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一0一五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0一五卷)  2003/4/20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1015

  诸位同学,前面我们读到李长者的《论》文,说到「明是信者,自根本智故,由有此智故,一切众生而能发菩提心」,我们读到这个地方。现在接著往下面看。

  「以根本智体」,这个不是自,是智慧的智,「能了迷性,超信解故」。根本智的体,就是真心,就是真如,就是自性。「能了」是能够明了,能明了迷惑,迷之性本无。我们在迷位当中,好像它是真有,在自性里面,确确实实它不迷。这个现象正如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的,但是这个相很细,总得要细心去体会。那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,从来没有离开的,睡觉也没离开,它还是起作用,六根根性跟六识同时起作用,一个是不生不灭,一个是生灭无常。六识是生灭无常,六根的根性是不生不灭,生灭与不生灭和合,这个现象我们应当要很清楚、很明了。怎么知道很清楚、很明了?这就由根本智体,就是六根的根性,这个「超信解」!

  下面说,「超彼迷境称之曰来」,这是我们看到世尊神通里面现相,看到那么多的菩萨从十方来诣佛所。相上确实有,最重要的是要你懂得表法的意思,我们才能真正得受用。所以佛这是现相,神通是现相。上根利智一见到这个相就明白了,一句话都不用说,像清凉,像李长者,他们一见就明了,我们中下根性的人不行。明了的人很慈悲,你看不懂,看不懂他来跟你讲解。我们听他一讲,恍然大悟,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。这才知道如来觉悟众生方法手段的巧妙,今天我们讲,这才叫高度艺术。教你怎么样?一时顿了,一下就明白了。那个要讲解你说多费事,要多浪费时间,一看就明了,不用说一句话。

  我们在经文上所读到的,你看经上讲的这八个字,如来现通,大众请问之后,你看看佛在经上讲的「为现神通」,接著底下「现神通已」,你看就八个字;大众问了三十句,佛的答覆就八个字。十方众海云集,这是神通的相,到底佛现什么神通,这个把现通的相说出来。但是诸位要记住,佛在此地现通,「现神通已」一直贯到全经,说明《华严》是一时顿说,没有先后次第。对我们这些中下根性的人,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,这才解释。这解释可麻烦了,可费事了。这个经上记载的就是解释,我们还是不懂,我们还要靠清凉大师、靠李长者他们再跟我们解释。

  现通,现在我们是稍稍明白了。现通是什么?就是现虚空法界刹土众生。这里面两种力量现的,一种是佛力,一种是众生业力,这两种力量融合在一起。虽然融合在一起,绝不混杂,为什么?诸佛如来住净土,业报众生住秽土,净土跟秽土虽然是一,相不一样。所以我们知道,虽融合成一体,它又不杂,这叫不可思议。我们看破,要紧要看破这个;这一个事实真相不能看破,所以我们的烦恼习气、妄想分别执著放不下。天下本无事,我们的事情还是很多。真放下了,他是没事,没有事才能帮助我们解决没放下的这些事。如果放不下,本身放不下,怎么能帮助我们?没法子帮助我们放下,也没有法子帮助我们明了。只有自己明了放下了,才能帮助别人,这就是自度而后能度他,自己未度不能度别人。

  这么多十方你看到这个相里面,这是现相,现相是什么?表演。佛常常讲的「为人演说」,演是为人,说也是为人。在修学的过程当中,为人会提升自己境界,这就是谚语里面常讲的「教学相长」。老师帮助学生,教学生,学生也帮助老师,帮老师提升境界,一般教学都有这个经验。特别是给学生解答疑难,学生要不问,很多事情我们自己都没想到,学生一问的时候,这才发现问题,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解答?这个解答如果通过思惟、想像,这个解答未必是正确的。问题一出来,没有思惟,直截了当就答覆了。诸佛菩萨如是,祖师大德亦如是,绝对不落在心意识里头,这是真智慧。智慧照了,《般若经》上常讲照见,照见是不落在心意识里头,叫照见,这个答覆是真实的。通过思惟、想像、研究就落在意识里头去了,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样的地方。

