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0八0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0八0卷)  2003/8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1080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《四谛品》第一段娑婆世界,经文末后的一小段苦灭道圣谛,我们将经文念一段:

  【诸佛子。苦灭道圣谛。此娑婆世界中。或名一乘。或名趣寂。或名导引。或名究竟无分别。或名平等。或名舍担。或名无所趣。或名随圣意。或名仙人行。或名十藏。】

  到这里是一段。这一段文殊菩萨要教导我们怎样修「道」,前面讲苦灭圣谛是出世间之果,我们无比的希求。我们晓得这世间一切法都是无常,都不是究竟的,唯有灭谛是真常,像前面所说的「无诤、离尘、无相、无自性、无障碍」,都是我们念念在希求,这是诸佛菩萨所证得的究竟果地。有果必有因,诸佛菩萨是怎样修成的,在这段经文里面也说了十个名称,让我们顾名思义,知道怎样去用功。

  第一个名号叫『一乘』,这句用意很深,为什么?世法里头常讲「先入为主」,第一个印象给我们的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。在中国古时候教童子,六、七岁的小朋友刚刚上学,这是启蒙,启蒙多半是从《三字经》念起。《三字经》第一句话重要,这就是给你一个概念,先入为主,第一句话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人性本善在佛法里面就是一乘法。在佛法里面的解释,「一乘」是究竟成佛之道,叫做一乘。《法华经》上说得好,诸佛如来教化众生,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」,这我们就明白了。

  佛给我们讲大乘小乘,给我们讲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是佛的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;真实说只有一佛乘。所以古来这些大善知识常说「成佛的法华,开慧的楞严」,为什么其他的经不能成佛了吗?单单要《法华》吗?不是这意思。《法华经》上佛说了真话了,就是刚才所讲的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」,《法华》是最后讲的,会权归实。世尊从什么时候开始讲方便法?从鹿野苑度五比丘,一直到「般若」。二十二年讲《般若》都是方便法,不断的把学生程度向上提升。「阿含」像是小学,「方等」好比是中学,「般若」则是大学,最后归到一乘,「一乘」好比是研究所。

  世尊教导我们接受圣贤的教诲,一定要拿到最高的学位,拿到菩萨不行,不究竟不圆满,一定要拿到佛的果位,最高的果位是佛陀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既然有佛性,你当然要作佛,要做究竟圆满佛,这是一乘教。佛并不是教我们学了「阿含」就行了,「方等」就可以了,「般若」是不错了,佛不如是,念念都是帮助一切众生圆成佛道。实在说,要是依照佛教学的次第,由浅而深,就像我们一般社会读书一样,由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所,按照顺序来修学,这时间长,哪一年才能毕业?

  有没有个特别法门,让我们不必经历这过程,也能成无上道?理论上讲得通。从理上讲,凡夫跟佛只是一念之差,一念迷那你就是凡夫,一念觉你就成佛了。所以天台法华祖师判教都有顿教法门,顿是顿超,不必经过这次第,顿悟、顿超;禅宗是属於顿悟顿超的,不必经历这些法门。殊不知净土也是顿悟顿超,修净土的人并没有开悟,没错,他选择净土法门死心塌地就等於开悟的人没有两样。开悟的人他才会选择捷径,没有开悟的人他不知道。你虽然没有开悟,可是你也选的是捷径,那不等於开悟吗?其他地方你比不上开悟的人,选择这路子那你跟开悟的人没两样,你选对了。

  净宗顿超,净宗比禅宗还要顿,所以世尊在《大集经》上赞叹这念佛法门是「无上深妙禅」,不是普通的禅。无上深妙禅就是念佛求生净土,这我们不能不知道。我们这一生当中所遇到的法门,真的是无量声闻菩萨想求求不到,他们没有这缘,没有遇到。我们非常幸运遇到了,遇到了只要你能够抓住,决定不放手,你这一生的成就超过宗门,超过教下,乃至於超过显密。为什么?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。宗门教下、显教密教要达到阿惟越致谈何容易?这一点我们如果真的明白了,你才会珍惜这一次的机缘,万缘放下,一心一意只取净土,那你就对了,完全对了。

