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一八九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一八九卷)  2003/12/18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1189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,上一次讲到李长者《合论》里面注解「释品名目」,这一段介绍过了,现在接著再介绍下面一段「释品来意」:

  「二、释品来意者,为此第二会中普光明殿说十信心,明成凡夫自心所契佛果,信其前之如来名号品,举佛身眼耳鼻舌等,及名号遍周」,我们先看这一小段。长者给我们介绍这品经的来意,他说这是「二会普光明殿」,普光明殿的意思前面已经介绍过了。这一品经说「十信心」,也是成就凡夫自心所契之佛果,这句话很重要,实实在在给我们说明,佛法真正殊胜不思议之处是信自,不是信他。他佛,世尊为我们介绍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此界他方无量无边诸佛,这些诸佛从哪里来的?都是我们凡夫自心所契之佛果,不是外面来的。净宗同学比较熟悉的,是古来祖师大德们开示当中常常讲的,「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」。很多人都懂得这句话,但是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没懂,怎么知道你没懂?你学净宗学了不少年,依然是有自、有他,有因、有果,这就是你没契入境界。

  如果你要知道自佛、他佛是一不是二,你的受用就不可思议!智慧开了,妄想分别执著不需要断自然没有了,怎么会没有了呢?中国人所谓大而化之,在佛法里面讲,「会归自性」,特别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透露这个讯息,整个宇宙是自己,就是你自己不肯承当。古大德,特别是宗门,都是劝勉我们,大丈夫应当直下承当!承当什么?承当这个事实。这个事实就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境界相,相从哪里来的?心现的,就是此地讲的「凡夫自心」。为什么会有十法界依正庄严?为什么会有我们现前六根所接触的境界,幻化无穷?这是识变的。识是什么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妄想是阿赖耶,学佛的人都懂得,分别是意识,执著是末那,识变!如果转识成智,你就见到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在哪里?一真跟十法界不二。虽然不二,凡夫见不到。为什么凡夫见不到?因为凡夫有妄想分别执著,差别在此地。

  所以,佛法常说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法是方法,门是门径,必契入(契入就是门径,方法门径无量无边),契入什么?契入一真。尽管法门无量无边,它是同一个方向,同一个目标,所以,「般若经」上佛讲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这个理、事我们都要明了。明了,你才能修福、修慧,不至於造业。造什么业?总的来说还是妄想分别执著,佛家常讲的惑业苦。我们从最根本法来说,惑就是分别,起心动念就迷了,就是惑;分别就是造业,执著就是受苦。你想想看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岂不是最原始的惑业苦?然后你愈迷愈深,造业愈造愈重,你的苦也就是愈来愈严重,你不知道回头,所以佛法常讲「回头是岸」。

  前天我在昆士兰大学跟两位教授也在谈这个问题,他们学佛,讲到第一念跟第二念。《楞严经》上佛讲,第一念是佛知佛见,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,第二念就堕在无明里面。什么叫无明?就是你起心动念。什么时候第一念?念念都是第一念。几时堕在第二念?念念皆是第二念。这个意思你能懂吗?你要问,什么时候第一念?楞严会上世尊的确是高明到极处,他为我们指出法性(就是真如自性),从哪里指?他举个例子,见性,就是眼。张开眼睛,你看到外面境界,还没有起心动念、没有分别执著,这时候是第一念。念头,微微念头才一动就变成第二念,就把心性转变成八识五十一心所,速度太快了。你要问几时?我们眼睛眨一眨,闭起来,张开,张开的时候就是第一念。你说你一天用见性见多少次?数不清!但是几乎随著第一念,它就变成第二念,第二念跟第一念当中好像没有差距!没错,这是真的,速度太快了。我们常讲千万分之一秒、亿万分之一秒,你就起心动念了。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,我们讲他们的定功不可思议,什么定?那个定就叫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著。他永远保持第一念,绝对不会堕在第二念,本事在这里。

