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九七四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九七四卷)  2003/3/21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0974

  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如来赞叹大威光菩萨偈颂第七首:

  【汝已入我菩提行,昔时本事方便海,如我修行所净治,如是妙行汝皆悟。】

  这往下的四首偈是赞叹他行佛之因,当然果证一样如佛。清凉大师在这个地方的科判用的是「行齐佛因,当如佛证」,这四个字好。「齐」就是我们今天的话「向佛看齐」,佛怎么样做,我也怎么样做。你看佛怎么样修因,我只要跟佛一样的因行,将来的果证当然同佛,跟佛一样。所以这首偈子,四句偈不多,里面的含义太丰富了。从佛初发心修行,一直到证果,弘法利生全都包括在其中。确实这样的文字,中国人所讲的言简意赅,言语简单明了,意思具足圆满,一丝毫欠缺都没有。

  第一句说得好,『汝已入我菩提行』,你看看是「已入」。「汝」,这是文言,现在的话就是「你」,这是佛对大威光菩萨的称呼。你已经「入我菩提行」,这个「行」念去声,当动词用,如果是菩提行(ㄒㄧㄥˊ),这是名词;念菩提行(ㄏㄥˋ),动词,这个字是说我们生活行为。生活行为那是太多太复杂了,说不尽,佛有善巧,把无量无边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,总不出身、语、意,这叫三业。身,包括你所有的动作,这是身的行为;语是言语;意是起心动念,我们今天讲的思想见解,思想见解是意的行为。

  六道凡夫的身语意是迷惑颠倒,所以是造业。六道众生这个三业行为是造业。业又分三类,善业、恶业、无记业,这个无记就说不上善恶,身语意造作总不出这三个范围。但是六道凡夫这三种业是混杂的,不可能有一个人一生当中纯善无恶,这找不到;也不可能这个人一生当中专造恶业,有恶无善,也找不到;只能够说,或是善多恶少,或是恶多善少,善恶混杂。你要明白这个道理,你就晓得这六道众生在六道里面受生,他所享受的富贵贫通各个不相同,这是有原因的,佛家的术语叫做业报。业报里面又有共业、有别业。共业是大家造作有相似的业,那个果报就变成灾难、劫难,就是天灾人祸。人祸是指战争;天灾,我们讲天然灾害,水灾、旱灾、风灾、地震,这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,这一类的灾害是众生共业所感。现在我们对於这句话,我们可以很肯定的信受,我们没有怀疑了,绝对不是说这些灾害是天然的自然灾害,跟人类没有关系,这个想法错误的;还是佛在经上讲得有道理。

  我们这一次从日本的科学家经过八、九年的研究,他们研究水,水的结晶,从这个地方发现水有灵性,居然它能看、能听、能懂人的意思。它看到善的,听到善的,人有善意发出来,它的结晶就变得非常好,非常美好。如果它看的是不善的,听的是不善的,它感受人给它的意念也是不善的,它的结晶就很坏,在显微镜之下看到它,就很凄惨、悲观的那个现象。从这个实验我们就肯定,佛讲的话有道理,天然灾害是诸共业所感。为什么?我们大家给大自然的讯息都是不善的。大自然接受我们的讯息,它所看到的是不善的,它所听到的是不善,它所收到的讯息不善,都是造作五逆十恶,所以自然给我们的回报就不善。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这些灾难,华藏世界没这些灾难,诸佛净土也没有这些灾难?我们明白了,诸佛净土里面所住的人,因为天天接受如来的教诲,每一个人心善、语善、行善,所以这个大自然所收到的资讯,它看到十善,听到十善,收到资讯也是善,所以变现出来的结晶都是完美的善的结晶,哪里会有灾害?我们从这一点点的报告,我们会把佛经里面所讲的,这一切感应道交的事实真相、理论依据明了了。

