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0九一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0九一卷)  2003/9/9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1091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四圣谛品」第二段,邻次十界的第一段东方密训世界。我们讲到苦灭道圣谛,现在请从第六句看起:

  【或名离边。】

  『离边』,「边」是两边,换句话说,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矛盾、对立。「离边」,永远离开矛盾、离开对立。这句话意思很深很深,我们要细心的去思惟观察,不能够粗心大意,粗心大意自己认为离了,实际上并没有离。譬如大乘法里头常讲,「两边不立,中道不存」。离两边,这行中道,中道跟两边不又对立了吗?有没有离?没有离,要怎样离?中道也没有了。两边没有了,中道也没有了。再从事相上看,两边存在,中道也存在,不是说你离了就没有两边,你离了就没有中道。这到底是什么意思?

  我们在前面说过苦集灭道,每个名词都含无量义,每个名词都含摄所有一切名词。所以一个懂了,你全都懂了;一个没有懂,你完全没懂。为什么佛说这么多名词?这在教学上是非常高明的手法,所有的名相你一接触都通达,证明你真的通了。就像古人,这个古人还不算太古,民国初年曾经有一个参禅的人给印光大师写了一封信,他说他对於一千七百则公案,《五灯会元》里头所说的,他说差不多他都参透了,其中还有少数几条还没有参透,绝大多数他都参透了。写了这封信给印光大师。印光大师回了一封信说:一千七百则公案你只要有一条没有参透,你就全部不通。听说那个人接到印光法师这个信之后,不参禅了,念阿弥陀佛了。印祖的话是真的,大乘教里常讲「一经通,一切经通」。《华严经》更是透彻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。你这一个名相彻底通达了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一切名相你都通达了。

  「离边」是什么意思?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平常讲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只要你还起心动念,你没离,怎样才离?六根接触六境,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,六境是色声香味触法。我们六根接触六境,不起心、不动念就是离妄想,不分别,不执著,你这才叫真离了。这是什么境界?苦灭圣谛的境界,也就是宗门里面常说的明心见性的境界,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来讲,就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,这个境界超越十法界。你就晓得十法界里面,他有起心动念,一真法界里面没有起心动念,这叫真正离边。

  才起心动念,边就建立了。正是世尊在楞严会上给富楼那尊者说的,「知见立知,是无明本」。富楼那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:无明从哪来的?为什么会起无明?世尊这样解答他:知见立知,这是无明本。知见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就是你能知、能见,这是真心本性的德能,自性本具的德能。德,我们常讲万德万能,能是什么?能就是见闻觉知。这不能不懂,见闻觉知是本能。现在有一些科学家在做科学的实验,证明了植物有见闻觉知。日本的江本胜博士用水做实验,水是矿物,证明了水有见闻觉知,它能见、能听、能觉、能知,这就是《楞严经》上佛所说的「知见」。

  水,它不立知,我们也能像它那个样子那就行了;它随缘,它不攀缘。我们人以善意对它,它的反应很美,结晶非常美;我们以恶意对它,它的结晶非常丑陋,那是什么?那叫随缘。我们凡夫麻烦了,所以这个有情众生,佛说有情众生皆有佛性,无情众生皆有法性。植物跟矿物它是法性,在我们就叫做佛性。佛性跟法性实在讲是一个性,为什么要说做佛性?佛性里头有觉迷,法性里头也有觉迷,它什么时候从迷转成觉?它要随佛性之缘。所以《华严经》上说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就是说的这个道理,有情众生成佛了,天地万物没有一样不成佛。

  我们要问今天这些矿物、这些植物它成佛了没有?我没有成佛,我境界里面这些植物、矿物它也不能成佛;我哪一天成佛了,它们跟我同时成佛。所以释迦牟尼佛跟我们坐在一起,他的境界里面,情与无情同圆种智;我们境界里面,情与无情也是迷惑颠倒。我这个话只说到此地,你好好的去参究,依报随著正报转,这个道理深了,这是事实真相。今天科学虽然很进步,还没有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科学还在摸索,而佛法已经给你说得非常透彻,叫「离边」。

