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二0一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二0一卷)  2003/12/25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1201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,李长者的开示,我们接著前面往下看,从「但以才堪见实即得」,从这个地方看起。

  「但以才堪见实即得,不论劫量,如觉城二千之众,善财为首者是」,这是长者举例来做证明,证明圆顿根性确确实实跟三乘不同。我们从这个地方也能体会到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(《坛经》上讲的),他所接引的对象是上上乘人,不是大乘人。宗门讲上上乘,你看看跟这个地方讲的「见实即得」境界相不相同?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体会到上上乘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根机!我们虽然不是上上乘人,也能够略知几分。

  上上乘人对於究竟了义的大法没有怀疑,确确实实能够直下承当,这种人就是上上根人、上上乘人。三乘人,这边说得很清楚,不敢当,不敢承当自心是不动智,自心就是法性理体,自心就是诸佛如来。诸佛如来唯心所现,一切刹土唯识所变,他肯定、他承认,他一点都不怀疑,以自心为修行的本务。所以他不论劫数,他没有时间的。我们看看六祖能大师会下,有四十三个人契入这个境界,这个教学在禅宗史上确实空前绝后;六祖以前没有一个人有他这样的盛况,六祖之后也没有一个人,一生教学当中有四十多个开悟的,没有。宗门到今天,早年倓虚法师说过,我从录音带上听到的,他在讲开示的时候提到。在他一生当中,他所知道的我们佛门里面这些大德们,参禅得禅定的有,他见过,听说过的当然更多了;开悟的没有见过,也没有听说过。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,禅宗参禅要不开悟,他的修学将来到哪里去?四禅天,功夫更高一层的到四空天,不开悟就出不了六道轮回。

  生到四禅天寿命虽然长,寿命到了还是要搞轮回。要生四空天那就更可怕了,为什么?佛法里面讲八难,三途八难,八难里面第一个就是长寿天,长寿天就是四空天。你生到那里,你就遭了难了!为什么遭了难?那个地方没有佛菩萨去讲经说法。为什么?他们不接受,他们都以为自己证得般涅盘了;换句话说,寿命长!最少的都是两万大劫,非想非非想处天是八万大劫,这么长的寿命。这样长的时间你没有闻法的机缘,没有修行的机会,长时间受无明薰习,你说你麻烦不麻烦!所以佛说叫遭难,生到那里是遭难。不如四禅天,四禅天有佛菩萨去教化众生,他能接受;四空天就没有了。八万大劫有多长?经论里头佛常说,这个世界一次成住坏空叫一个大劫;换句话说,像我们太阳系,成住坏空八万次,你想想看这个时间多长。四空天不依地面而住,所以星球成住坏空与他不相干。

  这是说明上上根跟三乘根性不一样。但是诸位必须要知道,不同的根性不是天生的,如果说天生的,各个人都是上上根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一切众生本来成佛,怎么不是上上根!为什么变成中下根?烦恼习气薰习成的,就这么回事情;每个人烦恼习气有厚薄,所以根性不相同。我们懂得这个道理,知道根性不同原因之所在,只要我们把环境改善,虽不是上上根,能够提升到上上根。如果你是中等根性的话,你加紧努力就能提升到上上根,这个经上讲得很清楚。可是这里面,《涅盘经》那首偈子说得好,「如是二心先心难」,这就是说你能承当,知道自心,用现在的话来说,是宇宙万法的本体,这个自心难,这是修行的先心。我们冷静的去思惟、观察,这样的人实在不多。但是能不能在这一生当中薰习成功?我给你的答案是肯定的,这一生当中决定可以薰成上上根种,只要你有耐心,决定不能间断,怎么薰习?读诵大乘。

  在中国历代,读诵大乘最普遍的,读《法华》、读《涅盘》、读《楞严》、读「般若」。有读《华严》的,比较少,原因在哪里?《华严经》分量太大,《法华》、《楞严》只有《华严经》的十分之一,《涅盘经》差不多是《华严经》的二分之一,「般若经」就更少了。读全部「般若」的不多,有不少是读大品,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,最普遍的是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一生受持读诵,把自己的根性从中品、上品一直提升到上上根,有!在《坛经》里面,你看他所举的无尽藏比丘尼,读《涅盘经》把自己的根性提高。法达禅师读《法华经》,读三千遍,《法华经》的分量,我们知道大概一天念一部,七卷《法华》一天念一部,三千部要十年,这才提升。印宗法师讲《涅盘经》。你看看他会下开悟的那些人,说四十三个人都是圆顿根性的,不太可能,而是读诵大乘经年累月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的,这是大有可能。

