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九一三卷) 2002/12/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12-017-0913
诸位同学,请看「华藏世界品」末后的偈颂第八段,偈颂的第八段,这一段有八首偈,说明「佛出多少」。前面我们讲到第三首,第三首还没有讲完,我们现在还从这一首念起:
【殁天与降神,处胎及出生,降魔成正觉,转无上法轮。】
我们讲到『降魔』,这是修行、化他最关键的一个科目。昨天我们举《八大人觉经》里面讲的四种魔;五阴魔、烦恼魔,给诸位略略的介绍过。第三「死魔」,魔是折磨,就是障碍,修行的功夫还没有成就,寿命到了。即使这一生学得不错,真正的是做到忏除业障,断恶修善,来生再能得人身。就算是因缘不错,又遇到善友继续来修学,诸位想想,至少要中断二十年。这个二十年把前世的事情都忘掉了,一切都得从头来起,这就是折磨,这种魔称之为死魔。
所以学佛的同学们,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有成就,势必要延年益寿。我们同参道友当中,一起出家,一起受戒,四十、五十走的就有好几位,五十、六十走的就很多。能不能有成就?难。我如果在四十、五十就走了,可以说毫无成就。自己有把握的,来生还可能得个人身,这个把握我有,其他的成就没有办法了。延年益寿怎么修法?佛在经上教导我们,无畏布施!这三种布施,都要非常认真努力去做。这是佛教导我们的原则,自己真正发愿舍己为人。我活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,没有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舍弃五欲六尘的享受,贪瞋痴慢虽然不能够断尽,务必要把它控制住,决定不能让它增长,这样的心行是健康长寿之道。我这个身体在这个世间为众生服务的,为正法服务的。怎么为正法服务?要把佛菩萨的教诲用这个身体做出来,做一个样子给大家看。
诸位想想,如果众生有福,佛菩萨必然加持。如果我们的心行违背佛陀的教诲,那肯定是受业力的支配,你没有办法改变命运。这就是佛门里面常说的愿力。愿力要大,要盖过业力。虽有业力,业力不做主,愿力做主了,这在佛法里面讲,健康长寿之道。起心动念一切作为,一定要跟印祖所讲的敦伦尽分相应、闲邪存诚相应。他老人家这一句,我用了十个字,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,与这个相应。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看破放下自在随缘,这样才能够奉持佛陀的教诲,降伏病魔,降伏死魔。确实有降魔的方法。
最后一类叫「天魔」。天魔是什么?是身外一切诱惑。我们身体之外的一切诱惑,在佛法里把它归类,称作五欲六尘。这个世间种种在诱惑你,财在诱惑你,色在诱惑你,这个「色」是讲男女之色,在诱惑你;名在诱惑你,这个名包括现在一般人讲的荣誉、权势、地位都在诱惑,物质生活、精神生活都在诱惑。你看看社会上有福报的,他们衣食住行种种享受,你见了动不动心?别人住的是高楼大厦,你住的是小茅蓬;别人出门,前呼后拥,你是孤家寡人一个,你动不动心?你要是起心动念,你就落在魔掌上去了。财色名食睡,佛说地狱五条根。尤其是出家人,沾都沾不得,出家人一沾肯定是阿鼻地狱,在家人也堕落,没有这么严重。这个原因是什么?出家人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,破坏佛法形象,这个罪重。
你看看释迦牟尼佛,把这个东西舍得干干净净,眼根决定不会被外面色尘诱惑。这个本事厉害,眼对色,眼不会被色诱惑,不会被色所迷。这个色范围就讲得大,不只是男女之色,一切的形色都不动心。耳不会被音声所迷,我们今天讲的歌舞音乐,再美妙的音声也不会动心;鼻不会被香诱惑,舌不会被味诱惑,身不会被触诱惑,意不会被法诱惑。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,无论是顺境是逆境,是善缘是恶缘,自己不会被诱惑了,这是什么?戒定慧三学。戒定慧三学成就了,不被诱惑,你就能够得到主宰,你就能转变境界。这转境界就是「降魔」。这是天魔,天魔的范围包括非常非常之多。佛说法为了方便起见,把它归成这几大类。
魔在哪里?四大类的魔都围绕在我们的周边。说老实话,一步都没有离开。我们想想,能不受诱惑吗?能不动心吗?那动心怎么办?动心,自己晓得,这不得了,怎么办?用什么方法来对治?持戒。戒不清净,甚至於在日常生活当中,把戒律完全疏忽了。经,还有人去念它,谁去念戒?古时候无论在家出家,受菩萨戒的人,叫半月诵戒,每半个月温习一遍,怕忘掉,怕违背。现在人的根性不如古人,现在人说是半个月念一次,忘得干干净净;一个星期念一遍也不行,应该怎么样?天天念。印光大师就是这样教导我们,他教我们念什么?念《太上感应篇》,好!《太上感应篇》确确实实是戒律。
早年我在华藏图书馆,要求我们家里面的同学,在早晚课都加《太上感应篇》这篇东西,念一遍,早晚都要念一遍,早晨提醒自己,晚上做认真的反省。《太上感应篇》不长,一千三百多个字,这是代替戒律,在家出家学佛,你要想降伏烦恼魔,降伏死魔,降伏天魔,很有效!出家同学,这些年来我一再劝大家,要念《沙弥律仪》,这个分量也不算很长。你把《沙弥律仪》每天念一遍,希望真正做一个名副其实释迦牟尼佛的弟子,你要不肯这样做法,你不是佛弟子。你出了家,穿这个衣服,有名无实,自己破戒、犯戒,完全不知道。所以印光大师他老人家用《了凡四训》、用《感应篇》、用《安士全书》,《安士全书》实在讲,著重在前半部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《阴骘文》的内容跟《感应篇》差不多。祖师大德的苦心,大慈大悲,真的是救苦救难,用这个方法。《阴骘文》的字更少,只有七百多个字。印祖提倡这个,有道理!早年我们体会没有这么深刻,现在我们体会很深。深深体会到,印光大师确实了不起,他这个教诲确确实实能够救度世尊末法九千年的四众弟子。所以千万不能够疏忽,认为这是小小戒无所谓,这个东西不足以为道。它是大道的根,根没有了,死的不是活的,千万疏忽不得。
通过降魔,才能『成正觉』。「成正觉」就是我们世俗人讲的证果,修行证果。在八相成道里面,这个正觉是无上正等正觉。我们这一段是讲的是诸佛,这个刹土有佛来示现,示现八相成道。那我们修行确实称正觉。什么人是正觉?须陀洹就是正觉,初信位的菩萨就是正觉。不要小看了须陀洹,这个初信位的菩萨,五十一个阶级,第一个阶级。这一个位子,虽然你没有能够超越六道轮回,佛在经上讲的,永远不堕三恶道。而且还得到一个保证,什么保证?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之后,肯定证阿罗汉果。阿罗汉在大乘,我们这是圆教,圆教大乘相当於七信位的菩萨。你看看天上人间七次往来,从初信位就证到七信位,七信位的菩萨超越六道轮回,入了四圣法界。如果遇到净土法门,一心念佛,求生净土,他们生方便有余土,他不是生凡圣同居土。为什么不是生凡圣同居土?只要证得须陀洹果,只要证得初信位的菩萨,刚才讲,他是圣人,他不是凡夫,小圣。所以西方极乐世界,生方便有余土,我们要真干。
讲席当中,我常常勉励同学,我们务必要放下自私自利,你要不放下自私自利,须陀洹跟大乘初信位的菩萨,你肯定没有分。你要能够放下,起心动念,我不再为自己,我为一切众生,我为正法常住世间。为正法常住世间,我一定要做一个好的形象,让社会大众赞叹佛法,尊敬佛法,这样佛法就能久住世间。决定不能违背佛陀教诲,所以我劝大家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五欲六尘,放下贪瞋痴慢。这十六个字,魔!我们要降魔,「降魔成正觉」。发大心,《华严经》上讲大心凡夫,也是《华严》的当机者。心量不能不大,心量大什么都能够包容。智慧开了,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,顺逆境缘当中都不迷惑。