  《华严》是一乘,怎么是一乘?《华严》到末后普贤菩萨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」,这就是一乘,也是无比希有殊胜的一乘法。文殊菩萨教导我们修学,他真的是对得起我们,没有拐弯抹角,直截了当把无比殊胜的佛法传授给我们,我们自己要觉悟。《华严》毕竟是太大了,这经念一部都要半个月,每一天念八个小时得念半个月。过去在台湾,每一年的正月,学《华严》的道场都诵《华严经》,诵一部,由法师领著大家一起来念;那讲一遍更是不容易。我们要想真正契入一乘,从哪里下手?古大德给我们讲,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皆是《无量寿经》的引导,这话说得太好了。《华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它的作用在哪里?引导我们归《无量寿》。《无量寿》是净宗的经典,彭际清居士称它为中本《华严》。为什么称中本?因为还有小本,小本就是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。所以《佛说阿弥陀经》是小本《华严》,便於受持。

  我们要是真正修第一殊胜的一乘法,我们就知道怎样落实?落实到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或者是落实在《大乘无量寿经》都行,《大乘无量寿经》便於学习。如果年岁太大了,六十岁以上愈精简愈好,最好受持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。古大德有许许多多的典型,许许多多的榜样,他们每一天的功课就是一部《弥陀经》,一句六字洪名,真的是念兹在兹,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经典上的教诲,所以没有一个不成功的。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「万修万人去」,一点都不假。念佛不能往生,那是自己业障习气太重了,你没能放下,你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。这样念佛不能往生,这是业障真正的严重,自己的善根福德不足,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。在这种情形之下,方法也是很多,我们最普通用的方法就是读经、研究经教。为什么?理贯通,事明白了,你自然就死心塌地了。另外一种,过去这些念佛往生大德们的传记多看,激发自己的道心,天天读《净土圣贤录》,天天读《往生传》。看看这些人,他们在没有往生之前跟我差不多,现在他们已经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,我还在六道受苦受难,应当见贤思齐。我要向他们看齐,我要认真努力,我要放下万缘,我要一心专念,不能把这一生的光阴空过了。

  修福是好事,不是最重要的,是次要的,在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是附带做的,不是我们主要做的课,这要懂。主要是自己真修,宾主不能颠倒,颠倒那你就错了。所以在从前寺院庵堂里面的执事,道场的住持、当家、维那这些堂主,他们是什么人?他们真的是「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」,也就是说他们对西方极乐世界已经取得了,什么时候走他都不妨碍。他能走他不走,不走干什么?为大众服务,这叫积功累德。就是自己自度已经成功了,这才帮助别人。

  如果自己是凡夫,自己没有得度,你要担任这些工作,那就麻烦了。那就是古大德常讲的,你要害一个人,你就叫他做住持,你就叫他做当家。为什么?他事务繁忙,他没有时间用功,必定堕落。他所修的纵然道场护持得很好,也是人天有漏福报,来生生到人天享受富贵而已,出不了三界,出不了轮回,你害他!所以从前我们要知道,这寺院执事是佛菩萨化身来的,他身分没有暴露我们不知道。极少数的身分暴露,像天台智者大师释迦牟尼佛再来的,永明延寿大师阿弥陀佛再来的,傅大士这是居士,布袋和尚这是出家人,这两位都是弥勒菩萨化身的。真的是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。天台山,这在浙江,国清寺的丰干是阿弥陀佛,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大菩萨,每一天在寺庙里做粗重工作,为大众服劳役,佛菩萨再来,不是凡人!

