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二三四卷) 2004/3/2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1234
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光照百界偈颂最后一首看起。我们将偈子念一遍:
【或见心寂静。如世灯永灭。种种现神通。十力能如是。】
这首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要我们参考《华严》第五十九卷,「各有十意,说者应引」。这就是要说这个偈子的话,应该要引用。这十首偈在《疏钞》第六十九卷,我们现在这个《疏钞》会本第六十九卷第三十面。这里面有十个意思,十句十个意思。我们从头念一遍,「佛子,如来应正等觉,作佛事已,观十种义故,示般涅盘。何等为十。所谓示一切行实无常故,示一切有为非安隐故」。昨天我们讲到此地。现在接著我们看第三句,第三个意思。
「示大涅盘是安隐处无怖畏故」。这一句对我们现在人来说是最契机的,为什么?今天不要说是我们,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走了许许多多国家地区,几乎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生活很安稳、很快乐,没有。不分富贵贫贱都感到这个社会动乱不安,於是自己这个生命财产没有安全感。我说这桩事情谁造成的?我常常也是开玩笑,但是也是事实,媒体造成的。你看看电视广播、报纸杂志天天都在报导,每天看的是人心惶惶。我常常跟大家讲,我没有感觉得有什么不安稳、不安全,什么原因?我不看电视,不看报纸,任何资讯在我这里都中断。所以我住在这个地方,天天感觉得天下太平,没事,很安稳、很平安。社会上确实不安稳,但是我居住的这个城市、这个地区没听说有事情发生。这是澳洲,真的这个地方地大人稀,每天当然也有事情,比较起来少。
早年,我住在美国,美国就很复杂。但是我们也不看这些资讯,所以也听不到这动乱跟不安稳的讯息。确实我在美国那个时候,美国的社会给一般人的印象是安全的。我们进入美国,这一下飞机,迎接我们的朋友就在飞机门口(听说现在没有了),非常亲切,这是十五年、二十年前的美国社会。没有听说有什么恐怖分子,这个名词没听说过,这是近几年才听说有这么个名词,以前没这个名词。现在资讯发达,太快,这个消息传的太快,任何地方发生事情,全世界都知道。你说这个事情是好还是不好?很难讲。
一百年前,那个时候中国资讯确确实实不发达,最快速传递讯息的是电报,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话,电报,一百年前。我做小孩的时候,看电影是黑白没有声音的,只看到动作没有声音那种电影,我们也看得很希奇,外国东西。所以社会虽然是动乱的,可是人心是安定的,因为听不到外面讯息。城里发生的事情,我们住在乡下,总得十天、半个月才知道,也得城里有人从这里经过,给我们说说有什么事情发生。如果这段期间没有人进城,也没有人从城里回来,就不知道讯息。还在动乱的时代,居住能够得到是安居乐业。所以我觉得媒体过分的发达,带给人不安,没有安全感。所以也未必是一桩好事情。
我们今天所希求的是希望有安稳,是希望离开恐怖。这个问题已经变成全世界的社会问题,不但是社会问题,是社会问题里面第一个重大的问题。如何消除恐怖(就是恐怖的袭击怎么样来消除)?如何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?学校里头开这门课,把这门课当作重点课程来教学。我到澳洲来,很难得这些大学邀请我,我也去访问和平学院、和平中心,参与讨论这个课程。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动乱,危机四伏,好像随时都会爆发大的灾难,天灾人祸。世界上许许多多志士仁人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如何来化解。
去年七月、今年元月,我有机会参加联合国这种寻求和平的会议,我听听与会人士的报告,他们有许多的看法想法,理论上没有错。我在大会当中提出来,怎么落实?这一句话提出来之后,大家的表情都很严肃。所以我就想到联合国成立这么多年,其目的就是寻求世界和平,调解社会的纷争。这么多年来不晓得开了多少会,其结果我们看到和平距离我们似乎愈来愈远,冲突、争执事实上愈来愈多,频率一年一年的增加,而冲突确实一次比一次严重。我们学佛多年,我参加这个会议,是把自己这么多年来学佛的心得向大会贡献,这个确实他们听、接触到,挺新鲜,因为从来没有接触到,没有接触过。
我向大家报告,我们要真正消除冲突从哪里做起?从自己内心做起,从自己本身做起。这不但佛是这样教我们,在中国儒、道也都不例外。可以说中国儒释道三家都著重於内在的修养,只有把内在的矛盾冲突化解,这外面冲突自然就没有。这是很深的学问。怎么化解?这在我们现前,我们想求得自己的生活安定安稳,远离恐怖,佛菩萨圣人教给我们这个方法有效,真有效!首先我们要明了圣人教导我们的,字字句句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譬如他告诉我们,人性本善。我们今天把这个范围缩小,我们是人只谈人道,人性本善。我们如果肯定这是真的、是事实,和平才有指望,化解冲突我们也有信心。如果要是认为人性都是恶的,人性没有善的,人都是会欺骗人的,这种理念存在心里,和平安稳永远就没有。你看看冲突能不能化解?和平能不能落实?确实在一念之间。
佛告诉我们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、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真平等。唯有平等才能和睦相处,不和,不和就是不平等,不和是果,因是不平等;因要是平等,那果报就是和睦相处。所以我们从内心里头,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那个不平等的念头要把它化解掉。我常说对立,这个对立要我们自己化解,我不跟一切人对立,我不跟一切事对立,我不跟一切物对立。我内心和平,我自自然然就跟外面一切人事物和睦相处。他跟我不和,我跟他和;他误会我,我不误会他;他跟我有对立,我跟他没有对立。古人说一个巴掌拍不响。他跟我对立,我跟他对立,这就真正对立,这就很难化解。他跟我有对立,我跟他没有对立,容易化解。所以永远对一切人事物用真诚心,用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,哪有不能化解的问题!所以这要从内心做起。
大家听我这个说法是很新奇,为什么?他从来没有听过,想想感觉的是有道理,但是后来说了一句话:这不容易做到,太难了!我告诉大家,不难。为什么说不难?这求自己。中国谚语说得很好,「登天难,求人难」。说登天难,这句话是虚不是实,实实在在是给我们讲求人难。这个事情求自己不是求人,求人,那得人家同意才行,所以那是难,求自己不难。我为什么要怀疑人?我为什么要拒绝人?我为什么要跟人对立?多想想,多去思惟。想通、想明白了,人是个社会动物,不能离开社会群体,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,这多美好!我常说互相尊重,互相敬爱,互相关怀,互相信赖,互助合作,你说这个社会多美好。有矛盾,这是不能够避免的,矛盾希望能化解;有意见,意见希望能调和;有利害,利害希望能折衷。冲突自然就化解,和平才能落实。如果每一个人坚持自己的成见,一步都不能退让,那最后这矛盾加深,它的结果一定是冲突。这就是现在社会里面所讲的竞争、斗争、战争。这种结果是两败俱伤,自他都不利。
所以安稳处、无怖畏处是人造成的,不是神给我们的,这是真理。儒释道三家也都是这样说法,三家都讲因果,种善因得善果,种恶因则一定感得恶报。三教都教导我们要修纯净纯善,这样才能够远离恐怖,这个经上讲怖畏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恐怖,远离恐怖得到真正的安稳快乐。所以诸佛如来、诸大菩萨为我们示现大般涅盘。这是第三个意思,也正是我们现前社会的需要。涅盘的意义前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,你把前面我所说的跟刚才我所讲的对比一下,你就明白。知道我们应该怎样生活,怎样工作,怎样做人。这一生在这个世间上做一个好人,好人绝不自欺,不欺骗自己,好人绝不欺骗别人;好人有前后眼,就是好人知道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;好人的德行往上升,不会向下堕落。所以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缘是人事环境,无不是增长自己的德行智慧,成就自己的道业学业。那个道业就是这经上讲的大菩提大涅盘。
契入境界,不要说契入很多,这我常讲契入少分,你在今天这个地球上,你就没有恐怖,你就得大安稳。世界虽然有很大的灾难,你契入境界就不受,这是事实。学佛、学儒、学道或者修学其他的宗教,真正契入不受这个灾难。这灾难有没有?会不会遇到?可能有,可能遇到,但是不受。这个意思很深很广,是真实不是虚妄的。我们再看第四句,第四个意思。
