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九三九卷) 2003/1/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0939
诸位同学,请看「威光得益」,十法、十个法门里面,第九门看起:
【证得增长信解力大愿。】
这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,「尽众生界,荷负无疲,要令信解,为大愿也」。荷负无疲,前面跟诸位说过了。底下这一句很重要,「要令信解」,这才是真正的菩萨大愿,这个『增长信解力』的大愿著重在这一句。由此可知,对众生如是说,对自己也不例外,我们自己本人对於佛法有没有信解?如果自己不能信解,怎么能够帮助别人信解。这是佛常说的一句话,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。我们用同样的话来说,自己不信要叫别人信,那当然也是无有是处;自己不解欲令人解,也无有是处。由此可知,佛法的修学弘扬要从自己本身开始。
我们为什么不信?原因是不解,解得不够深、不够广、不够透彻,所以我们的信心游移不定。说实实在在,入佛境界,信都有问题,怎么能入?入是第四个阶段,信解行证,入是证。首先,我们能不能信佛的境界?这个事情很难,难在哪里?我们没见到,凡夫之人总得要自己亲自见到,才算是会相信,才算信,自己没有亲见,听别人说的,难,太难太难了!所以什么人能够相信?具足善根福德的人能信,他们没有问题。听佛说的时候,他肯信。我们不能瞧不起那些学佛的老阿公、老阿婆,他们确实不解,佛是什么他不知道,他就能信。他的信心比我们坚定,只要是佛说的,他都不怀疑,他都能奉行,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,他不敢违背,这种信叫仰信。仰慕佛陀,佛陀伟大,佛陀知道的道理太深太深了,我们不晓得,佛陀讲的话我们要相信。这是善根深厚!
如果不是宿世深厚的善根,怎么可能?一般人善根浅薄的人办不到,你要足以有使他相信的道理,他听了,这个有道理,这个可以相信、可以接受,著重在解。所以要上课、要讲解,不但要讲解,还要做出样子来给他看。这是中下根性的人,长时间的薰习,慢慢的,这个道理渐渐明白了,他相信了。尤其看到事实上的证据,譬如最浅显的也是一般人最重视的,财布施得财富,真做给他看,喜欢布施财用不缺乏,一点都不假;喜欢法布施,增长聪明智慧;喜欢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那个果报在那里,他看到了。他看到这个学佛的人,这个人是做生意买卖的人,赚到钱他都布施,他总赚钱,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,他还赚钱,证明佛在经上讲的没有错。绝对不是说布施完之后就没有了,没这个道理,愈施愈多。
理要讲得透彻,我们自己本身就是这个作法,做得果然有效果,那他看了就不一样;真有效果,他就动心了,佛讲的话真的。从这里慢慢的帮助他建立信心,解得愈深信心愈坚固,解得愈透彻信心愈清净,坚定清净的信心又能帮助你更深入的理解,这是大愿。我们首先帮助自己,真正信解怎么不如实觉悟?真的信解表现在行为上,自自然然的是慈悲喜舍,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。如果慈悲喜舍你做不到,你没有智慧,你信解也很浅,深度不够。从这些地方自己要常常反省,我到什么样的程度?我要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?成就自己就是成就别人,别人相信了;不能成就自己,那就谈不上成就别人了。威光菩萨确实我们在这里看的是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,遇到佛光这一照,他的善根福德就现行,得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,不可思议!现在我们看最后一句:
【证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辩才门。】
这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「所有辩才,皆入佛智,自他俱照,是曰光明」。这一句在最后是后得智的大用,证得无碍的辩才。辩才从哪里来的?从智慧,我们一般讲高度的智慧,对佛来讲、法身菩萨来讲,圆满的智慧。所以大师在此地讲,所有辩才皆入佛智。这一句话我们懂吗?宗门大德讲:会么?
前面我们读过世尊在对大梵天王开示里面曾经说「知法即是佛」,那个「知」就是宗门里面讲的大彻大悟。「知离即是法,知无即是僧」。什么是三宝?法、离、无,自性三宝,知就是觉,大彻大悟!大觉光明自他俱照,这是佛智,起作用就是无碍的辩才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没有一法会难倒他,难不倒的,这样的辩才才叫无障碍,没有障碍的。如果不入佛智,这个入佛智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知法、知离、知无;通常我们用很浅显大家容易懂得的话来说,觉知宇宙人生真相。宇宙人生真相,体空寂,相虽然有,相无常,《般若经》上讲「如露亦如电」。你了解真相之后,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放下了。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这是真正觉悟,真正契入诸佛如来的智慧了。照自己这个身,是智慧身、法性身;照别人,能为一切众生种善根。众生善根将要成熟的人,你的智光照他,他能开悟,像威光太子一样。
末后清凉大师为我们做一个总结,「此上十法,初三」,就是前面三句,第一句、第二句、第三句是属於「功德法」;「次四」就是四、五、六、七,这四句「熏修法」;后面三句,八、九、十这三句「起化」,就是教化众生的方法。十句里面都讲大,大,「境界无边」;都说称性,「境界无边,称性广大」,我们在这里著重大、称性。「智契贯达,并受证名」。所以,这十句是他证得的,就是威光太子他的智慧能够契入,对於理事、性相、因果他能够贯穿,他能够明达,所以叫证,光这一照,他就证得。请看第四段偈赞如来,请看经文:
【尔时大威光太子,获得如是法光明已,承佛威力,普观大众而说颂言。】
底下有十首颂,威光太子他悟了,这个因缘一接触真的是大彻大悟,这个『获得如是法光明已』,这「如是法光明」,前面十句所讲的。这是『承佛威力』,得佛力加持;不得佛力加持,他没这么大的能力,得佛力加持,他就有能力劝化大众。「承佛威力」,我们通常讲上求;『普观大众』,这是下化。在这些句子里面,我们能体会得到太子谦恭有礼,这一点很重要!中国古人常说「学问深时意气平」,如果他的意气不平,心浮气躁,那是一个普通的凡夫,我们也可以讲毫无修养的凡夫。纵然他读书,他学佛了,他没有得到修学真正的利益,也就是说他修学没有功夫。我们常讲功夫不得力,表现在生活上、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还是心浮气躁,这一点很重要。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来看人,这个人学佛功夫得不得力从这里看,也能够检点自己,我自己修行功夫到底怎么样?可以从这些地方检点出来。人贵自知之明,自己不知己,怎么能知道别人?知己知人这是圣人。下面有十首颂,第一首:
【世尊坐道场,清净大光明,譬如千日出,普照虚空界。】
