世界,容纳整个宇宙,我们今天科学家还做不到!整个宇宙在其中。你再想想,微尘里面的世界,那个世界有没有微尘?有微尘。微尘里头又有世界,重重无尽,这叫其深无底,真的,不是假的。谁能够契入?佛说普贤菩萨能入,普贤菩萨能入微尘里面的世界。微尘里面的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样,也有无量无边诸佛如来,无量无边的佛刹,微尘数的佛刹。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?佛说这是真如自性,法尔如是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;不是哪个人造的,自性性德就是这样的。所以现在有些科学的知识来看这一桩事情,这是《华严经》上讲宇宙,不可思议,真的是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。但是佛法里面说的跟世法说的不一样,它大小不二;大小不二就是没有大小,大小是平等的。这个说法在哲学里面、科学里面统统没有,佛讲这才是事实真相,这才是「善巧通达一切法」。我们看到现代科学报告,看到现在科技发展,我们能够联想到,对於佛这个说法,我们接受,我们没有怀疑。我们也晓得科技的发展,前途也是没有边际的。
现在我们学院的图书馆有一套《四库全书》的光碟,也有几套《大藏经》的光碟,《大藏经》的光碟有好几片,《四库全书荟要》的大概有好几十片,这么大的光碟。我相信再过若干年,科技再进步,十几片可能变成一片,这非常有可能。怎样将那一片这么大的几寸的光碟慢慢再缩小,缩小到你口袋可以装,一部《大藏经》可以装在口袋里,可以放在掌心里面,肯定能做到。也许三、五年之后,也许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、五十年之后,我相信一定会做到的。但是那一个小晶体里头要包括整个世界,这恐怕人还做不到。
佛法里头有高科技,《华严经》里面有高科技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神通,科技就是佛法讲的神通。到什么时候,像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个地方多远?十万亿个佛国土,这个距离我们很难想像。天文学家告诉我们,银河,这是宇宙当中的大星系,我们太阳系围著银河在转。银河的东面到西面,直径的距离多大?天文学家告诉我们是二十个光年。光的速度一秒钟是三十万公里,光的速度从这一边到那一边要二十年,你看多大!一佛土,一个佛国土,前面跟诸位报告过,我们用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,一个佛国土是十亿个银河系。一个银河系的边缘两边就二十个光年,银河系跟银河系当中的距离,决定不止二十光年。用光的速度,从我们地球到极乐世界,也要亿万年,距离太远太远了。
可是佛法里面,你真正恢复你自己的能力,这个能力是一切众生统统有的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里头「德」就是德能、就是能力。什么能力?能够突破空间。突破空间,空间没有了。空间没有了,极乐世界在哪里?极乐世界就在我面前,距离没有了。科学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个?没有距离,没有先后,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,亿万年前的事在哪里?就在此地,就在此时;亿万年之后,也在此时。所以你能够看到过去,你也能够看到未来。不但是看到,你能够进入,就是现在讲时光隧道,你能够回到过去,你能够跨进未来。因为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,时间跟空间是个抽象概念,是不相应行法。
这些都是属於科学,佛不用机械的方法来达到,佛用什么方法?佛用禅定。佛家用禅定来突破,突破现在科学讲的空间维次,突破无际的时空,所以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这个话绝对不是说赞佛的,赞叹佛的,佛是全知全能,佛说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你有!你有,你现在失掉了,并不是真的失掉,你是迷失了,不是真的失掉。你现在是因为有障碍,障碍是什么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个东西讨厌。所以佛说,你只要把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去掉,你的智慧、你的能力、你的相好统统现前。所以佛才说,佛帮助一切众生,佛教化一切众生,佛说我没有帮助你,我也没有教你。为什么?完全是你自己的,我没有给你一分一毫。这不是佛谦虚,佛讲真话。