  大乘教里面,特别是净宗,常讲圆证三不退,三不退就是第一念不会退到第二念,不会。我们这个第二念跟第一念几乎是同时起来的,这个事情麻烦。学佛重要的地方就学这个,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,练功。练什么?练不起心。眼见色,耳闻声,鼻嗅香,舌尝味,乃至於意对知,就是你六根对六境,保持不起心、不动念。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是真难。为什么?八万四千法门,原理原则就是这个,就这么回事情。在所有法门里面,的确净宗是最方便、最简单、最容易、最稳当、最快速,它把念头转成「阿弥陀佛」。不起心、不动念,难!念头换一个,这个容易。

  所以净宗的学人,怎么样叫会念佛?念头才一动,「阿弥陀佛」!那个念,不管是善念、是恶念,是正念、是邪念,都不管,只要念头一起,第二念「阿弥陀佛」,归到「阿弥陀佛」这一句上去。接著多念几声佛,把那个起心动念伏住,这叫功夫。给诸位说,这是修禅定,念佛怎么不是禅定!世尊在《大集经》上讲,念佛就是「甚深深妙禅」。我们看了这个经文,愈想愈正确,确确实实是无上甚深的深妙禅。你懂得这个道理,能够真正去干,这在佛法里面叫理念,念到一心不乱叫理一心不乱。我们知道「理一心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。

  但是这个境界造诣高,一定要念到心境一如。一切时、一切处,一切境缘当中,都是自己修行的增上缘。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跟诸位报告,顺境、善缘你能放得下,没有贪恋。别人要,你也没有起心动念,双手就供养别人。逆境、恶缘现前了,一点瞋恚心都没有,一丝毫报复的念头都没有,心平气和,赶快避开,敬而远之。礼敬绝对没有减少一分,赞叹也没有减少一分,普贤菩萨十愿,礼敬是没有条件的;赞叹里面,只赞扬别人的善,决定不说别人的过。这个人对待我,过去有一天他对我很好,我就赞叹他这一天的善,永远的赞叹。以后他有一百天对我不好,这个不好决定不能放在心上。心上都没有,口里头怎么会有?这是修什么法?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法,这是修上善法,一定要修到自己的心纯净纯善。

  你不要去顾世间人怎么说法,他是凡夫,世间人怎么看法、怎么想法与我毫不相关,我是直接要把自己往生净土的品位不断向上提升,这正确。自己纯净纯善,你才能教人修善;自己不善,你怎么能教别人修善?哪有这个道理!佛在经上常讲,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这样的经句我们常常看到。所以要想帮助人,先要成就自己,成就自己的纯净纯善。我平常还说得很多,但是这都不必放在心上。净生慧,善生福,只要你纯净纯善,用世间话来说,你福慧增长。福慧增长,如果你有丝毫贪恋你就堕落。堕落是不是福慧没有了?不是,福慧有。福慧有,怎么会堕落?你是从圣堕到凡,算是你堕落的不算太大。说老实话,我们用往生来做例子,你已经从实报庄严土堕落到方便有余土,亏吃得很大。

  所以说是智慧福报现前,你看十信菩萨,这后头有一句,讲到佛果,所契的佛果,这里举十尊佛。十尊佛第一尊,不动智佛。不动智佛是什么?是自己本性里面的根本智。根本智是什么?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,无论世法、佛法,不起心、不动念。只要没有起心动念,分别执著当然没有了,怎么可能有?不起心、不动念就是你自己的不动智佛,自性本具的。一切众生平等平等,上到诸佛如来,下至阿鼻地狱,哪一个自性不是如如不动?起心动念,那是一念无明,妄动!所以,佛在「般若经」上常讲「般若无知」,这句话就是不动智佛,这句话是一切众生平等平等,个个都有。

  众生之所以成为众生,就是你动了一个念头,坏了。这一念才生,这一念非常非常微细,把心性里面的四智菩提立刻就转成八识;大圆镜智变成阿赖耶识,平等性智变成末那识,妙观察智变成第六意识,成所作智变成前五识。成所作了不起,无所不能,全知全能。就在这一念,起个念头,马上就转掉,这个念头一起,从一真法界就变成十法界。你要问从什么时候起?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,世尊在楞严会上讲的,所以叫妄,它不是真!它哪有什么时间?时间跟空间都是假的,识变的。在一真法界里面,没有远近的距离,没有前后的时间,没有时间、没有空间,这是一真。有远近、有先后,哪里是一真,不是一真,这个道理很深很深!

