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九五八卷) 2003/3/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0958
诸位同学,请掀开经本,看「毗卢遮那品」,经文的第二大段。大威光太子,福报大,寿命长。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遇到四尊佛,确实这是希有的因缘。第一尊佛我们介绍过去了,今天我们看他遇第二尊佛。经文分成两段,第一段「结前生后」,第二段「正显佛兴」。我们先看第一段的经文:
【诸佛子,汝等应知彼大庄严劫中,有恒河沙数小劫。】
我们先看这一段。这段文里面,为我们显示不思议的事,事相。『劫』在佛经里面是时间的单位,像我们这个世间讲到时间单位是讲年月日。纵然是在天文,天文学里面讲这个长时间,我们还是用光年来计算,用光的速度做为一年,用这个来计算。在佛法里面,大的时间单位用「劫」。劫到底有多大?经典上说法不一样。为什么会说法不一样?这个道理我们不难懂得,正如同我们这个世间,譬如我们这个世间讲长的单位,度量衡长的单位。中国人讲里,一里、华里,国际上一般人讲的公里,那个长短就不一样,都是里。差不多中国华里跟公里相比,大概是两个华里是一公里;公里跟英里比又不一样,英里比公里还要大。佛说的「劫」我们就明了,宇宙浩瀚而没有边际,太大太大了。这里面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每一个佛刹里面的单位,不会完全相同。这些单位不是佛建立的,如果佛建立的,那一定就相同了。佛绝对不会建立一法,「佛氏门中,不立一法」,这个大家知道,佛不会立一法。法从哪里来的?法从众生而来的,佛永远是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因此,劫有长短、大小不一样。所以,你明白这事实真相,你就懂了,这个地方讲的「劫」,跟我们娑婆世界的劫不相同。
『大庄严劫』,这是大劫。大劫里面我们知道有中劫、有小劫。佛在我们这个世间讲,告诉我们一个大劫有四个中劫,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;换句话说,一个大劫只有八十个小劫。此地不一样,此地你看看,这一个大劫里头『有恒河沙数小劫』。但是这里头显示一个意思,什么意思?福报,这个地方的居民福报大,他时间长,我们这个世间福报很短,所以劫的时间不长。福报怎么来的?这个一定要明了,福报是众生所造作的,三业所感得的。三业,意业起心动念,你念善不善?我们就从这个地方看,这个世界的人起心动念,善,善到极处!我们一般讲纯善没有恶,所以感得这样殊胜庄严的果报。
再回头看看我们这个世间,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,细心去观察这个世间众生起心动念,不善!因此感得的世界。实实在在讲世界都一样,诸佛刹土跟我们所居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,确实是一样的,一样就叫做一真。所以一真法界是遍虚空法界的,都是一真。一真变成了不真,怎么变的?众生业力变的。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个一切法就是依正庄严。讲依正庄严讲到最贴切,就是自己的依正庄严,这是如来正说,不是说别的。说别人的,说外面事情,与我们不相干,我们学它干什么?所以诸位一定要懂得,佛法所说的全都是说的自己,这个才有真实的意义。我们学了之后有真实的受用。它不是讲别人,是讲我自己。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说的是我自己,我自己的依正庄严,与别人不相干。
所以佛法修学最贵的,古来祖师大德常讲「直下承当」,这个跟世间一般学问不一样。所谓直下承当就是你能够承受、明了,佛统统是为我一个人说的,我要理解,我要依教奉行,我要修行证果,这就对了。自己得度,一切众生都得度了,这个理很深。这话怎么说?我们在经论上常常看到,菩萨成佛的时候,他看到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,没有一个不是究竟圆满佛,都是!不但有情众生成佛,无情众生也成佛、也证果,这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这些话,读《华严经》的人都能够记得住,而且常常挂在口边。这话的意思懂不懂?很难,多半是打个问号。但是,话是佛说的,不能否定佛的话,可是真正的意思没有办法体会。
释迦牟尼佛成佛了,我们没成佛,怎么说大地一切有情众生都成佛了?事实真相我们不了解。事实真相是什么?在佛的眼睛里面我们都成佛了,在我们的眼睛里面,释迦牟尼佛也是凡夫。诸位细心去揣摩、去观察,物随心转。释迦牟尼佛的心已经转成纯净纯善的心,所以他看一切众生,情与无情,同成佛道。我们今天的心是凡夫的心,是五浊恶世的心,浊恶的心,所以我们看诸佛如来、看一切菩萨、看一真法界,统统是五浊恶世,统统是秽土,统统是凡夫,各人看的不一样。你把这个意思参透了,佛经上这句话你就恍然大悟,你就明白了。然后你自己才知道修行重要,修行是自己的事情,与别人不相干。最近,实际上不是最近,已经不少年了,日本的科学家研究水结晶,我是最近才看到的。大家晓得我平常不看报纸、不听广播,也不看电视,许许多多的事情,没有人告诉我,我都不知道,对自己修学有好处,保持身心清净。悟平师把这个讯息告诉我,我一听就懂,《华严经》讲的这些道理,不就是这样的!水是物质里头的一种,随著人心感应,人心是感,水是应。所以这个地方,有情跟无情非常明显的区别。
九法界众生是有情众生,诸佛如来没有情了。诸佛如来把情转成智,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。诸位要晓得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跟九法界众生的那个情是一桩事情,悟了,就叫做般若智慧;迷了,就叫做情识。情识起的作用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所以,妄想分别执著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在迷的状态之下起的作用。它起作用,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头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它是在一真,那是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就在我们眼前,一真随著一切有情众生,它起应;众生有感,众生起心动念,它就有应。所以从水的结晶里面非常明显的看出来。你看你的心地善,它的结晶就很美;你的心不善,它结晶就很难看、很丑陋。你要仔细观察,这个结晶是刹那的,刹那刹那在变化,它不是固定的。科学家证明,不可能看到有两个结晶完全相同的,随著你的心变化。我们这里这一杯水,我现在在看这个时候,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结晶都很美,但是你仔细观察它结晶不一样,它变化。
到什么时候这个结晶不会变化?成佛。诸佛如来境界里面那是最美的,而且不会变。为什么?佛的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,等觉菩萨都不行,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。所以等觉菩萨他的变化不大,但他有变化;虽有变化,他的变化都是非常美的。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,境随心转。《楞严经》上讲「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」。《楞严经》上讲的这个如来是广义的。什么是广义的?圆教初住菩萨就叫做如来。为什么?他用真心。圆教初住菩萨到究竟果位,大乘经上讲还有四十一个阶位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才到妙觉。但是我们可以肯定,只要到了圆教初住菩萨,他依报环境的结晶(我们用科学家讲的名词),结晶都是最美的,九法界里头看不到的;因为他们的心可以说到纯净纯善。纯净纯善里头还是有差别的,没有差别他怎么会有四十一个位次?有四十一个位次,可见得他是有差别的。有差别,我们为什么称他纯净纯善?可以讲,可以这样称呼,因为他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,分别没有了,执著没有了。执著没有了、断尽了,纯净;分别没有了,纯善。但是他还有极其微细的念头,那个念头依旧叫妄想,但是那个妄想不碍事。为什么?没有善恶业报,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为纯净纯善。
我们学佛要向这个目标迈进,自己得受用。这个受用最明显的,你自己能够觉察得到的,烦恼天天轻,智慧天天长,能转境界,不被境界所转,这个受用不可思议。这个受用,你想想看,多么令人羡慕。多少人想得到,不懂得这个道理,不懂得方法,殊不知这些道理方法全在大乘经里头。世间所有一切科学的发现,都能够证明佛经某一部分、某几句的经文,让我们从科学家那个地方研究发现,对於佛经所说的能够更深入。不但能够深入,而且能够扩展,这些都是智慧的起用。所以我们在此地看到「恒河沙数小劫」,一个大劫里头这么多小劫,不思议的境界。再接著看底下一句:
【人寿命二小劫。】
