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九二五卷) 2003/1/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0925
诸位同学,「广释主城」,这段经文给同学们介绍过了。李长者在《合论》里面有两番问答,内容非常精采,很值得我们学习。这个问答节录在《纂要》里面。
他说,「问曰,此中一种是人,非天龙神」,确确实实我们来看,他是人道,是人,他不是天、也不是龙、也不是神。「何得业报神通,衣服饮食随念而至」,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果报?这个福德是怎么修成的?接著他说「又所居高胜」,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太殊胜,似乎超过了人天。「依报宝严」,众宝庄严,「以何业故,报得如是」。这是长者为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,他造什么样的业,能够获得这样殊胜的果报?我相信长者提出的问题,确确实实是我们心里面所希求明了的,但是我们问不出来,他老人家代我们问出来了。不但代我们问出来,而且为我们解答。
「答曰,为因广大故,业报广大,为因高胜故,业报所居高胜」,他们修的因大,得的果也就大了。因高胜,业报所居当然也就高胜。前面讲的是果报,果必有因,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深信业因果报丝毫不爽。下面接著又问,他到底造了些什么因?
「问曰,何者是因广大高胜」,这是我们很希望立刻就能明了的。现在我们看看这个大城里面的居民,他们的起心动念,一切造作,值得我们学习。「答曰,为於往因,於此毗卢遮那法界智体用无依住门性清净法而生信心」,这一点确确实实我们做不到,我们连作梦也没想到。於毗卢遮那的「法界智、体、用」,这个所说的全是真如自性里面的事情,不是普通凡夫能做得到,法身菩萨的事。可是他是人,他不是菩萨。人怎样?他能信,我们不能相信。
诸佛如来跟我们说,我们听了,甚至於也能讲,信不信?不信!还是信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。我们同学当中有欢喜《华严》的,喜欢读、喜欢听。他的心行依旧是迷惑颠倒,做出来的事,你细心去观察,不孝父母,不敬师长,背师叛道;与朋友交,完全是利害,没有道义。虽然喜爱《华严》,他是不信!所以他依旧在造孽。他的果报又不高,也不胜,果报在三途。
「智」就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。「体」是理体。「用」是作用。本经经题「大方广」这三个字,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跟我们讲解的就是真如自性的体、相、用。「大」是赞叹体,说不出来,没有法子说,只用个「大」来赞叹。「方」是讲的相,「广」是讲的作用。现相起用,德用无量无边。
「无依住门」,这一句话不好懂,但是这一句话是真话。一切凡夫总要找个依靠,如果没有依靠,身心不安。我们凡夫要找三宝做依靠,有没有真正依靠三宝?没有。皈依,有名无实。皈依,这是拜个老师,老师虽然给我们做一个仪式,把三皈理论、方法传授给我们,虽然这个传法的老师是僧团的一个代表,我们能不能背叛他?他是僧团代表,背叛他,就是背叛三宝。为什么?三宝是一体的。这个法师纵然是不善,也不能够背叛,也不能够毁谤。何况中国过去读书人常说「君子绝交,不出恶言」。朋友两个不能相处,意见不合,断交了,断交以后,绝对不会讲对方的过失,这个人是君子,德厚,他有道德。至於他要是做恶事、恶行,各自有果报,我能不能批评?不能。为什么?我批评,我在造恶。你看我批评他,念头是个恶念,口里面是恶言,我要承受恶报。君子聪明,跟菩萨一样。
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学们,我们的心,就是经上讲的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像仓库一样,聪明人决定不把别人的垃圾捡起来,放在自己阿赖耶识里头,把自己清净的意识变成染污。这个绝对不是别人给你造成的,别人没有能力,只有你自己去捡垃圾往里面去装,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在你阿赖耶识里头放一点东西。诸佛菩萨都做不到,佛菩萨要有这个能力,把我们阿赖耶识里脏的东西掏出去,好的东西装进去,你说说,我们还要修行吗?诸佛如来大慈大悲,这不就救度我们了,他做不到!他只能够劝善,听到善的,装进去,听到不善的、看到不善的,决定不放在心上。聪明人!一等聪明人。
所以,见到别人的过失不落印象,不放在阿赖耶识里头,不放在口上。放在口上,造业,造恶业;放在阿赖耶识里,把自己的心性染污,亏吃大了。所以这些都是不信老人言,佛菩萨是老人!不相信毗卢遮那佛,也不相信阿弥陀佛,当然更不相信释迦牟尼佛。还是相信自己的烦恼习气,相信自己的贪瞋痴慢,广造无量无边恶业,他所感得的果报,自然是三途地狱。
这些道理,这些事实,你相不相信?我常常讲,你也常常听,听了怎么样?还是不相信。怎么知道你不相信?你要相信,你就回头。你要相信,你是菩萨,转凡成圣。你还是个凡夫,还是依你自己的烦恼习气,你是「有」依住门。你是依你的烦恼习气,住在你的烦恼习气,住在自私自利之中,你搞这个。
觉悟的人、学佛的人,就像六祖惠能大师讲的话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像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无依住!生的什么心?生大菩提心,生觉正净。诸位要晓得,你有依有住是迷,无依无住是觉。我们凡夫在迷,如果说无依无住,他心慌,没有安全感,这是什么原因?在迷,是迷而不觉、邪而不正、染而不净,他无住就心慌。如果是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他无住,自在!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,这个时候他依什么?他依的是虚空法界。他住的是什么?一切刹土众生,入佛境界!
我在讲席里头,给诸位也曾经透露过,心,我们的心是虚空法界,心是虚空法界;身,身是刹土众生。这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清净法身」。下面答覆的,还有说明,说得很清楚,我们念下去。
「性清净法」,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。《华严经・出现品》里面讲得很好,虚空法界、刹土众生,万事万法从哪里来的?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那个心就是这里讲的性。性纯净,决定没有污染;识,识有染、有净。识里头有染净,性里头纯净无染。性,心性遍的,现的境界,这个境界怎么会不清净?所以称为净土,「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」!
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纯净无染,你相不相信?明白的人、觉悟的人相信,这个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迷的人不相信,「我看到桌子很干净,清净的;泥土是染污的,不清净」,他说的也有道理,不是没有道理。他说的是凡夫知见,这个经上说的是如来知见,不一样!这不一样当中有个道理,这个道理是什么?道理是心。心清净,则法清净,依正无一不清净;心不清净,法就不清净,依正当然就是浊恶。这不是佛在经上常常讲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!清净心,清净的思想,一切法是清净;不清净的思想,一切法是不清净的。境随心转,我们可以在这个地方得到证明,这才是真正的事实真相。
所以他头一个条件,他生信心,这个因大。我们学习,我们对《华严》里面所说的一切理论、事相、表法,修学的法门,果德上的境界,我们能够生清净信心,一丝毫都不怀疑,我们也是大因,这个因大了。
「修信解力」,有了这个因,你能够生信心了。这个信心不够深、不够大、不够坚定,要在这里下功夫。这样的信心,坚定不移的信心,怎么个修法?从解。我们说实实在在的话,一切同学,你的信心不真,你的信心不正,你的信心不深,原因在哪里?你理解得太浮浅,甚至於连浮浅的都不能够理解,你的信心怎么能生得起来?
「三十七道品」里面讲的五根、五力。五根里头有信根,头一个是信根;换句话说,我们今天的信没有根,哪来的力!所以一定要学。学,难!难在哪里?对老师不相信,这就没有办法。你这一生,信有没有根?这一生当中都不可能有根。如果你要具足五根,信、净、念、定、慧,你没有五力,只要有五根,你念佛就能往生,功夫就得力。为什么?你信有根。如果信要有力,你的品位就高!你很可能生到方便有余土去,不是在凡圣同居土。
可是,诸位要记住,「信根」真的不容易建立。为什么?三十七道品是有次第的,正如同三十七层大楼。你没有下面的基础,怎么能够得到上面一层。三十七道品最下面是什么?是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,才是五根。换句话说,下面有十二层,五根第一个「信」,信在第十三层,底下十二层你没有,你哪里来的信根!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三十七道品我讲过很多遍,不能不认真的学习。我讲四念处,我用什么讲?看破。我讲四如意足,我说那是放下,这是从总的纲领上来说。四正勤是断恶修善。你要不依这个顺序,信根生不起来。
今天我们普遍的看我们佛门四众同修,为什么信心不能建立?对圣教没有信心,对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信心,对阿弥陀佛没有信心,毗卢遮那就更不必说。对於历代祖师没有信心,对眼前的老师、善知识没有信心,对你同参道友,当然更没有信心。儒家讲「人无信则不立」,你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,你还会有什么成就?
