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九七九卷) 2003/3/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0979
诸位同学,请看大威光菩萨遇第三佛,第六段偈颂第五首看起,第五首:
【汝能以此广大愿。入不思议诸佛海。诸佛福海无有边。汝以妙解皆能见。】
向下这四首,五、六、七、八都是讲的入佛境界。佛境界是所入,最重要的是能入。我们要特别著重这一点,这个就知道怎么样学习了。第一首,世尊一开端就教导我们,威光菩萨他发的广大愿,『汝能以此广大愿』。由此可知,这个「大愿」就是能入。『不思议诸佛海』,那是所入。由此可知,我们今天入不了佛的境界,不但说佛的境界入不了,说个实实在在的话,世间君子的境界都入不了。
在中国从前读书人,读书目的何在?志在圣贤。学圣、学贤,他有这个志。儒家讲志,佛法讲愿,志跟愿是一个意思。大威光他的志愿是作佛,就如同这个世间从前读书人,志在圣贤,希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够作圣作贤。圣,在中国这两千多年当中是以孔圣人为标准,孔夫子,以他为标准。我们的存心像不像他,我们的言行像不像他,果然学得很像,你就是圣人了。在历史上学得最像的,孟子,孟子去孔子不远。其实这个事情没有古今远近的差别,今天的人真正立志向孔老夫子学习,我们相信这个人一定能成就。
夫子之德,实在讲简单明了,就是说他处事待人的原则: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。从前读书人,这五个字念念不忘,在生活里面、工作里面、应酬里头,学习、表演。「温和」,和气待人,我过去讲,我说「温厚」,温和里头显出这个人厚道。「善良、恭慎」,恭是恭敬,恭敬一定是很谨慎。诸葛亮一生的成功,谨慎,无论做什么事情小心谨慎,恭慎。「节俭」,自己在生活决定不浪费,节俭惜福。「忍让」,能忍让,对於世间一切人事物,就不会有占有的念头,不会有控制的念头,他才能得大自在,他才真正能把烦恼断尽,智慧现前。
这五德是孔老夫子学生都承认的,我们老师有这五种德行: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。我们今天学习不能成就,什么原因?我们没有这个德行。世出世间的圣人修积德行,我们常说「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」,他不是为自己,这就是圣人。为自己不是圣人,为自己,君子而已。圣贤,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教化众生,是做给一切众生看的,比自己的利益还要认真,还要负责任。为什么?这是给社会广大众生做一个好样子。这个样子做得好,能感动一切众生,一切众生能够和睦相处,能相亲相爱,能够给世间一切众生带来美满幸福的生活。诸位想想这功德多大!
换句话说,如果你做的是反面的,你表现的是反面的,肯定引发众生阿赖耶识里面的烦恼习气,杀盗淫妄,贪瞋痴慢。你带头干这个,你教一切众生自私自利损人利己,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不安定因素,令一切众生造作罪业,给世界带来天灾人祸,这个罪有多重?罪福从这个地方分。造作罪业,这就是制造三途六道,谁最先受?那个造作的人最先受,没有一个不是在阿鼻地狱。
这两个鲜明的对比,我们清楚了,我们要走哪一条路?自己选择。不要说:我做不到!这是自欺欺人的一句话。古人讲,世间最难的事情是什么?登天难,求人难。这个事情求自己不是求人,求自己有什么难处。我们晓得求自己的事情做不到,你没有愿心。威光菩萨有广大愿,我们不要说广大愿,小愿都没有,哪来大愿?小愿小成就,大愿大成就。他的愿,普贤行愿,比大乘菩萨还要殊胜,还要广大,跟诸佛如来的心行完全相应。
所以《华严经》末后一品,诸位看《四十华严》,你看它的品题,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」,就是此地「不思议诸佛海」。「普贤行愿品」,普贤行愿就是此地讲的广大愿。入,有能入、有所入,所以入通能所。我们在此地就明了了,威光菩萨的大愿是普贤愿,他发普贤愿,他能解、能行、能证。这个能证就是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」,那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。
『诸佛福海无有边』,诸佛如来智慧圆满,福德也圆满,圆满的称性。性在哪里?性是宇宙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。性是体,遍虚空法界,它是能现。诸位现在或者是在你的电脑萤幕里面,你看到这个现相,看到我们的现场,或者在电视机面前见到这个现场。电脑、电视机的萤幕就好比是性,这里面现的相就是宇宙、就是虚空、就是法界、就是刹土、就是众生,大家从这个地方去体会。这个萤幕能现,所有一切影像所现,能所是一不是二。诸位仔细去观察,细心去体会。
所以说能现的性在哪里?那我们这个萤幕里现的相,你说哪一个相它不是萤幕?离开萤幕就没有了,相就没有了。所以大乘经上常讲「性相不二,理事一如」。性在哪里?相就是性,性就是相。宗门真正明白、觉悟了,明心见性了。性在哪里?无处不是。性是真实的,性是平等的,性是永远不迷的,具足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德能、圆满的相好。
现在科学家给我们证明、证实了。相好是什么?相好就是基本物质自然的结晶,非常之美,真是美不胜收,把佛在经典上讲的事实真相,证明出来了。无量无边的相好,起心动念那就是迷。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知见立知是无明本」。知见立知,无明起来了,无明起来,相就有所改变了,改变的幅度不大。如果随著无明,无明是不觉,愈迷愈深。六道凡夫的迷惑,迷到什么程度?迷到不知道回头,不知道自己有个真性,迷到这种程度。这个相好就产生了严重的变化,把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。
我们今天这个眼前的境界,十法界里头人道的境界。在人道里面,我们也很可怜,我们烦恼习气太重了,我们居住的是什么境界?五浊十恶的境界,严重的浊恶。佛经上讲的五浊恶世,我们处在这个境界里。境界从哪里来的?唯识所变。那个识是什么?就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。本来没有!所以佛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总得要晓得这是事实真相。
知道之后,你修行就知道怎么修?修行是怎么回事情?到底修什么?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修正过来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不再有妄想了,不再有分别了,不再有执著了。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,纯净纯善,这个净跟善的念头都没有,才叫真正纯。如果你有一个纯净纯善,你不纯了,那就是世尊在《楞严经》上讲的,知见立知,那是无明本,你还有个纯净纯善的念头;真心里头没有念头。
大乘经上常讲「真心离念」,没有念。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讲「本来无一物」,都是描绘真心本性,这个时候现出来的才是本善。我们套一句《三字经》上的话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本善现出来的,圆满的般若智慧、圆满的德能、圆满的相好,就像佛经里面说的华藏世界,往生经里面讲的极乐世界,就是这么回事情。有一个念头就错了,没有念头也错了;没有念头,你是无明,有念头是妄想。这个事情很难,妄想、无明两边都离开,真性现前,真性就是真心。
『汝以妙解皆能见』,这是威光菩萨了不起,他有「妙解」。这个妙解九法界众生都没有,九法界众生能解,但是总是隔一层,就好像我们讲了:纯净纯善。这个心里头还分别著纯净纯善,还执著著纯净纯善,不错!不妙,你解的没错,不妙。妙解是什么?确确实实是纯净纯善到了家了。有没有纯净纯善这个念头?没有了。那个解就真妙!