「以诸人天,乐著色身,为现色身,是无常法。令其愿住净法身故」。这一句的意思好,也就是说明我刚才讲的,为什么契入境界少分,在这个动乱不安的世界(许多人讲这个世界末日),你不会受灾难?你的身、你的居处安稳安乐。这一句讲得清楚、讲得明白。以是所以、是因为。因为世间人,不但世间人,把天也包括在其中,天里面特别是欲界天,连色界天还不肯舍身,他还有色身,他有宫殿,他有居住的环境。色界以下的诸天,人民乐著色身。著是执著,乐是爱好、喜欢,喜欢执著自己这个色身,以为这是自己,误以为这个身是真的、是长远的。所以佛菩萨大慈大悲,为天人示现色身是无常法。他也现色身,现色身是到最后入般涅盘。
我们把这个话说得再浅显一点,佛降生在这个世间,示现的是有生有死,有生有死就是无常法,让你在这里面觉悟。身都是无常,身外之物更是无常。如果真的明白,对这个身不贪恋,身外之物当然更是放下了,你入佛的境界。契入境界之后,这个身要不要?随缘。我身外之物要不要?也随缘。无一不随缘,随缘自在!随缘干什么?利益众生,帮助众生觉悟。我,我没有了,这个境界就是前面讲的有余依涅盘,诸位想想对不对?他真的证得涅盘,涅盘就是事实真相,他真明白。起心动念,一切造作,他跟事实真相相应,这就是清凉大师讲的「示入涅盘,不妨神用」,他不是没有作用,他有作用,他能帮助一切众生觉悟。帮助众生觉悟,诸位要晓得帮助什么众生?有缘众生。大乘教里头常说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。那什么人是有缘?跟佛菩萨接触,跟佛法一接触,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证,这叫有缘。这一接触就得度。在净宗法门里面能往生就是得度。什么人叫无缘?接触到之后半信半疑,不能确定,也不甚理解,当然他更是做不到,这叫无缘。无缘的人多,有缘的人少,有缘的人凤毛麟角。
我们这个道场殊胜在哪里?殊胜在天天讲经,天天在劝导。你们到底有没有缘?说实在话,不能说有缘也不能说无缘,这话怎么说?不能说有缘,就是你们天天听,听了怎么样?不信,不解,不能行,这就是不能说有缘。但是也不能说无缘,为什么?要说无缘,你天天在这听经,天天在薰习。只要天天薰习,不定什么时候你豁然觉悟,从无缘就变成有缘,这是很可能,不是不可能。这桩事情,我举个比喻给你听,好像我们洋火,诸位讲火柴,我们火柴燃著了,想烧一个木头,这个木头是湿的,在水里泡了很久,湿的,这一根火柴你能给它点著吗?点不著。可是你要是真有耐心,这一枝火柴点燃,没点著,再划一枝,你划上一千枝、一万枝,也许把它点著。这个比喻你能理解,你能懂。这就是所谓是功夫要到家!这么一个道场,这个道场殊胜就殊胜这里,天天在薰习。我纵然不在这里讲经,我们播放讲经的录相带、录音带从来没有中断。
一些道场听到印光大师的提倡,专念佛,不讲经、不做法会,一天到晚只念佛,这个功课就像普通佛七一样。有一些道场依照这个来修行,修行个一年、两年,他们来告诉我,他说不行,不听经不行。我知道不行,为什么印光大师这样说?印光大师说的没错。为什么没错?听经这桩事情不是容易。讲经的人不是真正修学净宗法门,没有契入念佛三昧,或者他还有名闻利养、自私自利没有放下。自己没有悟,怎么能叫别人开悟?在这种条件之下听经不如念佛。难,太难太难!我们到什么地方找一个真正修净土的人,他有信、有解、有行,这是必须要的条件,那个证,难,不容易!只要他有信、有解、有行,那就讲得不错。如果今天出家在家讲经的法师大德都具备这个条件,我相信印光大师一定会教我们要听经、要念佛。祖师讲话,你要懂得他的意思。
如果说只念佛,都不要听经,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没有带人念佛,天天讲经说法,那印光大师所讲的不是跟释迦牟尼佛讲的矛盾?那到底我们听谁的?这些道理不能不懂,不能粗心大意。我们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所以我劝人念佛要听经。每天至少要听经两个小时,念佛八个小时,这是我劝大家的。听经能开智慧,听经能够把烦恼习气伏住,有这个好处。念佛,那是要念到相当的功夫,这最少的,佛家常讲功夫成片,行。到功夫成片,烦恼习气这一句佛号能够降伏,可以不要听经。所以你自己要想想,这个佛号降伏不了自己的妄想习气,那听经是有必要。佛号能降除自己的烦恼习气,可以不听经,一句佛号念到底,肯定有成就。这是我自己学佛五十多年的经验。我告诉同学,我在这一生修学过程当中,能把自己烦恼习气控制住、降伏住是靠听经闻法,靠这个。念佛这个力量在其次,这是我的经验,每个人根性不相同。
世尊当年在世就为我们做试验,阿难尊者所知障轻,烦恼障重;富楼那尊者烦恼障轻,所知障重,楞严会上我们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富楼那尊者烦恼障轻,所以他很容易证得四果罗汉,定功降伏烦恼习气。阿难尊者烦恼障重,只证得初果,但是他所知障轻,听世尊讲这些大乘佛法,他能悟入;你看富楼那他是阿罗汉,他听不懂,他不能悟入。一个是用智化解了烦恼,一个是用定伏住了烦恼;富楼那是用定功伏烦恼,阿难是智慧开,把烦恼化解。这就说明每个人根性不一样。
所以学佛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根性,谚语常讲「人贵自知之明」。人生在世最可贵的是自己知道自己的根性。为什么?你好学,你的修学容易成就。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根性,这个事情就很麻烦。佛菩萨大慈大悲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,要知道佛菩萨为他示现的,可以给我做参考,要为我示现的,那正是契机。这桩事情明白,你要知道现前佛菩萨不住世,我们所读的这一切经典都是佛菩萨从前为他人示现,我们今天拿来做参考。要好好想想自己的根性,在修学过程当中可以做试验。试验,我们这个戒定伏不住烦恼,再听听经、研研教,看看有没有帮助,总得要找出方法,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,功夫才得力。烦恼习气克服不住,功夫不得力,所以学教不开悟,念佛功夫成片不能成功,参禅不能得定。这些地方不能怪佛法,不能怪经典,要怪怪自己,自己不知道自己根性,学错了法门。好,现在时间到。
诸位同学,我们还接著来谈「离世间品」第四句「以诸人天,乐著色身,为现色身,是无常法」。这个意思前面跟诸位报告了,后面这个意思很深,「令其愿住净法身故」。那这问题真的解决,清净法身。住法身,那么诸位想想你要没有证得法身,你怎么住法身?你们同学要问我,我今天有没有住法身?我老老实实告诉你,我没住法身,我没有证得。佛法里面讲悟有两种,一种叫证悟,那就是证得法身;一种叫解悟,解悟就是我知道,我理解,我理解,我还没有做到。那我理解,我很努力向著这个目标去精进,虽然没有住,就像中国古人所讲「心向往之」。太史公赞叹孔老夫子,孔老夫子圣人的境界,那个境界太高,他说「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」。这是什么?这是相似住,不是真实住是相似住。可是相似住就离苦得乐,虽不是真的,也满像!当然这个像里头也有成分多寡不一样,要靠自己努力从相似证入真实。
十法界里面的菩萨、佛,相似住,到一真法界,这是真实住,也就是说你证得圆教初住,别教初地,真实住。你们现在在十信心满或者在九信位,这相似住。在别教三贤位是相似住,这个道理要懂。那要怎样才能达到相似的境界?这一定要靠大乘。你看看净业三福最后一条所讲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」,再能更进一步「为人演说」。大乘经里面,佛常常教导我们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,为人演说就是「劝进行者」,这在相似位。总而言之一句话,这桩事情要真干,不是真干,你是一毫一分都不能契入。
我常常劝同学少分的契入,真干就能契入。真干,决定是依教奉行,就像善导大师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注解里面「上品上生章」所说,佛教我们怎么做,我们一定百分之百的服从,我要真的去做;佛教我不能够做的,我要听话,决定不去做。善导在中国、在日本都有传说他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,所以日本人对善导大师非常尊敬。在中国很难看到善导大师的像,可是在日本到处都是。雕塑的善导大师像,画的善导大师像,我在日本看到很多,我很感动,他们对於祖师那一种尊重崇敬,确实令人感动。这是我们不能够不明了的。
