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二一0卷) 2003/12/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1210
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,菩提因果第四首偈,文殊菩萨所说的,我们从第四首偈看起:
【导师降众魔。勇健无能胜。光中演妙义。慈悲故如是。】
这首偈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,首先对『导师』要认识,然后对於『魔』这个字也要认识清楚。世尊在《八大人觉经》里面,把「魔」分做四类,「五阴魔、烦恼魔、死魔」,这三大类是六道众生本身具足的。从这个事实真相来看,谁不是魔?我们本身就是魔,自己折磨自己,魔是折磨的意思。最后一个叫「天魔」,天魔就是指外在的力量,五阴、烦恼、生死是本身的,本身以外折磨自己的都称之为天魔。所以,天魔里面包含的境界非常之广。最明显、最普遍的我们今天讲诱惑,外面环境的诱惑,这里头有人事环境的诱惑,有物质环境的诱惑。这两大类诱惑里面,每一大类里面都是无量无边,这都属於天魔之所摄。
佛经里面通常讲魔王波旬,佛给我们介绍六道的状况,跟我们讲,欲界最高的一层天是第六天他化自在天。再上去是色界天,色界初禅,佛说他化自在天跟初禅天当中,有一层天叫魔天,魔王波旬住在那个地方。诸位要知道,欲界天从夜摩以上是空居天,他不是住在地面上,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不同维次空间,他的空间维次相当高,超过欲界天,接近初禅天。所以,魔有定、有慧,又有大福报,差的是什么?他没有德。你要得罪他,他会报复;他要是喜欢你,他赐福给你。但是你要晓得他出不了三界,他还是有寿命的,他的寿命比他化自在天的寿命长,比初禅天的寿命短。真的,在欲界里面来说,他的福报是第一大。
所有一切障碍人修道,障碍人开悟,障碍人证果,障碍人出离六道轮回,他都干涉。换句话说,他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放下,我们常说的名闻利养,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,贪瞋痴慢,这些东西没放下。为什么会变成魔天?他也修戒定慧,就是烦恼习气没有放下,他戒定慧也挺认真的修行,也都修得不错。定没有修成,修成了,好!修成就到初禅天去了,就到色界去了,没修成,福太大了。这种情形我们能够体会得到,世间有大福德的人,他在这个世间做帝王、做总统、做国家的领导人,甚至於福报大的,他这个国家领导人能够影响全世界,福报大!这么大的福报在哪里修的?过去生中曾经在佛门修大福。供养三宝,布施一切众生,感得这一生的大福报。
大福报如果有智慧,好!所谓福慧双修,你就是个明君、圣王,多少众生受你的福荫。你在这一生当中,又能把你自己的灵性向上提升,可以说是大幅度的提升,人王可能将来就是天王。你真正爱老百姓,真正为人民造福,像了凡先生做宝坻的知县,怜悯农民很可怜,国家收的田租收得太重,他发了个慈悲心,减税,现在的话叫减税。他有权,当时他是县长,他这一个命令减税,全县农民统统得利益。所以,他发心要修一万桩好事、善事,就这一个命令就圆满了,真正是所谓身在公门好修行,机会太好了。他要不是县长,发愿要做一万桩好事,那他慢慢做,哪一年才能做得圆满?
我们在他的记载里看到的,他第一次发心做三千桩好事,十年才圆满,不容易。第二次,因为有了感应了,全家人都相信了,太太帮著他干,三年多就圆满了;三千桩好事三年就圆满,平均大概每天会做两、三桩好事。第三次发心要做一万桩好事,你看一个念头就圆满了,他要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他的灵性是大幅度上升。如果来生到人间里面来,我们相信至少他会做小王;这一生是个县长,来生至少是省长,提升了。能够照顾一个省,让一省的人都得福,再一生他就是帝王;帝王能够照顾一国的人,他来生就是天王。真的叫步步高升,有福、有慧,福慧双修才是步步高升。
如果有福没有慧,那不得了,他的地位愈高,权力愈大,害人愈多。一个政策,一个命令,就像了凡先生一样,如果他觉得税收还不够,他喜欢奢侈,喜欢享受,收入不够,加重农民的赋税,这个县市里头多少万人受害。他做的就不是善事,做的是恶事,那就做了几十万桩恶事。所以,身在公门,行善、造恶都很容易,完全是一念之差。佛菩萨念念是善念,魔王念念不是善念,自私自利没有放下,所以总是障碍别人的好事。魔有嫉妒心,嫉妒心非常严重,你不如他,他很高兴,你要跟他差不多,他一定要来整你。看到佛修行证果,嫉妒心生起来了,用种种方法来诱惑、来障碍,佛有定、有智、有慈悲,不为所动。
八相成道里面「降魔」大家看到,魔王既然不能障碍菩萨,他知道,他也来皈依,也来做佛弟子,也来护持佛法,在佛门里面修福。名利心没有断,总是要想争取领导的地位。佛在世,佛的威德,魔很乖,不动,佛灭度之后他就起作用了。灭度之后,佛的正法,佛灭度不久,弟子各个都是认真修行,得到诸佛护念,善神拥护,魔不得其便。他会等待,等待像法,像法他就展开障碍修行人的手法,确确实实有不少人受到障碍。但是还有一半以上的,能够遵循经教的教诲,不为所动,所以这些人依旧有不少人成就。到末法的今天,末法一万年,照中国人的计算,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二十几年。末法一万年,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,现在是进入第二个一千年,未法第二个一千年。
在我们现前,佛法衰到极处,魔王在现前真叫大展身手,显示出他的威力,几几乎乎把正法消灭了,这是我们佛弟子亲身所感受的。你看外面的诱惑力量多大,什么人在这个世间能够不受诱惑、能够不动心?真正不受诱惑、不动心的人,这个人肯定成功,一定能有成就;禁不起诱惑的全都败了,都出不了魔掌。魔掌是什么?财色名食睡,魔掌;名闻利养,自私自利,贪瞋痴慢,魔掌,这是魔王波旬障碍修道人的利器。他不教人修十善业,他教人修十恶业,他不讲永恒的利益,他讲求的是眼前的利益,所以很容易迷惑人!世尊在世的时候,示现的降魔,『勇健无能胜』,世尊展示出大智、大仁、大勇,魔不能胜过。
『光中演妙义』,这一句有典故,清凉大师在《疏钞》里头引用,引用的是《降魔经》,里面有这么一段故事,引用这段经文我在此地念一遍。《降魔经》云,「光中演妙义者,即眉间光,谓时魔波旬,既不能坏佛,忽然还宫」,他就回去了。他没办法障碍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示现修行证果,他回去了。回去的时候,世尊的白毫光跟著他,「直至六天」,这刚才说过了,魔天是在欲界第六层天的上面,色界初禅的下面,直过六天,就到魔王魔天的天宫。「於其中间,无数天子天女,见白毫孔,通中皆空,团圆可爱,如梵王幢,於其空间,有百千万恒河沙微尘诸宝莲华,一一莲华,无量无边诸妙白毫以为其台,台上有化佛菩萨,放於白毫大人相光,亦复如是」,重重无尽的境界。「诸菩萨顶,有妙莲华,其华金色,过去七佛在於华上,是诸化佛,自说名字,与修多罗等无差别,即光中演妙义也,然是慈心三昧之力,是故总云,慈力降魔」。
这段是故事,是佛与法身菩萨的境界。在什么地方出现的?在佛的白毫毫光当中出现。毫光能够随著魔王回到魔宫,让六欲天天子、天人、天女统统都看到佛毫光里面的变相,这也是变相图。就像我们在「赞佛偈」里面所念的,「光中化佛无数亿,化菩萨众亦无边」。在《华严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光中所化的佛、所化的菩萨,他们白毫里头又放光。光里头又有化佛、又有化菩萨,那个化佛、化菩萨又有白毫光,重重无尽。这些化佛、化菩萨都给大家讲经说法,所讲的经法跟世尊所讲的没有两样,「光中演妙义」。这种变化,魔没有办法,魔说的是邪法,不是正法;佛说的是正法,而且能令正法遍法界、虚空界,遍六欲天。
