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一五三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一五三卷)  2003/11/19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1153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四圣谛品」邻次十界第七段,西南方鲜少世界苦灭圣谛第七句:

  【或名无限量。】

  在如来究竟果地,一切的限量都消失了。为什么?自性里面没有限量,那才叫真心;如果有限量,决定不是真心。我们略举几段,第一个是寿命『无限量』,无量寿。这个无量不是有量的无量,是真正的无量。什么时候证得?见性就证得,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你就证得了。法身菩萨都是无量寿,都是无量光,所以阿弥陀佛这个名号,是性德的名号,所有见性的人都是这个名号。

  阿弥陀佛有多少?无量无边。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尊佛,他老人家他就用这个名号。他老人家这个名号,我们知道是圆满的德号。阿弥陀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限量,阿翻作无,弥陀翻作量,阿弥陀就是无量,佛是觉的意思,是智的意思,完全用中国文的意思来翻,就是无量觉,无量智,这是从字面上来翻。引申的意思,一切皆无量,无论你说什么,统统是无限量的,不仅仅是寿命。寿命是第一德,因为一切众生把寿命看得最重要,所以首先告诉你无量寿。无量光,光是智慧,光表智慧,无量的德能,无量的相好;如果我们世间人讲财富,无量的财富,珍宝,那无量的珍宝。无论说什么统统是无量,一切皆无量,这是果地上的名号。

  知道这一桩事情,才晓得佛法的修行为什么要那么重视明心见性,见性就证得「无限量」。到这个时候,人所有一切烦恼都断尽,贪心没有了,什么都不会贪,为什么?无限量,你还贪什么!世间人贪财,财的限量太小了,才起贪心。这个世间七宝,为什么称七宝?就是这个物质很希有,於是大家把它看贵重。钻石非常名贵,一点点大就有很高的价值,那个碎玻璃为什么人家都不要,一文不值?太多了。谚语所谓「物以稀为贵」,这个世界很希有,它就变得很贵重,大家看贵了;太多了,太多就不值钱,泥沙不值钱,砖头石块不值钱,太多了。

  聪明人眼睛里面,它的价值相等,平等的。金刚钻跟地下随便捡一块石头,成分是不是一样的?完全相同。科学家一分析,分析成分子,成原子、电子、粒子,完全相同,只是排列的方式不相同,除这个之外,还有什么差别!现在人讲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。人很聪明,发现了这个奥秘,於是人可以人工制造宝石,只要你把这些原子照宝石那个方程式的排列,你有方法把它重新排列,那就是的。所以现在人工造的宝石愈来愈多,价格低廉,这不是真正的行家,真的假的放在一起,你没有能力辨别,甚至於假的比真的还好看。

  科学愈进步,现在所谓是改变基因,但这是不是好事情?不是好事情。为什么不是好事情?违背了自然的法则。随顺自然的法则好,改变自然的法则,会有灾难。明白人,圣贤人,诸佛菩萨,他们给我们做了个榜样,完全随顺自然,一丝毫不违背。你要说聪明智慧能力,他比你高明太多了,他不改变,他不去发明这些科学技术,他不需要。我们不晓得随顺性德真实的利益,我们不知道,所以自以为聪明。

  真正随顺性德,自己没有烦恼,没有忧虑,没有牵挂,烦恼障跟所知障统统都没有,到这个时候,你性德里头无量的德能都现前。我们坐在此地,想看看美国那边的朋友,现在人是用科学技术,用这种传真,他们要不要?他不要,他要想看,他朋友那些境界就在眼前,不需要用机械,天眼,天耳;他心里现在想什么都知道,他心通;而且还知道自己的过去未来,也能知道别人的过去未来,宿命通;想去看看他,很容易,念头才动,人已经到了,神足通,不需要坐飞机,不需要飞那么多钟点。这是什么?性德的好处,性德里头无限量,性德里头没有距离,再远都在眼前。

  没有距离就是没有空间,空间不是真的,在佛法里面讲,空间是不相应行法,时间也是不相应行法。不相应行法就是它跟心法不相应,它跟色法也不相应,它跟心所法也不相应,那它到底是什么东西?我们现在人讲抽象的概念,不是事实。可是你要是执著,它就有,它妨碍;你要不执著,不执著,它没有。没有时间,就是没有过去,没有未来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事事无碍」,事事无碍是无限量的境界,我们要明了。

