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二二一卷) 2004/1/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1221
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光照百界,偈颂第六首看起:
【或有见出家。解脱一切缚。修治诸佛行。常乐观寂灭。】
这首偈意思很深,包罗很广,我们在「离世间品」出家八相成道,出家这一段长行看过了。长行总有十句,最后的两句,第九句。
「为显当得如来十力无畏法故,示现出家」。「显」是显示,菩萨在这一生当中示现成佛,所以说「当得」,当是快要得到了,示现成佛的时候就得到如来果地上十力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,这些前面都曾经介绍过了。总的意思,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真的是达到究竟圆满。究竟圆满是性德,一切众生统统都有分,不是说这是菩萨成佛了,他得到了,我们凡夫没有,不是这个意思,性德是一切众生各个本来具足。现在失掉了,佛给我们说,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,如果真的失掉,那自性就有生灭,那就是有为法,不是无为法。自性不生不灭,所以自性本具的德能、相好也是不生不灭。在哪里?就在现前。
迷失了本性,我常说把性德扭曲了,你看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变成了烦恼,智慧一扭曲就是烦恼,如果一恢复那就是智慧。所以,大乘经上常常讲,烦恼即菩提。烦恼跟菩提是一桩事情,觉的时候叫菩提,迷的时候叫烦恼,菩提就是智慧,它是一桩东西。迷了,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变成烦恼。德行?德行就变成了业障,无量无边的德能统统变成业障。相好?相好变成现前果报,三途六道。迷了!所以性德并没有失掉,真的是什么?扭曲了。就好像觉悟的时候看水,不起波浪是平静的;迷的时候是水起了波浪,还是水,但是照用完全不同。平静的水,它像一面镜子一样,把外面的景观照得清清楚楚;迷了的时候,水起了波浪,起波浪的时候也能照,不是不能照,照得是支离破碎。我们凡夫自性就像是起了波浪的水,诸佛如来他们的心像平静的水,一丝毫波浪都没有。诸位从这个比喻里面,细细去体会你就知道了。
说「如来」是说我们自己自性的风光,本来具足。我们真听懂了,真听明白了,一定要发心,发起信心!相信自己能作佛、能成佛。为什么?本有的。正是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上所说,「本觉本有」,本有哪有不能恢复的道理!「不觉本无」,不觉是迷惑,迷惑本来没有,自性里头没有,当然可以断掉。对於断惑证真,我们有了理论上的依据,信心十足,而世出世法无一不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。所以佛才讲一切法从心想生,心想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信心,要相信佛语,佛的话一点都不错。末后一句。
「最后菩萨法应尔故,示现出家」。「最后菩萨」就是等觉菩萨,最后一位了,再上去就是无上正等正觉,也称之为后补佛,补处菩萨。像现在在我们这个世界,弥勒菩萨他的地位就是补处菩萨,最后身的菩萨。他将来时节因缘到了,他要降生到这个世间,像释迦如来一样,示现八相成道。佛佛道同,所以才说「法应尔故」,法是方式,降生、示现、教化众生的方式,本来就是这个样子。法应尔故,就是法尔如是,自自然然它就是这个样子。所以他要现示现出家。
「菩萨以此调伏众生」,这两句很重要,每一段都是这两句做总结。菩萨用这种方式、用这种方法来教化众生。教化用「调伏」两个字意思很明显,调是调和,伏是降伏,你看老师教学,父母教儿女,都要懂得这种手段。「调」是调顺,柔颜爱语来教导他;「伏」是威严,所以叫恩威并济,这可不能用错。该用慈爱,用慈爱去安慰他、安抚他;该用威严,要用威严来教训他,不能只用一个方法,一个方法教不出来。好的父母,好的老师,懂得这个道理,也知道学生、儿女的心情,所以用得非常恰当。儿女对父母又敬爱、又畏惧,学生对老师亦复如是,敬畏,这样才能把人调教出来。如来示现八相成道,意义在此地。现在我们再读,继续往下面读,第七首偈:
【或见坐道场。觉知一切法。到功德彼岸。痴暗烦恼尽。】
这首偈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也只有两句,「坐道场时,障尽德圆」。『觉知一切法,到功德彼岸』,这是德圆,『痴暗烦恼尽』,这是障尽,功德圆满!我们常常在佛的大殿,看到有匾额上题的四个字,「功圆果满」,这后面两句就是这个意思,功圆果满。这首偈,清凉大师要我们参考《疏钞》六十九卷,就是经文五十九卷。我们现在用《疏钞》的本子,这个页数就好查了,在二十一页,二十三页,这里面讲得很丰富。我们先看二十一页里面讲的『坐道场』。
「佛子,菩萨摩诃萨坐道场,有十种事」。十代表圆满,代表无尽,无尽略举十个例子,所以举例也是圆满数。哪十种?第一,「所谓坐道场时,种种震动一切世界」。清凉大师在《钞》里头,也就是注解里面,跟我们说,这十首偈,前面四首都是讲的处所庄严,道场,处所庄严,大地震动是庄严。这是不是地震?不是。如果佛菩萨坐道场都产生地震,那是很恐怖的事情,那就不是好事情了。这个震动是说的人心震动,人心振奋。菩萨示现成佛,你说这多么高兴,多么值得庆幸!震动是一切世界,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世界统统震动,也就是这个讯息刹那之间就传遍在遍法界虚空界。谁知道?法身菩萨知道,诸佛如来知道,欢喜庆幸,有缘的这些佛菩萨也来道贺。
在一切经里面最特殊的,是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诸位看看它的序品,「忉利天宫」这一品。世尊开讲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十方诸佛都来了,一尊佛都没有缺,这个法会比《华严》还要庄严,无比的希有殊胜。什么原因?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法,这是佛门的孝经。讲到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,诸佛不来不行,诸佛他有父母,他有师长,成佛了还是要孝父母,敬师长,所以统统都来了。十方诸佛带著侍者(侍者是大菩萨)向世尊致敬,问讯就是致敬,退坐在一旁,听世尊讲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你说这个会多殊胜。世尊灭度了,弥勒佛还没有来,这当中空档时间很长,五十六亿七千万年,这么长的时间,这个时间没有佛,众生苦。可是诸佛菩萨慈悲到了极处,绝不忍心众生在受苦受难,於是这个空档度化众生的任务,就交给地藏菩萨。所以,在这一段期间当中,地藏菩萨是代理佛,地位在一切菩萨之上,一切菩萨聚会在一起,地藏是首席,这个我们要晓得。
所以,大乘法从什么地方修?从孝亲尊师,这就好比你有地,你要建立个寺院,首先你要取得土地;像我们建个道场,你没有土地,道场建不成功。一般人住家,我要盖个房子,房子要建在土地上面,地藏就好比是土地,首先你要取得。这个土地是比喻,比喻心地,这个心是什么心?菩提心,大菩提心!我们今天讲五种菩提心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是地;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心地基础上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人发这种真诚心来求道,十方一切诸佛立刻就知道了,所以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,这话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江老师画「地狱变相图」,回去才没有几天,告诉我,在短短这几天当中,他三次梦见地藏菩萨。地藏菩萨召集所有的阎罗王、城隍、鬼王,人众很多很多,好像在开庆祝大会,他见到了三次,这是感应。打电话告诉我,说这个事情,我说我能理解,这一幅图画成功之后是要开庆祝大会。我想他很可能把他梦中这个境界做为「地狱变相图」最后的总结,无比的殊胜。这桩事情,凡是信仰宗教的人都不会怀疑,都知道这个事情是真的。我们学院现在开始上课,我们英语的教材,就是美国预言家凯西的报告,我们选这个来做英语教材。好!言语学会了,文字学会了,内容是讲轮回、讲报应,跟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所说的,真是异曲同工。增长我们对於因果的信心,坚定我们修学的弘愿,一定要发心,念佛求生净土,要依靠经论的教诲,真正去修正自己一切错误的行为。
