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0七七卷) 2003/8/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1077
诸位同学,请看《四圣谛品》第一个大段娑婆世界的四谛,请看第二段苦集圣谛。我们将经文念一段:
【诸佛子。苦集圣谛。此娑婆世界中。或名系缚。或名灭坏。或名爱著义。或名妄觉念。或名趣入。或名决定。或名网。或名戏论。或名随行。或名颠倒根。】
菩萨在经上只讲了十个名字,我们知道《华严》是用十来表法的,表圆满,圆满就是无量无边,绝对不是算数能够说得出来的,这用十表法。《弥陀经》里面用七表法,它都不是数字。这在无量『苦集圣谛』名号当中是略举几条,我们从略举几条就能够理解到苦集圣谛的意义,正是古人所讲的「闻一知十」、「一闻千悟」,有这意思在里面。前面讲「苦圣谛」这是说三界六道的果报,「苦集圣谛」这是讲的因,所以这一对就是说明世间因果,把三界六道里面的状况都说尽了。
展开来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四十九年为我们所说的一切经教。也是世尊当年住世,(他老人家七十九岁圆寂的,我们中国人习惯说虚岁,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圆寂的,照现在人的说法,确确实实是七十九岁。)他一生生活、事业、处事待人接物,也是为我们显示四圣谛,在哪里?在他生活里头。我们学佛怎样把四圣谛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,我们能够像诸佛菩萨一样,那你就是真的学会了。中国俗话常说:你真的得道了,证果了。你没有白学!四圣谛前面跟诸位说过,每一句第一个字一定加上「苦」:第一个苦圣谛,这容易懂;第二个苦集圣谛;第三苦灭圣谛;第四苦灭道圣谛。这样念意思才能够明显的突出,所以那个「苦」字不能够疏忽。
苦集,「集」是结集,这娑婆世界中,它第一个名称叫『系缚』,第二个名称叫『灭坏』,这两个名称是总说,其他的是别说。我们在苦圣谛里头也看到,苦圣谛第一个是「或名罪」,第二是「或名逼迫」,这两个也是总说,无量无边的苦报,总不出它这范围。果从哪里来的?必定是行业感召。善恶果报总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才不至於造重大罪业。什么罪业重大?怨天尤人,这罪业太大了。所以我们冷静观察,我们周边的一些人,你要看清楚了,回过头来再看自己,回光返照。一个人自己看自己看不清楚,可是看别人看得很清楚,这就是愚痴,没有自知之明。你看看别人,回过头来想想自己,我有没有犯这毛病?把别人当做一面镜子,这就对了,你的修学才能入门。
看别人绝不可以计较别人的善恶,看到之后马上就回来看自己,我自己有没有?「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」。你的德行、道业自然就会增长。我们一般讲,你天天会有进步,能够看到自己的过失,这就是佛门里头所说的觉悟了、开悟了。悟有大悟有小悟,为什么?迷得太深,迷得太久了,迷得太多了,所以小悟、大悟,悟多少次?说不清楚,数不尽的。真正用功的人,一天当中就有好几次的觉悟,这是事实;不会用功的人、功夫不得力的人,总觉得自己这一天一个过失都没有,这是真的。
在事实上是一个过失都没有,只有如来一人。等觉菩萨可能还有过失,不能说完全没有。另外一种人完全没有过失,叫一阐提。一阐提是印度话,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没有善根的人。他迷惑颠倒,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,所以他不知道自己有过失。世尊在一般大乘经里面常说一阐提没有善根,一阐提不能作佛,这大乘教里头说的,但是一乘教里面,佛不是这样说的,佛说一阐提也有佛性,既有佛性皆当作佛,《法华经》上讲的。所以古来祖师大德常常讲「成佛的法华」。其实哪个法门都成佛,为什么单单说「成佛的法华」?《法华经》上佛才说一阐提有佛性,但是在其他经里面,佛都说一阐提没善根。诸位要听清楚,一阐提没有善根不是说没有佛性,这些地方我们都要把它辨别清楚,决定不可以含糊,关键是在觉。一阐提为什么不觉?迷得太深了。纵然接触到佛法,他不相信,或者半信半疑,听佛菩萨说法他不能够理解;日常生活当中,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,无量劫来他随顺惯了,养成习惯了,现在把习惯改过来,这谈何容易?是这么一回事情。
学佛没有别的,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,学佛就是改心而已。他教我们改心,这改心是什么?改思想,改观念,我们从前的思想观念都是错误的。诸位要晓得,思想观念是指导我们自己的言行。思想观念正,我们的言语正,我们的行为正;思想观念不正,我们的言语不正,言行不正。那个正的标准很多,各个阶层不同。虽然标准很多,譬如在大乘法里头,从初信位的菩萨到等觉菩萨这五十一个阶级,就是五十一个不同标准,各个阶层标准不一样。这标准从哪里来的?所有标准的来源是一致的,标准是性德。
性德是一,为什么会变成那么多的标准?那是众生根性不相同。就好像我们世间读书一样,世间的学校,小学生有小学生的标准,现在我们讲教学有训导。训导的标准,一个小学里头,低年级的标准跟中年级的不一样,中年级的跟高年级的不一样。在我们这国家,小学是六年,一、二年级是低年级的,三、四年级是中年级的,五、六年级是高年级的;到中学,中学跟小学标准又不相同了,大学跟中学又不相同了,一个道理。佛法里面这善恶标准是依法性,无论是最低的标准,这最低是十善业道。十善业道不是戒律,就是我们一般讲善人、恶人,善人恶人标准是什么?法性里面唯善无恶。所以人造恶那是属於习性,不是本性,本性决定是善的。但是我们迷失本性太久了,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知不觉都与十恶相应,佛教导我们「远离十恶,随顺十善」,这意思就是说我们远离习性,我们随顺本性。
本性绝对不是佛菩萨建立的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,迷了本性是产生错误,与本性相违背了,是这么个道理。这是我们学佛不能不把它搞清楚。学佛,我们决不是随顺释迦牟尼佛,那你就错了;我们依靠释迦牟尼佛,你也错了;被释迦牟尼佛牵著鼻子走,你更错了,你造的罪业就更大了。随顺法性!这些人修行证果证的是什么?证的是自性。所以大乘经上常讲「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」,无所得,你所得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,你从哪得?从前迷失了,现在恢复了,如是而已。
「系缚」是业力所感,世出世间都不能违背这原理原则,然后你才知道诸佛菩萨的教诲那是真实教诲,不是他自己意思,他没有意思。他要有意思,他跟我们一样是凡夫,肯定出不了三界。正因为他没有意思,他才发现现在人讲的真理,才发现真理;在佛法讲,他才发现他有自性。自性本具的德能,这善就是本具的德;能,这我们讲席里也常说,能就是见闻觉知。见闻觉知是本能,自性本能;十善是自性本德,本来具足的,怎么能违背?如果你能够随顺,那叫善业;你违背,那叫恶业。业感就现相,现什么相?三界六道依正庄严就现这相。业感是缘生的,所以现相也不例外。相是缘生,因缘所生法,不是真的,这道理总得要参透,你的心就清净了。
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,顺境也好,逆境也好,人事环境里面,这善缘也好、恶缘也好,你都能够得到平静。为什么?事实真相明白了。可是不了解真相的人,迷在里面,那你还有苦受,有苦乐的感受。在佛法里面常讲五种受:苦、乐、忧、喜、舍。这个受,受是感受、享受,有这五大类,你总不能够超越。如果你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,这五种受你离开了,离开了这五种受你才得正受。正受就是佛经上常讲的三昧,三昧是梵语,翻成中国就是正受,正受是正常的享受。由此可知,苦乐忧喜舍都不正常,不是正常享受。
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所示现的一定跟世间人一样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融入世间社会,一定跟世间社会大众融成一片。虽然融合成一片,表现的样子是差不多,实际上完全不一样。这就好比什么?好比舞台上表演。没有觉悟的人假戏真演,假戏真演,他真的有苦乐忧喜舍的受。觉悟的人、明白的人,佛菩萨再来示现的,他也假戏真演,但是真演里面他没有受,众生苦他也装著很苦,众生乐他也装著很开心,其实他从来没有起过心,从来没有动过念头,从来没有分别执著,这是凡圣不相同的地方。那就是一个对事实真相了解,一个对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。
菩萨应化在这世间来干什么?他跟众生不一样,众生是来受果报的,「系缚」,系缚在三界,系缚在六道。佛在经上常常把三界六道比喻做监牢狱,你被囚禁在监牢狱之中你出不来,这比喻,比喻得很好,你决定超越不了六道轮回。在六道里面受种种的罪苦,那就是三恶道;这罪苦稍微停一停,感觉得舒服一点了,那就是三善道。但是在三善道的时间短,在三恶道的时间长,你要问这什么原因?你自己冷静想想你就明白了,人生在世想自己,从早到晚我起心动念想些什么?我说些什么?我做些什么?然后再细心观察,我的思想言行与善相应还是与恶相应?你要能细细做个比较,你就明白了。我们的念头恶念多、善念少,我们的言语造口业多,行为亦复如是。从早到晚所造的身语意三业,恶比善多,那果报不就很明显的吗?所以你要在三途住的时间长,你在人天住的时间短。人天,善业所感;三途,恶业所感。所以这「系缚」就是讲你所造的业,业感。
