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九七六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九七六卷)  2003/3/22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0976

  诸位同学,请看经文,大威光菩萨遇第三佛,请看经文:

  【诸佛子。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入涅盘已。喜见善慧王。寻亦去世。大威光童子受转轮王位。】

  这一段经文里面给我们讲三桩事情:第一桩是『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』,他的化缘已尽,就是在这个地区、时间告一个段落,示现入般涅盘;八相成道最后第八相,示现入般涅盘;佛,我们世俗人讲,佛过世了。『喜见善慧王』是大威光太子的父亲,他的父王也过世了,这个时候也过世了,这是第二桩事情,老王过世。『大威光童子受转轮王位』,这第三桩事情,大威光继承他父亲的王位,他父亲是个转轮圣王,他接著这个王位。遇第三佛经文比遇第二佛文要短得多,但是也分六个段落,这是第一个段落。我们再看第二段:

  【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。第三如来出现於世。名最胜功德海。】

  这是第二段,二段跟我们说明这第三佛。大威光在一生当中,遇到四尊佛,前面两尊佛是他做太子的时候遇到的,第三尊佛是他做转轮王遇到的。这是第三尊佛,同样也是在『摩尼华枝轮大林中』,跟前面两尊佛一样,都在一个地方出现,示现成佛。像我们释迦牟尼佛,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是同样的意义。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表法的义趣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
  第三佛的德号『最胜功德海』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「立斯号者,功德海满,无加过也」,文字不多,交代得很清楚。这一尊如来的德号,显示功圆果满,他的功德圆了,所以果报圆满了,功圆果满,没有能够再超过了。究竟圆满就没有办法再超过了,好像我们夜晚看月亮,十五满月,不能再超过了。十四的月亮还稍微有一点点欠缺,十五超过它;十五这个月亮,没有再能超过它的。

  如来怎么样成道究竟圆满?没有别的,功德圆满。积功累德,我们要会学,要认真努力的去学习。我们的欠缺太多太多了,一百分的功德,我们连一分都没有,这个要知道。何以说一分都没有?我们烦恼里面有瞋恚心,有嫉妒心。瞋恚、嫉妒,佛在经教里头做了个比喻,这是火。你看人在嫉妒、瞋恚的时候,血液上升,脸都是红的;你看盛怒的时候,真的那个像是火,「火烧功德林」。功德是什么?功德是戒定慧。心里不高兴,脾气一发,戒定慧都没有了。所以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
  所以福德好修,福德不会被瞋恚火烧掉,功德就没有办法了。功德,我们平常讲的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」,那都是功德。你看,你一生气、一发火,这十个字没有了,你得再修!所以要有人问你,你到底修行有多少功德?你得想想,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发脾气,如果昨天还发了一场脾气,你修积的功德只有一天;早晨发了一顿脾气,那你修行的功德只有几个小时,很不容易!瞋恚之火,太可怕了。

  所以菩萨学习纲领当中,这重要的六个纲领,六波罗蜜最重要的,布施、忍辱这两条最重要。布施供养是修功德,福德、功德都是靠布施供养去修。忍辱能保持,把你的功德保住;你不能忍,换句话说,随修随著烧,修一辈子没有功德,充其量有一点福德而已。福德里面带著瞋恚、带著傲慢,果报在阿修罗道。阿修罗也不错,你要晓得你是哪一类的阿修罗。佛在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很好,阿修罗有四等,最高的天阿修罗,我们平常讲六道,只讲天阿修罗,其他三个不讲;第二等的人阿修罗,第三等的畜生阿修罗,第四等的饿鬼阿修罗,地狱里头没有。所以佛经里头也常常讲五趣,五趣就是五道,就没有六道,天阿修罗归天道,就不再说阿修罗;就是天、人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就是五趣轮回。所以五道跟六道是一个意思,六道没有多,五道没有减少。