在经教里面,特别是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、《楞严》、《般若》,如果常常读诵这些大乘经典,你能够得到法喜,这是我们通常讲的你得受用。得法喜之后,你会欲罢不能。得法喜的情形,就像《论语》里面所说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。说是喜悦,不是从外头来的,内心里面生欢喜心。这与外面境界毫不相关,内心里头生欢喜心,那叫喜悦。我们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。你真正尝到法味,你生欢喜心,你会天天去读诵,天天去学习,你会把这一桩事情当作是你这一生当中唯一的大事来办。那你们这些同学,你现在还做不到,你现在外务很多,什么原因?天天在闻法,这个佛法那种欢喜心没有生出来,就像吃东西一样,你没有吃出味道出来。怎样才能吃出味道?细嚼慢咽,你才能品出味道,品尝。你们现在吃什么东西?吃东西为什么吃不出味道?狼吞虎咽,就囫囵吞枣吞下去,什么味道?不知道。现在我们一般学佛,不少在家出家犯了这个过失,不知道细嚼慢咽。
古大德教导我们「随文入观」,这句话说得好。随文入观哪有不得利益?果然你能达到随文入观,那你学《华严》就不得了。为什么?《华严经》学完,你就成佛。讲十信,你就是十信菩萨,讲十住,那你就是十住菩萨,这还得了!讲十行,你是十行菩萨,讲十回向,你是十回向菩萨,讲十地,你是地上菩萨,讲等觉、讲妙觉,你不就成佛!讲到什么境界,自己就提升到什么境界。《华严》最后五十三参,善财童子就是能够随文入观,所以五十三参他圆满成佛,就这么个道理。我们今天就是不懂什么叫随文入观。我再讲得清楚一点,讲得明白一点。随文不是随文字,经文的文字不行。文字里面它所含的义理你要懂得,四依法里头佛教导我们,第一个「依法不依人」,第二个「依义不依语」,第三个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」,第四个「依智不依识」。这个道理学佛的人不能不懂,不能没有。换句话说,你学经教,你真正想学大乘,你要具备这个条件,基本条件。
「依法不依人」,这一条重要。我今天跟一个老师学,我怎么知道这个老师靠得住靠不住?那就得要观察老师他是不是依法?他所讲的有根据,依法,他所行的也依法,这个可以跟他学。他讲的是他自己的东西,没有经做根据,我们不能跟他学,这是佛教导我们的。佛不在世,你遵守这四条,等於佛在世一样,没有两样,这是佛的大慈大悲照顾后人。我跟李老师学,我不是盲从,那个时候我读的经论不多,有些时候听老师讲的这些道理,我怀疑,我就向老师请教:老师,你这个说法出在哪个经典上?老师告诉我,真有依据,不是他胡造谣言。我们这种向老师请教,我们的态度虔诚,有怀疑,老师有责任、有使命要为弟子解惑,解除我们的迷惑。我们不是找麻烦,所以老师给我们解除疑惑。
「依义不依语」,依义不依语里头还有个重要的一桩事情,能够破除我们错误的观念。这观念是什么?这观念就是经典的翻译。我们知道中国这佛教经典全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,所以有许多人怀疑翻译正不正确?有没有翻错?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。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始终有怀疑,那就糟了,问题就严重。我们这一生的修学充其量是学个佛学,可以拿个佛学博士,对於开悟,对於断烦恼、断习气,证果,一点希望都没有。何况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,「疑」是菩萨最大的障碍,开悟证果的障碍,不可以有怀疑。
古人翻译经的时候非常谨慎,不是一个人翻的,译经院集体来做。中国历史上记载鸠摩罗什大师的译经院,四百人;玄奘大师的译经院,六百人。有时候皇帝都亲自去参观。字字句句都考校,不能有错误,意思决定没有错误,文字还要优美优雅,文以载道,你看古人的用心,这些都是教我们断疑生信。譬如说我们讲《金刚经》,大家念得最多的,《金刚经》在佛门里面就有六种翻译。我们现在念的是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,玄奘大师也有翻译。六个人翻的,原本是一本,一个梵文本,六个人翻的文字不一样,我们把这六个本子拿来比较就知道,看起来大同小异。我们今天念这罗什大师的本子,罗什大师是意译不是直译,完全翻意思,没有按照经文那个翻法,所以中国人念起来很顺口,适合中国人的口味,这个本子这样流通。玄奘大师是直译,按照梵文章句翻译出来,我们念起来不方便。所以我们都乐意念罗什大师的译本,不愿意读玄奘大师的译本。玄奘大师东西流通最广的是《般若心经》,其他的翻译东西确实我们都不太欢喜,这说实话。这是叫什么?依义不依语。六个翻译的本子不一样没有关系,意思对了就行。
佛重视义理不重视辞句,所以你多说少说、深说浅说都没有关系,只要意思对。这一句教诲,我们对於翻译这个问题就不怀疑。懂这个意思,那现在讲会集本,我们的疑惑也断掉。会集可不可以?可以,意思对就行。《无量寿经》这个会集本是把五种译本重复的地方去掉,不同的地方统统采取。把五种本子会集变成一个最完美的本子,读这个本子,等於说把五种原译本统统都念到。「依义不依语」,佛教导我们的。
第三个是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」。了义是什么?我们现前就得利益,这是了义。谈玄说妙,说得再好,现前不得利益,这不算了义。所以了义也不是一个一定的说法,看人的程度,看人学习的环境。总而言之,佛是著重现在就得利益,不管得利益大小,得利益多少,你只要得利益,这个经对你就有好处,就叫了义。
最后是讲态度,我们学习的态度,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,叫「依智不依识」。智是理智,要依智慧,不能用感情。识就是情识,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不能用这个,你才能够契入,你才能够尝到法味。特别是大乘教里面,大乘教在如来法印里面讲一实相印。小乘有三法印,无常、无我、涅盘,小乘用这三法印;大乘只有一法印,实相。实相是什么?涅盘是实相,般若是实相,法身是实相。所以在大乘法里面我们能够契入,你会舍妄想分别执著,依真实智慧。舍一切不善,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,你肯定是走这个路,不再执著我、我所,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清净法身。
然后你再想想,你住清净法身,你还有什么灾难?自性三德,般若、解脱、法身都是不生不灭,都是自性本来具有的,不是外来的。只要你契入少分,你就得大自在,你就得大欢喜。就像《心经》上所讲「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,这就什么灾难都没有,你有智慧去照,照五蕴皆空。五蕴皆空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还有什么灾难?没有。你还有什么烦恼、还有什么忧虑?统统没有。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所以今天我们要讲化解冲突,消弭冲突,落实社会安定,世界和平,《般若心经》这两句话就解决。只要你能照见五蕴皆空,你就度一切苦厄,什么天灾人祸都没有。这个时候老实讲,你自性里面的般若法身解脱统统现前,这叫住法身,这法身菩萨。所以《般若心经》的境界不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,是法身菩萨的境界,《金刚经》都是法身菩萨境界。我们能把自己的心安住在这上面,这问题解决了。
所以末后这半句讲,「令其愿住净法身故」,这净法身就是示现大涅盘。如来、法身菩萨永远住大涅盘,住大涅盘没有生死,住大般若没有烦恼,住真解脱得大自在。法身般若解脱,诸位要知道大乘具足,小乘只有解脱,般若、法身都没有,所以他那个解脱是局部,不是圆满。以前老师给我们讲经,他用比喻说,小乘证得的解脱是半个解脱,法身、般若阿罗汉没有证得。这是第四句所说的,我们再看第五句。
「示无常力不可转故」。这个示是示现。清凉大师这个注解里头,《疏》里头有说,这说得好,我们讲的时候把它疏忽掉。我把前面第四句念一念,大家看清凉这个注解,解释得好,「四翻色身无常,法身为常」。这是我们一定要懂,色身就是我们现前这个身,我们现前这个身是无常的;这法身是常,法身永远存在,法身不生不灭。「故晋经云」,这个晋经是《六十华严》,《华严》在中国是三次翻译,最早的是东晋时代所翻,我们就称晋经,就是《六十华严》里头所说的。「令求常住净法身故」。佛、法身菩萨为我们示现,教导我们,我们应当把这个色身舍掉。这个舍不是丢掉的意思,就是不要执著,不要分别执著这个身体,也不要分别执著我所有的。为什么?这都是虚妄的,你这个分别执著就冤枉,自找苦吃。
我们有这个色身,我现在好像有家庭、有事业,这不照顾行吗?不照顾,行。为什么?你要懂得因果的道理,你就晓得。懂得因果道理的人,心是定的。他命里头有钱有财富,到时候真的自己来;命里头有是因,因要有缘,果报就现前。那个缘随便你干什么,你干哪一个行业,他都赚钱,他命里有;命里没有,干什么都赚不到钱,只有赔本,赚不到钱,这个道理要懂。所以人懂得因果道理,他心是安定的,定生慧,他有智慧,他不妄求。如果说是我想种种方法来求利,我真的发大财,那不是把你这个因果破坏掉了吗?
