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二四四卷) 2004/4/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1244
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,光照千界,偈颂第五首看起。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:
【其性本空寂。内外俱解脱。离一切妄念。无等法如是。】
这首偈前面两句,上一次讲过,因为时间到了,只讲到自性本空,就是自性空寂。『内外俱解脱』,我们今天来谈谈这一句。「内」是根,「外」是尘,内六根,外六尘,六根、六尘在空寂自性里面本来没有。现在有没有?还是没有,永远都不会有。所以前面一首偈讲得好,蕴、界、处都是生死法,都是有为法;自性空寂是无为法,无为法是真的,永恒不变。佛法讲真妄,它的定义,凡是会变,就是有生有灭,有来有去,这是有为法,这是妄,不是真的。永恒不变,没有生灭,没有来去,所以不常不断,不一不异,这才叫是真的。哪一个法具备这些条件?自性具备,所以自性是真的,自性是空、是寂。所有一切相对的,我们讲对立的,都不存在,这就是说明法界是和睦的。
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,和是大德,是宇宙之间的大德,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,永恒不变,和!佛法没到中国来,我们中国的圣人也知道,孔子赞叹《易经》。《易经》里面讲的太和,太和就是此地所讲的『性本空寂』。「空寂」才真正和,为什么?它没有对立,没有矛盾!整个宇宙是一体,这才叫太和。人迷失了自性,就是迷失了太和,所以起心动念,人与人、人与事、人与天地万物,真的叫无缘无故生起矛盾,无缘无故起了对立。这是什么原因?佛法讲的好,叫无明,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就又生六粗。圣贤人明白,能够随顺太和。太和是道,在中国儒、释、道,道家里面讲的道;太和是道,我们佛法讲自性,自性就是道。随顺,随顺就是德,所以随顺是中和。
你看看中,中是什么意思?不偏、不邪,就叫中,稍稍有一点偏差,就不和。永远保持一个中,佛法里面讲中道,儒家讲中庸,庸就是很平常,很平常它跟道相应。太和是理,永恒不变的真理,它是和睦。我们能够用中,在佛法讲用中道,不偏不邪,与太和相应,这是德;无量无边的德行,这个中是根。最后圣贤人教给我们,你要能够永远保持,你就能够契入太和,契入太和就成佛了。我们大乘佛法里面讲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那就是你契入太和了,你的心、你的行,跟太和融成一体。中峰禅师讲(这是你们很熟很熟,你们常常做三时系念),「我心就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我心」,「此土就是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就是此土」,这个话是契入太和;如果不能契入太和,这个话说不出来。所以,能说得出这个话,我们就知道中峰禅师明心见性了,中峰禅师是法身菩萨。
那四十一位菩萨,他到底是哪个地位,这不是我们凡夫能知道的。但是我们听他这个说法,肯定他是法身菩萨,他是明心见性,他已经契入。我们要想契入,你就一定要懂得中道。那我再问你,何谓中道?这我们平常常常劝勉同学,於一切人事物不分别、不执著,就是中。为什么?分别就偏了,执著就邪了,不是中,有分别、执著就不中。离分别、执著是中道,中道一定是与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相应。所以行中道,决定是菩提心。诸位你把这些东西统统都连起来,连儒、释、道,把全世界其他宗教典籍也连起来,真的是一不是二。
所以我说,我参加世界上和平运动,我常常在讲,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都是一家人。宗教里面讲创造宇宙唯一的真神,真神就是太和,真神就是本性,性本善,性本净,性本空,性本寂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。一定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的思想、见解、言语、行为、造作都要与它相应,这个人叫行道;行道,这就是德。道、德落实了,落实在我心里,落实在我身体,落实在我生活,落实在我行为,落实在我处事待人接物,这叫真修!所以,六根、六尘、六识都不是真的,这都是有为法。我们修学大乘,尤其是修净土,对於经教多半都不会深入去研究,知道个大概就行,抓到这个总纲领就成功了。这些微细的部分,到极乐世界再学,现在不找自己麻烦。但是这个纲领、意趣一定要很清楚、很明了,要真干!
这样念佛就相应,古德常说,「一念相应念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。所以说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。一般人念佛不能成就,他不相应,他不懂得这个道理,他不知道这些原理、原则。虽然念阿弥陀佛念的很勤快,好像是很虔诚,心里面妄想、杂念、烦恼太多,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烦恼作主。怎么呢?在一切人事物当中,这个我喜欢,那些我讨厌,这就烦恼作主,中道没有了。儒家讲的中庸没有了,佛法讲中道没有了,这怎么行?具体讲,讲用中,我们讲得具体一点,用中就是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都是中道,是中道的面面观!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这是《华严经》里面常讲的,一处相应,处处相应。
所以根尘是可以放下的,这个放下,不是说我这六根不要了,六根不要,人不就死了!死了并没有放下,外国人讲你还有个灵性,我们中国人讲灵魂,他还执著!把身体烧成灰了,你那个灵魂还执著,没有放下,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因此,放下是心理上不再执著、不再分别,这个色身,色身没有关系,不碍!《华严》到最后给你讲的,理无碍,事无碍(事就是事相)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这个东西不是真正障碍,真正障碍是迷,是你不知道事实真相,那是一切障碍的根源,迷!我们求学,我们学道,目的何在?目的在破迷开悟。果然迷关破了,大彻大悟,然后你才晓得,理跟事是一不是二,没有冲突,没有障碍。整个宇宙是和谐的,整个宇宙和谐,然后你才晓得我们整个身体和谐。身体里面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五脏六腑和谐的,你身体健康,健康长寿。整个地球和谐的,整个宇宙是和谐的,地球的和谐是极乐世界,我们居住在极乐世界,宇宙和谐是华藏世界。
所以,这「根尘两亡」这句话要善於体会,千万不要错会了意思。不是根尘都不要,诸佛菩萨给我们说法的时候,他根尘在,他不是不要。他要没有这个东西,他就不能度众生,他就不能演说,演跟说都要根尘。由此可知,怎么叫两亡?不著根尘,不离根尘,不即不离。我们要把这个本事学会,这个人生得大自在,真快乐!於一切法不即不离,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。所以什么样的过失都没有,他空有两边不住。
他与自性空寂完全相应,这个境界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上讲的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。「本来无一物」,你想想看,根是一物,尘是一物,本来无一物。六祖说这个话的时候,他跟我们一样,他有人身,人身确实具足了六根,外面环境确实具足六尘,可见得「本来无一物」是从性分上说的。但是你要晓得,性相是一不是二,这当下是什么境界?当下是事事无碍的境界,他证得了。他跟我们在一起,我们手牵著手,他住事事无碍的境界;我们是凡夫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完全没有离开,我们住的是处处成障的世界,就是无论干什么都是障碍,迷;他觉,我迷。你看,觉不碍迷,迷也不碍觉,他觉,他没有妨碍我迷;我迷,我也没有妨碍他觉,觉者自觉,迷者自迷。明眼人看,迷悟不二,佛在旁边看到你们两个人,迷悟不二。
所以世出世间第一大乐、第一幸福是什么?学佛!我永远感谢我的老师,他把佛法介绍给我,告诉我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今年学佛五十三年,这个最高享受的境界没有止境,我这个享受是一年比一年提高。所以我永远感谢老师,要不是他给我指点,我这一生绝对不会接触佛教。因为年轻时对它有成见,听一般人讲这是迷信,我也认为它是迷信,所以没有这个意愿去接触它。一般人要给我来讲佛教,我还有一套歪理去跟他辩驳,我有辩才,他辩不过我,我这个人很难度。做学生的时代,我常常上基督教的教堂,我有几个朋友,是同学,是很虔诚的基督教徒,人非常好。他们都关照我,待我都非常好,所以礼拜天我跟他们一起去上教堂,回来我也读《圣经》。几个月之后,他们要我去受洗,我提出,就是我看《圣经》,提出好像是有七十多个问题。我有疑问,我说如果牧师统统能给我解答,解答得我很满意,我就受洗;他不能解答,暂时我不受洗。他们看到我这些问题,说我是魔鬼,没法子度。成见很深,非常固执。
以后到台湾,我在工作单位上的长官、同事都知道,都知道我很顽固,自己成见很深。所以以后我学了佛,出了家,大家都非常惊讶。佛教里头一定有好东西,否则的话,他怎么会相信?所以,我这一剃头,一出家,我那个机关里头上上下下三百多人,对佛教就有很好的印象。我一句话不要说,自然就有很好的印象。我是很顽固的人,很不容易接受别人意见的人,居然接受佛教,还真的把头剃了,出了家。我完全没有忌讳,出家之后,我还回到我的老单位常常去玩玩,去看看他们。
所以实实在在讲,境界不一样,能够和睦相处在一处,境界各个不相同,各个不相碍。和平哪有不能落实的道理!和平要如何能落实?除了教育之外,没有第二个办法,而且这个教育,不是少数人的教育。在古时候的社会,帝王专治的时代,只要少数统治人明了、觉悟就行了,整个世间人都得福。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,少数统治者明了没用处。所以在现在这个社会上,教化众生的对象是全民教育。好在现在全民教育不难,用网际网路、用卫星电视就能做到。
可是世界上人口将近七十亿,我们有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历史背景,不同的生活习惯,不同的语言,不同的宗教信仰。所以今天的教学要多元化,要用多种的语言,要用多种的教材。不管教材有多少、语言有多少,但是方向、目标决定是相同,那就是「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」。我们说这八个字,诸位就晓得,这八个字是与自性空寂、与大道、与神圣是完全相应的。人能行道,走到哪个地方都走得通。尽管文化不相同,宗教信仰不一样,他都欢迎你,都不把你当外人,你履行在道德上,这通,畅通无阻。不但你在人间、在这个地球上畅通无阻,你在九法界里头也畅通无阻。现在科学家讲,在不同维次空间也畅通无阻,这才真正显示出道学之尊贵,怎么能不学!
