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一五一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一五一卷)  2003/11/18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1151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四圣谛品」邻次十界第七段,西南方鲜少世界苦灭圣谛第三句看起:

  【或名无我。】

  出世间果德名号称『无我』,我们看到这个名字,自然就会想到世尊在《金刚经》上教导我们,「菩萨若有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即非菩萨」。这个菩萨的标准是法身菩萨,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圆教初住菩萨。如果从广义上来说,就把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包括进去;初信位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。八十八品见惑分五大类,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取见、邪见。这五种错误的见解头一条是身见,由此可知,小乘须陀洹、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已经不执著这个身是我,知道身不是我,身是什么?我所,这是方便说。「我」尚且没有,哪来的我所?诸位想想这个道理,如果有我所、我所有的,这一定有个我,无我哪来的我所有?这个地方是大乘圆教,圆教灭谛是如来究竟果位上的境界;换句话说,就不是圆教初住。如来究竟果位,大般涅盘究竟寂灭叫无我,所以这个名号的意思深。在大乘法里面,从初发心(圆教初住)一直到如来地,究竟果地,这个名称都没有错误,这个名义里面浅深广狭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,这是真的。

  我们凡夫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?为什么会有妄想分别执著?为什么会有烦恼习气?根本的原因就是执著有个「我」。「我」不会让人。大乘教里面,法相唯识宗说这个我,只要有这么一个念头,就有四大烦恼常相随。法相里面说执著我是第七末那识,这是执著不是真的,只要有这个虚妄的执著,就会连同生起来这四大烦恼,我见、我爱、我痴、我慢。见是什么?错误的见解。所以这个东西在见惑里头,身见,你这个错误的见解,纵然不执著这个身是我,执著阿赖耶识是我。我们中国人讲灵魂,外国人也讲,执著这个是我。所以你要晓得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人,「我」这个念头没有了。只要有「我」这个念头,你肯定没有办法证得法身。换句话说,你最高的境界在阿罗汉,你出不了十法界。

  「我」,在大乘教里面讲有两种,人我,法我。如果我们执著法性是我,这法我,只要你动这个念头就错了,法性里头没有妄想,怎么会有个我?圆满证得法性,成佛了,谁成佛?我成佛了,还有个「我」。什么人开悟、明心见性了?我开悟了,我明心见性了,我念佛得功夫成片,我得了一心不乱,我得了理一心了。你有没有得到?你什么都没有得到。为什么?那个「我」障碍著你。你说你得到的全是虚妄的,这在佛法里面称为增上慢,你不是骗人,你是自己以为得到了,其实你没有得到。

  头一关,大乘教修行头一关,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,你的心完全平静了,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才真正放下。更深一层,我的念头没有了,「无我见,无人见,无众生见,无寿者见」,念头没有了,这个境界是好境界。诸位想想「我」没有了,你还有烦恼吗?你还有生死吗?你还有什么「我所有的」吗?统统没有了。那一般人讲这还得了,学佛学到这样,这还得了!确实是不得了,真不得了,你回归自性了。回归自性就成佛了,虽然没有证得究竟佛果,相似佛果、分证佛果证得了。相似佛果就是四圣法界,分证佛果是一真法界。

  相似佛果里面这个无我,解悟,解悟起作用,不再执著了,但是阿赖耶里头那个根没断,无始劫习气没断,现行没有了(现行是你现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确实无我),慈悲心生出来。这个身体还在世间,在世间干什么?为一切众生服务,为诸佛正法服务。服务的过程当中,随顺法性,恒顺众生。这个众生的造作有善有恶,你看看《华严》善财童子怎么随顺?善的随顺,恶的也随顺。善的随顺里头有赞叹,恶的随顺里头不讲话,没有赞叹。这个方法高,妙!我们读《华严》有没有体会到?恶的境界、恶的人他迷的深,怎么样做法?恭恭敬敬的随顺他,一句话不要说。你说什么?你要说话,他反抗,他不能接受。在这个里头自己完全做示现,用身教,这是高度智慧。我们世间人有一句话说「明哲保身」,他不但明哲保身,明哲保身里面有大慈大悲,感化众生,决不跟不善的现实冲突,没有冲突,没有对立。为什么?自性里头没有对立的,没有矛盾。这是真的无我,这是佛菩萨的境界,这是过佛菩萨的生活。