佛教化一切众生,对於基础教育非常重视,三十七道品是基础教育。净宗这是大乘法,净业三福是基础教育,虽然跟三十七道品讲的不一样,精神是一贯的,理论是不二的。我们细心去观察,细心去体会,你就明白。这个法是大乘法,所以给你讲「无住生心」、「无所依住」,这「修信解力」。底下说,你看看人家:
「常信自他凡圣一体」,「常」是没有改变的,不是暂时的,永恒的,这是《华严》大教!自他,「自」是自己,「他」是一切众生。下面讲,「凡」是九法界的凡夫,或者我们讲六道凡夫。「圣」是四圣法界、一真法界。自他是一体,你说这个多亲切!换句话说,破坏他就是破坏自体。为什么佛菩萨、历代这些祖师大德,这些善知识苦口婆心的在那里教导我们、劝勉我们「不见他人过」?他跟我是一体,他的过就是我自己的过,他的善就是我自己的善。我赞他的善就是赞我的善,说他的过就是说自己的过,几个人明白这个道理?几个人相信这桩事情?如果不相信这桩事情,《华严》没分。《华严》是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,这是大《华严》的境界,这是毗卢遮那的境界。
「同如来智」,这个认知、这个信心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。诸佛如来常信,我也常信。在讲这个经的开端,跟诸位说过《华严》的当机者,当机者就是哪一类的人有条件学《华严经》,在经上讲是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」。换句话说,明心见性的人、大开圆解的人;在净土里面,得理一心不乱的人;在密教里面,三密相应的人,才有资格、有条件学《华严》。凡夫没分!我们是凡夫,清凉也给我们说了一个,凡夫里头有一种,有资格学,哪一种?大心凡夫,心量广大。这样大心量的凡夫,行,他有条件、他有资格来学《华严》。心量就跟经上讲的一样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心量大,能包容,今天讲的多元文化;不能包容、心量小,没有办法学《华严》。
善心的凡夫心量虽然不大,听听《华严》,把自己心量拓开。果然拓开了,也能契入少分,这契入少分,他得的受用就不可思议,果报不可思议。下面讲:
「无所依住」。你看看底下讲的,「无我无我所」,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,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。大心凡夫虽然没有证得须陀洹果,没有证得菩萨的阶位,他有条件学《华严》,他有资格听《华严》。坚固执著「我」,这是我,这是我所有的,那就没有法子,对於这个经你就不会产生信心。不要说信根,连信心都生不起来。所以什么时候把我、我所有的要尽量的淡化,不要执著。如果对於我、我所有是一年比一年看得淡,你进步了。肯定你的烦恼轻,烦恼一年比一年轻、比一年少,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。所以「我」跟「我所」是严重的障碍。
我劝导同学,破除菩提道上的障碍,我说了十六个字,「自私自利」,这是我;「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贪瞋痴慢」是我所,这十六个字要断掉!断,不容易,要远离、要淡化,愈是看得淡愈好,对於大乘经教,你能够体会、能够悟入。你不能悟入,就是因为这十六个字的障碍,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障住了你,你这一关不能突破,你就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。三途六道是这个东西变现出来的,这是三途六道的业因。这些东西没有了,你虽然是大心凡夫,你修的因广大,所以你的业报广大。这个东西害死了人,害死了我们自己生生世世不能成就,就是被这个害了。现在我们还严重的执著它,抓住它不肯放松,你说有什么法子?
这个「我」是假的。诸位天天念《心经》,《心经》头一句「照见五蕴皆空」。我,我是五蕴身,五蕴皆空,就是无我;我没有了,那我所有的当然就没有了。我们现在学习,从「无我」难,先从「无我所」,从这里下手。为什么?「我所」是身外之物,身外之物放下比较容易,身外之物统统放下,这个身也能放下,我执就没有了,真正入佛门!小乘这是须陀洹果,大乘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,你总算是入了佛门。这个一入门,就是圣人,就不是凡夫。为什么?你已经证得位不退。纵然还没有离开六道轮回,你决定不堕三恶道,这保证的。你的果报在人、天两道,不断会向上提升,不会堕三恶道了。由此可知,只要有我、有我所,你就有三恶道的缘分,就有堕三恶道的机会。我跟我所没有了,三恶道机会没有了,缘断掉了。
「心境平等,无二相故」,无二相,诸位想想,这是什么意思?「无二相」就是一真!心境平等了,这是一真法界,你看看,不但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大心凡夫,因大,修的因真大。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冷静观察,细心思惟。
最近从美国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,我遇到很多祈求世界和平的人士,跟他们交谈,怎样来推动「消除冲突,促进和平」。我提了八个字,做为我们研讨的主题,这八个字是「吉凶祸福,利害得失」。希望我们无论思考什么问题,要想做一桩什么事情,先想想这两句话。我们所思考的,我们所要做的,是利,还是害?是得,还是失?是吉,还是凶?是祸,还是福?八个字,四对,多想想。如果这个想法、做法是害、是失,是祸、是凶,不能想!不能做!如果这个想法、做法是吉、是福,是利、是得,那就应当想,应当赶快去做。这是救急!入《华严》境界,平等真法界。
「心境平等」,著重在「心」这个字,心平等,境就平等。为什么?境随心转,心是能转,境是所转,所以最重要的是心,境上没有办法转,在心上转。诸佛如来如是,法身菩萨如是,声闻、缘觉,凡是觉悟的人,无不如是,从心上转。
「无二相故」,真平等!这是经上常讲的自他不二,是一。生佛不二,众生跟诸佛不二。我们晓得生佛是一,体是一,智也是一,德也是一。从什么地方看?从性上看。古人常讲的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,谁成佛?自他统统成佛。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佛看我们是佛,一点不假。为什么?我们有见性、有闻性、有臭性、舌有尝性,「见闻觉知」,佛见的是性。我们凡夫,凡夫讲的识,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,糟了!错了!这糊涂佛,不是觉悟的佛。所以佛看众生,心境不二;我们凡夫看一切,心境是二不是一,差别在此地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再看李长者的讲解,他的问答是为我们讲解里面的义趣。
「无我所故,一切凡圣,本唯法界,无造作性,无生灭性,依真而住,住无所住」,这几句话很重要。由此可知,凡夫迷执这个身是我,因为有了这个身,身体生存必须要具备的一些条件,生起了占有欲,就变成我所。我要占有,我要控制,就坏了,这个就搞成三途六道,三途六道的业因如是。所以他们无我、无我所,对於这个身生活所需的一切,一丝毫的执著都没有;不但没有执著,连分别心都不起。他们高,高在这个地方,他们胜,胜在这个地方,我们要懂。他的因高胜,他的因广大,他能信「自他凡圣一体」,这个信大。
