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九一四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九一四卷)  2002/12/14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0914

  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再看下面第五首偈:

  【一一佛刹中。一佛出兴世。经於亿千岁。演说无上法。】

  这一首偈颂告诉我们,在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,『一一佛刹』,这就说明没有例外的。也显示出佛如来的慈悲,真正是为我们证实了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。纵然是迷得再深,造业再重,佛菩萨还是不舍弃,还是不离开。那至於诸佛菩萨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帮助这个人,这就不一定。肯定大多数苦难众生,佛菩萨对他在冥冥当中,给他的加持,做种种示现,他自己不知不觉,不见不闻,这是肯定的。虽然如是,佛菩萨并不灰心,继续不断的做种种示现,这个是慈悲到极处。古德常常给我们讲「佛恩超逾父母」,这正确的。

  『一佛出兴世』,我们常说「一佛出世,千佛拥护」。在这一首偈里头,这一佛出世不定是用什么身分,就如同《普门品》里面讲的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,佛就现什么样的身相。应以佛身,就现佛身;应以菩萨身,就现菩萨身;应以长者居士身,他就现长者居士身;甚至於应以宰官身,他就示现宰官身;乃至於童男童女。我们在《华严经》末后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看到五十三位善知识,都是诸佛如来所示现的,有示现出家,有示现在家,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,无有不现身的。

  从这个地方显示出,佛菩萨的智慧德能不可思议。无论现什么身,也都有许许多多诸佛如来应化,来辅助他、帮助他教化众生,也做种种示现。就像唱戏一样,一个人唱不了一台戏,主角还要许多配角,还得要有文武场,还要有龙套,这一台戏才能够表演得尽善尽美。诸佛菩萨在九法界应化,亦复如是。不仅仅是以佛身示现,佛身示现,佛的在家出家弟子,国王大臣这一些护法,全是诸佛如来示现。像在中国,孔老夫子教学,孔老夫子是不是诸佛如来示现的?很可能。这一桩事情,我曾经请教过李老师,李老师回答我,理论上讲得通,但是在事迹上没有根据,他没有暴露身分。孔老夫子的学生,凡是与孔老夫子曾经接触过的人,遗留典籍里面有记载的,那也是诸佛菩萨的应化,共同来唱这一台戏。

  『经於亿千岁,演说无上法』,这是讲教化众生时间之长短。时间长短在前面说过,完全看众生的缘分。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来;众生没有感,佛菩萨就走了。示现来、示现走还是教化,他来去自如。走了之后,又换一个身分来了,我们凡夫不认识。诸佛菩萨慈悲,只要有众生的所在,哪有不来的道理!所以「经於亿千岁」,理事都是这样的,但是这个地方示现的形象,那是妙不可言。这些道理,我们都要参透。然后才知道,这个经后面偈子就说到,最重要的,我们要消除业障。普贤菩萨教我们忏悔业障。业障忏悔了,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,你能够觉察得到,应化在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。

  「演说」,演是表演,「无上法」是正觉之法。佛门常讲的觉正净,觉正净是无上法。落实在六道众生这一面就是净业三福,净业三福,无上法!落实在祖师教导我们的,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,这是无上法。如果不愿意学佛,排斥佛法,前面两句世间无上法;世法与性德圆满的相应,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」是无上法。后面两句是了生死成佛道的捷径法,最快速的圆满成就的方法。

  佛菩萨示现在世间,无论是什么身分,你仔细观察,他表演的就是这个,一定示现孝亲尊师,示现的大慈大悲,示现仁民爱物,示现的牺牲奉献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不就是做这些示现吗?做出来给我们看,我们凡夫实实在在愚痴,体会不到。虽然天天读诵、听教,境界现前,烦恼习气还是起现行。多半起现行,自己不知道,什么原因?习惯成自然,习性,无量劫的习气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当中,自自然然起现行。佛知道,佛看这些众生非常感叹,可怜悯者!

