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九九七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九九七卷)  2003/4/9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0997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如来名号品」初十句直尔疑问,我们把这一段经文念一念:

  【若世尊见愍我等。愿随所乐。开示佛刹。佛住。佛刹庄严。佛法性。佛刹清净。佛所说法。佛刹体性。佛威德。佛刹成就。佛大菩提。】

 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。这一段里面前面一句是「总显请意」。从开示以下这有十句「别列所疑」,十句,五句依报,五句正报。「依正间问」,就是凡是逢单句的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是依报,逢双句的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是正报,依正间错。为什么要这样问法?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「正报应机,必依刹故,亦表依正无障碍故」。当然这个意思最重要,说明依正是一,依正不能分,依正相辅相成,没有障碍。

  这个意思初看很浅,细观甚深。为什么?大家都知道《华严经》里面,佛给我们讲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情是正报,无情是依报,依正究竟有些什么关系?佛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,不但关系非常密切,实际上它是一体。所以这种交错来问,这里面暗示著依正是一体,依正不能分,这个意思很深很深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。你看看他这个问的形式里面都有密义在里头,无一不是高度智慧的善巧方便,暗示启发我们觉悟,所以他没有把依报跟正报分开,他交错在一起。依报五句讲的是刹的种类、庄严、清净、体性、成就。初会有说明,以后还有说明。初会里面是在「世界成就品」跟「华藏世界品」,这两品里面说得很详细。

  正报的作用,第一句是「佛住」,佛的身住,佛的心住。所谓佛就是觉悟的人,所谓凡夫就是不觉悟的人。不觉悟的人执著身是我,一定为我要找一个家。家是什么?住处。执著这个住处,与性德完全相违背,为什么?性德是遍法界虚空界,不是在这一个地方,也没有离开这个地方,这个话的意思能懂吗?不是在这个地方,是遍一切处;没有离开这个地方,因为你这个地方也是一切处里面之一,所以没有离开这个地方,不能执著。佛的身,这觉悟人的身,身是法身,法身没有形相,法身遍法界虚空界,所以「佛身遍住诸刹」,没有形相能现一切形相。到底佛身是什么?所有一切形相都是佛身。

  你不是说经上常讲「千处祈求千处应」,那没有求的不就没有应吗?求是感,现相是应,感不断,应也不断。感有冥显,应也有冥显,这前面说过多次了,显感显应,显感冥应,冥感显应,冥感冥应。所有一切形相,所有一切现相,无不是感应。没有感应?没有感应不现相。不现相我们一般人讲虚空了,空也有个相,这个意思很深。空也是感应,不要以为虚空是真的,虚空也不是真的,宗门里面有所谓「粉碎虚空」,说明虚空不是真的。

  正如同我们作梦,梦中的虚空一样。作梦的时候,梦中虚空境界现前了,如果没有这个感,怎么会有这个应?但是梦醒了之后,这虚空真的粉碎了,真的没有了,而且这个感应一现一切现。所以我们要把一个错误观念修正过来,这是修行首要的功夫。观念反过来,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;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、是一个自我。「佛心常住大悲」,大慈大悲,大慈大悲是性德,肯定遍虚空法界是自己,这是真实智慧,智照。

  再看第二句,第二句就是经中的第四句『佛法性』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了两句,「所具功德,及所证法性」。功德不可思议,法性里头,佛法性里面本来具足,功是功用,德是德能,一般常讲的万德万能、无量德能,这是法性起用;法性是体,所证法性是体,所具功德是用。你要问有哪些功德?法性有哪些功德?哪些功用?哪些德能?能现虚空法界,这是它的功用德能;能现刹土众生,这是它的功用德能。能现大世界,也能现小世界,小世界在微尘里面,微尘里面所现的世界跟这个大世界无二无别,而且极妙的,大世界跟小世界平等,这不可思议!不是微尘世界里面小,那个世界就真的很小,你入微尘世界感觉得自己身体好像变小了,不是,法性里头没有大小。

  大乘经里面常说「芥子纳须弥」,须弥山没有缩小,芥菜子没有放大,它就装在里头了。这个道理很难懂,其实现象就在我们眼前。试问问我们张开眼睛看到外面境界山河大地,你怎么看见的?佛经上说得清楚,说得很有味道。我们这个眼睛是一个摄相机,照相机,眼睛是镜头,不大,比我们现在一般照相机小得多。那个镜头是什么?我们眼睛当中的瞳孔,真的不大,你看把外面的山河大地统统照在里面。里面有个银幕,那个银幕多大?真的,大概就像芥菜子那么大,外面所有一切境界相都现在里头。谁去看?第六意识、第七识。第六意识分别,第七识执著,第八识里面落印象。八识与它的心所统统都具足见闻觉知。八识五十一心所没有缘外面的境界,是缘眼识的相分,眼识的相分就等於说眼识这个照相机照回来的照片,它看这个,它看这个里面的景象跟外面一般大。