  所以,诸佛如来是自心的果德,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的。一切菩萨是自心的修德,他迷了,迷了之后,怎么还原?慢慢的还原。我们迷得太深太深,无量劫来就迷了,现在要还原。还原,说个老实话,就是修定,所以八万四千法门,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定。定有浅深,浅的定已经接近还原的方向,这个修行就是正行,菩萨行。

  十信位,我们学了之后确实要生惭愧心。为什么?我们学习到今天,初信位都没有拿到,这不应该惭愧吗?所谓初信位他的断德,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他放下的功夫,跟小乘须陀洹相同。小乘须陀洹放下什么?三界八十八品见惑。教中常常用归纳法,将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,第一个是身见,第二个是边见,第三个是见取见,第四个是戒取见,第五个是邪见。这五种见就是八十八品见惑归纳成的纲领,五个纲领,这五个没有了。所以,他们已经初步契入正知正见,这是正知正见。虽然没有离开六道,因为他思惑没有断,没有能离开六道,可是决定不堕三途,他知见正。他在六道里面只有天上、人间两道,其他四道绝对不会堕落,包括修罗、饿鬼、畜生、地狱,这个他绝对不会堕,大乘初信位的菩萨。但是初信位菩萨的智慧绝对不是须陀洹能相比的,不但须陀洹比不上,可以说他在智慧这一层上,连阿罗汉都不如他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向上的功夫,宗门常讲「向上一著」,上面还有上,上上还有上,一直到如来地。从初信位到如来地,五十二个阶级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这五十个,上面有等觉、妙觉,这就是宗门常说的「向上一著」。如果你现在证得初住位,向上一著,就是二住,再向上,三住。你要向上,你不能往下堕落!圆教初住就证三不退,位不退,行不退,念不退,但是不圆。圆是圆满,圆证三不退,这个不可思议。圆证三不退,在大乘教里头一般讲,阿惟越致菩萨。阿惟越致是梵语,古大德常常为我们介绍,七地以上,大乘七地以上称阿惟越致。七地以上是不是圆满?接近圆满。如来果地叫究竟圆满,所以七地、八地可以称为圆满,但没究竟,如来果地上才究竟。你们想想,不都是修的禅定吗?

  念佛的功夫,古人常说,「念到风吹不透,雨打不湿」,这是比喻。比喻什么?比喻念佛人一丝毫夹杂都没有,风雨都是比喻夹杂。这就是《大势至菩萨圆通章》里头教给我们的念佛原则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。修道要懂得这个道理,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。修什么?说的最简单,大家容易懂,就是学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著。经教要不要学?要学!中国古人有所谓「不学则不智,不教则不仁」,你要不学,你智慧不开;你要学了之后不肯教别人,你没有慈悲心,而佛法是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你没有仁慈。所以,学最重要的是开智慧,但是你要晓得,智慧是从定当中来的。我们用学教来修禅定,学教确实是修禅定,这个话我讲了多少年。将我们平常精神、体力、时间都用在经教上,思惟、观察,这样我们的妄想分别就少了。不起心动念谁做得到?这是圆教初住菩萨,宗门里面讲,「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」,这种人能做到。现在这种人没有了。

  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,在现在这个时代,一直到往后,佛陀的法运还有九千年,他说得很肯定,除念佛法门能成就之外,禅与密都不行。这说什么?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不能不起心动念。真正能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的人行,你没有这个功夫不能成就。可是真正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,你还要晓得,那个境界是「寂寂惺惺,惺惺寂寂」。虽然不动,如如不动,外面明了,没有一样不明了。如果外面什么都不明了,你虽然不动,那是堕在无明里头,那是修的无想定。无想定修成,生无想天,不能开悟,不能了生死,出不了三界。定功要是失掉,阿赖耶里面那些烦恼习气种子统统起现行,这个我们不能不晓得。

