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九0二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九0二卷)  2002/12/2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0902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华藏世界品」,偈颂第二大段。这一段里面总共分了十个段落,我们讲到第三段,第三有十首偈,说明世界的体性。上面曾经讲了前面四首,现在从第五首看起。我们先看看经文:

  【有刹香为体,或是金刚华,摩尼光影形,观察甚清净。】

  这是第五首。读到这一首经文,使我们想到我们这个世间,现前的社会确实迫切需要『香为体』。「香」在佛法里面代表的是德行,德香。佛经里面我们常常读到戒定真香,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,五分法身香。一般同学们都相当熟悉,但是又有几个人认真的在学习。如果我们把德香、慧光疏忽,净宗的学人在这一生当中就谈不上成就了。净土宗,香光庄严。我们看到寺院有用「香光」做寺院的名称、做殿堂的名称,香光殿、香光寺,我们一看就知道它是修净土的。「香」表德行,「光」表智慧。从名称意义里面,我们就懂得它所标榜的是什么。「有刹香为体」,这是有的佛刹以香光为体,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。

  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,当时有些大德们告诉我,虚云老和尚曾经在香港住过一个月,他老人家回到中国去了。香港同修给他建一个精舍,我去参观过。我跟虚老和尚没有见过面,听这些同学们告诉我,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、剃一次头,这是个修苦行的。身上穿的衣服,我们从照片上看到都是补丁,没有补丁的衣服照片,几乎我一张都没看见过。我看过二、三十张照片,衣服都是有补丁的。衣服领子后面油垢很深,颜色都是黑色的,他也不洗。他不洗澡,也不洗衣服,但是他身上放清香。我们一般人三天不洗澡,这身上气味就很难闻。他一年都不洗澡,身上放清香。这香从哪里来的?

  我们读《华严经》,香为体。香从哪来的?香是自性本来具足的。《华严经》末后「出现品」里面,佛说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大家平等的。九法界一切众生,哪一个没有如来的智慧?如来的智慧是圆满的智慧,一丝毫欠缺都没有。真的像一般人、宗教家里头赞叹上帝、赞叹神,无所不知!自性本具的智慧,无所不知;自性本具的德能,无所不能。这个德能是能力,我们今天讲的技能,都是圆满的,都是平等的。诸佛如来能,我们也能,我们的能力跟他没有两样。一切众生皆有诸佛如来的相好,相好是福报!他能够一年都不洗澡,身上放香气,这是相好,自性本具的。我们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到哪里去了?佛说我们都有,跟他一样。现在是他有,他完全现前了。虚老和尚修得不错!自性的,真正是宝香往外透,这说明他修得不错。

  我们学佛多年,出家多年,身上气味难闻,甚至於还有口臭,自己不觉得,周边的人清楚。你修行有没有功夫,你能够瞒人吗?都表现在这个形象上。如果修行功夫得力,肯定智慧增长,佛经里头常讲烦恼轻,智慧长。由此可知,我们的性德: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为什么会失掉?失掉了就是烦恼。佛在经上说,众生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你的性德透不出来,你不如诸佛菩萨。诸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?就是他能够把妄想、分别、执著断掉,所以他的性德现前,一切时一切处,你接触他,你都能够体会到他的智慧、他的德能、他的相好。我们世间人,哪一个人不求这三桩事情?但是不知道这三桩事情是自性本来具足的。

  佛法里面修学,宗门常说修行的目的,我们修什么?宗门讲「明心见性」。其实哪一宗、哪一派、哪一个法门不是明心见性?统统是,都是明心见性。说的名称不一样,其实是一桩事情。教下讲「大开圆解」,净土里面讲「一心不乱」,名称不一样,都是一桩事情。我们今天心不明、性见不到,被障碍,被盖覆了;就是被烦恼习气、被贪瞋痴慢、被妄想分别执著盖覆住,香没有了,光也没有了。光是智慧,智慧没有了,智慧就变成烦恼,变成贪瞋痴慢,香就变成臭气,道理我们要懂。然后才知道,才真正明白、觉悟过来,我们修什么?去烦恼而已,没有别的。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迷惑,都搞清楚、都搞明白了。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是一桩什么事情?这是我们一般讲事实真相。真相是什么?《般若经》上讲得好,《般若》的分量多。《心经》大家念,都念得很熟,《心经》是六百卷《大般若》的菁华、心要,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,「五蕴皆空」。几个人能体会得到?