佛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诲明白了、觉悟了,真正觉悟,从今天起我一定要舍弃恶业。换句话说,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,念念与善相应,与十善相应。十善是个总纲领、总原则,如果要把十善讲得详细不是容易事情。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,《华严经》上常说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这话讲绝了。任何一法你要把它展开来,细细的去参究,都包含一切法。所以佛说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这一并不是指定某一法,不是的,任一,任何一法,法法都具足一切法,於是法就平等了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上讲「诸法平等,无有高下」,世出世法也是平等的,没有高下。什么叫世法?什么叫出世法?法哪有什么出世不出世的道理?迷了就叫世法,觉悟了就叫出世法。所以实际上只有觉迷之差,法没有差。法法圆融,法法皆含一切法,这样你才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
第二句讲「灭坏」,「灭坏」是说迷惑造业,把你自性本具的德能灭坏了。这怎么「灭坏」法?把自性本具的德能错用。自性的本能,见闻觉知,我们错用了。错用变成什么?变成著相,变成攀缘。这一次江本胜居士到澳洲在我们净宗学院访问,那边同学打电话告诉我,我们把「佛、菩萨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把这些字给他,让他放在水瓶,贴在水瓶上,让水看这字,然后从显微镜下看这水的结晶非常之美,他把它拍成幻灯片放映给我们看。我还没看到,听他们打电话告诉我的。所以念佛的心,心跟佛相应,心跟十善相应。在科学家观察当中,世间最好的图案是什么?是爱,是感恩、感谢,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图样能够比这更美。但是我们佛法里头显示出比它这还要美,我们清楚,我们明了,他实验的结果不说出来,我们都知道。所以我们自己不能不修行,行就是行为,身体的造作是身业行为,口的言语口业行为,心里头念头是意业行为。如果我们身语意三业都能够依据十善业道,那你在这科学实验里面,你就会看到最美的形相,为什么不修?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。我们这些资料是请定律师送到他东京的实验所,他这一次访问把实验的结果带出来给我们看。这是他现在这画册里头还没有放进去,将来我想他再版的时候,一定会把我们这些东西放进去了,这非常有力的证明。
人都想好,随顺性德才是真正的美好;违背性德,那就是这地方讲的了,灭坏你的美好,你的损失太大太大!我们世间人,实在讲没有道心。什么叫道心?出离三界六道轮回,那个叫道心。我在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过,一个都没遇到。大家在一起学佛用的什么心?还是轮回心。什么叫轮回心?自私自利是轮回心,名闻利养是轮回心,贪瞋痴慢是轮回心,爱好享受五欲六尘这是轮回心。轮回心没有放下!细心去观察,攀缘,他不是随缘,攀缘是轮回心,随缘是出离心。所以修行很多年、几十年效果不彰,看不出什么效果。
如果真正是用出离心,这出离心就是我们佛法讲的菩提心,我们这些年来跟诸位明白的显示出来就是「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」,这是菩提心,这是出离心,与性德完全相应。你希望得到的财富,希望得到聪明智慧,希望得到健康长寿,你把那个希望都舍掉,财富、智慧、健康长寿自然就现前。为什么?它是自性本具的,不是从外头得来的,哪里要求?你还有求的这心,那个心是攀缘心,那个心不真诚,那个心不清净,那个心不平等,所以与性德相违背。只要随顺性德了,古大德说得非常好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。这话什么?这话是对世间人讲的。实际上是什么?实际上,佛氏门中不求全得了,哪里要求!「求得」这不是佛法里头的,不必要求,一切都是现成的。
古大德为一般人介绍西方极乐世界,西方极乐世界好,宫殿居住的房屋,宫殿都是七宝造成的,铺路都是黄金铺地,是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所有一切你想的应念变化而成。讲的是一点都不错,是事实真相,好像还带著有一点诱惑人的味道在里头。当然这是说法人的善巧方便,可以这样说法,这对初学,我们今天讲文化程度低的。对於老修,对於文化程度高的,那不是这样说法,从理上讲,理明白了,事就通达了。一切法从心想生。
水是矿物,在现在科学里面说它,它不是生物,它是属於矿物。现在突然发现矿物有生命,矿物有见闻觉知,感到非常惊讶!为什么水它能看它能听,能懂得人的意思,觉得很不可思议!可是在佛法里面早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了,什么原因?它有法性。一切有情众生,佛说他有佛性,一切无情众生都有法性,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。既然是法性,法性的德能,法性它就具有德能,那个能就是见闻觉知,德就是觉正净。再说得具体一点,那就是戒定慧三学、六度、普贤十愿,那都是性德!法性里有没有?法性里有。有,但是它不显。我们所以称它法性不叫它佛性。佛性是什么?佛性就是法性它能够表显出来。所以法性里有,不是没有,它自己不能表显,但是有情众生引导它,它能够表显;没有引导的时候,它就没有办法表显。所以佛说「一切法缘生」,既然是缘生的,就不是真实的,这真实讲就不是永恒的。只有性是永恒的,性之能是永恒的,性之德是永恒的。但是德能所起的一切相用,那是无常的,千变万化。
自性本具的德能它不是物质,它不是色法,所以它没有生灭。它在哪里?遍虚空法界,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。在我们这身体上就称之为佛性,在水壶上就称之为法性。这要很细心去体会,去观察,就发现现在人所讲的宇宙的奥秘,真正发现了,搞清楚搞明白了,就懂得养生了。才真正知道我要随顺性德,随顺性德得大自在、得大安乐、得大智慧、得大福报,你平常所想的全部都兑现了,都落实了,你才能够摆脱「系缚」,你才能够脱离「坏灭」。所以我们今天的麻烦就是完全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我的想法、我的看法、我的做法,这就完了。这就灭坏自己的性德、性能,把自性的德能变成了什么?变成了无明烦恼、尘沙烦恼、见思烦恼,变成了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你说糟不糟糕!这东西只要你有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你六道就住定了,你永远不能超越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
在这段经文里头最重要的学习,了解事实真相就是世间的因果真相,因果的真理。从此之后应当断恶修善,应当积功累德,这是初步,果报人间天上,享人天福报,还出不了三界。为什么?因为没有离相。《金刚经》上讲的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你没有离相,你出不了三界。如果是离相修行,你是菩萨再来,你是为一切迷惑众生做示现,做样子给他们看,你是在演戏,你不是真的在受苦,就是佛门里头常讲乘愿再来的,那当然你自在。无论在哪里,你在天上自在,在人间自在,在饿鬼、畜生、地狱都自在。
这自在怎么个说法?就是六道里头各个阶层苦乐忧喜舍,你统统不受,你永远保持著清净平等觉,这就是菩萨再来,菩萨示现。你还有苦乐忧喜舍,那你要记住,你还没有脱离六道。我们断一切恶、修一切善,修积一切功德,果报都是在人天福报,没有离开系缚,也没有离开灭坏,不过系缚、灭坏比一般人稍微轻一点而已,这就是佛门里面讲的五乘佛法里头人天佛法。人天不能算果报,这不能不清楚,不能不明了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苦集圣谛第三句:
【或名爱著义。或名妄觉念。】
我们看这两句,这两句是别显烦恼,前面两句是通显烦恼,这是别显,意思就很明显了。什么是业习烦恼?经文跟我们讲得很清楚,一个是『爱著』,「爱著」是有对象的,对象总不外五欲六尘。也就是根尘相接触的时候,我们眼见色法、耳接触音声、鼻接触香、舌接触味,接触的时候顺自己的意思,贪爱的心就生起来了,这就叫『爱著义』;不顺自己的意思,烦恼瞋恚就生起来了,也叫「爱著义」。所以爱著的范围很广很广,就是一个爱得到,一个是爱远离;我不喜欢你,我不希望常常看到你,所以顺逆用这一个字来代表著。这是我们六道凡夫,在日常生活当中天天都有。顺自己心意的,无论是人也好、事也好、物也好,看到总是生欢喜心,欢喜心就是烦恼。七情五欲,七就是情生了,这七种就是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、恶、欲,中国人讲七情,情欲生起来。不顺自己意思,同样也生起七情的烦恼。你看七情里第二个,第一个是爱,第二个是恶,恶是讨厌,不喜欢,讨厌!换句话说,总的来说你总是脱离不了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是特别指分别执著。因为第二句『或名妄觉念』,那是专门讲妄想,妄想不一定有现前对象;这爱著是现前一定有对象,境界现前!