佛又告诉我们,「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」,你证得究竟的果位,得到什么?什么也没有得到。你所得到的全是你自己的本能,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,本具,本来具足!本来具足,迷的时候并没有失去,悟的时候也没有增加,它不生不灭,不增不减,是这么个道理。所以佛教人没有别的,转烦恼而已,希望你早一天转过来,跟诸佛如来一样。除此之外没有一法,这是佛跟我们讲真话。你能信,你有福报;你不信,这次的机会当面错过。所以真正信,你一定跟佛学习,你一定跟得紧紧的,决定不会舍弃。佛在哪里?经典就是佛,所以这个我们不能不重视。你造一尊很庄严的佛像,你跟它没用处,那不是真佛,真佛是经典。
上一个月,释迦牟尼佛的佛指舍利在香港展览,这边有几个朋友邀请我去瞻仰,他们来邀请,好意,那我就去了;没有人邀请,我不会去。为什么?那是形相。佛的真正舍利叫法身舍利,你知道吗?法身舍利是真的,法身舍利是经典。经典是佛的法身舍利,你每天读诵,你每天去研究、学习,你真的转凡成圣。你天天去看佛指舍利,拜佛指舍利,你还是凡夫,你不会开悟,你成不了佛。佛能够普度众生,在世的时候是讲经说法,灭度之后是留下这些经典的流通,要靠这个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有缘遇到佛的真身舍利,我们瞻仰、尊敬,那是一个纪念。最重要的东西是经典,经要天天读,要求理解,要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。你把经典里面的道理真正变成自己的思想、见解,把经典里面的教训统统变自己生活行为,这个得大受用!所以经典叫法宝,一切宝里头,没有比这个更高的,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没有一法能比得上经典,所以我们要重视它,要不断的认真努力来学习,这就对了。这样子自自然然通达一切法,善巧在其中。「善巧」两个字包括的范围太大太大了,完全在自己能体会得多深,能应用得多么巧妙,你自然就能契入,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看第四首第二句:
【正念勤修涅盘道。】
这一句里面最重要的就是『正念』,大乘法里头说得很多。什么叫「正念」?正,反面是邪,所以正念无念。是不是我们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就叫正念?不是的,什么念头都没有的话,也是邪念。何以见得?佛跟我们讲,色界天第四禅里头有一层天叫无想天,无想天你顾名思义就懂得,无想就是他没有想了,一切念头统统都没有,无念就是无想。无想要修成了,将来果报就在四禅无想天。无想天在佛法里面叫外道天,功夫也不错,到第四禅。
佛家所讲的禅定,不是无想,就是不是真正什么念头都没有,而是什么?而是正念,正念不是无念,正念是无邪念。正念无念是无邪念,有念是邪,无念也是邪,无念是无想天,到无想天变成外道了,所以有念跟无念都是邪。无念为什么称邪?无念是无明,所以它不能说是正。无念,什么都不知道,这个不可以。佛法无念是无邪念,无邪念它有正念,正念是无所不知;换句话说,它是活的,活活泼泼。这个名词我们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那是邪与正的辨别。
以佛法的标准来说,与自性相应的是正念,与自性相背的就是邪念。以《华严经》的说法,执著是邪念,表现在事相上叫邪行,分别是邪念,起心动念是邪念;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,分别叫尘沙烦恼,执著叫见思烦恼,与性德完全相违背;换句话说,真如自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!没有,你生出这个东西,它是邪,它怎么是正?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无想,一切都不想了,那落在无明里头。所以,这个一定要辨别清楚。由此可知,正念之难,不容易。