这一句是讲一桩事情,也显示这个世界众生福德不可思议。我们娑婆世界,讲这个地区南赡部洲。我们总是以南赡部洲、以地球为中心,这是我们居住的地方。佛跟我们说,我们居住这个报土,人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,最短的时候十岁。当然这个讲法是讲居民平均的年龄。我们今天是处在减劫这个时代,减劫就是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,减到十岁,这个阶段叫减劫。然后再从十岁,一百年加一岁,又加到八万四千岁,这个一增一减是一个小劫。这是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的。
我们今天处在减劫。释迦牟尼佛出世,人的寿命平均是一百岁。佛灭度之后到今年,外国人一般讲二千五百多年,在中国历史上记载是三千零二十几年。由此可知,现在这个世间人的寿命大概平均是七十岁。有超过的、长寿的,那是他修得的;也有不足七十岁而离开这个世间的,所以我们看平均数字。现在有很多人他们依据科学的看法,说现在医学发达,医药发达,人类的寿命延长了。这个话我们听了也点头,为什么?不能不点头。这些人相信科学,我们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我们也点头。而实际上怎么样?实际上不然。
人的寿命,不但中国人、古印度人、阿拉伯人,乃至於西方世界古老典籍记载里面几乎都相同,人命是有一定的。中国有算命看相的,外国也有。你这个人活多大年岁,你将来走是什么状况走的。法国诺查丹玛斯预言里面讲得很清楚,那就是说什么?命运真有。诺查丹玛斯他所见到的这些事情,看到人的寿命,一生的荣华富贵,业因果报,实在讲跟《了凡四训》里面那个孔先生差不多。《了凡四训》里孔先生有这个能力,但是他没有办法改变命运。孔先生不能改变,只有认命,诺查丹玛斯也只有认命,不能改变。你看看云谷禅师高明,他能改变。能改变跟不能改变,差别在哪里?不能改变是知其当然,不知其所以然;能改变是知其当然,又知其所以然,晓得你的命运的业因是什么。改,果上不能改,因上改。所以,了凡先生听了云谷禅师的话,云谷就是中峰禅师,昨天你们做三时系念,三时系念的仪规是他做的。这是一个真正开悟的人,我们一般讲,他不是凡夫。他对於了凡先生不过是讲了一点小道理,不是大道理,了凡先生接受了,依教奉行,果然就改了。所以命是心造的。这个心造是你过去世造的业,这一生来受报,佛家常讲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你这一生所受的,就是你前世造的因。「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,你要想知道你来世的果报,你这一生起心动念、造作行为,就是的。
因果通三世,人有没有生死?没有。这是我常常在经上讲,学佛的人真正契入到境界,人可以不老、不病、不死,真的不死。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一样,很自在!很快乐!这个身不要了,离开了,身不是我!神识离开这个身体,再换一个身体,愈换愈殊胜,愈换愈好,这是觉悟的人。迷惑颠倒的人用这个身体去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,那就错了,那就冤枉了!你将来换身体,愈换愈差,把人身换成畜生身,畜生身换成饿鬼身,这很糟糕。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。这种人真可怜,愚痴!不懂得事实真相,没有智慧。
我们是凡夫,不是再来人,想学智慧,智慧从哪里学?从圣贤典籍里面去学。能学得成吗?跟诸位说,能,肯定能!只要你好学,你认真去学习,你就能学到。当然这里面最关键的地方还是个缘,这个缘最重要关键是老师、善知识。你这一生能够遇到善知识,那你的缘殊胜,哪有不成就的!遇不到善知识是自己没有福报,遇到善知识是自己有福。遇到善知识,自己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,这个最重要。我在过去写了一篇短文,《内典研究要领》,文字不多,好像只有几百个字。我在第一段里面就说明,学习成败百分之九十是在态度,一般人只讲求方法。方法实在讲,在成就里头顶多只占百分之十,态度重要。以后我们读到印光大师的《文钞》,印祖常讲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那个「诚敬」是态度。
为什么在学习里头那么样讲求尊师重道?老师何必要学生尊敬他?他要那么样的好名,这个老师不是个好老师。老师的心应当是很清净的,应当是很平等的。真的,一点不错,尊师重道是自己,自己尊重老师是你学习良好的态度。因为你尊重老师,老师的教诲你会百分之百的受持,你对老师没有尊重心,老师教的你不会去做,所谓是阳奉阴违,这么一回事情。哪里是老师一定要学生尊重,不是的。由此可知,尊师重道的利益是归自己。对别人,我们自己这样做,对别人造成影响。这个影响是什么?我们做个示范。我们是这样态度来学习,这样态度对老师、对同学。让别人看到,这个态度是对的,他学成功。如果对老师没有尊重心,对道业不重视,虽然跟著一个好老师,他一样不能成就。一个真正善知识,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,他学生很多,其中几个有成就的?那就是印光大师讲的,你看那个学生对老师诚敬心的,真的,十分诚敬他有十分成就,两分诚敬他有两分成就,没有诚敬的,没有成就。
在中国儒家,大家晓得孔老夫子的学生三千人,真正有成就的七十二个人。我们就知道了,这七十二个人何以有成就?尊师重道。三千人里头只有七十二个人,一百个人都不到。要是一百个人的话,三千人是三十分之一,三十个人里头有一个人还不到,大概差不多四十个人里头才有一个人,很了不起了。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更多,因为孔老夫子教学只有五年,时间不长。释迦牟尼佛教学五十年,从三十岁到八十岁。在我们想,跟他老人家学习的人,在那个时代,我们想像当中,二、三十万人是很可能的。他也是周游列国,到处教化。真正有成就的人有多少?经典上记载的,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这就跟孔门的七十二贤一样。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,皆是大阿罗汉,这不就说明都有成就的。
这个成就,佛法里面讲成就是有三层。最小的成就转恶为善;换句话说,不会堕三恶道,转恶为善,他觉悟了,但这根性并不是很利。中等根性的人转迷为悟。转恶为善的人,来生不堕三途;转迷为悟的人,来生不会堕欲界。他到哪里去了?到色界天去了,到无色界天去了。再上层的人转凡为圣,他超越六道轮回,最低限度证阿罗汉果,这讲成就。佛法里面讲的成就,就是释迦牟尼佛弟子的这些成就,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是转凡成圣。小成就的不提了,大成就的才提一提。这两个都是老师,孔子在中国的老师,释迦牟尼佛是印度的老师。我们要知道,他教给我们的是些什么?我学到了些什么?确实转变了,对於宇宙人生真相道理搞清楚了,事实搞明白了,自己得自在。知道怎么样生活,怎么样工作,怎么样处事待人接物,念念都在转变。这个转变有一个总方向、总目标,总方向、总目标是纯净纯善。
我学习这么多年当中,我写了二十个字,做了一副对联。前面十个字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纯净;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纯善。起心动念一切作为,绝对不违背这二十个字。我学的就是这二十个字,我教的也是这二十个字;佛在经上常说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,我统统都是这二十个字。这二十个字再总结为四个字,就是纯净纯善。方向目标正确,这人生法喜充满,大乘经上常讲的,常生欢喜心,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。这个境界是太平盛世,或者是动乱之世,对我都没有影响,你才得真自在。你还要会受影响,你就不自在了。你为什么会受影响?你没有看破,看破就是明了,你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你不明了。你没放下,没放下是什么?没有放下分别执著。妄想我们不说,因为妄想不容易,妄想要放下的时候,你已经到一真法界了。但是你能够把执著放下,一切都不执著,六道就没有了。换句话说,六道不影响你,你在六道里头得自在了。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,你就超越十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十法界里面的佛,像天台大师讲的藏教佛、通教佛,这个四圣法界不影响,不受四圣法界的影响。
没有执著,不受六道轮回的影响;没有分别,不受四圣法界的影响。你要把功夫再提升一层,不是难事,你就出十法界,就证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最低的地位圆教初住菩萨。在我们佛门里面来讲,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教下讲大开圆解,这个念佛净土法门里面讲,得理一心不乱,就是这个境界。这个境界你的寿命不止二小劫。寿命讲『寿命二小劫』是指这个世界的凡夫。凡夫福报就这么大,有这么长的寿命,这很值得人羡慕。再看底下这一句经文:
【诸佛子,彼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,寿命五十亿岁。】
