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0四二卷) 2003/5/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1042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密训世界,名号第八句:
【或名最胜身。】
我们看到这名号,就知道一切众生是多么的羡慕、多么的向往最殊胜之身,没有丝毫的缺陷。佛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,「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」,相好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,不是修来的。凡夫,古时候在印度、在中国都有一个说法,「贵相」,贵人他有贵相。佛经里面讲得很具体,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」。三十二大丈夫相,八十随形好,佛在经上讲这是如来的劣应身,不是最胜身,劣应身;最胜身是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。而一般讲法身菩萨相好光明就很殊胜,十法界里面人没有办法跟他相比;不是说六道,十法界。
凡夫妄想分别执著没断,自性本具的德相不能现前。诸位要知道最胜身是自性本具的德相,只要我们把烦恼习气淘汰尽。这东西淘汰尽,诸位不要产生误会,佛法里面常讲断烦恼,要断习气,其实烦恼习气到底是什么?还是自性。自性怎么能断?怎么能灭?你看这四谛里面苦集灭道,这灭就是把烦恼习气灭掉,其实它不是灭,它是转变。大乘经里面佛说得很多,「转烦恼为菩提」,如果烦恼要是灭掉,菩提不也就灭掉了吗?生死要是断掉,那涅盘不也就断掉了吗?所以佛说灭、说断,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;真实的是转变。烦恼转变成菩提,烦恼就没有了;生死转变成涅盘,生死也没有了。没有了就叫断,就叫灭,是这意思,并不是真的把它灭掉。如果我们讲断灭,可以是这说法,它的相断灭,性不生不灭,不断不常。这是修学大乘法的同学们不能不知道。
所有一切现象,它的体性就是真如,就是真心,大经上面说的「因心成体」。这桩事情科学家也懂得,真的他相当聪明,他们证明了物质不灭。物质可以转变,它绝对不灭。《金刚经》上佛说,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一合相,「一合相即非一合相,是名一合相」,这《金刚经》上的经文,许多同学都很熟悉。这些话把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真相说出来了,我们要懂得,要能体会得,明了了就能转。能转是觉悟的人;不会转?不会转是迷惑的人,六道凡夫迷惑,他不会转。有一点小小觉悟,他就有一点小小转变,大觉他就能大转,彻底觉悟那就得大自在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金刚不坏身,那是什么身?法性身。我们这身是法相身,相会变、会坏,有生有灭,性没有。金刚不坏身是说的法性身,相有无量好,身有无量相,都是讲的法性身,自性本具的。
佛示现最胜身相是为接引众生的,希望众生见到这身相生欢喜心,生向往心,更进一步发心学习,也希望能够证得最胜身。阿难尊者出家就是这个心生起来。佛现这种身使我们就联想到,这世界这是大世界,可能这世界里面,也有不少四天下小世界里面的众生,像阿难尊者这种根性不在少数,佛示现这身就非常有意义,接引这一类众生。在一般来讲,身相接引众生应当是相当普遍。为什么?人不分古今中外,不分国家,不分族群,也不分宗教,你去调查调查,哪一个不爱美?喜爱美好。身相美好自自然然就能接引众生,众生看到你的相好,就欢喜接近你,欢喜亲近你,欢喜接受你的教诲。所以菩萨成佛特别示现(跟你说那不是真的),示现什么?示现一百劫去修相好。其实菩萨成佛,他早就成佛了,自性里头本具的相好不要修的,没得比的,但是佛还是要故意来装著修相好。这意思应该很明显,教六道凡夫。对真正大修行人,不起作用,但是对六道凡夫,特别是接引众生有大作用。
所以,每个菩萨示现成佛,都用这方式接引众生,诱导众生断恶修善,相好是果报。相好怎么来的?要修因,因善果就善。你要想相好,你就要修善因,种善因得善果,佛诱导众生这是初阶,先教众生不堕恶道,在人天把脚跟站牢,不至於堕落,然后再进一步帮助你提升,所以先最胜身。再看下面第九句名号:
【或名大勇猛。】
『大勇猛』也是从比喻上说的,佛经上也常常把佛比作师子,师子就是「大勇猛」,取这意思。佛证得究竟觉,圆满智,所以示现大无畏。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,「十力四无所畏,十八不共法」,这都是称赞如来果地上的成就。这成就是性德,但是性德不离修行,没有修德,性德显不出来,所以性德的显示、显露要靠修德。佛的智慧圆了,在一切智人的面前显示无畏,辩才无碍,神通德能,世出世间无与伦比,等觉菩萨都不能相比,称之为「大勇猛」。
我们见了佛的形像,听到佛的名号,就应当要想到,我们现前,特别是在大庭广众当中,我们缺乏无畏,我们缺乏勇猛。这什么原因?我们的道德、学问、能力、福报不如人,不如人自自然然就生起自卑感,这很显然的现象。今天听到佛的名号,我们现前要勇猛精进,要有决心、有毅力改过自新,要深入经藏。无畏勇猛从哪里生的?从大智慧里面生的。智慧要靠经藏为缘,引发自性般若智慧。
我们天天在一起学习,学了要管用才行,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。我们在前面说过,佛的心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我们很清楚,我们很想学,总是学不像,总是学不成功,什么原因?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疏忽了,依然用烦恼习气,你怎么能学得像?果然依照经论的教诲,改变我们对宇宙、对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,渐渐就像了。对宇宙人生应该怎么样想,怎么看?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。这佛说的,你应该这样看法,这看法是诸佛如来的看法。这世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你还执不执著?你还分不分别?自然把分别执著放下了;你对於这一切法你还起不起贪瞋痴?自然不起贪瞋痴,为什么?梦幻泡影。