  关键是我们肯不肯下定决心,相不相信自己有佛性?相不相信自己本性本善?如果真的相信,你就真正会回头,「我要反璞归真,我要返本还原,我要从种种不善回过头来,回归到我的本善」,这就是此地讲的「先心难」,你真回头了!假以时日,你的根性提升了,不定遇到什么缘,你就豁然开悟了。此地讲的「才堪见实即得」,才堪见实就是宗门里面的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每个人时间不一定,有人两年、三年,有人二十年、三十年,总而言之一句话,持之有恒,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不违背性德,叫真修行。随顺性德,任运自至,自自然然达到法身菩萨的境界,自然契入,没有一丝毫意思,更不会有一丝毫造作,自自然然;有一点意思夹杂在里面,麻烦就大了。这是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上教导我们纯善,「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」;我续了一句,要纯净,「不容毫分不净夹杂」。真正能做到纯善、纯净,是任运而至,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别人看不出来,别人不知道,你自己很清楚很明白。

  长者举「入法界品」,就是最后一品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。「如觉城二千之众」,觉城就是福城,「善财为首」,他们这个团体觉悟了、明白了,都发了大菩提心,「路上发心,六千比丘之众亦是」,这个到经文的时候,诸位都能看到。在路上闻法了,缘殊胜,见到文殊、善财,听到文殊菩萨说法,他们也觉悟了。「智慧猛利,人类精奇,一闻晓悟,谦恕仁慈,专求大道,以利含生,皆是一生信满发心入位人也」,这段文很重要,我们要多念几遍。这个地方关键的就是智慧,「智慧猛利」,这个人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人中的上上根人,长者在此地用「人类精奇」,我们中国人形容是「凤毛麟角」,希有难得。这个人有真实智慧,「一闻晓悟」,过去是没听说,一听他就觉悟了,他就明白了。你看看,这一明白,从他生活、处事待人接物你就能看得出来,他的性德流露了。「谦、恕、仁、慈」,你只看这四个字,这四个字是真正觉悟的人,真正修行功夫得力的人。所以,我们要知道自己有没有成就,拿这四个字来做个标准,衡量一下,就知道了。

  「谦」这个字我们有没有做到?自谦,一定尊重别人。「恕」有没有做到?能不能体谅别人?人都希望别人能体谅我、能原谅我。可是我绝对不原谅别人,这个不行!这四个字都是性德。「仁」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,我希望别人怎样对我,我要先对待别人,这是仁,仁是二人,想到自己立刻就要想到别人。「慈」是慈悲,用慈他不用爱,慈是爱心,出自於真诚心,真诚心的爱,永远不会变,永远不会退心,这叫慈。世间人有爱没有慈,世间人的爱是情绪,变幻无常。我们看看现前的社会,离婚率有多少?这些已开发的国家,现在世界上科技、工商先进的国家,你看看他们。不要小看离婚率,离婚率才是社会动乱的病源,根本之所在,这是什么原因?不懂得爱,没有爱!

  日本江本胜博士做水实验,做了九年,他说,宇宙的中心就是爱跟感谢。他做了许许多多的实验,就是这两个,一个爱,一个感谢,水反应的结晶非常美,其他都比不上它,他说这应该是宇宙的中心。他用音声跟它说「我爱你」,用种种不同的语言,几个国家的语言跟它说,结果都是一样。不同国家的文字的「爱」、「讨厌」,他做实验,两瓶水,一瓶贴爱,一瓶贴讨厌,用各种不同的文字来写,把它排列起来。凡是贴上「爱」的水的瓶子,结晶都是非常美;贴上「讨厌、我不喜欢你」,贴这个东西,结晶都是很不好看的。不是偶尔几次的实验,实验了几千次,得的结果都相同,肯定宇宙的核心是个爱。这个结论跟宗教教学结论完全相同。

  这些年来,我们跟许许多多宗教往来,我们只提出了一个共识,每个宗教都能接受,都不怀疑,我们从这个基础上出发来团结一致。这个中心理念是什么?就是爱,「仁慈博爱」,我提出这一句。世间所有宗教教学的宗旨就是「仁慈博爱」,其目的在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我就这么简单,用这句话来团结所有不同宗教。你看,佛家讲慈悲,佛是什么?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这八个字就代表佛教。基督教、天主教,你看看,《圣经》里面说「神爱世人,上帝爱世人」。《古兰经》每一大段经文里面,你都会发现「真主确实是仁慈的,真主确实是至善的」。所以,「仁慈博爱」这四个字,包括世间所有宗教共同的宗旨,江本胜的实验也得到这个结论。