我们再举个例子说,这我们现在常常提出来给大家同学共同学习的,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。我们心里头常常还有著,有一个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很好,不妙。为什么?你著相了,你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。那要怎样离开?确确实实道道地地,他是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但是这十个字痕迹都没有,妙!到这个时候,你才真正能够见到诸佛如来他们的境界,你才真正能见到。
所以大愿能入,妙解能见,这功德圆满了。有大愿能契入,没有妙解,你不圆满;有妙解没有大愿,能解不能行,都不能圆满。这个道理,大家要细细去参,落实在生活上得大自在,真正解脱了。那就是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。我们天天学习经教,不是不学习,天天在做。要怎样不露痕迹?就是不堕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,你超越了。这个超越是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著,你出不了十法界、出不了六道。执著确实没有了,出了六道,出不了十法界。为什么?你还有妄想,还有分别。
几个同学你听懂了,你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?真听懂了,体会到意思了,练习。在哪里练习?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起心动念之处,这叫真用功、真功夫。比那个形式上,每天敲著木鱼诵经拜佛,那不能比。真功夫,诸佛赞叹,鬼神敬仰,你在这里真用功。所以佛家真实的功夫不在形式在实质,实质是内心里头产生变化。心是能变,心里头变化产生了,外面境界全部变了,不思议解脱境界。我们再看下面一首,第六首:
【汝於十方国土中。悉见无量无边佛。彼佛往昔诸行海。如是一切汝咸见。】
佛教导我们,我们不要忘了前面一首偈,你看看这是赞叹威光菩萨。他所见到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,『无量无边佛』,这些诸佛『往昔诸行海』。往昔是生生世世从初发心无量劫的修行,你全都看到了,一个也不漏。你怎么看到的?你要记住前面一首偈,「汝以妙解皆能见」,汝以大愿你能入。我们今天的愿发不出来,很想发,发不出来。什么东西障碍了你?你要能把障碍找出来,把障碍消除,问题不就解决了吗?我常常在讲席里头说,这个障碍就是自私自利。你只要有自私自利,你的作为或是有意,或是无意,总是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,你的愿心发不出来。
那要怎样愿心才发得出来?你把这个原因找到,把这个原因消除,不但消除而且更积极的转过来,起心动念都能想到九法界苦难众生。九法界众生都苦,这个世间人哪个不苦?我们中国人讲天,天上讲玉皇大帝。玉皇大帝苦不苦?佛经里面讲有更高层次的天。大梵天王苦不苦?摩醯首罗天王苦不苦?苦。做了天王为什么还苦?出不了六道轮回,天福享尽了,往下堕落。你不能看一时,你看他的来生,你看他的后世,可怜!
九法界众生统统苦。怎样去帮助他们?帮助他们觉悟,帮助他们回头。用什么方法?自己学佛。佛就是破迷开悟的好样子,就是离苦得乐的好样子;他有普贤广大志愿,他有文殊妙解大能。我们应当认真努力来学习,像佛一样,做出这个形象给世间人看,这是我们中国人讲的身教。教化众生,不为自己,不觉悟的时候,一切为自己;觉悟之后,一切为众生。迷悟跟诸位讲是两个人,迷的时候是凡夫,悟的时候是菩萨,我们不敢说佛,悟了就是菩萨。菩萨所作所为一定跟佛是一样的,因为他学佛。
佛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,菩萨这个时候也明白了,也转过头来了,一切为众生不为自己。天天在表演,天天在游戏神通。没觉悟,好像戏院里面,没觉悟的人是看戏的人,觉悟的人是在舞台上演戏的人、表演的人。这个表演起心动念,言语动作,都是叫观众觉悟的;或者是明显的教导,或者是用暗示,让他自己细心去体会。在佛法里面讲「倒驾慈航,乘愿再来」。
迷的人真的有生死轮回,悟的人转三途六道、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,所以他得自在,他没事。他可以在世间随缘表演生死轮回,他可以表演的。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像《普门品》里面讲的三十二应,他的表演契机,表演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。为什么?他对於这个世间一切众生点点滴滴,他知道得很清楚。
『悉见无量无边佛』,这个无量无边佛里头,说的就是过去诸佛、现在诸佛,菩萨要学习的。未来诸佛?那就是一切众生,菩萨要帮助的。这一切未来佛,现在正在迷惑颠倒,怎么样帮助他醒过来,觉醒过来?菩萨在此地修积无量无边功德,帮助别人觉醒过来,自己才能真正觉醒过来。自己醒过来了、省悟了,不肯帮助别人,那是假的。他这一觉,当下又迷了,真的古人讲的那个比喻「如石火电光」,太短暂了。电光是闪电,是的,是觉悟了,觉悟放光了,一放光立刻就消失了。那个光明怎么保持?保持就是觉他。菩萨自觉觉他,觉行圆满,圆满就成证无上的佛果。
所以自觉它的相,自觉的相就是觉他。不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,自己决定没有觉悟。阿罗汉自己觉悟,不肯觉他,阿罗汉有没有觉悟?没有,无明没破。为什么破不了无明?不肯觉他,道理就在此地,这个道理很深很深。所以真正觉悟的人是热心帮助别人,非常热心。那个热心的动力,大愿来的,他有没有?有没有发?没有。那个没有是什么?他没有执著。这个大乘经上讲的他三轮体空,这说法我们能够体会到一点,就是我前面所讲的,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。他那个愿跟诸佛如来跟普贤菩萨完全相应,相应又没有一丝毫的分别执著妄想,这叫广大愿,这叫妙解。
所以对於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这个未来就是一切众生,生生世世一切诸行,统统都见到了,哪有不契机的道理!契入这个境界,他的心自然就不动了。诸位在大乘经里面读过这个持戒,持戒有定共戒、有道共戒。一个人得定,决定不会犯戒,他心在定中,就是他得清净心。清净心绝对不会有杀盗淫妄、贪瞋痴慢,绝对不会有的。心不清净才起这个东西,心清净没有了。所以一切戒律,你要是得清净心的话统统圆满。道共戒是比定共戒更高了,这个地方讲得道了,妙解现前。「道」里面不但是有圆满的戒学,再跟诸位说,它有圆满的定学。为什么?因定开慧。你没有定,妙解从哪来?