  悟道师这几天在澳洲,谈到学习,他也学了不少年。自己也很难得,承认自己没有成就,烦恼、习气、妄想依然如故。这些年来在全世界各个地方讲经弘法,他来跟我商量,自己未度怎么能度人?我说没错。看看祖师大德,人家怎么成就的?人家确实是自己已经度了,再弘法利生去度人。但是你要晓得,佛法在这个世间要兴旺,它是两种人配合,缺一个都不行。这两种人是什么?一个弘法,一个护法,弘护是一体。没有有力的护持,你怎么能成就?弘护的关系是唇齿相依,嘴唇跟牙齿,你说这个关系多密切!所以,护法的功德不得了。我就劝他,如果你愿意当护法,护法决定正法就久住世间,我们这个世间缺乏的是什么?没有护法的,难在这里。护法是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那都是佛菩萨再来的,绝对没有一点私心,成就弘法的法师、大德。

  这些学经教的,学弘法的人,中国古德常说「身安则道隆」,「法轮未转食轮先」,这诸位都常常听到的。他需要安定的环境,环境不安定,那就是大的缘不好,没有好的增上缘,你很难成就。所以,今天整个世界的社会安定和平,我们非常非常重视,世出世间法都是在安定和平的环境里面才能成就。动乱,就可悲了。所以学道的人、求学的人,第一个条件是身心安定,这是先决条件。你没有这个条件的话,你怎么能成功?早年我们在台湾,如果没有韩馆长全家人的护持,信心坚定,决不受外面境界的动摇,三十年如一日,我们才有今天这种成就。如果护持的人不如法,让你身心都不安稳,常常觉得这个地方居住有问题,你常常有这个念头,你怎么能得定?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。所以要不动智佛来护法才行。

  护法的人真的是佛菩萨再来,他知道现前是什么环境,应该怎样帮助修行人,无论是出家在家,要从什么地方教。我们今天这个学院在此地,实在讲,佛菩萨建立的。我们没有意思在这边建道场,也没有意思、也确确实实没有这种行为,向人家募捐一块钱,没有!道场自然成就的。今天在这里住众,四众同修都有,你要对得起佛菩萨,要对得起这些护法们,知恩报恩。我们今天在这个地方确实身心安稳,这样好的一个环境,在全世界很难找到第二家了。最重要的,学院,一月正式开始上课。前两年,我们全部的精神、时间落实在戒律。戒律不是叫你会讲,不是叫你会背,而是叫你条条能做到。所以这里有讲解,同学有研究讨论,研究讨论的重心就是我们怎么做到。物质环境、人事环境变化无常,各种状况之下,如何灵活的去落实,它不是呆板的,一定要懂得开遮持犯。

  戒律是活活泼泼的,持戒的目的在哪里?目的在得定。帮助你身心清净,定能生慧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没有定,哪来的慧!没有戒,你怎么能得定!所以我们前面两年的功课完全著重在德行,现在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环;换句话说,我们想学的是做人的教育。在世间法里面讲,怎样做个好人,在佛法里面讲,怎样做个真正的佛弟子。所以《沙弥律仪》我们要落实,十戒二十四门威仪,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《十善业道经》,儒家的东西《了凡四训》,道家的东西《感应篇汇编》。课程不多,要详细讲解,要认真来研究讨论,我们要把它做到,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。这样进一步才能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,我们从这里下功夫,时间是两年。两年之后,我们再回到经教。这个地方是净宗学院,顾名思义,我们研究经教是以「五经一论」为主,这是主修的。行有余力,可以其他宗派学一、二门;如果没有这个精神,没有这个能力,净宗一门深入,你就决定有成就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接著看李长者的开示,前面说「十信心」,佛在此地说十信心成就凡夫自心所契之佛果,相信如前面「名号品」里面所举的佛身眼耳鼻舌,以及名号一一周遍法界虚空界,这就是大乘法里面常讲的清净法身。前面一品「四圣谛品」里面「明如来口业说法行行周遍,总明佛果遍也」。「名号品」说佛的身业,「四圣谛」说佛的语业,「光明觉品」说佛的意业,如来果地上的身语意三业,无一不是周遍法界虚空界;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他没有空间,也没有时间。