人只要起这种念头,发这个心,震动一切世界。我们是凡夫,自己力量很薄弱,求佛菩萨加持,求佛菩萨帮助。人有善心善愿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修学过程当中难免遇到挫折,肯定有的,你看菩萨示现成佛还有魔障,那个魔障就是挫折。不能灰心,遇到挫折就灰心,这个人没成就。遇到挫折,这是考验的时候,看你有没有智慧,你能不能转境界!果然有智慧转境界,这个障碍不但障碍不了你,反而帮助你提升。一次挫折,一次障碍,帮你提升一层,你会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,不生烦恼,增长智慧。当然这一方面是自己善根成熟,一方面确实十方世界佛菩萨加持。再看第二句。
「坐道场时,平等照耀一切世界」。这都是属於庄严道场。庄严道场里头最重要的,不是物质,你把道场建得金碧辉煌,美仑美奂,那统统都是物质。里面所有一切佛像、菩萨像、神像精工雕刻,那只是人间一种艺术品而已,没有灵性。灵性从哪里来?灵性从心里头来。「平等照耀」,就把所有一切物相都变活了,它有灵性。有平等,诸位都知道,一定有清净,一定有真诚,一定有正觉,一定有慈悲,具足菩提心。菩提心是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照耀一切世界。真正觉悟的人,他的心量就是这样的,原本就是这样,哪里不能容人?学佛,学大乘,尤其学《华严》,你要注意到,你没有平等心你就入不了华严境界。华严境界起心动念都是遍法界、虚空界,万事万物都是一视同仁。不但平等,真诚,真的没有虚伪;清净,没有染污;正觉,没有迷惑;慈悲,没有自私,整个宇宙是一体,你看这个心量多大!中国人常讲,量大福大,心量小的人没有福报,量大福大。
我们亲近的人,我常常教人,有许多人问我,经营工商业的同学、同修们,他们要用人,聘雇人员,有时候碰到我来问我,想聘请某个人怎么样?我也不见得认识这些人,我告诉他一个原则。你仔细观察,那个人有福你用他,他给你带来福气;那个人要没有福,你就别用他,你用他,你的福都被他折了。我教人用人是这个原则。你看看古时候贤明的帝王,打仗的时候,贤明的将帅,他底下用人用福,有福。先锋一定选什么样的人?福将,他有福报,他不会打败仗。纵然打败仗,他不会有很大的损失,福报大!你懂得这个原则,你就不会用错人。有福的人,选他担当一方面,有智慧的人,选他当参谋,让他来出主意。有智没有福,不能够担任主管,主管一定要有福,智慧差一点没有关系,找有智慧的人帮助他。
佛教我们福慧双修,福在慧的前面,这是一个总的原则。你居家,你想请个帮助你理家的人,雇一个人,你也要懂得会看人,看那个人有没有福报。我没有做过主管,我一生孤家寡人一个,行业是讲经教学,大家都知道我一生不管人、不管事、不管钱财。我读书有一点心得,懂得原理原则,所以有人来问我,我把这一点心得、经验贡献给他,给他做参考。
平等照耀,平等心比什么都重要。这是佛道场,佛的心平等心,菩萨是六度心,缘觉是十二因缘心,声闻是四谛心,天人是四无量心,慈悲喜舍,上品十善心,人道是十善五戒心,饿鬼是贪心,畜生是愚痴心,地狱是瞋恚心。你用的是什么心?现在菩萨示现成佛『坐道场』了,那当然是平等心。这个平等心发的多大?也是遍法界、虚空界,没有不平等的。第三句。
「坐道场时,除灭一切诸恶趣苦」。「恶趣」就是恶道,这一句了不起。「坐道场」,这个道场是什么?坐道场就是你现在正处於住持佛法、教化众生的地位,这就叫坐道场。一个道场只有一个住持,不能有两个住持,你负责教导,像一个学校,你是校长你负完全责任。当然你要聘请许许多多的助手,教职员,但是这些助手每个人都要听命於你。所以教育的成功失败,责任归校长,不归教职员。学校办得好,政府奖励,奖励校长;办得不好,要处分,处分校长,我们要懂这个道理,所谓是他有行政责任。助手好,他要有智慧要会运用,人家提的意见你要会采纳,你要能落实。功劳,功劳是你的,不是出主意的那个人,是你的,这一定的道理,要懂得。给你出个坏主意,你要没有智慧,把它用上了,以后出了事情,你要受处分。
这一句在第三句,说的是什么?你看「除灭一切诸恶趣苦」。我们想想,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上对龙王讲的话,龙王是代表六道众生。为什么用龙来代表?龙善於变化,代表六道里头变化太大了。现在看看我们的社会,不仅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,人的思惟、见解、言行也是千变万化。过去怎么样变还有个标准,所谓是八、九不离十,那个标准就是圣人的教诲。在中国,伦理道德是个标准,不能太离谱;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,十善包括在戒律里头。所以,礼没有了,伦理道德没有了,儒就没有了;戒律没有了,佛就没有了。前面我们读到,佛把戒律比做法轮里头的轴心,三昧是外面的轮,轴心是戒律,你就晓得这个东西多重要;智慧是庄严、是德用,戒定慧三学用法轮来做比喻、做代表。
佛告诉龙王说,「菩萨有一法,能离一切世间苦」,不就是这一句吗?除灭一切诸恶道苦,诸恶道就是一切诸世间,一切世间。这一法是什么法?十善业道。教人「昼夜常念善法」,心善;「思惟善法」,思想善;「观察善法」,行为善。行为用观察两个字妙极了,我们今天修行,为什么功夫不得力?专门观察别人不善,你说糟糕吧!观察别人不善,自己就不善。为什么?你被染污了,这个影响实在讲太大太大了。专门看别人的不善,专门说别人的不善,你的心不善,你的思想不善,你的言行不善。好了!你落在五逆十恶,五逆十恶变的是三途地狱,你造这种业,你要受这个报。
你已经造了,不要紧,你还没有死,你一口气还没断,还来得及,赶快回头;一口气断了之后就来不及了,回不了头了。一口气未断,能够修忏悔法。什么叫忏悔?忏悔不是在佛前磕头作揖,求佛菩萨饶恕,那是假的,那是不懂得忏悔法;忏悔法是明白觉悟之后,后不再造。我从今之后,再也不看别人的不善,再也不记别人的不善,再也不说别人的不善,你修真忏悔法。修真忏悔法的人诸佛欢喜,为什么?回头是岸!佛后面还加强语气,「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」,这一句话非常重要!我读了这节经文,我还加了点东西进去,不但是不容毫分不善夹杂,我加了个「不容毫分不净夹杂」,心要清净,行要纯善;纯净纯善能除灭一切诸恶趣苦。
所以,十善业道是佛家的根本法,行门里头最重要的一门,所有一切大小乘佛法,显、密、宗门、教下,统统都依十善而得成立。十善就好比是土地、地基,显、密、宗、教,大小二乘,无量法门,好比是建筑物,这个城市美仑美奂,建筑辉煌,统统要依大地;没有大地,你盖个小茅蓬也盖不出来。你要不重视十善业道,不真正落实十善业道,你这一生无论修哪个法门,无论怎么样用功,到最后都落空。落空之后是什么样子?这就是李老师常讲的了,该怎么生死,还是怎么生死。「该怎么生死」是什么意思?业力,你必定还是受业力牵引,你自己做不了主宰。如果是修行十善业道的人,他能做主宰,他能够转业力为愿力;换句话说,这一生当中,前半世是业力来受生的,后半世转业力为愿力,就变成菩萨乘愿再来。这是学佛的成就,学佛的真实利益。
你看看,这个事情真的不简单,无量劫来累劫的业障,在这一生当中居然能够把它消得干干净净。只要你能够依大乘经教依教奉行,你要认真的落实十善业道。我们上次把这个经讲了一遍,讲得也相当详细,现在台湾有同学从录相带把它写成了文字,很快就会印出来。有文字、有光碟、有录音带,要多看、多听、多学习,能离一切业道苦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看坐道场十种事的第四句:
「坐道场时,令一切世界金刚所成」。「金刚」表究竟坚固,哪些事情究竟坚固?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,一切法从心想生,如来果地,他那个大地确实是「金刚所成」。为什么地会变成金刚?在理论上讲,现在科学家很清楚,科学研究的成果知道一切万物确确实实是一合相,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它的基本粒子完全相同。金刚钻跟泥土没有两样,完全相同,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,变成许许多多不同的元素,不同的矿物,不同的金属。实际上,这个基本粒子完全相同。谁排列的?於是有些人就想到这大概不是人,这是神,神来做的。总是把一切无法想像、不可思议的,统统归给神,答案归到这个地方。
可是在佛法里面,佛法就不是这么说,佛法确确实有归宿。谁排列的?佛讲「从心想生」。你的心想坚定,这所有一切物质都变成了坚定;你的念头浮动,所有一切物相也就变成浮动,物质现象从心想生。心刹那刹那不住,所以外面所有的物相也是刹那刹那在变化,我们想想佛说的这个道理。佛不是凭空说的,他凭什么说的?他亲自见到了,这就是《般若经》上讲的,佛有五眼,五眼圆明,看到宇宙之间无量无边世界的一切真相。诸佛如来要是有缘集合在一起,他那个大地所呈现出来的确实是金刚。清净心所现的土地是琉璃,干净的,一尘不染,像玻璃一样,透明的。平等心现出来的是地平如掌,没有高低起伏,确确实实说明了物随心转,境随心转。
在大乘教里面,金刚代表智慧,般若智慧,所以《般若经》里面有一部,这是知名度最高的,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「金刚般若」是能现,「世界金刚所成」是所现,能所是一不是二。《金刚经》的义趣就是坚固,能破一切物,一切物不能破坏它,它的坚固就可想而知。我们在此地把它用来比喻信愿行,信心坚固,没有能够破坏的;愿力坚固,决定没有退转,决定没有改变,信愿坚固;行坚固,行包括思想、见解、言语、行为,决定与诸佛如来教诲相应,决定与性德相应,没有违背,这个人的成就就是「金刚所成」。
想想我们自己,学佛这么多年了,对於佛法是不是真正有信心?大多数的人半信半疑。对於你的愿有没有信心?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没把握,没消息,也是半信半疑。所以,在行门里面,一面是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一面又舍不得放下娑婆六道,你处在这个矛盾当中,你怎么能成就?大多数的修行人确实是这样子。你找到一个真的坚定信愿行的人,太难太难了,那个人肯定一生成就。我们在《往生传》里面看到,《净土圣贤录》里看到那些记载,你仔细观察,没有一个不是信愿行坚定不移,他成功了。信愿行有丝毫疑惑,都会造成往生的障碍;学教,造成开悟的障碍,其他就不必说了。所以,《华严》大经大论都说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,坚定的信心是成道的根源,坚定信心能出生一切功德,所以称功德母。
初学,你有没有成就?不看别的,端看信心。初学的人,你对於你选修的法门有没有信心?你对於依止的善知识有没有信心?我们今天讲老师,指导你修行的老师,你依靠他,你对他有没有信心?对你的同参、同学有没有信心?然后你所学的,落实在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,有没有信心?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,那恭喜你,你决定成就。你要没有信心,没有信心就是疑心很重,怀疑。怀疑,大乘经教佛常讲,是菩萨第一障碍;换句话说,菩提道上障碍很多,怀疑是最严重的障碍,是一切障碍里头的第一障碍,就是你有疑。你对所选修的法门怀疑,你对於教导你的老师怀疑,对你所学的东西能够落实到生活怀疑,所以你没有办法做到,你怎么会有成就!
真正有成就的人一丝毫怀疑没有。禅宗六祖惠能,二十四岁接受五祖传衣钵给他,五祖哪一点看重他?就是人家没有怀疑。神秀还犹疑不定,你在《坛经》上看到的,这就没办法跟惠能大师相比,坚定,一丝毫怀疑都没有。所以谚语常讲「疑心出暗鬼」,这是比喻,你有怀疑,你就会遭遇到许许多多的障难,那些障难叫暗鬼,障碍你、阻碍你,你不能成就。下面第五句。
「坐道场时,普观一切诸佛如来师子之座」。菩萨示现成道的时候,也坐师子座,观察一切诸佛师子座。师子座比什么?坐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,师子座就像宝库一样,这里头有无量无边无尽的法宝。你坐在这个师子座上,这些法宝,无量无边无尽的法宝,从你口中流出,从你念门流出,从你全身流出,从师子座流出,遍法界、虚空界。你想想这是什么境界?坐上这个宝座,这是示现成佛了。佛佛道同,佛与佛所见的,佛与佛所说的,决定没有两样,佛佛道同。所以你要是疑惑,这个人是真佛、是假佛?没有关系,你找佛经来对照一下。如果他所想的,他所说的,他所做的,跟经典上讲的相应,那他是真的,他不是假的;如果不相应,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,细心观察你就明了了。
这一句清凉大师还有注解,「观师子座者,知将说故,晋经云,观一切佛师子之吼」。《晋经》是《六十华严》,这个地方讲观师子座,《六十华严》说观师子吼,大意上我们也都说出来了,是这个意思。佛佛道同,以心印心,佛心纯净纯善,自己也是纯净纯善,心心相印。一切诸佛如来的智慧,跟自己所证的完全融成一个智慧。你要说为什么?这是法性,法尔如是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只要你把障碍去掉。障碍是什么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说到我们眼前的障碍,最严重的障碍是十恶业。
诸位一定要晓得,佛教初学,无论在家、出家,教什么?十善业道。怎么晓得用这个教初学?「净业三福」不就是说明了吗?这三条,第一条人天福,第二条二乘福,第三条菩萨福。人天福里面,教的是「孝亲尊师、慈悲心、十善业道」。所以我们知道《十善业道经》是佛门里的共同科目,必修的科目。再看下面第六句。
「坐道场时,心如虚空无所分别」。五、六、七这三句是讲身、语、意三业,这句讲意业。这是如来果地,乃至於法身菩萨,「心如虚空无所分别」,我们常讲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统统放下了,都没有了,这个心是纯净纯善。这个心是真心,这个心是佛性,这个心决定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自自然然圆满具足。古来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,修行要从根本修,什么是根本?心是根本。我们把大乘经论的教诲,归纳成十句纲领,好记,依这个修学,与这个相应,真学佛,真修行,真的从根本修。这十句我们都记得很熟,心是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;行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十句二十个字。再总把它归纳起来,「纯净纯善」,五种菩提心,纯净;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,纯善之行。所以把二十个字归纳为四个字,纯净纯善,从这儿修心。再看第七句。
「坐道场时,随其所应现身威仪」。这一看就知道,这是身业,善护身业,不失律仪。这里面有句话必需要记住,非常重要,那就是「随其所应」,众生有感,菩萨就有应,应就是「现身威仪」。你们大家现在在学《沙弥律仪》,沙弥「律」说十条,十戒;「仪」就是威仪,二十四门威仪,从这儿学。儒家威仪是在《弟子规》里面,教你行住坐卧都有规矩。现在世间人虽然不讲这个规矩,不教这些规矩,不重视这些规矩,但是如果看到有这种守规矩的人,他生欢喜心,他生尊重心,这是肯定的。善根厚一点的人会生惭愧心,感觉到「是好,我不如你,我还没有办法做到」,生惭愧心。度化众生先要从威仪下手,要做给人看。你跟人接触,不懂得威仪,你就不能够帮助众生,为什么?众生排斥你,你就是有真心想帮助他,他不愿意接受。所以,威仪很重要,一举一动要守规矩。
