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0九0卷) 2003/9/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1090
诸位同学,请看「密训世界」苦集圣谛第五句:
【或名善入趣。】
这些名称都是「灭谛」的别名,像前面讲的「安隐」,真正安稳是「灭圣谛」,总的来说,就是涅盘,这是最安稳的,也叫做『善入趣』。「入」是契入,「趣」也是趣入,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「善」。契入,我们一般不难体会,怎样叫做善契入,这个意思就深了。首先你要晓得,苦灭圣谛在哪里,究竟无上大般涅盘在哪里,实实在在讲,就在现前、就在当下。我们为什么不能契入?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他们能契入,这里头叫做善,善入之后他真有受用,因为世出世间没有界限。圣者能契入,凡夫不能契入,道理在哪里?实在讲还是在觉、迷,这一念之差。事相上有没有觉迷?没有。事上没有,理上也没有。那觉迷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?这桩事情,实在说,事上好像有,理上决定没有,相上有,性上没有。所以凡夫一念觉,他就是诸佛如来,如果他一念迷,那就是凡夫。
什么是迷?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迷。什么是觉?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觉,觉就善入!迷,怎么想证也证不得,没法子证到。凡是真正契入,无一不是善入。这个理很深,境界很微细,我们听了还是模模糊糊,还是不知道怎么样契入!古大德教我们有一句话说得好,放下就契入;凡夫之所以不能契入,放不下!放下跟放不下对立,二法,六祖惠能大师讲,「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」。你要懂得什么叫不二法,你就「善入趣」,如果还是执在二法里面,那你怎么样也没办法契入。不能契入,你修行到最高的境界是十法界,十法界里面佛菩萨的法界,决定没有办法离开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;我们这个经上讲的华藏世界,你没有办法契入。还是经上讲的一句话妙绝了,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真的你就契入了。这个境界不可思议,决定没有办法思惟,你一想就错了,你也说不出,你能说得出也错了。
所以佛在《般若经》上才告诉我们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「舍」就是不能分别、不能执著、不能思议。一真法界是自然的、是现成的,眼前就是,没有一法不是。凡夫之迷就是有念头,所以念叫妄念,妄念没有了叫正念。正念跟妄念,实在讲没有差别,差在哪里?正念不迷,妄念迷了;凡圣说穿了就是觉迷之间。觉悟的人每天穿衣吃饭,迷惑的人每天还是穿衣吃饭,哪有两样?迷惑的人有生老病死,觉悟的人也有生老病死。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,给我们示现的不就是如此吗?但是你要晓得,一个是住一真法界,一个是住六道轮回,不一样。这个不一样就是觉迷,觉心永远是清净的,迷心永远是染污的,染净不同。染就有业,业就起障碍,就有业障;觉没有业、没有障,他得自在。生从哪里来,死到哪里去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一点都不迷惑,确实是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迷的人心量窄小,不能包容,觉的人,心是包宇宙、包万法,真不一样。再看下面第六句:
【或名调伏。】
实在讲这么多名相,一个懂了其他都懂。『调伏』的意思有浅有深,在灭谛里面这个「调伏」是究竟的调伏、真实的调伏。为什么?无明烦恼永远不会再起现行,这是真正调伏。我们凡夫,调伏是修行重要的手段。调是调心,伏是伏烦恼,这里面的境界无量无边。烦恼习气不是一种,贪瞋痴慢,以一个贪来说就说不尽!贪财、贪色、贪名、贪利,甚至於学佛了还贪佛法,哪里能说得尽!怎样能把烦恼习气伏住?佛所用的方法是戒定慧三学,戒跟定都是伏烦恼,智慧现前的时候才能把烦恼转变成菩提。所以禅定只能伏,不能够断烦恼,没有办法断,只能伏。唯有智慧才能断,这个断不是真的断灭,不是的,把它转变了;转生死为涅盘,转烦恼为菩提,智慧现前就转变了。
但是,定慧都不容易成就,那是什么原因?原因在你没有能持戒。我们今天学佛,多数同学疏忽了戒律,所以不能成就,学一辈子,所学的都是佛法的皮毛,你没有办法契入,原因在哪里?你疏忽了戒学,你不知道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定能降伏烦恼,慧能够转烦恼为菩提,也就是我们一般讲的,慧能断烦恼,灭断;转过来的时候,烦恼真的是灭断,菩提现前了。疏忽戒律怎么行?不要说是佛法,世法,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有个规矩,都有个先后次第,你要是错乱了,就不行,就不能成就了。无上甚深之妙法,也是有规则的,你不遵守,你怎么能成功!
许多同学,我是常常遇到,烦恼想断断不了,境界想转转不过来。什么原因?说穿了,你疏忽戒律,你没有认真在戒律上下功夫。我初学佛的时候也犯这个毛病,这个毛病大概是我们现代人的通病,常常犯的,疏忽了。我是章嘉大师大慈大悲无数次的提醒我,到他老人家往生了,我是很认真的思念老人。三年,他教我些什么?我学到些什么?这一反省,立刻就想到他常常讲的一句话,总讲了百遍以上,这印象就太深了,「戒律很重要」。就这么一句话,常常提醒我戒律很重要,我听起来是耳边风,没有留意!