  什么叫佛法?什么叫世法?用意识就是世法,不用意识就是佛法。诸位要知道,佛法是觉法,世法是迷法,没觉。意识是迷不是觉,觉悟了不叫意识,叫什么?叫智,佛学上名词叫智。迷的时候,八识,悟的时候叫四智,这是功夫。这个事想学可不能著急,著急学不来,要放轻松,身体要放轻松,心里更要放轻松。要万缘放下,完全恢复到自然,身心跟自然融成一片,这个境界好,身心跟大自然融成一片。我们要学,慢慢的学,所以「超彼迷境」,「来」表这个意思。

  「如起信论云」,马鸣菩萨的《大乘起信论》「不思议业相者,以依智净,能作一切胜妙境界」。不思议业相,业是活动,实在讲,所有一切活动的现象都是不思议的。「以依智净,能作一切胜妙境界」,一真法界是圣妙境界,十法界也是圣妙境界,只是怎么样?凡夫迷执不觉,所以把这个圣妙境界扭曲了。虽然扭曲,扭曲是一时。就像科学家做的这个实验,水的结晶,当我们心情很不好的时候,愤怒的时候,这个结晶非常难看。如果我们过了几分钟之后,过了几十分钟之后,我们的心恢复平静,恢复正常,恢复了爱心,恢复慈悲了,这个时候你面对著这一杯水,它的结晶又变成很美丽的结晶花朵了。不是那个很难看的相永远是那个,不是的,随著你这个心情,它在起变化。这就是下面讲的「智无性」,无性之性是真性,所以它能够恒顺众生,能随喜功德。它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有妄想分别执著就麻烦了,为什么?它就不能随顺了。

  为什么佛菩萨能随顺,我们凡夫不能随顺?佛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著。所以我看到他们这个水结晶的报告,我领悟得很深,我懂,跟佛在经典上讲的这个事实真相一样。它是属於无情众生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」,无情众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它能随顺众生;有情众生这里头分两种,一个在迷,一个在悟,迷我们一般叫有情众生,悟叫智正觉。

  通常我们讲世间,大乘佛法讲世间,讲三种世间:有情世间、器世间、智正觉世间。智正觉就是有情不迷了,无情众生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它能随著有情众生变现一切圣妙境界,随顺智正觉的众生变一切圣妙境界。隋有情众生也变一切圣妙境界,变三途,变六道。三途六道也算是圣妙吗?对,法身菩萨看到是圣妙,只要你离妄想分别执著,哪一法不妙?平等的。十法界平等,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平等,三途地狱众生跟如来平等,圣妙。

  凡夫看起来不平等,你怎么看?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。所以妄想分别执著把这个圣妙境界扭曲了,但是法身菩萨看起来还是一样,一点差别都没有,这个就是大乘经上常说的相随心转。同一杯水,我看的结晶跟你看的结晶不一样,你是烦恼、恶念,它对你起的结晶是丑陋的,很不好看。我们是善心善意,真诚清净平等,我看这里头结晶非常美好。你说它到底这个结晶是美好的,还是丑陋的?好丑一如,你就见到真相了。它本身怎么样?也没有好,也没有丑。这个理很深,相很复杂。但是离妄想分别执著,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不难;不离妄想分别执著,你想知道它,太难太难了,觉得它太深奥。

  下面这几句话,具体给我们提供一点讯息。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,常无断绝,随众生根,自然相应,种种而见,得利益故」,十法界依正庄严,你要是会,没有不得利益的。这里讲圣妙境界就是「随众生根,自然相应」。这个地方诸位特别记住,随众生的根性,不是随你的妄想分别执著。妄想分别执著里面,这个里头有善恶之善。你看到这个结晶,看到这么美,如果善恶两边都离开,你见到真相,真相比这个还要不可思议,那才叫圣妙境界。圣妙境界只有法身菩萨才能看到,我们所看到的是善恶相对之善,好丑相对之好,不是绝对的,绝对的才是圣妙境界。这个里头具足「无量功德之相」,这就像华藏世界,像极乐世界。「常无断绝」,我们今天所见的相,十法界里头依正庄严是断断续续,相续相!一真法界里面的法相,所谓是不生不灭,不常不断。生灭、常断、一异,这都是属於妄想分别执著。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,哪里还会有这些概念?概念都没有了,哪里还会有这些事实?所以说「随众生根,自然相应」,那个相应是自然的,决没有一点点意思加在里头。加一点意思在里面,就不自然、就迷了;一点意思都不加,那是觉。这样「种种而见」,得无量无边的利益。你要问什么利益?说不出来。具体而言,就是这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里面所说的无量无边的利益。