  今天我们这个地球上有灾难,有大灾难。科学家也呼吁,我们的心念、心愿可以改变地球的自然环境。这些话,我在讲经很多年以前我就讲到了,我讲的只是经典里面的道理所说的,没有科学印证。那个时候,世界各地政府呼吁人民要重视环保。我曾经说过,这些各地政府呼吁能不能把环保做好?我摇头,不可能。为什么?佛在经上讲「依报随著正报转」,自然环境是依报,依报决定受正报的影响,这是佛经上常讲的。正报是什么?正报是人心。自然环境染污了,你在这上面想尽方法去改善,你要懂得染污的根源是思想的染污、精神的染污、心理的染污。你要不能把这些染污改善过来,净化你的精神,净化你的思想,净化你的见解,这是从根本上治疗,外面这个环境染污随之就清净了。我讲这个话讲了多少遍,许多地方讲经讲到自然环境,我都在这里劝导大家。现在这日本科学家证明了,他们实验水有灵知,它不是死的,它有感应。

  佛告诉我们,不仅是水,所有一切万物包括虚空,虚空也是「因心成体」。心是什么?心就是灵明觉知。灵明觉知是遍虚空法界,灵明觉知现一切色相,为一切色相之本体,所以它所现的这些色相也有知觉。所以不但水有知觉,佛讲大是讲世界、星球有知觉;小,讲微尘,今天科学家讲的原子、电子、粒子,它有知觉,它跟水一样也能看、能听、能感受人类的意念。这善恶的意思它能感受,它感受随之它就产生变化。所以人心到纯净纯善的时候,泥沙瓦砾它产生变化了,变成最好的结晶,最好的结晶就是珍宝。西方极乐世界,琉璃是大地,黄金是铺路的,所有物质变成珍宝;人心不善的时候,所有物质就变成泥沙石块,它是随心变的。所以中国古书上有记载,说古时候人心厚道,风俗纯朴,金银七宝很多;现在人心不善,这东西都没有了。这东西在哪里?现在它变成泥沙石块,它变质了!大乘经上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境随心转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

  因此,觉悟人,大威光菩萨觉悟了,彻底觉悟了,所以他的思想、他的见解、他的言行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,叫菩提行。「菩提」这是梵语音译的,它的意思是觉悟;这个地方的「我」,是佛陀自称。佛陀的身语意三业究竟圆满的彻悟,没有丝毫迷惑,我们套《十善业道经》上的话来说,没有丝毫迷惑夹杂,他是究竟圆满的大觉。大威光菩萨已经契入,换句话说,心是佛心,语是佛语,行是佛行。这个经里头所介绍的、所说明的,大威光菩萨成佛了。以后成佛,这个佛就是毗卢遮那如来,我们现在讲的「毗卢遮那品」,大威光是毗卢遮那的前身,也是生生世世修行,我们在这里看到他的圆满。

  『昔时本事方便海』。昔是往昔,过去生生世世,菩萨所学、所修、所教、所化,种种善巧方便无量无边。这就是说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,生生世世无论在什么时候,无论在哪一道,菩萨是十法界哪一个法界他都去,他都在那里修行,都在那里教化众生,他什么都知道。如果不亲自到那个地方去,你怎么会晓得?所以,他有圆满的后得智,无所不知;他有大能,无所不能;他有相好,他的相好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,千变万化。无论变化成三途恶道,那个形相跟三途恶道没有两样,他的心地依旧能保持纯净,一尘不染,一丝毫不迷,这才能普度众生。

  『如我修行所净治』,这都是佛陀说明自己生生世世,从初发心修成无上正等正觉,佛给一个修行人做圆满的榜样。证得究竟佛果之后,那怎么样?还要从头表演起,永远不间断的在表演。为什么?帮助希求觉悟现在还没有觉悟的人,帮助他们。这就是大乘佛法里常说的,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游戏神通,就像是演戏一样,演得非常逼真,让你一丝毫都没有感觉得出来他是在演戏。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,八相成道,在《梵网经》里面,他老人家给我们说出这个事实真相,是第八千次来表演。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就成佛了,就证得圆满的佛果,他到这个世间,这个世间人跟他有缘,他来表演。什么时候哪一批人缘成熟,他又来示现八相成道;缘没有成熟,随类化身帮助你成熟。你真正要是成熟的时候,佛就用八相成道这个方式来表演给你看。

