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九七一卷) 2003/3/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0971
诸位同学,请看「当机获益」第九句:
【得显了大光明,名如来功德海相光影遍照。】
九地菩萨,善慧地。这个五位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凡是第九都是法师位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「显了药病」,显是明显或者是显示,了是通达明了。什么是病?什么是药?九法界众生都有病,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那是药,称之为法药。因此,佛门当中也常常称赞诸佛如来为大医王,好像是个很好的大夫一样,大医王。菩萨、诸大菩萨,就是法身大士,那都是小医生,他们还没有毕业,但是他们所学到的,所明了的,也足以诊断九法界众生的一切毛病,包括你的身病、你的心病。最重要的心病,身病不重要,身病很好治,心病难治。身病从哪里来的?从心病来的。
这几天我们从得到水结晶的讯息之后,从台湾买到两本书,我还没看,但是有不少同学已经看过了,告诉我,他们再继续实验,实验这米饭也有感应。他们把一锅煮的饭,这完全相同的,一锅煮出来的,装在两个实验管里头,一个管子给它感恩、爱的讯息,另外一个管子,给它一个瞋恨、恶的讯息。大概隔一段时候,再看这两个实验管的饭,一个里面是白的,一个里面发黑。恶的讯息,那个实验管子里的米饭变成黑色的,这说明什么?不仅是水,它会听,它会看,它懂得能够接受外面的讯息。我还听一个同学跟我说,上一次波斯湾战争,打得非常激烈的时候,日本也在做这个水的实验,突然看到这个水的结晶非常不好,统统是属於一种重金属的结晶,那个图片我们曾经看到过。这就使我们体会到,波斯湾战争距离日本很远,这个距离一万多公里,那个地方爆发战争,这个地方有这么大的影响。从这个地方,我们真正明了,人的念头,佛常讲念头一动,你那个思想的波非常迅速,比电快得多,光跟电的速度太慢了,心灵的感应速度太快了,这才起心动念,那个地方立刻就感应到了。你看日本就感应到了,在这段期间看任何地方水结晶,都是像重金属那个样子。
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诚心诚意念佛,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,你想想会不会立刻就起共鸣,这里面就通达,畅通无阻了。我们的能力很薄弱,佛的能力神通无量无边,我们想想,我们会不会得佛力加持?肯定得。为什么得佛力加持不明显?这里头还有个道理,什么道理?我们妄念没有断。纵然是在念佛诵经,还夹杂著妄想。这样一来,把佛菩萨加持的能量降低了,我们从这个科学实验真的得到证明。所以我常常在讲席里头劝大家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决定不要跟一个人做冤家对头,那个伤害是伤害自己,不是伤害别人。伤害自己什么?破坏自己的清净心,破坏自己的平等心。纯净纯善的心,是我们自己的真心,被破坏了。只要恢复到纯净纯善,我们真心里面本来具足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都能现前。能现多少?那就看你净善的程度。换句话说,你有一分净善,它就有一分的感应;你有十分净善,它就有十分感应。你看从物质结晶里面,不就明白了吗?水如是,饭如是。
佛在经上跟我们讲,「世界微尘,因心成体」,世界是最大的,微尘是最小的,说一个最大,说一个最小,里头所有一切物象全部包括在其中,我也跟诸位说,包括虚空在内。虚空里面有磁场,我们有感觉,感觉得这个地方看到心情特别开朗,特别舒服,实际上,虚空什么都没有,但是在有些场合当中,感觉得很不舒服。虚空跟物质一样,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。佛经常常讲的真心、妄心,真心灵明觉知,真心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不垢不净,《中观论》上讲的八不,不常不断,那都是讲的真心。真心遍一切处,遍虚空法界,虚空法界里头所有一切的物象,万事万法都是真心变现的,唯心所现。现的相是什么样子?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前面我们读到的「华藏世界品」、「世界成就品」,你看这经上讲的那个庄严。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经》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,那就是唯心所现的。华藏世界的居民,极乐世界的居民,心地都是纯净纯善。
我们一般大乘经上讲的,法身菩萨居住的地方,实报庄严土,那就是纯净纯善的心变出来的,就是那个境界。十法界呢?十法界就产生变化了,你这个真心里头夹杂著不净不善,就这么回事情。十法界众生,愈往上面去夹杂的愈少,愈往下面夹杂的愈多愈严重,把一真法界这个相变成不善的相。佛经上讲,我们这个世间是五浊恶世,五浊恶世怎么来的?因为这个地方居民的心,浊是染污,不清净;恶,念头恶、思想恶、行为恶,十恶!所以一切万事万物的结晶就变得很差,就这么个道理。这个道理本来的确是非常难懂,科学家这么一实验,我们就恍然大悟,就明白了。明白之后,我们自己修行,门道确定了。门道是早已经知道了,但是半信半疑,不认真去学,现在清楚了,认真学习。学什么?学清净心、学善心。就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提倡的,我们修真诚心、修清净心、修平等心、修正觉心、修慈悲心,所有一切物质结晶,都变得跟极乐世界、跟华藏世界一样。
多少年来,我们每三餐吃饭,我教大家念阿弥陀佛,不念供养咒。从前,我初出家一般寺庙里面,吃饭之前合掌一定是念:供养佛,供养法,供养僧,供养一切众生。都念这个,实在讲,有口无心。我们华藏图书馆成立之后,我就跟大家把它改了,改成什么?念十句阿弥陀佛。把一切杂念妄想放下,诚诚恳恳的: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阿弥陀佛。念十声,我相信这十声比我们那个供养咒有效。有什么效?我们吃的这个饭菜的结晶不一样,阿弥陀佛是性德的尊号,万德洪名!万德洪名,你看所有一切万事万物,我们以万德洪名来对它,它的回应一定是最好的,我们没有做错。我们以这个供养三宝,以这个供养一切众生。这平常合掌是供养佛,供养法,供养僧,供养一切众生,再问一问,我拿什么供养?拿我的妄想杂念来供养。拿我的妄想分别执著,胡思乱想,拿这个来供养,那行吗?不成!所以这一句六字洪名的供养就太好了。你念六个字也行,念四个字也行。
《弥陀经》上跟我们讲的「执持名号」,名号只有四个字。「南无」是皈依、是恭敬,是客气话。过去莲池大师在世的时候,这是一个专修净土,专弘净土,是我们净宗的祖师。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,念阿弥陀佛要怎么个念法,他教人念六个字,南无阿弥陀佛。你老人家自己怎么念?他念四个字,念阿弥陀佛。别人就问:为什么你教别人念六个字,你自己念四个字?大师就说:我对於经教、净土深信不疑,我这一生决定要求生西方净土,所以跟阿弥陀佛客气话统统免了,执持名号,我就念阿弥陀佛,念名号。教你们为什么念六个字?因为你们对於这个法门,对於经教,没有坚定的信心,你们对这个世界还留恋,说想去并不是真的想去,那么你们念六个字好,六个字前面加皈依,皈依阿弥陀佛,恭敬阿弥陀佛,这个好。你看看祖师为我们开示的。
我们读了这些文字,听了这些话,有没有醒悟过来?如果决心这一生要求生净土,再也没有疑惑,那你就学莲池大师,四个字。一生当中,这一句佛号念到底,什么妄念也没有,也不要著急往生。一面念佛一面在求往生,怎么我念了一年还没往生,念了两年还没往生?你不会往生的,为什么?你的功夫不到家。为什么不到家?夹杂著想往生,你的功夫不纯、不精!精纯是里头一个杂念都没有,连往生极乐世界有这个愿,没有这个念。这两句话,诸位要仔细听。我念这个阿弥陀佛干什么?就是求往生的!所以念的时候不要再夹杂求的念头,那个念头是个妄念。
心里存一个净,已经不清净了;心里存个善,那已经不善了。你的真心本来就是净的、就是善的,你现在再加一个净,再加一个善。世尊在楞严会上给富楼那尊者说得很好,富楼那尊者问:无明从哪来的?为什么会有无明?佛就讲「知见立知是无明本」,就是我刚才讲这个意思。你的心本来清净,你现在还想一个净,这就是画蛇添足,这就叫「知见立知」。你本来有知见,你现在再把它建立一个知见里头,这就是无明,无明是这么来的。你的心本来是善的,你现在还要加一个善。诸位要晓得,真心本来是真诚的,本来是清净的、是平等的、是正觉的、是慈悲的,这本有的,你要把这五个东西加上去,你就变成不真、不清净、不平等、不觉、不慈悲了。可是在我们现前的程度要不要?要;不要不能恢复。
我们现在起心动念都是妄心,虚情假意,我们心不清净,严重的染污,不平等,贡高我慢,自赞毁他,迷而不觉,自私自利。这五种德没有,所以要特别提倡,要好好的学。这个就是我们前一堂所讲的,有功用道,我们是有功用道。有功用道能不能见道?跟诸位说,不能。但是有功用道用到纯熟了,我们现在说有心念佛,发心念佛,念到纯熟的时候,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,那就入无功用道,就入了境界。所以要晓得,佛跟我们讲的一些经教,教给我们一些方法,是手段、是方法、是善巧方便。但是不依这个方便,你不能入门。你看看佛门里头常说的几句话,最重要的话,佛法是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你要不用这个方便法,你永远不能入门。方便法用到什么?用到无功用的时候,自然就进去了,方便不可思议!