  无限量的性德现在我们失掉,不是真的失掉,叫迷失,一觉悟就又恢复,不觉就没有法子恢复。所以学道之人不能不觉,不觉就不是修道。你要想觉悟,你要把不觉的那个因素找到,为什么不觉,把这个因素消除掉,不就觉悟了吗?总的来说,世尊在这个经上讲的「妄想,分别,执著」。这是总的来讲,你有这三样东西,你就迷了,你就不觉了,你那个无限量就失掉了。失掉变成有限量,你的寿命有限量,你的能力有限量,你的智慧有限量,你眼能见有限量,耳能听也有限量,鼻能嗅也有限量,乃至於你那个意,你的念头,还是有限量。自性本来是无限量的,现在搞成这个样子!求佛,求菩萨,求神仙,延长几年寿命,你说何苦来?本来是真正无量寿。

  事实真相,我们从经典里面得到了这个讯息。现在最重要的,如何能够证得?我们迷得久了,迷得太深了,今天摆在面前的道路,没有别的,学,向佛菩萨学习,那就对了。为什么?佛菩萨是过来人,靠得住。所以好学,在人生当中,没有比这桩事情更重要。学就是觉的意思,好学,就是喜好觉悟,突破障碍就明心见性;在修行方法里面,就是禅定。禅定是行门里面的总持法门。佛给我们讲八万四千法门,四弘誓愿给我们说无量法门。无量法门,八万四千法门,修什么?都是修禅定。换句话说,禅定的名称有八万四千,禅定的名称有无量无边,统统是修禅定。

  我们用什么方法修禅定?我们用持名念佛。如果你不是修的禅定,那就不是佛法,佛法的修持总名称叫禅定,这个我们要知道,千万不要搞成狭义的,禅定,禅宗才叫修禅定,华严宗不修禅定?天台宗不修禅定?净土宗不修禅定?统统修禅定。所以佛门里头,无论大乘小乘,无论是宗门教下,或者是显教密教,总的来说修什么?戒定慧三学。戒是手段,帮助你得定,定还是手段,帮助你开慧,慧是目的。慧是什么?慧就是无限量。无量的光明,无量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统统是智慧显现出来的。所以佛法所求的不是别的,就是智慧,但是智慧要从禅定你才能够得到。为什么?禅定破障。戒律是什么?广义的戒律是方法,持戒就是守法,你要不守法,不依照方法学习,你得不到定。那个方法就叫戒律,所以要认真的学。

  佛法里面先从禁戒下手,禁是禁止,戒律里就有两大类,止持、作持。先修止持,止持,你就得定,慧开了之后,修作持;作持是度他,止持是自度,自度而后才能度他,所以作持是帮助别人。自己没度,哪有能力帮助别人?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佛教给我们从哪里下手?从十善业道下手,十善业道是不是戒?不是。十善业道是持戒的预备班,佛真是慈悲,先教你在这里下手。你要不认真去做,那你就不得其门而入。

  所以你要晓得只要是佛法,跟佛学,跟菩萨学,你一定从十善业道开始,它是基础,它是根本,是根本的根本。净业三福里头第一条落实在十善业道。净业三福第一条讲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」。如果没有十善业道,你想想看这三条全落空,三句话完全落实在修十善业。修十善业,真正孝养父母;修十善业,真正奉事师长;修十善业,真正是慈心不杀,决定没有念头去伤害别人,去伤害一切众生,没有这个念头,身心清净。身心清净,这才能持戒,持戒才能得定。

  戒帮助我们伏烦恼,定能帮助我们断烦恼。楞严会上,阿罗汉成九次第定,出了六道,六道最高的是第八定,四禅八定,阿罗汉比这个功夫更高到第九定,第九定不在六道里头,到四圣法界里去了。所以阿罗汉的九次第定,见思烦恼断了。定功还要继续加深,到第十个阶段,第十一个阶段,第十二个阶段,第十三个阶段,四圣法界也突破了,这一突破就是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」,那要禅定,那一品无明破的就是开慧,慧开了,修定的目的达到了,慧开了,戒定慧三学具足,圆教初住以上,戒定慧三学具足。