  就像农夫种植果木一样,种许许多多的果木,水果桃李杏这一类完全成熟了,这个农夫就采它,那就好像是八相成道,推车去采这个果实,收成。当它没有成熟的时候,这个农夫天天要去巡视,天天去看,天天去照顾。这个天天去照顾,就好比佛对一切没有成熟的众生,随类化身,时时刻刻帮助他成熟。真正成熟,「应以佛身而得度者,即现佛身而为说法」,现佛身是成熟了。所以没成熟的时候,现菩萨身、现声闻身、现长者居士身、现童男童女身,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里面三十二应,《华严经》末后五十三参,这大家就知道了。

  所有一切的示现、应化,就是这一句里头所说的「如我修行所净治」,这地方我们著重在这个「净」字。换句话说,一切行为造作当中,我们修行的标准是什么?大乘经教里面所讲的觉正净,这是标准。经上为什么不用如我修行所「觉」治,如我修行所「正」治?他为什么用「净」?觉正净三个,为什么用净?这一个字不是随便用的。娑婆世界的众生,特别是佛灭度之后,末法一万年,这一万年众生的根性与净缘非常深,与净土的缘非常深。净土怎么个修法?心净则佛土净。所以世尊在《大集经》里面,等於说是为娑婆世界一切众生总授记,他讲了三句话,「正法时期戒律成就,像法时期禅定成就,末法时期净土成就」。你看《华严经》最后结归在净土,用意很深。觉正净是一法,一而三,三而一,究竟从哪一法契入?完全看众生的根性。娑婆世界末法时期一切众生,修觉、修正不容易;修觉没有这个天分,学正没有这个缘分,这才讲修净。觉,要上根利智,我们不是上根利智,所以没有天分。修正,正就是经教,没有好老师来教,没有好的同学在一起学,切磋琢磨;换句话说,学习的机缘遇不到,所以说没有缘分。净,实在讲缺少这两种,没有天分、没有缘分也能成功,它成功的条件是真信切愿、老实念佛,这就行!

  所以净门广大,收机最多,佛祖常讲「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」,一点都不错。你看印光法师常常教导我们的,显示净宗之殊胜,特别是在末法时期。因此我们真正修净土,决定不可以疏忽修清净心,一定要记住,心净则土净。我们将来往生,不但没有障碍,品位提升。西方极乐世界往生,那个品位不是阿弥陀佛给你的,与阿弥陀佛不相干,是你自己清净心纯度之所感应得的;你的心愈清净,品位就愈高。四土三辈九品,决定在你的清净心、清净行。

 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现在就知道珍惜现前宝贵的光阴,现前修学的环境。环境没有好坏,顺境、逆境都可以修,问题就是你会不会?我跟同学们说得很多,「处逆境,随恶缘,无瞋恚,业障尽消」。你们知不知道?你们肯不肯做?如果你要是遇到逆境、遇到恶缘,心里生瞋恚,你的业障全现,那不是消业障,你的业障在增长,你的麻烦大了。所以会的人逆境恶缘好修行。反过来,你「处顺境,随善缘」,环境非常美好,我们今天生活在此地,顺境。大家在这个地方修学、学习,什么都不要你操心,生活过得很好,遇到都是善人。在这种环境里面决定没有贪心,贪图享受,贪图据有,那就愚痴了。所以「无贪痴」,无痴是什么?对这个环境绝对没有一丝毫留恋,你的「福报全现」。如果在这个境界里头,你起了贪心,你有留恋,你的业障又现前了。