中国古人说得好,「人生在世,不如意事常八九」,换句话说,顺境善缘少,逆境恶缘多。尤其是现在的社会,这比例要是很客观的来说,大概逆境恶缘在我们人一生当中恐怕要占百分之九十,顺境善缘顶多只能占百分之十,不成比例。古时候读圣贤书有修养的人大概可以达到一半一半,那修行有功夫的人这比例就要提升了,可能是顺境善缘要占个百分之七、八十,逆境恶缘恐怕是只能占百分之二、三十,那就很有功夫了。这里头我们特别要细心体会一个事实,那就是什么?佛在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。如果境要不随心转,这比例怎么可以改变,比例的改变就是命运的改变。
何以能够改变命运,能够离苦得乐?这里头有个道理在,那就是境随心转。换句话说,世间苦乐是假相,不是真的。苦乐怎么转?是在你的意念,你的意念善,你的意念清净,能够把逆境转变成顺境,能够把恶缘转变为善缘。《楞严经》上佛说得很好,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,明白这道理,了解这事实真相,我们活在这世间,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逆境恶缘,不会怨天尤人。为什么?自己会把它转过来,逆境转成顺境,恶缘转成善缘,会转。这种本事没有学到,那我们这学佛叫白学了。这本事学到,真正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了,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了。换句话说,一切时一切处,你自自然然随顺性德,你不会违背性德。性德是至善的、是至美的、是真实的,世间人讲真善美有名无实,能转境界的人,那个真善美才是真实的。在物理上讲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所以它能转,如果一切相是真实的,你就没法子转了,它是虚妄的。用什么转?佛在经上常常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我们就知道了,心想能转。我们为什么不去想善法?所以修行人,我常常讲,我们要肯定人性本善,你的大慈悲心才能够生得出来,你才不会看到人造作恶业,你起怨恨心,起瞋恨心,你不会起了。
我们一般凡夫看到别人造罪业,看到别人做不善事都会气愤,这是人之常情,这什么人?凡人!凡人的常情。我们想想我们自己在没有学佛之前,还不是如此吗?学佛的最初十年,功力不够,伏不住烦恼,常常看到不顺眼的事情还是火冒三丈。到二十年、三十年、四十年之后,这心平了,看事情也看得清楚、看得真。你就是造了滔天的大罪孽,我也不会动一念瞋恨心,我也不会现出厌恶的相,不会;会跟佛菩萨一样默然受之,就是一句话不说,一丝毫表情没有,来接受这事实。为什么?这里面业因果报,尤其是因果通三世,就清楚明白了。所以「爱著义」是烦恼,是现行的烦恼。
第四句『或名妄觉念』,妄觉念不一定要有对象,就是什么?打妄想,想过去,想未来。由此可知,接触外面境界,六根接触境界起烦恼,不接触的时候还是起烦恼。这烦恼从哪里来的?这烦恼是阿赖耶识里头落谢的不善种子。这种子很多,力量很强,所以最容易发现的是在你睡觉做梦的时候,做恶梦!恶梦是属於妄觉念,绝对不是没有因的,不是无缘无故会做梦的,不是的。有人做的梦是好梦,譬如学佛的人,学得很勤,很精进、很努力,常常梦见佛菩萨,梦见参加法会,或者常常梦听经讲经,我们都常常做这个。这是不是好现象?如果著相了,那就叫妄觉念;不著相,那这是好境界。
佛在《楞严经》上跟我们讲得清楚,不要去著相。要记住《般若经》上佛给我们说了个总原则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常常梦到佛菩萨,绝不放在心上,也不要常常告诉人:我天天梦到佛菩萨,我这境界不错了。你已经著魔了,你已经错了。见如不见,闻如不闻,这是好境界。什么叫好境界?说明你阿赖耶识里头佛法的种子起了作用了,它有力量了,这是好事情。要从这地方认为自己很不错了,你就起了傲慢心,就生起烦恼,这就错了。认为说我不错,别人都比不上我,这一个念头就错了。也许别人功夫比你高别人不说,你到处宣扬自己、表扬自己;人家真正有功夫的人,一句话不说。
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,净土宗慧远大师,这是中国净土宗创始人,东晋南北朝时代。他老人家在江西庐山建立第一个念佛堂,召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,在这念佛堂念佛求生净土,那个时候所依据的就是《无量寿经》。因为净土《观无量寿经》跟《阿弥陀经》都还没有翻译出来,最早翻译的净土经典,翻经,《无量寿经》是最早翻。远公大师依据《无量寿经》,依这一部经修行,建立了中国净土宗。他也并没有说是要建立什么净土宗,以后人称为净土宗,他没这念头,心地清净,「心净则佛土净」。他一生三次见到极乐世界,他不是梦中是定中,就是念佛止静的时候,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讲过,这是给我们做非常好的榜样。
我们一般人看他一生老老实实是一句佛号念到底,真的是一部经、一句佛号,他才能有那么大的成就。这感应我们知道,无论你修学哪个宗派,感应基本的道理就是禅定,在我们净土宗就是清净心。心清净跟诸佛菩萨就有感应,现在人讲不同维次空间,心清净的时候,这不同维次空间可以突破。突破的时候自己并不知道,你能够见到不同维次空间一切众生的活动。他见到没有放在心上,若无其事,这真正的定!见到之后,到处跟人宣扬,定就没有了。到最后一次,他往生的时候才告诉大家:阿弥陀佛来接引我。不但有阿弥陀佛,莲社比他早往生的都跟著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他。他才说西方极乐世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,人家问他是什么样子的?跟《无量寿经》所讲的完全相同。确实远公大师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。
末法时期修行证果、成佛第一道场是念佛堂。念佛堂的堂主代表阿弥陀佛,接引一切有缘众生。如果你这堂主做的不如法,让这一些念佛的人不敢来了,这罪业就重了!你是来接引众生、帮助众生到极乐世界的,你怎么能把他的道心毁掉?你只能够成就别人道心,不能够毁掉别人道心,不能够障碍别人道心!那个功德比讲经法师殊胜多了,讲经法师比不上;比丛林(丛林是最大的、最大规模的佛教道场)里面的主席、方丈高得太多了,谁知道?佛知道,真正通宗通教的这一些大德善知识他们知道。所以对於念佛堂的堂主,哪有不礼敬的道理!讲经的法师是劝人修净土,是在劝导,念佛堂堂主是直接带人带著大家到极乐世界去。所以念佛功夫要成就,不能离开念佛堂。你看看庐山东林念佛堂,当年这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,这些人终年累月不下山,所以才能成就。念佛如是,学教也不例外。
去年春天我访问日本,我参观日本的比睿山,我向他们请教。日本佛教宗派很多不亚於中国,各个宗派的祖师都是从比睿山出来的,由此可知比睿山道风的殊胜,值得人尊敬。我向他们执事请教,从前日本各宗派的祖师在比睿山修行,最短是几年?他们告诉我十六年。换句话说,修行最短的十六年不下山。所以下山之后,他能够成立一个宗派,能够建立一个宗派,成为一个宗派的开山祖师。从这地方,我们就深深的体会到,十六年不下山,不说别的,这定功就值得人佩服。常常接触社会大众,那是什么人?那是菩萨再来的。就是我前面所讲的,形相上跟大众没有两样,骨子里完全不同。他下山去教化众生,他一丝毫都不迷惑,菩萨应世!真正修行人在山上。我听了他们的话,我才在澳洲建立净宗学会定的这九年的教育,才下定决心。原来我还在考虑,九年是不是太长?能不能更缩短一点?结果我听到人家十六年,我们现在等於打对折了,不能够再少过九年了。九年的耐心都没有,你还想成就吗?所以真正学教,将来发心弘扬净土,先到山上住九年。
我们在山上也结界,这九年决定不能出界限,庐山远公是以虎溪为界,不出这界限的。其他的不说了,至少我们能体会到他心是定的,定生慧,唯有慧才能够转烦恼为菩提,转迷为悟,转凡为圣。这一点小的定功都没有,还谈什么?所以今天我们在澳洲这小城市建立这小道场,规模很小,我们也不指望成就很多人,我们遵守印光法师的指导,不超过二十人。这二十人里面有弘法的、有护法的,弘法的十个人,护法的十个人。弘法就是学讲经的,护法不学讲经,学办事,为讲经同学服务,照顾讲经的同学,兼这念佛堂,照顾念佛堂。希望九年不下山,能够更长的时间,那当然你会有更大的成就,你对於佛教修学会有更大的影响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永远舍离爱著,永远舍离妄想,老老实实依教奉行。