  这些人有善根、有福德,善根福德不足。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」。这些人善根少,福德少,现在我们看得出来因缘也少。这些年来科技发达,日新月异,特别是大众传播资讯的发达,对於佛教的修学,确实是大有帮助。这个帮助诸位要晓得,增上缘,在网路上、在卫星电视上。可是这个缘是有了,你愿不愿意去接受?如果不想,不想看、不想听、不想去接收,那是你的缘不足,很不容易!必须两方面的缘都具足,因缘具足。那么能不能成就?这就关系你自己的善根福德。善根,我讲得很多,你能信,你能理解,这是善根;你能依教奉行,你能契入境界,那是福德。

  我们晓得许许多多人天天在接触,还是不信。为什么不信?不能理解。理解得不够透彻,甚至於解错了,听讲都会把意思听错,这个难,真正不容易!怎么样才能入门?一定要多听,这是最初方便。我们讲从哪里学起?多听,天天听,一天尽可能拿时间来听教。如果每天能够听四个小时,五个小时,六个小时,到八个小时,好!

  早年新加坡陈光别老居士,他生病的三年当中,每天听八小时。那个三年很有受用,他反覆的听,不间断的听,逐渐逐渐明白了。所以他念佛往生,预知时至,三个月之前,晓得他哪一天走。走得很自在,他真的是往生,他的冤亲债主来做证明。冤亲债主在新加坡念佛堂,附在一个同修身上,告诉我们,他们是陈光别的冤亲债主。现在陈老居士念佛往生,他说:我们看到很欢喜,我们不来找麻烦,我们想求皈依,我们也想听经。证明真的往生,感动冤亲债主,你看这不就是现身说法吗?

  真正修行有成就,冤亲债主看了都感动,不讨债,不惹麻烦,自己也想去。所以演说,我们特别著重这个演,演是做到。现在社会一般人病在哪里,我们要把它看清楚。他病在贪,我们示现无贪;病在瞋,我们示现无瞋,这就是教化众生。如果我们看到,譬如居住的环境,看到这个非常好,心里面想到,什么时候我也有这样居住环境;看到人家出门开的车子好,哪一天我也能有这样的车子,这是叫什么?叫众生不要忘记贪瞋痴,这个错了。

  我们见到这些境界,见如不见,决定不起心不动念。这一种示现,聪明人、善根成熟人一看到,马上就觉悟。世间人起心动念,他不起心不动念。这是自己在真修,学佛!旁边人看到,受感动,这受感动,这就是化他。我没有意思化他,他自自然然就感化。许多同学读过《坛经》,你看《坛经》里面记载的,惠能卖柴,把柴卖掉了,拿著一点钱,想要买一点米回家去,听到一个居士念《金刚经》。他在外面那个窗口,在那里听,听了之后,他开悟了。这个居士念《金刚经》,并不是有意去度他,无意当中遇到这个人,缘!惠能纵然有善根、有福德,要没有缘,不行。遇到这个人念《金刚经》,一听,他就明了,念的人不明了,听的人明白了。所以自行便是化他,化他在自行当中,自他是一不是二,这个道理很深。

  无上法,要就我们现前这些众生来说,前面一首偈不是说「随众生心乐,悉应其根欲」,这不是说得很清楚、很明白吗?现在众生缺的是什么的?需要的是什么?现在这个社会,普遍的我们所看到的,不忠不孝不仁不义;每天在资讯里面看到的,杀盗淫妄。那我们就晓得了,我们应该做什么示现。我们要表现忠,要表现孝,要表现仁,要表现义,要表现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,我们要做这样的表现。自己这样做,成就自己的道业。这样做,自自然然让一切大众看到了,他会感动,一天看不出来不要紧,十天;十天看不出来,一百天;一年看不出来,两年,甚至於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。哪一个人看出来,哪个人觉悟,哪个人得度。看不出来的人,阿赖耶里头也种了善根,不知不觉阿赖耶里头种善根,这就是无上法。