  现在人讲超越时间,超越空间,在佛法讲根本就没有时空的存在,要讲超越,那你还承认有时空这么一回事,实际上真的是没有。我们在《百法明门论》里面,你就能够体会得到。时分就是时间,方分就是空间,时分、方分排列在不相应行法里面;不相应行法,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抽象的概念,它不是事实。譬如前面讲的心法、心所法、色法,是属於依他起性。至於不相应行法,那完全是空的,遍计所执性,是你妄想分别执著里面产生的,它不是事实。五位百法意思很深、很广,是最简单、最浅显的宇宙人生观。虽然简单浅显,正确,决定没有错误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
  这都是讲的法身。谁的法身?自己的法身,不是别人的。毗卢遮那是自性如来,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,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。知道诸佛是「唯心所现」,同时也晓得刹土,西方极乐世界是唯心净土,遍法界虚空界又何尝不是唯心所现,与弥陀极乐,无二无别,我们的信心从这里建立。肯定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,所以整个宇宙是一体,一切众生是一身,说一家人已经太远了,就是自己。自己怎么能不爱自己?自己怎么可以糟蹋自己?学佛学什么?就是明了这个事实真相。所以,你真正契入之后,你过的生活是佛菩萨的生活。佛菩萨的生活,凡夫无法想像。

  基督教《圣经》里面,处处也是表法,《启示录》里头所说的,那是讲什么?讲得救的人,心里面清净、平等、慈悲,但是看到世间人迷惑颠倒,造恶不断,不知道悔改,他要受到惩罚。他们讲惩罚,在佛法里面讲是报应。报应跟惩罚意思不一样,惩罚是别人来惩罚你,神来惩罚你;报应是你自己造恶而感得这个果报。佛法里面讲地狱果报,地狱从哪里来?唯心地狱,自性饿鬼。地狱那些饿鬼是自性变现的,地狱境界是唯心所现的,不是从外来的,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是真的。永嘉大师讲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这话是真话,一点都不错。你自己做,你自己受,梦里头梦到地狱,在地狱里头受罪。梦里头地狱有阎王,有很多小鬼,那是自性变的,地狱所有那些苦难的境界是唯心所现。没有办法,这决定跑不掉的,自己变,自己受,绝对不会有别人惩罚你,这是佛家讲的真理。

  觉悟人眼睛里面(这是诸佛菩萨)看到众生自作自受,「可怜悯者」。也非常的感叹,等待他回头,这就是诸佛菩萨真实的慈悲。这个慈悲是性德,一切众生自性里面统统有,只是现在造业的众生迷失了自性,把慈悲变成瞋恚,变成嫉妒、瞋恚,变了,迷了就变了。觉悟了,觉悟就又恢复了,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,《华严经》里头常常说。所以修行,悟道师希望能有机会去闭关,我告诉他闭关不是你修行的方法。为什么?闭关跟住茅蓬、住山的人,那不是普通人,那是什么人?宗门是大彻大悟之后,净宗是得理一心不乱,至少他得事一心不乱,他才能闭关,才有这个条件。在那边养道,你已经得道,闭关是养道,百尺竿头更进一步。没有这种成就,你要去参学。从前李老师跟我讲,赵州八十犹行脚,他不知道住茅蓬,不知道去闭关吗?为什么要去行脚?还要寻师访道,没开悟!悟后起修。你哪有这种条件?