这一首是赞佛,为大家介绍现在这个世界有佛出世,佛是世间的大势圣人,希有难逢,这个机会太难得了。大威光太子知道明了了,还没有去见佛,看到佛光照触,他就开悟、就明白了。凡是真正觉悟的人决定没有贪悭,他不吝法,看到对众生有真正的好处,马上要介绍给大众,愈快愈好,那是慈悲的表现,真正有慈悲心。这四句偈是介绍佛现在『坐道场』。佛所在之处就是道场,不说一句话也是道场,为什么?他示现那个形象就是教化众生,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,他的身体、他的作为是世间人最好的榜样,所以他所在之处就是「坐道场」。『清净大光明』,赞叹佛的心真诚没有虚伪,清净没有染污,平等没有高下,正觉没有迷惑,慈悲没有自私,清净大光明!普照虚空法界,利益一切众生。所以下面这两句是比喻,『譬如千日出』,一个太阳非常明亮,一千个太阳,这都是比喻。『普照虚空界』,你看看佛的心量多大?起心动念遍法界虚空界,我们要学。再看第二首:
【无量亿千劫,导师时乃现,佛今出世间,一切所瞻奉。】
这首偈就是讲的人身难得,佛法难逢,遇到了要珍惜,不能空过!佛确确实实『无量亿千劫』可能你遇到一次。『导师』就是佛,他能够引导九法界众生破迷开悟,超凡入圣,所以称他为「导师」。世出世间九法界里头没有这样聪明智慧的能人,能帮助一切众生转迷为悟,转凡成圣,除佛之外没有人,所以我们称佛为导师。『时乃现』,是众生有感,众生什么感?过去生中所修学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。不容易!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」,这三个条件要具足,善根就像大威光太子一样,一接触就明白、就觉悟了。明白是解,从解里面这生起真正的信心、信仰,自自然然他就为大家介绍,这个因缘希有难逢。
『佛今出世间,一切所瞻奉』。这个「一切」是九法界众生,我们通常讲的;在《华严经》里的那个一切,不止,那一切怎么讲?你要看前面一首偈「普照虚空界」,所以这个一切包含的是遍虚空法界所有一切刹土里面的众生,只要是觉悟的人、明白的人(迷惑的人不知道),真正觉悟明了的人没有不瞻仰。这个瞻仰里面就是有信心,你要不信他,怎么可能生起瞻仰?仰是仰慕,奉是奉行,依教奉行,非常欢喜接受佛的教诲,这一句话是这么个讲法。
这两首偈清凉大师注解里头注得好,「示佛出现,既灭暗难遇,不可失时」,这两首偈大意如此。「示」,指示。佛出现在这个世间,世间人迷惑颠倒不认识。胜音世界这个时候的居民善根福德都非常深厚,所以这里面的人民智广福大,但是福智还是有差别,那不能跟大威光太子比。大威光太子确实福智是这些人中第一,我们在底下偈颂里面能看得出来,大威光这么一提醒,大家统统都觉悟了,很快的觉悟了。
像我们这个世间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这个世间示现成佛,没人知道,他在野外坐在菩提树下,示现大彻大悟。这个时候佛的光明遍照,世间人迷惑麻木了,佛光照触不痛不痒没有知觉。在这个状况之下,佛觉得没有人来启请,那只有入般涅盘,马上就走。四禅天里面,净居天人看到佛光,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球上菩提树下坐道场示现成佛,一看没人来启请,净居天人下来,到这个世间来,变化为这个世间的居民,请佛住世,请佛转法轮。净居天人代我们请的。如果他要不代我们启请,释迦牟尼佛就灭度了,我们在《释迦谱》里面读到的,世尊答应了,这才住世。
住世在二七日中,在定中,那是没有人知道的,为法身菩萨演说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所以《华严经》是在定中讲的,凡夫没有资格听。凡夫看释迦牟尼佛铺了一堆草在上面打坐,哪里知道佛在定中讲这么大的一部经?这一部经讲完了,佛出定起来,这个世间没人懂。《华严》是世尊说他自己亲证的境界,成佛亲证的境界。出定之后观察这个世间众生的根性,这样的大法不能接受,那怎么办?办小学,为地球上这些众生,这个众生当然还是有缘众生,有缘是对释迦牟尼佛景仰的,乐意跟他学。说实实在在话,你跟释迦牟尼佛见过一次面,谈过一次话,都是过去生中与佛有缘,这个缘浅。缘要是深,那你就一定做佛的常随弟子。常随弟子跟佛缘深,世尊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他就跟四十九年,四十九年没有离开佛,佛无论在哪个地方讲经说法,他都参加,长时间的薰习,所以哪有不证果的道理!证的果,经典里面说的这些话我们要会看,为什么?都是意在言外,他们所证的阿罗汉果。
但是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的是什么阿罗汉?皆是大阿罗汉。那个「大」字里头意思可多了,绝不简单!这个阿罗汉很大,大到什么程度,你这样想法就错了。这个大是什么?大乘。大乘阿罗汉,跟小乘阿罗汉差别太大太大!小乘是四果罗汉,大乘阿罗汉是法云地的菩萨。阿罗汉是梵语,阿翻作无,罗汉翻作学,阿罗汉的意思「无学」,无学就是毕业了。小乘人毕业了,称阿罗汉,大乘人毕业了,加个大阿罗汉,所以大阿罗汉是十地菩萨的法云地菩萨,他上面是等觉。这个果位还得了吗?四十一品无明他已经破了四十品,差一品。我们在常常读经,那个「大」字疏忽掉了,不知道这些人的身分。这些常随弟子长年跟著释迦牟尼佛,听经闻法薰修,这么高的果位。不要说这出家人,在家人,在家人多!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上看到「贤护等十六正士」,在家居士,他们是什么身分?比大阿罗汉还高一级,他们是等觉菩萨。十六个人都是在家等觉菩萨,不得了!我们真的是疏忽了,真的是小看他们了。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如是,现在怎么样?跟诸位说,现在亦如是。
在家修行里面确确实实有大菩萨在里头,有诸佛如来示现在其中,我们肉眼无珠,不认识!民国初年佛门在家的大德不少,大家都知道的、都闻名的江味农居士,注《心经》的周止庵居士,蒋维乔居士,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大德。欧阳竟无居士,早年我在台湾追随的李炳南老居士,真正是在家菩萨!他们做如此的示现,真正的身分我们不知道。这个会集《无量寿经》的,普通人做不出来!我们想想看,宋朝时候王龙舒第一个会集的,做会集本的。几百年之后魏默深居士又做一次会集,这个当中还有彭绍升为《无量寿经》做了个节本。为什么到民国年间还需要再做一次会集?当然有它的道理在,这些大德是普通人吗?不是普通人。我们都应当要知道,佛菩萨再来以居士身应化在这个世间,仔细去观察,他们的思想言行都是大菩萨境界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大威光太子赞颂第三首:
【汝观佛光明,化佛难思议,一切宫殿中,寂然而正受。】
从这一首一直到第七首都是劝大家观佛德,「令观佛德,有德有慈,真可归也」。这个「归」是归依,这个人靠得住,我们投靠他,这是证入。前面两首最重要的意思是说佛出世非常希有,这种机会一定要把它抓住,千万不能够失掉。这一首不难懂,劝大家观看,看佛的光明。『化佛难思议』。这个「化佛」是「光中化佛无数亿,化菩萨众亦无边」,这说化佛。我们前面说过,就像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讲的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佛没有一定的形相。在中国史书里面记载的也不少,不仅是出家的比丘僧、比丘尼僧、沙弥、沙弥尼,在家的优婆塞、优婆夷,有时候还现宰官身,政府的各级官员,现这种身,也现各行各业身。你仔细去观察,无论他现什么身,他的作用都是教化众生,都是帮助众生信解。我们不要忘了前面大威光所证得的,他十句里头第九句,「增长信解力大愿」,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,你会看到佛菩萨在这个世间,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里面现身。他所做的,他所想的,他所行的,仔细去观察思惟跟经教相应,他不是化佛、不是化菩萨他是谁?尤其是在这个五浊恶世,浊恶到极处这个时候,他在这里面现身格外的明显。他不会随顺一切的染污,他不会造作一切的罪过,他的心正、言正、行正,这个很可能菩萨化身来的,所以说是「化佛难思议」。