『涅盘道』是大乘佛法终极的目标,「涅盘」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,通常最常用的,翻作圆寂,翻作灭,灭就是灭烦恼、灭生死、灭邪念,灭是这个意思,是从果上讲的。「道」是从因上讲的,正念这是关键,『勤修』是道,修道圆满,果是涅盘。所以涅盘翻作圆寂,圆是圆满,功德圆满,寂是清净寂灭。清净寂灭,正念完全现前,那就是性德圆满现前。性德里面的正念是什么?智慧,本具的般若智慧,无量无边,深广无际,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这就是正念。
所以,智慧从哪里来?智慧从定中来。正念无念,无邪念,就是禅定。禅定这两个字,这个名词,我们也要搞清楚。大乘经里面,佛所说的,祖师所说的,说得很清楚。尤其是六祖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给我们讲,什么是禅?「外不著相是禅,内不动心是定」。用我们现在的话说,我们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影响,这是禅;内心接触外面境界如如不动,这是定,这是禅定的本意。所以,禅定在哪里修?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,修学禅定活活泼泼,不是盘腿面壁。
盘腿面壁那是教初学,像我们读书一样,盘腿面壁是什么阶层?幼稚园,初学!你的心七上八下,定不下来,每天叫你坐香,叫你把一切妄念放下。古时候这个里头用功的方法,观心,古时候坐禅的时候是观心,那很微细。到后来,人的烦恼重了,观心不得力,所以祖师用参话头,用这个方法。这个方法用到现在,现在参话头能不能开悟?能不能得力?不行,现在参话头也不行;换句话说,现在修禅是相当不容易。
香港在早年,倓虚法师、定西法师在这边住过很长的一段期间,这是宗门大德。倓虚是学天台的,他的老师谛闲老和尚,我跟他没见过面,我听过他的录音带,在美国听到的,是他在佛七里面,不是禅七,佛七里面讲的开示,我听了很受感动。他是很肯定的说,他一生(他活到九十多岁往生的),学禅从禅开悟的,像古来祖师大德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大彻大悟,他一生当中不要说没有见过,听都没有听说过。在他那个时代,修禅得禅定的,他见过;开悟的,一个都没见过。但是诸位必须要晓得,修禅不开悟,不能了生死,不能出三界。得禅定,不行,得禅定,你将来死了之后,你的去处是四禅天、四空天,看你禅定功夫的浅深,你到那个地方去投生。
如果你有禅定的功夫,你没有得到禅定,这个在佛门里叫什么?叫未到定,修禅定而没有得到禅定,也不错。生欲界上面的四层天,夜摩天、兜率天(弥勒菩萨在兜率天)、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,他修十善,修四无量心,慈、悲、喜、舍,还要修禅定,不过那个禅定还没有达到初禅的境界。只有四王天跟忉利天不需要禅定,只要修十善业就行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这种人生天,果报在四王天、在忉利天。要再往上面去,多少都要有一点定功,那是未到定。由此可知,修行真的不容易。为什么修行这么难?难是你放不下。我们一般讲自私自利你放不下,名闻利养放不下、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不下、贪瞋痴慢放不下,你出不了欲界。你这些东西放不下,你修禅定,你不会得定,不要说开悟,得定都不可能。纵然修禅定,也就是讲的未到定,修得再好,也不过在欲界天而已。
大乘法里面,这讲到正念,真正的因是过去生中很长的时间,不是一世,十世、二十世、三十世累积的功德,在这一生当中成熟;这一生当中遇到大乘佛法,这是缘,你的因遇到缘,我们常讲善根深厚!你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生贪恋,不生分别执著,得清净心,世出世间法都不受它的染污。出世间法也会染污,贪爱佛法,你就被佛法染污。佛法可以学,佛法不能贪,贪是染污、是烦恼。所以这个境界非常微细。《般若经》上佛教导我们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舍不是说不要,我们不要了,我们靠什么?要。要,怎么样?不可以执著,不可以分别。不执著、不分别,那我们学佛法怎么学法?古大德教给我们的,妙绝,就直接用正念。正念里面决定没有分别、执著、妄想,有分别执著妄想就不是正念。