  所以阿修罗有四等,你是属於哪一等?通常阿修罗他有福报,他没有德行,所以他仗恃他的福报,往往造作严重的罪业。因此阿修罗大概福报尽了,都是堕地狱。你普通人没有福报,想做大的恶事,你没有能力做。你看普通人,你要杀一个人,你要偿命。大福德的人,他做了国王,做了大将军,他杀多少人,他没有罪。人间是没有罪,死了以后,他那个罪业就发作了,果报在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。这是事实真相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
  真正明白了,我们一定要听佛陀的教诲,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要修忍辱波罗蜜。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好,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那个「一切法」不但是包括一切佛法,包括一切世间法。一切世出世间法要想有成就就靠忍耐,你能忍就有成就,你不能忍,什么成就都没有,过去生中福报也不行,你不可能有真实成就。那修行就非常非常重要了。你要不忍,不能忍,你就没有办法精进,你就没有办法得禅定、开智慧,统统都没有了。你所能做的,只可以做布施、持戒,修一点有漏的福报,太有限了。

  我们看到诸佛如来的成就,圆满的成就。圆满的成就,一定有圆满的忍辱波罗蜜。释迦牟尼佛示现给我们看,他在没有成佛之前,修菩萨道(我们今天讲学佛),学习忍辱波罗蜜,人家称他为忍辱仙人。其实那是菩萨修忍辱波罗蜜,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,真正没有一丝毫瞋恚心,没有一点点瞋恚的念头,没有一点报复的念头,忍辱波罗蜜圆满。

  他被歌利王割截身体,冤枉!他不叫冤枉,他要叫一句冤枉,忍辱波罗蜜就不圆满了,连这个念头都没有。是什么念头?歌利王这个善知识来考验。忍辱仙人是学生,歌利王是老师,来考考学生,你的忍辱究竟到什么程度。经过最严厉的考试,及格了,通过了,他证得究竟的佛果。所以忍辱仙心目当中,歌利王是他的善知识,帮助他提升的。歌利王害死忍辱仙人,有没有罪过?跟诸位说没有罪过,不但没有罪过,他有功德。他把忍辱仙人把他提升,推上去了,使他达到究竟圆满,给忍辱仙人做最好的增上缘,他的功德。

  所以诸位要晓得,世出世间法这个是非没有决定的标准,完全要看当时事实真相。假如歌利王杀害的不是忍辱仙人,杀害的是他没有力量来抗拒,怨恨心存在,报复心存在,那歌利王做这个事情,那就是无量的罪业。他所杀害的这个人,心不服,仇恨在,将来来世遇到的时候,冤冤相报,一世一世的报复没完没了。这桩事情诸位可以去参考《安士全书・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你看看前面,文昌帝君叙说他过去生中没有遇到佛法,不知道这个道理,这报复心很重。生生世世干什么事情?都是报仇,报来报去,几十世没完没了。那个报仇不仅仅是杀他一个仇人、一家的仇人,无辜的百姓遭殃。大的报复,发动战争。发动战争,你想想多少无辜的百姓遭殃?这个帐都要算在你头上,真的是没完没了。

  你要遇到一个真正修行人,修行证果的人,你对他这个伤害,过失很小,不在这里结罪,没有罪。这是不善的心,做了善的事,把修行人境界提升,他有没有罪?他还有罪。罪在哪里?如果他毁谤佛法,破坏真正修行人,让一般信徒对佛法,对於这个修行人失掉信心,不再跟他学了,他的罪从那个地方结。断许许多多众生的法身慧命,这个道理你要搞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
  所以一个念头,一个动作,影响很复杂。这里头有善有恶,有功有罪,业因果报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一点都不会错乱。善因当然得善果,恶因一定感恶报,因缘果报丝毫不爽。我们看诸佛如来,因圆果满,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向往。当然更重要的,我们要知道如何向佛陀学习,这个才重要。再看第三段:

  【时大威光转轮圣王。】

  威光菩萨现在已经就转轮圣王位了。

  【见彼如来成佛之相。与其眷属。及四兵众。城邑聚落一切人民。并持七宝俱往佛所。以一切香摩尼庄严大楼阁。奉上於佛。】

  这一段经文,清凉大师注解只有四个字,「威光往供」。第三尊佛出现了,大威光,我们现在可以说他是过来人,他一生当中前面经历了两尊佛,这是第三尊佛。见到如来示现成佛,这一尊佛在这个地区、在这个时节,与众生缘成熟了。所以在这些地方,我们要知道学习。