  我们每一天读诵圣贤的典籍,那是演说无上法。无论在什么地方,真学佛的人,他能够做这种表演,能够做这种示现,为什么?一切时一切处,都想著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行持,我学的要跟他一模一样;祖师大德是什么样的行持。早年我亲近李炳南老师,老师劝我学印光大师,以印光大师为老师。他是印祖的学生,非常谦虚!他没有把我当作学生,把我当作学弟,我们共同一个老师,真谦虚。这是作斯示现,给我看的,教我的。

 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,要谦卑。现在众生狂妄自大,自以为是。李老师德行学问,不敢自以为是,不敢自以为人师,把老师捧出来。这是教育,这个教材随时随处,随手拈来,好教材,这个就是无上法。所说的话,句句话都是无上法;所作所为,他演的,表演的,也是无上法。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验。表演、劝说,永远没有休止的。哪个地方众生有缘,到哪里去演说,这个地方的缘成熟了再来。活活泼泼,没有一丝毫的分别执著,心里头永远是清净平等,永远是真诚慈悲。再看下面第六首:

  【众生非法器。不能见诸佛。若有心乐者。一切处皆见。】

  这个四句偈讲得好,我们是属於哪一类?前面这一类,两句讲的『非法器』。诸佛如来、菩萨、善知识,整天围绕在我们身边,一切时一切处,从来没有离开,我们不认识,『不能见诸佛』。这是什么?我们自己业障太重,障碍了自己,不能怪佛菩萨。

  我们要学佛,头一个要把障碍排除。所以佛教给我们修行的次第,第一个是要发愿,要发跟诸佛如来同样的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我们有没有发这个愿?没有。为什么没有?这个众生我喜欢他,那个众生我讨厌他,你的心不清净、不平等,愿发不出来。这个愿是大菩提愿,这个愿要是真的发,你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同心同愿。心愿同,下面同德同行,它自然就同。愿发不出来!愿发不出来就是平等心不能现前,清净心不能现前。清净跟平等是有密切的关连,心不清净,怎么会平等?心不平等,怎么会清净?

  你还有自私自利,你还有是非人我,你还有得失,还有牵挂,不行!所以四弘誓愿是念念而已,阿赖耶识里头落个种子,不起作用。这就说明我们在佛门里面,修行了很多年,功夫不得力,一点点的进展都没有,我行我素,还是老样子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一丝毫变化都没有。这样下去,怎么能成功?这个就是所谓佛家所讲的根器。再说得细一点,善根福德不同。根器利的,善根福德厚的,那一接触,不一样;用现代的话来讲,认知不相同。根性利的一接触,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。那个得到之后,那真的是宝。他能够放下一切世缘,他一定把这个宝抓住,认真努力的学习。

  我们仔细观察,自古以来,这些四众同学当中,出家在家真正有成就的,你们在传记里面看到,《高僧传》里头看到,《居士传》里面看到。都是一接触,他就非常珍惜,锲而不舍,认真去干,他成就。那个还是法器,法器分很多等级,成就不一样。总而言之,凡圣同居土往生都是法器;不是法器,不能往生。念一辈子佛,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缘,阿赖耶识里头有佛名号、种子,这一生不能往生,不能成就。换句话说,来生还是随业流转。

  那个不觉悟,不知道六道轮回流转的可怕,他不知道。虽然佛在《地藏本愿经》里面讲得很详细,念《地藏经》的人很多,虽然念,不懂意思,没有警觉心。利根的人念到之后,读这个经,毛骨悚然,怕地狱苦。有这个畏惧,那个心就想到,这一生决定要超越轮回,如果不超越轮回,地狱是肯定有分。入地狱容易,出地狱很难。经典所说的,句句是实话,究竟我们理解了几分?体会得几分?你能做到几成?我见过许许多多读诵听闻的人,没有做,在日常生活当中,还是我行我素,与他所读诵听闻的好像没有关系。世间人常讲的「所学非所用」,所学的东西在生活上没起作用,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不起作用。这样的学佛,当然随业流转,不能解脱,很可惜,大部分!

