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0九九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0九九卷)  2003/9/13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1099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四圣谛品」第三段,西方离垢世界苦圣谛第五句看起:

  【或名一味。】

  苦圣谛里面的『一味』,这不难懂。这「一味」就是苦味,就是世尊在经论里面常常提示我们的,三界统苦,三界火宅。觉悟的人、有智慧的人他看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所谓的乐只是苦暂时稍停而已。但是我们一般人疏忽了,粗心大意没有觉察到。譬如饥饿是苦,我们看到旱灾或者是水灾,灾区里面的难民没有吃的,没有穿的,没有房子住,苦不堪言,这我们看到了;平常没有觉察到,这个苦经常在!饥饿苦,是你每天三餐饭吃饱了,你没有觉得苦,一餐没有吃就感觉饿得很苦;一天不吃就受不了,两天、三天不吃问题严重了,这说明什么?这说明苦是真的,苦一点不假;这也是病,饿病。这个病的名字叫饿,饮食是药,到时候他就得服药;不服药,你的病就要发作,人生有什么乐趣?

  欲界众生,哪一个不如是!还有生老病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,佛在经上常说,时时刻刻提醒我们。娑婆跟极乐两个对比,恰好是相对的,我们这个地方所有一切的苦难,西方世界没有,为什么没有?没有人造作苦因,还是一句老话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、「一切唯心造」,西方世界的人没有这个念头。初去的人,特别是凡圣同居土,大概方便土以上没有这个念头,我们能肯定。凡圣同居土或者有这个念头,这个念头是什么?习气。你会感觉得怎么好久没有吃饭,有这么个念头起来。这念头一动,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福报大,经上给我们讲百味饮食自然现前,你只一动念头。

  百味饮食是讲最丰盛的,在古时候帝王,帝王吃饭每一餐饭都是一百道菜,那是规矩,现代的人哪有这么大的福?现在做总统的跟从前帝王比,差远了。新加坡的总统,前任的总统,有一天跟我们在一起吃饭,在居士林。他看到居士林自助餐有十几道菜,他看了非常惊讶,他告诉我:我平常吃饭就五个菜。看到道场是十几道菜。这是从饮食起居里面知道。说福报,还是过去人福报修得大,这是自己修的,因缘际会果报现前。

  但是听听佛的话,听听真正觉悟人的话,三界确确实实只有一个字,苦。为什么?你造作的业,你必须要承担,没有人能够代替你,这是要警觉到的。平常,你过去世修的还有一点福报,你在一切受用都不缺乏的时候,你不可能感觉得有苦报,你觉察不到。像释迦牟尼佛,他是王子,从小生长在王宫,五欲六尘的享受他一样都不缺乏,他哪里知道苦。到渐渐长大,知道皇宫外面还有世界,总想出去玩玩。好,这一出去玩,在外面看到,看到老人、看到生病的人、看到人死了。他是个有智慧的人,一看到这个情形,他就想到那个人会老,我将来也会老;那个人有病,我也可能生病;那个人会死,我也免不了。出去玩一圈之后,知道世间苦。那得想一想如何能够离苦?他当然也请教了不少人,有人就告诉他:要想离苦就得修道,修道可以证灭,这个灭在梵文里面就称涅盘,古印度许许多多宗教都以这个为究竟目标,灭苦,灭烦恼。这才触动他宿世的善根,发心出家修道。我们学习大乘的人知道,这是释迦牟尼佛表演示现,教导我们怎样觉悟。最怕的是在苦中不知道这是苦,那就难了。

  人在受苦受难的时候,心地不平,怨天尤人。我们在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》里面可以看得出来,怨恨,想想自己一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,为什么许许多多不幸的事情都遇到?不知道反省。当然他宿世有善根,没有认真反省,没有深层的反省,不知道自己过失。灶神在他家里,知道他过去的善根,很可惜缘没有成熟,没有人提醒他,灶神化身来提醒他,把他的过失一桩一桩的揭示出来给他听。他一想果然不错,平常确实没有想到。缘成熟了,他能信,他理解,真正从今尔后改过自新,回头是岸,他的命运就转了,确实依报随著正报转,再也不怨天尤人了。回过头来反省,总是自己做错了,因循苟且,敷衍塞责,没有认真做事,这一回头就不一样。