『一切宫殿中,寂然而正受』,这个「一切宫殿」,宫是私人的住宅,居家所在;殿是大众聚会的场所,我们今天一般人讲的办公室,从前称之为殿;办公的地方、开会的地方、集会的地方称为殿。这一句话我们就明了,无论是他在家燕居,或者在大众当中,大众集会当中,他的态度都是「寂然正受」,这个我们要微细观察。「寂然」是讲身心清净,特别著重在心地上,因为它后头有「正受」,正受是讲身行,身体行为,都在戒定当中。他的身有威仪,心清净、身清净、语清净,我们用身语意三业清净跟这一句经文相应。一切时一切处就是儒家所说的,「进则兼善天下,退则独善其身」。宫中,独善其身;殿堂,兼善天下。跟大众在一块的时候肯定是影响大众,帮助大众破迷开悟,最重要的一个课题,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做这种表现。这些佛德,我们做佛的弟子应当要学。再看第四首:
【汝观佛神通,毛孔出焰云,照耀於世间,光明无有尽。】
这一首偈里头说佛的神通,说佛的照耀,他的神通、智慧、德能显现在世间不是自受用,他受用!『神通』,首先我们要把这个名词含义搞清楚,「通」是通达明了,世出世间一切法他都通达没有障碍,我们对这桩事情上面再给它加一个「神通」,说明他那种通达的能力神奇莫测,超越我们凡夫的想像,超越我们凡夫的常识,我们没办法理解的。没有一样他不通达,没有一样他不明了,这是什么?这是圆满智慧的起用,这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无障碍,神通是无障碍。清凉大师给我们总说这部经「理无碍,事无碍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称这部经是四无碍的法界,这个法界是一真法界,这个法界就是法身如来,神通广大无量无边。这首偈威光太子给我们举一个例子,『毛孔出焰云』。「毛孔」是身上汗毛,汗毛孔里面出生「焰云」,焰是火焰,云是云彩,实际上就是彩云。但是不能用彩,彩云只有美,焰里面呢?焰里头有表法,火焰它是光,它代表智慧,它有热。你们想想看这个字里头热情智慧,热情是慈悲,焰云就是慈云,慈云里头还有智慧。
『照耀於世间』,佛的智慧、佛的慈悲从什么地方看?每一个毛细孔,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全身放光。你看这个佛的身相,无论从哪个地方看,就从极其微小的毛细孔里面去看,都能够觉察他的无尽的智慧跟慈悲。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,他这几首偈总注,你看佛有德有慈,这个德里头包含著有智,威光劝大家皈依佛。『光明无有尽』,无尽的光明。第五首:
【汝应观佛身。】
你再细细的观察佛身。
【光网极清净。】
这个『光网』不好懂,我们中国人讲气氛,外国人讲磁场,就是这里讲的「光网」。它的气氛、它的磁场无比的清净,所以你接受之后,你会感觉到非常舒服,在他这个光网之下,身心清净,妄念不生,有这么大的威德。
【现形等一切,遍满於十方。】
这个『现形』,前面讲的化身,前面说「化佛难思议」,化佛、化菩萨这个现形没有一定的形相,《普门品》里面讲的三十二应,是讲三十二类。《华严经》末后五十三参,五十三种不同的现形。既然『等一切』,那就是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有什么样的身形统统能现,遍满虚空界。我们看佛的身形,想想前面清凉大师引用《思益经》佛的开示,什么是佛身?知法即是佛。这个「佛」,法身佛。法身佛是体,报身就是一切诸佛如来现前的身相,依法身而现的;应化身的佛是依法报身而变现的。所以三身就是一身,一身就是三身,无不遍满虚空法界。
『遍满於十方』。这桩事情要很细心去体会,佛三身明显,我们有没有三身?当然有,既然佛在这个经上说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。这个身是属於相,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那个「皆有」当中有我一分,我在皆有之中,不是在皆有之外。那我们现在三身到哪里去了?迷失了,不是没有,有,迷失了,迷失不是真失。换句话说,有,就在现前,自己不知道,茫然无知。什么时候要觉悟了,你就晓得,原来久远劫以来一直到今天,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,一念迷把我们搞成这个样子。迷的相是什么?迷的相是放不下。看不破,放不下,迷!觉悟的相是看得破,放得下。佛跟凡夫差别就在此地,除此之外,没有一丝毫差别。但是这一点差别受用悬殊,那真是天壤之别,不能比。佛有大智慧、大神通、大自在,我们什么都没有。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应当明了。再看下面第六首:
【妙音遍世间,闻者皆欣乐,随诸众生语,赞叹佛功德。】
这是赞叹佛的语业;身语意,语业。我们学佛尤其要学,这首偈就是普贤菩萨十愿里面「称赞如来」。如来在哪里?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如来者,诸法如义」。你要懂得这几句经义,你就知道怎样学习。在一切时一切处,我们对人对事对物,你看到他与清净相应,与平等相应,与正觉相应,与慈悲相应,要称赞,这就是『妙音』。如果与性德不相应的,佛教导我们礼敬,没有赞叹。礼敬是平等的,对九法界一切众生没有不礼敬的,即使对自己的冤亲债主,对自己的仇敌,还是要礼敬。他要害我,甚至於要把我害死,我对他还是礼敬,为什么?我随顺性德,我是佛的弟子,我要依教奉行。我知道那个怨家、那个敌人他本性是善的,我知道他有佛性,他今天用这个态度来对我,我要反省,他为什么不用这个态度对别人?那么我跟他过去一定是有一个不善的业因。
这些事情,我们看到钟茂森居士从美国带来的,美国一些学者专家,在这半个世纪研究前世今生这些报告里面,我们看到他们的报告跟佛经所说的相应,足以证明佛讲的是正确的。前世有过节,前世我曾经杀过他、害死他,这一生当中遇到了,没有什么缘故,他就是看你不顺眼,就是想整你害你,前世有原因的,不是无缘无故的。既然了解事实真相,对於怨敌一切的加害我们承受,决定没有丝毫报复的念头,瞋恨的念头,我这个帐到这里结了消了,就是被害死了,心里也很快乐、很平静。为什么?下次再遇到了,好朋友!世出世间圣贤教导我们化敌为友,重要!化怨为亲,千万不能够迷惑,不能颠倒,遇到这些冤家对头生瞋恚心,生报复的念头,这麻烦大了。将来的果报,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彼此双方都痛苦。这些误会的产生,都是由於不了解事实真相。我们明了事实真相,从今而后再也不干这个傻事了。
在我们一生当中会不会有冤亲债主?当然有,没有学佛之前有意无意造了许多的罪业,得罪许多众生,这些众生遇到缘了,哪有好脸色给我看?不可能的!我自己清楚明了,他以恶意待我,我以诚恳心对待他,这个样子他对我的报复自然会减轻,为什么?我没有抗拒。你要骂,我恭恭敬敬在听,一句话不回,他骂累了,他就不骂了,减轻;他要打,我就让他打,决定不还手,他打累了就不打了。化解怨怼的方法,我们求和平,我们求化解,我们不要继续再作对。这个道理、这种方式可以把它应用在化解社会的一切冲突,可以落实世界真正的和平,那是无量功德!