这里又告诉我们「无我所故,一切凡圣,本唯法界」,这一句话重要。为什么不说「一切依正庄严,本唯法界」?那个一般人好懂。「一切凡圣,本唯法界」,是一般人迷惑了,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。圣,唯法界,凡也唯法界,所以叫十法界。你看看,菩萨本唯法界,天人也是本唯法界,畜生还是本唯法界,饿鬼、地狱也是法界,十法界。十法界跟一法界是一还是二?前面意思里面所说的,不一不异,不异,完全相同。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说有十法界,离妄想分别执著,那就是一法界。由此可知,同异不二。同异不二,它的理就是迷悟不二,迷是这一桩事情,悟也是这一桩事情,法界本身没有迷悟,迷悟在人,迷悟在有情众生。实际上,理跟事上都没有迷悟,九界凡夫自己心上起了迷悟,麻烦就出在这里。
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教化众生,第一个纲领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这才是真正的关键。悟了之后,原来是一法界,十法界是一法界,原来迷悟不二。当你不悟的时候,十界俨然。说法界,法界是什么意思?长者跟我们说「无造作性,无生灭性」,从这里看,真的是法界,真的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没有能做、所做。如果有能做、所做,那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变成「事实」了,就不是虚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这一句话就讲不通了。十法界依正庄严「无造作性」,这是称法界,跟法界相应,法界没有造作性,法界不生不灭,这「无生灭性」。
「依真而住」。「真」是什么?真是法界。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「依真而住」,真诚!菩提心里面讲的直心、至诚心。我们用这个心,心安住在真诚上,真诚自然就清净,真诚里头没有虚伪;自然就平等,它没有高下;自然就正觉,它里面没有迷惑;自然就慈悲,它里头没有自私自利。真诚必定具足下面这四条: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;少一个,不真诚!诸佛如来,法身菩萨,大觉之人,觉悟的人,依真而住。对待一切众生、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丝毫虚伪,这个人是菩萨,这个人是佛,这个人是真正觉悟了的人。对人还有虚情假意,那是凡夫,那是迷而不觉。
所以「依真而住,住无所住」。真是什么?真是法界。「住无所住」是什么?就是自己的身心跟整个虚空法界合而为一,你说他住在哪里?不能说他没有住,也不能说他有住。这个意思,如果诸位一下不能体会,我们举个比喻来说。在从前皇帝,做了皇帝,所谓是「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」。皇帝,「国」就是他的「家」,所以称为国家,皇上称的。国就是他的家,你说他住在哪里!我要问,你家在哪里?我们凡夫有家,国跟家是分开的,我家在某个地方。皇帝不能说我家在哪里,国就是他的家。所以皇帝不能说「住」,皇帝说什么?行在。我现在「在」哪里,不能讲住。好像这个家很大,我现在「在」这个厅里,我现在「在」院子里,我「在」哪里。那住什么?统统都是我的住处,整个家都是他的住处!皇帝说这一国都是我的住处!你问我住在哪里?这一国都是的。
真正觉悟的人,他的住处就大了,遍法界虚空界是他的住处。你说他住在哪里?如果我们讲家,尽虚空遍法界是他的家。所以一切佛经,你展开看「如是我闻,一时佛在」,不说一时佛「住」。佛「在」什么地方,不能说佛「住」,为什么?遍法界虚空界是佛住,住无所住!前面讲「一切凡圣,本唯法界」,「自他凡圣一体」,很重要的概念。他们的认知跟凡夫决定不一样,凡夫怎么能说他跟我是一体?我们完全是两个人,特别是不高兴的人,那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,他怎么跟我一体?讲到善人、喜欢的人,说一体,还点点头,讲到冤家对头,才不承认!一体,确实是一体。
一体为什么会变成麻木?好像我们这个身体,哪个地方麻木不仁,局部皮肤麻木,没有知觉了,还是一体。不能说这个地方麻木了,就不是我的一体;还是一体。所以恶道众生是我们身体局部麻木的现象,那怎么办?把它揉揉,恢复正常,这是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。他不懂得,他在迷,我懂得,我在觉,我知道是一体,他不知道是一体。我不跟他对立,他跟我对立。他为什么跟我对立?他迷,他不晓得事实真相。他要晓得事实真相,他跟我就不对立,就合作了,这是事实真相。再看下面:
「与一切诸佛众生同一心智,住性真法界」,确确实实,如前面经文,清凉大师所引证的,「一切诸佛身,唯是一法身,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」,这清凉大师引经的这首偈子来说,李长者这个地方讲的就是这个意思。「与一切诸佛」,上同诸佛,下同众生,「同一心智」,这「心智」就是真如自性,无二无别。这个因,你说多大、你说多高、你说多殊胜,所以感得的果报不可思议。这个就叫做大心凡夫,《华严经》的当机者,他「住性真法界」。性真法界就是一真法界,十法界里头任何一法界都是一真法界,为什么?性真。都是自性变的,「性现识变」,这我们常讲的。你真正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,性现识变,你的心就平等,你的心就清净,你的至诚心自自然然就浮起来,大菩提心之体!你觉悟,你不迷了。再看下面:
「所有分别,是一切诸佛本不动智,凡圣一真,共同此智」。这句话我们在《坛经》上看到,六祖问永嘉禅师。永嘉真的聪明绝顶,他去亲近六祖,六祖给他印证,印证完了,他就要走。六祖留他住一晚,他在曹溪只住了一晚,所以他在宗门里头是有名的叫「一宿觉」。六祖问他:你还有分别吗?他的答覆是「分别亦非意」,就是这个意思。「所有分别是一切诸佛本不动智」,不是「意」,这是自性般若起用,跟凡夫完全不一样。凡夫的分别是第六意识,第七识末那执著,第六意识分别。八个识,严格的说起来,每一个「识」都有分别,都有执著,为什么说第六意识分别,第七识执著?是说它重。都有分别执著,第六意识的分别特别重,第七末那执著特别重,那是凡夫。
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,像释迦牟尼佛应化到世间,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他分不分别?他要不分别,怎么讲经?他要不执著,怎样示现?你从这里就晓得,分别不是意识,执著不是末那。他的分别执著是什么?他的分别执著是自性般若智慧。诱导众生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不是他真的有分别、有执著。真有分别执著,他不就又退转,又堕落成凡夫?这个境界很高!在他自分境界里面,「凡圣一真,共同此智」。说分别,凡夫的分别,跟佛菩萨示现的分别,都是自性般若起用,为什么会一个变成意识,一个变成智慧?这里头就是迷悟不同。
觉悟的人是自性般若起用,迷了的人,把这个作用转变成意识。你看还是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句话了不起!真实智慧,清净法句!说真的,是自性般若智慧,这是真的。凡夫错用了,迷了,迷了智,错用。觉悟的人不迷,正用,共同此智。「凡圣一真,共同此智」,这一句话不容易讲出来,能讲得出来这一句话,他入这个境界了。我们想想,李长者,清凉大师、我们中国历代佛门大德,称他为华严菩萨。李长者是不是华严菩萨?是!若不是华严菩萨,这个话说不出来,这个话不是凡人说的,凡圣一真,共同此智!