  所以,这就是人要知苦,还要知苦的根源。你要解决,要从根本上下功夫,世尊在《十善业道经》上一开端,那一段的开示是《十善业道经》里面的精华,最重要的一部分,我们要常常记住。佛说「菩萨有一法,能断一切世间苦」,这一句话了不起。我读经的时候,读到这一句,寒毛直竖,非常惊讶,这是什么法?一法,佛说「昼夜常念善法」,心善;「思惟善法」,思想善;「观察善法」,你行为善,这就行了,就是这么一法。后面又说一句,「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」。一定要让自己的善心、善念、善行天天增长,这样善法就能圆满,善法圆满,这个人就成佛了。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点万万不能疏忽,为什么?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,西方极乐世界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;不善的人没有法子去,为什么?跟那些人不同类。阿弥陀佛纵然是接引你去了,你到那个地方你也待不住,他跟你不是一类,所以佛不会来接引你。佛来接引你,你一定是善人,经上讲的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。

  「善」的标准,就是《十善业道经》里头所说,心善、思想善、言语善、行为善,都能与十善业道相应。这个十恶业不但是没有,念头都不起,这样就能够离一切世间苦。当然,包括我们现前。我们如果真的感觉到自己生活很苦,你就想到佛在经上这一段话,仔细反省我们的心善不善?心的标准不贪、不瞋、不痴;我们的口善不善?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;我们的行为善不善?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,在家居士不邪淫,你得做到才行,做不到不行。所以《十善业道》这部经通大小乘、通显密、通宗门教下,凡是佛弟子都要以这个教诲为基础,这个教诲就跟儒家的《弟子规》差不多,入门第一部经。能断一切世间苦,这「一味」问题就解决。再看底下一句:

  【或名非法。】

  『非法』是罪恶、是过失。沦落在六道轮回,就错了,谁肯认错?六道轮回里头的人,我想没有一个人肯认错,什么人会认错?学佛的人,真正觉悟的人,他知道,实实在在讲不应该,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,在这个里面依然为非作歹。这个话乍听起来,好像说得太过分了一点,其实一点都不过分,哪一桩事情为非作歹?执著这个身是我,这是大错特错。所有一切罪恶的根源就是这个错误,错把这个身当作我,错把物质的世界当真,在这个里面起贪瞋痴,在这个里面生起控制的欲念,占有的欲念。起念头就是严重的罪恶,再有行为那还得了!所以念念无不是损人利己,错了,不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,不但有情众生跟自己是一体,整个宇宙跟自己还是一体,这是事实真相。我们把事实真相完全迷失了,所以「起心动 念,无不是罪」,这《地藏经》上讲的。

  像我们这种根性的人,只有在经教里头长时间的薰习,时间短了不行,长时间薰习,觉悟了。这古人有个比喻,好比这个木头在水里面泡了几十年,湿透了,泡了几百年,现在你要把它烧燃,哪有那么容易!无论什么样的火去烧它,火灭掉了,它一点妨碍也没有。那要怎么办?这要放到冶炉里头,像炼钢的、炼铁的这个炉子,在这里面烧,烧很久,忽然烧燃了,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把它烧燃。我们就像那个木头一样,无量劫来泡在水里头,现在听听佛法,佛法就好比火,智慧火,智慧火点了不管用,烧不燃。你就晓得要怎么样烧燃,智慧火决定不能中断,天天烧,烧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、四十年绝不中断,豁然有一天烧燃了,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所以,像我们这样根性的人,佛法是经典,经典的薰陶决定不能有一天休息,有一天休息就不得了,那个火又熄掉了。这个木头里面那个潮湿又浮到表面上来,浮到表面上,它对於这个燃烧它就抗拒,这个道理我们不难懂得。佛给我们说的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会有效。我自己学佛五十二年亲身的经验,我二十六岁起接触到佛法,确实过去生中有一点善根,一接触就生欢喜心,也非常悔恨,悔恨什么?为什么我这么大的年岁才知道?为什么不早十年知道?早十年没人跟我讲,遇不到;纵然遇到了,也不会相信,也不能接受。真善知识,还要有缘分,没有缘分不行,真善知识要有缘分。缘分是我们对这个善知识尊敬,有信心,前世有缘这一世又遇到,别人讲不相信,还会跟他辩论,这个人讲,我们完全接受,一点怀疑都没有;同样一句话,同样一桩事情。真的佛经里面讲,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,你对这个善知识有几分信心,印光大师讲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」,诚敬的信心,有十分诚敬就得十分利益。