唯有自己成正觉,才能『转无上法轮』。转无上法轮是教学,教化众生。自己成就,就有能力教人,自自然然就教人。为什么?我自己这个形象,就是社会大众的榜样。每天示现,天天在示现,社会大众天天在看,看不懂没有关系。我天天在示现,念念在示现,时时在示现,处处在示现,总有人看懂。一个看懂了,这一个人得度;两个看懂了,两个人得度。这一切人跟我们交往,我们很明显的能觉察到,还有九法界其他众生,他也在看,他也在听。那些众生也有善根深厚的,他看懂了,他听明白了,他觉悟了,所以佛菩萨是度九界众生,不仅是人道。如何跟九界众生起感应?至诚感通。用真诚到极处,这个心就能感通,能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。这个例子很多很多,我们在古人记载里面读到过,如果很冷静、很细心去观察,这种感应我们自己也能够觉察得到,它不是假的,它是真的。
这一句「转无上法轮」,先要了解什么叫法轮?前面我们也讲得很多,法轮代表佛菩萨的教学,「轮」代表教学内容。这一个形相,确确实实能够显示佛菩萨所悟、所证、所修、所学、所教导的,空有不二,理事一如,表这个大道理。相有性无,这个「法轮」,轮是圆,性是圆心,相是圆周,圆周有,圆心不可得;圆心有没有?有,有而不可得,这个妙!所以我们常讲空,《心经》上讲的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」。色空是一不是二,色就是圆周,空是圆心,用这个来表法。圆周代表事,圆心代表理。所以这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,他所学、所修、所证,依据的真理。法,世出世间一切法,这个「轮」就统统都包括了。所以这个轮相,我们一般也称为大圆满,「法轮」就是大圆满法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一法都不漏,圆圆满满。「转」是什么?转是转动,就是我们今天讲推动、推行,推行大圆满的教育,推行大圆满的教学,叫「转法轮」。推行宇宙人生真理的教育,宇宙人生真相的教学。我们自己学到了,明白了,觉悟了,要帮助别人。自己证得,彻底明白了,自己的事情了了;自己事情了了之后,完全帮助别人。
帮助别人还没有魔障?还是有,但是那个魔障对自己没有障碍,那个魔障是属於众生的。在佛法讲就是缘,有障碍,缘不具足,与佛菩萨毫不相干。世界的成住坏空,佛菩萨有没有干涉?给诸位说,没有。世界成住坏空,对於觉悟人来讲,毫不相干;不要说对大圣不相干,对小圣也不相干。小圣,因为自己还没有明心见性,他还在十法界里,但是他是不惊不怖。这个世界毁掉了,他到别的世界去,他很自在。那个大圣,明心见性的大圣呢?九法界众生看到世界成住坏空,我们要问大圣这个心目当中,世界有没有成住坏空?给诸位说,没有。这个妙了,这个我们不懂,真的不懂。这个道理就在《华严经》里头,确确实实大圣心目当中,世出世间一切法本来不生,哪里有灭?确确实实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不常不断,不一不异。所以真正觉悟的人,他的心永远是清净的,永远是平等的,一丝毫都没有动,像水一样,极其微细的波都没有,法身菩萨到这个境界。十法界里菩萨,还那个心像这个水一样,他还有微波,所以这里没有缘,那个地方他去了。真正法身菩萨,微波都没有了,哪来的生死?哪里有成住坏空?没有!
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,这两句话说得好,说得真透彻。《中观论》上讲的八不,人家一句话就将它和盘托出。这一句,我们现前要怎样学习?我们学习就是帮助众生。众生病在什么地方?我们仔细观察释迦牟尼佛。众生有严重的贪瞋痴慢疑,释迦牟尼佛教一切众生断贪心,他自己示现的三衣一钵、树下一宿、日中一食,这教化众生,作斯示现。物质生活过很简单的,这个竞争的心没有了,真正做到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,他做到了。他一生的工作,人在世间不能不做事。他做什么?教学,讲经说法,一切时一切处,劝导一切众生。劝众生断恶修善,劝众生破迷开悟,转凡成圣,释迦牟尼佛一生干这个事情。身,示现感化众生;口,教学,用言语教导众生;意,在心里头想的是一切众生迷惑、造业、受报。因为迷惑,所以才教他破迷开悟;因为造业,所以才教他转恶为善,断恶修善;因为他受报,所以才教他转凡成圣。这种教诲是真实的、是彻底的、是究竟的,佛一生示现做这个事情,我们要看出来。看出来的时候,我们要接受佛陀的教诲,首先从自己本身,断恶修善,破迷开悟,转凡成圣。
我们是不能成大圣,刚才说过了,成小圣。我们自己做到了,我帮助别人有信心,给人家讲:这是真的,一点不假,我做到了。现身说法,三转法轮里面作证转,用我自己的身来作证明,我能做到,你也能做到。诸位都晓得,业障深重,不学佛的人也知道。尤其到了晚年,到了有病痛的时候。老了、病了,这个时候,他心里头真的忏悔,知道这一生做很多错事,做很多对不起人的事情,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回头。遇到佛法,理论方法就明了,回头来得及,不是来不及。只要你肯觉悟,只要你肯回头,回头是岸。所以众生有贪心,怎么样把这个贪心转过来?众生有瞋恚心、有嫉妒心,嫉妒是属於瞋恚的一分,怎么样能把一切众生这个嫉妒瞋恚转过来?你要帮别人,首先自己要把这个烦恼连根拔除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遇到有毁谤我的,嫉妒,这是因嫉妒心而毁谤,因嫉妒心而陷害,遇到了,这是教育、教材。一点瞋恚心都没有,一丝毫报复的念头都没有,古圣先贤教导我们,逆来顺受,现身说法。你要争,我让,这冲突就生不起来;你毁谤我,我赞叹你,决定不跟一个众生做对头。要作对,冤冤相报,化解不了问题,那种人叫感情用事,没有智慧。真智慧才能解决问题。所以这个不是懦弱,是真实智慧,是真实的德行的流露。
不报复,没有瞋恚,为什么要这样做?这里头有个道理,这个道理是我们明了、我们肯定人性本善,人人皆有佛性。他为什么今天会这样对待我?一时迷惑,一时他的烦恼现行,你怎么可以怪他?怎么可以责备他?如果我们责怪他,怨恨他,我们自己受伤害。我们没有一点怨恨,心平气和,我们丝毫伤害都没有受。不但不受伤害,增长智慧,增长福德。毁谤、陷害是好事,不是坏事,所以我常讲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。在这个地方看到你是不是真修行?你是不是真的佛弟子?真佛弟子在逆境恶缘里头怎么会生气?不能动气的,动气那不是佛弟子。为什么?释迦牟尼佛不会生气,菩萨不会生气。你看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,他不生气,他没有报复念头,而且还感恩;将来我成佛,头一个度你,报恩!报什么恩?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,成就我的真实智慧。所以拐一个角度来看,好事,不是坏事。修行就在这些地方磨炼成就的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看下面第四首偈:
【随众生心乐,示现种种相,为转妙法轮,悉应其根欲。】
我们看这一首。这底下几首意思很深,说明诸佛如来、菩萨声闻是怎样度化众生的。我们发心自行化他,这些原则必须要遵守。所以佛菩萨都懂得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众生造恶,随不随喜?还是随喜,你要不随喜,他就排斥你,他不能容纳你。他邪知邪见,造作一切邪恶的行为,佛菩萨还是随喜,这真正是高度智慧、高度的艺术。随喜,在这里头等待机缘、等待机会,有机会暗示他;提醒,他不能接受,你不能提,暗示。冥冥当中,以威神加持,在这个形象上的暗示,让他自己慢慢觉悟,慢慢回头。从这个地方显示出佛菩萨真正的慈悲。