  末后两句,这是讲根利的,善根福德深厚的。『若有心乐者』,「心乐」是爱好,对於佛法爱好。佛法的爱好,超过对於世法的爱好。世法,不但是人间,天人的福报也无动於衷,这个「心乐者」是指这样的人。大梵天来见你,想让位给你,你都「阿弥陀佛」,谢绝,我还是愿意求生净土。摩醯首罗天王要让位给你,你也「阿弥陀佛」,我还是要求生净土。这个叫「心乐者」。

  『一切处皆见』,就像善财童子一样,这个是善根福德因缘成熟。一切有情众生,诸佛如来示现的,他们就是诸佛如来;一切无情众生,树木花草,山河大地,泥沙石块,无一不是诸佛如来示现的。他示现做什么?示现来度我的,凡夫、学生只有我一个人。普贤行要学吗?不要学,自自然然他就相应。为什么?礼敬之心生起来,对一切人尊敬,对一切物尊敬,对山河大地尊敬,对天地万物尊敬,那个尊敬的心遍虚空法界。普贤第一愿「礼敬诸佛」,诸佛遍虚空法界,遍山河大地。你想想这个味道,你想想这是什么境界?妄想分别执著哪里需要断?自自然然融化掉了。

  大乘菩萨断妄想分别执著,多么艰难,所以他们修行证果,要三大阿僧只劫,要无量劫。善财童子修行,一生成就,不要第二生。一生当中,证得圆满菩提,如来究竟果位,什么?为什么?你想想我刚才的话,礼敬。礼敬的心,礼敬的行,周遍法界虚空界,称赞也是周遍法界虚空界,再到供养也是法界虚空界;忏悔业障,一直到普皆回向,他的心行,所对的境界,是法界虚空界。所以妄想分别执著,不需要断,全融化掉。

  这是大经上常说的「菩萨不修普贤行,不能圆成佛道」,这个话是真的。大心凡夫,现在就能修普贤行,你修普贤行,谁能障碍你?没有人能障碍你。真正障碍自己的,是自己的烦恼习气。但是烦恼习气遇到普贤行,都没有了。哪一个人不是诸佛如来变现的?哪一法不是法身菩萨在做示现的?我们六根接触六种境界,学不尽。眼,在色相里面觉悟;耳,在音声里面觉悟;鼻,在众香里头觉悟;舌在五味里头觉悟。贪瞋痴慢的习气,统统断掉了,所以「一切处皆见」。

  我给同学说这些话,句句是真话,句句是实话。你见不到,是因为你自己有障碍。也许你有疑问,真的是诸佛菩萨示现吗?真的,佛在经上常说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这个境界的显示,唯心所现,那个心是真心、是本性。本性现境界,法尔如是。确确实实没有丝毫意思在里头,本来就是这个样子,法尔如是。至於你在这个境界里做什么样的想法,那是你自己的事情,那就是唯识所变。你的性识与法性相应了,就是把整个境界回归到佛境界,回头是岸。如果自己加一点妄想分别执著,那你就把这个境界转变成众生境界。

  十法界,六道三途,你自己怎么转变?这是你自己,哪个人都干涉不了,佛菩萨也没有办法,转境界靠自己。诸佛如来大慈大悲,给我们做一个增上缘而已。这个增上缘就是他怎么转变的?他从前是凡夫,他怎么能把这个境界转变成佛境界?怎么能把现前境界转变成一真法界?他种种示现,种种说法,无非是把他的经验、方法教给我们,传授给我们,我们要懂。这个宗门大德常常测验学人,问他:会么?那就是我刚才讲的,你要懂,你要会。你会了,你会转了,转迷为悟,转凡成圣,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,你会转。这个「会么」是这个意思。

  一真法界跟十法界、跟六道、跟三途,重叠在一起,一个画面里头,看你用什么心。那用什么心,就好像我们今天看电视,这个电视有许多频道,用什么心,就是你按哪个频道。画面无限的重叠,你按哪个频道,这个画面出来。严格的说,这个世界这么多的众生,每一个人的画面都不一样。你不要以为统统是一样的。两个人在一起手牵手,看山看水,每一个人感受不一样。如果真的是一样,那两个人感受是一样的,不一样!两个人同欣赏一张画片,两个人感受的也不一样,你才晓得确实不一样,决定没有相同的。