  什么人是你的善知识、是你的好老师,不一定。这个老师对我是好老师,对你未必,为什么?你不相信,你怀疑,那你就什么利益都得不到;我相信,我不怀疑,我能得利益。所以,善知识绝对不是对所有的学生都是第一善知识,不是。善知识跟自己的关系,学生对老师尊重的态度,从这个地方确定。你有十分诚敬,这个人是你的真善知识,为什么?他讲话你听,你不怀疑,你会依教奉行。谛闲法师是锅漏匠的善知识,那么简单,就叫他念一句佛号,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就再念,不分昼夜;什么时候累了,什么时候休息,什么时候起来,赶紧念。你看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,他依教奉行,说明他对谛闲法师的话尊重,一点都不违背,三年成功。我们相信谛老这个话,绝对不是在一生当中只教导锅漏匠一个人,我相信这一句话在他人家是老生常谈,常常教人,人怎么样?人不听,不肯干,那你就没有法子。

  你真肯干,你真得利益,甚至於你得的利益超过老法师,这是真的。谚语说得好,「青出於蓝而胜於蓝」,这是比喻,「青」是学生,「蓝」是老师,青出於蓝,这个学生是老师教出来的,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,古今中外这个例子太多了,什么原因?就是印祖所讲的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诚敬待人对事对物。对事就是敬业,你对於你自己所作所为尊重。老师叫你念佛,念佛是你第一桩大事,你真的尊重,真的不违背,他就成功。老师虽然教你,但是在真正落实可能老师不如你。你是全心全力在做,昼夜没有间断,老师可能当中还有中断,他还有别的事情,佛门讲打闲岔;他还有别的事情,有外缘、有障碍。你没有这些障碍,没有这些外缘,你能做到二十四小时不中断,你的老师未必能做到。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深深的去体会,外缘、事务尽量减少,多事不如少事,少事不如无事,真正到无事,你的功夫自然成片,自然有成就。下面第七句:

  【或名居宅。】

  这一句跟第四句「或名住城」,我们看看这两句有什么不一样?说「住城」,你的活动空间还大一点;说『居宅』,你就很可怜,你关在这个屋子里头出不去。这个「宅」与「城」有时候是一个意思,但是这两个名词同在这一段经文,就不能用一个意思来讲解,这个境界有大小的差别。佛在《法华经》上说「三界火宅」,这个说法跟前面的「住城」意思是相通的,但是前面有住城,如果我们把六道看作是个城,我们这个欲界就是宅。世尊在一般大经里头也常说,出不了六道轮回,在三恶道住的时间肯定长,三善道的时间短,这我们相信,有道理!

  在《百法明门》里面我们看到,一切众生,八识五十一心所,这是凡夫。五十一心所里面,善心所只有十一个,烦恼心所、恶的心所有二十六个。这就是说明我们的习性,这不是本性,本性没有这个东西,习性里头恶多善少,这从因上讲的。再看看我们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缘,六根所接触六尘境界,六尘境界里面恶多善少,这缘。古时候还好,善恶差不多,还有一个相当的比例,现在这个社会不得了,恶的缘大幅度上升;善的缘大幅度下降,几乎降到零,你说这怎么得了。阿赖耶识里面善心所没有缘,不起现行,恶心所的缘几乎每一样都具足,恶的心所全部报出来了,这就是世人常讲的世界末日。