所以我们对六根不再执著、不再分别,内解脱了。外面的六尘也不再分别,也不再执著,离分别、执著,真的离了,放下了。但是跟一般人往来,往来还一样,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,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。你要不随顺,你就跟这些众生格格不入,就产生障碍,所以随缘,随缘就没有障碍。你说这是一枝笔,我随顺你,我也说这是一枝笔,冲突就没有。你执著这是一枝笔,我一定说这不是的,这不是笔,我们两个不就要打架,冲突就发生了;随顺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。
真正放下的人他懂得什么?不但笔这个名不可得,相也不可得。《金刚经》讲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这个相真的当体皆空,了不可得,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但是凡夫怎么会知道?我们现在大乘经读多了,虽然没有悟入,接近了,相似了,我们明白这个理。对事的看法慢慢在转变,知道所有一切现象「梦幻泡影」,事相有,体性无,体性是空寂的。性空,相有;理空,事有。但是性相不二,理事一如,它没有妨碍,理事无碍,性相无碍。这愈讲愈深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所以我们用,用中。中有没有?中也没有,你可不能分别有个中,执著有个中,那你就错了。所以在大乘法里常讲,「两边不著,中道不存」,两边离开了,你还执著个中道,你又有个执著,总是不能完全放下。所以清凉在此地跟我们讲,「根尘两亡,内外解脱」。内不再分别、执著根,内解脱;外不再执著六尘,外解脱了。内外都解脱,这是什么境界?法身菩萨的境界。但是这个地方经文不是讲法身菩萨,是讲诸佛如来,是讲的佛,最高的果位。
这八个字「即上句释下句」,上句是「根尘两亡」,下面是「内外解脱」,根尘两亡,内外才解脱,根跟尘没有完全放下,你内外都有烦恼缠缚。你看看我们现在,内受六根,眼耳鼻舌身这六根,里面还有五脏六腑,我们受他的拘束,不自在。饮食起居稍微不小心,哪个地方就出毛病,我们就要受痛苦了,这是你内没有解脱。外面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看到之后生烦恼,你外没有解脱。外面的情形复杂,里面情形是也不简单!
要怎样才能解脱?清凉在此地跟我们说的好,「由契性空,故亡根尘」,这就是教给我们方法。所以你一定要知道真性,知道你的自性,自性空寂,「清净心中,一法不立」,这就相应。可是下面还有一句话,「清净心中,一法不舍」,「舍」、「立」统统离开,清净心才真正现前。在哪里?就在现前,就是整个的宇宙人生。千经万论,无量无边无数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就说这个,没有别的;千言万语,千经万论都是说这么一桩事情。你要是明了了,豁然大悟,一通一切通达,什么障碍都没有;一迷一切迷。这个事情不但做难,理解都难,都不容易,这是真的。
你听了这句话,你真的明白了吗?恐怕是愈听愈迷惑,愈听愈不懂,愈听疑问愈多。不听好像没事,愈听愈麻烦,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。自古以来,诸佛菩萨讲经说法,这一类的听众占大多数!所以,世尊教学就给我们很大的启示。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的,世尊这一生的教学,首先示现成道,成道之后,你看二七日中宣讲《大方广佛华严》。这部经讲的是什么?如来自己亲证的境界。和盘托出,一丝毫隐藏都没有,全部都展现在你前面。除了法身菩萨之外,十法界的人都不懂,何况六道里头的人道!这再从菩提树下出定,起定,到鹿野苑给五比丘说法,说小法、说四谛法;也就是说,我要帮助这些众生真正觉悟,他迷得太深了,迷得太久了。我们现在要办学来教他,从哪里办起?从幼稚园办起。慢慢教,有耐心的教。
「阿含」十二年,这个十二年就是佛法的小学,幼稚园、小学。等到这个基础奠定了,可以再提升一点,「方等」。「方等」八年,好像办中学。方等跟前面阿含二十年,这二十年是奠基础,有二十年的基础才开始学大乘,般若、智慧,才给你讲这个课程,「般若」讲二十二年。诸位想想,前面二十年的基础,现在正规修学又二十二年,总共就四十二年,最后「法华涅盘」八年。所以佛讲经说法,我们一般讲四十九年,中国人连头带尾是五十年,三十岁开始说法,八十岁圆寂。中国人讲虚岁,八十岁,外国人算十足年龄,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圆寂的。
这就是慢慢来,渐渐给你提升,五十年的教学,学生也不错,学生居然也就听了五十年的课。所以现在一切经一开端都把这些学生列在前面,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常随众,给我们做示范的。老师肯教,学生肯学,一生的时间就在干这一桩事情。学生学到一个阶段,他的德行、他的学问能够教别人,佛也常常派他们到各个地方去讲经说法,去教学,教学相长。佛很开明,佛不现神通,佛确实有能力分身,他不现。他让这些学生出去,四面八方,哪个地方有请,他就派,自己不能去,派学生去。但是派出去的学生,在各个地区讲经说法,每年一定有三个月回到释迦牟尼佛的身边听佛讲经,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是进修教育。
你看看,这些人在外面也是老师,教学生,学生有放假的时候,老师不放假,老师放假的时候他就进修。这个时间就是「夏安居」,印度是热带,夏天热,而且是雨季,出门不方便。所以这三个月,雨季这三个月统统都回到释迦牟尼佛身边,再教育。今天有很多提倡进修教育,进修教育,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提倡,都是做在现代人的前面。特别是科学技术,从事於科学技术工作的这些人员,我们在美国看到,大公司工程师、经理他们常常短期受训,再教育。因为科学技术真正是突飞猛进,日新月异,三个月你不再去进修的话,你就赶不上,你就被淘汰掉。所以每两、三个月都要去学习,参加短期班,最短的一个星期,长的两、三个星期,这是进修教育!我们佛门最先提倡。
所以,夏安居就是做老师的人统统回来,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导。他们在九个月当中教学,所遇到的一些问题,遇到一些困难,向释迦牟尼佛请教,释迦牟尼佛一一为他们解答,这都在经典上记录的。我们要懂,我们要学!我们要把世尊当年那些教学的方法、理念,要活活泼泼的展示给现代人看。那是佛教!佛教决不是天天念经、拜佛、搞超度这些事,不是这些。至於超度这种事情,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完全没有,佛法传到中国早期也没有,到底是怎么发生的?以前道安老法师在世的时候,这个问题我请教过他,我对这个也茫然无知。老和尚对我很好,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我说怎么发生的?他告诉我,他说这个事情发生大概是在唐朝。
唐朝,我们一般人都晓得有个唐明皇,就是他那个时代。他因为宠爱杨贵妃,最后出了事情。杨贵妃勾结了安禄山,所以安史之乱,几乎唐朝被人家灭亡。得力於郭子仪,郭子仪是大将,把这个乱平定了,杨贵妃也自杀。所以在许许多多主要的战场,死亡的人很多,明皇就想到,用什么方法来超度、安慰这些。所以国家做了就像追悼会一样,每个大战场建一个寺庙,这个寺庙叫「开元寺」。你们到中国大陆,很多地方你看到开元寺,开元寺就是为追悼安史之乱这些死亡的军民,让这些法师每天在那里修持,给他们修福,给他们回向。国家这么一提倡,好了,人民总是追随著皇帝,皇帝提倡。於是家里的老人过世,也请法师来做追悼的仪式,大概是这样演变出来的。道安法师跟我讲的,这也有道理。
在这个之前,没有,我们佛教史里头没有记载。演变到近代,最近这一百五十年、两百五十年当中,这变成佛门里主要的,喧宾夺主,本来佛教寺院都是教学。我们应该怎样把释迦牟尼佛的道风恢复,这是我们四众弟子的责任、使命。对於今天我们讲化解冲突,讲促进安定和平,我相信有一定的效果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来看,「根尘两亡,内外解脱」。清凉大师在《钞》里面,这个文我们念一遍,他文并不长,写得非常好,确实我们学佛的人要常常记在心上,时常提起观照功夫,这就是真修行。「由契性空,故亡根尘」,所以与自性空寂一定要相应,这是《金刚经》上常常讲的。中国从前学佛,不论在家出家,对《金刚经》非常重视,是很有道理的。《金刚经》上最重要的开示,也并不多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前面经文就是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「无我见、无人见、无众生见、无寿者见」,句句都是真实话。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,我们只要抓住这几句话,尽形寿依教奉行,利益无边。
我们怎样能够把根尘断掉?这一句话叫「由契性空」。你不能契入,由契性空就是明心见性。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做到,但是要向这个方向、这个目标去精进,那就对了。下手的方法,经论上讲得很多。我们净宗成立之后,在真正修行的纲领上,我们举了五个科目,这五个科目跟性德都相应,「三福、六和、三学、六度、十愿」。五科,我们也讲过几次,也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要紧的是怎样去落实,你不去做,没有用处。