  诸佛如来应化在九法界,那个佛法界我们不说,实际上十法界里面那个佛法界跟菩萨法界合在一起,这里面的佛没有见性,见性之后,他就脱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。所以在十法界里面是相似即佛,一真法界里是分证即佛,天台大师所说的六即佛。所以我们现在虽然在凡夫位,实在讲,这是《华严经》清凉大师在前面所说的,我们是大心凡夫,对《华严》有兴趣,听了生欢喜心。《华严》是世尊对法身菩萨讲的,不是对凡夫讲的。法身菩萨就是圆教初住以上,是《华严》的当机者。这个经怎么传到我们这儿来?我们算什么?所以它十种机里头,最后一种是凡夫。凡夫叫大心凡夫,能听《华严》,听了能生欢喜心。可惜的是我们的心量还不够大,听了之后希望能够拓开心量,从相似的大心,慢慢的就变成真正的大心,那对我们有大帮助。我们虽然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断,心量大,念佛往生容易,心量大就是你看得破、放得下,往生的时候障碍没有了。

  所有一切障碍都是放不下。放下,什么时候放下?念念放下,念念都不执著,念念都无我。你学大乘法,尤其学《华严》、学净土功夫得力了,念佛人讲的功夫成片,业障消的快,智慧增长的快。世出世间法里头只有这一法是真实的,再跟你说得白一点,「无我」是真实的,「不死」是真实的,「充满」是真实的(充满就是大圆满),这些名词统统读一读,意思就圆了,它可以互相注解。有我,你就晓得不圆满;有我,就有许许多多欠缺。

  这四大烦恼是四大类,我见,见就是这个念头,执著「我」这个念头,以为有我;我爱,这个爱是贪爱;我痴,愚痴;我慢,贡高我慢。所以这个傲慢是俱生烦恼,从你哪一天执著有我,这个烦恼就生了,就起来了。佛法里要断,四个都断了,「我」就没有。什么时候做到无我,这四大烦恼没有了,至少这四大烦恼不起现行。问这烦恼有没有?烦恼有。这在念佛法门里面就叫做带业往生,带种子,不带现行。现前在生活里头,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头,你记住,我见、我爱、我痴、我慢这四样东西很轻。说老实话,要说断掉做不到,我们只能是有这个警觉心,你的功夫得力能把这个伏住,这个伏住,你就能包容。世间圣人讲的东西浅,儒家讲世间法,不讲出世间法,孔夫子在忉利天。换句话说,儒家讲的东西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做到。

  我们常常跟大家介绍的,「富在知足,贵在知退,福在受谏」,受谏是什么?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,这个人有福报。能接纳别人的意见,我慢就很轻;我慢重的人,自以为是重的人,别人的意见不容易采纳。从前我们跟李老师,老师常常讲这些做人的道理,讲到读书人,文人相轻;讲到嫉妒障碍,同行相忌。不同行的,跟我自己利害没有关系,所以往往就疏忽。同行跟我利害有关系,我总要超过他,他怎么能跟我相比。彼此都是文人,自赞毁他,我的文章好,他怎么能跟我比。其实文章未必好,何以知道?你烦恼习气没有断,你怎么能做出好文章?中国古人常说「学问深时意气平」,那是学问功深,何况学道。道学要是真正,不要多,契入少分,得一点小小的受用,心平气和。我们一般世间人讲某人有修养,某人宽宏大量心平气和。

  所以你所学的,你所修的,你所成就的,在哪里?我常常讲,在你面孔上,在你身体上,在你言语,在你一举一动。这是真的,绝对不是假的。那用这个名称,就是你「无我」达到什么程度。有我就是有傲慢,有自私,有迷惑,有贪爱,这是佛在经上讲的,讲这些干什么?叫我们自己反省,我们还有没有这些毛病。有,那你就不是菩萨,为什么?你四相具足,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四相具足,《金刚经》上,「即非菩萨」,你不是菩萨。你虽然受了菩萨戒,假菩萨,冒名的菩萨,有名无实。如果真正做到了无我,他是真菩萨,没有受过菩萨戒,诸佛菩萨承认他,天龙护法肯定他,不在形式,形式不重要,实质重要。