我们今天念佛,怎样才能念到一心不乱?很简单,只要老老实实,一天到晚拿著念珠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脑子里头什么念头都不想,你念个两年、三年,这是一般人,纵然一心不乱得不到,功夫成片得到了。功夫成片也有上中下九品,大概上三品就能够自在往生。什么叫自在往生?想什么时候往生,什么时候就可以走,你功夫成熟了。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,为什么?住即无住,无住即住。为什么要住?帮助有缘众生。换句话说,我到极乐世界去,我自己的事情办妥了,随时可以去,一点罣碍都没有,为什么不去?还有很多人跟我很好的,相信我,他们功夫没成熟,我要带他一把,我迟一点去,我把他们统统都带去,就这么个意思。自己,小乘经上常讲的「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」,这个时候住世完全为众生、为别人,与自己毫不相关。
这个情形实际上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,乘愿再来。他突破这个关口之后,他活在这个世间是再来身,他自己的业报尽了,没有了。他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还不去,为众生。所以乘愿不必要打个回转,再去投胎,不必要,就这个身体,这身体还可以用,还没有坏,还可以用!还可以用,那就继续再用几年、用几十年,一切随意。说随意,众生的话,众生知见;佛法里面讲,随缘。随缘不是随意,意是自己的意思,没有自己的意思。随缘是什么?随众生的缘分,佛法讲众生得度的缘分。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好,「显了药病,是功德海相」。经文里面,第九句是『得显了大光明』,有这样的能力,才能够教化众生,才能够帮助众生。你总得知道众生病在哪里,你要用什么方法,方法是药,什么方法来对治!佛法里头,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那都是药,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,无量无边烦恼,用来对治的。所有法门当中,最方便的、最容易的、最稳当的、最可靠的、最快速的,就是持名念佛。所以佛在经上说,持名念佛叫阿伽陀药,「阿伽陀」是印度话,翻成我们中国的意思,就是万灵丹的意思。不管什么病,你用这个药准定药到病除,他不是哪一种药对哪一种病。那八万四千种,确确实实哪一种药对治哪一种病,阿弥陀佛是什么病都治,所以称为大医王。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心病、身病,没有不治的。
这个我们在《往生传》看到的,在《净土圣贤录》里头看到了。我看到古往今来,念佛往生的人,他念了多久的佛?三年到五年,最多的。以前没有接触过,接触这个法门的时候,大概念了三年、五年。我们看这些书要细心,你在里面能有悟处。曾经有人问过我,他也发现了,这个读书算是细心的,他发现了,他来问我:法师,是不是这些念佛人,他们有的三年、五年寿命就到了,他往生了。我给他的解释,不然。为什么?没那么巧。你说有几个,那还能说得过去,那么多,那肯定不是寿命到了。不是寿命到了,那是怎么回事情?功夫成熟了。只要念到功夫成片,这个上三品,我说过他有能力自在往生。他看看这个世间,没有什么可度的机缘,那就没事了,不必要在这个世间住下去了,提早走。纵然还有寿命,他不要了。《净土圣贤录》里面记载,宋朝莹珂不就是一个例子吗?他是勇猛精进,三天三夜,不吃饭、不喝水、不睡觉,真的把阿弥陀佛念来了。阿弥陀佛跟他讲:你的阳寿还有十年,到十年之后,你临命终时,我来接你。莹珂这个人聪明绝顶,他立刻就跟阿弥陀佛说:我现在就跟你走,我十年寿命不要了。阿弥陀佛就答应了,他说:好,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。三天之后往生了,他也没生病。《净土圣贤录》里面往生多半都是这个情形,不是说他寿命到了,不是的。
人只要具足这个条件,有这个能力。所谓是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我也如此,也是这么一个想法、看法。这个世界有什么好值得留恋的?浊恶到极了。你好心对待别人,人家怀疑你,人家提防你,你说有什么意思,不如早走。西方极乐世界,无论在修学、生活一切环境比这个地方殊胜太多了,这不能比,不止天渊之别,不止,超过!为什么不去?在这个地方修学,功夫总有中断,你看你每天睡觉的时候不就中断了吗?纵然你功夫很好,白天绵绵密密不断,睡觉就断了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不要睡眠了。五盖,盖是盖覆、是烦恼,没有了。这五盖是什么?财色名食睡,这五样东西没有了。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要用钱了,钱财是一点用处都没有;也不要什么名,争名、争位也没有了,平等法界。每一个往生的人,跟阿弥陀佛,跟观音、势至平等。一切往生的人统统平等,不要争名。不但男女之欲没有了,所有一切的欲望统统没有了。也不要吃饭,经上常讲,还有吃饭,那是什么?那是你习气。我们从娑婆世界去往生,去到那个地方时间不久,常常:怎么没有吃饭?你这个念头一想吃饭,饭菜都展现在你面前,变化所作。一看到这些,我现在在极乐世界,不在娑婆世界,不需要吃了,马上就没有了。
这个现象就是今天科学家讲的,能与质的转变。你想要的时候,能量转变成物质,不想要的时候,物质马上解放成能量,就不见了。所以财色名食睡,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。西方世界没有白天晚上,跟你说没有年月日,光明世界。生到那边干什么?天天学习,每天在学习。跟著诸佛如来学习,老师!菩萨声闻,同学!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,那个上善是等觉菩萨,跟他们在一起,接受他们的气氛,把自己快速的提升。
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,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凡圣同居土,下下品往生的,烦恼习气最重,一品惑都没有断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土下下品。什么时候你见性成佛?经上讲十二劫,这是最长的。在我们这个世界,你证得法身,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你还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,你才能圆满菩提。西方极乐世界,十二劫就圆满菩提了。你才想到那个世界修行,那多快。他为什么快?他没有白天晚上,他的进步是永远不中断的,只有进没有退,所以说皆是阿惟越致菩萨。阿惟越致菩萨就是你决定不会有退转的,天天往前进。进有快慢不一样,有人进得快,有人进得慢;总而言之,天天有进步。每天听无量无边诸佛说法,每天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。供养是修福,闻经是修慧,福慧双修,所以那里成就得快,太快太快了。
我们晓得这个道理,晓得这些事实真相,我们就知道,我们这一生当中什么是大事?这是大事。其他一切应当放下,不再去理会,我要办我的这个大事。我们自己相信,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凡圣同居土没错,但是绝对不是下下品,至少也会中品往生。中品往生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证无上菩提,大概差不多(我过去曾经说过)四劫,五、六劫就成就。确确实实捷径,比哪个法门都快速,我们何必还要搞别的?为什么不一门深入?
