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九0六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九0六卷)  2002/12/5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0906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华藏世界品」,最后偈颂第五段,偈颂的第五段,有五首偈说「庄严际中」。这个里面讲到三世庄严,最后结归「一尘普见」。我们现在看这五首里面的第一首:

  【诸修普贤愿。所得清净土。三世刹庄严。一切於中现。】

  这个偈颂虽然只有二十个字,这里面的境界广大没有边际。华严会上,诸位一定要看清楚都是修普贤愿的,都是修文殊行的。文殊行是「十波罗蜜」,普贤愿大家都很清楚,「十大愿王」。大经佛告诉我们,菩萨如果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成佛道。修净土的同学,如果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往生,这一点我们过去在讲《无量寿经》的时候,说得很多。《无量寿经》序分里头,还没有到正宗分,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,一开端就为我们说出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。

  所以我们要知道极乐世界是华藏的中心(就好像一个都市一样,极乐世界是这个都市最精华的地区),各个都是修普贤行的。我们读《华严》,学习《华严》,对这个事情没有疑问。为什么?《华严经》到最后,普贤菩萨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」。我们一定要记住,他导归极乐的是些什么人?不是普通人,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是这些人;听从文殊、普贤的教诲,同生极乐国。在这个地方能够显示出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,真的是无比的庄严!

  我们说净宗初祖,中国人说净宗初祖是庐山远公大师;没错,中国的净宗初祖。娑婆世界的净宗初祖,那就不是远公大师了,娑婆世界的净宗初祖是什么人?普贤菩萨。怎么知道的?《华严经》里面看到的。那要再扩大,扩大到法界初祖,遍法界虚空界,第一个提倡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是什么人?夏莲居老居士给我们说出来了,大势至菩萨。他在《净修捷要》里面讲「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」。我当时第一次看到这一句,我的寒毛直竖!想了一想,对!他讲得一点都不错。诸位在《楞严经・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你仔细去读读就知道了,法界初祖。普贤菩萨是华藏初祖,我们娑婆世界初祖;远公是中国初祖。

  普贤行跟一般大乘菩萨行差别在哪里,我们要知道。修学的科目、修学的方法完全相同,所不同的是用心不一样。大乘菩萨他们的用心,我们看起来就不可思议了,用的是真心。你看看大乘菩萨,大乘菩萨的标准是法身大士,圆教初住以上,别教是初地以上,通常我们所谓是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」,这是大乘菩萨,是真正觉悟的人。

  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四相四见都破了,不但都破了,破得相当彻底!《金刚经》上明白的告诉我们,须陀洹已经破了四相,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破得浅,不够深。但是确确实实是破了,四相破了。如果这四相没破,在佛法里面讲你没有入门。

  天台大师给我们讲六即佛,没有破四相的是「名字即佛」,是名字位中,有名无实。真正发心依教修行,那就入了观行位,那是观行位的菩萨;四相没破,观行位菩萨。四相破了之后是相似位菩萨,就是说你有一点像了。相似位中,菩提心有没有发?给诸位说没有发,菩提心还没发起来,但是他在学习。菩提心,哪有那么容易!可是这样的菩萨,他在练习。依中国人说法,他在做克己的功夫,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。在《华严经》上讲,要克服自己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他在这里用功。一定要放下,先放下执著,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,统统放下,你才能够入相似位。

  再能够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分别心断掉;分别是尘沙烦恼,执著是见思烦恼。这就是说见思断了,尘沙也断了,破一品无明,分证位,真菩萨了,这不是假菩萨,这个时候菩提心发起来了。所以,《华严经》圆教初住叫发心住,发什么心?发菩提心,这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他入的位子是正等正觉。相似位是正觉,还不能叫正等,叫正觉,正觉是相似。正等正觉那就是真实的,那不是假的,真菩萨。不是普贤菩萨。普贤菩萨实实在在讲是无上正等正觉。

  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读到,大乘菩萨活动的空间,我们讲法身菩萨,他们活动的空间是遍法界虚空界,不是一个地区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们是无住。不但是身无住,身无住是什么?没有身。没有身,他能够随类现身,众生有感,他就有应,所以他能现无量无边身。众生的感逐渐逐渐消失了,菩萨就灭度,菩萨就不住世了,身就没有了。所以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随缘示现,随机说法。佛没有一定的身相,也没有一定的说法,活的,活活泼泼,这是我们要学的。

  首先我们要学破执著,特别是在《华严》显示的,我们一定要把心量拓开;起心动念,当然最殊胜的是能够与法界虚空界相应。起心动念决定不能想自己,想自己麻烦大了,想自己是增长我执。换句话说,增长执著,增长见思烦恼,你怎么能破得了?这个念头错了,念佛都不能往生。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世界、是普贤行的世界,我们妄想分别很重就跟它不相应,想去也去不成,不具足条件。这些道理你总要懂。