  佛度化众生也是观察,与他缘熟,他才能度脱众生。这个缘熟诸位必须要很清楚的明了,这个地方的人见到他生欢喜心,愿意听他教诲。佛对他所说的,他们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证,这叫缘熟了。缘熟,佛一定来,佛不来,缘没成熟。我为什么遇不到佛?说老实话,真的你遇到佛了,你对他打很多问号,你不相信,他给你讲的你听不懂,你也不会依教奉行。那佛来了之后,增长你的罪业,佛不干这个事情。佛出现於世间,对众生一定是帮助大家离苦得乐,决定不会增长你的罪业,叫你受苦。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不来,什么时候你真能接受,真能信解,真能行证,他来了。

  从这个地方,他一生遇到四尊佛,可见得一切众生跟哪个佛有缘,跟哪个佛没有缘,这都是前生定的。过去生中,生生世世跟这个佛结了缘,一遇到佛,遇到他就欢喜。跟这个佛前世没有缘分,他虽然成佛了,他能度别人,他度不了我,我跟他没缘;别人相信他,我不相信他。这个情形古今中外是太多太多了。我们晓得这个事实,晓得这个道理,应当要学的,与一切众生结欢喜缘。你结的缘愈多,将来你度的众生愈多。你要不肯跟众生结欢喜缘,你将来成佛,是个很清高的佛。为什么?没人得度,大家都不希望接近你。你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跟其他的佛没有两样,就是没有缘。

  结法缘比什么都重要,特别是讲经弘法的法师。我们过去亲近李老师,李老师对我们常常讲,要跟众生结缘。我们那时都是穷学生,初初学教,用什么结缘?李老师教给我方法,他老人家一个星期讲两次经,一次在慈光图书馆是星期三晚上,一次是在台中灵山寺是下午。他讲经,听众都很多,我们结缘,在没有讲经之前,因为我们听经位子是固定的,前面第一排。老师还没有升座之前,我们跟大家结缘。

  怎么结缘?我们到门口做招待。这些听众来了,看哪个地方有空座位,我们带他坐位,亲切招待他,结缘。如果你还有一点小钱,你买一包糖果,一个人一个,结缘。再不然买一包花生米,一个人给两粒,欢欢喜喜的结缘,方法很多。没有钱的时候,合掌欢喜,欢迎你来听经,替你找座位,来送你。举一个例子。我们在物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,也给一切众生结法缘,所以我们到那个地方去讲经,喜欢听经的人很多。为什么?从前跟他结的小缘,就这么回事情。如果你在这个讲堂里面,跟大众接触,端起架子,理都不理会人。你不理他,将来他也不理你,你讲得再好,你真的开悟了,真的证果了,他不会来听,他不会来供养你。

  佛门里头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好,「修慧不修福」,不知道修福,不知道跟大家结缘;「罗汉托空钵」,证得阿罗汉果了,出去托钵没人供养,天天挨饿。另外一个,是「修福不修慧」,也很糟糕,缘很胜,福报很大,没有智慧;「大象挂璎珞」,他到哪里去了?他投胎投大象,国王所饲养的,满身挂的璎珞,国王骑在上面,果报不可思议。所以你要想将来你的法缘殊胜,对一切人、一切物,你都有真诚的爱心,照顾他们,为他们服务,你的法缘就殊胜了;尽心尽力去做,你的功德就圆满了。我们做学生的时代,我的能力,全部能力只能买一包花生米,看到许多听经的人,我一个人供养他一粒,圆满的功德。为什么?我只有这么大能力,我都尽到了。

  今天大威光他是转轮圣王,这个福报大。太子供养,还不能完全自由,还要得到他父王同意,现在他自己做了国王,这个很自在。你看看,他看到最胜功德海佛示现成佛,『与其眷属,及四兵众』,这个「四兵众」就是我们从前讲的御林军,保护皇宫的这个队伍。这四种兵他有四类,有象、象兵,有马,有车,有步兵。这是古时候在那个时代,带著眷属,带著他的卫队,这非常庄严。除这个之外,『城邑聚落一切人民』,城市村庄很多居民,也都跟著国王,在国王队伍的后面。

  『并持七宝,俱往佛所』,这是带了许多的礼物,去供佛。每个人都尽他自己的心力,去拜佛,带一点供养。国王的礼物是最大了,这里说得很清楚,国王供养的礼物,是『一切香摩尼庄严大楼阁』,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国王供养一个大道场给佛陀,在这边讲经说法教化众生。转轮圣王他有这个福报,有这个能力,供养一个道场。『奉上於佛』。再看下面第四段,第四段是六段里头最重要的一段。