你看这一首里面所讲的,『随众生心乐』,这个「乐」念去声,爱好,随顺众生心里的爱好。『示现种种相』,所以他示的相不是一个相。从这个地方,你必须要明了,全世界宗教很多,这些宗教,从《华严经》上来讲,那就是「随众生心乐,示现种种相」。你喜欢佛教,给你现佛相,现菩萨相;你喜欢基督教,给你现耶稣相,给你现先知相;你喜欢伊斯兰教,给你现真主相,给你现阿訇相。所以我常常讲,我跟宗教们,不同宗教接触,我说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真神,这个大家承认。这个真神有了不起的智慧,有很大的神通,千变万化。这个大家听了都欢喜,真神当然是这样的。然后我就告诉他,这个真神在佛教里面,就现释迦牟尼佛,现这个相;在基督教里面,就现耶稣基督;在伊斯兰里面,他就现穆罕默德,统统是这个真神现的。因为众生喜爱不同,你喜欢什么,他就现什么,永远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
所以世间所有宗教徒是一家人。我们从这个理念,这个理论依据,来推动多元文化的学习,不是没有理论根据的,有!我们肯定这是真理,肯定这是事实的真相,所以我们对於任何宗教,从内心生起真诚的尊敬。我们见到佛像,恭敬顶礼膜拜;我们在基督教堂里面,见到十字架,见到耶稣的像,也跟拜佛一样,恭敬顶礼膜拜。有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情?我告诉他,这是释迦牟尼佛示现的。那就基督教那一方面,释迦牟尼佛是耶稣基督示现的。佛法里面讲宾主,以佛教为主,所有宗教都是宾,都是佛示现的;以基督教为主,所有宗教为宾,都是耶稣基督变现的,这才是真正平等。主,不是一个主,独一的主,不是这个。各个都是主,各个都是宾,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平等法。
『为转妙法轮』,所有一切宗教典籍都是「妙法轮」,妙,巧妙。随著人心爱好,我们讲随著世俗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礼俗,不同的生活习惯,那叫妙。一个、单一就不妙;多元是妙,一元就不妙,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。我们有这个理念,有这个认知,展开任何宗教的典籍,我们的态度真诚恭敬。我们展开《新旧约》,展开《古兰经》,确确实实那就是释迦牟尼佛、阿弥陀佛、毗卢遮那佛对那些喜爱众生所说之法,那是妙法,这是事实真相。从前,事上有,但是大家很少讲,那是什么原因?由於封建的时代,交通资讯不发达,许许多多的居民住在这一个地方,老死不相往来。自然的条件造成了障碍,这一生他活动的范围很小、很窄小。於是乎形成他自己的文化,小圈子的文化,生活习惯,他跟另外一个地区就不一样,所以诸佛菩萨随类化身。这里面的众生有善根成熟,有能够接受圣贤教诲的,诸佛如来在他们这里面,示现他们这一族里面的圣人,在这一个族群里面降生。也示现,实在讲,八相成道,没有佛法讲得这么明显。你仔细观察,耶稣这一生,穆罕默德这一生,再往前面看,摩西的一生,其他宗教创始人,仔细观察都是这样示现。那个过去是在天宫什么的我们不说,至少在这一生当中你所看出来,他的聪明智慧确实超过一般人。他在社会种种行业里头,他选择去修道,道业成就之后,那个道业成就不就是降魔成正觉吗?弘道,教化众生,那不就是转无上法轮吗?也是「随众生心乐,示现种种相,为转妙法轮」,细心观察,你就恍然大悟,原来是这样的。
能现的是什么?在佛法里面讲,能现的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、德能相好。就是《华严经・出现品》里面讲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能现的是如来智慧德相。如来是自性,真如本性。在西方世界宗教里面所称的唯一的真神,在我们佛门里,不叫唯一的真神,叫真如自性,这就是唯一真神,为什么?它能现能变;虚空法界刹土众生,所现所变。这里头,理太深,事太繁杂。你要想搞清楚搞明了,佛家这一大藏,我们常讲一大藏教,这一大藏的教科书是一个简单扼要的说明,不是详细的。详细说明在哪里?在《华严经》缘起里面讲的,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的龙宫里面,见到全部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那个是详细说明。分量有多大?龙树菩萨告诉我们,字数,这一套经的字数有多少?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。古印度讲这个文字有多少,他们跟中国人的方法不一样,中国是算字数,一个字一个字,这一本书有多少字。印度人不是讲一个字,他讲一句一句的,四句,不管句子长短,四句叫做一首偈,叫一偈。这个要知道,四句就叫一偈,无论长短。那个长行文也是这样的,四句是一首偈。那多少偈?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,不得了!我们哪有这种能力?一四天下微尘品。这多少品?一四天下微尘品,那是全部的《华严》。我们的地球装不下,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也装不下。释迦牟尼佛教区是一个大千世界,它十个三千大千世界,那一个大千世界怎么能装得下?那是诸佛如来详细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所以这一大藏教,现在诸位所看到佛家的《大藏经》,这是略说。你要是真的想研究、想明了,你看看真正觉者,觉悟的人,他们所说的。这么说起来,难!我的寿命有限,纵然长寿活到个一百岁,毕竟这个世间活一百岁的人太少了。以我来讲,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,开始读经,研究经教,如果我活到一百岁,我这一生用在经教的时间也不过是七十年。七十几年的时间太短暂了,一天就是干八个小时,干十个小时,这一大藏教都学不了。何况还有世间其他宗教的典籍,还有世间许许多多圣贤的学说。从前李老师常常给我说,他说要讲经说法不容易。我说怎么?要通达三藏十二分教,还要通达世间所有的学术,世间法。世出世间法都通达,才能像佛一样转无上法轮,转妙法轮。你要不通,你怎么转?他说佛法里面就这一部《大藏经》,你这一生能搞得了吗?世法里头,别的不谈,中国乾隆年间编的一套《四库全书》,行吗?二十年前,台湾商务印书馆翻印《四库全书》,我买了一套。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告诉我,假使一个人,从一出生就会看书,看《四库全书》他就会看,一天看十个小时不间断,活一百岁,这一部书还没有看完,看一遍都没有看完,不容易!这样一说来,好像我们就没有指望,真的,真的就泄了气,没有指望。
李老师传给我一个方法,他说怎么样?通。用什么方法通?感通。这个感通在佛法里面讲,求佛菩萨加持,求佛菩萨帮助,求感应。这里头有没有道理?有,因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这就是理论依据,感应的理论依据。佛有这样的智慧,有这样的德能,一切众生都有,我也有。我今天的智慧德能为什么不能现前?业障障碍住了。现在我们的业障又没有办法消,我也想这个智慧能够现前,那用什么方法?求诸佛菩萨帮助,用什么去感应?诚,真诚,真诚到极处,这是我常常劝勉同学的,真诚到极处,没有一点点自私自利,加一点点自私自利,真诚就没有了;不真不诚,那一点感应都没有。不能有丝毫的名闻利养,不能有丝毫贪图五欲六尘享受,不可以有丝毫贪瞋痴慢,这才叫真诚。真诚,就跟一切诸佛菩萨起感应道交的作用。早年印光大师在世,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,佛的经教浩如烟海,有什么简单的方法,能教我们初学的人悟入?印光大师回答他,有。说了两个字,「诚敬」,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人要没有诚意,那怎么能成功?李老师传给我这四个字「至诚感通」,我得受用。我也常常用这四个字劝导别人,我从这一句里头得利益,亲近善知识,得善果。