下面,大师跟我们说明所以然的道理。为什么一定要契入自性?你根尘才真正脱掉,摆脱掉。他说,「心所知法,一切皆空,故亡尘也」,佛家常讲万法皆空,这就变成老生常谈了。《般若经》上讲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你要是真正参透,真正明白了,你对於这一切境界里头,一切人、事、物,你的心就平了。为什么?不再计较,不再执著;不计较、不执著,才叫做随缘。你还要计较,还要执著,你不随缘!你不自在!这个尘能脱掉。
下面说,「能知之心,亦不可得」,能知的心是妄心。就是能够分别,能分别、能执著的,怎么知道亦不可得?楞严会上,释迦牟尼佛叫阿难去找心,心在哪里?阿难很不错,比我们高明多了。我们说老实话,我们找不到七处,他还能说出七处,都被释迦牟尼佛否定。阿难慌了,这样一来我不是没有心了!心到底在哪里?你看世尊叫他去找心,心在哪里?世尊没有说真心、妄心,不管是真心也好,妄心也好,在哪里?告诉你,真心、妄心都了不可得。现在科学家讲,真心、妄心都是能量,不是物质,是能量。能量遍虚空法界,所以你不能说它在哪个地方,你要说它在哪个地方,你错误。你说在身体里面,那身体外面?你说我在身体外面,那身体里面?你不能执著一处。
心在哪里?心在一切处。遍法界、虚空界,无时不在,无处不在,这就对了。它是能现能变,真心能现,妄心能变,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;没有迷的时候叫真心,迷的时候叫妄心,所以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。心没有迷悟,这要知道。心要有迷悟的话,这个心就不能叫真心,就不能叫本性,它没有迷悟。迷悟在人,迷悟不是心。你迷了,佛法里头讲,「一念妄动,而有无明」,就是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的时候,你一念妄动。一念妄动是什么?就是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是无明!这是迷妄的根源。你怎么迷的?就这么迷的。迷有没有因?没有因。什么原因迷的?几时迷的?迷没有时间,就在当下。一觉悟,也在当下,与时间、空间不相干。你还常常问,什么原因迷的?有原因就是真的,就不是假的。迷是迷妄,不是真的。真的,真的是永恒不变,换句话说,你就永远不能觉悟。
十法界依正庄严有没有?有。怎么来的?迷变现出来。永嘉大师讲得真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」,你迷了,你在作梦。醒过来,觉了,觉了就没有了;所以一觉之后,十法界依正庄严没了。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,觉悟就是一真法界。迷了,把一真法界就变成梦中境界,变成十法界,变成六道,变成三途。我们现在为了要解释「地狱变相图」,我们也成立一个「地狱调查小组」,这几天已经正式开始工作,大概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。我们在哪里调查?《大藏经》。现在发现世尊在《大藏经》里面讲地狱讲得很多,讲得非常详细。调查小组工作人员看了这个经文告诉我,寒毛直竖,才知道起心动念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。所以,地狱有没有?地狱没有。地狱是梦中境界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」,六趣就是六道,包括地狱道,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所以地狱的境界完全是自己业报现前,你有这个业它就会现。
这个业可麻烦了,不要说过去生,这一生所造的就不得了。这才了解十殿阎王,十个殿,每个殿里头有很多有相同的地狱。譬如说妄语,妄语在很多殿里面,都有造口业的地狱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?你妄语的动机不一样,目的不一样,方法不一样,对象不一样,所以很多。你的动机很多,你的手段很多,你的目标很多,受害人很多,所以好多好多个地狱里头都有。哪一类的归哪一类去报,逃不了!受害的人愈多,受害的时间愈久,你受罪报的时间就愈长,你受的刑罚就愈重,真的是「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」。
我们经过这几天的调查,就是查《大藏经》,我自己深深感触到,人生在世,真的是有必要把《大藏经》从头到尾看一遍。古人讲阅藏,阅藏多半是什么?多半是闭关,闭关三年,三年的时间,一天至少是八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,看《藏经》。现在我们这个《藏经》的本子,《龙藏》好,字大,虽然是缩小了,字还是很大,差不多是我们现在讲的三号字的样子,二号字、三号字,你看起来醒目,不会累。尤其纸张是米黄色的,不刺眼睛。最近我们又将《龙藏》重新编目,便於考查。在过去,《大藏经》编目编得最好的是日本的《大正藏》,所以一般学者要引用佛经,查佛经里面的资料,都愿意用《大正藏》。我们现在想重新编目,至少能够跟《大正藏》相彷佛,以后查《大藏经》就不用《大正藏》,用《龙藏》就好了。新的编目的《龙藏》,我们很快就可以印出来。我们这次发心印一千套,我们也会赠送国内五百套,另外五百套在海外流通。有这么好的目录、编号,查考非常方便。
一个人在一生,能把《大藏经》好好的去看一遍,真是无量的福报,才了解佛给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现在我们就搜集《大藏经》里面有关地狱的开示,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的开示,我们全部把它搜集起来。搜集起来的时候,我是准备把它印成单行本,《诸经佛说地狱集要》,这个书的名字我也想出来了,《诸经佛说地狱集要》。因为我们不是印全经,往往这个全经里头只有一品讲地狱。像《地藏经》里面,「地狱名号品」,光讲地狱的部分我们把它节录下来。同时,我们也看到天堂,佛讲天堂也讲得很详细,天堂可以附在这个后面。也是个对比!你愿意下地狱,你还是愿意上天堂?这里头是两门,前面是地狱门,后面是天堂门。我相信对於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学佛的同修有很大的利益,因为一般人叫你去查《大藏经》,你都找不到,不晓得在哪部经里头,现在我们先从目录,然后看经文,几乎把这个统统都抄出来了。
所以这里讲,「能知之心,亦不可得」。禅宗公案,三心不可得,过去心、现在心、未来心,三心不可得。三心不可得,根离了,「故亡根也。由内亡故,根不能系。由外亡故,境岂能牵」,这个系跟牵都是烦恼,内外系缚都断掉了!「真解脱也,斯乃解脱惑障」,这个惑就是见思烦恼,你才能真断得了。
《疏》里面下一句,「亦常照内外,脱於无知」,这句话重要。要是根、尘两边都离开,人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了?很多人有这个疑惑。那不变成愚痴、白痴?白痴是不是菩萨,白痴是不是佛?不是的。什么都知道,什么都明了,常照!自性,自性空寂,「空寂」两个字的意思要晓得,空不是无。空是什么?它什么都没有。没有的是什么?就是我们六根接触不到。你眼看不见,耳听不见,乃至於你心里想都想不到,没有办法想,所以叫不可思议。它是活的,它是存在,它不是死的。为什么?它有灵知,叫灵明觉知,这是自性里本具的,自性本具无量智慧。灵明觉知!自性本具无量的德相。这是自然的,大乘经上常讲,法尔如是,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。所以说,「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」,空寂就起照的作用,这个照是智,智照,自性的智照。自性智照,无所不知,所以常照内外,脱於无知,它不是无知。
清凉这个注解说得好,「此智障解脱」,智障是所知障,前面是烦恼障,前面讲的是烦恼障,烦恼障解脱了,所知障也解脱了。上面是「根尘两亡,内外解脱」,这是寂。现在讲的「亦常照内外,脱於无知」,这是照。寂是体,照是用;照是体,寂是用,它这个体用可以互相用的,都能讲得通。一切众生,根性不相同。为什么根性不相同?无始劫以来,你修学的方法不一样。有人著重在修定,那就是寂而常照。有人著重在学教,著重在学教的,就是照而常寂,所以不是一样的,这是根性不相同、方法不一样,但是效果完全相同。到最后,寂跟照是一不是二,寂照不二,寂照双融,那就是契入境界,入不二法门;因为寂跟照是二,寂照融了,就是不二法门,不二法门就见性。所以在教下称为大开圆解,在宗门称为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跟大开圆解是一桩事情、一个境界,但是它们入门的方法不一样。教下是照而常寂,这样入进去的;宗门是寂而常照,这儿入进去的。我们晓得,不管用什么法门,最后都是明心见性。
我们念佛也不例外,念佛这个方法,这个法门,是兼而有之。你看我们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这是寂,这念佛三昧。可是念佛的人也要研究教理,帮助你提升境界,帮助你快速契入。所以在念佛法门里面,「寂照」、「照寂」统统有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从前念佛的人成就容易,现在念佛人成就难,难在什么地方?我们应当能够理解,难在现代人,我们所处的环境,障缘太多。什么障缘?诱惑!环境里头,你所接触到的、你所看的、你所听的,全是五欲六尘的诱惑,你能够禁得起诱惑吗?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那个诱惑的手段,几乎达到了极处,过去听都没有听说过的!
