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一六九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一六九卷)  2003/12/2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1169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四圣谛品」邻次十界第九段,下方关钥世界,苦圣谛第五句看起:

  【或名数流转。】

  这个名词不难懂,『流转』就是讲的轮回,在六道里头,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,六道不仅仅是娑婆世界,非常可能流转到他方世界的六道。我们从《华严》里面读到,大宇宙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世界,状况跟娑婆差不多,也有六道,凡圣同居。在什么情况之下流转到他方世界的六道?佛经教里头常讲「佛法因缘生」,一切众生各个都具足无量因缘,不是单纯的。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的众生,娑婆世界的十法界里面的众生,有许许多多他方世界来的。就是人道都有,不过为数不多,确确实实有他方世界来的。这个他方世界,近的是娑婆世界里面的,少数的是别的世界,不是属於娑婆世界,到我们这个六道里面来受生。

  因此我们就有认识他方世界的必要,就好像我们读外国历史、外国地理,了解外国的文化,佛法里面让我们了解他方世界。他方世界,世尊为我们介绍最详细的,真是无过於西方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跟我们同一个华藏;换句话说,没有脱离华藏这个大世界,这是佛法里面讲世界最大的,讲到华藏。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同在华藏第十三层,华藏有二十层,二十层世界,娑婆跟极乐世界都在第十三层。意思就说明这不算远的,十万亿佛国土,不算远!像这样的华藏在太虚空不知道有多少,这个世界现代科学、天文还没有发现。

  所以我们在此地看到「数流转」,「数」是多数,数数流转,无量劫来,从来没有间断过。后面还有无量劫,真的是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,佛菩萨常常感叹著说「生死疲劳」,六道众生过的是这个日子,迷惑颠倒,造业受报。造善业,与性德相应的,三善道享一点福报,可是我们知道,享福哪有不造罪业的道理?造作罪业了,还是得受果报。所以,迷惑、造业、受报,报都是苦,苦报!没完没了!这是众生。因此,劳累诸佛菩萨,这是我们凡夫的感想,麻烦佛菩萨、劳累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脱离这个苦难。

  众生有这个念头,哪怕这个念头再微细,微细到自己都不能觉察,你这个微细的念头,佛菩萨感应到了。诸佛菩萨的心清净到极处,敏感到极处,所以众生极其微细的念头他们晓得。他知道了,真的,像千手观音一样,眼到手到。他一见到,肯定真的来帮助你,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。所以佛菩萨没有身,无我,无我相、无我见,但是能随众生的感,应现无量无边身,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。不但能现九法界有情身,还能够现无情器世间身,不可思议。所以,应以什么身得度,就现什么身。现身是感应,说法也是感应,真正佛菩萨有没有说法?一个字也没有说,他所说的是感,众生有感,他就有应;众生没有感,他就没有应。就像敲钟、击鼓一样,我们敲一下,它就响一下,大叩则大鸣,小叩则小鸣。

  诸佛菩萨应世,无问自说很少,都是一般人向佛菩萨提出问题,佛菩萨为你解答,这一问一答记录下来就是经典。也有些经典没有人问,佛自己说。自己为什么会说?实际上众生也有感,佛自然有应,这个感叫冥感,佛的应是显应。众生有这个意念,问不出来,佛知道了,不等你问就给你说出。《佛说阿弥陀经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《阿弥陀经》是无问自说。古来祖师大德为我们解释,佛为什么无问自说?观察这个世间众生缘成熟了。所谓缘成熟,能接受这个法门,佛为大家介绍,大家能信、能解,肯依照这个方法修行,那就能证果,真的能往生,所以缘成熟了。虽然他还没有能问得出来,佛就说了,所以还是感应。