现在人不懂得因果道理,起心动念都不善,总是自欺欺人,损人利己。损人怎么会利己?损人害自己。譬如我命运里头有一百亿的财富,命里有,这一生决定会现前;可是我起心动念都不良,我总是坑别人,自己在当中图暴利,得到没有?得到了,得到不少。也许得到只有三十亿、五十亿,我自己觉得很了不起,其实命里有一百亿,因为用心不善,打折扣,打了对折。你要是以善心善意去做,你所得的利益是百亿。如果善心善愿又能够帮助些苦难众生,你可能得两百亿。非常可惜,世间人不晓得事实真相。晓得事实真相,人人都是以仁慈的心,都是以好心来求利,那是你命中百分之百的现前。再有善心善愿,大慈悲心救苦救难,那你这个命里面所有的加倍。
所以我劝学佛的同修,刚刚进佛门,我教他念什么?念《了凡四训》。我常讲初学佛的人先把《了凡四训》念三百遍,我是教你念一年,一天念一遍,三百六十五天你念三百六十五遍。因果道理真的明白,然后学佛你会得力,功夫得力。你没有这个基础,你不相信因果报应,你还有恶念,你还想占别人便宜,损自己的德,损自己的果报,大错特错。使你自己过去生中所修的这个善福,不能圆满现前,总是打很大的折扣,你冤枉不冤枉?
真正有福的人,有智的人,什么都不想,什么事情自自然然就现前。中国谚语所谓「心想事成」,你说这多快乐!这一个事业需要多少钱,念头才一动,它自然就来了,这多自在。有这个心,有这个念头,钱不能现前,事情做不成,想到也许这个事情不应该做,也许众生没有这么大福报,因为我们做的是为众生做的,不是为自己做的。众生没有这么大的福报,或者是自己修行的功力还不够,没有这个感应。这从前老师教我,要好好去反省,要把原因找到,改过自新就心想事成。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教导我的。我在学佛这五十多年当中,感应不可思议。所以我感谢老师,我相信老师,我真正相信佛法,依教奉行。
学佛,这一生当中遭遇许许多多苦难,我知道苦难原因从哪里来,过去生中造作种种不善业,现在遇到这些苦难就报掉,在佛法里讲重罪轻报。为什么?这一些果报都应当在三途地狱里面去受报,现在这些年学佛功夫有一点力,就是得力了,那就不用在三途地狱来受报。现在有一些人找你的麻烦,毁谤你、侮辱你、陷害你,就报掉。所以我对於毁谤我的人,侮辱我的人,陷害我的人,我天天拜他们,我一点怨恨心没有,一丝毫报复的念头没有,我只有感恩的心,为什么?他们替我消业障。他们要不替我消业障,我这个业将来在三途受报,我很清楚很明白。所以这些人都是我的恩人,这一生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。我离开台湾的时候,我写了六条生活在感恩的世界,永远感谢。
诸位想想,我要是不了解这事实真相,我会跟平常人一样,你骂我,我会骂你;你打我,我也会打你,有瞋恨心,有报复心,人之常情。这是佛法带给我真正的好处,真实的利益,让我了解事实真相。对於照顾我的人,这些护法我感谢;对於毁谤我的人,这些也是我的护法,我也感谢。一个是从正面,一个是从反面,都帮助我提升境界,消我的业障,增长智慧,提升境界,我怎么会不感激?所以我每一堂讲经,我一定都念「南无老师护法诸菩萨」,你们从正面是护法诸菩萨,你们从反面也是我的护法诸菩萨,反面是帮助我消业障,正面是鼓励我精进,都是我的老师。这《论语》上记载的孔老夫子,三人行必得我师。三人,自己一个、一个是善、一个是恶,善是我的老师,恶也是我的老师。学佛之后,这个道理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善是鼓励我,勉励我;恶的是责备我,惩罚我,责备惩罚消业障。
所以真正修行人,环境,顺境逆境都是增上缘,人事里面,善缘恶缘,善缘就是好人,你遇到的好人;恶缘,遇到都是冤家对头,统统都是善知识,都是帮助我、成就我。那遇到不善的境界,受不了就退转,这个人不能成就。这个道理,这个事实真相,几个人懂得?我相信有懂得的人,但是境界现前受不了,受不了就退转,多,太多太多!为什么境界现前受不了?你对於这个道理、经教契入的不深,你了解的不够彻底。换句话说,大乘经教,你要是愈熟读,愈是去深思,体会到这里面的精义(精采的义理),境界现前,你的心很平静,你不会受境界波动。
境界,心平静,平静生智慧,你处理问题是智慧不是感情,感情是烦恼。换句话说,顺境里面,善缘里面,决定不生贪爱;逆境里面,恶缘里面,决定不生瞋恚,永远保持我们中国人讲的心平气和。心平气和处理问题,哪有不善?那有不妥当?这样才真正愿意住清净法身,虽然不是真住,我前面讲的相似,与清净法身愈来愈接近,清净法身那个气氛愈来愈浓。真正证得清净法身,那你就是法身菩萨。诸位想想,你懂不懂这个意思?你能不能想到这个境界?