佛,诸位要晓得,佛没有寿命。『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』是应化身。就像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应化,他为我们所示现的寿命只有八十岁,八十岁他就走了。你看看我们这个世间人的寿命在当时平均寿命一百岁,佛的寿命八十岁,示现的。诸佛如来、菩萨、罗汉示现在这个世间,寿命的长短是决定在缘。什么缘?度化众生的缘。如果这个世间众生跟他的缘很多,那他必须要相当长的时间,才能够把这些人各个都帮助到,他才能走;缘尽了,他就走了。所以缘成熟他就来了,缘尽了,他就走了,来去都是感应。这个地方明确的显示人的寿命二小劫,佛的寿命只有五十亿岁,人寿命长。威光太子是人,寿命长,所以他能够遇到四尊佛,一生当中遇到四尊佛。从这就看出来了。
我们这个世间人的寿命短,福报也很微薄,感佛出世,住世的时间都不长,所以我们见到一尊佛,非常非常的希有。现在佛不在世了,但是我们学大经的人知道,佛菩萨在不在世?还是在世,不以佛菩萨的身分出现於世间。示现的是什么身?就像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说的,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;现出家的身分,现在家的身分,现外道的身分,多!你只要很冷静的去观察,众生有劫难了,佛菩萨那个慈悲,众生的劫难是感,佛菩萨要来帮助苦难众生度过劫难,哪有不来的道理。
为什么不以佛的身分出现?佛的身分出现,现在的众生他受不了,没有那么大的福。受不了怎么样?他谤佛,谤佛那罪就重了。所以佛出现在世间,绝对不会让众生造罪业,他以普通人的身分出现。你纵然毁谤、侮辱,你造的业轻,不重。所以,大慈大悲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。这是说诸佛菩萨、大善知识出现在世间,他们的真相,我们总得要明了。然后细心去观察,掌握住机会,抓住机会,认真努力修学,没有不成就的。现在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下面经文:
【彼佛灭度后,有佛出世,名波罗蜜善眼庄严王,亦於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而成正觉。】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很好,他说「此中佛名,谓智导万行,皆到彼岸」,这句话我们要认真懂得学习。万行是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从行为上来讲的。六道凡夫,九界众生,我们的心行都不善、都错误了,所以才感得九界、六道、三途。九界六道三途都是不正常的,《金刚经》上讲都是梦幻泡影。我们看到此地,佛『波罗蜜善眼庄严王』如来,他不一样。你看看他是智导万行,这个地方显示智慧重要,念念行行都与智慧相应,这是法身如来。我们常讲的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华藏世界、一真法界,这里面的居民条件就是智导万行。如果我们所有一切行为都能够与般若智慧相应,那你就具足这个条件,往生一真法界。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,华藏世界也是一真世界。
极乐世界的殊胜,诸位要知道,不是殊胜在上二土,上二土是常寂光土、实报庄严土,不是在这里。这两土跟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完全相同,没有两样。他最殊胜的,祖师大德们常常讲,是凡圣同居土,这是实实在在不可思议。他的凡圣同居土跟一切诸佛世界的凡圣同居土都不一样,凡圣不亚於实报,这就不可思议了。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出现?世尊为我们介绍的时候说(世尊为我们讲经,就是为我们介绍),那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所以让凡圣同居土里面生活修学的状况,跟实报土没两样。这是难信之法,不思议的境界,净土第一殊胜就是讲这桩事情。正因为这个殊胜,使我们凡夫也有机会生到一真法界,这个机会难得,太难太难了!彭际清居士讲,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,就是说这桩事情。我们今天真的是幸运到极处,得人身,闻佛法,还遇到不思议难逢的这个法门。只要自己真正觉悟,发心万缘放下,一心念佛求生净土,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。为什么你修这个法门去不了?你对世缘没放下,障碍了,把这一生的机会错过了,那叫真可惜,世出世间再没有一桩事情比这桩事情更令人遗憾的了。
所以要彻底放下,什么都不要了,一心念佛,这是真正凡夫作佛的道场。这个道场的典型、模范,东晋时代慧远大师为我们示现,在中国江西庐山东林念佛堂,给我们做了个示范。同参道友不是来来去去的,来来去去的不能成功。远公大师道场就一百二十三个人,大家都发心到这个地方来念佛求生净土,同一个志愿。所以道场是以虎溪为界,佛门讲结界,生活在这个地方,不出这个边界,一百二十三个人各个成就,没有一个落单的。所以称为中国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。以这种方法修行,在前几代还行、还有,往后逐渐逐渐松散了,那是来念佛的人有来来去去了,来来去去不好,影响修行人的道心。所以真正念佛堂,还是要集合志同道合,真正有决心,真正能把世缘统统放下;给世间人真正想在一生当中往生到一真法界,脱离十法界,生一真法界做一个最好的榜样,藉这个念佛堂。可是,那个成就的人也要福德因缘成熟,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」。诸位想想,一百二十三个人,太难得了。
我们在《西方确指》里面看到,觉明妙行菩萨他那个道场只有十二个人,修学的方法跟远公大师完全相同。十二个人下定决心,放下万缘,一心念佛,十二个都成就。这是给我们证实净宗法门的殊胜,祖师所讲的「万修万人去」这句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凡是修学不能去、不能成功,是你自己没有这个愿望。净宗的三资粮,就是三个条件:信、愿、行。你这三条都没有,你没有信心,你没有愿力,你做不到;果然具足信愿行这三条,哪有不成功的。没有这个环境,没有这个缘分,你个人具足信愿行,你个人成就。个人成就的很多,我们在《净土圣贤录》,在《往生传》,在我们这一生当中,所见所闻不少,多半是在家的居士。他们年岁大了,儿孙都长成了,这个时候他放下了。他知道这个法门殊胜,在家里头做家务事,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。
我早年在旧金山,甘老居士告诉我,她有个亲戚念佛往生。这个事情她亲自看到的,老太太!儿子、媳妇在美国,把她接到美国去,去干什么?照顾孙子,在家里面烧饭、洗衣服。白天儿子、媳妇上班工作,孙子也上学,所以家里头只有一个人,在家里看家。那个时候就是她认真修行的时候,她把家当作道场,一个人净修。真的是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工作当中烧饭也好,洗衣服也好,整理环境也好,心里面的佛号不中断。往生的那一天,她也没有告诉她家人,其实她预知时至。告诉家人,家里人不相信,会障碍她,所以不讲。往生的那一天,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走的。早晨,那一天早晨,老太太没有起床,没起来。为什么?每天她烧早饭,那一天没烧早饭,儿子媳妇感觉得很奇怪。在美国老人居住的房间,房门是没锁的,怕有紧急的事情,他们打开房门一看,老太太盘腿坐在床上,走了,不晓得什么时候走,坐著走的。到面前一看,她已经往生了。再仔细一看,她写的有遗嘱,摆在她旁边。更妙的是把她的儿子、媳妇、孙子的孝服,她统统都做好了,不晓得什么时候做的,统统做好了,一份一份放在旁边。从这上面来看,至少几个月之前她就晓得了。趁著儿女上班,孙子上学的时候,她在家里替他们做孝服。
这个老太太高明!甘老太太跟她是亲戚,所以看到之后,把这个事情告诉我,加强这一帮人念佛的信心。所以自己成就了,也就度他了。她不用讲经说法,做给你看。我们看到这些事情,心里要有警觉,人家为什么能做到?为什么那么自在,又不生病?一点痕迹都不露,她怕人障碍,痕迹都不露,走得那么自在、那么潇洒,坐著走的。是个在家的老太太。像这样个人修学成就的,我们听到很多,也看到很多。你要仔细去体会她往生的真正的业因,没有别的,放得下而已!她真正能看破,看破世缘,放下世缘。这个世缘没有一样值得留恋的,干干净净,清清爽爽,一丝毫不染著,那么样痛快,那么样潇洒。这个世间有一桩事情牵挂,有一桩事情放不下,你这一生的机会就失掉了,这个道理要懂。这个机会可不是轻易容易遇到的,就像开经偈上所讲的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彭际清讲的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」。这个机会你要认识,你要把它抓住,永远脱离十法界,不仅是六道,永远脱离十法界。