  世尊当年讲「般若」讲了二十二年,现在在《大藏经》里面,《般若经》的分量最大,比《华严》大多了,它有六百卷。《华严》八十加四十,除掉重复的,只有九十九卷。但是六百卷《大般若》总结一句话,世出世间一切法「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诸佛如来看清楚了,法身菩萨看清楚了,所以他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,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也没有执著了,性德於是现前。所以他只生智慧,不生烦恼。就像《坛经》六祖惠能大师给忍和尚说的话,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。我们如果碰到忍和尚,一定说弟子心中常生烦恼。为什么我们常生烦恼,能大师常生智慧,原因懂了吗?他放下了,我们没放下。放下了就常生智慧,没放下就常生烦恼,道理在此地。道理真搞清楚了,要从心里面真正放下,那叫修行,那叫功夫。那个时候我们这个身,香为体。自己的身,体是香光,我们生活环境这个体也是香光。为什么?经上常讲「境随心转」。凡夫很可怜,凡夫是心被境转,诸佛菩萨是境随心转;境随心转是决定正确,心随境转那是造业。

  曾经有同学问过我,问我什么叫随缘?什么叫攀缘?这两句话要讲到绝对的标准,那就是随顺性德叫随缘,随顺烦恼习气叫做攀缘,这是大乘法里面绝对的标准。这个话不太好懂,我们把它说白一点,大家能得受用。白一点,标准降低了,不得不降低。随顺经典上的道理、教训,我们依教奉行,这叫随缘。要是随顺自己的意思,自己的习气,自己的想法、看法,大概都是攀缘。这个理很深,境界很广,务必要细心去思惟、去观察。攀缘跟随缘关键的地方在用心不同,一个用真心,一个用妄心。所以我们读到这一句经文,深深有感慨,我们自己要想成就,不能不著重德行,德行的修养超过一切。

  下面一句,『或是金刚华』。「金刚华」就是光、般若,《金刚般若波罗蜜》,这大家很熟悉。「华」是菩萨所修的因行。佛门里面表法,花表因,修因;果表果报,花好果一定好。所以,通常在大乘法里面,花表六度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花代表这个。加上「金刚」,特别强调在事修当中具足高度的智慧。再往上说,究竟圆满的智慧,那是证了果的。那不是我们境界,我们能够保持著高度智慧,就不错了。为什么有些人能做得到?有些人,我们想做做不到,这个原因在哪里?原因很简单,能做得到的人,无我。「金刚华」味道深长!

  《金刚般若经》上给菩萨立了一个标准,这个标准是什么?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这个人就是菩萨,这个人就能做到。我们凡夫为什么做不到?我们有我相、有人相、有众生相、有寿者相,六道凡夫!你做不到。学佛的人多,成佛的人少,原因在此地,这一关不能突破。这一关是凡圣的分界线,这一关突破了,超凡入圣;突不破,永远做凡夫,也就是永远去搞六道轮回。佛真的是慈悲到了极处,都给我们讲清楚讲明白了,一丝毫保留都没有。我们起心动念没有把「我」忘掉,我的利益、我的好处,一切都是「我的」,这个麻烦大了。佛菩萨跟我们不是这样,佛菩萨没有「我」、没有「我的」。我没有了,哪来有我所有的?所以他统统断掉了。早年我们读诵大乘,总以为破四相大概是菩萨境界,很多人都是这个看法。细读之下才晓得,这都是读经粗心大意。过去我们讲《金刚经》,讲到这些地方才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,小乘须陀洹就破了我相,就无我相,我们这才明了《金刚经》上这个标准,真的凡圣的分界线。什么圣?小圣,小乘初果,大乘菩萨是初信位的菩萨。这个道理要是不懂,这个境界你怎么能够转得过来?你学佛功夫怎么会得力?

  跟诸位说,学讲经不难,利根的人一个星期就会讲经。再笨的人,从前李老师训练讲经的这些同学们,一个月;再笨的人,一个月都能把他教得出来,上台都头头是道。入境界就不行了,李老师无能为力。怎么入境界?你的知见,就是你的思想、见解、言行跟佛菩萨一样,这个难!这是真功夫。为什么?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,确确实实六道凡夫做不到的,你能做到。这在佛门里面称之为英雄豪俊,别人办不到的,你能办到。佛,我们供养佛的大殿称为「大雄宝殿」,那个「雄」是英雄!英雄是什么意思?别人做不到的,他能做到。六道里头没有英雄。你做到国王、做到天王、做到大梵天王、摩醯首罗天王,都不能称英雄。为什么?你的烦恼断不了,习气断不了;真的,他没有办法。你有力、你有权、你有势、你有福报,你能够消灭一个国家,你能够统治全世界,你能够统治三千大千世界,你的烦恼习气断不掉,不算英雄;能够克服自己烦恼习气的,大英雄!转凡成圣,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佛称「大雄」,这里头义理深广无尽。

