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二六四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二六四卷)  2004/5/22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1264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,光照十方百万世界,偈颂第五首看起,我们先将经文念一段:

  【一切世间中,处处转法轮,无性无所转,导师方便说。】

 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,这首偈是「约法以显,虽法界遍转,无性寂灭,故无所转。假以言宣,云方便说,其能转智,即十力智」。注解不多,但是意思都显示出来了,我们要知道学习,要会学。

  第一句讲的『一切世间中』,就是佛法讲的十法界,现代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空间。不同维次空间无量无边,没有数量。佛家讲「十」,十不是数字,十是代表圆满,它是表法的意思。佛经里面用数字代表圆满,像在净土经里面常常讲「七」,七是什么意思?七是四方、上下、中间,这就圆满。所以它代表圆满,它不是数字。什么叫圆满?随心所欲就是圆满。譬如《弥陀经》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「七重栏楯,七重行树」,有人觉得这栏杆我要一重、二重就很好了,七重太麻烦了。那个七不是数,不是每家都是一样的,就变成了制式的。随著各人的喜爱,你欢喜什么它就变现出什么,这才叫圆满,所以我们要懂这个意思。《华严》里面是用数字显示圆满,一到十是个圆满的数字,百千万亿也是个圆满的数字,圆满里面没有大小,方便说当中有圆满、有大圆满、有究竟圆满,这都是方便说,我们要懂佛说法的义趣。

  「一切世间中」,世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时间,间就是我们讲的空间,我们一般人也叫世界,也叫宇宙,都是讲的时空。一切法出不了时空,总在时空范围当中,无量无边不同维次还是个时空。不同维次的空间,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,萤光幕上显示的频道不一样。现在在外国电视有一百多频道,你按哪个频道,这个画面就出现,所出现的同在一个萤光幕上,并不是换了一个萤光幕,它还是在一个萤光幕上显现出来。佛法里面讲一个法界现,其他法界隐,隐现。从电视萤光幕来做比喻,这个现象比较容易体会,整个宇宙确确实实是像这个样子。

  宇宙那个按钮在哪里?电视按钮我们知道,可以操纵在我们手上,其实宇宙的按钮也操纵在我们手上。这个按钮是什么?大乘经上常讲的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一切法就是一切世间中所有的依正庄严从心想生,所以心想就是按钮,想什么就现什么。不想的时候?不想的时候就不现,隐了,想的时候就现,这个境界不可思议,这个境界非常微妙。为什么我们一般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体会不到?其实日常生活当中本来就是,你体会不到是你粗心大意。所以人把万缘放下,心清净,清净就觉察到,就见到。

  这首偈前面这两句,要紧的,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习,这是就佛果地上来说的。佛教导一切众生永远没有休息,佛累不累?佛没有「我」,没有我,你说累,谁累?我们凡夫每天工作做得太多就疲劳,累!为什么?有我,执著这个身是我。「我今天做的事情很多,需要休息,需要充分时间来休息,恢复疲劳」,你看,不都是从心想生吗?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示现在十法界里面,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所以他没有疲劳,不疲不厌。不但无相,他连念头都不生,经上告诉我们「无我见,无人见,无众生见,无寿者见」。这个「见」就是你的见解,我们讲念头,连这个意念都没有。没有「我」的念头,没有「人」的念头。这奇怪,这是什么境界?这个境界就是我们平常常说的,在宇宙之中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,从来没有分别执著过,我们常讲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。所以他教、他学永远没有间断。

  他示现是在教学,一面教一面学,他隐没、不示现也在教学。这是什么个道理?这是性德,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,大乘经上常讲「法尔如是」,本来就是这样。既然本来都是这样,佛如是,法身菩萨如是,我们学佛的人容易体会到。我们要问:凡夫是不是如是?是,是如是。我是不是如是?是如是。佛菩萨觉,我们在迷。教跟学无关迷悟,所谓是迷如是,觉亦如是。我们凡夫天天在学什么?天天在教什么?教迷,学迷。诸佛菩萨教觉,学觉。诸位细心去想想,你就会明了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试问问影不影响别人?影响就是教化。一切人事环境影不影响我?影响我就是学。所以学,有人说他学好了,有人说他学坏了,这个话诸位常听。有人学好了,在佛法讲学好就是说他学觉,他在学觉。学坏了是什么?他在学迷。烦恼天天增长,这就学坏了,智慧德行天天增长,他就学好了。他怎么不在学?他的教学,教是影响别人,有有形的、有无形的,有形的人事,无形的人事,不但对有形的有影响,对无形的也有影响。

