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一三五卷) 2003/11/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1135
诸位同学,请看「四圣谛品」,邻次十界,第六段东南方饶益世界,苦灭圣谛最后一句,第十句:
【或名无相续。】
到如来究竟果地,相续相才真正了了。这时候一了一切了,入无上菩提的果位,梵语里面称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。由此可知,没有入这个境界统统是相续相。相续相的根源非常微细,无法想像。前几个月,昆士兰大学钟茂森老师,在这里给我们报告现代西方科学家有了新的发现,给我们介绍了三桩事情。
第一桩,时间跟空间在某种条件之下等於零,这个发现跟佛经上讲的一样。佛经在三千年前把时间、空间归类,归在「不相应行法」,不相应行法要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抽象的概念,决定不是事实,假的。心法、色法是依他起性;不相应行法是遍计所执性,就是抽象概念。所以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唯有「真如无为」是真的,永恒不变,不生不灭,遍一切时、遍一切处,那是我们自己本来面目。除法性之外,法性所现的相皆是相续相,刹那生灭,念念不住,没有人知道。深位菩萨,他了解,他见到。这个深位菩萨通常都是指圆教地上菩萨,甚至於指七地以上,这么高的位次,他们能见到。在佛门里面,虽然是初学的,如果常常听经,也听到这个说法、这个讯息。讯息传达到了,我们阿赖耶识里面有这个印象,不要认为这个印象好像很淡薄,这个印象功德不可思议。这是阿赖耶里面殊胜的种子,将来遇缘你就能证得,无比的殊胜。
第二个发现,他说这个「有」,有就是现象,虚空也是有,法界、刹土、众生,众生的范围包括太大太大了。众生的意思是众缘和合而现起的现象,这就叫众生,众缘和合而生起的。我们身体是众缘和合生起的,你再仔细观察动物、植物、矿物、山河大地、自然现象,哪一样不是众缘和合生起的?统统叫众生,这叫「有」。有从哪里来的?一般宗教里面讲,神创造的,上帝创造的。现在科学家发现有从无中来的,「无中生有」,有还回归到无。这个说法跟大乘经上又是相应的。
《仁王经》大家常念,流通的很广、很普遍。《仁王经》上佛给我们讲,讲刹那生灭,佛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,一刹那有九百生灭。一弹指的时间很短,我们弹得快的话,一秒钟可以弹四次,四乘六十再乘九百,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。换句话说,佛告诉我们,「无中生有」那个有的相(有真的是从无中生)一秒钟它有多少个生灭?就像《仁王经》上讲的,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。它生了,那个相生了,「有」生了,生了立刻就灭,一秒钟里头有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。我们现在看的相是相续相,真正的相,那个相我们见不到,太快了。科学家现在讲,有是无中生有,有还归无,科学还没有佛法说的这么详细。
第三个发现,这宇宙的起源。这是多少年来,多少聪明人在探讨、在研究,宇宙从哪里来的?怎么来的?近代的科学家都能够接受宇宙是大爆炸,因为从天文望远镜里面,每一天观察,发现宇宙不断在膨胀。膨胀这个现象,大概是最初,不知道是哪一年哪一月,科学家也有推算,多少亿年之前,从大爆炸就变成了这个宇宙。那个大爆炸是什么东西爆炸的?最新的科学有个说法,称这个为「原点」,爆炸这一点。这个点有多大?很小,真的像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微尘,我们前面读过的。小到我们没有法子想像,科学家做个比喻给我们说,他说我们头发,头发很细,这一根头发把它切断。好比这是一根头发,这个头发从这里切断,切断之后,它这里是个平面,这平面很小。这个平面的直径,可以排列宇宙的原点,排列多少个?一根头发切断的平面的直径,可以排一百万后面是亿亿亿,一百万个亿亿亿那么小的原点。就是那个小原点爆炸,变成宇宙,这是科学家最近的说法。
钟博士来给我们传递这个讯息。他说完了之后,我问他一个问题,我说:是几时爆炸的?他说不出来了。你们诸位想想,大家都学佛学了这么多年,这个答案你们回答我:几时爆炸的?世尊在楞严会上说明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。几时爆炸的?就是现在。那个原点一个一个不断在爆炸,爆炸成为我们所感官这个宇宙,就是相续相。这是科学家的讲法,跟经典上所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,可以用它来证实,佛经里头也讲科学,讲得不少,讲得很微妙。很可惜的,这些科学家没有接触到佛法,如果他要能接触到佛法,我相信会给他很多启示,他会有更多的发现,更深入的发现。
佛在经上所说的这些话,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到。我还说,佛说的这些话是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。真实说就讲刹那生灭,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,不是真的,真的速度比这个还快,我们没有法子想像。佛这个说法我们能够想像,想像已经就不可思议,会有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!其实不止,真相给你说,一秒钟是亿万次的生灭。所以,法身菩萨见不到,佛经上讲,要到八地菩萨才见到。八地菩萨见到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种子,阿赖耶识的种子,说老实话没有现相。头发切断的平面,摆上一百万亿亿亿个,那还是有相;换句话说,我想比那个还小,小到等於零,阿赖耶里头业习种子。什么时候爆炸的?宇宙原点是什么?佛给我们讲,「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」,相宗经论里面讲,「无明不觉生三细」,原点就出来了,三细相里面的境界相就是原点。怎么知道?「境界为缘长六粗」,这个境界一发展,就是宇宙。
原点从哪里来的?原点是法性变现出来的。法性,我们现在的话讲,能量,宇宙的本能,能量。能量变成物质,这是现在科学家已经证明了,甚至於科学家已经发表论文说物质不存在。物质现象是什么?物质现象是能量的波动。这个说法跟佛经里面愈来愈接近,「无明不觉」就是波动,极其微细的波动,波动里面就产生物质。觉了的时候,这个波动就没有了。所以波动是不觉,极其微细的不觉。这有没有因?没有因,无明无因。前面跟我们讲的「舍因」,无为无因,无明无因,果是法性,体是法性。大乘教里讲这个,才把宇宙现象讲绝了,从这个地方认识到宇宙是一体,宇宙是和谐,宇宙之间没有一法冲突,宇宙之间没有一法对立,宇宙之间找不到矛盾。
所以,我从这些经论里面体会到什么?到故宫去游览看到三个大殿,我有悟处,太和、中和、保和;太和是法性,中和是法相,保和是德用。如果我们永远保持「和」这个用,那就跟宇宙完全融合成一体。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他们就是会用和,就是保和,我们不会用。你不会用,你是凡夫,你会用就是佛菩萨。会用的人了解,所有一切现相都是相续相,都是刹那生灭,相有体无,事有理无,再跟你说,因有果无,妙绝了。你要是说性有相无,相是什么?法性!事有理无,理是什么?理是法性,事也是法性。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离法性了不可得。这个境界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,契入这个境界,所谓「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」。
我说的这些话,我自己感觉得说的也相当透彻了,你听了能不能体会、能不能契入?果然能够体会、契入,你就转凡成圣了!佛法里面常讲的「转烦恼为菩提」,转迷为悟,你真的转了。转不过来,不要紧,「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」。只要往生,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,生下下品,到西方极乐世界,古大德常讲「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」!阿弥陀佛是宇宙之间第一等的高明老师,他善教,我们怎么样也没有办法跟他比,万分之一、万万分之一亦不及。所以,我们要想圆满的开悟,一定要找这个老师,阿弥陀佛,听他讲经,也是像我们现在所讲的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。不必要多长的时间,就大彻大悟了。
也许有人读了《观无量寿经》,《观无量寿经》上说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,到西方极乐世界要十二劫之后才开悟,十二劫好长好长的时间!没错,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会上是这么说过。但是你有没有念过《华严》?《华严》上告诉我们「念劫圆融」,一念可以展开为无量劫,无量劫可以浓缩成一念。无量劫能浓缩成一念,十二劫太少了。所以你要晓得,时间不是定法,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,不是事实。关键在迷悟,一觉悟,无量劫就变成一刹那;一迷惑,一刹那就变成无量劫。真的,凡圣只有迷悟的差别,除迷悟之外,哪有差别!