为什么不讲色界天?色界天里头没有,魔到色界天什么能力都没有,人家有禅定如如不动。欲界天里面的天人,他的财色名食睡五欲没断干净,不过是愈往上面去愈淡薄,没断干净,所以魔有办法诱惑你。你要是财色名食睡、名闻利养统统都断掉了,魔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;魔要抓你的把柄,你没有把柄,他抓不到!这个把柄,总而言之,就是你还有欲望,他只要抓到你这层,他就有办法控制你;你什么欲望都没有,他对你就无可奈何了。所以修道人要放下,万缘放下,不能有一点点贪恋,有一点点贪恋,那就是魔王要抓你的把柄,你就被他控制了。这个功夫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,学放下,要放得彻底,要放得干净。
我有一年在旧金山,遇到一位香港的法师,邀请我到他精舍里面去作客。他很喜欢收集佛像,把他收藏佛像的那个房间打开,让我参观,给我介绍,这个佛像是哪个朝代的,我们一般人讲古董,他很喜欢这个,收集很多,琳琅满目。各人爱好不一样,有人喜欢收集字画,有人喜欢收集经书,善本的经书。只要你有一样嗜好,你就会被人牵著鼻子走,他什么都能放得下,他这个嗜好放不下。你是个出家人,你死了以后,这个道场里面没有男女婚配生儿育女,换句话说,你来生得不到人身。你又喜欢这个地方,又舍不得离开,将来怎么办?你来投胎还是离不开这里。你这个道场里头,我们想像到有老鼠、有蟑螂、有蚂蚁,有苍蝇、蚊虫,你就投这个胎,时时刻刻盯在你喜欢的东西上,你离不开!这是实实在在的,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
而且收藏这些古物,世间人看作珍宝,价值很高。招来什么?招来一些小偷、抢劫的,人家看到你这些财物,目标都对著你。所以他收藏很严密,也是怕人知道,不是很好的朋友他不会让你参观的。你参观就是他佛堂里面供的几尊佛,他所收的名贵的佛像,是藏在另外的房间。一天到晚提心吊胆,没有得到,想尽方法去收集,收到之后又怕丢掉,又怕人偷,又怕人抢,又怕损坏,一天到晚提心吊胆,心怎么能得清净?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决不找麻烦。
江老师画的这个图画,我们很清楚、很明白,他的画都是传世的,将来是历史上的名画,希有珍贵,我们要不要?不要!他对我倒很信任,希望他这个真迹要送给我来收藏,我不要。我要收藏是什么东西?复制品,复制品价值就不高,不会引起别人不善的念头。那个真迹,我建议他最好送给国家博物馆去收藏,比什么都好,大公无私。但是这些东西大量做复制品,因为它是教育!这个画里头是伦理道德教育,是因果断恶修善的教育,利益社会,利益众生,所以我劝他大量流通,没有版权。今天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做光碟,你看他一幅画五十米长,做一个光碟一个小时,讲解说明。光碟成本很低,你家里有电视,放在电视机就可以欣赏,你个人也可以欣赏,一家人可以欣赏,亲戚朋友可以共同来欣赏,来上因果教育的课,你说这个多有意思,无量无边功德。
所以我说,他这个画用这个方式来展览流通,他的功德超过讲经说法的大法师,我们比不上。我们讲经说法,人还未必愿意听,画是每个人都想看。说到契机,图画比言说更契机,这就是他胜过讲经法师功德之所在,我们要明了,我们要欢喜赞叹,随喜。台湾那边的同修给了一份资料给我,最近寄来的,说台湾全省大大小小城隍庙有九十多个,很难得。这些东西本来都是出自於城隍庙的,所以我很欢喜,九十多个城隍庙,每个城隍庙送一幅。有画卷、有画册、有光碟,尤其是光碟可以大量流通。画卷太长,家庭没有那么大的场所,这只有大的寺庙、博物馆、图书馆,有那么大的场地可以展出。他这张画,中国历史上许多画家画长卷,都没有他这个长,五十米长。古人画过万里长城、长江、黄河,都是长卷,大手笔,没有这么长。所以徐醒民老师讲,他这个作品不但是空前,恐怕也是绝后,希有难逢。我们在这一生碰到,这是何等的幸运。亲眼看到这幅绘画从草创到圆满,我们全心全力护持,全心全力随喜。诸位要晓得,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,随喜功德不可思议。
诸佛降魔,你看这首偈子里头最重要的两个字,『慈悲』!魔有意障碍,有意陷害,但是佛没有报复,佛没有瞋恚;佛以真实智慧、真实「慈悲」感化魔。魔纵然狠毒,对佛也不忍心下手,这是佛大德的感召,这是我们要学的。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一些障缘,要跟释迦牟尼佛遇到魔王波旬,这是大巫见小巫。这些事情都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磨炼、去学习,学什么?学忍、学让,忍让在世出世间学问当中都是第一大德。释迦牟尼佛在《金刚经》上教菩萨,菩萨修六度,六度里头佛提出两个重点,布施、忍辱;布施能修福,忍辱能保持。你虽然会修福,你不能忍辱,你的福报随修随丢,保不住。智慧、福德都要靠忍辱你才能保全;不能忍的人,你看佛经典上说了多少次,「火烧功德林」。功德就是定慧,你不能忍,「一念瞋心起,百万障门开」,你的定慧完全丧失掉了。
魔王波旬扰乱世尊,世尊如如不动,随你用什么手段,没有起心,没有动念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。所以,魔的把戏演完了,世尊没有反应,他只有退出,只有回去。回去,你看看世尊没有舍弃他,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,毫光还随著他。毫光随著他就是佛的慈悲加持,让六欲天的天子、天人、天女目睹毫光而得殊胜的利益。这么多人得佛力加持,得佛的利益,缘,是魔王波旬。你们想想看这里面的味道,佛是什么样心态待人?我们这里讲待恶人,不是对待善人,这是佛令一切众生尊敬之处。
我们在社会上,为什么人家不尊重我们?为什么人家嫌弃我们、讨厌我们?你要把这个原因找到,你要细心去观察、去思惟。真的到你找到的时候,我相信是你自己放不下,是你自己不肯跟人合作,你的烦恼习气常常现行,自己不知不觉,这是真的。为什么?自己养成习惯,习以为常,不知道这种态度、这种语气会叫人不愉快,完全不知道。不知道就是自己的过失,知道你就觉悟了,知道之后把毛病改过来,你就是菩萨。真正修行(古人说的话,话里头都有话),古人常讲,「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」,这话里头还有话。那就是说明什么?人和是第一重要。
中国古圣先王以什么治国?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以什么?和!怎么知道他用和治天下?你们到北京去旅游的时候,你看看故宫,故宫主要的三个建筑物,中国人从前讲金銮殿,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处所。这个大殿不是叫金銮殿,叫太和殿,叫中和殿,叫保和殿,太和、中和、保和,这个名字出自於《易经》,这就是说人和第一要紧。你看谚语常讲的「家和万事兴」,你不和,你注定失败,你的家道衰败。个人不和,肯定你有病,你不健康,和多重要。出家人,佛首先教我们六和敬,佛给我们讲六和,和就是慈悲的落实,和是真正修行。自己不和,不能跟人和睦相处,你什么都没有,你一切的成就,那就是夫子所说的,「其余则不足观也」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第五首偈:
【以彼智慧心。破诸烦恼障。一念见一切。此是佛神力。】
这首偈是说「智断致用」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,注的虽然不多,意思都很清楚、很明白的显示出来,我们将他的注解念一遍。「次一智断致用」,《钞》里面解释,「次一智断者,初句智,次句断」。『以彼智慧心』,这是智;『破诸烦恼障』,这是断。「此即精义入神,故能一念顿见一切,是致用也」。我们就看到此地,这个意思很深。
世出世法最殊胜的无过於智慧,智慧确确实实是宇宙之大德大能,这个德能是本来有的,不是修成的,而且是一切众生平等的;佛有,菩萨有,我们每个人都有,畜生也有,饿鬼、地狱统统有,这是自性。佛经里面常讲自心、自性,「自」是广义,我说是自,你说也是自,他说也是自。确确实实我自心,你自心,他自心,畜生自心,饿鬼自心,地狱自心。我们的自心,各人是各人的自心,各人的自心是一样的。