  第二句,「或是金刚华」,我们要是落实在生活当中,就在日常生活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,都充满了真实智慧。因就是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由因感果,因好,果报好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这一生当中,人生实在讲时间非常短暂,纵然你活到一百岁,真的是一弹指,很短很短。这两天,我的故乡有不少朋友来看我,我问问我小时候的状况,小时候我有些玩伴都不在了,五十、六十就过世了。想想那个时候就像昨天一样,你说有什么意思?看看些故人,都是一些坟墓,感慨万千!人不能不在这个地方觉醒过来!醒悟过来,真正聪明人,我们要想到来生、要想到后世,来生后世我们到哪里去?《华严经》上讲得好,世界无量无边都是我们的去处,有很好的诸佛清净刹土,有不太好的,像我们这个世界五浊恶世。好地方很多!好地方,好因你才能生到好报。

 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,在这个世间修好因。好因,我们刚才讲到: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佛都是讲这个,就这三桩事情,这是性德的流露,自然的流露。怎么个修法?最精要的纲领,这是简单不能再简单的,两个字「净、善」。心要清净,净生慧,善生福。智慧,清净心生的;相好,善行生的;德能,就是净跟善合起来生的。你们想想是不是有道理?所以,我们修的是什么?心纯净,没有一丝毫的染污;行为纯善,没有一丝毫的恶行。那我们的果报就是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德能、圆满的相好。这三种圆满将来到哪里去?看看这个世界,那一定是诸佛如来的报土。十法界里头,不是九法界。这叫「成佛之道」,成佛之道是这么修的。那这一生过得很快乐,很自在。快乐自在不是说你有地位、你有权势、你很富有,不是的,与那个全不相干。心地清净,行为善良,这个人自在快乐。那个生活在这个世间才叫随缘,什么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。真的是我们平常所讲的,「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没有一样不好,你能真正入这个境界,果报殊胜!《华严经》说的许许多多清净庄严的国土,那都是将来自己要去的地方。

  下面这两句是形容。『摩尼光影形』,「摩尼」是梵语,意思是自在;摩尼是如意,如意的意思。「光影形」,这都是法身菩萨果地上的境界,而实际上我们这个世界又何尝不是!我们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够证得。我们看这个刹土,五浊恶世,佛在《弥陀经》上讲五浊恶世是随顺众生说的,随顺众生知见,不是他自己的境界。如果他自己境界,看我们这个刹土清净庄严,这就说明境随心转。《华严》上所说的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大乘经上所说的「从心想生」,所以心想太重要了!

  我们学佛最要紧的、最殊胜的就是要学『观察甚清净』。我们看今天的世界,今天世界是乱世,你能在这里面看到清净吗?我们看不到。为什么看不到?因为我的心不清净,你怎么能看到外面境界清净?法身菩萨为什么能看到我们这个世间清净?不但看到我们这个世间清净,畜生道清净,饿鬼道清净,地狱道也清净。为什么?他的心清净,清净心看什么样的境界都清净。我们的心不清净,我们的心染污,我们看极乐世界、我们看华藏世界也不清净,这就说明「境随心转」。所以你要想看到真正清净的世界,先修清净心,「心净则佛土净」。佛的净土你见到了,你享受到了,那真正叫享福。所以享福不是从外面,是从内心。佛法叫内学,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佛说这个说得好,中国古人也有这个讲法。那时候佛法还没传到中国,《吕氏春秋》里面有几句话跟佛经上这个意思非常接近。它也讲到世出世间一切事,必定先从自己身上来修,这跟佛讲的是一样的。它讲得很具体,「成其身而天下成」。这个「成」是什么?成就自己的智慧、德相,那就是自己成佛了。自己成佛了,一切众生都成佛。佛经上有这个讲法,菩萨成佛的时候,他看到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,境界转了。「治其身而天下治」。那个「成其身而天下成」是佛境界,那是诸佛如来;「治其身而天下治」是菩萨境界,是在修!修,从哪里修?修自己,自己修好了,天下人都好了。为什么?影响别人,自自然然产生摄受影响的力量,这就是教化众生,这是佛法讲的度众生。你怎么个度法?度就是今天讲的教化,帮助、协助。你自己不能成就智慧,不能成就德相,你就没有能力影响别人。你天天用言说不行,言说,人家看你,你没做到。你做到了,人家自然服你;你做不到,人家瞧不起你、轻视你,不会相信你。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时代。所以,那个治是菩萨。

  末后一句话说得好,「为天下者」。「为天下者」,就是我们四弘誓愿里面讲的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你要发心度一切众生,不在众生,在自己,这话说得好!你先把你自己度好了,天下所有一切众生都得度。这个意思很深很深,很不好懂。我们没有这么多年大乘法的薰修,《吕氏春秋》这一段东西看不懂。所以,他能说出这几句话,不简单!不是过来人说不出。从这个地方我们又明了了,诸佛菩萨在这个世间随类化身、随机说法,能写出这几句话的,最低限度在佛法里面讲是法身菩萨,不是法身菩萨说不出的。