我们再看清凉的注解,这注解里头有个字,我们还是从前面念起大家才晓得,「晋经云,令求常住净法身故」,这底下讲「今阙常字」,今阙常字就是现在我们常常读的这个《八十华严》,这个本子注解里头没有「常」,就是「令求住净法身故」,没有「常」字,但是现在这个常字补出来,现在我们这经上有,有这个常字。「以法身是三德之一」,般若,法身,解脱,这三德之一。「性出自古体无变异偏语其常,今已出缠故名为净」,所以这个地方这个缺的都补出来,意思非常的完整。他这一句的意思好,非常之好。下面我们得解释一下。
法身是三德之一,前面跟诸位报告,般若、法身、解脱,这是性德,自性本来具足,这个不生不灭不是修来的。《中观论》上讲的八个不,「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不常不断,不一不异」,形容性德。所以「性出自古」,这个自古就是没有源头,不是今天才有,无始无终。所以「体无变异」,这个体是性体,自性性体。所以它是真,它是常。真,它不是假的,它不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它决不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它是真的,它不是虚妄的,就是它永远不会改变。在现在用科学的名词来说,它是能,它不是物,物会有现相,会改变,它是能量,永远不会改变。所以「偏语其常」,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为我们说这桩事情的时候统统讲常。
「今已出缠故名为净」,这是解释这个净字。缠是什么?缠是烦恼,就是妄想分别执著。现在你烦恼断,执著断尽,不再执著,世出世间一切法一点执著都没有;分别断尽,这超越十法界;妄想就是起心动念,也减少了一分。妄想是无明,大乘教里头佛常讲四十一品无明,就是把无明好像分成四十一分,你已经断一分,没有完全断,断一分,断一分就证法身。换句话说,法身般若解脱你就证得一分。你破两分,你就证得两分,你破三分,你就证得三分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净法身。这个事情古人用月亮,晚上月亮做比喻容易体会。佛所证得的是圆满,像十五的满月。法身菩萨像什么?像初二、初三那个月牙。那个月牙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。所以他跟佛就是跟十五只有光大小的差别,没有真妄的差别,这个诸位懂了。所以他是真的,他不是假的。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就像我们把这个月光,从十五到月牙把它分成四十一分,它现在露出一分,这个比喻好懂。它不是水中之月,它不是捏目所见之月,眼睛看花的这个月,不是的,是真月。所以圆教初住菩萨是真佛不是假佛,他真的证得了自性的法身般若解脱里头的一分。我这个说法诸位比较容易懂。现在时间到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光照百界偈颂最后一首看起。我们将偈子念一遍:
【或见心寂静。如世灯永灭。种种现神通。十力能如是。】
这首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要我们参考《华严》第五十九卷,「各有十意,说者应引」。这就是要说这个偈子的话,应该要引用。这十首偈在《疏钞》第六十九卷,我们现在这个《疏钞》会本第六十九卷第三十面。这里面有十个意思,十句十个意思。我们从头念一遍,「佛子,如来应正等觉,作佛事已,观十种义故,示般涅盘。何等为十。所谓示一切行实无常故,示一切有为非安隐故」。昨天我们讲到此地。现在接著我们看第三句,第三个意思。
「示大涅盘是安隐处无怖畏故」。这一句对我们现在人来说是最契机的,为什么?今天不要说是我们,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走了许许多多国家地区,几乎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生活很安稳、很快乐,没有。不分富贵贫贱都感到这个社会动乱不安,於是自己这个生命财产没有安全感。我说这桩事情谁造成的?我常常也是开玩笑,但是也是事实,媒体造成的。你看看电视广播、报纸杂志天天都在报导,每天看的是人心惶惶。我常常跟大家讲,我没有感觉得有什么不安稳、不安全,什么原因?我不看电视,不看报纸,任何资讯在我这里都中断。所以我住在这个地方,天天感觉得天下太平,没事,很安稳、很平安。社会上确实不安稳,但是我居住的这个城市、这个地区没听说有事情发生。这是澳洲,真的这个地方地大人稀,每天当然也有事情,比较起来少。
早年,我住在美国,美国就很复杂。但是我们也不看这些资讯,所以也听不到这动乱跟不安稳的讯息。确实我在美国那个时候,美国的社会给一般人的印象是安全的。我们进入美国,这一下飞机,迎接我们的朋友就在飞机门口(听说现在没有了),非常亲切,这是十五年、二十年前的美国社会。没有听说有什么恐怖分子,这个名词没听说过,这是近几年才听说有这么个名词,以前没这个名词。现在资讯发达,太快,这个消息传的太快,任何地方发生事情,全世界都知道。你说这个事情是好还是不好?很难讲。
一百年前,那个时候中国资讯确确实实不发达,最快速传递讯息的是电报,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话,电报,一百年前。我做小孩的时候,看电影是黑白没有声音的,只看到动作没有声音那种电影,我们也看得很希奇,外国东西。所以社会虽然是动乱的,可是人心是安定的,因为听不到外面讯息。城里发生的事情,我们住在乡下,总得十天、半个月才知道,也得城里有人从这里经过,给我们说说有什么事情发生。如果这段期间没有人进城,也没有人从城里回来,就不知道讯息。还在动乱的时代,居住能够得到是安居乐业。所以我觉得媒体过分的发达,带给人不安,没有安全感。所以也未必是一桩好事情。
我们今天所希求的是希望有安稳,是希望离开恐怖。这个问题已经变成全世界的社会问题,不但是社会问题,是社会问题里面第一个重大的问题。如何消除恐怖(就是恐怖的袭击怎么样来消除)?如何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?学校里头开这门课,把这门课当作重点课程来教学。我到澳洲来,很难得这些大学邀请我,我也去访问和平学院、和平中心,参与讨论这个课程。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动乱,危机四伏,好像随时都会爆发大的灾难,天灾人祸。世界上许许多多志士仁人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如何来化解。
去年七月、今年元月,我有机会参加联合国这种寻求和平的会议,我听听与会人士的报告,他们有许多的看法想法,理论上没有错。我在大会当中提出来,怎么落实?这一句话提出来之后,大家的表情都很严肃。所以我就想到联合国成立这么多年,其目的就是寻求世界和平,调解社会的纷争。这么多年来不晓得开了多少会,其结果我们看到和平距离我们似乎愈来愈远,冲突、争执事实上愈来愈多,频率一年一年的增加,而冲突确实一次比一次严重。我们学佛多年,我参加这个会议,是把自己这么多年来学佛的心得向大会贡献,这个确实他们听、接触到,挺新鲜,因为从来没有接触到,没有接触过。
我向大家报告,我们要真正消除冲突从哪里做起?从自己内心做起,从自己本身做起。这不但佛是这样教我们,在中国儒、道也都不例外。可以说中国儒释道三家都著重於内在的修养,只有把内在的矛盾冲突化解,这外面冲突自然就没有。这是很深的学问。怎么化解?这在我们现前,我们想求得自己的生活安定安稳,远离恐怖,佛菩萨圣人教给我们这个方法有效,真有效!首先我们要明了圣人教导我们的,字字句句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譬如他告诉我们,人性本善。我们今天把这个范围缩小,我们是人只谈人道,人性本善。我们如果肯定这是真的、是事实,和平才有指望,化解冲突我们也有信心。如果要是认为人性都是恶的,人性没有善的,人都是会欺骗人的,这种理念存在心里,和平安稳永远就没有。你看看冲突能不能化解?和平能不能落实?确实在一念之间。
佛告诉我们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、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真平等。唯有平等才能和睦相处,不和,不和就是不平等,不和是果,因是不平等;因要是平等,那果报就是和睦相处。所以我们从内心里头,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那个不平等的念头要把它化解掉。我常说对立,这个对立要我们自己化解,我不跟一切人对立,我不跟一切事对立,我不跟一切物对立。我内心和平,我自自然然就跟外面一切人事物和睦相处。他跟我不和,我跟他和;他误会我,我不误会他;他跟我有对立,我跟他没有对立。古人说一个巴掌拍不响。他跟我对立,我跟他对立,这就真正对立,这就很难化解。他跟我有对立,我跟他没有对立,容易化解。所以永远对一切人事物用真诚心,用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,哪有不能化解的问题!所以这要从内心做起。
大家听我这个说法是很新奇,为什么?他从来没有听过,想想感觉的是有道理,但是后来说了一句话:这不容易做到,太难了!我告诉大家,不难。为什么说不难?这求自己。中国谚语说得很好,「登天难,求人难」。说登天难,这句话是虚不是实,实实在在是给我们讲求人难。这个事情求自己不是求人,求人,那得人家同意才行,所以那是难,求自己不难。我为什么要怀疑人?我为什么要拒绝人?我为什么要跟人对立?多想想,多去思惟。想通、想明白了,人是个社会动物,不能离开社会群体,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,这多美好!我常说互相尊重,互相敬爱,互相关怀,互相信赖,互助合作,你说这个社会多美好。有矛盾,这是不能够避免的,矛盾希望能化解;有意见,意见希望能调和;有利害,利害希望能折衷。冲突自然就化解,和平才能落实。如果每一个人坚持自己的成见,一步都不能退让,那最后这矛盾加深,它的结果一定是冲突。这就是现在社会里面所讲的竞争、斗争、战争。这种结果是两败俱伤,自他都不利。
