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一0九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一0九卷)  2003/10/10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1109

  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《四圣谛品》,邻次十方第四段北方丰溢世界,苦灭圣谛第九句看起:

  【或名舍重担。】

  这也是灭谛的名号。『重担』是比喻,是形容。三界六道确确实实是「重担」,背负这重担是无比的辛苦。一旦把这重担舍弃掉,得大自在。舍弃重担,这是如来究竟果地的大般涅盘,不但六道放下了,舍弃了,四圣法界也放下了。六道的担子重,四圣道的担子比较轻,还是有负担,还是没有彻底放下,必须把十法界统统放下。怎么个放下法?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大慈大悲,示现在十法界三途六道,无论什么时候,无论什么处所,佛菩萨都在,确确实实没有离开我们。可是事实上,众生背负重担,佛菩萨一身轻松,差别在此地。

  这事实,我们还要讲白一点,说真的,世间出世间没有界线,世间出世间没有差别。为什么会有这些分别?有这些妄想?从佛法上来讲,就是觉迷。迷了,你就有妄想分别执著;觉悟了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了。妄想分别执著,重担!佛菩萨应化在这世间,於一切境界当中,从来没有起心动念,更没有分别执著,那就是随顺性德,就是性德圆满的流露,是性德的全体大用。凡夫将这桩事情扭曲了,怎么扭曲的?什么原因扭曲的?心想,他起心动念。所以佛在经论上常说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一切法就是一切被扭曲的法,十法界六道三途这是被扭曲的,变了形的。实际上,法怎么会被扭曲?怎么会被变形?不会,法真的不会。扭曲是我们自己本身,与法没有关系。好像我们戴个眼镜,这眼镜有度数,戴上这眼镜看外面境界,外面境界被扭曲了。如果是在凹凸镜里面,这现象就非常非常的明显。

  凹凸镜,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,每一个人凸出来凹进去的度数不相同,所以每个人看到这世界都不一样。只有如来果地,看到的是一样。如来果地,我们把他从圆教初住菩萨说起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他见到事实真相。换句话说,他见到的诸法实相,没有被扭曲,见到确实是诸法实相。十法界里面人,多少都有扭曲,四圣法界,度数很轻,扭曲的不大;六凡法界,度数深,扭曲差别很大,特别是到三途。一真法界原来的现象,几乎完全见不到了,因为时间长,无量劫来习惯在这扭曲的环境里头,把扭曲的境界误以为真实,这就错得太离谱了。

  诸佛菩萨慈悲应化,应化到这世间来,他来干什么?他来帮助我们,帮助我们觉悟,帮助我们回头,回头是岸。帮助我们找到如宗门常说的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。本来我们都是不生不灭,灵性是真正的自己,真我,真我不生不灭。身不是我,身是我所,我所这现象,跟诸位说,也没有生灭,说生灭,那是一场误会。我明明看到他生,明明看到他死,怎么生死是幻相是错觉?真的,确实没有生死。

  《金刚经》,中国人念的多,学佛的人一定念过,不学佛的人,也有不少人念过。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过,世界是「一合相」。「一」是什么?一是微尘。这世界上万事万物,所有一切现象,都是这微尘组合的。缘聚,有缘,聚就是组合组成了,这现象现前;缘没有了,散掉了,散掉,这现象就不见了。我们看到相的生灭,这是你的错觉。组成的时候,微尘不生;散掉的时候,微尘不灭。

  科学家的发现,说「物质不灭」,精神不灭,物质也不灭。精神没有聚散,物质有聚散,聚散无常,哪有生灭?你不了解,误以为它是一个实体,在那里起了妄想分别执著,这妄想分别执著,「重担」!你想要得到,又怕失掉,其实这是真的是个抽象的概念,是个错误的思想。为什么?与事实毫不相干。聚散的现象是刹那刹那之间不住,就是说它绝对没有停止,刹那不住。像我们看电影,放映机里面那个电影的底片,那个带子在镜头开合回转,它不停,它不住。这速度之快,我们没有办法想像,不但人天无法想像,就是三贤十圣菩萨也没有办法想像。这是性德,法性,法尔如是,本来它就是这样子。你明了,你随顺,你觉悟了,称你为佛陀,称你为菩萨。你不了解事实真相,你在这里面产生误会,产生了幻觉,妄想分别执著,那就称你为凡夫。