学讲经我们不希望做通家,希望做专家。譬如你学一部《弥陀经》,希望你一生就讲这一部经,不讲第二部经。你整个的精神、功力、时间都专注在这一门上,这一门九年下来之后,这世界第一了。学《无量寿经》的,那你真的就是无量寿佛;学《弥陀经》的,你就是弥陀佛;学《普门品》的,你就是观音菩萨了;学《地藏经》的,你就是地藏菩萨了。一生一门深入,这九年学成之后,到全世界去弘扬就这一部经,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古人说得好,「天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」,这方法比什么都重要。毅力、决心,再一个外缘,外缘我做护法,对修学的这些同学我负责四事供养,让你在生活上不操一点心,提供这机缘让你学习。学讲经的同学要天天讲,所以我们建了十个教室,新的教室有十个教室给十个同学,一个同学一个教室。我们有一套方法,如果讲得不错了,确实我们听到很满意了,有几分契入境界了,我会把你讲经的录相带放在我们网路上,放在卫星电视上对全世界弘法。同学们各个都成就了,我讲经的时间就缩短了,这样子渐渐你们就可以代替我。
十个同学十部经,这是净宗学院,在中国大乘十个宗派里面,我们这是一个宗。我们所学习的是以本宗经典为限为主,也可以修学与本宗相关的经典也行。譬如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跟净土有没关系?有关系。文殊普贤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」,所以彭际清居士说《华严经》就是大本的《无量寿经》,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,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中本的《华严》,《阿弥陀经》是小本《华严》。这三部经的内容确确实实无二无别,一个说得简单,一个说得详细,所以我们学院如果学《华严》很好,我们也欢迎。《楞严经》我们也考虑在里面,为什么?《楞严经》二十五圆通章里面,大势至菩萨、观世音菩萨,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世尊的两位得力的助手,《楞严》与净土有关系,关系很密切,这些我们都可以选修。
除此之外,印光大师教导我们,《安士全书》、《感应篇汇编》、《了凡四训》,这是不分宗派共同科目,学佛入门必修的课程,我们也开这课程。希望真正有同学们肯发心,我这一生专讲《安士全书》,专讲《感应汇编》,专讲《了凡四训》,好!这是为学佛的人铺路、开道!我们都曾经想过。除这之外,儒家的,我们也会精选一些东西,「四书」当然是必须要读的,《礼记》分量太大,我们可以选几篇,专修专弘,儒佛并弘!无论修学哪一部经论,方向目标都指归净土,这就对了。
这理念是印光大师给我们启示的,你看他老人家的《文钞》,篇篇都不离儒、佛,有时候还掺杂著道,融合「儒、释、道」为一体,显示出《无量寿经》的博大精深,显示出极乐世界的包容。最明显的,诸位能够在《无量寿经・三辈往生》这一品里面看到,这一品经文有四大段,前面三段是讲上中下三辈往生,后面一段不是讲专修净土的,修学其他宗派的,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,统统得生。净宗法门广大,包容,它不排斥!无论修学什么法门,只要修到心清净,这是个原则,「心净则佛土净」。心清净了,发愿求生净土统统得生。向下从第五句到第十句,这些经文「多通业惑」,我们看第五句:
【或名趣入。】
『趣入』什么地方?趣入苦果。这一句给我们很大的警策,如果我们常常有这种觉照的功夫,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,功夫没有不得力的。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想结果是什么?趣入是何处?这意思如果诸位听了还不懂,还有疑惑,我们说两句最通俗的话,大家就懂了。种善因得善果,造恶业要受灾祸,这就是「趣入」。你种善因趣入善果,你造恶业就趣入罪报,所以起心动念不能没有警觉。
有同学来告诉我,烦恼习气很重,起心动念都没有办法远离淫怒痴,淫怒痴就是贪瞋痴,这业报很可怕。学了佛了,出了家了,法师的身分他来问我这问题,我回答他,劝他去看《楞严经》,特别是《楞严经》里面的「四种清净明诲」这一段经文,佛就是答覆这问题。所以学佛确实有真佛、有假佛。这「四种清净明诲」里面说,佛弟子无论是出家在家,淫心不断,淫欲的念头很强,世尊叫那是什么佛?魔佛。他学佛了,佛上头加了个魔,那是魔佛。最后往哪里去?魔道去!上品魔王,中品魔民,下品魔女,你果报是这个。
虽然是学佛,这都是出家的法师,出家了,盗心没有断,这盗是偷盗。换句话说,起心动念还想占别人的便宜,念念还没有办法舍离损人利己,损人利己这念头是盗心。这样学佛这个因将来趣入什么地方?佛说这是妖佛,妖魔鬼怪!将来的果报就是妖怪这一道,你说这东西多可怕。佛的确很慈悲,在经上讲得那么清楚。「清净明诲」这一章我单独讲过,记得还讲过好几遍,不知道有没有录相带?录音带是肯定有。无论在家出家的弟子,学佛不能够趣入妖魔鬼怪。学佛,这杀害众生的念头不能够远离,他的趣入是鬼佛,将来到哪一道?到饿鬼道。此地「趣入」就是这意思。
诸佛如来、祖师大德没有一个不劝我们要放下,放下不善的念头,远离十恶业。他这都没有离开,十恶业里头,身,杀、盗、淫;口,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;意,贪、瞋、痴,总不离十恶业。你要是还是行十恶业,你的趣入就是妖魔鬼怪,就是三途地狱,这没法子的,这是真理!苦报是你自己业力感召的,不是别人给你受,这道理一定要懂。没有人会管你这些闲事,自己业力变现的,尤其是地狱道,全是业力变现的。
早年朱镜宙老居士跟我讲过故事,这是事实。是他岳父,他的老丈人章太炎先生,他的夫人是章太炎的女儿。章太炎在世的时候,曾经做过一个月东岳大帝的判官,泰山东岳大帝管好几个省,判官就相当於现在的秘书长,地位很高。他晚上天晚了,时间到了就有两个小鬼,那时候还抬轿子,请他上轿去上班,第二天早晨鸡叫的时候,他下班了就回来了,他感觉得很疲劳,日夜都不能休息,晚上照样去上班。看到饿鬼道里面的状况,他明了。有一次他想到地狱里头的刑罚有炮烙,就是人抱火柱,他说这刑罚太残酷了,就建议东岳大帝能不能把这刑罚废除?东岳大帝笑笑,告诉他:你先去看一看,然后回来我们再商量。好,他就跟著两个小鬼去到刑场去看。到那个地方,这小鬼就告诉他,炮烙这地狱就在此地,他看不见,才恍然大悟,业力变现的。章太炎没有造这个业,地狱,到了地狱面前看不见,以后见到东岳大帝就不提了。业力变现的,不是阎罗王、东岳大帝建一个地狱给你受,不是的,佛法里讲的清楚正确,才恍然大悟。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起心动念言语造作,你要想到趣入,这意思就是你要想到果报是什么?自自然然你就不会造恶业了。至少你这恶的念头、恶的行为会逐渐逐渐减轻,那你就很有进步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《四圣谛品》第一个大段娑婆世界的四谛,请看第二段苦集圣谛。我们将经文念一段:
【诸佛子。苦集圣谛。此娑婆世界中。或名系缚。或名灭坏。或名爱著义。或名妄觉念。或名趣入。或名决定。或名网。或名戏论。或名随行。或名颠倒根。】
菩萨在经上只讲了十个名字,我们知道《华严》是用十来表法的,表圆满,圆满就是无量无边,绝对不是算数能够说得出来的,这用十表法。《弥陀经》里面用七表法,它都不是数字。这在无量『苦集圣谛』名号当中是略举几条,我们从略举几条就能够理解到苦集圣谛的意义,正是古人所讲的「闻一知十」、「一闻千悟」,有这意思在里面。前面讲「苦圣谛」这是说三界六道的果报,「苦集圣谛」这是讲的因,所以这一对就是说明世间因果,把三界六道里面的状况都说尽了。
展开来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四十九年为我们所说的一切经教。也是世尊当年住世,(他老人家七十九岁圆寂的,我们中国人习惯说虚岁,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圆寂的,照现在人的说法,确确实实是七十九岁。)他一生生活、事业、处事待人接物,也是为我们显示四圣谛,在哪里?在他生活里头。我们学佛怎样把四圣谛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,我们能够像诸佛菩萨一样,那你就是真的学会了。中国俗话常说:你真的得道了,证果了。你没有白学!四圣谛前面跟诸位说过,每一句第一个字一定加上「苦」:第一个苦圣谛,这容易懂;第二个苦集圣谛;第三苦灭圣谛;第四苦灭道圣谛。这样念意思才能够明显的突出,所以那个「苦」字不能够疏忽。