  宇宙的和谐依什么?依仁慈博爱,这是天然的,绝不是人为的。从什么地方看?从一个家庭里面你去观察,家庭在初初结合的时候,一对年青人相爱,生下小孩,你在这个阶段里面,你看到自然的。再长大了,过了几年,变了,情形变了,变了什么?把自然的丧失掉了,违背了自然。家庭破碎了,夫妇离婚,小孩没有人管教,父母对儿女不负责任,小孩没人管教。於是很小他就犯罪,偷窃、吸毒,许许多多恶的事业他都干!他从小没有父爱,也没有母爱,他不懂得怎么爱人。所以,他的内心充满了怨恨,这样的人长大之后就是社会问题。谁制造的?谁要负责任?多想想不就明白了吗?如果从佛法因果上来讲,现前所受的是花报,果报决定在地狱;不是在畜生,不是在饿鬼,决定是在地狱。什么原因?你想想,他的所作所为,他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?他影响的面有多大,他影响的时间有多长?你想到这一点,才知道他的罪很重!不是他一家人的事情,他破坏了社会的秩序,破坏了大自然的秩序。现在的社会,一个人在一生,结十几次的婚,离十几次的婚,很平常,他不知道因果可畏,完全不知道。

  江老师的「地狱变相图」,我还没有看到全幅的,我不知道江老师有没有把离婚、对儿女不负责任这个因果画进去?很可能他是画进去了,他有智慧,心思敏锐。他告诉我,「地狱变相图」不难画,我说何以见得?他说现在的社会就是地狱。这个话说得正确!现在的社会现象就是「地狱变相图」,活的,活生生的摆在你面前。他告诉我,「极乐世界图」难画,为什么?没见过,没有到过极乐世界,这要求佛菩萨加持。所以,我看到这四个字,我感慨很深很深!「谦恕仁慈」,这是表现在外面,「一闻觉悟」,那是你内里头的功夫,表里一如。悟了之后怎么样?「专求大道,以利含生」,不是为自己。修行、证果为什么?为利益一切苦难众生,这就是上上乘人,六祖说的上上根人。

  「皆是一生信满发心入位人也」,一生成就,信心圆满了,发心入位。这个「位」要查一查原文,看看这个字是不是「住」字?前面讲了,「任运至十住」。但是用入位也能讲得通,入住就更明显,十信心满入初住,发心住,入初住就是入华藏世界,离开十法界,这才叫超凡入圣,这才叫真正成就。为什么?这时候就三不退了,佛法里面常讲的「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」,绝对不会退到十法界。那他到不到十法界里来?来,会常常来。为什么会来?众生有感,他就有应,他到世间来是来教化众生的,虽然是教化众生,也是自利。为什么?因为他才十住菩萨,他还要不断向上提升,他上面有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有等觉,才到妙觉。所以,应化在九法界自行化他,我们中国人常说的「教学相长」。

  任运的提升,自自然然,这里头就是法身菩萨四十一个阶位。古大德常说,他们的修行跟我们九法界里面修行不一样。为什么不一样?我们九法界修行没有离开心意识,九界众生。他们?他们不用心意识,心是阿赖耶,意是末那,识是第六识,第六识分别,末那执著,阿赖耶落印象。不用心意识,简单的说,他没有分别,他没有执著,他不落印象,他不起心动念。你想想看,这怎么个修法?这种修法,往后经文里头会说得很多。我们看看法身菩萨是怎么修的?他在九法界里头和光同尘。普贤菩萨十愿里面「恒顺众生」,细细在《华严经》你去观察揣摩,你才能体会到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。我们今天连这两句,实实在在会念也会讲,真的来说,根本就不懂。为什么说不懂?如果你真懂了,你就做到了,你还没有做到,你不懂,真懂就真做到。为什么不懂?我们没有离心意识,没离心意识讲随缘,随缘里头拖泥带水,不干不净。