所以安稳处、无怖畏处是人造成的,不是神给我们的,这是真理。儒释道三家也都是这样说法,三家都讲因果,种善因得善果,种恶因则一定感得恶报。三教都教导我们要修纯净纯善,这样才能够远离恐怖,这个经上讲怖畏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恐怖,远离恐怖得到真正的安稳快乐。所以诸佛如来、诸大菩萨为我们示现大般涅盘。这是第三个意思,也正是我们现前社会的需要。涅盘的意义前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,你把前面我所说的跟刚才我所讲的对比一下,你就明白。知道我们应该怎样生活,怎样工作,怎样做人。这一生在这个世间上做一个好人,好人绝不自欺,不欺骗自己,好人绝不欺骗别人;好人有前后眼,就是好人知道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;好人的德行往上升,不会向下堕落。所以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缘是人事环境,无不是增长自己的德行智慧,成就自己的道业学业。那个道业就是这经上讲的大菩提大涅盘。
契入境界,不要说契入很多,这我常讲契入少分,你在今天这个地球上,你就没有恐怖,你就得大安稳。世界虽然有很大的灾难,你契入境界就不受,这是事实。学佛、学儒、学道或者修学其他的宗教,真正契入不受这个灾难。这灾难有没有?会不会遇到?可能有,可能遇到,但是不受。这个意思很深很广,是真实不是虚妄的。我们再看第四句,第四个意思。
「以诸人天,乐著色身,为现色身,是无常法。令其愿住净法身故」。这一句的意思好,也就是说明我刚才讲的,为什么契入境界少分,在这个动乱不安的世界(许多人讲这个世界末日),你不会受灾难?你的身、你的居处安稳安乐。这一句讲得清楚、讲得明白。以是所以、是因为。因为世间人,不但世间人,把天也包括在其中,天里面特别是欲界天,连色界天还不肯舍身,他还有色身,他有宫殿,他有居住的环境。色界以下的诸天,人民乐著色身。著是执著,乐是爱好、喜欢,喜欢执著自己这个色身,以为这是自己,误以为这个身是真的、是长远的。所以佛菩萨大慈大悲,为天人示现色身是无常法。他也现色身,现色身是到最后入般涅盘。
我们把这个话说得再浅显一点,佛降生在这个世间,示现的是有生有死,有生有死就是无常法,让你在这里面觉悟。身都是无常,身外之物更是无常。如果真的明白,对这个身不贪恋,身外之物当然更是放下了,你入佛的境界。契入境界之后,这个身要不要?随缘。我身外之物要不要?也随缘。无一不随缘,随缘自在!随缘干什么?利益众生,帮助众生觉悟。我,我没有了,这个境界就是前面讲的有余依涅盘,诸位想想对不对?他真的证得涅盘,涅盘就是事实真相,他真明白。起心动念,一切造作,他跟事实真相相应,这就是清凉大师讲的「示入涅盘,不妨神用」,他不是没有作用,他有作用,他能帮助一切众生觉悟。帮助众生觉悟,诸位要晓得帮助什么众生?有缘众生。大乘教里头常说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。那什么人是有缘?跟佛菩萨接触,跟佛法一接触,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证,这叫有缘。这一接触就得度。在净宗法门里面能往生就是得度。什么人叫无缘?接触到之后半信半疑,不能确定,也不甚理解,当然他更是做不到,这叫无缘。无缘的人多,有缘的人少,有缘的人凤毛麟角。
我们这个道场殊胜在哪里?殊胜在天天讲经,天天在劝导。你们到底有没有缘?说实在话,不能说有缘也不能说无缘,这话怎么说?不能说有缘,就是你们天天听,听了怎么样?不信,不解,不能行,这就是不能说有缘。但是也不能说无缘,为什么?要说无缘,你天天在这听经,天天在薰习。只要天天薰习,不定什么时候你豁然觉悟,从无缘就变成有缘,这是很可能,不是不可能。这桩事情,我举个比喻给你听,好像我们洋火,诸位讲火柴,我们火柴燃著了,想烧一个木头,这个木头是湿的,在水里泡了很久,湿的,这一根火柴你能给它点著吗?点不著。可是你要是真有耐心,这一枝火柴点燃,没点著,再划一枝,你划上一千枝、一万枝,也许把它点著。这个比喻你能理解,你能懂。这就是所谓是功夫要到家!这么一个道场,这个道场殊胜就殊胜这里,天天在薰习。我纵然不在这里讲经,我们播放讲经的录相带、录音带从来没有中断。
一些道场听到印光大师的提倡,专念佛,不讲经、不做法会,一天到晚只念佛,这个功课就像普通佛七一样。有一些道场依照这个来修行,修行个一年、两年,他们来告诉我,他说不行,不听经不行。我知道不行,为什么印光大师这样说?印光大师说的没错。为什么没错?听经这桩事情不是容易。讲经的人不是真正修学净宗法门,没有契入念佛三昧,或者他还有名闻利养、自私自利没有放下。自己没有悟,怎么能叫别人开悟?在这种条件之下听经不如念佛。难,太难太难!我们到什么地方找一个真正修净土的人,他有信、有解、有行,这是必须要的条件,那个证,难,不容易!只要他有信、有解、有行,那就讲得不错。如果今天出家在家讲经的法师大德都具备这个条件,我相信印光大师一定会教我们要听经、要念佛。祖师讲话,你要懂得他的意思。
如果说只念佛,都不要听经,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没有带人念佛,天天讲经说法,那印光大师所讲的不是跟释迦牟尼佛讲的矛盾?那到底我们听谁的?这些道理不能不懂,不能粗心大意。我们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所以我劝人念佛要听经。每天至少要听经两个小时,念佛八个小时,这是我劝大家的。听经能开智慧,听经能够把烦恼习气伏住,有这个好处。念佛,那是要念到相当的功夫,这最少的,佛家常讲功夫成片,行。到功夫成片,烦恼习气这一句佛号能够降伏,可以不要听经。所以你自己要想想,这个佛号降伏不了自己的妄想习气,那听经是有必要。佛号能降除自己的烦恼习气,可以不听经,一句佛号念到底,肯定有成就。这是我自己学佛五十多年的经验。我告诉同学,我在这一生修学过程当中,能把自己烦恼习气控制住、降伏住是靠听经闻法,靠这个。念佛这个力量在其次,这是我的经验,每个人根性不相同。
世尊当年在世就为我们做试验,阿难尊者所知障轻,烦恼障重;富楼那尊者烦恼障轻,所知障重,楞严会上我们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富楼那尊者烦恼障轻,所以他很容易证得四果罗汉,定功降伏烦恼习气。阿难尊者烦恼障重,只证得初果,但是他所知障轻,听世尊讲这些大乘佛法,他能悟入;你看富楼那他是阿罗汉,他听不懂,他不能悟入。一个是用智化解了烦恼,一个是用定伏住了烦恼;富楼那是用定功伏烦恼,阿难是智慧开,把烦恼化解。这就说明每个人根性不一样。
所以学佛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根性,谚语常讲「人贵自知之明」。人生在世最可贵的是自己知道自己的根性。为什么?你好学,你的修学容易成就。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根性,这个事情就很麻烦。佛菩萨大慈大悲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,要知道佛菩萨为他示现的,可以给我做参考,要为我示现的,那正是契机。这桩事情明白,你要知道现前佛菩萨不住世,我们所读的这一切经典都是佛菩萨从前为他人示现,我们今天拿来做参考。要好好想想自己的根性,在修学过程当中可以做试验。试验,我们这个戒定伏不住烦恼,再听听经、研研教,看看有没有帮助,总得要找出方法,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,功夫才得力。烦恼习气克服不住,功夫不得力,所以学教不开悟,念佛功夫成片不能成功,参禅不能得定。这些地方不能怪佛法,不能怪经典,要怪怪自己,自己不知道自己根性,学错了法门。好,现在时间到。
诸位同学,我们还接著来谈「离世间品」第四句「以诸人天,乐著色身,为现色身,是无常法」。这个意思前面跟诸位报告了,后面这个意思很深,「令其愿住净法身故」。那这问题真的解决,清净法身。住法身,那么诸位想想你要没有证得法身,你怎么住法身?你们同学要问我,我今天有没有住法身?我老老实实告诉你,我没住法身,我没有证得。佛法里面讲悟有两种,一种叫证悟,那就是证得法身;一种叫解悟,解悟就是我知道,我理解,我理解,我还没有做到。那我理解,我很努力向著这个目标去精进,虽然没有住,就像中国古人所讲「心向往之」。太史公赞叹孔老夫子,孔老夫子圣人的境界,那个境界太高,他说「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」。这是什么?这是相似住,不是真实住是相似住。可是相似住就离苦得乐,虽不是真的,也满像!当然这个像里头也有成分多寡不一样,要靠自己努力从相似证入真实。
十法界里面的菩萨、佛,相似住,到一真法界,这是真实住,也就是说你证得圆教初住,别教初地,真实住。你们现在在十信心满或者在九信位,这相似住。在别教三贤位是相似住,这个道理要懂。那要怎样才能达到相似的境界?这一定要靠大乘。你看看净业三福最后一条所讲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」,再能更进一步「为人演说」。大乘经里面,佛常常教导我们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,为人演说就是「劝进行者」,这在相似位。总而言之一句话,这桩事情要真干,不是真干,你是一毫一分都不能契入。