我今天实在讲也是搞得不少,这一生当中,过去讲了不少经。我讲了四十五年,几十部经论,这不是搞乱、搞杂了吗?没错,是搞乱搞杂了,我知道。为什么要这样做?没人讲。所以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品位,浪费一些时间帮助别人。如果我要没有这些外缘,有个很安定的环境,让我自己来修行,我是一部《弥陀经》一门深入,我有把握在这一生当中取上品上生,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。现在为什么讲《华严》?没人讲。开心法师,我看前后不少年,我们认识不少年,来劝我、求我,至少有十次,请求我把《华严经》从头到尾讲一遍,做成录音,那个时候还没有录相,留给后人做参考。他说的语气很悲哀,很感动人!他说:法师,你要不讲,以后恐怕没有人讲。我想想也应该。韩馆长临走之前也有这个愿望,也希望我把《华严经》讲一个完整,留著一套录相带,我这是受人之托。这个讲经的因缘,诸位要晓得,没有那些人来找我,我是一部《弥陀经》念到底的。我跟大家说过,我最喜欢《弥陀经要解》,我喜欢蕅益大师的文章,言简意赅,展开《经解》生欢喜心。所以我劝同学一门深入,一部经学到底、讲到底,你的成就在我之上。你一生当中像我这样搞这么多,你的成就我想顶多跟我差不多,你想超过我那不是容易事情。如果你一门专攻,你一生修一部经,讲一部经,我会点头,你很有可能超过我,超过我是在意料之中的。
你们今天学习的环境比我好,我在求学的时代,没有地方住,到处流浪,流浪很辛苦,到哪个寺庙,人家请你讲什么经,你就得要讲。你要不讲,他就不接待你,你没地方去!不像我们今天,有这么一个固定的道场,你想学哪一部经,能够成全你。我们这个小教室建得很多,你每天都可以复讲,天天复讲,就讲一部经。你能够讲上五十遍、一百遍的时候,你就法喜充满了。夫子在《论语》里面讲的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」,这句话你懂得了。为什么?你证得了,你入这个境界。你要去弘法,去讲经说法,那就是「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」,夫子这个境界你才真懂得了。否则的话,这几句话你一辈子都不会懂。你会念,真正的意思你不懂。时间过得很快,今天时间又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我们还要继续看第九句,「当机获益」第九句:
【得显了大光明,名如来功德海相光影遍照。】
这一句经文,我们感触很深,所以前面说了许多。现在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「显了药病,是功德海相」,这个意思前面说过了。「辩才遍应,若月影流光」,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?我们要晓得,九地是法师地;换句话说,法师,当然要讲经说法教化众生。教化众生最重要的,这是在娑婆世界,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,「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」,耳根利,我们教学主要的工具就是辩才。「遍应」,遍是遍虚空法界,这是普遍的应。范围再缩小,遍九法界,遍娑婆世界。这是肯定的,直接得利益的。你遍应的广狭完全在你的心量,你的心量如果是包虚空法界,你这个遍应就是尽虚空遍法界;如果你的心量,只是娑婆这个大千世界,与你感应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。这个教区感应特别强烈,他方世界感应就比较微弱,正是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「若月影流光」,这句话是比喻,像夜晚月光一样,遍照大地,他不用日光,用月光。月光清凉,没有人不喜爱;日光太强烈,大太阳之下,人总要找个阴凉地方去待著。所以用清凉的月光来做比喻,比喻你的佛法是清凉法。再看末后这一句:
【得出生愿力清净智,名无量愿力信解藏。】
这是十地菩萨,法云地。在五位名称不相同,十信位里面,第十个是愿心,所以十信也叫十心,愿心;在十住里面,这最后一位灌顶住,第九是法王子住,是法师位,第十是灌顶住;在十行里面,第十是真实行,在十地里面是法云地;在十回向里面,是叫入法界无量回向。我们这个地方?清凉大师是配十地,法云地。注子里头讲「智圆离障,方於佛愿而生信解,故曰出生」。你看这个经经文里面,他『得出生愿力』。清凉要不给我们解释,我们不好懂,不知道这个出生是什么意思。「智圆离障」,这个智就是这一句末后的『清净智』,我们要留意。这十句第一句就得清净智,一切法本来清净,名清净智。但是清净智虽然得了,不圆,到第十地,清净智圆了,圆满了,无明烦恼离了,十地菩萨无明烦恼离了,这个时候方於佛愿而生信解。
可见得开经偈里面所说的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这句话不简单,不容易。真正解如来真实义的,是什么人?法云地的菩萨,再上去等觉菩萨,五十一位菩萨里头只有这两位真正解如来真实义,信解如来真实义。换句话说,九地以前,还是开经偈上面说的,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。我有这个愿望,希望能解如来真实义,到法云地才真正信解。所以他得的这个法,名字叫『无量愿力信解藏』。四十一品无明已经断了三十九品,现在正在断第四十品,第四十品断尽了,那他就是等觉菩萨,再断最后一品。
佛法讲到深处,真深!绝对不是我们凡夫依文解义,自以为是,差远了,差得太远太远了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?关键在离障。你离了多少障?你离了几分障?要用佛法来说,离了几品障?各个不相同。所以你要晓得,智慧、德能、相好样样都是究竟圆满的。这个大圆满,是生佛平等。生是众生,九法界都是众生,蚊虫蚂蚁是众生,地狱饿鬼还是众生,都是平等的。平等,为什么在现实境界里头,我们看到的是极不平等。这什么原因?障有厚薄不同。好比我们这个讲堂,有十几盏灯光,每一个灯光度数都是相同的,亮度都一样。但是我们为了调节光的亮度,所以这个灯光上我们用纸盖住,有的灯盖一层,有的灯盖两层,有的灯盖上三层、四层,盖的纸那就是障。盖一层的障薄,透出来的光,亮!盖两层的就弱一点,比盖一层的就差了。盖三层、盖四层的,透出来的光愈来愈少了。
佛说我们这个心光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光明,跟诸佛如来完全相同,诸佛如来一点障碍都没有;等觉菩萨好比我们这个灯盖一层纸,等觉菩萨;法云地菩萨,十地菩萨,盖两层;九地菩萨盖三层。一直到初信位的菩萨,盖了五十一层,五十一层没什么光了。我们凡夫恐怕要盖上一百层,虽然光明跟佛相等的,实际上是漆黑的,一点光都透不出来;盖了一百层,一百张纸,就这么个意思。所以现在你就晓得,你就明白了,修行修什么?除障而已!不是修智慧,智慧你怎么个修法,不是修德能、不是修相好,那些东西统统都是你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,非常可惜,你现在迷得太深太深了。
所以佛千经万论里头,不断的提示我们,时时刻刻提示我们,断障。障有两大类,一大类叫烦恼障,一大类叫所知障。通常佛在经上讲,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,这称作三障。称烦恼、称所知叫二障。二障、三障是一个意思,开合不同。执著是烦恼障,见思烦恼,这里头也有所知,所知里头也有烦恼。这些障往往它是有交互作用的,很复杂,虽复杂它又不乱,这个境界不可思议。断的方法,佛教导我们,从最初、最严重的先下手。正是像大夫治病一样,你诊断这个病人得的不是单纯一种病,他的病症很多,这么多病症里面,你仔细去观察,哪一种病最严重,我们讲的是要命的先治。其他稍微轻一点的,等这个病,重病控制住之后再治轻的。这个道理一般人都能懂得,都不会疑惑。佛教化众生亦复如是。譬如讲烦恼障里面,烦恼很多,世尊为了教学说法方便起见,把烦恼说为十大类,这见思烦恼就是见惑五大类、思惑五大类,这十大类。十大类里头,哪一类最严重,你就先对付那一类。譬如现在这个众生,大多数的贪心最重,那你就先治贪;如果瞋恚心最重,你就先治瞋恚。最重的先下手。
娑婆世界一切众生通病,大多数人都犯的病,佛很清楚,十恶。所以佛给我们开了个方子,十善业道。十善业道是什么?对治你这十种病,这十种最严重的病。如果我们十善都把它疏忽掉了,换句话说,我们身上得的病,要命的、最严重的疏忽了,没有去治它,去治那些都是次要的,不是真正要命的,你去治这个,你的命能保得住吗?保不住!你真的把这个事实搞清楚搞明白了,你才真正明了,十善不能不修。什么都可以不修,要先修十善。问题是什么?先把命保住。其他小毛病虽然多,慢慢再来,先把最重要的、要命的这个病保住,这是聪明人。
世尊非常慈悲,慈悲到极处!他给我们示现的,让我们去看他,我们看到一般是彩画的佛像,画的佛像,佛像上面都有圆光,顶上有个圆光,圆光上面有三个字,我们常常看到有梵文写的、有藏文写的、有中文写的,那三个字的形状不一样,念的音一样,都念「唵、阿、吽」。意思都一样,什么意思?十善业道。唵是身业,不杀不盗不淫;阿是语业,不妄语,不两舌,不绮语,不恶口;吽是意业,不贪不瞋不痴。你看看,佛把这身语意三业,这个善业放在顶上。这什么意思?要我们重视,启发我们,提醒我们。学佛的人最容易疏忽的就是十善业道,瞧不起它,这小小佛戒,还不算在戒律,十善业道;五戒才是最低的,这不算什么。比五戒还重要!你不认真在这里学,什么成就都谈不上。
念佛往生,有许许多多往生净土的,一生没有皈依,没有受过五戒,他往生的瑞相很好。你仔细打听这个人,别人会告诉你,这个人是个善人。善在哪里?他有十善的心,他有十善的行。他不认识字,他没有念过书,他也没有听过经,只知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他往生了,修十善业。他能做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。什么叫菩提心?说老实话,他也不晓得。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头讲得好,真诚恳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。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说的。确实这个话,自古以来,没有一个人说过。印光大师赞叹他说得太好!我们仔细想想,有没有道理?真诚恳切求生西方净土,这个心,想一想,那不是无上菩提心是什么心?