心真正是真诚、是清净、是平等、是正觉、是慈悲。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本性,这就是心,心就是这个。这个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执著,也决定没有妄想。诸位想想,这里头有没有定?圆满的大定。所以它起作用,这个作用就是妙解,就是能见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就是包括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,统统见到了,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业因果报,清清楚楚明明了了。这才自己得度,才真正有能力供养过去、现在佛,供养一切未来佛。
怎么供养?一切供养中,如教修行为第一。把佛在经论里面的教诲,统统落实在自己这个形象里面,就是供养三世一切诸佛,如教修行。十善业道,我表演得很好,不是表演一时,尽形寿在表演,不但尽形寿,生生世世都在表演;表演十善业道,表演三十七道品,表演六波罗蜜,表演十大愿王,表演四摄法,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,如是而已。这是一切诸佛所谓的佛事,佛的事情就这么回事情。我们明白了,我们学习。现在时间到了,好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偈颂第七首:
【若有住此方便海。必得入於智地中。此是随顺诸佛学。决定当成一切智。】
在这一首偈里头,是一切诸佛他们怎样修成的。或者我们换句话说,他们是怎样学成的。求学、修学,怎么修成的?怎么学成的?这一首就非常重要。第一句『若有住此方便海』,这一句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字,「住」。怎么叫住?你心里头真有就叫做住,心上真有。有什么?有此方便海。此方便海是什么?圣贤的教诲,佛菩萨的教导。我们要问,诸佛菩萨圣贤哪些教导是方便海?就本经而论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这是方便海。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跟我们讲的一切法,就是此方便海。
诸位要明了,诸佛现身,在我们这个世间现身是方便法,是方便。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为一切众生做种种示现,无一不是方便,所以才说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你要懂得这个方便。方便法太多了,用「海」来做比喻。这么多的方便门,我们从哪一门入?佛说得好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无量无边的方便门,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无边法门,法门都是方便门。你喜欢学哪一门,都能成就。你必须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心去学,你才能入。
《楞严经》上佛讲得好,「因地不真,果招纡曲」,你的心不真,你的愿不真,你修学的果报就有了问题了。为什么?你的方向偏差,用的是佛的方便,因为你有私心,你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没有放下。果报不是成佛、成菩萨,而是落到魔道里面去了,去当魔王去了。真的是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,所以因地要真。真心是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真心!弘愿,舍己为人,现在人常常讲的牺牲奉献,不能不做到,这比什么都重要,决定不能够疏忽。
如果说大经太长了,太长不要紧,佛菩萨慈悲,把大经修学的纲领给我们指出来了。《华严》这部大经修学的纲领是什么?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,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。善财童子给我们示现的,历事炼心,在人世一切人事环境,一切物质环境,炼什么?炼十度心,炼十愿心。就是把十度、十愿完全落实在生活上,落实在日常工作上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,落实在我们的思想见解,落实在我们的言语,落实在我们的行为,你就是真的「住此方便海」。
你心里头真有,真有布施,念念不忘,真有持戒,真有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、方便、愿、力、智。你心里头真有,这就叫住。真有普贤菩萨的「礼敬诸佛,称赞如来,广修供养,忏悔业障」,一直到「普皆回向」。更精要的纲领,但是更精要的纲领往往你不知道怎么落实,就是戒定慧三学,总纲领。觉正净三宝,戒定慧三学,总纲领、总原则,你这个心真的住在这个地方。只要心常住此方便,真住此方便,你当下就得诸佛护念,一切龙天善神拥护你、赞叹你,我们俗话说:保佑你。
决定没有丝毫自私自利,没有丝毫名闻利养,没有丝毫贪瞋痴慢,一切为报佛恩,报过去佛恩,报现在佛恩,他们示现教导我的,我今天完全明白了。我用什么方法落实知恩报恩?如诸佛之教。诸佛怎么做,我也学著怎么做;诸佛怎么说,我也学著怎么说;诸佛如何表演,我也学著如何表演。帮助一切未来佛,快快觉悟成佛。这个方便海,你说多重要。只要你有这个心,心真的安住在佛菩萨教诲之中,『必得入於智地中』,毫无疑惑必定得。得什么?开悟。「智地」就是我们一般讲的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
『此是随顺诸佛学』,普贤十愿里头有「常随佛学」,这个佛就是诸佛。「常随佛学」就是「随顺诸佛学」,过去佛怎么学的,现在佛怎么学的,真的不容易,难得今天觉悟了,今天明白了。真正觉悟,真正明白,那你就学。孔老夫子所说的那个话的味道,我们体会到了,我学了几十年,这个话的味道我才真懂,可见得不容易。愿解如来真实义,咱们愿解夫子真实义,不是容易事情。「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」。怎么学?随顺诸佛学。
怎么随顺诸佛学?世尊在《十善业道经》里头告诉我们,「常存善法」。什么是善法?一切诸佛如来的方便法。他的示现,他的思想,他的言行,要常放在心上,这就是住。「思惟善法」,常常想著佛陀的教诲。佛所讲的他统统都做到了,十波罗蜜他做到了,十大愿他做到了,戒定慧他做到了,觉正净他做到了,不但做到,样样圆满;四摄法他做到了。常常想,佛都做到了,我也要做到。佛能做得到的,我为什么做不到?这个事情不是求人,求人难,人家不答应你,你一点办法都没有,这是求自己。
自己真的发心,真想做,哪有做不到的道理!所以那个念头一转,转凡成圣,转恶为善,转迷为悟,转凡成圣。你得会转,转过来,永远不要再退转了,这个很重要。转过来之后,永远不会被这个世间,九法界这个世间,任何一桩事情所诱惑,转过来之后不会受诱惑了。实际上的状况,我们有时候转过来了,就像闪电一样,放一下光转过来了,立刻就迷了。什么原因?马上被外头境界又诱惑了、又堕落了,这就不能成功。
许多同学常常来告诉我,没有办法,敌不过烦恼习气,业障随时会现行。没错,那用什么办法?读经。读经不解其义,困难,你很难收到效果。那怎么办?听讲。听讲你把意思听懂了,意思听懂的时候,要读,这个很重要。意思懂了以后,读经,得诸佛加持。这个诸佛就是过去佛、现在佛加持你,读经就是接受加持。在密宗里面讲,读经就是接受诸佛灌顶。我过去在讲《无量寿经》的时候说过,什么叫灌顶?这是密宗的修学方法之一。黄念祖居士在《无量寿经》注解里头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他是密宗的金刚上师,金刚阿闍梨,他讲的没错,什么叫灌?灌的意思是传授的意思。什么是顶?顶就是佛法里头最殊胜的,顶尖的这个法传授给你,这叫做灌顶。什么是顶法?《华严经》是顶法。