  感应这个道理,前面讲过,有四种。「显感显应」,就好像我们向别人请教一样,我们提出问题,很明显,他给我们解答也很明显,显感显应。第二种,「冥感显应」,冥是我们没有问,确实有这个疑惑,对方高明,看出来了,还不等你提出问题就给你解答,这是第二类。第三类是「显感冥应」,很明显的提出问题,可是对方没有答覆。对方虽然没有答覆,你忽然觉悟了,这个问题答案有了,这是冥应。所以,佛菩萨住世,一句话不说也在教化众生。从早到晚,我们今天讲二十四小时,没有一分钟空过。第四种,「冥感冥应」,这个非常非常深,我们现在人一般人讲,精神的感召,不知不觉接受他的潜移默化,不在言语当中。所以,感应有这四种。

  你了解之后,才晓得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一秒钟,甚至於千分之一秒钟、万分之一秒钟都不空过。又何况他应化的对象是九法界有情众生,这里面许许多多众生我们看不见,我们觉察不到,佛菩萨觉察到了。我们看到佛菩萨示现坐在那个地方,或是打坐,或是经行,一句话不说,但是口里头好像念念有词,嘴唇在动,手上转著念珠,在转,没有声音。我们一般人说,他在用功、他在持咒、他在念佛,这是我们一般人感触到的。说不定他在那里讲经说法,一类鬼神在接受听教,我们肉眼看不见,他这时候跟他们往来,参与他们的活动。甚至於在定中,《华严经》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定中,为法身大士所说的。

  当年世尊在世的时候,大家看世尊在菩提树下打坐,真的所谓是眼观鼻,鼻观心,二七日中(也有说三七日中),他坐在那里不动,入定了。定中,你看看参与这么大的活动,华严法会,没有休息。到底下一品,诸位看到这种活动是非常非常的殊胜,我们没法子想像得到。从这些地方彰显性德不可思议,我们读了、听了,对於佛菩萨自然生起无尽的向往,自然发起一定要向佛菩萨学习的心愿。这一切无一不是感应道交。

  无量劫流转在六道,实实在在是苦不堪言,从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体验到。我们在这个世间几十年,在这一个世纪是历史上动乱最频繁的世纪,二十世纪。经历两次世界大战,小规模的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,社会动乱不安。我们生在这个时代,也是到处流浪,很小离开家乡,我是九岁离开家乡,流浪到今天。每到一个地方总是想定下来,能够定居下来,可是时势不由人,这佛法里面讲缘分,缘分到了,不能不离开。一生的漂流,所以对学佛有好处,为什么?家的观念没有了。

  就好像是个旅客,每到一个地方是住旅馆,住多少天看缘分;这里缘分好,多住几天,缘分尽了,少住几天。我这一生深深有这个体验,所以没有家的观念。想在哪里定居,没有这个念头了,尤其现在年岁这么大了,将来还有几年,没人知道。所以观念转过来了,这是得佛菩萨的教诲,明白了,处处无家处处家。旅馆就是家,我在这住三天,三天是我的家,我住一个月,一个月是我的家,也能够到心开意解。反而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减少了,不再执著「这是我的家」,不再执著;不再有这个念头,「这个地方是我的家,我要住多久」,没有。

  学了《华严》,能契入《华严》少分,知道了,家在哪里?遍法界、虚空界是自己的家,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错,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是我的眷属。什么眷属?佛在经上说的,「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。早年学佛,听到这一句,看到这个经文,念过而已,所以不走心。这什么原因?没契入。现在不一样,现在看到这两句经文,听到这两句,有很深的感触。佛菩萨确确实实提醒了我,不再迷惑了。在十法界、在六道,只要能够不迷,能够省悟过来,这是好事。像作梦一样,你还继续在作梦,但是你在梦中已经觉悟了,我是在作梦。虽然还没有醒过来,自己知道在作梦,梦中境界不是真的。这时候学什么?学看破,学放下。