现在科学家发现是没有空间,没有空间就是什么?就是没有距离,没有远近,这不思议的境界。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?就在面前,没有远近,这我们很难懂。你看看现在我们利用电视传播,我们两个距离也是几千里,在美国收看的同学是一万多里。几千里、几万里不就在面前吗?我们科学技术还不高明,为什么?电视画面上,我们总不能握握手,我们不能拥抱。哪一天科学技术再发明了立体电视,那真的我们可以握握手了。这样说起来,西方科学技术比我们进步,十万亿佛国土这么远的距离就在眼前,没有空间。也没有时间,没有时间就是没有过去、没有未来,不思议!如果真的说没有时间,这奇怪,童年的我,十几岁的我,二十几岁的我,跟这七、八十岁的我在一起,妙极了,真的。所以时间、空间是抽象概念,不是事实。
大乘教,尤其是净土教,无论佛怎么说,我们完全接受,决定不要在这里头疑惑。佛所讲的有道理,他的说法决定没有矛盾,他当年说这些话,对象是哪些人?释迦牟尼佛说《观无量寿经》不是对我们说的,有些话是对当时听众讲的,当时人得利益,与当时根性相同的人得利益。但是这个说话里头,有很多是契我们机的,我们得利益。所以,佛法真实究竟的利益是证,这个法门唯证真实。要证就得如祖师大德所说的,「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」,念兹在兹,这是你证的殊胜的缘。因,人人都有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佛性是因,总是遇不到缘。遇到缘了,缘殊胜,非常殊胜的缘,你能够掌握到,因缘会合,果德就现前了。
我们现前这个境界,一定要晓得,我们生活在相续的空间,这个世界是相续相,一切众生都是相续相。『无相续』,至少是要到法身菩萨,我们讲一真法界。我们细细的思惟,一真法界是不是真的「无相续」?不是的,大概相续是非常微细,你不能觉察。真正到无相续是如来果地,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如果了解相续相,你就能够明了现前诸法实相,那么你对於一切诸法的概念就会转变。为什么?你绝对不会有占有的概念,决定不会有控制的概念,决定不会有争夺的概念,你都没有了。能帮助你现前得清净心,能帮助你现前得平等心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「清净平等觉」。你晓得这个道理,晓得这个事实,对於你得「清净平等觉」是一个很大的帮助。这是般若智慧,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「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所有一切现相是「梦幻泡影」,梦幻泡影的相续相;这个相续相,体就是法性。
世尊在般若会上常讲「应作如是观」,我们现在在迷,不悟!成天为烦恼、妄想、分别、执者围绕著,无法出头。但是佛这句话很高明,如果能常作如是观,你看真正修行人,真正用功的人,他的心是定的;念佛人亦复如是,学教的人也如是,他在定中。不一定每天盘腿面壁,行住坐卧都在定中,他的功夫绵绵密密,无有间断。佛法里面常讲「放下万缘,提起正念」,什么叫正念?就是常作如是观的「观」是正念,这个「观」就是八正道里面讲的「正思惟」。诸位要晓得,正思惟里面没有思惟,说没有思惟也不很恰当,古大德说的是「微密观照」,这句话讲得好,非常微细,非常细密,他观照。他的心境跟「诸法实相」相应,在现相上跟「梦幻泡影」相应,理体上跟「法性」相应。他行相应,他站在那里也相应,他坐在那里也相应,他躺在床上睡觉也相应,行住坐卧不离这个。这个是什么?就是微密观照,这个人叫真精进,这个人叫真功夫!决定不起一个妄念,我们常讲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他住在这个境界里头,行住坐卧都在这个境界里头,这是我们一般佛家常讲的功夫得力。
你二六时中,行住坐卧还打妄想、还有杂念、还有分别执著,你没有功夫!只要你起妄念,你还搞分别执著,这叫造轮回业。你要知道你打妄想也好,起分别执著也好,统统是相续相,而且是非常粗的相续相,这里头有非常明显的善、恶、无记,果报在六道。十法界的四圣法界,他们的相续相微细,不像我们这么粗重,所以他比我们高。由此可知,大乘经不能不读,大乘经是无上的法宝。世出世法里头无与伦比!这个世法就是我们讲六道,出世法就是讲四圣法界,没有能够跟大乘经典相比,所以称它为法宝!谁重视?菩萨重视。为什么?菩萨识货。我们凡夫不重视,凡夫不识货,认为这有什么了不起,这能值几文钱!菩萨看到了,顶戴!恭敬供养!识货,无价之宝。
大龙菩萨把这部经收在龙宫,龙树菩萨有缘,大龙菩萨请他到龙宫里面去参观,看他的藏经楼,看他的图书馆、博物馆。回来之后告诉我们,释迦牟尼佛在初成道的时候,二七日中,在定中宣讲了一部圆圆满满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现在这个经本藏在龙宫,我们娑婆世界的这些众生,六道众生没有能力受持。所以,他老人家带回来的,这就是记忆力好,他在那里一看,所谓过目不忘,龙树有这个能力,一目十行,过目不忘。他把这个本子记下来之后,离开龙宫,念出来给人听,记录下来。所以小乘人不承认《华严经》是佛说的,佛没有说过这个经,这是龙树菩萨说的。龙树是初地菩萨,你们看看《华严经》的教义,初地菩萨能说得出来吗?
我们相信,我们没有疑问。我们确实相信释迦牟尼佛五时说法,第一时说《华严》,二七日中。二七日中说这么大的经,就是说明时间可以浓缩,我们现在讲时差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入定两个星期,这是我们世间的时间;在定中那个时间,就不知道有多长!他能把《华严经》讲圆满。圆满的《华严经》,我们只听龙树菩萨讲,没听说过。他说分量有多少?有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,一四天下微尘品」,这我们就呆了。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娑婆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,这一个大千世界里面所有的物质都把它磨成微尘,一粒微尘算一首偈,一首偈就是四句。这一部经有多少句?有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;换句话说,这个经拿到我们娑婆世界来装不下,容纳不了,它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十倍。「一四天下微尘品」,龙树菩萨看到的。
龙树菩萨聪明,他在当时是很傲慢的,认为世出世间的学问他统统都学完了,他没得学了,傲慢心起来了。大龙菩萨带他到龙宫里面看一下,他傲慢心马上没有了,一看到这样,自己学得太少了,微不足道!看到这个才知道,佛,释迦牟尼佛伟大!所以,他所送出来的,这叫下本。下本是什么?等於说是「目录提要」。诸位现在在我们讲堂,你看到我们这个地方有一套《四库全书》一千五百册,它有《目录提要》,《目录提要》五册。所以,龙树传的《华严》是目录提要,十万偈,四十品。
四十品,十万偈,目录提要,从印度传到中国来是个残缺不全的本子,一共是分三次传来的。第一次传来,三万六千偈,大概是全经的三分之一,就是龙树传来下本的三分之一。第二次,实叉难陀传来的,唐朝武则天那个时代。翻成中文八十卷,叫唐译的,比东晋那个本子增加了九千偈,是四万五千偈。最后唐德宗贞元年间,末后一品《入法界品》这一品经完完整整的传到中国来,翻成中文称《四十华严》。《四十华严》是《华严经》的一品,最后一品,这一品完整。三次传来,在中国称为略本,不完整,完整是十万偈。我们现在把这三次翻译的把它合起来,除掉重复的,大概一半稍稍过一点,这是今天我们所看到《华严经》的本子。中文译本是最完整的,梵文原本已经丧失了,在世界上已经找不到了,比什么都宝贵!我们要认识。我们今天的修学,要从相续怎么样提升到无相续,就功德圆满。好,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饶益世界最后这一段,苦灭道圣谛,现在我们将经文念一遍:
【诸佛子。所言苦灭道圣谛者。彼饶益世界中。或名达无所有。或名一切印。或名三昧藏。或名得光明。或名不退法。或名能尽有。或名广大路。或名能调伏。或名有安隐。或名不流转根。】
到这里是一段。这是出世间的因,苦灭圣谛是讲出世间的果,果必有因。佛说法通常这个例子是先讲果,引起我们学人的注意,然后再给你讲因。苦集是世间的果跟因,灭道是出世间,苦集是世间。这里也举了十个名词,我们看第一个。