到西方极乐世界,再回来的时候是菩萨的身分,不是凡夫了。再回来,你示现的身分就跟观世音菩萨一样,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,你就现什么身,住世长短得大自在。前面跟诸位说过了,跟众生的缘胜,你住的时间就长;跟众生的缘不殊胜,住世的时间就短,长短都自在。众生有感,你就会有应,感应道交从来不失时;而且应身是无量无边的应身。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世尊的介绍,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即使是凡圣同居土,自己道业还没有圆满;虽然没有圆满,他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能力几乎跟佛相同,这殊胜,这是值得赞叹的。
他方一切诸佛的净土,都是实报土,你没有明心见性,换句话说,你不能够把见思烦恼断掉,尘沙烦恼断掉,还得破一品无明,这样的条件你才能生一切诸佛的实报庄严土。虽然生诸佛实报庄严土,你的道力不深,你是在十住位、十行位,道力不深。当然你也能够到九法界去度有缘的众生,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菩萨那么样的自在,这个我们要知道。因为一切诸佛刹土要靠自力,难!西方极乐世界靠他力,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。所以,凡圣同居土里面的菩萨,往生的人,他们的智慧神通道力,几乎跟他方世界菩萨摩诃萨的能力相等。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到的,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」。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,也是阿惟越致菩萨,这个不可思议。阿惟越致在一般讲七地以上,称为阿惟越致。阿惟越致也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圆证三不退,圆满证得三不退,七地以上。所以是智导万行。
我们现在学佛在现前这个阶段,最重要的是什么?智慧,我们一般人讲理智,不能感情用事。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,要学这个本事。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,要理智作主,不要动感情,你要动感情,迷了。诸佛菩萨得真实智慧,我们今天讲理智,是接近智慧的边缘,我们的智慧没有开。怎么知道智慧没有开?烦恼习气没断。烦恼习气断了,智慧就开了,转烦恼为菩提,这个时候叫正觉。我们今天没有正觉,不但没有正觉,相似觉我们也没有。所以,自己对自己的状况一定要清楚、要明了,我们才会发愤努力向上,决定不会有贡高我慢的念头。贡高我慢从哪里生起?自以为是,从这个地方生起的。
你自己晓得自己的程度,自己不如人,自己不能出六道。不能出六道是什么功夫?观行位。天台大师讲的六即,我们现在是什么位?观行位,相似都没有。什么人是相似位?出离六道之后,在四圣法界是相似位。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,藏教佛、通教的佛,那是相似位,不是真的。再往上超越,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,那才叫分证位,那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我们自己在哪个位子上?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还是感情用事,还闹情绪;换句话说,观行都没有。观行都没有,是什么位子?叫名字位,名字,有名无实。名字位没有不造业的;观行位里头不造恶业了,他造善业不造恶业。名字位中的时候造恶业,有名无实。我们学教的人,长时期接受经典的薰习,所以对於教理多少明白一些。这些明了了,对自己有好处,经教是一面镜子,我们天天照这个镜子,晓得自己什么样的状况。自己修行有没有功夫,有什么功夫,功夫到什么个阶段,很清楚、很明白。这样才不断把自己向上提升,不断的再放下,放下、再放下、再放下。
佛法修学的进度,起初很难,非常非常困难,为什么?有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。你现在想违背这个烦恼习气,随顺佛陀教诲,改变方向,非常困难,这种艰难至少十年。我自己这个修学的经历,我摆脱烦恼习气,三十年的功夫;我在顺逆境界里面,自己能够做得了主了。就是逆境里头我不生烦恼,顺境里面不生贪爱。不是容易事情,我天天在干,很认真的在干。有章嘉大师、李炳南老居士帮助我、指导我,还要三十年;换句话说,才摆脱它的影响。我知道不容易。
所以我读《论语》,我读到孔老夫子修学的进度,我懂得他的意思。他「十五有志於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」,不惑就是不迷惑了。孔老夫子到四十岁不迷惑,不迷惑就是不受外界的影响了。我懂得了,逆境恶缘不起瞋恚心,顺境善缘没有贪爱,不生贪恋的心,孔老夫子四十岁才达到这个境界。「五十知天命,六十耳顺,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」,我讲经的时候提到。「知天命」就是了解业因果报,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,所以他确实到达理得心安。虽然自己生活很贫贱,能够安於贫贱,一丝毫非分的想法都没有,知天命。「六十而耳顺」,耳顺就达到小乘境界,超越六道了;「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」,这是大乘菩萨境界。
换句话说,耳顺是破我执,随心所欲不逾矩是破法执;换句话说,孔老夫子最低限度,他到七十以后,他的境界是圆教初住以上,这成圣人了。他的这一番经历,可以提供给我们做参考。为什么?中根人修的,他是渐修不是顿超,顿超我们学不到。所以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,跟方东美先生,方老师跟我谈过,佛法两条路,一个渐修,一个顿超。顿超那不是普通人,我们世间人讲,天才。什么人?像六祖惠能,那是顿超。方老师警告我,那个学不得的。在中国,惠能之前没有看到一个惠能,惠能之后也没有发现一个惠能。我们只有仰慕的分,不能学,但是渐修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学。孔老夫子示现是渐修。
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顿超。他所示现的,三十岁示现成佛,成佛之后,二七日中宣讲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这是顿超;不是顿超,怎么能讲得出这一部大经。所以孔老夫子这种修学的进展,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。我们也要十年、十年有一个很明显的层次,一直要向上提升。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动乱不安的时代,认真努力修行是非常的急迫,所谓是刻不容缓。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灾难,不知道这个社会有什么变化,自己修学成就愈快愈好。能够修到知天命,你心就安了;换句话说,绝对不会有非分之想,得受用,你心是定的。在我们佛法讲,你已经契入三昧,三昧是定,你已经得定,定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智慧。智导万行,你就得自在,自在随缘,随缘自在。
佛的名号「波罗蜜」,波罗蜜就是智慧,智导万行,所以智导万行,皆到彼岸。波罗蜜是梵语,意思就是到彼岸,这是中国从前翻经法师所翻的。它的意思,我们换句话讲大家好懂,究竟圆满。波罗蜜的意思就是「究竟圆满」,也翻作「到家」,到彼岸就是到家了,到家也就是称赞功夫的究竟圆满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常常听到的「某人功夫到家了」。他炒菜炒得味道非常好,这功夫到家了;他写字写得很好,功夫到家了。在印度人都用波罗蜜,这是印度话,称赞功夫,所以说我们中国人讲一流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与真实智慧相应,没有一样不到家,样样都到家。
注子里面讲「见性了了,故名善眼」,所以佛的德号里头「波罗蜜善眼」,你看,善眼不是普通的意思,明心见性;如果没有见性,不能称为善眼。「见性了了」,了了是彻底明了,如来的果位。换句话说,等觉菩萨见性了,不能称了了;十地菩萨明心见性,不称了了;如来果地上见性,才称为了了。
由此可知,「善眼」这个名号是有标准的。但是如来的善眼跟菩萨的善眼,声闻缘觉都称善眼,那个里头有等级的差别,这个我们明显的能体会到。阿罗汉的善眼,见思烦恼断了,跟六道凡夫来讲,六道凡夫的眼光比不上他,他比六道凡夫善。辟支佛的善眼,又超过阿罗汉,阿罗汉见思烦恼虽然断了,习气还没断,辟支佛习气也断了。菩萨的善眼比缘觉又要高了,为什么?缘觉没见性,根本无明一品没破。菩萨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称善眼,但是不能加了了。唯佛能够加了了。
德号里面还有「庄严」两个字。清凉大师注得好,「果由因饰,是曰庄严」。如来这是果地,这个果报怎么证来的?修因。所以修因是因地的庄严,证果是果德的庄严,庄严通因果。果上的庄严,这诸位都晓得,大乘经上讲的「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」,果上的庄严。这个果报从哪里得来的?此地这个经上所讲的,讲得很简单,智导万行,一一圆满;到彼岸就是一一圆满,没有一样不圆满。因,修因!