到他老人家走的时候,这一想,这一句话讲的遍数最多,印象最深刻,才对戒律不敢轻视,找戒律这些典籍来读,读了之后,还是不能落实。以后亲近李老师,李老师给我定这些规矩,要我做,这统统是属於戒律,逐渐逐渐明了。所以我常常跟同学们讲,我是中下根性的人,不是上根利智。上根利智,好!所谓一闻千悟,很快速、很短的时间他就能悟入,我要花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悟入。所以对於中下根性、烦恼习气重的人来讲,时间非常重要,要长时间,寿命短了就不行。长时薰修,还得要一门深入,真正做功夫不能贪多,贪多没有用处,几句话一生奉行,努力的去学习,你就会成功。
所以我们净宗学会成立,行门的科目我们只有五条,第一条,净业三福,要做到!做不到不行。净业三福第一条落实在「十善业道」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」。如果没有「修十善业」,你前面三句都是空的,都是假的,你要真正把十善业做到,前面三句落实了。第二条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我们把它落实在《沙弥律仪》。《沙弥律仪》在家、出家都可以学习,佛为我们禁止的,只有比丘戒、比丘尼戒,在家人不能看,菩萨戒都是通的,在家出家都是通的。我们如果真正想修净土,这一生希望真的能够生到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,你不干不行,夏莲老常常讲真干!这个事情不能搞假的。我们怎样去真干?净业三福第三条,大乘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,我们把它落实在《无量寿经》,这是比较困难的。《无量寿经》的理论,修行的方法、境界,我们要通达明了,这样子在日常生活当中,能够把我们念头转过来。我们不要去打妄想,我们把妄想转变成「忆佛念佛」,果报就是「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。这些调伏的方法,这是修行的根本,大根大本。
六和敬是调伏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,如何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。但是,你要晓得那个根是净业三福,净业三福做不到,六和敬当然你做不到。根在净业三福,没有净业三福,三学、六度、十愿都做不到,你只是念念而已。充其量是阿赖耶识里头落个印象,哪一天成就,就难说了,总得生生世世、多生多劫的学习。所以今天成就的人,我们看起来好像很简单,他成就了,殊不知他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的学习,今天成功了。好像我们去参观学校举行毕业典礼,我们去参观,某个人拿到博士学位,证书拿到手了。你有没有想到,他是从幼稚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、研究所,多少年月在那个地方勤奋的学习,这个时候才拿到。今天念佛往生的人,是多生多劫、生生世世在学习,他这一生果报现前了,是这么个道理。绝对没有这一世才开始修行,他就能成就的,没这个话。现在连外国人也懂得,世间任何一个众生,绝对没有偶然突发的事情,都是因果相续。我们这一生是接著前生而来的,相续,来生是接著这一生而来的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。这是真理、是事实真相,决定不是迷信。
了解这个道理,肯定这个事实真相,我在前面也说过多次,我们这一生缘分好,因缘具足,善根、福德可以弥补,肯定是有,也许差一点,不足。但是不足,这一生能够补足,什么方法补足?勤学、好学,那你就补足了。你不好学、不肯学,就没法子,你这一生遇到的缘再殊胜,也不能成就。《弥陀经》上说的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」。所以,好学、勤学能补足,我们要把我们的精神、精力、时间都要用在补足我们的善根、福德上,那你就对了。不要把这些时间、精力、精神,浪费在带不去的事情上,那你就搞错了,世间所有一切法带不去的。
佛门古德常讲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,你真正看破了,你自然就会放下。世间这些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你决定不会贪恋,生活在这个世间,无论是顺境、逆境,随缘!随缘你就自在了,你就不会受妨碍,不必作意去调伏,自自然然就调伏了,有一点调伏的味道。但是这个调伏是在「灭圣谛」里头,它是讲得究竟圆满,连小乘的般涅盘都不是这个境界。诸位要晓得这个地方是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里讲的调伏,跟《阿含经》讲调伏,程度差别很大很大。底下这一句:
【或名一分。】
『一分』是什么意思?清凉大师有注解,他说「惑由妄起」,迷惑。「灭云一分者」,灭圣谛说一分,「惑由妄起,故分数尘沙」,尘沙是形容多,无量无边!「理不可分,故称一分」,理是什么?理就是头一句「惑由妄起」。迷惑可麻烦了,头数数不尽!无量无边统统是妄念,统统从这里起来的。理总是一个,称之为「一分」。世出世间,理都是一个,十法界的理也是一个。所以宗门大德说,「识得一,万事毕」,什么时候你真正要悟入「一」,那就圆满了,世出世间一切事都没有了。
现在我们要问,我们今天修的净土法门,与这一分相不相应?跟诸位说,相应。我们净宗经典不叫一分,叫一心,一心不乱。什么时候你证得一心,就是这个地方讲的一分。所以灭谛也「或名一心」,一心跟一分是一个意思。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这是《华严》教义。一能变多,多还归一,所以,说多是从事相上说的,说一是从理性上说的。我们用树木来作比喻,一是根本,根本是一,多是枝叶,这棵大树枝叶很多,多不能离开一,是从一生的,多不能离开一,一也不离开多,一多不二,那你就善入趣了。由此可知,善入趣是什么?离妄想分别执著就入了,有妄想分别执著,你就入不了。第八句:
【或名无罪。】
真的没有罪了,罪业统统消除了,统统转变成般若智慧,经论里头常讲,转烦恼为菩提。确确实实统统都转过来了,把罪业转变成福德,善根、福德。确确实实能够把贪瞋痴转变成戒定慧,戒定慧的反面就是贪瞋痴,贪的反面是戒,瞋的反面是定,痴的反面是慧。所以,贪瞋痴就是戒定慧,戒定慧就是贪瞋痴;觉悟了叫戒定慧,迷了叫贪瞋痴,一桩事情,觉悟转贪瞋痴为戒定慧。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,因上转过来了,果报上就转了。
有人在地狱里面受苦,有人在地狱里面修福,奇怪!什么人在地狱受苦?迷的人,迷而不觉,他在地狱受苦。觉悟的人在地狱修福,哪些?佛菩萨,在地狱里头教化众生,他在那里修福。虽然形相上是地狱,实际上他住的是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不异阿鼻地狱,是一不是二,他知道,迷的人不晓得。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,觉悟是世出世间最可贵的一桩事情,无比殊胜的事情。我们学佛,学佛是学习,佛是什么?佛是真实的智慧,佛是圆满的觉悟,学佛就是要学真实的智慧、圆满的觉悟。
真正看破、放下了,无往而不利,十法界里头不论在哪个法界,都自在,都没有障碍。《楞严经》上讲「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」,物就是讲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。你有戒定慧三学,戒定慧三学能转,那你怎么会不自在?戒定慧三学是性德,贪瞋痴三毒也是自性本具的;迷了,戒定慧就变成贪瞋痴,悟了,贪瞋痴又恢复成戒定慧,就这么回事情。贪瞋痴没有了,把它消灭了,戒定慧也没有了。所以佛法里头永远没有消灭,佛法里面常常讲灭、灭断,那是个转变,要懂这个意思。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性德圆满的显现,性德不生不灭,不常不断,你怎么能灭?不可能,只有能转,而不能够灭,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。然后你才晓得,世间有许许多多沦落在三途六道的众生,怎样帮助他觉悟,帮助他转过来,回头是岸,这是真实的功德。第九句:
【或名离贪。】
『离贪』,就是永远离开烦恼,也是把烦恼习气统统转变成善根、福德了,统统转变过来了,这是果德。我们今天读到这个名词,对我们来说是真实的教诲,是高度的警觉,时时刻刻要想著「离贪」。离贪就是真如本性,就是性德现前,只要有这个贪字,我们的性德就变成烦恼,烦恼就变现三途六道。三途六道本来没有,本来是一真法界,本来是极乐世界,就是贪瞋痴把它变成现在这个状况,我们的生活过得这么辛苦,冤枉!末后这一句:
【或名决定。】
这一句的意思很深、很广,『决定』成就无上菩提。《华严》是一乘圆教,灭圣谛是究竟圆满的佛果,「决定」成就了。对於烦恼习气决定永断,永远把烦恼习气转变过来,转变成菩提涅盘,而菩提涅盘决定不会再变成烦恼习气。世尊在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里面讲得很详细,我们读了应当要有深层的理解,在今天,我们要决定依靠佛菩萨的教诲,你才能得到决定的成就。尤其是在现前这个时代,社会上大家都知道不安定,灾难频繁,而且每一次的灾难愈来愈严重。我们要问问自己,身心世界应不应该放下,极乐世界应不应该往生?你真的参透了,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我相信人生的目标、方向你才真正找到,不再疑惑,不再有第二个妄念了。那么到哪里去?念佛堂去!到念佛堂没有别的,决定求生净土,决定出离六道十法界,这一生当中也是决定成就!