一部《大般若经》,我常常讲,总而言之,三句话,这是说一切法,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?是无所有,是毕竟空,是不可得。你把一切法的真相看透了,然后你回过头来,看看芸芸众生。他们不知道真相,以为一切法是真的,以为一切法真有,所以在这里头生起据为己有的心、占有的心、控制的心,这个佛菩萨没有。佛菩萨知道一切法皆空,万法皆空。万法皆空你怎么能占有?你怎么能控制?又何况人命无常。
我们这地方没报纸,早年我还没有学佛的时候,我在公家机关服务,这早晨都有报纸送来,我们都会翻翻看看。我看报纸跟一般人有一点不一样,一般人关心社会新闻这些报导,我看报纸,展开来我先看讣闻,看看今天你看多少人走了?他能占有什么?他能控制什么?空手而来,还空手而去。正是佛经上常说的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。年轻时候我喜欢读历史,历史给我很大的启示,看看历史上许许多多人物,在世的时候不可一世,死了之后他带什么走?他得到什么东西?所以细心观察,人会觉悟。
孔老夫子七十岁觉悟,觉悟之后他说他一天不吃饭,一晚不睡觉,想想,想什么都是空的。最后说了一句话,「不如学也」,学圣人。圣人条件很多,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?智慧,超越常人的智慧。通晓宇宙人生真相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这是圣人;「不如学也」,学圣人。你看看佛门,这佛家真了不起,你一进门来就把修学最高的、最究竟的修学的目标原理原则传授给你了,你的一生不离开这三句,「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」。诸位想想看真的能做到了,你不是大勇猛,谁是大勇猛?你不是大自在,谁是大自在?学佛学什么?就学这三桩事情,觉正净。觉正净是自性本具的德能;觉是智,般若智慧,正是德能,净是相好,法身,清净法身。
儒家教学也了不起,童蒙刚刚上学,智慧还没开,但是先把教学的纲领也传授给学生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苟不教,性乃迁。教之道,贵以专」。这几句是儒家学问传授的总纲领,你看看跟佛法讲的那个意思一样不一样?非常接近,大圣人!大圣人就是大智慧,大德大能,中国谚语里面常说的「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」。释迦牟尼佛跟孔子没见过面,你看看儒佛所说的,道家所讲也不例外,道教里头也有很多圣人。
所以人生在世,第一殊胜是求学,学无有止境,决定不是只限於学生的时代,那你就错了。学生时代严格的讲都是启蒙,学问的成就是在离开学校之后,在他生活、处事待人接物当中磨炼成功的,就像《华严经》后面的五十三参。早年我亲近方东美先生,方先生对《华严》佩服得五体投地,他说这是真实的学问,五十三参通过实验成就了无所不知,不是闭门造车,不是在家里关起门打妄想,不是的。五十三参里面表示的,表法的义趣,你的智慧德行成就之后,你不能够舍离遍法界一切刹土里面的众生,上到诸佛如来,下到阿鼻地狱,这是你活动的范围。亲近诸佛如来,上求佛道;接触九法界众生,下化有情,这才是真正成就,这是「大勇猛」的实现。勇猛不是说关著门在家里勇猛,哪有这种勇猛法?要接触广大的群众,以智慧德能教化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在迷,没有觉悟,没有正知正见,身心皆不清净,你要是做到觉正净,你在九法界里面你就大无畏,如佛一样有智慧、有善巧方便帮助这些众生。末后这名号:
【或名无等智。】
我们一看就明了,这是无上正等正觉,如来果地上的德号。示现这名号,勉励一切众生,要以这为我们学习终极的目标,绝对不能说我今天已经证得初住菩萨就非常满足,那叫得少为足;是不错,但是不圆满,不究竟。虽然毕业了,毕业你上面还有,小学毕业了,小学毕业上头有中学,中学毕业了,上面还有大学,大学毕业了,上面还有研究所,不能够中止,永远继续精进,那就对了。在大乘法里头,十信位的菩萨是信位毕业,十住菩萨是住位毕业,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。我们讲每一个阶段毕业的时候,它有五个阶段,毕业上头还有;十地菩萨上面有等觉,等觉上面有妙觉。妙觉虽然到了究竟,到了究竟圆满,但是妙觉位的如来,我们在这经上看到,在十方无量无边世界,广度有缘,为这些有缘众生做无量无边种种示现。你看这在一个世界,一个世界你看末后总结的句子,「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」,那就是百亿万种种示现。这些人说话真算话,决定没有妄语,决定不开空头支票的。他们在因地里面说过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成佛之后果然兑现,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,哪一个众生有感,如来立刻就应,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感应道交不可思议。
也许有同学怀疑,我天天求佛菩萨,佛菩萨没来。我告诉你,不知道你肯不肯相信?你一求,佛菩萨就来了。来了怎么样?你不认识,你没感觉,这又是什么原因?业障深重。经上讲得好,感应有四种,「显感显应,显感冥应,冥感显应,冥感冥应」,我们在讲席多次说过,哪有不应的?你说为什么感应那么快?佛要应,给诸位说这是自性法尔如是。我们现前从日本江本胜博士看水的结晶的反应,你看到这讯息你还不觉悟吗?这就是经上讲的法尔如是,没有理由的,没有条件的,你给它的讯息立刻就反应。佛家所谓「千处祈求千处应」,就是说这桩事情,我们心里头念佛菩萨,佛菩萨哪有不感应的道理!