  其实事实里头,无凡亦无圣,无智亦无得,《般若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讲得很明白。为什么你要背起这重担,你要受这么辛苦?一切众生哪个身上不背个担子?觉悟的人背的轻,迷惑的人背的重,不知道放下。阿罗汉放下了执著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他明白,不执著,超越六道。菩萨聪明,不但不执著,分别也放下,超越十法界。诸法原本是一真,怎么能分别?二就能分别,一不能分别,所以叫一真。什么时候你能见到一真?一心。一心所现的境界就是一真,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决定没有。换句话说,决定没有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,你的一心失掉。失掉之后,那个一心它就产生扭曲了,产生变化了。变成什么?变成三心二意。一心变成三心二意,「三心」就是阿赖耶、末那、意识,「二意」是三心里面的意识、意根,末那是意根。才有念头,才有一念,立刻就变成三心二意。

  诸位要晓得,三心二意就是背起担子,这时候担子很轻,刚刚迷,可是它会加速度,很快,愈迷愈重,重到你气都喘不过来,这是事实真相。真正明了通达,恍然大悟,不再干这糊涂事了。为自己背重担,苦!为众生背这担子,也苦!佛菩萨应化,试问背不背这担子?不背。为什么佛菩萨应化在这世间不背?佛菩萨无四相,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。佛菩萨不但无四相,还无四见。四见什么?念头、想法、看法都没有了。我人众生寿者,这种念头、看法都没有,所以他应化在这世间,他不背重担。他一丝毫极其轻微的都没有,何况重担?我们如果了解这事实真相,试问问你要不要放下?当然放下,搞这干什么?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,不是乘愿再来的,业力来受生的。但是觉悟,觉悟了的时候,统统放下了,跟乘愿再来的差不多。至少是相似位,这就产生很大很大的变化,这变化就远离凡情接近圣智,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「转凡成圣」、「转迷为悟」,一觉悟就转境界。

  舍就是放下,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。也许有人问,世间法要放下,那佛法怎么能放下?佛法跟世间法是一法,是相对而生的。有世间才有出世间,相对而生的,世间没有了,出世间也没有。如果说世间法我放下,出世间法我没有放下;你统统没有放下。这担子是两头,不能说我挑这一头,我那一头放下;那一头你没放下!一头是世间,一头是出世间,一放统统放。诸位细细去思惟这里面的义趣,去想想这事实真相。

  「重担」就是惑业苦,迷惑、造业、受苦,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在相续,不知道放下,这就是迷。所以佛救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,他用什么来救?不是用金钱,不是用物质,他用教学,教你觉悟。真的觉悟,一切放下,好,你得救了,在佛法里面说,你得度了。你放下六道放下十法界,你现前是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跟十法界界、跟六道三途没有两样;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这境界就是一真法界,就是那扭曲的相恢复了。到这时候,你的心如如不动。纵然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,教化,现身教化无量无边众生,绝对不会起心动念,绝对不会生起一个意思。

  诸位要知道,生起一个意思,意思是在心意识里头的,迷了,有一点意思就迷了。没有是觉,有就是迷,清清楚楚了了分明。在这眼前,这周围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这是自性的德用,本具的般若智慧,照!本具的德能相好,这是境界。全是自性,离开自性,无有一法可得。你得放下重担,这境界就现前了。真的,古人讲的比喻很好,说寻师访道,「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」,原来就是,得来全不费功夫。哪来的灾难?尽法界虚空界是一实相,这是如来果地、法身菩萨的大般涅盘的境界。最后一个名称:

  【或名已除坏。】

  著重在这「已」,已经除去。『已除』是对什么说的?对妄想分别执著来说的。『坏』是对境界来说的,三途六道十法界不见了,坏了。所以「除」是从因上讲的,「坏」是从果上讲的,十法界因果都不见了。这就是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上两句话,迷的时候,「明明有六趣」,有十法界,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除是除迷,坏是坏六道三途十法界的境界,不见了。所以学佛,总得要明了,学佛是学什么?学觉悟。修行是修什么?修正错误的想法、看法。只要你有想法,只要你有看法,就不是正知正见。正知正见里面,决定没有什么想法什么看法,那怎么叫正知正见?法尔如是。自性本来就是这样,那叫做正;稍稍加一点意思在里面,就不正。