  四圣法界里头没有慧,这个大乘经上常说。所以阿罗汉三德秘藏里头,般若他没有,法身他也没有,都没有证得,解脱有半个。法身、般若、解脱叫三德秘藏。阿罗汉有一点点自在,解脱是自在,他见思烦恼没有了,他还有尘沙、无明,所以解脱只有半个,不是圆满。智慧开了证法身,智慧就是般若现前,那三德具足,般若、法身、解脱,圆教初住以上!这个时候进入无限量,这个无限量并不圆满,不究竟。为什么?无明四十一品,你才断一品。大经里面给我们说,从破一品无明这一天起,证得如来究竟果地,需要多少时间?三个阿僧只劫。所以三大阿僧只劫成佛是法身菩萨,不是普通人,像我们这个,没分。哪一天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从那一天算起三大阿僧只劫证到究竟佛果,就是四十一品无明破尽。愈是往上,愈微细,愈难破。

  我们看这个三大阿僧只劫的说法,就懂得了。第一个阿僧只劫菩萨能证三十个位次,能够修满三十个位次,换句话说,能破三十品无明。第一个阿僧只劫他修满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。第二个阿僧只劫只能破七个,七个位次,七品无明,初地到七地,这就是愈来愈微细。第三个阿僧只劫只能破三品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,所以三大阿僧只劫证什么果位?法云地的菩萨,没有包括等觉,第三个阿僧只劫破三品。最后剩一品,在我想最后那一品大概也要一个阿僧只劫,愈上去愈难,不容易。

  法身菩萨修行跟我们这个修行的方法、理论、境界完全不同。我们有修,有修有证,他们呢?他们无修无证。所以大乘经里面有个名词,叫无功用道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属於无功用道。你要问为什么,他四相破了,四见也破了,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、「无我见,无人见,无众生见,无寿者见」,这怎么修法?我们真没有办法想像!所以那个境界叫不思议境界。由此可知,这个不可思、不可议里头有浅深差别,对,一点没错,不可思、不可议还是有浅深差别。所以它还有四十一个阶级,它还是属於有量,这个有量是非常非常微细,我们十法界里面的人看到,那是无量,它真的是无量。它要跟究竟果位来比,它还是有量。往下比,它是无量,往上,它还是有量。到如来究竟果位是真的无限量,为什么?没得比了,上头没有了,究竟圆满的果德。

  我们今天在经教里头,等於说看到了这些资讯,知道有这么一桩事,这一桩事情不是我们境界,我们没有法子想像,不要去想,为什么?愈想愈错。我们能够想,是第六识、第七识的起作用,第六识的分别,第七识的执著,第八识的含藏种子,都是有限量的。用有限量这个方法,去量无限量,无有是处,没这个道理,所以听听就行,别打妄想。

  在这个地方我们认识了一桩事实,性德不可思议。聪明人虽然没见性,尽可能与性德靠近,这就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。那性德在哪里我们都不晓得怎么靠近法?佛菩萨的经教就是性德,字字句句理论方法境界全是性德流露出来的,所以称为法宝。什么是宝?自性是宝,性德是宝。自性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遍法界虚空界,就像虚空一样,遍一切法界,不常不断,不一不异。《中观》里面讲了八个不,那八个「不」是讲自性的。自性是万事万法之体,万事万法是自性的相分,唯心所现,现的相。现在人讲能量、物质,自性是能量,能量在某种条件之下,它变成物质。但是这个里头实际上还很深。佛法里头讲心法,讲色法,物质是属於色法,所以物质能够转变成能量,能量能够转变成物质,我们晓得那是物质的能,不是心的能。

  这个心的能量是什么?佛家讲性,讲法性,讲佛性,心的能量是佛性,物的能量是法性,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,它作用不同;佛性能悟,法性不能悟,差别在此地。佛性悟了,法性也成佛,它是一个性,不是两个性,作用不一样。法性变现成物质,我们这个肉体是物质,法性变的;佛性,佛性要是说,可以这么说法,法性里面的般若智慧。单单讲佛性,是讲这一分般若智慧。能觉了一切法,能觉了自性,这个要靠佛性,所以法性总是跟著佛性转。

  那我们凡夫迷了佛性,迷了佛性,我问你佛性还在不在?在,不叫佛性,换个名称,换个名称叫什么?叫无明,《华严经》,佛叫它做妄想。妄想就是无明,无明就是妄想。妄想一转变就是佛性,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这你得要会变,转变。佛家讲断,实在讲,那个断是转变的意思,不是真的断。断烦恼是转烦恼为菩提,菩提现前,烦恼不见了。在我们凡夫位子上,烦恼现前,菩提不见了,它是一体。迷的时候有迷的作用,悟的时候有悟的作用。悟的作用是正面的,一真法界,无限量,大圆满;迷了的时候,就变十法界,变六道,变三途。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,那是佛性迷了起的作用。