  所以,我劝他学印光法师,印祖,这是近代给我们出家人做了最好的榜样。他在普陀山藏经楼住了三十年,三十年不离开藏经楼,他成就了,他心是定的,跟外面不接触,也没人认识他。藏经楼里面收藏的典籍非常丰富,不但有佛法的,道家的、儒家的,这是肯定具足的。儒释道三家东西是主要的,可能还收集一些其他的,我相信那个数量不多。老法师在那里三十年,这个功力还得了吗?七十岁被人发现,他八十岁往生的,弘法的时间只有十年,厚积薄发,他影响多大!在中国佛教,可以说近百年来第一人,这是我们的模范,是我们的典型,我知道,我明了。

  这么多年来,跟著我的同学、同参都晓得,我每到一个地方,总是希望定在这里,不要再动。我不想走动,但是每一次变动都是非常不得已,没有办法,佛家讲缘尽了,非走不可。韩馆长往生之后就遇不到第二个韩馆长了,真心护持,爱护我们这个小团体,全心全力照顾,这个恩德多大!我们永远不忘。明年三月五号,韩馆长往生七周年纪念,我们在学院做。人要知恩报恩,人绝对不要说别人过失,说别人过失就是自己最大的过失;记别人过失,别人过失记在心里,你永远不会成就。为什么?你的心坏了,你还会有成就?记别人的好处,记别人对我的恩德。韩信能成功,不忘漂母一饭之恩,在历史上给我们做典型,做模范。现在这个世间,忘恩负义,普遍皆是。我们想自行化他,你就学知恩报恩。

  别人一直对我好,我记他的恩德,不希奇!别人先对我好,后对我不好,还是永远记住他的恩德,这才是自己真实的性德流露。证明什么?证明你烦恼轻,烦恼不敢说断尽,烦恼轻,你的性德往外头流露。烦恼、习气要年年轻,德行、智慧要年年长,这样就好。自己要有坚定信心,要有毅力,不怕苦难。现在在这个时代,找一个真正护法,那是可遇不可求,是宿世因缘,这个缘分不是这一生结的,多生多世。但是你要真诚去求学,自然感动佛菩萨护持你,要相信,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。所以,我们学院订的修学期间是九年,我们的界,结界是图文巴这个小城,在这里修学的,九年不下山。明年元旦,很快就到了,就正式开课,看看谁能够把心定下来,在这个地方好好的学九年。

  常住跟学习同学的关系是一体,无论在学习、在生活,我们都会尽心尽力,妥善的照顾你,让学习的同学们,在这个地方决定没有生活环境上的忧虑。希望大家在此地把身心都安定下来,成就自己的道业,你自己能成就,就是教化众生。现在整个世界人心是浮动的,我们求安定、求和平,从哪里做起?从自己本身做起。先自己要把心定下来,要有一个定的形象。中国自古以来祖师大德,一生住一个山头,住一个道场,一生不出山门,不离道场,所以他成就了。当然在今天需要环境,需要真正的护持,护法的人要具足戒定慧三学。护法是帮助别人的,自己没有成就,怎么能帮助别人?所以从前护法能够做得那么如法,护法都是再来人。再来人怎么说法?这说得很浅显的,都是过来人!

  像我这个年龄,应该要做护法了,讲经说法说了几十年,过来了。现在讲经说法的,要让年轻人你们去做,我在旁边担任护持。我在这一生当中,希望人家怎么对我,我今天就懂得我要怎样对待你们。但是现在《华严经》还没有办法,不能不讲,同学当中找不到一个代替我讲的。如果有人能代替我讲的,我给他顶礼三拜,我全心全力护持他,我成就他,后继有人,这是佛门的大幸。不能说这个东西只有我会,我走了之后就断了,我对不起佛教,对不起众生,对不起佛菩萨,对不起祖师大德。所以一定要后继有人,全心全力为培养佛法接班人著想。这个接班,不是权力接班,这个接班是弘法利生的接班,修行、教学的接班。我除这桩事情之外,没事了。眼看著过年了,过年我七十八岁了,人生能活到这个年龄的人不多!我的事情一定要告一个段落,退到护法这个位子上来,全心全力做护持的工作。所以希望大家要认真努力学习。