我最早的时候,亲近方东美先生,我在方东美先生那里得到的,认识佛教,方老师教我的。他教导我,佛教是世间最高的哲学,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从这个地方,从他老人家那里认识佛教不是迷信,佛教是大智慧、大学问,那才肯定。我亲近章嘉大师,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怎样才能够快速的入佛门,契入佛境界?他老人家教我四个字「看破放下」。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我在他那里得到的「至诚感通」。李老师要我依印光法师为师,做印光法师的私淑弟子,叫我读《文钞》,我依教奉行。我在印祖那里得到的是什么?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。印祖一生奉行这十六个字,也是以这十六个字教化一切众生。这十六个字是他自行化他的总纲领,我们要在这个地方抓住。西方的宗教,真实的总纲领就是个「爱」字,神爱世人,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。你看佛法所说的,佛法讲的是什么?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慈悲为本就是神爱世人;那个方便为门就是这个爱心要落实,以种种权巧方便,尊重、爱护、帮助,为一切众生服务,那就是方便为门。
诸位仔细去思惟、去观察,全世界每一个宗教,确确实实尽管它讲法不一样,它教人修学的方法不一样,它的原理原则相同。所以我们提倡用这个「爱」字,神圣的教育,宗教的教育,爱的教育。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,爱一切人,爱一切众生。教化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宗教,就是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生活习惯的。过去是因为过去的环境,自自然然形成。今天资讯发达,交通便捷,所以今天跟过去生活环境不一样。现在所有族群,所有不同宗教要统一,要合作,这就是现代出现「多元文化」这么一个名词。神圣的教学,宗教的教学,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。早年我曾经说过,佛教是佛陀对於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,现在我讲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。如果把从前所说的合起来,佛教是多元文化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。佛教如是,其他教也如是,天主教是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,基督教也是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,平等的,无二无别。
这是为转妙法轮,『悉应其根欲』。「根」是根性,「欲」是爱好,跟前面那个「乐」的意思完全相同,就是普贤菩萨讲的恒顺众生。恒顺众生是在十大愿里头,就是十大纲领的,自行化他的十大纲领里面的一条。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这个非常有意义,我们如果真的是参透了,明了了。今天地球这个社会动乱不安,由於资讯快速的发展,交通也在快速的便利,人与人之间接触频繁,过去所没有的。突然,突如其来的这个状况,使许许多多人措手不及,不知道怎样来应付。於是这里面产生疑惑,从疑惑变成冲突,从冲突再一发展就是斗争、战争,苦不堪言。根本的原因,一向千百年来都以为,我这个宗教是正教,别的教,邪教;我们奉祀的真神,别人奉祀的都是魔鬼。这个错误的认知没有办法化解,造成冲突的原因。今天要把这个问题化解,希望居住在地球上的人,肯定我们是一个族类,我们是一家人,地球人。不要再分我是哪一国,你是哪个族群,我们是地球人。至少我们这个思想见解要提升到这个境界,居住在地球上的是一家人。有人讲现在地球是村,地球村,那我们的关系是多么密切!我们这个村庄上人,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,要互相尊重,要互相协助,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
那怎样化解?多元文化的至善圆满的教育。所以在中国,古人所说的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。这是一桩大事业,教学,教学为先,怎样去教化众生!古时候汉武帝,最初制定教育政策,他制定这个政策之后,以儒,就是以孔孟的学说做为中国教化全民的中心理念。不久,明帝的时候,后汉明帝的时候,佛教传入中国。於是中国这个社会的教化,形成儒释道三家,三个学派。这三个学派共同点多,不同的地方少。两千多年来,固然有不少改朝换代,我们在史书记载里面看到,每一个朝代有兴有革,但是唯独教育政策不变,我读历史对於这一点感觉得很讶异,连元朝蒙古入主中国也没有改变;满清入主中国更是极力提倡,发扬光大。
所以中国这两千多年来,这个国家始终维系大一统,有它的道理在。这个道理是什么?教学为先。中国这个历代并不重视武力,不重视军队,不重视警察,重视教学,教学为先。连帝王大臣,在宫廷里面,都请儒家、佛家、道家的这些长老到宫廷里面去讲学,帝王大臣一起来学习。到清朝末年,民国兴起的时候,把儒释道三家疏忽了,这个社会根基发生动摇,这是真正的危机。这个危机,我们有人讲信仰危机,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,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,丧失了信心。这个信心丧失掉之后,人怎么样?无所适从,没有依靠。这是中国这两千多年来,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,现在发生了。怎么样挽救?没有别的办法,还是要恢复孔孟与大乘的教学。这个话不是我说的,七十年代英国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的。他说的范围大,不是指中国,指全世界。他讲能够帮助二十一世纪,解决二十一世纪复杂的问题,社会问题,只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。这个人有见地,我们一般人讲有学问,他的这个看法正确。
大的环境,虽然大家把圣贤教诲,认为这是旧的东西,不适合现代,把它抛弃了。我们算是有幸,我没有抛弃,我得到受用,我生活得很快乐,这个快乐从哪里来的?是从孔孟学说、大乘经教里面得来的,真正做到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,身心安稳,自在快乐。对於宇宙人生,佛经里面所说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为什么无争无求?因为你要争,你要求,并不是你有争,争就能够得到;你求就能得到,不是。如果争,争不到;求,求不到,你何必争,何必求?这一桩事情,诸位要想搞清楚搞明白,你去念《了凡四训》,印光大师提倡的。《了凡四训》这个教学的目标,就是教你在这一生当中,把那个争、求的念头打掉,肯定因果的道理、因果的事实。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争,你得到的,都是你命中有的;你命中没有,你争不到。所以争的人很多,为什么有人得到,有人得不到?命里头没有,你怎么能得到?