  「又云,依本觉上而起不觉故」,所以不觉是依本觉而起的。不觉有没有离开本觉?决定没有离开,离开本觉你找不觉找不到。迷,不觉是迷,迷跟觉是同时的。迷是识,觉是性,大乘经上常讲,性识;这个性识我们不好懂,我们换句话说,觉迷。性,自性觉,迷就是迷自性觉,没有离开自性觉。离开自性觉,那迷什么?迷也找不到!在哪里?就在六根,六根门头。「六根门头放光动地」是自性觉,就是六根根性。迷?迷是六识。在眼叫眼识,在耳叫耳识,在鼻叫鼻识,舌识、身识、意识,六识跟六根根性同时起作用。这个里头要晓得,性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识有妄想分别执著。所以佛菩萨在经论里告诉我们,我们在起作用的时候,第一念决定是真性起用,第二念那就是六识起作用。六识起作用不离真性,离了真性六识就没有了。

  这个就是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,「无明」怎么来的?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说本来是佛是什么?六根根性。六根根性那本来是佛,为什么会迷了本性变成凡夫?这个问题是大问,在佛法教学里头是大问题、根本的问题。佛的答覆,答覆得太好了,「知见立知,是无明本」,「知见」是什么?根性本来它具足见闻觉知,见闻觉知就是根性的样子。真心,真心是见闻觉知,这是本有的,你要再建一个见闻觉知,那就错了,头上加头,画蛇添足,那就叫「无明」。

  所以妄识是怎么来的?妄识是你在见闻觉知上又要立一个知见,错了,不立就对了。觉悟的人不立,因为你立那是妄想,那是分别,那是执著,变成什么样?变成在世出世间处处有障碍,你就不自在。不立,样样清楚,样样明了。你要不问,不问什么都没有,心里头干干净净,痕迹都不落,你要问,随问随答。眼睛像镜子一样,外面照得清清楚楚,你不问的时候,不落痕迹,这就叫根本智。镜子照外面东西清楚,你要问的时候,随问随答,决定正确,没有丝毫迷惑。

  如果你要是执著,落下印象了,往往你在这个印象里面产生错误见解,产生错误的想法,妄想!妄想哪有不错的道理,所以你把事实真相,你想错了,你看错了,你理解错了。他自己不知道错,自以为是正确的,那就免不了要造业。造业,好,外面境界上随著你的行业产生变化,变什么?变六道,变三途,外头境界肯定是随你念头而现相,这个就是大乘法里头常讲的「境随心转」。你心有妄念,好,外面境界随著你的妄念变现形相。三途六道,没有!哪有这个东西?

  佛菩萨好像在清醒状态,六道凡夫好像在梦中迷惑的状态,他在梦中作梦,梦里头遭遇又苦不堪言;清醒的人没有,什么事情都没有。清醒的人很高明,你梦中境界他看得出来,他看得很清楚,为什么?梦中它现相。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别人作梦?梦里面那个现象是另一个空间维次,我们没有能力突破,这个空间维次是妄想分别执著造作的,他的妄想分别执著跟我不一样,所以他那个境界我看不到。

  如果我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他梦中境界我看到,为什么?我这个界限突破,不同维次空间的现象一目了然,清清楚楚。不但是他梦中境界你看得很清楚,他打个妄想你也清楚。我们坐在这里,自己打妄想,别人不知道。我坐在这个地方,我想新加坡,我想香港,那个地方的境界相在我们心里面浮现出来,有定功的人他看到。他看到什么?你跑到香港去了,你跑到新加坡去了。你并没有说出来,人家在旁边看得很清楚。你说这个境界是不是圣妙境界?