菩提心最简单的一个说法,「上求下化」。他具足上求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?成了佛之后,倒驾慈航,普度众生,那是下化。所以你不要瞧不起这些没有文化、没有念过书的,不认识字的乡下老太婆,什么也不懂,他发的是真正菩提心。他的心纯净纯善,与净土真相应。我们这些人跟他比,差远了,自以为聪明,自以为很了不起,常常瞧不起别人,到最后人家往生作佛了,我们还要继续搞三途、搞六道。心一点都不谦虚,态度一丝毫都不能够卑下。不是佛没教给我们,佛在经教里教得太多太多了。你看普贤菩萨第一愿「礼敬诸佛」,我讲过多少遍,你有没有听懂?没懂。为什么没懂?因为你没做到。
「礼敬诸佛」,诸佛是指什么人?指的是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。过去佛、现在佛,佛在经典里头有介绍,你知道一些。未来佛,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,我们没有学《华严》之前,我们对於未来佛看错了、想错了。只是想到什么?有情众生,这是未来佛,九法界有情众生,无情众生没想到。我们能不能往生?能,生凡圣同居土、生方便有余土,实报土没分。为什么没分?你解得不圆,你行不圆。你只有有情,无情疏忽掉了。《华严经》上跟我们讲得很明白、清楚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未来佛是一切众生,那一切众生包括无情众生;花草树木是未来佛,山河大地是未来佛。这个讲法愈讲,你听得就愈迷惑了。它怎么是未来佛?这真想不通。所以实在讲,也很不好讲,讲经的法师有的时候怕麻烦,就省略了。不是他不讲,讲了你听不懂,你反而生疑惑,那这就不讲。
现在科学家证明,无情有知觉,水无情,米煮成饭也无情,它能看、它能听,它能随著人的意念,变换不同的结晶。这不是证明无情众生既然有灵知、有知觉,它怎么不成佛?我们的礼敬,你能得罪一个人吗?你能得罪一个物吗?我们喝一杯水,我们先合掌念十句阿弥陀佛,对它的礼敬,然后接受它的供养。在在处处,时时刻刻,对情与无情一切众生,都怀著真诚感恩的心,真诚的爱心,这叫「礼敬诸佛」。你做到了没有?你没有做到,普贤菩萨头一愿你就没有了,第一愿没有,后头就全没有了。因为后后胜於前前,就好像盖十层大楼一样,礼敬是第一层,没有第一层,哪有二、三、四?所以没有做到。
不但这个没有做到,最基础、最根本的十善业,你看「净业三福」,这真的是基础,基础的基础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我讲过很多次,孝养、孝亲、尊师、慈心,怎么落实?落实在十善业。你能把十善做到了,那就是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;十善没有做到,前面三句落空了。拿什么去孝养?拿什么去奉事?拿十善业道。希望同学们,包括在网络上我们共同学习的朋友,都要知道、都要明了,修行的根本在十善业道。先把这十条修好,真的落实了,真正做到了,然后慢慢向上提升。出家的同学,十善提升的一个目标就是《沙弥律仪》。今天让你学《沙弥律仪》,你不能够成功,你学不好,为什么原因?你没有十善业道。你没这个基础,你学《沙弥律仪》,你躐等了。不学十善业道,能不能入佛门?也行。儒家的《弟子规》就是十善业道,你仔细看看它的内容。儒家的小学,诸位仔细去看看《五种遗规》;《五种遗规》里面童蒙遗规,你看看里面的内容,是不是十善业道。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你仔细看看,是不是十善业道?教虽然不同,你看看扎根的基础没有两样。这正是所谓的「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」。
儒跟道在这最基础扎根的教学,跟佛这三家完全相同。他们真正找到大道的根基,我们对这个疏忽了,那一切就完了。十善要做到纯善,修善不著修善的相,那就纯净。著相修行,有功用道;不著相修十善,无功用道。我们讲到这个地方,我这样说法你能够理解了。无功用道是一定从有功用道提升的,如果没有有功用道的话,无功用道那是作梦也达不到的,那是不可能的。必须有功,存心向善,修到纯熟,自自然然融化,这融化就是契入性德,跟性德融合成一体,这就变成无功用道,这大圣的境界。所以生信解,这里头有浅深差别,深的是不可思议,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。
「名无量愿力」,十地菩萨所得的,出生愿力清净智,他的名号叫「无量愿力信解藏」。这个藏要用现在话来说,就是图书馆,从前是藏经楼,在佛法里面称为什么?如来藏。如来藏里面本来具足圆满的信解,本来具足无量的愿力,哪里是你发心发愿的?本来有。本来有,现在迷了。如果不发愿、不发心求信解,那你就永远迷下去,你不可能将自性里面本有的愿力、信解、智慧、相好透出来,不可能。所以古德教初学,教中下根性,特别著重修德,用修德引发性德,到性修不二就无功用行。你真正见道、真正得道了,入不二法门。这十句我们就介绍到此地。
清凉大师在后面,他说解释这段经文,略有二释。前面是第一个,「如次配於十地十度」,这我们讲完了。这个第二,二者,我们看他这个注解,「二者此上十门,随一一事以立其名,未必全将配於地位或通配诸位,或复不次,以人无量,随诠不同,普贤巧说,故文含多义」。清凉大师这几句话,把这个经的意思才真正交代圆满。为什么?诸佛如来说法,包括菩萨们,无有定法可说。
法是怎么说出来的?法是应机而说的。这桩事情,我们还用水结晶来做比喻,希望诸位从比喻当中,细心去体会这个意思。水会不会变什么结晶?不会变。它为什么会变?因外面境界的善恶,因有情众生的意念,自自然然产生变化了。佛为一切众生说法,就像水起结晶一样。什么样的众生,什么样的心态,他反应的是什么样的结晶。所以我们从报告当中知道,做实验的这些科学家,这八年当中,从来没有看到这个水现的两个结晶是相同的。就是同样像这一杯水,我现在在显微镜里看的结晶是这样,把它照相照下来,我把这杯水摆在原处,过个两三分钟,我再拿来看的时候,再照一个相的时候,它结晶不一样。这就是经上讲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
我前一念跟后一念都是善念,不完全相同。我们自己都不晓得,我前念善跟后面这个善念,怎么会不一样?在结晶里面你就看到了,它是个最公平的评审者,真的不一样。到什么时候一样?佛在经上讲成佛,佛佛道同。你要成佛,你所看的结晶,一定是跟一切诸佛看的结晶完全一样。换句话说,纵然你是等觉菩萨,等觉菩萨跟等觉菩萨来看的时候,还是有差别。观音菩萨看的跟大势至菩萨看的,都是美到极处,仔细看,有一点点差别。文殊菩萨跟普贤菩萨也是等觉菩萨,他们要看这个结晶的变化,都是非常美好。美好里头有不同、有差别,不可能是一样的,成佛才一样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他这个交代就交代得好。
他说上面这个十门,随事立名,名字也是千变万化,名怎么解释?清凉在上面解释是配十地,是配十度。但是他这边说,「未必全将配於地位」。配也能讲得通,你不用这个讲法,还是能讲得通,「或者配诸位」,这个诸位,前面是讲地位,这个地方是讲度,配十度。「或复不次」,我们前面讲的好像都有次第,不一定按次第。「以人无量,随诠不同」,人是什么?讲解《华严经》的人,同是一部经,十个人讲,十个人讲的不一样,就跟水结晶一样;经是一样的,讲出来不一样,结晶变化不一样,所以随诠不同。
「普贤巧说」,这一品经普贤菩萨讲的,善巧方便,所以他讲的字字句句都有无量义。我们同一个人来讲这一部经,每讲一遍,不完全相同,不可能完全相同。你叫我明天再把这一句讲一遍,跟今天讲的不一样。就好像水结晶一样,前一分钟看的跟后一分钟看的结晶不相同,同样的道理。所以科学发现,使我们对经教里面许许多多的论点肯定了,一点怀疑都没有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当机获益」第九句:
【得显了大光明,名如来功德海相光影遍照。】
九地菩萨,善慧地。这个五位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凡是第九都是法师位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「显了药病」,显是明显或者是显示,了是通达明了。什么是病?什么是药?九法界众生都有病,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那是药,称之为法药。因此,佛门当中也常常称赞诸佛如来为大医王,好像是个很好的大夫一样,大医王。菩萨、诸大菩萨,就是法身大士,那都是小医生,他们还没有毕业,但是他们所学到的,所明了的,也足以诊断九法界众生的一切毛病,包括你的身病、你的心病。最重要的心病,身病不重要,身病很好治,心病难治。身病从哪里来的?从心病来的。