  到什么时候相同?成佛相同。佛佛道同,没有说菩萨道同。到成佛时说,圆满大觉悟,连这个根本无明烦恼都断尽,那个时候相同。不在那个境界里头,等觉菩萨跟等觉菩萨还不一样。一定到佛佛道同,到那个时候完全一样。一切处皆见,一切时皆见,六根所接触的全是诸佛如来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下面第七首:

  【一一刹土中。各有佛兴世。一切刹中佛。亿数不思议。】

  这一首偈,紧接著前面而说的,前面说「若有心乐者,一切处皆见」。所以接著佛在此地告诉我们,『一一刹土中』,没有例外的。所有一切刹土,『各有佛兴世』。各个,各个刹土里面,都有佛出兴於世。但是诸位一定要记住,佛出现於世,他是随众生心,现种种相。《楞严经》上也说到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随心应量。

  「佛」这个字,我们一定要明了它真正的含义,千万不能够执著。看到这个「佛」,一定就会想到,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这样的一个形象。这是不少众生执著,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他不能离开。他执著那个相叫做佛,不是那个相,他就不以为那是佛,这个错了。佛能示现种种相,你怎么能执著一个相?那我们怎样认识佛?认识觉。「佛」这个意思是智、是觉,无论他示现的是什么的样相,这个他是不变的。相,随著众生分别执著而示现不同,但是智跟觉永恒不变。

  所以我们认识佛,是认识智,认识觉,所以我们可以说孔老夫子是佛,他有智,他有觉;耶稣基督是佛,他有智,他有觉;穆罕默德是佛,他有智,他有觉。佛门里头有一句话说得很好,会的人,他从相里面见性,见性就是见佛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你能够在众生形相里面见到他的佛性,那统统都见到佛了!你在一切无情众生形相上,山河大地,树木花草,你能在形相上见到法性,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,你也见佛了。「各有佛兴世」,所以这个佛,从体上来讲,法性、佛性;从用上来讲,智慧、觉悟,大智大觉。

  『一切刹中佛,亿数不思议』。这个「亿数」不是一个数字,表无量。这一切刹中有多少佛?无量无边不可思议,我们要能认识。这一切诸法,从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显示出来,就是无上妙法轮,就是这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什么本子的?究竟圆满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在哪里?在一切众生、山河大地、虚空法界。龙树菩萨讲的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」,这个话不是真话,是形容、是比喻。实际的?实际的没有法子说。实际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众生所显示的,那才是圆圆满满究竟真实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

  《华严经》是活的,不在书本里头。在真如自性里面,在八识变化里面,在无量无边星系里面,在太空里面,在山河大地一切众生形相里面。你知不知道?你有没有觉察到?你有没有体会到?末后这首偈子,说得更好,说得妙。

  【此中一一佛。现无量神变。悉遍於法界。调伏众生海。】

  这个『众生』不是讲的芸芸众生,这个「众生」讲我一个人,我这一个人称众生,为什么称众生?众缘和合而生起身心的相状。肉身,地水火风四大和合形成的众生,身;心,受想行识这个四蕴,四大四蕴和合而成的。这个四我们讲四大类,每一类里头再去分,无量无边。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,所以这个众生不是说很多。

  一切刹中佛,这个『此中一一佛』就是一切刹中佛。『现无量神变』,每一个神变都遍法界虚空界,教我的,让我在这个里面去体会,让我在这个里面去学习,豁然大悟,融入这个境界。融入、契入,佛法里面叫证果,证得了。证得什么?圆满菩提归无所得。证得的是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,一个性,一个相。

  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「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不可得就是统统都得到;遍法界虚空界,统统都得到,法尔如是。那个不可得,不能有个得的念头,有一个得的念头,那是无明;无所有,有一个有的念头,那是分别;有个得的念头,是执著。毕竟空,你有个毕竟空的念头,那是妄想,你还是没有把妄想分别执著断干净。真正断干净的时候,清净寂灭一念不生,跟法界虚空界融合成一体。佛法的名词,称作清净法身,那你就证得法身。证得法身,有没有证得法身这个念头?没有。