  所以,一定要把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放下,我们凡夫从这个地方下手,现在就是这么做法,起心动念我们想到全世界人民的福祉,想到全世界的安全、和平,想到全世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,互相尊敬,互助合作。不能想自己个人,不能想自己的小道场。我这么多年在经教里头修学,这一点的利益我得到了,我没有「自己」这个观念,没有自己道场的观念,这确确实实。我在哪个地方没有一定,连自己也不晓得,哪里有缘哪里去。这是这个身体在,还不能离开这个地球。我是想将来能够舍这个身之后,像法身菩萨一样,我的活动空间要能够真正达到遍法界虚空界。

  这是大乘菩萨,不是普贤,普贤比这个还要殊胜!殊胜在什么地方?我们知道世间重重无尽,真正是无量无边、无尽无数的重叠。佛在这个经上跟我们说的,毛孔,我们的汗毛,毛端、毛孔这是正报里最小的,依报里面的微尘,每个毛端、每粒微尘里面都有无量无边、无尽无数的诸佛刹土。绝对不是说「芥子纳须弥」,那是小儿科。芥子纳须弥,已经不可思议了,微尘、毛端比芥子小得太多太多!里面纳什么?纳虚空世界,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众生都在里面。谁知道?普贤菩萨知道。普贤菩萨不但能知道,普贤菩萨能契入,能入一切毛孔里面诸佛世界,能入一切微尘里面的诸佛刹土,这真正不可思议!

  所以,《华严经》最后一品,诸位看「四十卷」品题就显示出来了,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」。「普贤行愿」能入,「不思议解脱境界」是:大,遍法界虚空界;小,微尘里面的世界。微尘没有放大,世界没有缩小,但是微尘里面的世界跟外面这个世界是一样大,而且重重无尽。就像镜子,两面镜子互相照一样,无法想像!这个现象是当人自性所显现的境界,法尔如是,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,这才叫宇宙人生的真相。如何能契入?那我们不能不修普贤行。

  所以这第一句说,『诸修普贤愿,所得清净土,三世刹庄严,一切於中现』。「三世」讲的过去、未来,现量境界。普贤行,我在此地不厌其烦再重复一遍。为什么?没做到!全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里面所说的行门统称普贤行,普贤行包括大乘菩萨所有的行门,一门都不漏,这样我们学起来难了!普贤菩萨给我们一个修学纲领,这就太好了!这个纲领,一切时一切处,我们都要把它抓住,决定不能够失掉。

  行门里面,无论修学哪一个行门,必须要跟这十个纲领相应。念佛,我不离开这十个纲领,那我这个念佛法门是修普贤行。我持戒(一般在家同学们,你们受过三皈、五戒),我受持三皈、五戒与普贤十愿相应,你把你这个三皈、五戒立刻就转变成普贤行愿了,不可思议!你学教,现在有不少同修发心学讲经,好事!决定不能离开十愿。你研经学教,那也是普贤行愿。只要你与这十个纲领相应了,那就是!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任何一门要与这十条相应。

  这个十愿,第一愿「礼敬诸佛」。「诸佛」说的是谁?过去诸佛,世尊曾经给我们介绍过,诸位今天读《三千佛名经》,你就看到过去千佛;现在千佛,「现在」是讲「贤劫」这一大劫;未来千佛,未来是底下一劫,底下一个大劫,「星宿劫」;这是明显的告诉你「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」。实际里面真正的意思,我们要懂得。佛说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这一切众生包括有情众生,我们今天讲动物;包括无情众生,无情众生是花草树木、山河大地、泥沙土石,它有法性。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。《华严经》上,大家都知道有一句很有名的话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

  这个「礼敬诸佛」怎么修?你对一个人,无论是哪一个人,对一个人不恭敬,你「礼敬诸佛」这一条没有修到,你有缺点。尤其是对你的冤亲债主,你心里头还有忿恨、还有分别、还有执著,普贤这一条就没有了;这一条没有,就统统都没有了!这个十愿是后后胜於前前。就好像盖楼一样,这十层大楼,「礼敬诸佛」是第一层,你第一层没有,你哪来的第二层、第三层?所以从哪里入门?从礼敬入门。

