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八八九卷) 2002/10/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0889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「十海所管之海」,第七海,第二段最近轮围山海,看它所持的二十层佛刹。前面还有一句是前一段的总结,我们把这个文念一念:
【如是等,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。】
这个就不必再加以解释了。我们接著看最近的轮围山,他举的例子:
【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,名阎浮檀宝藏轮。世界种名普音幢,以入一切智门音声为体。】
我们看这一段,这是第七海『最近轮围山』的『香水海』,举这个例子来说,海的名称叫『阎浮檀宝藏轮』。阎浮檀金,世尊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,我们这个世间的金是以阎浮檀金成色最好。众生福薄,阎浮檀金在这个世间就消失;众生有大福德的时候,这个阎浮檀金就出现了。从这个名称上来看我们就知道,藏识之中有这一类的种子习气,这一类种习也是过去生中,多生多劫,都是在佛门当中修积的。名称里面我们细心去观察,福慧双修。「阎浮檀宝藏」,福!后面还有个「轮」,轮是慧,这是法轮常转;法轮是表法的,包含世出世间一切法。「法」需要人去推动,所谓是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,如果没有人来学习、修行、弘扬,这个轮就终止、就不动了。我们晓得它在某一个地区不动,在另外一个地区可能动得非常的舒畅,这些理跟事我们都能够想像得到。
我们这个地球上佛法衰微了,在娑婆世界这个大世界里面,其他地区不会跟阎浮提一样,世尊、诸菩萨、声闻、缘觉可能在他方正在大转法轮。这一桩事情决不是佛菩萨偏心,真正的原因是众生的福德因缘。诸佛菩萨恒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。我们今天这个世间,这一切众生迷在物欲之中,烦恼习气太重,我慢高山,总以为自己聪明、自己有智慧,把古圣先贤看轻了。认为自己超过佛菩萨,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,他还感到骄傲!以这样的因缘,佛菩萨不能示现在这个世间,这是佛法衰微的真正原因。
什么时候佛法会兴旺?众生觉悟、回头了,知道自己错了,这个时候希求佛菩萨来帮助,佛菩萨就来了。实实在在说,只要能忏悔,只要肯回头,佛菩萨真的好讲话,一点都不难为人。凡夫有时候碍於面子,心里真的想回头,口里说不出。只要你有这个意思,自然有像世尊当年出现的时候,净居天人(四禅天,四禅五不还天里面的天人,净居天人)来到这个世间向世尊请法,请佛住世、请转法轮,有人来代请!给你面子。这是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世尊当年示现八相成道,想必他方世界类似这种情况的一定不少。由此可知,只要心里头有一念想回头,帮助的人肯定有,有人代你请佛住世、请转法轮。
『世界种,名普音幢』,这个大世界里头,这是个大宇宙、大世界,里面有二十层佛刹。诸佛菩萨、世出世间的善友在这个里面讲经说法,很普遍!这个世界种叫「普音幢」。『以入一切智门音声为体』,这一句是说的教体,也就是说诸佛菩萨在这个地方教学的内容,帮助众生契入一切之门。此地讲的「一切智」,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一切种智,前面跟诸位说过了。佛菩萨大慈大悲於此可见,就像《法华经》上所说的,诸佛如来示现在世间,「唯说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」。方便是阶梯,帮助你提升,像台阶一样一阶一阶往上升,方便就是这个台阶。那我们知道,像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阿含、方等、般若,这都是阶梯,到法华涅盘这才到圆满。下面我们看它所持的世界,二十层世界,这里都是略举四条。第一个:
【此中最下方,有世界名华蕊焰,佛号精进施。】
我们看了应当知道学习。『世界名华蕊焰』,这是万行因华,放光。这个世界学习大乘菩萨法的人很多,而且都很有成就,这个成就从「焰」上看。佛在此地教化众生,教化的总的纲领是精进、是施,『精进施』。我们在佛法里面了解,这是六波罗蜜里面的两条。世尊在我们这个世界,六波罗蜜里面也给我们讲了两条:布施、忍辱。六条,你看看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上所讲的,特别这两条讲得多,其他的像持戒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讲得少,布施跟忍辱讲得多。这什么原因?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这两样病很重;一个是悭贪,一个是瞋恚。布施是对治悭贪的,忍辱是对治瞋恚的。阎浮提众生的病很多,这两种很严重;治病也是如此,严重的先对治。我们看这个「华蕊焰」世界里面的众生,大概悭贪毛病也相当严重;另外我们看他用「精进」,大概懈怠、放逸这个毛病严重,所以用精进。
六波罗蜜对治我们六种根本的烦恼、严重的烦恼,我们要知道。佛教我们修学佛法,我们希望要开悟、要证果,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是开悟,没悟不能学;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是证果。你想开悟、你想证果,先决的条件是断烦恼,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。你烦恼不断,你怎么能学法门?所以六度是帮你断烦恼的。布施是帮助你断悭贪,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,不是学的。你有这些烦恼,你就迷了自性,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、德能、相好统统不能现前,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,把自己的菩提心变成了烦恼习气。世间本来没有六道三途,六道三途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,自作自受,佛说之为「可怜悯者」。
佛教我们如何脱离?先教你修布施。布施什么时候圆满?悭贪断掉就圆满了。可见它不是对外,它对内。要对外,那到处布施,那是永远没办法圆满的;对内!是治自己的病。自己有的决定不吝啬,自己没有的决定不希求,布施波罗蜜圆满。持戒是度恶业,不但身、口不造恶业,恶的念头都断掉了,那你持戒波罗蜜就圆满。瞋恚,像歌利王割截身体,忍辱仙人没有丝毫的怨恨,还生起感恩的心,忍辱波罗蜜圆满。永远不会再懈怠退转,精进波罗蜜圆满。一心不乱,心不颠倒,禅定波罗蜜圆满。於世出世间一切法,正知正见没有一丝毫疑惑、邪见,般若波罗蜜圆满。