  这么多年来,我们对於无形的影响多少有一点明白,这个无形的影响就是科学家讲的不同维次空间。虽然空间维次不一样,彼此还是有影响,这桩事我们不能不知道。在宗教里面说,鬼神,我们看不到,我们也听不到,我们接触不到,那是什么?那是另一个不同维次空间。虽然我们见不到他们,听不到他们,接触不到他们,有没有影响?有影响。你要说为什么会有影响?他们的思惟,他们的造作,凡是思惟造作用现在科学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波动,既然是波动,无论这个波动是强是弱,肯定都是遍法界虚空界。像池塘里面的水一样很平静,我们投一个小石头下去,你就看到它起了波浪,波浪逐渐逐渐遍满这一个池塘。

  我在池塘当中投个石头,你在池塘旁边投一块石头,你仔细观察它这个波互不互相影响。十法界的众生,从诸佛菩萨到三途众生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无不是波动。在整个宇宙里头,你就晓得这个波动状况是多么复杂,无论你见到、见不到,哪有不受影响的道理。你要是细心观察,这个影响你能够觉察得到。每个人会作梦,梦是波动的现象;每个人有情绪、有感触,还是波动现象。现在人讲,这个时代是波动的时代。其实,世尊在经教里面早就跟我们说,整个宇宙就是波动的世界。你能够不受波动的影响,这叫禅定。

  禅定不是说把所有一切波动止息,止不住,息不掉!什么叫禅定?禅定是把自己定下来,不受外面波动的影响,这叫禅定。世间禅定,最浅显的禅定,佛门讲「八风吹不动」,这在世间人来讲,那是相当功夫,很好的修养。名闻利养你不动心,五欲六尘你不动心,别人赞叹你,你不会生欢喜心,别人毁谤你、侮辱你,你不会生瞋恚心,这是你修学得到最低的受用,你在现前境界里面、境缘当中你有定功。从这个基础你才能学道,学道就是你才能往上提升。这个基础没有,你要提升你的境界,提升你的灵性,那就难了。这是真正做学问、修行功夫最初方便,这是入门,没有什么了不起。

  入门之后,登堂入室那相当遥远。但是只要你努力精进,肯定你能达到。达到的时间长短,那是各人功夫不一样,各人根性不一样。利根、勤学的人不需要很长时间,钝根、懈怠的人那就是经上讲的无量劫、阿僧只劫,没有不成就的。尤其是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。真正好学,真正肯学,真正想学,没有一个不成功。有老师很好,没有老师也好,都能成就。没有老师怎么能成就?没有老师,眼前没有这个缘,师法古人,你这个缘就殊胜。孟夫子以孔子为老师,那个时候孔子已经不在世,他怎样跟孔子学?孔子的著述在世,流传下来了。读孔子的书依教奉行,就是孔子的学生。他跟孔子没见过面,他学得很像,几乎孔夫子当年所教的那些学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孟子。所以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亚圣,孔子是至圣,他是仅次於至圣的亚圣,跟孔老夫子没见过面。你们如果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想学的人怕没有老师,哪有这个道理!