  真正能看得破、放得下,境界愈转愈殊胜,愈转愈接近佛菩萨。什么时候豁然大悟,那就醒过来了,这一醒过来就入一真法界,无量劫的流转就画上了休止符!这是个比喻,是不是真的休止了?没有。对於自己业力牵引在六道里头生死,这个事情是画休止符,这是真的,从此以后再不会有了。六道、九法界还来不来?来!来,算不算流转?来,不算流转,那是感应而来的。来,无处来;去,无处去,这就是佛菩萨常在经论里面所说的不来不去,不生不灭。跟诸佛菩萨一样,众生有感,自自然然有应,感应道交不可思议。再看底下这一句:

  【或名众恶门。】

  『恶』是苦报的所在,比喻苦圣谛,你进这个门来,你就得受苦。这个『门』是什么?是六道。一切苦你就得要受,你不能不受。佛在经上讲,众生造的业,可以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引业,引导你到哪一道去受生,这叫引业;第二种叫满业,满业是引导你去受果报。我们细心观察,在这个地球上,同样是人类,遍布在地球五大洲,福报不相同。有些地区,我们讲已开发国家,生活富裕;有些很不幸,生在贫穷落后的地区,衣食常常断缺,生活相差悬殊太大了。真的,有人过天堂的生活,有人过地狱的生活。同是人道,为什么?这个不能不知道。

  你来到人道,决定是秉过去生中修积的五戒十善,中国古人讲的伦常道德,你一定是修这个。这个业力引导你到人间来投胎,你得人身。得人身,你这一生的富贵贫贱,这是另外一种业力,叫满业。满业是什么?是你过去生中所修积的。你修积的是福,你得福报;你修积的是祸,那你今天要受苦受难。这就是造业,业有善业、有恶业。人的一生,善、恶我们从哪里观察?从他拥有的财富、聪明智慧、健康长寿,福!最明显的福报。有人一生当中,三种统统具足,这种人不多,古今中外都没有例外,确实很稀少,但是真有。最普遍的是三者当中有一种,有人发大财,他缺少聪明智慧、缺少健康长寿,多病,四十、五十就走了,好多好多!有人很聪明,有聪明智慧,一生贫穷;有人健康长寿,活到八、九十岁,一百多岁,他没什么智慧,他的生活很困苦、很艰难,这种现象太多太多了。这叫满业。

  满业是什么样的业因造成的?佛告诉我们,布施。这一生当中发大财、得财富的,是他前生喜欢布施,财布施得财富。他只会修财布施,他不知道修法布施,不知道修无畏布施,所以这一生当中福报只得一种,有财富。还有一种人,他喜欢法布施,财布施、无畏布施疏忽了,所以得到这个人身,聪明有才艺,多才多艺,但是贫穷,寿命也不长,身体也不是很好。他不能够三种布施统统修。三种布施统统修,你的福报圆满,修财布施得大财富,修法布施得大智慧,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,这个福报圆满。

  无畏布施里面,素食是很重要,人只要能吃素,发心吃素就是无畏布施。为什么?不食众生肉。从此以后再不杀害众生,不但不杀害,有的时候你还去放生,你还去帮助这些众生,救他一命,这个果报是健康长寿。如果做得多的人,本来这一生当中多病、多磨难,因为修无畏布施修得多,很认真的修,很欢喜的修,不知不觉他的身体变好了,病没有了,感应不可思议。这就是说,果报不必等到来世,这一世就得到了,晚年健康长寿。很乐意的帮助别人,没有私心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老人帮助他,年轻人也帮助他,到你自己老的时候,照顾你的人就很多。为什么?跟众生结了善缘,善有善报。你不必去找,不必去求,时节因缘到的时候,也就是说,你需要人帮助的时候,人就来了。自动的来,欢欢喜喜的来,什么原因?报应之理,如是如是。这是自然的,这是属於满业。