所以,古德教给我们,教我们诵经,怎么读诵法?经本展开,如对真佛,真诚恭敬心生起来。经本展开,从「如是我闻」到「信受奉行」,恭恭敬敬去读诵,读得字字句句没有念错,没有念漏掉,恭恭敬敬、规规矩矩的。这部经念完,没有一个杂念,不要去想这个经里头什么意思,你这一想就是夹杂,就是杂念。经里头,经里没有意思,你不要去胡思乱想,你规规矩矩去念,这样读诵利益无边。为什么?就是佛家讲的,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你念一个小时,这一个小时在修戒定慧三学,念两个小时,两个小时在修学。戒是规规矩矩、诚诚恳恳,这是属於戒;一心专注,没有杂念,这是定;念的字字句句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,没有念错,这是慧。这个慧就是佛法讲的根本智,根本智是无知,《般若经》上常讲「般若无知」,无知的那个般若是根本智。它起作用,起作用是无所不知,「般若无知,无所不知」。所以,古大德求智慧,先求根本智,就是从戒定慧三学下功夫。现在人不懂,现在人一开端就要广学多闻,学到最后怎么?学到最后是一无所知,他不懂得先求根本智重要。
中国自古以来,我们佛门里面的修学,祖师大德教诫学人,你出家也好、不出家也好,你拜一个老师,想跟他学,五年学戒。这个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,是完全服从老师的教诫。老师教什么?老师帮助你、成就你的根本智。等到你根本智真的成就,你在老师这里就毕业了,从前叫出师,你可以出去参学,参学是成就你的后得智,就是无所不知。在老师会下成就的是无知,般若无知;成就戒、成就定、成就慧,慧里面的根本智。我学佛沾一点边,李老师用这个方法教我,你看限制的,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经,除他之外,什么人讲经都不可以听。看书,我喜欢读书,无论是什么书,不经过他同意不可以看。这是什么?定。有疑问,只可以问他,不能问任何人。老师负责任,把你从迷惑颠倒带出来。所以,学跟一个老师学,叫师承,不可以同时跟两个老师。两个老师两条路,三个老师三叉路口,四个老师十字街头,你就学了一大堆的垃圾,你怎么能得清净心?你怎么能开智慧?
不但佛如是,儒、道也如是。到你根本智成就了,什么叫根本智?就是你有能力辨别邪正、辨别是非、辨别真妄,你有这个能力了,老师很欢喜,这就是根本智。老师就叫你出去参学,这个时候你接触的老师愈多愈好。为什么?你有能力辨别,你只得其利不受其害。为什么老师管得那么紧,不让你去听第二个人讲?你还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利害,怕你听到似是而非的道理,你心动摇了。好不容易成就一点戒定慧,立刻就完了,是这么个道理!老师爱护学生,就像母亲保护婴儿,婴儿不能独立,不会说话,不会走路,全心全力照顾。老师接受新的学生,就跟婴儿一样,他什么都不知道,没有能力辨别是非,特别是听一些似是而非的这些理论,很容易动摇。现在这个末法时期,「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」,《楞严经》上说的。几个人能够遇到真善知识?几个人懂得修学的理论与方法?
五年学戒,没有别的,无非帮助你建立正念而已。只要正念现前,你就可以出去参学。你看《华严》末后,善财给我们表演,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,在文殊菩萨会下成就了根本智。文殊菩萨就叫他出去参学,后面就是五十三参。参学它真正的意思,就是从今之后,什么样的人你都可以接触,什么样的法,正法、邪法统统可以接受,完全没有限制,这叫完全开放,一丝毫约束都没有。你出去参学,成就你圆满的后得智,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。这个五十三参很值得我们参考。
你看看五十三参,第一个善知识是什么人?《八十经》里面讲的德云比丘,《四十华严》里面讲的吉祥云比丘,这是翻译的名字不一样,是一个人;德也翻作吉祥,吉祥就是德。他修什么法门?他修念佛法门,头一个去参访的,念佛法门。这个很重要,文殊菩萨介绍他去的。为什么?中国人常讲「先入为主」。善财童子他究竟学什么法门?我第一次讲《华严经》的时候,我就有这个问题,我要找,善财是修哪个法门?结果在这经里面明明的看出来,他是修念佛法门。跟谁学的?德云比丘教他的,头一个老师,先入为主。后面虽然参访几十位善知识,他修的念佛法门始终没有改变,别的各宗各派什么法门,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都接触、都明了,自己还是老实念佛,怎么知道?到最后第五十三,你看一个头一个尾,第五十三是普贤菩萨,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」。