  这个礼敬是一切恭敬,不但讲的是一切诸佛菩萨、罗汉你恭敬他。我今天要问你,你现在学佛,你对於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恭不恭敬?不恭敬。那这个「礼敬诸佛」怎么讲法?外教的那些人,试问问他是不是人?他有没有佛性?他具不具足法性?具足。佛经上说,既有佛性,他就是佛,你怎么能不恭敬佛?所以这条就是我们现前,不分国家,不分种族,不分宗教,不分文化,在我眼睛当中,他们统统都是未来佛,我对他们的恭敬跟恭敬释迦牟尼佛一样,跟恭敬阿弥陀佛一样,跟恭敬父母一样,绝对没有差等。能做到吗?既然能够做到礼敬,你还会动个念头去伤害他吗?哪有这个道理!这是第一步。

  再进一步,你对所有一切畜生,蚊虫、蚂蚁,你们常常讨厌的蟑螂、苍蝇,它是有情众生,它有佛性。它过去造的业重,投胎投这么一个身,将来也是未来佛,你对它有没有恭敬?你有没有去害它?你有没有随便去杀害?不可以。这些蚂蚁蟑螂、这些小动物通人情,我们学了佛之后明白了。我们自己居住的房子里面,特别是厨房里面,常常有这些小动物来骚扰。我们现在明白它是未来佛,所以看到之后我们合掌恭敬,请它们到厨房外面院子里面。它们来找食物的,我们把它需要的食物放在外面供养它。我对它恭敬,它对我也恭敬,它就不到厨房来了,彼此互相尊重。真做到了,很容易沟通。

  不但这些有情动物我们跟它能够沟通,真的有感情。你没有法子沟通,是你没有诚意。中国古人说得很好,「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」,这些小动物,我们跟它商量、跟它说话,这是表达我们的意思,好像它不知道,我们诚敬心不够。果然有十分诚敬,它感动了。我们这个感动、沟通是心灵的感应。

  提升一级的时候,花草树木,无情。无情它有法性,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。所以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读到树神、花神、草木神,我们可以跟它沟通,跟它和睦相处。我们照顾它,它有回馈,花开得特别鲜美,特别香,它用这个回馈、用这个来供养。树木茂盛,果实累累,它的回报!

  我们在澳洲,居住环境土地面积大,所以我们就辟了两块菜园,种了很多很多的菜。我们道场每天吃饭大概将近一百人,吃不完。菜园里面我们照顾得非常周到,没有虫,我们不用化肥,不用农药,决定不伤害动物。我们还放佛号,放赞佛偈,供养这些蔬菜,供养那些树木花草。所以你走进那个地方,磁场不一样,我们跟天地万物融成一片,我们不需要用言语,心灵来沟通,落实普贤菩萨这一条的教诲,「礼敬诸佛」。

  对於其他的宗教,澳洲土著他们的族类繁多,都是小族群。每个族类都有他们自己信仰的神教,供奉的神明,我们都能沟通。不但跟人沟通,跟他们所奉祀的鬼神都能沟通,科学家所讲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。

  宇宙的和谐,没有别的,「礼敬」二字而已。只要我们能够奉行,遍法界虚空界,通畅无碍,活动的空间无穷大,这个生命多么充实。这是大乘佛法,尤其是《华严》的殊胜利益,我们学了要有受用,学了没有受用,我们学它干什么?所学非所用,那种学问,浪费时间,浪费精神,浪费体力,那是错误的。学了,它真管用,真有受用。

  所以要学礼敬,「敬人者人恒敬之」;敬鬼者,鬼恒敬之;你敬动物,动物尊敬你;你敬花草树木,花草树木也尊敬你。所以,我们要想别人尊重我们,我们先要尊重别人,一定要知道尊重别人才是真正知道尊重自己,爱护别人才是真正爱护自己。对一切众生不能有丝毫虚伪,不能有丝毫染著,不可以有丝毫傲慢。这些都是什么?都是给一切众生制造误会,制造敌对,给自己找来的麻烦,让自己生生世世脱离不了六道轮回,原因在此地。所以,能修普贤愿的人,遍法界虚空界,障碍全都消除。

  佛法对「礼敬」这个教诲非常重视,摆在第一堂课,第一个科目;儒家教学亦复如是。我们展开《礼记》,《礼记》第一篇「曲礼」,第一句话「曲礼曰,毋不敬」。你想想,这句话跟「礼敬诸佛」意思相不相同?「毋不敬」,就是一切恭敬!圣人的学问,圣人的大道,也就是圣人走的路,「礼敬」而已。

  过去有人向印光大师请教,怎样才能够入佛门?这个「入」不是普通一般来受个三皈、五戒,不是这个意思。他讲的入佛门,意思是说「入佛的境界」。印祖的回答都在《文钞》里头,我在《文钞》上看的。他老人家回答,「有!诚、敬二字。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所以真诚恭敬,这是契入佛境界的不二法门,就是普贤菩萨第一愿。

