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二三一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二三一卷)  2004/3/21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1231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光照百界偈颂第九首看起,我们先将偈子念一遍:

  【或见师子吼。威光最殊特。超一切世间。神通力无等。】

  这首偈昨天我们讲了一半,今天再继续看「离世间品」知根说法有六首偈。清凉大师教导我们读「现神通时,调彼难调」,应当参考「离世间」这段经文。这段经文总共有十首偈,前面介绍过四首,今天我们来看现在这边的第一首。

  「菩萨知众生,广大无有边,彼一众生身,无量因缘起」。佛讲的这些事,实在是宇宙之间的事实真相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如果要是知道、通达明了了,人与人之间,人与天地万物、一切鬼神之间,就统统都能够和睦相处,一丝毫的误会障碍都没有,你说那个世界多么的美好。很可惜的就是我们凡夫对於宇宙之间事实真相不能够明了。我们看这首偈颂,「菩萨知众生」,这个地方所说的菩萨,我们要知道都是法身菩萨。此地讲的众生是十法界的众生,不只是六道,四圣法界里面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十法界里面的佛,都包括在其中。法身大士知道,法身大士有能力。

  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佛常说的,圆教初住菩萨就是法身菩萨,就超越十法界,他有能力到十法界来帮助这些众生;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,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。初住菩萨就有能力随类化身,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,那是真佛不是假佛。《金刚经》里面所讲的诸佛,你看看江味农居士在《讲义》里面讲的,他解释那个诸,「诸」可以说众多,但是真正的意思不是说众多,真正的意思是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有能力以佛的身分来教化众生,所以称之为诸佛。由此可知,在大乘法里称诸佛如来这里头的用意,许许多多都是讲法身菩萨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

  菩萨知众生,广大无有边。我们娑婆世界里头有十法界,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,这个教区怎么来的?这个地区的众生与释迦牟尼佛有缘,所以佛法讲缘生。有缘他就现这个境界,没有缘,这个境界就没有了。所以《般若经》上讲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你不要以为是真的。佛家讲真假、真妄是什么意思?真是永恒不变,那是真的。虚妄是什么意思?虚妄是刹那刹那在变化,那就不是真的,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这个相的的确确是指十法界。十法界千变万化,为什么?唯识所现。一真法界怎么样?一真法界没有变化,为什么?转识成智。法相宗常讲的转八识成四智,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妄想分别执著没有,完全是自性般若智慧。智慧不会有变化,所以现的相,相也就没有变化,我们称它作一真。

  这个一真是对十法界说的,因为十法界里头的相有变化;这里面的一切现象,没有变化。譬如人,那真叫长生不老,绝对没有年轻年老的这种样子,没有,没有生老病死的变化;树木花草永远是茂盛,不会像我们这个世间的树木,春生夏长,秋天树叶就变了,冬天就落光,它有变化。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类变化,华藏世界也没有这个变化。这是什么道理你要懂,它只有心现没有识变,所有一切变化是识变的。

  这个识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众生的念头,有情众生的念头。我们的念头刹那刹那在变,从早到晚,那个妄想分别执著不知道变化多少次。说实在话,粗的变化我们能觉察到,微细的变化自己完全不知道。大乘经上讲微细的那个波动,就是念头的这个动,我们讲起心动念,这个念头的动,微细的动,八地菩萨才见到,七地以前都见不到。八地菩萨,你想他那个禅定功夫多深!那么深的禅定才发现阿赖耶识里面波动的现象,这个佛在大乘经上讲,微细无明。不要以为我们的心很清净,什么念头都没有,其实很多念头你并不知道,真正到无念就成佛。究竟佛果才把这个极其微细的念头断干净,八地才发现,九地、十地、等觉(等觉叫十一地),还经过这么多的层次才把它断干净。断干净之后,这就完全圆满恢复你的自性,我们一般俗称叫成佛,成的是究竟圆满佛。

  所以首先要晓得一切众生界,这众生广大无有边,这一句话的意思非常之深。他的起心动念广大没有边际,他的妄想分别广大没有边际,他的愚痴执著也是广大没有边际,他造作一切善恶业也是广大没有边际。造业遇到缘果报就现前,因此十法界的业因果报也是广大无有边际,法身菩萨知道。这一句讲的是世界,下一句讲一个众生,好比说讲微尘。