  所以,我们要发愿先成就自己,至少在念佛堂要能够得到功夫成片,这是最低限度。你要能得功夫成片,为什么?你能够自在往生,往生真有谱。我为大众服务,当然要操心,当然要劳神,这是什么?牺牲品位,这是真正慈悲,但是决定得生。就像智者大师示现的时候跟大家说:如果我要不做住持,那品位就高了,是实报土上辈往生;因为做住持要管理这寺庙,天天要操心、要劳神,所以只有五品位往生。都是表演给我们看的。五品位是凡圣同居土,也就是我们常讲的,他念佛的功夫是功夫成片。五品位是功夫成片,没有到事一心不乱;如果到事一心不乱,他就生方便有余土了。可是这五品位功夫成片,这里头也有上中下三辈九品,如果是上辈三品,有能力自在往生。什么叫自在往生?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,一点障碍都没有,想多住几年,行,就多住几年。这就是我们佛门里头常讲的「生死已了」,他来去自如,一点障碍都没有。这是从前寺院庵堂的执事,近代没有了。

  近代我们只晓得印光大师,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,印光大师给我们所示现的,那就是教我们这一代的人。他是怎么教的?他一生不收出家徒弟,不传戒、不传法、不做住持,也不做当家,不盖庙,一生在道场里面当清众,这是示现给我们看的。我们如果这一生道业要想成就,做清众就对了。这清众就是,如果是念佛堂,每天在念佛堂念佛;禅堂,每天在禅堂里参禅;在佛学院,那你就认真研究经教,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成就自己!自己成就之后,你才能成就别人。

  佛经上是有说过,「自己未成,成就别人,菩萨发心」,这话你千万不能听错,它那个讲「自未成就」是自己没有成佛;自己没成佛,我发心要度众生。地藏王菩萨「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」,他自己本身是什么身分?法身菩萨,不但是法身菩萨,他是法身等觉菩萨,他不是凡夫。不过说他没成佛,就是自己没成就先度众生,绝对不是像我们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,肯定要搞六道轮回的,千万不要把这意思会错了。至少在净土宗里头,就是我刚才所讲的,你念佛已经到功夫成片,你已经达到像智者大师五品位的境界,你可以在寺院里面担任执事。为什么?那不妨碍,那是牺牲自己品位,真的是「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」。你有能力,你有智慧、有能力已经脱离三界六道了,在三界六道里头展现的是游戏神通,你不受业报!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,不造业了。这种人可以。

  这是寺院庵堂里面的执事,在古时候真的常常见到,现在为什么没有?这我常讲的众生福薄,菩萨不来。众生真正有福,佛菩萨焉有不照顾之理。所以你要真干,真干佛菩萨一定帮助你,一定照顾你。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这是往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,所以他教我求佛,求佛怎么个求法?求佛要从自己内心里面去求,决定依教奉行。佛教我做的,我认真努力做,佛教我不可以做的,我决定遵守而不违犯;你就得到佛菩萨加持,你就得到佛菩萨照顾了。所以他老人家那个时候给我说,他说:你一生都是佛菩萨照顾你,你什么都不要操心,一定要万缘放下。我是真听老师话了。

  再看第二句,『或名趣寂』,这都是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,『寂』是清净寂灭,也就是说远离妄想分别执著,你心得寂静。你还有分别执著,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?「寂」是定到极处的境界,这不是小定,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「首楞严大定」。寂定我们把它的水平降到最低是法身菩萨所证的,换句话说,决定超越十法界。为什么?这样说法是不是说得太高了?不是的,这说法是有根据的。世尊在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》里面讲五忍菩萨,五忍菩萨最高的是「寂灭忍」,寂灭忍下面是「无生法忍」,这你就明白了。

  『趣寂』,寂灭忍最低的是法云地的菩萨,跟前面讲「一乘」意思差不多!这两句都是总说,「一乘」是从教上讲的;「趣寂」是从功夫上讲的,都讲得好!这在提醒我们,教要修一乘,净宗是一乘。夏莲居老居士在《净语》里面讲「净宗法门是一乘当中的一乘」,真的说到极处了。而「趣寂」则是提醒我们,真正修净土,你要记住大经上常说「心净则佛土净」。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心乱了,那就与我们的修学相违背了。一定要懂得,在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缘当中保持清净心。