第一个是『或名达无所有』。这个名号是从「般若经」上来的,「达」是通达、了达,明了通达。通达什么?诸法实相,我们通常讲宇宙人生的真相,或者说宇宙万有的真相;佛学的名词上,宇宙众生的真相。「般若经」里的名词就叫做「诸法实相」,四个字,简简单单。真相是什么?前面我们在「无相续」里面说了不少,佛在大乘经里面,《华严经》里头也说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佛在《楞严经》上讲「诸法所生,唯心所现,世界微尘,一切因果」就统统都讲到了,「因心成体」,这个心就是法性。你想想这句话里头,「世界」是法相,就是现相里面大的相续相,「微尘」是极小的,大到世界,小到微尘,这一句是讲现相。「一切因果」,因果是讲里面的变化,就是唯识所变。所以我在前面说过,诸法里头,无论是性、无论是相,无论是事、无论是理,无论是因、无论是果,统而言之,无非法性;无非法性就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因心成体」。你要是把这个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才真正懂得一切诸法无所有。
我是读六百卷《大般若》,最后我把它总结就结这三句话,我讲的是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这三句你只要通达一句,三句都通;任何一句,一就是三,三就是一。你在一切法里头,你还会有执著吗?你还会有分别吗?你还会有得失吗?没有了!你还会有恐怖吗?没有了!为什么没有恐怖?因心成体,法尔如是。体就是自己的法性,就是自己的真心,相就自己的法身。「远离颠倒梦想」,这一句就是你通达「无所有」之后,你所得到的殊胜功德利益,我用这个话,大家好懂。你得到是什么?妄想没有了,远离颠倒妄想,没有了。远离一切恐怖,我们今天讲,什么样的威胁恐怖都没有了,为什么?你证得法身;远离一切妄想,你证得法性。法性是体,法身是相,体跟相都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;用现在的话来说,超越空间,超越时间。纵然不能说究竟圆满,最低限度,你已经是初住以上的法身菩萨,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
这个道,道就是修行的方法,成佛的道路,或者我们讲明心见性的道路,证得诸法实相的道路。般若智慧现前,才能解决问题;智慧不现前,不能解决问题。诸位要晓得,禅定,禅定要不开慧,禅定只能伏烦恼,不能生智慧。禅定怎么不能生智慧?功夫不够。世间禅定四禅八定,你要修行得四禅,你将来生色界天,果报在色界天;你要修成四空定,你的果报在无色界天;你能够修成九次第定,你的果报是阿罗汉!不能说不开智慧,小智慧,不是般若智慧。般若智慧,定还要深,九次第定还不行,还要提升几个等级。破一品无明,破无明是定功、是智慧,定一开慧,无明就破了。一破无明,证法身,真正「达无所有」了,这个「达」是通达,这时候不是解悟,是证悟!
解悟,我们现在就有那么一点,我们理解,也能说通达理解,但是我们的程度是在解悟。要到证悟,那要通过行,真正落实,入无所有的境界。这个境界里头身心清净,纯净纯善,一念不生,你才能够达到证悟,证得大无所有,这个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,超越十法界了。刚才我讲的那个境界,他所得的殊胜功德利益,是没有颠倒妄想,就是说他没有起心动念;他不会起心动念,他没有分别执著了。「远离一切苦厄」,就是说,六道、九法界的果报,他超越了。超越,这人还在!没错,人还在,还在我们人间,境界超越我们人间。那么他这个人受不受人间这些苦报,生老病死?有,有这个相。他受不受生老病死苦?有没有这个苦受?没有。虽然没有,也许他会示现,那是示现、那是表演,舞台表演,表演给别人看的。实际上有没有?实际上没有了。
你要说为什么没有?「达无所有」。三苦八苦,生老病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,无所有!他怎么会有这个受?如果有这个受,是表演给别人看的,就是我们讲的别有用意。那是慈悲示现,教化众生,令众生在这个现相上,你的六根接触、看到菩萨示现有所感悟。你看到你会感动,你会在这里头觉悟。感动、觉悟达到什么程度?各人根性不相同,这就是讲「佛度有缘人」。没有缘,那就是没善根福德,业障很重,他纵然还是接触到了,看到了、听到了,无动於衷;无动於衷,就是业障太重。他有没有利益?利益还是有的,所谓是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,这是菩萨慈悲到极处。这就是佛家所讲的,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没有善根的人他也得利益,阿赖耶识里面种了种子。这是我们要知道的,应当要努力学习的。
《金刚经》上末后四句偈,说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,这句话是劝我们的;换句话说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应作如是观。否则的话,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,何必要用二十二年讲般若?说法四十九年,般若占二十二年,几乎占一半。我们很明显的就体会到,佛一生教学当中,般若是主要课程,是修学重要的关键课程;你修学有没有成就,这个课程是关键。当然,普遍劝导一切众生学习,但是般若确实是难。江味农居士在《金刚经讲义》里头说得非常非常之多,般若难讲,又不能不讲。我们读江居士的《讲义》确实很感慨,但是真得利益。他说般若要讲,般若要讲明白、要讲透彻,不可以含糊笼统的讲,含糊笼统讲容易误导众生,他这个见解正确。你要讲就要细讲,就要讲清楚、讲明白,不能含糊,不能懈怠。误导众生过失很重,古大德所谓的「错下一个字转语,堕五百世野狐身」,那是说明什么?误导众生的因果责任你要负。讲不好,讲不周圆,宁可不讲。
带领大众读诵,读诵没有过失。读诵有没有好处?有,阿赖耶里面种下般若金刚种子。可是真的如果常常读诵,每天读几个小时,天天不间断,说不定三年、五年,他开悟了,根利的;说不定十年、八年开悟的,中根的;二十年、三十年开悟的,下根的。你要说,这又是什么道理?这就是古人所说的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因为你这种读诵如法,如法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,所以他有悟处。每一天读诵,天天不间断,恭恭敬敬的读诵。读诵的时候专心,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是戒!你具足圆满的戒学。读诵的时候,一心专注,天天一心专注,就是修定,定在其中。每一遍的读诵,念的都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没有把字念错,没有把字念颠倒,没有把句子念漏掉,那是慧学。
所以,这种读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你每天念一个小时,你修一个小时;你每天念两个小时,你修两个小时。当然你修的时间愈长愈好,为什么?我们现在晓得,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凡夫,你要不受圣教的薰陶,你一定受外面五欲六尘的染污。五欲六尘的染污,麻烦大了!果报决定在三途。像我们学佛,把外缘是杜绝了不少,我们不看电视,我们不听广播、不看报纸、不看杂志,这就是把染污可以说杜绝十之六七。我们要是不读经典,不读经典也麻烦,受什么染污?受你阿赖耶里面的烦恼习气染污,这个东西麻烦!这个染污不是从外头来的,这是什么?妄想、杂念、分别执著,里面不断的往上翻,还是造成染污。外头不染了,里面染,你说怎么办?所以读诵大乘妙不可言。读诵大乘,把里面的染污压住了、伏住了。这就是用戒定慧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。
自古以来,释迦牟尼佛传的这个方法,不知道成就了多少人!所以「净业三福」最后一条有「读诵大乘」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」。只要你依照这个规矩去读诵,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,功德无比的殊胜。千万不要疏忽,古人所说的那些话都有大道理在。非常可惜,现在人看了、听了不在意,现在的话说,没有留意、没有注意,当面错过。你能说古大德不慈悲吗?佛菩萨不慈悲吗?佛菩萨慈悲在哪里?这些经典就是佛菩萨具体慈悲,我们不知道珍惜,就没法子了。真的有善根的人、有福德的人,他懂得珍惜,一天到晚不空过,他的生活真是踏实。踏实什么?读经,读圣贤书,你每天过的很充实,每天法喜充满,天天真的烦恼轻、智慧长。这么好的方法叫善巧方便,我们有缘,我们遇到了,遇到怎么样?自己善根福德不够,没有好好的把它抓住,还是打妄想,还是搞是非人我,还是迷惑颠倒,起心动念无不是罪。这会使人感到众生难度,真难度!