  「彼一众生身,无量因缘起」。一众生,假设我们这一个人,我们的人身、我们的身心不是很单纯的,无量因缘。这个「起」就是讲生起,佛法里面讲现前,这个形象变现出来,这从人来说,大家好懂。这不是本义,本义是什么?本义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。彼一众生身,身就是有体,就是一个物质,这一个物质生起来,生起来是无量因缘,哪里是偶然。今天科学家已经发现,物质是能量变现出来的,能量何以能够变现成物质?《华严经》上讲无量因缘,不是一个因缘、两个因缘,非常非常复杂。这一个物质是什么?在佛法里称为微尘,那个微尘那么简单为什么称众生身?它是无量因缘显现这个现象,那就是众生,它不是独一的。无量因缘叫众,才生起这个现象,这是给你讲众生的本义。

  大乘经上讲众生的本义,是任何一物都是无量因缘而生起的。在我们人这个身体讲好说,大家好懂,为什么?譬如现在我们都受了一点科学的教育,知道人身,这个物质的身体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胞组织,大分,外面有头、有身、有手足;里面五脏六腑,器官。你明显能够觉察眼耳鼻舌身,器官,这些器官都是细胞组成的,细胞是由原子组成的,原子由电子跟原子核组成的。现在科学家再深入的去观察、去研究发现,这些电子、原子核是由粒子组成的;粒子现在又发现,还有比粒子更小的,粒子还能够分,夸克组成的。夸克是不是再能分?科学家不敢讲。佛法里面讲最基本的物质称微尘,微尘不能再分,这是最小的,就是那一粒微尘,你说我们这个物质的身体有多少多少微尘?叫微尘聚,我们这一个身体,你懂得这个道理,这一切万物都是一个道理。一个石头、一个小山丘、一棵树木都是微尘聚集的,微尘你看不见,它许许多多亿万亿万微尘聚集,你看到了。你看到的这是物质,就是佛法讲的相分,相分这里面还有一个很神秘的叫见分。

  见分是什么?见分是它本能,这个东西你就不知道。佛要不给我们说出来,我们现在科学家都不知道。这是什么?这是心。再小的物质,就是一粒微尘它都有,为什么?因心成体,它的本体是心性。心性的本能是它有见闻觉知,它能见、它能听、它能觉、它能知,它有见闻觉知。除见闻觉知之外,它有德,它的德是什么?它的德是具足了圆满的智慧,具足了圆满的能力。我们今天讲才艺、能力,具足圆满的相好,这个相好就是它的现相。这相是什么?色声香味,性之德,性之能,这个心性跟众生身是一不是二,这个东西不能分的。所以佛才讲了一句真话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。我们一般讲这一切众生大概是人,其实佛讲这一切众生,不但是人在里头,一切动物也在里头,蚊虫蚂蚁也在里头;不但动物在里头,植物也在里头,树木花草也在里头,矿物也在里头,山河大地、泥沙石块,统统都有。

  难得日本江本胜博士,从水,水是矿物,发现水有见闻觉知,发现水能够现出不同的色相。我告诉他,我说你才实验色相,它还有香,有香气;它还有音声,妙音;它还有味道,你还没有实验出来,你才在水这一样东西里面发现。泥沙有,泥土有,树木花草统统都有,没有一样东西没有,只要是物质,它统统都有。怎么知道的?这一首偈讲得很清楚,「菩萨知众生,广大无有边,彼一众生身,无量因缘起」,说得多清楚,说得多好。所以真的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心性里头没有大小,没有空间,没有时间;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、没有远近,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,所以叫一真。一真的意思深,换句话说,这里头完全没有对立。对立就不是一,对立就变成二、三。所以给你讲真话,法身菩萨看整个宇宙是一。

  所以大乘经上诸位常常念,也念得很熟,你也会说,但是意思实在讲你没有能了解。大乘经上常说「十方三世佛」,包括我们自己在里头,我们是未来佛,三世是讲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统统包括在里面。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这一法身是什么?就是因心成体,无论你现什么现相,确实是共同一法身。形相不同,心性相同。古大德用个比喻说,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这个比喻很好。我过去曾经参观过这个黄金制品的展览,我参观他的展览室,大概有将近两万件,就是金器,真是叫琳琅满目,这两万件没有一个花样是相同,统统不相同。从器皿到首饰花样都不同,两万多种。如果讲体怎么样?体是一个,统统是黄金。我们把黄金比喻作法身,共同一法身,都是黄金做的。