  从前我们学教,李老师常常给我们做比喻,好像这小杯子,这杯子里头盛的是醍醐,醍醐是最好的饮料,甘露醍醐。不能有一分一毫一厘,那个毒药不能掺进去。掺上一毫毒药,这一杯都变成毒了。李老师用这比喻告诉我们,醍醐甘露比喻法性,毒药比喻我们的妄想,无明妄想只要掺一点点,全部都变成无明了,全部都变成妄想了。所以,一妄一切妄,一真一切真,要把你法性里面这根本无明洗刷得干干净净,你就成就了。菩萨在洗刷、在清洗,还没有到完全干净。你看看法身菩萨他干什么?他就干这事情。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,那叫『已除坏』,得救了。等觉菩萨还在「除坏」,还不能说「已」,他正在除坏。法身大士,他们在干这个。这事情急不得,得慢慢来,为什么?习气是无量劫累积的,不是一天造成的。你要把它除掉,还是要慢慢来,也不是一次就把它除干净。

  这境界,我们还用一个比喻来说,十法界里面的修行人,跟一真法界里面的修行人,有什么不一样?譬如我们比喻,把这个当作一个酒瓶,十法界里面的修行人,酒瓶里的酒装得满满的,现在把它除去,在这里倒。倒怎么样?里头还有酒,还没倒完,慢慢倒慢慢倒,统统倒完了,里面确实没有酒了。确实没有酒,那就是一真法界,十法界没有了,十法界的业因,因果统统尽了,断尽了。但是闻闻这瓶子还有味道,还有酒的味道,酒真的倒干了,一点都没有了,还有味道。那个味道是很长时间盛酒它染上的,这叫习气,那就是一真法界里头,所谓四十一品无明习气。它确确实实烦恼没有了,我们把酒当作烦恼,没有了,它还有味道。这味道绝对不是一天不是一时能够断得掉的,不是像酒一样,一下可以倒干的、可以倒掉的,那个味道,你除不了。要怎么?慢慢来,时间久了,它自自然然没有了,到完全没有了,这就成佛了。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们是见思、尘沙、无明烦恼真的是统统都断掉了,习气犹存。习气不是那么容易断掉的,习气要在一念不生之下,也要长时间,它自然就没有了。

  诸位从这比喻里面去体会,十法界跟一真法界不相同的地方。我们把这酒瓶比做法身,法身在凡也好在圣也好,它没有变,是一不是二。真正觉悟了,我们这身是不是法身?是,没错。清净法身,这身怎么样?不生不灭,它有聚有散,聚散无常,聚散是缘,它绝对没有生灭。法性它不是色法,它不是有为法,它是无为法,所以它永恒存在,因为它不是缘生的。所有现象是缘生的,缘有聚散,所以相有生灭;法性非缘生,所以法性没有生灭。性相是一,不是二。这些道理要透彻,事实真相要认识清楚,你就没事了,身心自在。即使大三灾现前,觉悟的人如如不动,一丝毫的损害都没有。世界成住坏空,我皆不动。这一些都是事实真相,那问问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契入?答案是肯定的。

  古来高僧大德,在家的高士,善男子善女人,一生修行契入这境界的人,有,不是没有。《高僧传》里面看到,《居士传》里面看到,《善女人传》里面看到。由此可知,这些人能够修学成就,我们为什么不能?说老实话,能与不能最重要的关键,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「总在遇缘不同」,这一句话说得好。遇缘这事情,难!不是人人都有这机缘,机缘讲是太不容易。缘里头最重要的,善知识,善知识是第一个缘,第一个因素,遇到真正的好老师。第二,第二个重要的缘,好同学,同参道友切磋琢磨。第三个缘,重要的缘,修学环境。这三个缘,你要是都遇到了,你在这一生当中肯定成功。这三个缘是外面的缘,自己呢?自己只要具足一个条件,精进,我们一般讲好学。菩萨善根只有一条,精进。永远往前进,永远不退转,这人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世间法善根三个:无贪、无瞋、无痴;出世间的,出世间法善根只有一个:勇猛精进。你遇到这三个缘,这三个缘具足,你都不能成就,那是什么?你懈怠,你懒惰,你不能成就,这是很困难的一桩事情。