  【时彼如来。於其林中。说菩萨普眼光明行修多罗。】

  『菩萨普眼光明』,这个字还是念去声,动词,行,『普眼光明行修多罗』。「修多罗」是经,这个经题叫做普眼光明行。

  【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。】

  前面讲的这是佛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,主经、主法门,他的眷属就是附带的、附属的,那太多了。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教化众生,主经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这是主经,其他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,祖师大德常常说,都是华严眷属。这尊佛讲的是不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?是的。名字不一样,跟前面我们在第二尊佛里面所读到的,他所讲的经,我们在经文上看到,「法界体性清净庄严修多罗」。「法界体性清净庄严」,清凉大师讲,就是大方广,法界体性就是大方广;清净就是佛;庄严就是华严。名称换了,内容完全相同。

  这尊佛所讲的也不例外。我们看清凉大师注解,注解里面讲这一段「佛为说经」。「时彼如来下」,这个就是指这一段的经文。这段经文说什么?「佛为说经,见普法故,名为普眼」。诸位想想,普眼是不是大方广?确实,确实是的。「见普法故」,世出世间一切法,都见到了,都明了了,都通达了。

  「以慧为性故曰光明」。慧是灵明觉知,一切法的自性。一切法的本性是什么?就是戒定慧里面的慧。在中国经教、祖师大德注疏里头,常讲的灵知心。那是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般若智慧,这个法尔如是,本来就是这样的,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不常不断,不一不异,遍虚空法界。一切诸法,唯心所现,就是这个智慧,灵明觉知的智慧所现的。所以它是一切诸法的本体,我们想一切诸法有没有灵性?有。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「一切因果世界微尘」,大的讲世界,小的讲微尘,「因心成体」,它的本体就是灵知。

  所以一切诸法跟一切众生(有情众生),确实感应道交;我们心行善,所有一切万物都善。所以佛在经上常说,菩萨成佛的时候,看大地一切众生同成佛道。这话是真的是假的?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大地众生同成佛道,我为什么没成佛道?我在菩萨心眼里面已经成佛道了,我自己没成佛道,都是事实真相。他那个心,他心是纯净纯善,一切万物在他心目当中,都转变成纯净纯善。就像日本人拿这个水来实验,纯净纯善的人去观察这个水的结晶,那个结晶是美到极处。换一个人,心地不善、不清净,他去看的时候,那个水结晶很不好看,很难看。就这么个道理。

  一九八二年,我在香港讲经,圣一法师告诉我,他在不久之前,跟几个道友,也都是出家人,到普陀山去朝山。在梵音洞拜观音菩萨,求观音菩萨示现。三个人都在洞门口拜,拜了半个多钟点,观音菩萨出现,非常欢喜。离开梵音洞之后,这三个人就问:看到观音菩萨了?看到了。观音菩萨像什么?像庄严!圣一法师讲,他看到的像,观音菩萨是金色身,戴毗卢帽,就像地藏菩萨戴的帽子一样,戴毗卢帽,全身都是金色的,帽子也是金色的,他看到的。另外一个人,问他:你看到是什么样子?他看到是白衣大士,不是金色的。第三个,问他:你看到什么?他看到是个比丘,和尚,出家和尚。你看,三个人同时看观音菩萨,各人看的不一样。他所见的观音菩萨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各人的善根不相同,所以现的相不一样。同时现的,三个人同时看的,居然各人看的不一样,都看到了。也有人在那里拜,拜很久什么都没看到。那是什么?那是心不清净。不真诚,不清净,不善,你什么都看不到。

  你们想想,跟这些科学家在显微镜里看水结晶,是不是一个道理。这样我们才真正肯定、明白,一点都不怀疑了,「相随心转」、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宇宙之间,六根所对的一切万象,确确实实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不是外头真有,是自己性识变现出来的,自己受用。各人性识不相同,各个人变现的境界受用不一样。虽然讲共同,讲共业,共业里头还是不共。怎么晓得?譬如晚上我们看月光,去赏月,那不是一样的吗?有人赏月的时候非常欢喜,有人赏月非常悲哀。那什么原因?共业里头还是有差别,只不过我的业跟你的业有相似之处,绝对不是完全一样的。