  我去参观这家工厂,也是我们学佛同修他开的,他做的这个产品不是纯金是镀金的。他的商品销全世界,为什么?镀金比黄金那东西还漂亮,还好看。但是什么?它的成本很低,所以一般人喜欢。你看到的跟真金完全没有两样,其实它是假的,它里面不是金的,就是外面镀一层薄薄的,真好看,丢了你不会心痛。像普通一般戴的手饰,美金大概只有十几块钱,丢了一点也不心痛。戴在身上琳琅满目,也不怕人抢你,为什么?它价钱不高,你要都给你。现在戴真东西的人,有的人不敢戴,戴出去怕人家抢劫,都喜欢戴这假的。所以他生意非常好。我用这个做比喻,大家好懂。

  整个宇宙,大,星球星系,小讲到微尘,它的体都是法性,所以叫共同一法身。这你才懂得这个意思。十方三世佛是包括动物、植物、矿物,还包括自然现象,全都包括在里头,一个法性变现出来的,叫唯心所现;千变万化,那是唯识,那就是佛在经上常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这个一切法是十法界里面的法,不是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心想。十法界里头人有念头,就是有起心动念,有起心动念就要心想,从心想生。所以我说江本胜博士的实验,他所实验出来的都是从心想生。那个图案就是我们的善的想法跟不善的想法。他举的例子很好,那个水贴上一个「爱」字,贴上「感谢」,那个结晶非常之美;换几个字,「我恨你」、「我讨厌你」、「我不喜欢你」,那个相就很丑陋。那个水现相不是从心想生吗?

  但是你要晓得,我们今天这个心想都是识变,那个水真正美好的结晶永远看不见。为什么?我们这个妄想不断。妄想断了的时候,你再去看那个水结晶,我相信那个水结晶的现相,就是经上讲的极乐世界七宝池里面的八功德水,那是水的本来面目,没有经过变化。所以起心动念就变化、就变质。华藏世界这一些树木花草,山河大地,极乐世界这里面的完全没有变质。这江博士的实验给我很大启示,我能够理解,我没有证得这境界,但是他这种实验增长了我的信心,几乎跟亲证的信心相彷佛。所以科学有助於对经教的理解。这首偈里面归纳起来讲两桩事情,一个是说众生是广大没有边际,一个众生无量因缘起,何况众多的众生。告诉我们这个事实真相。再看下面一首。

  「如知一无量,一切悉亦然,随其所通达,教诸未学者」。这就是前面所说调彼难调。你要不通达明了,你怎么能帮助别人断疑生信?所以首先自己必须通达明了。「如知一无量」,如果你真正知道一跟无量是相等的,一就是无量,无量就是一,为什么?在法性里头所有一切相对都不存在。一是少,无量是多,一多是相对的,不存在;大小不存在,没有大小;远近不存在,先后不存在,它才叫一。如果还有这个东西存在,那就不是一。不是一在哪里?不是一,是识变的,迷了。迷,那就没有一,统统是相对的。西方科学家讲相对论,相对论是唯识所变,所以他讲我们都是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,没错。这个六道是相对的,不但六道,十法界也是相对的,那就是什么?一不是无量,无量不是一,事实真相你永远不能了解。你要知道这一个,这就是什么?这是我们一般讲多少,多少是一不是二,《华严经》上常讲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。你知道这一桩事情,「一切悉亦然」。一多不二,大小不二,先后不二,长短不二,再给你讲生死不二,生死跟涅盘不二,烦恼跟菩提不二,这才能入一真法界。

  「随其所通达,教诸未学者」。随其所通达,这句话意思要懂,为什么?「其」是什么?其就是法身菩萨,法身菩萨无明烦恼没有断干净,也就是说,法身菩萨对世出世间一切法,决定没有分别,决定没有执著。虽然他不能到一,但是非常接近。不像我们凡夫,迷执,坚固的执著,坚固的执著就是迷。谁叫你执著?迷情叫你执著。智慧不会执著,智里头决定没有执著。他们的起心动念有粗细不等,十住、十行菩萨的起心动念比较粗,智慧就浅;十地菩萨、等觉菩萨起心动念就非常微细,智慧就高,这就是随其所通达。这个「其」是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

  「教诸未学者」,你有能力教导他们,他们还不懂这个、不知道这些事实真相,你知道多少教多少,教学相长。所以没有一个菩萨不教化众生,不教化众生就没有慈悲心,慈悲从哪里表现?慈悲就是真诚热心的教导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目的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。我们要晓得十法界里面的众生,乐从哪里来?乐从觉悟来的。苦从哪里来?苦从迷惑来的。迷了真苦,乐也是苦,觉了是真乐,苦也是乐,苦乐不二,这里头味道深。所以这里面每个字我们都不能够疏忽,尤其是偈颂,它用的文字很少,字字都有无量义。