自心是什么?就是大乘经里面讲的法性。这个意思我们不好懂,佛在经上有比喻说,法性就像大海,比喻作大海。我们每个人的自心是什么?是大海里面起的一个水泡,起了许许多多的水泡,每个水泡执著它有个自心,不知道它的自心是大海。自心没有生灭,起水泡的时候你执著这个水泡,水泡破了还是大海;没有破的时候也没有离开大海,就是大海,无关起灭。从大海上来看,不生不灭,本来如是,这是真的,这是自己的本体,宇宙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,一个本体。所以自性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德能、圆满的相好,没有一样不圆满,佛法里称为大圆满。
这就是智慧心,「以彼智慧心」,法性本具的智慧心,它起作用就大了。「破诸烦恼障」,所有一切烦恼都没有了,智慧现前,什么烦恼都没有了;烦恼障没有了,所知障没有了,见思烦恼没有了,尘沙烦恼没有了,无明烦恼也没有了,总是一个圆满的智慧。现在佛对我们说,我们有烦恼,烦恼把我们障住了,障住我们不能觉悟,障住我们不能证果,障住我们不能恢复性德。不但如此,从烦恼障里面变现出三途六道,苦不堪言。我们没有智慧,实在讲智慧并没有离开我们,智慧没有生灭,哪里会离开!智慧遍虚空、遍法界,遍一切时、遍一切处,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。智慧、德能、相好都没有离开,我们迷了看不见,迷了之后,完全不得其用,一迷一切迷。
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世间,前面第一首偈说过,佛菩萨示现到这里来,做什么?无非是帮助我们觉悟。「为彼求菩提」,「彼」就是众生,九法界一切众生,为他们来求觉悟。「诸佛法如是」,诸佛如来、声闻、菩萨示现在世间就是为这个,帮助众生觉悟的,不是帮助众生增长烦恼的。我们学佛不能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不能不懂这个原则。我们给别人带来烦恼,你是背道而驰,这个人不是学佛,这个人虽然在佛门里面,我们学佛久了的人知道,他是什么身分?他是魔子魔孙。何以晓得?魔王波旬说的。
波旬有一天见到释迦牟尼佛,跟佛说,我还是要破坏佛法。佛就说,诸佛之法是正法,没有任何人能够破坏。法性、法相,法尔如是,法性无性,法相无相,你怎么能破?这真的,决定没有办法破的。可是魔说,等到你末法的时候(你看看,他很有耐心,他可以等待两千年之后,佛的法运衰了),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,披上你的袈娑,破坏你的佛法。这个佛法,我们就懂了,佛所讲的佛法跟魔所讲的佛法不是一法。佛所讲的法是讲的质,佛法的本质;魔所讲的法,是佛法的形象。佛法的本质,魔不能破坏,佛法的形象,行!
佛法形象被破坏,对於佛菩萨有没有损害?给诸位说,对於佛菩萨一丝毫的损害都没有。对什么人有损害?对众生,令一切众生听闻佛法、学习佛法的机缘失掉了。所以,魔结罪不是跟佛,他对佛没有罪,他对众生有罪,你叫这么多众生失去了听闻正法的机缘,这个责任你要负,这个罪很重。《戒经》里面讲的,断人身命罪不重,断人法身慧命,这个罪太重太重了!因为人身命,你杀了这个人,常言说得好,四十九天他又投胎又来了。得人身比闻佛法来说,得人身容易,闻佛法可不容易。佛法确实百千万劫难遭遇,他好不容易遇到了,你忍心把他断掉。所以,断人慧命,果报都在阿鼻地狱,阿鼻地狱将来出来的时候,罪受满了出来,大概都是变畜生、变饿鬼。而且什么?没有智慧,因为你断别人智慧;没有眼目,你投胎做畜生,没有眼睛的,做这些畜生。人要真正知道因果报应,决定不干这个事情。
对於真正修行人、修道人,你不能害他,你害他是什么?是成就他,他怎么会受你伤害!你看看佛经上讲的例子,歌利王害忍辱仙人,把忍辱仙人杀掉了。忍辱仙人有没有被他害?没有,忍辱仙人被他杀了之后,就成佛了。不但不受他的害,反而更上一层楼,帮助他提升了。释迦牟尼佛,这他老人家自己说的,他在贤劫成佛的排列是第五尊,在弥勒佛后面,结果他搞到弥勒佛前面去了。什么原因?歌利王帮的忙,使他忍辱波罗蜜圆满成就,提前成佛,歌利王没有害到释迦牟尼佛。歌利王障碍了不少众生,听闻不到正法,学习不到正法,他的罪从这个地方结的,他堕阿鼻地狱。
因果的道理,因果报应事实真相,我们要搞明了、搞通达。所以,真正修行人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,八风吹不动。你的赞叹、供养不生贪恋,你无论怎么样加害不动瞋恚。所以,魔王波旬对於释迦牟尼佛施展的这些压力,都不能生效。你用五欲来诱惑,释迦牟尼佛不动心,没有一丝毫贪恋,没效;再用魔军来恐吓、来威胁,释迦牟尼佛也不动心,一丝毫瞋恚的念头都没有,决定没有报复,回答的是一片真诚慈悲。所以把修道人提升了,魔等於是来考试,考试及格,通过了,升级了。魔对什么人产生作用?没有离开欲望的,他能起作用。前面跟诸位讲了,他对色界天都不起作用,色界天如如不动,欲没有了。所以,他的活动范围是欲界,只要你欲没有断,他就能得其便,就能施展他的魔术。如果欲断掉了,自私自利没有了,名闻利养断了,五欲六尘断了,贪瞋痴慢断了,魔什么能力都没有。
我们要想离开魔的扰乱,你要真正做功夫,功夫没有别的,看破、放下而已!要懂得哪些是烦恼障,这里头的境界之广、之大,说实在话,也是不可思议。戒律是破烦恼障的手段,确实能产生效果,但是不能断尽,对初学的人非常重要。佛教一般人依十善,十恶就是烦恼,用十善破十恶,这不叫破烦恼障吗?教菩萨是积极的,不是消极的,教世间一般人是消极的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,都用个「不」,消极的,初学人容易得益。菩萨积极的,你看用布施,布施破悭贪烦恼;悭是吝啬,贪是贪求,贪而无厌,无量无边的罪业都是从这个根生的。所以,贪瞋痴叫三毒烦恼!你没有贪欲,你怎么会造恶业?你怎么会受恶报?世间无量无边的恶念、恶行、恶报,都是从这个字生出来的。所以戒能伏粗重的相,定能伏微细之念,不能断根。智慧开了,转烦恼为菩提,根才没有了。但是凡夫学习的过程,一定是持戒、修定、开慧。
这个经是对法身菩萨说的,所以没有讲戒、定,一开头是「以彼智慧心」。法身菩萨各个都是破无明证法身的人,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,本具的德相,统统都现前。所以说,「破诸烦恼障」,诸就是一切烦恼,见思、尘沙、无明,全都破了。见思、尘沙破尽了,无明在如来果地真正破尽,法身菩萨还没有破尽,但是在他们已经无碍大事,我们讲微细的烦恼,不碍事了。这是我们要晓得,真正修行没有别的,就是断烦恼而已,烦恼断了,智慧就现前。智慧本有的,现在我们的智慧是被烦恼盖覆了,被烦恼障碍了,只要破了烦恼,智慧就现前。但是你要记住,烦恼不能断烦恼,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,许许多多人修行用功用错了,那就是什么?用烦恼去断烦恼,永远断不了烦恼。
你一定要知道,只有戒定慧能断烦恼。但是今天你又不想持戒,你认为持戒太束缚了,太难了,太不方便了;换句话说,断烦恼这个课程,你就无从下手,你根本就没有办法。为什么?没有戒,决定不会有定,有定决定有戒,定共戒;你有智慧,决定有戒,叫道共戒。戒定慧是一而三,三而一,永远离不开的。证道之人,那个戒就是他的德行,他的生活,处事待人接物,就是这样子,那不是学的,自自然然就跟戒律完全一样。实在说,戒律就是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的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你把释迦牟尼佛这些记录下来,这就是戒律。
在释迦牟尼佛这是自然而然的,一点造作都没有,一点意思都没有加在里头,我们称他作自然而然,是他日常生活点点滴滴。那是什么?正常的,正常的生活,处事待人接物正常的心态。我们今天违反了,不正常了,他那是性德自然流露。我们现在没见性,如何恢复性德?看看佛,向他学习,他的思惟,他的言语,他的行动,就是自性里头自然流露出来的。我们虽然没见性,但是学他这一套,行,学久了自然而然就明心见性了。你要不学,不学是永远迷在烦恼里面。我们凡夫势必要克服烦恼,方法就是经教里面所说的,不但有方法,还有理论,理论是智,方法是断。