我们心里头想念这杯水,这杯水我用很欢喜的心、爱心、感谢的心,它的结晶是最好的,但是这结晶肉眼看不见,天眼能看见。肉眼看不见,用显微镜把它放大,放大到几百倍、几千倍看清楚了,太美了。不好的意念,「我要把它消灭,我要把它杀掉」,这种意念它立刻也呈反应,是很不好的结晶。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给我们做了证明。现在时间到了,这一句没讲完。
诸位同学,请看密训世界名号最后一个:
【或名无等智。】
这名号前面说过很多了,最重要的意思,佛提醒我们一定要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。孔夫子以一生学习的心得告诉我们,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比不上向圣贤人学习,「不如学也」。这经验非常宝贵,我们应当要记取。学问的成就、智慧的成就是真实的成就,佛门里头常讲这个可以带得走,其他的成就带不走的。为什么说这个能带得走?这个能够带到来生来世,提升你自己的境界,决定不会堕落。菩萨求智慧,不断的把他的境界向上面提升,一直提升到『无等智』,究竟圆满,圆满之后广度众生。我们在这经上看到,「如来於彼」,那就是说证得无等智之后,在一切世间做种种示现。我们看下面总结:
【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。】
这一句跟前面就不一样,前面是讲十千,这地方是百亿万。
【令诸众生,各别知见。】
这两句话跟前面讲法完全相同,这是说明他的目的无非是帮助众生,成就众生。众生知见不相同,根性不相同,所以众生见佛、闻法、闻名,每个人得利益有浅深广狭的差别,『各别知见』。请看第二段丰溢世界,我们将经文念一遍:
【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南。】
这不是我们地球的南面,是娑婆世界的南面。
【次有世界,名曰丰溢。】
这世界好,一看名称就好,跟娑婆大不相同。现在我们看到地球上灾难很多,天灾人祸,许许多多众生过著非常困苦的生活,我们没有亲眼去看看。前个月,我有一个机缘去访问新几内亚,在澳洲的北面,看到这地方人民的生活,我们用苦不堪言来形容绝不过分。但是,这世间还有不少地区比他们生活还要困苦。他们没有粮食吃,没有衣服穿,没有鞋子穿,居住的地方自己搭个茅蓬,非常简陋,好在这地区是热带。现在我们说这世间到二十一世纪,科学技术有相当的成就,人民生活很富裕了,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地方照顾不到。所以佛法里面讲,天台家所说的「百界千如」,经论上常讲的十法界,天台大师说每一个法界里面都有十法界。我们人法界里头,我们看到很多落后的地区,那是人法界里面的地狱法界、饿鬼法界、畜生法界。他是人,但是过的生活,是饿鬼地狱的生活。多接触,人才有警觉心、才有知足心,知足则常乐。
我们在这世间每天三餐饭能吃饱,衣服能穿得暖,居住的房舍足以能够遮蔽风雨,而且已经感到相当舒适,这是人间天堂!但是几个人满足?满足就能修道,就能提高境界;不满足,一味还在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,追求名闻利养,甚至於不择手段干一些损人利己,果报不得了。我常常听人家讲,这社会很流行的话,什么话?「弱肉强食,适者生存」,我常常听到有人讲这两句话,后面还有两句话他不知道,后面是哪两句话?「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」。这才是事实真相。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纵然这一生生活很清苦,也甘心接受。为什么?过去生中没有修福,这一生哪来的福报?过去生中已经修福了,这一生不要造业;中国人不讲造业,叫造孽,享福而造孽后果不堪设想。
我们看这世界『丰溢』,你就知道这世界的众生福报大。这福报是共业,没有这么大的福报就不会生到这地方来。这世界是有福报人居住的,他们住在这地方享福。我们看如来在这地方现身说法:
【如来於彼,或名本性,或名勤意,或名无上尊,或名大智炬,或名无所依,或名光明藏,或名智慧藏,或名福德藏,或名天中天,或名大自在。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,各别知见。】
我们仔细来看佛名号表法的义趣,当然最重要的我们现前应当怎样学习,这是最重要的。第一个名号本性,『或名本性』,加上通号,本性佛,本性如来;佛跟如来都是通名,这是别名。世尊也是通名,加上别名,本性世尊,像我们称释迦牟尼佛,释迦如来,释迦佛,释迦世尊,这称号要清楚,它的作用是表法,释迦是仁慈的意思。「本性」是什么意思?这意思就太多了,无量无边说之不尽,这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就是从本性里流出来的,哪里能说得尽!我们要怎么学法?宗门常讲「明心见性」,这性就是本性,本是根本。用上这个词就是说虚空法界刹土众生,根本是什么?根本就是能生虚空法界的,能现虚空法界的,虚空法界是从这里来的,这我们就称之为本性。
本性没有形相,它不是物质,它也不是精神,精神物质都是它所现、所生的,它什么都不是,不能给它加任何名字。不能加名字,还说了个本性,这是如来说法的善巧方便。所以名字相不能执著,执著就错了,执著你就迷了。你能够体会到意思,不执著言说,不执著名相,你才有悟处。「本性」我们很不容易理解,本性起用就比较容易理解了,本性现相那就更容易理解了。本性起用我们今天学术里头讲,精神的一部分,本性现相是物质的一部分,所以精神物质都是从本性变现出来的。《华严经出现品》里面讲「唯心所现」,这心就是性,就是这地方讲的本性。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哪一样不是本性所现的?今天一般人讲细菌,细菌是本性现的;原子、电子、粒子本性现的;佛经上讲「世界微尘」,世界是讲大的,微尘是讲最小的,不管大小都是本性现的。既然是本性现的,它不是本性谁是本性?