苦集,「集」是结集,这娑婆世界中,它第一个名称叫『系缚』,第二个名称叫『灭坏』,这两个名称是总说,其他的是别说。我们在苦圣谛里头也看到,苦圣谛第一个是「或名罪」,第二是「或名逼迫」,这两个也是总说,无量无边的苦报,总不出它这范围。果从哪里来的?必定是行业感召。善恶果报总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才不至於造重大罪业。什么罪业重大?怨天尤人,这罪业太大了。所以我们冷静观察,我们周边的一些人,你要看清楚了,回过头来再看自己,回光返照。一个人自己看自己看不清楚,可是看别人看得很清楚,这就是愚痴,没有自知之明。你看看别人,回过头来想想自己,我有没有犯这毛病?把别人当做一面镜子,这就对了,你的修学才能入门。
看别人绝不可以计较别人的善恶,看到之后马上就回来看自己,我自己有没有?「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」。你的德行、道业自然就会增长。我们一般讲,你天天会有进步,能够看到自己的过失,这就是佛门里头所说的觉悟了、开悟了。悟有大悟有小悟,为什么?迷得太深,迷得太久了,迷得太多了,所以小悟、大悟,悟多少次?说不清楚,数不尽的。真正用功的人,一天当中就有好几次的觉悟,这是事实;不会用功的人、功夫不得力的人,总觉得自己这一天一个过失都没有,这是真的。
在事实上是一个过失都没有,只有如来一人。等觉菩萨可能还有过失,不能说完全没有。另外一种人完全没有过失,叫一阐提。一阐提是印度话,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没有善根的人。他迷惑颠倒,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,所以他不知道自己有过失。世尊在一般大乘经里面常说一阐提没有善根,一阐提不能作佛,这大乘教里头说的,但是一乘教里面,佛不是这样说的,佛说一阐提也有佛性,既有佛性皆当作佛,《法华经》上讲的。所以古来祖师大德常常讲「成佛的法华」。其实哪个法门都成佛,为什么单单说「成佛的法华」?《法华经》上佛才说一阐提有佛性,但是在其他经里面,佛都说一阐提没善根。诸位要听清楚,一阐提没有善根不是说没有佛性,这些地方我们都要把它辨别清楚,决定不可以含糊,关键是在觉。一阐提为什么不觉?迷得太深了。纵然接触到佛法,他不相信,或者半信半疑,听佛菩萨说法他不能够理解;日常生活当中,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,无量劫来他随顺惯了,养成习惯了,现在把习惯改过来,这谈何容易?是这么一回事情。
学佛没有别的,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,学佛就是改心而已。他教我们改心,这改心是什么?改思想,改观念,我们从前的思想观念都是错误的。诸位要晓得,思想观念是指导我们自己的言行。思想观念正,我们的言语正,我们的行为正;思想观念不正,我们的言语不正,言行不正。那个正的标准很多,各个阶层不同。虽然标准很多,譬如在大乘法里头,从初信位的菩萨到等觉菩萨这五十一个阶级,就是五十一个不同标准,各个阶层标准不一样。这标准从哪里来的?所有标准的来源是一致的,标准是性德。
性德是一,为什么会变成那么多的标准?那是众生根性不相同。就好像我们世间读书一样,世间的学校,小学生有小学生的标准,现在我们讲教学有训导。训导的标准,一个小学里头,低年级的标准跟中年级的不一样,中年级的跟高年级的不一样。在我们这国家,小学是六年,一、二年级是低年级的,三、四年级是中年级的,五、六年级是高年级的;到中学,中学跟小学标准又不相同了,大学跟中学又不相同了,一个道理。佛法里面这善恶标准是依法性,无论是最低的标准,这最低是十善业道。十善业道不是戒律,就是我们一般讲善人、恶人,善人恶人标准是什么?法性里面唯善无恶。所以人造恶那是属於习性,不是本性,本性决定是善的。但是我们迷失本性太久了,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知不觉都与十恶相应,佛教导我们「远离十恶,随顺十善」,这意思就是说我们远离习性,我们随顺本性。
本性绝对不是佛菩萨建立的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,迷了本性是产生错误,与本性相违背了,是这么个道理。这是我们学佛不能不把它搞清楚。学佛,我们决不是随顺释迦牟尼佛,那你就错了;我们依靠释迦牟尼佛,你也错了;被释迦牟尼佛牵著鼻子走,你更错了,你造的罪业就更大了。随顺法性!这些人修行证果证的是什么?证的是自性。所以大乘经上常讲「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」,无所得,你所得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,你从哪得?从前迷失了,现在恢复了,如是而已。
「系缚」是业力所感,世出世间都不能违背这原理原则,然后你才知道诸佛菩萨的教诲那是真实教诲,不是他自己意思,他没有意思。他要有意思,他跟我们一样是凡夫,肯定出不了三界。正因为他没有意思,他才发现现在人讲的真理,才发现真理;在佛法讲,他才发现他有自性。自性本具的德能,这善就是本具的德;能,这我们讲席里也常说,能就是见闻觉知。见闻觉知是本能,自性本能;十善是自性本德,本来具足的,怎么能违背?如果你能够随顺,那叫善业;你违背,那叫恶业。业感就现相,现什么相?三界六道依正庄严就现这相。业感是缘生的,所以现相也不例外。相是缘生,因缘所生法,不是真的,这道理总得要参透,你的心就清净了。
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,顺境也好,逆境也好,人事环境里面,这善缘也好、恶缘也好,你都能够得到平静。为什么?事实真相明白了。可是不了解真相的人,迷在里面,那你还有苦受,有苦乐的感受。在佛法里面常讲五种受:苦、乐、忧、喜、舍。这个受,受是感受、享受,有这五大类,你总不能够超越。如果你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,这五种受你离开了,离开了这五种受你才得正受。正受就是佛经上常讲的三昧,三昧是梵语,翻成中国就是正受,正受是正常的享受。由此可知,苦乐忧喜舍都不正常,不是正常享受。
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所示现的一定跟世间人一样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融入世间社会,一定跟世间社会大众融成一片。虽然融合成一片,表现的样子是差不多,实际上完全不一样。这就好比什么?好比舞台上表演。没有觉悟的人假戏真演,假戏真演,他真的有苦乐忧喜舍的受。觉悟的人、明白的人,佛菩萨再来示现的,他也假戏真演,但是真演里面他没有受,众生苦他也装著很苦,众生乐他也装著很开心,其实他从来没有起过心,从来没有动过念头,从来没有分别执著,这是凡圣不相同的地方。那就是一个对事实真相了解,一个对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。
菩萨应化在这世间来干什么?他跟众生不一样,众生是来受果报的,「系缚」,系缚在三界,系缚在六道。佛在经上常常把三界六道比喻做监牢狱,你被囚禁在监牢狱之中你出不来,这比喻,比喻得很好,你决定超越不了六道轮回。在六道里面受种种的罪苦,那就是三恶道;这罪苦稍微停一停,感觉得舒服一点了,那就是三善道。但是在三善道的时间短,在三恶道的时间长,你要问这什么原因?你自己冷静想想你就明白了,人生在世想自己,从早到晚我起心动念想些什么?我说些什么?我做些什么?然后再细心观察,我的思想言行与善相应还是与恶相应?你要能细细做个比较,你就明白了。我们的念头恶念多、善念少,我们的言语造口业多,行为亦复如是。从早到晚所造的身语意三业,恶比善多,那果报不就很明显的吗?所以你要在三途住的时间长,你在人天住的时间短。人天,善业所感;三途,恶业所感。所以这「系缚」就是讲你所造的业,业感。
佛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诲明白了、觉悟了,真正觉悟,从今天起我一定要舍弃恶业。换句话说,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,念念与善相应,与十善相应。十善是个总纲领、总原则,如果要把十善讲得详细不是容易事情。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,《华严经》上常说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这话讲绝了。任何一法你要把它展开来,细细的去参究,都包含一切法。所以佛说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这一并不是指定某一法,不是的,任一,任何一法,法法都具足一切法,於是法就平等了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上讲「诸法平等,无有高下」,世出世法也是平等的,没有高下。什么叫世法?什么叫出世法?法哪有什么出世不出世的道理?迷了就叫世法,觉悟了就叫出世法。所以实际上只有觉迷之差,法没有差。法法圆融,法法皆含一切法,这样你才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