『一念见一切』,这就是用,作用。清凉大师在此地所说的非常有道理,他说智、断就是「精义入神」,这句话说得好。精是精纯,纯而不杂,义是义理,一个人修养到这种境界,他起的作用是「一念见一切」。这首偈里头,最重要的就是「一念」这两个字,我们念起来很容易,懂不懂?不懂!为什么不懂?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得过一念,你怎么知道一念的样子,你怎么会知道一念的好处!「一念」就是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一心不乱」,「见一切」就是《弥陀经》里面说的「心不颠倒」。《弥陀经》上这两句话重要,你看看莲池大师的《疏钞》,解释这两句话,占整个《疏钞》分量的八分之一。如果把《疏钞》分开成八册,解释「一心不乱,心不颠倒」,解释这两句就占了一册,你们想想这两句话多么重要。
真的,一心是什么?一心就是明心见性,见一切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这一切是什么?遍法界、虚空界一切性,性是体,哲学里面讲宇宙的本体。一切相,相是现相,一切事、一切理、一切因、一切果,整个宇宙过去、未来统统都见到了。为什么?一念里面没有差别,就是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。整个宇宙里面没有空间,没有时间;没有空间,没有远近,没有时间,没有先后。见一切,见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。所以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,「精义入神」这四个字重要。古圣先贤、祖师大德教人,我们常讲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。什么意思?你想想看,跟这里「精义入神」相不相应?所以,学的东西不在多,在精,贵精不贵多。时间要长久,长时薰修,怎么个薰修法?天天读,天天思惟其义理。这还不行,如何把这些义理变成自己的思想、言行,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,这才能入神。如果不能落实,你就白学了。
今天我们学佛,说实实在在话,前面我们还谈到,举孔老夫子做例子,夫子之德,仁道!真正是个好人,是个善人,他老人家表现在外面,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。我们有没有?这五个字就是古往今来大众公认,这是善德的标准。我们佛经上常常念的「诸上善人」,常常念到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,你善在哪里?夫子之善,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忍让,这五条你有没有?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,这是表现在外面的,最肤浅的,人人都能看得到的。所以说你的功夫、你的修持有没有进步,从哪里看?如果用这五个来做标准来看,很容易看出来。
你今年跟去年比,今年跟前年比,自己反省,不就明白了吗?我有没有进步,心里面太深了,你观察不到,你从表面上观察,所谓是「诚於中,而形於外」,你从表面能够看出你内心。你内心有,自然表现在外面;内心没有,外头装也装不像。装模作样,你被人一眼看穿了,一文都不值,你不是出於真心,你完全做伪装,表面的。那一种可以欺骗粗心大意的人,他没有看出来,但是装,装不长。过不久,能装上个三年五载这不得了,那有相当功夫了,最后还是露出马脚。到你败露的时候,一文就不值了,从前别人恭敬、赞叹你,这时候知道什么?上当了,被你欺骗了。
所以真正修行人,不管是哪一宗,哪一派,哪个法门,可以说无一不是修一念。一念叫正念,一念是真心,一念是本性,一念是本善,一念就是没有一切妄念,没有一切杂念。我们念佛人所修的一念,实际上不是真正一念,所修的是第二念。那是什么?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。那第一念?第一念里头没有阿弥陀佛。第一念什么都没有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,哪来的阿弥陀佛!所以,阿弥陀佛是第二念。我们能够把念头守在第二念,距离第一念很近,念到纯熟,有一天豁然大悟,从第二念就跳到第一念。跳到第一念,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,在我们现前那就是华藏世界,你就成法身菩萨了。所以,把念头集中在第二念,集中在阿弥陀佛上,虽然不是分证佛,是相似佛。相似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,不是同居土。你看看,往生的品位就大幅度的提升了,这是正事,这是大事。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,是把这个事情教给我们。我们一大事因缘,来到这个世间,是要把这个念佛法门学会,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净土。即使往生净土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算成功了,这一大事因缘了了;了就是圆满,下下品往生都圆满。为什么?永脱轮回,永脱十法界了。
破烦恼,一心什么烦恼都破了,这个一心是我们现前所讲的专心,专一。但是要记住,净宗是大乘,《华严》是大乘,大乘不能舍弃众生,自己未度,发愿度人,所以普贤菩萨礼拜初发心的菩萨,难能可贵。菩萨虽然自己功夫不高,不舍众生,菩萨什么都不会,只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他也不舍弃众生。为什么?遇到别人就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把阿弥陀佛传给他;自己念佛求生净土,劝别人求生净土。你问他那是什么道理,他说不出来,他有一番热忱,有诚意,你看他的态度,你看他的言语,你能体会到那是一片诚恳,一丝毫虚伪都没有。他自己真干,他也希望你干,这个人是菩萨,一点都不假。不要看他没有念过书,他不认识字,他教理什么都不懂,他是真正的菩萨,我们决定不可以轻慢。
所以,这个智断致用,一念见一切,致用,这个大用太圆满了。世间人常说,大用无方,佛法这个地方是大用圆满。这就是常常所说的万德万能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这是自性性德圆满的显露,显露就是一丝毫隐藏都没有。从什么地方来的?一个智,一个德,断德,智是看破,断是放下。破诸烦恼障,放下;以彼智慧心,看破;一念见一切,明了,通达明了。
『此是佛神力』,哪个佛的神力?自佛,自心是不动智佛。在这品经里面文殊菩萨教导我们,每个人所依的,每个修行人、每个菩萨他所依靠的,依的就是自心不动智佛,「此是佛神力」。自心就是宗门所说的,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是你真正的本人,这个身不是。我们如果把我们的身当作本人,身是什么,身像我们穿的衣服,衣服不是本人;我今天穿这件,明天又换了一件,本人没有换,衣服天天换,一天换好几件。本人没有变,这个身形常常变,在六道里头舍身受生不一样。纵然是在人道,前一生在人道,跟这一生又在人道,这两个人相不一样,这个道理要懂。