  记住,一切恭敬!误会我的人,毁谤我的人,陷害我的人,我怎么样对他?真诚恭敬!误会能化解,毁谤也能消除,陷害也会终止,这才叫真正解决问题。化敌为友,化怨为亲,真诚恭敬。决定不能有一丝毫怨恨的心、报复的心,麻烦大了!为什么?这结下冤仇了。冤仇结下来之后,生生世世,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,那是苦不堪言,那叫大错特错!谁懂?佛菩萨懂,法身大士懂,这是化解怨结,就是我们佛门一般讲消业障。

  你们都想消自己的业障,但是你们所作所为天天跟一切众生结新的业障,你的业障怎么能消除的了!听到一句不高兴的话,心里头要怀恨好多天都不能化解,业障现前,你怎么能把它消除?这是小的。受重大的伤害,念念都有报复,那个报复心的强、坚固,千万年都不会忘记。这怎么办?

  现在这个社会动乱,这是大家都担心的,恐怖分子的报复,身心都不安稳。你果然契入大乘,身心安稳。化解怨怼,从哪里化解?从自己本身心地里面化解,不是在外头。你在外面化解,那你错了,这不是佛法;佛法是内学,佛法是内证。我在我自己内心里面,把所有一切矛盾化解,冲突化解,是非人我化解了,外面一片和谐,天下太平是从这里来的。

  所以真正要想消弭冲突,落实和平,从哪里做起?礼敬,后面还有称赞、供养、忏除业障。实在讲,这个十愿里头,只要你做到这四条,世间所有一切怨怼冲突都没有了,这个世界是极乐世界。

  佛法的教学,目的在哪里?目的确确实实是教一切众生和睦相处,互相尊敬,互相敬爱,互助合作。世间人所希求的安和乐利,佛法所教的就是这个。世间人虽然是这样想,真善美慧,有名无实,他做不到。佛法里头有理论、有方法,帮助你达到这个目标。世间人有这个希求、有这个目标,没有理论,又没有方法。他所依据的理论、方法全是错误的,全是跟自己希求这个目的是相反的,这非常可悲。所以我们今天读到这一句经文,也是无限的感慨。

  从哪里做起?从本身做起。从我自身解脱,我得利益,我得利益,别人就得利益。这个话怎么说?你以不善对我,你毁谤我、侮辱我、伤害我,我统统化解了。我心目当中,你是菩萨,你是未来佛,你是善人。这是我们一定要肯定,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我们肯定你的本性是善的。你今天对我这个不善,不是你的本性,是你的习性,不是你的本性。你的本性是善的,我尊重你的本性,我不计较你的习性,我本身解脱了。

  你对我的毁谤、侮辱、陷害,是不是我真的受到伤害?一丝毫都没有受到。我解脱了,我也不会报复你。你放心,我决定不会报复你的,我也不会怨恨你,你那边也解脱了。两边问题都解决,没事!如果要是不懂得佛法这个道理,这是真理!不懂得这个真理,你毁谤我、你误会我的时候,我一定忿恨。我忿恨,好了,我跟你结上这个帐,来世我一定报复,来生后世我一定报复,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,这个麻烦大了。彼此两边都受害,彼此两边都痛苦。

  佛法妙,妙在此地;高,高在此地,高明到极处!儒家常讲「极高明而道中庸」,佛法的确是如此,我们从这里才真正解决问题。尤其现代社会的冲突,许多人在想方法解决,想不出方法,方法全在《华严经》里头;得到《华严经》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我们还要继续看这第一首,这个意思很长。请看经文:

  【诸修普贤愿。所得清净土。三世刹庄严。一切於中现。】

  这一首偈后面三句都是讲的果报,是我们非常希求的。『清净土』,我们现在世间这样的混乱,所以对於「清净土」非常向往,它的因就是普贤行,普贤行愿。前面跟诸位说过「礼敬」,一定要修,修礼敬决定有好处。我是个过来人,我所得的这种殊胜的利益、好处,许多同学你们都看到的。

  在外国,过去演培法师曾经有一次特别请我吃饭,在新加坡一个素菜馆,灵芝素菜馆。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:今天请我吃饭是为什么?他说:今天我有一桩重要的事情要向你请教。我说:请教不敢当,演公是老前辈。我说:什么事?他说:你的法缘殊胜,这是什么原因,你要教给我。我说:这个容易!诚敬、赞叹、供养,我只做这么三桩事情;我对别人好,回报的是别人对我好。他听了之后很有感触。所以像演培法师这样观察的人很多很多。法缘殊胜,实在说这是我们一般讲人缘好。我在前面跟诸位说了,不但对一切人好,对一切畜生好,对花草树木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。

  我离开新加坡,写了一副对联,也曾经向诸位报告过。上联是「处逆境」,环境不好,处处是障碍;「随恶缘」,你所遇到的人,冤家对头,都是存心伤害你的,造谣、生事、毁谤,处处给你为难。这样的境界,我们应该怎么来对待?佛告诉我们「无瞋恚」,一丝毫瞋恚的念头不起。「业障尽消」,这是消业障,我的业障消除了。所以那些逆境、恶缘,我感恩,它替我消业障。我为什么能消业障?不起一丝毫瞋恚心,没有一念报复心,业障消了。那是善知识,不是恶知识。所以我离开台湾的时候,我写了六句,「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」;一生永远感恩,你说多快乐、多自在!