佛法里面说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这一句话,是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教我的。怎么有求必应?老师说得很好,求,有求的道理,有求的方法,如理如法的求,能得到。你的求,违背了理论,错用了方法,得不到。在这种情形之下,你求好像是得到了,那是你命里有的。你命里有的,因为你错用了心,错用了方法,你所得到的,求得的,已经打了折扣,很多人不知道!譬如,你命里头有亿万财富,因为你用的心不善,用的手段不善,你得到财富,你得到多少?大概只得到五千万,你命里头一亿,你只得到五千万,打了对折。你认为你很高兴,很欢喜,其实你亏吃大了。你要用善心,如理如法的求,你所得到的,比你现在要加好几倍。你不懂,这佛法里头说的。
我命里头没有财,但是我如理如法的去修,我这一生物质生活能过得去,能够穿得暖,吃得饱,能够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,这是如理如法求得的,老师的恩德,老师教的。聪明智慧,健康长寿,亦复如是。你一定要懂道理,一定要明因果,如理如法,有求必应。求转凡成圣都能做到,何况这个世间这些名闻利养,那简直叫鸡毛蒜皮,轻而易举的。这个道理,诸位务必要清楚。换句话说,务必要认真学习《了凡四训》。《了凡四训》的修学方法在《感应篇》;《感应篇》是讲方法,《了凡四训》是给你讲道理。你懂得道理,懂得方法,哪有求不到的道理!正确的方法,所得到的果报不可思议,出乎你自己想像之外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华藏世界品」末后的偈颂第八段,偈颂的第八段,这一段有八首偈,说明「佛出多少」。前面我们讲到第三首,第三首还没有讲完,我们现在还从这一首念起:
【殁天与降神,处胎及出生,降魔成正觉,转无上法轮。】
我们讲到『降魔』,这是修行、化他最关键的一个科目。昨天我们举《八大人觉经》里面讲的四种魔;五阴魔、烦恼魔,给诸位略略的介绍过。第三「死魔」,魔是折磨,就是障碍,修行的功夫还没有成就,寿命到了。即使这一生学得不错,真正的是做到忏除业障,断恶修善,来生再能得人身。就算是因缘不错,又遇到善友继续来修学,诸位想想,至少要中断二十年。这个二十年把前世的事情都忘掉了,一切都得从头来起,这就是折磨,这种魔称之为死魔。
所以学佛的同学们,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有成就,势必要延年益寿。我们同参道友当中,一起出家,一起受戒,四十、五十走的就有好几位,五十、六十走的就很多。能不能有成就?难。我如果在四十、五十就走了,可以说毫无成就。自己有把握的,来生还可能得个人身,这个把握我有,其他的成就没有办法了。延年益寿怎么修法?佛在经上教导我们,无畏布施!这三种布施,都要非常认真努力去做。这是佛教导我们的原则,自己真正发愿舍己为人。我活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,没有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舍弃五欲六尘的享受,贪瞋痴慢虽然不能够断尽,务必要把它控制住,决定不能让它增长,这样的心行是健康长寿之道。我这个身体在这个世间为众生服务的,为正法服务的。怎么为正法服务?要把佛菩萨的教诲用这个身体做出来,做一个样子给大家看。
诸位想想,如果众生有福,佛菩萨必然加持。如果我们的心行违背佛陀的教诲,那肯定是受业力的支配,你没有办法改变命运。这就是佛门里面常说的愿力。愿力要大,要盖过业力。虽有业力,业力不做主,愿力做主了,这在佛法里面讲,健康长寿之道。起心动念一切作为,一定要跟印祖所讲的敦伦尽分相应、闲邪存诚相应。他老人家这一句,我用了十个字,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,与这个相应。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看破放下自在随缘,这样才能够奉持佛陀的教诲,降伏病魔,降伏死魔。确实有降魔的方法。
最后一类叫「天魔」。天魔是什么?是身外一切诱惑。我们身体之外的一切诱惑,在佛法里把它归类,称作五欲六尘。这个世间种种在诱惑你,财在诱惑你,色在诱惑你,这个「色」是讲男女之色,在诱惑你;名在诱惑你,这个名包括现在一般人讲的荣誉、权势、地位都在诱惑,物质生活、精神生活都在诱惑。你看看社会上有福报的,他们衣食住行种种享受,你见了动不动心?别人住的是高楼大厦,你住的是小茅蓬;别人出门,前呼后拥,你是孤家寡人一个,你动不动心?你要是起心动念,你就落在魔掌上去了。财色名食睡,佛说地狱五条根。尤其是出家人,沾都沾不得,出家人一沾肯定是阿鼻地狱,在家人也堕落,没有这么严重。这个原因是什么?出家人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,破坏佛法形象,这个罪重。
你看看释迦牟尼佛,把这个东西舍得干干净净,眼根决定不会被外面色尘诱惑。这个本事厉害,眼对色,眼不会被色诱惑,不会被色所迷。这个色范围就讲得大,不只是男女之色,一切的形色都不动心。耳不会被音声所迷,我们今天讲的歌舞音乐,再美妙的音声也不会动心;鼻不会被香诱惑,舌不会被味诱惑,身不会被触诱惑,意不会被法诱惑。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,无论是顺境是逆境,是善缘是恶缘,自己不会被诱惑了,这是什么?戒定慧三学。戒定慧三学成就了,不被诱惑,你就能够得到主宰,你就能转变境界。这转境界就是「降魔」。这是天魔,天魔的范围包括非常非常之多。佛说法为了方便起见,把它归成这几大类。
魔在哪里?四大类的魔都围绕在我们的周边。说老实话,一步都没有离开。我们想想,能不受诱惑吗?能不动心吗?那动心怎么办?动心,自己晓得,这不得了,怎么办?用什么方法来对治?持戒。戒不清净,甚至於在日常生活当中,把戒律完全疏忽了。经,还有人去念它,谁去念戒?古时候无论在家出家,受菩萨戒的人,叫半月诵戒,每半个月温习一遍,怕忘掉,怕违背。现在人的根性不如古人,现在人说是半个月念一次,忘得干干净净;一个星期念一遍也不行,应该怎么样?天天念。印光大师就是这样教导我们,他教我们念什么?念《太上感应篇》,好!《太上感应篇》确确实实是戒律。
早年我在华藏图书馆,要求我们家里面的同学,在早晚课都加《太上感应篇》这篇东西,念一遍,早晚都要念一遍,早晨提醒自己,晚上做认真的反省。《太上感应篇》不长,一千三百多个字,这是代替戒律,在家出家学佛,你要想降伏烦恼魔,降伏死魔,降伏天魔,很有效!出家同学,这些年来我一再劝大家,要念《沙弥律仪》,这个分量也不算很长。你把《沙弥律仪》每天念一遍,希望真正做一个名副其实释迦牟尼佛的弟子,你要不肯这样做法,你不是佛弟子。你出了家,穿这个衣服,有名无实,自己破戒、犯戒,完全不知道。所以印光大师他老人家用《了凡四训》、用《感应篇》、用《安士全书》,《安士全书》实在讲,著重在前半部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《阴骘文》的内容跟《感应篇》差不多。祖师大德的苦心,大慈大悲,真的是救苦救难,用这个方法。《阴骘文》的字更少,只有七百多个字。印祖提倡这个,有道理!早年我们体会没有这么深刻,现在我们体会很深。深深体会到,印光大师确实了不起,他这个教诲确确实实能够救度世尊末法九千年的四众弟子。所以千万不能够疏忽,认为这是小小戒无所谓,这个东西不足以为道。它是大道的根,根没有了,死的不是活的,千万疏忽不得。
通过降魔,才能『成正觉』。「成正觉」就是我们世俗人讲的证果,修行证果。在八相成道里面,这个正觉是无上正等正觉。我们这一段是讲的是诸佛,这个刹土有佛来示现,示现八相成道。那我们修行确实称正觉。什么人是正觉?须陀洹就是正觉,初信位的菩萨就是正觉。不要小看了须陀洹,这个初信位的菩萨,五十一个阶级,第一个阶级。这一个位子,虽然你没有能够超越六道轮回,佛在经上讲的,永远不堕三恶道。而且还得到一个保证,什么保证?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之后,肯定证阿罗汉果。阿罗汉在大乘,我们这是圆教,圆教大乘相当於七信位的菩萨。你看看天上人间七次往来,从初信位就证到七信位,七信位的菩萨超越六道轮回,入了四圣法界。如果遇到净土法门,一心念佛,求生净土,他们生方便有余土,他不是生凡圣同居土。为什么不是生凡圣同居土?只要证得须陀洹果,只要证得初信位的菩萨,刚才讲,他是圣人,他不是凡夫,小圣。所以西方极乐世界,生方便有余土,我们要真干。