  世界末日不是自然来的,不是上帝要惩罚人,也不是这些阎罗、鬼王要惩罚人,不是!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境界。所以,从这些经论里面我们明了,「宅」就是讲的三途,六道众生这是你的家,离开家到城里面去逛逛,那是什么?那是三善道。在三善道的时间短,享一点福,享福又要造罪,福报愈大,造罪愈容易,因为你有地位、你有权势,非常容易造罪业,福享尽了,业缘成熟,又堕落了。所以古德常讲「头出头没」,这是把三界比喻作苦海,头冒出来,在苦海里头冒出来吸一口新鲜空气,这个时间很短,再一个浪来又栽下去了;栽下去的时间长,出来的时间很短暂。苦圣谛里头,用「居宅」来做比喻,我们知道它的意思很深。

  佛给我们示现的,他把这个宅舍丢掉,叫出家,他是真的出了家。一生,他的生活方式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平常养成这个习惯。偶尔他老人家也不拒绝,有一些国王大臣、长者居士请佛讲经说法,将自己居住的地方提供给佛陀做讲堂,做休息的场所,佛也接受,佛并不拒绝,真的非常随缘,随喜功德。我们在经上看到最著名的,像《金刚经》、《弥陀经》都是在只树给孤独园讲的,这是给孤独长者跟只陀太子这两个施主(我们现在讲功德主)提供园林、提供精舍。佛这个僧团,带著他的这些学生住在这个地方,教学、上课、讲经。哪个地方有邀请,他就到哪里去;没有人邀请,还是树下一宿,依旧日中一食,天天出去托钵,没改变。

  不像我们现在,我们现在是出了自己小家,入了僧团大家。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,要懂得佛给我们讲出家的真实义,要出生死家、要出六道家、要出十法界家、要出烦恼家,那你就对了。我们在这场所,场所再庄严、再殊胜没有一丝毫留恋。住在这个地方无忧无虑、无牵无挂,缘具足,要把握著这个机会,快速的成就自己的道业,这个道业是往生净土,这是真正的道业。学会讲经是学业,不是道业,学业不能了生死,道业能了生死,得搞清楚、搞明白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西方离垢世界苦圣谛的第八句,第八句看起:

  【或名妄著处。】

  『著』是执著,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,不但你所著处是虚妄的,不是真实的,能执著那个念头也是虚妄的,能所都不是真的;换句话说,真的是很冤枉。所以聪明人要常常记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话。《金刚经》在中国,过去凡是读书人没有不受持的,不一定是佛门弟子;他也读《金刚经》,他也得《金刚经》的受用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你要真正懂得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诸法实相」,至少它能够降低你妄执的程度。分别执著减一分,你的烦恼就少一分,你的智慧就长一分;妄想执著减两分,你的智慧就长两分,这是真实的学问,这是真实的受用。

  清朝初年,彭际清居士是个再来人,那不是个普通人。童年的时候,道德学问就出人头地,还未成年(古时候成年二十岁)就考中进士;在当时最高的学位,就如同现在学校的博士学位一样,他就拿到了。以后接触到佛法,非常感叹的说,世出世间所有的学术、典籍要跟佛经相比,那差的太远了。於是他一切放下,专门在经教里面下功夫,成为一代的大佛学家。他有一篇文章《华严念佛三昧论》,近代黄念祖老居士有讲记。《华严念佛三昧论》就是用念佛这个方法修大方广佛华严,来修这个大法,念佛法门契入华严境界。一个人一生当中遇到净宗,这是他说的,这是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」,你怎么会遇到?