  在教学,第三首偈说「悉知众生根,上中下不同,亦知根转移,应化不应化」。我们读这个偈颂很受利益,这是什么?观机。前面讲「菩萨知众生,广大无有边」,这些众生根性不相同,佛在此地大分有上根、有中根、有下根,你教学的方法就不一样,所谓是应以什么身得度,你就现什么身,不是一个身能度一切众生。菩萨法身是一个,能够随众生的心念,随众生的爱好,示现无量无边不同的身,能教一切众生生欢喜心,这样才能够收到教学的成果。不但菩萨现的相不一样,菩萨说法也不一样,这实际上跟你说菩萨有没有现身?没有现身。菩萨有没有说法?没有说法。说而无说,无说而说;这个现身,现而无现,无现而现,没有执著,没有分别。

  菩萨虽然不起心动念,但是菩萨那个心念有感有应,众生起心动念的时候,起心动念是波,我们今天讲电波,光波,起心动念是波动。这个波动很微细,但它速度很快,一刹那周遍法界,绝对不是电磁跟光能够相比,所以菩萨立刻就接收到。这个接收还非常奇妙,有缘他就接收到,没有缘,他接收不到,妙不可言。你跟这个菩萨有缘,你起心动念他知道,你跟那位菩萨没有缘,你起心动念,那位菩萨不知道;不是不知道,那个菩萨不动心,也就是说他不会来应。跟你有缘的就来应,来应就是现身说法来教导你,这个时候完全看你的缘有没有成熟。

  你的缘要成熟,这底下讲「亦知根转移」,这个根会转变。就是说一个人在修学过程当中,他有进,他有退,这个进退就是转移。你能够一直向前进,就有进步,进步到一定的程度,我们一般讲接近开悟的边缘,佛菩萨欢喜,这个时候一定来帮助你,把你这个关口突破,你就超越十法界。在中国大乘佛法里头,无论是宗门教下,例子很多;在净土法门里面讲的是理一心不乱。这个关口要突破,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生实报庄严土。到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悟无生,那可就快速。

  所以他知道,「应化不应化」,这是我们通常讲的时节因缘,什么时候应该来,什么时候不应该来。为什么?时节因缘不成熟,来了没用处。这就是说众生有感,感里面还要观察因缘。缘成不成熟?缘不成熟要是来了,反而造成障碍,这个障碍会把众生得度的因缘往后延,那就错了。譬如说本来十年缘可以成就,现在你去的太早,造成障碍,可能要延后到二十年、三十年,这是举个浅显的比喻跟诸位说。那也许有人问,众生既然有这个缘成熟,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,佛菩萨来为什么会不接受?这一定要懂得前面讲的「无量因缘起」。无量因缘里面,有个人的,还有环境的。特别是六道里面的凡夫,哪个不受环境影响!所以佛讲缘讲四种,亲因缘、所缘缘、无间缘、增上缘;增上缘是外面的环境。面面都要俱到,教化众生这个成绩才会圆满。

  观机是真实智慧,用世间话来说那是大学问。你能够掌握机先,就是今天讲的你能够抓住机会,你能认识机会,你能掌握机会。你能够抓住机会,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这是真实智慧,这是大学问,所以你才知道应该怎么做法。这些事、现象发生在什么地方?不一定。说实在话,有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体、自己身上,有时候发生在你家庭,有时候发生在你工作上,有时候发生在你应酬处事待人接物上,这个机会天天都有,无量无边,无有边际,没有中断。问题就是你认不认识?你能不能掌握?你会不会运用?佛法,尤其是大乘佛法,契入境界这里头有大乐,法喜充满。你要能体会我说的这个意思,你会能懂得一些。虽然不能很透彻,也能懂得几分,这个几分就能增长你的智慧,增长你的信心,让你也能够体会到(就是分享到)几分的法喜。我们再看下面这首偈,第四首。