讲席当中,我常常勉励同学,我们务必要放下自私自利,你要不放下自私自利,须陀洹跟大乘初信位的菩萨,你肯定没有分。你要能够放下,起心动念,我不再为自己,我为一切众生,我为正法常住世间。为正法常住世间,我一定要做一个好的形象,让社会大众赞叹佛法,尊敬佛法,这样佛法就能久住世间。决定不能违背佛陀教诲,所以我劝大家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五欲六尘,放下贪瞋痴慢。这十六个字,魔!我们要降魔,「降魔成正觉」。发大心,《华严经》上讲大心凡夫,也是《华严》的当机者。心量不能不大,心量大什么都能够包容。智慧开了,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,顺逆境缘当中都不迷惑。
唯有自己成正觉,才能『转无上法轮』。转无上法轮是教学,教化众生。自己成就,就有能力教人,自自然然就教人。为什么?我自己这个形象,就是社会大众的榜样。每天示现,天天在示现,社会大众天天在看,看不懂没有关系。我天天在示现,念念在示现,时时在示现,处处在示现,总有人看懂。一个看懂了,这一个人得度;两个看懂了,两个人得度。这一切人跟我们交往,我们很明显的能觉察到,还有九法界其他众生,他也在看,他也在听。那些众生也有善根深厚的,他看懂了,他听明白了,他觉悟了,所以佛菩萨是度九界众生,不仅是人道。如何跟九界众生起感应?至诚感通。用真诚到极处,这个心就能感通,能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。这个例子很多很多,我们在古人记载里面读到过,如果很冷静、很细心去观察,这种感应我们自己也能够觉察得到,它不是假的,它是真的。
这一句「转无上法轮」,先要了解什么叫法轮?前面我们也讲得很多,法轮代表佛菩萨的教学,「轮」代表教学内容。这一个形相,确确实实能够显示佛菩萨所悟、所证、所修、所学、所教导的,空有不二,理事一如,表这个大道理。相有性无,这个「法轮」,轮是圆,性是圆心,相是圆周,圆周有,圆心不可得;圆心有没有?有,有而不可得,这个妙!所以我们常讲空,《心经》上讲的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」。色空是一不是二,色就是圆周,空是圆心,用这个来表法。圆周代表事,圆心代表理。所以这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,他所学、所修、所证,依据的真理。法,世出世间一切法,这个「轮」就统统都包括了。所以这个轮相,我们一般也称为大圆满,「法轮」就是大圆满法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一法都不漏,圆圆满满。「转」是什么?转是转动,就是我们今天讲推动、推行,推行大圆满的教育,推行大圆满的教学,叫「转法轮」。推行宇宙人生真理的教育,宇宙人生真相的教学。我们自己学到了,明白了,觉悟了,要帮助别人。自己证得,彻底明白了,自己的事情了了;自己事情了了之后,完全帮助别人。
帮助别人还没有魔障?还是有,但是那个魔障对自己没有障碍,那个魔障是属於众生的。在佛法讲就是缘,有障碍,缘不具足,与佛菩萨毫不相干。世界的成住坏空,佛菩萨有没有干涉?给诸位说,没有。世界成住坏空,对於觉悟人来讲,毫不相干;不要说对大圣不相干,对小圣也不相干。小圣,因为自己还没有明心见性,他还在十法界里,但是他是不惊不怖。这个世界毁掉了,他到别的世界去,他很自在。那个大圣,明心见性的大圣呢?九法界众生看到世界成住坏空,我们要问大圣这个心目当中,世界有没有成住坏空?给诸位说,没有。这个妙了,这个我们不懂,真的不懂。这个道理就在《华严经》里头,确确实实大圣心目当中,世出世间一切法本来不生,哪里有灭?确确实实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不常不断,不一不异。所以真正觉悟的人,他的心永远是清净的,永远是平等的,一丝毫都没有动,像水一样,极其微细的波都没有,法身菩萨到这个境界。十法界里菩萨,还那个心像这个水一样,他还有微波,所以这里没有缘,那个地方他去了。真正法身菩萨,微波都没有了,哪来的生死?哪里有成住坏空?没有!
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,这两句话说得好,说得真透彻。《中观论》上讲的八不,人家一句话就将它和盘托出。这一句,我们现前要怎样学习?我们学习就是帮助众生。众生病在什么地方?我们仔细观察释迦牟尼佛。众生有严重的贪瞋痴慢疑,释迦牟尼佛教一切众生断贪心,他自己示现的三衣一钵、树下一宿、日中一食,这教化众生,作斯示现。物质生活过很简单的,这个竞争的心没有了,真正做到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,他做到了。他一生的工作,人在世间不能不做事。他做什么?教学,讲经说法,一切时一切处,劝导一切众生。劝众生断恶修善,劝众生破迷开悟,转凡成圣,释迦牟尼佛一生干这个事情。身,示现感化众生;口,教学,用言语教导众生;意,在心里头想的是一切众生迷惑、造业、受报。因为迷惑,所以才教他破迷开悟;因为造业,所以才教他转恶为善,断恶修善;因为他受报,所以才教他转凡成圣。这种教诲是真实的、是彻底的、是究竟的,佛一生示现做这个事情,我们要看出来。看出来的时候,我们要接受佛陀的教诲,首先从自己本身,断恶修善,破迷开悟,转凡成圣。
我们是不能成大圣,刚才说过了,成小圣。我们自己做到了,我帮助别人有信心,给人家讲:这是真的,一点不假,我做到了。现身说法,三转法轮里面作证转,用我自己的身来作证明,我能做到,你也能做到。诸位都晓得,业障深重,不学佛的人也知道。尤其到了晚年,到了有病痛的时候。老了、病了,这个时候,他心里头真的忏悔,知道这一生做很多错事,做很多对不起人的事情,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回头。遇到佛法,理论方法就明了,回头来得及,不是来不及。只要你肯觉悟,只要你肯回头,回头是岸。所以众生有贪心,怎么样把这个贪心转过来?众生有瞋恚心、有嫉妒心,嫉妒是属於瞋恚的一分,怎么样能把一切众生这个嫉妒瞋恚转过来?你要帮别人,首先自己要把这个烦恼连根拔除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遇到有毁谤我的,嫉妒,这是因嫉妒心而毁谤,因嫉妒心而陷害,遇到了,这是教育、教材。一点瞋恚心都没有,一丝毫报复的念头都没有,古圣先贤教导我们,逆来顺受,现身说法。你要争,我让,这冲突就生不起来;你毁谤我,我赞叹你,决定不跟一个众生做对头。要作对,冤冤相报,化解不了问题,那种人叫感情用事,没有智慧。真智慧才能解决问题。所以这个不是懦弱,是真实智慧,是真实的德行的流露。
不报复,没有瞋恚,为什么要这样做?这里头有个道理,这个道理是我们明了、我们肯定人性本善,人人皆有佛性。他为什么今天会这样对待我?一时迷惑,一时他的烦恼现行,你怎么可以怪他?怎么可以责备他?如果我们责怪他,怨恨他,我们自己受伤害。我们没有一点怨恨,心平气和,我们丝毫伤害都没有受。不但不受伤害,增长智慧,增长福德。毁谤、陷害是好事,不是坏事,所以我常讲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。在这个地方看到你是不是真修行?你是不是真的佛弟子?真佛弟子在逆境恶缘里头怎么会生气?不能动气的,动气那不是佛弟子。为什么?释迦牟尼佛不会生气,菩萨不会生气。你看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,他不生气,他没有报复念头,而且还感恩;将来我成佛,头一个度你,报恩!报什么恩?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,成就我的真实智慧。所以拐一个角度来看,好事,不是坏事。修行就在这些地方磨炼成就的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看下面第四首偈:
【随众生心乐,示现种种相,为转妙法轮,悉应其根欲。】
我们看这一首。这底下几首意思很深,说明诸佛如来、菩萨声闻是怎样度化众生的。我们发心自行化他,这些原则必须要遵守。所以佛菩萨都懂得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众生造恶,随不随喜?还是随喜,你要不随喜,他就排斥你,他不能容纳你。他邪知邪见,造作一切邪恶的行为,佛菩萨还是随喜,这真正是高度智慧、高度的艺术。随喜,在这里头等待机缘、等待机会,有机会暗示他;提醒,他不能接受,你不能提,暗示。冥冥当中,以威神加持,在这个形象上的暗示,让他自己慢慢觉悟,慢慢回头。从这个地方显示出佛菩萨真正的慈悲。