  在这里面诸位你就要了解,顺境逆境里面,我们真正能够觉悟到断贪瞋痴,这就是「净治」。佛菩萨聪明,他了解,他在十法界里头、三恶道里面,不起瞋恚;三善道里面,没有贪痴。这是简单、具体、明了跟诸位说出佛是怎么修的。你要知道离开了一切人事物,你到哪里修?天天去读经,天天去念佛,纸上谈兵,那是理论,没有通过事实。理论跟事实不能结合,你不能开悟;换句话说,你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。不能脱离六道轮回,这一生能保持这个样子不错了。来生能不能保持?难。为什么?一个转世这当中有隔阴之迷,前世所修学的忘掉了。你看你来生的缘分,你来生能不能得人身?能不能遇到佛法?能不能遇到善知识?能不能遇到同参道友?难!比什么都难。这种缘分,这佛经上常讲的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所以一失人身麻烦大!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,才知道这一生得人身的可贵,遇到这么好的机缘,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成就,其他的鸡毛蒜皮小事,不值得放在心上;一定要净化心行,要走纯净纯善的道路。纵然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凡圣土下下品往生成功了,大功告成。能够懂得这些道理、事实真相,提升自己境界,那是绝顶聪明智慧人。我们对这桩事情不能不留意。

  末后这一句,『如是妙行汝皆悟』。佛的「妙行」,威光菩萨彻底悟入了,统统都明了了。怎么明了?他做到了。信、解、行、证,威光菩萨也证入了,这叫真的学佛。我们看看现在佛教徒当中,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跟我讲的,百分之九十九以上,不是以下,搞什么?搞佛学,不是在学佛。天天诵经、念佛、研教,表面上看到好像很精进,很像那么回事情,实际上他心里所想的、口里所说的,他所做的,全不是佛教;这句话要懂得,全不是佛教你做的。佛没教你这个想法,没有教你这么说,没有教你怎么做,你居然还是照样。换句话说,随顺自己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。心里面还是自私自利,还是贪瞋痴慢,还是贡高我慢嫉妒,还搞这个。所以这不是佛教,佛没有教你这个。佛教你断十恶,修十善,结果你搞的还是造十恶,还是忽略了十善。所以李老师说大家搞的是佛学,不是学佛。

  我们在此地看到,大威光菩萨他真的是学佛,学得很像,他不是搞佛学。我们在此地读这首偈,最重要的要学大威光菩萨。当然我们没有他那么大的善根、那么大的福德,我们今天是起步,他是快圆满了,得如来这样的称赞。我们初学最重要的要觉悟、要明理,要明白事实真相,这些都要靠学习经教,你要不学习经教,你怎么会懂这个道理?你怎么会了解事实真相?你怎么知道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、种种成见,要随顺佛陀的教诲?你不知道!

  我们这一生真的是大幸大幸,无比的幸运!能够五十年不离开经本,天天在接受经本的薰习。我们的成绩?愈学愈欢喜。所以我才真正体会到、真正懂得孔老夫子在《论语》第一句话所讲的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」,他这几句话,我真懂,五十年的学习才彻底明白他老人家说这个话,那一种的心情。佛经上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孔老夫子的真实义我才懂得;这句话会念的人太多了,不懂。他如果真懂,他会有个懂的样子,我们能够觉察到。什么样子?好学。学习是他人生当中最大的快乐,他可以不要吃饭,可以不要睡觉,可以舍弃世间一切万事万物,这个学他不会舍弃。就是夫子也在《论语》里头说的,「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」。

  好学是圣人,好学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善事,没有比这个更善了。你学成了,自然就产生影响,身教!形象不一样,现在人讲的是磁场不一样;中国人讲的,你的气氛不一样;佛法讲,你放光遍照世间。世间人跟你接触就能生善心,恶人见到你了,他的恶念就没有了,他能生起善念,有这么大感召的力量。这个力量我们现在相信了,在日本人实验里头实验出来了。你的心真诚纯净,能够把恶人,他见到你,他整个身心起变化,他恶念暂时放下,善念生起;他离开你,那个善念还能保持一段时期,大概过两三天就没有了,那恶念又会生起来。所以常常亲近善人,你能保持那个善念不灭,有道理。我们常常读佛经,不离开佛经,天天亲近佛菩萨,保持净善,纯净纯善不失掉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偈颂第八首:

  【我於无量一一刹,种种供养诸佛海,如彼修行所得果,如是庄严汝咸见。】

  这首偈前面三句都是说佛的行因,佛所行的,你也都能够做到;末后一句是讲果德,其福等同如来。在这首偈里头,我们要学的就是拓开心量。你看这经上所说的,『我於无量一一刹,种种供养诸佛海』。我们今天的心量太小,在这个世间迷失了自性,不知道真心本性是量周沙界,心包太虚,不知道。随著自己妄想分别执著,把这个心量变得这么样的小,小到无法容人,可怜、可悲到极处。这个状况自己要负责任。在一家里面,父子不能包容,父亲看不惯儿子,儿子也看不惯父亲;兄弟不能包容,甚至於夫妻不能包容。今天我们讲这些话,诸位同学印象都很深刻,为什么?这个事实真相,你们亲眼所见,亲耳所闻,甚至於有些同学他说,这个发生在自己身上,在自己家庭当中、家族之中。

 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答案在佛经里头。佛告诉我们,这一家人是怎么回事?佛讲四种关系,就是四种缘,四种关系变成一家人。这四种关系,头一种「报恩」,报恩来的,我们俗话常讲孝子贤孙。虽然外面有不善的影响,他也会受,但是他那个根不坏,前世根深蒂固;会把这个报恩的心冲淡、减弱,他还是报恩,他对於父母依旧是孝养,这第一种。第二种「报怨」,报怨是什么?过去生中的冤家对头,他投胎到你家来了。来干什么?来报仇的,来报怨的。长大之后为非作歹,一定要搞得你家破人亡,他来报复的。所以佛菩萨连世间这些圣贤都常常劝导我们,冤家宜解不宜结,结了怨仇,这是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。今天的社会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动乱?生活在现代的世间,我们常常听到人心惶惶,没有安全感。这什么原因?众业感召。这个业不是善业,恶业,无量劫来累积的恶业,今天发作了,麻烦大!现在在这个世间,报恩的人少了,报怨的人多了,所以造成整个社会不好的风气。

  第三种来「还债」的。还债是这个小孩过去生中欠父母的,他这一生来赚钱养自己的父母,但是没有孝敬的心,对父母并没有恭敬心,但是对父母的生活照顾很周到。我们这一看起来,这是还债的。第四种是「讨债」的,父母前世欠他的,他来讨债的,所以我们常讲讨债鬼。讨债,看父母欠他的多少,如果欠得多,他大概活的时间长;如果欠得少,他几年就走了。你费了心血、费了金钱去养他,还没有成人他就走了,死了,来讨债的。要不是这四种关系,不会成为一家人。

  佛在经上把这个关系跟我们讲得清楚,我们这一生当中遇到的人,熟人,都是这四种关系。这四种关系有浅深不相同,如果不是这四种关系,对面也不会打招呼,也不会相识,陌生人。所以我们在马路上走,看到许许多多人,陌生,没有这四种关系。看到有个人,他见你笑笑,跟你点点头,那都是有关系的;过去生中有善缘,缘很浅,一生当中也许就这一面,点头微笑一下。也会看到,看到那个人瞪著眼睛,对你的表情很不好,很讨厌你,不欢喜你,也是个陌生人,可能这一生当中也只遇到这么一次,缘非常浅。人与人,人与一切物(动物、植物),你遇到了,总跟前世有关系。如果没有关系的话,哪有这种缘分?这些理事、因果只有佛法讲得透彻。所以佛教给我们,恩不要报完就没有了,希望恩义要生生世世保持;怨恨、怨仇希望这一生能化解。我欠别人的债应当还,别人欠我的算了,不要计较了。我们能够这样看,这是智慧生了,这是智慧;能放下那是功夫,那就是此地讲的修行。