  那单单有离,还是一边,为什么?离跟即这是两边,怎么办?大乘教上给我们说「离即同时,离即不二」,那真离了,你要晓得同时,你要晓得不二,要入这个境界。这个境界是真实智慧,真实智慧就是里头决定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,真的是毫分都不夹杂,究竟圆满的智慧。宇宙是一体,我们讲经常常说,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原本是一体,现在还是一体,与迷悟不相干;悟,它是一体,迷,它还是一体。佛菩萨的教诲帮助我们觉悟,帮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就如此而已。再看下面一个名词:

  【或名了悟。】

  『了』是明了,『悟』是觉悟,这好懂。名词好懂,实际上也不是容易事情,我们没有办法明了,也没有办法觉悟,这什么原因?佛说了,你有障碍。「了悟」是自性本具德行,这个德行现在没有了、隐没了,什么原因?迷了自性,了悟就变成无明,无明是不了、不悟。了悟是无明的反面,就是明心见性。

  佛说我们迷了之后产生障碍,障碍多!无量无边。世尊教学把无量无边的障碍给它归纳,归纳到最后就成两大类,或者说三大类。两大类是佛经上讲的二障,三大类是讲的三障,都是属於归纳。两大类是一个烦恼障、一个所知障,只要你有这两样东西,了悟就没有了。现前什么起作用?无明起作用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,性相、理事迷而不觉。如果是讲三障,三障是讲惑、业、苦,惑业苦实际就是讲的因缘果报,惑是迷惑,迷惑是缘,造业是因,六道轮回是果报,这是惑业苦!这都是障碍。

  三障也好,是二障也好,六道凡夫具足烦恼业障,所以你的性德,了悟是性德,性德不见了,没有了;绝对不是真的没有了,我们常讲叫隐没,就是你看不见。它在,它有,只要你把障碍去掉,它就现前。好像我们晚上的月亮,月亮真有,但是现在怎么样?被云彩遮住,厚厚的一个云层把它遮盖住,月亮没有了;不是真的没有,云要散掉了,月亮就又现出来了。由此可知,了悟是真的,真有;无明是假的。无明,自性里头没有,是我们一时错误把本明(了悟是本明)变成了无明。佛菩萨慈悲为我们示现,现身说法来教导我们,教什么?帮助我们恢复性德而已。

  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就这么一桩事情,如果我们能够接受教诲,他的教诲是真实智慧,就是他的现身、说法也都是真实智慧的流露,真实的德能,只要我们肯随顺。你能够随顺,这我们在讲席上常说,长时期的薰陶,现在人讲学习,长时期的学习。我们中等根性的人,也就是说业障习气很重,长时间的修学,逐渐逐渐这个障碍、习气它就减轻了。烦恼轻一分,智慧就长一分,烦恼习气果然轻了若干分,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透出来若干分,你的信心具足了,没错,是真有效。你对於整个宇宙的看法,人生的看法,体相作用的看法,因缘果的看法,逐渐跟事实真相就接近了。这个接近就是了、就是悟,我们回向偈常常念「愿得智慧真明了」。第八句:

  【或名摄取。】

  这个『摄取』一定是在道上讲的,「摄取」一切众生,或者说「摄取」一切有缘众生,那无缘的呢?无缘也包括在里头。佛帮助一切众生,一切众生的烦恼习气不一样,一切众生的根性不相同,所以他分根熟、未熟、没有善根,也分这三等。根熟的众生,那是过去生中累劫学习有相当成绩可观的,这个好办,在这一生当中,佛会帮助他成就;根没有熟的,佛在这一生当中帮助他增长;没有善根的也不舍弃,在这一生当中帮他种善根。所以佛家常说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我们就懂了,确确实实不舍一人。至於说「佛度有缘人」,绝对不矛盾。佛度有缘人,那就是根熟众生这一生帮助他成就,永脱轮回,永脱十法界。未熟、没有善根的人这一生他没有办法超越,他还要搞轮回,在轮回里面一世一世的学习。总而言之,佛菩萨慈悲,不会舍弃一个众生。我们凡夫有时候能觉察到,有时候完全不能觉察,佛菩萨、神圣在我们周围帮助我们。从这个地方才真正体现出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。