  我们在这个地方建立这个学院,世出世间典籍都相当完备,你什么都不缺。你能不能成就?今天说实在话,境缘你都具足,缘都具足,问题在你肯不肯学,你会不会学,问题在这里。修学的心态,学习的纲领,学习的原则,讲得太多了,你要听懂,你要学会。古今中外圣学,这不是我们讲普通学校,超凡入圣之学,无不是一门深入、长时薰修。它的原理原则没有变的,就是戒定慧,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这个原则。戒是守法、守规矩,一门深入,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是持戒,这是守法。你所学的,要有正确的理解,你不能把它解错,你不能把它解偏。把你所明了的、所理解的,完全落实在生活上,起心动念不离它,言语造作不离它,处事待人接物不离它,工作生活不离它,你就真得受用。你跟它相违背,那就不是道;你跟它相应,这是道。希望我们能在这上下功夫。

  『处处转法轮』。「处处」里头就有时时,时时处处永远没有间断,刚才跟诸位说,佛菩萨如是,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如是,你再看看畜生、饿鬼、地狱。「转法轮」就是教、就是学,这是自性的性德,所以决定没有间断,这里头只有觉迷。圣人学习的是觉悟,凡夫学习的是迷惑、迷惑颠倒。迷悟的根,我们总得要明了,迷悟的根就是佛法里讲的我相、我见,这是迷悟的根。佛菩萨悟,无我相、无我见,这是他觉而不迷;凡夫迷而不觉,执著有我相、有我见。破我相我见,难,真难!为什么?这个错误是无始劫以来到今天,你就想这个习气多深。无始劫养成的这个习惯,你现在要把它改过来,谈何容易!改过来的方法,就是佛家讲的八万四千法门,法就是方法,门是门径,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教我们转凡成圣。方法门径多,太多太多!八万四千是有数量,无数量给你讲法门无量誓愿学,那就不止八万四千。这话都是真话,都是实实在在的话。

  我们也很努力,也真有心,真想学,真想成就,为什么年年没进步?原因就是我们那个根没解决;我相、我见,我见就是我执,执著这个身是我,这个没解决。大乘法里头真的有方便,虽有方便我们不会用。大乘法里面教给我们最殊胜的方法,就是把念头转过来,起心动念不再想我,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,这个方法妙绝了。起心动念都想到我的利益,那就难了,这个念头叫轮回心。从这个念头所有一切造作,叫轮回业。你这个念头不断,你天天在学轮回,轮回心、轮回业,天天在教轮回心、轮回业。这个教是什么?有意无意、有形无形影响别人。你看,他这样做法,那个人也是这样做法,大家都这样做法,这对,这哪里会错?所谓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,好像这是真理,哪个不为自己想?给诸位说,觉悟的人不为自己想,觉悟的人一切为众生、一切为别人。

  这个道场建立,我跟诸位说过很多次,不是为我,我不要道场,我明了事实真相,有道场就有麻烦、就有累赘。我羡慕释迦牟尼佛万缘放下,三衣一钵,你看多自在,游化世间,处处作客而不作主。这个道场建立,实在讲是报护法之恩。韩馆长护持三十年,你们这批人都是她收的,她的弟子,现在她不在了,你们没有人照顾。其中有一半自己能照顾自己,好!我不操心,我看到很欢喜。你们这些人没有人照顾,我们建一个道场让你们静修,你们在这地方安居乐业。你们的业是净业,要知道不是世间的业,净业。希望你们在这个地方学经教,希望在这里念佛,续佛家业,将来担负起弘法利生的使命。

  要成就还是要放下万缘,还是要破我执。只要能够破我执,就是起心动念不再为自己,为一切众生,这个人在佛门里就称作「法器」,就是说他有条件、他有可能在这一生当中继承如来的大法。如来大法就是教化众生,自行化他。换句话说,他就有可能在这一生当中修行有成就。你自己修学没有成就,你怎么能教人,你怎么能影响人?影响就是教。别人影响我是教我,我影响别人是教人;我接受别人影响是我学习,别人接受我的影响是他向我学习。教跟学是交叉的,是相辅相成的,是永远没有间断的。这是「处处转法轮」的意思。

  我们要了解这些事、这些相,知道我们天天都在学,希望我们往好的地方学,真正要契入境界,这个境界是真实的,不是虚妄的。佛境界就是真实的,众生轮回境界是虚妄的,我们要搞真的,不要搞假的。真的是与法性相应,这个法性就是底下讲『无性无所转』。《般若经》上常说的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包括我的身体,包括我的我相我见,我相我见在自性里头没有。