如果你真的要是明了了,你真的能相信,你的观念变了,你对於一切人事物,你的想法、看法,从今天起就产生变化。如果没有变化,那你还是迷而不觉,你没有契入。如果有少分契入,你的见解思想、处事待人接物起变化。这个变化非常明显,你对於一切众生,尤其对於恶心、恶念、恶行的众生,造作恶业的众生,你对他起平等心;你在他那里生清净心、生智慧心,不会生烦恼;生慈悲心,你不会厌弃他,你能入少分。再看下面这一句:
「全信自心,是佛种智,及一切智故」,全信!自己的心,自己心是什么?一切种智,诸佛如来所证得的一切种智,一切种智就是自性里面本有的圆满般若智慧。「及一切智」,一切智是起用,后得智,处事待人接物都是这个智慧,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,所有一切众生统统是一样的。为什么会有九法界?为什么会有六道?为什么会有三途?迷悟轻重、厚薄不同,除这个之外,没有两样。
这一桩事情不好懂,我们再举个例,像我们教室里面,有很多盏的灯光。佛这一盏灯,完全没有障碍,点燃的时候放光;十法界众生的灯光,他上面加了遮盖;菩萨的灯光,他上面盖了一层白纸,光还是明亮的,比没有盖减弱。声闻、缘觉,他上面盖的纸是有颜色的,淡颜色的,光还可以。六道里面,三善道是染色的纸把他盖起来,透出来的光明有限。三恶道是灰色、黑色的纸盖起来,光透不出来了。就像这个样子,但是那是障碍,里面的光跟原本的、一丝毫没有障碍的一样!没有两样。你们诸位从我这个比喻里头去想想。所以一切众生,包括地狱众生跟一切诸佛如来,「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」。
所以佛在这个经上「出现品」里讲,一切众生,包括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。那个妄想执著就好像我那个比喻,灯上盖著这一层纸的厚薄、颜色不一样,造成十法界不平等;里面是平等的,没有两样,透出来的光是完全相同的。他因为有障碍,纸是红色的,那个光就是红色的光;纸是蓝色的,光就是蓝色的光;纸去掉,光明是一样的,不去掉,里面还是一样的,外头不一样,里头一样。所以「全信自心,是佛种智,及一切智故」,一点都不错。
我们现在到底修什么?没有别的,障碍除掉而已。障碍是什么?烦恼、习气。我教同学们先把最严重的烦恼习气把它除掉: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、贪图五欲六尘享受。这是最严重的烦恼,这个关要不能突破,这是第一关,第一关是最难突破,第一关突破之后,容易了,菩提道好走了。尤其是真的心量大,走《华严》这一条路,这一条路等於像是高速公路一样,好走,快速,成佛之道。这些障碍去掉就像什么,好像你上高速公路,你上去了。这些障碍要不除,高速公路从哪里上去,你找不到路。你就晓得,「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」,这个东西让你找不到上高速公路的引道,你苦了!
我们学佛的同修,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,每一个人都不是这一生才学佛的,过去生生世世无量劫中,你们都是佛弟子。为什么没有成就?刚才讲,这十六个字没有法子突破,障碍著你。虽然学佛,你还是迷惑颠倒,还是随顺烦恼习气,所以依旧搞轮回,依旧堕恶道。虽然在轮回恶道当中,毕竟你过去长时劫的薰修,有善根福德,不是没有,有!你缺的是什么?缺的是因缘,缺的是缘。如果缘具足,你遇到真正的正法,遇到真正的善知识、善友,遇到真正好的修学道场、同参伴侣,你这一生肯定成就,所以这是缘。这个缘要珍惜,这个缘是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遇到缘不知道珍惜,那就是大错了,真错了!
遇到缘要珍惜,这个里头要建立信心,头一个对圣教建立信心,第二个对老师建立信心,这是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关键的所在。一个人想走正路,魔来诱惑,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里头的降魔,做给我们看的。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魔从哪里来的?是自己无量劫的烦恼习气,还有冤亲债主。你想成就,他来扰乱,他不让你成就。你过去曾经破坏他,今天他要来报复、要来破坏你。你要能够保全,全靠信心,对经典相信,深信不疑,对老师深信不疑。有人破坏说这个经是假的,这个经是伪造的,我们自己要有定力,决定不为他所动摇。有人说你这个老师没有道德,都是在骗人的。我对老师要有信心,绝对不因为他毁谤,而受到他的间离,那我们的亏就吃大了。
我过去亲近章嘉大师、亲近李老师,有人在我面前毁谤,我笑笑,我不答覆,我决定不会被他动摇。我要被他动摇,对老师丧失信心,我这一生不能成就了。谁吃亏?他不吃亏,我吃亏。我这一点点成就,就是有这么一点点自知之明。我亲近章嘉大师,他没有亲近,他怎么知道章嘉大师的过失?我跟李老师十年,那个毁谤、造谣生事的人有没有跟老师十年?没有!我们怎么能听信他的?
即使在老师身边的人,天天跟老师在一起,还有造谣生事的。释迦牟尼佛早已经表演给我们看,什么人?提婆达多。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兄弟,出家,也在僧团里面。跟六群比丘,专门跟释迦牟尼佛唱反调,背师叛道,他的果报在地狱。这是什么?表演给我们看的,在老师身边毁谤老师的,我们都不能相信,何况不在老师身边毁谤我们老师,我们怎么能相信!
提婆达多是菩萨示现的,不是凡夫,不是恶人。你们在《大藏经》里面看,释迦牟尼佛有讲他的这些事略,《提婆达多经》。菩萨示现的,告诉后人,在善知识身边的人,毁谤老师,背师叛道,他不是真正来学道的,他是来恶作剧的,他是来破坏正法的,不能相信。不要以为「我一天到晚跟在老师的身边,他那些毛病我都知道」,就像提婆提多一样!这个示现,给我们的教训非常深刻。老师的好处,一点都没有看到,老师的过失,牢牢记在心里,这就是提婆达多的示现。
朝朝代代,古今中外,这些人真不少!这些人是什么人?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魔王波旬的子孙。魔王波旬也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,但是他对於释迦牟尼佛的成就心怀嫉妒,总想怎么样?取而代之,把释迦牟尼佛压倒,自己起来,这是魔王波旬的子孙,所以毁谤正法,毁谤善知识。当年波旬曾经跟释迦牟尼佛说「我有意要来破坏佛法」,佛说「诸佛之法,纯正之法,没有人能够破坏」。波旬就说「等到你末法时期,我让我的子孙,魔子魔孙,统统出家,披上你的袈裟来破坏你的佛法」。释迦牟尼佛当时听了流眼泪,一句话不说。
现在是末法时期,凡是不能随顺佛陀教诲的,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,披上了袈裟,在家的同学受了菩萨戒,也披上袈裟,坐在讲台上,展开佛经,来破佛法,来灭佛法,大有人在!我们晓得各人有各人的因果,我们看到清清楚楚,学释迦牟尼佛,一句话不说,不要去批评,决定没有一句恶言相向,这就是护持正法。
不批评他,一句话不说,随他怎么样侮辱,随他怎么样笑骂,我们一句话不说,这怎么叫护法?护法应当要辩别!辩别是愈辩愈黑,世尊教给我们的是绝顶智慧高明的方法:一句话不说。正是所谓「人民眼睛是雪亮的」!一个人指著鼻子天天骂人,那一个人不说一句话,大家就晓得哪个贤,哪个不贤?哪一个有德,哪一个没有德?不就是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显示出来了吗?然后你才晓得,还是佛有智慧,还是佛陀高明,我们没想到,比不上他。读佛经,学的是什么?要把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人事物那个智慧、那种方法学会!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,就对了。再看下面一句:
「不於心外别有信佛之心,亦不於自心之内,见自心有佛相故」。这一句的意思很深。心外无佛,所以「不於心外别有信佛之心」。为什么?心跟佛是一不是二,心就是佛,佛就是心,心外无佛,佛外无心,你怎么能在心外还有个佛?那变成外道了。佛法里面讲外道,不是骂人的,是什么?心外求法,称之为外道,错了。
更深一层的说,也不可以在「自心之内,见自心有佛相故」。为什么?那是妄相,不是实相,实相无相。如果你要执著一个无相,你又错了,所以佛说无不相。到底怎么样才对?所有一切现相非有非无,你不能说它有,为什么?当体皆空,了不可得。你不能说它无,它现相,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现的相。这个事情确实是难,是非常不好懂,佛菩萨跟我们的思想见解,生活行持确实不一样,不一样就在这个地方。
我们把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都以为是真的,这个亏吃大了,都当真。当真在里面什么?起贪瞋痴慢,生起控制的欲望,生起占有的欲望;不顺乎自己意思,就起要把它消灭掉的欲望,都是造作严重的罪业。不了解事实真相,事实真相是什么?非有非无;相有体无,事有理无。
真正了解真相之后,一切诸佛如来,觉悟的人,他对於这个宇宙一切人事物怎么看法?《般若经》上讲的,世出世间一切法「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他的心永远是清净的。示现在这个世间,看你们有哪些毛病,帮你纠正。你执著有,他就跟你讲空;你执著空,他就跟你讲有。无非是破你的迷执,让你省悟过来、觉悟过来而已,这叫佛法,所以内外都不可以执著。长者这一段开示还没讲完。现在时间到了,明天继续再讲。
诸位同学,「广释主城」,这段经文给同学们介绍过了。李长者在《合论》里面有两番问答,内容非常精采,很值得我们学习。这个问答节录在《纂要》里面。
他说,「问曰,此中一种是人,非天龙神」,确确实实我们来看,他是人道,是人,他不是天、也不是龙、也不是神。「何得业报神通,衣服饮食随念而至」,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果报?这个福德是怎么修成的?接著他说「又所居高胜」,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太殊胜,似乎超过了人天。「依报宝严」,众宝庄严,「以何业故,报得如是」。这是长者为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,他造什么样的业,能够获得这样殊胜的果报?我相信长者提出的问题,确确实实是我们心里面所希求明了的,但是我们问不出来,他老人家代我们问出来了。不但代我们问出来,而且为我们解答。
「答曰,为因广大故,业报广大,为因高胜故,业报所居高胜」,他们修的因大,得的果也就大了。因高胜,业报所居当然也就高胜。前面讲的是果报,果必有因,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深信业因果报丝毫不爽。下面接著又问,他到底造了些什么因?