  可是世间有一等真正具足大善根、大福德,这都是本身具足的无量劫修养薰习成就的大善根、大福德。他遇不到善知识,但是他遇到了正法经书,他能够读诵,能够理解,能够依教奉行,他也能成功,这数量就更少了。他能成功的因素就是依教奉行。他没有善知识指导,这是经书,经书去读不见得完全能懂,懂多少就做多少,懂得多就做得多,懂得少就做得少,这人肯定成就。懂得不杀生,凡是对於一切生物知道爱护知道尊重,没有一丝毫伤害的念头,他做到了。纵然这些动物要伤害自己,伤害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,也不会有一个恶念对它,他成功了。

  你要问问为什么?他明白这道理,他没有恐怖,没有畏惧,他知道真性不灭,知道真相是缘聚缘散,聚散无常,真相也不灭。真相,佛法讲微尘。所以这身体受伤害,被毁灭了,无事,若无其事。就如同我们的身体被人家糟蹋了,被人家杀害了,就如同我们一件衣服脱下来。你看,他把这衣服扯破了,把衣服毁灭了,他把衣服烧掉了;明白人还在旁边笑。身体就跟衣服一样,想要一个身体,再去找一个身体,很容易。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脱衣服一样,一丝毫挂碍都没有。不想要个身是正常的,要这身干什么?要这身是为众生服务的,换句话说,帮助众生觉悟的。如果不是为了帮助众生觉悟,要这身干什么?这身是重担,是负担,是累赘。真的看破了,真的放下了,即使有身也没有负担,也没有累赘,这就对了。这就真的是「舍重担」、「已除坏」。这一段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  诸位同学,请看北方最后的一段,苦灭道圣谛,我们把经文念一遍:

  【诸佛子。所言苦灭道圣谛者。彼丰溢世界中。或名寂灭行。或名出离行。或名勤修证。或名安隐去。或名无量寿。或名善了知。或名究竟道。或名难修习。或名至彼岸。或名无能胜。】

  到这地方这是一段。这一段是讲出世间的因,前面是讲果,这地方是讲因。第一个名号,『寂灭行』。「行」是讲的行为,行为归纳不外乎三大类:身、语、意;身体的造作,口的言语,心里面的念头思想见解是意业的行为。凡夫这三大类的行为,总是不能避免业力在主宰,所谓是「随业流转」,生生世世六道轮回是业力在推动的。菩萨,这一段是讲菩萨在因地,他有没有三业的造作?有。菩萨也是人,既然有了这身相,菩萨即使是法身菩萨,乘愿再来应化在六道,他受生,他的灵性接受这身体,身体跟大家是一样的,灵性跟大家也是一样的;不一样的就是他觉,六道凡夫迷。除了觉迷之外,没有什么两样,这是真的。

  迷人的行为是染著,行为染著、言语染著、起心动念都染著,障碍了心性。觉悟的人他不染著,一切造作不染著,言语不染著,起心动念也不染著。这是什么原因?他念念与法性相应。法性是什么?法性是寂灭,清净寂灭。念念跟清净寂灭相应,这就是菩萨行,这就是佛道,菩萨走的是成佛之道。我们要懂得寂灭是真的,真常,真就不是妄,常是永恒,不是间断。所以大乘教里面佛给我们讲,「寂灭行」里头有常、乐、我、净。常、乐、我、净是性德,自性本来具足的。我们现在是迷染,把自性德不能现前,虽有不起作用。实在讲,不能说它不起作用,说它不起作用,它不就断掉了吗?它也起作用,起什么作用?起烦恼了。