  学佛,无论学哪个宗派,无论学哪个法门,从前李老师讲的,到最后总结一句话就是明心见性。并不是禅宗讲明心见性,别的不是,那你就错了。禅宗讲「明心见性」,教下讲「大开圆解」,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;净宗讲「一心不乱」,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。一个意思,一个方向,一个目标,说法不一样,那个无所谓。心性里面什么都没有,心性是能量,究竟圆满的能量,什么都没有,能现一切法,整个宇宙虚空法界,时间、空间都是它变现的。它是能现,世间跟世间里头所有一切是所现,能所是一不是二,你只要不执著就证得。所以不执著,不分别,没有妄想,我们常讲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你就证得。你要在一切法里头还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你就不能证得,为什么?你堕落在相里头,这是法相,你在法相里迷於法相而不能见法性,麻烦在这里。

  什么时候你把这个结解开,法相原来就是法性,性相是一不是二,你的心平了。这个时候你的心是什么心?就是我们常讲的,你的心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是你的真心,你的真心现的相就是这个,真心起的用就是这个,是本有的,不是外来的,在佛学名词里面讲「大菩提心」。本来就是这样的。「大」是什么?遍法界虚空界。真诚遍法界虚空界,清净遍法界虚空界,平等遍法界虚空界,正觉、慈悲遍法界虚空界,叫大。一切众生个个都有。所以佛尊重众生,为什么?佛看得很清楚,你有跟他一样的,怎么可以轻视你?怎么可以怠慢你?不可以。

  所以,佛对众生的尊重跟对诸佛的尊重是平等的。为什么?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。你现在是佛,一点都不假,只是你现在起了妄想分别执著,也就是你是一个起了妄想分别执著的佛陀。妄想分别执著自性里头没有,所以叫妄,那不是真的。妄,一觉就没有了,就像黑暗一样,点上一盏灯黑暗就没有了。自性是光明的,自性里头没有黑暗,所以自性也称为大光明藏。大光明藏就是称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,没有黑暗。我们知道黑暗是阴影,不是真的,是假的。这些大乘经教佛讲得太多,我们要细心体会,不能辜负佛陀的教诲。当然,最重要的是要落实,我们要转迷为悟,转黑暗为光明,转愚痴为智慧,你要能转。是,我很想转,转不过来,怎么办?那你要找,你为什么转不过来,你毛病到底在哪里?转不过来就是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不下,自私自利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

  我们从哪里做起?从依教奉行做起,所以在这个地方你要信佛。信佛好难、信佛好不容易!因为你信你能做到,你做不到就是不信,这是早年李老师教我的。信,哪有做不到的,所以做不到就是你不信。佛教愚痴众生、中下根性的人,尤其下下根性的人,佛怎么教的?佛教十善五戒,从这里做起。十善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在家的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做什么?我们没有去做。不杀生更深一层的意思,决定不伤害众生,决定不能够让一切众生因我而起烦恼,这都是在不杀生这个范围之内。十条统统做到,能令一切众生常生欢喜心,那我们就成功了。无论在哪个地方跟人家接触,人家都很喜欢你,都很尊重你。这要靠自己修养,没有别的,看破放下而已。放下十恶业,修学十善业,从这里做起。

  我今天在许许多多地方教人修学,我教的是什么?《弟子规》、《十善业道》、净业三福。净业三福是纲领,确确实实落实在《弟子规》,落实在《十善业道》,这是净业三福里头第一跟第二,但是也给第三做了准备的功夫,不能不认真学。你要想成就,你不能把《弟子规》、《十善业道》落实,我老实告诉你,你这一生佛念得再好,不能往生,但是跟阿弥陀佛结了很好的缘。什么时候能往生?你到哪一生、哪一世《弟子规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落实了,肯定往生。再告诉你,生的品位不高,凡圣同居土中下辈往生。凡圣同居土里面上辈往生的,那还要加一点功夫,单靠这个还不行,不能不知道。现在时间到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  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看第五首偈颂:

  【一切世间中,处处转法轮。】

  我们在前面这一个小时说这么两句,这两句我们要细心体会,那就是一切众生生生世世、无时无处不在学习。学就是教,教就是学,这个教跟学意思我们要搞清楚,影响就是教。所以佛家讲教,有言教,我讲给你听是言教;有身教,身教就是我做出来,你们看,你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我觉悟了,这是身教;意教,念念与性德相应。就世间,世间人讲很具体的形象,一定要讲个具体的,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,与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、仁爱和平相应,这是性德,念念不舍。要再向上一著,念念与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相应,那就入佛菩萨的境界,这是理。给你讲真诚清净平等觉,讲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,这是事、这是相。体、相、用统统都相应,意教。念念不舍,三轮教化,教化也就是在学习。

  自己没有成佛之前,教跟学是一桩事情,教学相长,教化众生是为了提升自己。到了自己修学究竟圆满,证到无上菩提,究竟极果了,还是照常现身学习,跟没有觉悟的时候一模一样,为什么?教化众生。三轮都要做给众生看,永恒的没有止境、没有休息,都在这里做,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,所谓是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,难行能行,难做能做。世间人觉得难,难在什么?他有分别执著。佛菩萨示现的不难,他没有分别执著,所以难舍能舍,能放下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王位舍弃了,荣华富贵舍弃了,妻子儿女舍弃了。这世间人难,做不到,他轻而易举做到了。告诉我们什么?这是世间法,这不是真实法,这是非常短暂。你觉得自己很幸福、很美满、很快乐,非常非常短暂。佛法讲什么?你要把这个短暂的乐放下,你要去追求永恒的乐。

  永恒的乐在现前有没有?有。但是一个我执没有放下的人他享受不到,现前那种永恒的乐他享受不到,必须到无我。真正做到无我,永恒的乐就在现前。我们不要讲佛菩萨,孔老夫子赞叹他的学生颜回,颜回就是。他在物质生活上是穷苦到谷底,箪食瓢饮,那么样穷苦的生活,颜回过得很快乐,他那个乐在哪里?他那个乐是永恒的乐。永恒的乐不受世间物质欲望、名闻利养的影响,丝毫不受影响。有,很快乐,没有,还是很快乐,那才叫究竟圆满的幸福。短暂的快乐里头你没有永恒,永恒里头包括短暂快乐都在里面。短暂的乐跟永恒的乐,《论语》前面两句话就是的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」,是永恒的,颜回得到了;「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」,那是现前的,好朋友难得聚会很快乐,那是短暂的。永恒里面有短暂,短暂里头没有永恒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追求永恒,绝不贪恋短暂。

  第二句讲『处处转法轮』,就是一切众生无量劫来天天都在学习,佛菩萨如是,所有一切众生无不是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。那就是学,你学圣、学凡,你学善还是学恶,善恶永远混杂在一起,你是学哪一边的多、哪一边的少?我们现在在初学,总得要把这个搞清楚、搞明白。希望我们能学善的多一点,学觉的多一点,学迷的、学染的、学恶的少一点,这样你就有进步。后面这两句那完全是圣人,凡夫就没分。前面这两句我们凡夫也包括在其中,六道众生都不例外。纵然在地狱里头还是在学,还是在影响,总不能够脱离,为什么?这是性分,就是自性里头它本来就有这么一分。我们称它作性能也好,称它作性德也好。第三句讲:

  【无性无所转。】

  注解里头说「无性寂灭,故无所转」。性是性质,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它没有性质。大乘教里头我们也常常听说有这个讲法,「空无自性」,就是此地讲的『无性』。所以《般若经》讲得透彻、讲得详细,到最后总结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毕竟空就是无性,无自性;无所有就是『无所转』。十方诸佛如来在九法界现身说法,你要问:他有没有所转?给你讲真话「无性无所转」,这给你讲真话。但是讲真话你不懂,要是跟你说佛在九法界,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,应以什么方便说法他就跟你说什么法,这个你好懂。这就是说空你不懂,说有你就懂,为什么?因为无始劫以来,你就执著有,你就分别有,你总觉得这有是真的,有不是虚妄的,这个执著很不容易突破。