  下联是「处顺境」,环境好,一切都很顺利;「随善缘」,遇到这些人事都是善的,对我都是诚心诚意来帮助、来赞助的,善缘。「无贪痴」,这是最重要的,如果你有贪恋,你愚痴,你就堕落了;无贪痴。「福慧全现」,处顺境决定不能起贪心,决定不可以迷惑,丝毫贪心迷恋生起来,你立刻堕落。

  经典上有两句话,「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」;我续了两句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。我的感触很深。我从小非常重视情义,就是重情义,这也是业障,情义太重。感恩的心重,确实「受人滴水之恩,常思涌泉为报」。所以,我要离开一个地方,那真的是被逼不得已;否则的话,於情於义讲不过去。我怎么可能过去跟韩馆长在一起合作三十年,台北我们那个小图书馆,再小,我也不能舍弃。这是遇到什么?逆增上缘,逼著我不能不离开,没有法子!离开之后,在弘法利生的事业上,在教学讲经的事业上,有大幅度的长进。所以这个离开是好事情,不是坏事情,更殊胜!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。

  但是我对於高贵民先生这一家人念念感激,每天诵经回向给他祝福。我常常关怀,他们家人要有困难,我立刻要帮助,义不容辞。人,做人一定要懂得有恩有德、有情有义,这才算是个人!

  离开台湾,到新加坡,接受李木源居士的供养。在新加坡三年,在那个地方讲经教学,附带团结当地的宗教族群,做了不少事情。

  离开新加坡也是逼不得已,这在澳洲建立一个小道场。这个道场建立,是为从台湾离开的这一批出家人,原来在图书馆出家的,安置他们,让他们自己有一个修学的环境,身心安稳,他们可以办道。

  我自己并没有意思移民到澳洲去长住,没有,念念还有个落叶归根的念头。这是往年每次我到北京看赵朴老,朴老常常提醒:落叶归根,早一点回来。我非常感激他老人家,所以念念都想回中国,等待这个机缘成熟。

  两千年的年底,就是有些人造谣生事,把我跟中国宗教局的关系破坏了。我知道回中国没有希望了,所以这样才决定,真正下定决心,落叶归根归到澳洲去了。没有想到到澳洲,跟澳洲这个地区缘分非常之深。无论是官方民间,跟许许多多不同的宗教族群,在那里都能够和睦相处,这是意想不到的。所以都是逆增上缘。

  如果中国宗教局欢迎的时候,我哪里会有在外国居住的念头?没这个念头。但是现在在外国,外国人对我这么好,我是重情义的人,你说我能离开吗?不可能。我要是离开它,就变成忘恩负义了。这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了,你还能学佛吗?这一定要懂得。

  尤其是学佛的人,佛有没有家?没有家,佛是以虚空法界为家。所以你看佛经,你们仔细注意看,你看经典一打开,如是我闻,佛「在」什么地方。它没有说他「住」什么地方。要是佛「住」某个地方,那佛就有家了。佛「在」。我们今天在香港,说不定明天又在别的地方,「在」,这是不住。《金刚经》上讲「应无所住」,这个话就绝对正确。心开意解,无忧无虑,无牵无挂,哪里有缘哪里去,一点都不勉强,永远感恩。我到澳洲遇到这样殊胜的缘,我感谢宗教局,我感谢叶局长,他给我的这个机缘,要不然我没这个念头。

  到那边,大学里面送我博士学位,请我去担任学校教授。这个东西需不需要?不需要,出家人要这个干什么!为什么接受?校长来劝我:法师,现在这个社会动乱非常严重,许许多多学术团体在想方法消弭冲突,促进和平。多半都是些学者,有些重要的集会讨论这些问题,希望法师参加。但是用学者的身分参加,不要用宗教人士。这么一个原因,我同意、答应、接受,所以接受这个学位,接受这个名义,也就是接受他们的邀请参与他们的会议,我们提供一点意见能够帮助解决问题。不是为这个,我们要这干什么?