我接受念佛法门,死心塌地修这个法门,是从《华严经》上学来的。我跟李老师十年,学教,学讲经。他虽然劝我,劝我很多次修念佛法门,我对於念佛法门不反对,也很尊敬,但是没有认真的死心塌地来修这个法门,没有。讲《华严经》的时候,讲到一半,忽然想起来,善财修哪个法门?细心一看才看出来,第一个善知识,最后一个善知识,代表什么?彻始彻终,就是一个念佛求生净土,这才真正深入体会这个法门不可思议。文殊菩萨修这个法门,普贤菩萨修这个法门,在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「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」。十地是从初地到等觉,十一个位次,所以也称十一地,通常都讲十地,实际上是包括等觉,十一地。这是菩萨位次达到最高峰,他们统统都是念佛求生净土,不可思议。始终不离念佛,始是初地,终是等觉。我是看到这些经文,才死心塌地,绝不改变,这才一门深入。
我这个人从小有些辩才,自己真的是贡高我慢,很自负,劝我学个东西,那是很难很难的。我在基督教有一段时期,我没有受洗。伊斯兰教,我接触的时候,我对它非常景仰,非常佩服,非常欢喜,我没有作穆斯林。佛法在最初,我都是把它当作哲学来看待,这是受方先生的影响。所以,章嘉大师教我,李炳南老师教我,我接受。尤其是对於《华严》,我有特别的爱好,大概就是过去生中学过这个法门。可是念佛求生净土,没有这个意愿,有信没有愿,这个不行,不能往生。李老师是印光大师的学生,劝我好多好多次。真正我入净土,是《华严经》讲了一半,明白了,文殊、普贤、善财给我做出榜样,给我很大的启示。所以,每一个人入门的因缘不相同。
入门之后,我对老师非常非常感激,想到当年苦口婆心劝导我,真正明白,真正了解了。断疑生信,才能够「勤修」,经上常讲的勇猛精进,百折不回,什么样的挫折都拦不住,二六时中念兹在兹,你的心就定了。定在大乘,定在净宗,於世间法放下了,於出世间法也放下了,出世间法只选择这一门。世法里面,现在我也在搞一门,「化解冲突,促进安定和平」。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,这个时代将来在历史上写这是乱世,冲突频繁,灾难严重。无论男女老少,无论贫富贵贱,都生活在恐惧之中、怖畏之中,这个日子不好过。所以也有这个缘分,就是我们一般讲机会,遇到这些机缘,我们佛弟子有义务,儒家所讲的是见义勇为,当仁不让,我们有义务要帮助现前这个世界苦难众生,化解冲突,促进安定和平。
每天我们这四个小时,是把我自己修学的心得跟有缘的同修分享。什么是有缘的同修?现在每一堂课都是现场用网际网路播出,用卫星电视播出。我们的网路跟卫星电视是连线的,所以只要你有电脑,你找到我们的网路,也同时能收看到卫星。用这个方法,你愿意打开电脑,愿意接收这个频道,这就是有缘人。佛门常说,佛度有缘人,佛不度无缘之人。无缘之人,你要是不愿意打开频道,你就收不到,收不到这个讯息。我们现在卫星跟频道都普遍全球,在最近这两、三个月,欧洲那边我们再租一个卫星,全世界都能收到。网路全球都能收到,卫星现在只有欧洲,除欧洲之外都能收到,那边少一颗卫星,我们一定会把它补齐。
「勤修」这两个字,「勤」字太重要了。世出世间法,凡是不能成就,真正的因素都是懈怠、懒惰,所以你不能成就。修也是不容易,修是什么?修正自己一切错误的思想、见解、言论、行为,修就是在这儿修。修行从哪里下手?我在二十六岁的时候,刚刚接触佛法,我接触第一个出家人,就是章嘉大师。第一天见面,我就向他请教,怎样修行才能够契入佛境界。我这个问题提出,他老人家看著我,确实这一位老人我一生当中没有见到第二个。为什么?他的形相在定中,他的举止动作非常缓慢,坐在那个地方真的稳如泰山,非常令人景仰。
我的疑问提出来,他眼睛看著我,就是眼睛看著我,看了半个小时,一句话都不说。我就在那边等,他定了,我也定了,专心等待他的教诲。等了半个小时,他说了,「有」,就说一个字,这一个字说出之后,他又不说话。这个时候就没有那么长,大概五分钟,真的定下来,很慢,慢吞吞的给我说了六个字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没有我说的这么快,他一个字一个字的说,说了六个字。我的印象深刻,一生都不会忘记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:这两句话我能听懂、能体会到,从哪里下手?这又过了至少有五分钟,告诉我:布施。所以教我的方法,看破、放下,下手是布施。我在他那里学到的。