  我们每天在生活当中,烦恼习气情绪千变万化,这是什么东西?这就是性德起用,性德在迷起的作用,就是起惑造业,起这么个用处。那个性德正常的作用没有了,见不到了,现在起的作用很不正常,那就是迷惑,把性德扭曲了,使性德的作用变形,不正常。所以修行,不会修的,从生活里头点点滴滴把身语意改正过来,这很难。所谓是入海算沙,到哪一年你才能够统统纠正过来?聪明人厉害,他从根本修,他不搞这些枝枝叶叶的,从根本。性宗、禅宗从根本修,根本就是直截了当,修心地的寂灭,一切法从心想生,心要清净寂灭了,身口焉有不清净的道理!这聪明,这是方法殊胜,比教下高明多了。但是教下开头是从枝叶,他也很聪明,逐渐的就把它跳到根本,藉著枝叶就跳入根本,大开圆解,大彻大悟。

  对我们现前来说,我们不是上上根人。换句话说,像性宗、禅宗那个方法,我们做不到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从教下,寻枝摘叶,我们又不甘心,这时间太长、路太远了,不甘心不情愿,换句话说,一事无成。这一生纵然遇到了佛法,缘很殊胜,依旧空过,这叫真可惜。那要怎么办?所以枝叶还是要,刚才讲了,我们要踏上这枝叶,要很快的把根本找到,这就聪明。枝叶是什么?枝叶是持戒、修善。断恶修善不能不做,修行的标准要拿捏得很稳当很妥善。我们净宗遵循祖师大德的教诲,用「三福」扎根,打基础,决定不能够疏忽。你要疏忽,你就没有基础,像一棵树怎么样?你没有根。没有根,连我们这小草都不如。这小草虽然是个盆栽,它有根。没有根什么?像花瓶里头插的花,虽然很美,它底下都剪掉了,没有根。两、三天就枯了谢了,当垃圾处理掉了,没有根。我们要不认真的去修三福,你就没有根,你修得再好,花瓶里面的花,看起来是很好看,两、三天死了。这就叫什么?只有形象,没有实质,这错了。

  「三福」头一个,「孝养父母」,你有没有做到?「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十善业就是《十善业道经》。你要晓得,孝亲、尊师、慈心统统落实在十善业道,没有十善业道,这孝亲、尊师、慈心全都落空。所以这一条四句话落实在十善业道。十善业道,你懂不懂?明不明白?在日常生活当中,工作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你懂不懂怎样落实?这四句果然落实,做到了,你是人天善者,经上讲的「善男子善女人」,你就有分。这四句的义理,给诸位说,也是遍法界虚空界,境界深广没有边际。什么人做到究竟圆满?诸佛如来才能做到究竟圆满。等觉菩萨还不圆满,为什么?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,对不起父母,孝养不圆满;一品生相无明没破,对不起老师教诲,奉事师长不圆满。你才知道佛法,任何一字一句都通一切法。

  从总的纲领上来讲,菩萨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,修什么?就修这四句,自始至终,永无改变。这四句是根本的根本,后面第二条、第三条,不过是这四句的扩充,这四句的提升。根是这四句,我们能明了吗?不可不知。三福第二条,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。第三条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。自行化他都在里头,这第一个科目。第二个科目,六和敬。第三个科目,戒定慧三学。第四个科目,菩萨六波罗蜜。第五个科目,普贤十大愿王。我们净宗只取五个科目,要落实,要做到。认真努力克服自己的妄想习气,一定要把它做到。这就是认真努力去做,然后进一步求与清净心相应。实在讲,三福最后的一条头一句「发菩提心」,菩提心一发,你的行就是寂灭行。菩提心是什么?「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」,菩提心。自自然然三业行为与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相应,那你修的是寂灭行。菩萨行,因是寂灭行,果是寂灭果,寂灭果就是无上大般涅盘。

  第二句,『或名出离行』。这一句也好懂,不难懂。在我们《华严经》上,清凉大师把全经分成四个单元,这四个单元就是「信、解、行、证」。从经典文字分量来说,最大的一分就是「解」这一分,这单元分量最大。「行」只有一品,这品的题目叫《离世间品》,你看看,出离行。《华严》是华藏世界,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,不是十法界。那个「出离」的意思是什么?出离六道,出离十法界。到后面「证」的那一分,那就是契入一真法界。所以你要出离!