现在回到我们的身分,我们应当怎样学习,这个才重要。我们的学习千万不能有一丝毫的傲慢,不能有一丝毫的自以为是,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,我们才有办法提升。你要不随顺佛陀教导,你想往上提升,难了。佛怎么教给我们的?佛教我们从《十善业道》,从这下手;教我们从净业三福下手。净业三福第一条,就是《十善业道》。第一条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所以,我们自己一定要肯定自己是小学生,自己是幼稚园的学生,不能好高骛远,要认真努力,把本分的功课做好。
我学佛的时候,亲近李炳南老师。李老师第一部教我学习的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这个经里面也是以五戒十善为学习的纲目。要从这个地方下手,要认真去干,把自己的根扎好,这是修行的根基。特别是十善业,修十善才是真正的孝养父母,修十善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,奉事师长。老师不需要我们其他的供养,需要我们依教奉行,老师欢喜,欢喜看到学生有成就。学生有再大的福报,德行上没有成就,老师摇头,没教得好。所以十善是我们修行的根本、根基,决定不能疏忽。我们知道许许多多学佛的人,不能说他们不用功、不努力、没有大愿,他们都有,为什么不能成就?没有在根上下功夫,这都是好高骛远,害了自己。
名号后面有个「王」,王是比喻自在的意思,这一个国家只有国王发号施令,一切人民要服从他,他不需要服从任何一个人,所以他得自在。佛经里面讲王取这个意思,取自在的意思。也就是说他在一切人事物、一切诸法里面得大自在,这是佛的德号。我们从佛的德号里面,要懂得它的义趣,知道怎样去学习。
这是威光太子遇到的第二尊佛。第一尊佛就是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,灭度了。灭度之后,这一尊佛接著就出世了,当中没有间隔,这众生福报大!不像释迦牟尼佛灭度,底下弥勒佛出现於世,这当中的空档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,这是说明这个世间众生没福,这个世间众生业障太重了。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很短,没有佛的时间太长太长了。
『亦於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而成正觉』,跟前面这尊佛一样。前面这尊佛他是在「摩尼华枝轮大林」中,在这个地方出现,示现成正觉的。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,在菩提树下示现成正觉。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要在一个大树之下示现成正觉?他这有表法的意思。树是代表树立、代表建树,就是建树法幢。我们今天来讲,就是建立多元文化的教育,建立多元文化的教学,大树表这个意思。一定在这个地区选择最大的、最茂盛的这棵树,用来表法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这一段。
诸位同学,请掀开经本,看「毗卢遮那品」,经文的第二大段。大威光太子,福报大,寿命长。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遇到四尊佛,确实这是希有的因缘。第一尊佛我们介绍过去了,今天我们看他遇第二尊佛。经文分成两段,第一段「结前生后」,第二段「正显佛兴」。我们先看第一段的经文:
【诸佛子,汝等应知彼大庄严劫中,有恒河沙数小劫。】
我们先看这一段。这段文里面,为我们显示不思议的事,事相。『劫』在佛经里面是时间的单位,像我们这个世间讲到时间单位是讲年月日。纵然是在天文,天文学里面讲这个长时间,我们还是用光年来计算,用光的速度做为一年,用这个来计算。在佛法里面,大的时间单位用「劫」。劫到底有多大?经典上说法不一样。为什么会说法不一样?这个道理我们不难懂得,正如同我们这个世间,譬如我们这个世间讲长的单位,度量衡长的单位。中国人讲里,一里、华里,国际上一般人讲的公里,那个长短就不一样,都是里。差不多中国华里跟公里相比,大概是两个华里是一公里;公里跟英里比又不一样,英里比公里还要大。佛说的「劫」我们就明了,宇宙浩瀚而没有边际,太大太大了。这里面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每一个佛刹里面的单位,不会完全相同。这些单位不是佛建立的,如果佛建立的,那一定就相同了。佛绝对不会建立一法,「佛氏门中,不立一法」,这个大家知道,佛不会立一法。法从哪里来的?法从众生而来的,佛永远是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因此,劫有长短、大小不一样。所以,你明白这事实真相,你就懂了,这个地方讲的「劫」,跟我们娑婆世界的劫不相同。
『大庄严劫』,这是大劫。大劫里面我们知道有中劫、有小劫。佛在我们这个世间讲,告诉我们一个大劫有四个中劫,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;换句话说,一个大劫只有八十个小劫。此地不一样,此地你看看,这一个大劫里头『有恒河沙数小劫』。但是这里头显示一个意思,什么意思?福报,这个地方的居民福报大,他时间长,我们这个世间福报很短,所以劫的时间不长。福报怎么来的?这个一定要明了,福报是众生所造作的,三业所感得的。三业,意业起心动念,你念善不善?我们就从这个地方看,这个世界的人起心动念,善,善到极处!我们一般讲纯善没有恶,所以感得这样殊胜庄严的果报。
再回头看看我们这个世间,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,细心去观察这个世间众生起心动念,不善!因此感得的世界。实实在在讲世界都一样,诸佛刹土跟我们所居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,确实是一样的,一样就叫做一真。所以一真法界是遍虚空法界的,都是一真。一真变成了不真,怎么变的?众生业力变的。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个一切法就是依正庄严。讲依正庄严讲到最贴切,就是自己的依正庄严,这是如来正说,不是说别的。说别人的,说外面事情,与我们不相干,我们学它干什么?所以诸位一定要懂得,佛法所说的全都是说的自己,这个才有真实的意义。我们学了之后有真实的受用。它不是讲别人,是讲我自己。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说的是我自己,我自己的依正庄严,与别人不相干。
所以佛法修学最贵的,古来祖师大德常讲「直下承当」,这个跟世间一般学问不一样。所谓直下承当就是你能够承受、明了,佛统统是为我一个人说的,我要理解,我要依教奉行,我要修行证果,这就对了。自己得度,一切众生都得度了,这个理很深。这话怎么说?我们在经论上常常看到,菩萨成佛的时候,他看到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,没有一个不是究竟圆满佛,都是!不但有情众生成佛,无情众生也成佛、也证果,这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这些话,读《华严经》的人都能够记得住,而且常常挂在口边。这话的意思懂不懂?很难,多半是打个问号。但是,话是佛说的,不能否定佛的话,可是真正的意思没有办法体会。
释迦牟尼佛成佛了,我们没成佛,怎么说大地一切有情众生都成佛了?事实真相我们不了解。事实真相是什么?在佛的眼睛里面我们都成佛了,在我们的眼睛里面,释迦牟尼佛也是凡夫。诸位细心去揣摩、去观察,物随心转。释迦牟尼佛的心已经转成纯净纯善的心,所以他看一切众生,情与无情,同成佛道。我们今天的心是凡夫的心,是五浊恶世的心,浊恶的心,所以我们看诸佛如来、看一切菩萨、看一真法界,统统是五浊恶世,统统是秽土,统统是凡夫,各人看的不一样。你把这个意思参透了,佛经上这句话你就恍然大悟,你就明白了。然后你自己才知道修行重要,修行是自己的事情,与别人不相干。最近,实际上不是最近,已经不少年了,日本的科学家研究水结晶,我是最近才看到的。大家晓得我平常不看报纸、不听广播,也不看电视,许许多多的事情,没有人告诉我,我都不知道,对自己修学有好处,保持身心清净。悟平师把这个讯息告诉我,我一听就懂,《华严经》讲的这些道理,不就是这样的!水是物质里头的一种,随著人心感应,人心是感,水是应。所以这个地方,有情跟无情非常明显的区别。
九法界众生是有情众生,诸佛如来没有情了。诸佛如来把情转成智,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。诸位要晓得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跟九法界众生的那个情是一桩事情,悟了,就叫做般若智慧;迷了,就叫做情识。情识起的作用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所以,妄想分别执著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在迷的状态之下起的作用。它起作用,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头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它是在一真,那是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就在我们眼前,一真随著一切有情众生,它起应;众生有感,众生起心动念,它就有应。所以从水的结晶里面非常明显的看出来。你看你的心地善,它的结晶就很美;你的心不善,它结晶就很难看、很丑陋。你要仔细观察,这个结晶是刹那的,刹那刹那在变化,它不是固定的。科学家证明,不可能看到有两个结晶完全相同的,随著你的心变化。我们这里这一杯水,我现在在看这个时候,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结晶都很美,但是你仔细观察它结晶不一样,它变化。
到什么时候这个结晶不会变化?成佛。诸佛如来境界里面那是最美的,而且不会变。为什么?佛的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,等觉菩萨都不行,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。所以等觉菩萨他的变化不大,但他有变化;虽有变化,他的变化都是非常美的。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,境随心转。《楞严经》上讲「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」。《楞严经》上讲的这个如来是广义的。什么是广义的?圆教初住菩萨就叫做如来。为什么?他用真心。圆教初住菩萨到究竟果位,大乘经上讲还有四十一个阶位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才到妙觉。但是我们可以肯定,只要到了圆教初住菩萨,他依报环境的结晶(我们用科学家讲的名词),结晶都是最美的,九法界里头看不到的;因为他们的心可以说到纯净纯善。纯净纯善里头还是有差别的,没有差别他怎么会有四十一个位次?有四十一个位次,可见得他是有差别的。有差别,我们为什么称他纯净纯善?可以讲,可以这样称呼,因为他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,分别没有了,执著没有了。执著没有了、断尽了,纯净;分别没有了,纯善。但是他还有极其微细的念头,那个念头依旧叫妄想,但是那个妄想不碍事。为什么?没有善恶业报,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为纯净纯善。