  学习很难,难在哪里?我清楚,我是个过来人,我怎么会不清楚!当年我参加李老师的经学班,我才三十二岁,我们同学二十多个人,接受李老师的教诲。成败的关键,我说过好多,最重要的要好学,你真正好学,不难;不好学,难了。好学的人没有自己,念念为众生著想,不要为自己著想,这一点非常非常之难。人只要能够有牺牲奉献的精神,没有不成就的。掺杂一丝毫名闻利养,掺杂一丝毫自私自利,掺杂一丝毫贪瞋痴慢,你就注定被淘汰。不是老师淘汰你,是自自然然被淘汰,同学们不能不知道。无论你是在家、出家,是男众、女众,成功的条件没有两样。心量要大,要能包容,对於一切人事物要平等看待。我是把我自己修学的这一点心得,给诸位报告,提供诸位做做参考。

  我这一生,表里一如,我亲近三个老师,三个老师对我都非常器重,我不是上根利智。为什么?我老实,我真诚,就这么一点点好处,老师器重。我的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是从老师那里学的,我自己根就是真诚,内外是一,没有二,一生不欺骗人。我能够担当,担当什么?担当别人的痛苦,所以还有这一点慈悲心,我学习不为自己,为正法,为众生。我如果为自己,老实念佛,求生净土,我早就往生了,而且有把握,这决不是假话。看到世间动乱,众生太苦,我还有一点影响力,可以帮助大家,我应当尽心尽力。多住几年,到底住几年?缘分,我绝不加一点意思在里头。章嘉大师教我,求佛菩萨,这一生当中不要求人,求人你就有苦恼,求佛菩萨,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。这个教诲,五十二年前他教我的,我用了五十二年,证明佛说的没错,大师说的没错,真的,五十二年当中有求必应。不能用私心求,不能求名闻利养,求名闻利养就不灵了。求消业障,求增智慧,求有缘帮助苦难众生,我求的是这个。

  这几天我们讲经停了几天,参加学校的活动,昆士兰大学送我一个荣誉教授的聘书。我没想到这个聘书居然是刻在铜牌上,跟我们从前在新加坡培训班毕业典礼的毕业证书一样,是铜牌的,非常慎重,这是我没想到的。像接受学校赠送的学位、教授,都不是我要求的,事先我都不知道。为什么去接受?有什么用处?对於出家人学佛,没用处。但是在现在从事於国际上和平工作,化解冲突,促进和平的工作,这个东西起一点作用。世间人重视这些假名,佛法讲善巧方便,事事无碍,你送来,我觉得这个东西有用处,我就接受,没有用处,我就不接受。这个用处是帮助在国际上从事这些活动。如果我要是想办法、动脑筋去求得的,那我错了。我没有这个念头,自动送来,这可以。希望对国际和平上,我们多做一点贡献。这是出家人一定要晓得的,出家人要在乎搞个博士头衔什么的,大错特错,你搞这个干什么?

  机会,实在讲,大概在二十多年前,我还不到五十岁的时候,四十七、八岁的时候,韩馆长的表哥清度法师,在日本。他跟我讲了好几次:净空法师,我在日本给你搞一个博士学位好不好?给我讲过好几次。他确实有能力,因为关系够,我拒绝了,没有用处!自己起心动念去搞一个,我对老师也对不起,李老师最忌讳干这事情。社会大众看到,你虽然拿到几个博士学位,社会大众瞧不起你,你有什么意思?中国古人讲,实至名归,实至名也不要。名是假名,你要它干什么?今天讲为弘法利生,便利起见,行,还可以,不为自己。为帮助这个社会安定,世界和平,这行,有助於这个,可以;不是这个,不能要,不能接受!修清净心重要,修戒定慧重要,要学佛,这个重要。

  古人讲,不读《华严》不知道佛家的富贵,读《华严》才真正知道。现在一般哲学里面所讲的人生的意义、人生的价值,《华严》里面才确实落实了,能够契入这个境界,你这一生没白过。所以我常讲,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一桩大事情,是提升自己的灵性,这个话不算是宗教,超越了宗教。宗教、学术,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,要提升自己的灵性;换句话说,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你要放下,你放不下,这个东西累赘!「四谛品」里面讲了好几次,这是「重担」,你挑负这个重担,你走都走不动,怎么能提升?放下!一切都放下,过简单的生活,随顺自然,你也就自然提升了。