本性前面讲了,它有本能,本能是什么?见闻觉知,释迦牟尼佛在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。见闻觉知是本能,它所现的一切相统统具足这本能,就好比古大德常常用的比喻,以金作器,用黄金做成几千种、几万种不同的器皿,每一种都具足黄金的特性。这现象我们能够理解,不难懂。本性所变现的万物,万事万物,无论精神世界、物质世界,无论是大是小,情与无情,当然具足本性的特性,我们叫它做本能;当然具足它的特性本能,这本能是见闻觉知。
在无情众生,我们讲物质,无情的众生;山河大地,花草树木,今天我们讲的植物、矿物,还包括自然现象,统统具足本性里面的本能本质。所以它有觉,它有知,它没有妄想,它没有分别,它没有执著。有情众生里面这是讲动物,有情众生。有情众生分两类:一类觉、一类迷。觉的,他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他有见闻觉知,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;迷的人呢?迷的人就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。所以诸佛菩萨眼目之中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现在这科学逐渐逐渐在实验当中,精密观察实验当中发现了,发现这物质的世界,真的它有知觉。植物有知觉,有一些人觉察到了;矿物有知觉,没有人想到,最近也被一些科学家探测出来了。
我们在这名号里头,要觉悟到宇宙万有的本体,这是真正的自己,这里头本来就具足常乐我净,本来具足法身般若解脱;法身是相,般若是智慧,解脱是自在,法身是相好。我们学佛,学佛的目的就是求明心见性,真正的目的。这目的一般人不懂,学佛的人很多,学佛人里面这里头有在家、有出家的,几个人把目标定在明心见性上?如果把目标定在明心见性上,这人有成就了。古时候有,古时候是真的,特别是宗门常常讲「向上一著」,向上一著就是见性。
现在人学佛不讲见性,连这心性是什么他也搞不清楚,名词的定义都搞不清楚,他对这怎么会产生兴趣?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桩事情。他想的是什么?开智慧、求福报,甚至於现在连开智慧也不是重要,求福报最重要。福报现前,纵情享受,享尽了,苦报就现前,所谓是乐极生悲,这古人常讲的。我们看看现在学佛的都是走这路子,乐极生悲。修苦行的否极泰来,少,很少很少修苦行的;自己一生当中,过著低水平的生活,过得去就很快乐了,决定不求奢侈,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。这样的人他肯定向上提升,所以否极泰来,这是有觉悟的人。他上升到哪一个层次,哪一个等级?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。
我们学习方向目标要正确,说实实在在的话,明心见性是大乘佛法共同的方向目标。大乘宗派很多,法门就更多了,法是修行的方法,门是入道的门径。我们常常听说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读《华严》就知道了,你看这名号代表的就是法门。每一个世界「百亿万种种名号」,有种种法门,世界无量无边,所以法门无量。无量无边的法门修什么?共同的方向目标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见性就超越十法界,你看圆教初住菩萨不是常说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见一分自性」。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?持名念佛的方法。我们近程的目标是求生净土,亲近阿弥陀佛。见阿弥陀佛用意何在?就是明心见性,这一点同学们决定不能够疏忽。
所以,我们把明心见性这桩事情,放在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办。为什么?在现前这世间我们做不到,这是老实话,现前在这世间能做到当然更好,为什么?你做到了,将来你往生到哪里去?华藏世界。你的地位最低是初住菩萨,发心住。我们想想能做到吗?发心,发的什么心?菩提心。我们讲得很浅,标准讲得很低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心都是周遍虚空法界,这大乘经上常说的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什么心?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,都是包虚空法界,圆教初住菩萨。
诸位想想看,这心果然是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你想想,你在这世间会不会有一个冤家对头?会不会有一个人一桩事情看到不满意、不高兴?没有。这是什么?从现象上来看,你就晓得圆教初住菩萨没有,他没有分别,他没有执著,他没有妄想,所以他的心包虚空,他的量周法界。我们怎么学法?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练这功夫。每天生活当中面对一切人事物,还有欢喜,还有不高兴的,不行。真正修行在这地方修,修到对一切人事物绝对不会起一个恶念,决定不会有一个恶的行为,心地纯净纯善,平等对待一切众生。
平等的标准是什么?标准是诸佛如来。我们修净土,我们的本尊是阿弥陀佛,我们最尊敬的、最崇拜的,怎样能看所有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,只有我一个是凡夫,你就入了佛境界。大乘经里头,佛常讲「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,你的冤亲债主亦复如是,情与无情没有例外,一切众生;无情,它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,所以叫众生。哪一样不是众生?有情无情都是众生。
一切众生包括无情,都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。这些话我们听得耳熟,我们自己在讲台上也会说,但是怎么样?它不起作用,在日常生活当中,面对一切人事物根本就想不起来这句话。这《金刚经》上说「应作如是观」,我们就老是把这忘掉。一切法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宇宙观;「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,人生观。我们用什么眼光看宇宙?用什么来看众生?佛的看法,佛的宇宙人生观是绝对正确的,与法性,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,一点都不错。我们能不能像佛一样?不能,烦恼习气太重了。没有关系,在日常生活当中,你说练,这真正是练功,把这观念换过来,以往我们这些观念是从烦恼习气里面生的,决定错误。现在我们把烦恼习气放下,学佛,学佛的看法,学佛的观法,这叫真学佛。