我们学佛要向这个目标迈进,自己得受用。这个受用最明显的,你自己能够觉察得到的,烦恼天天轻,智慧天天长,能转境界,不被境界所转,这个受用不可思议。这个受用,你想想看,多么令人羡慕。多少人想得到,不懂得这个道理,不懂得方法,殊不知这些道理方法全在大乘经里头。世间所有一切科学的发现,都能够证明佛经某一部分、某几句的经文,让我们从科学家那个地方研究发现,对於佛经所说的能够更深入。不但能够深入,而且能够扩展,这些都是智慧的起用。所以我们在此地看到「恒河沙数小劫」,一个大劫里头这么多小劫,不思议的境界。再接著看底下一句:
【人寿命二小劫。】
这一句是讲一桩事情,也显示这个世界众生福德不可思议。我们娑婆世界,讲这个地区南赡部洲。我们总是以南赡部洲、以地球为中心,这是我们居住的地方。佛跟我们说,我们居住这个报土,人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,最短的时候十岁。当然这个讲法是讲居民平均的年龄。我们今天是处在减劫这个时代,减劫就是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,减到十岁,这个阶段叫减劫。然后再从十岁,一百年加一岁,又加到八万四千岁,这个一增一减是一个小劫。这是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的。
我们今天处在减劫。释迦牟尼佛出世,人的寿命平均是一百岁。佛灭度之后到今年,外国人一般讲二千五百多年,在中国历史上记载是三千零二十几年。由此可知,现在这个世间人的寿命大概平均是七十岁。有超过的、长寿的,那是他修得的;也有不足七十岁而离开这个世间的,所以我们看平均数字。现在有很多人他们依据科学的看法,说现在医学发达,医药发达,人类的寿命延长了。这个话我们听了也点头,为什么?不能不点头。这些人相信科学,我们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我们也点头。而实际上怎么样?实际上不然。
人的寿命,不但中国人、古印度人、阿拉伯人,乃至於西方世界古老典籍记载里面几乎都相同,人命是有一定的。中国有算命看相的,外国也有。你这个人活多大年岁,你将来走是什么状况走的。法国诺查丹玛斯预言里面讲得很清楚,那就是说什么?命运真有。诺查丹玛斯他所见到的这些事情,看到人的寿命,一生的荣华富贵,业因果报,实在讲跟《了凡四训》里面那个孔先生差不多。《了凡四训》里孔先生有这个能力,但是他没有办法改变命运。孔先生不能改变,只有认命,诺查丹玛斯也只有认命,不能改变。你看看云谷禅师高明,他能改变。能改变跟不能改变,差别在哪里?不能改变是知其当然,不知其所以然;能改变是知其当然,又知其所以然,晓得你的命运的业因是什么。改,果上不能改,因上改。所以,了凡先生听了云谷禅师的话,云谷就是中峰禅师,昨天你们做三时系念,三时系念的仪规是他做的。这是一个真正开悟的人,我们一般讲,他不是凡夫。他对於了凡先生不过是讲了一点小道理,不是大道理,了凡先生接受了,依教奉行,果然就改了。所以命是心造的。这个心造是你过去世造的业,这一生来受报,佛家常讲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你这一生所受的,就是你前世造的因。「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,你要想知道你来世的果报,你这一生起心动念、造作行为,就是的。
因果通三世,人有没有生死?没有。这是我常常在经上讲,学佛的人真正契入到境界,人可以不老、不病、不死,真的不死。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一样,很自在!很快乐!这个身不要了,离开了,身不是我!神识离开这个身体,再换一个身体,愈换愈殊胜,愈换愈好,这是觉悟的人。迷惑颠倒的人用这个身体去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,那就错了,那就冤枉了!你将来换身体,愈换愈差,把人身换成畜生身,畜生身换成饿鬼身,这很糟糕。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。这种人真可怜,愚痴!不懂得事实真相,没有智慧。
我们是凡夫,不是再来人,想学智慧,智慧从哪里学?从圣贤典籍里面去学。能学得成吗?跟诸位说,能,肯定能!只要你好学,你认真去学习,你就能学到。当然这里面最关键的地方还是个缘,这个缘最重要关键是老师、善知识。你这一生能够遇到善知识,那你的缘殊胜,哪有不成就的!遇不到善知识是自己没有福报,遇到善知识是自己有福。遇到善知识,自己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,这个最重要。我在过去写了一篇短文,《内典研究要领》,文字不多,好像只有几百个字。我在第一段里面就说明,学习成败百分之九十是在态度,一般人只讲求方法。方法实在讲,在成就里头顶多只占百分之十,态度重要。以后我们读到印光大师的《文钞》,印祖常讲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那个「诚敬」是态度。
为什么在学习里头那么样讲求尊师重道?老师何必要学生尊敬他?他要那么样的好名,这个老师不是个好老师。老师的心应当是很清净的,应当是很平等的。真的,一点不错,尊师重道是自己,自己尊重老师是你学习良好的态度。因为你尊重老师,老师的教诲你会百分之百的受持,你对老师没有尊重心,老师教的你不会去做,所谓是阳奉阴违,这么一回事情。哪里是老师一定要学生尊重,不是的。由此可知,尊师重道的利益是归自己。对别人,我们自己这样做,对别人造成影响。这个影响是什么?我们做个示范。我们是这样态度来学习,这样态度对老师、对同学。让别人看到,这个态度是对的,他学成功。如果对老师没有尊重心,对道业不重视,虽然跟著一个好老师,他一样不能成就。一个真正善知识,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,他学生很多,其中几个有成就的?那就是印光大师讲的,你看那个学生对老师诚敬心的,真的,十分诚敬他有十分成就,两分诚敬他有两分成就,没有诚敬的,没有成就。
在中国儒家,大家晓得孔老夫子的学生三千人,真正有成就的七十二个人。我们就知道了,这七十二个人何以有成就?尊师重道。三千人里头只有七十二个人,一百个人都不到。要是一百个人的话,三千人是三十分之一,三十个人里头有一个人还不到,大概差不多四十个人里头才有一个人,很了不起了。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更多,因为孔老夫子教学只有五年,时间不长。释迦牟尼佛教学五十年,从三十岁到八十岁。在我们想,跟他老人家学习的人,在那个时代,我们想像当中,二、三十万人是很可能的。他也是周游列国,到处教化。真正有成就的人有多少?经典上记载的,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这就跟孔门的七十二贤一样。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,皆是大阿罗汉,这不就说明都有成就的。
这个成就,佛法里面讲成就是有三层。最小的成就转恶为善;换句话说,不会堕三恶道,转恶为善,他觉悟了,但这根性并不是很利。中等根性的人转迷为悟。转恶为善的人,来生不堕三途;转迷为悟的人,来生不会堕欲界。他到哪里去了?到色界天去了,到无色界天去了。再上层的人转凡为圣,他超越六道轮回,最低限度证阿罗汉果,这讲成就。佛法里面讲的成就,就是释迦牟尼佛弟子的这些成就,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是转凡成圣。小成就的不提了,大成就的才提一提。这两个都是老师,孔子在中国的老师,释迦牟尼佛是印度的老师。我们要知道,他教给我们的是些什么?我学到了些什么?确实转变了,对於宇宙人生真相道理搞清楚了,事实搞明白了,自己得自在。知道怎么样生活,怎么样工作,怎么样处事待人接物,念念都在转变。这个转变有一个总方向、总目标,总方向、总目标是纯净纯善。
我学习这么多年当中,我写了二十个字,做了一副对联。前面十个字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纯净;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纯善。起心动念一切作为,绝对不违背这二十个字。我学的就是这二十个字,我教的也是这二十个字;佛在经上常说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,我统统都是这二十个字。这二十个字再总结为四个字,就是纯净纯善。方向目标正确,这人生法喜充满,大乘经上常讲的,常生欢喜心,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。这个境界是太平盛世,或者是动乱之世,对我都没有影响,你才得真自在。你还要会受影响,你就不自在了。你为什么会受影响?你没有看破,看破就是明了,你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你不明了。你没放下,没放下是什么?没有放下分别执著。妄想我们不说,因为妄想不容易,妄想要放下的时候,你已经到一真法界了。但是你能够把执著放下,一切都不执著,六道就没有了。换句话说,六道不影响你,你在六道里头得自在了。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,你就超越十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十法界里面的佛,像天台大师讲的藏教佛、通教佛,这个四圣法界不影响,不受四圣法界的影响。
没有执著,不受六道轮回的影响;没有分别,不受四圣法界的影响。你要把功夫再提升一层,不是难事,你就出十法界,就证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最低的地位圆教初住菩萨。在我们佛门里面来讲,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教下讲大开圆解,这个念佛净土法门里面讲,得理一心不乱,就是这个境界。这个境界你的寿命不止二小劫。寿命讲『寿命二小劫』是指这个世界的凡夫。凡夫福报就这么大,有这么长的寿命,这很值得人羡慕。再看底下这一句经文:
【诸佛子,彼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,寿命五十亿岁。】