  我们要学诸佛菩萨,学什么?学供养。普贤大愿里面给我们讲的「广修供养」。那个广,「无量一一刹」,尽心尽力供养,供养的福比布施的福殊胜太多了。实在讲,这两个形相非常接近,布施跟供养在表面上看、形式上看完全相同,用心不相同。用真诚恭敬心布施,那就是供养;布施里头没有真诚恭敬心,那叫布施。所以事相上一样,果报上有很大的差别,修供养是法身菩萨、是诸佛如来;修布施得六道的福报,得十法界里面的福报,通常我们讲九法界,没有办法契入一真法界。

  我们今天修净土,净土法门我们所希求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西方极乐世界,《无量寿经》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开章明义就告诉我们,「咸遵普贤菩萨之德」,这句话说得这么清楚,这么明白。西方极乐世界修什么?修普贤菩萨法。普贤菩萨法这十个纲领,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、广修供养。所以我们要想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你要不修普贤菩萨法就不相应。换句话说,这一生能不能往生是个问号,没有办法肯定。如果你在这一生当中,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你都能与普贤菩萨这十愿相应,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把握,决定往生。那你就要记住,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要用恭敬心对待,礼敬诸佛!那个诸佛里头包括无情,《华严经》上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我们这一生用真诚恭敬心处事待人接物,这一生时间并不长,几十年寒暑,能够勤学,不疲不厌不中断,我们取得西方极乐世界永恒的幸福。如果在现前这短短几十年当中你疏忽了,这个机会你就错过了。

  称赞如来,我讲得很多,称赞别人的善行善事,别人不善之处,决定不放在自己心上;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上,你就错了。你的身像一个容器一样,这个杯子是个容器,把别人肮脏东西,不善,放在这个里面,你的亏吃大了,把你的心、清净心染污了。你的清净心为什么变得这么脏,这么浊恶?里面装的全是一切众生的不善。诸佛菩萨聪明,不做这个傻事。口里面说别人的不善,口吐浊恶。现在的世间人,粗心大意,他也许听了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;鬼神灵敏,鬼神厌弃你;佛菩萨更不说了,远离你了。如果你要是有智慧,你要是聪明,我的心只装一切众生的善,决不装一切众生的恶,我的心就变成纯善。口里面的言语是赞叹别人的善行善事,佛经上的口吐莲花。你看这个东西都在自己一念的觉迷,你的心善、言善,不但人敬你,鬼神尊敬你,诸佛菩萨欢喜。

  供养,范围非常广大。财供养,以财物帮助苦难众生,他有迫切的需要,帮助他。佛在经教上教给我们四事供养:第一个是饮食,他缺乏饮食;第二个是衣服,他没有得穿,要布施衣物;第三个是卧具,他晚上睡眠不好,害冻了;第四个,他有病,你要布施他医药。人生活在世间,这是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;要常常想到,常常顾到,尽心尽力去做。布施的对象,不分国家、不分种族、不分宗教信仰,看到他有需要,以恭敬心、诚恳的心去帮助他。普贤菩萨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,这种财布施,纵然是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都不如法布施,所以一切供养中,法供养为最。财供养里面,这些物质布施供养叫外财;我自己亲身照顾他们,这是内财布施,现在我们讲的做义工,道场有义工。贫苦的人家,到人家家庭里面去做义工,帮助他,许哲居士一生干这个事情。她在新加坡,我听说现在还帮助二十多个家庭,是新加坡最贫苦的家庭。她做义工,她天天去看他们,看看他们有没有吃的?有没有穿的?如果生病的,她陪他们一起去看医生,这是内财布施。内财布施的功德,比外财布施还要殊胜。

  但是我们在经教里面明白过来,布施供养里面,法布施、法供养最重要。法供养是帮助他破迷开悟,帮助他转恶为善。他为什么受这些贫穷苦难?过去生中没修福,所以过得这么苦。纵然你以财物来帮助他,你只能帮助一时,你没有办法帮助他一辈子。那要怎么办?一定要教他,要劝导他。年岁如果太大了,到七老八十了,这个时候受很多的苦难,没吃的、没穿的,你教他学东西他学不来了;在这个环境里面,最好是劝他念佛求生净土,劝他忏悔过去这一生当中所造的业障。他这一生当中没修福,他要修福,晚年的时候怎么会遭遇这样的苦?劝他念佛求生净土。如果不是这样照顾他,我们布施供养做得不圆满。