  我在讲席里头常说,把性德给扭曲了,这个作用不正常,几时你能够转过来,一念觉而不迷它立刻就恢复正常。我用比喻说过,好像我们穿的衣服,衣服穿久了有皱纹,就很不好看。但是你把它洗一洗,烫一烫,它又平了,又很好看了。很平很整齐是它本来的样子,穿在身上一身的皱纹不是它本来的样子,迷相;整整齐齐,平平整整的,那是觉相,那叫佛性。总而言之,这些道理要懂,因为理,事是依理而起的,我们修行,在事修上发生障碍,障碍的原因是什么?真正的原因是理路不通,产生障碍。理要是通了,哪来的障碍?理要通了,不但是理跟事没有障碍,事事也没障碍。事事有障碍,还是理上不通。

  由此可知,不但佛法,世间法也不例外,没有智慧就行不通,没有智慧就解决不了问题。尤其是遇到艰难复杂,严重苦难,这个时候急需要的,真实智慧。那真实智慧在哪里?我们可以说究竟圆满的真实智慧在《大方广佛华严》。现在天下动乱,世界不和平,天灾人祸非常频繁,确实有不少人(志士仁人),想帮助苦难众生解决这个问题,找不到方法。实在讲,方法就在这部大经上,没有人看,没有人肯去研究,没有人去学习,只有很少数很少数,这个少数人学习,自己得利益,自己能把问题解决。於是我们晓得如何把这一部大经推广,希望学的人多,讲的人多,行的人多,带动这个社会,什么样的灾难都消了。大家一起来学,就能把我们现前这个世界,一变,变成了华藏,变成了极乐。中峰禅师《三时系念》里头有,「此方即极乐,极乐即此方」,这个话是真的,不是假的,看你会不会转。果然会转,你成功了,你才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。好,今天就讲到此地。

  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下面第八句:

  【或名断流转。】

  『流转』这个现象,在九法界或者我们讲十法界也行,在十法界,特别是在六道,六道里面流转最快速的,人道、畜生道的一部分。我们所熟知的,蜉蝣,古大德文字里面常常提到,蜉蝣的寿命很短,朝生暮死,它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,这是让我们看到最快的,流转最快的。学佛的同学知道这叫业报,不能不知道,生死都有苦。那个生死转变这么快,我们想想它造的是什么业?总不外杀生害命。杀生害命,还要偿命。这个现象,这个现象是业报,它并没有偿命,业报,业力不可思议。

  到什么时候你才断流转?那个界限都是在十法界,超越十法界流转才断。虽断,古德常讲如藕断丝连,真不容易断,看到是断,丝还连上。所以到如来果地才叫究竟断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,这个时候分段生死没有了,变易生死。总的来说,大分来讲,六道里面有分段、有变易,像我们人间、欲界天这两种都有。色界天还是有,无色界天没有,他没有色相、没有色身,所以他在这个境界里头,分段、变易都没有。可是他定功失掉了,就是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,那个八万大劫到的时候,他的定失掉了,失掉之后轮回的相现前,他还是随业流转,不能解决问题。到四圣法界声闻、缘觉,分段生死没有,变易生死有。两种生死都没有了严格的讲是如来果地,我们把这个标准放宽,法身菩萨。这些都能讲得通。

  可是流转这一桩事,如果我们细心观察,念念流转,我们有没有能觉察?没觉察到。为什么没觉察到?心太粗了,粗心大意。我们学佛的同修,大多数都知道天台大师所说的「百界千如」。天台家修止观,华严宗修法界观,那都是修禅定。观就是禅,止就是定。我们只讲人法界,现在是我们得的人身,是在人法界。天台大师说,人法界里头具足十法界,有人中之佛,有人中菩萨,有人中缘觉,有人中声闻,有人中的天人,有人中的修罗,有人中的畜生,人中的饿鬼,人中的地狱。从哪里看?流转。你能觉察吗?一念贪心起,你就流转到饿鬼道;一念瞋恚心起,你就流转到地狱道;一念愚痴,你就流转到畜生;一念嫉妒障碍,你就变成修罗;一念仁慈,天道。