  「一根一切根,展转因缘力,微细各差别,次第无错乱」。这里头最重要的一句就是次第无错乱。这是什么?性德。这个现象统统是唯识所变。我们著重在识变,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。「一根一切根」,一根如是,你明了了,这个一根就是前面讲众生根,上中下不同。一切众生的根性你统统都明了,一个道理。所以学佛,佛法讲的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任何一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。所以佛在金刚般若会上说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这话是真的。不但在大乘教里面法门平等,大乘跟小乘平不平等?当然平等。因为佛讲这个法门平等,下面没有说不算小乘,也没有说不包括其他宗教,他没有这个注解,没有讲!没有讲,那就是什么?就是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门统统平等,无有高下。我们今天学《华严》,没有怀疑,我们懂得。为什么?整个宇宙万事万法都是心现识变,它怎么会不平等!所有一切现象就是法身的相分,它的体就是法性。就好比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千千万万种这些金器,样子都不同,全是金,它的体全是黄金。你知道一个,一切都了解,关键就是你知跟不知,关键确确实实在此地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看第四首「一根一切根,展转因缘力,微细各差别,次第无错乱」。这一句说的境界非常深广。不但讲有情众生,当然他是以有情众生为主,也包括了无情的众生,所以无论是正报、依报统统包括在其中;不但说我们这一界,也包括他方。换句话说,遍法界虚空界都包括在其中,这范围多大!

  「展转因缘力」。前面说过无量因缘,佛在大乘教里面常常给我们讲四缘。四缘是归纳,无量因缘不好讲,所以佛教学用归纳的方法。无量因缘归纳为四大类,这四大类每一类都是无量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四大类里面第一类叫「亲因缘」。六道里面的亲因缘,这就是讲你到哪一道去投胎、去受生,第一个因。我们在六道里投胎不是一次,说老实话,天上去过,畜生也干过,饿鬼、地狱都经历过,每个人都一样。到哪一道去投胎,那个亲因缘都不一样,展转因缘力。不但亲因缘不相同,所缘缘也不相同。「所缘缘」就是你的念头,你的意念,你一生所希求、所希望的。「无间缘」也变化,有时候他转念头。那问另外一个?就是「增上缘」,增上缘就是外缘,外缘千变万化,非常复杂。不但现前我们看到这个社会人情世故变化无常,古时候也不例外,我们读历史就看到。内外的缘常常让我们胡思乱想,让我们的意志分散,而不能集中。凡是集中,那一定造严重的业,业里头有善业、有恶业。意志要不能集中的话,你所造的是小善、小恶,大善、大恶都是他的意志集中。所以这里头统统叫做展转因缘力。

  粗的因缘我们能觉察,微细的因缘,我们就觉察不到。我们觉察不到,比我们心地清净的人,我们称他有定功的人,不为外境所转的人,这个人有定功,他们观察的能力就比我们强。所以我们有许多不能解决的事情,为什么要请高明的人?他高明在哪里?高明,他心比我清净,清净心生智慧,染污心生烦恼,他高明就在此地,这你要懂。现在在这个时代,高明的人愈来愈少,常识丰富的人愈来愈多。常识丰富能不能解决问题?不见得。有时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,把问题搞复杂,古人所谓「聪明反被聪明误」;佛家讲世智辩聪,记问之学。现在的人学东西学得很多,学得很杂,他不是智慧,他烦恼习气不断,他贪瞋痴慢天天在增长。真正的学问是贪瞋痴慢天天下降,清净平等,那个正觉就是智慧,天天增长,那是对了。这我们不能够不知道,不能不辨别清楚。

  不要把知识当作智慧,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,智慧能解决复杂问题,知识不能解决。最明显的我举这个例子给大家听。我到澳洲来,澳洲学校赠送给我学位,荣誉博士,学校聘请我做荣誉教授。我年岁大了,荣誉教授是学校对於老教授一种荣誉的赠与,老教授教了一辈子退休了,学校赠送他荣誉教授。我虽然没有到他学校去教,他也给我一个荣誉教授,这是对我们的尊重。我的接受,接受了是校长好几次的劝我。为什么要接受它?希望我对於化解冲突,促进世界和平能尽一点力量,这是我愿意做的。但是有国际上许多会议邀请的是学者专家,他没有邀请出家和尚。所以校长告诉我,他说:我们学校给你学位,给你这个地位,你可以代表我们学校参加国际上的这些活动。我听听这有道理,行,那我才接受!这也是展转因缘力。我个人不需要,但在社会,我生存在这社会,社会需要,随缘,这不攀缘。