你看看佛给我们开的方子是治病的,我们现前这统统都要修,因为我们的病很多,而且都很重。尤其这一尊佛的德号对我们现前学习非常契机。我们今天放不下,布施是放下;我们今天确确实实懈怠懒散这个毛病非常严重,佛教我们精进。精是精纯,也就是我们常常提示的「一门深入」,一门就精,学得太多、太杂就不精。修学一定要正确的了解,我学习的目的何在?我希望得的结果是什么?这个不能不知道。如果你希求的结果是广学多闻,那你当然不愿意一门深入;你希望多门并进,你求的是佛学常识,希望自己常识丰富,这样的人很多很多。真正学佛的人目的不在此地,他希望得什么?他希望得三昧,真正希望得三昧,那就是一门深入。三昧是禅定,三昧是正受。方东美先生把佛教介绍给我没有讲三昧,但是他讲了正受,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你们想想看这一句话是不是正受?正受梵语就叫三昧。你要真正在佛法里面获得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那除精进之外,没有第二个办法;佛学常识再丰富,你可以拿多少个博士学位,「正受」没有!正受是什么?心是清净的,心是平等的。「清净平等觉」你得不到,清净平等觉才是正受。
我们学习的目标要纯正,我们修念佛法门,我们得的三昧就叫做念佛三昧,念佛三昧功夫深了,就开智慧。诸位要知道,这个念佛三昧就是我们净宗里面所讲的一心不乱。古大德在注疏里面告诉我们,一心不乱也有上、中、下三等。下等的叫功夫成片,伏烦恼,没断,功夫得力了。中品的叫事一心不乱,三昧成就了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,功夫成片的人生凡圣同居土。上等的念佛三昧,理一心不乱,智慧开了,明心见性,那就是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说的法身菩萨。要不是精进,你得不到!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教导我们的方法肯定是正确的,不能怀疑!你要怀疑,你要去研究,「古人这个方法不合科学的逻辑」,你不愿意接受。好吧!那你去学科学去!确确实实现在科学的方法跟佛家传统的方法不一样,科学方法一入门是广学多闻。
胡适之好像曾经讲过,做学问好像金字塔一样,先是广学多闻,然后慢慢的搞一门,金字塔底盘很大,到最后塔尖。这个比喻不错,从博最后到约,这一门。那我们看金字塔,你看这个形状,它到顶端不能再提升了,它有极限。佛法的修学不是这样的,跟这个恰恰相反。佛法修学像一棵大树一样,先扎根,根是一门,一门深入,扎根,慢慢树长大之后枝叶繁茂,也像一个金字塔一样,活的,它不是死的。它那个顶端年年还往上长,它没有极限。金字塔有极限,千年老树没有极限,这是佛法跟西方科学修学的观念不相同,我们要认清楚。佛菩萨这一套方法传了几千年,这几千年当中,每一个时代都有开悟的、证果的。如果你说这个方法不好,不合乎逻辑,有人用这个方法开悟证果了。那么你现在要采取西方的科学方法,有没有人开悟?有没有人证果?这些年来应该有不少次的实验。
现在在海外、在中国都有很多佛学院,佛学院里面教学的方法,大概都采取西方科学方法。我看到他们所修学的课程有十几、二十门,教学的方式跟一般学校没有两样。每一个学年,每一个学期,少的有四、五门,多的有六、七门,同时在教学,这跟中国古时候学习概念不一样。中国古人,无论是世法、佛法都是一门,一门学好、学毕业了,就是学完了再学第二门,绝对不会让你同时学两门;一门一门的学。从前私塾先生教学,虽然学生都在一个课堂,十几个学生,每一个学生学的功课不一样,每一个学生进度也不一样,应机施教!学生里面有根器好的,聪明伶俐,有悟性、有记性,他的进度就比别人快;根性迟钝一点的,记忆力差的,他的进度就比较慢;各人学各人的,一个教室。那个班我小时候好像上过四个月。我是六、七岁的时候念过私塾,以后私塾就没有了,就改成短期小学,里面课程编排的方法就不一样,不是一样一样学了。学生,那是开班像一年级、二年级,同学都学一样的课程,一样的进度,这跟私塾完全不一样。私塾十个学生、二十个学生,各人学各人功课,各人有各人进度,不一样。老办法有老办法的优点。
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,李老师开的叫「经学班」,他用这个名词,就是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,经学班,我参加这个班。我们这个班上有二十多个学生,李老师教我们这些也是各人学各人的,一门深入。但是他是每一门课两个人学,为什么两个人学?因为学了上台要讲的,不是说学了不讲,这个不可以,学了就要上台讲;一个是讲闽南话,一个讲普通话。两个人坐上台上好像是有翻译的,其实两个人学的是一样的,进度也是一样的,两个人一组;一个是用闽南语讲,一个用普通话讲。如果无需要翻译的,就是讲堂听众,你在大讲堂里面讲经的时候,听众如果只使用一种语言的话,我们一定肯定李老师教学跟私塾完全一样,各人学各人的,不可能有两个人学一门功课的。这是当时讲经堂里面的听众有两种语言的,有人不懂闽南话,有人不懂普通话,所以必须要两个人上台去表演。
这都是著重在精进,「精进施」,好!精进财施、精进法施、精进无畏施,果报不可思议。果报显示在世界名号之中,「华蕊焰」,这个世界多美好!佛在当时当地教化那个地区的众生,以这个为教学的总纲领(我们今天讲指导的纲领、指导的原则),肯定是契机,才能真正收到教学的效果。我们今天学佛也抱著弘法利生的弘愿,自行化他。但是我们的德行没成就,智慧没开,我们看社会许许多多的大众,迷得比我们还深,没有机缘接触佛法,这正是我们要发大慈悲心的时候。我们用什么方式把佛法介绍给他们?方法太多了,佛家讲善巧方便。许许多多方法当中最重要的,自己真学,这是无量无边善巧方便的根本。你学习,你把你自己学习的成绩端出来,方便就有了,那个法子就多了。如果自己修学没有成绩可言,你有什么方便?说老实话,什么方便也没有,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说的「自己未度,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没这个道理。
善巧方便里面,对别人来讲最重要是自己的形象,什么形象?自己修学成就的形象,这个成就就是果报,这是最具足说服力。譬如常说的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这一句话非常中听。为什么?世间人贪求无厌,你就用他的贪心,从贪心这个地方引导他入门。你要贪财,那我们确确实实有财富,这个形象拿出来给你看;你贪聪明智慧,我们也能把聪明智慧端出来给你看;你贪图健康长寿,我们也把健康长寿拿出来给你看。他这一看,他就知道这是真的,这不是假的,他心就动了。你没有形象,单单这样给他说,那要善根福德。真的在这一点,我还是有一点善根福德。方东美先生当年把佛法传给我,告诉我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方先生可以说在精神上他有最高的享受,物质上他很清寒。一生教书,当时台湾的教授待遇也很薄,买书都买不起,他说的话我还是相信,这就是属於善根。我能接受,我能认真努力去学习,依教奉行,这才有一点成绩能拿得出来。你没有真正成绩拿出来,谁相信你?这个世间度化众生非常困难,头一个人家看你样子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所持佛刹的第二段:
【此上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与金刚幢世界齐等,有世界名莲华光明幢,佛号一切功德最胜心王。】
这个地方我们又看到『一切功德』,下面一段还有「无量功德」。佛法修学对「功德」这一桩事情确实相当重视,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。修积功德要这么执著吗?你要这么想法,你全想错了;如果里头有分别执著那是福德,不是功德。功德要离一切相,但是初学的人,离相,不可能。初学的人还是从著相修起,慢慢修到离相,才是真实的功德。著相从哪里修?所以我们今天著重在「德」,德是双关语,可以说是得到的「得」;功是因,得是果!修功当然就有得。这个德也可以说之为道德的「德」,你所修的功要与道德相应。这个修法实在讲,在大乘佛里面讲还是属於福德,不是真实功德,但是开始修学是一定要经历这个过程。
真正的功德是什么人修?说老实话,法身菩萨。他们所修的一切法无不是最胜功德,凡夫哪能做到?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们,他们成就的是功德,那不是假的,绝对不是六道凡夫能够相比的。他烦恼断了,见思烦恼断了,尘沙烦恼也断了,当然是功德。但是虽是功德,不纯。为什么?无明烦恼没断。断烦恼是功,入佛境界是德。你看,见思烦恼断了是功,证阿罗汉果这是德;尘沙烦恼断了是功,证权教菩萨这是德;无明烦恼破了,证法身菩萨是德,这是真实功德。
在我们六道里头,断恶是功,得善报是果德。你真的是下了功夫,这个功夫一定有结果,果德皆是人天福报,果德有多大,那看你修功有多么大,因跟果一定是相应的。《了凡四训》里头把这个道理讲得很透彻,希求世间福报的人不能不知道。常言说得好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求人天福报,佛法里头有这些理论、有这些方法,你要是根据这些理论,依照这个方法修行,人天的富贵垂手可得。在中国历朝历代,依照这些方法修行而得功名富贵的人不知道有多少!非常可惜的,这些人心量不大,眼光不远,他得一点人天富贵,他就很满足了。我们想想谚语里头常讲的「量大福大」,有道理。人天福报不究竟,享福的时候总不能够避免造业,享福的时候不造业那要真功夫;说实话,那个人不是凡人,肯定佛菩萨示现的。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应以帝王身而为说法,佛菩萨就现帝王身;应以宰官身而为说法,菩萨就现宰官身。佛菩萨有能力,无处不现身。
像在中国历史上,印光大师常常赞叹的范仲淹,菩萨!他不是凡人,凡人做不到。官做到宰相,做到元帅,那真叫文武全才。国家给他俸禄非常丰厚,朝廷一品官,他把他的俸禄救济贫寒苦难的众生。我们在《义田记》里面看到,他以他的俸禄养三百多家,这像我们现在讲的弥陀村一样。办很多义学,看到贫苦人家的儿女,有些长得很清秀、很聪明的,可以读书的,他请老师来教,替国家、替社会培养人才,那属於法布施。救济贫困是财布施、是无畏布施。我们看到范先生的果报非常殊胜,难怪印祖那么样的赞叹。印祖不轻易赞叹人,他对於中国历史人物最佩服的,孔老夫子,其次就是范仲淹。苏州灵岩山寺离范家很近,可以说他们是邻居、是老乡。他所修的,功德。范先生一生过清贫的生活,那么样的富贵,还过清贫的生活,把他的富贵与一切众生共享,他做到了。他不是说,他是真做到了,做给大家看。这里面含的密义我们清楚,希望做大官、大富大贵的人家要以他为榜样,你看看富贵怎么学佛。范仲淹是佛教徒。无论在社会上你是什么样的身分,过什么样的生活,都是给社会大众做榜样,做最好的形象。这是教化众生,这是佛陀教育。所以我们对於一切功德要常常放在心上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。
『最胜心王』,「胜」是殊胜,我们对这桩事情要以最殊胜的心去做。「王」在此地是比喻,比喻你做到得心应手,左右逢源。换句话说,这个境界里面,福、智都圆满,你才能做得到。智慧跟福德常常是不分的。智,有智慧当然积功累德,真正积功累德的人,中国古人常讲「福至心灵」,他福报现前,人忽然聪明了,智慧也现前了。那什么?心地真诚、慈悲,清净、平等。你想想看,这样的心怎么不生智慧!这样的心天天做好事,天天帮助苦难众生,福慧都现前了。这个种子『莲华光明幢』,这是世界名,果报,果报现前。「莲华」是清净,「光明」是智慧。佛在此地教化众生重视积功累德,积功累德之前必然是断恶修善,这个世界才清净光明。他不用清净用莲花,显示莲花的功德。再看底下这一段:
【此上过三佛刹微尘数世界,与娑婆世界齐等。】
这就是第十三层。
【有世界名十力庄严,佛号善出现无量功德王。】
这紧接著又看到『无量功德』,前面佛号里头有「一切功德」。世界名号叫『十力庄严』,好!这个「十力」,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。十力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,诸佛如来果地上所证的。可是经论上也告诉我们菩萨也有,没有如来那么样的殊胜,这是当然之理。『佛号善出现』,这个名号里头最重要还是这个「善」字。在如来果地或者是法身菩萨,出现「无量功德」,那不是难事,自自然然,佛法里面讲法尔如是。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个善字,善学,佛菩萨善教!一个会教,学生要会学,不会学就难了。什么叫不会学?著相,就不会学;起心动念,你就不会学,学佛菩萨永远学不像。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知道,诸佛菩萨於世出世间法,从来就没有起心动念过。起心动念尚且没有,哪里有分别执著?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著,你就善学了。或者有人要提出问题:我要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我怎么个学法?世出世间任何一法,我要去学都要起心动念,都要分别执著。这个问得不错、问得很好,真正的难处就在此地。起心就是不起心,动念就是不动念,分别就是不分别,执著就是不执著。这愈说愈糊涂了,这是真正的般若智慧!《般若经》上讲得很多,讲得很清楚,即相离相,离即同时,离即不二,这才叫善,这才叫慧。
一切法我们要认识清楚,怎样才叫做认识清楚?一切法,任何一法,哪怕再小的微尘,它有体、它有相、它有作用,你能不能都把它看得清楚?你认不认识?从体相用上去看。李老师早年教我们观察一切法,他给我们讲了八条,体相用,这是三条。相怎么现的?从相上来讲,有因、有缘、有果,相有因缘果。作用呢?作用里头有理、有事。这个讲的是最少最少了。你要从八面观察,你才把这一法看清楚,这个清楚是非常粗浅的看法。世间聪明人心思细密,我们讲头脑冷静,看事、看物、看人看八面。人家真的比我们看得清楚,我们不知道从八面来观察。我说,这并没深入,要深入一层,这八条每一条都具足八条,八八六十四!体,体里头有体,体里面有相,体里头有用;体里头有因、有缘、有果;体里头有事、有理。相里头呢?相里头有体,相里头有相,相里头有用,每一条又是八条,所以八八六十四。这六十四条里头,每一条里头又有八条,其深无底!