佛,诸位要晓得,佛没有寿命。『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』是应化身。就像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应化,他为我们所示现的寿命只有八十岁,八十岁他就走了。你看看我们这个世间人的寿命在当时平均寿命一百岁,佛的寿命八十岁,示现的。诸佛如来、菩萨、罗汉示现在这个世间,寿命的长短是决定在缘。什么缘?度化众生的缘。如果这个世间众生跟他的缘很多,那他必须要相当长的时间,才能够把这些人各个都帮助到,他才能走;缘尽了,他就走了。所以缘成熟他就来了,缘尽了,他就走了,来去都是感应。这个地方明确的显示人的寿命二小劫,佛的寿命只有五十亿岁,人寿命长。威光太子是人,寿命长,所以他能够遇到四尊佛,一生当中遇到四尊佛。从这就看出来了。
我们这个世间人的寿命短,福报也很微薄,感佛出世,住世的时间都不长,所以我们见到一尊佛,非常非常的希有。现在佛不在世了,但是我们学大经的人知道,佛菩萨在不在世?还是在世,不以佛菩萨的身分出现於世间。示现的是什么身?就像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说的,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;现出家的身分,现在家的身分,现外道的身分,多!你只要很冷静的去观察,众生有劫难了,佛菩萨那个慈悲,众生的劫难是感,佛菩萨要来帮助苦难众生度过劫难,哪有不来的道理。
为什么不以佛的身分出现?佛的身分出现,现在的众生他受不了,没有那么大的福。受不了怎么样?他谤佛,谤佛那罪就重了。所以佛出现在世间,绝对不会让众生造罪业,他以普通人的身分出现。你纵然毁谤、侮辱,你造的业轻,不重。所以,大慈大悲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。这是说诸佛菩萨、大善知识出现在世间,他们的真相,我们总得要明了。然后细心去观察,掌握住机会,抓住机会,认真努力修学,没有不成就的。现在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下面经文:
【彼佛灭度后,有佛出世,名波罗蜜善眼庄严王,亦於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而成正觉。】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很好,他说「此中佛名,谓智导万行,皆到彼岸」,这句话我们要认真懂得学习。万行是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从行为上来讲的。六道凡夫,九界众生,我们的心行都不善、都错误了,所以才感得九界、六道、三途。九界六道三途都是不正常的,《金刚经》上讲都是梦幻泡影。我们看到此地,佛『波罗蜜善眼庄严王』如来,他不一样。你看看他是智导万行,这个地方显示智慧重要,念念行行都与智慧相应,这是法身如来。我们常讲的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华藏世界、一真法界,这里面的居民条件就是智导万行。如果我们所有一切行为都能够与般若智慧相应,那你就具足这个条件,往生一真法界。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,华藏世界也是一真世界。
极乐世界的殊胜,诸位要知道,不是殊胜在上二土,上二土是常寂光土、实报庄严土,不是在这里。这两土跟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完全相同,没有两样。他最殊胜的,祖师大德们常常讲,是凡圣同居土,这是实实在在不可思议。他的凡圣同居土跟一切诸佛世界的凡圣同居土都不一样,凡圣不亚於实报,这就不可思议了。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出现?世尊为我们介绍的时候说(世尊为我们讲经,就是为我们介绍),那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所以让凡圣同居土里面生活修学的状况,跟实报土没两样。这是难信之法,不思议的境界,净土第一殊胜就是讲这桩事情。正因为这个殊胜,使我们凡夫也有机会生到一真法界,这个机会难得,太难太难了!彭际清居士讲,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,就是说这桩事情。我们今天真的是幸运到极处,得人身,闻佛法,还遇到不思议难逢的这个法门。只要自己真正觉悟,发心万缘放下,一心念佛求生净土,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。为什么你修这个法门去不了?你对世缘没放下,障碍了,把这一生的机会错过了,那叫真可惜,世出世间再没有一桩事情比这桩事情更令人遗憾的了。
所以要彻底放下,什么都不要了,一心念佛,这是真正凡夫作佛的道场。这个道场的典型、模范,东晋时代慧远大师为我们示现,在中国江西庐山东林念佛堂,给我们做了个示范。同参道友不是来来去去的,来来去去的不能成功。远公大师道场就一百二十三个人,大家都发心到这个地方来念佛求生净土,同一个志愿。所以道场是以虎溪为界,佛门讲结界,生活在这个地方,不出这个边界,一百二十三个人各个成就,没有一个落单的。所以称为中国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。以这种方法修行,在前几代还行、还有,往后逐渐逐渐松散了,那是来念佛的人有来来去去了,来来去去不好,影响修行人的道心。所以真正念佛堂,还是要集合志同道合,真正有决心,真正能把世缘统统放下;给世间人真正想在一生当中往生到一真法界,脱离十法界,生一真法界做一个最好的榜样,藉这个念佛堂。可是,那个成就的人也要福德因缘成熟,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」。诸位想想,一百二十三个人,太难得了。
我们在《西方确指》里面看到,觉明妙行菩萨他那个道场只有十二个人,修学的方法跟远公大师完全相同。十二个人下定决心,放下万缘,一心念佛,十二个都成就。这是给我们证实净宗法门的殊胜,祖师所讲的「万修万人去」这句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凡是修学不能去、不能成功,是你自己没有这个愿望。净宗的三资粮,就是三个条件:信、愿、行。你这三条都没有,你没有信心,你没有愿力,你做不到;果然具足信愿行这三条,哪有不成功的。没有这个环境,没有这个缘分,你个人具足信愿行,你个人成就。个人成就的很多,我们在《净土圣贤录》,在《往生传》,在我们这一生当中,所见所闻不少,多半是在家的居士。他们年岁大了,儿孙都长成了,这个时候他放下了。他知道这个法门殊胜,在家里头做家务事,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。
我早年在旧金山,甘老居士告诉我,她有个亲戚念佛往生。这个事情她亲自看到的,老太太!儿子、媳妇在美国,把她接到美国去,去干什么?照顾孙子,在家里面烧饭、洗衣服。白天儿子、媳妇上班工作,孙子也上学,所以家里头只有一个人,在家里看家。那个时候就是她认真修行的时候,她把家当作道场,一个人净修。真的是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工作当中烧饭也好,洗衣服也好,整理环境也好,心里面的佛号不中断。往生的那一天,她也没有告诉她家人,其实她预知时至。告诉家人,家里人不相信,会障碍她,所以不讲。往生的那一天,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走的。早晨,那一天早晨,老太太没有起床,没起来。为什么?每天她烧早饭,那一天没烧早饭,儿子媳妇感觉得很奇怪。在美国老人居住的房间,房门是没锁的,怕有紧急的事情,他们打开房门一看,老太太盘腿坐在床上,走了,不晓得什么时候走,坐著走的。到面前一看,她已经往生了。再仔细一看,她写的有遗嘱,摆在她旁边。更妙的是把她的儿子、媳妇、孙子的孝服,她统统都做好了,不晓得什么时候做的,统统做好了,一份一份放在旁边。从这上面来看,至少几个月之前她就晓得了。趁著儿女上班,孙子上学的时候,她在家里替他们做孝服。
这个老太太高明!甘老太太跟她是亲戚,所以看到之后,把这个事情告诉我,加强这一帮人念佛的信心。所以自己成就了,也就度他了。她不用讲经说法,做给你看。我们看到这些事情,心里要有警觉,人家为什么能做到?为什么那么自在,又不生病?一点痕迹都不露,她怕人障碍,痕迹都不露,走得那么自在、那么潇洒,坐著走的。是个在家的老太太。像这样个人修学成就的,我们听到很多,也看到很多。你要仔细去体会她往生的真正的业因,没有别的,放得下而已!她真正能看破,看破世缘,放下世缘。这个世缘没有一样值得留恋的,干干净净,清清爽爽,一丝毫不染著,那么样痛快,那么样潇洒。这个世间有一桩事情牵挂,有一桩事情放不下,你这一生的机会就失掉了,这个道理要懂。这个机会可不是轻易容易遇到的,就像开经偈上所讲的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彭际清讲的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」。这个机会你要认识,你要把它抓住,永远脱离十法界,不仅是六道,永远脱离十法界。
到西方极乐世界,再回来的时候是菩萨的身分,不是凡夫了。再回来,你示现的身分就跟观世音菩萨一样,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,你就现什么身,住世长短得大自在。前面跟诸位说过了,跟众生的缘胜,你住的时间就长;跟众生的缘不殊胜,住世的时间就短,长短都自在。众生有感,你就会有应,感应道交从来不失时;而且应身是无量无边的应身。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世尊的介绍,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即使是凡圣同居土,自己道业还没有圆满;虽然没有圆满,他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能力几乎跟佛相同,这殊胜,这是值得赞叹的。
他方一切诸佛的净土,都是实报土,你没有明心见性,换句话说,你不能够把见思烦恼断掉,尘沙烦恼断掉,还得破一品无明,这样的条件你才能生一切诸佛的实报庄严土。虽然生诸佛实报庄严土,你的道力不深,你是在十住位、十行位,道力不深。当然你也能够到九法界去度有缘的众生,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菩萨那么样的自在,这个我们要知道。因为一切诸佛刹土要靠自力,难!西方极乐世界靠他力,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。所以,凡圣同居土里面的菩萨,往生的人,他们的智慧神通道力,几乎跟他方世界菩萨摩诃萨的能力相等。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到的,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」。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,也是阿惟越致菩萨,这个不可思议。阿惟越致在一般讲七地以上,称为阿惟越致。阿惟越致也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圆证三不退,圆满证得三不退,七地以上。所以是智导万行。