这几天我们从得到水结晶的讯息之后,从台湾买到两本书,我还没看,但是有不少同学已经看过了,告诉我,他们再继续实验,实验这米饭也有感应。他们把一锅煮的饭,这完全相同的,一锅煮出来的,装在两个实验管里头,一个管子给它感恩、爱的讯息,另外一个管子,给它一个瞋恨、恶的讯息。大概隔一段时候,再看这两个实验管的饭,一个里面是白的,一个里面发黑。恶的讯息,那个实验管子里的米饭变成黑色的,这说明什么?不仅是水,它会听,它会看,它懂得能够接受外面的讯息。我还听一个同学跟我说,上一次波斯湾战争,打得非常激烈的时候,日本也在做这个水的实验,突然看到这个水的结晶非常不好,统统是属於一种重金属的结晶,那个图片我们曾经看到过。这就使我们体会到,波斯湾战争距离日本很远,这个距离一万多公里,那个地方爆发战争,这个地方有这么大的影响。从这个地方,我们真正明了,人的念头,佛常讲念头一动,你那个思想的波非常迅速,比电快得多,光跟电的速度太慢了,心灵的感应速度太快了,这才起心动念,那个地方立刻就感应到了。你看日本就感应到了,在这段期间看任何地方水结晶,都是像重金属那个样子。
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诚心诚意念佛,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,你想想会不会立刻就起共鸣,这里面就通达,畅通无阻了。我们的能力很薄弱,佛的能力神通无量无边,我们想想,我们会不会得佛力加持?肯定得。为什么得佛力加持不明显?这里头还有个道理,什么道理?我们妄念没有断。纵然是在念佛诵经,还夹杂著妄想。这样一来,把佛菩萨加持的能量降低了,我们从这个科学实验真的得到证明。所以我常常在讲席里头劝大家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决定不要跟一个人做冤家对头,那个伤害是伤害自己,不是伤害别人。伤害自己什么?破坏自己的清净心,破坏自己的平等心。纯净纯善的心,是我们自己的真心,被破坏了。只要恢复到纯净纯善,我们真心里面本来具足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都能现前。能现多少?那就看你净善的程度。换句话说,你有一分净善,它就有一分的感应;你有十分净善,它就有十分感应。你看从物质结晶里面,不就明白了吗?水如是,饭如是。
佛在经上跟我们讲,「世界微尘,因心成体」,世界是最大的,微尘是最小的,说一个最大,说一个最小,里头所有一切物象全部包括在其中,我也跟诸位说,包括虚空在内。虚空里面有磁场,我们有感觉,感觉得这个地方看到心情特别开朗,特别舒服,实际上,虚空什么都没有,但是在有些场合当中,感觉得很不舒服。虚空跟物质一样,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。佛经常常讲的真心、妄心,真心灵明觉知,真心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不垢不净,《中观论》上讲的八不,不常不断,那都是讲的真心。真心遍一切处,遍虚空法界,虚空法界里头所有一切的物象,万事万法都是真心变现的,唯心所现。现的相是什么样子?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前面我们读到的「华藏世界品」、「世界成就品」,你看这经上讲的那个庄严。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经》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,那就是唯心所现的。华藏世界的居民,极乐世界的居民,心地都是纯净纯善。
我们一般大乘经上讲的,法身菩萨居住的地方,实报庄严土,那就是纯净纯善的心变出来的,就是那个境界。十法界呢?十法界就产生变化了,你这个真心里头夹杂著不净不善,就这么回事情。十法界众生,愈往上面去夹杂的愈少,愈往下面夹杂的愈多愈严重,把一真法界这个相变成不善的相。佛经上讲,我们这个世间是五浊恶世,五浊恶世怎么来的?因为这个地方居民的心,浊是染污,不清净;恶,念头恶、思想恶、行为恶,十恶!所以一切万事万物的结晶就变得很差,就这么个道理。这个道理本来的确是非常难懂,科学家这么一实验,我们就恍然大悟,就明白了。明白之后,我们自己修行,门道确定了。门道是早已经知道了,但是半信半疑,不认真去学,现在清楚了,认真学习。学什么?学清净心、学善心。就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提倡的,我们修真诚心、修清净心、修平等心、修正觉心、修慈悲心,所有一切物质结晶,都变得跟极乐世界、跟华藏世界一样。
多少年来,我们每三餐吃饭,我教大家念阿弥陀佛,不念供养咒。从前,我初出家一般寺庙里面,吃饭之前合掌一定是念:供养佛,供养法,供养僧,供养一切众生。都念这个,实在讲,有口无心。我们华藏图书馆成立之后,我就跟大家把它改了,改成什么?念十句阿弥陀佛。把一切杂念妄想放下,诚诚恳恳的: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阿弥陀佛。念十声,我相信这十声比我们那个供养咒有效。有什么效?我们吃的这个饭菜的结晶不一样,阿弥陀佛是性德的尊号,万德洪名!万德洪名,你看所有一切万事万物,我们以万德洪名来对它,它的回应一定是最好的,我们没有做错。我们以这个供养三宝,以这个供养一切众生。这平常合掌是供养佛,供养法,供养僧,供养一切众生,再问一问,我拿什么供养?拿我的妄想杂念来供养。拿我的妄想分别执著,胡思乱想,拿这个来供养,那行吗?不成!所以这一句六字洪名的供养就太好了。你念六个字也行,念四个字也行。
《弥陀经》上跟我们讲的「执持名号」,名号只有四个字。「南无」是皈依、是恭敬,是客气话。过去莲池大师在世的时候,这是一个专修净土,专弘净土,是我们净宗的祖师。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,念阿弥陀佛要怎么个念法,他教人念六个字,南无阿弥陀佛。你老人家自己怎么念?他念四个字,念阿弥陀佛。别人就问:为什么你教别人念六个字,你自己念四个字?大师就说:我对於经教、净土深信不疑,我这一生决定要求生西方净土,所以跟阿弥陀佛客气话统统免了,执持名号,我就念阿弥陀佛,念名号。教你们为什么念六个字?因为你们对於这个法门,对於经教,没有坚定的信心,你们对这个世界还留恋,说想去并不是真的想去,那么你们念六个字好,六个字前面加皈依,皈依阿弥陀佛,恭敬阿弥陀佛,这个好。你看看祖师为我们开示的。
我们读了这些文字,听了这些话,有没有醒悟过来?如果决心这一生要求生净土,再也没有疑惑,那你就学莲池大师,四个字。一生当中,这一句佛号念到底,什么妄念也没有,也不要著急往生。一面念佛一面在求往生,怎么我念了一年还没往生,念了两年还没往生?你不会往生的,为什么?你的功夫不到家。为什么不到家?夹杂著想往生,你的功夫不纯、不精!精纯是里头一个杂念都没有,连往生极乐世界有这个愿,没有这个念。这两句话,诸位要仔细听。我念这个阿弥陀佛干什么?就是求往生的!所以念的时候不要再夹杂求的念头,那个念头是个妄念。
心里存一个净,已经不清净了;心里存个善,那已经不善了。你的真心本来就是净的、就是善的,你现在再加一个净,再加一个善。世尊在楞严会上给富楼那尊者说得很好,富楼那尊者问:无明从哪来的?为什么会有无明?佛就讲「知见立知是无明本」,就是我刚才讲这个意思。你的心本来清净,你现在还想一个净,这就是画蛇添足,这就叫「知见立知」。你本来有知见,你现在再把它建立一个知见里头,这就是无明,无明是这么来的。你的心本来是善的,你现在还要加一个善。诸位要晓得,真心本来是真诚的,本来是清净的、是平等的、是正觉的、是慈悲的,这本有的,你要把这五个东西加上去,你就变成不真、不清净、不平等、不觉、不慈悲了。可是在我们现前的程度要不要?要;不要不能恢复。
我们现在起心动念都是妄心,虚情假意,我们心不清净,严重的染污,不平等,贡高我慢,自赞毁他,迷而不觉,自私自利。这五种德没有,所以要特别提倡,要好好的学。这个就是我们前一堂所讲的,有功用道,我们是有功用道。有功用道能不能见道?跟诸位说,不能。但是有功用道用到纯熟了,我们现在说有心念佛,发心念佛,念到纯熟的时候,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,那就入无功用道,就入了境界。所以要晓得,佛跟我们讲的一些经教,教给我们一些方法,是手段、是方法、是善巧方便。但是不依这个方便,你不能入门。你看看佛门里头常说的几句话,最重要的话,佛法是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你要不用这个方便法,你永远不能入门。方便法用到什么?用到无功用的时候,自然就进去了,方便不可思议!