  佛法虽然没有传到中国来,佛菩萨早就在中国应化了。不是以佛的身分,以普通人的身分、学者的身分,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,表演给大家看。这是我们中国称为道德之人,这个人有道德,有学问、有道德。中国一般人对於读书人,特别是有道德的人非常尊敬,他是社会大众的楷模、模范,许许多多都是佛菩萨应化的。我们想在中国如是,其他国家地区哪有不如是的道理!这就是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,现什么身。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,为什么?他无我。佛菩萨身相怎么现的?众生喜欢什么身相,他就现什么身相,这就叫随缘,恒顺众生。

  这个理念、这个道理、这个事实,就能够给现代这个世界化解冲突,带来和平。今天世界上许许多多从政的政客、政治家都知道,社会的安危,族群跟宗教是不可忽略的一环,这个认知是正确的,没有错误。你怎么样把宗教团结起来,把族群团结起来,让宗教跟族群当中和睦相处,而没有矛盾产生,这在大乘法里头就有了。你看世间许许多多宗教,他们都供奉他们的神明,都相信他的神是宇宙之间唯一的真神。他不承认其他宗教的神,那都是邪神,不是真神,他的神才是真神。这两个宗教各有各的真神,那真神跟真神就打架了,麻烦就来了。现在我们知道真神确确实实只有一个,在你这个教里面变现出这个身相,你的教主;在他那个宗教里头,就变现出他那个宗教。其实他是一个神,他的身相不一样。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「原来全世界宗教是一家人」,问题不就化解了,冲突就没有了!事实确实如此,随类化身!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。

  所以,宇宙是多元的,这个一定要肯定;绝对不是一元的,是多元的。从什么地方去体验?从我们的身体,我的身体是多元的。一个身,许许多多不同器官组成,不就是多元的吗?眼是一个器官,能见;耳是一个器官,能听;鼻是一个器官,能嗅,多元的!你不能说我的「眼」好,其他的都不好,那你不就生病了,严重就死亡了。什么叫健康?眼好,第一,耳好,第一,每一个器官都第一,身体健康。我们今天这个世界,每一个宗教都第一,每一个族群都第一,每一个国家都第一,没有第二的,天下太平!什么事都没有了。彼此互相尊重,都第一!第一跟第一也要互相尊重。所以你要真正能够体会到这个道理,把这个理念落实,落实在生活上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冲突可以化解、可以消弭,和平可以落实、可以实现。

  但是功夫从哪个地方用?从自己。《吕氏春秋》那一篇文章讲「先己」,什么事情先自己是理性。佛法确确实实,佛法叫内学,就是说佛法一切都是从内心,你要不从这个地方下手,你没有办法看到清净庄严。所以「心净则佛土净」。心净,我们眼前这个世界清净;心善,我们眼前的社会很善,都在自己用真功夫。功夫用错了是什么?完全看别人,那你就完全错了。你看《六祖坛经》,这教人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真的教导我们,一语道破。人家一生能成就,就是「不见世间过」;只见自己过,不见世间过。大乘经里头字字句句都含著有很深的义理,我们要细心去观察,到能够落实在自己的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,你就得受用,这就叫做契入少分。圆满不能,我们先求契入少分,少分的受用就说不尽了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再看下面第六首:

  【或有难思刹,华旋所成就,化佛皆充满,菩萨普光明。】

  这一首也是赞颂诸佛如来的报土是殊胜庄严的世界。『难思』是无法想像,用现在的话讲是无法想像,这个刹土太美好了。『华旋』,我们先假想许许多多不同品种的花,把它做成一个花环,各种不同的花做成花环已经很好看了,再把这个花环旋转,更美了。这种景色现在人很容易理解,为什么?现在电脑很发达,电脑里面做的图案千变万化,就是这个意思。它所表的,今天讲它所代表的,现在人讲「多元文化」,多元文化的交流就是这个现象,美不胜收。

  现代的社会,资讯发达,交通便捷,像美国这些先进的国家,现在正在发展快速的飞机。我听说这个飞机的速度比现在民航机的速度大概要快一倍到两倍。如果比现在速度快两倍的话,我们能够想像到。现在的飞机差不多一般的速度是一个小时九百里到一千里,如果这个飞机速度能够发展到二千多里、三千里一个小时,从中国到美国这个航线用公里来计算,一万里。如果一个小时飞三千里,四个小时就到了,可以早晨到那边上班,下午回家。地球缩小了。地球这一缩小,人与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,现在有人讲「地球村」,这个话讲得不是没有道理。我们大家共同住在这个村庄,怎么能不爱护?怎么可以在这里做冤家、做对头?那不是自己找苦吃?所以,多元文化这个理念必须要建立,而且一定要落实。再小的国家,再小的民族,我们要尊敬它的文化,要尊重它,要爱护它,它有它的特色。我们观光旅游到那边看到,这是不同的文化。