  什么叫清净心?六祖讲得很好,「本来无一物」,那就是清净心。清净心是真心,这里面决定没有执著、决定没有妄想、决定没有分别。菩萨在世间,不是这经上也是常常跟我们讲,随缘!随缘是什么?他分别我们随他分别,随顺他的分别。你执著我随顺你的执著,我自己有没有执著?没有。我自己有没有分别?没有。所以自己的心永远是清净的,清净心可以随一切境缘,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,这是功夫。决定不能够随缘随变,那就坏了。

  修炼也不是简单事情,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,时时刻刻要勘验自己的功夫。譬如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起了分别执著了,动了念头了,合自己的意思生起欢喜心、生起贪爱心。这时候自己知道错了,违背了性德,这一念知道错了,这就叫觉悟,这一觉悟了马上就回头。回头怎么样?把佛号赶快提起,就是古大德所谓的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。为什么不怕念起?你是凡夫,你怎么会不起念?不起念是圣人,功夫成就了,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,他不起念了。初住以下哪有不起念的道理!所以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是正常的,在凡夫来讲是正常的。但是要是常常这样下去,那就是六道轮回的业因,你在造业,造什么业?造六道轮回,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了。所以要觉得快,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立刻警觉到阿弥陀佛,把那个念头收回来,收到阿弥陀佛,这就是觉悟。

  从初发心真正讲用功夫就等於说拉锯战,一会被外面境界拉跑了,一会我又从境界拉回来。总得要搞上几年的工夫,你才能战胜。到底要多少年?每一个人根性不一样,每一个人勤惰不一样。大概善根深厚的人,用功勤奋的人,三年到五年可以念到功夫成片。根性要是钝一点的,虽然用功说不上勇猛精进,是精进谈不上勇猛,这样总得要十年二十年,你才达到功夫成片,也都不错了。

  我学佛五十二年了,真正在念佛上下功夫,大概是三十年,前面二十年的时候,我没有在念佛这上用过功夫。这历史我跟诸位讲过好几次,因为进入佛门是经教诱导我,我非常喜欢,所以把行门就疏忽了。一直到民国六十年代,我开始讲《华严经》,讲了几年之后,这才发现文殊、普贤、善财童子都是专修净土,一门深入。我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,认清楚这法门殊胜,这法门不是一般法门能够相提并论的,才把念头转过来,在念佛上下功夫了。如果我一学佛就在净宗上下功夫,我早就成就了。我是个过来人,为什么在净宗上,早年不能用功夫?对於净宗了解不够透彻。所以经教很重要,你要了解不够透彻,你的决心没办法下,这精进不懈是很不容易做到的。真正认识这法门希有,这法门不可思议,你才会全心全力以赴,你才会真正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,连《大方广佛华严》也放下,这我都跟大家说过。

  我虽然喜欢《华严经》,我知道入华严境界是《无量寿经》,我为什么不取简单的,要找这么多麻烦?讲这经诸位要晓得,黄念祖老居士劝请,开心法师多次劝请,每一次见面都要提一句。最后是韩馆长,临终之前祈求,希望我把《华严经》好好的讲一遍,留下录音、录相给后人做参考,我答应了,这是《华严经》启讲的因缘。我本来不再想讲《华严》了,为什么?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中本《华严》。《弥陀经》真正是我最喜爱的蕅益大师的《要解》,这一卷经连经连解释每一次展开法喜充满。现在讲经的人少了,没有人讲。如果讲经的人多,有人讲这些大经大论,我会发心一生专讲《弥陀经要解》,我会走遍全球到处讲这部经,那对我将来修行往生的品位,肯定大幅度的向上提升。所以这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。你要得清净心,那你一定要懂得放下,你不能放下,是你没有看破。这没有看破就是你对於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,果然透彻了解,哪有不放下的道理!那不可能的事情。