  常常住在一个地方,我们这个地方有当地的朋友常常来参加我们的温馨晚宴,参加我们的多元文化论坛。有几位跟我交谈过,他们在图文巴出生,一生(现在五、六十岁了)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,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,他很爱这个地方,我们听到很羡慕他。翻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一生,这一生当中没有家,出家没有道场,一生都过著流浪、漂流,哪里有缘哪里去住。缘有长短不一样,缘分好的大概能住个三、五年,缘短的三、五天,天天都在流浪。所以我们看到真正住在一个地方如如不动,我们很羡慕。就像古来大德真是有福报,一生当中住在一个山上一个寺庙不下山,学生「只闻来学,未闻往教」。我们想想,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大的福报。我们不是喜欢到处跑,不是,没有这个福报。

  现在我们建了一个小道场,总算修了这么多年有一点福报现前了,但是时运不同,还是不能安居。社会动乱,人心不安,所以最近这几年还是各处去走动,那只有一个目的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化解冲突,促进社会安定和平。我跟大家讲很多次了,如果不是为这个,我住在这里我不想下山。虽然不能成就别人,但是能成就自己。我们的学习通过网际网路、通过卫星电视,一样可以跟不同的地区许许多多同参道友互相在一起学习。我能放得下,不是放不下。现在愈来愈感觉到年岁大了,转眼八十岁了。目前最关怀的,真的是希望佛教能有后继人才,这是我非常关心的一桩事情,但是这种人可遇不可求。

  师资之道总是要讲缘分,缘分要讲到过去世,还要众生有福,能出一个好的法师。好的法师具足信解行证,所以头一个是信,这就非常困难。他连佛都不信,他怎么会信我?这不可能。我们对一个老师,尊重这个老师,首先你要信佛、你要信教,这个教就是经典。佛宝、法宝这是根,真正知道这是宝,然后我才亲近一个老师。老师是过来人,老师年岁比我大,学得比我多,他能帮助我,我们才去拜一个老师。所以我们对於佛法要不信,你对老师怎么会生信心?对佛法为什么不信?是对佛法了解不够。你们这些同学跟我不少年,天天都在听,了解够不够?不够。什么原因?你们自己有业障,所以你们没有进步,我看得很清楚。从什么地方看?你们的贪心没断,你们的瞋恚没断,你们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统统没有,三皈五戒十善你做不到。这怎么样?不具备修学的条件。没有这个条件,不要说你跟我这十几年,你跟我一百年你也学不到东西,你也是白跟。

  我们跟一个老师学,最重要的,老师教我的东西我一定很认真的把它做到。老师看得出来,老师不糊涂。老师教我不杀生,我真正能够做到,从今而后再不敢伤害众生。我在没有学佛之前喜欢打猎,我打过三年,真的杀害不少众生。以后是学佛了,要不学佛,这个果报决定会现前。这个果报是转过来了,这是听老师的话,不但不杀害众生,决定没有伤害众生的意念。意念都没有,当然不会有行为。

  别人伤害我,我接受,我很欢喜接受,我没有怨恨心、没有报复心,因为我懂得世间一切世缘都有因果的。他毁谤我,他伤害我,他为什么不伤害别人?他跟那个人没有这个缘,他跟我有这个缘。这个缘是什么?总是过去生中我对他不善,这一生遇到了,他要报复,应该的,这是帐,这冤冤相报。我这一生明白了,我欢喜接受,我感激他,这一笔帐了了,来生来世我们就是好朋友;甚至於不必到来生,再过个一、二年他气消了的时候,我们又是好朋友了。这要不是佛法,我们哪有这种缘分,怎么会晓得这个道理?学了佛之后才真正觉悟到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。善缘、恶缘只要我们觉悟明了都是好缘,逆境、顺境都是好境界。这不从大乘佛法里学,你到哪里去学!