佛在经论里面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方便法,善巧方便,教给我们最初入门下手的办法,《八大人觉经》上跟我们讲的,用什么?我们生活在世间,在六道里头,最大的问题,人与人相处问题。中国谚语常说「做事难,做人更难」,我们处事,事很复杂,可是处人比处事还难,从难的下手,佛在经上教给我们「等念怨亲」,这下手的方法。把我们的亲人,至亲好友,把我们的冤家对头,根本不能相处的,如何能够平等对待。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做到了。他为什么能做到?道理很简单,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坚固的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我们做不到。这练功夫就是这练法,做不到的也要想办法把它做到,这真功夫、真本事。
佛又告诉我们,这真正下手的方法,「不念旧恶,不憎恶人」。我们一般人总是常常念著过去世的(不一定讲过去世),过去别人有对不起我的地方,念念不忘,这是念旧恶,看到别人做不善、做恶的事情,讨厌他,人之常情;但是佛菩萨就不一样,佛菩萨不念旧恶,佛菩萨不讨厌恶人,所以佛能教化他。我们常常念旧恶,常常讨厌恶人,根本就不愿意跟他往来,你怎么教他?你怎么感化他?你那个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对这样的人你度不度?你不能加注解,这人不在我度众生之内的,不可以这么说。
这是我常常勉励同学们,从我们内心里面把敌对化解掉,你要有这心,要从这地方去努力,一切人事物我都不会跟他对立。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要学佛菩萨真实智慧,处事待人接物,真实智慧则能观机,知道时节因缘,因缘不成熟的时候,世间人讲保持距离;因缘成熟的时候,立刻就要帮助他。不成熟,你想帮助他,他不接受,他不相信,他不理解,他不生欢喜心,这就是缘不成熟。佛度众生有耐心,绝不急著一时,只要有缘,生生世世绝不舍离,决定帮助他、成就他;帮助他觉悟,帮助他见性,帮助他证得圆满的佛果。我们在本性佛这名号里头应当这样学习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密训世界,名号第八句:
【或名最胜身。】
我们看到这名号,就知道一切众生是多么的羡慕、多么的向往最殊胜之身,没有丝毫的缺陷。佛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,「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」,相好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,不是修来的。凡夫,古时候在印度、在中国都有一个说法,「贵相」,贵人他有贵相。佛经里面讲得很具体,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」。三十二大丈夫相,八十随形好,佛在经上讲这是如来的劣应身,不是最胜身,劣应身;最胜身是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。而一般讲法身菩萨相好光明就很殊胜,十法界里面人没有办法跟他相比;不是说六道,十法界。
凡夫妄想分别执著没断,自性本具的德相不能现前。诸位要知道最胜身是自性本具的德相,只要我们把烦恼习气淘汰尽。这东西淘汰尽,诸位不要产生误会,佛法里面常讲断烦恼,要断习气,其实烦恼习气到底是什么?还是自性。自性怎么能断?怎么能灭?你看这四谛里面苦集灭道,这灭就是把烦恼习气灭掉,其实它不是灭,它是转变。大乘经里面佛说得很多,「转烦恼为菩提」,如果烦恼要是灭掉,菩提不也就灭掉了吗?生死要是断掉,那涅盘不也就断掉了吗?所以佛说灭、说断,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;真实的是转变。烦恼转变成菩提,烦恼就没有了;生死转变成涅盘,生死也没有了。没有了就叫断,就叫灭,是这意思,并不是真的把它灭掉。如果我们讲断灭,可以是这说法,它的相断灭,性不生不灭,不断不常。这是修学大乘法的同学们不能不知道。
所有一切现象,它的体性就是真如,就是真心,大经上面说的「因心成体」。这桩事情科学家也懂得,真的他相当聪明,他们证明了物质不灭。物质可以转变,它绝对不灭。《金刚经》上佛说,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一合相,「一合相即非一合相,是名一合相」,这《金刚经》上的经文,许多同学都很熟悉。这些话把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真相说出来了,我们要懂得,要能体会得,明了了就能转。能转是觉悟的人;不会转?不会转是迷惑的人,六道凡夫迷惑,他不会转。有一点小小觉悟,他就有一点小小转变,大觉他就能大转,彻底觉悟那就得大自在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金刚不坏身,那是什么身?法性身。我们这身是法相身,相会变、会坏,有生有灭,性没有。金刚不坏身是说的法性身,相有无量好,身有无量相,都是讲的法性身,自性本具的。
佛示现最胜身相是为接引众生的,希望众生见到这身相生欢喜心,生向往心,更进一步发心学习,也希望能够证得最胜身。阿难尊者出家就是这个心生起来。佛现这种身使我们就联想到,这世界这是大世界,可能这世界里面,也有不少四天下小世界里面的众生,像阿难尊者这种根性不在少数,佛示现这身就非常有意义,接引这一类众生。在一般来讲,身相接引众生应当是相当普遍。为什么?人不分古今中外,不分国家,不分族群,也不分宗教,你去调查调查,哪一个不爱美?喜爱美好。身相美好自自然然就能接引众生,众生看到你的相好,就欢喜接近你,欢喜亲近你,欢喜接受你的教诲。所以菩萨成佛特别示现(跟你说那不是真的),示现什么?示现一百劫去修相好。其实菩萨成佛,他早就成佛了,自性里头本具的相好不要修的,没得比的,但是佛还是要故意来装著修相好。这意思应该很明显,教六道凡夫。对真正大修行人,不起作用,但是对六道凡夫,特别是接引众生有大作用。
所以,每个菩萨示现成佛,都用这方式接引众生,诱导众生断恶修善,相好是果报。相好怎么来的?要修因,因善果就善。你要想相好,你就要修善因,种善因得善果,佛诱导众生这是初阶,先教众生不堕恶道,在人天把脚跟站牢,不至於堕落,然后再进一步帮助你提升,所以先最胜身。再看下面第九句名号:
【或名大勇猛。】
『大勇猛』也是从比喻上说的,佛经上也常常把佛比作师子,师子就是「大勇猛」,取这意思。佛证得究竟觉,圆满智,所以示现大无畏。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,「十力四无所畏,十八不共法」,这都是称赞如来果地上的成就。这成就是性德,但是性德不离修行,没有修德,性德显不出来,所以性德的显示、显露要靠修德。佛的智慧圆了,在一切智人的面前显示无畏,辩才无碍,神通德能,世出世间无与伦比,等觉菩萨都不能相比,称之为「大勇猛」。