  如果他还年轻,像孤儿院里被遗弃的这些儿童,很可怜,他年岁小,他可以教,我们要好好的教导他。如果自己有能力,有这个缘分,样样具足,最好是办学校。学校里面对於这些苦难的儿童,不但不收学费,学校还能够养他,他住在学校里。我这个念头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得来的,我们那个时候年岁小,十几岁,流亡学生。战乱里头没有学校念书,跟家里头失去联络,也没有经济来源。那个时候政府做了一桩好事情,把这些学生统统召集起来,国家办学校,这个学校就是公费,就像军队一样,每一个学生有一份口粮。吃的、穿的、居住的一切生活,国家拿的钱,就是公费,国家来养这些儿童。老师全心全力照顾我们,老师是我们的父母,同学是兄弟姊妹,我们是这样过来的。所以我觉得,这个学校里头对於清寒贫苦的这些学生,应该这样照顾。

  现在学校没有这个公费,但是这个世间善心的人很多,有能力做好事的人很多,学校可以把这个状况公布给社会,让社会慈心人士领养,用这个方法。譬如我这个学校,我收十个学生、二十个学生,由这些慈善人士,他负责养一个,或者是养两个,一个人这一年的费用多少,这是个好办法,能做得到。学校里面盖一栋宿舍,给这些孤苦伶仃的学生让他们居住,由老师来辅导他们。往往他们读书比一般学生更精进,为什么?他知道将来自己一定要独立,否则的话,他不能谋生,学校毕业出去之后怎么办?没有人养他!一定要发愤努力读书。老师义务在那个地方辅导他们,法布施;这些领养的人,财布施,帮助社会解决问题。

  自己如果有能力,特别是宗教团体,以宗教的力量来办个学校,这个学校是专门收贫苦的学生。宗教的信徒捐献,做为学校里面的经费,这个学校就等於是公费,使这些孤苦伶仃的儿童不至於失学,能够受到好的教育。这是诸供养中,最善的供养。现在,我们在学校里面设奖学金,我们的奖学金有两种,一种等於是象徵性的,鼓励学生勤学,这个奖学金数量不多。另外一种真正清寒,没有能力升学,他高中毕业了,有能力读大学没有经济的支援,我们可以帮助他,帮助他完成大学的学业。这个大学四年,包括他生活费用跟学费,这是救济贫苦。

  以真诚恭敬心来修,这就是说也是供养诸佛,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,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「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,我们用真诚恭敬心来帮助他。我们想到一切诸佛如来,他们在没有成佛之前,生生世世他们干这些事,我们要学习。纵然没有能力,我没有这财富,我自己生活很艰难,我们这个念头不中断,我有心,谚语里头所谓是「心有余而力不足」。我不是没有心,我也常常修福,希望将来自己有福报的时候,我的心愿都能够落实。所以过去生中没有修福报,不要紧,你懂得这个道理,了解方法,现在修来得及。

  我二十六岁闻到佛法,非常难得遇到章嘉大师,他就把这些道理方法教给我。我相信,我依教奉行,努力去做。二十六岁开始懂得修福,懂得布施供养,我真干。到我四十岁的时候,我在物质生活上就不缺乏,就改善了,四十岁以后,愈来愈好。四十、五十、六十、七十,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殊胜,不但物质生活没有缺乏,还有多余的,还能够帮助许许多多需要的众生。我帮助的,我是学印光法师,所有一切同学们的供养,我统统做法布施:印经、印佛像、印善书,都做了这个。除这个之外,那是很少部分,布施医药、放生。我这一生布施供养里头就做这三桩事情。因为力量很薄弱,真的到七十岁之后才有力量做奖学金,帮助贫苦的年轻人完成学业,才有这么一点力量,在从前没有。我们读这个就晓得要学。