  这些道理统统在《楞严经》上,《楞严经》讲的同分妄见、别业妄见,就是说明这个道理。是不是有真正共同的?有,只有到成佛,那是真正完全相同,佛佛道同。为什么?佛的心纯净纯善,不夹杂丝毫不善不净,那个现的相完全相同。等觉菩萨还不行,为什么?他还有一品无明没破。那这一品无明,各个也不是完全一样的。所以等觉菩萨在一起,同分,可以说是非常非常接近,并不是圆满,不是完全一样;完全一样,一定要到成佛的境界。这些理、事你明了之后,你就不会有疑惑。

  疑是修行人的障碍,因为你有疑,你的所知障破不了。所知障肯定牵涉到烦恼障,这两种障,它有彼此有关联的,并不是完全独立的。烦恼不能断,我们定慧就不能够增长,这是一定道理。所以我们从这里「普眼光明」,下面还有一个「行」。现在时间到了,下一堂我们接著讲。

  诸位同修,请看威光菩萨遇第三佛,遇第三佛第四段佛为说经。请看经文:

  【时彼如来。於其林中。说菩萨普眼光明行修多罗。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。】

  这一段非常重要。如来为大威光菩萨大众说的是什么经?经题,这是经的总纲领。主经经题叫「普眼光明」,『菩萨普眼光明行』。清凉大师不但在《疏》里面,跟我们把这个意思说出来,还怕我们不能够理解,所以他后面还有《钞》,《钞》也是清凉大师自己作的。疏是注经的,钞是注疏的,所以叫疏钞,钞就是注解的注解。

  我们来看《疏》里头说「见普法故,名为普眼,以慧为性故曰光明」。这是解释什么叫普眼,什么叫光明。《钞》里头讲得详细,「见普法故,名为普眼者,此释经名,而有三义」。第一个「约所见称普,言普法者,一具一切,一一称性,同时具足等,斯即十眼之内,一眼之能,经云一切智眼见普门法界故」。清凉这样跟我们一说,我们就清楚多了。他引经据典,证明他所说的意思跟经义相应。前面这两句话非常重要,「一具一切,一一称性,同时具足」,这十二个字比什么都重要,这十二个字是宇宙万法的真相。

  所以我们讲法界虚空界,法界虚空界在哪里?你看看从前禅宗,禅宗大德考验学生,这个学生功夫成熟了,明心见性了。测验测验你,是不是真的明心见性?随便出一个题目问你:真性在哪里?学生丝毫不考虑,真的是随拈一法,表示一下。老和尚看了,点点头,这考试通过了。他真正懂得了一具一切,任何一法都圆满具足一切法。

  我们在《华严经》前面读到,一微尘里面具足遍法界虚空界。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无量无边诸佛菩萨九界众生,在哪里?一微尘。你要想,那一微尘里头还有没有微尘?当然有。一微尘里面的一微尘,具不具足一切法?同样具足一切法。重重无尽,无量无边,这是性德,法尔如是,这个境界叫不思议解脱境界。没人懂!谁能入?前面我们读过,法身菩萨都不能入。这前面经里面告诉我们,普贤菩萨能入。我们今天学普贤行,那我们也是普贤菩萨?是的,普贤菩萨,小菩萨不行。什么样的普贤菩萨能入?当位普贤,当位是等觉,等觉菩萨能入。十地以前的叫位前菩萨,他不能入这个境界,重重无尽的法界。这是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读到的。

  所以,我们现在晓得这回事情,今天科学的发现,比佛经上讲的这个事实真相,还有很大的差距。什么时候能在一微尘里面看到世界,看到圆满的法界虚空界?现在科学看到水里头的结晶,这是很粗、很粗的现象;极其微细的,没法子。可能是每一个结晶体里面,那个粒子里面所包含的是法界虚空界,这是我们从《华严经》经教里面来推想,应该是这样的。你说为什么原因?一一称性。

  一具一切是现象,一一称性是原理。为什么会有这个相?告诉你一一称性。《华严经》到后面说出来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心识都是性,它一一称性,所以同时具足,它不是有相隔,同时。像圣一法师这三位法师在潮音洞拜观音菩萨,看到观音菩萨现身,同时。同时具足一切法相,所以各个人看的不一样。假如我去看跟圣一法师一样,圣一法师看到完全是金色身,我也看到金色身。这两个金色身是不是一样的?跟你说肯定不一样。你细心观察,不会一样的。