第二句讲「灭坏」,「灭坏」是说迷惑造业,把你自性本具的德能灭坏了。这怎么「灭坏」法?把自性本具的德能错用。自性的本能,见闻觉知,我们错用了。错用变成什么?变成著相,变成攀缘。这一次江本胜居士到澳洲在我们净宗学院访问,那边同学打电话告诉我,我们把「佛、菩萨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把这些字给他,让他放在水瓶,贴在水瓶上,让水看这字,然后从显微镜下看这水的结晶非常之美,他把它拍成幻灯片放映给我们看。我还没看到,听他们打电话告诉我的。所以念佛的心,心跟佛相应,心跟十善相应。在科学家观察当中,世间最好的图案是什么?是爱,是感恩、感谢,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图样能够比这更美。但是我们佛法里头显示出比它这还要美,我们清楚,我们明了,他实验的结果不说出来,我们都知道。所以我们自己不能不修行,行就是行为,身体的造作是身业行为,口的言语口业行为,心里头念头是意业行为。如果我们身语意三业都能够依据十善业道,那你在这科学实验里面,你就会看到最美的形相,为什么不修?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。我们这些资料是请定律师送到他东京的实验所,他这一次访问把实验的结果带出来给我们看。这是他现在这画册里头还没有放进去,将来我想他再版的时候,一定会把我们这些东西放进去了,这非常有力的证明。
人都想好,随顺性德才是真正的美好;违背性德,那就是这地方讲的了,灭坏你的美好,你的损失太大太大!我们世间人,实在讲没有道心。什么叫道心?出离三界六道轮回,那个叫道心。我在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过,一个都没遇到。大家在一起学佛用的什么心?还是轮回心。什么叫轮回心?自私自利是轮回心,名闻利养是轮回心,贪瞋痴慢是轮回心,爱好享受五欲六尘这是轮回心。轮回心没有放下!细心去观察,攀缘,他不是随缘,攀缘是轮回心,随缘是出离心。所以修行很多年、几十年效果不彰,看不出什么效果。
如果真正是用出离心,这出离心就是我们佛法讲的菩提心,我们这些年来跟诸位明白的显示出来就是「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」,这是菩提心,这是出离心,与性德完全相应。你希望得到的财富,希望得到聪明智慧,希望得到健康长寿,你把那个希望都舍掉,财富、智慧、健康长寿自然就现前。为什么?它是自性本具的,不是从外头得来的,哪里要求?你还有求的这心,那个心是攀缘心,那个心不真诚,那个心不清净,那个心不平等,所以与性德相违背。只要随顺性德了,古大德说得非常好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。这话什么?这话是对世间人讲的。实际上是什么?实际上,佛氏门中不求全得了,哪里要求!「求得」这不是佛法里头的,不必要求,一切都是现成的。
古大德为一般人介绍西方极乐世界,西方极乐世界好,宫殿居住的房屋,宫殿都是七宝造成的,铺路都是黄金铺地,是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所有一切你想的应念变化而成。讲的是一点都不错,是事实真相,好像还带著有一点诱惑人的味道在里头。当然这是说法人的善巧方便,可以这样说法,这对初学,我们今天讲文化程度低的。对於老修,对於文化程度高的,那不是这样说法,从理上讲,理明白了,事就通达了。一切法从心想生。
水是矿物,在现在科学里面说它,它不是生物,它是属於矿物。现在突然发现矿物有生命,矿物有见闻觉知,感到非常惊讶!为什么水它能看它能听,能懂得人的意思,觉得很不可思议!可是在佛法里面早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了,什么原因?它有法性。一切有情众生,佛说他有佛性,一切无情众生都有法性,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。既然是法性,法性的德能,法性它就具有德能,那个能就是见闻觉知,德就是觉正净。再说得具体一点,那就是戒定慧三学、六度、普贤十愿,那都是性德!法性里有没有?法性里有。有,但是它不显。我们所以称它法性不叫它佛性。佛性是什么?佛性就是法性它能够表显出来。所以法性里有,不是没有,它自己不能表显,但是有情众生引导它,它能够表显;没有引导的时候,它就没有办法表显。所以佛说「一切法缘生」,既然是缘生的,就不是真实的,这真实讲就不是永恒的。只有性是永恒的,性之能是永恒的,性之德是永恒的。但是德能所起的一切相用,那是无常的,千变万化。
自性本具的德能它不是物质,它不是色法,所以它没有生灭。它在哪里?遍虚空法界,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。在我们这身体上就称之为佛性,在水壶上就称之为法性。这要很细心去体会,去观察,就发现现在人所讲的宇宙的奥秘,真正发现了,搞清楚搞明白了,就懂得养生了。才真正知道我要随顺性德,随顺性德得大自在、得大安乐、得大智慧、得大福报,你平常所想的全部都兑现了,都落实了,你才能够摆脱「系缚」,你才能够脱离「坏灭」。所以我们今天的麻烦就是完全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我的想法、我的看法、我的做法,这就完了。这就灭坏自己的性德、性能,把自性的德能变成了什么?变成了无明烦恼、尘沙烦恼、见思烦恼,变成了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你说糟不糟糕!这东西只要你有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你六道就住定了,你永远不能超越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
在这段经文里头最重要的学习,了解事实真相就是世间的因果真相,因果的真理。从此之后应当断恶修善,应当积功累德,这是初步,果报人间天上,享人天福报,还出不了三界。为什么?因为没有离相。《金刚经》上讲的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你没有离相,你出不了三界。如果是离相修行,你是菩萨再来,你是为一切迷惑众生做示现,做样子给他们看,你是在演戏,你不是真的在受苦,就是佛门里头常讲乘愿再来的,那当然你自在。无论在哪里,你在天上自在,在人间自在,在饿鬼、畜生、地狱都自在。
这自在怎么个说法?就是六道里头各个阶层苦乐忧喜舍,你统统不受,你永远保持著清净平等觉,这就是菩萨再来,菩萨示现。你还有苦乐忧喜舍,那你要记住,你还没有脱离六道。我们断一切恶、修一切善,修积一切功德,果报都是在人天福报,没有离开系缚,也没有离开灭坏,不过系缚、灭坏比一般人稍微轻一点而已,这就是佛门里面讲的五乘佛法里头人天佛法。人天不能算果报,这不能不清楚,不能不明了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苦集圣谛第三句:
【或名爱著义。或名妄觉念。】
我们看这两句,这两句是别显烦恼,前面两句是通显烦恼,这是别显,意思就很明显了。什么是业习烦恼?经文跟我们讲得很清楚,一个是『爱著』,「爱著」是有对象的,对象总不外五欲六尘。也就是根尘相接触的时候,我们眼见色法、耳接触音声、鼻接触香、舌接触味,接触的时候顺自己的意思,贪爱的心就生起来了,这就叫『爱著义』;不顺自己的意思,烦恼瞋恚就生起来了,也叫「爱著义」。所以爱著的范围很广很广,就是一个爱得到,一个是爱远离;我不喜欢你,我不希望常常看到你,所以顺逆用这一个字来代表著。这是我们六道凡夫,在日常生活当中天天都有。顺自己心意的,无论是人也好、事也好、物也好,看到总是生欢喜心,欢喜心就是烦恼。七情五欲,七就是情生了,这七种就是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、恶、欲,中国人讲七情,情欲生起来。不顺自己意思,同样也生起七情的烦恼。你看七情里第二个,第一个是爱,第二个是恶,恶是讨厌,不喜欢,讨厌!换句话说,总的来说你总是脱离不了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是特别指分别执著。因为第二句『或名妄觉念』,那是专门讲妄想,妄想不一定有现前对象;这爱著是现前一定有对象,境界现前!