要多少时间?不必要很长的时间,三年五载足够了,你就能得大自在,往生,自在往生!这是事实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现前能不能做个决定?这个决定不容易,为什么?要具足戒定慧三学,要具足净业三福。没有三福、三学,你的决定不是真的,为什么?你做不到,你没法子落实。这就是善根、福德不足之处,但是可以弥补,好学、肯学弥补我们的善根福德,这个决定可以落实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继续看第四段「苦灭道圣谛」,我们把经文念一遍:
【诸佛子,所言苦灭道圣谛者,彼密训世界中,或名猛将,或名上行,或名超出,或名有方便,或名平等眼,或名离边,或名了悟,或名摄取,或名最胜眼,或名观方。】
到这里是一段,说到道谛,『苦灭道圣谛』,也举了十个名号,这十个名号都是四谛里面的道谛,也就是修行的方法,称为苦灭道圣谛。『彼密训世界中』,这是东方,我们娑婆世界东方密训世界,举这个例子。也说了十个名称,这十个名称都是属於「道」,我们一般讲修学的纲领,修学的宗旨。
『或名猛将』。这是第一句,这个意思我们一看就能够明了,精进波罗蜜里头所说的「被甲精进」,「猛将」就是被甲精进。由此可知,他代表的是精进,正如一般大乘经上佛常说的,菩萨善根唯一精进,这是讲善根。世间法的善根有三,我们讲的三善根,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这是世间一切善法都从这里生的。出世间的善根只有一条,精进,猛将是表精进,这个名词我们一定要有很清楚的概念,不能有丝毫含糊。「精」是纯而不杂,这叫精;「进」是绝不退转,这叫进。精进波罗蜜大家都会说,都很熟悉,可是意思没有搞懂。怎么说意思不懂?因为你并不精进,你的修学还是杂修。自以为每天功课定得很多,好像方方面面你都照顾到,其实你完全随顺自己烦恼习气,你没有依照佛菩萨教诲去做。佛菩萨教诲是什么?精进!精就是一门深入,进就是长时薰修。
我们看看,谛闲老和尚那个念佛的徒弟,锅漏匠,不认识字,没有念过书,生活非常艰苦,最后找到谛闲法师。谛闲法师他们是从小在一起长大的,一个村庄上的,小孩的时候常常在一块玩耍的玩伴。现在看到他出家了,他这个朋友锅漏匠也想出家,谛闲老和尚这个时候头大了。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年龄四十多岁了,还学什么,学什么都来不及了;在中国从前的社会,四十岁没人教你了。但是他一定要出家,这个关系到底不一样,谛老就跟他谈条件,他说:你既然要出家,想跟我出家,那我就提出条件,你拜我作师父,从今之后一切要听我的话。他马上就肯定了:当然,我拜你作师父,什么都听你的。
谛闲老和尚的条件也很简单,他说:好!给你剃度,你也不要住在庙上,住在庙上,人家一定轻视你,瞧不起你,你什么都不会!连早晚功课你都没办法,敲打唱念,当然你也学不来,人笨!他说:我到乡下找一个小庙给你住。宁波乡下有很多小庙没人住,找了个小庙,找了一个信徒(附近的信徒)照顾他的生活。他一个人生活很简单,让他住在这个破庙里头,只教他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真的叫一门深入。「你一天到晚就念这一句话,念南无阿弥陀佛,念累了,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,你就接著再念,什么你也不要想,什么也不要管,就把这六个字念好,你将来一定有好处」。这个人老实,他也不问什么好处,反正教他念就念,就照这个方法去念,这是「猛将」,这是真正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他三年多一点,不到四年,三年多他就成功了,预知时至,站著往生;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,等他那个护法到观宗寺去报信。那个时候走路,交通不方便,一去一回三天,他站了三天。谛闲法师看到这个样子,赞叹!真的成功了。
你们想想看,那叫精进,这个锅漏匠真正懂得精进。谛老赞叹的话我们要记住,他说:「天下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不上你,天下大丛林里面的方丈主席也比不上你,你成就了。」人家只花了三年的功夫,什么都不懂,一句「阿弥陀佛」超越六道十法界。所以念佛堂的功德是不可思议,谁懂得!这桩公案,希望我们同学要牢牢的记住,要细心去参究值不值得学习。我们今天的念佛堂,每天还有两个小时听经,为什么要夹杂这个东西在里头?原因是大家烦恼习气很重,放不下!讲经是劝导你,劝导你看破、放下而已,真正用功夫就是这一句佛号,没有人能够跟你相比。
第二句『或名上行』。行是修行,为什么叫「上行」?清凉大师注解里头有,「所之在灭者,灭为最上,之者,适也」,所之在灭!这个「之」是什么意思?之是「适」的意思。「道能证灭,故为上行」。这把上行的意思给我们说出来了。我们所希求的是什么?是灭谛。你要怎样才能够证得灭谛?你要修道。我们以前面谛老法师这个念佛的徒弟做一个例子,大家好懂。我们所希求的是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证得不生不灭,这个不生不灭就是上行,最高、最上的行门。有人很清楚、很明了的修学成功了,像锅漏匠他什么都不知道,我们说是糊里糊涂成功了,他也证得菩提涅盘。那是为什么?就是他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三个条件具足。他遇到谛闲老和尚,因缘具足。他的善根是什么?老和尚教他,他能信、他能解,一点怀疑都没有。他能够落实,他能够真正做到,是他的福德。条件具足,真肯干,万缘放下!
我们学院先祖纪念堂,这两天工程就全部完工,这个纪念堂就是我们学院的念佛堂。念佛堂旁边有一栋宿舍,昨天我跟庄法师说了,这栋宿舍专门供养念佛堂的同修。他们在念佛堂念佛,念累了就回去休息,休息好了就到念佛堂念佛,不分昼夜。绕佛的时候,念佛堂里面可以绕佛,外面也可以绕佛。但是外面如果是上课的期间,你们绕佛在里面,早晚不上课的时候可以在外面绕佛,昼夜不间断。我们看看这个先祖纪念堂里面,将来出几个锅漏匠,了不得,这个功德没有人能比!这真正是猛将,上行!