所以,诸佛菩萨、世出世间圣贤,所有一切的教学都是「妙音」。虽然他们的妙音遍满虚空法界,我们众生业习深重,有耳不闻,有眼不见,必须要诸佛菩萨到我这个世间来,现跟我一样的同类身来教导我。如果我过去生中还有一点善根福德,那遇到这个缘分,我们现在讲他信佛了,他学佛了,就这么个道理。诸佛菩萨要不示现凡夫身,示现佛身、菩萨身或者是天神身,我们都没有办法接触,我们看不到,我们听不到。所以真是难得,他能现千百亿化身,他能现等众生身,这对我们帮助就大了。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,示现跟我们的身一样,做种种示现让我们看、让我们听、让我们接触,帮助我们觉悟,帮助我们醒过来。
『闻者皆欣乐』。我们今天读佛的经典,看古大德、祖师大德们的注疏,我们在一起学习,在一起研究,能生欢喜心。「闻者皆欣乐」,乐是爱好、乐好,这句话我们证明了。我们对这个要不能够生欣喜爱好,怎么能在这个经典里面五十年不疲不厌?证明了这句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
佛是如何为我们说法?『随诸众生语,赞叹佛功德』。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就这一句「赞叹佛功德」,佛性的功德,佛法的功德,佛智的功德,佛能的功德,赞叹不尽!所说的一切经不论是大乘是小乘、宗门教下、显教密教,你在《大藏经》里面随便取一卷,随便看这个经里面一段两段、一句两句,字字句句都是赞叹佛功德,一点都不错。赞叹佛功德,赞叹自性功德,赞叹诸法功德,记住《金刚经》上这句话「如来者,诸法如义」。所以知法就叫做佛,知离就叫做法,知无,无所有,知无就叫做僧。说佛功德,法身当然都包括在里面,三宝!自性三宝,不是别的三宝,自性三宝一切众生共有的,无论哪个众生,你也没有一丝毫欠缺,所以佛法才是真正的平等法,我们应当要学。诸位想想自己要不能契入这个境界,你从哪里学起?所以归根结柢首先要成就自己,成就自己讲修行,毗卢遮那佛的修行修持就在这一卷经。修因当然就会现果报,果报就是前面十卷所讲的,前面十卷是佛的果德,果报。
「世主妙严品」,那一品经长,五卷经文,「世界成就品」、「华藏世界品」给我们讲的依正庄严。这种依正庄严什么原因来的?为什么会有这个?「毗卢遮那品」这一品经文告诉我们,这个地方诸位现在有没有看到一点消息?如果是聪明人,你一定会看到消息了。毗卢遮那如来、大威光太子因地,你看人家是怎么样悟入?怎么样修行?这个做样子给我们看的,这就是「大方广佛华严」行门的落实,修因的落实。
在这首偈子里面,我们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,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是不是想到对方的利益?如果确确实实是为了利益对方的,你这个言语就是「妙音」;如果你起心动念是想障碍别人,是想破坏别人,你所有一切的音声那就不是妙音。那是什么音?邪音、恶音,不是妙音。但是你说的话很好听,说得很有技巧,那是妄语、两舌、绮语。妙音肯定是令众生觉悟的,不觉悟不能叫妙,这是诸佛菩萨在九法界帮助一切众生最重要的一个课题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这比什么都重要,我们要学。妙音也不见得完全是好听的声音,有的时候骂人都是妙音,你这一骂他,他开悟了;打人那个声音也是妙音,这一打他觉悟了。不在这个形上看,在心意上看、在效果上看,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真正觉悟的人,给诸位说,世间所有一切音声全是妙音,不一样!真正修行人,我们常讲的少分契入境界的人,这不是多分,少分,听到别人恶意毁谤,恶意的侮辱陷害,加到我身上了,我听到这个声音,我明白了。明白什么?明白佛的教诲,依照佛法教诲修行,修正自己的毛病过失。我听到人家毁谤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接受。我没有瞋恚心,没有报复心,那个音对我是妙音,为什么?它消我的业障,提升我的境界,好果报!在佛法里称之为「逆增上缘」,它帮我增上,智慧增上、德行增上。那我对於这个毁谤的人、侮辱的人、陷害的人,我们是什么态度?感恩,不但没有瞋恚、没有报复,感恩。他将来有困难的时候,我要去帮助他,报答他的恩,他把我的境界往上推升提升了。所以那个音在觉悟的人,真正修行的人,哪有不是妙音的道理!