  他的父亲是乾隆朝兵部尚书,相当於现在的国防部长,用现在的话说,他的确是高干子弟,但是考中进士没有做官,学佛。他的家世显赫,物质生活不用操一点心,能够把荣华富贵、地位权势,他都能够放下去学佛,不是个简单事情,这是值得我们效法的。你看看现在在家出家许许多多的学佛人,名闻利养没有放下,还有一些刻意在追求。像彭际清居士得到了,不要;释迦牟尼佛是圆圆满满得到了,全部舍弃,这种示现告诉我们什么?世间法里头都不是究竟的,是生死法、是轮回法,说的不好听,是冤冤相报之法,太恐怖了。只有有真实智慧的人、彻底觉悟的人,他放下,他放得干干净净的。

  我们仔细观察他们走的路,现在我们一般人说他走的是什么路?成佛之道,十法界摆在面前,他走的是佛道。有人走菩萨道,一等人走佛道,走菩萨道的也不少,那要问为什么?善根不足,对於佛道有疑惑。确实我遇到学佛的同修不敢想成佛,为什么?佛太高了,自己没有这个智慧,没有这个福报,不敢想成佛,做个小菩萨就够了,他就心满意足。知见短浅,志趣不大,只求小果不敢想无上道。不能说他没有善根,他真的是有善根也有福德,缘不足,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,他老人家讲的是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,「总在遇缘不同」。我们学佛选择哪一个法界,有多大的成就,也是在遇缘不同。

  缘,我们真的要珍惜,不容易遇到。遇到的缘殊胜,省事,一般讲的是你少走很多冤枉路。你遇到真正好老师,他指你这一条是正路,你不怀疑,没有犹豫一直走下去,成功了,走到了。我们看不少学佛的人,这一生当中走很多冤枉路。李老师告诉我,他走了很多冤枉路,他学佛,学过教、学过禅、学过密,最后遇到印光老法师,专修净土,费了二、三十年的时间走迂回的路子。我们这一代比他就幸运多了,我们对这个净土法门(我是说我自己)犹豫不决,对它怀疑,没有信心也没有兴趣,但是时间不长,大概三年时间;李老师搞了三十多年,我这个犹豫是三年。这就接受了,没有怀疑了,生欢喜心,这些经论喜欢读了,但是还没有意思决心求生净土,还没有这个意思。「希望将来求生净土」,有这么一个念头,这个念头不强,实在讲不起作用。这大概到十几年,我讲《华严经》,在《华严经》里面看到文殊普贤发愿求生,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教他念佛法门,德云比丘本人是初住菩萨,修的什么法门?般舟三昧,专念阿弥陀佛,求生净土。

  我们中国人常讲「先入为主」,这句话很重要。善财童子第一个参访就先入为主,我再翻翻最后,五十三参最后一参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我这才恍然大悟,善财童子自始至终修什么法门?就是一个念佛法门,决定没有改变。当中参访不少法门,那是代表一切法门,一切法门参访,他都通达、都明了,怎么样?他不修,他还是修他的念佛法门。怎么知道他不修?每一参你看那个经文最后一段「恋德礼辞」,「恋德」是感谢他的教诲,增长了智慧,还是修自己念佛法门,增长了自己的定力;定慧等学,福慧双修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一门。我看到这一桩事情,我对於修净土就下了决心。

  所以我修净土下决心,是在讲《华严经》里面明白过来了。不是像从前,欢喜,不反对,可以接受,也欢喜看看净土经论、祖师大德的著述。这不止了,我要求生净土,我真的想去了,看到文殊普贤这大家一起都去了。在《华严》看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跟著文殊普贤往生极乐世界去参访阿弥陀佛,你看看这是什么样的气象?这个场面我们听说了,我们看到了,心服口服,没有话说了。这世出世间一切法,我们才晓得释迦牟尼佛放下了、安世高放下了,安世高还做了半年的国王(安息国王),把王位让给他的叔父,他出家了,知道这是最聪明的选择,无比殊胜的智慧,决不是世间人能相比的。

  所以在中国古时候佛门大德有说:出家这桩事非将相所能为。将是元帅,三军总司令;相是宰相、首相、总理,出家这事他们做不到,他们为什么做不到?放不下,名闻利养放不下,放不下,你就做不到,你就不能成就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放弃王位。所以要晓得十法界不能著,虚妄不实!有分别执著的念头,都叫妄念,为什么?事实真相是相有性无,事有理无,而且这个事相是刹那生灭,念念不住。所以六百卷《般若》最后的结论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是把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讲清楚、讲明白,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听懂?果然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就会跟释迦牟尼佛一鼻孔出气,你会跟他一样彻底放下,那就对了。一心向道,一心里面没有杂念,没有杂念那就是道,这个道就是自性。把自己从六道、从十法界回归到自性,这就叫做证法身成佛道。下面第九句:

  【或名虚妄见。】

  前面「妄著处」说的是所著,虚妄;这一句是讲能著,能分别、能执著这个见解是错误的,『虚妄见』。这两句话正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《金刚经》前半部破四相,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,这是诸法实相;后半部破四见,「无我见,无人见,无众生见,无寿者见」,后半部的意思比前半部深,能执所执都是虚妄的。这在苦圣谛里面。

  我们看看六道众生,看看我们周边的一些人物,他们确实有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,非常严重,苦,真苦,身心不安。人人都有这个执著,人与人之间就产生矛盾、产生冲突,就产生斗争。来到这个人间已经很苦了,再加上这个,苦中加苦。如果没有佛菩萨给我们说明,我们想不到,虽然这个事就摆在我们面前,没有留意,疏忽了,天天接触到,六根接触到,只是忘得一干二净,从来也没有从这个角度来看事情;换句话说,完全被这些虚妄的境界迷惑,以此为真。

  迷久了,乍听佛菩萨这个讲法,他起反感,说你这个看法想法错了,佛菩萨的看法想法错了,现在是什么时代?科学时代,佛菩萨讲这个不合科学、不合逻辑。不但不能接受,引起他强烈的排斥。这在社会上我们看到太多了,美其名为破除迷信,古圣先贤的教诲、诸佛菩萨的教诲,现在给它戴上一个帽子,迷信,消极,不合实际,忽略现实。你乍听好像也满有道理。初学佛的人往往听他们这一套演说,想想是有道理,跟他去了,把佛菩萨、圣贤教诲丢掉了。圣贤教诲、佛菩萨教诲,他接触的太少了,圣贤教诲殊胜的效应他没有见到,所以今天圣教流行非常不容易。

  迷信科学技术差不多将近有两百多年的历史,不是一个短时间,尤其是近代半个世纪科技突飞猛进,这个势力真的是排山倒海,不被它影响的人太少太少了。它带给我们的,科技带给我们的确实有一些方便。我常讲,我们有没有细心去想一想,我们付出多少代价?把祖宗几千年的教诲付出、抛弃掉了,伦理抛弃掉了,道德抛弃掉;再讲得现实一点,安定的社会抛弃掉了,道义、恩情也抛弃掉了。人与人之间完全讲利害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有利害,父子不相亲、兄弟不相爱、朋友没有信,你说这个代价多重?这是我们对於迎接科技所付出的代价。

  现在人慢慢警觉到,为什么?代价全部付完了,科技带来最后结果是什么?是世界末日。想到这个地方,大家感觉到恐怖,如何挽救?东方人还不信,为什么?东方人丧失了自己的信心,要跟西方人学。西方人现在没法子了,到东方来寻宝,看看神秘的东方,神秘的印度有没有能够解决现前社会问题的方法,他们来找。他们到中国找儒家、找道家、找佛家;到印度,找这些几千年传统的宗教典籍,西方人开始找了。等到西方多数人都在找了,我们中国人也会跟著来学。

  我在年轻时候也常常访问胡秋原先生,在那个时候,那是当代的史学家也是个政论家,他也是满腔的愤慨,那是个真正读书人。中国人,为什么这一百多年受这么大的苦?他那个时候告诉我,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,最守规矩的人,为什么这一百多年来受这么大的耻辱,受这么大的苦难?第一个因素就是不相信自己的祖宗,丧失了民族自信心。他的话给我很大的启示,我们冷静想想他说的话对,使我们想到中国古人常讲的「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」。我们这一百多年,整个民族遭受这么大的灾难,不听古人言。所以反过头来认真的反省,原因就找到了,解决的方法你才能找到,向外找,找不到,那怎么样?恢复自己民族自信心,你才有救;你对於你的祖先、传统文化没有一点信心,后果是什么?你应该灭亡。