但是你不要泄气,不要灰心,《无量寿经》上佛说过,这些难度的众生,所谓是「刚强难化」,《地藏经》上讲的,到处都是,刚强难化。他接到无比殊胜的佛法,他不识货,依旧打妄想,依旧搞贪瞋痴慢。《无量寿经》上说明这个现象的根源,「先人无知」,先人是他的长辈、他的父母、他的祖父母、他的老师;「不识道德」,道是宇宙之间的大道,他不知道;「无有语者」,没有人教他,你看佛多慈悲,「殊无怪也」,你不要怪他,你要怪他,你就错了。你要用清净心对他,用平等心对他,用慈悲心对他,他就是经典上所讲的「可怜悯者」,可怜在哪里?先人没有教他。
我们今天遇到佛法,对父母、对老师怎么能不感恩?我们生在战乱的时代当中,跟父母的时间短,跟老师的时间长。所以,我这一生当中,老师恩德超过父母。这几天,江老师画的「地狱变相图」要我写一篇跋文,你说我能不写吗?这个图,下面还有个「极乐世界变相图」,是我启请的,我请他画的。我为什么会启请?我总要把这个动机、原由说出来!
我在幼年,大概五、六岁的时候,我就记事了,我们住在农村,逢年过节到城里去看看外婆。城里有个城隍庙,我母亲常常到城隍庙烧香,带著我到寺庙去玩。城隍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阎王殿,阎王殿就是地狱变相图,他那个阎王殿不是画的,是用泥塑的,塑造的非常好,栩栩如生,让你看到触目惊心。上面有小牌子,那个小牌子我们也不认识,大人给我们讲,你看造什么样的罪业受这种果报。我们听到了,这个印象太深了,影响一生。我们今天就是遭人家毁谤、侮辱、陷害,不敢起恶念,为什么?就想到阎王殿那个样子。我们中国古人常讲「先入为主」,五、六岁小孩常常看这个,影响一生。你说起个恶念,想干一桩恶事,马上印象就起来,就想到阎王殿,於是不敢了。
在青年时代,做学生,那时候学校教诲破除迷信。我们对於这个是很深很深的印象,但是什么?是迷信,那是从前人用这个方法劝人断恶修善的,是一桩好事情,但未必是真实,我们就起了这么一个疑情。还算不错,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,就开始学佛了,学佛之后晓得这是真的,这不是假的。学佛之后,佛经里面讲的理论,理论能讲得通,事当然就有,理事圆融,肯定真有轮回!真有六道!真有六道就真有地狱。这个地狱里头的变相图,他所造出来的这个,不是假的。所以我才真正体会到,中国这个民族真的是很幸运,佛菩萨照顾,祖宗有德,教导!
在这个世界,有史以来,可以追溯到五千年,一直到今天没有被淘汰,没有被灭亡,而且还能维系著大一统。就像英国汤恩比博士所说的,世界上没有第二家,有这样辉煌伟大的成就,找不到第二家。欧洲罗马也曾经辉煌过一千年,但是灭亡之后再不能复兴。中国自从秦汉统一,一直到今天都维系著大一统,所以汤恩比博士非常赞叹。这什么原因?我在讲席里头说了不少次,原因是祖宗教导我们的德行,道德的教育,伦理道德。佛法从汉朝时候就进来了,这两千年来,中国人所受的教育是儒释道的教育。在前不久,我们讲《十善业道经》,好像讲过两遍。我们所采取的本子是从《大正藏》里面节录下来的,重新排印的本子。这个本子前面有雍正皇帝的上谕,等於是序文,雍正皇帝说的非常非常好,这个上谕我们讲过。
所以我细心观察,中国之所以能够立国而不会被淘汰,原因有三:第一个就是「祠堂」。在中国,每个县市都有祠堂,祠堂教孝道,「孝」是儒释道教学的大根大本。佛法是师道,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祠堂教孝,「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」,这是他教育的宗旨。第二个「孔庙」。孔庙是师道,象徵著伦理道德的教育,尊师重道。第三个就是「城隍庙」。城隍庙教什么?城隍庙教因果教育。告诉你种善因得善果,造恶业一定要受恶报,因缘果报,丝毫不爽。这是说六道里头的事实真相!这三种教育规范了中国人心,使中国人向善,不敢作恶。一直到前清,都遵守祖宗教学的理念,清朝末年,才产生变化。西洋文化传到中国,崇尚科学,中国人对於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产生怀疑,由怀疑逐渐否定,不要了。一昧盲从,学习外国文化,把自己的根都丢掉了,麻烦来了。所以这一百多年的社会动乱,吃尽了苦头,原因在哪里?就在这里。
现在祠堂没有了,孔庙我也不晓得在不在,城隍庙是没有了。我很著急,这怎么办?所以才有建「万姓先祖纪念堂」,才有这个动机。这个方法好,在从前,我们祠堂是每一家的,各家祭各家的祖先;现在我们把万家祖先统统供在一起,大团结,民族大团结,宗姓大团结,好事情!所以我就极力提倡,希望将来每个县市都有一个万姓先祖纪念堂。在海外,凡是有华侨居住的地方,也应当有万姓先祖纪念堂,纪念祖先,提倡孝道。这个纪念堂除了每年春秋祭祖活动之外,可以做为文教活动的场所,多用途。
我们在图文巴这个小地方,我们建个教室,在教室里面腾一块空间来,我们在此地建了一个小型的先祖纪念堂,平常做为我们念佛堂。如果是在大都市建立有规模的这样一个纪念堂,就可以做多用途的。甚至於像将来,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变相图、地狱变相图,都可以在这个地方展览,真的会教化很多众生!善根深厚的众生看到这个图画,自自然然他能够改邪归正,改恶为善,不敢造恶;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殊胜,我相信,向往之心,求生之念,会油然而生。
这是我们现前在现阶段应当怎样学习?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「最初方便」,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就是最初方便。最初方便,诸位千万不要忘记,孝亲、尊师、因果。所以印光大师,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位祖师大德。传说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,这个话可以相信,观察他一生的行谊真的很像大势至菩萨。他一生教导我们的,最重要的是因果教育,所以他老人家一生提倡《了凡四训》。《了凡四训》教什么?教你相信因果,明了因果。提倡《太上感应篇》,《太上感应篇》这篇文章是善恶的标准,你读了之后,你就晓得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?善应当要修,恶应当要断。祖师不用经典的戒律,用道教的。所以,真正祖师大德都是搞多元文化的,绝对不是只有我们佛教,其他宗教我们都轻视,不要学他,不是,他用道教的。
《安士全书》,《安士全书》里面一共有四篇,头一篇「文昌帝君阴骘文」也是道教的。真正做功夫,断恶修善,印光大师全用道教标准,没有用戒律。它说的细、说的好,它所说的把佛家的基本戒条统统包括到了。你看看祖师没有私心、没有偏心。《安士全书》另外三种,篇幅就不大了,「文昌帝君阴骘文」占全书二分之一。另外三篇,戒杀,「万善先资」,戒杀;「欲海回狂」,戒淫;最后一篇「西归直指」,劝你念佛求生西方净土。他老人家在《文钞》里头讲了很多,他讲近代谈因果的书,应当算《安士全书》第一,理事说的透彻,文章好!他说比《感应篇汇编》,比《感应统纪》都好,非常赞叹,把这个列入第一。
我过去初学佛的时候,好像我第一次印送经书就是印送的《安士全书》,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我印的是精装一千册。那时候的成本我还记得很清楚,我第一次印书赠送给别人,每一册是那时候台湾钱二十块,精装本。人看人欢喜,封面是请周邦道老师题的。我第二次印的书是小本的、袖珍本的《华严经》,十二册,小本的,一本两块钱,一套二十四块钱。这是我最初印的两本书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四圣谛品」,邻次十界,第六段东南方饶益世界,苦灭圣谛最后一句,第十句:
【或名无相续。】
到如来究竟果地,相续相才真正了了。这时候一了一切了,入无上菩提的果位,梵语里面称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。由此可知,没有入这个境界统统是相续相。相续相的根源非常微细,无法想像。前几个月,昆士兰大学钟茂森老师,在这里给我们报告现代西方科学家有了新的发现,给我们介绍了三桩事情。