  我们恒顺众生,我们也随喜功德,有那么一点样子,跟菩萨所修的不一样!菩萨是真的随喜,真的恒顺,他没有起心动念。我们今天随喜、恒顺还是会起心,还是会动念,还是有分别,还是有执著,不过是什么?程度轻一点了,淡一点了,哪里是真的随喜!哪里是真的恒顺!你要细细观察、你要细心体会,真正随喜、真正随顺,什么时候你要是看到了,亲眼看到,亲身接触到了,恭喜你,你真的悟入了。虽然没有证得,下面可以讲,你是信解发心。信解发心是什么?你没有证得初住,你已经入十信位了,初信、二信、三信,你入了这个位子。那就不容易了,你的方向、目标完全正确,你肯定是烦恼轻、智慧长,用功得力!你的烦恼习气一年比一年轻,一月比一月轻;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,一月比一月增长。你的生活不管富贵贫贱,那不相干,你法喜充满,这个形象是肯定的。

  长者这几句话是让我们自己反省,也让我们观察真正修行人的形象!古人所谓「诚於中而形於外」,你里面真的产生变化,外头样子就变了,相变了,起心动念变了,相变了,体质变了。再细心观察,你居住的环境变了,我们中国人讲风水改了,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。这个地方本来风水不好,我们现在人讲磁场,磁场不好,你真在那里修行,磁场变好了。所以,要不要请什么地理仙来看风水?用不著,那是假的,没那个道理。改风水从哪里改?从自己心地上改,从自己行为上改,我的身心改了,我住在哪里,这个地方风水马上就变好了。这里是很好的风水,住的人心不好,行不好,风水几年就变坏了,两、三年风水就坏了,境随心转。

  在自己身体讲,相随心转,体质随心转,我们居住环境随心转。如果你是大德,心量大,念念为法界众生,为全世界众生,你改变风水的范围就大了。你居住在这个地方,可能一百里之内的风水都变好了。如果是佛跟菩萨,大概是一千里之内的都变好了,那是真正得道的人,我们做不到。我们能够做到居住在这个地方,方圆十几里、几十里,那就是很好的功夫!所以,一个人有福,一个地方众生都有福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李长者下面的《论》文,「若不信自心元是不动智佛者,即永劫漂沦,何能利人济物,如经所说,若自有缚,能解彼缚,无有是处」,到这个地方是一段。这话说得好,我们应当学习。若是假使,假使不相信自己心(自心)原本就是不动智佛,你不相信、不能接受,你就迷了;你要是能信就觉悟了,你不信就迷了。这一迷之后你就「永劫漂沦」,这句话就是六道轮回,「漂沦」是讲六道轮回,漂是讲上三道,沦是沉沦,是三恶道,「永劫」是没有出头的时候。你在六道里面,所谓头出头没,漂上来就是头出,上三道,下去就是头没,沦落到地狱。你怎么能够利益众生?你怎么能够帮助其他众生?物就是九法界的众生,你不能帮助人,你也没有办法帮助众生。

  下面是举经文来作证,「如经所说,若自有缚」,这个缚就是烦恼、习气、业障,你怎么能帮助别人化解烦恼、业障?这不可能。自己烦恼不断,能帮助别人断烦恼,「无有是处」,没这个道理。所以,佛在经教里常说,你要度众生,先要度自己,自己得度,你然后才能度人。有人看到这样的经文,於是决不做利益众生的事情,为什么?我自己没度,我要先度自己!他也是依据经教。经教,各人解读不相同,许许多多人死在经文之下。从前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,读书人读了书不能够活用,死在句下,我们叫他做书呆子。学佛,读佛经,不能够大开圆解,执著在字里行间,就变成佛呆子,这样的人古今中外是大有人在。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,学佛不要学成佛呆子,你要善解经义。开经偈里面的一句话,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这一句谈何容易!

  所以,你要善解经义,你可不能错解,可不能曲解了。这就是初学佛的人为什么要依善知识,原因在此地。常常把经教意思看走了样子,错解了,错解了害自己事小,害别人事大。所以我常讲,经文字字句句都是活的,没有一句一字是死呆板的,不是的。所以,经文深讲、浅讲,长讲、短讲,每个人讲都不一样。自己讲的,讲十遍,十个样子,讲一百遍,一百个样子,活的!佛在四依法里面教导我们,「依义不依语」,最重要的你要懂得他的意思,言语、文字没有关系,多一句少一句都没有关系,意思对了就行了。