但是自心是一样的,法性是一样的,跟一切众生完全相同,法性一样,智一样,佛一样。法性相同,佛性相同,德相相同,法身相同,此是佛神力,这一句就是说的这个,不是他佛,是自佛。他佛的加持是佛的教诲,慈悲教诲,一念见一切这是自佛神力,这个道理总要懂,你才晓得佛法里头一丝毫迷信都没有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,菩提因果第四首偈,文殊菩萨所说的,我们从第四首偈看起:
【导师降众魔。勇健无能胜。光中演妙义。慈悲故如是。】
这首偈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,首先对『导师』要认识,然后对於『魔』这个字也要认识清楚。世尊在《八大人觉经》里面,把「魔」分做四类,「五阴魔、烦恼魔、死魔」,这三大类是六道众生本身具足的。从这个事实真相来看,谁不是魔?我们本身就是魔,自己折磨自己,魔是折磨的意思。最后一个叫「天魔」,天魔就是指外在的力量,五阴、烦恼、生死是本身的,本身以外折磨自己的都称之为天魔。所以,天魔里面包含的境界非常之广。最明显、最普遍的我们今天讲诱惑,外面环境的诱惑,这里头有人事环境的诱惑,有物质环境的诱惑。这两大类诱惑里面,每一大类里面都是无量无边,这都属於天魔之所摄。
佛经里面通常讲魔王波旬,佛给我们介绍六道的状况,跟我们讲,欲界最高的一层天是第六天他化自在天。再上去是色界天,色界初禅,佛说他化自在天跟初禅天当中,有一层天叫魔天,魔王波旬住在那个地方。诸位要知道,欲界天从夜摩以上是空居天,他不是住在地面上,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不同维次空间,他的空间维次相当高,超过欲界天,接近初禅天。所以,魔有定、有慧,又有大福报,差的是什么?他没有德。你要得罪他,他会报复;他要是喜欢你,他赐福给你。但是你要晓得他出不了三界,他还是有寿命的,他的寿命比他化自在天的寿命长,比初禅天的寿命短。真的,在欲界里面来说,他的福报是第一大。
所有一切障碍人修道,障碍人开悟,障碍人证果,障碍人出离六道轮回,他都干涉。换句话说,他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放下,我们常说的名闻利养,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,贪瞋痴慢,这些东西没放下。为什么会变成魔天?他也修戒定慧,就是烦恼习气没有放下,他戒定慧也挺认真的修行,也都修得不错。定没有修成,修成了,好!修成就到初禅天去了,就到色界去了,没修成,福太大了。这种情形我们能够体会得到,世间有大福德的人,他在这个世间做帝王、做总统、做国家的领导人,甚至於福报大的,他这个国家领导人能够影响全世界,福报大!这么大的福报在哪里修的?过去生中曾经在佛门修大福。供养三宝,布施一切众生,感得这一生的大福报。
大福报如果有智慧,好!所谓福慧双修,你就是个明君、圣王,多少众生受你的福荫。你在这一生当中,又能把你自己的灵性向上提升,可以说是大幅度的提升,人王可能将来就是天王。你真正爱老百姓,真正为人民造福,像了凡先生做宝坻的知县,怜悯农民很可怜,国家收的田租收得太重,他发了个慈悲心,减税,现在的话叫减税。他有权,当时他是县长,他这一个命令减税,全县农民统统得利益。所以,他发心要修一万桩好事、善事,就这一个命令就圆满了,真正是所谓身在公门好修行,机会太好了。他要不是县长,发愿要做一万桩好事,那他慢慢做,哪一年才能做得圆满?
我们在他的记载里看到的,他第一次发心做三千桩好事,十年才圆满,不容易。第二次,因为有了感应了,全家人都相信了,太太帮著他干,三年多就圆满了;三千桩好事三年就圆满,平均大概每天会做两、三桩好事。第三次发心要做一万桩好事,你看一个念头就圆满了,他要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他的灵性是大幅度上升。如果来生到人间里面来,我们相信至少他会做小王;这一生是个县长,来生至少是省长,提升了。能够照顾一个省,让一省的人都得福,再一生他就是帝王;帝王能够照顾一国的人,他来生就是天王。真的叫步步高升,有福、有慧,福慧双修才是步步高升。
如果有福没有慧,那不得了,他的地位愈高,权力愈大,害人愈多。一个政策,一个命令,就像了凡先生一样,如果他觉得税收还不够,他喜欢奢侈,喜欢享受,收入不够,加重农民的赋税,这个县市里头多少万人受害。他做的就不是善事,做的是恶事,那就做了几十万桩恶事。所以,身在公门,行善、造恶都很容易,完全是一念之差。佛菩萨念念是善念,魔王念念不是善念,自私自利没有放下,所以总是障碍别人的好事。魔有嫉妒心,嫉妒心非常严重,你不如他,他很高兴,你要跟他差不多,他一定要来整你。看到佛修行证果,嫉妒心生起来了,用种种方法来诱惑、来障碍,佛有定、有智、有慈悲,不为所动。
八相成道里面「降魔」大家看到,魔王既然不能障碍菩萨,他知道,他也来皈依,也来做佛弟子,也来护持佛法,在佛门里面修福。名利心没有断,总是要想争取领导的地位。佛在世,佛的威德,魔很乖,不动,佛灭度之后他就起作用了。灭度之后,佛的正法,佛灭度不久,弟子各个都是认真修行,得到诸佛护念,善神拥护,魔不得其便。他会等待,等待像法,像法他就展开障碍修行人的手法,确确实实有不少人受到障碍。但是还有一半以上的,能够遵循经教的教诲,不为所动,所以这些人依旧有不少人成就。到末法的今天,末法一万年,照中国人的计算,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二十几年。末法一万年,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,现在是进入第二个一千年,未法第二个一千年。
在我们现前,佛法衰到极处,魔王在现前真叫大展身手,显示出他的威力,几几乎乎把正法消灭了,这是我们佛弟子亲身所感受的。你看外面的诱惑力量多大,什么人在这个世间能够不受诱惑、能够不动心?真正不受诱惑、不动心的人,这个人肯定成功,一定能有成就;禁不起诱惑的全都败了,都出不了魔掌。魔掌是什么?财色名食睡,魔掌;名闻利养,自私自利,贪瞋痴慢,魔掌,这是魔王波旬障碍修道人的利器。他不教人修十善业,他教人修十恶业,他不讲永恒的利益,他讲求的是眼前的利益,所以很容易迷惑人!世尊在世的时候,示现的降魔,『勇健无能胜』,世尊展示出大智、大仁、大勇,魔不能胜过。
『光中演妙义』,这一句有典故,清凉大师在《疏钞》里头引用,引用的是《降魔经》,里面有这么一段故事,引用这段经文我在此地念一遍。《降魔经》云,「光中演妙义者,即眉间光,谓时魔波旬,既不能坏佛,忽然还宫」,他就回去了。他没办法障碍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示现修行证果,他回去了。回去的时候,世尊的白毫光跟著他,「直至六天」,这刚才说过了,魔天是在欲界第六层天的上面,色界初禅的下面,直过六天,就到魔王魔天的天宫。「於其中间,无数天子天女,见白毫孔,通中皆空,团圆可爱,如梵王幢,於其空间,有百千万恒河沙微尘诸宝莲华,一一莲华,无量无边诸妙白毫以为其台,台上有化佛菩萨,放於白毫大人相光,亦复如是」,重重无尽的境界。「诸菩萨顶,有妙莲华,其华金色,过去七佛在於华上,是诸化佛,自说名字,与修多罗等无差别,即光中演妙义也,然是慈心三昧之力,是故总云,慈力降魔」。
这段是故事,是佛与法身菩萨的境界。在什么地方出现的?在佛的白毫毫光当中出现。毫光能够随著魔王回到魔宫,让六欲天天子、天人、天女统统都看到佛毫光里面的变相,这也是变相图。就像我们在「赞佛偈」里面所念的,「光中化佛无数亿,化菩萨众亦无边」。在《华严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光中所化的佛、所化的菩萨,他们白毫里头又放光。光里头又有化佛、又有化菩萨,那个化佛、化菩萨又有白毫光,重重无尽。这些化佛、化菩萨都给大家讲经说法,所讲的经法跟世尊所讲的没有两样,「光中演妙义」。这种变化,魔没有办法,魔说的是邪法,不是正法;佛说的是正法,而且能令正法遍法界、虚空界,遍六欲天。