第一桩,时间跟空间在某种条件之下等於零,这个发现跟佛经上讲的一样。佛经在三千年前把时间、空间归类,归在「不相应行法」,不相应行法要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抽象的概念,决定不是事实,假的。心法、色法是依他起性;不相应行法是遍计所执性,就是抽象概念。所以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唯有「真如无为」是真的,永恒不变,不生不灭,遍一切时、遍一切处,那是我们自己本来面目。除法性之外,法性所现的相皆是相续相,刹那生灭,念念不住,没有人知道。深位菩萨,他了解,他见到。这个深位菩萨通常都是指圆教地上菩萨,甚至於指七地以上,这么高的位次,他们能见到。在佛门里面,虽然是初学的,如果常常听经,也听到这个说法、这个讯息。讯息传达到了,我们阿赖耶识里面有这个印象,不要认为这个印象好像很淡薄,这个印象功德不可思议。这是阿赖耶里面殊胜的种子,将来遇缘你就能证得,无比的殊胜。
第二个发现,他说这个「有」,有就是现象,虚空也是有,法界、刹土、众生,众生的范围包括太大太大了。众生的意思是众缘和合而现起的现象,这就叫众生,众缘和合而生起的。我们身体是众缘和合生起的,你再仔细观察动物、植物、矿物、山河大地、自然现象,哪一样不是众缘和合生起的?统统叫众生,这叫「有」。有从哪里来的?一般宗教里面讲,神创造的,上帝创造的。现在科学家发现有从无中来的,「无中生有」,有还回归到无。这个说法跟大乘经上又是相应的。
《仁王经》大家常念,流通的很广、很普遍。《仁王经》上佛给我们讲,讲刹那生灭,佛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,一刹那有九百生灭。一弹指的时间很短,我们弹得快的话,一秒钟可以弹四次,四乘六十再乘九百,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。换句话说,佛告诉我们,「无中生有」那个有的相(有真的是从无中生)一秒钟它有多少个生灭?就像《仁王经》上讲的,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。它生了,那个相生了,「有」生了,生了立刻就灭,一秒钟里头有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。我们现在看的相是相续相,真正的相,那个相我们见不到,太快了。科学家现在讲,有是无中生有,有还归无,科学还没有佛法说的这么详细。
第三个发现,这宇宙的起源。这是多少年来,多少聪明人在探讨、在研究,宇宙从哪里来的?怎么来的?近代的科学家都能够接受宇宙是大爆炸,因为从天文望远镜里面,每一天观察,发现宇宙不断在膨胀。膨胀这个现象,大概是最初,不知道是哪一年哪一月,科学家也有推算,多少亿年之前,从大爆炸就变成了这个宇宙。那个大爆炸是什么东西爆炸的?最新的科学有个说法,称这个为「原点」,爆炸这一点。这个点有多大?很小,真的像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微尘,我们前面读过的。小到我们没有法子想像,科学家做个比喻给我们说,他说我们头发,头发很细,这一根头发把它切断。好比这是一根头发,这个头发从这里切断,切断之后,它这里是个平面,这平面很小。这个平面的直径,可以排列宇宙的原点,排列多少个?一根头发切断的平面的直径,可以排一百万后面是亿亿亿,一百万个亿亿亿那么小的原点。就是那个小原点爆炸,变成宇宙,这是科学家最近的说法。
钟博士来给我们传递这个讯息。他说完了之后,我问他一个问题,我说:是几时爆炸的?他说不出来了。你们诸位想想,大家都学佛学了这么多年,这个答案你们回答我:几时爆炸的?世尊在楞严会上说明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。几时爆炸的?就是现在。那个原点一个一个不断在爆炸,爆炸成为我们所感官这个宇宙,就是相续相。这是科学家的讲法,跟经典上所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,可以用它来证实,佛经里头也讲科学,讲得不少,讲得很微妙。很可惜的,这些科学家没有接触到佛法,如果他要能接触到佛法,我相信会给他很多启示,他会有更多的发现,更深入的发现。
佛在经上所说的这些话,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到。我还说,佛说的这些话是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。真实说就讲刹那生灭,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,不是真的,真的速度比这个还快,我们没有法子想像。佛这个说法我们能够想像,想像已经就不可思议,会有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!其实不止,真相给你说,一秒钟是亿万次的生灭。所以,法身菩萨见不到,佛经上讲,要到八地菩萨才见到。八地菩萨见到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种子,阿赖耶识的种子,说老实话没有现相。头发切断的平面,摆上一百万亿亿亿个,那还是有相;换句话说,我想比那个还小,小到等於零,阿赖耶里头业习种子。什么时候爆炸的?宇宙原点是什么?佛给我们讲,「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」,相宗经论里面讲,「无明不觉生三细」,原点就出来了,三细相里面的境界相就是原点。怎么知道?「境界为缘长六粗」,这个境界一发展,就是宇宙。
原点从哪里来的?原点是法性变现出来的。法性,我们现在的话讲,能量,宇宙的本能,能量。能量变成物质,这是现在科学家已经证明了,甚至於科学家已经发表论文说物质不存在。物质现象是什么?物质现象是能量的波动。这个说法跟佛经里面愈来愈接近,「无明不觉」就是波动,极其微细的波动,波动里面就产生物质。觉了的时候,这个波动就没有了。所以波动是不觉,极其微细的不觉。这有没有因?没有因,无明无因。前面跟我们讲的「舍因」,无为无因,无明无因,果是法性,体是法性。大乘教里讲这个,才把宇宙现象讲绝了,从这个地方认识到宇宙是一体,宇宙是和谐,宇宙之间没有一法冲突,宇宙之间没有一法对立,宇宙之间找不到矛盾。
所以,我从这些经论里面体会到什么?到故宫去游览看到三个大殿,我有悟处,太和、中和、保和;太和是法性,中和是法相,保和是德用。如果我们永远保持「和」这个用,那就跟宇宙完全融合成一体。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他们就是会用和,就是保和,我们不会用。你不会用,你是凡夫,你会用就是佛菩萨。会用的人了解,所有一切现相都是相续相,都是刹那生灭,相有体无,事有理无,再跟你说,因有果无,妙绝了。你要是说性有相无,相是什么?法性!事有理无,理是什么?理是法性,事也是法性。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离法性了不可得。这个境界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,契入这个境界,所谓「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」。
我说的这些话,我自己感觉得说的也相当透彻了,你听了能不能体会、能不能契入?果然能够体会、契入,你就转凡成圣了!佛法里面常讲的「转烦恼为菩提」,转迷为悟,你真的转了。转不过来,不要紧,「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」。只要往生,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,生下下品,到西方极乐世界,古大德常讲「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」!阿弥陀佛是宇宙之间第一等的高明老师,他善教,我们怎么样也没有办法跟他比,万分之一、万万分之一亦不及。所以,我们要想圆满的开悟,一定要找这个老师,阿弥陀佛,听他讲经,也是像我们现在所讲的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。不必要多长的时间,就大彻大悟了。
也许有人读了《观无量寿经》,《观无量寿经》上说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,到西方极乐世界要十二劫之后才开悟,十二劫好长好长的时间!没错,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会上是这么说过。但是你有没有念过《华严》?《华严》上告诉我们「念劫圆融」,一念可以展开为无量劫,无量劫可以浓缩成一念。无量劫能浓缩成一念,十二劫太少了。所以你要晓得,时间不是定法,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,不是事实。关键在迷悟,一觉悟,无量劫就变成一刹那;一迷惑,一刹那就变成无量劫。真的,凡圣只有迷悟的差别,除迷悟之外,哪有差别!