  『如彼修行所得果』,这个「彼」是诸佛如来。『如是庄严汝咸见』,你统统都见到了。你见到是你统统都学到了,把诸佛如来所修的,你也能够如法修行,成就自己果德,这个果德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。在这个地方,我们必须要体认清楚,在日常生活当中,点点滴滴都是奉献。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,不为自己,没有一点私心,没有一点自利的念头。我这个身活在这个世间,不是为自己的,没有自己。活在这个世间是什么?活在世间为一切众生服务的。这为一切众生服务,这就是供养。

  我们的服务尽心尽力,只要尽心尽力,那就是供养,那就不是布施了;布施未必尽心尽力。尽心尽力是供养,身是供养,心是供养,念念想的是一切众生,如何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?如何帮助一切诸佛正法久住?正法久住用什么方法?只有一个方法,如教修行。把诸佛如来、菩萨、祖师大德的教诲,用我这个身体表现出来,这是正法久住。我天天在讲台上讲,讲了我自己做不到,这个法不能久住。自己一定要做到,我学会一句,这一句我就要落实;学会两句,这两句要落实。学会真诚,我就用真诚心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。我学到了,我学会了清净,那我在一切环境当中决定不染污。这个不染污是什么?不受环境的影响,那就是不染污。身心在一切境缘当中永远保持清净平等。

  现在人有一句流行的话说「不受一切诱惑」,那就是不受染污。这一桩事情做起来难,但是有方法,天天读佛经,天天听佛经,时时刻刻让佛菩萨提醒自己。为什么?自己的烦恼习气,实在讲太重太重了。古人讲的话讲得好,三天不读圣贤书,面目可憎。这个意思讲,你三天不读圣贤书,你的样子很难看,你的毛病习气都现前了。所以我们是凡夫,而且并不是利根上智,中下根性的人,自己要肯定自己,薰习就比什么都重要了。天天用圣贤书来薰习自己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烦恼习气才现行,一读圣贤书把它压下去了。除这个办法之外,没有第二个办法。

  所以我上一次到新几内亚,那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地区,当地有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伊斯兰教。我见到这些宗教的领导人,我劝导他们最好宗教能够团结合作,团结合作力量就大了,办一所学校。从幼稚园办到大学,慢慢的办,先办幼稚园,随著学生年龄慢慢长大了,接著再办小学;小学六年了,毕业了,再办中学;中学学生毕业了,再办大学。分成好几个阶段来办,准备十年,或者十五年、二十年,这个学校成就。慢慢来,在经济上就不会有困难。学生怎么教法?我们一定要有重点,我给他提供的意见:幼稚园、小学著重在伦理道德的学习,扎根;初中、高中六年,著重在技能的训练,他有一技之长,将来离开学校,不能再升学了,他在社会上可以谋生,他能够生活下去,能够改善他的生活环境,改善他的生活品质;大学培养专门学术的人才,培养社会各个阶层领导的人才。我说: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,宗教对社会那有真正的贡献。这都是属於「种种供养诸佛海」。

  今天世界的动乱,根源是什么?根源是我们疏忽了伦理道德的教学。古时候在中国,这大家都知道的,中国从秦统一,秦统一很快就被汉灭掉了(楚、汉灭掉了)。汉建国一直到今天,这两千多年来,中国始终维持大一统的局面,长治久安靠什么?靠伦理道德的教育。现在中国社会动乱,动乱的原因是什么?是最近一百年,我们把伦理道德的教学疏忽了,迷信西方人的科学技术、工商业,疏忽了伦理道德。科技发展了,工商业发展了,经济起来了,道德沦落了,这样造成社会动乱不安。纵然人富起来了,富而不乐;富而不乐的社会,不如贫而乐。

  由此可知,伦理道德的教学比科学技术重要多了。人能够从小接受伦理道德的教学,一辈子不会做坏事情,一辈子能够守住自己的良心,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情,这个成就就不可思议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