  证得法身,这些名相是跟凡夫教学上用的方便法,佛法里面所谓是「黄叶止啼」,这是佛经里面的公案。小孩哭了,哭得不止,释迦牟尼佛在地上捡了一片落叶,落叶捡起来,拿来告诉小孩,别哭,这是黄金,很值钱,可以买糖吃。小朋友听到,拿到,不哭了。目的是叫他不要哭,这是方便法,这一点诸位一定要晓得。诸佛如来为我做种种神变、示现,说经讲道,全是方便法。不用这个方便,我们没有办法悟入真实。所以说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。这个方便法能不能执著?不能执著。

  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。那个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,佛所表演的一切法。不但是说,所表演的你体会得了,你可不能在这个地方生丝毫分别执著。只要你起丝毫的分别执著,你还是迷,你还没有觉悟,佛法修学难就难在这里。为什么你的分别执著不断?这是无量劫来的习气,习气很难断,不知不觉它自然现前。所以宇宙人生真相虽然就在面前,永远不会;生生世世,这个诸佛如来为你现无量神变,你还是不会。你要晓得那个不会,不能体会,不能契入。什么东西妨碍你?就是那个习气。

  这个习气不外乎这三大类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《大般若经》总结这三句话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这三句就是破妄想分别执著。不可得,破你的执著;无所有,破你的分别;毕竟空,破你的妄想,这是般若智慧。六百卷《大般若经》,佛说般若二十二年,总结就这三句。一切法包括世出世间,包括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众生里面,所有的一切法没有例外。它的真相,相有性无,事有理无。这些相,幻相,包括诸佛报土;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,华藏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,没有一个是例外的。你才真正证得像遮那佛、像弥陀佛、像释迦佛同等的境界,真的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」。

  可是这个经是对法身菩萨讲的,我们能不能契入?你要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我,那我还是祖师一句老话回答你:你会么?如果你真的会,你体会得这个意思,你能契入;你体会不得,你不能契入。要体会得《般若经》上这个三句总结,你要会。这三句总结,把无始劫以来的烦恼妄想分别执著化解了。一切法,你说是「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那法在不在?在。这是《华严经》讲的,四无碍法界;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性不碍相,相不碍性,理不碍事,事不碍理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

  它为什么无碍?因为它毕竟空,因为它无所有,因为它不可得。为什么不可得?它生灭同时。《金刚经》上有个比喻说「如露亦如电」,这是说明这一切现象存在时间非常短暂。那我们现在觉得,好像这个境界都在现前,这是什么?如露,露是讲相续相。像我们看电影,电影的影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。所以你从电影的底片上,你们能看到相续相,好像看到这个银幕上,是真的,不晓得它是一张一张的照片连续,速度太快,其实它一秒钟才二十四张。一秒钟二十四张,就把我们这个眼欺骗,我们看了以为它是真的,我们听这个声音也以为是真的;假的,不是真的。

  我们现前这些相,现象,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这些现象,这些现象的速度,生灭速度多快?我们无法想像。《仁王经》上讲的一弹指六十刹那,一刹那九百生灭。我们弹指,我们很快的弹,一秒钟我可以弹四次,四乘六十再乘九百,两个十万八千。一秒钟二十四次镜头的开关,我们已经不知道它是假的;一秒钟,两个十万八千次的开关,你怎么会知道它的事实真相?

  我在讲经的时候,这桩事情讲得很多,在《华严》里面用了很长的时间,我记得好像用六个小时,还是七个小时,说明这个现象。实际上,佛这个说法是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。真实的?真实比这个速度还快,不知道快多少倍。所以佛经上常说「一切法不生不灭」,这一句话最重要,其他的讲的,那都是陪衬的,都是附带的。讲什么不来不去、不常不断,那个附带的,最重要的,不生不灭。说不生不灭,它还是有生灭。如果真的没有生灭,这个不生不灭不是一句废话吗?