所以千经万论费尽口舌,是为什么?是为了你半信半疑,释迦牟尼佛才苦口婆心。像锅漏匠那样的人,那释迦牟尼佛真是快乐,为什么?太容易度了,一点都不难。中下根性的人难度,妄想杂念、分别执著无量无边。所以佛度众生唯上智与下愚最容易度,上智是什么?你一说,他就通达明了,他真的能一切放下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他成功了,很容易。下愚,像锅漏匠这样,很容易度,他真能相信,他真能干,他一点不懈怠。当中这一段的人多,刚强难化,劳累佛菩萨苦口婆心。
第三句『或名超出』。这个「超出」是对三界六道来说的,对十法界来说的。小乘经里面超出只指轮回,六道轮回;大乘法里面一定要超越十法界,契入一真法界。我们用念佛的法门往生极乐世界,就超越十法界,极乐世界不在十法界里面,更不在六道里面,这是真正超出。一般在经教里面佛常说,怎样能超出?要断见思烦恼,你才能超越六道;再断尘沙烦恼,然后再破一品无明,这就超越十法界,四圣法界超越了;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这样才能够契入华藏世界。
我们想想,见思烦恼里面头一个关口,身见。执著这个身是我,这一关就很难破。你去问问这些修行人,哪个人不执著这个身是我?你去找找看,去调查调查,有几个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,真正做到无我。这一关要不能突破,不但是出不了六道轮回,老老实实讲,出不了欲界!你对於五欲,财色名食睡这是五欲,这五样东西你放不下,你还在贪求,你出不了欲界。色界、无色界没有你的分,财色名食睡放下了,没有一丝毫贪爱的意念,你才能超越欲界,生色界天,不是容易事情。
念佛,为什么许多善知识常讲,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。早年我在台中求学,李老师常说,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往生只有一、两个,万分之一、二。这是什么原因?七情五欲没有放下,贪瞋痴慢还起现行,这是什么?这是业障,临命终时它障碍你往生,你去不了。这个事情是很平常的现象,也是很正常的现象。为什么?我们修行不是这一生,过去多生多劫就修学这个法门,就念佛了。为什么没有去?原因就是放不下。这一生又遇到这个法门,看看这一生能不能放下?果然能放下,那这一生成功了。若是放不下,那跟过去生一样。好,等下一世我们再来,但是你要晓得,下一世到底是什么时间难说了。佛在经上常讲,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。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提高最高的警觉心,那是什么?人身失掉,再得人身不容易,这是实话。我们自己要冷静去想一想,这一生当中思想、观念、言行,符不符合五戒十善的标准,如果能与五戒十善相应,来生能够得人天身分;如果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与十恶相应,与十善不相应,来生三途去了。三途我们知道,进去很容易,出来很难。
地狱道很复杂,种类很多,寿命很长。往年,台中慈光大专佛学讲座,我参加了十一次,李老师自己主讲佛学概要,里面有个单元介绍地狱,那是举一个例子而说。地狱里面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年,中国号称有五千年的历史,在地狱的时候不过两天。地狱的寿命最短的也是一万岁,长的是万万岁,你说还得了吗?它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年,你就想这个地方能去吗?造业的时候你不知道,你真有胆量,可是堕落到里面你后悔莫及了。这些是事实,绝对不是佛故意说这个来吓唬人的,劝人不要做坏事,你这么想法你完全想错了。饿鬼道跟我们时差也不一样,饿鬼道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,麻烦大了!在中国,一般人都是说人死了以后就变鬼,明明有六道,为什么单单说鬼,不说别的道,不说人死了之后变人,人死了之后生天,为什么不这么说?大多数都到饿鬼道去了,什么原因?贪心!贪心变饿鬼,愚痴变畜生,瞋恚堕地狱,所以贪瞋痴三毒,果报是三途。
我们自己要平心静气想想,我们贪瞋痴这桩事情严不严重?如果贪瞋痴相当严重,那你就要小心,来生多分是堕三恶道。你要想不堕三恶道,你要把贪瞋痴断掉!三恶道的业因拔除,你才不会堕三恶道,这个事不是简单事情。我们这一生当中修学佛法,如果不是五十年来,天天不断在经教里面的薰修,这个习气烦恼断不掉。这么长的时间天天在薰习,我们才真的把这桩事情当作重要的一桩事情来看,知道这个烦恼习气非改不可,不改,将来的罪有得受。所以才修布施,布施断贪;才修忍辱,忍辱断瞋恚;才求智慧,智慧断愚痴。你要不真干,转眼之间就够你受的,这是事实真相,这不是迷信,这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造谣生事,完全是事实真相。
第四句『或名有方便』。「方」是方法,「便」是便宜,诸佛菩萨确确实实有方法,有最适合的方法,便就是最适合的,「方便」的意思就是最适合的方法。我们晓得最适合的方法无过於净土,净土法门里面最适合的方法,无过於持名念佛。所以经典要不要讲?在我来说不要讲了,这是真话。不讲怎么办?到念佛堂去念佛,这是真话,学锅漏匠,决定成功!今天在此地还是跟诸位在讲解,这是为什么?为正法久住,为接引、为帮助初学的同学。我们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一切众生与佛有缘,但是在这一生当中没有机会接触到,纵有善根福德,隐藏在阿赖耶识里头,不起作用!所以,讲经说法是给大家做增上缘,希望大家听了之后,能生欢喜心,能信、能解,他的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善根福德就引发出来。他要是能够锲而不舍,认真努力修学,他这一生当中就能够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,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。
我们在此地干这个工作没有别的目的,帮助那些善根福德成熟的人,在这一生当中作佛去,决定不为自己,为自己这些事情统统可以放下了。虽然每天我们还继续干这个事情,但是这个事情是附带干的,那真正干什么?真正是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,这是正行。为大家解释这些经典,把佛法介绍给大家,这是助行,这不是我的正课,这是附带做的。所以世出世间法都要懂得方便,通常在佛法里面,方便前面再加两个字「善巧」,善巧方便,这个地方虽然没有加这两个字,意思具足,文字上没有,意思具足。诸佛如来有无量的善巧方便。
第五句『或名平等眼』。为什么叫「平等眼」?浅而言之,佛菩萨教导我们,要用平等来看世出世间一切法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。什么时候你能看出平等,恭喜你,你就能契入如来境界。平等眼是从相上讲的,实际上是从平等心里面生的,心不平等你怎么可能有平等眼?你怎么可能有平等行?所以,一定要懂得修清净、平等、觉,净宗法门是以这个为修学的标准。这个修学纲领就在《无量寿经》的经题上。这个经题,前面是「佛说、大乘、无量寿、庄严」,这是讲的果。净宗是大乘,不是小乘,不但是大乘,古大德跟我们说,是大乘里面的大乘,一乘究竟圆满的大法。