  我去年代表学校参加联合国在曼谷举行的和平会议,今年一月也是联合国在日本冈山举行的和平会议。过去没有这种机缘,这是我参加过两次。我深深的体会到,联合国从二次大战之后成立以来,我想应该有六十几年,每一年为世界和平开多少次会议,这国际会议!国际会议,你想想看召开这个会议要用钱,还要召集这么多学者专家,人力、物力、财力每一年用多少?效果何在?这社会一年比一年乱,冲突一年比一年多,好像和平距离我们一年比一年远,原因在哪里?学者专家知识丰富,我接触了不少,上台讲演有一番大道理说出来,也有提供一些解决的方案。会后怎么样?不能落实。实际上不能解决问题,我明白了。我在这一年当中参加两次会议,明白了。

  我在没有参加这些会议之前,前几年我住在新加坡,我用佛法的「四摄法」团结新加坡这四个不同的族群,九个不同的宗教。这两、三年做下来很有成果,真的把我们九个宗教变成一家人。我们并不常常在一块开会,我们学释迦牟尼佛的智慧,智慧能解决问题。佛告诉我们用这四种,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。我给诸位同学讲四摄法,讲过不少遍。但是这些年我应用的,这个四摄法里头最后一条,跟我从前讲的不一样。我从前讲的完全是根据祖师大德所说,那一种同事,说老实话证果的人才做得到,不是证果的人做不到。他喜欢跳舞,你也跟他一起跳舞;他喜欢打牌,你也跟他一起打牌;他喜欢喝酒,你也跟他喝酒,你会被他度跑。你度不了他,他把你度跑,这什么人行?阿罗汉以上行,那个没有问题。我们是凡夫,禁不起诱惑。

  所以这几年我讲的「同事」,我们要跟佛菩萨同事,我们要跟一切宗教里面的神圣同事,跟他们的先知同事。我是这个说法,这样做法决定没有过失。这个说法是此时此地,现在这个社会环境,决定有利而没有副作用。学佛要通权达变,不是一成不变,原理原则不变,方向目标不变,手段要常常变,你才能行得通。这就是前面我们所讲的随其所通达,教诸未学者;亦知根转移,应化不应化。你要懂得这些道理,你要活用,活学活用。所以前面三种没有问题。

  这个四摄第一句布施。布施,我讲的是多送礼,多请客,建立感情。彼此互相常往来,常了解,常常能够聊天谈心,什么误会都化解。我们的心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是能化能感,他接触了,多接触几次他就受感动。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,他这一生接触的朋友很多,他会想哪个朋友真诚心像某人,清净心、慈悲心、有智慧,他会观察,他会想。人在一生当中,能够遇到一个知己,遇到一个真正知心的朋友,难!我们愿意用真诚清净慈悲心,跟这些世间人做真正的朋友,做一个真正知心的朋友;你什么样困难的事情,你都可以跟我说,我会全心全力帮助你,不分种族,不分宗教,没有国家界限。像儒佛所讲的「有教无类」。不分贫富贵贱,我都是以真诚心跟你往来,至诚感通。世间哪有不能化解的问题?没有,这个我们要肯定。

  为什么一切问题都能化解?因为自性里头没有对立,我们懂这个道理。这是佛大乘经上常讲的,自性里头没有矛盾,没有对立。那么我们学佛、修学,从哪里学起?就从这学起,首先要把自己心里面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那个对立矛盾消除,让自己的身心统一,然后才能帮助别人。帮助别人是大公无私,没有偏见,没有邪见,正知正见。你的话别人喜欢听,你的行别人仰慕你,这个解决问题就好办。所以中国古人常讲的一个字「通」,古德所讲的政通人和,你只注意这两个字,一个通,一个和,你把重点抓到。通怎么样?要常常往来,不往来就不通,不通麻烦大。不通怎么样?彼此猜疑,愈猜愈讹,这样造成误会。误会就造成冲突,冲突就造成了斗争、战争,那这个伤害就大。起因?起因是很小,鸡毛蒜皮小事。所以怎么化解?通了就化解,这个通重要。

  《论语》上夫子说了两句话,说得很好,「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」。这句话解释的人很多。这一个国家领导人,人民都能够服从,都能够奉行政令,好,随他去;如果他不听话,他有意见,他有排斥,他有对抗,这时候怎么办?知之,这是教他。所以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,你要给他智慧,智慧开了,问题解决了。所以教学比什么都重要。在全世界所有国家民族里面,懂得用教学的方法,只有中国。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。不但要懂,我们要去做,要把它发扬光大。