最重要的要笑脸常开,世出世间法,在威仪里面,这是第一,佛门里面用弥勒菩萨来表法。正规佛教道场的建立,第一栋建筑物是天王殿,天王殿正当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,布袋和尚。放那里干什么?教你入佛门你要学他,笑面迎人;每天那个脸板起来的时候,谁欢喜你?谁愿意跟你接近?你得不到别人帮助,得不到别人的尊重,是你自己拒人於千里之外。好像过去我住台湾那个时候,有一度台湾社会在推行叫微笑运动,这一点真的现代中国人不如外国人。外国人你看,见面不认识,在马路上见面,他会对你笑笑,会打招呼。中国人没有,中国人不但是陌生人不会打招呼,熟人也不会打招呼,也不会有笑脸。而佛法头一堂课,就教我们这个,满面笑容,欢欢喜喜,你叫人生欢喜心。这是什么?这就是法布施,布施欢喜、布施真诚、布施慈悲,从这里表现。板著面孔,这个不行,这不是学佛。
弥勒菩萨肚皮很大,代表什么?包容。背著个大布袋放在旁边,代表什么?放下,放下妄想,放下分别,放下执著,没有一样不包容的,满面笑容,头一堂课。你进佛门,用这种心态入佛,你才能入得进去,就是说你学佛才真正能够契入境界;你要没有欢喜,没有包容,没有放下,诸佛菩萨来教你也无可奈何,你什么都得不到。
所以,佛法一切的设施是教育,非常可惜,现在一般社会把他当作神去拜,你说糟不糟?求他保佑你,实际上他的表法是真保佑你。你看你天天用欢喜这种态度对人,能包容,能放下,谁不尊敬你,谁不欢喜你,谁不愿意跟你合作,你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!谚语常说,「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」,世出世间法的成就,先决的条件,人和,所谓家和万事兴;你的道场和合,道场一片兴旺。如果里头勾心斗角彼此不和,这个道场必定衰亡,兴衰就看这里面的人和不和!看一个家,这个家是要败,还是要兴,你看这一家人和不和睦。一家人父子兄弟统统能和睦,决定兴旺;父子兄弟统统各人有意见,彼此不和,彼此不合作,这个家怎么会不衰!当然衰了。这桩事情不但是中国、外国历史里面记载的太多太多了,我们冷静观察周边现前的社会,你就会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「和」比什么都重要!古时候帝王统治这个国家,能够传多少代,能够享国几百年,靠什么?靠和!末代的皇帝一定不和,他才亡国。你去读历史,读末代皇帝那一段,宫里面不和,宫是他的家,皇后、嫔妃,家不和;外面朝廷不和,帝王跟大臣都不能够真诚相待,彼此都有疑心,都有怀疑,都有防范,这糟了。凡是有这些现象出现,这个朝代不会长久,决定会灭亡。所以古时候的教育,实在讲最重视的就是「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」,真正教育的重心就这两句。和睦里面决定包含著包容,互相尊敬,互相敬爱,真诚互信,彼此互相信赖,互相关怀、照顾,互助合作,包括在和睦相处里头。这是这个家、这个国为什么会兴旺,道理在此地。如果舍弃了教育,你现在这个社会不管怎么样繁荣、兴旺,昙花一现,必定败亡。只要你细心冷静的观察,事实就在面前,理跟事你都会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下面一句,第八句。
「坐道场时,随顺安住金刚三昧」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,后面三句「成德」,第一句是「满自能证,明智显惑亡」,明是明显的意思,智慧现前,烦恼习气灭了,这是这一句。这一句里头我们要学习的,「随顺安住」,你就能成就「金刚三昧」。金刚三昧就是「金刚般若波罗蜜多」。普贤菩萨十大愿里面就教导我们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随顺,随喜、恒顺,菩萨能做到,为什么?菩萨没有分别执著,他才能随喜、恒顺。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我们有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我们要求别人随顺我,我不能随顺人。
现在这个世间有几个菩萨?菩萨碰到你能随顺,能顺从你。不是菩萨?你们两个人就对起来了,彼此就对立了,彼此就产生矛盾了。我不愿意随顺你,你也不愿意随顺我,和睦没有了,平等没有了,和睦、平等没有了,是什么现象?斗争。斗争再要向上提升就是战争,最后的结果,同归於尽。纵然斗争,一个败了,一个胜了,胜了未必真胜,败了未必真败。为什么?来世,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所以说是同归於尽,同归於灭亡。要共存,共荣共存,现在这个口号叫得很响亮,如何与一切众生共存共荣?那你一定要懂得随喜、恒顺,一定要学菩萨,这样你才能得真实的智慧,金刚三昧真实智慧。第九句。
「坐道场时,受一切如来神力所持清净妙处」。这一句容易懂,清凉大师说,「受佛所处,将契同法界」。佛所处就是法界,法界就是佛所处。受一切如来神力的加持,住「清净妙处」,《金刚经》上须菩提向世尊请教,「云何应住,应云何住,云何降伏其心」。现在我们修净土,这两句话的答案我们知道了,我们的心要住在哪里?住在阿弥陀佛圣号上。怎样降伏其心?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把我们一切的妄念、妄想、分别、执著伏住,所以两个问题用一个方法解决了。终极的目标,我们就是要安住西方极乐世界,到那个地方成就圆满菩提,这是净土的归宿,不能忘掉,要很认真努力去干。经上讲的话你要真懂,如来在大乘经教里头常常教导我们,深解义趣,你对於经教不理解是障碍,你一定要理解它,然后你才能够用得上。
往生,怎样才能往生?《无量寿经》「三辈住生,往生正因」这两品你要好好的去读。这经上所说的都是往生必须具备、最重要的条件,你有没有?总的纲领是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这两句话的内容就非常深广。有很多人误解了,以为一向专念,一天到晚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就可以了。其实每一声佛号里头要具足四十八愿,这是不能再少的;念念跟佛的心相应,念念跟佛的行相应,四十八愿。前面一句不要忘掉了,「发菩提心」,菩提心是什么心?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你是不是这个心?要用这个心念佛才会相应。你的心是虚伪的,是染污的,是贡高我慢的,是愚痴的,是自私自利的,你一天念二十万声佛号,也是喊破喉咙也枉然,不能往生。什么原因?你的心跟佛的心不一样。
阿弥陀佛是菩提心,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众生统统是菩提心,为什么?都是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才往生的。你的心是轮回心,要知道虚伪、染污、高下,贡高我慢,没有把人看到眼睛里头,愚痴、自私自利,这是轮回心,念阿弥陀佛也是轮回业,只是口善而已,不能往生,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。所以,清朝乾隆时候灌顶法师,他注解的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》,你们看看就晓得了。头一句,他讲念佛一百种不同的果报,第一句就是念佛堕阿鼻地狱。为什么?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,最后堕阿鼻地狱,多想想。我们今天念佛,这一百种果报自己仔细看看,将来自己是得哪一种果报!在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最后的一页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光照百界,偈颂第六首看起:
【或有见出家。解脱一切缚。修治诸佛行。常乐观寂灭。】
这首偈意思很深,包罗很广,我们在「离世间品」出家八相成道,出家这一段长行看过了。长行总有十句,最后的两句,第九句。
「为显当得如来十力无畏法故,示现出家」。「显」是显示,菩萨在这一生当中示现成佛,所以说「当得」,当是快要得到了,示现成佛的时候就得到如来果地上十力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,这些前面都曾经介绍过了。总的意思,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真的是达到究竟圆满。究竟圆满是性德,一切众生统统都有分,不是说这是菩萨成佛了,他得到了,我们凡夫没有,不是这个意思,性德是一切众生各个本来具足。现在失掉了,佛给我们说,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,如果真的失掉,那自性就有生灭,那就是有为法,不是无为法。自性不生不灭,所以自性本具的德能、相好也是不生不灭。在哪里?就在现前。
迷失了本性,我常说把性德扭曲了,你看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变成了烦恼,智慧一扭曲就是烦恼,如果一恢复那就是智慧。所以,大乘经上常常讲,烦恼即菩提。烦恼跟菩提是一桩事情,觉的时候叫菩提,迷的时候叫烦恼,菩提就是智慧,它是一桩东西。迷了,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变成烦恼。德行?德行就变成了业障,无量无边的德能统统变成业障。相好?相好变成现前果报,三途六道。迷了!所以性德并没有失掉,真的是什么?扭曲了。就好像觉悟的时候看水,不起波浪是平静的;迷的时候是水起了波浪,还是水,但是照用完全不同。平静的水,它像一面镜子一样,把外面的景观照得清清楚楚;迷了的时候,水起了波浪,起波浪的时候也能照,不是不能照,照得是支离破碎。我们凡夫自性就像是起了波浪的水,诸佛如来他们的心像平静的水,一丝毫波浪都没有。诸位从这个比喻里面,细细去体会你就知道了。
说「如来」是说我们自己自性的风光,本来具足。我们真听懂了,真听明白了,一定要发心,发起信心!相信自己能作佛、能成佛。为什么?本有的。正是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上所说,「本觉本有」,本有哪有不能恢复的道理!「不觉本无」,不觉是迷惑,迷惑本来没有,自性里头没有,当然可以断掉。对於断惑证真,我们有了理论上的依据,信心十足,而世出世法无一不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。所以佛才讲一切法从心想生,心想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信心,要相信佛语,佛的话一点都不错。末后一句。
「最后菩萨法应尔故,示现出家」。「最后菩萨」就是等觉菩萨,最后一位了,再上去就是无上正等正觉,也称之为后补佛,补处菩萨。像现在在我们这个世界,弥勒菩萨他的地位就是补处菩萨,最后身的菩萨。他将来时节因缘到了,他要降生到这个世间,像释迦如来一样,示现八相成道。佛佛道同,所以才说「法应尔故」,法是方式,降生、示现、教化众生的方式,本来就是这个样子。法应尔故,就是法尔如是,自自然然它就是这个样子。所以他要现示现出家。
「菩萨以此调伏众生」,这两句很重要,每一段都是这两句做总结。菩萨用这种方式、用这种方法来教化众生。教化用「调伏」两个字意思很明显,调是调和,伏是降伏,你看老师教学,父母教儿女,都要懂得这种手段。「调」是调顺,柔颜爱语来教导他;「伏」是威严,所以叫恩威并济,这可不能用错。该用慈爱,用慈爱去安慰他、安抚他;该用威严,要用威严来教训他,不能只用一个方法,一个方法教不出来。好的父母,好的老师,懂得这个道理,也知道学生、儿女的心情,所以用得非常恰当。儿女对父母又敬爱、又畏惧,学生对老师亦复如是,敬畏,这样才能把人调教出来。如来示现八相成道,意义在此地。现在我们再读,继续往下面读,第七首偈:
【或见坐道场。觉知一切法。到功德彼岸。痴暗烦恼尽。】
这首偈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也只有两句,「坐道场时,障尽德圆」。『觉知一切法,到功德彼岸』,这是德圆,『痴暗烦恼尽』,这是障尽,功德圆满!我们常常在佛的大殿,看到有匾额上题的四个字,「功圆果满」,这后面两句就是这个意思,功圆果满。这首偈,清凉大师要我们参考《疏钞》六十九卷,就是经文五十九卷。我们现在用《疏钞》的本子,这个页数就好查了,在二十一页,二十三页,这里面讲得很丰富。我们先看二十一页里面讲的『坐道场』。
「佛子,菩萨摩诃萨坐道场,有十种事」。十代表圆满,代表无尽,无尽略举十个例子,所以举例也是圆满数。哪十种?第一,「所谓坐道场时,种种震动一切世界」。清凉大师在《钞》里头,也就是注解里面,跟我们说,这十首偈,前面四首都是讲的处所庄严,道场,处所庄严,大地震动是庄严。这是不是地震?不是。如果佛菩萨坐道场都产生地震,那是很恐怖的事情,那就不是好事情了。这个震动是说的人心震动,人心振奋。菩萨示现成佛,你说这多么高兴,多么值得庆幸!震动是一切世界,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世界统统震动,也就是这个讯息刹那之间就传遍在遍法界虚空界。谁知道?法身菩萨知道,诸佛如来知道,欢喜庆幸,有缘的这些佛菩萨也来道贺。
在一切经里面最特殊的,是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诸位看看它的序品,「忉利天宫」这一品。世尊开讲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十方诸佛都来了,一尊佛都没有缺,这个法会比《华严》还要庄严,无比的希有殊胜。什么原因?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法,这是佛门的孝经。讲到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,诸佛不来不行,诸佛他有父母,他有师长,成佛了还是要孝父母,敬师长,所以统统都来了。十方诸佛带著侍者(侍者是大菩萨)向世尊致敬,问讯就是致敬,退坐在一旁,听世尊讲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你说这个会多殊胜。世尊灭度了,弥勒佛还没有来,这当中空档时间很长,五十六亿七千万年,这么长的时间,这个时间没有佛,众生苦。可是诸佛菩萨慈悲到了极处,绝不忍心众生在受苦受难,於是这个空档度化众生的任务,就交给地藏菩萨。所以,在这一段期间当中,地藏菩萨是代理佛,地位在一切菩萨之上,一切菩萨聚会在一起,地藏是首席,这个我们要晓得。
所以,大乘法从什么地方修?从孝亲尊师,这就好比你有地,你要建立个寺院,首先你要取得土地;像我们建个道场,你没有土地,道场建不成功。一般人住家,我要盖个房子,房子要建在土地上面,地藏就好比是土地,首先你要取得。这个土地是比喻,比喻心地,这个心是什么心?菩提心,大菩提心!我们今天讲五种菩提心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是地;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心地基础上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人发这种真诚心来求道,十方一切诸佛立刻就知道了,所以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,这话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江老师画「地狱变相图」,回去才没有几天,告诉我,在短短这几天当中,他三次梦见地藏菩萨。地藏菩萨召集所有的阎罗王、城隍、鬼王,人众很多很多,好像在开庆祝大会,他见到了三次,这是感应。打电话告诉我,说这个事情,我说我能理解,这一幅图画成功之后是要开庆祝大会。我想他很可能把他梦中这个境界做为「地狱变相图」最后的总结,无比的殊胜。这桩事情,凡是信仰宗教的人都不会怀疑,都知道这个事情是真的。我们学院现在开始上课,我们英语的教材,就是美国预言家凯西的报告,我们选这个来做英语教材。好!言语学会了,文字学会了,内容是讲轮回、讲报应,跟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所说的,真是异曲同工。增长我们对於因果的信心,坚定我们修学的弘愿,一定要发心,念佛求生净土,要依靠经论的教诲,真正去修正自己一切错误的行为。