现在我们到闹区里面去走的时候,触目惊心。你在家里头,你打开电视,打开收音机,你看看报纸、杂志,几乎全面都在诱惑你,都在勾引你的贪瞋痴慢,生在这个环境当中。所以我常常讲,你真正要把这句佛号念好,这种外缘一定要断。所以我们不看电视、不听广播、不看报纸、不看杂志,这些东西全部跟它绝缘。如果我们要天天看,你能保得住不受诱惑吗?保不住,保不住就大幅度的堕落,堕落之后再要拉起来,可不是简单事情!不容易,自己要懂得防范。
我们到澳洲来,为什么这个道场不建立在布里斯本,不建立在雪梨,要到图文巴这个地方来?真正的原因,就是尽量避免染污。这个小城染污少,娱乐场所没有。这个小城居民只有八万人,多半都是退休的。退休的,在这儿读书的,这边学校多,中学有二十多,将近三十个中学,大学是全世界远程教学最著名的。所以这个小城里面,四分之一的人口,就是将近两万人,从事於教学,就是从事於教育工作,包括读书学生。我们选择这个地方,就是跟外面诱惑大幅度的减少。往里面去当然更清净,我到里头去过,再开车开一、两个小时,那真是更清净。小镇,小镇里小店只有三、五家,我都去看过。但是我们这么一个团体,饮食起居要采购太不方便,所以才选择在这个地方。真正修行,当然愈往里面去愈好,人迹不到。
印光大师讲的小道场,那个小道场最多不超过十个人,三、五个人住在一块共修,正好。我那时候早年刚刚跟出家人忏云法师接触,在埔里住小茅蓬,小茅蓬里面只有五个人,三个出家人,两个在家人。那时候我最年轻,我变成照顾这四个人,四个人三个出家的,忏云法师、达宗法师、菩妙法师,在家人朱镜宙老居士,那个时候七十岁了,总不能叫他工作!我那时候三十岁,所以照顾这个小茅蓬就我这一个义工。小茅蓬里面人都持午,所以晚上是不做饭。早晨,我们住茅蓬,住山上,山上那时候没有电,没有电灯,没有自来水。水,山上有泉水,也有一段距离,我们就砍竹子,把竹子节打通,把泉水从山上引下来,像自来水一样。可是常常山上有野兽,野兽有时候把我们水管破坏了,所以常常要去检查,把它再接好,水就接下来。可是没有电,要用烧灶,要去捡柴火,山上柴火很多,不必要去砍柴,地下去捡这些掉下来的树枝就很好烧。自己种一点菜,全是我一个人搞。偶尔山上来几个客人,我也能够搞一桌菜出来。我在那边住了半年。
所以,像那种小茅蓬修行,那是非常非常理想的,人少。平常没有声音,大家见面也不讲话,都是念佛。共修,只有早课跟晚课,其余的时候都是自己修行,你自己读经、拜佛、念佛,五个人各人修各人的。达宗法师专门拜佛,一天拜一千两百拜。我在那个地方,刚刚出家,忏云法师说,多拜佛消业障,所以我每天拜八百拜。这个八百拜就是早晨拜三百拜,晚上拜三百拜,中午吃了饭之后,饭后是散步、经行、念佛,念完之后,大概散步是要半个小时,拜两百拜,中午有个很短的时间休息。所以小道场真有成就,大道场人多,是非多,事多,搞热闹。所以印光大师的开示,我是非常非常重视,但是我没有听到有人能够依教奉行。看看我将来在中国大陆有没有缘,如果有缘,我会带领,建小道场。人多,各人建各人道场,彼此不要往来,我们都遵照印光大师的教诲。
听经,将来听经会很方便。为什么?网路、卫星愈来愈普遍。我想在中国慢慢也会开放,因为中国加入世贸,资讯的传播也一定会开放。有了这个方便,我们就可以能够每天在电视、在网路上听经,我想听经两个小时到四个小时,天天听,不能间断。除听经之外,就念佛,哪有不成就!我们看《净土圣贤录》,看《往生传》,许许多多这些念佛的人都是不超过三年,三年到五年这么一段时间,念佛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。所以我相信能够把外缘统统放下,专心念佛,三年真的可以往生,你得念佛三昧!得念佛三昧可以自在往生,虽然还有寿命,不要了。可以预知时至,自己想走,真能走得了,不生病,没有病苦,走的时候,如入禅定。
为什么别人能做得到我们做不到?没有别的,别人真干,我们想干又不肯干,所以你做不到。想干,你真肯干,各个成就。古人所讲的,这个法门「万修万人去」,这话是真的。李老师讲,「一万个人修行,真正能去的,只有二、三人」,那是什么?大多数人心口相违,嘴巴里想去,心里又贪恋这个世界,样样放不下,所以他去不了。万修万人去的,身口相应,真想去,真愿意去,真能放下,他就去了,就这么个道理,所以古德跟李老师所讲的没有矛盾。这是讲到「内外常照」,那你智慧就开了,所知障破了。二障破了,得到真解脱,这在念佛法门里面,叫理一心不乱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实报庄严土!
我们再看他最后两句,这两句重要,「寂照无二,真佛心也」!真佛心就是你自己的真心,你的真心显露,你的妄心没有了,就是真心里面那个迷惑、妄想没有了,你的真心显露,真心就是佛心。所以到寂照无二,真心就显。寂照还有二,照不是寂,寂不是照,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入这个境界,但是寂照还不能融合成一体,这个境界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、佛,还差那么一点。到真正了解寂照是一不是二,你就超越十法界,你就入一真法界,这个境界就是宗门里面讲的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我们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。我们念佛要向这个方向,这个目标去精进,这就对了。
真正要想成就,要想快速成就,小道场。所以印祖常说,李老师当年也常常给我讲,道场人不能多,三、五个人修行是比什么都好,这三、五个什么?真正志同道合,真成就了。你搞那么多人干什么?热闹,意见多,口舌多,烦恼多,整个扰乱了!怎么能成就!我们在此地得好好想想,大家要真想干,势必在这个清净环境距离远一点,建小道场,三、五个人志同道合,我们成就你。我们学院是接引,这个地方是搞热闹的道场,真正修行,再往乡下去。
前几天悟庄来告诉我,说有一块地三百多个英亩,是在保护区,只准建一栋房子,可以种植。我当时就说买下来,它的价钱很便宜,只要二、三十万,买下来。结果去迟了,被人家买去。所以有这种机会的时候,我们可以买。为什么?我们只要建一栋房子,这栋房子只要住五、六个人,做为真正修行的道场,真修行,真希望了生死。澳洲是开放的,你要听经,只要装个天线,像我们这样装个圆形的天线,你就能收到我们讲经。现在虽然二十四小时讲经,希望你们专听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华严经》,或者专听《华严经》,或者专听《无量寿经》,每天听两个小时,其他的时间念佛。大家在一块少说话,多念佛,多拜佛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
这样的小道场是我们的附属道场,我们建个五个、六个,不多,真正成就人念佛往生作佛,福德无量无边;我不说功德,福德,你们真的修福了。这个道场一定是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保佑。我们在这里做,等於是做了个典型,做了个模范,希望我们这个模式,能够在全世界推动,真干!把世缘一切放下。这些人修行,好像什么事都不干,对国家、对社会有什么好处?有好处。他们在真正修行,往生不退成佛,每天以这个功德回向给社会,回向给这个地区,回向给这个世界,这是为众生祈福,为国家祈福。这个事情雍正皇帝知道,你看他上谕里面写的,不要认为这些修行人好像都是逃避现实的,对於国家、对於社会有好处,他们在祈祷、祈福。所以雍正说,对真正修行人一定要拥护,一定要照顾。他懂、他内行!他儒、释、道三教都通。这是到寂照不二的时候,真心就现前,你的分别、妄想真断了。
末后这一句,「空尚不存,妄从何起」,这句话说得好!这是「举况释第三句」,就是『离一切妄念,无等法如是』。「空为所契,尚不当心,妄念空华,岂当佛意」,这四句偈好。空是空寂,是自性,是宇宙万有的本体,它是能量,它不是物质,所以我们称它为空。我们修行,终极的目标就是与空寂的自性相契。「尚不当心」,自性的空寂没有名,没有相。没有名,我们给它取一个假名,称它为真心,称它为自性,实际上自性跟真心都没有。所以六祖讲「本来无一物」,你把它说成真心,错了,你把它说成本性,也错了,你把它说成空寂,也错了,它什么都没有!你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你才晓得,所有一切妄念,我们这些所建立的名相,你能够想的,想得出来的,你能够说得出来的,都是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这些是什么?空华!妄念是空华。「岂当佛意」,佛没有这个意思,这总结结得好,「无等法如是」。
他的后面把我们前面这四句,四个偈子,做了个总结,这个总结很好。「又上四偈,初一」,就是「我性未曾有,我所亦空寂」,这首偈是讲的「法身」。法身是「常」的意思,真常,它不生不灭。次一首,就是「解脱明行者,无数无等伦」,这首偈「无过」,「世间诸因量,求过不可得」,无过就「乐」!所以,常、乐看到了。再一首偈,「数不能成,故自在称我」,就是「佛非世间蕴,界处生死法」,所以「数法不能成」,他不落在数里头。这就是真的自在,自在是「我」。我们刚刚念的这首偈,「其性本空寂,内外俱解脱」,这是解脱,「解脱故净」。你看这是自性,自性本有的常、乐、我、净,这叫四净德。所以「法身」有常乐我净,「般若」有常乐我净,「解脱」有常乐我净。常乐我净是真有,但是迷了之后,十法界、六道里头有名无实,有常乐我净之名,无常乐我净之实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
可是世间一切是虚妄的,决定能断。法性里面的般若、德相是真实的,你一定可以证得。我们用念佛这个方法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统统证得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就生到华藏世界,华藏跟极乐是一不是二。这是我们从另一个途径,从其他的途径我们决定不能成功,这个途径是非常稳当,非常可靠,这个法门我们就走定了,我们有把握这一生当中能成就。万缘放下,一切人、事、物随缘,绝不攀缘;随缘就是什么都好,不要去计较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,光照千界,偈颂第五首看起。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:
【其性本空寂。内外俱解脱。离一切妄念。无等法如是。】