你看这一首里面所讲的,『随众生心乐』,这个「乐」念去声,爱好,随顺众生心里的爱好。『示现种种相』,所以他示的相不是一个相。从这个地方,你必须要明了,全世界宗教很多,这些宗教,从《华严经》上来讲,那就是「随众生心乐,示现种种相」。你喜欢佛教,给你现佛相,现菩萨相;你喜欢基督教,给你现耶稣相,给你现先知相;你喜欢伊斯兰教,给你现真主相,给你现阿訇相。所以我常常讲,我跟宗教们,不同宗教接触,我说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真神,这个大家承认。这个真神有了不起的智慧,有很大的神通,千变万化。这个大家听了都欢喜,真神当然是这样的。然后我就告诉他,这个真神在佛教里面,就现释迦牟尼佛,现这个相;在基督教里面,就现耶稣基督;在伊斯兰里面,他就现穆罕默德,统统是这个真神现的。因为众生喜爱不同,你喜欢什么,他就现什么,永远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
所以世间所有宗教徒是一家人。我们从这个理念,这个理论依据,来推动多元文化的学习,不是没有理论根据的,有!我们肯定这是真理,肯定这是事实的真相,所以我们对於任何宗教,从内心生起真诚的尊敬。我们见到佛像,恭敬顶礼膜拜;我们在基督教堂里面,见到十字架,见到耶稣的像,也跟拜佛一样,恭敬顶礼膜拜。有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情?我告诉他,这是释迦牟尼佛示现的。那就基督教那一方面,释迦牟尼佛是耶稣基督示现的。佛法里面讲宾主,以佛教为主,所有宗教都是宾,都是佛示现的;以基督教为主,所有宗教为宾,都是耶稣基督变现的,这才是真正平等。主,不是一个主,独一的主,不是这个。各个都是主,各个都是宾,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平等法。
『为转妙法轮』,所有一切宗教典籍都是「妙法轮」,妙,巧妙。随著人心爱好,我们讲随著世俗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礼俗,不同的生活习惯,那叫妙。一个、单一就不妙;多元是妙,一元就不妙,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。我们有这个理念,有这个认知,展开任何宗教的典籍,我们的态度真诚恭敬。我们展开《新旧约》,展开《古兰经》,确确实实那就是释迦牟尼佛、阿弥陀佛、毗卢遮那佛对那些喜爱众生所说之法,那是妙法,这是事实真相。从前,事上有,但是大家很少讲,那是什么原因?由於封建的时代,交通资讯不发达,许许多多的居民住在这一个地方,老死不相往来。自然的条件造成了障碍,这一生他活动的范围很小、很窄小。於是乎形成他自己的文化,小圈子的文化,生活习惯,他跟另外一个地区就不一样,所以诸佛菩萨随类化身。这里面的众生有善根成熟,有能够接受圣贤教诲的,诸佛如来在他们这里面,示现他们这一族里面的圣人,在这一个族群里面降生。也示现,实在讲,八相成道,没有佛法讲得这么明显。你仔细观察,耶稣这一生,穆罕默德这一生,再往前面看,摩西的一生,其他宗教创始人,仔细观察都是这样示现。那个过去是在天宫什么的我们不说,至少在这一生当中你所看出来,他的聪明智慧确实超过一般人。他在社会种种行业里头,他选择去修道,道业成就之后,那个道业成就不就是降魔成正觉吗?弘道,教化众生,那不就是转无上法轮吗?也是「随众生心乐,示现种种相,为转妙法轮」,细心观察,你就恍然大悟,原来是这样的。
能现的是什么?在佛法里面讲,能现的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、德能相好。就是《华严经・出现品》里面讲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能现的是如来智慧德相。如来是自性,真如本性。在西方世界宗教里面所称的唯一的真神,在我们佛门里,不叫唯一的真神,叫真如自性,这就是唯一真神,为什么?它能现能变;虚空法界刹土众生,所现所变。这里头,理太深,事太繁杂。你要想搞清楚搞明了,佛家这一大藏,我们常讲一大藏教,这一大藏的教科书是一个简单扼要的说明,不是详细的。详细说明在哪里?在《华严经》缘起里面讲的,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的龙宫里面,见到全部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那个是详细说明。分量有多大?龙树菩萨告诉我们,字数,这一套经的字数有多少?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。古印度讲这个文字有多少,他们跟中国人的方法不一样,中国是算字数,一个字一个字,这一本书有多少字。印度人不是讲一个字,他讲一句一句的,四句,不管句子长短,四句叫做一首偈,叫一偈。这个要知道,四句就叫一偈,无论长短。那个长行文也是这样的,四句是一首偈。那多少偈?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,不得了!我们哪有这种能力?一四天下微尘品。这多少品?一四天下微尘品,那是全部的《华严》。我们的地球装不下,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也装不下。释迦牟尼佛教区是一个大千世界,它十个三千大千世界,那一个大千世界怎么能装得下?那是诸佛如来详细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所以这一大藏教,现在诸位所看到佛家的《大藏经》,这是略说。你要是真的想研究、想明了,你看看真正觉者,觉悟的人,他们所说的。这么说起来,难!我的寿命有限,纵然长寿活到个一百岁,毕竟这个世间活一百岁的人太少了。以我来讲,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,开始读经,研究经教,如果我活到一百岁,我这一生用在经教的时间也不过是七十年。七十几年的时间太短暂了,一天就是干八个小时,干十个小时,这一大藏教都学不了。何况还有世间其他宗教的典籍,还有世间许许多多圣贤的学说。从前李老师常常给我说,他说要讲经说法不容易。我说怎么?要通达三藏十二分教,还要通达世间所有的学术,世间法。世出世间法都通达,才能像佛一样转无上法轮,转妙法轮。你要不通,你怎么转?他说佛法里面就这一部《大藏经》,你这一生能搞得了吗?世法里头,别的不谈,中国乾隆年间编的一套《四库全书》,行吗?二十年前,台湾商务印书馆翻印《四库全书》,我买了一套。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告诉我,假使一个人,从一出生就会看书,看《四库全书》他就会看,一天看十个小时不间断,活一百岁,这一部书还没有看完,看一遍都没有看完,不容易!这样一说来,好像我们就没有指望,真的,真的就泄了气,没有指望。
李老师传给我一个方法,他说怎么样?通。用什么方法通?感通。这个感通在佛法里面讲,求佛菩萨加持,求佛菩萨帮助,求感应。这里头有没有道理?有,因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这就是理论依据,感应的理论依据。佛有这样的智慧,有这样的德能,一切众生都有,我也有。我今天的智慧德能为什么不能现前?业障障碍住了。现在我们的业障又没有办法消,我也想这个智慧能够现前,那用什么方法?求诸佛菩萨帮助,用什么去感应?诚,真诚,真诚到极处,这是我常常劝勉同学的,真诚到极处,没有一点点自私自利,加一点点自私自利,真诚就没有了;不真不诚,那一点感应都没有。不能有丝毫的名闻利养,不能有丝毫贪图五欲六尘享受,不可以有丝毫贪瞋痴慢,这才叫真诚。真诚,就跟一切诸佛菩萨起感应道交的作用。早年印光大师在世,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,佛的经教浩如烟海,有什么简单的方法,能教我们初学的人悟入?印光大师回答他,有。说了两个字,「诚敬」,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人要没有诚意,那怎么能成功?李老师传给我这四个字「至诚感通」,我得受用。我也常常用这四个字劝导别人,我从这一句里头得利益,亲近善知识,得善果。
我最早的时候,亲近方东美先生,我在方东美先生那里得到的,认识佛教,方老师教我的。他教导我,佛教是世间最高的哲学,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从这个地方,从他老人家那里认识佛教不是迷信,佛教是大智慧、大学问,那才肯定。我亲近章嘉大师,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怎样才能够快速的入佛门,契入佛境界?他老人家教我四个字「看破放下」。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我在他那里得到的「至诚感通」。李老师要我依印光法师为师,做印光法师的私淑弟子,叫我读《文钞》,我依教奉行。我在印祖那里得到的是什么?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。印祖一生奉行这十六个字,也是以这十六个字教化一切众生。这十六个字是他自行化他的总纲领,我们要在这个地方抓住。西方的宗教,真实的总纲领就是个「爱」字,神爱世人,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。你看佛法所说的,佛法讲的是什么?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慈悲为本就是神爱世人;那个方便为门就是这个爱心要落实,以种种权巧方便,尊重、爱护、帮助,为一切众生服务,那就是方便为门。