  出离,怎么个出离法?前面我们讲得很多,世间跟出世间没有界线,那怎么出离?如果有个边界,好像我们地球上,国家跟国家它有个边界。佛法里面没有边界,不同维次空间也没有边界。正如同我们现在这传播,无线电的传播、卫星传播,它有没有界线?它没有界线。每一个电台发射出来的电波,都是周遍全球,无论你在哪个地方,你都能收到。虽然各个都是周遍,它这里头还有一点不同,什么不同?频率不相同。你要接收,一定要接收它那个频道,你就能看到能听到。如果频道不对,它虽然是周遍地球,你还是接收不到。佛给我们说法,就好像是这种状况一样。

  佛讲十法界,十法界就好像是十个不同的空间维次,这是大分;细分,每一个境界里头无量无边。人这一生最可贵的,最难得的,最有价值的,就是把这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,不是世间功名富贵。为什么?世间功名富贵带不走,你享受的时间不长久,你还是没有办法脱离业力的主宰。假如你把这些事情搞清楚之后,业力主宰不了你,你出离了。出离什么?出离业力的范围。在事上讲,出离六道,出离十法界,你说这多有意义,这多有价值!人生还有什么能跟它相比的?没有了。

  早年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,他老人家讲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这一句话,当时听了似懂非懂,好像是懂了,实际境界不知道。这五十多年的修学,对於这句话的体认理解与日加深。换句话说,我今年所体会所明了的,比去年的多,比去年的深,到明年一定比今年体会的,又要深一层又要广一层。这一句话深广没有极限,你要怎样才能体会到?你要真干。真干就是你要真的肯出离,也就是你要真的肯放下。我得力这两个老师,一人教我一半,我得大受用。方先生教给我的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这是提醒我。章嘉大师教给我是具体的修法,具体的修法,他跟我讲「看破,放下」,看破,放下,出离了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?他告诉我「布施」。布施是什么?布施是舍。前面我们在苦灭圣谛里面读的「舍重担」,样样都要舍。不但世间一切法要舍,佛法也要舍。

  我学佛,可以说没有走冤枉路,一开头就遇到这两个善知识,这就是讲缘殊胜,可遇不可求,缘殊胜。我自己本身的条件,我尊重老师,我重视老师对我的教诲。这尊重不是心里头有、口里头有了,没有用处,你要真正依教奉行,这才叫尊重。口里尊重、心里尊重,没去做,那是假的,那个尊重得不到实质的效果。所以一定要把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落实到我现前工作之中。无论从事哪个行业,没有障碍,真的是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。换句话说,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万物,能放下,放下成见、放下妄想、放下分别、放下执著,点点滴滴去做。

  这当中,「读诵大乘」很重要。为什么?修学过程当中,没有人时时刻刻提醒你。如果没有人提醒,很容易就被外面境界所转,被世俗所染污,这很可怕。什么人来提醒我们?只有经书。所以决定不能离开经书,经书天天要读,天天要学习,要把自己所读到的,自己所理解的,都变成自己的思想、见解、行为,这就得受用了。「出离」也是渐进的,也不是顿超的。顿超,我们不是那种根性,怎么说顿?嘴巴上顿,心行上没有办法做到。所以遵循经论教诲,慢慢来。这慢慢来,里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,你的寿命,你寿长可以慢慢来。寿短了,你的道业还没有成就,寿命到了,这就是《八大人觉经》上讲的「死魔」,没有修成功,寿命到了。这个身死了,死了,你的灵再去投胎,再去找一个身,这样一舍身一受身,纵然灵性不灭,修得很好,至少你要耽误二十年。

  因此,长寿是福报。为什么?长寿不是讲你寿命长能享福,那就错了,我们不要这种长寿。我们要寿命长怎么样?寿命长可以多学,天天在学,这样长寿有意义。决不是享受,决不是造业,我要学习,要有长时间。因此,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学习最佳的环境,一切诸佛世界里头都找不到。什么原因?无量寿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无量寿,哪有不成就的!就算成佛需要三大阿僧只劫、需要无量劫,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没有问题,肯定一生圆满。其他什么条件都不谈,单单这一条,我们就决定要取西方极乐世界。在那里修学不会耽误,一生成就,不要等第二生。换句话说,生生世世,隔阴之迷这个苦难,你就没有了、就脱离了。