这首偈前面两句,上一次讲过,因为时间到了,只讲到自性本空,就是自性空寂。『内外俱解脱』,我们今天来谈谈这一句。「内」是根,「外」是尘,内六根,外六尘,六根、六尘在空寂自性里面本来没有。现在有没有?还是没有,永远都不会有。所以前面一首偈讲得好,蕴、界、处都是生死法,都是有为法;自性空寂是无为法,无为法是真的,永恒不变。佛法讲真妄,它的定义,凡是会变,就是有生有灭,有来有去,这是有为法,这是妄,不是真的。永恒不变,没有生灭,没有来去,所以不常不断,不一不异,这才叫是真的。哪一个法具备这些条件?自性具备,所以自性是真的,自性是空、是寂。所有一切相对的,我们讲对立的,都不存在,这就是说明法界是和睦的。
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,和是大德,是宇宙之间的大德,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,永恒不变,和!佛法没到中国来,我们中国的圣人也知道,孔子赞叹《易经》。《易经》里面讲的太和,太和就是此地所讲的『性本空寂』。「空寂」才真正和,为什么?它没有对立,没有矛盾!整个宇宙是一体,这才叫太和。人迷失了自性,就是迷失了太和,所以起心动念,人与人、人与事、人与天地万物,真的叫无缘无故生起矛盾,无缘无故起了对立。这是什么原因?佛法讲的好,叫无明,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就又生六粗。圣贤人明白,能够随顺太和。太和是道,在中国儒、释、道,道家里面讲的道;太和是道,我们佛法讲自性,自性就是道。随顺,随顺就是德,所以随顺是中和。
你看看中,中是什么意思?不偏、不邪,就叫中,稍稍有一点偏差,就不和。永远保持一个中,佛法里面讲中道,儒家讲中庸,庸就是很平常,很平常它跟道相应。太和是理,永恒不变的真理,它是和睦。我们能够用中,在佛法讲用中道,不偏不邪,与太和相应,这是德;无量无边的德行,这个中是根。最后圣贤人教给我们,你要能够永远保持,你就能够契入太和,契入太和就成佛了。我们大乘佛法里面讲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那就是你契入太和了,你的心、你的行,跟太和融成一体。中峰禅师讲(这是你们很熟很熟,你们常常做三时系念),「我心就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我心」,「此土就是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就是此土」,这个话是契入太和;如果不能契入太和,这个话说不出来。所以,能说得出这个话,我们就知道中峰禅师明心见性了,中峰禅师是法身菩萨。
那四十一位菩萨,他到底是哪个地位,这不是我们凡夫能知道的。但是我们听他这个说法,肯定他是法身菩萨,他是明心见性,他已经契入。我们要想契入,你就一定要懂得中道。那我再问你,何谓中道?这我们平常常常劝勉同学,於一切人事物不分别、不执著,就是中。为什么?分别就偏了,执著就邪了,不是中,有分别、执著就不中。离分别、执著是中道,中道一定是与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相应。所以行中道,决定是菩提心。诸位你把这些东西统统都连起来,连儒、释、道,把全世界其他宗教典籍也连起来,真的是一不是二。
所以我说,我参加世界上和平运动,我常常在讲,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都是一家人。宗教里面讲创造宇宙唯一的真神,真神就是太和,真神就是本性,性本善,性本净,性本空,性本寂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。一定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的思想、见解、言语、行为、造作都要与它相应,这个人叫行道;行道,这就是德。道、德落实了,落实在我心里,落实在我身体,落实在我生活,落实在我行为,落实在我处事待人接物,这叫真修!所以,六根、六尘、六识都不是真的,这都是有为法。我们修学大乘,尤其是修净土,对於经教多半都不会深入去研究,知道个大概就行,抓到这个总纲领就成功了。这些微细的部分,到极乐世界再学,现在不找自己麻烦。但是这个纲领、意趣一定要很清楚、很明了,要真干!
这样念佛就相应,古德常说,「一念相应念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。所以说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。一般人念佛不能成就,他不相应,他不懂得这个道理,他不知道这些原理、原则。虽然念阿弥陀佛念的很勤快,好像是很虔诚,心里面妄想、杂念、烦恼太多,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烦恼作主。怎么呢?在一切人事物当中,这个我喜欢,那些我讨厌,这就烦恼作主,中道没有了。儒家讲的中庸没有了,佛法讲中道没有了,这怎么行?具体讲,讲用中,我们讲得具体一点,用中就是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都是中道,是中道的面面观!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这是《华严经》里面常讲的,一处相应,处处相应。
所以根尘是可以放下的,这个放下,不是说我这六根不要了,六根不要,人不就死了!死了并没有放下,外国人讲你还有个灵性,我们中国人讲灵魂,他还执著!把身体烧成灰了,你那个灵魂还执著,没有放下,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因此,放下是心理上不再执著、不再分别,这个色身,色身没有关系,不碍!《华严》到最后给你讲的,理无碍,事无碍(事就是事相)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这个东西不是真正障碍,真正障碍是迷,是你不知道事实真相,那是一切障碍的根源,迷!我们求学,我们学道,目的何在?目的在破迷开悟。果然迷关破了,大彻大悟,然后你才晓得,理跟事是一不是二,没有冲突,没有障碍。整个宇宙是和谐的,整个宇宙和谐,然后你才晓得我们整个身体和谐。身体里面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五脏六腑和谐的,你身体健康,健康长寿。整个地球和谐的,整个宇宙是和谐的,地球的和谐是极乐世界,我们居住在极乐世界,宇宙和谐是华藏世界。
所以,这「根尘两亡」这句话要善於体会,千万不要错会了意思。不是根尘都不要,诸佛菩萨给我们说法的时候,他根尘在,他不是不要。他要没有这个东西,他就不能度众生,他就不能演说,演跟说都要根尘。由此可知,怎么叫两亡?不著根尘,不离根尘,不即不离。我们要把这个本事学会,这个人生得大自在,真快乐!於一切法不即不离,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。所以什么样的过失都没有,他空有两边不住。
他与自性空寂完全相应,这个境界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上讲的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。「本来无一物」,你想想看,根是一物,尘是一物,本来无一物。六祖说这个话的时候,他跟我们一样,他有人身,人身确实具足了六根,外面环境确实具足六尘,可见得「本来无一物」是从性分上说的。但是你要晓得,性相是一不是二,这当下是什么境界?当下是事事无碍的境界,他证得了。他跟我们在一起,我们手牵著手,他住事事无碍的境界;我们是凡夫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完全没有离开,我们住的是处处成障的世界,就是无论干什么都是障碍,迷;他觉,我迷。你看,觉不碍迷,迷也不碍觉,他觉,他没有妨碍我迷;我迷,我也没有妨碍他觉,觉者自觉,迷者自迷。明眼人看,迷悟不二,佛在旁边看到你们两个人,迷悟不二。
所以世出世间第一大乐、第一幸福是什么?学佛!我永远感谢我的老师,他把佛法介绍给我,告诉我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今年学佛五十三年,这个最高享受的境界没有止境,我这个享受是一年比一年提高。所以我永远感谢老师,要不是他给我指点,我这一生绝对不会接触佛教。因为年轻时对它有成见,听一般人讲这是迷信,我也认为它是迷信,所以没有这个意愿去接触它。一般人要给我来讲佛教,我还有一套歪理去跟他辩驳,我有辩才,他辩不过我,我这个人很难度。做学生的时代,我常常上基督教的教堂,我有几个朋友,是同学,是很虔诚的基督教徒,人非常好。他们都关照我,待我都非常好,所以礼拜天我跟他们一起去上教堂,回来我也读《圣经》。几个月之后,他们要我去受洗,我提出,就是我看《圣经》,提出好像是有七十多个问题。我有疑问,我说如果牧师统统能给我解答,解答得我很满意,我就受洗;他不能解答,暂时我不受洗。他们看到我这些问题,说我是魔鬼,没法子度。成见很深,非常固执。
以后到台湾,我在工作单位上的长官、同事都知道,都知道我很顽固,自己成见很深。所以以后我学了佛,出了家,大家都非常惊讶。佛教里头一定有好东西,否则的话,他怎么会相信?所以,我这一剃头,一出家,我那个机关里头上上下下三百多人,对佛教就有很好的印象。我一句话不要说,自然就有很好的印象。我是很顽固的人,很不容易接受别人意见的人,居然接受佛教,还真的把头剃了,出了家。我完全没有忌讳,出家之后,我还回到我的老单位常常去玩玩,去看看他们。
所以实实在在讲,境界不一样,能够和睦相处在一处,境界各个不相同,各个不相碍。和平哪有不能落实的道理!和平要如何能落实?除了教育之外,没有第二个办法,而且这个教育,不是少数人的教育。在古时候的社会,帝王专治的时代,只要少数统治人明了、觉悟就行了,整个世间人都得福。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,少数统治者明了没用处。所以在现在这个社会上,教化众生的对象是全民教育。好在现在全民教育不难,用网际网路、用卫星电视就能做到。
可是世界上人口将近七十亿,我们有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历史背景,不同的生活习惯,不同的语言,不同的宗教信仰。所以今天的教学要多元化,要用多种的语言,要用多种的教材。不管教材有多少、语言有多少,但是方向、目标决定是相同,那就是「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」。我们说这八个字,诸位就晓得,这八个字是与自性空寂、与大道、与神圣是完全相应的。人能行道,走到哪个地方都走得通。尽管文化不相同,宗教信仰不一样,他都欢迎你,都不把你当外人,你履行在道德上,这通,畅通无阻。不但你在人间、在这个地球上畅通无阻,你在九法界里头也畅通无阻。现在科学家讲,在不同维次空间也畅通无阻,这才真正显示出道学之尊贵,怎么能不学!