  我学佛说实在话比一般人真的是幸运,在我这一生当中,第一次遇到出家人章嘉大师,第一天教给我的就是「看破、放下、布施」,没有走冤枉路,直截了当。我见章嘉大师是我接触佛经一个月,真的没有浪费时间,他老人家把菩萨修行的总纲领、总方向、总原则传授给我了,我居然能够接受,居然能够依教奉行。以后得韩馆长三十年护持,能够让我不管人、不管事,什么都不管,专心在教理,专心在佛号上,才有今天这一点成就。老师的恩、护法的恩超过父母多多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苦灭道圣谛第三句:

  【或名导引。】

  这是苦灭道圣谛的别名。从这些名号,我们就深深体会到,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讲经说法,指导一切众生修行,出离生死,趣无上乘,就是一乘法,无非是『导引』。众生根性不相同,不止千差万别,无量无数的差别,佛菩萨能以善巧方便契机契理。这句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是真不容易,不但契机难,契理也不是容易事情。无量差别根机,佛菩萨的教诲都不离性德,不离自性,这是理。或者我们说不违背自性,不违背性德,同时又能契合众生不同的根性。根性里头有顺有逆,有善有恶,善、顺我们容易体会,恶、逆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到,换句话说,根本就不懂。

  佛菩萨是如何的来随顺这一类众生,帮助这一类众生?首先消业障。为什么?业障要不消除,他决定不能接受佛菩萨教诲,这是肯定的。所以佛菩萨要度他们,先帮助他消业障,帮助他消业障那种方便法,甚至於示现地狱。佛菩萨在地狱里面示现为牛头阿傍一类,鬼王、鬼卒,佛菩萨示现,在里面治他的罪。诸位要晓得,那就是帮助他消业障,他所造的这罪业,他必须要受。如果造作罪业可以不受,这因果律就被推翻,那就没有因果了,所以造作决定要受。

  我们在《高僧传》里面读安世高的传记,传记里面记载的很清楚,安世高大师在没有到中国来弘法之前,那讲前世到中国来过两次。干什么?还命债。这是得道的高僧,你欠命的要还命,欠债要还钱,因果报应丝毫不爽。他两次命债都在广州,都是被人误伤的,死了。他预先告诉别人:我今天出门会被人误伤,请你不要,让官府不要治他的罪,他是误伤,什么原因?我过去生中误伤他,今天应该要还债。还两次命债,第三次是安世高的身分到中国来弘法利生。安世高确实是很了不起,真的是有神通,他能够听鸟兽的言语,博学多才,很受人尊敬。在中国佛教里头早期译经,最早译经他是最著名的,翻译东西翻得好。说明业因果报,丝毫不爽。

  佛经现在困难了,佛不在世了,真正善知识我们也遇不到了,这些都是福德因缘。所谓是学生遇到一个好老师,叫可遇不可求,老师能够遇到一个好学生更不容易,宿世因缘你才能遇到。这桩事情不但中国古籍里面记载的很多,现在外国有一些报告也肯定,一个人聪明智慧、一生的遭遇往往与过去生中的行业有密切的关联。外国用一些科学方法来查证,发现确实有这些事情。所以佛菩萨时时刻刻在「导引」我们。因此,我们遭遇挫折不要害怕,遇到苦难要欢喜接受,人为的也好,自然灾害也好,统统要接受。为什么?消灾。业障消除了,报掉了,人福慧就增长,人聪明了,慢慢的有福报了。所以人决定不能造业,造业是什么?造业是罪苦增长,迷惑增长,那就难了。如果是迷惑跟罪报、罪苦要是常常增长的话,这事情麻烦。为什么?现前是花报,将来的果报决定在三途。

  为什么一个人受这罪苦能消业,为什么一个人受罪苦他在造业?同样是一样的苦报,何以往后果报不相同?这里面就是一个是愿意承受,不怨天不尤人,他业障消了。一个是「为什么这不幸的事情会叫我碰到」,他心不服,怨天尤人。那好了,怨天尤人,不但你的业障消不了,你还在增长。由此可知,祸福迷悟确实就在那一念之间,这一念的关系太大太大了。何以诸佛菩萨不明显的来引导我们?其实佛菩萨做众生的「导引」,从来没有间断过。有时候你自己觉察,有时候你自己并不觉察到,这才叫慈悲到极处。