我们在这里看到,真的是过去、现在一切诸佛,为一切众生示现讲经,主经都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就是名称不一样,实际上都是一样。然后无量修多罗亦为眷属。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,主经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所有一切经都是《华严经》的眷属,辅助这一部经,是这一部经某一部分的详细讲解。这一部经是圆满法轮。在这个地方,我们一定要留意,这个经最后结归到无量寿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极乐是无量寿。所以隋唐那些古大德,从这些地方,他才真正省悟过来,《无量寿经》是《华严经》总结。换句话说,《无量寿经》是《华严经》的精华。
所以彭际清居士说,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中本《华严》。我明白,我搞清楚了。所以上一次讲《华严经》,我讲了一半不讲了,我讲《无量寿经》。我希望这一生当中,能把《无量寿经》讲个几十遍,讲个几百遍。为什么?那就是《华严经》,精华!省事,没那么长,大家也容易学习。这一次细说《华严》,实在是许许多多同学启请。这当中最重要、启请次数最多的,开心法师跟韩馆长。我答应他们:好,细讲一遍,留下这个录相,提供给同学们做参考。这才发心讲这部经。
今天我们这第一个大单元,清凉把这一部经分成四分:信、解、行、证。第一分六品经十一卷,这个六品经快讲完了,我想今天下午再两个小时,这一个大段落就圆满。这一个大段落,这一分可以流通,我们把它用四分来流通比较方便。这个意思也相当的完整,学习不难。这一分讲得很详细,经文虽然只有十一卷,大概我们连下午讲完,好像总共是九百八十次。我们一次两个小时,将近两千个小时,说得很详细。
佛在此地教大威光,实际上就是教我们,你看诸佛怎么成功的?教我们随顺诸佛学。『决定当成一切智』,「一切智」是如来究竟的果位。你看这个词句全程肯定,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,「决定当成」,换句话说,只要你能够随顺诸佛学。普贤愿里头四个字更简单,「常随佛学」,那就是常存佛的教诲,思惟佛的教诲,落实佛的教诲。再看末后这一首,第八首:
【汝於一切刹海中。微尘劫海修诸行。一切如来诸行海。汝皆学已当成佛。】
这四首偈好,太好了!实在讲,我们应当把它背起来。『汝於一切刹海中』,这就是我们常讲的「一切处」,无论在什么处所。这个下面『微尘劫海』就是「一切时」。一切处、一切时不要忘了修学,记住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行为。行为多,无量无边,但是总不出三大类,身语意这三大类;身是造作,口是言语,意是思想见解。行为再多,不出这三个范围。为什么要修?修是修正。由此可知,说修正,就是说你的思想、见解、言语、行为有错误。错在哪里?与事实真相不相应,这就错了。
什么是事实真相?大乘经教上常讲的性德,真如本性。本来具足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一丝毫缺陷都没有,究竟圆满。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,所以思想、见解、言行跟性德相违背,这就错了。我们真心本性里面,跟诸位说,决定没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现在有了;决定没有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,没有!现在有了;决定没有自私自利,决定没有名闻利养,决定没有贪瞋痴慢,自性里头没有的;决定没有迷惑颠倒,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现在统统有了。没有是对的,有是错的,怎么样把错的修正过来?『修诸行』。
现在这个错的、对的,我们要问什么才是对的?什么是错的?这个错的、对的用什么做标准?第三句说出来了,我们没有明心见性,明心见性没话说,统统修正了,没有错误了。现在我们还在犯错,我们用什么标准,把我们这个三业错误行为修正过来?『一切如来诸行海』,这是标准。一切如来他们的三业完全称性,换句话说,就是自性,佛经上的术语,「法尔如是」。这「法尔如是」怎么讲法?勉强说一句是自性自然的流露。我也想不出再好的言语来表达。佛经上用的是法尔如是,我只能用自性自然流露。
这个自然就是没有加一点意思在里头,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作,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自然的。哪有一点意思在里头?那一点意思跟诸位说就是无明,就是妄想。决定不加一点意思,自然!自然才真可爱,真的!完全与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相应,这个里头又没有一点点妄想分别执著。「如来诸行海」,你看在一切时、一切处,一切刹,这是一切处,微尘劫,一切时,永远是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永远是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。我们细细去体会一下这个境界,这个境界多美,多么圆满,多么美好,不加丝毫意思在里头,真心流露;加一点意思在里面,妄想。
昨天下午,有一些同修来跟我讨论佛法,就讲到真心、妄心。昨天中午,我在布里斯本有几个同修请我吃饭,讲到爱心、慈悲济世。我跟他说:你那个爱心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他愣了:怎么是假的?你没有证得真心,你现在用的心是假的,用的是识心。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九法界众生用的是什么心?八识五十一心所。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假的,不是真心,所以你那个爱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你要觉悟,夫妻之爱虚情假意,今天爱了,结婚了,没有过几天,听到又离婚了,那不就是假的吗?哪来真的?真心就不会有变化,假心变幻无常,你怎么可以把它当真?你要当真,那你不是自找苦吃。「常随佛学」,你就觉悟了。
什么是真心?真心不加一点点意思在里头。你看看那个妄心,年轻男女相爱的时候,我爱你,那个「我」就是意思加在里头。加这一点意思在里面,就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知见立知是无明本」。他起了无明,他迷惑了,他不觉了。所以这个世间人,他说爱你,你可别相信他;他说恨你,你也别相信他。为什么?全是假的。你把他怎么看法?看作两、三岁的小朋友,我喜欢你,一会儿,我讨厌你,转过头来,我还喜欢你。反覆无常,不是真的。
到什么时候才真的?明心见性之后,他用真心,一真一切真。明心见性,了不起,超越十法界了;十法界里头众生没有见性。明心见性在《华严经》里面是圆教初住菩萨,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真性。那一分真性就是真心,从此之后他不用妄心,他用真心。所以在三不退里头,念不退了,绝对不会再退堕到十法界里头来,念不退。当然他位不退,行不退,他不会退堕到小乘,他决定不会退堕到凡夫。不退堕到凡夫,就是他绝对不会退到六道;不退堕到小乘,就是决定不会退到四圣法界,永远他常住一真法界。为什么?那个时候是真正安住如来方便海。
如来方便海就是「如来诸行海」。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,完全是诸佛如来为标准,他学得很像,像极了。为什么像极了?他那个心跟如来是一个心,如来用真心,圆满的真心,他现在用真心,还不圆满,虽不圆满,所以他学得很像很像。我们今天想学佛,学得不像。我们学文殊菩萨布施持戒,实际上跟文殊菩萨相比,差远了。差远也不怕,也要学,不能说相差远了就不学了,不学永远没进步。我们学普贤菩萨礼敬诸佛,怎么学也学不像,学不像还是要学。希望怎么样?希望愈学愈像。
这个里头真正想学得像,想入佛境界,这个四首偈都是入佛境界。你看这个里头有理论、有方法。我们之所以学得不像,我常讲的,自私自利是最严重的障碍。为什么起心动念,老是想著自己的利益?迷失自性。在哪里迷的?怎么迷的?就是这一念。这一念错了,把这个躯壳当作自己,一切都为著这个躯壳去想去了。这个躯壳从哪里来的?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但是我们的心变现的形相、色相无量无边,遍虚空法界,不止是这一个。性识变现遍法界虚空界,他都不执著,单单执著这一个,你这不错了吗?