所以我们对六根不再执著、不再分别,内解脱了。外面的六尘也不再分别,也不再执著,离分别、执著,真的离了,放下了。但是跟一般人往来,往来还一样,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,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。你要不随顺,你就跟这些众生格格不入,就产生障碍,所以随缘,随缘就没有障碍。你说这是一枝笔,我随顺你,我也说这是一枝笔,冲突就没有。你执著这是一枝笔,我一定说这不是的,这不是笔,我们两个不就要打架,冲突就发生了;随顺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。
真正放下的人他懂得什么?不但笔这个名不可得,相也不可得。《金刚经》讲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这个相真的当体皆空,了不可得,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但是凡夫怎么会知道?我们现在大乘经读多了,虽然没有悟入,接近了,相似了,我们明白这个理。对事的看法慢慢在转变,知道所有一切现象「梦幻泡影」,事相有,体性无,体性是空寂的。性空,相有;理空,事有。但是性相不二,理事一如,它没有妨碍,理事无碍,性相无碍。这愈讲愈深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所以我们用,用中。中有没有?中也没有,你可不能分别有个中,执著有个中,那你就错了。所以在大乘法里常讲,「两边不著,中道不存」,两边离开了,你还执著个中道,你又有个执著,总是不能完全放下。所以清凉在此地跟我们讲,「根尘两亡,内外解脱」。内不再分别、执著根,内解脱;外不再执著六尘,外解脱了。内外都解脱,这是什么境界?法身菩萨的境界。但是这个地方经文不是讲法身菩萨,是讲诸佛如来,是讲的佛,最高的果位。
这八个字「即上句释下句」,上句是「根尘两亡」,下面是「内外解脱」,根尘两亡,内外才解脱,根跟尘没有完全放下,你内外都有烦恼缠缚。你看看我们现在,内受六根,眼耳鼻舌身这六根,里面还有五脏六腑,我们受他的拘束,不自在。饮食起居稍微不小心,哪个地方就出毛病,我们就要受痛苦了,这是你内没有解脱。外面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看到之后生烦恼,你外没有解脱。外面的情形复杂,里面情形是也不简单!
要怎样才能解脱?清凉在此地跟我们说的好,「由契性空,故亡根尘」,这就是教给我们方法。所以你一定要知道真性,知道你的自性,自性空寂,「清净心中,一法不立」,这就相应。可是下面还有一句话,「清净心中,一法不舍」,「舍」、「立」统统离开,清净心才真正现前。在哪里?就在现前,就是整个的宇宙人生。千经万论,无量无边无数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就说这个,没有别的;千言万语,千经万论都是说这么一桩事情。你要是明了了,豁然大悟,一通一切通达,什么障碍都没有;一迷一切迷。这个事情不但做难,理解都难,都不容易,这是真的。
你听了这句话,你真的明白了吗?恐怕是愈听愈迷惑,愈听愈不懂,愈听疑问愈多。不听好像没事,愈听愈麻烦,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。自古以来,诸佛菩萨讲经说法,这一类的听众占大多数!所以,世尊教学就给我们很大的启示。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的,世尊这一生的教学,首先示现成道,成道之后,你看二七日中宣讲《大方广佛华严》。这部经讲的是什么?如来自己亲证的境界。和盘托出,一丝毫隐藏都没有,全部都展现在你前面。除了法身菩萨之外,十法界的人都不懂,何况六道里头的人道!这再从菩提树下出定,起定,到鹿野苑给五比丘说法,说小法、说四谛法;也就是说,我要帮助这些众生真正觉悟,他迷得太深了,迷得太久了。我们现在要办学来教他,从哪里办起?从幼稚园办起。慢慢教,有耐心的教。
「阿含」十二年,这个十二年就是佛法的小学,幼稚园、小学。等到这个基础奠定了,可以再提升一点,「方等」。「方等」八年,好像办中学。方等跟前面阿含二十年,这二十年是奠基础,有二十年的基础才开始学大乘,般若、智慧,才给你讲这个课程,「般若」讲二十二年。诸位想想,前面二十年的基础,现在正规修学又二十二年,总共就四十二年,最后「法华涅盘」八年。所以佛讲经说法,我们一般讲四十九年,中国人连头带尾是五十年,三十岁开始说法,八十岁圆寂。中国人讲虚岁,八十岁,外国人算十足年龄,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圆寂的。
这就是慢慢来,渐渐给你提升,五十年的教学,学生也不错,学生居然也就听了五十年的课。所以现在一切经一开端都把这些学生列在前面,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常随众,给我们做示范的。老师肯教,学生肯学,一生的时间就在干这一桩事情。学生学到一个阶段,他的德行、他的学问能够教别人,佛也常常派他们到各个地方去讲经说法,去教学,教学相长。佛很开明,佛不现神通,佛确实有能力分身,他不现。他让这些学生出去,四面八方,哪个地方有请,他就派,自己不能去,派学生去。但是派出去的学生,在各个地区讲经说法,每年一定有三个月回到释迦牟尼佛的身边听佛讲经,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是进修教育。
你看看,这些人在外面也是老师,教学生,学生有放假的时候,老师不放假,老师放假的时候他就进修。这个时间就是「夏安居」,印度是热带,夏天热,而且是雨季,出门不方便。所以这三个月,雨季这三个月统统都回到释迦牟尼佛身边,再教育。今天有很多提倡进修教育,进修教育,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提倡,都是做在现代人的前面。特别是科学技术,从事於科学技术工作的这些人员,我们在美国看到,大公司工程师、经理他们常常短期受训,再教育。因为科学技术真正是突飞猛进,日新月异,三个月你不再去进修的话,你就赶不上,你就被淘汰掉。所以每两、三个月都要去学习,参加短期班,最短的一个星期,长的两、三个星期,这是进修教育!我们佛门最先提倡。
所以,夏安居就是做老师的人统统回来,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导。他们在九个月当中教学,所遇到的一些问题,遇到一些困难,向释迦牟尼佛请教,释迦牟尼佛一一为他们解答,这都在经典上记录的。我们要懂,我们要学!我们要把世尊当年那些教学的方法、理念,要活活泼泼的展示给现代人看。那是佛教!佛教决不是天天念经、拜佛、搞超度这些事,不是这些。至於超度这种事情,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完全没有,佛法传到中国早期也没有,到底是怎么发生的?以前道安老法师在世的时候,这个问题我请教过他,我对这个也茫然无知。老和尚对我很好,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我说怎么发生的?他告诉我,他说这个事情发生大概是在唐朝。
唐朝,我们一般人都晓得有个唐明皇,就是他那个时代。他因为宠爱杨贵妃,最后出了事情。杨贵妃勾结了安禄山,所以安史之乱,几乎唐朝被人家灭亡。得力於郭子仪,郭子仪是大将,把这个乱平定了,杨贵妃也自杀。所以在许许多多主要的战场,死亡的人很多,明皇就想到,用什么方法来超度、安慰这些。所以国家做了就像追悼会一样,每个大战场建一个寺庙,这个寺庙叫「开元寺」。你们到中国大陆,很多地方你看到开元寺,开元寺就是为追悼安史之乱这些死亡的军民,让这些法师每天在那里修持,给他们修福,给他们回向。国家这么一提倡,好了,人民总是追随著皇帝,皇帝提倡。於是家里的老人过世,也请法师来做追悼的仪式,大概是这样演变出来的。道安法师跟我讲的,这也有道理。
在这个之前,没有,我们佛教史里头没有记载。演变到近代,最近这一百五十年、两百五十年当中,这变成佛门里主要的,喧宾夺主,本来佛教寺院都是教学。我们应该怎样把释迦牟尼佛的道风恢复,这是我们四众弟子的责任、使命。对於今天我们讲化解冲突,讲促进安定和平,我相信有一定的效果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来看,「根尘两亡,内外解脱」。清凉大师在《钞》里面,这个文我们念一遍,他文并不长,写得非常好,确实我们学佛的人要常常记在心上,时常提起观照功夫,这就是真修行。「由契性空,故亡根尘」,所以与自性空寂一定要相应,这是《金刚经》上常常讲的。中国从前学佛,不论在家出家,对《金刚经》非常重视,是很有道理的。《金刚经》上最重要的开示,也并不多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前面经文就是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「无我见、无人见、无众生见、无寿者见」,句句都是真实话。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,我们只要抓住这几句话,尽形寿依教奉行,利益无边。
我们怎样能够把根尘断掉?这一句话叫「由契性空」。你不能契入,由契性空就是明心见性。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做到,但是要向这个方向、这个目标去精进,那就对了。下手的方法,经论上讲得很多。我们净宗成立之后,在真正修行的纲领上,我们举了五个科目,这五个科目跟性德都相应,「三福、六和、三学、六度、十愿」。五科,我们也讲过几次,也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要紧的是怎样去落实,你不去做,没有用处。