为什么不讲色界天?色界天里头没有,魔到色界天什么能力都没有,人家有禅定如如不动。欲界天里面的天人,他的财色名食睡五欲没断干净,不过是愈往上面去愈淡薄,没断干净,所以魔有办法诱惑你。你要是财色名食睡、名闻利养统统都断掉了,魔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;魔要抓你的把柄,你没有把柄,他抓不到!这个把柄,总而言之,就是你还有欲望,他只要抓到你这层,他就有办法控制你;你什么欲望都没有,他对你就无可奈何了。所以修道人要放下,万缘放下,不能有一点点贪恋,有一点点贪恋,那就是魔王要抓你的把柄,你就被他控制了。这个功夫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,学放下,要放得彻底,要放得干净。
我有一年在旧金山,遇到一位香港的法师,邀请我到他精舍里面去作客。他很喜欢收集佛像,把他收藏佛像的那个房间打开,让我参观,给我介绍,这个佛像是哪个朝代的,我们一般人讲古董,他很喜欢这个,收集很多,琳琅满目。各人爱好不一样,有人喜欢收集字画,有人喜欢收集经书,善本的经书。只要你有一样嗜好,你就会被人牵著鼻子走,他什么都能放得下,他这个嗜好放不下。你是个出家人,你死了以后,这个道场里面没有男女婚配生儿育女,换句话说,你来生得不到人身。你又喜欢这个地方,又舍不得离开,将来怎么办?你来投胎还是离不开这里。你这个道场里头,我们想像到有老鼠、有蟑螂、有蚂蚁,有苍蝇、蚊虫,你就投这个胎,时时刻刻盯在你喜欢的东西上,你离不开!这是实实在在的,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
而且收藏这些古物,世间人看作珍宝,价值很高。招来什么?招来一些小偷、抢劫的,人家看到你这些财物,目标都对著你。所以他收藏很严密,也是怕人知道,不是很好的朋友他不会让你参观的。你参观就是他佛堂里面供的几尊佛,他所收的名贵的佛像,是藏在另外的房间。一天到晚提心吊胆,没有得到,想尽方法去收集,收到之后又怕丢掉,又怕人偷,又怕人抢,又怕损坏,一天到晚提心吊胆,心怎么能得清净?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决不找麻烦。
江老师画的这个图画,我们很清楚、很明白,他的画都是传世的,将来是历史上的名画,希有珍贵,我们要不要?不要!他对我倒很信任,希望他这个真迹要送给我来收藏,我不要。我要收藏是什么东西?复制品,复制品价值就不高,不会引起别人不善的念头。那个真迹,我建议他最好送给国家博物馆去收藏,比什么都好,大公无私。但是这些东西大量做复制品,因为它是教育!这个画里头是伦理道德教育,是因果断恶修善的教育,利益社会,利益众生,所以我劝他大量流通,没有版权。今天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做光碟,你看他一幅画五十米长,做一个光碟一个小时,讲解说明。光碟成本很低,你家里有电视,放在电视机就可以欣赏,你个人也可以欣赏,一家人可以欣赏,亲戚朋友可以共同来欣赏,来上因果教育的课,你说这个多有意思,无量无边功德。
所以我说,他这个画用这个方式来展览流通,他的功德超过讲经说法的大法师,我们比不上。我们讲经说法,人还未必愿意听,画是每个人都想看。说到契机,图画比言说更契机,这就是他胜过讲经法师功德之所在,我们要明了,我们要欢喜赞叹,随喜。台湾那边的同修给了一份资料给我,最近寄来的,说台湾全省大大小小城隍庙有九十多个,很难得。这些东西本来都是出自於城隍庙的,所以我很欢喜,九十多个城隍庙,每个城隍庙送一幅。有画卷、有画册、有光碟,尤其是光碟可以大量流通。画卷太长,家庭没有那么大的场所,这只有大的寺庙、博物馆、图书馆,有那么大的场地可以展出。他这张画,中国历史上许多画家画长卷,都没有他这个长,五十米长。古人画过万里长城、长江、黄河,都是长卷,大手笔,没有这么长。所以徐醒民老师讲,他这个作品不但是空前,恐怕也是绝后,希有难逢。我们在这一生碰到,这是何等的幸运。亲眼看到这幅绘画从草创到圆满,我们全心全力护持,全心全力随喜。诸位要晓得,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,随喜功德不可思议。
诸佛降魔,你看这首偈子里头最重要的两个字,『慈悲』!魔有意障碍,有意陷害,但是佛没有报复,佛没有瞋恚;佛以真实智慧、真实「慈悲」感化魔。魔纵然狠毒,对佛也不忍心下手,这是佛大德的感召,这是我们要学的。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一些障缘,要跟释迦牟尼佛遇到魔王波旬,这是大巫见小巫。这些事情都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磨炼、去学习,学什么?学忍、学让,忍让在世出世间学问当中都是第一大德。释迦牟尼佛在《金刚经》上教菩萨,菩萨修六度,六度里头佛提出两个重点,布施、忍辱;布施能修福,忍辱能保持。你虽然会修福,你不能忍辱,你的福报随修随丢,保不住。智慧、福德都要靠忍辱你才能保全;不能忍的人,你看佛经典上说了多少次,「火烧功德林」。功德就是定慧,你不能忍,「一念瞋心起,百万障门开」,你的定慧完全丧失掉了。
魔王波旬扰乱世尊,世尊如如不动,随你用什么手段,没有起心,没有动念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。所以,魔的把戏演完了,世尊没有反应,他只有退出,只有回去。回去,你看看世尊没有舍弃他,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,毫光还随著他。毫光随著他就是佛的慈悲加持,让六欲天的天子、天人、天女目睹毫光而得殊胜的利益。这么多人得佛力加持,得佛的利益,缘,是魔王波旬。你们想想看这里面的味道,佛是什么样心态待人?我们这里讲待恶人,不是对待善人,这是佛令一切众生尊敬之处。
我们在社会上,为什么人家不尊重我们?为什么人家嫌弃我们、讨厌我们?你要把这个原因找到,你要细心去观察、去思惟。真的到你找到的时候,我相信是你自己放不下,是你自己不肯跟人合作,你的烦恼习气常常现行,自己不知不觉,这是真的。为什么?自己养成习惯,习以为常,不知道这种态度、这种语气会叫人不愉快,完全不知道。不知道就是自己的过失,知道你就觉悟了,知道之后把毛病改过来,你就是菩萨。真正修行(古人说的话,话里头都有话),古人常讲,「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」,这话里头还有话。那就是说明什么?人和是第一重要。
中国古圣先王以什么治国?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以什么?和!怎么知道他用和治天下?你们到北京去旅游的时候,你看看故宫,故宫主要的三个建筑物,中国人从前讲金銮殿,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处所。这个大殿不是叫金銮殿,叫太和殿,叫中和殿,叫保和殿,太和、中和、保和,这个名字出自於《易经》,这就是说人和第一要紧。你看谚语常讲的「家和万事兴」,你不和,你注定失败,你的家道衰败。个人不和,肯定你有病,你不健康,和多重要。出家人,佛首先教我们六和敬,佛给我们讲六和,和就是慈悲的落实,和是真正修行。自己不和,不能跟人和睦相处,你什么都没有,你一切的成就,那就是夫子所说的,「其余则不足观也」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第五首偈:
【以彼智慧心。破诸烦恼障。一念见一切。此是佛神力。】
这首偈是说「智断致用」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,注的虽然不多,意思都很清楚、很明白的显示出来,我们将他的注解念一遍。「次一智断致用」,《钞》里面解释,「次一智断者,初句智,次句断」。『以彼智慧心』,这是智;『破诸烦恼障』,这是断。「此即精义入神,故能一念顿见一切,是致用也」。我们就看到此地,这个意思很深。
世出世法最殊胜的无过於智慧,智慧确确实实是宇宙之大德大能,这个德能是本来有的,不是修成的,而且是一切众生平等的;佛有,菩萨有,我们每个人都有,畜生也有,饿鬼、地狱统统有,这是自性。佛经里面常讲自心、自性,「自」是广义,我说是自,你说也是自,他说也是自。确确实实我自心,你自心,他自心,畜生自心,饿鬼自心,地狱自心。我们的自心,各人是各人的自心,各人的自心是一样的。