  佛菩萨这样的照顾,众生并不感激,有时候还要毁谤,还要侮辱,还要糟蹋他,佛菩萨在不在意?如果他要在意,他是凡夫,为什么?他著了相。佛菩萨若无其事,这就是前面讲的,他了悟、他离边,因此在摄取一切众生,他永远没有离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永远不离。这五句是自性本具的德行,所以圣者应化在世间,是自性本具德能自然流露。这个境界没法子说,古大德常讲「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」,说不出来。你入这个境界你自然能够体会到,你会会心的一笑,说不出来。

  现在我们要来谈谈用什么方式「摄取」?方法就是经教里头常常讲的四摄法。摄取众生,摄受众生是一个意思,总不离这四个原则:第一个是「布施」,第二个是「爱语」,第三个是「利行」,第四个是「同事」。你要懂得这四摄法的意义,真实的义理,你能够应用在你生活上,你就能够摄受一切众生。摄受是教化、是化他,可是你要把这四条做到,这四条要落实那是智慧,真实智慧。四摄法里面的「布施」,我常常说,说得很浅显,多请客、多送礼。中国人常讲「礼多人不怪」,但是你要懂得方便,方便是最恰当的方式,所谓是不即不离,恰到好处。对方对你尊敬,对你没有怀疑,感受你的真诚,你的关怀照顾。他从内心里面感激,然后他才会接受你的教诲。那是属於自动自发的,自自然然会向你学习。

  所以教化众生,我们要知道世出世法都不例外,身教重於言教。我们细心观察诸佛菩萨、古圣先贤,他是做到而后说到,大家相信。他先做到,不是说了之后做不到,那没有人相信,给你打很多问号。所以这桩事情要从真实心中作,一丝毫虚伪都不能有,有一丝毫虚伪人家就怀疑了,你对我这么好,这什么意思?什么企图?目的何在?这麻烦就来了,不但教不了他,他处处给你设防,那你就做错了。

  所以「方便」这两个字重要,方便是最适当的方法;换句话说,方式做得不适当不能摄取,礼节过分了不能摄取,不到也不能摄取,真的是恰到好处,自己确确实实没有一丝毫私心。连基督教都常说「世间罪恶的根源就是自私分别」,这基督教说的;我们佛法说「一切罪恶的根源是贪瞋痴」。贪瞋痴是不是自私?是不是分别?是,没错。所以,我们自己首先要提升自己。要提升自己,你必须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断掉,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真实利益去想,不要想自己,为什么?想自己增长我执。换句话说,就是增长自私自利,增长贪瞋痴慢,所以决定不能想自己。我说的多请客、多送礼也有分寸,怎么落实这是智慧,是活的不是死的,因人、因时、因地不一样,活活泼泼。

  四摄第二个是「爱语」。爱语不是甜言蜜语,爱语是真正爱护他的言语,跟他交谈,出自於内心,真诚心爱护他,处处为他著想,决定没有自己一点私心夹杂在里面。私心一夹杂在里面,被人家一揭穿,叫一文不值,没有一丝毫的私心。我们学佛只有一个目的,在一生当中一个方向、一个目的,求生净土,亲近弥陀。为什么我们对一切众生那么好?那是因为我们真正明了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,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」。我们懂得这个道理,这就是觉。他在迷,我懂得他不懂,我们有缘、有机会交谈,我就要帮助他觉悟。我决定没有任何企图,绝对不想在他身上得一点好处,绝对没这个念头,有这个念头那你就是轮回心,你所造的是轮回业,就错了。错与不错就是一念之间,爱语。

  「利行」,利是利益,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对於社会、对一切众生决定是有利益的,对他自然是有益的,不会是有害的,叫利行。利行具体的说法就是持戒。持戒、行善最重要的学习纲领就是五戒十善。五戒十善是世出世间所有一切修行人必须要遵守的,你要是违犯,你就不是佛弟子,佛弟子决定不会违犯。所以五戒十善真正做好了,就是经上常讲的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那个善是有标准的,不是随便讲的,所以五戒十善是行门里面的总的指导原则,总的纲领。