  在「四谛品」里面,我们真正认识了无有一法不是佛法,而且无有一法不通一切法。「四谛品」里头虽然讲苦集灭道,苦谛的名号通集谛,也通灭谛,也通道谛;道谛里面的名词,也通苦谛,也通集谛,也通灭谛,通!没有障碍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从如来这个三业里头,我们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是诸法实相,这是宗门里面所说的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。很不幸,我们迷失了。现在佛把这桩事实向我们透出,我们听了之后,应当发心求证,我要把它证实,我要回归自性,回头是岸。

  再看底下这一段,「今此品放如来信位教行之光」。在这品经里面,我们看到放光,实际上放光是前面就放了,没说,这个地方才说。放如来信位教行之光,我们要著重「教行」这两个字,如来怎样教,我们要怎样行,这才能「觉悟一切」。觉悟一切当然是佛的事情,「一切」是十法界的众生,如果我们把范围缩小来讲,十法界有情众生。信位!到初住,就出了十法界,那是一真法界,十信位在十法界。我相信许多同学们都清楚,七信位的菩萨他断烦恼等於阿罗汉,就是见思烦恼断尽;见思烦恼断尽,就超越六道轮回。他在哪里?他在四圣法界;七信、八信、九信、十信这四个位次是在四圣法界,就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十法界里面的佛。但是十信菩萨是大乘,所以他不是阿罗汉,他不是辟支佛,他是菩萨,在十法界的菩萨法界。

  十信心满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就超越十法界,就入初住位,一真法界,华藏,极乐世界就是实报庄严土,这才叫真正觉悟的人、真正明白的人。要在一生成就,这一生决定不能空过,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,这个生命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生命尚且都不顾了,身外之物你还有放不下的吗?没有这个认知,没有这种志愿,没有这个毅力,你就不能成就。要放!我学佛,实在讲,最得力的就是章嘉大师教我「看破、放下」。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没有别的,看破帮助放下,放下帮助看破。你只要这样做,看破增长智慧,放下增长福德,福慧双修。愈有智慧愈要看破,愈有福报愈要放下,你才不迷,你才不会退转。只要你在福慧里头还起心动念,现在人所谓「值得骄傲」,就完了,一骄傲,马上就落下来,一落千丈。那个念头不可以有,兢兢业业,古人所讲的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菩萨道上,永远是这样的心态,一直到如来地。

  证到究竟果位,依旧不离初学,老老实实修戒定慧。自己功德圆满了,何必还要这么干?这叫大慈大悲,倒驾慈航,做给初学人看。释迦牟尼佛何必要示现八相成道?我们在《梵网经》上看到,示现八相成道,单单在我们这个世界,就是三千年前这一次示现,《梵网经》上说这是第八千次,成佛之后!那是唱戏,唱了八千次。为什么?给众生做榜样,这叫大慈大悲,这叫倒驾慈航。所以佛门里面讲,教学是永恒没有间断的。一般人讲,这样做不是太苦了,太累了?没错,太苦、太累了是凡夫。为什么凡夫会苦、会累?凡夫有身,他执著这个是身,所以他有我相,他有我见,他就累,他就很辛苦。初住以上的法身菩萨,四相没有了,四见也没有了。有很多同学问我,破四相、破四见,应该怎么样讲法?我用《华严经》的教义来说,十信菩萨破四相,初住以上,四见没有了,这个大家就很好懂。

  你还有四见,你怎么能破无明?你怎么能证法身?四见,真的是不起心、不动念;四相,可以说是不分别、不执著,确确实实他对於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、不执著,但是起心动念还是有。四见起心动念没有了,真的回归到法性,从此以后,念念向娑婆若海,真实功德,一点都不假。所以诸位在这个学院,这个九年当中,我也很乐意在这个地方看看你们,陪你们一起学习。《华严经》,我想应当在这九年当中圆满,希望圆满之后,再讲第二遍是你们同学的事情了。我这一生只能讲一遍,不能讲第二遍。希望大家认真努力,做觉悟一切的大功德!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