  所以修道的人,真正做学问的人,最可贵的是什么?所谓是谦虚礼让,不是忍让是礼让,欢喜向别人请教;所谓「下学而上达」,孔子表演给我们看,释迦牟尼佛也是表演给我们看。「夫子入太庙,每事问」,就好像自己完全不知道的样子,处处向执事人请教。不是他不知道,这就是我们经里讲的机会教育。当然夫子进太庙决不是一个人,我们相信他的常随弟子,他的这些学生一定跟他一起,他这样做是做给学生看,这就是教育。以能问於不能,所谓人都有长处,都有短处,我有我的长处,他有他的长处,我有我的短处,我用我的短处请教别人的长处,这就弥补自己的短处。我自己这文章已经做的不错,他不如我,所谓「愚者百虑必有一得」。也许他看到我这个发现能够给我改一、两个字,我一看,改的是不错,是好,古人所讲的「一字师」,他改了我一个字,改得很好,一字师,这个要谦虚、要恭敬,才能做得到。这普通有这个我慢做不到,你怎么肯向人家请教?换句话说,你怎么能成就你自己的道德学问?

  佛之伟大,法身菩萨的伟大在哪里?「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」,经上常说。这个还讲的远,未来佛。《华严》、《圆觉》,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,那真的是无我。一切众生本来成佛,所以一切恭敬。佛门里很多仪规,如果诸位参加拜忏,你就常常看到,「一心顶礼」、「一切恭敬」。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、一切众生本来成佛,怎么能不恭敬?没有成佛的,凡夫就是我一个人。「我」真的没有了,我见、我爱、我痴、我慢真的没有了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善财菩萨如是表演给我们看。你看他参访善友,善友是谁?这五十三个代表,表法的代表,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。

  总而言之,见到人都是我的老师,没有一个不是我的老师。他的善言善行,我跟他学习;他的恶言恶行,提供我反省我有没有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我要有,马上改过来;我要没有想到,这个恶的言语不可以有,这个恶的行为不可以有。所以善人恶人统统是善知识,统统是老师。这个老师从正面教我,那个老师从反面教我,我眼光当中老师是平等的,平等的恭敬,平等的受教。这里头有一个差别就是正面教导我的赞叹,负面教导我的就是没有赞叹。感恩的心是平等的,供养的心也是平等的,善财教我们的。

  五十三参就是我们从早到晚,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,这当中这就是五十三参,你所接触的不都男女老少吗?善财童子是这么成就的。这个社会上,无论什么行业,无论什么人都接触,都要向他们学习,所以叫历事炼心。顺境逆境、善人恶人统统要接触,在这里头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觉。你统统见到,统统接触,这是智慧、明了。接触之时,心地清净,如如不动,那是戒定。所以人家戒定慧在哪里修?在生活里头修,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修,从早到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上修,从来没有一分一秒中断过,所以他一生圆满无上菩提,他不要三大阿僧只劫,一生成就,这就是教给我们一生成就修行的方法。

  「入法界品」,不可思议,名副其实,确确实实做到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。他不是在经教里面成就的,不是在讲堂里成就的,不是在念佛堂、大殿上成就的,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成就的,但是这个道理方法确实是在讲堂成就的。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学生,文殊菩萨代表智慧,那么你就晓得他是谁的学生?他是般若智慧的学生,智慧不能离开经论,把经论的道理明白了,经论里面的方法学会了,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现在我们讲落实,落实在你日常工作里头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落实在六根接触六尘,统统用上那就叫五十三参。

  五十三不是数字,密宗里头代表大圆满。《华严》显密圆融,用十代表圆满,显教,用五十三代表大圆满,密义,所以这个经称作根本法轮,道理在此地。古人说世尊一代时教,他教学的方法把它归类十二种方法,称为十二分教,十二分教统统圆满具足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像我们念的,普通念的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这是最常念的,《阿弥陀经》在十二分教里只有两分,一分是无问自说,一分是长行,它里头没有偈颂。「往生咒」是附加上去的,不是这个经上的。古来祖师大德为什么把「往生咒」加上去?加上去就显密圆融,取这个意思。但是不像《华严》,《华严》里头有咒,有密咒,所以十二分教统统具足。