从这些地方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佛陀智慧,佛陀彻法底源,我们想不到,真的是不可思议!人家那叫做观察入微,所以他才真正能「善出现无量功德王」,这个德号如来当之无愧。我们凡夫真的望尘莫及。凡夫之人,李老师当年给我们讲,你能看八面就不错了!你就算是个明白人,不是个糊涂人!这一桩事情早年在慈光大专讲座,他老人家担任《佛学概要》这一门课,《佛学概要》一共是十四个单元,这头一个。确实不容易,善教要善学,学的人要细心、要体会、要契入,然后在日常生活当中,你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,有能力辨别真妄利害。
回过头来,我们问问自己,为什么修学这么多年没进步?境界不能提升?不但不能提升,细心去观察、去反省,怕的是堕落!连学佛初发心那一天的境界都保不住,「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」,学道不例外。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这个现象的发生,实在讲,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辨别邪正、是非、真妄,往往搞错了;把邪误以为正,把正误以为邪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都在这个地方发生了错误。你再要问,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错误?我在我自己修学过程当中,我把我的经验提出来供给大家做参考,为什么会有这个错误?我们亲近佛菩萨的时间太少,大概这是真正的原因。亲近恶知识的时间太长,亲近善知识的时间太短,可能根本就没有亲近善知识,日常生活当中所交往的全是恶知识。什么是恶知识?烦恼习气是恶知识。什么是善知识?如来教诲是善知识。诸位想想有没有道理?经读得太少,我们讲一门深入,一门深入,你读得太少了。
净宗同学许许多多的人都读诵《无量寿经》,试问问你《无量寿经》一天念几遍?念一遍。一遍需要多少时间?初学的时候这个经文不熟、生疏,大概两个小时。念上半年之后经文念熟了,就一天念一遍,念熟了,一个小时。一年之后更熟,这一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,大概三、四十分钟。一天念一遍,三、四十分钟的时间,就算你一个小时!每天一个小时接受经教的薰陶,还有二十三个小时你所接受的是烦恼习气那个薰陶,你想想看,不成比例!自自然然起心动念是你的烦恼当家,你所学习的佛法做不了主,这就是亲近善知识的时间太少了。那要怎么办?至少每天要读十遍。换句话说,十遍念熟了之后,差不多应该是六个小时可以完成。每天有六个小时的薰陶,能够薰陶个十年、八年,这中间一天都不间断,你的气质不知不觉变了,就转变了。你自己会发现烦恼习气少了,很轻微了,真的,聪明智慧增长,以前对人事物不会看,现在会看了,真得受用,多清净!
现在世间真善知识少,你没有办法亲近这些人,唯一的办法,经典。我在年轻的时候受的苦难太多,真的是孤苦伶仃。所以自己逼著自己不能不好好的学习,我没有时间像一些年轻人一样,有空闲的时候、放假的时候,游乐场所里面去玩,我不敢!我前途很渺茫,我生存在这个世间没有依靠,只有自己努力去学习。所以只要有时间、有假期,我一定找有学问、有道德的人,我去亲近他,我去看他,听他们的教诲。再有时间,图书馆里面去读书。我年轻的时候,常常走动的地方哪里?一个图书馆,一个书店,再就是这些善知识的家里,我要去学东西。那个时候有些同学、朋友、同事都说我是书呆子,年纪轻轻的不知道去玩玩。我告诉他:我不呆,我也很想玩,我玩不起!我说:我现在年轻,我要努力认真的学,等我学成了,我晚年再玩。我把玩的时间跟你们颠倒一下,你们年轻玩,我老的时候玩。现在老了,还是没办法玩,为什么?学无止境!这一生能学得了吗?生生世世都学不了。可是愈学愈快乐,这是真的。
《论语》头一句话讲的一点都不错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」这个「学而时习,不亦悦乎」,悦,这个快乐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,喜悦!佛家讲常生欢喜心、法喜充满,是这个境界。有朋自远方来,现在真的常常有朋自远方来,络绎不绝。这些朋友来看我,志同道合,不亦乐乎!这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善学、善教比什么都重要,如来、法身菩萨善教,我们要会学,才能真正学到东西,锲而不舍。再看后面这一段:
【於此世界种最上方。】
这是第二十层。
【有世界名摩尼香山幢,佛号广大善眼净除疑。】
世界『摩尼香山幢』,「摩尼」是如意自在;「香」是表三学、五分法身;「山」、「幢」都是高显之意。果,世界的名号是这个世界里面的居民他们所感得的果报,从果报上我们就知道他们的德行。再看佛的名号,是佛在这个世间,此时此处教学的纲领,『广大善眼净除疑』。「净除疑」我们在前面读过,第七海的第八条「世界种名净除疑」。这个地方佛号里头有「净除疑」。「广大」、「善眼」、「净除」,这个除是除疑,都是我们迫切需要学习的。
头一个,「广大」,我们的心量实在讲太小了。从哪里学习?起心动念。我常常勉励同学们不要为自己想,起心动念为别人想、为社会想,这样子我们的心量慢慢拓开。我们活到这个世间来,既然是学佛了,那就不能随顺自己的意思;学佛!当然要随顺佛陀,你才能学得像。佛陀起心动念都为一切众生服务。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从来没有为自己起过一个念头,我们知不知道?我们今天不错,心量是扩大一点了,从前起心动念是根本不会为别人想的,现在能为别人想,能想多少?大概十分之九是为自己,有一分为别人,不错了!在从前那一分都没有。这叫什么?你开始觉悟了,你要保持、你要精进,希望明年能有两分,后年能有三分,十年之后起心动念都是为社会、为众生,不再为自己,你成就了。
这是要相当长的时间,还要有毅力,要能克服自己的自私自利,克服自己的欲望,这个要靠三宝加持。三宝在哪里?经教!刚才讲了,还是要读经,还是要学教!学习经教最重要的关键是老师、同学。要有真的好老师指导你,你不会走错路,你能够收事半功倍之效,你不会走冤枉路,老师带领你。还要同学,同学怎么样?互相切蹉琢磨。好像旅行、远足,我们有几个同伴在路上互相照顾,要有师、要有友。有师没有友,很难;有友没有师,也很难。有好老师,又有好的同参道友,这是福分,这个事情可遇不可求。
老师、同学真的志同道合,能成就自己「广大」,把自己心量拓开,成就自己的「善眼」。善眼的意思就很多了,这是如来的德号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十眼圆明」,这叫善眼;《金刚经》里面讲的「五眼圆明」,那是善眼。见清净了,心清净了,「疑」当然断掉了。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,这个障碍断除了,成佛之道就一帆风顺,再也不会有障碍;小障碍很容易突破,大障碍没有了。我们今天修学,最大的障碍,诸位想想看是不是疑惑?真的是的。我们对佛法疑惑、对佛菩萨疑惑、对经教疑惑,对於善知识就更不必说了,真正困难在这里。如何叫自己断疑生信是我们眼前最重要的功课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「十海所管之海」,第七海,第二段最近轮围山海,看它所持的二十层佛刹。前面还有一句是前一段的总结,我们把这个文念一念:
【如是等,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。】
这个就不必再加以解释了。我们接著看最近的轮围山,他举的例子:
【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,名阎浮檀宝藏轮。世界种名普音幢,以入一切智门音声为体。】
我们看这一段,这是第七海『最近轮围山』的『香水海』,举这个例子来说,海的名称叫『阎浮檀宝藏轮』。阎浮檀金,世尊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,我们这个世间的金是以阎浮檀金成色最好。众生福薄,阎浮檀金在这个世间就消失;众生有大福德的时候,这个阎浮檀金就出现了。从这个名称上来看我们就知道,藏识之中有这一类的种子习气,这一类种习也是过去生中,多生多劫,都是在佛门当中修积的。名称里面我们细心去观察,福慧双修。「阎浮檀宝藏」,福!后面还有个「轮」,轮是慧,这是法轮常转;法轮是表法的,包含世出世间一切法。「法」需要人去推动,所谓是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,如果没有人来学习、修行、弘扬,这个轮就终止、就不动了。我们晓得它在某一个地区不动,在另外一个地区可能动得非常的舒畅,这些理跟事我们都能够想像得到。
我们这个地球上佛法衰微了,在娑婆世界这个大世界里面,其他地区不会跟阎浮提一样,世尊、诸菩萨、声闻、缘觉可能在他方正在大转法轮。这一桩事情决不是佛菩萨偏心,真正的原因是众生的福德因缘。诸佛菩萨恒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。我们今天这个世间,这一切众生迷在物欲之中,烦恼习气太重,我慢高山,总以为自己聪明、自己有智慧,把古圣先贤看轻了。认为自己超过佛菩萨,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,他还感到骄傲!以这样的因缘,佛菩萨不能示现在这个世间,这是佛法衰微的真正原因。
什么时候佛法会兴旺?众生觉悟、回头了,知道自己错了,这个时候希求佛菩萨来帮助,佛菩萨就来了。实实在在说,只要能忏悔,只要肯回头,佛菩萨真的好讲话,一点都不难为人。凡夫有时候碍於面子,心里真的想回头,口里说不出。只要你有这个意思,自然有像世尊当年出现的时候,净居天人(四禅天,四禅五不还天里面的天人,净居天人)来到这个世间向世尊请法,请佛住世、请转法轮,有人来代请!给你面子。这是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世尊当年示现八相成道,想必他方世界类似这种情况的一定不少。由此可知,只要心里头有一念想回头,帮助的人肯定有,有人代你请佛住世、请转法轮。
『世界种,名普音幢』,这个大世界里头,这是个大宇宙、大世界,里面有二十层佛刹。诸佛菩萨、世出世间的善友在这个里面讲经说法,很普遍!这个世界种叫「普音幢」。『以入一切智门音声为体』,这一句是说的教体,也就是说诸佛菩萨在这个地方教学的内容,帮助众生契入一切之门。此地讲的「一切智」,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一切种智,前面跟诸位说过了。佛菩萨大慈大悲於此可见,就像《法华经》上所说的,诸佛如来示现在世间,「唯说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」。方便是阶梯,帮助你提升,像台阶一样一阶一阶往上升,方便就是这个台阶。那我们知道,像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阿含、方等、般若,这都是阶梯,到法华涅盘这才到圆满。下面我们看它所持的世界,二十层世界,这里都是略举四条。第一个:
【此中最下方,有世界名华蕊焰,佛号精进施。】
我们看了应当知道学习。『世界名华蕊焰』,这是万行因华,放光。这个世界学习大乘菩萨法的人很多,而且都很有成就,这个成就从「焰」上看。佛在此地教化众生,教化的总的纲领是精进、是施,『精进施』。我们在佛法里面了解,这是六波罗蜜里面的两条。世尊在我们这个世界,六波罗蜜里面也给我们讲了两条:布施、忍辱。六条,你看看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上所讲的,特别这两条讲得多,其他的像持戒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讲得少,布施跟忍辱讲得多。这什么原因?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这两样病很重;一个是悭贪,一个是瞋恚。布施是对治悭贪的,忍辱是对治瞋恚的。阎浮提众生的病很多,这两种很严重;治病也是如此,严重的先对治。我们看这个「华蕊焰」世界里面的众生,大概悭贪毛病也相当严重;另外我们看他用「精进」,大概懈怠、放逸这个毛病严重,所以用精进。
六波罗蜜对治我们六种根本的烦恼、严重的烦恼,我们要知道。佛教我们修学佛法,我们希望要开悟、要证果,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是开悟,没悟不能学;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是证果。你想开悟、你想证果,先决的条件是断烦恼,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。你烦恼不断,你怎么能学法门?所以六度是帮你断烦恼的。布施是帮助你断悭贪,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,不是学的。你有这些烦恼,你就迷了自性,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、德能、相好统统不能现前,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,把自己的菩提心变成了烦恼习气。世间本来没有六道三途,六道三途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,自作自受,佛说之为「可怜悯者」。
佛教我们如何脱离?先教你修布施。布施什么时候圆满?悭贪断掉就圆满了。可见它不是对外,它对内。要对外,那到处布施,那是永远没办法圆满的;对内!是治自己的病。自己有的决定不吝啬,自己没有的决定不希求,布施波罗蜜圆满。持戒是度恶业,不但身、口不造恶业,恶的念头都断掉了,那你持戒波罗蜜就圆满。瞋恚,像歌利王割截身体,忍辱仙人没有丝毫的怨恨,还生起感恩的心,忍辱波罗蜜圆满。永远不会再懈怠退转,精进波罗蜜圆满。一心不乱,心不颠倒,禅定波罗蜜圆满。於世出世间一切法,正知正见没有一丝毫疑惑、邪见,般若波罗蜜圆满。