  为什么六道的果报称为「众恶门」?六道里面的众生能够知道修这三种布施的太少了。佛菩萨教你,大多数的众生跟佛菩萨没有缘,一生没有接触到;接触到的这些人,与佛菩萨有缘,未必依教奉行,所以他的福报还是修不成功。他对佛菩萨的教诲怀疑,他不能相信,不能够依教奉行,尤其很难施舍,他怎么能转他的业报?这桩事情,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汇编》、《安士全书》,目的没有别的,目的就是教人明了这个事实真相,深信因果,断恶修善,改善自己的命运。转贫贱为富贵,转愚痴为聪明智慧,转多病短命为健康长寿,然后才能够谈的上转迷为悟,转凡成圣。印光大师出现在世间,教导一切众生,就是这个法门。

  大师虽然一生苦口婆心教导,真正明白的人还是不多,这正是佛法里面讲的佛度有缘人,无缘之人没法子,无缘之人种个善根而已。有缘、无缘不在佛那一边,不在菩萨那一边,在自己。自己能信、能解、肯干就有缘;不信、不解、不肯干,无缘;或者你能信,不解,不肯干,也是无缘;能信能解,做不到,还是无缘。无缘的多,有缘的不多,有缘的,这一生当中统统得度,得度就是决定往生。往生的,有缘,这一生没有往生的,无缘,这个我们不可以不知道。第七句:

  【或名性苦。】

  这个『性』不是本性,不是真性,真性、本性里面没有苦乐。我们就知道了,这个「性」是习性,现在一般人讲性质,六道里面的性质是『苦』,佛给我们讲三界统苦。欲界,苦苦、坏苦、行苦统统具足;色界天,苦苦没有了,它有坏苦,它有行苦。无色界天高明!中国老子说的话,说「吾有大患,为吾有身」,这真正是高级凡夫,他知道身不好,身为苦本,他不要这个身。可见得这个身可以舍,不要这个身,灵存在,我们一般人讲灵性,灵性是自己,佛法里面讲阿赖耶识。他不去投胎,他不要身体,所以他没有苦苦,他没有坏苦,但是他有行苦。什么叫行苦?他不能永远保持,他保持这种境界是有限度的,这个限度就是他的定功。什么时候定功失掉了,他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又起现行,这个东西一起现行,立刻堕落。因为什么?他没有往上升,决定往下堕落,这叫行苦。所以佛说三界统苦,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。

  不但六道性质是苦,再讲到九法界,上面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也没有离开苦。为什么?无明没断,般若智慧没有开,自性的德相没现前,他还是苦。所以,必需要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自性智慧现前了,自性的相好、德能现前了。这个德能就是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现身说法,广度众生,这是自性的德能。相好,那是华藏世界,那是极乐世界,那是自己受用的报土。那个土不是修布施,修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,不是,与那个都不相干。修布施修的福,那是在六道,六道众生要修;法身菩萨不要修了,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,那不是修得的,那是性具的。那个福报真正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,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。

  所以,觉悟的人为什么拚命认真努力修学,一定要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,提升到明心见性,为什么?这是世出世间究竟了义的大法。没有遇到,不清楚,是自己愚痴,是自己无缘。这一下遇到了,怎么肯放松!决定要在这一生成就。你成就有多大,那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,「总在遇缘不同」。缘里面第一个,善知识,我们现在讲老师,这是关系我们一生成败第一个因素,你遇到好老师教你。可是好老师一生不知道教多少人,几个成就的?成就的是好学生,听话!听教的才能成就。阳奉阴违,毕竟不能成就,毕竟在六道里头还得要受苦,还要流转,这一生不能解决问题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下面第八句:

  【或名可弃舍。】

  『可弃舍』这个意思就是应当要弃舍的。为什么?六道、十法界本来没有,大乘经论里面,世尊常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虚妄的,你要不肯弃舍,你不叫自找苦受!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就是因为弃舍了六道、十法界,他才成等正觉。如果不能弃舍,顶多他只能够证得一个相似位,天台家六即佛里头所讲的「相似即佛」,那就算很不错了;相似即佛不是真的,但是他已经脱离六道了。如果不肯舍弃六道,连相似位都得不到,顶多只能得到一个观行位。你为什么不能成正果?你放不下!「可弃舍」这个名词,换句话说,应该放下,不就是这个意思!应该放下你不肯放下,你的亏就吃大了。这个亏就是六道流转轮回的苦报,你要不肯放下,不肯弃舍,你就要受这个果报。