中国古人说得好,「人生在世,不如意事常八九」,换句话说,顺境善缘少,逆境恶缘多。尤其是现在的社会,这比例要是很客观的来说,大概逆境恶缘在我们人一生当中恐怕要占百分之九十,顺境善缘顶多只能占百分之十,不成比例。古时候读圣贤书有修养的人大概可以达到一半一半,那修行有功夫的人这比例就要提升了,可能是顺境善缘要占个百分之七、八十,逆境恶缘恐怕是只能占百分之二、三十,那就很有功夫了。这里头我们特别要细心体会一个事实,那就是什么?佛在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。如果境要不随心转,这比例怎么可以改变,比例的改变就是命运的改变。
何以能够改变命运,能够离苦得乐?这里头有个道理在,那就是境随心转。换句话说,世间苦乐是假相,不是真的。苦乐怎么转?是在你的意念,你的意念善,你的意念清净,能够把逆境转变成顺境,能够把恶缘转变为善缘。《楞严经》上佛说得很好,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,明白这道理,了解这事实真相,我们活在这世间,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逆境恶缘,不会怨天尤人。为什么?自己会把它转过来,逆境转成顺境,恶缘转成善缘,会转。这种本事没有学到,那我们这学佛叫白学了。这本事学到,真正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了,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了。换句话说,一切时一切处,你自自然然随顺性德,你不会违背性德。性德是至善的、是至美的、是真实的,世间人讲真善美有名无实,能转境界的人,那个真善美才是真实的。在物理上讲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所以它能转,如果一切相是真实的,你就没法子转了,它是虚妄的。用什么转?佛在经上常常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我们就知道了,心想能转。我们为什么不去想善法?所以修行人,我常常讲,我们要肯定人性本善,你的大慈悲心才能够生得出来,你才不会看到人造作恶业,你起怨恨心,起瞋恨心,你不会起了。
我们一般凡夫看到别人造罪业,看到别人做不善事都会气愤,这是人之常情,这什么人?凡人!凡人的常情。我们想想我们自己在没有学佛之前,还不是如此吗?学佛的最初十年,功力不够,伏不住烦恼,常常看到不顺眼的事情还是火冒三丈。到二十年、三十年、四十年之后,这心平了,看事情也看得清楚、看得真。你就是造了滔天的大罪孽,我也不会动一念瞋恨心,我也不会现出厌恶的相,不会;会跟佛菩萨一样默然受之,就是一句话不说,一丝毫表情没有,来接受这事实。为什么?这里面业因果报,尤其是因果通三世,就清楚明白了。所以「爱著义」是烦恼,是现行的烦恼。
第四句『或名妄觉念』,妄觉念不一定要有对象,就是什么?打妄想,想过去,想未来。由此可知,接触外面境界,六根接触境界起烦恼,不接触的时候还是起烦恼。这烦恼从哪里来的?这烦恼是阿赖耶识里头落谢的不善种子。这种子很多,力量很强,所以最容易发现的是在你睡觉做梦的时候,做恶梦!恶梦是属於妄觉念,绝对不是没有因的,不是无缘无故会做梦的,不是的。有人做的梦是好梦,譬如学佛的人,学得很勤,很精进、很努力,常常梦见佛菩萨,梦见参加法会,或者常常梦听经讲经,我们都常常做这个。这是不是好现象?如果著相了,那就叫妄觉念;不著相,那这是好境界。
佛在《楞严经》上跟我们讲得清楚,不要去著相。要记住《般若经》上佛给我们说了个总原则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常常梦到佛菩萨,绝不放在心上,也不要常常告诉人:我天天梦到佛菩萨,我这境界不错了。你已经著魔了,你已经错了。见如不见,闻如不闻,这是好境界。什么叫好境界?说明你阿赖耶识里头佛法的种子起了作用了,它有力量了,这是好事情。要从这地方认为自己很不错了,你就起了傲慢心,就生起烦恼,这就错了。认为说我不错,别人都比不上我,这一个念头就错了。也许别人功夫比你高别人不说,你到处宣扬自己、表扬自己;人家真正有功夫的人,一句话不说。
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,净土宗慧远大师,这是中国净土宗创始人,东晋南北朝时代。他老人家在江西庐山建立第一个念佛堂,召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,在这念佛堂念佛求生净土,那个时候所依据的就是《无量寿经》。因为净土《观无量寿经》跟《阿弥陀经》都还没有翻译出来,最早翻译的净土经典,翻经,《无量寿经》是最早翻。远公大师依据《无量寿经》,依这一部经修行,建立了中国净土宗。他也并没有说是要建立什么净土宗,以后人称为净土宗,他没这念头,心地清净,「心净则佛土净」。他一生三次见到极乐世界,他不是梦中是定中,就是念佛止静的时候,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讲过,这是给我们做非常好的榜样。
我们一般人看他一生老老实实是一句佛号念到底,真的是一部经、一句佛号,他才能有那么大的成就。这感应我们知道,无论你修学哪个宗派,感应基本的道理就是禅定,在我们净土宗就是清净心。心清净跟诸佛菩萨就有感应,现在人讲不同维次空间,心清净的时候,这不同维次空间可以突破。突破的时候自己并不知道,你能够见到不同维次空间一切众生的活动。他见到没有放在心上,若无其事,这真正的定!见到之后,到处跟人宣扬,定就没有了。到最后一次,他往生的时候才告诉大家:阿弥陀佛来接引我。不但有阿弥陀佛,莲社比他早往生的都跟著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他。他才说西方极乐世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,人家问他是什么样子的?跟《无量寿经》所讲的完全相同。确实远公大师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。
末法时期修行证果、成佛第一道场是念佛堂。念佛堂的堂主代表阿弥陀佛,接引一切有缘众生。如果你这堂主做的不如法,让这一些念佛的人不敢来了,这罪业就重了!你是来接引众生、帮助众生到极乐世界的,你怎么能把他的道心毁掉?你只能够成就别人道心,不能够毁掉别人道心,不能够障碍别人道心!那个功德比讲经法师殊胜多了,讲经法师比不上;比丛林(丛林是最大的、最大规模的佛教道场)里面的主席、方丈高得太多了,谁知道?佛知道,真正通宗通教的这一些大德善知识他们知道。所以对於念佛堂的堂主,哪有不礼敬的道理!讲经的法师是劝人修净土,是在劝导,念佛堂堂主是直接带人带著大家到极乐世界去。所以念佛功夫要成就,不能离开念佛堂。你看看庐山东林念佛堂,当年这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,这些人终年累月不下山,所以才能成就。念佛如是,学教也不例外。
去年春天我访问日本,我参观日本的比睿山,我向他们请教。日本佛教宗派很多不亚於中国,各个宗派的祖师都是从比睿山出来的,由此可知比睿山道风的殊胜,值得人尊敬。我向他们执事请教,从前日本各宗派的祖师在比睿山修行,最短是几年?他们告诉我十六年。换句话说,修行最短的十六年不下山。所以下山之后,他能够成立一个宗派,能够建立一个宗派,成为一个宗派的开山祖师。从这地方,我们就深深的体会到,十六年不下山,不说别的,这定功就值得人佩服。常常接触社会大众,那是什么人?那是菩萨再来的。就是我前面所讲的,形相上跟大众没有两样,骨子里完全不同。他下山去教化众生,他一丝毫都不迷惑,菩萨应世!真正修行人在山上。我听了他们的话,我才在澳洲建立净宗学会定的这九年的教育,才下定决心。原来我还在考虑,九年是不是太长?能不能更缩短一点?结果我听到人家十六年,我们现在等於打对折了,不能够再少过九年了。九年的耐心都没有,你还想成就吗?所以真正学教,将来发心弘扬净土,先到山上住九年。