我常常劝同学少分的契入,真干就能契入。真干,决定是依教奉行,就像善导大师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注解里面「上品上生章」所说,佛教我们怎么做,我们一定百分之百的服从,我要真的去做;佛教我不能够做的,我要听话,决定不去做。善导在中国、在日本都有传说他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,所以日本人对善导大师非常尊敬。在中国很难看到善导大师的像,可是在日本到处都是。雕塑的善导大师像,画的善导大师像,我在日本看到很多,我很感动,他们对於祖师那一种尊重崇敬,确实令人感动。这是我们不能够不明了的。
在经教里面,特别是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、《楞严》、《般若》,如果常常读诵这些大乘经典,你能够得到法喜,这是我们通常讲的你得受用。得法喜之后,你会欲罢不能。得法喜的情形,就像《论语》里面所说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。说是喜悦,不是从外头来的,内心里面生欢喜心。这与外面境界毫不相关,内心里头生欢喜心,那叫喜悦。我们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。你真正尝到法味,你生欢喜心,你会天天去读诵,天天去学习,你会把这一桩事情当作是你这一生当中唯一的大事来办。那你们这些同学,你现在还做不到,你现在外务很多,什么原因?天天在闻法,这个佛法那种欢喜心没有生出来,就像吃东西一样,你没有吃出味道出来。怎样才能吃出味道?细嚼慢咽,你才能品出味道,品尝。你们现在吃什么东西?吃东西为什么吃不出味道?狼吞虎咽,就囫囵吞枣吞下去,什么味道?不知道。现在我们一般学佛,不少在家出家犯了这个过失,不知道细嚼慢咽。
古大德教导我们「随文入观」,这句话说得好。随文入观哪有不得利益?果然你能达到随文入观,那你学《华严》就不得了。为什么?《华严经》学完,你就成佛。讲十信,你就是十信菩萨,讲十住,那你就是十住菩萨,这还得了!讲十行,你是十行菩萨,讲十回向,你是十回向菩萨,讲十地,你是地上菩萨,讲等觉、讲妙觉,你不就成佛!讲到什么境界,自己就提升到什么境界。《华严》最后五十三参,善财童子就是能够随文入观,所以五十三参他圆满成佛,就这么个道理。我们今天就是不懂什么叫随文入观。我再讲得清楚一点,讲得明白一点。随文不是随文字,经文的文字不行。文字里面它所含的义理你要懂得,四依法里头佛教导我们,第一个「依法不依人」,第二个「依义不依语」,第三个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」,第四个「依智不依识」。这个道理学佛的人不能不懂,不能没有。换句话说,你学经教,你真正想学大乘,你要具备这个条件,基本条件。
「依法不依人」,这一条重要。我今天跟一个老师学,我怎么知道这个老师靠得住靠不住?那就得要观察老师他是不是依法?他所讲的有根据,依法,他所行的也依法,这个可以跟他学。他讲的是他自己的东西,没有经做根据,我们不能跟他学,这是佛教导我们的。佛不在世,你遵守这四条,等於佛在世一样,没有两样,这是佛的大慈大悲照顾后人。我跟李老师学,我不是盲从,那个时候我读的经论不多,有些时候听老师讲的这些道理,我怀疑,我就向老师请教:老师,你这个说法出在哪个经典上?老师告诉我,真有依据,不是他胡造谣言。我们这种向老师请教,我们的态度虔诚,有怀疑,老师有责任、有使命要为弟子解惑,解除我们的迷惑。我们不是找麻烦,所以老师给我们解除疑惑。
「依义不依语」,依义不依语里头还有个重要的一桩事情,能够破除我们错误的观念。这观念是什么?这观念就是经典的翻译。我们知道中国这佛教经典全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,所以有许多人怀疑翻译正不正确?有没有翻错?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。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始终有怀疑,那就糟了,问题就严重。我们这一生的修学充其量是学个佛学,可以拿个佛学博士,对於开悟,对於断烦恼、断习气,证果,一点希望都没有。何况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,「疑」是菩萨最大的障碍,开悟证果的障碍,不可以有怀疑。
古人翻译经的时候非常谨慎,不是一个人翻的,译经院集体来做。中国历史上记载鸠摩罗什大师的译经院,四百人;玄奘大师的译经院,六百人。有时候皇帝都亲自去参观。字字句句都考校,不能有错误,意思决定没有错误,文字还要优美优雅,文以载道,你看古人的用心,这些都是教我们断疑生信。譬如说我们讲《金刚经》,大家念得最多的,《金刚经》在佛门里面就有六种翻译。我们现在念的是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,玄奘大师也有翻译。六个人翻的,原本是一本,一个梵文本,六个人翻的文字不一样,我们把这六个本子拿来比较就知道,看起来大同小异。我们今天念这罗什大师的本子,罗什大师是意译不是直译,完全翻意思,没有按照经文那个翻法,所以中国人念起来很顺口,适合中国人的口味,这个本子这样流通。玄奘大师是直译,按照梵文章句翻译出来,我们念起来不方便。所以我们都乐意念罗什大师的译本,不愿意读玄奘大师的译本。玄奘大师东西流通最广的是《般若心经》,其他的翻译东西确实我们都不太欢喜,这说实话。这是叫什么?依义不依语。六个翻译的本子不一样没有关系,意思对了就行。
佛重视义理不重视辞句,所以你多说少说、深说浅说都没有关系,只要意思对。这一句教诲,我们对於翻译这个问题就不怀疑。懂这个意思,那现在讲会集本,我们的疑惑也断掉。会集可不可以?可以,意思对就行。《无量寿经》这个会集本是把五种译本重复的地方去掉,不同的地方统统采取。把五种本子会集变成一个最完美的本子,读这个本子,等於说把五种原译本统统都念到。「依义不依语」,佛教导我们的。
第三个是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」。了义是什么?我们现前就得利益,这是了义。谈玄说妙,说得再好,现前不得利益,这不算了义。所以了义也不是一个一定的说法,看人的程度,看人学习的环境。总而言之,佛是著重现在就得利益,不管得利益大小,得利益多少,你只要得利益,这个经对你就有好处,就叫了义。
最后是讲态度,我们学习的态度,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,叫「依智不依识」。智是理智,要依智慧,不能用感情。识就是情识,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不能用这个,你才能够契入,你才能够尝到法味。特别是大乘教里面,大乘教在如来法印里面讲一实相印。小乘有三法印,无常、无我、涅盘,小乘用这三法印;大乘只有一法印,实相。实相是什么?涅盘是实相,般若是实相,法身是实相。所以在大乘法里面我们能够契入,你会舍妄想分别执著,依真实智慧。舍一切不善,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,你肯定是走这个路,不再执著我、我所,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清净法身。
然后你再想想,你住清净法身,你还有什么灾难?自性三德,般若、解脱、法身都是不生不灭,都是自性本来具有的,不是外来的。只要你契入少分,你就得大自在,你就得大欢喜。就像《心经》上所讲「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,这就什么灾难都没有,你有智慧去照,照五蕴皆空。五蕴皆空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还有什么灾难?没有。你还有什么烦恼、还有什么忧虑?统统没有。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所以今天我们要讲化解冲突,消弭冲突,落实社会安定,世界和平,《般若心经》这两句话就解决。只要你能照见五蕴皆空,你就度一切苦厄,什么天灾人祸都没有。这个时候老实讲,你自性里面的般若法身解脱统统现前,这叫住法身,这法身菩萨。所以《般若心经》的境界不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,是法身菩萨的境界,《金刚经》都是法身菩萨境界。我们能把自己的心安住在这上面,这问题解决了。
所以末后这半句讲,「令其愿住净法身故」,这净法身就是示现大涅盘。如来、法身菩萨永远住大涅盘,住大涅盘没有生死,住大般若没有烦恼,住真解脱得大自在。法身般若解脱,诸位要知道大乘具足,小乘只有解脱,般若、法身都没有,所以他那个解脱是局部,不是圆满。以前老师给我们讲经,他用比喻说,小乘证得的解脱是半个解脱,法身、般若阿罗汉没有证得。这是第四句所说的,我们再看第五句。
「示无常力不可转故」。这个示是示现。清凉大师这个注解里头,《疏》里头有说,这说得好,我们讲的时候把它疏忽掉。我把前面第四句念一念,大家看清凉这个注解,解释得好,「四翻色身无常,法身为常」。这是我们一定要懂,色身就是我们现前这个身,我们现前这个身是无常的;这法身是常,法身永远存在,法身不生不灭。「故晋经云」,这个晋经是《六十华严》,《华严》在中国是三次翻译,最早的是东晋时代所翻,我们就称晋经,就是《六十华严》里头所说的。「令求常住净法身故」。佛、法身菩萨为我们示现,教导我们,我们应当把这个色身舍掉。这个舍不是丢掉的意思,就是不要执著,不要分别执著这个身体,也不要分别执著我所有的。为什么?这都是虚妄的,你这个分别执著就冤枉,自找苦吃。
我们有这个色身,我现在好像有家庭、有事业,这不照顾行吗?不照顾,行。为什么?你要懂得因果的道理,你就晓得。懂得因果道理的人,心是定的。他命里头有钱有财富,到时候真的自己来;命里头有是因,因要有缘,果报就现前。那个缘随便你干什么,你干哪一个行业,他都赚钱,他命里有;命里没有,干什么都赚不到钱,只有赔本,赚不到钱,这个道理要懂。所以人懂得因果道理,他心是安定的,定生慧,他有智慧,他不妄求。如果说是我想种种方法来求利,我真的发大财,那不是把你这个因果破坏掉了吗?