  我们能转境界,不被境界所转。你要问我学佛有什么好处,这就是真实的好处。这个好处在大学里头、在研究所里头学不到的,比那些课程殊胜太多了。古时候这些学问,因为学的人多,得到受用的人多,所以在社会上很流行,连帝王都乐意来学习。我们知道这三教的圣贤许多都是帝王师,国师。这些国王大臣很聪明,带头来学习,他们一带头,全国人民也乐意学习,社会安定,世界和平。安定和平一定带来繁荣兴旺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
  所以,学习一定是由浅而深,循序渐进。开头,这个根性很重要。根性,一半是先天的,这是过去生中余习,一半是后天的。后天从小你的父母肯教你,你的长辈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言行举止影响你,你在不知不觉当中学会了。他们也是有意无意的教,我们也是有意无意的学,他自然养成这样的观念,尊师重道。所以对道不认识,你不可能尊师。认识之后,才真正知道尊师、知道学道,老师教诲我一定做到,从形相慢慢契入到无相,从心性渐渐契入到无性。

  「无性」才是真正的自性,「无所转」才是真正的转法轮,方便原来是真实,这里头妙不可言,身语意三业造作原来就是自性的流露。在觉悟的人,他就是自性流露,在迷惑的人就是烦恼的现前,他的身语意流露出来是烦恼现前,觉悟的人是自性流露。你看就是迷悟不同,除了迷悟之外,哪有两样!再告诉你,迷悟也不是真的,迷悟也是方便说。这里头愈说就愈深,愈深你就愈不容易体会。

  在无性里面给你讲性体、性相、性用,体相用。换句话说,性体、性能、性德,性能是相,性德是用,这就是方便说。方便没有离开真实,可是你不能执著,你一执著,方便不是真实;不执著,方便原来是真实。性跟无性是一不是二,处处转法轮、处处无所转是一不是二,意思深,初学的人很难懂。佛的教导,天天给我们讲经说法,释迦牟尼佛没有说一句话,没有说一个字。这话怎么讲?他所说的,他所表现的,刚才讲过了,性德自然流露,法尔如是。性德无所有,性德毕竟空,性德不可得,那他所示现的、他所说的,难道是不空?难道是真有?难道可以得?不可得。所以他所说的还是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,你要体会到这个意思,那完全是自然流露。

  我们迷在六道里面的人,我刚才说过,我们身语意三业是烦恼习气自然的流露,表现真的是不一样。一个是觉,一个是迷;一个是自性流露,一个是烦恼流露。像两个河里面的水在这里交会,这一冲击,这冲击,觉不会受迷的影响,迷会受觉的影响。你说为什么?觉是真的,所以他不受影响,迷是妄的,他会受影响,这就要讲到真妄了。所以真的,我们这个虚妄丝毫不会伤害他。但是我们妄跟真接触的时候,我们会吸收真的成分、真的这个气氛,从这里面慢慢去觉悟过来、醒悟过来。这也就是说,觉能帮助迷开悟,迷决定不会妨碍觉、不会让觉也迷了,不可能。我想这个说法大家比较容易明了,觉了以后不会迷,迷了的人会觉悟。觉迷体是一,体是自性,自性里头没有迷悟,自性里头没有对立,迷悟是对立,真妄是对立,自性里头没有,统统没有这个东西,所以叫无性无所转,这是从性体上讲。

  【导师方便说。】

  是从作用上讲的。有体,有相,有作用。这个相有真有妄,真是从觉性现的相,是真的;妄是从众生心想生。众生心想生跟佛菩萨性德的显现不会冲突,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,但是这两个境界没有矛盾、没有冲突。觉能影响我们、能帮助我们,我们这个迷决定不会伤害觉悟,丝毫损害都没有。