  菩萨示现不一定是示现一个人身,花草树木山河大地统统能示现,总在遇缘不同。古来大德看飞花落叶,看小河流水,听牧童唱歌,豁然开悟了。这奇怪!这都很平常的现象,为什么他在这儿开悟了?他开悟的那一刹那,境界里面有佛菩萨在加持,就是佛菩萨在示现,他的缘在这时候成熟,用这方法触动他的善根,豁然开悟。他为什么?早一天他看到这现象他也没开悟,迟一天他也不能开悟,恰恰好在这时候。我们才知道诸佛菩萨对於任何一个众生,即使造作极重罪业的众生也没有放过他,也没有把他舍弃掉。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谁能知道?我们这经论读的多了,我们才明了、才肯定、才不怀疑,这是佛教化众生引导众生的事实真相。所以真的是不定现什么身相,人的身相,动物的身相,树木花草的形相,山河大地的形相,不定现什么,让你触动善根,让你豁然大悟。

  当然最基本的还是教学,世尊为我们示现的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。为什么?这是因,是你悟入、豁然开悟的真因,外面境界那是缘,触动那是缘。缘有,如果没有因,你还是悟不了,因还是重要!因,那是我们天天读诵、天天听经。读诵听经,这听经古人叫做听教,这名词比听经这名词的确是要殊胜。听教是什么?听佛菩萨教诲。读经听教,这是修行。修什么?戒定会三学一次完成,这叫真用功、真功夫。听经或者是你读经听教,你要守规矩,这规矩就是威仪,这是属於戒律,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坐在那里。法师讲经,不迟到不早退,端庄坐在自己座位上,这是持戒。放下万缘,一心听受,这是禅定,这就是修禅定,在净土里面就是修一心不乱。

  经念得字字清楚,没有念颠倒,没有念漏行、错了一行,这从头到尾一字一句都没有念错,这是修慧。这是什么慧?这叫根本智。听教的时候也是放下万缘,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完全接收过来,没有怀疑,不起一个妄念,不起分别执著,修根本智。所以读经听教,这会听的人都是三学等修。戒定慧三学同时修学,听一个钟点就修一个钟点,听两个钟点修两个钟点,这样读经听教会开悟!不会听的那麻烦了,不会听的那是什么个态度?一面听一面打妄想。什么打妄想?看到经文研究研究,这一句是什么意思,这一句这个法师讲解的对不对,或者法师讲的跟某一个古大德注解意思不一样,他在那里起妄想起分别起执著,把戒定慧三学统统破掉了。这是什么?这是听我们世间人上课一样,这里头没有戒定慧三学。所以你要晓得在佛门里面,我们两个人坐在一张桌子上,在这里听经,一个人会开悟,一个人不开悟,什么原因?一个人守规矩,一个人不守规矩。他是在这里听讲,他没有戒定慧;这人在听讲的时候,他在这里修戒定慧,不一样!所以你会听不会听,你会念不会念,这关系太大太大了。

  果然会,这个会他有感应,这感应是最普通,也是最平常的,你会闻到异香。你从来没有闻过这个香,或者是闻到很好的好香,像檀香一样,这什么原因?因为你真正在修行,天神从这地方经过,他看到了,他看到生欢喜心,合掌向你致敬;向你致敬这时候天人身上放香,你就能闻到。这香气时间长短不一样,短的一两分钟,长的大概差不多可以到五分钟,那么长的时间。我想这一桩事情,一定有许许多多同学都有这经验,有时候这种异香,不但你一个人闻到,你周边的人统统都可以闻到。我是有一年在德州达拉斯陈大川居士的家里,他的院子很大,院子里面他建了一个小亭子。晚上我们大概有五、六个人在一起讨论佛法,忽然有一阵异香,每一个人都闻到,时间很长,至少有五分钟,感觉到非常惊讶!决不是他家佛堂烧的香。这样的事情常常有。