现在科学家发现是没有空间,没有空间就是什么?就是没有距离,没有远近,这不思议的境界。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?就在面前,没有远近,这我们很难懂。你看看现在我们利用电视传播,我们两个距离也是几千里,在美国收看的同学是一万多里。几千里、几万里不就在面前吗?我们科学技术还不高明,为什么?电视画面上,我们总不能握握手,我们不能拥抱。哪一天科学技术再发明了立体电视,那真的我们可以握握手了。这样说起来,西方科学技术比我们进步,十万亿佛国土这么远的距离就在眼前,没有空间。也没有时间,没有时间就是没有过去、没有未来,不思议!如果真的说没有时间,这奇怪,童年的我,十几岁的我,二十几岁的我,跟这七、八十岁的我在一起,妙极了,真的。所以时间、空间是抽象概念,不是事实。
大乘教,尤其是净土教,无论佛怎么说,我们完全接受,决定不要在这里头疑惑。佛所讲的有道理,他的说法决定没有矛盾,他当年说这些话,对象是哪些人?释迦牟尼佛说《观无量寿经》不是对我们说的,有些话是对当时听众讲的,当时人得利益,与当时根性相同的人得利益。但是这个说话里头,有很多是契我们机的,我们得利益。所以,佛法真实究竟的利益是证,这个法门唯证真实。要证就得如祖师大德所说的,「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」,念兹在兹,这是你证的殊胜的缘。因,人人都有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佛性是因,总是遇不到缘。遇到缘了,缘殊胜,非常殊胜的缘,你能够掌握到,因缘会合,果德就现前了。
我们现前这个境界,一定要晓得,我们生活在相续的空间,这个世界是相续相,一切众生都是相续相。『无相续』,至少是要到法身菩萨,我们讲一真法界。我们细细的思惟,一真法界是不是真的「无相续」?不是的,大概相续是非常微细,你不能觉察。真正到无相续是如来果地,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如果了解相续相,你就能够明了现前诸法实相,那么你对於一切诸法的概念就会转变。为什么?你绝对不会有占有的概念,决定不会有控制的概念,决定不会有争夺的概念,你都没有了。能帮助你现前得清净心,能帮助你现前得平等心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「清净平等觉」。你晓得这个道理,晓得这个事实,对於你得「清净平等觉」是一个很大的帮助。这是般若智慧,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「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所有一切现相是「梦幻泡影」,梦幻泡影的相续相;这个相续相,体就是法性。
世尊在般若会上常讲「应作如是观」,我们现在在迷,不悟!成天为烦恼、妄想、分别、执者围绕著,无法出头。但是佛这句话很高明,如果能常作如是观,你看真正修行人,真正用功的人,他的心是定的;念佛人亦复如是,学教的人也如是,他在定中。不一定每天盘腿面壁,行住坐卧都在定中,他的功夫绵绵密密,无有间断。佛法里面常讲「放下万缘,提起正念」,什么叫正念?就是常作如是观的「观」是正念,这个「观」就是八正道里面讲的「正思惟」。诸位要晓得,正思惟里面没有思惟,说没有思惟也不很恰当,古大德说的是「微密观照」,这句话讲得好,非常微细,非常细密,他观照。他的心境跟「诸法实相」相应,在现相上跟「梦幻泡影」相应,理体上跟「法性」相应。他行相应,他站在那里也相应,他坐在那里也相应,他躺在床上睡觉也相应,行住坐卧不离这个。这个是什么?就是微密观照,这个人叫真精进,这个人叫真功夫!决定不起一个妄念,我们常讲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他住在这个境界里头,行住坐卧都在这个境界里头,这是我们一般佛家常讲的功夫得力。
你二六时中,行住坐卧还打妄想、还有杂念、还有分别执著,你没有功夫!只要你起妄念,你还搞分别执著,这叫造轮回业。你要知道你打妄想也好,起分别执著也好,统统是相续相,而且是非常粗的相续相,这里头有非常明显的善、恶、无记,果报在六道。十法界的四圣法界,他们的相续相微细,不像我们这么粗重,所以他比我们高。由此可知,大乘经不能不读,大乘经是无上的法宝。世出世法里头无与伦比!这个世法就是我们讲六道,出世法就是讲四圣法界,没有能够跟大乘经典相比,所以称它为法宝!谁重视?菩萨重视。为什么?菩萨识货。我们凡夫不重视,凡夫不识货,认为这有什么了不起,这能值几文钱!菩萨看到了,顶戴!恭敬供养!识货,无价之宝。
大龙菩萨把这部经收在龙宫,龙树菩萨有缘,大龙菩萨请他到龙宫里面去参观,看他的藏经楼,看他的图书馆、博物馆。回来之后告诉我们,释迦牟尼佛在初成道的时候,二七日中,在定中宣讲了一部圆圆满满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现在这个经本藏在龙宫,我们娑婆世界的这些众生,六道众生没有能力受持。所以,他老人家带回来的,这就是记忆力好,他在那里一看,所谓过目不忘,龙树有这个能力,一目十行,过目不忘。他把这个本子记下来之后,离开龙宫,念出来给人听,记录下来。所以小乘人不承认《华严经》是佛说的,佛没有说过这个经,这是龙树菩萨说的。龙树是初地菩萨,你们看看《华严经》的教义,初地菩萨能说得出来吗?
我们相信,我们没有疑问。我们确实相信释迦牟尼佛五时说法,第一时说《华严》,二七日中。二七日中说这么大的经,就是说明时间可以浓缩,我们现在讲时差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入定两个星期,这是我们世间的时间;在定中那个时间,就不知道有多长!他能把《华严经》讲圆满。圆满的《华严经》,我们只听龙树菩萨讲,没听说过。他说分量有多少?有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,一四天下微尘品」,这我们就呆了。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娑婆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,这一个大千世界里面所有的物质都把它磨成微尘,一粒微尘算一首偈,一首偈就是四句。这一部经有多少句?有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;换句话说,这个经拿到我们娑婆世界来装不下,容纳不了,它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十倍。「一四天下微尘品」,龙树菩萨看到的。
龙树菩萨聪明,他在当时是很傲慢的,认为世出世间的学问他统统都学完了,他没得学了,傲慢心起来了。大龙菩萨带他到龙宫里面看一下,他傲慢心马上没有了,一看到这样,自己学得太少了,微不足道!看到这个才知道,佛,释迦牟尼佛伟大!所以,他所送出来的,这叫下本。下本是什么?等於说是「目录提要」。诸位现在在我们讲堂,你看到我们这个地方有一套《四库全书》一千五百册,它有《目录提要》,《目录提要》五册。所以,龙树传的《华严》是目录提要,十万偈,四十品。
四十品,十万偈,目录提要,从印度传到中国来是个残缺不全的本子,一共是分三次传来的。第一次传来,三万六千偈,大概是全经的三分之一,就是龙树传来下本的三分之一。第二次,实叉难陀传来的,唐朝武则天那个时代。翻成中文八十卷,叫唐译的,比东晋那个本子增加了九千偈,是四万五千偈。最后唐德宗贞元年间,末后一品《入法界品》这一品经完完整整的传到中国来,翻成中文称《四十华严》。《四十华严》是《华严经》的一品,最后一品,这一品完整。三次传来,在中国称为略本,不完整,完整是十万偈。我们现在把这三次翻译的把它合起来,除掉重复的,大概一半稍稍过一点,这是今天我们所看到《华严经》的本子。中文译本是最完整的,梵文原本已经丧失了,在世界上已经找不到了,比什么都宝贵!我们要认识。我们今天的修学,要从相续怎么样提升到无相续,就功德圆满。好,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饶益世界最后这一段,苦灭道圣谛,现在我们将经文念一遍:
【诸佛子。所言苦灭道圣谛者。彼饶益世界中。或名达无所有。或名一切印。或名三昧藏。或名得光明。或名不退法。或名能尽有。或名广大路。或名能调伏。或名有安隐。或名不流转根。】
到这里是一段。这是出世间的因,苦灭圣谛是讲出世间的果,果必有因。佛说法通常这个例子是先讲果,引起我们学人的注意,然后再给你讲因。苦集是世间的果跟因,灭道是出世间,苦集是世间。这里也举了十个名词,我们看第一个。