  我们今天读到这个究竟果德的名号有「无我」,就要常常想著怎么样与果德相应,容易契入。果德就是性德,性德里头无我。有我,违背了性德你怎么能够契入?下手的功夫,世出世间圣贤都教导我们,先要把它看淡。为什么?这是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不容易断掉,你能看淡一分就有一分的利益。像《礼记》里头所说的,世间圣人知道,我慢是与生俱来的烦恼,哪里能断掉?所以就劝你,傲不可长,就好,不要再增长,这世间法不出六道。那佛为什么叫你要断贪瞋痴慢?因为他要出六道轮回。目标不一样,所以要求不相同,这一点我们要明了。

  贪瞋痴慢是六道轮回之根。我们念佛往生,叫带业往生,有很多人误会,把意思搞错了,这贪瞋痴慢我可以带著去,我念佛也能往生。结果他念佛不能往生,他把这一句话意思搞错了。带业,只带业习种子,不带现行,你可不能误会。种子习气没有断。但是这个种子习气,现在你念佛的功夫好,你修行的功夫不错,你能够伏住,把它压住,这样行,也就是说你不能天天发作,你要发作的话,不能往生。所以净宗同学知道,人死断气之后八个小时不能碰他,他是躺在床上什么样子,就随他,一点都不要碰他,甚至於告诉你,他的床铺都不能碰到。为什么?怕他生烦恼,人是断气了,神识没离开。阿赖耶识「来先去后作主公」,我们中国人叫灵魂,他灵魂没走,他有感觉,你碰他,他生烦恼;那一生烦恼,就把他那个业障起现行,他生气,他难过,好了,这往生机会断掉了。这个时候是关键的时候,你就想想看这多可怕!

  我们自己好好的修了一辈子,临命终时遇不到善友,遇不到善缘,你的家亲眷属又哭又闹,又要摸你这个,又要那个,你怎么办?所以净宗的临终关怀非常重要。除非什么?除非你自己修的功夫真不错,你预知时至,自在往生,没有丝毫病苦,说走就走,站著走,坐著走,那行,不要人家什么临终关怀,不需要助念,不需要别人帮忙。这种人是什么?这种人平常就放下,而且放得很干净,所以他走的那么潇洒,走的那么自在。凡是这样走的,品位不低,纵然见思烦恼一品没有断,凡圣同居土上三辈往生,上三品,上上品,上中品,大概都是这个位次。如果他见思烦恼断了,他生方便有余土,不在凡圣同居土。所以要放下,放下我见,放下我爱,放下我痴,放下我慢,因地心与果地觉相应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鲜少世界苦灭圣谛第四句:

  【或名无自性。】

  『无自性』,我们在佛经、祖师大德的语录文字里面常常看到,可能有不少人是第一次在这个地方遇到,出世法果德里头也叫「无自性」。出世间法如来究竟的果德,实在说也是自己真如本性的果德,「无自性」。先要知道什么叫自性?这个性是体的意思,万事万物有个自体,好比我们这个人,人总是执著这个肉身是自己、是自体。有些人说这个肉身不是自己,什么是自己?心是自己。连西方哲学家也说「我思故我在」,那他把什么看作自己?我能够思惟、能够想像的这个是我,能思惟、能想像这绝对不是肉身,肉身没这个能力,这个看法比一般人就高明多了。那是不是事实?不是。我们现在能够思惟想像的是什么?意识。第六意识,思惟,第七识,执著,我们常讲分别执著。分别执著是意识,第六叫意识,第七叫意根,执著是意根,分别是意识,合起来我们都称作意识。能够分别执著想像的,这个不是自己。