  出家修行,这个利行的总纲领、总原则就是《沙弥律仪》。诸位千万不要小看十戒二十四门威仪,修行人成菩萨,成阿罗汉、成菩萨、成佛,根基就扎在这个地方,你今天没有根,你怎么会有成就?所以修行,有人修了好几年,有人学了几十年,功夫不得力,什么原因?没有扎根。这些话我常讲,我知道学佛的同学,特别是出家同学,往往把这一桩事情疏忽了,经好听,提到戒,摇头了,这头一摇就摇到三恶道去了。由此可知,利行先利自己,然后就利别人。这利别人怎么说?给别人做了好榜样。自己果然有智慧、有德行,你就能加持一方。这个道理不难懂,中国谚语里头有所谓说「一人有福,连带一屋」。这一个人有大福报,有大智慧、有大福报,他住在这个地方,这个地方不遭难。为什么不遭难?这一般说法,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。说佛菩萨、鬼神保佑,这是一般说法。

  从科学观点上来看,我们知道这个善人,现在人讲磁场,他的磁场好,世间做恶的人很多,那个磁场不好,他到这个地方来,把那个不好的磁场同化了,有这个力量,他缓和了。再从科学的实验报告里面说,我们就更清楚,这个人心善、思想善、行为善,他居住在这个环境里面,那个依报随著他转,他的力量大,很多做恶的人,那个力量敌不过他的力量。他的心纯净,行纯善,纯净纯善产生的力量不可思议,这是这个地区为什么不遭难的原因。无论从佛法,从世法,从科学角度里面都讲得通,为什么自己不修?你修成了,多少人沾光?多少人得福报?就享你的福报,有形无形,有意无意。

  最后一条叫「同事」。同事这一条里面的境界深广没有边际。如果说是在现前这个社会,无论是男女老少,无论你是哪个行业,今天这个社会大众所希求的是什么?所盼望的是什么?你去问问,调查一下,无过於安定和平。我们今天提出,我们来做安定社会、世界和平的工作,我们同事!全心全力、尽心尽力把这桩事情做好。我们晓得真正要把这个事情落实,这是大智慧、大德、大能。大智大德大能,我自己有没有具足?如果没有具足,我们要想什么方法来补习。自己有这个心、有这个愿,心想事成,先要成就自己的大智大德大能,然后我才能跟人同事。大德、大能的根本就是无私的奉献。我们实在讲,这个大智大德大能是自性里头本具的,不是外来的,我们每个人都有,正是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。很清楚,如来有,法身菩萨有,我们失掉了。怎么失掉的要知道,迷失的!所以我们只要有这个心、有这个愿,认真好好努力来补习,这个能力可以恢复,恢复不难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第九句:

  【或名最胜眼。】

  「胜」是殊胜,『最胜眼』就是真实智慧,观察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。谁能得到?就一般而论,法身菩萨,圆教初住以上、别教初地以上,才是真正的「最胜眼」。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权教菩萨、藏通的诸佛,称为胜眼,不能加最胜,一般的讲法。我们六道凡夫连念头都靠不住,这佛在经上说,教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。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想法、看法,为什么?我们想的,我们所看的,错了,什么时候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?佛在经上讲,至少要证得阿罗汉果,你才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。

  阿罗汉是什么?阿罗汉是正觉,如来果地上是无上正等正觉;正觉是阿罗汉,正等正觉是法身菩萨。换句话说,我们六道凡夫也有觉,这觉不正,阿罗汉才是正觉。我们要问:这个正的标准是什么?为什么六道里头没有正觉?佛说了,标准是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。这话说得好,六道凡夫纵然是你的功夫能够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,你的见思烦恼没断,这是真的。见思烦恼没有断,换句话说,你起心动念是烦恼做主,你的习染做主,哪有不错误的道理!