  由此可知,我们从早到晚,起心动念非常复杂,流转不住,天天干这个。连晚上睡觉也没休息,还在流转。身体好像睡著了,不动了,意识还在动,从来没有停止过,这叫真正辛苦,苦不堪言。所以每一天,不要说每一天,甚至於每一个小时你仔细去观察,十法界流转具足。你忆佛念佛,佛法界;你念千手观音菩萨,菩萨法界;你念阿罗汉,声闻法界。你虽念,但是转几个念头它就变了,不能把心专注在一个境界上,专注在一个境界就叫得定。净土宗,就是希望你能够专门缘佛法界,佛法界里头专缘阿弥陀佛。二六时中,念兹在兹,不夹杂一个妄念。念佛人功夫最重要的就是不夹杂。什么时候你念到不夹杂,恭喜你,你净土成了。只要功夫到不夹杂,你就能随意往生,现在要走,就走得了。那我们修净土,为什么讲到往生有没有把握?摇头,没有把握。什么原因?夹杂,功夫不纯。

  不夹杂这个功夫,最浅的就是功夫成片,往生凡圣同居土,你烦恼没断。心虽然专,烦恼习气没断,但是这一句佛号真的有力量,把烦恼习气全都控制住了,怎么知道控制住?没有妄念,念头起,佛号;灭了念头再起,还是佛号。《楞严经》上讲的没错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」。现前是现在跟佛感应道交,当来是往生,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,这叫功夫,这叫成就。这是无比的殊胜,无比的可贵,十方诸佛如来赞叹,诸大菩萨看到欢喜,法身菩萨!天龙善神拥护,恭喜你,你成就了。为什么要夹杂妄想?这个妄想就是流转。从佛菩萨一流就流到贪瞋痴去,流到三途去了。我们想一想自己功夫,从早到晚,睡觉不要说了,那是迷迷糊糊的堕在无明里头,我这一天当中想佛占多少时间(念佛)?想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诲占多少时间?念头落在自私自利,落在名闻利养,落在五欲六尘,落在贪瞋痴慢占多少时间?你要是想知道来生到哪里去,你这样细细一观察,你就明白了,不要问人,自己清清楚楚,这叫了了分明。

  如果你不想堕三恶道,那你就要认真断贪瞋痴。在一切境缘当中,不起贪心,不生瞋恚,境界了了分明,如如不动,不愚痴,这样才不堕三恶道。境界一现前,自己把握不住,顺境起贪爱,逆境起瞋恚,有意无意言语造作违背经的教诲。最严重的,最容易犯的,口业,口不择言。再就心态,你心里什么念头,完全表现在你态度上,确确实实就像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里头所说的,「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」,罪是什么意思?违反了道德,违背了性德。我们讲到具体,性德是十善,你要跟十善完全相反,十恶是违背性德。十善是道德、是自然的,自性本来就是这个善,所以中国儒家所讲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个善就是十善,十善本有的。你迷了本性,所以十善变成十恶,扭曲了。你要是觉悟了,十恶马上变成十善,就正常了。善恶是一体,这个道理、事实都要了解。

  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回头是岸,从哪里回头?从迷惑颠倒回头,从邪知邪见回头,从胡作妄为回头,回归到十善,这样就对了。怎么样能够守住?这个守住就是修定。定有大定,有小定,我们大定没有,修的是小定。净宗法门修,方便,真的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比较,比哪个法门都方便。执持名号,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,你就得定,这个定叫念佛三昧;功夫深的叫一心不乱,功夫浅的叫功夫成片。佛号断掉了,这个叫失念,正念失掉了。正念失掉了,起而代之的是邪念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起来了。

  我在一生当中,只遇到一个人真的在定中,章嘉大师。他持咒,无论在什么时候,无论在什么处所,你看到他,他嘴唇都动,他是金刚持,不出声,嘴唇动,手上拨的念珠动,他这个念珠不离手,真的咒不离口。我在一生当中就遇到这么一个人。身体清凉自在,你们大家看到照片,他穿的这个衣服,在台湾夏天炎热他也穿这个衣服,冬天也穿这个衣服,这衣服很厚,冬天还可以说不会冷,他夏天不热。