  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那个经题就是多元文化。华是花园,这个大花园,大花园里面收集的这些花,品种齐全,没有一样没有。你到那里去参观、去欣赏,美不胜收,叫「华严」,严是庄严,美好!经题梵文原文叫「杂华庄严」,我们中国人翻译喜欢简单,杂华,杂字不要了,用「华」就好了;庄严,庄字不要了,用「严」,所以叫《华严经》。所以,经题里面就是多元文化,就是要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、互助合作,那你才有得看、有得欣赏。如果这个花园再大,品种只有一种,你想想看有什么味道?看完之后,不必再看了,都一样。我们今天出国观光旅游,如果全世界文化都相同的,还有什么好看的?没得看了。就是不一样,所以才要去见识见识。假如变成单一的文化,全世界哪个文化强,是它的,其他的、不同的全部都消灭了,观光旅游这个行业就没有了。还有什么好出去?什么也看不到,看都一样的。我们得多想想!单一是决定不可能的,决定做不到的,只有给这个种族结冤仇。你就是把这个种族消灭了,它的怨恨在、冤仇在,将来找到机会还是要报复。

  在中国历史上,最近的,慈禧太后灭了清朝,这个因果历史上有记载。清朝在初期,还没有建国的时候,它这个族的邻近也有一个小族叫叶赫那拉氏。清族把它灭掉了,酋长在死的时候对天发誓:我这个族里头,即使剩下一个女人也要报仇。这桩事情记载在清朝宫廷条例里头,所以清朝宫廷决定不许叶赫那拉氏的人进宫,这个条例严厉实施两百多年。你看经历了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康熙六十年、雍正十三年、乾隆六十年,在乾隆下面,有嘉庆、道光、咸丰,两百年过去了,都没有出事情,於是乎就疏忽了。慈禧是叶赫那拉氏人,进宫的时候,咸丰皇帝知道,但是「这没事,都两百多年了,哪里还有这回事情」!把她接纳了,最后她把清朝灭掉了。你看看他们的酋长,报仇的那个心多么坚决,等你两百多年之后,你的运衰了,我再来,还是把你灭掉!

  冤家宜解不宜结。今天国际上的纷争用武力、用报复不能解决问题,这个仇结下去,冤冤相报,世世代代没完没了。这是事实,不是迷信!不可以结怨,要化解,才是解决问题。化解就是一定要尊重别人的文化,尊重别人的传统,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,入境随俗,快乐无比!我们几乎是半个世纪在海外流浪,走过不少国家地区。我们完全把佛法用上了,无论到哪个国家地区,我是很快就融入他们的社会,所以能到处受人欢迎。你要坚持我的那些习惯、方式,你跟别人格格不入,你跟别人做对头,不是做朋友,你的日子怎么会好过?无论到哪个国家地区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生活习惯,我们能随缘、要随缘。跟他打成一片、跟他做朋友,欢喜、快乐,我们帮助他,他帮助我们。这是从我们生活经验里面学习到的,这一套方法就能解决今天世界的纷争,就能够促进世界和平。

  「华旋所成就」这五个字,你就想它的意思有多深,不同的文化成就真善美慧。道理要懂,你要能体会得到。《华严经》字字句句意在言外,所以你看不懂的,你就不晓得它在说些什么。你真正看得懂的,其味无穷,你才能够得受用,你才能真正得利益。

  『化佛皆充满,菩萨普光明』,这两句话是形容,是说上面的成就,这个社会多么美好,全在自己。这个要用智慧,不能用烦恼。中国古人常说「处事难,处人更难」,人与人相处要高度的智慧,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。人事的环境虽然非常复杂,古人跟我们说总不外善、恶。一个是善的,顺境;一个是恶的,逆境,就两大类。佛教导我们,中国儒家、道家、古圣先贤都是这样教人,再看看外国宗教典籍里头也是这样教人,这哪能错得了!所以我们这才悟过来,古圣先贤教人的,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,是性德。他自己想出来的,为什么这么多人想,他们怎么想的都是一样的,奇怪了?自己想出来,应该各个人不一样。他们想的都是一样的,这就不是他的思想,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要细心去观察,本性、自性的性德,天然的!中国人所讲的「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」,英雄!英雄,前面讲的已经克服自己烦恼习气了,他所看所见的都是一样的,这是性德,决不是随顺他的妄想分别执著。因为从妄想分别执著出来的东西,各个人不相同;只有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,都恢复到清净心,那就会相同。所以,佛家讲的「佛佛道同」!