  所以我们在六道里头受许许多多的苦难。苦难从哪里来的?自作自受,不是别人给我受的。连外国科学学者,现在也有不少肯定人生在世真的有轮回,确确实实受前世业力影响,这一生所造的一切业习,也会影响到来生。他们说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人,在一生当中所有的际遇,决定没有一桩是偶然的,没有一桩是偶然突发的,没有,统统是业力在支配,都是与过去生中造作的有连带关系。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因果相续,因果循环,因果报应,没有偶然的。诸位如果要细心去念念《了凡四训》,对於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你就明白了。

  但是佛法不是宿命论,这个诸位要晓得。佛法肯定业力,决定受业力的影响,但是你可以改造,业是你自己造的,不是别人给你定的。自己造,自己当然可以改造。像我们居住的房子,这我们自己造的,哪个地方觉得不合适,可以改一改,行,所以命运可以改的。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,云谷禅师给他一番教导,他接受了,居然把命运就改变过来,证明了古人常讲的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了凡先生真做到了。他命里头没有功名,他求功名,功名得到了;命里面没有儿子,他求儿子,真的也有了一个很好的儿子;命里头短命,只有五十三岁,但是他并没有求长寿,居然活到七十四岁,他并没有求长寿。这就说明什么?命运可以改,你只要懂得这个道理,知道方法,如理如法,它就改过来了。

  改过来的总的原则,还是佛经上给我们的教诲,不要随顺自己烦恼习气。这句话重要,一定要随顺圣贤教诲,为什么?圣贤教诲,经论里面所讲的是我们的性德,换句话说,这是正觉,这是正等正觉,《华严》、《无量寿经》那是无上正等正觉。我们随顺经教,就是随顺无上正等正觉,哪里还会有错误!我们每天读经,每天学教,要懂得学的是什么,为什么要学。如果我要不读经,不学,肯定我起心动念、生活行为,不就是随顺自己的知见吗?随顺自己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,这个我喜欢,那个我讨厌,这个我爱他,那个我恨他,造业!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轮回心造轮回业,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。

  我每天读经,每天学教,我每天生活行持,起心动念,我随顺无上正等正觉,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,这能超凡入圣。学习的时间久了,薰习,长时薰习,薰习久了,你就会自己感觉到现在真的有一点智慧了。烦恼轻了,真有一点智慧了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起心动念都会想到佛经上给我们讲的原则,我们本著这些原理原则,错不到哪里去;纵然有错误,错误不多,偏差不大,很接近这个标准。什么时候到与这个标准完全相应了,那恭喜你,你就是法身菩萨了。因为《华严》、《无量寿经》它的标准是法身菩萨,你要是完全与这个标准相应,你就证得法身的地位,这是真正把你的灵性往上提升,好境界!这一次到人间没有白来。但是这个提升还不够,决定要求生净土,为什么?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大圆满了。如果我们有这种眼光,有这种认知,也可以说「最胜眼」。

  特别在末法时期,在动乱的社会,你能够放下万缘,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,一心一意取西方净土,称你为最胜眼不为过。我们想起谛闲法师锅漏匠那个徒弟,倒不是锅漏匠有最胜眼,而是谛闲老法师有最胜眼。锅漏匠是完全接受,一丝毫怀疑、犹豫都没有,全盘接受,他成功了。所以谛老的那个开示,那是最胜眼的照见,那是他老人家几十年修得的,决不是偶然的,做出最正确的指导。再看末后这个名称:

  【或名观方。】

  『观』是观察,『方』是什么?清凉大师有注解,「言观方者,谓观四谛也」。他举出《涅盘经》第三十六,这个三十六是三十六卷,《涅盘经》里面第三十六卷「迦叶品」中有一段话说,「如恒河边,有七种众生」。这是比喻,在恒河边,一种在河里面沈下去,就是淹死了,掉在河里头淹死了。第二种是「没已还出」,掉到水里之后他又冒出来,出来之后他又掉下去了,还是被淹死。比第一种好一点,第一种一掉下去就淹死了,第二种他还挣扎了一下,但是还是没有办法。第三种,掉下去之后他能出来,出来之后,再不会淹没了。第四种,出来之后他就「观方」。五者「观方已去」,观方之后他就走了。六者「出去浅处则住」,他走到水浅的地方就住在那里。最后一个,他「到彼岸」。这个比喻我们好懂,七种人七种不同的境界,现在他取第四种,第四种叫「观方」。观方是遍观四方,四方就是四圣谛,就是代表四圣谛。能观四谛就是道谛,所以这个「道」也就叫观方,这是苦灭道圣谛,苦灭道圣谛又名观方,是这个意思。