「无量寿」是果德。如来果报当中第一德,古来祖师大德都说是无量寿,为什么?是因为特别对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来讲的,娑婆世界众生就是指我们,寿命短促,无论修学什么东西,时间不够,不能在一生当中成就圆满的,我们一般讲的成绩,究竟圆满的成绩,不是一生能修成的,要好多世累积经验才能成就,世出世间法都一样,没有例外的。西方极乐世界就好了,寿命无量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决定一生成就,一生达到究竟圆满无上的佛果。所以,「无量寿」是西方净土第一德。第二是「庄严」,庄严就是我们讲的美好,或者是世间人常讲的真善美慧,世间人有真善美慧之名,没有真善美慧之实;西方极乐世界真实,不是假的。用庄严来形容如来的刹土依正庄严,「无量寿庄严」这五个字讲尽了,极乐世界的果报。
怎样才能往生?这要靠修德。修德也提出五个字,「清净、平等、觉」,五个字三桩事情。大乘教里头常说「心净则佛土净」,可见得「清净」是修德里头最重要的。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什么?学清净心。什么是清净心?离开一切染著就是清净心。起心动念,内,离烦恼习气,不为烦恼习气所染;外,远离五欲六尘,不为五欲六尘所著。不著五欲六尘,你才能得清净心,你才能得清净身,身心清净你就自在,你就得轻安。就在日常生活里头修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头修,那就是我们的道场。在起心动念处修,这是真修,真正在这里头炼功夫。
会修的人功夫不间断,比那个锅漏匠修行还厉害,你会不会?总的原理原则就是古大德常讲,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这句话是总纲领。用在哪里?起心动念之处。每个念头你都能觉察到,你不迷。一念不觉马上就迷了,随著烦恼习气走,这就不行了。所以,功夫不得力,原因什么?迷的时候多,觉的时间少,功夫不得力。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,炼到什么?觉的时间天天增加,迷自然就减少,到什么时候迷、悟差不多相等的时候,你就能觉察到你功夫渐渐得力了。这个时候再往上提升,觉的时间长,迷的时间短,那就能自在了。清净平等觉现前,而不会再退失,你这一生成就了,那真正值得恭喜,值得赞叹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密训世界」苦集圣谛第五句:
【或名善入趣。】
这些名称都是「灭谛」的别名,像前面讲的「安隐」,真正安稳是「灭圣谛」,总的来说,就是涅盘,这是最安稳的,也叫做『善入趣』。「入」是契入,「趣」也是趣入,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「善」。契入,我们一般不难体会,怎样叫做善契入,这个意思就深了。首先你要晓得,苦灭圣谛在哪里,究竟无上大般涅盘在哪里,实实在在讲,就在现前、就在当下。我们为什么不能契入?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他们能契入,这里头叫做善,善入之后他真有受用,因为世出世间没有界限。圣者能契入,凡夫不能契入,道理在哪里?实在讲还是在觉、迷,这一念之差。事相上有没有觉迷?没有。事上没有,理上也没有。那觉迷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?这桩事情,实在说,事上好像有,理上决定没有,相上有,性上没有。所以凡夫一念觉,他就是诸佛如来,如果他一念迷,那就是凡夫。
什么是迷?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迷。什么是觉?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觉,觉就善入!迷,怎么想证也证不得,没法子证到。凡是真正契入,无一不是善入。这个理很深,境界很微细,我们听了还是模模糊糊,还是不知道怎么样契入!古大德教我们有一句话说得好,放下就契入;凡夫之所以不能契入,放不下!放下跟放不下对立,二法,六祖惠能大师讲,「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」。你要懂得什么叫不二法,你就「善入趣」,如果还是执在二法里面,那你怎么样也没办法契入。不能契入,你修行到最高的境界是十法界,十法界里面佛菩萨的法界,决定没有办法离开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;我们这个经上讲的华藏世界,你没有办法契入。还是经上讲的一句话妙绝了,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真的你就契入了。这个境界不可思议,决定没有办法思惟,你一想就错了,你也说不出,你能说得出也错了。
所以佛在《般若经》上才告诉我们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「舍」就是不能分别、不能执著、不能思议。一真法界是自然的、是现成的,眼前就是,没有一法不是。凡夫之迷就是有念头,所以念叫妄念,妄念没有了叫正念。正念跟妄念,实在讲没有差别,差在哪里?正念不迷,妄念迷了;凡圣说穿了就是觉迷之间。觉悟的人每天穿衣吃饭,迷惑的人每天还是穿衣吃饭,哪有两样?迷惑的人有生老病死,觉悟的人也有生老病死。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,给我们示现的不就是如此吗?但是你要晓得,一个是住一真法界,一个是住六道轮回,不一样。这个不一样就是觉迷,觉心永远是清净的,迷心永远是染污的,染净不同。染就有业,业就起障碍,就有业障;觉没有业、没有障,他得自在。生从哪里来,死到哪里去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一点都不迷惑,确实是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迷的人心量窄小,不能包容,觉的人,心是包宇宙、包万法,真不一样。再看下面第六句:
【或名调伏。】
实在讲这么多名相,一个懂了其他都懂。『调伏』的意思有浅有深,在灭谛里面这个「调伏」是究竟的调伏、真实的调伏。为什么?无明烦恼永远不会再起现行,这是真正调伏。我们凡夫,调伏是修行重要的手段。调是调心,伏是伏烦恼,这里面的境界无量无边。烦恼习气不是一种,贪瞋痴慢,以一个贪来说就说不尽!贪财、贪色、贪名、贪利,甚至於学佛了还贪佛法,哪里能说得尽!怎样能把烦恼习气伏住?佛所用的方法是戒定慧三学,戒跟定都是伏烦恼,智慧现前的时候才能把烦恼转变成菩提。所以禅定只能伏,不能够断烦恼,没有办法断,只能伏。唯有智慧才能断,这个断不是真的断灭,不是的,把它转变了;转生死为涅盘,转烦恼为菩提,智慧现前就转变了。
但是,定慧都不容易成就,那是什么原因?原因在你没有能持戒。我们今天学佛,多数同学疏忽了戒律,所以不能成就,学一辈子,所学的都是佛法的皮毛,你没有办法契入,原因在哪里?你疏忽了戒学,你不知道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定能降伏烦恼,慧能够转烦恼为菩提,也就是我们一般讲的,慧能断烦恼,灭断;转过来的时候,烦恼真的是灭断,菩提现前了。疏忽戒律怎么行?不要说是佛法,世法,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有个规矩,都有个先后次第,你要是错乱了,就不行,就不能成就了。无上甚深之妙法,也是有规则的,你不遵守,你怎么能成功!
许多同学,我是常常遇到,烦恼想断断不了,境界想转转不过来。什么原因?说穿了,你疏忽戒律,你没有认真在戒律上下功夫。我初学佛的时候也犯这个毛病,这个毛病大概是我们现代人的通病,常常犯的,疏忽了。我是章嘉大师大慈大悲无数次的提醒我,到他老人家往生了,我是很认真的思念老人。三年,他教我些什么?我学到些什么?这一反省,立刻就想到他常常讲的一句话,总讲了百遍以上,这印象就太深了,「戒律很重要」。就这么一句话,常常提醒我戒律很重要,我听起来是耳边风,没有留意!