  人为什么不肯舍弃?他在六道里头以苦为乐。眼前在人道里面时间非常短促,前面「流转」里面我们讲到,永远都在流浪,无家可归。在人天两道,好像流浪在一个地方,这个地方环境还不错,能够暂时安稳住几天,就是这个样子。在三恶道的环境就好像是动乱不安,每天惊心动魄,是那么样一个生活环境。人天安稳很短暂,又何况人天两道短暂的安稳,你还得修福报来支持,福报享尽了,这个环境马上就消失了,你又要流转,又要迁流。为什么不觉悟?为什么不把这个舍弃?只有真正参透了,我们现在的话讲,把宇宙人生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知道这是一场梦,是一场恶梦,明心见性人眼目当中那是奇耻大辱。

  你真认识清楚、认识明白,自然就放下,自然就舍弃了,搞这个干什么?这一放下,那个人立刻就脱胎换骨,转凡成圣。凡是什么?凡是业力作主。你生生世世脱离不了业力,这一转过来,把业力转成愿力。业力没有了,愿力作主,愿力自己能做得了主,乘愿再来。来干什么?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来干这个,完全是利生的,不为自己了。其实不为自己也没有把自己忘掉,为什么?自己是众生里头的一分子。你想想看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自己是众生,要不要度?当然!佛讲的很好,你想度别的众生,先度自己,「自己未度,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。所以,你要度众生,先度自己,自己肯放下就得度,放不下就没得度,放下就得度了。

  放下一切执著,世出世间一切法当中,对人也好、对事也好、对物也好,不再执著。你把执著放下,恭喜你,你得度了。你度到什么果位?初信位的菩萨(我们讲大乘,不讲小乘),你入初信位了,初信位就是圣人,决定不堕三途。你自己要堕三途去的时候,那是愿力。我要度畜生身,我不变成畜生,怎么能度畜生?我要度饿鬼,我一定要现饿鬼身,不现饿鬼身度不了饿鬼。但是你在三恶道,现三恶道的身,不受苦,这跟真正的业力堕三恶道的大不相同!

  所以,大乘菩萨确确实实,证果之后,果有很多个层位,菩萨五十一个阶级,无论在哪个阶级,他都能做到「不即不离」。不即是决不是这一道,譬如说在人道里头证果,绝对不是人道,但是他又不离人道。为什么不离人道?在人道里头度人道,不离人道。这是大慈大悲,这就是兑现了四弘誓愿,他发的愿第一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怎么个度法?四弘誓愿后面的三条就是度众生的方法。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,他在这个地方断烦恼,示现断烦恼,做给大家看。尤其是刚刚契入的菩萨,这个方法有效,你看,他没有得度的时候很烦恼,也就是我们讲没有学佛之前,没有学佛之前,跟学佛之后,叫人家看到是两个人。众生,你给他讲理,他不懂,你示相给他看,他懂;尤其是两个不同的相,前后完全不同,他就感到很惊讶。「你变了,变得非常殊胜、变得意想不到,你是怎么变的?」他向你请教。

  这就是我们最近这些年来,引用北京师范大学大堂前面招牌写的八个字,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,就用这个方法度众生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要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模范,这就对了,让大家看。所谓是事实胜於雄辩,身教!教什么?那要契机,你看看现在世间人他缺少什么,你就示现什么,抓住一个好的教材,要有智慧,善巧运用。