第一个是『或名达无所有』。这个名号是从「般若经」上来的,「达」是通达、了达,明了通达。通达什么?诸法实相,我们通常讲宇宙人生的真相,或者说宇宙万有的真相;佛学的名词上,宇宙众生的真相。「般若经」里的名词就叫做「诸法实相」,四个字,简简单单。真相是什么?前面我们在「无相续」里面说了不少,佛在大乘经里面,《华严经》里头也说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佛在《楞严经》上讲「诸法所生,唯心所现,世界微尘,一切因果」就统统都讲到了,「因心成体」,这个心就是法性。你想想这句话里头,「世界」是法相,就是现相里面大的相续相,「微尘」是极小的,大到世界,小到微尘,这一句是讲现相。「一切因果」,因果是讲里面的变化,就是唯识所变。所以我在前面说过,诸法里头,无论是性、无论是相,无论是事、无论是理,无论是因、无论是果,统而言之,无非法性;无非法性就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因心成体」。你要是把这个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才真正懂得一切诸法无所有。
我是读六百卷《大般若》,最后我把它总结就结这三句话,我讲的是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这三句你只要通达一句,三句都通;任何一句,一就是三,三就是一。你在一切法里头,你还会有执著吗?你还会有分别吗?你还会有得失吗?没有了!你还会有恐怖吗?没有了!为什么没有恐怖?因心成体,法尔如是。体就是自己的法性,就是自己的真心,相就自己的法身。「远离颠倒梦想」,这一句就是你通达「无所有」之后,你所得到的殊胜功德利益,我用这个话,大家好懂。你得到是什么?妄想没有了,远离颠倒妄想,没有了。远离一切恐怖,我们今天讲,什么样的威胁恐怖都没有了,为什么?你证得法身;远离一切妄想,你证得法性。法性是体,法身是相,体跟相都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;用现在的话来说,超越空间,超越时间。纵然不能说究竟圆满,最低限度,你已经是初住以上的法身菩萨,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
这个道,道就是修行的方法,成佛的道路,或者我们讲明心见性的道路,证得诸法实相的道路。般若智慧现前,才能解决问题;智慧不现前,不能解决问题。诸位要晓得,禅定,禅定要不开慧,禅定只能伏烦恼,不能生智慧。禅定怎么不能生智慧?功夫不够。世间禅定四禅八定,你要修行得四禅,你将来生色界天,果报在色界天;你要修成四空定,你的果报在无色界天;你能够修成九次第定,你的果报是阿罗汉!不能说不开智慧,小智慧,不是般若智慧。般若智慧,定还要深,九次第定还不行,还要提升几个等级。破一品无明,破无明是定功、是智慧,定一开慧,无明就破了。一破无明,证法身,真正「达无所有」了,这个「达」是通达,这时候不是解悟,是证悟!
解悟,我们现在就有那么一点,我们理解,也能说通达理解,但是我们的程度是在解悟。要到证悟,那要通过行,真正落实,入无所有的境界。这个境界里头身心清净,纯净纯善,一念不生,你才能够达到证悟,证得大无所有,这个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,超越十法界了。刚才我讲的那个境界,他所得的殊胜功德利益,是没有颠倒妄想,就是说他没有起心动念;他不会起心动念,他没有分别执著了。「远离一切苦厄」,就是说,六道、九法界的果报,他超越了。超越,这人还在!没错,人还在,还在我们人间,境界超越我们人间。那么他这个人受不受人间这些苦报,生老病死?有,有这个相。他受不受生老病死苦?有没有这个苦受?没有。虽然没有,也许他会示现,那是示现、那是表演,舞台表演,表演给别人看的。实际上有没有?实际上没有了。
你要说为什么没有?「达无所有」。三苦八苦,生老病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,无所有!他怎么会有这个受?如果有这个受,是表演给别人看的,就是我们讲的别有用意。那是慈悲示现,教化众生,令众生在这个现相上,你的六根接触、看到菩萨示现有所感悟。你看到你会感动,你会在这里头觉悟。感动、觉悟达到什么程度?各人根性不相同,这就是讲「佛度有缘人」。没有缘,那就是没善根福德,业障很重,他纵然还是接触到了,看到了、听到了,无动於衷;无动於衷,就是业障太重。他有没有利益?利益还是有的,所谓是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,这是菩萨慈悲到极处。这就是佛家所讲的,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没有善根的人他也得利益,阿赖耶识里面种了种子。这是我们要知道的,应当要努力学习的。
《金刚经》上末后四句偈,说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,这句话是劝我们的;换句话说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应作如是观。否则的话,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,何必要用二十二年讲般若?说法四十九年,般若占二十二年,几乎占一半。我们很明显的就体会到,佛一生教学当中,般若是主要课程,是修学重要的关键课程;你修学有没有成就,这个课程是关键。当然,普遍劝导一切众生学习,但是般若确实是难。江味农居士在《金刚经讲义》里头说得非常非常之多,般若难讲,又不能不讲。我们读江居士的《讲义》确实很感慨,但是真得利益。他说般若要讲,般若要讲明白、要讲透彻,不可以含糊笼统的讲,含糊笼统讲容易误导众生,他这个见解正确。你要讲就要细讲,就要讲清楚、讲明白,不能含糊,不能懈怠。误导众生过失很重,古大德所谓的「错下一个字转语,堕五百世野狐身」,那是说明什么?误导众生的因果责任你要负。讲不好,讲不周圆,宁可不讲。
带领大众读诵,读诵没有过失。读诵有没有好处?有,阿赖耶里面种下般若金刚种子。可是真的如果常常读诵,每天读几个小时,天天不间断,说不定三年、五年,他开悟了,根利的;说不定十年、八年开悟的,中根的;二十年、三十年开悟的,下根的。你要说,这又是什么道理?这就是古人所说的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因为你这种读诵如法,如法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,所以他有悟处。每一天读诵,天天不间断,恭恭敬敬的读诵。读诵的时候专心,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是戒!你具足圆满的戒学。读诵的时候,一心专注,天天一心专注,就是修定,定在其中。每一遍的读诵,念的都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没有把字念错,没有把字念颠倒,没有把句子念漏掉,那是慧学。
所以,这种读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你每天念一个小时,你修一个小时;你每天念两个小时,你修两个小时。当然你修的时间愈长愈好,为什么?我们现在晓得,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凡夫,你要不受圣教的薰陶,你一定受外面五欲六尘的染污。五欲六尘的染污,麻烦大了!果报决定在三途。像我们学佛,把外缘是杜绝了不少,我们不看电视,我们不听广播、不看报纸、不看杂志,这就是把染污可以说杜绝十之六七。我们要是不读经典,不读经典也麻烦,受什么染污?受你阿赖耶里面的烦恼习气染污,这个东西麻烦!这个染污不是从外头来的,这是什么?妄想、杂念、分别执著,里面不断的往上翻,还是造成染污。外头不染了,里面染,你说怎么办?所以读诵大乘妙不可言。读诵大乘,把里面的染污压住了、伏住了。这就是用戒定慧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。
自古以来,释迦牟尼佛传的这个方法,不知道成就了多少人!所以「净业三福」最后一条有「读诵大乘」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」。只要你依照这个规矩去读诵,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,功德无比的殊胜。千万不要疏忽,古人所说的那些话都有大道理在。非常可惜,现在人看了、听了不在意,现在的话说,没有留意、没有注意,当面错过。你能说古大德不慈悲吗?佛菩萨不慈悲吗?佛菩萨慈悲在哪里?这些经典就是佛菩萨具体慈悲,我们不知道珍惜,就没法子了。真的有善根的人、有福德的人,他懂得珍惜,一天到晚不空过,他的生活真是踏实。踏实什么?读经,读圣贤书,你每天过的很充实,每天法喜充满,天天真的烦恼轻、智慧长。这么好的方法叫善巧方便,我们有缘,我们遇到了,遇到怎么样?自己善根福德不够,没有好好的把它抓住,还是打妄想,还是搞是非人我,还是迷惑颠倒,起心动念无不是罪。这会使人感到众生难度,真难度!