  早在三、四十年前,清度法师在世的时候,他是韩馆长的表哥,到台湾来看我。他说:净空法师,要不要在日本给你搞个荣誉博士?我那个时候拒绝了。我们台湾有几位法师在日本拿到荣誉博士,清度法师他帮助那个活动拿到的,当时我拒绝了,没有用处,我们不做这个事情。今天在澳洲,校长说工作上的需要。所以诸位要了解,名闻利养边都不能沾。但是帮助这个世间化解冲突,促进和平,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,我们一定要贡献自己绵薄之力。

  这些因缘可以说都是逆增上缘成就的,我怎么不感恩?感恩戴德!我怎样报答?我要把佛法学好,我要把佛陀教育在全世界发扬光大,我用这个来报恩,我用这个来祝福。

  所以,化解冲突,我跟这些许许多多大学校长、教授交流的时候,跟他们说明化解从自己内心化解,把自己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,内心的矛盾先把它解开。这个理论的依据,在中国《三字经》上头一句,要肯定「人性本善」,在佛法里面肯定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这是我们的理论依据,圣人的教诲。所以我说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。一般人看到这是个恶事、不好的事,你要看结果。结果是好的,所以它真的是好事,真的是好人,真的是好事。

  我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缘?我自己想到,自己的情义太重了,所以一定都是逆增上缘来帮助我,顺的境界里头不能帮助我。我确实是非常重视情义,如果不是逆增上缘,我受人之恩,我永远都是一个报恩念头,永远不会离开。不是他有意思叫我离开,我绝对不会离开,我这一生会帮他帮到底,我是这么样一个人。所以佛菩萨安排逆增上缘来让我拐弯抹角,要不然我不会拐弯抹角。所以世间事只有佛法才讲得圆融、才讲得通,到这个地方来一切明朗了、明了了。

  第二愿,「称赞如来」。你看第一个是礼敬诸佛,第二个称赞如来,变了。他为什么不用称赞诸佛,他换个如来?这里面就有讲求了。诸佛是从形相上讲的,所以从形相上说万法平等,一切恭敬,一心恭敬,决定没有分别的。诸佛如来如是,法身菩萨亦如是,没有分别;恭敬心决定没有分别,真诚、恭敬没有分别,永恒不变!

  但是,凡夫虽然性善,虽然有佛性,他现在在迷,他不觉悟!儒家所讲的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,那个「习」是习性,习性是迷了。迷了本善,迷了性德,他就胡思乱想,叫妄想;从妄想一定生分别、生执著,那就会造许许多多的过失。过失是什么?跟法性相违背的,跟本善相违背的,他会做出这些事情来。做出这些事情来,我们从他的行业上来讲,他所作所为与本善相应、与性德相应,称赞!这是如来,所以如来是从「性德」上讲的。如果他所作所为与本善违背、与性德相违背,佛菩萨怎样?佛菩萨不说,绝不毁谤,不说、不赞叹就是,也不毁谤,也不批评,这一点要懂得。以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他,让他自己觉悟,让他自己回头,这是教育。

  我小时候在学校念书,我们学校的训导主任,标榜的训导是「身化教育」,佛法真的是身化教学,以真诚的心去感动他。众生业障深重,不是说几天、几个月他就会回头的,不可能。你要有耐心,有时候十年、二十年,他才会觉悟到;有时候到临终的时候,他才想想一生:某个人是好人!到临终的时候他才觉悟。有的人死还不觉悟,怎么办?他还有来生、还有后世,佛菩萨生生世世照顾你,你总有一天会觉悟、会回头,肯定有一天。这一天说不定是千万年,说不定是千万劫。菩萨有耐心,他所以能够这样做,就是肯定你的性是本善的。你的性是本善的,你有佛性,这是「称赞」,不一样。

  诸位必须要记住,看到一个人做一切不善的事情,与十善业完全相违,身造杀、盗、淫,口:妄语、两舌、绮语、恶口,意:贪、瞋、痴,造十恶业。我们遇到时候,合掌,「阿弥陀佛」。绝对不起心、不动念,绝对不把他的恶放在自己心上。反之,那你就错了,那你就变成一切众生罪恶的垃圾桶,你的亏就吃大了!永远保持自己心地纯净纯善。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「不容毫分不善夹杂,不容毫分不净夹杂」,重要!成佛,没有别的,佛就是纯净纯善;菩萨是非常认真努力在学纯净纯善,还没有达到「纯」。

  这是第二愿的意思,要懂、要知道怎样去学习。所以遇到的人造作一切恶业,不放在心上,「合掌令欢喜」。你看看,佛在经上这样教给我们的,决定不让他生烦恼,合掌令欢喜。他讨厌我们,我们回避他;不喜欢见我们,我们看到他来了,远远躲开,他欢喜了。不要去顶撞,不要去冒犯,修养自己的道德。不是他不好,我的道德不够,不能感化他。所以回过头来问自己,自己不行!这个样子我们自己才会有长进,就有进步。如果小小的一点事情都把它怪别人,自己没有过错,过错都是别人的,这个人永远不能离开三途,那真是佛经里面讲的「可怜悯者」。这些道理很深很广,自己一定要有能力体会,举一反三,闻一知十。