  在佛法一般讲,就凡夫这个境界里头来讲,讲阿赖耶是自己,这是随顺凡夫的说法,俗谛的讲法。为什么说它是自己?它来先,投胎它最先来,人死的时候它最后走。这经上说得很清楚,人走的时候,最先走的是见闻觉知,这个身体麻木没有知觉了,眼看不见,耳听不见,鼻不能呼吸;眼耳鼻舌身,这叫前五识,前五识不起作用了。前五识不起作用,第六、第七起作用。到第六、第七也不起作用,这个时候就是医生宣布死亡,阿赖耶起作用,阿赖耶没走。一般讲人断气之后八个小时,阿赖耶才走。而实际上,有的阿赖耶要等十二个小时、十四个小时他才走,不一定。总而言之,十二个小时是比较安全的,八小时,他有没有离开还是未知数,超过十二个小时,大概都走了,都离开,这个时候你动他的身体没有关系。所以它是来先去后,唯识学家讲这是主公,它做主。世间人把这个当作自己,这就相当高明,不把身当自己。

  这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灵魂,婆罗门教里面称为神我,他们认为这是自己,《易经》里面称为游魂。《易经》讲「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」,这两句话说的高明,跟佛法相应,但还不是自己。在佛法讲这是自性在迷的状态之下,不觉,所以他在六道里头轮转,这个身没有了,他再去找个身,去投胎,又去找个身;投胎,自己做不了主,这个很麻烦,什么人做主?业力做主。没有自性以为有自性,这就是前面讲无我,他要去找个我,以为有我。人要说到无我,害怕了,无我,还得了吗?无量劫来执著有我,现在你跟他讲无我,他怎么能接受?讲到无自性,不能接受。

  无自性的性就是真性,执著有一个自性就不是真性。实在讲,不是真性,它体是真性,你不知道它是真性,你以为它是自性。阿赖耶识觉悟了就叫真如本性,迷了就叫阿赖耶识,同一个体,一桩事情,一个觉,一个迷;一个误以为是自性,一个明白了的时候,无自性,无自性才是真正的自性。你要是给它加个名字,加个自性,你迷了,它没有名。连老子都知道,「名可名,非常名,道可道,非常道」。真如自性没有这个名字,那佛为什么说这个名字?不说这个名字则不好说话。所以所有一切名相,自性是个名相,无自性也是个名相,你要从名相里头去悟入真实,千万不能执著。佛说自性,你执著自性;佛说无自性,你执著无自性。真正真如自性里面,自性、无自性统统没有,那才叫你真的明心见性。《六祖坛经》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,「本来无一物」,自性是一物,无自性也是一物;菩提是一物,涅盘也是一物,只要你建立一个名称,迷了。

  《楞严经》上讲,富楼那尊者问释迦牟尼佛,无明从哪来的?为什么会有无明?佛只讲了八个字就把这个问题解答了,「知见立知是无明本」。无明的根本就是你在觉知上建立一个名词,岂不是跟老子讲的「名可名,非常名」一个意思。宇宙之间哪有名字?没有名,名完全没有。相,相是假相,幻相,梦幻泡影,不是真相。有没有真相?没有真相,全是幻相,刹那生灭。这个道理,我们在讲席里头说过多次,相是幻相,名是假名,为了教学方便说这些名字。

  所以你怎样才能悟入真实?马鸣菩萨讲得好,你听经,听了会开悟,恍然大悟,入佛境界。入佛境界是明心见性,「明心见性」还是个名词。马鸣菩萨教我们,「离言说相」听经,听经不要执著言说;「离名字相」,这么多的名字知道它都是工具,它都是一种方法,教学的方法,决定不能执著,离名字相;「离心缘相」,心缘相是什么?心缘相,你在思想,想这什么意思。不能想,没有意思,你愈想愈错,哪来的意思!你能这样听经,你会开悟,你愈听心愈清净,愈听自性般若往外透。

  你听经为什么不会开悟?你著相,执著言说,执著名相,胡思乱想,听了之后,「我觉得是这个意思」,错了,完全错了。所以你必须要明了,佛讲经说法,无说而说,说而无说。会听的人,听而无听,无听而听,这两个就相应了。这不是普通人,九法界的凡夫,包括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都没有这个本事。我们用什么听?用识心听,用第六意识听就是分别,用第七末那识听就是执著,用阿赖耶就是落印象,你想想我们见色闻声是不是这个现象?没有离阿赖耶。没有离阿赖耶,就是说我们用的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