到他老人家走的时候,这一想,这一句话讲的遍数最多,印象最深刻,才对戒律不敢轻视,找戒律这些典籍来读,读了之后,还是不能落实。以后亲近李老师,李老师给我定这些规矩,要我做,这统统是属於戒律,逐渐逐渐明了。所以我常常跟同学们讲,我是中下根性的人,不是上根利智。上根利智,好!所谓一闻千悟,很快速、很短的时间他就能悟入,我要花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悟入。所以对於中下根性、烦恼习气重的人来讲,时间非常重要,要长时间,寿命短了就不行。长时薰修,还得要一门深入,真正做功夫不能贪多,贪多没有用处,几句话一生奉行,努力的去学习,你就会成功。
所以我们净宗学会成立,行门的科目我们只有五条,第一条,净业三福,要做到!做不到不行。净业三福第一条落实在「十善业道」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」。如果没有「修十善业」,你前面三句都是空的,都是假的,你要真正把十善业做到,前面三句落实了。第二条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我们把它落实在《沙弥律仪》。《沙弥律仪》在家、出家都可以学习,佛为我们禁止的,只有比丘戒、比丘尼戒,在家人不能看,菩萨戒都是通的,在家出家都是通的。我们如果真正想修净土,这一生希望真的能够生到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,你不干不行,夏莲老常常讲真干!这个事情不能搞假的。我们怎样去真干?净业三福第三条,大乘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,我们把它落实在《无量寿经》,这是比较困难的。《无量寿经》的理论,修行的方法、境界,我们要通达明了,这样子在日常生活当中,能够把我们念头转过来。我们不要去打妄想,我们把妄想转变成「忆佛念佛」,果报就是「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。这些调伏的方法,这是修行的根本,大根大本。
六和敬是调伏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,如何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。但是,你要晓得那个根是净业三福,净业三福做不到,六和敬当然你做不到。根在净业三福,没有净业三福,三学、六度、十愿都做不到,你只是念念而已。充其量是阿赖耶识里头落个印象,哪一天成就,就难说了,总得生生世世、多生多劫的学习。所以今天成就的人,我们看起来好像很简单,他成就了,殊不知他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的学习,今天成功了。好像我们去参观学校举行毕业典礼,我们去参观,某个人拿到博士学位,证书拿到手了。你有没有想到,他是从幼稚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、研究所,多少年月在那个地方勤奋的学习,这个时候才拿到。今天念佛往生的人,是多生多劫、生生世世在学习,他这一生果报现前了,是这么个道理。绝对没有这一世才开始修行,他就能成就的,没这个话。现在连外国人也懂得,世间任何一个众生,绝对没有偶然突发的事情,都是因果相续。我们这一生是接著前生而来的,相续,来生是接著这一生而来的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。这是真理、是事实真相,决定不是迷信。
了解这个道理,肯定这个事实真相,我在前面也说过多次,我们这一生缘分好,因缘具足,善根、福德可以弥补,肯定是有,也许差一点,不足。但是不足,这一生能够补足,什么方法补足?勤学、好学,那你就补足了。你不好学、不肯学,就没法子,你这一生遇到的缘再殊胜,也不能成就。《弥陀经》上说的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」。所以,好学、勤学能补足,我们要把我们的精神、精力、时间都要用在补足我们的善根、福德上,那你就对了。不要把这些时间、精力、精神,浪费在带不去的事情上,那你就搞错了,世间所有一切法带不去的。
佛门古德常讲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,你真正看破了,你自然就会放下。世间这些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你决定不会贪恋,生活在这个世间,无论是顺境、逆境,随缘!随缘你就自在了,你就不会受妨碍,不必作意去调伏,自自然然就调伏了,有一点调伏的味道。但是这个调伏是在「灭圣谛」里头,它是讲得究竟圆满,连小乘的般涅盘都不是这个境界。诸位要晓得这个地方是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里讲的调伏,跟《阿含经》讲调伏,程度差别很大很大。底下这一句:
【或名一分。】
『一分』是什么意思?清凉大师有注解,他说「惑由妄起」,迷惑。「灭云一分者」,灭圣谛说一分,「惑由妄起,故分数尘沙」,尘沙是形容多,无量无边!「理不可分,故称一分」,理是什么?理就是头一句「惑由妄起」。迷惑可麻烦了,头数数不尽!无量无边统统是妄念,统统从这里起来的。理总是一个,称之为「一分」。世出世间,理都是一个,十法界的理也是一个。所以宗门大德说,「识得一,万事毕」,什么时候你真正要悟入「一」,那就圆满了,世出世间一切事都没有了。
现在我们要问,我们今天修的净土法门,与这一分相不相应?跟诸位说,相应。我们净宗经典不叫一分,叫一心,一心不乱。什么时候你证得一心,就是这个地方讲的一分。所以灭谛也「或名一心」,一心跟一分是一个意思。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这是《华严》教义。一能变多,多还归一,所以,说多是从事相上说的,说一是从理性上说的。我们用树木来作比喻,一是根本,根本是一,多是枝叶,这棵大树枝叶很多,多不能离开一,是从一生的,多不能离开一,一也不离开多,一多不二,那你就善入趣了。由此可知,善入趣是什么?离妄想分别执著就入了,有妄想分别执著,你就入不了。第八句:
【或名无罪。】
真的没有罪了,罪业统统消除了,统统转变成般若智慧,经论里头常讲,转烦恼为菩提。确确实实统统都转过来了,把罪业转变成福德,善根、福德。确确实实能够把贪瞋痴转变成戒定慧,戒定慧的反面就是贪瞋痴,贪的反面是戒,瞋的反面是定,痴的反面是慧。所以,贪瞋痴就是戒定慧,戒定慧就是贪瞋痴;觉悟了叫戒定慧,迷了叫贪瞋痴,一桩事情,觉悟转贪瞋痴为戒定慧。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,因上转过来了,果报上就转了。
有人在地狱里面受苦,有人在地狱里面修福,奇怪!什么人在地狱受苦?迷的人,迷而不觉,他在地狱受苦。觉悟的人在地狱修福,哪些?佛菩萨,在地狱里头教化众生,他在那里修福。虽然形相上是地狱,实际上他住的是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不异阿鼻地狱,是一不是二,他知道,迷的人不晓得。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,觉悟是世出世间最可贵的一桩事情,无比殊胜的事情。我们学佛,学佛是学习,佛是什么?佛是真实的智慧,佛是圆满的觉悟,学佛就是要学真实的智慧、圆满的觉悟。
真正看破、放下了,无往而不利,十法界里头不论在哪个法界,都自在,都没有障碍。《楞严经》上讲「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」,物就是讲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。你有戒定慧三学,戒定慧三学能转,那你怎么会不自在?戒定慧三学是性德,贪瞋痴三毒也是自性本具的;迷了,戒定慧就变成贪瞋痴,悟了,贪瞋痴又恢复成戒定慧,就这么回事情。贪瞋痴没有了,把它消灭了,戒定慧也没有了。所以佛法里头永远没有消灭,佛法里面常常讲灭、灭断,那是个转变,要懂这个意思。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性德圆满的显现,性德不生不灭,不常不断,你怎么能灭?不可能,只有能转,而不能够灭,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。然后你才晓得,世间有许许多多沦落在三途六道的众生,怎样帮助他觉悟,帮助他转过来,回头是岸,这是真实的功德。第九句:
【或名离贪。】
『离贪』,就是永远离开烦恼,也是把烦恼习气统统转变成善根、福德了,统统转变过来了,这是果德。我们今天读到这个名词,对我们来说是真实的教诲,是高度的警觉,时时刻刻要想著「离贪」。离贪就是真如本性,就是性德现前,只要有这个贪字,我们的性德就变成烦恼,烦恼就变现三途六道。三途六道本来没有,本来是一真法界,本来是极乐世界,就是贪瞋痴把它变成现在这个状况,我们的生活过得这么辛苦,冤枉!末后这一句:
【或名决定。】
这一句的意思很深、很广,『决定』成就无上菩提。《华严》是一乘圆教,灭圣谛是究竟圆满的佛果,「决定」成就了。对於烦恼习气决定永断,永远把烦恼习气转变过来,转变成菩提涅盘,而菩提涅盘决定不会再变成烦恼习气。世尊在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里面讲得很详细,我们读了应当要有深层的理解,在今天,我们要决定依靠佛菩萨的教诲,你才能得到决定的成就。尤其是在现前这个时代,社会上大家都知道不安定,灾难频繁,而且每一次的灾难愈来愈严重。我们要问问自己,身心世界应不应该放下,极乐世界应不应该往生?你真的参透了,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我相信人生的目标、方向你才真正找到,不再疑惑,不再有第二个妄念了。那么到哪里去?念佛堂去!到念佛堂没有别的,决定求生净土,决定出离六道十法界,这一生当中也是决定成就!