  为什么讲它不生,它不灭?几几乎乎在事实真相里面,生灭是同时。它太快了,前面灭了,后面就生了;这一生就灭,一灭就生,太快太快了,这跟你讲不可得。所以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佛告诉我们,可不可以受用?可以,可以受用,不可以控制。我们凡夫都有个妄想,我要想办法控制它,不能控制;我要想办法拥有它、占有它,不能占有。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示现的,他老人家住世八十年,对於五欲六尘,确确实实表演出他没有控制的念头,他没有占有的念头。

  念头尚且没有,哪有行为?表演给我们看。他可以受用,他受用随缘。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都欢喜,明了事实真相。所以无论是顺境逆境,善缘恶缘,他总是不动心。这一点,我们常常在经典上读到,真佩服!我们凡夫遇到顺境善缘,会生欢喜心;遇到逆境恶缘,会起烦恼,会有瞋恚心,他怎么什么境界都不动心?他了解事实真相,就跟袁了凡先生一样,袁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命,完全算得那么准确,他什么妄想都没有。为什么?打妄想没有用处,就这么个道理。在如来果地上,一切事相真相大白,不打妄想。打妄想没有用处,分别也没有用处,执著也没有用处,所以妄想分别执著自然没有,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我们今天妄想分别执著为什么断不了?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,误会以为这一切法是真的,而一切法是常住的。在这个里面生起妄想,生分别,生执著,患得患失;没有得到希望得到,得到了又怕失掉。这个心里头老是有牵挂,老是有忧虑,我们常讲放不下。这个是凡夫无量劫来的习气,烦恼习气。本来没有十法界,没有轮回,没有三途六道。十法界、轮回、三途六道从哪里来的?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,是不是事实?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。可是你不晓得事实真相,你还牢牢坚固执著,那个你麻烦大了,作茧自缚,你的苦、你的难有得受。

  所以佛菩萨在旁边看到你,看得很明白,说「可怜悯者」。你本来是佛,怎么会搞成这个地步?这个我们常讲,你本来是佛,现在变成一个糊涂佛,变成一个迷惑颠倒的佛。你的佛性没有丧失,你的智慧德相也没有丧失,只是你现在迷惑颠倒,你的智慧变成烦恼;把智慧转变成烦恼,把德能变成了业障,把相好变成了恶报,惑业苦。惑业苦得觉悟了,就是般若,就是智慧德相。一体的两面,觉悟就是智慧德相;迷了,就是惑业苦。怎么转变的?从心想生。你要懂这一句话的意思,只要你有心想,你已经把自性智慧德相转变成惑业苦,已经就转了。

  那好,我把这个心想断掉,断掉也不行,断掉什么?断掉就变成无想。无想的果报在无想天,你变成外道,这个事情好难。你有想,你是凡夫;无想,你变成外道。那要怎么办?有想要断掉,无想也要断掉,有无两边都断掉。两边都断掉,不错,这当中又出现一个中道。还有个中道,还是不行。你们想想看,中道跟那个两边又对立,本来有想跟无想是对立,现在把有想跟无想合在一边,来个中道,跟它又对立,很麻烦。都是坏在妄想分别执著那个根消不掉,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他们聪明,他们把这个根拔掉,真正恢复到纯净纯善。

  这是这些年来,我们特别强调的,纯净纯善。心地纯净,不容毫分不净夹杂,纯净生慧,就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现前。不净障碍智慧,纯净,智慧现前;纯善,德相现前。法尔如是,自自然然。有没有纯净的念头?没有,有个纯净的念头,不净;有个纯善的念头,不善。纯净纯善都不染,那才叫真正的纯净纯善。所以这个境界在菩萨,无生法忍。菩萨到了顶端,再上去如来果地叫寂灭忍,寂是寂灭,清净寂灭。灭是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掉,纯净纯善那个念头也灭掉。