  我们今天用这个做一个例子,我们能够推想到,觉悟的人跟觉悟的人见解就很接近,迷惑的人跟迷惑的人见解是决定不相同。那么圣人教导我们,我们要记住,我们要学习,要真正做功夫,要真正修行。我们处逆境,逆境是我们的环境不好,很恶劣,样样都不称心、不如意,周边所遇到的都是恶人,都不是善人。处这个境界,我们应该怎么处法?这个境界古人有最明显的例子,舜王,中国二十四孝头一个,大舜。你看舜处的那个环境,他遇的那个人,那是什么人?父亲、继母跟继母生的儿子,都是跟他做对头,都是恨不得把他害死。他能尽孝,他没有看到他父亲的错、不是处,没有看到他继母、他继母生的弟弟的不是处,总是觉得我自己做得不好,为什么他们这么讨厌我?天天反省,天天改过。真的,不就是六祖讲的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他没见到别人过,他见的是自己过,天天反省,天天改过。这样子,三、四年把全家人感化了。所以大孝!中国讲孝道第一人。

  在佛法里面讲,他的父亲、继母、继母生的弟弟都是他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,他能够化怨为亲、化敌为友,这个了不起。别人在这个环境里头,起怨恨心、报复心,这个怨恨、报复就造成仇恨,愈结愈深,生生世世冤冤相报,那就不得了,那就苦不堪言!果报不是一生,生生世世。我们处逆境,遇到恶缘,要学舜王。你看,他在这个环境当中养成自己的大德大智、大德大行,感动那个时候的皇帝尧王。尧王听到有这样一个人,把两个女儿嫁给他,王位让给他。这个有道理,他能够感动他这样的父母,把他从恶人变成好人,他就能感化一国,他就能感化天下。尧有眼光,有智慧,选他做继承人。

  在佛法里面,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念过《金刚经》,《金刚经》里头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,那是逆境、恶缘。忍辱仙人,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,释迦牟尼佛说这是他的前身。他没有成佛之前,修菩萨道,菩萨修六波罗蜜。他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,遇到这么一桩事情,修忍辱!被歌利王凌迟处死,不是痛痛快快叫他死,用刀割肉,一片一片割下来,这样子把他处死。歌利是梵语,歌利王要是用意思上翻,中国人就翻成暴君,残暴、不讲理的这样一个王。菩萨修忍辱的时候,遇到这个恶王,一丝毫瞋恚的念头都没有。佛在经上说,他忍辱波罗蜜圆满了,等於说经过考试。这样的考试,你有没有瞋恚心?还动不动瞋恚念头?没有,毕业了。没有这个人来考试,你这一关没通过,你毕不了业。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念头,持戒波罗蜜圆满了,不杀生这条戒圆满了,所以两个圆满。他生什么心?感恩的心。他用什么报答?他发愿: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。所以歌利王的后身就是憍陈如尊者,释迦牟尼佛成佛,第一个证阿罗汉果,第一个得度的。这就是化怨为亲、化敌为友,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。不可以对立,不可以报复,不可以生瞋恚心。

  所以大乘佛法要能够普遍宣扬,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,这个世界上哪里会有灾难?哪里会有冲突?哪里会有什么恐怖分子?都没有了。佛法是真能解决问题,可惜没有人知道。现在虽然是科技发达,我们每一场的讲演都从网路上传播,虽然传播到全世界,听的人还是太少太少了。我所晓得的也不过是几万人、十几万人在听,世界上人口七十多亿,十几万人听,算什么!这是我们感到非常遗憾的,真正听懂的、明白的人少。

  处顺境,一切称心如意。好,顺境,遇到人都是好人,都是欢喜你的、赞叹你的、帮助你的,这个境界好!那也是考试,考什么?你有没有再起贪恋的念头。如果起一念贪恋的念头,你堕落了。这个考试,跟你说比那个逆境的时候还要严峻。一般人晓得逆境、恶缘人容易堕落,没错,不知道顺境、善缘更容易叫人堕落。在佛经里面,善财童子他就是处顺境、善缘,他不贪图富贵,他能够舍弃、能够放下。像释迦牟尼佛,你看生长在皇宫,父亲是国王,名闻利养样样具足,他的环境是顺境、是善缘。他要一贪图富贵,他就出不了六道轮回,就堕落了。他能够放下名利,能够放下权位,一生干什么?从事於多元文化教育的工作,他选择这一行,他不愿意作国王。我们在经典上读到武艺超群,他不愿意作将军,不愿意作元帅,不要财富,什么都不要。他过一个清高的生活,从事於教学,而且是义务的教学,伟大!教育家。释迦牟尼佛是教育家。

  中国古人讲的,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。所以中国立国到现在,我们讲统一,刘邦打败项羽,统一了国家;一直到今天,虽然中国这两千年来改朝换代,始终是统一的,历史上没有。全世界哪个国家都不能跟中国比,两千多年来维持统一的局面,这个不可思议。靠什么?靠教育。汉朝这些帝王了不起,汉武帝制定中国教育政策,他懂得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,首先把教育办好,而且教育是孔孟,是中国教学的主流。以后佛法进入中国,也成为主流。在中国教学,儒、释、道三家,教导这个地区,所以这个地区的人有智慧、有德行,懂得礼让;没有竞争的,只有礼让,懂得尊重别人。