要多少时间?不必要很长的时间,三年五载足够了,你就能得大自在,往生,自在往生!这是事实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现前能不能做个决定?这个决定不容易,为什么?要具足戒定慧三学,要具足净业三福。没有三福、三学,你的决定不是真的,为什么?你做不到,你没法子落实。这就是善根、福德不足之处,但是可以弥补,好学、肯学弥补我们的善根福德,这个决定可以落实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继续看第四段「苦灭道圣谛」,我们把经文念一遍:
【诸佛子,所言苦灭道圣谛者,彼密训世界中,或名猛将,或名上行,或名超出,或名有方便,或名平等眼,或名离边,或名了悟,或名摄取,或名最胜眼,或名观方。】
到这里是一段,说到道谛,『苦灭道圣谛』,也举了十个名号,这十个名号都是四谛里面的道谛,也就是修行的方法,称为苦灭道圣谛。『彼密训世界中』,这是东方,我们娑婆世界东方密训世界,举这个例子。也说了十个名称,这十个名称都是属於「道」,我们一般讲修学的纲领,修学的宗旨。
『或名猛将』。这是第一句,这个意思我们一看就能够明了,精进波罗蜜里头所说的「被甲精进」,「猛将」就是被甲精进。由此可知,他代表的是精进,正如一般大乘经上佛常说的,菩萨善根唯一精进,这是讲善根。世间法的善根有三,我们讲的三善根,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这是世间一切善法都从这里生的。出世间的善根只有一条,精进,猛将是表精进,这个名词我们一定要有很清楚的概念,不能有丝毫含糊。「精」是纯而不杂,这叫精;「进」是绝不退转,这叫进。精进波罗蜜大家都会说,都很熟悉,可是意思没有搞懂。怎么说意思不懂?因为你并不精进,你的修学还是杂修。自以为每天功课定得很多,好像方方面面你都照顾到,其实你完全随顺自己烦恼习气,你没有依照佛菩萨教诲去做。佛菩萨教诲是什么?精进!精就是一门深入,进就是长时薰修。
我们看看,谛闲老和尚那个念佛的徒弟,锅漏匠,不认识字,没有念过书,生活非常艰苦,最后找到谛闲法师。谛闲法师他们是从小在一起长大的,一个村庄上的,小孩的时候常常在一块玩耍的玩伴。现在看到他出家了,他这个朋友锅漏匠也想出家,谛闲老和尚这个时候头大了。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年龄四十多岁了,还学什么,学什么都来不及了;在中国从前的社会,四十岁没人教你了。但是他一定要出家,这个关系到底不一样,谛老就跟他谈条件,他说:你既然要出家,想跟我出家,那我就提出条件,你拜我作师父,从今之后一切要听我的话。他马上就肯定了:当然,我拜你作师父,什么都听你的。
谛闲老和尚的条件也很简单,他说:好!给你剃度,你也不要住在庙上,住在庙上,人家一定轻视你,瞧不起你,你什么都不会!连早晚功课你都没办法,敲打唱念,当然你也学不来,人笨!他说:我到乡下找一个小庙给你住。宁波乡下有很多小庙没人住,找了个小庙,找了一个信徒(附近的信徒)照顾他的生活。他一个人生活很简单,让他住在这个破庙里头,只教他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真的叫一门深入。「你一天到晚就念这一句话,念南无阿弥陀佛,念累了,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,你就接著再念,什么你也不要想,什么也不要管,就把这六个字念好,你将来一定有好处」。这个人老实,他也不问什么好处,反正教他念就念,就照这个方法去念,这是「猛将」,这是真正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他三年多一点,不到四年,三年多他就成功了,预知时至,站著往生;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,等他那个护法到观宗寺去报信。那个时候走路,交通不方便,一去一回三天,他站了三天。谛闲法师看到这个样子,赞叹!真的成功了。
你们想想看,那叫精进,这个锅漏匠真正懂得精进。谛老赞叹的话我们要记住,他说:「天下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不上你,天下大丛林里面的方丈主席也比不上你,你成就了。」人家只花了三年的功夫,什么都不懂,一句「阿弥陀佛」超越六道十法界。所以念佛堂的功德是不可思议,谁懂得!这桩公案,希望我们同学要牢牢的记住,要细心去参究值不值得学习。我们今天的念佛堂,每天还有两个小时听经,为什么要夹杂这个东西在里头?原因是大家烦恼习气很重,放不下!讲经是劝导你,劝导你看破、放下而已,真正用功夫就是这一句佛号,没有人能够跟你相比。
第二句『或名上行』。行是修行,为什么叫「上行」?清凉大师注解里头有,「所之在灭者,灭为最上,之者,适也」,所之在灭!这个「之」是什么意思?之是「适」的意思。「道能证灭,故为上行」。这把上行的意思给我们说出来了。我们所希求的是什么?是灭谛。你要怎样才能够证得灭谛?你要修道。我们以前面谛老法师这个念佛的徒弟做一个例子,大家好懂。我们所希求的是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证得不生不灭,这个不生不灭就是上行,最高、最上的行门。有人很清楚、很明了的修学成功了,像锅漏匠他什么都不知道,我们说是糊里糊涂成功了,他也证得菩提涅盘。那是为什么?就是他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三个条件具足。他遇到谛闲老和尚,因缘具足。他的善根是什么?老和尚教他,他能信、他能解,一点怀疑都没有。他能够落实,他能够真正做到,是他的福德。条件具足,真肯干,万缘放下!
我们学院先祖纪念堂,这两天工程就全部完工,这个纪念堂就是我们学院的念佛堂。念佛堂旁边有一栋宿舍,昨天我跟庄法师说了,这栋宿舍专门供养念佛堂的同修。他们在念佛堂念佛,念累了就回去休息,休息好了就到念佛堂念佛,不分昼夜。绕佛的时候,念佛堂里面可以绕佛,外面也可以绕佛。但是外面如果是上课的期间,你们绕佛在里面,早晚不上课的时候可以在外面绕佛,昼夜不间断。我们看看这个先祖纪念堂里面,将来出几个锅漏匠,了不得,这个功德没有人能比!这真正是猛将,上行!