我们现在学佛在现前这个阶段,最重要的是什么?智慧,我们一般人讲理智,不能感情用事。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,要学这个本事。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,要理智作主,不要动感情,你要动感情,迷了。诸佛菩萨得真实智慧,我们今天讲理智,是接近智慧的边缘,我们的智慧没有开。怎么知道智慧没有开?烦恼习气没断。烦恼习气断了,智慧就开了,转烦恼为菩提,这个时候叫正觉。我们今天没有正觉,不但没有正觉,相似觉我们也没有。所以,自己对自己的状况一定要清楚、要明了,我们才会发愤努力向上,决定不会有贡高我慢的念头。贡高我慢从哪里生起?自以为是,从这个地方生起的。
你自己晓得自己的程度,自己不如人,自己不能出六道。不能出六道是什么功夫?观行位。天台大师讲的六即,我们现在是什么位?观行位,相似都没有。什么人是相似位?出离六道之后,在四圣法界是相似位。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,藏教佛、通教的佛,那是相似位,不是真的。再往上超越,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,那才叫分证位,那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我们自己在哪个位子上?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还是感情用事,还闹情绪;换句话说,观行都没有。观行都没有,是什么位子?叫名字位,名字,有名无实。名字位没有不造业的;观行位里头不造恶业了,他造善业不造恶业。名字位中的时候造恶业,有名无实。我们学教的人,长时期接受经典的薰习,所以对於教理多少明白一些。这些明了了,对自己有好处,经教是一面镜子,我们天天照这个镜子,晓得自己什么样的状况。自己修行有没有功夫,有什么功夫,功夫到什么个阶段,很清楚、很明白。这样才不断把自己向上提升,不断的再放下,放下、再放下、再放下。
佛法修学的进度,起初很难,非常非常困难,为什么?有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。你现在想违背这个烦恼习气,随顺佛陀教诲,改变方向,非常困难,这种艰难至少十年。我自己这个修学的经历,我摆脱烦恼习气,三十年的功夫;我在顺逆境界里面,自己能够做得了主了。就是逆境里头我不生烦恼,顺境里面不生贪爱。不是容易事情,我天天在干,很认真的在干。有章嘉大师、李炳南老居士帮助我、指导我,还要三十年;换句话说,才摆脱它的影响。我知道不容易。
所以我读《论语》,我读到孔老夫子修学的进度,我懂得他的意思。他「十五有志於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」,不惑就是不迷惑了。孔老夫子到四十岁不迷惑,不迷惑就是不受外界的影响了。我懂得了,逆境恶缘不起瞋恚心,顺境善缘没有贪爱,不生贪恋的心,孔老夫子四十岁才达到这个境界。「五十知天命,六十耳顺,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」,我讲经的时候提到。「知天命」就是了解业因果报,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,所以他确实到达理得心安。虽然自己生活很贫贱,能够安於贫贱,一丝毫非分的想法都没有,知天命。「六十而耳顺」,耳顺就达到小乘境界,超越六道了;「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」,这是大乘菩萨境界。
换句话说,耳顺是破我执,随心所欲不逾矩是破法执;换句话说,孔老夫子最低限度,他到七十以后,他的境界是圆教初住以上,这成圣人了。他的这一番经历,可以提供给我们做参考。为什么?中根人修的,他是渐修不是顿超,顿超我们学不到。所以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,跟方东美先生,方老师跟我谈过,佛法两条路,一个渐修,一个顿超。顿超那不是普通人,我们世间人讲,天才。什么人?像六祖惠能,那是顿超。方老师警告我,那个学不得的。在中国,惠能之前没有看到一个惠能,惠能之后也没有发现一个惠能。我们只有仰慕的分,不能学,但是渐修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学。孔老夫子示现是渐修。
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顿超。他所示现的,三十岁示现成佛,成佛之后,二七日中宣讲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这是顿超;不是顿超,怎么能讲得出这一部大经。所以孔老夫子这种修学的进展,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。我们也要十年、十年有一个很明显的层次,一直要向上提升。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动乱不安的时代,认真努力修行是非常的急迫,所谓是刻不容缓。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灾难,不知道这个社会有什么变化,自己修学成就愈快愈好。能够修到知天命,你心就安了;换句话说,绝对不会有非分之想,得受用,你心是定的。在我们佛法讲,你已经契入三昧,三昧是定,你已经得定,定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智慧。智导万行,你就得自在,自在随缘,随缘自在。
佛的名号「波罗蜜」,波罗蜜就是智慧,智导万行,所以智导万行,皆到彼岸。波罗蜜是梵语,意思就是到彼岸,这是中国从前翻经法师所翻的。它的意思,我们换句话讲大家好懂,究竟圆满。波罗蜜的意思就是「究竟圆满」,也翻作「到家」,到彼岸就是到家了,到家也就是称赞功夫的究竟圆满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常常听到的「某人功夫到家了」。他炒菜炒得味道非常好,这功夫到家了;他写字写得很好,功夫到家了。在印度人都用波罗蜜,这是印度话,称赞功夫,所以说我们中国人讲一流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与真实智慧相应,没有一样不到家,样样都到家。
注子里面讲「见性了了,故名善眼」,所以佛的德号里头「波罗蜜善眼」,你看,善眼不是普通的意思,明心见性;如果没有见性,不能称为善眼。「见性了了」,了了是彻底明了,如来的果位。换句话说,等觉菩萨见性了,不能称了了;十地菩萨明心见性,不称了了;如来果地上见性,才称为了了。
由此可知,「善眼」这个名号是有标准的。但是如来的善眼跟菩萨的善眼,声闻缘觉都称善眼,那个里头有等级的差别,这个我们明显的能体会到。阿罗汉的善眼,见思烦恼断了,跟六道凡夫来讲,六道凡夫的眼光比不上他,他比六道凡夫善。辟支佛的善眼,又超过阿罗汉,阿罗汉见思烦恼虽然断了,习气还没断,辟支佛习气也断了。菩萨的善眼比缘觉又要高了,为什么?缘觉没见性,根本无明一品没破。菩萨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称善眼,但是不能加了了。唯佛能够加了了。
德号里面还有「庄严」两个字。清凉大师注得好,「果由因饰,是曰庄严」。如来这是果地,这个果报怎么证来的?修因。所以修因是因地的庄严,证果是果德的庄严,庄严通因果。果上的庄严,这诸位都晓得,大乘经上讲的「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」,果上的庄严。这个果报从哪里得来的?此地这个经上所讲的,讲得很简单,智导万行,一一圆满;到彼岸就是一一圆满,没有一样不圆满。因,修因!
现在回到我们的身分,我们应当怎样学习,这个才重要。我们的学习千万不能有一丝毫的傲慢,不能有一丝毫的自以为是,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,我们才有办法提升。你要不随顺佛陀教导,你想往上提升,难了。佛怎么教给我们的?佛教我们从《十善业道》,从这下手;教我们从净业三福下手。净业三福第一条,就是《十善业道》。第一条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所以,我们自己一定要肯定自己是小学生,自己是幼稚园的学生,不能好高骛远,要认真努力,把本分的功课做好。
我学佛的时候,亲近李炳南老师。李老师第一部教我学习的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这个经里面也是以五戒十善为学习的纲目。要从这个地方下手,要认真去干,把自己的根扎好,这是修行的根基。特别是十善业,修十善才是真正的孝养父母,修十善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,奉事师长。老师不需要我们其他的供养,需要我们依教奉行,老师欢喜,欢喜看到学生有成就。学生有再大的福报,德行上没有成就,老师摇头,没教得好。所以十善是我们修行的根本、根基,决定不能疏忽。我们知道许许多多学佛的人,不能说他们不用功、不努力、没有大愿,他们都有,为什么不能成就?没有在根上下功夫,这都是好高骛远,害了自己。
名号后面有个「王」,王是比喻自在的意思,这一个国家只有国王发号施令,一切人民要服从他,他不需要服从任何一个人,所以他得自在。佛经里面讲王取这个意思,取自在的意思。也就是说他在一切人事物、一切诸法里面得大自在,这是佛的德号。我们从佛的德号里面,要懂得它的义趣,知道怎样去学习。
这是威光太子遇到的第二尊佛。第一尊佛就是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,灭度了。灭度之后,这一尊佛接著就出世了,当中没有间隔,这众生福报大!不像释迦牟尼佛灭度,底下弥勒佛出现於世,这当中的空档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,这是说明这个世间众生没福,这个世间众生业障太重了。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很短,没有佛的时间太长太长了。
『亦於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而成正觉』,跟前面这尊佛一样。前面这尊佛他是在「摩尼华枝轮大林」中,在这个地方出现,示现成正觉的。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,在菩提树下示现成正觉。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要在一个大树之下示现成正觉?他这有表法的意思。树是代表树立、代表建树,就是建树法幢。我们今天来讲,就是建立多元文化的教育,建立多元文化的教学,大树表这个意思。一定在这个地区选择最大的、最茂盛的这棵树,用来表法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这一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