譬如这个母亲生了十几、二十个小孩,都不知道是他自己的儿女,只认其中一个,这不叫糊涂所以然了吗?我们今天就是这么个糊涂人。真正觉悟明白了,能现、能变的那是自己真正的我,这个身不是我;能现、能变、能做主宰的这个是我。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色相,一切万事万物是所现所变。所现所变当然还是我,我的相分遍法界虚空界。法界是我,虚空是我,刹土是我,众生是我,无有一法不是我。那就恭喜你了,你成佛了,你证得清净法身。你在这个法界里面没有私心,你真正觉悟了。你对於这个法界一切诸法,真的是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。
诸佛菩萨对法界一切众生是这样的,确确实实是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。也许有一些同学有了疑问,为什么菩萨保佑这个人,不保佑那个人?是不是佛菩萨也有偏见,也有私心?佛菩萨确实没有私心、没有偏见。你有偏心、有偏见,这个道理是什么?佛菩萨时时刻刻想帮助苦难众生,苦难众生要接受!有的人愿意接受,有的人不愿意接受;有的人相信,有的人不相信。种种差别因缘,是在众生这一边,佛菩萨那一边没有,决定没有差别。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就是我们自己本身来说,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,对佛法完全不相信,完全不明了。你给我讲佛法这个道理,我不会听,我排斥,我拒绝。到有善知识来告诉我,介绍我,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佛法这么好,从前错怪了,后悔莫及,认真来开始学,可以接受少分。为什么?教理太深,许许多多地方有疑惑,不能完全理解。所以接受少分,不能接受多分。
认真努力学习,天天不离开经教,不离开老师,不离开同学。老师指导,同学在一起切磋琢磨,重要!有好老师没有好同学,很难进步;有好同学没有好老师,疑惑不容易断,方向目标不确实。所以师友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成败关键的所在,最重要的一个条件。有好老师,有好同学,所以还要有长时间,一切缘具足。
『汝皆学已』,你这样能够都学,你是统统已经学了,后面的果报,『当成佛』,你肯定成佛,证究竟圆满的佛果。所以一切时一切处,要有好老师、好同学,同参道友,你的缘具足,有方向有目标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看大威光菩萨遇第三佛,第六段偈颂第五首看起,第五首:
【汝能以此广大愿。入不思议诸佛海。诸佛福海无有边。汝以妙解皆能见。】
向下这四首,五、六、七、八都是讲的入佛境界。佛境界是所入,最重要的是能入。我们要特别著重这一点,这个就知道怎么样学习了。第一首,世尊一开端就教导我们,威光菩萨他发的广大愿,『汝能以此广大愿』。由此可知,这个「大愿」就是能入。『不思议诸佛海』,那是所入。由此可知,我们今天入不了佛的境界,不但说佛的境界入不了,说个实实在在的话,世间君子的境界都入不了。
在中国从前读书人,读书目的何在?志在圣贤。学圣、学贤,他有这个志。儒家讲志,佛法讲愿,志跟愿是一个意思。大威光他的志愿是作佛,就如同这个世间从前读书人,志在圣贤,希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够作圣作贤。圣,在中国这两千多年当中是以孔圣人为标准,孔夫子,以他为标准。我们的存心像不像他,我们的言行像不像他,果然学得很像,你就是圣人了。在历史上学得最像的,孟子,孟子去孔子不远。其实这个事情没有古今远近的差别,今天的人真正立志向孔老夫子学习,我们相信这个人一定能成就。
夫子之德,实在讲简单明了,就是说他处事待人的原则: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。从前读书人,这五个字念念不忘,在生活里面、工作里面、应酬里头,学习、表演。「温和」,和气待人,我过去讲,我说「温厚」,温和里头显出这个人厚道。「善良、恭慎」,恭是恭敬,恭敬一定是很谨慎。诸葛亮一生的成功,谨慎,无论做什么事情小心谨慎,恭慎。「节俭」,自己在生活决定不浪费,节俭惜福。「忍让」,能忍让,对於世间一切人事物,就不会有占有的念头,不会有控制的念头,他才能得大自在,他才真正能把烦恼断尽,智慧现前。
这五德是孔老夫子学生都承认的,我们老师有这五种德行: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。我们今天学习不能成就,什么原因?我们没有这个德行。世出世间的圣人修积德行,我们常说「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」,他不是为自己,这就是圣人。为自己不是圣人,为自己,君子而已。圣贤,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教化众生,是做给一切众生看的,比自己的利益还要认真,还要负责任。为什么?这是给社会广大众生做一个好样子。这个样子做得好,能感动一切众生,一切众生能够和睦相处,能相亲相爱,能够给世间一切众生带来美满幸福的生活。诸位想想这功德多大!
换句话说,如果你做的是反面的,你表现的是反面的,肯定引发众生阿赖耶识里面的烦恼习气,杀盗淫妄,贪瞋痴慢。你带头干这个,你教一切众生自私自利损人利己,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不安定因素,令一切众生造作罪业,给世界带来天灾人祸,这个罪有多重?罪福从这个地方分。造作罪业,这就是制造三途六道,谁最先受?那个造作的人最先受,没有一个不是在阿鼻地狱。
这两个鲜明的对比,我们清楚了,我们要走哪一条路?自己选择。不要说:我做不到!这是自欺欺人的一句话。古人讲,世间最难的事情是什么?登天难,求人难。这个事情求自己不是求人,求自己有什么难处。我们晓得求自己的事情做不到,你没有愿心。威光菩萨有广大愿,我们不要说广大愿,小愿都没有,哪来大愿?小愿小成就,大愿大成就。他的愿,普贤行愿,比大乘菩萨还要殊胜,还要广大,跟诸佛如来的心行完全相应。
所以《华严经》末后一品,诸位看《四十华严》,你看它的品题,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」,就是此地「不思议诸佛海」。「普贤行愿品」,普贤行愿就是此地讲的广大愿。入,有能入、有所入,所以入通能所。我们在此地就明了了,威光菩萨的大愿是普贤愿,他发普贤愿,他能解、能行、能证。这个能证就是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」,那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。
『诸佛福海无有边』,诸佛如来智慧圆满,福德也圆满,圆满的称性。性在哪里?性是宇宙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。性是体,遍虚空法界,它是能现。诸位现在或者是在你的电脑萤幕里面,你看到这个现相,看到我们的现场,或者在电视机面前见到这个现场。电脑、电视机的萤幕就好比是性,这里面现的相就是宇宙、就是虚空、就是法界、就是刹土、就是众生,大家从这个地方去体会。这个萤幕能现,所有一切影像所现,能所是一不是二。诸位仔细去观察,细心去体会。
所以说能现的性在哪里?那我们这个萤幕里现的相,你说哪一个相它不是萤幕?离开萤幕就没有了,相就没有了。所以大乘经上常讲「性相不二,理事一如」。性在哪里?相就是性,性就是相。宗门真正明白、觉悟了,明心见性了。性在哪里?无处不是。性是真实的,性是平等的,性是永远不迷的,具足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德能、圆满的相好。
现在科学家给我们证明、证实了。相好是什么?相好就是基本物质自然的结晶,非常之美,真是美不胜收,把佛在经典上讲的事实真相,证明出来了。无量无边的相好,起心动念那就是迷。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知见立知是无明本」。知见立知,无明起来了,无明起来,相就有所改变了,改变的幅度不大。如果随著无明,无明是不觉,愈迷愈深。六道凡夫的迷惑,迷到什么程度?迷到不知道回头,不知道自己有个真性,迷到这种程度。这个相好就产生了严重的变化,把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。
我们今天这个眼前的境界,十法界里头人道的境界。在人道里面,我们也很可怜,我们烦恼习气太重了,我们居住的是什么境界?五浊十恶的境界,严重的浊恶。佛经上讲的五浊恶世,我们处在这个境界里。境界从哪里来的?唯识所变。那个识是什么?就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。本来没有!所以佛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总得要晓得这是事实真相。
知道之后,你修行就知道怎么修?修行是怎么回事情?到底修什么?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修正过来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不再有妄想了,不再有分别了,不再有执著了。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,纯净纯善,这个净跟善的念头都没有,才叫真正纯。如果你有一个纯净纯善,你不纯了,那就是世尊在《楞严经》上讲的,知见立知,那是无明本,你还有个纯净纯善的念头;真心里头没有念头。
大乘经上常讲「真心离念」,没有念。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讲「本来无一物」,都是描绘真心本性,这个时候现出来的才是本善。我们套一句《三字经》上的话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本善现出来的,圆满的般若智慧、圆满的德能、圆满的相好,就像佛经里面说的华藏世界,往生经里面讲的极乐世界,就是这么回事情。有一个念头就错了,没有念头也错了;没有念头,你是无明,有念头是妄想。这个事情很难,妄想、无明两边都离开,真性现前,真性就是真心。
『汝以妙解皆能见』,这是威光菩萨了不起,他有「妙解」。这个妙解九法界众生都没有,九法界众生能解,但是总是隔一层,就好像我们讲了:纯净纯善。这个心里头还分别著纯净纯善,还执著著纯净纯善,不错!不妙,你解的没错,不妙。妙解是什么?确确实实是纯净纯善到了家了。有没有纯净纯善这个念头?没有了。那个解就真妙!