你看看佛给我们开的方子是治病的,我们现前这统统都要修,因为我们的病很多,而且都很重。尤其这一尊佛的德号对我们现前学习非常契机。我们今天放不下,布施是放下;我们今天确确实实懈怠懒散这个毛病非常严重,佛教我们精进。精是精纯,也就是我们常常提示的「一门深入」,一门就精,学得太多、太杂就不精。修学一定要正确的了解,我学习的目的何在?我希望得的结果是什么?这个不能不知道。如果你希求的结果是广学多闻,那你当然不愿意一门深入;你希望多门并进,你求的是佛学常识,希望自己常识丰富,这样的人很多很多。真正学佛的人目的不在此地,他希望得什么?他希望得三昧,真正希望得三昧,那就是一门深入。三昧是禅定,三昧是正受。方东美先生把佛教介绍给我没有讲三昧,但是他讲了正受,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你们想想看这一句话是不是正受?正受梵语就叫三昧。你要真正在佛法里面获得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那除精进之外,没有第二个办法;佛学常识再丰富,你可以拿多少个博士学位,「正受」没有!正受是什么?心是清净的,心是平等的。「清净平等觉」你得不到,清净平等觉才是正受。
我们学习的目标要纯正,我们修念佛法门,我们得的三昧就叫做念佛三昧,念佛三昧功夫深了,就开智慧。诸位要知道,这个念佛三昧就是我们净宗里面所讲的一心不乱。古大德在注疏里面告诉我们,一心不乱也有上、中、下三等。下等的叫功夫成片,伏烦恼,没断,功夫得力了。中品的叫事一心不乱,三昧成就了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,功夫成片的人生凡圣同居土。上等的念佛三昧,理一心不乱,智慧开了,明心见性,那就是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说的法身菩萨。要不是精进,你得不到!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教导我们的方法肯定是正确的,不能怀疑!你要怀疑,你要去研究,「古人这个方法不合科学的逻辑」,你不愿意接受。好吧!那你去学科学去!确确实实现在科学的方法跟佛家传统的方法不一样,科学方法一入门是广学多闻。
胡适之好像曾经讲过,做学问好像金字塔一样,先是广学多闻,然后慢慢的搞一门,金字塔底盘很大,到最后塔尖。这个比喻不错,从博最后到约,这一门。那我们看金字塔,你看这个形状,它到顶端不能再提升了,它有极限。佛法的修学不是这样的,跟这个恰恰相反。佛法修学像一棵大树一样,先扎根,根是一门,一门深入,扎根,慢慢树长大之后枝叶繁茂,也像一个金字塔一样,活的,它不是死的。它那个顶端年年还往上长,它没有极限。金字塔有极限,千年老树没有极限,这是佛法跟西方科学修学的观念不相同,我们要认清楚。佛菩萨这一套方法传了几千年,这几千年当中,每一个时代都有开悟的、证果的。如果你说这个方法不好,不合乎逻辑,有人用这个方法开悟证果了。那么你现在要采取西方的科学方法,有没有人开悟?有没有人证果?这些年来应该有不少次的实验。
现在在海外、在中国都有很多佛学院,佛学院里面教学的方法,大概都采取西方科学方法。我看到他们所修学的课程有十几、二十门,教学的方式跟一般学校没有两样。每一个学年,每一个学期,少的有四、五门,多的有六、七门,同时在教学,这跟中国古时候学习概念不一样。中国古人,无论是世法、佛法都是一门,一门学好、学毕业了,就是学完了再学第二门,绝对不会让你同时学两门;一门一门的学。从前私塾先生教学,虽然学生都在一个课堂,十几个学生,每一个学生学的功课不一样,每一个学生进度也不一样,应机施教!学生里面有根器好的,聪明伶俐,有悟性、有记性,他的进度就比别人快;根性迟钝一点的,记忆力差的,他的进度就比较慢;各人学各人的,一个教室。那个班我小时候好像上过四个月。我是六、七岁的时候念过私塾,以后私塾就没有了,就改成短期小学,里面课程编排的方法就不一样,不是一样一样学了。学生,那是开班像一年级、二年级,同学都学一样的课程,一样的进度,这跟私塾完全不一样。私塾十个学生、二十个学生,各人学各人功课,各人有各人进度,不一样。老办法有老办法的优点。
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,李老师开的叫「经学班」,他用这个名词,就是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,经学班,我参加这个班。我们这个班上有二十多个学生,李老师教我们这些也是各人学各人的,一门深入。但是他是每一门课两个人学,为什么两个人学?因为学了上台要讲的,不是说学了不讲,这个不可以,学了就要上台讲;一个是讲闽南话,一个讲普通话。两个人坐上台上好像是有翻译的,其实两个人学的是一样的,进度也是一样的,两个人一组;一个是用闽南语讲,一个用普通话讲。如果无需要翻译的,就是讲堂听众,你在大讲堂里面讲经的时候,听众如果只使用一种语言的话,我们一定肯定李老师教学跟私塾完全一样,各人学各人的,不可能有两个人学一门功课的。这是当时讲经堂里面的听众有两种语言的,有人不懂闽南话,有人不懂普通话,所以必须要两个人上台去表演。
这都是著重在精进,「精进施」,好!精进财施、精进法施、精进无畏施,果报不可思议。果报显示在世界名号之中,「华蕊焰」,这个世界多美好!佛在当时当地教化那个地区的众生,以这个为教学的总纲领(我们今天讲指导的纲领、指导的原则),肯定是契机,才能真正收到教学的效果。我们今天学佛也抱著弘法利生的弘愿,自行化他。但是我们的德行没成就,智慧没开,我们看社会许许多多的大众,迷得比我们还深,没有机缘接触佛法,这正是我们要发大慈悲心的时候。我们用什么方式把佛法介绍给他们?方法太多了,佛家讲善巧方便。许许多多方法当中最重要的,自己真学,这是无量无边善巧方便的根本。你学习,你把你自己学习的成绩端出来,方便就有了,那个法子就多了。如果自己修学没有成绩可言,你有什么方便?说老实话,什么方便也没有,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说的「自己未度,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没这个道理。
善巧方便里面,对别人来讲最重要是自己的形象,什么形象?自己修学成就的形象,这个成就就是果报,这是最具足说服力。譬如常说的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这一句话非常中听。为什么?世间人贪求无厌,你就用他的贪心,从贪心这个地方引导他入门。你要贪财,那我们确确实实有财富,这个形象拿出来给你看;你贪聪明智慧,我们也能把聪明智慧端出来给你看;你贪图健康长寿,我们也把健康长寿拿出来给你看。他这一看,他就知道这是真的,这不是假的,他心就动了。你没有形象,单单这样给他说,那要善根福德。真的在这一点,我还是有一点善根福德。方东美先生当年把佛法传给我,告诉我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方先生可以说在精神上他有最高的享受,物质上他很清寒。一生教书,当时台湾的教授待遇也很薄,买书都买不起,他说的话我还是相信,这就是属於善根。我能接受,我能认真努力去学习,依教奉行,这才有一点成绩能拿得出来。你没有真正成绩拿出来,谁相信你?这个世间度化众生非常困难,头一个人家看你样子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所持佛刹的第二段:
【此上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与金刚幢世界齐等,有世界名莲华光明幢,佛号一切功德最胜心王。】
这个地方我们又看到『一切功德』,下面一段还有「无量功德」。佛法修学对「功德」这一桩事情确实相当重视,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。修积功德要这么执著吗?你要这么想法,你全想错了;如果里头有分别执著那是福德,不是功德。功德要离一切相,但是初学的人,离相,不可能。初学的人还是从著相修起,慢慢修到离相,才是真实的功德。著相从哪里修?所以我们今天著重在「德」,德是双关语,可以说是得到的「得」;功是因,得是果!修功当然就有得。这个德也可以说之为道德的「德」,你所修的功要与道德相应。这个修法实在讲,在大乘佛里面讲还是属於福德,不是真实功德,但是开始修学是一定要经历这个过程。
真正的功德是什么人修?说老实话,法身菩萨。他们所修的一切法无不是最胜功德,凡夫哪能做到?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们,他们成就的是功德,那不是假的,绝对不是六道凡夫能够相比的。他烦恼断了,见思烦恼断了,尘沙烦恼也断了,当然是功德。但是虽是功德,不纯。为什么?无明烦恼没断。断烦恼是功,入佛境界是德。你看,见思烦恼断了是功,证阿罗汉果这是德;尘沙烦恼断了是功,证权教菩萨这是德;无明烦恼破了,证法身菩萨是德,这是真实功德。
在我们六道里头,断恶是功,得善报是果德。你真的是下了功夫,这个功夫一定有结果,果德皆是人天福报,果德有多大,那看你修功有多么大,因跟果一定是相应的。《了凡四训》里头把这个道理讲得很透彻,希求世间福报的人不能不知道。常言说得好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求人天福报,佛法里头有这些理论、有这些方法,你要是根据这些理论,依照这个方法修行,人天的富贵垂手可得。在中国历朝历代,依照这些方法修行而得功名富贵的人不知道有多少!非常可惜的,这些人心量不大,眼光不远,他得一点人天富贵,他就很满足了。我们想想谚语里头常讲的「量大福大」,有道理。人天福报不究竟,享福的时候总不能够避免造业,享福的时候不造业那要真功夫;说实话,那个人不是凡人,肯定佛菩萨示现的。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应以帝王身而为说法,佛菩萨就现帝王身;应以宰官身而为说法,菩萨就现宰官身。佛菩萨有能力,无处不现身。
像在中国历史上,印光大师常常赞叹的范仲淹,菩萨!他不是凡人,凡人做不到。官做到宰相,做到元帅,那真叫文武全才。国家给他俸禄非常丰厚,朝廷一品官,他把他的俸禄救济贫寒苦难的众生。我们在《义田记》里面看到,他以他的俸禄养三百多家,这像我们现在讲的弥陀村一样。办很多义学,看到贫苦人家的儿女,有些长得很清秀、很聪明的,可以读书的,他请老师来教,替国家、替社会培养人才,那属於法布施。救济贫困是财布施、是无畏布施。我们看到范先生的果报非常殊胜,难怪印祖那么样的赞叹。印祖不轻易赞叹人,他对於中国历史人物最佩服的,孔老夫子,其次就是范仲淹。苏州灵岩山寺离范家很近,可以说他们是邻居、是老乡。他所修的,功德。范先生一生过清贫的生活,那么样的富贵,还过清贫的生活,把他的富贵与一切众生共享,他做到了。他不是说,他是真做到了,做给大家看。这里面含的密义我们清楚,希望做大官、大富大贵的人家要以他为榜样,你看看富贵怎么学佛。范仲淹是佛教徒。无论在社会上你是什么样的身分,过什么样的生活,都是给社会大众做榜样,做最好的形象。这是教化众生,这是佛陀教育。所以我们对於一切功德要常常放在心上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。
『最胜心王』,「胜」是殊胜,我们对这桩事情要以最殊胜的心去做。「王」在此地是比喻,比喻你做到得心应手,左右逢源。换句话说,这个境界里面,福、智都圆满,你才能做得到。智慧跟福德常常是不分的。智,有智慧当然积功累德,真正积功累德的人,中国古人常讲「福至心灵」,他福报现前,人忽然聪明了,智慧也现前了。那什么?心地真诚、慈悲,清净、平等。你想想看,这样的心怎么不生智慧!这样的心天天做好事,天天帮助苦难众生,福慧都现前了。这个种子『莲华光明幢』,这是世界名,果报,果报现前。「莲华」是清净,「光明」是智慧。佛在此地教化众生重视积功累德,积功累德之前必然是断恶修善,这个世界才清净光明。他不用清净用莲花,显示莲花的功德。再看底下这一段:
【此上过三佛刹微尘数世界,与娑婆世界齐等。】
这就是第十三层。
【有世界名十力庄严,佛号善出现无量功德王。】
这紧接著又看到『无量功德』,前面佛号里头有「一切功德」。世界名号叫『十力庄严』,好!这个「十力」,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。十力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,诸佛如来果地上所证的。可是经论上也告诉我们菩萨也有,没有如来那么样的殊胜,这是当然之理。『佛号善出现』,这个名号里头最重要还是这个「善」字。在如来果地或者是法身菩萨,出现「无量功德」,那不是难事,自自然然,佛法里面讲法尔如是。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个善字,善学,佛菩萨善教!一个会教,学生要会学,不会学就难了。什么叫不会学?著相,就不会学;起心动念,你就不会学,学佛菩萨永远学不像。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知道,诸佛菩萨於世出世间法,从来就没有起心动念过。起心动念尚且没有,哪里有分别执著?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著,你就善学了。或者有人要提出问题:我要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我怎么个学法?世出世间任何一法,我要去学都要起心动念,都要分别执著。这个问得不错、问得很好,真正的难处就在此地。起心就是不起心,动念就是不动念,分别就是不分别,执著就是不执著。这愈说愈糊涂了,这是真正的般若智慧!《般若经》上讲得很多,讲得很清楚,即相离相,离即同时,离即不二,这才叫善,这才叫慧。
一切法我们要认识清楚,怎样才叫做认识清楚?一切法,任何一法,哪怕再小的微尘,它有体、它有相、它有作用,你能不能都把它看得清楚?你认不认识?从体相用上去看。李老师早年教我们观察一切法,他给我们讲了八条,体相用,这是三条。相怎么现的?从相上来讲,有因、有缘、有果,相有因缘果。作用呢?作用里头有理、有事。这个讲的是最少最少了。你要从八面观察,你才把这一法看清楚,这个清楚是非常粗浅的看法。世间聪明人心思细密,我们讲头脑冷静,看事、看物、看人看八面。人家真的比我们看得清楚,我们不知道从八面来观察。我说,这并没深入,要深入一层,这八条每一条都具足八条,八八六十四!体,体里头有体,体里面有相,体里头有用;体里头有因、有缘、有果;体里头有事、有理。相里头呢?相里头有体,相里头有相,相里头有用,每一条又是八条,所以八八六十四。这六十四条里头,每一条里头又有八条,其深无底!