「问曰,何者是因广大高胜」,这是我们很希望立刻就能明了的。现在我们看看这个大城里面的居民,他们的起心动念,一切造作,值得我们学习。「答曰,为於往因,於此毗卢遮那法界智体用无依住门性清净法而生信心」,这一点确确实实我们做不到,我们连作梦也没想到。於毗卢遮那的「法界智、体、用」,这个所说的全是真如自性里面的事情,不是普通凡夫能做得到,法身菩萨的事。可是他是人,他不是菩萨。人怎样?他能信,我们不能相信。
诸佛如来跟我们说,我们听了,甚至於也能讲,信不信?不信!还是信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。我们同学当中有欢喜《华严》的,喜欢读、喜欢听。他的心行依旧是迷惑颠倒,做出来的事,你细心去观察,不孝父母,不敬师长,背师叛道;与朋友交,完全是利害,没有道义。虽然喜爱《华严》,他是不信!所以他依旧在造孽。他的果报又不高,也不胜,果报在三途。
「智」就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。「体」是理体。「用」是作用。本经经题「大方广」这三个字,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跟我们讲解的就是真如自性的体、相、用。「大」是赞叹体,说不出来,没有法子说,只用个「大」来赞叹。「方」是讲的相,「广」是讲的作用。现相起用,德用无量无边。
「无依住门」,这一句话不好懂,但是这一句话是真话。一切凡夫总要找个依靠,如果没有依靠,身心不安。我们凡夫要找三宝做依靠,有没有真正依靠三宝?没有。皈依,有名无实。皈依,这是拜个老师,老师虽然给我们做一个仪式,把三皈理论、方法传授给我们,虽然这个传法的老师是僧团的一个代表,我们能不能背叛他?他是僧团代表,背叛他,就是背叛三宝。为什么?三宝是一体的。这个法师纵然是不善,也不能够背叛,也不能够毁谤。何况中国过去读书人常说「君子绝交,不出恶言」。朋友两个不能相处,意见不合,断交了,断交以后,绝对不会讲对方的过失,这个人是君子,德厚,他有道德。至於他要是做恶事、恶行,各自有果报,我能不能批评?不能。为什么?我批评,我在造恶。你看我批评他,念头是个恶念,口里面是恶言,我要承受恶报。君子聪明,跟菩萨一样。
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学们,我们的心,就是经上讲的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像仓库一样,聪明人决定不把别人的垃圾捡起来,放在自己阿赖耶识里头,把自己清净的意识变成染污。这个绝对不是别人给你造成的,别人没有能力,只有你自己去捡垃圾往里面去装,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在你阿赖耶识里头放一点东西。诸佛菩萨都做不到,佛菩萨要有这个能力,把我们阿赖耶识里脏的东西掏出去,好的东西装进去,你说说,我们还要修行吗?诸佛如来大慈大悲,这不就救度我们了,他做不到!他只能够劝善,听到善的,装进去,听到不善的、看到不善的,决定不放在心上。聪明人!一等聪明人。
所以,见到别人的过失不落印象,不放在阿赖耶识里头,不放在口上。放在口上,造业,造恶业;放在阿赖耶识里,把自己的心性染污,亏吃大了。所以这些都是不信老人言,佛菩萨是老人!不相信毗卢遮那佛,也不相信阿弥陀佛,当然更不相信释迦牟尼佛。还是相信自己的烦恼习气,相信自己的贪瞋痴慢,广造无量无边恶业,他所感得的果报,自然是三途地狱。
这些道理,这些事实,你相不相信?我常常讲,你也常常听,听了怎么样?还是不相信。怎么知道你不相信?你要相信,你就回头。你要相信,你是菩萨,转凡成圣。你还是个凡夫,还是依你自己的烦恼习气,你是「有」依住门。你是依你的烦恼习气,住在你的烦恼习气,住在自私自利之中,你搞这个。
觉悟的人、学佛的人,就像六祖惠能大师讲的话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像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无依住!生的什么心?生大菩提心,生觉正净。诸位要晓得,你有依有住是迷,无依无住是觉。我们凡夫在迷,如果说无依无住,他心慌,没有安全感,这是什么原因?在迷,是迷而不觉、邪而不正、染而不净,他无住就心慌。如果是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他无住,自在!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,这个时候他依什么?他依的是虚空法界。他住的是什么?一切刹土众生,入佛境界!
我在讲席里头,给诸位也曾经透露过,心,我们的心是虚空法界,心是虚空法界;身,身是刹土众生。这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清净法身」。下面答覆的,还有说明,说得很清楚,我们念下去。
「性清净法」,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。《华严经・出现品》里面讲得很好,虚空法界、刹土众生,万事万法从哪里来的?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那个心就是这里讲的性。性纯净,决定没有污染;识,识有染、有净。识里头有染净,性里头纯净无染。性,心性遍的,现的境界,这个境界怎么会不清净?所以称为净土,「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」!
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纯净无染,你相不相信?明白的人、觉悟的人相信,这个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迷的人不相信,「我看到桌子很干净,清净的;泥土是染污的,不清净」,他说的也有道理,不是没有道理。他说的是凡夫知见,这个经上说的是如来知见,不一样!这不一样当中有个道理,这个道理是什么?道理是心。心清净,则法清净,依正无一不清净;心不清净,法就不清净,依正当然就是浊恶。这不是佛在经上常常讲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!清净心,清净的思想,一切法是清净;不清净的思想,一切法是不清净的。境随心转,我们可以在这个地方得到证明,这才是真正的事实真相。
所以他头一个条件,他生信心,这个因大。我们学习,我们对《华严》里面所说的一切理论、事相、表法,修学的法门,果德上的境界,我们能够生清净信心,一丝毫都不怀疑,我们也是大因,这个因大了。
「修信解力」,有了这个因,你能够生信心了。这个信心不够深、不够大、不够坚定,要在这里下功夫。这样的信心,坚定不移的信心,怎么个修法?从解。我们说实实在在的话,一切同学,你的信心不真,你的信心不正,你的信心不深,原因在哪里?你理解得太浮浅,甚至於连浮浅的都不能够理解,你的信心怎么能生得起来?
「三十七道品」里面讲的五根、五力。五根里头有信根,头一个是信根;换句话说,我们今天的信没有根,哪来的力!所以一定要学。学,难!难在哪里?对老师不相信,这就没有办法。你这一生,信有没有根?这一生当中都不可能有根。如果你要具足五根,信、净、念、定、慧,你没有五力,只要有五根,你念佛就能往生,功夫就得力。为什么?你信有根。如果信要有力,你的品位就高!你很可能生到方便有余土去,不是在凡圣同居土。
可是,诸位要记住,「信根」真的不容易建立。为什么?三十七道品是有次第的,正如同三十七层大楼。你没有下面的基础,怎么能够得到上面一层。三十七道品最下面是什么?是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,才是五根。换句话说,下面有十二层,五根第一个「信」,信在第十三层,底下十二层你没有,你哪里来的信根!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三十七道品我讲过很多遍,不能不认真的学习。我讲四念处,我用什么讲?看破。我讲四如意足,我说那是放下,这是从总的纲领上来说。四正勤是断恶修善。你要不依这个顺序,信根生不起来。
今天我们普遍的看我们佛门四众同修,为什么信心不能建立?对圣教没有信心,对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信心,对阿弥陀佛没有信心,毗卢遮那就更不必说。对於历代祖师没有信心,对眼前的老师、善知识没有信心,对你同参道友,当然更没有信心。儒家讲「人无信则不立」,你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,你还会有什么成就?