我们见了佛的形像,听到佛的名号,就应当要想到,我们现前,特别是在大庭广众当中,我们缺乏无畏,我们缺乏勇猛。这什么原因?我们的道德、学问、能力、福报不如人,不如人自自然然就生起自卑感,这很显然的现象。今天听到佛的名号,我们现前要勇猛精进,要有决心、有毅力改过自新,要深入经藏。无畏勇猛从哪里生的?从大智慧里面生的。智慧要靠经藏为缘,引发自性般若智慧。
我们天天在一起学习,学了要管用才行,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。我们在前面说过,佛的心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我们很清楚,我们很想学,总是学不像,总是学不成功,什么原因?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疏忽了,依然用烦恼习气,你怎么能学得像?果然依照经论的教诲,改变我们对宇宙、对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,渐渐就像了。对宇宙人生应该怎么样想,怎么看?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。这佛说的,你应该这样看法,这看法是诸佛如来的看法。这世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你还执不执著?你还分不分别?自然把分别执著放下了;你对於这一切法你还起不起贪瞋痴?自然不起贪瞋痴,为什么?梦幻泡影。
一部《大般若经》,我常常讲,总而言之,三句话,这是说一切法,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?是无所有,是毕竟空,是不可得。你把一切法的真相看透了,然后你回过头来,看看芸芸众生。他们不知道真相,以为一切法是真的,以为一切法真有,所以在这里头生起据为己有的心、占有的心、控制的心,这个佛菩萨没有。佛菩萨知道一切法皆空,万法皆空。万法皆空你怎么能占有?你怎么能控制?又何况人命无常。
我们这地方没报纸,早年我还没有学佛的时候,我在公家机关服务,这早晨都有报纸送来,我们都会翻翻看看。我看报纸跟一般人有一点不一样,一般人关心社会新闻这些报导,我看报纸,展开来我先看讣闻,看看今天你看多少人走了?他能占有什么?他能控制什么?空手而来,还空手而去。正是佛经上常说的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。年轻时候我喜欢读历史,历史给我很大的启示,看看历史上许许多多人物,在世的时候不可一世,死了之后他带什么走?他得到什么东西?所以细心观察,人会觉悟。
孔老夫子七十岁觉悟,觉悟之后他说他一天不吃饭,一晚不睡觉,想想,想什么都是空的。最后说了一句话,「不如学也」,学圣人。圣人条件很多,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?智慧,超越常人的智慧。通晓宇宙人生真相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这是圣人;「不如学也」,学圣人。你看看佛门,这佛家真了不起,你一进门来就把修学最高的、最究竟的修学的目标原理原则传授给你了,你的一生不离开这三句,「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」。诸位想想看真的能做到了,你不是大勇猛,谁是大勇猛?你不是大自在,谁是大自在?学佛学什么?就学这三桩事情,觉正净。觉正净是自性本具的德能;觉是智,般若智慧,正是德能,净是相好,法身,清净法身。
儒家教学也了不起,童蒙刚刚上学,智慧还没开,但是先把教学的纲领也传授给学生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苟不教,性乃迁。教之道,贵以专」。这几句是儒家学问传授的总纲领,你看看跟佛法讲的那个意思一样不一样?非常接近,大圣人!大圣人就是大智慧,大德大能,中国谚语里面常说的「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」。释迦牟尼佛跟孔子没见过面,你看看儒佛所说的,道家所讲也不例外,道教里头也有很多圣人。
所以人生在世,第一殊胜是求学,学无有止境,决定不是只限於学生的时代,那你就错了。学生时代严格的讲都是启蒙,学问的成就是在离开学校之后,在他生活、处事待人接物当中磨炼成功的,就像《华严经》后面的五十三参。早年我亲近方东美先生,方先生对《华严》佩服得五体投地,他说这是真实的学问,五十三参通过实验成就了无所不知,不是闭门造车,不是在家里关起门打妄想,不是的。五十三参里面表示的,表法的义趣,你的智慧德行成就之后,你不能够舍离遍法界一切刹土里面的众生,上到诸佛如来,下到阿鼻地狱,这是你活动的范围。亲近诸佛如来,上求佛道;接触九法界众生,下化有情,这才是真正成就,这是「大勇猛」的实现。勇猛不是说关著门在家里勇猛,哪有这种勇猛法?要接触广大的群众,以智慧德能教化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在迷,没有觉悟,没有正知正见,身心皆不清净,你要是做到觉正净,你在九法界里面你就大无畏,如佛一样有智慧、有善巧方便帮助这些众生。末后这名号:
【或名无等智。】
我们一看就明了,这是无上正等正觉,如来果地上的德号。示现这名号,勉励一切众生,要以这为我们学习终极的目标,绝对不能说我今天已经证得初住菩萨就非常满足,那叫得少为足;是不错,但是不圆满,不究竟。虽然毕业了,毕业你上面还有,小学毕业了,小学毕业上头有中学,中学毕业了,上面还有大学,大学毕业了,上面还有研究所,不能够中止,永远继续精进,那就对了。在大乘法里头,十信位的菩萨是信位毕业,十住菩萨是住位毕业,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。我们讲每一个阶段毕业的时候,它有五个阶段,毕业上头还有;十地菩萨上面有等觉,等觉上面有妙觉。妙觉虽然到了究竟,到了究竟圆满,但是妙觉位的如来,我们在这经上看到,在十方无量无边世界,广度有缘,为这些有缘众生做无量无边种种示现。你看这在一个世界,一个世界你看末后总结的句子,「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」,那就是百亿万种种示现。这些人说话真算话,决定没有妄语,决定不开空头支票的。他们在因地里面说过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成佛之后果然兑现,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,哪一个众生有感,如来立刻就应,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感应道交不可思议。
也许有同学怀疑,我天天求佛菩萨,佛菩萨没来。我告诉你,不知道你肯不肯相信?你一求,佛菩萨就来了。来了怎么样?你不认识,你没感觉,这又是什么原因?业障深重。经上讲得好,感应有四种,「显感显应,显感冥应,冥感显应,冥感冥应」,我们在讲席多次说过,哪有不应的?你说为什么感应那么快?佛要应,给诸位说这是自性法尔如是。我们现前从日本江本胜博士看水的结晶的反应,你看到这讯息你还不觉悟吗?这就是经上讲的法尔如是,没有理由的,没有条件的,你给它的讯息立刻就反应。佛家所谓「千处祈求千处应」,就是说这桩事情,我们心里头念佛菩萨,佛菩萨哪有不感应的道理!