  所以长者这一句话我们要记住,「依本觉而起不觉」。本觉跟不觉决定同时,没有先后,但是它们的作用不一样。本觉肯定是觉,不觉肯定是迷,迷悟同时,迷悟不二。我们常常看祖师大德说这两句话,我们也很难理解,怎么会迷悟不二?真的不二,真的是同时。这个修行人永远在觉的这一边,觉悟的人;不觉的人永远在迷这一边,在不觉这一边。其实觉跟不觉同时具足,这个境界非常非常微妙。

  「又云」,这都是引用《起信论》上的,「依於智故生其苦乐,如起信论广明」。「广」是《起信论》里面讲得很详细。六道里头的凡夫苦乐从哪儿来的?苦乐的根源是智,迷了智,苦就来了,觉智,乐就来了;智里头没有苦乐。这底下说,「意明一切众生迷根本智」,这个智这里就说得很明白,「依於智故生其苦乐」,这个智是根本智。「迷根本智,而有世间苦乐法故」,觉根本智,世间苦乐统统离了,所以世间这个苦乐,就是指六道轮回,是迷根本智而来的。

  根本智我前面讲过,六根根性,迷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觉,离妄想分别执著。离妄想分别执著,觉,那里头有真乐,那个乐是永恒的;迷了,迷了这个里头乐,乐是坏苦,这佛讲的三界统苦。什么叫乐?苦停止了,你觉得是乐。最明显的比喻,这个佛在经上常讲,你肚子饿了很苦,吃饱了很乐,过了几个小时,再不吃苦又来了。苦是真的,乐是假的,你永远是苦。到时候给你填饱,你觉得乐了,不填的时候苦就来了。这个比喻我们细心去体会,知道,乐是假的,苦是真的。所以说三界统苦,三界是指六道,三界讲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没有不苦。你要想离苦乐,这离苦乐法了不起!谁知道?佛知道,佛有法离苦,那什么法?觉悟。觉根本智,苦乐法就离了。

  「为智无性故,随缘不觉,苦乐业生」。这个智就是根本智,根本智无自性。无自性之性就是真性,所以它能随缘。「随缘不觉,苦乐业生」,如果随缘觉,苦乐业就不生了,总在觉迷。我们想想,想想我们自己,我们自己是随缘不觉,根本智随缘,随八识五十一心所,随这个缘,把根本智忘得干干净净。性跟识同时起作用,根本就没分开,你看看把这个性智迷失到一丝毫都不觉。这个话说得真好,把我们六道里面状况说尽了。

  我们要开智慧,实在讲没有能力。中下根性的人靠什么?靠教育,靠圣教。天天读,天天学,天天在薰习,能够有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、四十年的薰习,渐渐有一点开悟了。虽然这个悟是很少,少分,极少分,受用已经不可思议。但是不能停在这里,要努力,还要向上提升,愈提升智慧愈大,受用愈不可思议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再看长者的《论》文。前面我们读到,「为智无性故,随缘不觉,苦乐业生」。现在接著再看,「为智无性故,为苦所缠,方能自觉,根本无性」,到「方能自觉」这是一段。下面是「根本无性,众缘无性,万法自寂,若不觉苦时,以无性故,总不自知有性无性」,到这儿是一段。

  智,我们一定要清楚,就是讲的根本智,根本智没有自性,无自性之性就是真如本性。「为苦所缠」,这是说你为什么想学佛?为什么想念佛求生极乐世界?你这个动机是什么?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?为苦所缠,觉得这个世间太苦了,於是才想到如何离苦得乐。得乐暂且不谈,我怎么样离苦?诸位想一想,谛闲法师那个锅漏匠的徒弟,为什么三年多念佛就成功,他就那么自在往生?为苦所缠。他四十多岁出家,出家三年多就往生,不到五十岁。他有这样的成就就是太苦,生活太苦了,太可怜了,所以他念佛的心恳切真诚。