  所以,佛经在中国的翻译,你看同一个本子,原文同一个本子不同的人翻,翻出来的经文不一样。我们看到《金刚经》就有六种不同的译本,《般若心经》有十几种不同的译本。你们看《心经诠注》,周止庵的,他把自古以来《心经》的译本统统收集在一起,你去看,好像有十几种不同的译本。你细细去看,大同小异,文字不一样,意思一样。这是佛教给我们「依义不依语」,文字是语言的符号,我们不依这个,我们依意思。佛还说了,不但我们「依义不依语」,要「依了义,不依不了义」。什么是了义?什么是不了义?这个意思浅深、广狭差别就太大太大了。同是这一卷《心经》,经文不长,我们现在大家所读的是玄奘大师翻的,两百六十个字。他老人家翻的确实简单扼要,序分省掉了,流通分也省掉了,他所翻的是正宗分。你看看,其他译本里有「如是我闻,一时佛在」,统统都有,玄奘大师省掉了。

  这一部《心经》两百六十个字,十信位的菩萨学,十住菩萨也学,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菩萨也学,等觉菩萨也学。每个人体会的深度不相同,每个人讲解的也不一样,字字句句包罗万象,佛法妙处在这个地方。为什么这么妙?称性!性没有浅深,性没有广狭。所以,一个字、一句讲一劫也讲不完,一两句话也都讲出来,真是妙不可言。学佛贵在得旨归宗,你晓得它的宗旨所在,义趣所在,你才能真正得利益。帮助众生完全在缘分,一定要有利益众生的这个愿!你看看菩萨发愿,头一愿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「等我成了佛再来度众生」,你永远不能成佛。为什么?你自私自利。那怎么办?我学一句我跟众生说一句,我学两句我跟别人说两句。我没有开悟,希望别人开悟;我开悟了,我帮助别人,别人开悟,希望他帮助我。念念不舍利益众生的心!

  永远不间断去勤学,好学、勤学,亲近善知识,古人讲的参学,寻师访友。为的是什么?为的是觉悟,为的是自利利他。所以菩萨在没有成佛之前,在九法界示现教化众生,都是自利,教学相长你才会有悟处,你才会有进步;闭门造车,不跟大家接触,那叫钻牛角尖,走死胡同。所以,你具足参学的条件这个很要紧,参学的条件是你有能力辨别真妄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恶,你有这个能力你就可以出去寻师访友了。如果没有这个能力,你要一出去,你必定被妖魔鬼怪诱惑了,当了别人的俘虏,你就很可怜了,正道失掉了。所以,参学是有条件的,没有这个条件,乖乖的跟老师。

  从前人跟一个老师,我们现在讲毕业了,以前叫出师,出师就是出老师的门,现在人叫毕业。什么时候毕业?每个人不一定,一个老师(在从前都是私塾教学,不是现在的学校),老师教十几个学生,教二十几个学生,哪个学生可以先离开老师,哪个学生不能离开老师,条件就是他有能力辨别真假、邪正、善恶、是非。有能力辨别,老师就可以说,你可以出去参学,就毕业了;如果你没有能力辨别邪正,没有能力辨别是非,没有能力辨别善恶,你不能离老师一步。你离老师决定走邪道,决定迷失方向,没有能力!像走路一样,你不认识路,你要跟著老师,老师带著你走。到你认识路的时候你自己走,老师不再带你了。

  在《华严经》上,善财童子的老师文殊菩萨。他在文殊菩萨会上得根本智,肯定自心是不动智佛,这是大善根的人。肯定宇宙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,生佛不二,性相一如,这种见解、这种思想叫上上根人。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能够舍己为人,谦恕仁慈,这是一乘圆教菩萨根性。善财是这种根性,文殊菩萨把他当宝贝,为什么?这是能传法之人,一定要帮助他,成就他,果然在文殊菩萨门下他成就十信心满。十信心满,文殊菩萨就教他去参学了,离开老师以后就是五十三参。那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,有男女老少,有出家在家,有走的是正道,有走的是邪道。对於善财童子来说统统都得利益,只受其利不受其害,有这种本事你才能参学。你没有这种本事,离开老师,大概一百个都一百个走错路,老师确实是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。老师随缘,你自己走错路,你自己堕落,是你自己的业障!没法子救你。

 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有两个同参道友,我们很投缘,三个人同年,大概命运也差不多,也都相同。算命算我们三个人福都很薄,有佛缘,寿命都不长,说我们三个人都是过不了四十五岁,我们都相信。四十五岁那一年二月走了一个,法融法师走了;五月又走一个,明演法师走了;到七月我生病,我很少生病,生病了,我知道时间到了。我也不看医生,为什么?医生只能医病,不能医命,寿命到了。所以,一切放下,念佛求生净土,我关起门来念一个月,病好了。我知道那一年是该走的,我没走。我没有求长寿!