  真心里头没有念头,真心离念,有念就妄。在所有虚妄里头,只有一个虚妄接近真实,那是什么?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就是性德的名称,名也不是真的,所以说它是妄,用这个妄断一切妄,这是个方法。但是这个方法跟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,这不可思议,用妄念来止一切妄念。那我们用念别的一心,我念一二三四不是一样吗?是一样,若是用一念止一切妄念,行,什么方法都行,但是它跟阿弥陀佛的愿力不相应。你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是跟阿弥陀佛愿力相应,那意思就不相同,得的利益就不一样。你念一二三四,阿弥陀佛跟它不起感应道交的作用。好像我们电波发出去,频道不一样,阿弥陀佛收不到。用阿弥陀佛这个频道,频道相同,我这里发出去,他那里收到,彼此感应道交,就这一点不一样。如果讲伏一切妄念,那八万四千法门平等,统统有效,要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这个事实真相。

  灭谛里面这些名称,你要真正能够通达这里头的道理,有什么好处?帮助你放下,有这个好处。知道自己性德是大圆满,这是给自己信心,奠定了信心,处事待人接物不敢轻慢一切众生,也不至於有自卑感,为什么?自他一样,生佛平等。对於万事万物自自然然生起恭敬心,恭敬是性德;自自然然生起谦虚的心,谦虚是性德。释迦牟尼佛谦虚,孔老夫子谦虚,我们读过天主教的《玫瑰经》,圣母玛利亚谦虚,性德自然的流露。傲慢是烦恼不是性德,自以为是不是性德。性德是虚怀若谷,心地干干净净,什么都没有,这是性德。

  所以我们要多看多听,先看圣贤,然后再看凡夫,再看万事万物,我们学的这些东西都来对照。你看看万事万法无自性,没有自体。没有自体,它怎么会形成?它怎么会有相?这佛经上常讲的,所有一切现相,众缘和合而生。缘聚,我们现在讲条件,缘就是条件,条件统统具足,这个相现行;这个条件要是散掉了,这个相就灭掉。你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,你才知道缘聚的时候,相有,相不生;缘散的时候,相没有了,相不灭,哪来的生灭。所有一切现相都是不生不灭,只是缘聚缘散而已。我们身体是如此,身体是个相,缘聚,相现前;缘散,相没有了。缘聚的时候不生,缘散的时候不灭,你要是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人生大苦就是生死这一关你突破了。这一关果然突破,那你就度一切苦厄,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灾难苦厄,对你来讲都是幻化的,都不是真实的,这才叫真正离苦得乐。

  苦乐从哪里来的?苦从迷来的,不了解事实真相,误以为这个梦幻泡影是真的,苦从这里生。一下觉悟了,晓得这是梦幻泡影,晓得这皆是虚妄,苦没有了,苦乐忧喜舍统统没有了。在这个世间,跟一切众生在一起,也可以说演戏,你笑我也笑,你哭我也哭,你是搞真的,我是搞假的。你当真,我知道这是演戏,我为什么要这样演?帮助你觉悟。

  诸佛菩萨、罗汉示现在世间就是表演的。如果很多众生缘成熟了,那就唱大戏,全班人马都来了。那是什么?那就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,他这些弟子,菩萨众,声闻众,他这些护法,在家的信徒,统统都是佛菩萨再来的,不是凡夫;提婆达多、六群比丘都是菩萨,演反派的。这个舞台上什么样角色都有,演忠臣的,演奸臣的,那是唱一台大戏,圆满的。如果在这个时代成熟的人很少,他来应化,没有那么大的班底过来,一、两个人单独来表演。这些到底他是全班人马来,还是来几个,一、两个?感应不同,众生有感,他就出现,感没有了,他就消失了。这一些佛在经典上讲得很多。

  那我们凡夫,凡夫到这个世间来投胎、轮回,业力,真的是业力。你一生行善,心善,念头善,言语行为善,你感三善道受生,六道里头的三善道。如果你的心不善,思想不善,言行不善,你感的是三恶道受生。六道从哪里来的?自己心变现出来的,给你讲真话,没有六道,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,这是大乘经上常说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六道是心想变现的。换句话说,自作自受。