我们再举个例子说,这我们现在常常提出来给大家同学共同学习的,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。我们心里头常常还有著,有一个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很好,不妙。为什么?你著相了,你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。那要怎样离开?确确实实道道地地,他是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但是这十个字痕迹都没有,妙!到这个时候,你才真正能够见到诸佛如来他们的境界,你才真正能见到。
所以大愿能入,妙解能见,这功德圆满了。有大愿能契入,没有妙解,你不圆满;有妙解没有大愿,能解不能行,都不能圆满。这个道理,大家要细细去参,落实在生活上得大自在,真正解脱了。那就是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。我们天天学习经教,不是不学习,天天在做。要怎样不露痕迹?就是不堕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,你超越了。这个超越是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著,你出不了十法界、出不了六道。执著确实没有了,出了六道,出不了十法界。为什么?你还有妄想,还有分别。
几个同学你听懂了,你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?真听懂了,体会到意思了,练习。在哪里练习?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起心动念之处,这叫真用功、真功夫。比那个形式上,每天敲著木鱼诵经拜佛,那不能比。真功夫,诸佛赞叹,鬼神敬仰,你在这里真用功。所以佛家真实的功夫不在形式在实质,实质是内心里头产生变化。心是能变,心里头变化产生了,外面境界全部变了,不思议解脱境界。我们再看下面一首,第六首:
【汝於十方国土中。悉见无量无边佛。彼佛往昔诸行海。如是一切汝咸见。】
佛教导我们,我们不要忘了前面一首偈,你看看这是赞叹威光菩萨。他所见到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,『无量无边佛』,这些诸佛『往昔诸行海』。往昔是生生世世从初发心无量劫的修行,你全都看到了,一个也不漏。你怎么看到的?你要记住前面一首偈,「汝以妙解皆能见」,汝以大愿你能入。我们今天的愿发不出来,很想发,发不出来。什么东西障碍了你?你要能把障碍找出来,把障碍消除,问题不就解决了吗?我常常在讲席里头说,这个障碍就是自私自利。你只要有自私自利,你的作为或是有意,或是无意,总是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,你的愿心发不出来。
那要怎样愿心才发得出来?你把这个原因找到,把这个原因消除,不但消除而且更积极的转过来,起心动念都能想到九法界苦难众生。九法界众生都苦,这个世间人哪个不苦?我们中国人讲天,天上讲玉皇大帝。玉皇大帝苦不苦?佛经里面讲有更高层次的天。大梵天王苦不苦?摩醯首罗天王苦不苦?苦。做了天王为什么还苦?出不了六道轮回,天福享尽了,往下堕落。你不能看一时,你看他的来生,你看他的后世,可怜!
九法界众生统统苦。怎样去帮助他们?帮助他们觉悟,帮助他们回头。用什么方法?自己学佛。佛就是破迷开悟的好样子,就是离苦得乐的好样子;他有普贤广大志愿,他有文殊妙解大能。我们应当认真努力来学习,像佛一样,做出这个形象给世间人看,这是我们中国人讲的身教。教化众生,不为自己,不觉悟的时候,一切为自己;觉悟之后,一切为众生。迷悟跟诸位讲是两个人,迷的时候是凡夫,悟的时候是菩萨,我们不敢说佛,悟了就是菩萨。菩萨所作所为一定跟佛是一样的,因为他学佛。
佛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,菩萨这个时候也明白了,也转过头来了,一切为众生不为自己。天天在表演,天天在游戏神通。没觉悟,好像戏院里面,没觉悟的人是看戏的人,觉悟的人是在舞台上演戏的人、表演的人。这个表演起心动念,言语动作,都是叫观众觉悟的;或者是明显的教导,或者是用暗示,让他自己细心去体会。在佛法里面讲「倒驾慈航,乘愿再来」。
迷的人真的有生死轮回,悟的人转三途六道、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,所以他得自在,他没事。他可以在世间随缘表演生死轮回,他可以表演的。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像《普门品》里面讲的三十二应,他的表演契机,表演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。为什么?他对於这个世间一切众生点点滴滴,他知道得很清楚。
『悉见无量无边佛』,这个无量无边佛里头,说的就是过去诸佛、现在诸佛,菩萨要学习的。未来诸佛?那就是一切众生,菩萨要帮助的。这一切未来佛,现在正在迷惑颠倒,怎么样帮助他醒过来,觉醒过来?菩萨在此地修积无量无边功德,帮助别人觉醒过来,自己才能真正觉醒过来。自己醒过来了、省悟了,不肯帮助别人,那是假的。他这一觉,当下又迷了,真的古人讲的那个比喻「如石火电光」,太短暂了。电光是闪电,是的,是觉悟了,觉悟放光了,一放光立刻就消失了。那个光明怎么保持?保持就是觉他。菩萨自觉觉他,觉行圆满,圆满就成证无上的佛果。
所以自觉它的相,自觉的相就是觉他。不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,自己决定没有觉悟。阿罗汉自己觉悟,不肯觉他,阿罗汉有没有觉悟?没有,无明没破。为什么破不了无明?不肯觉他,道理就在此地,这个道理很深很深。所以真正觉悟的人是热心帮助别人,非常热心。那个热心的动力,大愿来的,他有没有?有没有发?没有。那个没有是什么?他没有执著。这个大乘经上讲的他三轮体空,这说法我们能够体会到一点,就是我前面所讲的,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。他那个愿跟诸佛如来跟普贤菩萨完全相应,相应又没有一丝毫的分别执著妄想,这叫广大愿,这叫妙解。
所以对於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这个未来就是一切众生,生生世世一切诸行,统统都见到了,哪有不契机的道理!契入这个境界,他的心自然就不动了。诸位在大乘经里面读过这个持戒,持戒有定共戒、有道共戒。一个人得定,决定不会犯戒,他心在定中,就是他得清净心。清净心绝对不会有杀盗淫妄、贪瞋痴慢,绝对不会有的。心不清净才起这个东西,心清净没有了。所以一切戒律,你要是得清净心的话统统圆满。道共戒是比定共戒更高了,这个地方讲得道了,妙解现前。「道」里面不但是有圆满的戒学,再跟诸位说,它有圆满的定学。为什么?因定开慧。你没有定,妙解从哪来?