这就是佛在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,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。邪恶的音转变成妙音,他那里发作的时候真的是邪恶,我这里收到的是妙音,我们有这样的功夫,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。即使把我这个身害死了,死有什么了不起?有生必有死。死,身死,灵性不随这这个身死,灵性往上面提升,不往下堕落,好事一桩,不是坏事。这一生在那里做人做得很辛苦,他把我害死了,我没有瞋恚、没有报复,精神提升了,我生天了,你说我要不要感谢他?至少我将来是要生天的,他现在把我提前了,提早生天了,我感谢他。如果我往生了,提前往生了,提前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,去作佛去了,更要感激他,怎么可能怨恨他?没有这个道理。所以这是真正学佛人他会转境界,把这个恶、不善的缘都能转变成善缘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威光得益」,十法、十个法门里面,第九门看起:
【证得增长信解力大愿。】
这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,「尽众生界,荷负无疲,要令信解,为大愿也」。荷负无疲,前面跟诸位说过了。底下这一句很重要,「要令信解」,这才是真正的菩萨大愿,这个『增长信解力』的大愿著重在这一句。由此可知,对众生如是说,对自己也不例外,我们自己本人对於佛法有没有信解?如果自己不能信解,怎么能够帮助别人信解。这是佛常说的一句话,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。我们用同样的话来说,自己不信要叫别人信,那当然也是无有是处;自己不解欲令人解,也无有是处。由此可知,佛法的修学弘扬要从自己本身开始。
我们为什么不信?原因是不解,解得不够深、不够广、不够透彻,所以我们的信心游移不定。说实实在在,入佛境界,信都有问题,怎么能入?入是第四个阶段,信解行证,入是证。首先,我们能不能信佛的境界?这个事情很难,难在哪里?我们没见到,凡夫之人总得要自己亲自见到,才算是会相信,才算信,自己没有亲见,听别人说的,难,太难太难了!所以什么人能够相信?具足善根福德的人能信,他们没有问题。听佛说的时候,他肯信。我们不能瞧不起那些学佛的老阿公、老阿婆,他们确实不解,佛是什么他不知道,他就能信。他的信心比我们坚定,只要是佛说的,他都不怀疑,他都能奉行,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,他不敢违背,这种信叫仰信。仰慕佛陀,佛陀伟大,佛陀知道的道理太深太深了,我们不晓得,佛陀讲的话我们要相信。这是善根深厚!
如果不是宿世深厚的善根,怎么可能?一般人善根浅薄的人办不到,你要足以有使他相信的道理,他听了,这个有道理,这个可以相信、可以接受,著重在解。所以要上课、要讲解,不但要讲解,还要做出样子来给他看。这是中下根性的人,长时间的薰习,慢慢的,这个道理渐渐明白了,他相信了。尤其看到事实上的证据,譬如最浅显的也是一般人最重视的,财布施得财富,真做给他看,喜欢布施财用不缺乏,一点都不假;喜欢法布施,增长聪明智慧;喜欢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那个果报在那里,他看到了。他看到这个学佛的人,这个人是做生意买卖的人,赚到钱他都布施,他总赚钱,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,他还赚钱,证明佛在经上讲的没有错。绝对不是说布施完之后就没有了,没这个道理,愈施愈多。
理要讲得透彻,我们自己本身就是这个作法,做得果然有效果,那他看了就不一样;真有效果,他就动心了,佛讲的话真的。从这里慢慢的帮助他建立信心,解得愈深信心愈坚固,解得愈透彻信心愈清净,坚定清净的信心又能帮助你更深入的理解,这是大愿。我们首先帮助自己,真正信解怎么不如实觉悟?真的信解表现在行为上,自自然然的是慈悲喜舍,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。如果慈悲喜舍你做不到,你没有智慧,你信解也很浅,深度不够。从这些地方自己要常常反省,我到什么样的程度?我要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?成就自己就是成就别人,别人相信了;不能成就自己,那就谈不上成就别人了。威光菩萨确实我们在这里看的是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,遇到佛光这一照,他的善根福德就现行,得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,不可思议!现在我们看最后一句:
【证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辩才门。】
这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「所有辩才,皆入佛智,自他俱照,是曰光明」。这一句在最后是后得智的大用,证得无碍的辩才。辩才从哪里来的?从智慧,我们一般讲高度的智慧,对佛来讲、法身菩萨来讲,圆满的智慧。所以大师在此地讲,所有辩才皆入佛智。这一句话我们懂吗?宗门大德讲:会么?
前面我们读过世尊在对大梵天王开示里面曾经说「知法即是佛」,那个「知」就是宗门里面讲的大彻大悟。「知离即是法,知无即是僧」。什么是三宝?法、离、无,自性三宝,知就是觉,大彻大悟!大觉光明自他俱照,这是佛智,起作用就是无碍的辩才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没有一法会难倒他,难不倒的,这样的辩才才叫无障碍,没有障碍的。如果不入佛智,这个入佛智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知法、知离、知无;通常我们用很浅显大家容易懂得的话来说,觉知宇宙人生真相。宇宙人生真相,体空寂,相虽然有,相无常,《般若经》上讲「如露亦如电」。你了解真相之后,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放下了。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这是真正觉悟,真正契入诸佛如来的智慧了。照自己这个身,是智慧身、法性身;照别人,能为一切众生种善根。众生善根将要成熟的人,你的智光照他,他能开悟,像威光太子一样。
末后清凉大师为我们做一个总结,「此上十法,初三」,就是前面三句,第一句、第二句、第三句是属於「功德法」;「次四」就是四、五、六、七,这四句「熏修法」;后面三句,八、九、十这三句「起化」,就是教化众生的方法。十句里面都讲大,大,「境界无边」;都说称性,「境界无边,称性广大」,我们在这里著重大、称性。「智契贯达,并受证名」。所以,这十句是他证得的,就是威光太子他的智慧能够契入,对於理事、性相、因果他能够贯穿,他能够明达,所以叫证,光这一照,他就证得。请看第四段偈赞如来,请看经文:
【尔时大威光太子,获得如是法光明已,承佛威力,普观大众而说颂言。】
底下有十首颂,威光太子他悟了,这个因缘一接触真的是大彻大悟,这个『获得如是法光明已』,这「如是法光明」,前面十句所讲的。这是『承佛威力』,得佛力加持;不得佛力加持,他没这么大的能力,得佛力加持,他就有能力劝化大众。「承佛威力」,我们通常讲上求;『普观大众』,这是下化。在这些句子里面,我们能体会得到太子谦恭有礼,这一点很重要!中国古人常说「学问深时意气平」,如果他的意气不平,心浮气躁,那是一个普通的凡夫,我们也可以讲毫无修养的凡夫。纵然他读书,他学佛了,他没有得到修学真正的利益,也就是说他修学没有功夫。我们常讲功夫不得力,表现在生活上、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还是心浮气躁,这一点很重要。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来看人,这个人学佛功夫得不得力从这里看,也能够检点自己,我自己修行功夫到底怎么样?可以从这些地方检点出来。人贵自知之明,自己不知己,怎么能知道别人?知己知人这是圣人。下面有十首颂,第一首:
【世尊坐道场,清净大光明,譬如千日出,普照虚空界。】
这一首是赞佛,为大家介绍现在这个世界有佛出世,佛是世间的大势圣人,希有难逢,这个机会太难得了。大威光太子知道明了了,还没有去见佛,看到佛光照触,他就开悟、就明白了。凡是真正觉悟的人决定没有贪悭,他不吝法,看到对众生有真正的好处,马上要介绍给大众,愈快愈好,那是慈悲的表现,真正有慈悲心。这四句偈是介绍佛现在『坐道场』。佛所在之处就是道场,不说一句话也是道场,为什么?他示现那个形象就是教化众生,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,他的身体、他的作为是世间人最好的榜样,所以他所在之处就是「坐道场」。『清净大光明』,赞叹佛的心真诚没有虚伪,清净没有染污,平等没有高下,正觉没有迷惑,慈悲没有自私,清净大光明!普照虚空法界,利益一切众生。所以下面这两句是比喻,『譬如千日出』,一个太阳非常明亮,一千个太阳,这都是比喻。『普照虚空界』,你看看佛的心量多大?起心动念遍法界虚空界,我们要学。再看第二首:
【无量亿千劫,导师时乃现,佛今出世间,一切所瞻奉。】
这首偈就是讲的人身难得,佛法难逢,遇到了要珍惜,不能空过!佛确确实实『无量亿千劫』可能你遇到一次。『导师』就是佛,他能够引导九法界众生破迷开悟,超凡入圣,所以称他为「导师」。世出世间九法界里头没有这样聪明智慧的能人,能帮助一切众生转迷为悟,转凡成圣,除佛之外没有人,所以我们称佛为导师。『时乃现』,是众生有感,众生什么感?过去生中所修学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。不容易!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」,这三个条件要具足,善根就像大威光太子一样,一接触就明白、就觉悟了。明白是解,从解里面这生起真正的信心、信仰,自自然然他就为大家介绍,这个因缘希有难逢。
『佛今出世间,一切所瞻奉』。这个「一切」是九法界众生,我们通常讲的;在《华严经》里的那个一切,不止,那一切怎么讲?你要看前面一首偈「普照虚空界」,所以这个一切包含的是遍虚空法界所有一切刹土里面的众生,只要是觉悟的人、明白的人(迷惑的人不知道),真正觉悟明了的人没有不瞻仰。这个瞻仰里面就是有信心,你要不信他,怎么可能生起瞻仰?仰是仰慕,奉是奉行,依教奉行,非常欢喜接受佛的教诲,这一句话是这么个讲法。
这两首偈清凉大师注解里头注得好,「示佛出现,既灭暗难遇,不可失时」,这两首偈大意如此。「示」,指示。佛出现在这个世间,世间人迷惑颠倒不认识。胜音世界这个时候的居民善根福德都非常深厚,所以这里面的人民智广福大,但是福智还是有差别,那不能跟大威光太子比。大威光太子确实福智是这些人中第一,我们在底下偈颂里面能看得出来,大威光这么一提醒,大家统统都觉悟了,很快的觉悟了。
像我们这个世间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这个世间示现成佛,没人知道,他在野外坐在菩提树下,示现大彻大悟。这个时候佛的光明遍照,世间人迷惑麻木了,佛光照触不痛不痒没有知觉。在这个状况之下,佛觉得没有人来启请,那只有入般涅盘,马上就走。四禅天里面,净居天人看到佛光,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球上菩提树下坐道场示现成佛,一看没人来启请,净居天人下来,到这个世间来,变化为这个世间的居民,请佛住世,请佛转法轮。净居天人代我们请的。如果他要不代我们启请,释迦牟尼佛就灭度了,我们在《释迦谱》里面读到的,世尊答应了,这才住世。
住世在二七日中,在定中,那是没有人知道的,为法身菩萨演说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所以《华严经》是在定中讲的,凡夫没有资格听。凡夫看释迦牟尼佛铺了一堆草在上面打坐,哪里知道佛在定中讲这么大的一部经?这一部经讲完了,佛出定起来,这个世间没人懂。《华严》是世尊说他自己亲证的境界,成佛亲证的境界。出定之后观察这个世间众生的根性,这样的大法不能接受,那怎么办?办小学,为地球上这些众生,这个众生当然还是有缘众生,有缘是对释迦牟尼佛景仰的,乐意跟他学。说实实在在话,你跟释迦牟尼佛见过一次面,谈过一次话,都是过去生中与佛有缘,这个缘浅。缘要是深,那你就一定做佛的常随弟子。常随弟子跟佛缘深,世尊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他就跟四十九年,四十九年没有离开佛,佛无论在哪个地方讲经说法,他都参加,长时间的薰习,所以哪有不证果的道理!证的果,经典里面说的这些话我们要会看,为什么?都是意在言外,他们所证的阿罗汉果。
但是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的是什么阿罗汉?皆是大阿罗汉。那个「大」字里头意思可多了,绝不简单!这个阿罗汉很大,大到什么程度,你这样想法就错了。这个大是什么?大乘。大乘阿罗汉,跟小乘阿罗汉差别太大太大!小乘是四果罗汉,大乘阿罗汉是法云地的菩萨。阿罗汉是梵语,阿翻作无,罗汉翻作学,阿罗汉的意思「无学」,无学就是毕业了。小乘人毕业了,称阿罗汉,大乘人毕业了,加个大阿罗汉,所以大阿罗汉是十地菩萨的法云地菩萨,他上面是等觉。这个果位还得了吗?四十一品无明他已经破了四十品,差一品。我们在常常读经,那个「大」字疏忽掉了,不知道这些人的身分。这些常随弟子长年跟著释迦牟尼佛,听经闻法薰修,这么高的果位。不要说这出家人,在家人,在家人多!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上看到「贤护等十六正士」,在家居士,他们是什么身分?比大阿罗汉还高一级,他们是等觉菩萨。十六个人都是在家等觉菩萨,不得了!我们真的是疏忽了,真的是小看他们了。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如是,现在怎么样?跟诸位说,现在亦如是。
在家修行里面确确实实有大菩萨在里头,有诸佛如来示现在其中,我们肉眼无珠,不认识!民国初年佛门在家的大德不少,大家都知道的、都闻名的江味农居士,注《心经》的周止庵居士,蒋维乔居士,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大德。欧阳竟无居士,早年我在台湾追随的李炳南老居士,真正是在家菩萨!他们做如此的示现,真正的身分我们不知道。这个会集《无量寿经》的,普通人做不出来!我们想想看,宋朝时候王龙舒第一个会集的,做会集本的。几百年之后魏默深居士又做一次会集,这个当中还有彭绍升为《无量寿经》做了个节本。为什么到民国年间还需要再做一次会集?当然有它的道理在,这些大德是普通人吗?不是普通人。我们都应当要知道,佛菩萨再来以居士身应化在这个世间,仔细去观察,他们的思想言行都是大菩萨境界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大威光太子赞颂第三首:
【汝观佛光明,化佛难思议,一切宫殿中,寂然而正受。】