  再看看我们,我们同学当中有学了十几年,有学了几十年,往生的消息都没有,什么原因?你吃的苦头不够,你还不想离开这个世界,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值得你留恋的地方,道理就在此地。如果你在这一生当中,真的是吃够了苦头,你的心就勇猛恳切。所以佛在入灭之前,教导后学,这是阿难向释迦牟尼佛请教:佛在世,我们都以佛为老师,佛不在世,我们依谁为老师?佛讲了,「以戒为师」,又说「以苦为师」。这两句重要的遗教,我们要明了,没有戒不能成就,没有苦你没有出离的心。所以真正到了「为苦所缠」,这个人发心了,「方能自觉」,希望离苦得乐,这是觉悟。

  「根本无性」,根本智,众缘也无性,为什么?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没有自性。根本智是本觉,怎么也无性?真如本性里头,哪里来个觉?哪里有本觉?没有本觉这个名词。凡是能说得出的,凡是能够思惟想像的,都已经落在有为法里头。所以佛法是因缘生,离开因缘佛一句话也没有,真的是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那是真实。真实能说吗?不但说不出来,思惟思考都没办法,离妄想分别执著。

  佛为我们说一切法,他要现身,现身因缘所生法,为我们说法也是因缘所生法。所以佛在《般若经》上才说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。法是什么?法是诸佛如来示现的法,所说的法,为什么要舍?因为是因缘所生的,真如本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。没有这个东西,佛为什么要现这个相,要说法?众生有病,佛用这个当作药,对治众生病的,众生病治好了,法也没有了。所以法不能执著,执著法你又是一重病,你的病不会好。病没有了,药就不要了;病没有了,还天天吃药,你不又成了病人!

  所以,真相是什么?真相是「万法自寂」,一切万法本来是清净寂灭相。「若不觉苦时」,不觉苦是什么?麻木不仁,像我们现前这个境界就是。「总不自知有性无性」,不觉苦的时候。所以佛讲,六道里头人道最可贵,可贵在哪里?人道苦多乐少,容易觉悟;天上福报大,乐多苦少,不容易觉悟;三途完全是受苦报,没有乐受,他也不容易觉悟。但是我们读长者这个开示,「为苦所缠,方能自觉」,这话有道理。

  这些年来,我们也遇到过一些灵媒,透过灵媒我们得到六道里面的讯息,特别是饿鬼、地狱、畜生,而这个里面最多的,饿鬼道。这个灵媒不是假的,不是迷信,我们同学们,你们亲眼看见的。前年新加坡居士林念佛堂,陈光别老居士的冤亲债主附在杜美璇居士的身上,他讲了一个多钟点的话,我们讲:说鬼话。讲完之后,他离开了,杜美璇倒在地上,口吐白沫,问她,她一无所知,她什么都不知道。灵鬼附身,这个事情是我们亲眼所见的,透给我们的讯息,我们知道陈光别居士真的往生了,他们做证明。冤亲债主看到陈老往生,他们生欢喜心,他们也不讨债了,也不报怨了。发心什么?发心学佛。鬼道众生发心学佛,求皈依、求听经。给我们透的这个资讯,他们最喜欢听的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,这他们透给我们的讯息。我们曾跟他讲,《大乘无量寿经》好!他怎么说?《大乘无量寿经》的光太强了,他们受不了。由此可知,《大乘无量寿经》,这个鬼神肯定,非常殊胜。这是我们亲眼所见的,几百人在一起共同见到的这个例子。

  我这些年来接触的不少,不是假的。鬼道苦!他们现在比我们人间学佛的人更真诚,更恳切,更认真。为什么?他们知道苦。尤其知道什么?大灾难的苦。大灾难来的时候,鬼都没有地方住,何况是人。灾难什么时候来?几乎都是这么说,快了,快了,很快了。可是我们人间迷惑,茫然无知,依旧在造业,你说怎么得了?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,鬼神有报得的五通,能力虽然不很大,几年内的事情,三、五年内的事情,他们了解得很清楚。几十年,一百年当中发生的事情(这讲未来),那是要有修持的鬼神才知道,要是没有修持,单单靠报得的那一点能力很有限,他不知道。报得的,鬼神报得的神通,两、三年的我们能相信,他说得很准。当然这里头也有不乏真正有修行的鬼神,鬼神里面的鬼王,有修行,所以他们知道苦,为苦所逼,他觉悟,他想求脱离六道轮回。