  江老师画的这个地狱变相图,你看到地狱里面这么多的阎王,十殿阎王,你看那些判官,你再看那些罗刹,牛头马面,再看看地狱里头那么多受刑的人,惨不忍睹,这个现象从哪来的?你自己心里头变现出来的,你不善,不善的念头、不善的行为变现出来的。就像作梦一样,梦中许许多多的境界是哪来的?自性变现的,绝对没有一个东西跑到你梦中去,没有。你梦到过去,梦到未来,统统是感应,全是自性变的,除了自性之外,无有一法可得。

  所以,你的善心善念善行变天堂,欲界天、色界天、无色界天统统是自己变的。不但六道是自己念头变的,心想变的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还是心想变的。除这个,绝对没有说别人变给你受,没有。你要不相信,你可以做个试验,你看看跟别人相关不相关。什么试验?你每天晚上睡觉,你躺在床上睡著了,别人变的跟你有没有关系?没有关系,别人变的,我都不知道。自己睡著了作梦,梦中又变境界,还是自己在变,你自己的心想没有停止。醒过来这个境界还是自性变现的,与别人确确实实毫不相关。你要把这个事实真相参透了,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一切法都没有自性,都是从心想生,心想也没有自性,所以叫妄想,妄就不是真的。

  真正参透了,你为什么不想佛?想佛就变佛。十法界里头,佛法界也是妄想变的,你为什么不想佛?为什么不想菩萨?天天想佛,变佛法界;天天想菩萨,变菩萨法界。想到极处,除这一念之外,其他的妄想都没有了,好,你就超越三界,超越十法界。如果你念头杂了,不纯,你想很多佛,想很多菩萨,你出不了十法界,十法界里面是佛法界跟菩萨法界。

  这个里头只有一个例外,只有一个特别,想阿弥陀佛,专想阿弥陀佛能带业往生。专想,其他的念头什么都不想,就把你烦恼习气伏住了,烦恼习气就是妄想。除阿弥陀佛之外,所有一切妄想暂时都不动,这个叫带业,肯定往生,与阿弥陀佛本愿完全相应。忆佛念佛还想别的,想别的就是夹杂,这一夹杂把你忆佛念佛的功夫破坏了,你自己要知道你功夫为什么不成片?你为什么不能得一心?你为什么不能往生?原因在这里。你的妄想太多太多了,你看见的,你会打妄想;你听到的,你会打妄想;你闻到的、接触到的,你统统都打妄想,你这怎么办?要命!这就是你生生世世永远不能脱离轮回的原因。

  所以六祖大师有一句名言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什么叫不见世间过?世间一切形形色色的,一概不理会,如果真的不见的时候,那你变成白痴了,哪有这个道理,那是什么?见如不见,听如不听,决定不放在心上。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智慧,这一些境界,善的也好,恶的也好,统统不放在心上,这个就是一心不乱。你放在心上,你心乱了,这个心乱的时候,会从口里冒出来,那就是是非,那就是喜欢说人过失;表现在身体上,那就是贡高我慢。形色傲慢,自以为是,轻慢别人,造业。这一桩事情要怎么办?学善财。如果你读《坛经》,你学六祖,你看看他们是怎么做法的。你学到了,对你这一生修道是大有帮助。

  六祖跟善财一样,他真的没有看到世间过,为什么?除自己之外,都是诸佛如来,诸佛如来哪有过失!他持戒,戒律精严,他做出样子教我的,我应当要学;他破戒,他犯戒,也是教我的,让我看看我有没有犯戒,我有没有破戒,所以没有过失。谁有过失?自己有过失。自己对他不了解就是最大的过失。每个菩萨修行成佛,都是这样成就的,这是五十三参示现的。我讲的话有根据。这个境界,顺境、逆境是佛菩萨示现来度我的,所有一切人事物有善有恶,也是统统示现度我的,凡夫就是我一个人,你看看善财没有同学,我讲《四十华严》的时候,交代得很清楚。为什么没有同学?有同学是「我们两个同学,你跟我差不多」,恭敬心没有了,那就起了障碍。