  我也真的很感谢佛菩萨保佑,没走。为什么?四十五岁那年要走,我要往生,我知道,我是凡圣同居土,品位不高,那么这多活了三十多年。这三十多年,把我自己的境界真的是大幅度提升了。所以我深深感觉得,感受到寿命长很重要。为什么?许许多多地方,你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你不能悟入。我们不是上根利智,不是一闻千悟,中下根人,寿命长是有大利益。但是寿命长是能修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。你看看《了凡四训》,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的是真正确,一点差错都没有。他寿命五十三岁,他没有求长寿,他活到七十四岁,多活了二十年。这个二十年,他自己说了他没有求,那是什么?那是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自自然然延长的。我到今年寿命延长了三十多年,深深感觉得长时薰修利益不可思议。如果你没有寿命,长时薰修你就得不到。

  人,真正觉悟的人,人生在世什么可贵?命光最可贵,古人讲「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」,这就是我需要时间来薰修,今天的薰修是大乘佛法来薰修,这是无比殊胜。大乘法里头,尤其是希有难逢是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比什么都殊胜。修净土,彭际清居士讲(那是了不起的人,不但儒释道都通,在佛法里头也是通家,禅、净、密、律他都通,一生不作官,学佛),他告诉我们,《无量寿经》即是中本《华严》,这是他说的,他把《华严》跟净土看成一个,有道理!《无量寿经》确确实实经文开端第一句话,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,所以他说《无量寿经》即是中本《华严》,《阿弥陀经》是小本《华严》。这三部经,他把它看作大本、中本、小本;大本是《华严经》,中本是《无量寿经》,小本是《阿弥陀经》。经文有广略不同,义趣没有两样,这个话说得好!不是过来人说不出来。他说出来,我们仔细去观察、思惟,一点都不错。

  所以我们这一生当中修净土,能够遇到《华严》,也就是说,你能够读到大本《无量寿经》,真正叫希有难逢,百千万劫难遭遇,用这句话来形容决定不过分。同时,我们又能够找到两位好的向导、导游,游华藏世界,游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一个是清凉大师的《疏钞》导游,一个是李长者的《合论》导游,这当中又参加了一个道霈禅师,使我们这一次的参学得益多多。这种机缘,彭际清居士讲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」,我们碰到了应当珍惜,应当抓住这个机会,勇猛精进,契入华严境界,求生净土。我常常讲,你不是生同居土,不是生方便土,你往生是实报庄严土,到西方极乐世界「华开见佛悟无生」,那个阿惟越致菩萨不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,是你自己亲证的。你想想这个缘多殊胜,多希有!

  长者这几句话就非常重要了,你要一闻觉悟、晓悟(晓悟、觉悟是一个意思),谦恕仁慈这四个字你就落实了。「专求大道,以利含生」,含生就是一切众生,「一生信满,发心入位」。这在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地位?实报庄严土。要记住下面长者的警告,如果你要不相信自心原本是不动智佛,你不相信,那你在六道里头轮回还很长,你不容易超越六道,虽然学佛也不能超越六道,这话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再看他老人家告诉我们,发心有两种,「是故发心有二种,一修信解发心」,实在讲这两种发心是我们能做到的。「但修十信解故,即如前十智如来,十首菩萨是」,我们能够做到这一层,真的心满意足了。为什么?你确确实实是十信位的菩萨,十信位的菩萨没有出十法界,但是你是圣人,你不是凡夫。你只要是入了初信,就是圣人,就不是凡夫,初信位的菩萨。初信位菩萨的断德跟小乘须陀洹相同,就是说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。我们现在不要谈什么八十八,因为圆顿大法里头没有这个数量,总的来给你说,你的见解,对性相、理事、因果你的信解完全正确,你的见解没有错误。前面讲的,你相信自心是不动智佛,你有这个认知,真心不动,本来不动。迷了的时候是不是动了?迷了的时候还是不动。如果说迷了就动了的话,就不能叫真心,这妄心。真心还是不动,迷了的时候是妄动,真不动,返妄归真,这就行了,只要你肯回头。