  清凉大师《疏》里面还有一段文,他说「更有四方,如十定品」,这是「十定品」里面讲的。「即第四十二」,这第四十二是《华严》八十卷在第四十二卷,「阿耨达池喻中,合池四方云(合是合法),佛子,何者名为菩萨四方」,这个我们要注意。「所谓见一切佛而得开悟」,这是第一;「闻一切法受持不忘」,二也,这是第二;「圆满一切波罗蜜行」,这是第三;「大悲说法,满足众生」,这是第四。最后结论说「若观此四,为菩萨道也」。前面讲观四谛,实在讲观四谛就是观世出世间因果,那就是道。

  西方社会最近一个世纪以来崇尚科学,对於宗教、上帝、先知的教诲抱怀疑态度的人愈来愈多了。他们认为这是迷信,不合科学,所以到今天对科学的信仰愈来愈坚定,愈来愈普遍。但是科学发展到现在,也有不少问题出来了,这些问题带给我们社会许许多多的灾难痛苦,所以现在也有一些人开始怀疑,科学是不是真理?科学能不能给社会带来真正的幸福?一个错误的观念,要把它修正过来,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。

  最近这几年,我们知道有不少西方人要到东方来找真理,东方儒家、佛家、道家,东方的一些宗教。东方人自古以来崇尚伦理道德,圣贤教诲,即使遭遇到现前这么大的冲击,毕竟是根深蒂固!现在我们知道在中国大陆,在台湾,在东南亚,甚至於在澳洲、美国我们都听说,有不少家长、老师带著子弟搞读经运动,这个读经就是读古时候的圣贤书。从这个地方来观察,就晓得东方这个根非常的深,根深蒂固。看看用中国古老这些方式能不能挽救现前社会灾难。现在许许多多人也未必是真心想做才做实验,找不到门道了,这神秘的东方看看有没有东西能挽救。

  东方的东西这是讲因果循环,因果相续。西方现在也在讲,这个说法确实不谋而合。人不是一世就完了,要是一世就了,这事情就好办,那真的可以竞争、可以拼命,赢了我什么都得到了,输了就算了,一世就了了。事实一世不能了!他还有来世,生生世世相续不断,套中国一句话就是不得了,不是了了,而是不得了,这个麻烦大了。

  「观方」,我们看了清凉大师的开示晓得,就是教我们观察世出世间的因果,这观四谛。苦集,世间因果,灭道,出世间因果。世出世间因果你统统看清楚、统统看明白了,这就是道谛。所以印光大师出现在近代,他老人家一生所提倡的,我常讲偏重在因果的教育。你看看他老人家教我们,他一生极力提倡,大量印行的、印刷流通的是什么?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汇编》、《安士全书》,他一生提倡这三样东西,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。在这个时代要想挽救这个劫运,靠什么?靠觉悟,靠回头,靠断恶修善、改过自新。印光大师就提倡这个教育,这个教育不就是此地讲的观方吗?

  「十定品」里面「菩萨四方」说得好,第一句「所谓见一切佛而得开悟」,这最重要了,见一切佛而得开悟,这一句我们怎么学法?《华严经》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那就是见一切佛。见一切佛,目的在哪里?在开悟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我们懂得了,要把这桩事情放在第一,我们这一生要办的,我们这一生要完成的就是这一桩大事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为我们介绍,我们明白了。只要生到极乐世界,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你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加持,你就有能力,时时刻刻随自己的心愿,参访十方无量无边刹土里面的诸佛如来;你天天可以见一切佛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见一切佛供养,供养是修福,这修无量无边的福报;听佛开示,听佛讲经说法,开悟!每天出去参学,福慧双修,只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才能够快速的完成真实的成就。我们这一生方向目标指示出来了,纯正,一丝毫错误偏差都没有,现在这个路就是要我们自己去走。经典上讲得很清楚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你看三辈往生这一品里头,无论是上辈、中辈、下辈,或者是最后那一段慈舟大师所判的一心三辈,都有这八个字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。什么叫发菩提心?我们这些年来对菩提心有一个概念,就是真诚,真诚心。处事待人接物,我们用真诚心、用清净心、用平等心、用觉悟心、用慈悲心,这是菩提心。