  我这一次在印尼,我去的时候是印尼副总统哈兹邀请我的。到达印尼,一下飞机就到总统府跟他见面,见到印尼许多国家领导人,对这个国家有很大影响的人我都见到。印尼现在这一批领导人很难得,确确实实在忧虑社会安全跟经济衰退,他们给我提出来,印尼现前遭遇这两大问题,他们把经济摆在第一。我跟他们的谈话,我说经济是其次,最重要的社会安全。

  这个国家在全世界来说也是个很特殊的国家,信仰宗教的人多,大概在全世界恐怕是占第一位。信仰宗教的人应该占百分之九十五,这么大的比例,很少不相信宗教。这百分之九十五里面,有百分之八十五是回教徒(伊斯兰教徒),其他百分之十有信佛教,信基督教、天主教、印度教,这都是他们国家承认的一些宗教,这些宗教领袖我都见了面。所以要搞社会安定,比其他国家地区容易。他们就问我怎样做法?讲经。每一个宗教的宗教徒天天学习经典,他心就定,心就平,智慧就开了,妄想就少了。尤其是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国家的卫星电视,每天能够上个两个小时课,我说你这个地区(这个国家地区),半年人心就定,一年安定和平就落实。我去这几次都是催他们赶快搞这个。他们有宗教部,所以我希望跟宗教部长,我跟他谈过几次,希望宗教部里面设立一个宗教教育司,统筹策画每个宗教的教育。我告诉他,每个宗教都是社会教育。社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导社会。

  早年,古时候在中国,中国人重视教育,所以中国的和平统一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。这不是我说的,这是英国汤恩比博士说的。中国自从汉大一统直到今天,两千多年都能够维系著大一统,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国家,靠什么?教学为先。你看看中国自汉一直到满清,教老百姓教什么?儒、释、道三家。上从帝王下至庶民,没有不接受儒释道三教的教育。而儒释道的教育都重视家庭教育,学校教育,社会教育,宗教教育。我现在把教育分这四种。但是在今天的社会家庭教育没有了,学校教育不讲伦理道德,社会教育,你看看现在的电视、电影、歌舞,你就晓得完全是负面的。所以今天教育只有一条生路,一线希望,那就是宗教教育。希望把宗教教育复兴起来,能够带动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,国家哪有不强盛的道理!在佛法里面,尤其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这不但适合於中国大乘佛法,适合於全世界所有一切宗教,到大方广这儿全都融化。大方广好像是个炼钢炉子,什么破铜烂铁到这个地方全都变成精华,真正叫希有难逢。

  一般世人感觉到这个宇宙之间,天地万物,星球的运转,都有秩序,一点都不乱。它为什么这么有秩序?为什么一丝毫都不乱?都好像说这大概都是一定有主宰的神。是的,佛法不叫主宰神,佛家叫性识,心现识变,它有层次。你说识变,法相唯识学里面讲「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」,它有秩序,它怎么会乱;道家讲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」;《易经》里面所说「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生万物」,这都是讲有秩序、有次第,没有错乱。这是什么?这在佛法讲这是性德。所有一切这些现象都是心现识变。性有能有德,能就是变化,德就是此地讲的次第无错乱,这是德。乱是什么?乱是人把它搞乱。人的妄想分别执著把秩序搞乱。在从前没有这些科学技术,人虽然怎么样搞乱,那个幅度不大,所以影响不大。现在这个科技发达,麻烦就多,真正是破坏地球生态平衡,这个麻烦大,招来什么?地球上乱掉,秩序乱,天灾人祸!

  天灾人祸不是自然灾害,人为的。你讲最近的,近的人身,今天人身这个健康比不上古人。什么原因?现在人妄想多、知见多、烦恼多,所谓知识膨胀,不是好事情。古人讲「知事少时烦恼少,识人多处是非多」,现在这个社会烦恼多、是非多,你说多痛苦。再加上饮食起居不听从古圣先贤的教诲,听这些科学家的,说是这样东西对身体好,一窝蜂都去了,结果过了没有多时,这个东西听说对身体某一部分有不好的影响。常常在变化,饮食起居破坏了身体自然环境,身体不健康,奇奇怪怪的病都来了。外面的环境,地球生态环境被破坏,惹来的天灾人祸,现在人过的好痛苦。我们冷眼观察这个地球。诸位要是读一读《玉历宝钞》,地球上现在这个社会环境就是地狱,住在这个地方人苦不堪言。运气好的,有善根的,遇到佛法,遇到宗教,心地稍微平和一点;遇不到这些的,还是说遇到不相信的,生活真苦。你细心观察,慈悲心、怜悯心油然而生。再仔细观察就像这个经上所说的,「应化不应化」,哪些人我们应该帮助他,哪些人没有办法,他不能接受,那就不需要去帮助他,随他去!这些智慧,我们从经典上得到,细心去观察。