  在现前,我们一定要懂得,天天要学出离,念念知道出离。知道出离,你就要懂得六道十法界的因不能再造。但是佛又教我们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我们要不要做?要做。做这些事情,著相,就是六道的业因;离相,那就是出离的业因。所以不能著相,相著不得,最好,断恶也好、是修善也好,做完之后,心里头痕迹都不著,这就是出离心。我们世间人常说的不落印象,不落印象才是真正的出离心。但是这一桩事情谈何容易,人往往做一桩事情,善事也好、恶事也好,多少年都忘不了,怎么能不落印象?十二因缘里面「爱、取、有」,不落印象就是「有」断了。他有「爱」、有「取」,那是造作,他没有「有」,他出离了。

  这一著是难,但是要学。觉悟的人能做到,我们所谓困难,好不容易学,是不觉,是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;事实真相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,不难做到。真的,佛法是知难行易,我们所有一切困难,知道的太少,这知道讲的是事实真相,对事实真相知道的太少,所以造成的困惑。这样子说来说去还是要学,不学则不知;学了要教,不教则不稔。教学相长,好处在此地,教学能够帮助你的智大幅度的提升。所以菩萨一切时一切处,他都在教化众生,实际上,教化众生,自己也不断在学习。教跟学是一桩事情,不是两桩事情。到成佛之后了,那教跟学是两桩事情,不是一桩事情;没有成佛之前,教、学是一桩事情。喜欢教就是喜欢学,喜欢学肯定喜欢教,自利利他。

  第三个名字叫『勤修证』。这三个字,在学习过程当中非常重要。头一个要勤奋,好学勤学,永远不懈怠,不会懒惰。「修」是把自己的毛病习气修正过来,修是修正、是修改,佛家常讲的忏悔法。「证」是与自性相应,是与性德相应,是性德的自然流露。回归性德,那就是证。从这儿证实,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是自性,自性的德能、自性的相好,通达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,无不是般若起用。般若在哪里?在自性里头。不但般若在自性里头,德能也在自性里头,相好也在自性里头。再给你说,虚空法界刹土众生,没有一样东西不在自性里头,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。

  读了《华严》,我们这才明白了,不是自己悟到的,是《华严经》上佛讲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一是法性,一切是宇宙万法,宇宙万法就是法性,法性就是宇宙万法。所以法性没有大小,法性没有来去,法性没有生灭,因此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,统统跟自性相应,妙不可言。六道众生,迷而不知;四圣法界,知而不究竟。到一真法界,才能知能觉能受用,所以到一真法界,你就证得三宝。这三宝是什么?法身、般若、解脱。法身有四净德,常乐我净;般若、解脱也有四净德,统统具足常乐我净。常乐我净,遍法界;常乐我净,遍虚空。我们为什么得不到?迷了,迷失了。觉悟之后,真的是得来全不费功夫,原来就是。

  这一句里头,最重要的就是个「勤」字,勤就是六度里头的精进波罗蜜,我常常讲好学。修行证果的人,功夫得力的人,功夫成就的人,没有什么了不起,他勤。换句话说,功夫不得力,功夫不能成片,什么原因?懈怠,懒散。你要不能改过来,生生世世都不能成就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世出世法不管大小,事业的大小,成就都在「勤」。勤劳的人,必定有成就。怎样能把勤劳这德行(勤劳是性德)能够显示出来?为什么他那么欢喜、那么勤奋的去做,不疲不厌?这里头有知,他真知道。因此,精进心发不起来,精进行提不起来,原因是什么?原因是无知,还是迷惑,这样造成障碍了,使你这美德不能现前。纵然有善知识指引,你没有留意,没有认真。

  我相信方东美先生告诉我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绝对不是说他一生只对我一个人讲。他对很多人讲过,有些人听听不在意,没有注意没有留意到;我听了就很在意很留意,循著这指引,我认真去找,去寻找。所以师生的关系叫师资道合。你不能真的接受到的时候,没有用处,耳边风,吹过就完了。我把它抓住,在这里头锲而不舍,真的东西发现了。所以「勤」这个字比什么都重要。「勤修证」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