我们今天念佛,怎样才能念到一心不乱?很简单,只要老老实实,一天到晚拿著念珠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脑子里头什么念头都不想,你念个两年、三年,这是一般人,纵然一心不乱得不到,功夫成片得到了。功夫成片也有上中下九品,大概上三品就能够自在往生。什么叫自在往生?想什么时候往生,什么时候就可以走,你功夫成熟了。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,为什么?住即无住,无住即住。为什么要住?帮助有缘众生。换句话说,我到极乐世界去,我自己的事情办妥了,随时可以去,一点罣碍都没有,为什么不去?还有很多人跟我很好的,相信我,他们功夫没成熟,我要带他一把,我迟一点去,我把他们统统都带去,就这么个意思。自己,小乘经上常讲的「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」,这个时候住世完全为众生、为别人,与自己毫不相关。
这个情形实际上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,乘愿再来。他突破这个关口之后,他活在这个世间是再来身,他自己的业报尽了,没有了。他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还不去,为众生。所以乘愿不必要打个回转,再去投胎,不必要,就这个身体,这身体还可以用,还没有坏,还可以用!还可以用,那就继续再用几年、用几十年,一切随意。说随意,众生的话,众生知见;佛法里面讲,随缘。随缘不是随意,意是自己的意思,没有自己的意思。随缘是什么?随众生的缘分,佛法讲众生得度的缘分。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好,「显了药病,是功德海相」。经文里面,第九句是『得显了大光明』,有这样的能力,才能够教化众生,才能够帮助众生。你总得知道众生病在哪里,你要用什么方法,方法是药,什么方法来对治!佛法里头,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那都是药,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,无量无边烦恼,用来对治的。所有法门当中,最方便的、最容易的、最稳当的、最可靠的、最快速的,就是持名念佛。所以佛在经上说,持名念佛叫阿伽陀药,「阿伽陀」是印度话,翻成我们中国的意思,就是万灵丹的意思。不管什么病,你用这个药准定药到病除,他不是哪一种药对哪一种病。那八万四千种,确确实实哪一种药对治哪一种病,阿弥陀佛是什么病都治,所以称为大医王。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心病、身病,没有不治的。
这个我们在《往生传》看到的,在《净土圣贤录》里头看到了。我看到古往今来,念佛往生的人,他念了多久的佛?三年到五年,最多的。以前没有接触过,接触这个法门的时候,大概念了三年、五年。我们看这些书要细心,你在里面能有悟处。曾经有人问过我,他也发现了,这个读书算是细心的,他发现了,他来问我:法师,是不是这些念佛人,他们有的三年、五年寿命就到了,他往生了。我给他的解释,不然。为什么?没那么巧。你说有几个,那还能说得过去,那么多,那肯定不是寿命到了。不是寿命到了,那是怎么回事情?功夫成熟了。只要念到功夫成片,这个上三品,我说过他有能力自在往生。他看看这个世间,没有什么可度的机缘,那就没事了,不必要在这个世间住下去了,提早走。纵然还有寿命,他不要了。《净土圣贤录》里面记载,宋朝莹珂不就是一个例子吗?他是勇猛精进,三天三夜,不吃饭、不喝水、不睡觉,真的把阿弥陀佛念来了。阿弥陀佛跟他讲:你的阳寿还有十年,到十年之后,你临命终时,我来接你。莹珂这个人聪明绝顶,他立刻就跟阿弥陀佛说:我现在就跟你走,我十年寿命不要了。阿弥陀佛就答应了,他说:好,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。三天之后往生了,他也没生病。《净土圣贤录》里面往生多半都是这个情形,不是说他寿命到了,不是的。
人只要具足这个条件,有这个能力。所谓是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我也如此,也是这么一个想法、看法。这个世界有什么好值得留恋的?浊恶到极了。你好心对待别人,人家怀疑你,人家提防你,你说有什么意思,不如早走。西方极乐世界,无论在修学、生活一切环境比这个地方殊胜太多了,这不能比,不止天渊之别,不止,超过!为什么不去?在这个地方修学,功夫总有中断,你看你每天睡觉的时候不就中断了吗?纵然你功夫很好,白天绵绵密密不断,睡觉就断了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不要睡眠了。五盖,盖是盖覆、是烦恼,没有了。这五盖是什么?财色名食睡,这五样东西没有了。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要用钱了,钱财是一点用处都没有;也不要什么名,争名、争位也没有了,平等法界。每一个往生的人,跟阿弥陀佛,跟观音、势至平等。一切往生的人统统平等,不要争名。不但男女之欲没有了,所有一切的欲望统统没有了。也不要吃饭,经上常讲,还有吃饭,那是什么?那是你习气。我们从娑婆世界去往生,去到那个地方时间不久,常常:怎么没有吃饭?你这个念头一想吃饭,饭菜都展现在你面前,变化所作。一看到这些,我现在在极乐世界,不在娑婆世界,不需要吃了,马上就没有了。
这个现象就是今天科学家讲的,能与质的转变。你想要的时候,能量转变成物质,不想要的时候,物质马上解放成能量,就不见了。所以财色名食睡,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。西方世界没有白天晚上,跟你说没有年月日,光明世界。生到那边干什么?天天学习,每天在学习。跟著诸佛如来学习,老师!菩萨声闻,同学!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,那个上善是等觉菩萨,跟他们在一起,接受他们的气氛,把自己快速的提升。
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,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凡圣同居土,下下品往生的,烦恼习气最重,一品惑都没有断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土下下品。什么时候你见性成佛?经上讲十二劫,这是最长的。在我们这个世界,你证得法身,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你还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,你才能圆满菩提。西方极乐世界,十二劫就圆满菩提了。你才想到那个世界修行,那多快。他为什么快?他没有白天晚上,他的进步是永远不中断的,只有进没有退,所以说皆是阿惟越致菩萨。阿惟越致菩萨就是你决定不会有退转的,天天往前进。进有快慢不一样,有人进得快,有人进得慢;总而言之,天天有进步。每天听无量无边诸佛说法,每天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。供养是修福,闻经是修慧,福慧双修,所以那里成就得快,太快太快了。
我们晓得这个道理,晓得这些事实真相,我们就知道,我们这一生当中什么是大事?这是大事。其他一切应当放下,不再去理会,我要办我的这个大事。我们自己相信,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凡圣同居土没错,但是绝对不是下下品,至少也会中品往生。中品往生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证无上菩提,大概差不多(我过去曾经说过)四劫,五、六劫就成就。确确实实捷径,比哪个法门都快速,我们何必还要搞别的?为什么不一门深入?