下面,大师跟我们说明所以然的道理。为什么一定要契入自性?你根尘才真正脱掉,摆脱掉。他说,「心所知法,一切皆空,故亡尘也」,佛家常讲万法皆空,这就变成老生常谈了。《般若经》上讲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你要是真正参透,真正明白了,你对於这一切境界里头,一切人、事、物,你的心就平了。为什么?不再计较,不再执著;不计较、不执著,才叫做随缘。你还要计较,还要执著,你不随缘!你不自在!这个尘能脱掉。
下面说,「能知之心,亦不可得」,能知的心是妄心。就是能够分别,能分别、能执著的,怎么知道亦不可得?楞严会上,释迦牟尼佛叫阿难去找心,心在哪里?阿难很不错,比我们高明多了。我们说老实话,我们找不到七处,他还能说出七处,都被释迦牟尼佛否定。阿难慌了,这样一来我不是没有心了!心到底在哪里?你看世尊叫他去找心,心在哪里?世尊没有说真心、妄心,不管是真心也好,妄心也好,在哪里?告诉你,真心、妄心都了不可得。现在科学家讲,真心、妄心都是能量,不是物质,是能量。能量遍虚空法界,所以你不能说它在哪个地方,你要说它在哪个地方,你错误。你说在身体里面,那身体外面?你说我在身体外面,那身体里面?你不能执著一处。
心在哪里?心在一切处。遍法界、虚空界,无时不在,无处不在,这就对了。它是能现能变,真心能现,妄心能变,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;没有迷的时候叫真心,迷的时候叫妄心,所以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。心没有迷悟,这要知道。心要有迷悟的话,这个心就不能叫真心,就不能叫本性,它没有迷悟。迷悟在人,迷悟不是心。你迷了,佛法里头讲,「一念妄动,而有无明」,就是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的时候,你一念妄动。一念妄动是什么?就是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是无明!这是迷妄的根源。你怎么迷的?就这么迷的。迷有没有因?没有因。什么原因迷的?几时迷的?迷没有时间,就在当下。一觉悟,也在当下,与时间、空间不相干。你还常常问,什么原因迷的?有原因就是真的,就不是假的。迷是迷妄,不是真的。真的,真的是永恒不变,换句话说,你就永远不能觉悟。
十法界依正庄严有没有?有。怎么来的?迷变现出来。永嘉大师讲得真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」,你迷了,你在作梦。醒过来,觉了,觉了就没有了;所以一觉之后,十法界依正庄严没了。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,觉悟就是一真法界。迷了,把一真法界就变成梦中境界,变成十法界,变成六道,变成三途。我们现在为了要解释「地狱变相图」,我们也成立一个「地狱调查小组」,这几天已经正式开始工作,大概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。我们在哪里调查?《大藏经》。现在发现世尊在《大藏经》里面讲地狱讲得很多,讲得非常详细。调查小组工作人员看了这个经文告诉我,寒毛直竖,才知道起心动念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。所以,地狱有没有?地狱没有。地狱是梦中境界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」,六趣就是六道,包括地狱道,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所以地狱的境界完全是自己业报现前,你有这个业它就会现。
这个业可麻烦了,不要说过去生,这一生所造的就不得了。这才了解十殿阎王,十个殿,每个殿里头有很多有相同的地狱。譬如说妄语,妄语在很多殿里面,都有造口业的地狱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?你妄语的动机不一样,目的不一样,方法不一样,对象不一样,所以很多。你的动机很多,你的手段很多,你的目标很多,受害人很多,所以好多好多个地狱里头都有。哪一类的归哪一类去报,逃不了!受害的人愈多,受害的时间愈久,你受罪报的时间就愈长,你受的刑罚就愈重,真的是「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」。
我们经过这几天的调查,就是查《大藏经》,我自己深深感触到,人生在世,真的是有必要把《大藏经》从头到尾看一遍。古人讲阅藏,阅藏多半是什么?多半是闭关,闭关三年,三年的时间,一天至少是八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,看《藏经》。现在我们这个《藏经》的本子,《龙藏》好,字大,虽然是缩小了,字还是很大,差不多是我们现在讲的三号字的样子,二号字、三号字,你看起来醒目,不会累。尤其纸张是米黄色的,不刺眼睛。最近我们又将《龙藏》重新编目,便於考查。在过去,《大藏经》编目编得最好的是日本的《大正藏》,所以一般学者要引用佛经,查佛经里面的资料,都愿意用《大正藏》。我们现在想重新编目,至少能够跟《大正藏》相彷佛,以后查《大藏经》就不用《大正藏》,用《龙藏》就好了。新的编目的《龙藏》,我们很快就可以印出来。我们这次发心印一千套,我们也会赠送国内五百套,另外五百套在海外流通。有这么好的目录、编号,查考非常方便。
一个人在一生,能把《大藏经》好好的去看一遍,真是无量的福报,才了解佛给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现在我们就搜集《大藏经》里面有关地狱的开示,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的开示,我们全部把它搜集起来。搜集起来的时候,我是准备把它印成单行本,《诸经佛说地狱集要》,这个书的名字我也想出来了,《诸经佛说地狱集要》。因为我们不是印全经,往往这个全经里头只有一品讲地狱。像《地藏经》里面,「地狱名号品」,光讲地狱的部分我们把它节录下来。同时,我们也看到天堂,佛讲天堂也讲得很详细,天堂可以附在这个后面。也是个对比!你愿意下地狱,你还是愿意上天堂?这里头是两门,前面是地狱门,后面是天堂门。我相信对於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学佛的同修有很大的利益,因为一般人叫你去查《大藏经》,你都找不到,不晓得在哪部经里头,现在我们先从目录,然后看经文,几乎把这个统统都抄出来了。
所以这里讲,「能知之心,亦不可得」。禅宗公案,三心不可得,过去心、现在心、未来心,三心不可得。三心不可得,根离了,「故亡根也。由内亡故,根不能系。由外亡故,境岂能牵」,这个系跟牵都是烦恼,内外系缚都断掉了!「真解脱也,斯乃解脱惑障」,这个惑就是见思烦恼,你才能真断得了。
《疏》里面下一句,「亦常照内外,脱於无知」,这句话重要。要是根、尘两边都离开,人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了?很多人有这个疑惑。那不变成愚痴、白痴?白痴是不是菩萨,白痴是不是佛?不是的。什么都知道,什么都明了,常照!自性,自性空寂,「空寂」两个字的意思要晓得,空不是无。空是什么?它什么都没有。没有的是什么?就是我们六根接触不到。你眼看不见,耳听不见,乃至於你心里想都想不到,没有办法想,所以叫不可思议。它是活的,它是存在,它不是死的。为什么?它有灵知,叫灵明觉知,这是自性里本具的,自性本具无量智慧。灵明觉知!自性本具无量的德相。这是自然的,大乘经上常讲,法尔如是,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。所以说,「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」,空寂就起照的作用,这个照是智,智照,自性的智照。自性智照,无所不知,所以常照内外,脱於无知,它不是无知。
清凉这个注解说得好,「此智障解脱」,智障是所知障,前面是烦恼障,前面讲的是烦恼障,烦恼障解脱了,所知障也解脱了。上面是「根尘两亡,内外解脱」,这是寂。现在讲的「亦常照内外,脱於无知」,这是照。寂是体,照是用;照是体,寂是用,它这个体用可以互相用的,都能讲得通。一切众生,根性不相同。为什么根性不相同?无始劫以来,你修学的方法不一样。有人著重在修定,那就是寂而常照。有人著重在学教,著重在学教的,就是照而常寂,所以不是一样的,这是根性不相同、方法不一样,但是效果完全相同。到最后,寂跟照是一不是二,寂照不二,寂照双融,那就是契入境界,入不二法门;因为寂跟照是二,寂照融了,就是不二法门,不二法门就见性。所以在教下称为大开圆解,在宗门称为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跟大开圆解是一桩事情、一个境界,但是它们入门的方法不一样。教下是照而常寂,这样入进去的;宗门是寂而常照,这儿入进去的。我们晓得,不管用什么法门,最后都是明心见性。
我们念佛也不例外,念佛这个方法,这个法门,是兼而有之。你看我们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这是寂,这念佛三昧。可是念佛的人也要研究教理,帮助你提升境界,帮助你快速契入。所以在念佛法门里面,「寂照」、「照寂」统统有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从前念佛的人成就容易,现在念佛人成就难,难在什么地方?我们应当能够理解,难在现代人,我们所处的环境,障缘太多。什么障缘?诱惑!环境里头,你所接触到的、你所看的、你所听的,全是五欲六尘的诱惑,你能够禁得起诱惑吗?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那个诱惑的手段,几乎达到了极处,过去听都没有听说过的!