  现在人不相信圣贤之道,我们可以不谈圣贤之道,把圣贤之道从我们身体上做出来给人看。世间人不懂得孝顺父母,不懂得尊敬师长,我们把不孝、把不敬舍弃,我们要孝顺,我们要尊敬。世间人起心动念心量太小了,小到只顾自己,不顾父母、不顾兄弟、不顾妻子,人的心量小到这个样子。我们要示现宽宏大量,要示现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做给他看。世间人傲慢,我们示现谦虚;世间人对人怀疑,我们示现对一切人诚信。这就叫学佛,这就叫圣人的大道。世间人忘恩负义,不懂得恩义,我们要示现知恩报恩。世间人不相信因果,我们示现把因果表现给他看,行善有善果,造恶有恶报。种种示现,教化一切众生要有耐心、有恒心、有毅力。

  众生不好度,这个佛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上说的「阎浮提众生,刚强难化」。尤其是这个时代,你以好心对待他,他以恶心对待你,你要没有大智慧,要不是真正放下,你受不了;真实智慧,真正放下了,若无其事,反而觉得他的所作所为是应当的,不足以为奇怪。为什么?他愚痴,他不知道事实真相。愚迷之人做出糊涂事不是应当的吗?他要不做这些糊涂事,那才叫奇怪!同样一个道理,真正觉悟的人还要跟人家计较,还要跟众生一样,那就奇怪了。觉悟的人决定不把众生这些迷惑颠倒糊涂事放在心上,不放在心上,没事!天下本无事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那些事相不是明明在吗?梦幻泡影,皆是虚妄,哪是真的!

  佛在经上讲的句句是真话。为什么说梦幻泡影?现在科学都已经发现这个道理。科学家告诉我们,根本就没有物质的存在,这是近代科学家发现的。物质是什么?物质只是能量波动的现象,这个波动刹那生灭,念念不住,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。你要晓得这个事实真相,你才知道梦幻泡影,你才知道皆是虚妄,这句话里面含的深义,你才真正了解。所以「般若经」,六百卷《大般若》总结,一切法(世出世间一切法)「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。这就是此地讲的「可弃舍」,你应该要放下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在这个幻相、梦幻泡影里面,你还去执著,你还去分别,甚至於你还去呕气,你不叫冤枉!如果真有这些事情,你种种做作,佛菩萨也点头、也赞成;假的,不是真的!那你完全就错了。所以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。

  今天科学帮助佛法,我们在佛法里面学了多少年,那个信心是从尊师重道里头建立的。对老师尊敬,对老师一点怀疑没有,是从这里建立信心,事实没见到,所以是正信,不是真信。但是科学家给我们用科学方法来证明,真信!虽然我没有体会到,科学家的实验是可以相信的,所以从科学证实佛经。佛经讲的比科学深,比科学讲得透彻,比科学讲得圆满,对於佛法更是五体投地,往下就是我自己怎样亲证。信、解、行、证,要从行里头去证。行是什么?行是生活。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里面去证!离开了生活,你到哪里去求证?没有了!

  所以,在日常生活当中,要证实佛所说的,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,你去把这个证明,这个要证明了,自己就成佛了。这个事情难了,芸芸众生他们都是佛。为什么佛说他们都是佛?本来成佛,现在是真佛,绝对不是假佛。这个大乘经合起来看好,《楞严经》上讲的,真如、本性在哪里?「六根门头,放光动地」的就是!眼能见,耳能听,鼻能嗅,舌能尝,身能触,意能知,见闻觉知就是真性,就是本性,没离开你。

  佛在经上说,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第一念是自性,眼见,第一念是性见,自性见,跟如来没有两样!耳听,第一念自性听,你不是诸佛谁是诸佛?你跟诸佛不相同的,诸佛能保持,永远保持第一念,不落在第二念。你的问题在哪里?第一念才起来,第二念跟著就起来了,第二念是阿赖耶识。什么时候是第一念?时时刻刻都是第一念,没中断过,永远不中断,连睡觉都不中断。睡觉,你还会作梦,梦中六根还是起作用,哪有中断?问题就在第一念跟第二念。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不起第二念,第二念就是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他没有,他永远保持第一念。生活、处事待人接物决定没有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