我今天实在讲也是搞得不少,这一生当中,过去讲了不少经。我讲了四十五年,几十部经论,这不是搞乱、搞杂了吗?没错,是搞乱搞杂了,我知道。为什么要这样做?没人讲。所以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品位,浪费一些时间帮助别人。如果我要没有这些外缘,有个很安定的环境,让我自己来修行,我是一部《弥陀经》一门深入,我有把握在这一生当中取上品上生,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。现在为什么讲《华严》?没人讲。开心法师,我看前后不少年,我们认识不少年,来劝我、求我,至少有十次,请求我把《华严经》从头到尾讲一遍,做成录音,那个时候还没有录相,留给后人做参考。他说的语气很悲哀,很感动人!他说:法师,你要不讲,以后恐怕没有人讲。我想想也应该。韩馆长临走之前也有这个愿望,也希望我把《华严经》讲一个完整,留著一套录相带,我这是受人之托。这个讲经的因缘,诸位要晓得,没有那些人来找我,我是一部《弥陀经》念到底的。我跟大家说过,我最喜欢《弥陀经要解》,我喜欢蕅益大师的文章,言简意赅,展开《经解》生欢喜心。所以我劝同学一门深入,一部经学到底、讲到底,你的成就在我之上。你一生当中像我这样搞这么多,你的成就我想顶多跟我差不多,你想超过我那不是容易事情。如果你一门专攻,你一生修一部经,讲一部经,我会点头,你很有可能超过我,超过我是在意料之中的。
你们今天学习的环境比我好,我在求学的时代,没有地方住,到处流浪,流浪很辛苦,到哪个寺庙,人家请你讲什么经,你就得要讲。你要不讲,他就不接待你,你没地方去!不像我们今天,有这么一个固定的道场,你想学哪一部经,能够成全你。我们这个小教室建得很多,你每天都可以复讲,天天复讲,就讲一部经。你能够讲上五十遍、一百遍的时候,你就法喜充满了。夫子在《论语》里面讲的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」,这句话你懂得了。为什么?你证得了,你入这个境界。你要去弘法,去讲经说法,那就是「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」,夫子这个境界你才真懂得了。否则的话,这几句话你一辈子都不会懂。你会念,真正的意思你不懂。时间过得很快,今天时间又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我们还要继续看第九句,「当机获益」第九句:
【得显了大光明,名如来功德海相光影遍照。】
这一句经文,我们感触很深,所以前面说了许多。现在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「显了药病,是功德海相」,这个意思前面说过了。「辩才遍应,若月影流光」,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?我们要晓得,九地是法师地;换句话说,法师,当然要讲经说法教化众生。教化众生最重要的,这是在娑婆世界,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,「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」,耳根利,我们教学主要的工具就是辩才。「遍应」,遍是遍虚空法界,这是普遍的应。范围再缩小,遍九法界,遍娑婆世界。这是肯定的,直接得利益的。你遍应的广狭完全在你的心量,你的心量如果是包虚空法界,你这个遍应就是尽虚空遍法界;如果你的心量,只是娑婆这个大千世界,与你感应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。这个教区感应特别强烈,他方世界感应就比较微弱,正是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「若月影流光」,这句话是比喻,像夜晚月光一样,遍照大地,他不用日光,用月光。月光清凉,没有人不喜爱;日光太强烈,大太阳之下,人总要找个阴凉地方去待著。所以用清凉的月光来做比喻,比喻你的佛法是清凉法。再看末后这一句:
【得出生愿力清净智,名无量愿力信解藏。】
这是十地菩萨,法云地。在五位名称不相同,十信位里面,第十个是愿心,所以十信也叫十心,愿心;在十住里面,这最后一位灌顶住,第九是法王子住,是法师位,第十是灌顶住;在十行里面,第十是真实行,在十地里面是法云地;在十回向里面,是叫入法界无量回向。我们这个地方?清凉大师是配十地,法云地。注子里头讲「智圆离障,方於佛愿而生信解,故曰出生」。你看这个经经文里面,他『得出生愿力』。清凉要不给我们解释,我们不好懂,不知道这个出生是什么意思。「智圆离障」,这个智就是这一句末后的『清净智』,我们要留意。这十句第一句就得清净智,一切法本来清净,名清净智。但是清净智虽然得了,不圆,到第十地,清净智圆了,圆满了,无明烦恼离了,十地菩萨无明烦恼离了,这个时候方於佛愿而生信解。
可见得开经偈里面所说的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这句话不简单,不容易。真正解如来真实义的,是什么人?法云地的菩萨,再上去等觉菩萨,五十一位菩萨里头只有这两位真正解如来真实义,信解如来真实义。换句话说,九地以前,还是开经偈上面说的,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。我有这个愿望,希望能解如来真实义,到法云地才真正信解。所以他得的这个法,名字叫『无量愿力信解藏』。四十一品无明已经断了三十九品,现在正在断第四十品,第四十品断尽了,那他就是等觉菩萨,再断最后一品。
佛法讲到深处,真深!绝对不是我们凡夫依文解义,自以为是,差远了,差得太远太远了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?关键在离障。你离了多少障?你离了几分障?要用佛法来说,离了几品障?各个不相同。所以你要晓得,智慧、德能、相好样样都是究竟圆满的。这个大圆满,是生佛平等。生是众生,九法界都是众生,蚊虫蚂蚁是众生,地狱饿鬼还是众生,都是平等的。平等,为什么在现实境界里头,我们看到的是极不平等。这什么原因?障有厚薄不同。好比我们这个讲堂,有十几盏灯光,每一个灯光度数都是相同的,亮度都一样。但是我们为了调节光的亮度,所以这个灯光上我们用纸盖住,有的灯盖一层,有的灯盖两层,有的灯盖上三层、四层,盖的纸那就是障。盖一层的障薄,透出来的光,亮!盖两层的就弱一点,比盖一层的就差了。盖三层、盖四层的,透出来的光愈来愈少了。
佛说我们这个心光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光明,跟诸佛如来完全相同,诸佛如来一点障碍都没有;等觉菩萨好比我们这个灯盖一层纸,等觉菩萨;法云地菩萨,十地菩萨,盖两层;九地菩萨盖三层。一直到初信位的菩萨,盖了五十一层,五十一层没什么光了。我们凡夫恐怕要盖上一百层,虽然光明跟佛相等的,实际上是漆黑的,一点光都透不出来;盖了一百层,一百张纸,就这么个意思。所以现在你就晓得,你就明白了,修行修什么?除障而已!不是修智慧,智慧你怎么个修法,不是修德能、不是修相好,那些东西统统都是你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,非常可惜,你现在迷得太深太深了。
所以佛千经万论里头,不断的提示我们,时时刻刻提示我们,断障。障有两大类,一大类叫烦恼障,一大类叫所知障。通常佛在经上讲,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,这称作三障。称烦恼、称所知叫二障。二障、三障是一个意思,开合不同。执著是烦恼障,见思烦恼,这里头也有所知,所知里头也有烦恼。这些障往往它是有交互作用的,很复杂,虽复杂它又不乱,这个境界不可思议。断的方法,佛教导我们,从最初、最严重的先下手。正是像大夫治病一样,你诊断这个病人得的不是单纯一种病,他的病症很多,这么多病症里面,你仔细去观察,哪一种病最严重,我们讲的是要命的先治。其他稍微轻一点的,等这个病,重病控制住之后再治轻的。这个道理一般人都能懂得,都不会疑惑。佛教化众生亦复如是。譬如讲烦恼障里面,烦恼很多,世尊为了教学说法方便起见,把烦恼说为十大类,这见思烦恼就是见惑五大类、思惑五大类,这十大类。十大类里头,哪一类最严重,你就先对付那一类。譬如现在这个众生,大多数的贪心最重,那你就先治贪;如果瞋恚心最重,你就先治瞋恚。最重的先下手。
娑婆世界一切众生通病,大多数人都犯的病,佛很清楚,十恶。所以佛给我们开了个方子,十善业道。十善业道是什么?对治你这十种病,这十种最严重的病。如果我们十善都把它疏忽掉了,换句话说,我们身上得的病,要命的、最严重的疏忽了,没有去治它,去治那些都是次要的,不是真正要命的,你去治这个,你的命能保得住吗?保不住!你真的把这个事实搞清楚搞明白了,你才真正明了,十善不能不修。什么都可以不修,要先修十善。问题是什么?先把命保住。其他小毛病虽然多,慢慢再来,先把最重要的、要命的这个病保住,这是聪明人。
世尊非常慈悲,慈悲到极处!他给我们示现的,让我们去看他,我们看到一般是彩画的佛像,画的佛像,佛像上面都有圆光,顶上有个圆光,圆光上面有三个字,我们常常看到有梵文写的、有藏文写的、有中文写的,那三个字的形状不一样,念的音一样,都念「唵、阿、吽」。意思都一样,什么意思?十善业道。唵是身业,不杀不盗不淫;阿是语业,不妄语,不两舌,不绮语,不恶口;吽是意业,不贪不瞋不痴。你看看,佛把这身语意三业,这个善业放在顶上。这什么意思?要我们重视,启发我们,提醒我们。学佛的人最容易疏忽的就是十善业道,瞧不起它,这小小佛戒,还不算在戒律,十善业道;五戒才是最低的,这不算什么。比五戒还重要!你不认真在这里学,什么成就都谈不上。
念佛往生,有许许多多往生净土的,一生没有皈依,没有受过五戒,他往生的瑞相很好。你仔细打听这个人,别人会告诉你,这个人是个善人。善在哪里?他有十善的心,他有十善的行。他不认识字,他没有念过书,他也没有听过经,只知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他往生了,修十善业。他能做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。什么叫菩提心?说老实话,他也不晓得。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头讲得好,真诚恳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。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说的。确实这个话,自古以来,没有一个人说过。印光大师赞叹他说得太好!我们仔细想想,有没有道理?真诚恳切求生西方净土,这个心,想一想,那不是无上菩提心是什么心?