从这一首一直到第七首都是劝大家观佛德,「令观佛德,有德有慈,真可归也」。这个「归」是归依,这个人靠得住,我们投靠他,这是证入。前面两首最重要的意思是说佛出世非常希有,这种机会一定要把它抓住,千万不能够失掉。这一首不难懂,劝大家观看,看佛的光明。『化佛难思议』。这个「化佛」是「光中化佛无数亿,化菩萨众亦无边」,这说化佛。我们前面说过,就像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讲的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佛没有一定的形相。在中国史书里面记载的也不少,不仅是出家的比丘僧、比丘尼僧、沙弥、沙弥尼,在家的优婆塞、优婆夷,有时候还现宰官身,政府的各级官员,现这种身,也现各行各业身。你仔细去观察,无论他现什么身,他的作用都是教化众生,都是帮助众生信解。我们不要忘了前面大威光所证得的,他十句里头第九句,「增长信解力大愿」,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,你会看到佛菩萨在这个世间,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里面现身。他所做的,他所想的,他所行的,仔细去观察思惟跟经教相应,他不是化佛、不是化菩萨他是谁?尤其是在这个五浊恶世,浊恶到极处这个时候,他在这里面现身格外的明显。他不会随顺一切的染污,他不会造作一切的罪过,他的心正、言正、行正,这个很可能菩萨化身来的,所以说是「化佛难思议」。
『一切宫殿中,寂然而正受』,这个「一切宫殿」,宫是私人的住宅,居家所在;殿是大众聚会的场所,我们今天一般人讲的办公室,从前称之为殿;办公的地方、开会的地方、集会的地方称为殿。这一句话我们就明了,无论是他在家燕居,或者在大众当中,大众集会当中,他的态度都是「寂然正受」,这个我们要微细观察。「寂然」是讲身心清净,特别著重在心地上,因为它后头有「正受」,正受是讲身行,身体行为,都在戒定当中。他的身有威仪,心清净、身清净、语清净,我们用身语意三业清净跟这一句经文相应。一切时一切处就是儒家所说的,「进则兼善天下,退则独善其身」。宫中,独善其身;殿堂,兼善天下。跟大众在一块的时候肯定是影响大众,帮助大众破迷开悟,最重要的一个课题,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做这种表现。这些佛德,我们做佛的弟子应当要学。再看第四首:
【汝观佛神通,毛孔出焰云,照耀於世间,光明无有尽。】
这一首偈里头说佛的神通,说佛的照耀,他的神通、智慧、德能显现在世间不是自受用,他受用!『神通』,首先我们要把这个名词含义搞清楚,「通」是通达明了,世出世间一切法他都通达没有障碍,我们对这桩事情上面再给它加一个「神通」,说明他那种通达的能力神奇莫测,超越我们凡夫的想像,超越我们凡夫的常识,我们没办法理解的。没有一样他不通达,没有一样他不明了,这是什么?这是圆满智慧的起用,这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无障碍,神通是无障碍。清凉大师给我们总说这部经「理无碍,事无碍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称这部经是四无碍的法界,这个法界是一真法界,这个法界就是法身如来,神通广大无量无边。这首偈威光太子给我们举一个例子,『毛孔出焰云』。「毛孔」是身上汗毛,汗毛孔里面出生「焰云」,焰是火焰,云是云彩,实际上就是彩云。但是不能用彩,彩云只有美,焰里面呢?焰里头有表法,火焰它是光,它代表智慧,它有热。你们想想看这个字里头热情智慧,热情是慈悲,焰云就是慈云,慈云里头还有智慧。
『照耀於世间』,佛的智慧、佛的慈悲从什么地方看?每一个毛细孔,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全身放光。你看这个佛的身相,无论从哪个地方看,就从极其微小的毛细孔里面去看,都能够觉察他的无尽的智慧跟慈悲。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,他这几首偈总注,你看佛有德有慈,这个德里头包含著有智,威光劝大家皈依佛。『光明无有尽』,无尽的光明。第五首:
【汝应观佛身。】
你再细细的观察佛身。
【光网极清净。】
这个『光网』不好懂,我们中国人讲气氛,外国人讲磁场,就是这里讲的「光网」。它的气氛、它的磁场无比的清净,所以你接受之后,你会感觉到非常舒服,在他这个光网之下,身心清净,妄念不生,有这么大的威德。
【现形等一切,遍满於十方。】
这个『现形』,前面讲的化身,前面说「化佛难思议」,化佛、化菩萨这个现形没有一定的形相,《普门品》里面讲的三十二应,是讲三十二类。《华严经》末后五十三参,五十三种不同的现形。既然『等一切』,那就是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有什么样的身形统统能现,遍满虚空界。我们看佛的身形,想想前面清凉大师引用《思益经》佛的开示,什么是佛身?知法即是佛。这个「佛」,法身佛。法身佛是体,报身就是一切诸佛如来现前的身相,依法身而现的;应化身的佛是依法报身而变现的。所以三身就是一身,一身就是三身,无不遍满虚空法界。
『遍满於十方』。这桩事情要很细心去体会,佛三身明显,我们有没有三身?当然有,既然佛在这个经上说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。这个身是属於相,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那个「皆有」当中有我一分,我在皆有之中,不是在皆有之外。那我们现在三身到哪里去了?迷失了,不是没有,有,迷失了,迷失不是真失。换句话说,有,就在现前,自己不知道,茫然无知。什么时候要觉悟了,你就晓得,原来久远劫以来一直到今天,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,一念迷把我们搞成这个样子。迷的相是什么?迷的相是放不下。看不破,放不下,迷!觉悟的相是看得破,放得下。佛跟凡夫差别就在此地,除此之外,没有一丝毫差别。但是这一点差别受用悬殊,那真是天壤之别,不能比。佛有大智慧、大神通、大自在,我们什么都没有。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应当明了。再看下面第六首:
【妙音遍世间,闻者皆欣乐,随诸众生语,赞叹佛功德。】
这是赞叹佛的语业;身语意,语业。我们学佛尤其要学,这首偈就是普贤菩萨十愿里面「称赞如来」。如来在哪里?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如来者,诸法如义」。你要懂得这几句经义,你就知道怎样学习。在一切时一切处,我们对人对事对物,你看到他与清净相应,与平等相应,与正觉相应,与慈悲相应,要称赞,这就是『妙音』。如果与性德不相应的,佛教导我们礼敬,没有赞叹。礼敬是平等的,对九法界一切众生没有不礼敬的,即使对自己的冤亲债主,对自己的仇敌,还是要礼敬。他要害我,甚至於要把我害死,我对他还是礼敬,为什么?我随顺性德,我是佛的弟子,我要依教奉行。我知道那个怨家、那个敌人他本性是善的,我知道他有佛性,他今天用这个态度来对我,我要反省,他为什么不用这个态度对别人?那么我跟他过去一定是有一个不善的业因。
这些事情,我们看到钟茂森居士从美国带来的,美国一些学者专家,在这半个世纪研究前世今生这些报告里面,我们看到他们的报告跟佛经所说的相应,足以证明佛讲的是正确的。前世有过节,前世我曾经杀过他、害死他,这一生当中遇到了,没有什么缘故,他就是看你不顺眼,就是想整你害你,前世有原因的,不是无缘无故的。既然了解事实真相,对於怨敌一切的加害我们承受,决定没有丝毫报复的念头,瞋恨的念头,我这个帐到这里结了消了,就是被害死了,心里也很快乐、很平静。为什么?下次再遇到了,好朋友!世出世间圣贤教导我们化敌为友,重要!化怨为亲,千万不能够迷惑,不能颠倒,遇到这些冤家对头生瞋恚心,生报复的念头,这麻烦大了。将来的果报,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彼此双方都痛苦。这些误会的产生,都是由於不了解事实真相。我们明了事实真相,从今而后再也不干这个傻事了。
在我们一生当中会不会有冤亲债主?当然有,没有学佛之前有意无意造了许多的罪业,得罪许多众生,这些众生遇到缘了,哪有好脸色给我看?不可能的!我自己清楚明了,他以恶意待我,我以诚恳心对待他,这个样子他对我的报复自然会减轻,为什么?我没有抗拒。你要骂,我恭恭敬敬在听,一句话不回,他骂累了,他就不骂了,减轻;他要打,我就让他打,决定不还手,他打累了就不打了。化解怨怼的方法,我们求和平,我们求化解,我们不要继续再作对。这个道理、这种方式可以把它应用在化解社会的一切冲突,可以落实世界真正的和平,那是无量功德!