  这下面这一首正讲到现前状况。「又知其欲解,一切烦恼习,亦知去来今,所有诸心行」。菩萨了解的太清楚,知道什么?现在众生的欲望。现在众生的欲望是贪瞋痴慢、五欲六尘、自私自利、损人利己,他们的欲望知见是这些,这太可怕。他以为这个对自己有利,其实这个对自己有大害。纵然眼前你得一点小利,后果不堪设想。所以因果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。你看看近代中国佛教里头印光大师,我们提起印光大师,没有人不尊敬。印光大师一生自行化他,他教的是什么?我是总结了十六个字,他老人家常讲的,他真正做到,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,十六个字。如何落实?因果教育。

  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,那时还没有出家,我学佛七年出家的。我看到书本里面记载,定海知县(这是清朝末年)礼请印光法师到定海去讲经弘法。法师是陕西人,乡音很重,说话一般人听不懂,於是他请另外一个法师去,代表他到定海县去讲经。讲什么经?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,这我们知道是道教的。佛教的高僧大德,县长请他去讲经,他居然派一个人去讲道教的。我看到这个记载是百思莫解,怎么会这种情形?他为什么不请人去讲《弥陀经》?为什么不去讲《普门品》,这拜观音菩萨的人很多?多少年以后才参悟,因果教育比什么都重要。

  佛法太深,真正能够理解契入的人那是要有善根,真的要上根、中根的人。那下根人多,怎么办?因果教育。讲因果报应,种善因得善果,造不善的因,你有恶报,让大家心里能够警惕,应机说法,这就是此地讲的「又知其欲解」。印光大师知道这个时代人的欲望,他所了解的是些什么。一切烦恼习气,大师清楚明了,也知道去来今。这就不是普通人,就是知道这些人过去生,现在生,未来生,「所有诸心行」,他通达明了。所以他能够应机说法,他能够收到教学的成果,精力时间没有白费,这不能不懂。末后这一首。

  「了达一切行,无来亦无去,既知其行已,为说无上法」。这是真正调彼难调,但是这里头有智慧、有次第、有善巧、有方便。首先是一个真诚的态度,我们常讲不自欺不欺人,取得学习人的信心,这一点最重要。夫子他所以能够成就,这个教学的效果,你看他老人家的德行,这是学生们说的,夫子有五德,温良恭俭让;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忍让,这就叫人服。释迦牟尼佛一生表现的是六度四摄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;爱语、利行、同事,人怎么能不服,怎么能不尊敬你,你说的话哪有不相信!世出世间圣人,你们仔细想一想,没有一个不具备十善,身确实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孔老夫子做到,释迦牟尼佛也做到,这是德行的根本。

  自知知人,再推广知一切众生,然后你才有智慧,才有善巧方便,因材施教。应以什么方法教人就用什么方法。印光大师早年用《感应篇》、用《阴骘文》,教化定海县的老百姓,他没有分别那是道教的,不是佛教的,没有这种执著,没有这种分别。只知道在第一个阶层要人断恶修善,这种教材一般人容易接受,容易理解,有次第,有顺序,慢慢的把他提升。我们学佛,老师也是用这个方法谆谆善诱,把我们的境界一年一年向上提升。要是一开头就给我们讲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,我们听不懂,我们会拒绝、会排斥,为什么?没兴趣。所以我跟李老师学教,第一部学的是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很契机;第二部学的是《阿弥陀经》,他老人家都亲自讲的。我听讲《弥陀经》,自己阅读《印光大师文钞》,这是老师指定,用印祖的《文钞》跟《弥陀经》里外相应。我第三部所学的《普贤行愿品》,第四部学的是《金刚经》,第五部学的是《楞严经》。我在台中十年,这是我的根基,老师是一步一步的把我拉上来。到以后讲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,我一听就懂。

  所以最后这是大乘境界,「了达一切行,无来亦无去」。这个境界就高。「既知其行已,为说无上法」,这个无上法就是《华严》,到这个时候可以跟众生谈《华严经》,谈无上妙法,真正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复杂问题统统解决,让你法喜充满,成无上道。这第九首这首偈末后两句是『超一切世间,神通力无等』,我们可以把这最后一首偈来解释这两句,圆圆满满。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