菩提心最简单的一个说法,「上求下化」。他具足上求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?成了佛之后,倒驾慈航,普度众生,那是下化。所以你不要瞧不起这些没有文化、没有念过书的,不认识字的乡下老太婆,什么也不懂,他发的是真正菩提心。他的心纯净纯善,与净土真相应。我们这些人跟他比,差远了,自以为聪明,自以为很了不起,常常瞧不起别人,到最后人家往生作佛了,我们还要继续搞三途、搞六道。心一点都不谦虚,态度一丝毫都不能够卑下。不是佛没教给我们,佛在经教里教得太多太多了。你看普贤菩萨第一愿「礼敬诸佛」,我讲过多少遍,你有没有听懂?没懂。为什么没懂?因为你没做到。
「礼敬诸佛」,诸佛是指什么人?指的是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。过去佛、现在佛,佛在经典里头有介绍,你知道一些。未来佛,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,我们没有学《华严》之前,我们对於未来佛看错了、想错了。只是想到什么?有情众生,这是未来佛,九法界有情众生,无情众生没想到。我们能不能往生?能,生凡圣同居土、生方便有余土,实报土没分。为什么没分?你解得不圆,你行不圆。你只有有情,无情疏忽掉了。《华严经》上跟我们讲得很明白、清楚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未来佛是一切众生,那一切众生包括无情众生;花草树木是未来佛,山河大地是未来佛。这个讲法愈讲,你听得就愈迷惑了。它怎么是未来佛?这真想不通。所以实在讲,也很不好讲,讲经的法师有的时候怕麻烦,就省略了。不是他不讲,讲了你听不懂,你反而生疑惑,那这就不讲。
现在科学家证明,无情有知觉,水无情,米煮成饭也无情,它能看、它能听,它能随著人的意念,变换不同的结晶。这不是证明无情众生既然有灵知、有知觉,它怎么不成佛?我们的礼敬,你能得罪一个人吗?你能得罪一个物吗?我们喝一杯水,我们先合掌念十句阿弥陀佛,对它的礼敬,然后接受它的供养。在在处处,时时刻刻,对情与无情一切众生,都怀著真诚感恩的心,真诚的爱心,这叫「礼敬诸佛」。你做到了没有?你没有做到,普贤菩萨头一愿你就没有了,第一愿没有,后头就全没有了。因为后后胜於前前,就好像盖十层大楼一样,礼敬是第一层,没有第一层,哪有二、三、四?所以没有做到。
不但这个没有做到,最基础、最根本的十善业,你看「净业三福」,这真的是基础,基础的基础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我讲过很多次,孝养、孝亲、尊师、慈心,怎么落实?落实在十善业。你能把十善做到了,那就是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;十善没有做到,前面三句落空了。拿什么去孝养?拿什么去奉事?拿十善业道。希望同学们,包括在网络上我们共同学习的朋友,都要知道、都要明了,修行的根本在十善业道。先把这十条修好,真的落实了,真正做到了,然后慢慢向上提升。出家的同学,十善提升的一个目标就是《沙弥律仪》。今天让你学《沙弥律仪》,你不能够成功,你学不好,为什么原因?你没有十善业道。你没这个基础,你学《沙弥律仪》,你躐等了。不学十善业道,能不能入佛门?也行。儒家的《弟子规》就是十善业道,你仔细看看它的内容。儒家的小学,诸位仔细去看看《五种遗规》;《五种遗规》里面童蒙遗规,你看看里面的内容,是不是十善业道。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你仔细看看,是不是十善业道?教虽然不同,你看看扎根的基础没有两样。这正是所谓的「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」。
儒跟道在这最基础扎根的教学,跟佛这三家完全相同。他们真正找到大道的根基,我们对这个疏忽了,那一切就完了。十善要做到纯善,修善不著修善的相,那就纯净。著相修行,有功用道;不著相修十善,无功用道。我们讲到这个地方,我这样说法你能够理解了。无功用道是一定从有功用道提升的,如果没有有功用道的话,无功用道那是作梦也达不到的,那是不可能的。必须有功,存心向善,修到纯熟,自自然然融化,这融化就是契入性德,跟性德融合成一体,这就变成无功用道,这大圣的境界。所以生信解,这里头有浅深差别,深的是不可思议,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。
「名无量愿力」,十地菩萨所得的,出生愿力清净智,他的名号叫「无量愿力信解藏」。这个藏要用现在话来说,就是图书馆,从前是藏经楼,在佛法里面称为什么?如来藏。如来藏里面本来具足圆满的信解,本来具足无量的愿力,哪里是你发心发愿的?本来有。本来有,现在迷了。如果不发愿、不发心求信解,那你就永远迷下去,你不可能将自性里面本有的愿力、信解、智慧、相好透出来,不可能。所以古德教初学,教中下根性,特别著重修德,用修德引发性德,到性修不二就无功用行。你真正见道、真正得道了,入不二法门。这十句我们就介绍到此地。
清凉大师在后面,他说解释这段经文,略有二释。前面是第一个,「如次配於十地十度」,这我们讲完了。这个第二,二者,我们看他这个注解,「二者此上十门,随一一事以立其名,未必全将配於地位或通配诸位,或复不次,以人无量,随诠不同,普贤巧说,故文含多义」。清凉大师这几句话,把这个经的意思才真正交代圆满。为什么?诸佛如来说法,包括菩萨们,无有定法可说。
法是怎么说出来的?法是应机而说的。这桩事情,我们还用水结晶来做比喻,希望诸位从比喻当中,细心去体会这个意思。水会不会变什么结晶?不会变。它为什么会变?因外面境界的善恶,因有情众生的意念,自自然然产生变化了。佛为一切众生说法,就像水起结晶一样。什么样的众生,什么样的心态,他反应的是什么样的结晶。所以我们从报告当中知道,做实验的这些科学家,这八年当中,从来没有看到这个水现的两个结晶是相同的。就是同样像这一杯水,我现在在显微镜里看的结晶是这样,把它照相照下来,我把这杯水摆在原处,过个两三分钟,我再拿来看的时候,再照一个相的时候,它结晶不一样。这就是经上讲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
我前一念跟后一念都是善念,不完全相同。我们自己都不晓得,我前念善跟后面这个善念,怎么会不一样?在结晶里面你就看到了,它是个最公平的评审者,真的不一样。到什么时候一样?佛在经上讲成佛,佛佛道同。你要成佛,你所看的结晶,一定是跟一切诸佛看的结晶完全一样。换句话说,纵然你是等觉菩萨,等觉菩萨跟等觉菩萨来看的时候,还是有差别。观音菩萨看的跟大势至菩萨看的,都是美到极处,仔细看,有一点点差别。文殊菩萨跟普贤菩萨也是等觉菩萨,他们要看这个结晶的变化,都是非常美好。美好里头有不同、有差别,不可能是一样的,成佛才一样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他这个交代就交代得好。
他说上面这个十门,随事立名,名字也是千变万化,名怎么解释?清凉在上面解释是配十地,是配十度。但是他这边说,「未必全将配於地位」。配也能讲得通,你不用这个讲法,还是能讲得通,「或者配诸位」,这个诸位,前面是讲地位,这个地方是讲度,配十度。「或复不次」,我们前面讲的好像都有次第,不一定按次第。「以人无量,随诠不同」,人是什么?讲解《华严经》的人,同是一部经,十个人讲,十个人讲的不一样,就跟水结晶一样;经是一样的,讲出来不一样,结晶变化不一样,所以随诠不同。
「普贤巧说」,这一品经普贤菩萨讲的,善巧方便,所以他讲的字字句句都有无量义。我们同一个人来讲这一部经,每讲一遍,不完全相同,不可能完全相同。你叫我明天再把这一句讲一遍,跟今天讲的不一样。就好像水结晶一样,前一分钟看的跟后一分钟看的结晶不相同,同样的道理。所以科学发现,使我们对经教里面许许多多的论点肯定了,一点怀疑都没有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