  这世界上读历史的人都知道,四大文明古国,三个都不存在,唯独中国存在,中国存在靠什么?靠祖宗的教诲、靠伦理道德、靠儒释道三家的教学。我们不久之前在这里讲过《十善业道经》,《十善业道经》前有面有一篇雍正皇帝的上谕,他那一篇上谕等於这个经的序文,你看看就晓得。雍正是前清顶盛时期的帝王,康熙、雍正、乾隆这是清朝最盛的时代,这三个皇帝主政一百多年,也是在中国历史上,不但是大一统,是太平盛世。雍正肯定中国人民的教育,儒释道三家。你看他是怎么看的,他是怎么对待。我们从这些地方能够体会到,中国这个国家立国两千多年来,虽然改朝换代,甚至於外族入主,蒙古人入主,满清人入主,文化传统没有丝毫改变。这些帝王都非常聪明,识货,知道中国古圣先贤那些教诲好,他们拥护,认真奉行。

  所以吉凶祸福确确实实真正的根源,就是我们的思想见解是邪还是正?偏到邪,灾难就来了;回归到正,正就正常,安定、和平、幸福、繁荣,这是真正的因,为什么?正知正见与性德相应。现在人也不相信,你跟他讲他不相信。性德里头本来具足无量智慧、无量德能、无量相好,所以你那个一念正相应,果报不思议的殊胜。像华藏世界,像极乐世界,那不是人想像建造的,自然的。人想像建造的是属於科技,科技有毁坏的时候,为什么?人造的就有生灭。华藏不是人造的,极乐世界不是人造的,所以它没有生灭,它是永恒的。这个话今天的人说这不合科学、不合逻辑,他不能接受,这个事情就麻烦了,再看著办吧!不晓得经过多少次的毁灭、生灭,你才会回头。佛讲了,回头是岸。这一段末后第十句:

  【或名无有数。】

  这一句清凉大师有注解,「苦名无有数,三际无涯故」。注的文字不多,只有几个字,给我们点出来了,这个『无有数』是从时间上讲的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我们常讲过去无始未来无终,生生世世,生死轮回没完没了,苦谛,真苦!

  李老师以前教导我们,他老人家常说,如果我们不相信佛的教诲,就决定免不了长劫轮回。这是他特别给我们讲《无量寿经》的时候说的,也就是劝导我们选择这个方法。选择这个法门,一生有可能成就;不选择这个法门,凭我们自己的能力,这一生当中肯定不能成就。这什么原因?不带业。那我们想想看,见思烦恼我们这一生能断得掉吗?不要说见思烦恼了,尘沙无明不谈,见思烦恼里面的见烦恼,佛归纳讲了五种: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取见、邪见,这五大类你能不能断得掉?身见是什么?身,真的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,你能做得到吗?这五大类的见惑没有了,才证小乘须陀洹果,没有离开六道轮回,但是你在六道里头决定不堕三恶道,这叫保证,你是人天两道往返,决定不会堕三恶道。

  美国凯西那个报告里头说,人有轮回,但是人决定不会堕落成畜生,人的灵跟畜生的灵不一样,畜生也不会变成人。这个见解是错误的。如果要是说证得须陀洹果,他永远不会堕三恶道,他这个轮回就是人天两道,这行,这能讲得通,小乘须陀洹,不是普通人。普通人,我们在最近看到网路上的讯息,知道今年一月二十八日,纽约有一条鲤鱼会讲话,这条鲤鱼前生是个犹太人,人不变成畜生了吗?人既然可以投胎做畜生,畜生当然也可以投胎变成人。六道轮回,佛法里讲得很清楚,印度许许多多宗教都肯定、都说得很明白,你要是看六道,看三际(过去现在未来),那真叫苦不堪言。

  所以李老师一生禀承印光大师的教诲,时时刻刻劝人修净土。唯有修净土,带业往生,只要伏烦恼,不要断烦恼。断烦恼,难,伏烦恼我们能做得到,断烦恼做不到。所以我们这才死心塌地修学这个法门,知道除此一门之外,没有任何方法我们能够有把握了生死、出三界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