所以千经万论费尽口舌,是为什么?是为了你半信半疑,释迦牟尼佛才苦口婆心。像锅漏匠那样的人,那释迦牟尼佛真是快乐,为什么?太容易度了,一点都不难。中下根性的人难度,妄想杂念、分别执著无量无边。所以佛度众生唯上智与下愚最容易度,上智是什么?你一说,他就通达明了,他真的能一切放下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他成功了,很容易。下愚,像锅漏匠这样,很容易度,他真能相信,他真能干,他一点不懈怠。当中这一段的人多,刚强难化,劳累佛菩萨苦口婆心。
第三句『或名超出』。这个「超出」是对三界六道来说的,对十法界来说的。小乘经里面超出只指轮回,六道轮回;大乘法里面一定要超越十法界,契入一真法界。我们用念佛的法门往生极乐世界,就超越十法界,极乐世界不在十法界里面,更不在六道里面,这是真正超出。一般在经教里面佛常说,怎样能超出?要断见思烦恼,你才能超越六道;再断尘沙烦恼,然后再破一品无明,这就超越十法界,四圣法界超越了;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这样才能够契入华藏世界。
我们想想,见思烦恼里面头一个关口,身见。执著这个身是我,这一关就很难破。你去问问这些修行人,哪个人不执著这个身是我?你去找找看,去调查调查,有几个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,真正做到无我。这一关要不能突破,不但是出不了六道轮回,老老实实讲,出不了欲界!你对於五欲,财色名食睡这是五欲,这五样东西你放不下,你还在贪求,你出不了欲界。色界、无色界没有你的分,财色名食睡放下了,没有一丝毫贪爱的意念,你才能超越欲界,生色界天,不是容易事情。
念佛,为什么许多善知识常讲,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。早年我在台中求学,李老师常说,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往生只有一、两个,万分之一、二。这是什么原因?七情五欲没有放下,贪瞋痴慢还起现行,这是什么?这是业障,临命终时它障碍你往生,你去不了。这个事情是很平常的现象,也是很正常的现象。为什么?我们修行不是这一生,过去多生多劫就修学这个法门,就念佛了。为什么没有去?原因就是放不下。这一生又遇到这个法门,看看这一生能不能放下?果然能放下,那这一生成功了。若是放不下,那跟过去生一样。好,等下一世我们再来,但是你要晓得,下一世到底是什么时间难说了。佛在经上常讲,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。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提高最高的警觉心,那是什么?人身失掉,再得人身不容易,这是实话。我们自己要冷静去想一想,这一生当中思想、观念、言行,符不符合五戒十善的标准,如果能与五戒十善相应,来生能够得人天身分;如果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与十恶相应,与十善不相应,来生三途去了。三途我们知道,进去很容易,出来很难。
地狱道很复杂,种类很多,寿命很长。往年,台中慈光大专佛学讲座,我参加了十一次,李老师自己主讲佛学概要,里面有个单元介绍地狱,那是举一个例子而说。地狱里面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年,中国号称有五千年的历史,在地狱的时候不过两天。地狱的寿命最短的也是一万岁,长的是万万岁,你说还得了吗?它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年,你就想这个地方能去吗?造业的时候你不知道,你真有胆量,可是堕落到里面你后悔莫及了。这些是事实,绝对不是佛故意说这个来吓唬人的,劝人不要做坏事,你这么想法你完全想错了。饿鬼道跟我们时差也不一样,饿鬼道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,麻烦大了!在中国,一般人都是说人死了以后就变鬼,明明有六道,为什么单单说鬼,不说别的道,不说人死了之后变人,人死了之后生天,为什么不这么说?大多数都到饿鬼道去了,什么原因?贪心!贪心变饿鬼,愚痴变畜生,瞋恚堕地狱,所以贪瞋痴三毒,果报是三途。
我们自己要平心静气想想,我们贪瞋痴这桩事情严不严重?如果贪瞋痴相当严重,那你就要小心,来生多分是堕三恶道。你要想不堕三恶道,你要把贪瞋痴断掉!三恶道的业因拔除,你才不会堕三恶道,这个事不是简单事情。我们这一生当中修学佛法,如果不是五十年来,天天不断在经教里面的薰修,这个习气烦恼断不掉。这么长的时间天天在薰习,我们才真的把这桩事情当作重要的一桩事情来看,知道这个烦恼习气非改不可,不改,将来的罪有得受。所以才修布施,布施断贪;才修忍辱,忍辱断瞋恚;才求智慧,智慧断愚痴。你要不真干,转眼之间就够你受的,这是事实真相,这不是迷信,这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造谣生事,完全是事实真相。
第四句『或名有方便』。「方」是方法,「便」是便宜,诸佛菩萨确确实实有方法,有最适合的方法,便就是最适合的,「方便」的意思就是最适合的方法。我们晓得最适合的方法无过於净土,净土法门里面最适合的方法,无过於持名念佛。所以经典要不要讲?在我来说不要讲了,这是真话。不讲怎么办?到念佛堂去念佛,这是真话,学锅漏匠,决定成功!今天在此地还是跟诸位在讲解,这是为什么?为正法久住,为接引、为帮助初学的同学。我们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一切众生与佛有缘,但是在这一生当中没有机会接触到,纵有善根福德,隐藏在阿赖耶识里头,不起作用!所以,讲经说法是给大家做增上缘,希望大家听了之后,能生欢喜心,能信、能解,他的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善根福德就引发出来。他要是能够锲而不舍,认真努力修学,他这一生当中就能够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,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。
我们在此地干这个工作没有别的目的,帮助那些善根福德成熟的人,在这一生当中作佛去,决定不为自己,为自己这些事情统统可以放下了。虽然每天我们还继续干这个事情,但是这个事情是附带干的,那真正干什么?真正是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,这是正行。为大家解释这些经典,把佛法介绍给大家,这是助行,这不是我的正课,这是附带做的。所以世出世间法都要懂得方便,通常在佛法里面,方便前面再加两个字「善巧」,善巧方便,这个地方虽然没有加这两个字,意思具足,文字上没有,意思具足。诸佛如来有无量的善巧方便。
第五句『或名平等眼』。为什么叫「平等眼」?浅而言之,佛菩萨教导我们,要用平等来看世出世间一切法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。什么时候你能看出平等,恭喜你,你就能契入如来境界。平等眼是从相上讲的,实际上是从平等心里面生的,心不平等你怎么可能有平等眼?你怎么可能有平等行?所以,一定要懂得修清净、平等、觉,净宗法门是以这个为修学的标准。这个修学纲领就在《无量寿经》的经题上。这个经题,前面是「佛说、大乘、无量寿、庄严」,这是讲的果。净宗是大乘,不是小乘,不但是大乘,古大德跟我们说,是大乘里面的大乘,一乘究竟圆满的大法。
「无量寿」是果德。如来果报当中第一德,古来祖师大德都说是无量寿,为什么?是因为特别对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来讲的,娑婆世界众生就是指我们,寿命短促,无论修学什么东西,时间不够,不能在一生当中成就圆满的,我们一般讲的成绩,究竟圆满的成绩,不是一生能修成的,要好多世累积经验才能成就,世出世间法都一样,没有例外的。西方极乐世界就好了,寿命无量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决定一生成就,一生达到究竟圆满无上的佛果。所以,「无量寿」是西方净土第一德。第二是「庄严」,庄严就是我们讲的美好,或者是世间人常讲的真善美慧,世间人有真善美慧之名,没有真善美慧之实;西方极乐世界真实,不是假的。用庄严来形容如来的刹土依正庄严,「无量寿庄严」这五个字讲尽了,极乐世界的果报。
怎样才能往生?这要靠修德。修德也提出五个字,「清净、平等、觉」,五个字三桩事情。大乘教里头常说「心净则佛土净」,可见得「清净」是修德里头最重要的。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什么?学清净心。什么是清净心?离开一切染著就是清净心。起心动念,内,离烦恼习气,不为烦恼习气所染;外,远离五欲六尘,不为五欲六尘所著。不著五欲六尘,你才能得清净心,你才能得清净身,身心清净你就自在,你就得轻安。就在日常生活里头修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头修,那就是我们的道场。在起心动念处修,这是真修,真正在这里头炼功夫。
会修的人功夫不间断,比那个锅漏匠修行还厉害,你会不会?总的原理原则就是古大德常讲,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这句话是总纲领。用在哪里?起心动念之处。每个念头你都能觉察到,你不迷。一念不觉马上就迷了,随著烦恼习气走,这就不行了。所以,功夫不得力,原因什么?迷的时候多,觉的时间少,功夫不得力。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,炼到什么?觉的时间天天增加,迷自然就减少,到什么时候迷、悟差不多相等的时候,你就能觉察到你功夫渐渐得力了。这个时候再往上提升,觉的时间长,迷的时间短,那就能自在了。清净平等觉现前,而不会再退失,你这一生成就了,那真正值得恭喜,值得赞叹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