  我在最初学佛,常常有这种现象,以后我跟忏云法师住茅蓬,忏云法师问我在修学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感应?我说:其他的没有,但是有的时候感到闻到异香是大惑不解。为什么?我们自己没烧香。我居住环境一公里之内没有人学佛的,决定也没有人烧香的。为什么我在房间里面读经会闻到异香?这忏云法师告诉我,他说:天人看到你在这地方读佛书,他在那里恭敬致敬,他停住一下在那里向你致敬,他身上有香气。以后我才明白这桩事情,这些特别是在初学,帮助你增长信心,这不思议的境界,增长信心。所以诸佛菩萨真的时时刻刻在帮助我们,只要我们真心在做。下面我们看第四句:

  【或名究竟无分别。】

  『无分别』上面加个『究竟』,为什么?若不是究竟不能够契入境界,不能证果。为什么?大乘里面就无分别了,这是一乘,一乘就加上『究竟无分别』了,不但分别执著没有,连妄想也没有。什么是妄想?我们用最粗显的话来说,就是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不一定要有外缘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很容易引起起心动念,但是在没有外缘的时候也会起心动念。一个人静坐,安安静静静坐在那个地方,他也会起心动念。我想这种经验我们同学们应该普遍都有!

  起心动念在佛法里说无明妄动,这是属於微细的烦恼,是属於烦恼的根源。你会起心动念,到分别执著,那烦恼就很严重了,那是很粗很明显的烦恼,表现在外面;起心动念还不形於色,里头起烦恼了。所以我们要谈到用功,要想功夫得力,那你就要练习不起心不动念,不分别不执著。从什么地方下手?从不执著,从这里下手。你真正想功夫得力,因为我们念佛如果功夫得力的话就功夫成片,你就决定往生,这桩事情很重要,万万不能够疏忽。

  为什么我们常常还要那么坚固执著?一定不肯放松?是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,也就是说你放不下是因为你没看破。怎样帮助你看破?《般若经》上讲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古人常讲「人生如梦」、「人生如戏」,你知道如梦如戏,你还执著它干什么?所以《金刚般若》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看破,你能看破,分别执著自然就淡化,你就不会那么样坚固的执著,不再对这些事情认真了。尤其是中年之后,为什么?距离晚年愈来愈近,把这「生死事大」逐渐能体会到了。这一生已经过了,学佛的人都知道我有来生,来生怎么办?所以会把来生的事情看得比这一生更重。这一生眼前事情容易放下,不再执著了,不再计较了。这就是人在这一生过程当中,所谓青年、壮年、中年、老年思想决定不一样。於是受过儒家、佛家教育的人,我们也能够体会到。即使他没有学佛,没有念佛,但是对於儒家的修养很深,他临走的时候也非常安详,也有很好的瑞相。这是什么原因?他放得下了,他走的时候没有恐怖。

  人死了,通常这一断气,两三个小时他全身就僵硬。可是念佛的人,真正有修养的人,他死了之后甚至於七天、二七十四天,他的身体还是柔软的,这什么原因?其实这道理很浅显,人在临终的时候恐怖,我们常讲贪生怕死,这一害怕、一恐怖全身僵硬,就这么个道理。凡是走了之后全身柔软的,他走得很安详,他走得很自在,他一点恐怖都没有;换句话说,没有恐怖的人不会堕三恶道。所以临命终时一慌乱、一惊吓,麻烦就大了!这时候真的六道里面,你要往哪一道去,关键的时候。

  也有这种情形,我们都曾经遇到过,这亡者几个小时之后,真的身体已经僵硬了,面相很苦、很痛苦,不好看!如果他的缘殊胜,遇到好的同参佛友,大家给他念佛,我们一般讲助念,念到七、八个小时,念到十几个小时,再去看他身上软了,他面孔很好看了,这效果就非常殊胜。这些事情,我想有不少学佛的同学,你去送亡、去帮人助念,你都亲眼看到,真有作用。