我们在山上也结界,这九年决定不能出界限,庐山远公是以虎溪为界,不出这界限的。其他的不说了,至少我们能体会到他心是定的,定生慧,唯有慧才能够转烦恼为菩提,转迷为悟,转凡为圣。这一点小的定功都没有,还谈什么?所以今天我们在澳洲这小城市建立这小道场,规模很小,我们也不指望成就很多人,我们遵守印光法师的指导,不超过二十人。这二十人里面有弘法的、有护法的,弘法的十个人,护法的十个人。弘法就是学讲经的,护法不学讲经,学办事,为讲经同学服务,照顾讲经的同学,兼这念佛堂,照顾念佛堂。希望九年不下山,能够更长的时间,那当然你会有更大的成就,你对於佛教修学会有更大的影响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永远舍离爱著,永远舍离妄想,老老实实依教奉行。
学讲经我们不希望做通家,希望做专家。譬如你学一部《弥陀经》,希望你一生就讲这一部经,不讲第二部经。你整个的精神、功力、时间都专注在这一门上,这一门九年下来之后,这世界第一了。学《无量寿经》的,那你真的就是无量寿佛;学《弥陀经》的,你就是弥陀佛;学《普门品》的,你就是观音菩萨了;学《地藏经》的,你就是地藏菩萨了。一生一门深入,这九年学成之后,到全世界去弘扬就这一部经,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古人说得好,「天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」,这方法比什么都重要。毅力、决心,再一个外缘,外缘我做护法,对修学的这些同学我负责四事供养,让你在生活上不操一点心,提供这机缘让你学习。学讲经的同学要天天讲,所以我们建了十个教室,新的教室有十个教室给十个同学,一个同学一个教室。我们有一套方法,如果讲得不错了,确实我们听到很满意了,有几分契入境界了,我会把你讲经的录相带放在我们网路上,放在卫星电视上对全世界弘法。同学们各个都成就了,我讲经的时间就缩短了,这样子渐渐你们就可以代替我。
十个同学十部经,这是净宗学院,在中国大乘十个宗派里面,我们这是一个宗。我们所学习的是以本宗经典为限为主,也可以修学与本宗相关的经典也行。譬如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跟净土有没关系?有关系。文殊普贤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」,所以彭际清居士说《华严经》就是大本的《无量寿经》,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,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中本的《华严》,《阿弥陀经》是小本《华严》。这三部经的内容确确实实无二无别,一个说得简单,一个说得详细,所以我们学院如果学《华严》很好,我们也欢迎。《楞严经》我们也考虑在里面,为什么?《楞严经》二十五圆通章里面,大势至菩萨、观世音菩萨,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世尊的两位得力的助手,《楞严》与净土有关系,关系很密切,这些我们都可以选修。
除此之外,印光大师教导我们,《安士全书》、《感应篇汇编》、《了凡四训》,这是不分宗派共同科目,学佛入门必修的课程,我们也开这课程。希望真正有同学们肯发心,我这一生专讲《安士全书》,专讲《感应汇编》,专讲《了凡四训》,好!这是为学佛的人铺路、开道!我们都曾经想过。除这之外,儒家的,我们也会精选一些东西,「四书」当然是必须要读的,《礼记》分量太大,我们可以选几篇,专修专弘,儒佛并弘!无论修学哪一部经论,方向目标都指归净土,这就对了。
这理念是印光大师给我们启示的,你看他老人家的《文钞》,篇篇都不离儒、佛,有时候还掺杂著道,融合「儒、释、道」为一体,显示出《无量寿经》的博大精深,显示出极乐世界的包容。最明显的,诸位能够在《无量寿经・三辈往生》这一品里面看到,这一品经文有四大段,前面三段是讲上中下三辈往生,后面一段不是讲专修净土的,修学其他宗派的,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,统统得生。净宗法门广大,包容,它不排斥!无论修学什么法门,只要修到心清净,这是个原则,「心净则佛土净」。心清净了,发愿求生净土统统得生。向下从第五句到第十句,这些经文「多通业惑」,我们看第五句:
【或名趣入。】
『趣入』什么地方?趣入苦果。这一句给我们很大的警策,如果我们常常有这种觉照的功夫,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,功夫没有不得力的。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想结果是什么?趣入是何处?这意思如果诸位听了还不懂,还有疑惑,我们说两句最通俗的话,大家就懂了。种善因得善果,造恶业要受灾祸,这就是「趣入」。你种善因趣入善果,你造恶业就趣入罪报,所以起心动念不能没有警觉。
有同学来告诉我,烦恼习气很重,起心动念都没有办法远离淫怒痴,淫怒痴就是贪瞋痴,这业报很可怕。学了佛了,出了家了,法师的身分他来问我这问题,我回答他,劝他去看《楞严经》,特别是《楞严经》里面的「四种清净明诲」这一段经文,佛就是答覆这问题。所以学佛确实有真佛、有假佛。这「四种清净明诲」里面说,佛弟子无论是出家在家,淫心不断,淫欲的念头很强,世尊叫那是什么佛?魔佛。他学佛了,佛上头加了个魔,那是魔佛。最后往哪里去?魔道去!上品魔王,中品魔民,下品魔女,你果报是这个。
虽然是学佛,这都是出家的法师,出家了,盗心没有断,这盗是偷盗。换句话说,起心动念还想占别人的便宜,念念还没有办法舍离损人利己,损人利己这念头是盗心。这样学佛这个因将来趣入什么地方?佛说这是妖佛,妖魔鬼怪!将来的果报就是妖怪这一道,你说这东西多可怕。佛的确很慈悲,在经上讲得那么清楚。「清净明诲」这一章我单独讲过,记得还讲过好几遍,不知道有没有录相带?录音带是肯定有。无论在家出家的弟子,学佛不能够趣入妖魔鬼怪。学佛,这杀害众生的念头不能够远离,他的趣入是鬼佛,将来到哪一道?到饿鬼道。此地「趣入」就是这意思。
诸佛如来、祖师大德没有一个不劝我们要放下,放下不善的念头,远离十恶业。他这都没有离开,十恶业里头,身,杀、盗、淫;口,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;意,贪、瞋、痴,总不离十恶业。你要是还是行十恶业,你的趣入就是妖魔鬼怪,就是三途地狱,这没法子的,这是真理!苦报是你自己业力感召的,不是别人给你受,这道理一定要懂。没有人会管你这些闲事,自己业力变现的,尤其是地狱道,全是业力变现的。
早年朱镜宙老居士跟我讲过故事,这是事实。是他岳父,他的老丈人章太炎先生,他的夫人是章太炎的女儿。章太炎在世的时候,曾经做过一个月东岳大帝的判官,泰山东岳大帝管好几个省,判官就相当於现在的秘书长,地位很高。他晚上天晚了,时间到了就有两个小鬼,那时候还抬轿子,请他上轿去上班,第二天早晨鸡叫的时候,他下班了就回来了,他感觉得很疲劳,日夜都不能休息,晚上照样去上班。看到饿鬼道里面的状况,他明了。有一次他想到地狱里头的刑罚有炮烙,就是人抱火柱,他说这刑罚太残酷了,就建议东岳大帝能不能把这刑罚废除?东岳大帝笑笑,告诉他:你先去看一看,然后回来我们再商量。好,他就跟著两个小鬼去到刑场去看。到那个地方,这小鬼就告诉他,炮烙这地狱就在此地,他看不见,才恍然大悟,业力变现的。章太炎没有造这个业,地狱,到了地狱面前看不见,以后见到东岳大帝就不提了。业力变现的,不是阎罗王、东岳大帝建一个地狱给你受,不是的,佛法里讲的清楚正确,才恍然大悟。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起心动念言语造作,你要想到趣入,这意思就是你要想到果报是什么?自自然然你就不会造恶业了。至少你这恶的念头、恶的行为会逐渐逐渐减轻,那你就很有进步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