  第三,「广修供养」。「广修供养」里面,这条特别重视「四摄法」。普贤菩萨,那不是普通的供养,对一切众生欢喜布施供养。修自己,度众生,要知道修自己跟度众生是一桩事,不是两桩事情。欢喜布施度自己的贪心,无量劫来我们悭贪的根,从这个地方拔掉了。欢喜布施供养,能够舍己为人,一般宗教里面讲牺牲奉献,你要真能做到!

  看到苦难众生,他有需要的,不要等人开口,不要等人求你,你主动的去帮助他。拔自己悭贪烦恼,跟众生结殊胜的法缘,用现在话说,你交了好朋友。知心的朋友,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难得遇到几个人,患难的时候真的肯帮助你,真靠得住!这个朋友有仁有义、有情有德,这种朋友可遇不可求。我们学佛的时候,佛、菩萨做一切众生不请之友,就用「四摄法」来落实。广修供养!对於社会也不例外,社会有许许多多慈善公益的事业,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,融入这个社会。

  我到澳洲图文巴这个地方,建立一个净宗学院。这个小城不大,只有一家公立医院。我看到了,我说我们的学院,我跟同学们说明,我们学院要发心,给这个医院每个月捐献一万块钱医药费,一年十二万,年年决定不能中断。地方政府欢喜,我们的钱一年送一次,每一年的元月送十二万。因为你送一次,这个医院可以做一些事情。医院给我们就有回馈,现在我们出家人有病痛到医院,一概免费,照顾特别周到,人都是有情有义的。

  地方政府对我们好,地方人民对我们好,人民主动要求要我们给他开一个讲座,讲解佛教的道理。所以我们就办一个多元文化讲座,这个讲座每个星期五举行一次,晚上两个小时;有介绍佛法,有解答问题,欢迎大众来参加。每个星期六,我们有个温馨晚宴,免费招待大家来吃饭,我们用素斋来供养他们,有中餐,也有西餐,欢喜!

  当地人民对待我们,说他们一生当中,从来没有看见这样一个和善的团体。佛教我们的,落实四摄法。我们关怀当地的社会,我们照顾当地的教育,我们对当地学校捐献有奖学金,每年有二十万。还有现在有些吸毒的青少年,这个问题很严重,政府办了一个戒毒中心,帮助这些青少年回头是岸,这个中心我们对它也有捐助。这都是属於「广修供养」。

  我不用我的名义,我用团体的名义。在新加坡亦复如是,我用居士林的名义,我用净宗学会的名义,我不用我的名义。希望这个社会、希望群众能够欢迎这个团体,拥护这个团体,不要搞个人。有个人,没有团体,这是绝大的错误。个人会死,希望团体常在世间,正法久住。

  无论在哪个地方、在哪个地区,一定要知道融入这个社会,融入这个人群,把佛法落实到生活,落实到工作,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。佛法在哪里?佛法在我的生活当中,佛法在我们日常表现里面,活的,不是死的。让人看到我们的形象,跟我们接触沾到佛法的气氛,在外国人讲的是磁场,他就感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,我们要懂得做。读这个经文,读了要知道怎样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。如果读了跟自己生活脱节,那我们读它干什么?我们何必再浪费时间?读了马上就有用!所以四摄法里头,布施供养,这是第一条。

  第二条「爱语」。我们接触这些人,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爱护,我们的言语,我们的态度,表现真诚的热爱。爱语,都是对他有利益、有好处的。在外国,我们对於学佛同学他们自己的儿女,劝导他们学《弟子规》,把《弟子规》用英语翻译出来,中英文对照的这个本子。我不晓得此地有没有。外国人看到生欢喜心,他们跟我说:做人应该是这样的。我们给他介绍,这个小册子、小教科书是中国古时候,对於小学生,刚刚启蒙上学的小学生的教材,他们看到很感动,把中国固有文化介绍给西方人。我们建立这么好的感情,我们送给他们,他认真学习,把我们当成自己人。

  「利行」,我们所作所为都是利益社会,利益大众。末后是「同事」。同事,用今天的话来说,互助合作,真正做到舍己为人。我们自己宁愿生活艰苦一点,把多余的节省下来,帮助社会,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。我们关系处好了,我们就可以把中国的伦理道德与佛法介绍他,他欢喜接受。