我们心里头想念这杯水,这杯水我用很欢喜的心、爱心、感谢的心,它的结晶是最好的,但是这结晶肉眼看不见,天眼能看见。肉眼看不见,用显微镜把它放大,放大到几百倍、几千倍看清楚了,太美了。不好的意念,「我要把它消灭,我要把它杀掉」,这种意念它立刻也呈反应,是很不好的结晶。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给我们做了证明。现在时间到了,这一句没讲完。
诸位同学,请看密训世界名号最后一个:
【或名无等智。】
这名号前面说过很多了,最重要的意思,佛提醒我们一定要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。孔夫子以一生学习的心得告诉我们,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比不上向圣贤人学习,「不如学也」。这经验非常宝贵,我们应当要记取。学问的成就、智慧的成就是真实的成就,佛门里头常讲这个可以带得走,其他的成就带不走的。为什么说这个能带得走?这个能够带到来生来世,提升你自己的境界,决定不会堕落。菩萨求智慧,不断的把他的境界向上面提升,一直提升到『无等智』,究竟圆满,圆满之后广度众生。我们在这经上看到,「如来於彼」,那就是说证得无等智之后,在一切世间做种种示现。我们看下面总结:
【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。】
这一句跟前面就不一样,前面是讲十千,这地方是百亿万。
【令诸众生,各别知见。】
这两句话跟前面讲法完全相同,这是说明他的目的无非是帮助众生,成就众生。众生知见不相同,根性不相同,所以众生见佛、闻法、闻名,每个人得利益有浅深广狭的差别,『各别知见』。请看第二段丰溢世界,我们将经文念一遍:
【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南。】
这不是我们地球的南面,是娑婆世界的南面。
【次有世界,名曰丰溢。】
这世界好,一看名称就好,跟娑婆大不相同。现在我们看到地球上灾难很多,天灾人祸,许许多多众生过著非常困苦的生活,我们没有亲眼去看看。前个月,我有一个机缘去访问新几内亚,在澳洲的北面,看到这地方人民的生活,我们用苦不堪言来形容绝不过分。但是,这世间还有不少地区比他们生活还要困苦。他们没有粮食吃,没有衣服穿,没有鞋子穿,居住的地方自己搭个茅蓬,非常简陋,好在这地区是热带。现在我们说这世间到二十一世纪,科学技术有相当的成就,人民生活很富裕了,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地方照顾不到。所以佛法里面讲,天台家所说的「百界千如」,经论上常讲的十法界,天台大师说每一个法界里面都有十法界。我们人法界里头,我们看到很多落后的地区,那是人法界里面的地狱法界、饿鬼法界、畜生法界。他是人,但是过的生活,是饿鬼地狱的生活。多接触,人才有警觉心、才有知足心,知足则常乐。
我们在这世间每天三餐饭能吃饱,衣服能穿得暖,居住的房舍足以能够遮蔽风雨,而且已经感到相当舒适,这是人间天堂!但是几个人满足?满足就能修道,就能提高境界;不满足,一味还在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,追求名闻利养,甚至於不择手段干一些损人利己,果报不得了。我常常听人家讲,这社会很流行的话,什么话?「弱肉强食,适者生存」,我常常听到有人讲这两句话,后面还有两句话他不知道,后面是哪两句话?「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」。这才是事实真相。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纵然这一生生活很清苦,也甘心接受。为什么?过去生中没有修福,这一生哪来的福报?过去生中已经修福了,这一生不要造业;中国人不讲造业,叫造孽,享福而造孽后果不堪设想。
我们看这世界『丰溢』,你就知道这世界的众生福报大。这福报是共业,没有这么大的福报就不会生到这地方来。这世界是有福报人居住的,他们住在这地方享福。我们看如来在这地方现身说法:
【如来於彼,或名本性,或名勤意,或名无上尊,或名大智炬,或名无所依,或名光明藏,或名智慧藏,或名福德藏,或名天中天,或名大自在。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,各别知见。】
我们仔细来看佛名号表法的义趣,当然最重要的我们现前应当怎样学习,这是最重要的。第一个名号本性,『或名本性』,加上通号,本性佛,本性如来;佛跟如来都是通名,这是别名。世尊也是通名,加上别名,本性世尊,像我们称释迦牟尼佛,释迦如来,释迦佛,释迦世尊,这称号要清楚,它的作用是表法,释迦是仁慈的意思。「本性」是什么意思?这意思就太多了,无量无边说之不尽,这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就是从本性里流出来的,哪里能说得尽!我们要怎么学法?宗门常讲「明心见性」,这性就是本性,本是根本。用上这个词就是说虚空法界刹土众生,根本是什么?根本就是能生虚空法界的,能现虚空法界的,虚空法界是从这里来的,这我们就称之为本性。
本性没有形相,它不是物质,它也不是精神,精神物质都是它所现、所生的,它什么都不是,不能给它加任何名字。不能加名字,还说了个本性,这是如来说法的善巧方便。所以名字相不能执著,执著就错了,执著你就迷了。你能够体会到意思,不执著言说,不执著名相,你才有悟处。「本性」我们很不容易理解,本性起用就比较容易理解了,本性现相那就更容易理解了。本性起用我们今天学术里头讲,精神的一部分,本性现相是物质的一部分,所以精神物质都是从本性变现出来的。《华严经出现品》里面讲「唯心所现」,这心就是性,就是这地方讲的本性。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哪一样不是本性所现的?今天一般人讲细菌,细菌是本性现的;原子、电子、粒子本性现的;佛经上讲「世界微尘」,世界是讲大的,微尘是讲最小的,不管大小都是本性现的。既然是本性现的,它不是本性谁是本性?