  正如同日本的科学家,这么多年来,在显微镜底下观察水结晶的图案,他说从来没有发现两个图案是相同的,道理在此地。到什么时候才看出相同?两尊佛去看是相同的,佛佛道同。不是在究竟果位上,看不到完全相同;能够看到相似,不能看到完全。这个道理在此地,这个《钞》里头讲的。下面这句话说得好,「斯即十眼之内,一眼之能」,这句话说得好,很不容易。他下面引经作证,「经云,一切智眼见普门法界故」,普门法界,普遍法界,平等法界。十眼之内的一眼,这个一眼是一切智眼。一切智眼,如来果地上证得的。这是普眼三个意思里头第一个意思。

  再看第二个意思,「况一眼即十眼,融无障碍」。「约能见称普,如五眼中佛眼,四眼入佛眼,皆名佛眼」。《金刚经》上讲佛有五眼,这个常识同学们都知道,肉眼我们都有,我们凡夫都有肉眼;天眼,我们没有,天人有天眼,阿罗汉有慧眼,菩萨有法眼,到如来有佛眼。如来是五个眼都有,如来是佛眼,那其他的四个眼统统是佛眼;如来的肉眼也是佛眼,天眼也是佛眼,慧眼、法眼都是佛眼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菩萨没有佛眼,菩萨有法眼,菩萨的肉眼也是法眼,菩萨的慧眼也是法眼,菩萨的天眼也是法眼。阿罗汉的肉眼、天眼都是慧眼。这是第二个解释。一眼就是十眼。为什么?圆融,没有障碍。所以他能见一切法,能见遍虚空法界,能见微尘里面的法界虚空界,能见重重无尽的法界虚空界。

  清凉在这个地方举例说明,使我们更容易理解,「如四河入海,无复河名,而具河味」。这是个比喻。譬如在中国黄河、长江、闽江、粤江,在陆地上分得很清楚,统统流向大海,流到海里面去了,就不叫长江水、黄河水,就不叫了,都叫海水了。这是用这个比喻来说,到如来果地上,佛眼所有一切眼都叫佛眼,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统统叫佛眼,不再叫其他的名称了,用这个比喻来说明。

  「金刚经云」,再引经为证,「如来有肉眼不」,这个字不能念不,要念否。「如是世尊,如来有肉眼,乃至如来有佛眼不。如是世尊,如来有佛眼」,这用《金刚经》的文句来做证明。「今十眼亦尔」。《华严经》上讲十眼,十是代表圆满。十眼,任何一眼都具足其他的九眼,所以「随一具十」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我们要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。下面还说「而诸教唯佛眼具五,余四则无」。这是一般教下里面常说的,佛眼具足五眼,这大家承认,其余这个四种就好像不具足。

  「今因果之人,皆许一眼,即具十眼,不唯后胜具於前劣,若一不具十,则非普眼」。清凉在此地为我们说出,《华严》圆教的说法,圆教的看法。我刚才跟大家说的,都是圆教里头的讲法。阿罗汉、菩萨这是因地的人,如来是果地的人,果地的人,佛眼具其他的,四眼都融入佛眼,都叫佛眼。所以我住在因地里面,菩萨法眼,菩萨的慧眼也是法眼,天眼也是法眼,肉眼也是法眼,圆教说的。圆教说的是真实圆满法。《华严》一切是用「十」表大圆满,所以《华严经》里头独说十眼。大乘经里面通常只讲五眼,没有讲十眼的。十眼,这个地方《钞》里头也引出来了,我们在此地都能够读到。

  「言十眼者,离世间品说」。这《华严经》第三十八品「离世间品」,里面说十种眼:第一个是肉眼,第二个是天眼,第三个是慧眼,第四个是法眼,第五个是佛眼。这是一切大乘经上说的。它后面又加了五个,第六个智眼,第七个光明眼,第八个出生死眼,第九个无碍眼,第十个一切智眼。一切智眼,前面说过,这个引经说「一切智眼,见普门法界故」,这都是「离世间品」的经文。这十种眼名称我们读过了,顾名思义,我们有一个概念;详细的讲解,等讲到「离世间品」这一段经文,一定跟大家细说。这是普眼第二个意思。