  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,自古以来许多小国家、小的族群组合成的。现在中国,我们看到国家发表的,中国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,国家承认的是五大宗教,这是多元文化。多元文化能够和睦相处,几千年团结在一起,不容易!所以汤恩比博士说: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。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。不是中国政治统一世界,也不是中国军事统治世界,是中国什么东西统治世界?中国文化,不是统一,是领导世界,意思指的是这个,也就是多元文化的先进国家。我们要把这个本质看清楚、看明白。中国是多元文化最优越、最有成就的国家,足以为世界族群和睦相处、宗教和睦相处的榜样、典型;能够化解全世界的社会冲突,能够真正促进世界和平。我们要把这两千多年的经验、成果发扬光大,能够拯救这个世界。

  我心目当中看佛法,我没有把它看作宗教,我把它看作教育。所以我一学佛、一出家,我在台湾就提出「佛陀教育」,不要让社会大众误会这是宗教,这是迷信,这是佛陀教育。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,你看经上常常讲的「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」。讲经三百余会,这个「会」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他办教学的活动,办了三百多次。像我们现在办讲习班、办讲座,办这种活动三百多次,在四十九年中。他的这些讲学讲座,在当时印度(印度没有统一,那时候没有统一,都是小国家、小部落),他是各个地方去办,各个地方去教。自己生活非常简单,不接受人家供养。

  所以,我肯定世尊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家,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义务工作者,他不接受报酬,有教无类,不分你是哪个国家,你是哪个族群的,你是哪个宗教的,统统不分,只要你来,我就热心教你。跟中国孔老夫子一样,自己过最简单的生活,真正做到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,所以大家对他不能不佩服。当时他的学生有国王、大臣,也有乞丐,他心目当中一律平等,平等心待人。对於世出世间法,没有一丝毫贪恋,没有一丝毫迷惑。所以在逆境顺境、善缘恶缘这里头,真正把「贪、瞋、痴、慢」这四个烦恼断掉了,连根都拔除了。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。所以学佛,对於佛一生的事迹,佛的理念,佛的愿望,佛一生所作所为,你都不知道,你学什么佛?我们学佛是要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,就是在境界里头把贪瞋痴慢断尽。

  所以我在前年移民到澳洲,离开新加坡,我写了一副对联。「处逆境,随恶缘,无瞋恚,业障尽消」,好事情,不是坏事情,消业障的!那些恶人对待我,毁谤我的、侮辱我的、陷害我的,都是我的善知识,都是佛菩萨,他帮助我消业障,我感激他!没有一丝毫怨恨心,没有一丝毫报复心,我也学释迦牟尼佛。下联是「处顺境,随善缘,无贪痴,福慧全现」,我们这些年学习佛法没有白学,真用得上!在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里真用得上。不论外面环境是什么,永远保持自己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。能保持得住,心在道上。什么是道?「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这是道,大道!这是性德,这是自己的真心本性。一切时一切处,不失真心,不失本性。在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,这叫随缘。这里头没有攀缘,随缘跟攀缘从这个地方生。

  然后你才能真正看到『化佛』,所有一切众生都是「化佛」。化佛,你不好懂,把这个字颠倒一下,「佛化」,都是佛变化的,怎么会不感激?善人,佛变化的;恶人,也是佛变化的。佛变化个恶人来考考我,看看你的德行、你的功夫有没有成就?你还会不会起瞋恚?还会不会有不高兴的念头?来考考你。化善人、顺境也是来考试的,看你有没有贪爱?果然在一切境缘当中,如如不动,你成就了。全是化佛,全是菩萨。所以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就看你用什么心,现在人讲的你用什么眼光、用什么角度去看。真的,外面境界没有善恶,没有是非。蕅益大师就讲得很好,「境缘无好丑」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没有善恶,没有好坏。善恶、好坏从哪里生的?从自己心里头生的。自己心善,没有一样不善;自己心不善,没有一样是善的。蕅益大师《灵峰宗论》里头讲过,《六祖坛经》里头也是这个说法,希望我们要会读、要会体会。

  所以,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,在这个社会,一样的常生欢喜心。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没有差别,入了境界没差别,跟华藏世界没有差别,法界是平等的。这是真正的学问,真正的功夫。你要不在生活上去历练,不能落实,你会听会讲,没有用,你的烦恼照样起现行。换句话说,贪瞋痴慢常常发作,这就不行,这就造业;业后面一定有果报,你还是落在这个里头。我们再看底下一首,第七首:

  【或有清净刹,悉是众华树,,妙枝布道场,荫以摩尼云。】

  这首偈是从比喻上说的,这个比喻意思很深,里面的含义完全是讲圣贤的教育。第一句是说这个社会好,这个世间好,『清净』。它的清净从哪里来的?下面就讲,『悉是众华树』。这个「树」,我们前面讲了很多。树代表什么?建树,我们今天讲建立,就是这个意思。树立,这一切事业,我们立一个事业,我们立一个学校,我们立一个机构,佛法里用「树」来做代表。它这个建树是什么?它这个建树是「华」。华表什么?华表大乘佛法,代表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。你懂得这个意思,你就晓得「众华树」,就是这个社会各个不同的教育。像我们现在的社会,许许多多的大学,许许多多不同的科系,「众华树」。

  但是现在这个世间学校很多,科系很多,没有圣贤教诲,这很遗憾的。我在澳洲为什么要参与大学?实在讲参与大学对我来说,浪费我的时间,浪费我的精力,我去那里有什么意思?不如我在自己摄影棚里面天天上课,我面对的同学们,大家在一起共学的,比学校学生多得多!昆士兰大学学校才三万多人,格里菲斯大学也只有三万多人,南昆大的学生更少,不到一万人,哪有我们网路同学来得多?为什么去参与?就是因为现在大学里头没有圣贤教诲。我们去的目的,把圣贤教诲带进去,希望他们了解到,这个世间学说里头还有佛学教育。这一门东西里面,有许许多多他们向往、追求而没有发现的,在这里头。

  哪些东西没有发现?头一个,发财!全世界人都希望发财,学佛的人一定发财,不学佛的人难。这里头有教你发财的、教你聪明智慧的、教你健康长寿的,世间人就想这三样东西,想疯了,想不到!哪里晓得都在这里头。你要把这个学会了,发财的秘诀得到了,聪明智慧的秘诀得到了,健康长寿都得到了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一点都不假,这么好的东西。

  中国古人聪明,你看历代帝王都是虔诚的佛弟子。你看看中国朝廷,哪一个帝王朝廷里不请法师去讲经的?都听、都学。近代的,你看看清朝宫廷里面,请法师讲佛经,请儒家讲儒家经典,请道长讲道藏,真学,他真懂!他要不学了,慈禧不要,慈禧不请这些法师讲经,要这些人当她的顾问,不请他们到宫廷讲经。她在宫廷里搞什么?驾乩扶鸾,这叫真搞迷信,所以她把国搞亡掉了。这个事情是从前我的老师告诉我的,章嘉大师,章嘉大师在清朝是国师。慈禧喜欢、相信扶鸾,国家大事,很多重要的事情扶鸾来决定,这是很大的忌讳。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,「国之将兴听於民」,你国家兴旺;「国之将亡听於神」,你听鬼神的,你这个国就快亡了。《左传》里头讲的。国家兴旺是你听老百姓的,老百姓想要的,你能满足他,你得人民拥护、支持你。你听鬼神的,就完了,不顾人民的死活,听神的,国家亡。

  所以扶鸾确实是有这些事情,因为我小时候见过这个东西,我看到的时候始终摆在心里,解不开这个谜。小时候,那是抗战初期,我住在福建,福建人喜欢搞这个东西。但是它那些扶鸾,我看到的时候不能不信,为什么?扶鸾的这个人,扶乩的这个人,不认识字。多半是什么?挑水的、卖柴的、拉黄包车的,随便就找两个人来。那个乩盘一个人扶一边,居然在沙盘里面就写出字出来,你不能不相信,他不认识字。大概一个小时会写出几十个字。以后我在台湾也遇到,台湾是乩童,职业的,别的人就不能做,专门他一个人搞。一个人搞的时候,我在沙盘上看,看很久,动得好快,我一个字也看不出来。他一面动,口里就一面念,一个小时下来的时候,写了好几千字。我就把这个事情请问章嘉大师,他说:这个靠不住,这个很容易被人欺骗。但是不认识字的,那个是可靠。虽然可靠,多半是灵鬼,他也想做一点好事,劝人行善。所以小事情很灵,大事情他就乱说。他也要面子,不知道他也说他知道,反正你也找不到他。小事很灵,大事不可靠。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。所以,乩童是很难相信的。

  所以「众华树」是教育、是教学,学校多,科系多,科目多,那叫项目多。『妙枝布道场』,「妙枝」就是它的枝叶,枝叶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学院、学系、学科,样样都有。『荫以摩尼云』,这是一个教育非常发达的社会,非常发达的地区,人人都受过圣贤教育,人人都受过技术能力的教育,这个社会怎么会不真正相融!道理在此地。佛在此地教导我们,只要把教育办好,圣贤教育著重於品德,人有品、有德、又有技能,自自然然为社会、为众生造福,他不会伤害社会,不会伤害众生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