  我们从相宗这个教学能体会少分,那就是微尘里面的世界跟我们外面的世界完全一样,一样大;外面这个世界没有小,微尘没有放大。微尘里头还有微尘,那个微尘也现世界,微尘所现的世界里头还是有微尘,重重无尽。这个境界就像两面镜子互相照一样。我们放两个大镜子,人走到当中,你看看那个影像有多少?你数不清,在理论上讲是无数的。佛法总的说一句:法尔如是。法性起用,本来就是这个样子,不可思议,你不能去想像,为什么?愈想愈错。你也没有办法说出来,说不出来,所以这个境界不思议境界。

  佛所证不思议境界不就在我们眼前!证是什么?彻底明了。在我们眼前,我们居然一无所知,天天在猜测,所猜测的自己以为所知的,在佛法里面讲全是妄想,全是分别执著;佛法跟世间学术差别就在此地。法性无形无相,六根缘不到,它是永恒的存在,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遍法界虚空界,法界虚空界是它所现的相分,所以我们称为法界。

  为什么说法界跟法性是一不是二?这说明性相是一不是二。古德用金跟器来做比喻,把金比作法性,把器比作法界,金跟器是不是一?是一还是二?一而二,二而一,性相无碍,理事无碍的法界。相随著意念变化,意念不定,变幻无穷,不可能有两个念头相同。换句话说,不可能有两种现象是一样的,所以相刹那生灭,性不生不灭。我们在大乘教里头也曾经听过,生灭就是不生灭,不生灭就是生灭,这个话我们听不懂!现在听起来能不能懂一点?不能深刻的了解,不能完全了解,能不能了解个一两分?不要以为一两分很少,那一两分很有受用,真正能帮助你看破放下,能帮助你契入大乘,所以不可思议。

  法性就是真心,灵明觉知,灵知心。世尊在楞严会上给我们讲的见闻觉知,他说了四个字,就是能见、能闻、能觉、能知,六根的根性,眼能见,耳能闻,鼻能觉,舌能觉,身能觉,意能知,用四个字。这个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是我们的真心、真性就是法性,你们想想看,一切众生哪个不用它?从来没有离开它,死了也没有离开它。为什么?它不生不灭。它是能变,能现能变,这个身体坏了、死了,你还有一个身,肉眼看不见的。

  肉眼看不见的,换句话说,定中能看见。入了定,定有天眼,更深的禅定有慧眼,菩萨有法眼,他看见,佛法里一般讲中阴身,看到你离开你的身体了,你到什么地方去了;遇到什么缘分了,它又去投胎去了,换了一个身体了。那个东西是不是真的自己?给诸位说,不是的。中国世俗的人称它作灵魂,日本人也称之为鬼魂,世界上称魂。鬼那是一道众生,这个魂去投胎,到鬼道里面投胎变成鬼。鬼是另一个维次的空间,或者他生前修善积德,他到天上去了;或者生前念佛累积的功德,他生极乐世界去了,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来带他走。定中能看见。

  见闻觉知遍法界虚空界,你要是证得,那你就是法身菩萨,你已经证得法性,已经证得法界了,所以说法性、法界、法身一桩事情。讲法性从体上讲的,讲法界是从用上讲的,讲法身是从相上讲的,一桩事,一而三,三而一。佛具足,菩萨证得了,我们每个人都有,只是迷而不觉。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跟我们不同的,他是觉而不迷,我们是迷而不觉,理事都没有丝毫改变;所以说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。无论是法性、法界、法身,事实真相如是,佛要在这一部经里面告诉我们,希望我们明了,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证,这一生就没有白来了,这一生那个意义与价值,无量劫中生生世世没得比!能信,能解,能行,能证,最低的利益你也证得法身菩萨。