佛教化一切众生,对於基础教育非常重视,三十七道品是基础教育。净宗这是大乘法,净业三福是基础教育,虽然跟三十七道品讲的不一样,精神是一贯的,理论是不二的。我们细心去观察,细心去体会,你就明白。这个法是大乘法,所以给你讲「无住生心」、「无所依住」,这「修信解力」。底下说,你看看人家:
「常信自他凡圣一体」,「常」是没有改变的,不是暂时的,永恒的,这是《华严》大教!自他,「自」是自己,「他」是一切众生。下面讲,「凡」是九法界的凡夫,或者我们讲六道凡夫。「圣」是四圣法界、一真法界。自他是一体,你说这个多亲切!换句话说,破坏他就是破坏自体。为什么佛菩萨、历代这些祖师大德,这些善知识苦口婆心的在那里教导我们、劝勉我们「不见他人过」?他跟我是一体,他的过就是我自己的过,他的善就是我自己的善。我赞他的善就是赞我的善,说他的过就是说自己的过,几个人明白这个道理?几个人相信这桩事情?如果不相信这桩事情,《华严》没分。《华严》是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,这是大《华严》的境界,这是毗卢遮那的境界。
「同如来智」,这个认知、这个信心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。诸佛如来常信,我也常信。在讲这个经的开端,跟诸位说过《华严》的当机者,当机者就是哪一类的人有条件学《华严经》,在经上讲是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」。换句话说,明心见性的人、大开圆解的人;在净土里面,得理一心不乱的人;在密教里面,三密相应的人,才有资格、有条件学《华严》。凡夫没分!我们是凡夫,清凉也给我们说了一个,凡夫里头有一种,有资格学,哪一种?大心凡夫,心量广大。这样大心量的凡夫,行,他有条件、他有资格来学《华严》。心量就跟经上讲的一样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心量大,能包容,今天讲的多元文化;不能包容、心量小,没有办法学《华严》。
善心的凡夫心量虽然不大,听听《华严》,把自己心量拓开。果然拓开了,也能契入少分,这契入少分,他得的受用就不可思议,果报不可思议。下面讲:
「无所依住」。你看看底下讲的,「无我无我所」,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,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。大心凡夫虽然没有证得须陀洹果,没有证得菩萨的阶位,他有条件学《华严》,他有资格听《华严》。坚固执著「我」,这是我,这是我所有的,那就没有法子,对於这个经你就不会产生信心。不要说信根,连信心都生不起来。所以什么时候把我、我所有的要尽量的淡化,不要执著。如果对於我、我所有是一年比一年看得淡,你进步了。肯定你的烦恼轻,烦恼一年比一年轻、比一年少,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。所以「我」跟「我所」是严重的障碍。
我劝导同学,破除菩提道上的障碍,我说了十六个字,「自私自利」,这是我;「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贪瞋痴慢」是我所,这十六个字要断掉!断,不容易,要远离、要淡化,愈是看得淡愈好,对於大乘经教,你能够体会、能够悟入。你不能悟入,就是因为这十六个字的障碍,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障住了你,你这一关不能突破,你就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。三途六道是这个东西变现出来的,这是三途六道的业因。这些东西没有了,你虽然是大心凡夫,你修的因广大,所以你的业报广大。这个东西害死了人,害死了我们自己生生世世不能成就,就是被这个害了。现在我们还严重的执著它,抓住它不肯放松,你说有什么法子?
这个「我」是假的。诸位天天念《心经》,《心经》头一句「照见五蕴皆空」。我,我是五蕴身,五蕴皆空,就是无我;我没有了,那我所有的当然就没有了。我们现在学习,从「无我」难,先从「无我所」,从这里下手。为什么?「我所」是身外之物,身外之物放下比较容易,身外之物统统放下,这个身也能放下,我执就没有了,真正入佛门!小乘这是须陀洹果,大乘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,你总算是入了佛门。这个一入门,就是圣人,就不是凡夫。为什么?你已经证得位不退。纵然还没有离开六道轮回,你决定不堕三恶道,这保证的。你的果报在人、天两道,不断会向上提升,不会堕三恶道了。由此可知,只要有我、有我所,你就有三恶道的缘分,就有堕三恶道的机会。我跟我所没有了,三恶道机会没有了,缘断掉了。
「心境平等,无二相故」,无二相,诸位想想,这是什么意思?「无二相」就是一真!心境平等了,这是一真法界,你看看,不但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大心凡夫,因大,修的因真大。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冷静观察,细心思惟。
最近从美国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,我遇到很多祈求世界和平的人士,跟他们交谈,怎样来推动「消除冲突,促进和平」。我提了八个字,做为我们研讨的主题,这八个字是「吉凶祸福,利害得失」。希望我们无论思考什么问题,要想做一桩什么事情,先想想这两句话。我们所思考的,我们所要做的,是利,还是害?是得,还是失?是吉,还是凶?是祸,还是福?八个字,四对,多想想。如果这个想法、做法是害、是失,是祸、是凶,不能想!不能做!如果这个想法、做法是吉、是福,是利、是得,那就应当想,应当赶快去做。这是救急!入《华严》境界,平等真法界。
「心境平等」,著重在「心」这个字,心平等,境就平等。为什么?境随心转,心是能转,境是所转,所以最重要的是心,境上没有办法转,在心上转。诸佛如来如是,法身菩萨如是,声闻、缘觉,凡是觉悟的人,无不如是,从心上转。
「无二相故」,真平等!这是经上常讲的自他不二,是一。生佛不二,众生跟诸佛不二。我们晓得生佛是一,体是一,智也是一,德也是一。从什么地方看?从性上看。古人常讲的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,谁成佛?自他统统成佛。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佛看我们是佛,一点不假。为什么?我们有见性、有闻性、有臭性、舌有尝性,「见闻觉知」,佛见的是性。我们凡夫,凡夫讲的识,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,糟了!错了!这糊涂佛,不是觉悟的佛。所以佛看众生,心境不二;我们凡夫看一切,心境是二不是一,差别在此地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再看李长者的讲解,他的问答是为我们讲解里面的义趣。
「无我所故,一切凡圣,本唯法界,无造作性,无生灭性,依真而住,住无所住」,这几句话很重要。由此可知,凡夫迷执这个身是我,因为有了这个身,身体生存必须要具备的一些条件,生起了占有欲,就变成我所。我要占有,我要控制,就坏了,这个就搞成三途六道,三途六道的业因如是。所以他们无我、无我所,对於这个身生活所需的一切,一丝毫的执著都没有;不但没有执著,连分别心都不起。他们高,高在这个地方,他们胜,胜在这个地方,我们要懂。他的因高胜,他的因广大,他能信「自他凡圣一体」,这个信大。