以后才明了,布施财得财富,布施法得聪明智慧,布施无畏得健康长寿。这就我们一般讲,现实的生活当中,我把我的命运改变了,我比袁了凡先生改得快,改得彻底,改得比他更有效。以寿命来论,了凡先生的寿命五十三岁,他走的时候七十四岁,延寿二十一年,这是讲孔先生给他算命。我小时候我的父母也找些算命先生给我算命、看相,几乎都说(不是一个人说的,好多个人说的,我相信),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。我已经超过三十多年,比了凡先生殊胜多了。印光大师,这是我们净土宗的最近的一代法师,他小时候也有人给他算命,他自己讲的,算命,他的寿命只三十八岁。所以三十八岁那一年,他就准备往生,他自己知道时候到了,但是平安过去了,他老人家八十岁圆寂的。
这是什么?很明显的,你能够转变,转变都在布施,都在看破、放下。直截了当把「正念勤修」的方法传给我。看破是什么?看破是明了,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真正的明了,叫看破。明了之后要放下,为什么?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,心上放下,你心里面不能有丝毫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你要放得干净,世出世间法统统要放下。放在心上的是什么?阿弥陀佛。这是什么?我们是凡夫,业障很重,现在这社会诱惑的力量太大,如果不求往生,靠自己断烦恼,证菩提,太难太难!所以我们这才以真诚心,信,起信、发愿、持名念佛求生净土。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都不放在心上。这个样子认真努力,一天都不放松,勤修!把自己的毛病习气统统要改掉,不改不行,自私自利这是根本。
前年香港亚洲电视何守信先生来访问我,访问的时候,问了我一个问题,他说世间人常讲「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」,人为己还是正常的,哪个不为自己?我给他的答覆说,这一句话是错误的,误导了许许多多众生。我举的例子,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为自己,都为别人;孔子没有为自己,一生都是为国家、为人民来著想的,天也没有诛他,地也没有灭他。可见得这句话是错误的。我跟他说,我没有学佛之前也是自私自利,学佛之后,明白了,搞清楚了,我学释迦牟尼佛,我学孔子,不为自己。天也没有诛我,地也没有灭我,我生活得比哪个都好,比哪个都快乐。
首先要放下,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贪瞋痴慢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对五欲六尘的贪著。对财色名食睡的贪著,错了,你对这些东西放在心上,烦恼,你苦!你不会乐。统统放下,自在,乐了,你的心里头没有忧虑、没有牵挂、没有烦恼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得大自在!所以修从这个地方修。这个修法,在一般讲这是消极的,先要从消极的做起。消极是小乘,度自己,自己没有度要去度别人,佛经上常讲,无有是处,没这个道理。一定先度自己,先断烦恼,然后再帮助别人。
帮助别人非常快乐,比世间人帮助别人,世间人常讲「助人为快乐之本」,那个快乐并不是真正的,那是有条件的、有限度的。如果你真正学了佛,把自己烦恼习气放下,贪瞋痴慢放下,那个助人才真快乐。为什么?助人不著助人的相,就是这一首偈子前面所讲的「善巧通达一切法」。正念,正念就是不执著,「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」,真做,不是不做。这个做并不是去找事做,找事做那你著相。缘,有这个机缘,机会,有这个机会,真做,非常认真去做,没有这个机会,那就不做。
我们今天帮助世间化解冲突,促进安定和平,这有机会。到了澳洲之后,学校来找我,校长就把我推荐到联合国,因为联合国邀请,说实在的,邀请书是发给学校,学校通常派几个教授参加这些活动。学校给我教授的身分,让我用这个身分跟他们学校教授一起去参加联合国这些和平的活动。机会,有这个机会,去做,我不拒绝,没有这个机会,我不求。所以说佛教导我们永远是随缘而不攀缘,随顺机缘!有,当仁不让,见义勇为;没有,没有就好好的在摄影棚讲经,跟大家一起学习经教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