  我接受这个学校,实在讲,我也想因为这样子,这是一个方便,我们能够把佛法、能够把中国伦理道德传统的东西带到学校去。首先「同事」,就是教授,教授就受影响,常常接触、常常听我说。他们这些人非常聪明,接受的能力很强,一说他就懂,感到非常欢喜。他懂得了,他就会教学生,就影响学生。这就是「利行、同事」,都是属於普贤的第三愿,「广修供养」。

  所以我们供养,真正的目标是供养什么?供养智慧,供养伦理道德,这是我们真正的目标,其他的都是辅助的。在佛法讲,中心的供养是法供养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这个重要!帮助他转凡成圣。

  第四愿是「忏悔业障」。这句是自利,纯粹是自利,自利当然利他。「忏悔业障」是什么?天天反省,天天改过。无论是在生活上、工作上,处事待人接物,每天要想想,我今天做得够不够好?有没有缺陷?每天要反省。好的要继续发扬,过失马上要改,明天不能再犯。

  所以说到「忏悔业障」,佛法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哪个法门不是忏悔业障?「忏悔」两个字是我们佛经里面的术语,梵华合译,合起来翻译的。忏是忏摩,梵语;悔是悔过,这是中国的名词。印度忏摩里头有悔过的意思,把它合起来作为一个专有名词。

  「忏」著重在过失不覆藏,所以叫「发露」。就是我做的过失希望人人都知道,绝不隐瞒,绝不覆藏。过失别人都知道,当然人家批评你、责备你,骂你几句,这都是果报,就报掉了,这个业障就消除了。如果你要掩饰得很好,藏起来,人家不知道,你这个罪过永远在那个地方,愈积愈深,愈积愈厚,最后是堕三途。所以做错事情,知道的人愈多愈好,骂的人愈多愈好,罪消掉了。善事千万别让人知道,你做好多好事情都叫别人知道,人家到处都赞扬你、称赞你,果报报掉了,福报完了。人家称赞是福报,你当时就享掉了。现在这个社会许多人不懂这个道理,罪业自己覆藏,做一点点好事巴不得人家都知道、都赞叹。所以,罪愈积愈深,福,一点点小福现前,统统报掉了。这是不懂事,这是真正叫愚痴。

  所以真正做好事的人,这个世间人有,有很多人做好事,他不用自己名字,用别人,用团体。佛门同修,我知道很多用道场的名义。最普遍的,像我们现在印送经书,有很多人拿钱自己印,印哪里?印道场赠送的,不印他自己名字。这个人聪明,有智慧。这个行的善,分分它都存在那个地方,所以积善,在我们中国人讲积阴德。阴德是什么?没有人知道。积阴德,天报之厚!所以过失,不要说别人说,自己都要常常说出来,说给别人听,让别人原谅你,责备你几句,这个罪业就报掉了。这个道理,古圣先贤苦口婆心的在教诲,我们要能体会到。

  佛经里头,无论大小乘经论,处处都看到,这是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大慈大悲,从这个地方显露。我们知道要感恩戴德,怎样报答?依教奉行。我有过失,像青天白日一样,大家统统看到。所以,即使别人对我恶意的毁谤,我听了之后,我自己反省,「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」。有,很好!我的罪业,他这样子到处给我宣扬,我这个过失不就报掉了,我自己也觉悟了。因为有时候自己做错事情不知道,他提醒我,我改过自新。所以毁谤我的人、侮辱我的人是我的恩人,没有他,我没有发现自己过失。

  如果他说的是无根的谣言,他是恶意的毁谤,我想想,我没有这个过失,更好!为什么?我现在没有这个过失,我无量劫前有这个过失,那个消业障消得就更大了,好事,决定不是坏事。

  歌利王,忍辱仙人要没有遇到歌利王,他哪有那么快成佛?他忍辱波罗蜜哪有那么快圆满?幸亏遇到歌利王,遇到这样一个大善知识,把他提前了。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说的,他本来在贤劫是第五尊佛,第四尊是弥勒菩萨成佛。他提前了,弥勒菩萨退后了,什么原因?歌利王割截身体,遇到这么一个好缘。在别人看这是恶因缘,因为这很悲惨的事。好因缘,把他自己业障快速消除,把他的功德提早成就。

  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,那对於一切伤害我的人,你还会起恶念吗?一个恶念都不会起了,感激都来不及,消我的业障,把我向上提升,加速度的提升,大恩人!怎么会恨他?只有报答的念头,决定没有一丝毫瞋恨的念头;没有瞋恨,自己德行成就了,这是功夫。

  修「普贤愿」,你才得「清净土」。为什么?修普贤愿得清净心,「心净则土净」,得清净土就这么个道理来的。

  这一条恐怕我们还需要两个小时,才能把「修普贤愿,得清净土」给你讲清楚、讲明白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