这里又告诉我们「无我所故,一切凡圣,本唯法界」,这一句话重要。为什么不说「一切依正庄严,本唯法界」?那个一般人好懂。「一切凡圣,本唯法界」,是一般人迷惑了,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。圣,唯法界,凡也唯法界,所以叫十法界。你看看,菩萨本唯法界,天人也是本唯法界,畜生还是本唯法界,饿鬼、地狱也是法界,十法界。十法界跟一法界是一还是二?前面意思里面所说的,不一不异,不异,完全相同。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说有十法界,离妄想分别执著,那就是一法界。由此可知,同异不二。同异不二,它的理就是迷悟不二,迷是这一桩事情,悟也是这一桩事情,法界本身没有迷悟,迷悟在人,迷悟在有情众生。实际上,理跟事上都没有迷悟,九界凡夫自己心上起了迷悟,麻烦就出在这里。
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教化众生,第一个纲领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这才是真正的关键。悟了之后,原来是一法界,十法界是一法界,原来迷悟不二。当你不悟的时候,十界俨然。说法界,法界是什么意思?长者跟我们说「无造作性,无生灭性」,从这里看,真的是法界,真的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没有能做、所做。如果有能做、所做,那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变成「事实」了,就不是虚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这一句话就讲不通了。十法界依正庄严「无造作性」,这是称法界,跟法界相应,法界没有造作性,法界不生不灭,这「无生灭性」。
「依真而住」。「真」是什么?真是法界。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「依真而住」,真诚!菩提心里面讲的直心、至诚心。我们用这个心,心安住在真诚上,真诚自然就清净,真诚里头没有虚伪;自然就平等,它没有高下;自然就正觉,它里面没有迷惑;自然就慈悲,它里头没有自私自利。真诚必定具足下面这四条: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;少一个,不真诚!诸佛如来,法身菩萨,大觉之人,觉悟的人,依真而住。对待一切众生、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丝毫虚伪,这个人是菩萨,这个人是佛,这个人是真正觉悟了的人。对人还有虚情假意,那是凡夫,那是迷而不觉。
所以「依真而住,住无所住」。真是什么?真是法界。「住无所住」是什么?就是自己的身心跟整个虚空法界合而为一,你说他住在哪里?不能说他没有住,也不能说他有住。这个意思,如果诸位一下不能体会,我们举个比喻来说。在从前皇帝,做了皇帝,所谓是「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」。皇帝,「国」就是他的「家」,所以称为国家,皇上称的。国就是他的家,你说他住在哪里!我要问,你家在哪里?我们凡夫有家,国跟家是分开的,我家在某个地方。皇帝不能说我家在哪里,国就是他的家。所以皇帝不能说「住」,皇帝说什么?行在。我现在「在」哪里,不能讲住。好像这个家很大,我现在「在」这个厅里,我现在「在」院子里,我「在」哪里。那住什么?统统都是我的住处,整个家都是他的住处!皇帝说这一国都是我的住处!你问我住在哪里?这一国都是的。
真正觉悟的人,他的住处就大了,遍法界虚空界是他的住处。你说他住在哪里?如果我们讲家,尽虚空遍法界是他的家。所以一切佛经,你展开看「如是我闻,一时佛在」,不说一时佛「住」。佛「在」什么地方,不能说佛「住」,为什么?遍法界虚空界是佛住,住无所住!前面讲「一切凡圣,本唯法界」,「自他凡圣一体」,很重要的概念。他们的认知跟凡夫决定不一样,凡夫怎么能说他跟我是一体?我们完全是两个人,特别是不高兴的人,那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,他怎么跟我一体?讲到善人、喜欢的人,说一体,还点点头,讲到冤家对头,才不承认!一体,确实是一体。
一体为什么会变成麻木?好像我们这个身体,哪个地方麻木不仁,局部皮肤麻木,没有知觉了,还是一体。不能说这个地方麻木了,就不是我的一体;还是一体。所以恶道众生是我们身体局部麻木的现象,那怎么办?把它揉揉,恢复正常,这是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。他不懂得,他在迷,我懂得,我在觉,我知道是一体,他不知道是一体。我不跟他对立,他跟我对立。他为什么跟我对立?他迷,他不晓得事实真相。他要晓得事实真相,他跟我就不对立,就合作了,这是事实真相。再看下面:
「与一切诸佛众生同一心智,住性真法界」,确确实实,如前面经文,清凉大师所引证的,「一切诸佛身,唯是一法身,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」,这清凉大师引经的这首偈子来说,李长者这个地方讲的就是这个意思。「与一切诸佛」,上同诸佛,下同众生,「同一心智」,这「心智」就是真如自性,无二无别。这个因,你说多大、你说多高、你说多殊胜,所以感得的果报不可思议。这个就叫做大心凡夫,《华严经》的当机者,他「住性真法界」。性真法界就是一真法界,十法界里头任何一法界都是一真法界,为什么?性真。都是自性变的,「性现识变」,这我们常讲的。你真正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,性现识变,你的心就平等,你的心就清净,你的至诚心自自然然就浮起来,大菩提心之体!你觉悟,你不迷了。再看下面:
「所有分别,是一切诸佛本不动智,凡圣一真,共同此智」。这句话我们在《坛经》上看到,六祖问永嘉禅师。永嘉真的聪明绝顶,他去亲近六祖,六祖给他印证,印证完了,他就要走。六祖留他住一晚,他在曹溪只住了一晚,所以他在宗门里头是有名的叫「一宿觉」。六祖问他:你还有分别吗?他的答覆是「分别亦非意」,就是这个意思。「所有分别是一切诸佛本不动智」,不是「意」,这是自性般若起用,跟凡夫完全不一样。凡夫的分别是第六意识,第七识末那执著,第六意识分别。八个识,严格的说起来,每一个「识」都有分别,都有执著,为什么说第六意识分别,第七识执著?是说它重。都有分别执著,第六意识的分别特别重,第七末那执著特别重,那是凡夫。
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,像释迦牟尼佛应化到世间,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他分不分别?他要不分别,怎么讲经?他要不执著,怎样示现?你从这里就晓得,分别不是意识,执著不是末那。他的分别执著是什么?他的分别执著是自性般若智慧。诱导众生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不是他真的有分别、有执著。真有分别执著,他不就又退转,又堕落成凡夫?这个境界很高!在他自分境界里面,「凡圣一真,共同此智」。说分别,凡夫的分别,跟佛菩萨示现的分别,都是自性般若起用,为什么会一个变成意识,一个变成智慧?这里头就是迷悟不同。
觉悟的人是自性般若起用,迷了的人,把这个作用转变成意识。你看还是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句话了不起!真实智慧,清净法句!说真的,是自性般若智慧,这是真的。凡夫错用了,迷了,迷了智,错用。觉悟的人不迷,正用,共同此智。「凡圣一真,共同此智」,这一句话不容易讲出来,能讲得出来这一句话,他入这个境界了。我们想想,李长者,清凉大师、我们中国历代佛门大德,称他为华严菩萨。李长者是不是华严菩萨?是!若不是华严菩萨,这个话说不出来,这个话不是凡人说的,凡圣一真,共同此智!