  这个道理、事相、修行方法,我们在这段期间当中讲过很多遍,讲得很清楚。问题出在哪里?你虽然听了,你不会。为什么不会?你没有听懂!你如果真的听懂了,你的思想会改变,你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会跟从前不一样!你真的受了佛法的薰陶,佛法是什么?佛法是性德。你会随顺自性,随顺性德,你不会叛离;你要不知道随顺性德,你依然迷而不觉。从哪里看?你不谦虚,你没有宽恕,你没有仁爱,你没有慈悲,这四种德你统统都没有,知道你没有回头。什么人回头?初信位的菩萨回头了。这是圆顿大法,你进门了,你虽然不高,才一年级,你真的是入学了。你是华藏学校里面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,你入门了,你就了不起了,文殊菩萨都赞叹,文殊菩萨都对你致敬。从此以后,你的方向、目标完全正确,你走的是成佛之道,诸佛菩萨恭贺你。你肯定,我常常讲,肯定自性本善,肯定人性本善,肯定自己有佛性,众生有法性。

  本善、佛性、法性是一桩事,一而三,三而一,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起修,这还得了吗?所以这一发心就超过声闻、缘觉,这是初信菩萨,初信位的菩萨。他所修的科目就是前面讲的,「十智如来,十首菩萨」,到经文后面还要细说,这是你修学的科目,这个科目就是德目。世出世间圣贤教导我们的,自自然然都包含在其中,我们净宗所依据的「净业三福」,净业三福圆圆满满在里面。你真的是圆顿大乘初发心的菩萨,三福圆圆满满你统统做到了。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孝亲尊师,你真做到了,自自然然做到,没有一丝毫勉强。你自己没有感觉得「我做这个好像有什么障碍,有什么辛苦」,没有,完全自然,做得很自在。「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一般人讲到持戒:持戒好难,好不容易!菩萨持戒完全是自然的。我们今天为什么感觉得好困难?那就是养成了一个坏的习惯,现在要恢复正常,好像很别扭,很不习惯,就这么个道理。

  这里头最重要的关键就是认知,有了正确的认知,佛知佛见,什么都不难,为什么?本来是这样的。像这个地方长者讲的,「谦虚、宽恕、仁爱、慈悲」,这是本来就是这样的,哪里带一点点勉强!为什么你今天做不到?你迷失了。你本来是这样的,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,是你在无量劫中,在六道轮回染上这些坏习气。染污的时间长,染污得太严重了,所谓是习惯成自然,把你自己本来的德行、本来面目完全迷失了;真正觉悟,立刻回头,一回头,原来就是!这四个德行也是长者随便捻出来的,略举!四德。说明回头的人、走成佛之道的人,以前迷失了,迷失了走三途、走六道,现在从三途、六道回过来走成佛之道;这一回头,德行立刻现前。我们要回头,不回头就不得了,不回头就是前面所说的「永劫漂沦」,李老师以前讲长劫流转,流转就是六道轮回,苦不堪言。所以第一种,真正有觉悟的人,真正发大心的人,行!所以说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分,只要你真正觉悟。

  第二个,是「信满发心」,这实在讲我们恐怕做不到,这个发心是初住,发心住。「十住位初」,就是初住,「名初发心住故,即十慧菩萨,十个月佛,是其因果也」;十慧菩萨是因,十个月佛是果,这要十信修满了。所以,第二个发心是初住菩萨,发心住。第一个讲修信解发心,是十信菩萨,初信位的菩萨;初信位的菩萨,我们努力一下有指望。如果真的我们到初信位菩萨,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给诸位说,不是凡圣同居土,是方便有余土,这是大幅度提升。如果是第二种信满发心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,不是方便土。你看看真正学《华严》,对往生帮助多大!太大了!

  不学《华严》,不懂《华严》教义,真正念佛往生成就的人都是在凡圣同居土,这给你讲实话。你要想向上提升,生方便土,生实报土,当然最有利益的是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真正能够教你在一生当中提升品位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没有这个缘分就不说了,没有缘分是什么?没有缘分读《华严经》,没有缘分学《华严》,所以不说了。《阿弥陀经》上讲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」,没有这个机缘就是没有因缘。你有善根、有福德,老实念佛也行,但是多数都是凡圣同居土。凡圣同居土就不错了!蕅益大师讲的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我也满足了。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下下品往生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也是阿惟越致菩萨,净宗法门不可思议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