本性前面讲了,它有本能,本能是什么?见闻觉知,释迦牟尼佛在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。见闻觉知是本能,它所现的一切相统统具足这本能,就好比古大德常常用的比喻,以金作器,用黄金做成几千种、几万种不同的器皿,每一种都具足黄金的特性。这现象我们能够理解,不难懂。本性所变现的万物,万事万物,无论精神世界、物质世界,无论是大是小,情与无情,当然具足本性的特性,我们叫它做本能;当然具足它的特性本能,这本能是见闻觉知。
在无情众生,我们讲物质,无情的众生;山河大地,花草树木,今天我们讲的植物、矿物,还包括自然现象,统统具足本性里面的本能本质。所以它有觉,它有知,它没有妄想,它没有分别,它没有执著。有情众生里面这是讲动物,有情众生。有情众生分两类:一类觉、一类迷。觉的,他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他有见闻觉知,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;迷的人呢?迷的人就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。所以诸佛菩萨眼目之中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现在这科学逐渐逐渐在实验当中,精密观察实验当中发现了,发现这物质的世界,真的它有知觉。植物有知觉,有一些人觉察到了;矿物有知觉,没有人想到,最近也被一些科学家探测出来了。
我们在这名号里头,要觉悟到宇宙万有的本体,这是真正的自己,这里头本来就具足常乐我净,本来具足法身般若解脱;法身是相,般若是智慧,解脱是自在,法身是相好。我们学佛,学佛的目的就是求明心见性,真正的目的。这目的一般人不懂,学佛的人很多,学佛人里面这里头有在家、有出家的,几个人把目标定在明心见性上?如果把目标定在明心见性上,这人有成就了。古时候有,古时候是真的,特别是宗门常常讲「向上一著」,向上一著就是见性。
现在人学佛不讲见性,连这心性是什么他也搞不清楚,名词的定义都搞不清楚,他对这怎么会产生兴趣?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桩事情。他想的是什么?开智慧、求福报,甚至於现在连开智慧也不是重要,求福报最重要。福报现前,纵情享受,享尽了,苦报就现前,所谓是乐极生悲,这古人常讲的。我们看看现在学佛的都是走这路子,乐极生悲。修苦行的否极泰来,少,很少很少修苦行的;自己一生当中,过著低水平的生活,过得去就很快乐了,决定不求奢侈,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。这样的人他肯定向上提升,所以否极泰来,这是有觉悟的人。他上升到哪一个层次,哪一个等级?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。
我们学习方向目标要正确,说实实在在的话,明心见性是大乘佛法共同的方向目标。大乘宗派很多,法门就更多了,法是修行的方法,门是入道的门径。我们常常听说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读《华严》就知道了,你看这名号代表的就是法门。每一个世界「百亿万种种名号」,有种种法门,世界无量无边,所以法门无量。无量无边的法门修什么?共同的方向目标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见性就超越十法界,你看圆教初住菩萨不是常说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见一分自性」。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?持名念佛的方法。我们近程的目标是求生净土,亲近阿弥陀佛。见阿弥陀佛用意何在?就是明心见性,这一点同学们决定不能够疏忽。
所以,我们把明心见性这桩事情,放在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办。为什么?在现前这世间我们做不到,这是老实话,现前在这世间能做到当然更好,为什么?你做到了,将来你往生到哪里去?华藏世界。你的地位最低是初住菩萨,发心住。我们想想能做到吗?发心,发的什么心?菩提心。我们讲得很浅,标准讲得很低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心都是周遍虚空法界,这大乘经上常说的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什么心?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,都是包虚空法界,圆教初住菩萨。
诸位想想看,这心果然是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你想想,你在这世间会不会有一个冤家对头?会不会有一个人一桩事情看到不满意、不高兴?没有。这是什么?从现象上来看,你就晓得圆教初住菩萨没有,他没有分别,他没有执著,他没有妄想,所以他的心包虚空,他的量周法界。我们怎么学法?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练这功夫。每天生活当中面对一切人事物,还有欢喜,还有不高兴的,不行。真正修行在这地方修,修到对一切人事物绝对不会起一个恶念,决定不会有一个恶的行为,心地纯净纯善,平等对待一切众生。
平等的标准是什么?标准是诸佛如来。我们修净土,我们的本尊是阿弥陀佛,我们最尊敬的、最崇拜的,怎样能看所有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,只有我一个是凡夫,你就入了佛境界。大乘经里头,佛常讲「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,你的冤亲债主亦复如是,情与无情没有例外,一切众生;无情,它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,所以叫众生。哪一样不是众生?有情无情都是众生。
一切众生包括无情,都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。这些话我们听得耳熟,我们自己在讲台上也会说,但是怎么样?它不起作用,在日常生活当中,面对一切人事物根本就想不起来这句话。这《金刚经》上说「应作如是观」,我们就老是把这忘掉。一切法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宇宙观;「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,人生观。我们用什么眼光看宇宙?用什么来看众生?佛的看法,佛的宇宙人生观是绝对正确的,与法性,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,一点都不错。我们能不能像佛一样?不能,烦恼习气太重了。没有关系,在日常生活当中,你说练,这真正是练功,把这观念换过来,以往我们这些观念是从烦恼习气里面生的,决定错误。现在我们把烦恼习气放下,学佛,学佛的看法,学佛的观法,这叫真学佛。
佛在经论里面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方便法,善巧方便,教给我们最初入门下手的办法,《八大人觉经》上跟我们讲的,用什么?我们生活在世间,在六道里头,最大的问题,人与人相处问题。中国谚语常说「做事难,做人更难」,我们处事,事很复杂,可是处人比处事还难,从难的下手,佛在经上教给我们「等念怨亲」,这下手的方法。把我们的亲人,至亲好友,把我们的冤家对头,根本不能相处的,如何能够平等对待。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做到了。他为什么能做到?道理很简单,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坚固的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我们做不到。这练功夫就是这练法,做不到的也要想办法把它做到,这真功夫、真本事。
佛又告诉我们,这真正下手的方法,「不念旧恶,不憎恶人」。我们一般人总是常常念著过去世的(不一定讲过去世),过去别人有对不起我的地方,念念不忘,这是念旧恶,看到别人做不善、做恶的事情,讨厌他,人之常情;但是佛菩萨就不一样,佛菩萨不念旧恶,佛菩萨不讨厌恶人,所以佛能教化他。我们常常念旧恶,常常讨厌恶人,根本就不愿意跟他往来,你怎么教他?你怎么感化他?你那个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对这样的人你度不度?你不能加注解,这人不在我度众生之内的,不可以这么说。
这是我常常勉励同学们,从我们内心里面把敌对化解掉,你要有这心,要从这地方去努力,一切人事物我都不会跟他对立。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要学佛菩萨真实智慧,处事待人接物,真实智慧则能观机,知道时节因缘,因缘不成熟的时候,世间人讲保持距离;因缘成熟的时候,立刻就要帮助他。不成熟,你想帮助他,他不接受,他不相信,他不理解,他不生欢喜心,这就是缘不成熟。佛度众生有耐心,绝不急著一时,只要有缘,生生世世绝不舍离,决定帮助他、成就他;帮助他觉悟,帮助他见性,帮助他证得圆满的佛果。我们在本性佛这名号里头应当这样学习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