从这些地方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佛陀智慧,佛陀彻法底源,我们想不到,真的是不可思议!人家那叫做观察入微,所以他才真正能「善出现无量功德王」,这个德号如来当之无愧。我们凡夫真的望尘莫及。凡夫之人,李老师当年给我们讲,你能看八面就不错了!你就算是个明白人,不是个糊涂人!这一桩事情早年在慈光大专讲座,他老人家担任《佛学概要》这一门课,《佛学概要》一共是十四个单元,这头一个。确实不容易,善教要善学,学的人要细心、要体会、要契入,然后在日常生活当中,你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,有能力辨别真妄利害。
回过头来,我们问问自己,为什么修学这么多年没进步?境界不能提升?不但不能提升,细心去观察、去反省,怕的是堕落!连学佛初发心那一天的境界都保不住,「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」,学道不例外。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这个现象的发生,实在讲,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辨别邪正、是非、真妄,往往搞错了;把邪误以为正,把正误以为邪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都在这个地方发生了错误。你再要问,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错误?我在我自己修学过程当中,我把我的经验提出来供给大家做参考,为什么会有这个错误?我们亲近佛菩萨的时间太少,大概这是真正的原因。亲近恶知识的时间太长,亲近善知识的时间太短,可能根本就没有亲近善知识,日常生活当中所交往的全是恶知识。什么是恶知识?烦恼习气是恶知识。什么是善知识?如来教诲是善知识。诸位想想有没有道理?经读得太少,我们讲一门深入,一门深入,你读得太少了。
净宗同学许许多多的人都读诵《无量寿经》,试问问你《无量寿经》一天念几遍?念一遍。一遍需要多少时间?初学的时候这个经文不熟、生疏,大概两个小时。念上半年之后经文念熟了,就一天念一遍,念熟了,一个小时。一年之后更熟,这一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,大概三、四十分钟。一天念一遍,三、四十分钟的时间,就算你一个小时!每天一个小时接受经教的薰陶,还有二十三个小时你所接受的是烦恼习气那个薰陶,你想想看,不成比例!自自然然起心动念是你的烦恼当家,你所学习的佛法做不了主,这就是亲近善知识的时间太少了。那要怎么办?至少每天要读十遍。换句话说,十遍念熟了之后,差不多应该是六个小时可以完成。每天有六个小时的薰陶,能够薰陶个十年、八年,这中间一天都不间断,你的气质不知不觉变了,就转变了。你自己会发现烦恼习气少了,很轻微了,真的,聪明智慧增长,以前对人事物不会看,现在会看了,真得受用,多清净!
现在世间真善知识少,你没有办法亲近这些人,唯一的办法,经典。我在年轻的时候受的苦难太多,真的是孤苦伶仃。所以自己逼著自己不能不好好的学习,我没有时间像一些年轻人一样,有空闲的时候、放假的时候,游乐场所里面去玩,我不敢!我前途很渺茫,我生存在这个世间没有依靠,只有自己努力去学习。所以只要有时间、有假期,我一定找有学问、有道德的人,我去亲近他,我去看他,听他们的教诲。再有时间,图书馆里面去读书。我年轻的时候,常常走动的地方哪里?一个图书馆,一个书店,再就是这些善知识的家里,我要去学东西。那个时候有些同学、朋友、同事都说我是书呆子,年纪轻轻的不知道去玩玩。我告诉他:我不呆,我也很想玩,我玩不起!我说:我现在年轻,我要努力认真的学,等我学成了,我晚年再玩。我把玩的时间跟你们颠倒一下,你们年轻玩,我老的时候玩。现在老了,还是没办法玩,为什么?学无止境!这一生能学得了吗?生生世世都学不了。可是愈学愈快乐,这是真的。
《论语》头一句话讲的一点都不错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」这个「学而时习,不亦悦乎」,悦,这个快乐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,喜悦!佛家讲常生欢喜心、法喜充满,是这个境界。有朋自远方来,现在真的常常有朋自远方来,络绎不绝。这些朋友来看我,志同道合,不亦乐乎!这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善学、善教比什么都重要,如来、法身菩萨善教,我们要会学,才能真正学到东西,锲而不舍。再看后面这一段:
【於此世界种最上方。】
这是第二十层。
【有世界名摩尼香山幢,佛号广大善眼净除疑。】
世界『摩尼香山幢』,「摩尼」是如意自在;「香」是表三学、五分法身;「山」、「幢」都是高显之意。果,世界的名号是这个世界里面的居民他们所感得的果报,从果报上我们就知道他们的德行。再看佛的名号,是佛在这个世间,此时此处教学的纲领,『广大善眼净除疑』。「净除疑」我们在前面读过,第七海的第八条「世界种名净除疑」。这个地方佛号里头有「净除疑」。「广大」、「善眼」、「净除」,这个除是除疑,都是我们迫切需要学习的。
头一个,「广大」,我们的心量实在讲太小了。从哪里学习?起心动念。我常常勉励同学们不要为自己想,起心动念为别人想、为社会想,这样子我们的心量慢慢拓开。我们活到这个世间来,既然是学佛了,那就不能随顺自己的意思;学佛!当然要随顺佛陀,你才能学得像。佛陀起心动念都为一切众生服务。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从来没有为自己起过一个念头,我们知不知道?我们今天不错,心量是扩大一点了,从前起心动念是根本不会为别人想的,现在能为别人想,能想多少?大概十分之九是为自己,有一分为别人,不错了!在从前那一分都没有。这叫什么?你开始觉悟了,你要保持、你要精进,希望明年能有两分,后年能有三分,十年之后起心动念都是为社会、为众生,不再为自己,你成就了。
这是要相当长的时间,还要有毅力,要能克服自己的自私自利,克服自己的欲望,这个要靠三宝加持。三宝在哪里?经教!刚才讲了,还是要读经,还是要学教!学习经教最重要的关键是老师、同学。要有真的好老师指导你,你不会走错路,你能够收事半功倍之效,你不会走冤枉路,老师带领你。还要同学,同学怎么样?互相切蹉琢磨。好像旅行、远足,我们有几个同伴在路上互相照顾,要有师、要有友。有师没有友,很难;有友没有师,也很难。有好老师,又有好的同参道友,这是福分,这个事情可遇不可求。
老师、同学真的志同道合,能成就自己「广大」,把自己心量拓开,成就自己的「善眼」。善眼的意思就很多了,这是如来的德号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十眼圆明」,这叫善眼;《金刚经》里面讲的「五眼圆明」,那是善眼。见清净了,心清净了,「疑」当然断掉了。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,这个障碍断除了,成佛之道就一帆风顺,再也不会有障碍;小障碍很容易突破,大障碍没有了。我们今天修学,最大的障碍,诸位想想看是不是疑惑?真的是的。我们对佛法疑惑、对佛菩萨疑惑、对经教疑惑,对於善知识就更不必说了,真正困难在这里。如何叫自己断疑生信是我们眼前最重要的功课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