现在我们到闹区里面去走的时候,触目惊心。你在家里头,你打开电视,打开收音机,你看看报纸、杂志,几乎全面都在诱惑你,都在勾引你的贪瞋痴慢,生在这个环境当中。所以我常常讲,你真正要把这句佛号念好,这种外缘一定要断。所以我们不看电视、不听广播、不看报纸、不看杂志,这些东西全部跟它绝缘。如果我们要天天看,你能保得住不受诱惑吗?保不住,保不住就大幅度的堕落,堕落之后再要拉起来,可不是简单事情!不容易,自己要懂得防范。
我们到澳洲来,为什么这个道场不建立在布里斯本,不建立在雪梨,要到图文巴这个地方来?真正的原因,就是尽量避免染污。这个小城染污少,娱乐场所没有。这个小城居民只有八万人,多半都是退休的。退休的,在这儿读书的,这边学校多,中学有二十多,将近三十个中学,大学是全世界远程教学最著名的。所以这个小城里面,四分之一的人口,就是将近两万人,从事於教学,就是从事於教育工作,包括读书学生。我们选择这个地方,就是跟外面诱惑大幅度的减少。往里面去当然更清净,我到里头去过,再开车开一、两个小时,那真是更清净。小镇,小镇里小店只有三、五家,我都去看过。但是我们这么一个团体,饮食起居要采购太不方便,所以才选择在这个地方。真正修行,当然愈往里面去愈好,人迹不到。
印光大师讲的小道场,那个小道场最多不超过十个人,三、五个人住在一块共修,正好。我那时候早年刚刚跟出家人忏云法师接触,在埔里住小茅蓬,小茅蓬里面只有五个人,三个出家人,两个在家人。那时候我最年轻,我变成照顾这四个人,四个人三个出家的,忏云法师、达宗法师、菩妙法师,在家人朱镜宙老居士,那个时候七十岁了,总不能叫他工作!我那时候三十岁,所以照顾这个小茅蓬就我这一个义工。小茅蓬里面人都持午,所以晚上是不做饭。早晨,我们住茅蓬,住山上,山上那时候没有电,没有电灯,没有自来水。水,山上有泉水,也有一段距离,我们就砍竹子,把竹子节打通,把泉水从山上引下来,像自来水一样。可是常常山上有野兽,野兽有时候把我们水管破坏了,所以常常要去检查,把它再接好,水就接下来。可是没有电,要用烧灶,要去捡柴火,山上柴火很多,不必要去砍柴,地下去捡这些掉下来的树枝就很好烧。自己种一点菜,全是我一个人搞。偶尔山上来几个客人,我也能够搞一桌菜出来。我在那边住了半年。
所以,像那种小茅蓬修行,那是非常非常理想的,人少。平常没有声音,大家见面也不讲话,都是念佛。共修,只有早课跟晚课,其余的时候都是自己修行,你自己读经、拜佛、念佛,五个人各人修各人的。达宗法师专门拜佛,一天拜一千两百拜。我在那个地方,刚刚出家,忏云法师说,多拜佛消业障,所以我每天拜八百拜。这个八百拜就是早晨拜三百拜,晚上拜三百拜,中午吃了饭之后,饭后是散步、经行、念佛,念完之后,大概散步是要半个小时,拜两百拜,中午有个很短的时间休息。所以小道场真有成就,大道场人多,是非多,事多,搞热闹。所以印光大师的开示,我是非常非常重视,但是我没有听到有人能够依教奉行。看看我将来在中国大陆有没有缘,如果有缘,我会带领,建小道场。人多,各人建各人道场,彼此不要往来,我们都遵照印光大师的教诲。
听经,将来听经会很方便。为什么?网路、卫星愈来愈普遍。我想在中国慢慢也会开放,因为中国加入世贸,资讯的传播也一定会开放。有了这个方便,我们就可以能够每天在电视、在网路上听经,我想听经两个小时到四个小时,天天听,不能间断。除听经之外,就念佛,哪有不成就!我们看《净土圣贤录》,看《往生传》,许许多多这些念佛的人都是不超过三年,三年到五年这么一段时间,念佛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。所以我相信能够把外缘统统放下,专心念佛,三年真的可以往生,你得念佛三昧!得念佛三昧可以自在往生,虽然还有寿命,不要了。可以预知时至,自己想走,真能走得了,不生病,没有病苦,走的时候,如入禅定。
为什么别人能做得到我们做不到?没有别的,别人真干,我们想干又不肯干,所以你做不到。想干,你真肯干,各个成就。古人所讲的,这个法门「万修万人去」,这话是真的。李老师讲,「一万个人修行,真正能去的,只有二、三人」,那是什么?大多数人心口相违,嘴巴里想去,心里又贪恋这个世界,样样放不下,所以他去不了。万修万人去的,身口相应,真想去,真愿意去,真能放下,他就去了,就这么个道理,所以古德跟李老师所讲的没有矛盾。这是讲到「内外常照」,那你智慧就开了,所知障破了。二障破了,得到真解脱,这在念佛法门里面,叫理一心不乱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实报庄严土!
我们再看他最后两句,这两句重要,「寂照无二,真佛心也」!真佛心就是你自己的真心,你的真心显露,你的妄心没有了,就是真心里面那个迷惑、妄想没有了,你的真心显露,真心就是佛心。所以到寂照无二,真心就显。寂照还有二,照不是寂,寂不是照,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入这个境界,但是寂照还不能融合成一体,这个境界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、佛,还差那么一点。到真正了解寂照是一不是二,你就超越十法界,你就入一真法界,这个境界就是宗门里面讲的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我们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。我们念佛要向这个方向,这个目标去精进,这就对了。
真正要想成就,要想快速成就,小道场。所以印祖常说,李老师当年也常常给我讲,道场人不能多,三、五个人修行是比什么都好,这三、五个什么?真正志同道合,真成就了。你搞那么多人干什么?热闹,意见多,口舌多,烦恼多,整个扰乱了!怎么能成就!我们在此地得好好想想,大家要真想干,势必在这个清净环境距离远一点,建小道场,三、五个人志同道合,我们成就你。我们学院是接引,这个地方是搞热闹的道场,真正修行,再往乡下去。
前几天悟庄来告诉我,说有一块地三百多个英亩,是在保护区,只准建一栋房子,可以种植。我当时就说买下来,它的价钱很便宜,只要二、三十万,买下来。结果去迟了,被人家买去。所以有这种机会的时候,我们可以买。为什么?我们只要建一栋房子,这栋房子只要住五、六个人,做为真正修行的道场,真修行,真希望了生死。澳洲是开放的,你要听经,只要装个天线,像我们这样装个圆形的天线,你就能收到我们讲经。现在虽然二十四小时讲经,希望你们专听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华严经》,或者专听《华严经》,或者专听《无量寿经》,每天听两个小时,其他的时间念佛。大家在一块少说话,多念佛,多拜佛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
这样的小道场是我们的附属道场,我们建个五个、六个,不多,真正成就人念佛往生作佛,福德无量无边;我不说功德,福德,你们真的修福了。这个道场一定是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保佑。我们在这里做,等於是做了个典型,做了个模范,希望我们这个模式,能够在全世界推动,真干!把世缘一切放下。这些人修行,好像什么事都不干,对国家、对社会有什么好处?有好处。他们在真正修行,往生不退成佛,每天以这个功德回向给社会,回向给这个地区,回向给这个世界,这是为众生祈福,为国家祈福。这个事情雍正皇帝知道,你看他上谕里面写的,不要认为这些修行人好像都是逃避现实的,对於国家、对於社会有好处,他们在祈祷、祈福。所以雍正说,对真正修行人一定要拥护,一定要照顾。他懂、他内行!他儒、释、道三教都通。这是到寂照不二的时候,真心就现前,你的分别、妄想真断了。
末后这一句,「空尚不存,妄从何起」,这句话说得好!这是「举况释第三句」,就是『离一切妄念,无等法如是』。「空为所契,尚不当心,妄念空华,岂当佛意」,这四句偈好。空是空寂,是自性,是宇宙万有的本体,它是能量,它不是物质,所以我们称它为空。我们修行,终极的目标就是与空寂的自性相契。「尚不当心」,自性的空寂没有名,没有相。没有名,我们给它取一个假名,称它为真心,称它为自性,实际上自性跟真心都没有。所以六祖讲「本来无一物」,你把它说成真心,错了,你把它说成本性,也错了,你把它说成空寂,也错了,它什么都没有!你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你才晓得,所有一切妄念,我们这些所建立的名相,你能够想的,想得出来的,你能够说得出来的,都是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这些是什么?空华!妄念是空华。「岂当佛意」,佛没有这个意思,这总结结得好,「无等法如是」。
他的后面把我们前面这四句,四个偈子,做了个总结,这个总结很好。「又上四偈,初一」,就是「我性未曾有,我所亦空寂」,这首偈是讲的「法身」。法身是「常」的意思,真常,它不生不灭。次一首,就是「解脱明行者,无数无等伦」,这首偈「无过」,「世间诸因量,求过不可得」,无过就「乐」!所以,常、乐看到了。再一首偈,「数不能成,故自在称我」,就是「佛非世间蕴,界处生死法」,所以「数法不能成」,他不落在数里头。这就是真的自在,自在是「我」。我们刚刚念的这首偈,「其性本空寂,内外俱解脱」,这是解脱,「解脱故净」。你看这是自性,自性本有的常、乐、我、净,这叫四净德。所以「法身」有常乐我净,「般若」有常乐我净,「解脱」有常乐我净。常乐我净是真有,但是迷了之后,十法界、六道里头有名无实,有常乐我净之名,无常乐我净之实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
可是世间一切是虚妄的,决定能断。法性里面的般若、德相是真实的,你一定可以证得。我们用念佛这个方法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统统证得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就生到华藏世界,华藏跟极乐是一不是二。这是我们从另一个途径,从其他的途径我们决定不能成功,这个途径是非常稳当,非常可靠,这个法门我们就走定了,我们有把握这一生当中能成就。万缘放下,一切人、事、物随缘,绝不攀缘;随缘就是什么都好,不要去计较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