但是你不要泄气,不要灰心,《无量寿经》上佛说过,这些难度的众生,所谓是「刚强难化」,《地藏经》上讲的,到处都是,刚强难化。他接到无比殊胜的佛法,他不识货,依旧打妄想,依旧搞贪瞋痴慢。《无量寿经》上说明这个现象的根源,「先人无知」,先人是他的长辈、他的父母、他的祖父母、他的老师;「不识道德」,道是宇宙之间的大道,他不知道;「无有语者」,没有人教他,你看佛多慈悲,「殊无怪也」,你不要怪他,你要怪他,你就错了。你要用清净心对他,用平等心对他,用慈悲心对他,他就是经典上所讲的「可怜悯者」,可怜在哪里?先人没有教他。
我们今天遇到佛法,对父母、对老师怎么能不感恩?我们生在战乱的时代当中,跟父母的时间短,跟老师的时间长。所以,我这一生当中,老师恩德超过父母。这几天,江老师画的「地狱变相图」要我写一篇跋文,你说我能不写吗?这个图,下面还有个「极乐世界变相图」,是我启请的,我请他画的。我为什么会启请?我总要把这个动机、原由说出来!
我在幼年,大概五、六岁的时候,我就记事了,我们住在农村,逢年过节到城里去看看外婆。城里有个城隍庙,我母亲常常到城隍庙烧香,带著我到寺庙去玩。城隍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阎王殿,阎王殿就是地狱变相图,他那个阎王殿不是画的,是用泥塑的,塑造的非常好,栩栩如生,让你看到触目惊心。上面有小牌子,那个小牌子我们也不认识,大人给我们讲,你看造什么样的罪业受这种果报。我们听到了,这个印象太深了,影响一生。我们今天就是遭人家毁谤、侮辱、陷害,不敢起恶念,为什么?就想到阎王殿那个样子。我们中国古人常讲「先入为主」,五、六岁小孩常常看这个,影响一生。你说起个恶念,想干一桩恶事,马上印象就起来,就想到阎王殿,於是不敢了。
在青年时代,做学生,那时候学校教诲破除迷信。我们对於这个是很深很深的印象,但是什么?是迷信,那是从前人用这个方法劝人断恶修善的,是一桩好事情,但未必是真实,我们就起了这么一个疑情。还算不错,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,就开始学佛了,学佛之后晓得这是真的,这不是假的。学佛之后,佛经里面讲的理论,理论能讲得通,事当然就有,理事圆融,肯定真有轮回!真有六道!真有六道就真有地狱。这个地狱里头的变相图,他所造出来的这个,不是假的。所以我才真正体会到,中国这个民族真的是很幸运,佛菩萨照顾,祖宗有德,教导!
在这个世界,有史以来,可以追溯到五千年,一直到今天没有被淘汰,没有被灭亡,而且还能维系著大一统。就像英国汤恩比博士所说的,世界上没有第二家,有这样辉煌伟大的成就,找不到第二家。欧洲罗马也曾经辉煌过一千年,但是灭亡之后再不能复兴。中国自从秦汉统一,一直到今天都维系著大一统,所以汤恩比博士非常赞叹。这什么原因?我在讲席里头说了不少次,原因是祖宗教导我们的德行,道德的教育,伦理道德。佛法从汉朝时候就进来了,这两千年来,中国人所受的教育是儒释道的教育。在前不久,我们讲《十善业道经》,好像讲过两遍。我们所采取的本子是从《大正藏》里面节录下来的,重新排印的本子。这个本子前面有雍正皇帝的上谕,等於是序文,雍正皇帝说的非常非常好,这个上谕我们讲过。
所以我细心观察,中国之所以能够立国而不会被淘汰,原因有三:第一个就是「祠堂」。在中国,每个县市都有祠堂,祠堂教孝道,「孝」是儒释道教学的大根大本。佛法是师道,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祠堂教孝,「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」,这是他教育的宗旨。第二个「孔庙」。孔庙是师道,象徵著伦理道德的教育,尊师重道。第三个就是「城隍庙」。城隍庙教什么?城隍庙教因果教育。告诉你种善因得善果,造恶业一定要受恶报,因缘果报,丝毫不爽。这是说六道里头的事实真相!这三种教育规范了中国人心,使中国人向善,不敢作恶。一直到前清,都遵守祖宗教学的理念,清朝末年,才产生变化。西洋文化传到中国,崇尚科学,中国人对於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产生怀疑,由怀疑逐渐否定,不要了。一昧盲从,学习外国文化,把自己的根都丢掉了,麻烦来了。所以这一百多年的社会动乱,吃尽了苦头,原因在哪里?就在这里。
现在祠堂没有了,孔庙我也不晓得在不在,城隍庙是没有了。我很著急,这怎么办?所以才有建「万姓先祖纪念堂」,才有这个动机。这个方法好,在从前,我们祠堂是每一家的,各家祭各家的祖先;现在我们把万家祖先统统供在一起,大团结,民族大团结,宗姓大团结,好事情!所以我就极力提倡,希望将来每个县市都有一个万姓先祖纪念堂。在海外,凡是有华侨居住的地方,也应当有万姓先祖纪念堂,纪念祖先,提倡孝道。这个纪念堂除了每年春秋祭祖活动之外,可以做为文教活动的场所,多用途。
我们在图文巴这个小地方,我们建个教室,在教室里面腾一块空间来,我们在此地建了一个小型的先祖纪念堂,平常做为我们念佛堂。如果是在大都市建立有规模的这样一个纪念堂,就可以做多用途的。甚至於像将来,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变相图、地狱变相图,都可以在这个地方展览,真的会教化很多众生!善根深厚的众生看到这个图画,自自然然他能够改邪归正,改恶为善,不敢造恶;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殊胜,我相信,向往之心,求生之念,会油然而生。
这是我们现前在现阶段应当怎样学习?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「最初方便」,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就是最初方便。最初方便,诸位千万不要忘记,孝亲、尊师、因果。所以印光大师,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位祖师大德。传说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,这个话可以相信,观察他一生的行谊真的很像大势至菩萨。他一生教导我们的,最重要的是因果教育,所以他老人家一生提倡《了凡四训》。《了凡四训》教什么?教你相信因果,明了因果。提倡《太上感应篇》,《太上感应篇》这篇文章是善恶的标准,你读了之后,你就晓得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?善应当要修,恶应当要断。祖师不用经典的戒律,用道教的。所以,真正祖师大德都是搞多元文化的,绝对不是只有我们佛教,其他宗教我们都轻视,不要学他,不是,他用道教的。
《安士全书》,《安士全书》里面一共有四篇,头一篇「文昌帝君阴骘文」也是道教的。真正做功夫,断恶修善,印光大师全用道教标准,没有用戒律。它说的细、说的好,它所说的把佛家的基本戒条统统包括到了。你看看祖师没有私心、没有偏心。《安士全书》另外三种,篇幅就不大了,「文昌帝君阴骘文」占全书二分之一。另外三篇,戒杀,「万善先资」,戒杀;「欲海回狂」,戒淫;最后一篇「西归直指」,劝你念佛求生西方净土。他老人家在《文钞》里头讲了很多,他讲近代谈因果的书,应当算《安士全书》第一,理事说的透彻,文章好!他说比《感应篇汇编》,比《感应统纪》都好,非常赞叹,把这个列入第一。
我过去初学佛的时候,好像我第一次印送经书就是印送的《安士全书》,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我印的是精装一千册。那时候的成本我还记得很清楚,我第一次印书赠送给别人,每一册是那时候台湾钱二十块,精装本。人看人欢喜,封面是请周邦道老师题的。我第二次印的书是小本的、袖珍本的《华严经》,十二册,小本的,一本两块钱,一套二十四块钱。这是我最初印的两本书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