  这第二个意思里面,最重要的我们要记住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。就是这里开头所说的,「一眼即十眼,融无障碍」。所以在如来果地上,这十眼无论称哪一个眼,无不是一切智眼,一切智眼是究竟圆满。唯独如来果地上证得一切种智,一切种智是自性里面的圆满般若智慧,完全透露出来了,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了。它起作用就叫眼,不起作用,不用的时候叫智,用的时候叫眼,普眼的意思。所以从这些地方来看,我们的智慧太小了,小得不能再小了。也显示出来,我们愚迷是多么的严重。

  十眼是自性本具,一切众生自性是平等的,一切诸佛如来有,我们每个人都有,一切众生也都有!为什么我们今天变成这个样子?世间人讲耻辱,还有比这桩事情更耻辱的吗?没有了。中国古人说得好,「知耻近乎勇」,人不知耻,没有前途,没有出息。知耻的人才知道发愤图强,勇猛精进。我应当要跟佛看齐,应当跟佛一样,这才对。怎么可以说,甘心沦落成个凡夫?甘心做凡夫,还以为不错,这是真正不知耻。

  我有一次在美国德州休斯顿讲经,蔡念生老居士的公子,他是个大学教授,跟我在一起吃饭。谈到我们今天社会的动乱,人性不善。他说:总的来讲,就是不知耻。我很同意他的说法,当时我们两个谈得很投机。只要人知耻,知耻就是我们中国人俗话常讲「有良心」,社会就有前途,就有救了。人到没有良心,不知耻,这社会灾难无穷,说恢复正常那不是容易事情。当时我们就想到耻是八德之一,我们现在印的《德育课本》,课程就根据八个字排的,孝悌忠信礼义廉耻。人不能不知耻,尤其是读书人,学佛的人就更不必说了。你要不知耻,你不能够证果,你决定不能够勇猛精进,你怎么会认真学佛菩萨?这个字,关系大!

  所以我们商量,我们来提倡,办一个学社,这个学社的名字就叫知耻学社。非常好!我就请他:你有时间写一个缘起,知耻学社的缘起。我们大家制定一个知耻学社修学的纲领,在世界各地提倡。但是我离开美国这么多年了,再没有联络了。这个事情虽然停下来了,但是这个动机非常之好。要重建世界伦理道德,无论是世法、是佛法,真的要从知耻做起,这是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。一个人到不知耻,那是没法子救了,诸佛菩萨来都帮不上忙。真的是看著他堕落,看著他作恶,醒不过来。所以他这几句话是非常非常重要。

  我们再看《钞》里头讲第三个意思,「眼外无法,方真普眼」,这是解释《疏》里面这两句的,「约心境互收,方称普眼,此上标也」。把一切法,真的都收入眼底,无所不见,无所不明,无所不知,这才真正是普眼。能见是心,所见是境,心境互收,就是心境交融。境在心中,心在境中,这是事实真相。心要不在境中,境何以有灵知?相何以能存在?

  古大德还有一个比喻,用金来做比喻,譬如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。我们用金做成,现在人讲做成金器,首饰。我们有一个同修,也是常常有往来的,他做珠宝,他做假的,假珠宝,这个假珠宝是镀金的,非常漂亮。我到他的展览室去参观,大概有两万多不同的品种,他的样品。去参观的时候,琳琅满目,美不胜收,他销全世界,价钱很便宜,丢掉不心痛,人人都喜欢。实在讲,比真的还美、还漂亮。他的生意做得很好。从前馆长在的时候,馆长一起去参观,他送馆长不少,馆长随自己喜欢的挑了一些,统统都是镀金的,都是金。金在哪里?金在器里头。器在哪里?器在金里头。金跟器不分家,是一不是二,就跟这个比喻一样。

  一切智,一切智在哪里?一切智眼,在一切法里头。一切智眼就是一切法,一切法就是一切智眼。心在境中,境在心中,它确实是一体,它不能分的。我们今天讲精神跟物质,精神物质你能分得了家吗?分不了家。精神好比是金,物质好比是器,离开了金,没有器,离开了器,金也不能独立生存。