  我劝导同学们学习,从哪里学习?把自己内心对一切人事物对立这个念头消除,这真正是修佛道,成佛之道。决定没有对立,别人跟我对立可以,我不跟他对立,心开意解,烦恼没有了,情绪没有了,智慧生起来,善巧生起来了。真的,离苦得乐,苦没有了,乐现前了,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,无论跟什么人相处,快乐无比。跟善人相处很快乐,跟恶人相处也快乐,真的,孔夫子所说的「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」,不管这个朋友是善、是恶,统统乐。如果你有分别,你有执著,你有对立,苦,乐没有了;这是真乐,自性里面的性德,没有了。没有,就变了,就变成烦恼。烦恼里头是什么?苦乐忧喜舍,那个乐是烦恼里头的乐,不是性德。那个乐是靠不住的,为什么?乐会变成苦,不是真的;喜会变成忧,不是真的,它会变。自性里面流出来的乐,永远不变。

  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,他也不亦乐乎,真的。像孔子赞叹颜回,别人要遇到这个环境,是不堪其忧,但是颜回不改其乐。什么原因?没有别的,他见到事实真相,他随顺法性、随顺性德,永远快乐。这是佛法里头讲的离苦得乐的真实义,那个苦跟乐不是对立的,那个苦是愚迷,那个乐是大觉。所以我们要有智慧,应当放下的赶快放下,放下愈早愈好,决不要贪恋。放下是在心里,不是在事相,事相随缘。有,心里头没有痕迹,放下了;没有,心里头也没有痕迹,放下了。有无都放下,不能执著,执著就错了。

  放下的根是这个身,再往深处就是念头。从事上讲,不执著这个身是我,深入一层,能够思惟想像的,知道这也不是我。真的我是自性,自性里面没有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那是真的我;有了迷惑、分别、执著,真我变成假我,这个理很深,不能不懂。你放下多少,你就得到多少,放下世界,世界就得到了,放下遍法界虚空界,遍法界虚空界你就得到了,不可思议!

  不可思议,这四个字是诸大菩萨修行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,无上的妙法、秘诀,就这四个字,不可思议,这成无上道!可思可议是十法界,马上就落到十法界里去;不思不议,一真法界。你要问,在一真法界里头四十一个阶级,菩萨四十一个阶级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他们怎么修的?他们就修这个,不可思议。所以,不可思议里面的功夫有浅深差别,但是这浅深差别绝对不是十法界众生能够明了的。十法界众生完全不了解,只有在一真法界菩萨明了;换句话说,明心见性之后他明了;没有见性之前,怎么给你说,你也没有办法明了。所以在我们现前这个境界,要知道,六道的苦报是可舍弃的,应当要弃舍。再看下面第九句:

  【或名无味。】

  世间人为什么不能舍?他觉得这里头有味。有什么味?酸甜苦辣咸。不知道真味,佛在楞严会上所讲的,那是讲真的,凡夫不知道。为什么?从来没见过,从来没听说过。佛讲真色、真香、真味,性德,自性本具的,一般经教里面常常用「法味」来形容。古德有所谓「世味哪有法味浓」,世味跟法味一比较就『无味』了。这都是我们应当要觉悟的。

  可是一切众生在六道里面迷得太久,迷得太深了。迷著世味,世味具体的来讲就是贪恋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。世间圣人明了,知道众生这个贪欲没有法子断,断不了,於是教导他要节制,不能过分,你才得到正常的享受;过分了,苦就来了。饮食是欲望之一,暴饮暴食,他没有想到他的内脏消化负担不了。负担不了就要出毛病了,它就受到伤害,这不是养生之道,你苦就来了,所以说病从口入,就是这个道理。再喜欢的饮食都要有节度,决定不能过分。圣人教你这个,你要肯听话,你这一生真的可以得到健康长寿。

  无论哪一种的享受,财色名食睡,无论哪一种的享受都有节度,决定不可以超过。名闻利养,要知道自己的福报,也有节度,不能贪求,你这一生才平平安安,一帆风顺。如果贪而无厌,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,夺取名利、夺取权力,往往后果都不堪设想。这是历史上记载的很多,现实社会里面我们能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这些人你要问他,为什么他要这样做?迷於世味,不能看破,不能放下。后面一句:

  【或名来去。】

  『来去』就是流转。「来去」,自己作不了主,六道里头,你到哪一道来,然后到哪一道去,完全业力在操纵,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。你明了这个道理之后,你这一生,尤其是处在逆境的时候,你不会怨天尤人,你知道那是业报。如果没有怨恨心,接受报应,好,消灾!这是消业障。如果消业障你还有怨恨心,怨天尤人,别人对不起你,老天爷对不起你,那好了,你是罪上再加罪。本来是消除业障的,结果业障不但不能消除,业障再增长,你说这还得了吗?

  所以,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诲,都是以智慧为第一。老师教导学生,教什么?教他开悟,这是真实的教诲,绝对不是灌输他知识。灌输他知识,从前的教学里面讲填鸭子,想尽方法把他塞饱、填饱,不顾他的死活,这是错误的。所以,真正好的老师,高明的老师,是诱导学生觉悟。年年有悟处,月月有悟处,中等以上的根性;天天有悟处,时时刻刻有悟处,上上根性。学佛、修道,对於「来去」不迷惑了;换句话说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你就没有苦恼了。

  一般六道众生即使知道来去,像佛经里面讲的古时候的婆罗门。印度有许许多多高级的宗教,他们修禅定,禅定功深,能突破空间维次。所以,六道轮回不是佛说的,是婆罗门教说的。这个学说,实在讲这个事实真相,一万多年前印度人就已经发现了。他怎么发现的?是从定中见到的。所谓是知其当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,对於六道里面的事相很清楚、很明了。业因果报,他懂,都看见了。这个人造善,生三善道,造恶,这个人到三恶道去了,他知道、清楚。但是他为什么造恶,为什么不修善?那个人为什么行善,为什么不造恶?这些道理他就不懂了。六道轮回现象他看到了,怎么来的?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这里面众生,看到他生生世世在里头团团转,他到什么时候才能转出来?出来的样子又是怎么样?这他就不知道了。虽然他们根本不懂有个佛,也不懂得求佛菩萨,佛菩萨看到这个现象,这就是感。他们确确实实是想知道,没有办法知道。

  释迦牟尼佛应化到世间来,为什么?他们这叫冥感,释迦牟尼佛显应,到这个世间来,把六道轮回所以然的道理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说出来。这才恍然大悟,六道外头还有世界,这是他们没有见到过的。佛说出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(十法界里面的佛);这个世界外面还有世界,超越十法界之外,还有华藏世界;华藏世界之外,还有世界,世界无量无边!这样才把宇宙的真相逐渐逐渐通达明了,真正帮人入不思议解脱境界。你要问佛为什么出现在世间?他就为这个。

  我们世间人对这个事情疑惑,也是没有办法解决,所以常讲何去何来。人这一生,想到的人很多,到底从哪里来?死了以后到哪里去?找不到答案,这很苦,找不到,怀疑!这个怀疑永远不会中断。因为有疑虑,在从前还有一点好处,世间的教育不离因果,中国的艺术也是在表达因果的事实真相。只要大家稍稍留意,你看中国古代的诗歌、舞蹈、戏剧,充分显示「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」。古时候学校不普及,用这些方法最契机,显示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。所以,连乡下人没有念过书的,他懂得做人的道理,他知道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他都有分寸,所谓是不至於太离谱,那是社会教育的薰陶。

  现在这个世界可怜,众生无比的可怜。为什么?圣贤教育没有了。迷惑颠倒的众生任意在批评圣贤教育,根本不懂得圣贤教育,任意批评圣贤教育,个人造的罪,小;要影响众生,那个罪过就大了。明眼人看到,全是在造无间地狱的罪业,这还得了!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名词,感触非常非常之深。苦圣谛十句就介绍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