  如果你要是嫌这个说法还是太麻烦、太罗嗦,「我还是不懂,我还是做不到」。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面有个说法,是既简单很容易,他的说法是什么?一心一意求生净土,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。我们想一想蕅益大师的话有没有道理?有道理!一心一意就没有杂念,没有杂念就是真诚心,就是清净心;一心一意里头没有高下,没有高下就是平等心,就是正觉心、慈悲心,你看他讲得多简单。许许多多念佛的老太婆、老阿公,不认识字的,念上几年真的往生了,走的时候不生病,瑞相希有,他有没有发菩提心?他连什么叫菩提心也不懂,你跟他讲至诚心、深心、大悲心,他不懂。真的,他就是蕅益大师讲的,一生当中一心一意求生净土,他没有第二个愿望,没有第二个念头。所以取西方净土并不是难事,我们要觉悟、要真干。世间什么都是假的,真正是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,不能再造业了。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「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声佛,打得念头死,许汝法身活」,这个话字字真实。所以我们如果真的是觉悟了,真的是智慧开了,万缘放下,一心一意只求亲近阿弥陀佛,往生极乐世界。

  第二「闻一切法受持不忘」,这一句就是四弘誓愿里头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。我在讲席里面这么多年来,我劝勉大家在无量法门当中我们只求一门。闻一切法,一即一切,古大德常讲「一经通,则一切经通」,我只要闻一部经受持不忘就行了,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,我这个一就变成一切,一切经也就受持不忘了,这个法子好。现在你要开始广学多闻,那找麻烦,为什么?你的时间、精力、精神都分散掉了,这一分散一事无成,一样都不能成就,你只能专攻一样,你才有成就的可能。

  今天我们学一样,哪一样最好?我介绍同修的两部经,两部经里头选一部就可以。如果你还年轻,你还有能力,你学《无量寿经》,如果年岁大了,记忆力衰退了,没有能力学了,你学《阿弥陀经》,其他的都不搞了。有人问我:法师,《华严经》可不可以听?可以听,不要去读,不要去研究,你能听多少,在日常生活当中帮助你受用,听多少算多少,一点关系都没有。主修的经典,你要把精神、精力、时间要放在主修经典上。《华严经》听听当作消遣,调剂调剂,这样就好,主修的这个受持不忘。锅漏匠只受持六个字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他的成功就是受持不忘,他什么都不晓得,师父只传他六个字,他就六个字念到底,他真成功了。

  第三「圆满一切波罗蜜行」。这桩事情要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做不到,但是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能做到。我说这个话有没有矛盾?跟诸位说没有矛盾,为什么?这一句六字洪名,把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所讲的经法(经教法门)统统都包括在里头了,所以这一句佛号念到底,就是圆满一切波罗蜜门,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?锅漏匠每天所修的是不是圆满一切波罗蜜门?经上讲是波罗蜜行,我讲的是波罗蜜门,我们愈是细心思惟观察,它是真的,它不是假的。由此可知,真的是像善导大师所说的「总在遇缘不同」,我们如果能够遇缘殊胜,菩萨所修的一乘大法我们也有分,问题还是在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特别是净土宗,真正不可思议。

  有人来跟我说:法师,你常年讲经,天天赞叹净土,难道其他的法门都不行了吗?说这些话的人、提出这个问题的人,我肯定的说,他很少听我讲经,如果他要常常听我讲经,他绝对不会有这个疑问,为什么?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我常讲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每一个善知识对於自己法门谦虚,对於别人的法门尊重,为什么?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不可以自赞毁他。为什么我们今天选净土?我们的根性是下根、劣根,我们不是上根;许许多多的法门那是上根利智人修的,像华严、法华、三论、法相,下根的人不能成就。禅宗尤其是殊胜,禅宗是接上上根人,这一定要懂。我们今天偏赞净土,对象是什么?对象是下根,业障重,智慧少,修这个法门容易成就,其他的法门比这个高,比这个深,比这个殊胜。对於其他宗派修学的法门,我们非常尊敬,我们决定不敢毁谤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
  第四句「大悲说法,满足众生」。众生根性不相同,教学的方法不一样,所以世尊开八万四千法门,为什么?对治八万四千不同根性的众生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我们学佛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根性,依照自己的根性来选择法门,容易,不难。决定不能够自赞毁他,那你就犯了如来的重戒,不会有成就的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