  所以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头教导我们,我们学佛,当然要从经教入门。听经学教,怎样才能入门?他教给我们三个原则。第一个离言说相,我听经,我体会这里面的道理、境界,不能执著在言语。你要是去分别执著他的言语,错了,你迷了,你不会。第二个原则,教导我们不要执著名相,名相都是假设,为了言说方便,说了一些名相。纯净是名相,纯善也是名相;佛是名相,菩萨也是名相,离名字相。这个东西可以用它,是一种方法,是一个手段,不是目的。一定要晓得,不执著就对了。不但不执著,连分别妄想都不能有。第三个离心缘相,心缘是什么?我想理解它这是什么意思。那你错了,为什么?你已经起了妄想。

  执著这个言说、名字,是你起分别执著,你落在分别执著里头;这个心缘的时候,你落在妄想里头,你听经学教,你还用妄想分别执著,你怎么能得如来真实义?这是你不会,这个是学佛难处。离妄想分别执著,就是离名字相,离言说相,离心缘相,那你就会听,你会学。会听会学,你得到真实利益。这个真实利益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诸佛菩萨说不出来,你得到之后,你也说不出来,妙!妙在这里。关键还是在会用,确实是难。但是,我在最初真的碰到这个难题,向老师请教,我那时刚刚学佛。老师教导我,实在讲,他讲得很清楚,我听得是很模糊。他教我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,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的深广,我体会是很窄小的一部分,从这入门就得利益,要放下。

  众生个人根性不相同,真善知识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,大有帮助。为什么?他能观机。我们跟他一接触,虽然是第一次见面,他对我们的根性就能够了解,指点就非常恰当。我向老师请教,这个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,这两句话不懂,不晓得从哪里下手,请老师指点。老师告诉我,布施。真的,毛病被看出来。我在没有学佛的时候,心量很小,很小器,很吝啬,这是大病!头一天见老师,让他来诊断,他就把这个病根抓到,给我开这一服药方,看破、放下、布施。

  当时,教我要做六年,这一服药你要吃六年,不能间断。我能够学到一点东西,就是很老实,很听话。他教我做六年,我就老老实实乖乖的去做六年,得一点利益的真因在此地。如果你要不认真的去学,老师教你,你不肯干,六十年也没有用。这两句话会说,没有做到,这两句话里面的奥妙,你体会不到。怎样才体会得奥妙之处?做到。当你做到的时候,你做到了一分,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不一样。所以「看破放下」这四个字,我学了五十年。五十年前,老师教我的。这四个字在我的体会当中,年年不一样,其味无穷。

  年年体会不一样,年年境界不一样,年年契入的深度不一样,这个得受用。落实在我日常生活当中,落实工作里面。我的工作很单纯,现在年岁大了,万缘放下,一心一意,把我自己修学的这点心得,在摄影棚里面做报告,供养有缘的同学。这有缘的同学可多了,在这个世界上各个地区,诸位在网路上看到,你能够选择这个网址,按下按钮,你在网路萤光幕上看到了,我们就有缘,我们就是在一起共同学习。今天看到,今天有缘。在没有现场讲解的时候,这个网路上储存的,昨天、前天、过去所讲的,你随时都可以看到,随时都可以在一起学习,有缘人!

  现在这个网路也是「现无量神变,悉遍於法界」,我们话再改一改,悉遍於世界,我们这个地球。这个是在地球上,能收到的,用这些仪器能收到的。要不用这些仪器,跟诸位说,「悉遍於法界」,这个幻相确实遍法界虚空界。

  有缘众生在一块学习,那就『调伏』了。所以首先是调伏自己这一个众生,这个众生也是『海』,无量无边的因缘,变现这个身相,不是简单的,确确实实「众生海」。这一个众生海得度,许许多多有缘的众生,他看到,他听到,他接触到了,他感动,他也学习,他也得度。所以自度而后度他,自己未度能度别人,无有是处,这佛在经上常说。孟子所说的「反求诸己」,古德所谓「凡事之本,必先治身」,一个意思。世出世间圣人,所见的相同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