现在人不懂得因果道理,起心动念都不善,总是自欺欺人,损人利己。损人怎么会利己?损人害自己。譬如我命运里头有一百亿的财富,命里有,这一生决定会现前;可是我起心动念都不良,我总是坑别人,自己在当中图暴利,得到没有?得到了,得到不少。也许得到只有三十亿、五十亿,我自己觉得很了不起,其实命里有一百亿,因为用心不善,打折扣,打了对折。你要是以善心善意去做,你所得的利益是百亿。如果善心善愿又能够帮助些苦难众生,你可能得两百亿。非常可惜,世间人不晓得事实真相。晓得事实真相,人人都是以仁慈的心,都是以好心来求利,那是你命中百分之百的现前。再有善心善愿,大慈悲心救苦救难,那你这个命里面所有的加倍。
所以我劝学佛的同修,刚刚进佛门,我教他念什么?念《了凡四训》。我常讲初学佛的人先把《了凡四训》念三百遍,我是教你念一年,一天念一遍,三百六十五天你念三百六十五遍。因果道理真的明白,然后学佛你会得力,功夫得力。你没有这个基础,你不相信因果报应,你还有恶念,你还想占别人便宜,损自己的德,损自己的果报,大错特错。使你自己过去生中所修的这个善福,不能圆满现前,总是打很大的折扣,你冤枉不冤枉?
真正有福的人,有智的人,什么都不想,什么事情自自然然就现前。中国谚语所谓「心想事成」,你说这多快乐!这一个事业需要多少钱,念头才一动,它自然就来了,这多自在。有这个心,有这个念头,钱不能现前,事情做不成,想到也许这个事情不应该做,也许众生没有这么大福报,因为我们做的是为众生做的,不是为自己做的。众生没有这么大的福报,或者是自己修行的功力还不够,没有这个感应。这从前老师教我,要好好去反省,要把原因找到,改过自新就心想事成。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教导我的。我在学佛这五十多年当中,感应不可思议。所以我感谢老师,我相信老师,我真正相信佛法,依教奉行。
学佛,这一生当中遭遇许许多多苦难,我知道苦难原因从哪里来,过去生中造作种种不善业,现在遇到这些苦难就报掉,在佛法里讲重罪轻报。为什么?这一些果报都应当在三途地狱里面去受报,现在这些年学佛功夫有一点力,就是得力了,那就不用在三途地狱来受报。现在有一些人找你的麻烦,毁谤你、侮辱你、陷害你,就报掉。所以我对於毁谤我的人,侮辱我的人,陷害我的人,我天天拜他们,我一点怨恨心没有,一丝毫报复的念头没有,我只有感恩的心,为什么?他们替我消业障。他们要不替我消业障,我这个业将来在三途受报,我很清楚很明白。所以这些人都是我的恩人,这一生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。我离开台湾的时候,我写了六条生活在感恩的世界,永远感谢。
诸位想想,我要是不了解这事实真相,我会跟平常人一样,你骂我,我会骂你;你打我,我也会打你,有瞋恨心,有报复心,人之常情。这是佛法带给我真正的好处,真实的利益,让我了解事实真相。对於照顾我的人,这些护法我感谢;对於毁谤我的人,这些也是我的护法,我也感谢。一个是从正面,一个是从反面,都帮助我提升境界,消我的业障,增长智慧,提升境界,我怎么会不感激?所以我每一堂讲经,我一定都念「南无老师护法诸菩萨」,你们从正面是护法诸菩萨,你们从反面也是我的护法诸菩萨,反面是帮助我消业障,正面是鼓励我精进,都是我的老师。这《论语》上记载的孔老夫子,三人行必得我师。三人,自己一个、一个是善、一个是恶,善是我的老师,恶也是我的老师。学佛之后,这个道理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善是鼓励我,勉励我;恶的是责备我,惩罚我,责备惩罚消业障。
所以真正修行人,环境,顺境逆境都是增上缘,人事里面,善缘恶缘,善缘就是好人,你遇到的好人;恶缘,遇到都是冤家对头,统统都是善知识,都是帮助我、成就我。那遇到不善的境界,受不了就退转,这个人不能成就。这个道理,这个事实真相,几个人懂得?我相信有懂得的人,但是境界现前受不了,受不了就退转,多,太多太多!为什么境界现前受不了?你对於这个道理、经教契入的不深,你了解的不够彻底。换句话说,大乘经教,你要是愈熟读,愈是去深思,体会到这里面的精义(精采的义理),境界现前,你的心很平静,你不会受境界波动。
境界,心平静,平静生智慧,你处理问题是智慧不是感情,感情是烦恼。换句话说,顺境里面,善缘里面,决定不生贪爱;逆境里面,恶缘里面,决定不生瞋恚,永远保持我们中国人讲的心平气和。心平气和处理问题,哪有不善?那有不妥当?这样才真正愿意住清净法身,虽然不是真住,我前面讲的相似,与清净法身愈来愈接近,清净法身那个气氛愈来愈浓。真正证得清净法身,那你就是法身菩萨。诸位想想,你懂不懂这个意思?你能不能想到这个境界?
我们再看清凉的注解,这注解里头有个字,我们还是从前面念起大家才晓得,「晋经云,令求常住净法身故」,这底下讲「今阙常字」,今阙常字就是现在我们常常读的这个《八十华严》,这个本子注解里头没有「常」,就是「令求住净法身故」,没有「常」字,但是现在这个常字补出来,现在我们这经上有,有这个常字。「以法身是三德之一」,般若,法身,解脱,这三德之一。「性出自古体无变异偏语其常,今已出缠故名为净」,所以这个地方这个缺的都补出来,意思非常的完整。他这一句的意思好,非常之好。下面我们得解释一下。
法身是三德之一,前面跟诸位报告,般若、法身、解脱,这是性德,自性本来具足,这个不生不灭不是修来的。《中观论》上讲的八个不,「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不常不断,不一不异」,形容性德。所以「性出自古」,这个自古就是没有源头,不是今天才有,无始无终。所以「体无变异」,这个体是性体,自性性体。所以它是真,它是常。真,它不是假的,它不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它决不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它是真的,它不是虚妄的,就是它永远不会改变。在现在用科学的名词来说,它是能,它不是物,物会有现相,会改变,它是能量,永远不会改变。所以「偏语其常」,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为我们说这桩事情的时候统统讲常。
「今已出缠故名为净」,这是解释这个净字。缠是什么?缠是烦恼,就是妄想分别执著。现在你烦恼断,执著断尽,不再执著,世出世间一切法一点执著都没有;分别断尽,这超越十法界;妄想就是起心动念,也减少了一分。妄想是无明,大乘教里头佛常讲四十一品无明,就是把无明好像分成四十一分,你已经断一分,没有完全断,断一分,断一分就证法身。换句话说,法身般若解脱你就证得一分。你破两分,你就证得两分,你破三分,你就证得三分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净法身。这个事情古人用月亮,晚上月亮做比喻容易体会。佛所证得的是圆满,像十五的满月。法身菩萨像什么?像初二、初三那个月牙。那个月牙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。所以他跟佛就是跟十五只有光大小的差别,没有真妄的差别,这个诸位懂了。所以他是真的,他不是假的。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就像我们把这个月光,从十五到月牙把它分成四十一分,它现在露出一分,这个比喻好懂。它不是水中之月,它不是捏目所见之月,眼睛看花的这个月,不是的,是真月。所以圆教初住菩萨是真佛不是假佛,他真的证得了自性的法身般若解脱里头的一分。我这个说法诸位比较容易懂。现在时间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