心真正是真诚、是清净、是平等、是正觉、是慈悲。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本性,这就是心,心就是这个。这个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执著,也决定没有妄想。诸位想想,这里头有没有定?圆满的大定。所以它起作用,这个作用就是妙解,就是能见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就是包括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,统统见到了,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业因果报,清清楚楚明明了了。这才自己得度,才真正有能力供养过去、现在佛,供养一切未来佛。
怎么供养?一切供养中,如教修行为第一。把佛在经论里面的教诲,统统落实在自己这个形象里面,就是供养三世一切诸佛,如教修行。十善业道,我表演得很好,不是表演一时,尽形寿在表演,不但尽形寿,生生世世都在表演;表演十善业道,表演三十七道品,表演六波罗蜜,表演十大愿王,表演四摄法,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,如是而已。这是一切诸佛所谓的佛事,佛的事情就这么回事情。我们明白了,我们学习。现在时间到了,好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偈颂第七首:
【若有住此方便海。必得入於智地中。此是随顺诸佛学。决定当成一切智。】
在这一首偈里头,是一切诸佛他们怎样修成的。或者我们换句话说,他们是怎样学成的。求学、修学,怎么修成的?怎么学成的?这一首就非常重要。第一句『若有住此方便海』,这一句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字,「住」。怎么叫住?你心里头真有就叫做住,心上真有。有什么?有此方便海。此方便海是什么?圣贤的教诲,佛菩萨的教导。我们要问,诸佛菩萨圣贤哪些教导是方便海?就本经而论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这是方便海。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跟我们讲的一切法,就是此方便海。
诸位要明了,诸佛现身,在我们这个世间现身是方便法,是方便。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为一切众生做种种示现,无一不是方便,所以才说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你要懂得这个方便。方便法太多了,用「海」来做比喻。这么多的方便门,我们从哪一门入?佛说得好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无量无边的方便门,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无边法门,法门都是方便门。你喜欢学哪一门,都能成就。你必须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心去学,你才能入。
《楞严经》上佛讲得好,「因地不真,果招纡曲」,你的心不真,你的愿不真,你修学的果报就有了问题了。为什么?你的方向偏差,用的是佛的方便,因为你有私心,你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没有放下。果报不是成佛、成菩萨,而是落到魔道里面去了,去当魔王去了。真的是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,所以因地要真。真心是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真心!弘愿,舍己为人,现在人常常讲的牺牲奉献,不能不做到,这比什么都重要,决定不能够疏忽。
如果说大经太长了,太长不要紧,佛菩萨慈悲,把大经修学的纲领给我们指出来了。《华严》这部大经修学的纲领是什么?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,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。善财童子给我们示现的,历事炼心,在人世一切人事环境,一切物质环境,炼什么?炼十度心,炼十愿心。就是把十度、十愿完全落实在生活上,落实在日常工作上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,落实在我们的思想见解,落实在我们的言语,落实在我们的行为,你就是真的「住此方便海」。
你心里头真有,真有布施,念念不忘,真有持戒,真有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、方便、愿、力、智。你心里头真有,这就叫住。真有普贤菩萨的「礼敬诸佛,称赞如来,广修供养,忏悔业障」,一直到「普皆回向」。更精要的纲领,但是更精要的纲领往往你不知道怎么落实,就是戒定慧三学,总纲领。觉正净三宝,戒定慧三学,总纲领、总原则,你这个心真的住在这个地方。只要心常住此方便,真住此方便,你当下就得诸佛护念,一切龙天善神拥护你、赞叹你,我们俗话说:保佑你。
决定没有丝毫自私自利,没有丝毫名闻利养,没有丝毫贪瞋痴慢,一切为报佛恩,报过去佛恩,报现在佛恩,他们示现教导我的,我今天完全明白了。我用什么方法落实知恩报恩?如诸佛之教。诸佛怎么做,我也学著怎么做;诸佛怎么说,我也学著怎么说;诸佛如何表演,我也学著如何表演。帮助一切未来佛,快快觉悟成佛。这个方便海,你说多重要。只要你有这个心,心真的安住在佛菩萨教诲之中,『必得入於智地中』,毫无疑惑必定得。得什么?开悟。「智地」就是我们一般讲的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
『此是随顺诸佛学』,普贤十愿里头有「常随佛学」,这个佛就是诸佛。「常随佛学」就是「随顺诸佛学」,过去佛怎么学的,现在佛怎么学的,真的不容易,难得今天觉悟了,今天明白了。真正觉悟,真正明白,那你就学。孔老夫子所说的那个话的味道,我们体会到了,我学了几十年,这个话的味道我才真懂,可见得不容易。愿解如来真实义,咱们愿解夫子真实义,不是容易事情。「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」。怎么学?随顺诸佛学。
怎么随顺诸佛学?世尊在《十善业道经》里头告诉我们,「常存善法」。什么是善法?一切诸佛如来的方便法。他的示现,他的思想,他的言行,要常放在心上,这就是住。「思惟善法」,常常想著佛陀的教诲。佛所讲的他统统都做到了,十波罗蜜他做到了,十大愿他做到了,戒定慧他做到了,觉正净他做到了,不但做到,样样圆满;四摄法他做到了。常常想,佛都做到了,我也要做到。佛能做得到的,我为什么做不到?这个事情不是求人,求人难,人家不答应你,你一点办法都没有,这是求自己。
自己真的发心,真想做,哪有做不到的道理!所以那个念头一转,转凡成圣,转恶为善,转迷为悟,转凡成圣。你得会转,转过来,永远不要再退转了,这个很重要。转过来之后,永远不会被这个世间,九法界这个世间,任何一桩事情所诱惑,转过来之后不会受诱惑了。实际上的状况,我们有时候转过来了,就像闪电一样,放一下光转过来了,立刻就迷了。什么原因?马上被外头境界又诱惑了、又堕落了,这就不能成功。
许多同学常常来告诉我,没有办法,敌不过烦恼习气,业障随时会现行。没错,那用什么办法?读经。读经不解其义,困难,你很难收到效果。那怎么办?听讲。听讲你把意思听懂了,意思听懂的时候,要读,这个很重要。意思懂了以后,读经,得诸佛加持。这个诸佛就是过去佛、现在佛加持你,读经就是接受加持。在密宗里面讲,读经就是接受诸佛灌顶。我过去在讲《无量寿经》的时候说过,什么叫灌顶?这是密宗的修学方法之一。黄念祖居士在《无量寿经》注解里头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他是密宗的金刚上师,金刚阿闍梨,他讲的没错,什么叫灌?灌的意思是传授的意思。什么是顶?顶就是佛法里头最殊胜的,顶尖的这个法传授给你,这叫做灌顶。什么是顶法?《华严经》是顶法。
我们在这里看到,真的是过去、现在一切诸佛,为一切众生示现讲经,主经都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就是名称不一样,实际上都是一样。然后无量修多罗亦为眷属。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,主经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所有一切经都是《华严经》的眷属,辅助这一部经,是这一部经某一部分的详细讲解。这一部经是圆满法轮。在这个地方,我们一定要留意,这个经最后结归到无量寿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极乐是无量寿。所以隋唐那些古大德,从这些地方,他才真正省悟过来,《无量寿经》是《华严经》总结。换句话说,《无量寿经》是《华严经》的精华。
所以彭际清居士说,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中本《华严》。我明白,我搞清楚了。所以上一次讲《华严经》,我讲了一半不讲了,我讲《无量寿经》。我希望这一生当中,能把《无量寿经》讲个几十遍,讲个几百遍。为什么?那就是《华严经》,精华!省事,没那么长,大家也容易学习。这一次细说《华严》,实在是许许多多同学启请。这当中最重要、启请次数最多的,开心法师跟韩馆长。我答应他们:好,细讲一遍,留下这个录相,提供给同学们做参考。这才发心讲这部经。