如果你真的要是明了了,你真的能相信,你的观念变了,你对於一切人事物,你的想法、看法,从今天起就产生变化。如果没有变化,那你还是迷而不觉,你没有契入。如果有少分契入,你的见解思想、处事待人接物起变化。这个变化非常明显,你对於一切众生,尤其对於恶心、恶念、恶行的众生,造作恶业的众生,你对他起平等心;你在他那里生清净心、生智慧心,不会生烦恼;生慈悲心,你不会厌弃他,你能入少分。再看下面这一句:
「全信自心,是佛种智,及一切智故」,全信!自己的心,自己心是什么?一切种智,诸佛如来所证得的一切种智,一切种智就是自性里面本有的圆满般若智慧。「及一切智」,一切智是起用,后得智,处事待人接物都是这个智慧,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,所有一切众生统统是一样的。为什么会有九法界?为什么会有六道?为什么会有三途?迷悟轻重、厚薄不同,除这个之外,没有两样。
这一桩事情不好懂,我们再举个例,像我们教室里面,有很多盏的灯光。佛这一盏灯,完全没有障碍,点燃的时候放光;十法界众生的灯光,他上面加了遮盖;菩萨的灯光,他上面盖了一层白纸,光还是明亮的,比没有盖减弱。声闻、缘觉,他上面盖的纸是有颜色的,淡颜色的,光还可以。六道里面,三善道是染色的纸把他盖起来,透出来的光明有限。三恶道是灰色、黑色的纸盖起来,光透不出来了。就像这个样子,但是那是障碍,里面的光跟原本的、一丝毫没有障碍的一样!没有两样。你们诸位从我这个比喻里头去想想。所以一切众生,包括地狱众生跟一切诸佛如来,「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」。
所以佛在这个经上「出现品」里讲,一切众生,包括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。那个妄想执著就好像我那个比喻,灯上盖著这一层纸的厚薄、颜色不一样,造成十法界不平等;里面是平等的,没有两样,透出来的光是完全相同的。他因为有障碍,纸是红色的,那个光就是红色的光;纸是蓝色的,光就是蓝色的光;纸去掉,光明是一样的,不去掉,里面还是一样的,外头不一样,里头一样。所以「全信自心,是佛种智,及一切智故」,一点都不错。
我们现在到底修什么?没有别的,障碍除掉而已。障碍是什么?烦恼、习气。我教同学们先把最严重的烦恼习气把它除掉: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、贪图五欲六尘享受。这是最严重的烦恼,这个关要不能突破,这是第一关,第一关是最难突破,第一关突破之后,容易了,菩提道好走了。尤其是真的心量大,走《华严》这一条路,这一条路等於像是高速公路一样,好走,快速,成佛之道。这些障碍去掉就像什么,好像你上高速公路,你上去了。这些障碍要不除,高速公路从哪里上去,你找不到路。你就晓得,「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」,这个东西让你找不到上高速公路的引道,你苦了!
我们学佛的同修,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,每一个人都不是这一生才学佛的,过去生生世世无量劫中,你们都是佛弟子。为什么没有成就?刚才讲,这十六个字没有法子突破,障碍著你。虽然学佛,你还是迷惑颠倒,还是随顺烦恼习气,所以依旧搞轮回,依旧堕恶道。虽然在轮回恶道当中,毕竟你过去长时劫的薰修,有善根福德,不是没有,有!你缺的是什么?缺的是因缘,缺的是缘。如果缘具足,你遇到真正的正法,遇到真正的善知识、善友,遇到真正好的修学道场、同参伴侣,你这一生肯定成就,所以这是缘。这个缘要珍惜,这个缘是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遇到缘不知道珍惜,那就是大错了,真错了!
遇到缘要珍惜,这个里头要建立信心,头一个对圣教建立信心,第二个对老师建立信心,这是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关键的所在。一个人想走正路,魔来诱惑,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里头的降魔,做给我们看的。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魔从哪里来的?是自己无量劫的烦恼习气,还有冤亲债主。你想成就,他来扰乱,他不让你成就。你过去曾经破坏他,今天他要来报复、要来破坏你。你要能够保全,全靠信心,对经典相信,深信不疑,对老师深信不疑。有人破坏说这个经是假的,这个经是伪造的,我们自己要有定力,决定不为他所动摇。有人说你这个老师没有道德,都是在骗人的。我对老师要有信心,绝对不因为他毁谤,而受到他的间离,那我们的亏就吃大了。
我过去亲近章嘉大师、亲近李老师,有人在我面前毁谤,我笑笑,我不答覆,我决定不会被他动摇。我要被他动摇,对老师丧失信心,我这一生不能成就了。谁吃亏?他不吃亏,我吃亏。我这一点点成就,就是有这么一点点自知之明。我亲近章嘉大师,他没有亲近,他怎么知道章嘉大师的过失?我跟李老师十年,那个毁谤、造谣生事的人有没有跟老师十年?没有!我们怎么能听信他的?
即使在老师身边的人,天天跟老师在一起,还有造谣生事的。释迦牟尼佛早已经表演给我们看,什么人?提婆达多。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兄弟,出家,也在僧团里面。跟六群比丘,专门跟释迦牟尼佛唱反调,背师叛道,他的果报在地狱。这是什么?表演给我们看的,在老师身边毁谤老师的,我们都不能相信,何况不在老师身边毁谤我们老师,我们怎么能相信!
提婆达多是菩萨示现的,不是凡夫,不是恶人。你们在《大藏经》里面看,释迦牟尼佛有讲他的这些事略,《提婆达多经》。菩萨示现的,告诉后人,在善知识身边的人,毁谤老师,背师叛道,他不是真正来学道的,他是来恶作剧的,他是来破坏正法的,不能相信。不要以为「我一天到晚跟在老师的身边,他那些毛病我都知道」,就像提婆提多一样!这个示现,给我们的教训非常深刻。老师的好处,一点都没有看到,老师的过失,牢牢记在心里,这就是提婆达多的示现。
朝朝代代,古今中外,这些人真不少!这些人是什么人?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魔王波旬的子孙。魔王波旬也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,但是他对於释迦牟尼佛的成就心怀嫉妒,总想怎么样?取而代之,把释迦牟尼佛压倒,自己起来,这是魔王波旬的子孙,所以毁谤正法,毁谤善知识。当年波旬曾经跟释迦牟尼佛说「我有意要来破坏佛法」,佛说「诸佛之法,纯正之法,没有人能够破坏」。波旬就说「等到你末法时期,我让我的子孙,魔子魔孙,统统出家,披上你的袈裟来破坏你的佛法」。释迦牟尼佛当时听了流眼泪,一句话不说。
现在是末法时期,凡是不能随顺佛陀教诲的,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,披上了袈裟,在家的同学受了菩萨戒,也披上袈裟,坐在讲台上,展开佛经,来破佛法,来灭佛法,大有人在!我们晓得各人有各人的因果,我们看到清清楚楚,学释迦牟尼佛,一句话不说,不要去批评,决定没有一句恶言相向,这就是护持正法。
不批评他,一句话不说,随他怎么样侮辱,随他怎么样笑骂,我们一句话不说,这怎么叫护法?护法应当要辩别!辩别是愈辩愈黑,世尊教给我们的是绝顶智慧高明的方法:一句话不说。正是所谓「人民眼睛是雪亮的」!一个人指著鼻子天天骂人,那一个人不说一句话,大家就晓得哪个贤,哪个不贤?哪一个有德,哪一个没有德?不就是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显示出来了吗?然后你才晓得,还是佛有智慧,还是佛陀高明,我们没想到,比不上他。读佛经,学的是什么?要把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人事物那个智慧、那种方法学会!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,就对了。再看下面一句:
「不於心外别有信佛之心,亦不於自心之内,见自心有佛相故」。这一句的意思很深。心外无佛,所以「不於心外别有信佛之心」。为什么?心跟佛是一不是二,心就是佛,佛就是心,心外无佛,佛外无心,你怎么能在心外还有个佛?那变成外道了。佛法里面讲外道,不是骂人的,是什么?心外求法,称之为外道,错了。
更深一层的说,也不可以在「自心之内,见自心有佛相故」。为什么?那是妄相,不是实相,实相无相。如果你要执著一个无相,你又错了,所以佛说无不相。到底怎么样才对?所有一切现相非有非无,你不能说它有,为什么?当体皆空,了不可得。你不能说它无,它现相,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现的相。这个事情确实是难,是非常不好懂,佛菩萨跟我们的思想见解,生活行持确实不一样,不一样就在这个地方。
我们把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都以为是真的,这个亏吃大了,都当真。当真在里面什么?起贪瞋痴慢,生起控制的欲望,生起占有的欲望;不顺乎自己意思,就起要把它消灭掉的欲望,都是造作严重的罪业。不了解事实真相,事实真相是什么?非有非无;相有体无,事有理无。
真正了解真相之后,一切诸佛如来,觉悟的人,他对於这个宇宙一切人事物怎么看法?《般若经》上讲的,世出世间一切法「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他的心永远是清净的。示现在这个世间,看你们有哪些毛病,帮你纠正。你执著有,他就跟你讲空;你执著空,他就跟你讲有。无非是破你的迷执,让你省悟过来、觉悟过来而已,这叫佛法,所以内外都不可以执著。长者这一段开示还没讲完。现在时间到了,明天继续再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