  前些年我们也听到北韩的山神,听到这个讯息,这个事情也不是假的。故事发生在中国的东北,好像是在长春。山神发心修净土法门,有三百多位。有人问他:你们做山神做了多久?他说他们做山神做了三千多年。於是有人问他:三千多年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你为什么不学佛?他答覆得很好:那个时候不知道学佛。是知道释迦牟尼佛在世,没有意愿学,没想到要学。现在为什么想学佛?现在灾难来了,知道苦。而且透的讯息,天上也不好住。这个当然是指欲界天,色界天他去不了,那要有四禅八定的功夫,他们是凭福报。凭福报我们知道只能够生到欲界,大概欲界最普通的能够去往生的,四王天跟忉利天。所以现在天上的社会环境也不好,这个世界不能住,想来想去还是西方极乐世界好,所以想找一个真正修净土的法师,去带领他们。他们山神派了八个代表,到中国来找人,找了半年找到了。找到时候,法师不能出境,为什么?国境有护法神。中国边界上这个护法神能力超过他们,他们想把这个法师带走,带不走。所以到最后这八个山神皈依了,发心做护法,也不回北朝鲜去了,他说没有面子回去。这个都不是假的,说明什么?说明鬼神现在很认真的在念佛,在修净土法门,他们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  这些讯息对我们来讲增长我们的信心,我们对这个世缘不能不放下,不能不全心全力在道上下功夫。这个道,成佛之道,成佛之道就是念佛。这一切经论是我们的助道法,帮助我们看破,帮助我们放下,帮助我们排除往生净土路上所有一切的障碍。我们学这个就是为了这个,为了排除菩提道上一切障碍,让我们求往生这个道路顺利畅通,这是我们真正的目标。我们自己得这样殊胜的利益,不可以忘苦难众生,何况一切众生,生生世世对我的帮助很多,一切众生有恩於我。我们在回向偈上天天念的「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」,不可以忘恩负义。因此,怎样报恩?要把我们自己得到的利益,与一切众生共享。换句话说,我们一定要把这殊胜的大乘介绍给一切众生,把自己修学的心得成果奉献给一切众生,这样才能报恩。「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」,不是一句空话,是真实。总要记住世尊在经教里头,时时刻刻嘱咐我们的「读诵受持,为人演说」,一切时、一切处不要忘记为人演说。

  下面长者举了个比喻,这个比喻好懂。「如人因地而倒,因地而起」,我们怎么跌倒?走路不小心跌倒了,怎么爬起?还是因地而起。把这个「地」比作根本智,我们迷是因它,我们觉也是因它。「因地而倒」,我们迷了,受尽苦难,受尽苦难之后又想起来了,我要觉悟,「因地而起」。「一切众生因自心根本智而倒」,你迷是迷自心根本智,苦头受尽了,又想觉悟了,又「因自心根本智而起」,这一段是法说。「以是义故,如来於此一乘之经,顿彰本法,为金色世界」,这个就是东方世界是金色世界。我们要看前面这两个字,「顿彰」,刹那顿现。实在讲,我们讲「刹那」,时间已经太长太长了。《仁王经》上跟我们讲,一刹那有九百生灭。一个生灭,换句话说,是一刹那的九百分之一。这些说法都是事实真相,那我们晓得还是诸佛如来的方便说;真实说,我们没有法子思议的。

  过去我跟同学们说明这个问题,「一时顿现,刹那生灭」,我是用光速来显示。光一秒钟走三十万公里,光的速度走一公里,三十万分之一秒走一公里,一秒钟的三十万分之一。我们以这个为基础,光走一百公尺需要多久?一公里是三十万分之一秒,那走一百公尺,我们知道一公里是一千公尺,一百公尺十分之一,三十万后头要加一个零,三百万分之一秒走一百公尺;走十公尺,再加一个零,三千万分之一秒;一公尺,再加个零,三亿分之一秒,一公尺。一公尺有一百公分,一公分有十公厘,光走一公厘多少?你这样推算到后头,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,这是符合科学的说法。