  所以学生、凡夫是我一个,除我一个之外,所有一切人都是菩萨,都是佛,都是我的老师,都是我的善知识。「礼敬诸佛」,那个礼敬是性德,你的性德圆满现前,「称赞如来」、「广修供养」,每一条,每一个念头,每一个行持都是遍法界虚空界。这样修行,他一生怎么不会圆成佛道,他哪里要什么三大阿僧只劫,一生圆满成佛。你成佛了,所有一切众生原来都是佛。我们轻慢一个人,瞧不起一个人,你成佛需要无量劫,需要三大阿僧只劫,你早得很!什么原因?你的烦恼习气冒出来了,常常现行。

  《华严》是顿教,圆顿大法,顿是快速,既快速又圆满,所以称为经中之王,称为根本法轮。什么是当机者?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证,当机者,一生成就。净土法门是《华严》法门,《无量寿经》序分里头,还不是正宗分,序分,参与大会的这些上首,名字说完了之后,接著头一句话,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。普贤大士之德是什么?最重要的是理念、是认知,就是他肯定、他认知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,都是法身菩萨,凡夫,我一个人,这就是修普贤行。还有不如我的,还有跟我差不多的,这不是修普贤行,这是修一般大乘。修普贤行的这一生决定成佛,修一般大乘的,那就很难了,很多很多出不了三界六道。纵然能出三界六道,出不了十法界,肯定的。不能怪佛菩萨不慈悲,不能怪经教讲得不透彻、不圆满,你自己不会,经本展开看不出意思。

  我也常常跟大家讲,经典字字句句无量义,我们在「四谛品」,四谛品是讲「说法」,说得是比较多一点,每一句我们都用一个小时,这一个小时意思讲得完吗?讲不完。这一句讲十年,讲一百年,讲一千年都讲不完。为什么?称性,性德没有边际,我们怎样能与性德稍许相应,你才能悟入。这个悟入就是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讲的深解义趣,你对於这个经典字字句句解得才深,这个里头的意思,这个里面的趣向,你才真的懂得一点。这一点就帮助你行持,行持就是修行,改正自己错误的想法,错误的看法。错误的知见修正过来,我们的言行就正了,一正一切正,一邪一切邪,这是《华严》常讲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你怎么会知道?所以缘太重要了。

  世出世间法,成功的人,我常讲成功,他成功的条件是什么?他能把机会抓住,世间人讲机会,佛法讲缘。这个机会里头一个,像我们学佛,或者是做学问,求学求道最重要的一个缘是什么?善知识,老师。你真正发现一个好老师,抓住他,学不成功决定不离开。什么叫成功?佛法的标准得根本智,你真成功了。根本智就是普通讲的戒定慧,你在这个老师会下你要成就戒定慧,这个慧是根本智。

  根本智是什么?心清净,妄念没有了,像善财童子。那当然我们不是这个根性,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。从前李老师教我,我们是凡夫,不得已而求其次,求其次是什么?相似的,这不敢讲根本智,相似位。老师讲有能力辨别邪正,有能力辨别是非,有能力辨别真假,有能力辨别善恶利害,至少要学到这个本事,然后我在生活当中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会迷失方向。在老师那里学不到这个本事不能离开,离开太危险了。一离开,迷失了,跟著老师,还好,虽然也迷,老师带路。好像我走路,不认识路没有关系,跟著老师,他在前面走,我在后面跟。如果不跟老师,肯定走错,不认识路。换句话说,我们要学会认识路的本事,我们才可以离开老师,没有这个本事不能离开。那学经教的,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老师?经本一展开能看得出里头的意思。经本展开的时候,看不出意思,甚至於看古人注解也看不懂,不可以离开老师,你离开老师就完了。这个事情自己要清楚,自己要明了。

  现在师道没有了,自己更要小心谨慎,为什么?现在社会趋向的是民主自由开放,谁都不能干涉谁,现在讲人权。所以佛菩萨在这个时代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,绝不干涉。你往地狱里跑,看著你往地狱里面钻,为什么?救不了你,你不会接受,你不听。善知识只有自己做一个好榜样,让你慢慢看,让你慢慢反省。实在讲,现在人也看不出来,也无从反省,天天打妄想,天天总觉得是人人都有错,自己没有错,这就没有法子救了。「无自性」的意思非常非常之深,「无自性」才晓得万法皆空,才知道《金刚经》那一首偈子的真实义,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」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