自心是什么?就是大乘经里面讲的法性。这个意思我们不好懂,佛在经上有比喻说,法性就像大海,比喻作大海。我们每个人的自心是什么?是大海里面起的一个水泡,起了许许多多的水泡,每个水泡执著它有个自心,不知道它的自心是大海。自心没有生灭,起水泡的时候你执著这个水泡,水泡破了还是大海;没有破的时候也没有离开大海,就是大海,无关起灭。从大海上来看,不生不灭,本来如是,这是真的,这是自己的本体,宇宙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,一个本体。所以自性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德能、圆满的相好,没有一样不圆满,佛法里称为大圆满。
这就是智慧心,「以彼智慧心」,法性本具的智慧心,它起作用就大了。「破诸烦恼障」,所有一切烦恼都没有了,智慧现前,什么烦恼都没有了;烦恼障没有了,所知障没有了,见思烦恼没有了,尘沙烦恼没有了,无明烦恼也没有了,总是一个圆满的智慧。现在佛对我们说,我们有烦恼,烦恼把我们障住了,障住我们不能觉悟,障住我们不能证果,障住我们不能恢复性德。不但如此,从烦恼障里面变现出三途六道,苦不堪言。我们没有智慧,实在讲智慧并没有离开我们,智慧没有生灭,哪里会离开!智慧遍虚空、遍法界,遍一切时、遍一切处,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。智慧、德能、相好都没有离开,我们迷了看不见,迷了之后,完全不得其用,一迷一切迷。
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世间,前面第一首偈说过,佛菩萨示现到这里来,做什么?无非是帮助我们觉悟。「为彼求菩提」,「彼」就是众生,九法界一切众生,为他们来求觉悟。「诸佛法如是」,诸佛如来、声闻、菩萨示现在世间就是为这个,帮助众生觉悟的,不是帮助众生增长烦恼的。我们学佛不能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不能不懂这个原则。我们给别人带来烦恼,你是背道而驰,这个人不是学佛,这个人虽然在佛门里面,我们学佛久了的人知道,他是什么身分?他是魔子魔孙。何以晓得?魔王波旬说的。
波旬有一天见到释迦牟尼佛,跟佛说,我还是要破坏佛法。佛就说,诸佛之法是正法,没有任何人能够破坏。法性、法相,法尔如是,法性无性,法相无相,你怎么能破?这真的,决定没有办法破的。可是魔说,等到你末法的时候(你看看,他很有耐心,他可以等待两千年之后,佛的法运衰了),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,披上你的袈娑,破坏你的佛法。这个佛法,我们就懂了,佛所讲的佛法跟魔所讲的佛法不是一法。佛所讲的法是讲的质,佛法的本质;魔所讲的法,是佛法的形象。佛法的本质,魔不能破坏,佛法的形象,行!
佛法形象被破坏,对於佛菩萨有没有损害?给诸位说,对於佛菩萨一丝毫的损害都没有。对什么人有损害?对众生,令一切众生听闻佛法、学习佛法的机缘失掉了。所以,魔结罪不是跟佛,他对佛没有罪,他对众生有罪,你叫这么多众生失去了听闻正法的机缘,这个责任你要负,这个罪很重。《戒经》里面讲的,断人身命罪不重,断人法身慧命,这个罪太重太重了!因为人身命,你杀了这个人,常言说得好,四十九天他又投胎又来了。得人身比闻佛法来说,得人身容易,闻佛法可不容易。佛法确实百千万劫难遭遇,他好不容易遇到了,你忍心把他断掉。所以,断人慧命,果报都在阿鼻地狱,阿鼻地狱将来出来的时候,罪受满了出来,大概都是变畜生、变饿鬼。而且什么?没有智慧,因为你断别人智慧;没有眼目,你投胎做畜生,没有眼睛的,做这些畜生。人要真正知道因果报应,决定不干这个事情。
对於真正修行人、修道人,你不能害他,你害他是什么?是成就他,他怎么会受你伤害!你看看佛经上讲的例子,歌利王害忍辱仙人,把忍辱仙人杀掉了。忍辱仙人有没有被他害?没有,忍辱仙人被他杀了之后,就成佛了。不但不受他的害,反而更上一层楼,帮助他提升了。释迦牟尼佛,这他老人家自己说的,他在贤劫成佛的排列是第五尊,在弥勒佛后面,结果他搞到弥勒佛前面去了。什么原因?歌利王帮的忙,使他忍辱波罗蜜圆满成就,提前成佛,歌利王没有害到释迦牟尼佛。歌利王障碍了不少众生,听闻不到正法,学习不到正法,他的罪从这个地方结的,他堕阿鼻地狱。
因果的道理,因果报应事实真相,我们要搞明了、搞通达。所以,真正修行人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,八风吹不动。你的赞叹、供养不生贪恋,你无论怎么样加害不动瞋恚。所以,魔王波旬对於释迦牟尼佛施展的这些压力,都不能生效。你用五欲来诱惑,释迦牟尼佛不动心,没有一丝毫贪恋,没效;再用魔军来恐吓、来威胁,释迦牟尼佛也不动心,一丝毫瞋恚的念头都没有,决定没有报复,回答的是一片真诚慈悲。所以把修道人提升了,魔等於是来考试,考试及格,通过了,升级了。魔对什么人产生作用?没有离开欲望的,他能起作用。前面跟诸位讲了,他对色界天都不起作用,色界天如如不动,欲没有了。所以,他的活动范围是欲界,只要你欲没有断,他就能得其便,就能施展他的魔术。如果欲断掉了,自私自利没有了,名闻利养断了,五欲六尘断了,贪瞋痴慢断了,魔什么能力都没有。
我们要想离开魔的扰乱,你要真正做功夫,功夫没有别的,看破、放下而已!要懂得哪些是烦恼障,这里头的境界之广、之大,说实在话,也是不可思议。戒律是破烦恼障的手段,确实能产生效果,但是不能断尽,对初学的人非常重要。佛教一般人依十善,十恶就是烦恼,用十善破十恶,这不叫破烦恼障吗?教菩萨是积极的,不是消极的,教世间一般人是消极的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,都用个「不」,消极的,初学人容易得益。菩萨积极的,你看用布施,布施破悭贪烦恼;悭是吝啬,贪是贪求,贪而无厌,无量无边的罪业都是从这个根生的。所以,贪瞋痴叫三毒烦恼!你没有贪欲,你怎么会造恶业?你怎么会受恶报?世间无量无边的恶念、恶行、恶报,都是从这个字生出来的。所以戒能伏粗重的相,定能伏微细之念,不能断根。智慧开了,转烦恼为菩提,根才没有了。但是凡夫学习的过程,一定是持戒、修定、开慧。
这个经是对法身菩萨说的,所以没有讲戒、定,一开头是「以彼智慧心」。法身菩萨各个都是破无明证法身的人,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,本具的德相,统统都现前。所以说,「破诸烦恼障」,诸就是一切烦恼,见思、尘沙、无明,全都破了。见思、尘沙破尽了,无明在如来果地真正破尽,法身菩萨还没有破尽,但是在他们已经无碍大事,我们讲微细的烦恼,不碍事了。这是我们要晓得,真正修行没有别的,就是断烦恼而已,烦恼断了,智慧就现前。智慧本有的,现在我们的智慧是被烦恼盖覆了,被烦恼障碍了,只要破了烦恼,智慧就现前。但是你要记住,烦恼不能断烦恼,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,许许多多人修行用功用错了,那就是什么?用烦恼去断烦恼,永远断不了烦恼。
你一定要知道,只有戒定慧能断烦恼。但是今天你又不想持戒,你认为持戒太束缚了,太难了,太不方便了;换句话说,断烦恼这个课程,你就无从下手,你根本就没有办法。为什么?没有戒,决定不会有定,有定决定有戒,定共戒;你有智慧,决定有戒,叫道共戒。戒定慧是一而三,三而一,永远离不开的。证道之人,那个戒就是他的德行,他的生活,处事待人接物,就是这样子,那不是学的,自自然然就跟戒律完全一样。实在说,戒律就是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的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你把释迦牟尼佛这些记录下来,这就是戒律。
在释迦牟尼佛这是自然而然的,一点造作都没有,一点意思都没有加在里头,我们称他作自然而然,是他日常生活点点滴滴。那是什么?正常的,正常的生活,处事待人接物正常的心态。我们今天违反了,不正常了,他那是性德自然流露。我们现在没见性,如何恢复性德?看看佛,向他学习,他的思惟,他的言语,他的行动,就是自性里头自然流露出来的。我们虽然没见性,但是学他这一套,行,学久了自然而然就明心见性了。你要不学,不学是永远迷在烦恼里面。我们凡夫势必要克服烦恼,方法就是经教里面所说的,不但有方法,还有理论,理论是智,方法是断。