  在亿万分之一秒的状态之下,这个世界是什么世界?「万法自寂」,没有生灭,没有远近,没有来去,就是说没有时间了,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了,一时顿现!这是什么?宇宙真相,宇宙的起源。怎么顿现的?现在西方人认为什么?大爆炸,佛法不是讲大爆炸,佛法是讲「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」,所以说「无明不觉生三细」。三细相里面有境界相,境界相就是虚空法界刹土众生,一时顿现,没有先后,这是事实真相。事实真相就摆在我们面前,我们不知道。不知道就是迷,知道就是觉,觉知就跟根本智相应了,根本智如如不动。

  「万法自寂」,根本智也是自寂。佛在经上跟我们说明,到什么时候你才能看见,就是你才能入自寂?一般大乘经上佛说,八地菩萨。八地菩萨叫不动地,见到阿赖耶的三细相。我们在这个理论上,我们能够推想得到,他必须要比「无明不觉生三细」的速度还要快,他才能看得清楚,才能够发现它,观察它,了解它。如果跟它的速度是相同的,他能发现,他没有办法了解。如果是八地菩萨才发现,九地、十地、十一地就清楚、就明白了;再往上提升一级,这是讲定功,一层比一层深,到如来果地究竟圆满,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,真的清楚、真的明白了。法界无障碍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你在这个里面得大自在。随类化现,随机演法,像佛在此地示现神通,演法,表演。一切示现、演说没有别的,无非是觉悟众生而已,世间人所讲的「学不厌,教不倦」,如来境界才达到究竟圆满。这一句话意味深长,会说的人很多,他能够体会到什么样的境界,说老实话很有限。同样是这一句话,十信位菩萨的体会跟十住就不相同,十信体会得浅,十住体会得深,十住跟十行又不同,又何况等觉妙觉。示现金色世界也是表法,也是在表演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文,「明法身白净无染,顿彰本智,号不动智佛」。法身,法身就是虚空法界刹土众生,本智就是根本智,佛在此地这是教学的艺术,这是善巧方便,称他作不动智佛。代表的是法身理体,代表的是自性本寂,本来是清净寂灭,从来没有动荡过,丝毫也没有动荡过。在哪里?遍法界虚空界,不动智。在我们这个身相,六根,六根它是起作用,要知道它的体。这个东西也很难比喻。现在科技相当发达,我在日本、在中国,看到这个手机电话,很小,萤光幕上能现相。你打电话给对方,对方人的相在你的手机萤光幕上,现在进步到这种程度。我们可以用这个做个例子,这个手机并没有用电线在哪里插电源,无线电的,拿来比喻我们不动智,我们的根本智,就像这些电波一样,遍虚空法界。这个手机像我们身体一样,我们的六根在接收,眼根就像它的萤光幕一样,我收到了,这个境界相清清楚楚,耳根接收的是声音,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,这个身体是示现,是示现的工具。

  「六根门头放光动地」,那个能量从哪里来的?原来是遍法界虚空界,都是!它是能现能变,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所现、是所变,能所是一不是二。就能现能变的称之为法界,称之为法身,所以「法身白净无染」,它没有相。所以它这个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妄想分别执著是识那边的事情,前面跟诸位说得很多,是迷妄那边的事情。迷了之后,迷了本性,在这里说迷了法身,误会把这个工具当作身,这才产生妄识。识是虚妄的,不是真实的,刹那生灭的,不是像根本智,根本智不生不灭;不是像法身,法身不生不灭,识心是生灭的。

  你们看《百法》,相宗的《百法明门论》,把八识五十一心所列在有为法的最前面。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。法身是什么?根本智是什么?《百法》最后一条,真如无为。真如无为就是我们此地讲的不动智佛、根本智,「法身白净无染」,这是法身菩萨所证的。无为法有六个,其他五个是相似无为,什么人证的?阿罗汉,辟支佛,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,他们证的是相似无为,不是真如无为。真如无为最后一个,法身菩萨!六道凡夫都在前面九十四个有为法里面团团转。有为法是生灭法,完全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