人只要起这种念头,发这个心,震动一切世界。我们是凡夫,自己力量很薄弱,求佛菩萨加持,求佛菩萨帮助。人有善心善愿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修学过程当中难免遇到挫折,肯定有的,你看菩萨示现成佛还有魔障,那个魔障就是挫折。不能灰心,遇到挫折就灰心,这个人没成就。遇到挫折,这是考验的时候,看你有没有智慧,你能不能转境界!果然有智慧转境界,这个障碍不但障碍不了你,反而帮助你提升。一次挫折,一次障碍,帮你提升一层,你会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,不生烦恼,增长智慧。当然这一方面是自己善根成熟,一方面确实十方世界佛菩萨加持。再看第二句。
「坐道场时,平等照耀一切世界」。这都是属於庄严道场。庄严道场里头最重要的,不是物质,你把道场建得金碧辉煌,美仑美奂,那统统都是物质。里面所有一切佛像、菩萨像、神像精工雕刻,那只是人间一种艺术品而已,没有灵性。灵性从哪里来?灵性从心里头来。「平等照耀」,就把所有一切物相都变活了,它有灵性。有平等,诸位都知道,一定有清净,一定有真诚,一定有正觉,一定有慈悲,具足菩提心。菩提心是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照耀一切世界。真正觉悟的人,他的心量就是这样的,原本就是这样,哪里不能容人?学佛,学大乘,尤其学《华严》,你要注意到,你没有平等心你就入不了华严境界。华严境界起心动念都是遍法界、虚空界,万事万物都是一视同仁。不但平等,真诚,真的没有虚伪;清净,没有染污;正觉,没有迷惑;慈悲,没有自私,整个宇宙是一体,你看这个心量多大!中国人常讲,量大福大,心量小的人没有福报,量大福大。
我们亲近的人,我常常教人,有许多人问我,经营工商业的同学、同修们,他们要用人,聘雇人员,有时候碰到我来问我,想聘请某个人怎么样?我也不见得认识这些人,我告诉他一个原则。你仔细观察,那个人有福你用他,他给你带来福气;那个人要没有福,你就别用他,你用他,你的福都被他折了。我教人用人是这个原则。你看看古时候贤明的帝王,打仗的时候,贤明的将帅,他底下用人用福,有福。先锋一定选什么样的人?福将,他有福报,他不会打败仗。纵然打败仗,他不会有很大的损失,福报大!你懂得这个原则,你就不会用错人。有福的人,选他担当一方面,有智慧的人,选他当参谋,让他来出主意。有智没有福,不能够担任主管,主管一定要有福,智慧差一点没有关系,找有智慧的人帮助他。
佛教我们福慧双修,福在慧的前面,这是一个总的原则。你居家,你想请个帮助你理家的人,雇一个人,你也要懂得会看人,看那个人有没有福报。我没有做过主管,我一生孤家寡人一个,行业是讲经教学,大家都知道我一生不管人、不管事、不管钱财。我读书有一点心得,懂得原理原则,所以有人来问我,我把这一点心得、经验贡献给他,给他做参考。
平等照耀,平等心比什么都重要。这是佛道场,佛的心平等心,菩萨是六度心,缘觉是十二因缘心,声闻是四谛心,天人是四无量心,慈悲喜舍,上品十善心,人道是十善五戒心,饿鬼是贪心,畜生是愚痴心,地狱是瞋恚心。你用的是什么心?现在菩萨示现成佛『坐道场』了,那当然是平等心。这个平等心发的多大?也是遍法界、虚空界,没有不平等的。第三句。
「坐道场时,除灭一切诸恶趣苦」。「恶趣」就是恶道,这一句了不起。「坐道场」,这个道场是什么?坐道场就是你现在正处於住持佛法、教化众生的地位,这就叫坐道场。一个道场只有一个住持,不能有两个住持,你负责教导,像一个学校,你是校长你负完全责任。当然你要聘请许许多多的助手,教职员,但是这些助手每个人都要听命於你。所以教育的成功失败,责任归校长,不归教职员。学校办得好,政府奖励,奖励校长;办得不好,要处分,处分校长,我们要懂这个道理,所谓是他有行政责任。助手好,他要有智慧要会运用,人家提的意见你要会采纳,你要能落实。功劳,功劳是你的,不是出主意的那个人,是你的,这一定的道理,要懂得。给你出个坏主意,你要没有智慧,把它用上了,以后出了事情,你要受处分。
这一句在第三句,说的是什么?你看「除灭一切诸恶趣苦」。我们想想,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上对龙王讲的话,龙王是代表六道众生。为什么用龙来代表?龙善於变化,代表六道里头变化太大了。现在看看我们的社会,不仅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,人的思惟、见解、言行也是千变万化。过去怎么样变还有个标准,所谓是八、九不离十,那个标准就是圣人的教诲。在中国,伦理道德是个标准,不能太离谱;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,十善包括在戒律里头。所以,礼没有了,伦理道德没有了,儒就没有了;戒律没有了,佛就没有了。前面我们读到,佛把戒律比做法轮里头的轴心,三昧是外面的轮,轴心是戒律,你就晓得这个东西多重要;智慧是庄严、是德用,戒定慧三学用法轮来做比喻、做代表。
佛告诉龙王说,「菩萨有一法,能离一切世间苦」,不就是这一句吗?除灭一切诸恶道苦,诸恶道就是一切诸世间,一切世间。这一法是什么法?十善业道。教人「昼夜常念善法」,心善;「思惟善法」,思想善;「观察善法」,行为善。行为用观察两个字妙极了,我们今天修行,为什么功夫不得力?专门观察别人不善,你说糟糕吧!观察别人不善,自己就不善。为什么?你被染污了,这个影响实在讲太大太大了。专门看别人的不善,专门说别人的不善,你的心不善,你的思想不善,你的言行不善。好了!你落在五逆十恶,五逆十恶变的是三途地狱,你造这种业,你要受这个报。
你已经造了,不要紧,你还没有死,你一口气还没断,还来得及,赶快回头;一口气断了之后就来不及了,回不了头了。一口气未断,能够修忏悔法。什么叫忏悔?忏悔不是在佛前磕头作揖,求佛菩萨饶恕,那是假的,那是不懂得忏悔法;忏悔法是明白觉悟之后,后不再造。我从今之后,再也不看别人的不善,再也不记别人的不善,再也不说别人的不善,你修真忏悔法。修真忏悔法的人诸佛欢喜,为什么?回头是岸!佛后面还加强语气,「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」,这一句话非常重要!我读了这节经文,我还加了点东西进去,不但是不容毫分不善夹杂,我加了个「不容毫分不净夹杂」,心要清净,行要纯善;纯净纯善能除灭一切诸恶趣苦。
所以,十善业道是佛家的根本法,行门里头最重要的一门,所有一切大小乘佛法,显、密、宗门、教下,统统都依十善而得成立。十善就好比是土地、地基,显、密、宗、教,大小二乘,无量法门,好比是建筑物,这个城市美仑美奂,建筑辉煌,统统要依大地;没有大地,你盖个小茅蓬也盖不出来。你要不重视十善业道,不真正落实十善业道,你这一生无论修哪个法门,无论怎么样用功,到最后都落空。落空之后是什么样子?这就是李老师常讲的了,该怎么生死,还是怎么生死。「该怎么生死」是什么意思?业力,你必定还是受业力牵引,你自己做不了主宰。如果是修行十善业道的人,他能做主宰,他能够转业力为愿力;换句话说,这一生当中,前半世是业力来受生的,后半世转业力为愿力,就变成菩萨乘愿再来。这是学佛的成就,学佛的真实利益。
你看看,这个事情真的不简单,无量劫来累劫的业障,在这一生当中居然能够把它消得干干净净。只要你能够依大乘经教依教奉行,你要认真的落实十善业道。我们上次把这个经讲了一遍,讲得也相当详细,现在台湾有同学从录相带把它写成了文字,很快就会印出来。有文字、有光碟、有录音带,要多看、多听、多学习,能离一切业道苦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看坐道场十种事的第四句:
「坐道场时,令一切世界金刚所成」。「金刚」表究竟坚固,哪些事情究竟坚固?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,一切法从心想生,如来果地,他那个大地确实是「金刚所成」。为什么地会变成金刚?在理论上讲,现在科学家很清楚,科学研究的成果知道一切万物确确实实是一合相,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它的基本粒子完全相同。金刚钻跟泥土没有两样,完全相同,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,变成许许多多不同的元素,不同的矿物,不同的金属。实际上,这个基本粒子完全相同。谁排列的?於是有些人就想到这大概不是人,这是神,神来做的。总是把一切无法想像、不可思议的,统统归给神,答案归到这个地方。
可是在佛法里面,佛法就不是这么说,佛法确确实有归宿。谁排列的?佛讲「从心想生」。你的心想坚定,这所有一切物质都变成了坚定;你的念头浮动,所有一切物相也就变成浮动,物质现象从心想生。心刹那刹那不住,所以外面所有的物相也是刹那刹那在变化,我们想想佛说的这个道理。佛不是凭空说的,他凭什么说的?他亲自见到了,这就是《般若经》上讲的,佛有五眼,五眼圆明,看到宇宙之间无量无边世界的一切真相。诸佛如来要是有缘集合在一起,他那个大地所呈现出来的确实是金刚。清净心所现的土地是琉璃,干净的,一尘不染,像玻璃一样,透明的。平等心现出来的是地平如掌,没有高低起伏,确确实实说明了物随心转,境随心转。
在大乘教里面,金刚代表智慧,般若智慧,所以《般若经》里面有一部,这是知名度最高的,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「金刚般若」是能现,「世界金刚所成」是所现,能所是一不是二。《金刚经》的义趣就是坚固,能破一切物,一切物不能破坏它,它的坚固就可想而知。我们在此地把它用来比喻信愿行,信心坚固,没有能够破坏的;愿力坚固,决定没有退转,决定没有改变,信愿坚固;行坚固,行包括思想、见解、言语、行为,决定与诸佛如来教诲相应,决定与性德相应,没有违背,这个人的成就就是「金刚所成」。
想想我们自己,学佛这么多年了,对於佛法是不是真正有信心?大多数的人半信半疑。对於你的愿有没有信心?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没把握,没消息,也是半信半疑。所以,在行门里面,一面是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一面又舍不得放下娑婆六道,你处在这个矛盾当中,你怎么能成就?大多数的修行人确实是这样子。你找到一个真的坚定信愿行的人,太难太难了,那个人肯定一生成就。我们在《往生传》里面看到,《净土圣贤录》里看到那些记载,你仔细观察,没有一个不是信愿行坚定不移,他成功了。信愿行有丝毫疑惑,都会造成往生的障碍;学教,造成开悟的障碍,其他就不必说了。所以,《华严》大经大论都说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,坚定的信心是成道的根源,坚定信心能出生一切功德,所以称功德母。
初学,你有没有成就?不看别的,端看信心。初学的人,你对於你选修的法门有没有信心?你对於依止的善知识有没有信心?我们今天讲老师,指导你修行的老师,你依靠他,你对他有没有信心?对你的同参、同学有没有信心?然后你所学的,落实在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,有没有信心?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,那恭喜你,你决定成就。你要没有信心,没有信心就是疑心很重,怀疑。怀疑,大乘经教佛常讲,是菩萨第一障碍;换句话说,菩提道上障碍很多,怀疑是最严重的障碍,是一切障碍里头的第一障碍,就是你有疑。你对所选修的法门怀疑,你对於教导你的老师怀疑,对你所学的东西能够落实到生活怀疑,所以你没有办法做到,你怎么会有成就!
真正有成就的人一丝毫怀疑没有。禅宗六祖惠能,二十四岁接受五祖传衣钵给他,五祖哪一点看重他?就是人家没有怀疑。神秀还犹疑不定,你在《坛经》上看到的,这就没办法跟惠能大师相比,坚定,一丝毫怀疑都没有。所以谚语常讲「疑心出暗鬼」,这是比喻,你有怀疑,你就会遭遇到许许多多的障难,那些障难叫暗鬼,障碍你、阻碍你,你不能成就。下面第五句。
「坐道场时,普观一切诸佛如来师子之座」。菩萨示现成道的时候,也坐师子座,观察一切诸佛师子座。师子座比什么?坐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,师子座就像宝库一样,这里头有无量无边无尽的法宝。你坐在这个师子座上,这些法宝,无量无边无尽的法宝,从你口中流出,从你念门流出,从你全身流出,从师子座流出,遍法界、虚空界。你想想这是什么境界?坐上这个宝座,这是示现成佛了。佛佛道同,佛与佛所见的,佛与佛所说的,决定没有两样,佛佛道同。所以你要是疑惑,这个人是真佛、是假佛?没有关系,你找佛经来对照一下。如果他所想的,他所说的,他所做的,跟经典上讲的相应,那他是真的,他不是假的;如果不相应,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,细心观察你就明了了。
这一句清凉大师还有注解,「观师子座者,知将说故,晋经云,观一切佛师子之吼」。《晋经》是《六十华严》,这个地方讲观师子座,《六十华严》说观师子吼,大意上我们也都说出来了,是这个意思。佛佛道同,以心印心,佛心纯净纯善,自己也是纯净纯善,心心相印。一切诸佛如来的智慧,跟自己所证的完全融成一个智慧。你要说为什么?这是法性,法尔如是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只要你把障碍去掉。障碍是什么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说到我们眼前的障碍,最严重的障碍是十恶业。
诸位一定要晓得,佛教初学,无论在家、出家,教什么?十善业道。怎么晓得用这个教初学?「净业三福」不就是说明了吗?这三条,第一条人天福,第二条二乘福,第三条菩萨福。人天福里面,教的是「孝亲尊师、慈悲心、十善业道」。所以我们知道《十善业道经》是佛门里的共同科目,必修的科目。再看下面第六句。
「坐道场时,心如虚空无所分别」。五、六、七这三句是讲身、语、意三业,这句讲意业。这是如来果地,乃至於法身菩萨,「心如虚空无所分别」,我们常讲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统统放下了,都没有了,这个心是纯净纯善。这个心是真心,这个心是佛性,这个心决定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自自然然圆满具足。古来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,修行要从根本修,什么是根本?心是根本。我们把大乘经论的教诲,归纳成十句纲领,好记,依这个修学,与这个相应,真学佛,真修行,真的从根本修。这十句我们都记得很熟,心是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;行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十句二十个字。再总把它归纳起来,「纯净纯善」,五种菩提心,纯净;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,纯善之行。所以把二十个字归纳为四个字,纯净纯善,从这儿修心。再看第七句。
「坐道场时,随其所应现身威仪」。这一看就知道,这是身业,善护身业,不失律仪。这里面有句话必需要记住,非常重要,那就是「随其所应」,众生有感,菩萨就有应,应就是「现身威仪」。你们大家现在在学《沙弥律仪》,沙弥「律」说十条,十戒;「仪」就是威仪,二十四门威仪,从这儿学。儒家威仪是在《弟子规》里面,教你行住坐卧都有规矩。现在世间人虽然不讲这个规矩,不教这些规矩,不重视这些规矩,但是如果看到有这种守规矩的人,他生欢喜心,他生尊重心,这是肯定的。善根厚一点的人会生惭愧心,感觉到「是好,我不如你,我还没有办法做到」,生惭愧心。度化众生先要从威仪下手,要做给人看。你跟人接触,不懂得威仪,你就不能够帮助众生,为什么?众生排斥你,你就是有真心想帮助他,他不愿意接受。所以,威仪很重要,一举一动要守规矩。