『一念见一切』,这就是用,作用。清凉大师在此地所说的非常有道理,他说智、断就是「精义入神」,这句话说得好。精是精纯,纯而不杂,义是义理,一个人修养到这种境界,他起的作用是「一念见一切」。这首偈里头,最重要的就是「一念」这两个字,我们念起来很容易,懂不懂?不懂!为什么不懂?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得过一念,你怎么知道一念的样子,你怎么会知道一念的好处!「一念」就是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一心不乱」,「见一切」就是《弥陀经》里面说的「心不颠倒」。《弥陀经》上这两句话重要,你看看莲池大师的《疏钞》,解释这两句话,占整个《疏钞》分量的八分之一。如果把《疏钞》分开成八册,解释「一心不乱,心不颠倒」,解释这两句就占了一册,你们想想这两句话多么重要。
真的,一心是什么?一心就是明心见性,见一切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这一切是什么?遍法界、虚空界一切性,性是体,哲学里面讲宇宙的本体。一切相,相是现相,一切事、一切理、一切因、一切果,整个宇宙过去、未来统统都见到了。为什么?一念里面没有差别,就是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。整个宇宙里面没有空间,没有时间;没有空间,没有远近,没有时间,没有先后。见一切,见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。所以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,「精义入神」这四个字重要。古圣先贤、祖师大德教人,我们常讲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。什么意思?你想想看,跟这里「精义入神」相不相应?所以,学的东西不在多,在精,贵精不贵多。时间要长久,长时薰修,怎么个薰修法?天天读,天天思惟其义理。这还不行,如何把这些义理变成自己的思想、言行,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,这才能入神。如果不能落实,你就白学了。
今天我们学佛,说实实在在话,前面我们还谈到,举孔老夫子做例子,夫子之德,仁道!真正是个好人,是个善人,他老人家表现在外面,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。我们有没有?这五个字就是古往今来大众公认,这是善德的标准。我们佛经上常常念的「诸上善人」,常常念到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,你善在哪里?夫子之善,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忍让,这五条你有没有?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,这是表现在外面的,最肤浅的,人人都能看得到的。所以说你的功夫、你的修持有没有进步,从哪里看?如果用这五个来做标准来看,很容易看出来。
你今年跟去年比,今年跟前年比,自己反省,不就明白了吗?我有没有进步,心里面太深了,你观察不到,你从表面上观察,所谓是「诚於中,而形於外」,你从表面能够看出你内心。你内心有,自然表现在外面;内心没有,外头装也装不像。装模作样,你被人一眼看穿了,一文都不值,你不是出於真心,你完全做伪装,表面的。那一种可以欺骗粗心大意的人,他没有看出来,但是装,装不长。过不久,能装上个三年五载这不得了,那有相当功夫了,最后还是露出马脚。到你败露的时候,一文就不值了,从前别人恭敬、赞叹你,这时候知道什么?上当了,被你欺骗了。
所以真正修行人,不管是哪一宗,哪一派,哪个法门,可以说无一不是修一念。一念叫正念,一念是真心,一念是本性,一念是本善,一念就是没有一切妄念,没有一切杂念。我们念佛人所修的一念,实际上不是真正一念,所修的是第二念。那是什么?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。那第一念?第一念里头没有阿弥陀佛。第一念什么都没有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,哪来的阿弥陀佛!所以,阿弥陀佛是第二念。我们能够把念头守在第二念,距离第一念很近,念到纯熟,有一天豁然大悟,从第二念就跳到第一念。跳到第一念,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,在我们现前那就是华藏世界,你就成法身菩萨了。所以,把念头集中在第二念,集中在阿弥陀佛上,虽然不是分证佛,是相似佛。相似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,不是同居土。你看看,往生的品位就大幅度的提升了,这是正事,这是大事。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,是把这个事情教给我们。我们一大事因缘,来到这个世间,是要把这个念佛法门学会,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净土。即使往生净土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算成功了,这一大事因缘了了;了就是圆满,下下品往生都圆满。为什么?永脱轮回,永脱十法界了。
破烦恼,一心什么烦恼都破了,这个一心是我们现前所讲的专心,专一。但是要记住,净宗是大乘,《华严》是大乘,大乘不能舍弃众生,自己未度,发愿度人,所以普贤菩萨礼拜初发心的菩萨,难能可贵。菩萨虽然自己功夫不高,不舍众生,菩萨什么都不会,只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他也不舍弃众生。为什么?遇到别人就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把阿弥陀佛传给他;自己念佛求生净土,劝别人求生净土。你问他那是什么道理,他说不出来,他有一番热忱,有诚意,你看他的态度,你看他的言语,你能体会到那是一片诚恳,一丝毫虚伪都没有。他自己真干,他也希望你干,这个人是菩萨,一点都不假。不要看他没有念过书,他不认识字,他教理什么都不懂,他是真正的菩萨,我们决定不可以轻慢。
所以,这个智断致用,一念见一切,致用,这个大用太圆满了。世间人常说,大用无方,佛法这个地方是大用圆满。这就是常常所说的万德万能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这是自性性德圆满的显露,显露就是一丝毫隐藏都没有。从什么地方来的?一个智,一个德,断德,智是看破,断是放下。破诸烦恼障,放下;以彼智慧心,看破;一念见一切,明了,通达明了。
『此是佛神力』,哪个佛的神力?自佛,自心是不动智佛。在这品经里面文殊菩萨教导我们,每个人所依的,每个修行人、每个菩萨他所依靠的,依的就是自心不动智佛,「此是佛神力」。自心就是宗门所说的,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是你真正的本人,这个身不是。我们如果把我们的身当作本人,身是什么,身像我们穿的衣服,衣服不是本人;我今天穿这件,明天又换了一件,本人没有换,衣服天天换,一天换好几件。本人没有变,这个身形常常变,在六道里头舍身受生不一样。纵然是在人道,前一生在人道,跟这一生又在人道,这两个人相不一样,这个道理要懂。
但是自心是一样的,法性是一样的,跟一切众生完全相同,法性一样,智一样,佛一样。法性相同,佛性相同,德相相同,法身相同,此是佛神力,这一句就是说的这个,不是他佛,是自佛。他佛的加持是佛的教诲,慈悲教诲,一念见一切这是自佛神力,这个道理总要懂,你才晓得佛法里头一丝毫迷信都没有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