诸位仔细去思惟、去观察,全世界每一个宗教,确确实实尽管它讲法不一样,它教人修学的方法不一样,它的原理原则相同。所以我们提倡用这个「爱」字,神圣的教育,宗教的教育,爱的教育。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,爱一切人,爱一切众生。教化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宗教,就是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生活习惯的。过去是因为过去的环境,自自然然形成。今天资讯发达,交通便捷,所以今天跟过去生活环境不一样。现在所有族群,所有不同宗教要统一,要合作,这就是现代出现「多元文化」这么一个名词。神圣的教学,宗教的教学,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。早年我曾经说过,佛教是佛陀对於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,现在我讲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。如果把从前所说的合起来,佛教是多元文化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。佛教如是,其他教也如是,天主教是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,基督教也是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,平等的,无二无别。
这是为转妙法轮,『悉应其根欲』。「根」是根性,「欲」是爱好,跟前面那个「乐」的意思完全相同,就是普贤菩萨讲的恒顺众生。恒顺众生是在十大愿里头,就是十大纲领的,自行化他的十大纲领里面的一条。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这个非常有意义,我们如果真的是参透了,明了了。今天地球这个社会动乱不安,由於资讯快速的发展,交通也在快速的便利,人与人之间接触频繁,过去所没有的。突然,突如其来的这个状况,使许许多多人措手不及,不知道怎样来应付。於是这里面产生疑惑,从疑惑变成冲突,从冲突再一发展就是斗争、战争,苦不堪言。根本的原因,一向千百年来都以为,我这个宗教是正教,别的教,邪教;我们奉祀的真神,别人奉祀的都是魔鬼。这个错误的认知没有办法化解,造成冲突的原因。今天要把这个问题化解,希望居住在地球上的人,肯定我们是一个族类,我们是一家人,地球人。不要再分我是哪一国,你是哪个族群,我们是地球人。至少我们这个思想见解要提升到这个境界,居住在地球上的是一家人。有人讲现在地球是村,地球村,那我们的关系是多么密切!我们这个村庄上人,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,要互相尊重,要互相协助,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
那怎样化解?多元文化的至善圆满的教育。所以在中国,古人所说的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。这是一桩大事业,教学,教学为先,怎样去教化众生!古时候汉武帝,最初制定教育政策,他制定这个政策之后,以儒,就是以孔孟的学说做为中国教化全民的中心理念。不久,明帝的时候,后汉明帝的时候,佛教传入中国。於是中国这个社会的教化,形成儒释道三家,三个学派。这三个学派共同点多,不同的地方少。两千多年来,固然有不少改朝换代,我们在史书记载里面看到,每一个朝代有兴有革,但是唯独教育政策不变,我读历史对於这一点感觉得很讶异,连元朝蒙古入主中国也没有改变;满清入主中国更是极力提倡,发扬光大。
所以中国这两千多年来,这个国家始终维系大一统,有它的道理在。这个道理是什么?教学为先。中国这个历代并不重视武力,不重视军队,不重视警察,重视教学,教学为先。连帝王大臣,在宫廷里面,都请儒家、佛家、道家的这些长老到宫廷里面去讲学,帝王大臣一起来学习。到清朝末年,民国兴起的时候,把儒释道三家疏忽了,这个社会根基发生动摇,这是真正的危机。这个危机,我们有人讲信仰危机,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,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,丧失了信心。这个信心丧失掉之后,人怎么样?无所适从,没有依靠。这是中国这两千多年来,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,现在发生了。怎么样挽救?没有别的办法,还是要恢复孔孟与大乘的教学。这个话不是我说的,七十年代英国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的。他说的范围大,不是指中国,指全世界。他讲能够帮助二十一世纪,解决二十一世纪复杂的问题,社会问题,只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。这个人有见地,我们一般人讲有学问,他的这个看法正确。
大的环境,虽然大家把圣贤教诲,认为这是旧的东西,不适合现代,把它抛弃了。我们算是有幸,我没有抛弃,我得到受用,我生活得很快乐,这个快乐从哪里来的?是从孔孟学说、大乘经教里面得来的,真正做到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,身心安稳,自在快乐。对於宇宙人生,佛经里面所说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为什么无争无求?因为你要争,你要求,并不是你有争,争就能够得到;你求就能得到,不是。如果争,争不到;求,求不到,你何必争,何必求?这一桩事情,诸位要想搞清楚搞明白,你去念《了凡四训》,印光大师提倡的。《了凡四训》这个教学的目标,就是教你在这一生当中,把那个争、求的念头打掉,肯定因果的道理、因果的事实。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争,你得到的,都是你命中有的;你命中没有,你争不到。所以争的人很多,为什么有人得到,有人得不到?命里头没有,你怎么能得到?
佛法里面说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这一句话,是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教我的。怎么有求必应?老师说得很好,求,有求的道理,有求的方法,如理如法的求,能得到。你的求,违背了理论,错用了方法,得不到。在这种情形之下,你求好像是得到了,那是你命里有的。你命里有的,因为你错用了心,错用了方法,你所得到的,求得的,已经打了折扣,很多人不知道!譬如,你命里头有亿万财富,因为你用的心不善,用的手段不善,你得到财富,你得到多少?大概只得到五千万,你命里头一亿,你只得到五千万,打了对折。你认为你很高兴,很欢喜,其实你亏吃大了。你要用善心,如理如法的求,你所得到的,比你现在要加好几倍。你不懂,这佛法里头说的。
我命里头没有财,但是我如理如法的去修,我这一生物质生活能过得去,能够穿得暖,吃得饱,能够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,这是如理如法求得的,老师的恩德,老师教的。聪明智慧,健康长寿,亦复如是。你一定要懂道理,一定要明因果,如理如法,有求必应。求转凡成圣都能做到,何况这个世间这些名闻利养,那简直叫鸡毛蒜皮,轻而易举的。这个道理,诸位务必要清楚。换句话说,务必要认真学习《了凡四训》。《了凡四训》的修学方法在《感应篇》;《感应篇》是讲方法,《了凡四训》是给你讲道理。你懂得道理,懂得方法,哪有求不到的道理!正确的方法,所得到的果报不可思议,出乎你自己想像之外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