  『导师』是对佛说的,佛能够指导一切众生,能够引导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;破迷开悟是因,离苦得乐是果。我们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要从哪里?要从因上下手,决定要帮助他破迷开悟。所以救济功德,第一大的救济功德是教育。佛是大施主。今天我们这个世间讲大财主做慈善救济事业,为社会做了多少好事情,救济贫苦,我们称为大善人,不知道宗教里面所做的善、所积的德比他超过多少!佛是大施主,佛布施什么?讲经说法,法布施。这个经论里面种种较量,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四句偈的功德,四句偈能令人破迷开悟。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只能帮助众生物质上,物质上这困苦解决了,不开智慧,根本问题不能解决,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。

  昨天下午我在布里斯本跟我们这边多元文化部长、市长、几个负责教育的,谈多元文化的教学,可不可能把佛法的经典正式列入大学的课程。讨论的结果有困难,因为过去没有例子。这个困难我跟大家说过,不在别人,不在社会制度,是我们,责任在自己,我们没有把这么好的教学从自己本身上发扬光大。也就是说这么好的东西,很可惜社会大众不认识。大学要选择对社会、对国家、对世界最有利益的学术,开这个课程。佛教课程,现在大家就说这个东西对社会没用处,对我们日常生活也没用处,怎么可以开这个课程?谁来学?所以这个误会是我们学佛四众所造成的,决定不能怪别人。别人所想的、见解的是正确的,是对的。

  古时候,古代这些帝王他们为什么那么认真学习?他知道,他识货。古时候修行的人多,成就的人多,学习这门课程把真正的成绩拿出来了。所以我们刚刚讲过「雍正上谕」,我们讲了八个小时。雍正对於儒释道认真学过,而对儒释道三教,说实实在在的话他偏重在佛教,但是不能表态。表态怕什么?误导社会大众。所以在表态上,他一定要公平、一定要平等,不要让大家产生误会,这就是智慧,这就是善巧方便。

  他提出,谈到宋文帝跟何尚之的一段对话。宋文帝在学术上也是特别推崇佛教,佛陀教育。他办四个学校,儒学、玄学、史学、文学。这四个学校,实实在在讲,清朝编《四库全书》有没有受这四教的启示,很难讲。雍正这样的提倡,我相信每个人都很重视,重视元嘉之治。玄学就是《四库》里的子学,现在学术里叫哲学,儒学是经学,经、史、子、集,集是文学。这四学跟《四库》里头精神理念完全相同,所以我想像当中可能受影响。玄学里面就包括儒跟道。宋文帝,你看他这个对话当中,讲到心性还是要讲佛学。真的能把你自己的灵性向上提升,断烦恼,开智慧,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。

  这个注解里头也说「假以言宣,云方便说。其能转智,即十力智」。十力智,佛学里头讲了很多,有十条,但是我们在此地不要拘束在这些名相,我们要通达它的义趣。「十」代表圆满,换句话说,这个智慧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。佛为了言说方便起见,把究竟圆满的智慧用十个纲目来说明,称为十力智。「力」就是有能力,能力干什么?能力解决问题。世出世间一切疑难杂症,你要是有这个智慧,没有一样问题不能解决的。你说这是不是学术?这样的课程应不应该放在大学里面?说一句最现实的话,不管哪个族群、不管哪个宗教,只要是人,用现在的话来说,想不想发财?想;想不想聪明智慧?想;想不想健康长寿?想。这三种果报佛法里头统统具足。如果我们说,得大财富、得大聪明智慧、得大的健康长寿,你开这门课,你看看有没有人来学?恐怕学生之多,你无法容纳,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我早年亲近章嘉大师,大师就跟我说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。因为我在年轻的时候生活非常艰苦,真的是没有福报。所以大师给我这样的指示,我就很用心的学习,果然有效,转苦难为福报,转愚痴为智慧,转短命为长寿。真的学问,不是假的。现在就是学佛的人没有依教奉行,没有把佛法修学的成果表现给社会大众看,社会大众误会这个学问是没有用处的东西。我们自己今天所得到的福德、智慧、健康长寿,都是从这里修来的,它怎么会没有用?人家跟我接触,看到我这个样子很羡慕,他不知道我怎么学的,我原来不是这个样子的。现在时间到,我们这首偈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