  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,随文入观,随著这个经的境界提升自己。今天我们念的是十信的课本,我们就是十信菩萨,到第三会讲十住法门,我们就是十住菩萨,到第四会我们就是十行菩萨,第五会我们就是十回向菩萨,第六会就是十地菩萨,到第七会就是等觉。我们能不能?在理论上讲没有问题。为什么?善财童子就是这么成就的,随著经教学习,自己的菩萨地位不断向上提升,到最后遇到弥勒,遇到普贤,成就圆满的佛果,一生成就。

  这里头有个秘诀,我们不能不知道,秘诀是什么?看破放下。你看不破是所知障,你放不下是烦恼障,看破是智慧,放下是功夫;所以要用真实智慧观察世间,不能有情执。世法、佛法可以受用不能执著,一定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。正在用它的时候,也没有执著,不是说用完之后我再放下,那是放不下的。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正用它,心里头痕迹都没有,所谓是事上有理上没有,相上有性上没有,这个话是方便话,是随顺众生说的,你听得懂。如果给你讲真的话,性上没有,相上也没有,理上没有,事上也没有,这个话你听不懂。你要听懂了,你就悟入了,那个受用不可思议。

  「证法性」才是真正的契入佛的境界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法身菩萨分证佛,是真佛不是假佛。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诸佛」,你看看江味农在《讲义》里面注解的,诸佛指的是什么?所指的就是四十一位法身菩萨,四十一都是诸佛,他们都是用真性。换句话说,他证得法性了,他随顺法性,决定不违背法性。不像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们,十法界里面的声闻、缘觉、菩萨没有见性。所以天台大师说六即,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是相似即佛,不是真的,相似,很像;心行像佛,跟佛还是不一样,佛纯净纯善,他们的净善里面掺杂著有不净、有不善,他不纯,法身菩萨纯。自己成就了,要成就众生。所以底下一句。

  第六句『佛所说法』。清凉注解里面为我们提示的「随机说法」,机是众生之感,菩萨自自然然就有应,一定要看众生迷之浅深,迷得浅根就利,迷得深根就愚钝。菩萨要随顺众生的根机,给他说什么样的法,这就是佛家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这个根性适合於哪一个法门,就给他说哪个法门。因此,说法最重要的一个原则:契机。

  佛法里头常说的,说法的人一定要上契诸佛所证之理(就是法性),下契众生可度之机。虽然是随顺众生机宜说法,但是决定不违背法性,这个法是正法;很契众生的机与法性相违背,那是邪法。契众生之机,众生很喜欢,很爱好。我们看看现在这个社会上,歌舞、戏剧表演,你看看观众有多少?他说的是什么?演艺人员,社会导师,现在人常说有样学样,他们是在社会上做榜样,不但是年轻人学,我看中年、老年学的人不少。他那个是契机不契理,造成社会不良的风气。

  今天社会动乱,青少年犯罪率很高,在历史上过去所没有,什么原因?资讯媒体在不断的教导,二十四小时不间断。现代年轻人,天天坐在电脑、网路、电视机面前,他在那里学习,这些资讯就是他学习的内容,就是他学习的材料,这个资讯的影响力量之大无法估计。美国超级强国,先进的武器再多,不大!敌不过电视网路的画面,敌不过。这个什么?深入每一个人的人心。它教的是什么?你仔细去看看内容,教人杀盗淫妄。年轻人天天受这种薰陶,这个社会你想想还会有太平日子过吗?

  所以我常常说,今天能够救这个世界,能够毁灭这个世界,两种人;一种人是国家的领导人,他有权,什么权?教化之权。中国儒家所说的,领导人是做为这个国家全民的「作之君,作之亲,作之师」。师是教育,亲是养育,君是领导,国家领导人这三桩事情是他的天职,他的职责,所以他可以让这个国家兴,可以让这个国家亡。在从前只有这一种人,现在加了一种,什么人?主持传播媒体的人。他的权利不但不在国家领导人之下,实际上讲他在之上。因为今天这个网路、卫星电视是向全世界播放的,它的影响不是一个国家、一个地区,它影响全世界。整个世界的兴衰安危,他有权来决定,他有这个力量能做到。确实我们细心去观察,这个威势超过任何国家的领袖,他把世界带上正道,无量无边功德;他要是把这个世界向负面去引导,那个罪过不得了。现在他不觉得,到果报现前的时候,后悔来不及了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我们还接著看这一段正报的五句:

  我们说到「随机说法」,这里面包含的意思非常非常之广,我们应当学习。学习这里头最重要的,观机,观机需要智慧、需要定功、需要经验,你看得多了自然你就明了。在世间一般人来说,经验非常重要,怎么样学习?日常生活当中,一切时、一切处时时刻刻在观察,累积丰富的经验,你看人自然就不一样了。这个人,首先我们一般讲,这人是个好人,这个人不善,你要有能力一眼就看清楚,这个人聪明,这个人愚痴,这个人有没有福报,这是最普通的,人与人之间往来最普通的。佛法教学那又更深入了,你要知道他的根性,知道他的性情,要知道他的历史背景,过去的遭遇。如果说佛菩萨,没有问题!佛菩萨在大定当中能够看到他过去生中,过去、过去!佛能看一切众生过去无量劫,所以佛说法契机,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不了解他的过去,你就不知道他的根性之由来。现在这个社会,心理的病、精神方面的病症非常多,非常复杂,在从前没听说过。现在心理医生,在外国有很多高明的心理医生,很多是学者、大学教授,他们用催眠的方法,让这个人回到过去世,过去一世、二世(两世)、三世、四世、五世,说出他的生活状况,说出他的遭遇,说出他生死的情形,了解他现在心理病症的根源,然后对症下药,药到病除,他就恢复了。这个例子很多。

  你看看他用催眠的方法,让他自己说出过去生生世世的状况,生生世世的遭遇。佛的能力殊胜,不需要用催眠的方法,阿罗汉入定就能见到这个人过去生中。佛在经上常讲,一般阿罗汉的能力,能知能看到过去五百世。说实实在在的话来讲,今天全世界用催眠方法让一个人能够说到过去,大概还没有能够超过一百世的。阿罗汉有能力看到五百世,他能观机,说法才契机,真叫应机说法。那个应字很不容易,你要不了解根机,你怎么个应法,没有办法应。

  要应机说法,你自己不能没有定功,你要想得定功,你不能不持戒律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戒定慧三学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修行证果必须遵守的三个学科。这三门是佛法修学教化总持法门,今天我们讲的总纲领、总原则。下面第四句是:

  【佛威德。】

  经文里面第八句。「作用威光」,威是德行,光是智慧,好像现在我们一般人讲的磁场,中国人讲的气氛。一般在教学里面,我们所讲的学风、道风,跟这个作用威光很接近。

  众生根性不相同,佛菩萨建立就有差别了。你看佛教传到中国,中国人依据众生根性喜乐不相同,把佛法分成十个宗派。随著众生的根欲(根性爱好),你想学哪个法门,这些祖师大德很聪明,应机施法(这施教),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经论,将它归类,编成教材。在中国有华严宗,这个学校在五台山,第一代祖师杜顺和尚。杜顺传云华,云华传贤首,到贤首教学的规模形成,有今天所谓的完整大学的规模,所以这个宗派也称为贤首宗。到清凉大成就了,贤首是第三代,清凉第四代,宗密是第五代,我们常讲的「华严五祖」。在当时天下有志学《华严》的都到这个学校来,五台山华严大学。

  浙江的天台山,智者大师他们在那边以《法华经》为主,为主修的,成立另一个宗派:法华宗;因为学校在天台山,所以也称为天台宗。在同一个时代,陆陆续续的大乘有八个宗派,法相唯识在长安慈恩寺,玄奘传过来的,窥基建立法相宗,窥基是玄奘的学生。其他的三论、律宗、禅宗,唐朝传来的。净土宗这个成立很早,东晋时候。还有小乘在那个时候也成立成实宗、俱舍宗,大乘还有个密宗。等於专科大学,十个宗派就是佛教的十个大学。佛法在隋唐那个时代盛极一时,史学家称之为佛教的黄金时代,高僧辈出。

  唐到今天差不多一千五百年,一千五百年之后,佛法衰了。衰到今天,我们只看到有念佛人,其他的都看不到,各个宗派道场有那么一点点形象,内容没有了。我在一九七七年,在香港讲经,拜访过圣一法师的禅宗道场宝林寺,还看到有四十多个人在禅堂参禅,其他地方我没见过,见不到。在美国有一些日本禅宗道场,那已经不是参禅了,他们是在修静坐,静坐跟参禅是两回事情。佛法衰了,如何能够把佛法再兴起来,这个功德太大太大了。

  佛法怎么样兴?古德常说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。要想佛教兴旺起来,必须自己有修有证,你看释迦牟尼佛一个人修行证果了,能够传教。如果我们自己不能真修不能实证,要谈佛法的重兴那是一个空洞的愿望,做不到!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果然能有几个人,实在讲不必多,释迦牟尼佛起家,鹿野苑五比丘跟他自己一个,六个人,六个人能兴。达摩祖师一个人到中国来,能够建立禅宗,能够影响一千多年,真修!有修有证。虽然缘不成熟,传一个,传到第五代都是单传,到六代,第六代惠能大师那开花结果了。惠能大师传了四十多个人,禅宗在中国一下就兴旺起来了。