  所以一切万物,佛经上讲的「世界微尘因心成体」。世界是大的,微尘是小的,从哪里来的?心现心变的。心在哪里?心就在这里头。大而世界,小而微尘,统统是心变现的。它不是心是什么?所以宗门测验学人,学人真的悟了,随拈一法,无不是,真的契入了。入了之后,这晓得我们身体每个部分,每个细胞,头发、指甲,这是什么?因心成体,它有灵知。你把头发、指甲剪下来,你放在显微镜里面去观察,你看它有没有结晶?你看它对於外面境界有没有反应?我们的心善良,它一定反应非常美的画面;我们有瞋恨心、嫉妒心、不善的心,它的反应一定是很不好看的。所以不仅仅是水,一切万事万物,因心成体。我们从一个实验,一切都明了了。

  所以佛在经典上讲的这些道理,古时候这些大德们,他们能够悟入,真的比我们聪明,我们在这一点赶不上他。但是现在有些科学技术,帮助我们悟入,这是那个时候人没有的;我们很幸运,科技帮助我们开悟。科技帮助开悟,实在讲,你自己也有相当功行,然后再得科学这一证明,你就完全通达了。你自己如果没有相当基础,科技研究东西摆在你面前,还是不能悟入。

  不能悟入最大的障碍,这是我常常讲,你的烦恼习气不能放下。特别是你不能放下你的成见,这是真的严重障碍。换句话说,你不能够虚心学习。心要虚,心要空。空,它就灵;虚,它就觉悟了。每一个人的心、一切众生心都是灵明觉知,活的不是死的。为什么灵明觉知没有了?变成这样的愚钝?迷失了真心,迷失了灵明觉知,就变成冥顽不灵,变成迷惑不觉,搞成这个样子了。这是我们要认真反省,要改过自新。不能改正过来,这是真正的耻辱,不但是对不起佛菩萨,对不起自己,对不起自己的真心,对不起自己的本性。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?

  下面「以诸缘发见,即缘名为根」。这一句清凉大师有讲解,在《钞》里面,这是「别释所以」。所以是所以然的道理,前面跟你讲的当然之事。你知其当然,不知其所以然,你的疑惑没有能拔除。所以大师非常慈悲,再特别跟你解释所以然的道理。《钞》里头说「如大乘法师,以九缘发识,眼根名眼,余不名眼」。九缘生识是法相唯识里面所说的。这个大乘法师,就是指法相唯识这一个学派的他们的主张,他们的看法、说法。说「今则例之」,以这个来做例子。

  「眼根能发识,眼根得名眼,空明能发识,亦得同名眼,余六例然」。这个讲法,这是华严宗的说法,圆教的说法,就跟前面这个意思一样。譬如一般大乘经里面讲五眼,五眼最高的、最圆满的,佛眼。绝对不是说只有佛眼才称为佛眼,四眼融入佛眼都称为佛眼。所以在如来果地上,如来的肉眼,我们称佛眼,天眼也称佛眼,慧眼、法眼都称佛眼。「离世间品」讲十眼,十眼最后一切智眼,前面九条都入一切智眼,每一个眼都可以称为一切智眼。这个意思圆了,圆融了,确确实实能破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。

  人不能够圆悟,圆满的觉悟,障碍在哪里?障碍就是分别执著。所以经教,学经教为什么要老师?我自己看《大藏经》,难道不能成就吗?真的不能。不能的原因在哪里?因为自己有分别、有执著。佛在经上对这个人是这个讲法,对那个人是那个讲法,佛无有定法可说。你要是看多了,你妄想起来了,佛说法前后矛盾,怎么一会说空,一会说有?到底是空还是有?障碍就来了。这个时候就需要好的善知识、好老师来帮助你。

  佛说一切法,说法不一样,对象不相同,肯定是圆融的,肯定是无碍的。你要入圆融,入无碍,你才真正入境界,真正得了普眼。稍稍有一点疑惑,有一点分别执著,你决定得不到。所以大乘法不是一乘法。为什么要说大乘?有一类大乘根性,你先跟他讲圆融,讲一即是多,他听不懂,他没办法接受,跟他讲大乘,他能接受;你跟他讲肉眼不是天眼,天眼不是法眼,他能接受。为什么?他有分别有执著。

  五眼圆融,十眼圆融,真的,圆教根性的人,他才能接受,听到他不反对,别人不行,所以这种根性的人不容易。唯有这种根性的人,大心凡夫是华严教的当机,普通人还是做不到。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。九缘发识这个例子也非常之好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下一堂课,再继续一同来学习清凉大师的开示,就是《钞》里面这段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