所以,诸佛菩萨、世出世间圣贤,所有一切的教学都是「妙音」。虽然他们的妙音遍满虚空法界,我们众生业习深重,有耳不闻,有眼不见,必须要诸佛菩萨到我这个世间来,现跟我一样的同类身来教导我。如果我过去生中还有一点善根福德,那遇到这个缘分,我们现在讲他信佛了,他学佛了,就这么个道理。诸佛菩萨要不示现凡夫身,示现佛身、菩萨身或者是天神身,我们都没有办法接触,我们看不到,我们听不到。所以真是难得,他能现千百亿化身,他能现等众生身,这对我们帮助就大了。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,示现跟我们的身一样,做种种示现让我们看、让我们听、让我们接触,帮助我们觉悟,帮助我们醒过来。
『闻者皆欣乐』。我们今天读佛的经典,看古大德、祖师大德们的注疏,我们在一起学习,在一起研究,能生欢喜心。「闻者皆欣乐」,乐是爱好、乐好,这句话我们证明了。我们对这个要不能够生欣喜爱好,怎么能在这个经典里面五十年不疲不厌?证明了这句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
佛是如何为我们说法?『随诸众生语,赞叹佛功德』。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就这一句「赞叹佛功德」,佛性的功德,佛法的功德,佛智的功德,佛能的功德,赞叹不尽!所说的一切经不论是大乘是小乘、宗门教下、显教密教,你在《大藏经》里面随便取一卷,随便看这个经里面一段两段、一句两句,字字句句都是赞叹佛功德,一点都不错。赞叹佛功德,赞叹自性功德,赞叹诸法功德,记住《金刚经》上这句话「如来者,诸法如义」。所以知法就叫做佛,知离就叫做法,知无,无所有,知无就叫做僧。说佛功德,法身当然都包括在里面,三宝!自性三宝,不是别的三宝,自性三宝一切众生共有的,无论哪个众生,你也没有一丝毫欠缺,所以佛法才是真正的平等法,我们应当要学。诸位想想自己要不能契入这个境界,你从哪里学起?所以归根结柢首先要成就自己,成就自己讲修行,毗卢遮那佛的修行修持就在这一卷经。修因当然就会现果报,果报就是前面十卷所讲的,前面十卷是佛的果德,果报。
「世主妙严品」,那一品经长,五卷经文,「世界成就品」、「华藏世界品」给我们讲的依正庄严。这种依正庄严什么原因来的?为什么会有这个?「毗卢遮那品」这一品经文告诉我们,这个地方诸位现在有没有看到一点消息?如果是聪明人,你一定会看到消息了。毗卢遮那如来、大威光太子因地,你看人家是怎么样悟入?怎么样修行?这个做样子给我们看的,这就是「大方广佛华严」行门的落实,修因的落实。
在这首偈子里面,我们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,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是不是想到对方的利益?如果确确实实是为了利益对方的,你这个言语就是「妙音」;如果你起心动念是想障碍别人,是想破坏别人,你所有一切的音声那就不是妙音。那是什么音?邪音、恶音,不是妙音。但是你说的话很好听,说得很有技巧,那是妄语、两舌、绮语。妙音肯定是令众生觉悟的,不觉悟不能叫妙,这是诸佛菩萨在九法界帮助一切众生最重要的一个课题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这比什么都重要,我们要学。妙音也不见得完全是好听的声音,有的时候骂人都是妙音,你这一骂他,他开悟了;打人那个声音也是妙音,这一打他觉悟了。不在这个形上看,在心意上看、在效果上看,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真正觉悟的人,给诸位说,世间所有一切音声全是妙音,不一样!真正修行人,我们常讲的少分契入境界的人,这不是多分,少分,听到别人恶意毁谤,恶意的侮辱陷害,加到我身上了,我听到这个声音,我明白了。明白什么?明白佛的教诲,依照佛法教诲修行,修正自己的毛病过失。我听到人家毁谤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接受。我没有瞋恚心,没有报复心,那个音对我是妙音,为什么?它消我的业障,提升我的境界,好果报!在佛法里称之为「逆增上缘」,它帮我增上,智慧增上、德行增上。那我对於这个毁谤的人、侮辱的人、陷害的人,我们是什么态度?感恩,不但没有瞋恚、没有报复,感恩。他将来有困难的时候,我要去帮助他,报答他的恩,他把我的境界往上推升提升了。所以那个音在觉悟的人,真正修行的人,哪有不是妙音的道理!
这就是佛在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,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。邪恶的音转变成妙音,他那里发作的时候真的是邪恶,我这里收到的是妙音,我们有这样的功夫,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。即使把我这个身害死了,死有什么了不起?有生必有死。死,身死,灵性不随这这个身死,灵性往上面提升,不往下堕落,好事一桩,不是坏事。这一生在那里做人做得很辛苦,他把我害死了,我没有瞋恚、没有报复,精神提升了,我生天了,你说我要不要感谢他?至少我将来是要生天的,他现在把我提前了,提早生天了,我感谢他。如果我往生了,提前往生了,提前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,去作佛去了,更要感激他,怎么可能怨恨他?没有这个道理。所以这是真正学佛人他会转境界,把这个恶、不善的缘都能转变成善缘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