  禅宗承传的标准是明心见性,没有明心见性那就不是传法的弟子,标准是在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,我们读《华严》知道,法身菩萨!诸位想想,四十多位法身菩萨这还得了,所以中国佛教宗派再多,禅兴旺起来了,所有宗派都逊色了。那就是说真正修行证果,哪一个宗派都比不上禅宗。所以中国这一千年当中,几乎讲到佛教都是禅宗道场,当然这个跟世尊法运有关系。佛说,他老人家灭度之后,第一个一千年戒律成就,第一个一千年在印度;佛教传到中国是第二个一千年,像法时期,像法时期禅定成就,像法也是一千年。像法之后,末法时期净土成就。

  今天净土还是衰,净土要怎么样兴旺起来?诸位要记住前面一句话,随机说法。永远要记住,佛教是教育,你不说法,你不教学,你怎么能兴旺起来?教学的人多,教学的人都是有修有证,净宗得念佛三昧,果然得念佛三昧,必定得辩才无碍,辩才无碍是智慧。智慧从哪里来的?从禅定来的。三昧是禅定,定能生慧。后继有人,佛法才能兴旺。

  今天由於资讯的便捷发达,交通的方便,地球缩小了,我们今天教化众生不是再以一个地区、一个国家,不是以这个为界限,今天是全球性的。所以眼光最低限度,念念都要想到全世界。我们要把这个净宗法门向全世界弘扬,弘扬最方便的卫星电视、网际网路,最好的工具,把佛法带到每个人的家庭。现在我们看到了,有很小的接收网路卫星的电视机,放在手掌里头,装在西装口袋里面,它打开就是一个萤幕,看到卫星电视。我相信五年之后,这个小的接收电视网路这个机器一定就很普遍了,你在任何地方随时打开,想接受哪一个频道,你统统都能看到。

  净土宗的道场,全世界有一个就够了,一个大本山。这个大本山是净宗大学,学校,我们要向这个方向去努力、去迈进。如果有大福德,在往年我记得我第一次到北京拜访赵朴初老居士,我就跟他谈到这个理想,希望将来国家能够办一个佛教大学。中国十个宗都应当要兴起来,每一个宗是一个佛学院,一个学院,十个学院。小乘俱舍、成实可以把它合成一个学院,阿含学院。另外加一个学院是行政管理学院,这个很重要,培养管理人才,这个学校就很完整了。十个学院是个很好的大学。

  这几年真的我们自己境界又往上提升了一层,我们联合全世界各个宗教,我们想法又有改变,应该建立什么?应该建立一个宗教大学。我这个想法也跟朴老谈过,朴老听了很欢喜。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宗教大学,每一个教一个学院,佛教是佛学院,基督教有基督学院,回教有伊斯兰学院,一个宗教一个学院,合起来这是宗教大学。像佛教佛学院,佛学院,佛教有十个宗派,每一个宗派成立一个学系,这就更有意义了。把所有的宗教都团结起来了,而且互相在一起学习,有主修的是我们自己宗教的典籍,主修的;有选修的或者是助修的其他宗教的典籍,都要了解,都要认识,才不至於产生误会,才能消除冲突促进团结,带给社会安定和平繁荣兴旺。社会安定,人民幸福,宗教教育要向这个方向目标去发展,前途无限的光明。非常惋惜的是,朴老年岁太大了,他老人家走了,我们今天谈这些话的对象都没有了。

  所以今天我们得要从根做起,鼓励年轻人,希望年轻人真正发心,舍己为人,不怕艰难,不怕吃苦;人要怕吃苦,没有前途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了样子。处处要讲求享受,谁还会信任你?谁还会听你的?许哲居士说得好,她要帮助世间最穷苦的人,因此她必须要过他们同样的生活,人家才欢喜接近。这个观念、这些话很深的哲理。所以作用威光是德行的建立,是智慧的建立,善巧方便的建立,没有真修实证做不到。佛的大威德,你要想想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一生他老人家的行谊,这是建立威德最好的榜样。末后一句:

  【佛大菩提。】

  『菩提』是梵语,翻成中国觉悟的意思。『大菩提』就是大觉,无所不觉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「修行得证,现成菩提」,这句话的意思告诉我们,我们修行终极的目标在哪里?我们为什么要来求学?求学最后的愿望是什么?现成菩提。这一句话要用现在的话来讲,成就圆满的智慧,成就究竟的智慧。我求学的目的是在此地,我不是求世间名闻利养,我不是求富贵安乐,我不是求地位、不是求权势,统统都不是。求的是什么?智慧、学问。这个里头有真乐,你没有成就的人不知道。

  所以我读《论语》最欣赏的,就是孔夫子学习、教人这个精神。他讲「吾尝终日不食」,我一天不吃饭,一夜不睡觉,我在那里想,想到最后得的结果,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,都没有真正的利益,都没有究竟圆满的利益,它里头总是有缺陷,但是有一样东西是真的,学,「不如学也」。这个学,儒家讲的学就是佛法讲的修行,修行就是学,得证就是成就,成就德行,成就学问,成就智慧。

  这成就来之后怎么样?教。学不厌,教不倦。《论语》我们一打开,《学而》一开头就把这个意思说出来了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那个快乐是真的,是从内心里面生起的欢喜,不是从外头来的。我很快乐,我的快乐没有人知道,我快乐在哪里来的?天天读书。读书真乐,尤其是读佛书,没得比!我们讲的德行、学问、智慧都在这里头。佛书里面尤其是《华严》,真实享受!所以我感激老师,我上课下课都要对老师问讯行礼,终身感谢。他给我讲的话我完全证实了,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我得到了。世出世间法,随著年龄、随著修学年年提升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逐渐逐渐明白了,事实真相逐渐了解了,这个多快乐!如果不是老师的指点,我们怎么知道有这么一个途径。

  修行学习。我们先讲学习,学习就是修行。学什么?在日常生活当中,不断的修正自己的错误,这真正做学问、做功夫。错误的想法,错误的看法,错误的说法,错误的做法,统统把它修正过来,决定没有停止的。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的,这个经好,从初发心信心建立在真实智慧的基础上,相信我跟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个佛性,同一个真心。对於佛所说的,虚空法界刹土众生,心性所现,唯识所变。现,顿现;变,讲实话也是顿变,渐渐演变那是相续相,跟你讲实相的时候,真的事实真相都是顿现顿变。

  法性里面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见闻觉知里面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,夹杂妄想分别执著就叫凡夫。见闻觉知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那是诸佛如来,那是法身菩萨。我们的信心建立在这个基础上,我们的目标恢复法性,恢复性德。性德里头圆满具足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圆满具足了万德万能。

  所以我们无始劫迷惑到今天,不了解事实真相,起妄想分别执著。现在如何把妄想分别执著修正、放下?修正是菩萨,放下是佛陀。今天在我们初学的时候,我们放下邪知邪见邪说邪行,这个我们一定要放下,我们保留著正知正见正语正行,我们现在这个阶段。从这个基础上不断再向上提升,怎么提升法?不断的再放下、再看破,看破帮助你再放下,放下帮助你再看破,这两个法宝相辅相成,一直帮助你达到究竟圆满成大菩提,佛果大菩提那是究竟圆满了。下面有几句话,清凉大师为我们交代的。

  说「然此五」,这个五句就是「佛住,佛法性,佛所说法,佛威德,佛大菩提」。前面问的十海,这五句就是前面十海里面的七海。佛住是「现相品」里面讲的佛海。「现相品」里面十海的次第是讲「世界海,众生海,法界安立海,佛海,佛波罗蜜海,佛解脱海,佛变化海,佛演说海,佛名号海,佛寿量海」,这是前面我们看到的次第。

  这个地方所讲的次第跟前面有稍许不同,这个地方所讲的「佛刹,佛刹庄严,佛刹清净,佛刹体性,佛刹成就」,这个五句是「现相品」里面讲的世界海、众生海跟法界安立海。但是众生海,清凉大师在那里有交代,众生海是佛所度化的对象,「但是所化」,所以他不举。

  这个里面的十句与前面十海相应。这个第二句就是「佛海」,第四句「解脱海」,第六句就是「演说海」,随机说法,第八句是「变化海」。第五句就是前面经文第十句,这个里面刚才我们所读的大菩提。佛大菩提里面包括名号、寿量及波罗蜜。所以此地问的这个十句,跟「现相品」里面的十海,问的义趣完全相同。后面大师说「此之十句,下有言说,及现相答」。我们到底下就可以看到了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