今天我们这第一个大单元,清凉把这一部经分成四分:信、解、行、证。第一分六品经十一卷,这个六品经快讲完了,我想今天下午再两个小时,这一个大段落就圆满。这一个大段落,这一分可以流通,我们把它用四分来流通比较方便。这个意思也相当的完整,学习不难。这一分讲得很详细,经文虽然只有十一卷,大概我们连下午讲完,好像总共是九百八十次。我们一次两个小时,将近两千个小时,说得很详细。
佛在此地教大威光,实际上就是教我们,你看诸佛怎么成功的?教我们随顺诸佛学。『决定当成一切智』,「一切智」是如来究竟的果位。你看这个词句全程肯定,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,「决定当成」,换句话说,只要你能够随顺诸佛学。普贤愿里头四个字更简单,「常随佛学」,那就是常存佛的教诲,思惟佛的教诲,落实佛的教诲。再看末后这一首,第八首:
【汝於一切刹海中。微尘劫海修诸行。一切如来诸行海。汝皆学已当成佛。】
这四首偈好,太好了!实在讲,我们应当把它背起来。『汝於一切刹海中』,这就是我们常讲的「一切处」,无论在什么处所。这个下面『微尘劫海』就是「一切时」。一切处、一切时不要忘了修学,记住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行为。行为多,无量无边,但是总不出三大类,身语意这三大类;身是造作,口是言语,意是思想见解。行为再多,不出这三个范围。为什么要修?修是修正。由此可知,说修正,就是说你的思想、见解、言语、行为有错误。错在哪里?与事实真相不相应,这就错了。
什么是事实真相?大乘经教上常讲的性德,真如本性。本来具足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一丝毫缺陷都没有,究竟圆满。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,所以思想、见解、言行跟性德相违背,这就错了。我们真心本性里面,跟诸位说,决定没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现在有了;决定没有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,没有!现在有了;决定没有自私自利,决定没有名闻利养,决定没有贪瞋痴慢,自性里头没有的;决定没有迷惑颠倒,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现在统统有了。没有是对的,有是错的,怎么样把错的修正过来?『修诸行』。
现在这个错的、对的,我们要问什么才是对的?什么是错的?这个错的、对的用什么做标准?第三句说出来了,我们没有明心见性,明心见性没话说,统统修正了,没有错误了。现在我们还在犯错,我们用什么标准,把我们这个三业错误行为修正过来?『一切如来诸行海』,这是标准。一切如来他们的三业完全称性,换句话说,就是自性,佛经上的术语,「法尔如是」。这「法尔如是」怎么讲法?勉强说一句是自性自然的流露。我也想不出再好的言语来表达。佛经上用的是法尔如是,我只能用自性自然流露。
这个自然就是没有加一点意思在里头,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作,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自然的。哪有一点意思在里头?那一点意思跟诸位说就是无明,就是妄想。决定不加一点意思,自然!自然才真可爱,真的!完全与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相应,这个里头又没有一点点妄想分别执著。「如来诸行海」,你看在一切时、一切处,一切刹,这是一切处,微尘劫,一切时,永远是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永远是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。我们细细去体会一下这个境界,这个境界多美,多么圆满,多么美好,不加丝毫意思在里头,真心流露;加一点意思在里面,妄想。
昨天下午,有一些同修来跟我讨论佛法,就讲到真心、妄心。昨天中午,我在布里斯本有几个同修请我吃饭,讲到爱心、慈悲济世。我跟他说:你那个爱心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他愣了:怎么是假的?你没有证得真心,你现在用的心是假的,用的是识心。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九法界众生用的是什么心?八识五十一心所。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假的,不是真心,所以你那个爱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你要觉悟,夫妻之爱虚情假意,今天爱了,结婚了,没有过几天,听到又离婚了,那不就是假的吗?哪来真的?真心就不会有变化,假心变幻无常,你怎么可以把它当真?你要当真,那你不是自找苦吃。「常随佛学」,你就觉悟了。
什么是真心?真心不加一点点意思在里头。你看看那个妄心,年轻男女相爱的时候,我爱你,那个「我」就是意思加在里头。加这一点意思在里面,就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知见立知是无明本」。他起了无明,他迷惑了,他不觉了。所以这个世间人,他说爱你,你可别相信他;他说恨你,你也别相信他。为什么?全是假的。你把他怎么看法?看作两、三岁的小朋友,我喜欢你,一会儿,我讨厌你,转过头来,我还喜欢你。反覆无常,不是真的。
到什么时候才真的?明心见性之后,他用真心,一真一切真。明心见性,了不起,超越十法界了;十法界里头众生没有见性。明心见性在《华严经》里面是圆教初住菩萨,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真性。那一分真性就是真心,从此之后他不用妄心,他用真心。所以在三不退里头,念不退了,绝对不会再退堕到十法界里头来,念不退。当然他位不退,行不退,他不会退堕到小乘,他决定不会退堕到凡夫。不退堕到凡夫,就是他绝对不会退到六道;不退堕到小乘,就是决定不会退到四圣法界,永远他常住一真法界。为什么?那个时候是真正安住如来方便海。
如来方便海就是「如来诸行海」。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,完全是诸佛如来为标准,他学得很像,像极了。为什么像极了?他那个心跟如来是一个心,如来用真心,圆满的真心,他现在用真心,还不圆满,虽不圆满,所以他学得很像很像。我们今天想学佛,学得不像。我们学文殊菩萨布施持戒,实际上跟文殊菩萨相比,差远了。差远也不怕,也要学,不能说相差远了就不学了,不学永远没进步。我们学普贤菩萨礼敬诸佛,怎么学也学不像,学不像还是要学。希望怎么样?希望愈学愈像。
这个里头真正想学得像,想入佛境界,这个四首偈都是入佛境界。你看这个里头有理论、有方法。我们之所以学得不像,我常讲的,自私自利是最严重的障碍。为什么起心动念,老是想著自己的利益?迷失自性。在哪里迷的?怎么迷的?就是这一念。这一念错了,把这个躯壳当作自己,一切都为著这个躯壳去想去了。这个躯壳从哪里来的?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但是我们的心变现的形相、色相无量无边,遍虚空法界,不止是这一个。性识变现遍法界虚空界,他都不执著,单单执著这一个,你这不错了吗?
譬如这个母亲生了十几、二十个小孩,都不知道是他自己的儿女,只认其中一个,这不叫糊涂所以然了吗?我们今天就是这么个糊涂人。真正觉悟明白了,能现、能变的那是自己真正的我,这个身不是我;能现、能变、能做主宰的这个是我。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色相,一切万事万物是所现所变。所现所变当然还是我,我的相分遍法界虚空界。法界是我,虚空是我,刹土是我,众生是我,无有一法不是我。那就恭喜你了,你成佛了,你证得清净法身。你在这个法界里面没有私心,你真正觉悟了。你对於这个法界一切诸法,真的是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。
诸佛菩萨对法界一切众生是这样的,确确实实是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。也许有一些同学有了疑问,为什么菩萨保佑这个人,不保佑那个人?是不是佛菩萨也有偏见,也有私心?佛菩萨确实没有私心、没有偏见。你有偏心、有偏见,这个道理是什么?佛菩萨时时刻刻想帮助苦难众生,苦难众生要接受!有的人愿意接受,有的人不愿意接受;有的人相信,有的人不相信。种种差别因缘,是在众生这一边,佛菩萨那一边没有,决定没有差别。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就是我们自己本身来说,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,对佛法完全不相信,完全不明了。你给我讲佛法这个道理,我不会听,我排斥,我拒绝。到有善知识来告诉我,介绍我,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佛法这么好,从前错怪了,后悔莫及,认真来开始学,可以接受少分。为什么?教理太深,许许多多地方有疑惑,不能完全理解。所以接受少分,不能接受多分。
认真努力学习,天天不离开经教,不离开老师,不离开同学。老师指导,同学在一起切磋琢磨,重要!有好老师没有好同学,很难进步;有好同学没有好老师,疑惑不容易断,方向目标不确实。所以师友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成败关键的所在,最重要的一个条件。有好老师,有好同学,所以还要有长时间,一切缘具足。
『汝皆学已』,你这样能够都学,你是统统已经学了,后面的果报,『当成佛』,你肯定成佛,证究竟圆满的佛果。所以一切时一切处,要有好老师、好同学,同参道友,你的缘具足,有方向有目标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