  道源老和尚,那是我的戒和尚,在戒期当中,他给我们讲个故事。那个时候道源老和尚大概四十出头的样子,台湾第一次印《大藏经》,这一些大和尚为了宣传《大藏经》,劝大家发心附印、订购,做台湾环岛宣传,把章嘉大师请去领队,道源老和尚也跟在一起。天热了,夏天,大家看到章嘉大师穿那么多,道源老和尚穿得很薄还拿著扇子摇,他问章嘉大师热不热?章嘉大师回他一句话,「心静自然凉」。道源法师告诉我们,他那个时候听章嘉大师这一句话,自己感觉到非常惭愧。炎热,穿那么多,没有看到他流汗。章嘉大师一身威仪,实在是令人敬佩。他的动作很缓慢,确确实实如经上所说的,「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」,行住坐卧都在定中,无论在什么场合当中,他的言语很少,给你说话就是两、三句。他念咒,给你说话,话说完了,他那个咒又提起来,他不断。我亲近他老人家三年,他给我的印象非常非常之深。

  以后我亲近李老师,李老师跟他也很熟,李老师跟我说:他的境界,我们是凡夫不知道,但是他在这个行住坐卧都在定中,得清凉自在,这一点我们能够相信,能看得出来,确实得清凉。清凉从哪来的?从禅定得来的。我们知道密宗修行的方法,这个原理原则跟净宗相同,它持咒,净宗是持名,阿弥陀佛名号。我跟他老人家学,他传我一个咒语叫我常念,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,藏传佛教普遍都念这一句,「唵嘛呢叭咪吽」,他教我念这一句,非常慈悲,把这一句的意思告诉我,我才晓得这个密咒的咒语就如同格言一样,意思真好。唵是身,嘛呢是莲花,叭咪是保持,吽是意。你看这个句子,「身,莲花,保持,意」,这是藏文里头的文法,用中国汉文的文法来讲,我们就想到,就会怎么样组织,保持身意,意就是心,身心像莲花一样,我们一定是这样说法。所以它这个咒语:保持身心像莲花一样,出污泥而不染。

  所以持咒是三密相应,口念,心观想,手结印,三密相应。这个咒是修清净心,心清净了,身口当然清净,不容毫分不净夹杂。有毫分不净夹杂,又堕落到流转里面去了。流转是真可怕,无量劫来我们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,没有别的,就是念念不住在流转这个原因造成的。我们看到这个名相要有高度的警觉,要有坚定的意志,遵守古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(一门,你就住了),长时薰修。

  须菩提尊者在般若会上,金刚般若,向世尊请教了两桩事情,「云何降伏其心」,那个其心就是流转,降伏,怎么样叫它不流转。第二个问题,「应云何住」,我们这个心要安住在哪里?住就不流转,流转就不住。六道凡夫的心是流转,它不是住。所以这两个问题,要是在净宗就很容易解决。云何降伏其心?一句六字洪名,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不管什么念头起,总而言之,念头起,全是妄念。正念,正念没有念头,无妄念就叫正念,有念皆妄。念头一起来,你不要管它这个念头是正是邪,是真是妄,都不要管,马上换成阿弥陀佛。禅宗大德说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这两句话应用在净宗,那实在是善巧方便。第一念才起,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,这叫功夫,这就是降伏其心。心要安住在哪里?安住在佛号上,就正确了,究竟圆满的正确。你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,大事因缘圆满了。

  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不思议的法门。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断流转的法门,前面跟诸位说过,统统是修定。但是所有一切法门里面,找不到比持名念佛更方便的法门,找不到。比这个更简单,更可靠,更快速,更圆满,找不到,真的是第一法门。《无量寿经》提倡,小本《弥陀经》提倡,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这个法门是列在第十六观,最后一观。《观经》它有十六个法门,持名是其中之一,不纯。小本《弥陀经》专主持名,纯;大本《无量寿经》也专主持名,也纯。三经,两种专主。

  我们懂得佛教化众生,劝我们学习哪个法门,在这些地方你就能体会到。所以善导大师讲得好,「如来所以兴出世」,这是讲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应化在九法界,不仅仅是指释迦如来。用什么方法来度众生?「唯说弥陀本愿海」。弥陀本愿海就是《无量寿经》,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,唯此一门。这一门是什么?度根熟众生一生圆满。根没熟的,没熟的也得要度他,没熟是什么?不相信这个法门,不能接受这个法门,那世尊就恒顺众生,你能接受哪个法门,就教你哪个法门;你喜欢哪个法门,就给你说哪个法门。由此可知,八万四千法门,是应不同根性而说的。