最重要的要笑脸常开,世出世间法,在威仪里面,这是第一,佛门里面用弥勒菩萨来表法。正规佛教道场的建立,第一栋建筑物是天王殿,天王殿正当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,布袋和尚。放那里干什么?教你入佛门你要学他,笑面迎人;每天那个脸板起来的时候,谁欢喜你?谁愿意跟你接近?你得不到别人帮助,得不到别人的尊重,是你自己拒人於千里之外。好像过去我住台湾那个时候,有一度台湾社会在推行叫微笑运动,这一点真的现代中国人不如外国人。外国人你看,见面不认识,在马路上见面,他会对你笑笑,会打招呼。中国人没有,中国人不但是陌生人不会打招呼,熟人也不会打招呼,也不会有笑脸。而佛法头一堂课,就教我们这个,满面笑容,欢欢喜喜,你叫人生欢喜心。这是什么?这就是法布施,布施欢喜、布施真诚、布施慈悲,从这里表现。板著面孔,这个不行,这不是学佛。
弥勒菩萨肚皮很大,代表什么?包容。背著个大布袋放在旁边,代表什么?放下,放下妄想,放下分别,放下执著,没有一样不包容的,满面笑容,头一堂课。你进佛门,用这种心态入佛,你才能入得进去,就是说你学佛才真正能够契入境界;你要没有欢喜,没有包容,没有放下,诸佛菩萨来教你也无可奈何,你什么都得不到。
所以,佛法一切的设施是教育,非常可惜,现在一般社会把他当作神去拜,你说糟不糟?求他保佑你,实际上他的表法是真保佑你。你看你天天用欢喜这种态度对人,能包容,能放下,谁不尊敬你,谁不欢喜你,谁不愿意跟你合作,你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!谚语常说,「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」,世出世间法的成就,先决的条件,人和,所谓家和万事兴;你的道场和合,道场一片兴旺。如果里头勾心斗角彼此不和,这个道场必定衰亡,兴衰就看这里面的人和不和!看一个家,这个家是要败,还是要兴,你看这一家人和不和睦。一家人父子兄弟统统能和睦,决定兴旺;父子兄弟统统各人有意见,彼此不和,彼此不合作,这个家怎么会不衰!当然衰了。这桩事情不但是中国、外国历史里面记载的太多太多了,我们冷静观察周边现前的社会,你就会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「和」比什么都重要!古时候帝王统治这个国家,能够传多少代,能够享国几百年,靠什么?靠和!末代的皇帝一定不和,他才亡国。你去读历史,读末代皇帝那一段,宫里面不和,宫是他的家,皇后、嫔妃,家不和;外面朝廷不和,帝王跟大臣都不能够真诚相待,彼此都有疑心,都有怀疑,都有防范,这糟了。凡是有这些现象出现,这个朝代不会长久,决定会灭亡。所以古时候的教育,实在讲最重视的就是「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」,真正教育的重心就这两句。和睦里面决定包含著包容,互相尊敬,互相敬爱,真诚互信,彼此互相信赖,互相关怀、照顾,互助合作,包括在和睦相处里头。这是这个家、这个国为什么会兴旺,道理在此地。如果舍弃了教育,你现在这个社会不管怎么样繁荣、兴旺,昙花一现,必定败亡。只要你细心冷静的观察,事实就在面前,理跟事你都会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下面一句,第八句。
「坐道场时,随顺安住金刚三昧」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,后面三句「成德」,第一句是「满自能证,明智显惑亡」,明是明显的意思,智慧现前,烦恼习气灭了,这是这一句。这一句里头我们要学习的,「随顺安住」,你就能成就「金刚三昧」。金刚三昧就是「金刚般若波罗蜜多」。普贤菩萨十大愿里面就教导我们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随顺,随喜、恒顺,菩萨能做到,为什么?菩萨没有分别执著,他才能随喜、恒顺。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我们有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我们要求别人随顺我,我不能随顺人。
现在这个世间有几个菩萨?菩萨碰到你能随顺,能顺从你。不是菩萨?你们两个人就对起来了,彼此就对立了,彼此就产生矛盾了。我不愿意随顺你,你也不愿意随顺我,和睦没有了,平等没有了,和睦、平等没有了,是什么现象?斗争。斗争再要向上提升就是战争,最后的结果,同归於尽。纵然斗争,一个败了,一个胜了,胜了未必真胜,败了未必真败。为什么?来世,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所以说是同归於尽,同归於灭亡。要共存,共荣共存,现在这个口号叫得很响亮,如何与一切众生共存共荣?那你一定要懂得随喜、恒顺,一定要学菩萨,这样你才能得真实的智慧,金刚三昧真实智慧。第九句。
「坐道场时,受一切如来神力所持清净妙处」。这一句容易懂,清凉大师说,「受佛所处,将契同法界」。佛所处就是法界,法界就是佛所处。受一切如来神力的加持,住「清净妙处」,《金刚经》上须菩提向世尊请教,「云何应住,应云何住,云何降伏其心」。现在我们修净土,这两句话的答案我们知道了,我们的心要住在哪里?住在阿弥陀佛圣号上。怎样降伏其心?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把我们一切的妄念、妄想、分别、执著伏住,所以两个问题用一个方法解决了。终极的目标,我们就是要安住西方极乐世界,到那个地方成就圆满菩提,这是净土的归宿,不能忘掉,要很认真努力去干。经上讲的话你要真懂,如来在大乘经教里头常常教导我们,深解义趣,你对於经教不理解是障碍,你一定要理解它,然后你才能够用得上。
往生,怎样才能往生?《无量寿经》「三辈住生,往生正因」这两品你要好好的去读。这经上所说的都是往生必须具备、最重要的条件,你有没有?总的纲领是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这两句话的内容就非常深广。有很多人误解了,以为一向专念,一天到晚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就可以了。其实每一声佛号里头要具足四十八愿,这是不能再少的;念念跟佛的心相应,念念跟佛的行相应,四十八愿。前面一句不要忘掉了,「发菩提心」,菩提心是什么心?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你是不是这个心?要用这个心念佛才会相应。你的心是虚伪的,是染污的,是贡高我慢的,是愚痴的,是自私自利的,你一天念二十万声佛号,也是喊破喉咙也枉然,不能往生。什么原因?你的心跟佛的心不一样。
阿弥陀佛是菩提心,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众生统统是菩提心,为什么?都是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才往生的。你的心是轮回心,要知道虚伪、染污、高下,贡高我慢,没有把人看到眼睛里头,愚痴、自私自利,这是轮回心,念阿弥陀佛也是轮回业,只是口善而已,不能往生,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。所以,清朝乾隆时候灌顶法师,他注解的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》,你们看看就晓得了。头一句,他讲念佛一百种不同的果报,第一句就是念佛堕阿鼻地狱。为什么?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,最后堕阿鼻地狱,多想想。我们今天念佛,这一百种果报自己仔细看看,将来自己是得哪一种果报!在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最后的一页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