  现在我们明了,从江本胜博士水结晶实验里面证明到了,助念,譬如说这朋友距离我们很遥远,我们听到这讯息,每天在家里面恭恭敬敬念佛给他回向,这力量达得到。为什么?念力超越时空,再远统统能达到,不可思议。在《华严经》上这些事情佛讲得很清楚,一切法从心想生,心想没有空间、没有时间,没有时空的限制。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远近,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先后,我们在这里诵经念佛给他回向,立刻就达到。所以我们要知道,这人走了以后,他究竟到哪一道去了我们不知道。如果我们常常怀念他,常常诵经念佛给他回向,对他有没有好处?肯定有好处。好处多多,这道理要懂,这事情要真做,决定不是迷信,决定不是无效。纵然我们这朋友真的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,我念他还是有效,真的对他有帮助,我对他有帮助,他对我也有帮助。这些道理果然参透了,搞明白了,你就知道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,这句话是真理。心想遍法界虚空界,你一念善,善遍虚空法界,一念恶,恶遍虚空法界。为什么不想善?为什么要作恶?到最后果报自己承受。

  小人要害君子,这中国古书上都有说得很明白。能不能害君子?不可能。你能够害他的,顶多你只能害他身命,你把他害死,但是身不是我,身是我所,我受不受害?不受害;我所受害了,这个身害死了。实际上你害死了他,真的成就了他了,他的境界往上提升了,人间这身死了,他的灵生到天上去了。你害他实际上是成就他,这事实真相谁知道?要不是佛菩萨在经上教导我们,我们连做梦都想不到。所以小人成则君子成,小人成就害君子,君子成就是德行向上提升,因为他的被害是冤枉的,他没有过失。这话很不好懂,只有诸佛菩萨才能讲得清楚、讲得明白。

  我们真正修行要抓住纲领,要抓住原则,要遵守方向,能够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先学著不执著。为什么?一切法因缘生,每一个人都有过去生,都有未来。这一生的行业包括你的思想,你起心动念,你想的是善还是恶?你造作的是善是恶跟前生都有密切的关联,所谓习气!要把习气转过来那实在不是一个容易事情,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,要认真去磨炼自己,放下分别执著,然后你才能够把起心动念伏住。所以下手之处要从执著,於一切法不再执著,什么都好,随缘而不攀缘!又何况这事实摆在我们面前,各人因果各人自己承当,别人没有办法代替。

  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也没有办法代替阿难尊者受难,也不能代替释迦族遭琉璃王灭门的惨案,佛晓得,不是不知道。琉璃王灭释迦族,释迦牟尼佛头痛三天没有办法,那是释迦族前生造的业,这一生一定要受果报,他不受这果报,他这罪业消不掉,一定要受果报。所以我们稍稍理解事实真相之后,我们才晓得我们这一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,李老师教导我们的「老实念佛,求生净土」。除这一条路之外,肯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。为什么?条条路都是轮回路,都出不了六道轮回。

  现在就是问西方路你要不要走?你如果要走,那世出世间法你统统要放下,要舍弃;你要不舍弃不放下,这一条路你走不通,你有障碍!当然不但是执著我放下了,最好连分别也放下。你要放下执著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我常讲凡圣同居土;如果你再把分别也放下了,那你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;如果把起心动念都放下了,那高了,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时候是实报庄严土。善导大师讲「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」,这话讲绝了,讲得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,真的是这样子。

  现在我们要不要放下?这地方,诸位同学又要听清楚,放下不是事放下,是心里头放下,不要听错了。好了,我工作也放下了,再过几天说:法师,我现在没有钱,我现在没饭吃了,怎么办?你叫我都放下了。那你就搞错了,生意还是要照做,钱还是要去照赚,家还是要照养,为什么?这是在世间法是你的责任,你要尽到责任。心里头不要有挂碍,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,这你就真放下了。所以放下不是讲事是讲心,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,「心净则佛土净」,不是叫你身放下。身放下不能了生死,不能出三界,心上不染著,那你就超越三界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