  持名念佛这个法门,是总度众生当生成就,就是当生成佛。如来应世,演说经法,我们要懂里头的义趣。你真正能懂,还是要靠善根福德因缘,小本里面说的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」。这三个条件缺一个,这一生当中都不能成就,三个都具足的,肯定成功。这三个条件,两个是属於自身的。善根,什么叫善根?能信能解,这是善根。什么是福德?能行能证,这是福德,你真肯干,这个阿弥陀佛你真肯念,念念不间断,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叫行,真干。果然真干,你就能证念佛三昧,你就能证往生净土。自己预知时至,晓得什么时候走,还有人晓得自己的品位,真的,那是福德。

  因缘很重要,你遇到这个法门,你遇不到就没有法子。你遇到真正的善知识,从前善知识是有修有证,现在善知识,证的几乎找不到了,没有了,你要找有修有学的,亲近善知识,要好好的学教。学教的目的在哪里?断疑生信。我们对於这个净宗法门,为什么行之不力?我们也念佛,断断续续,功夫不能成片,妄想杂念夹杂,这什么原因?教理没透彻,也就是说不知道极乐世界好,给你讲,你也听听经,「我知道极乐世界好」,实际上你不知道,如果你真的知道那里好,你这里就放下了。你还没有把这个世间这些人事物拉拉杂杂的,牵肠挂肚的,你还没放下的时候,就是肯定你对教知道不够透彻,不多,一知半解,所以你的功夫会间断,你会夹杂,你会怀疑。

  如果有这一些毛病在,你这一生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,不能往生。这一种情形要知道,我们过去生生世世都是犯这个毛病,所以过去生中,生生世世念佛不能往生,现在又犯这个毛病,这个毛病是阿赖耶识里头的烦恼习气,这一生还是去不了。那再等下一生,下一生不知道什么时候,这一点你要留意,你要自己好好问问自己,你下一生能不能得人身?纵然得人身,能不能够遇到佛法?你看看现在世界上人口七十多亿,几个人闻到佛法的?不要说多,我们现在住在图文巴这个小城,这个小城才八、九万人,八、九万人当中几个人闻到佛法?几个人知道净土?你就晓得不成比例。我们来生能有把握吗?得人身,闻佛法,佛法又能闻净土法门,不容易,机会太难得了。所以彭际清居士讲,「无量劫来,希有难逢之一日」,我们今天碰到,无量劫希有难逢,我们今天逢到,要是不认真,要是不努力,把这个机缘轻易放过,你说多可惜?这真正叫错了,错了,大错了。

  为什么你会犯这样错误?说老实话,你这三个条件虽然有,都不成熟。你有善根,善根不成熟,你有福德,福德也不够,你有因缘,因缘你错过了。所以这个里头,这是我们一生能不能脱离六道,能不能超越十法界,这是关键的时候。首先你要认识清楚,真正放下名闻利养,真正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,什么样的苦我也乐意受,为什么?我知道受苦也不过一生罢了,这一生成就,永远不再受苦了。

  所以你要是真的发现有一个好老师,我就是那样的,跟到底,什么样的折磨也不会让我退心。有!有人找麻烦,那些人的目的就是希望你知难而退,这个地方这么多人对你不好,算了,你赶快走吧!所以你要能忍,什么都能忍,我在台中十年,不是那么好过的。我只有一个想法,老师没有叫我走,你们哪一个不管用什么手段逼我,我都不会走。那老师要开除,那就没有法子了,总是我犯过了。老师没有叫我走,一定苦学,什么苦都受,只要我有机会学。你看看我在李老师那里学成,十年!

  离开李老师那里,你学了之后你要练,你不练不行。练,练在讲台上,所以我出来讲经的时候,公开跟大家说,讲台上是学生,坐在台下的是老师,你们大家都是老师,监学,我学的是在这里跟你报告。讲台上是学生,天天要学,这是韩馆长帮了我三十年,我要是没有三十年天天在讲台上练,也不能有成就。韩馆长不管怎么样对待我,我只要天天有讲台,我就很感恩她。你没有这个决心、没有这个毅力,你没有这个认知,很容易流转。这一流转,就是退转,你就前功尽弃,你就不能成就了。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。我是五十二年了,再过两个月就五十三年了,我把我修学的这些经验,我这个路怎么走的,提供给大家做参考。我跟大家说,我不是上根人,我是中下根人,我的这个成就就是目标方向正确,永远不改变。我有毅力,有决心,不怕苦,不怕难,这条路走出来了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