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八七一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八七一卷)  2002/10/1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17-0871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华藏世界品」,右旋十海,第七段积集宝香藏海,它所持二十层佛刹,请看第六层:

  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众妙间错,佛号开示福德海密云相。】

  世界的名号很好,众宝间错,好像排列成几何的图案,『众妙间错』。「妙」,意思含得非常深广,这个世界妙,众宝间错。当然我们从依报上一定能够想到那个世界的正报,为什么?依报随著正报转,正报要不妙,依报怎么会妙?正报是这个世界的居民,他们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都妙。

  佛的德号『开示福德海密云相』。「开示」,在佛门里面常常听到,但是这两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,懂得的人并不多,在这个地方碰到了,我们就简单说一说。「开」是开启,像门户一样,我们把这个门打开,打开之后你就能进去了。房子里面陈设有许许多多的珍宝,像博物馆一样,门打开了请你进去。这些珍宝非常希有,从来没有见过,不认识,不知道欣赏。於是这个人再为你指示,你这才恍然大悟,明白了,从此以后你识货了。这是开示的一般意思。佛用这个名词。

  一切众生心性里面有无尽的宝藏,通常佛跟我们讲三大类,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德能(现在讲技能)、圆满的相好(福德是属於相好)。实在讲这三种,一而三,三而一,福德里面,当然有智慧、有德能;智慧里面一定有德能、有相好,一个现前,三个统统都会现前。佛法里面称为大圆满。密宗有大圆满法,显宗也有大圆满,大圆满是性德现前。我说性德现前,不说性德圆满现前,性德圆满现前那是如来果地;性德现前,三个东西都现前,这是圆教初住菩萨。所以圆教初住菩萨,你看看经上常讲的「应以佛身而得度者,即现佛身而为说法」,通常我们讲,他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身相,他有能力。

  所以大乘教里头常讲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。我们学佛,没有别的,不管你学哪个宗派,修哪个法门,目标总不外乎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;这是我们修学的目标,跟世间法不一样。自性,一切众生各个皆有,现在变成凡夫,什么原因?迷失了自性,迷了,不是没有。所以佛很慈悲,给你开示,把你的心性的门打开。佛为我们讲经说法,为我们做种种示现,就是帮助我们打开心性这道门。这门打开了,打开了怎么样?利根的人,就是上上根的人,行!他立刻看到了,识货;中下根性的人不识货,还要再劳世尊为我们一样一样的指示,细说性德,听的人要悟入。佛对众生的帮助只能做到开示,学生一定要悟入,你就得受用。老师慈悲开示,从来没有间断,学生不是各个都能悟入,那是什么原因?业障太重了。佛常常劝导我们,要断烦恼,要消业障;断烦恼,消业障,你的障碍就没有了,你才能悟,悟了,你才能入;悟是明白了,入是直下承当,跟诸佛如来同一个境界了。古人比喻里面说,同一鼻孔出气。入,就是圆教初住菩萨,我们通常讲入一真法界,这个开示效果真正达到,要入一真法界。

  如果只有悟,没有入,这个境界就难说了,高的在四圣法界,低的还在六道,还没有出轮回。也就是说,观行菩萨悟了,相似菩萨也悟了,相似悟得深,观行悟得浅,修行的功夫都算是得力了。在这个境界里面,如果是遇到净土法门,带业往生那没有问题,恭喜你一生圆满成就,希有的因缘;如果修学其他的法门,观行即没出六道,相似即没有出十法界,还要很长的时间。诸佛如来、菩萨摩诃萨们对於这些众生不断的在帮助你,开示决定不会中断,天天开示、时时开示,帮助你觉悟,帮助你契入。

  佛在此地,这是对「众妙间错」世界的众生来讲,特别侧重在福德,我们想这个世界的人大概喜爱修福。佛非常慈悲,应机说法,佛总是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这点我们要看清楚,我们要学习,佛从来不勉强一个人,我们不能不佩服。绝对不会说,你那个不好,我这个法门好,你要修我的才成功,修那个不成功。你们在一切经里面,佛有没有这种态度说话的?有没有这种语气说话的?如果是这样的态度、这样的语气,那开一个法门就行了,为什么开无量法门?无量法门是恒顺众生,不是随顺佛陀,不是随顺菩萨。佛恒顺众生,你喜欢什么,我就从这个方法来教导你,最后都是引导你回归自性。这种教学法才叫高明到极处,不会领你走岔路。喜欢修福德的,修这条路也能够明心见性。如果诸位看五十三参,里面有杀、盗、淫。甘露火王瞋恚心重,杀人不眨眼的,用这个方法也能修成无上道,这不可思议!胜热婆罗门愚痴,行,愚痴也是个法门,大乘圆教里头才有。顺逆都是无上道,善恶总是成佛之门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《华严经》上才看到这么圆满,这么究竟。无论是善法,无论是恶法,无论是顺境、是逆境,圆人说教,无教不圆,全归无上道。只有在《华严经》里面才有,其他经里头没这个说法。

  所以众生喜欢修福,佛就教他修福的方法。修福,我们知道有极限,修福里面加上智慧,那个极限就突破了,就变成无上道。世间谚语里头也有所谓「福至心灵」,这个话的意思说得好,福德到一定的标准,智慧就开了。你要问为什么?因为般若、福德、能力(通常讲德能,福是相好),它三个是有密切关系的,它有关联的。就像一棵大树,它长了三个枝干,各个枝干不一样,三个枝干如果往下面看,往根部这边去看,看到最后,三个枝干都是从一个本生出来的,通了。诸位想想这个道理。所以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这些法门不论是顺是逆、是善是恶,都是这个根生的。随顺根本,我们讲这是善法;违背根本,我们说它叫恶法。法哪有善恶?法没有善恶。善恶从哪里来?迷悟,差别在此地,迷悟没有根。所以佛跟凡夫没有别的,迷悟不同而已。迷了,随顺烦恼;悟了,随顺菩提。哪里知道菩提跟烦恼是一桩事情,不是两桩事情,所以说烦恼即菩提,菩提即烦恼。只是迷悟不同,说一个不同的名词,你悟了叫菩提,你迷了叫烦恼,一桩事!

  虽然迷悟感受有苦乐不同,苦乐也不是真的,如果是真的,苦还能够灭吗?乐还能得吗?不是真的。总的原则上来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苦乐都是有为法,迷悟也是有为法。只有自性、性德,那是无为法,绝对不会随生灭而生灭,那是真的。所以真正觉悟的人说出一句话「缘起性空」,性空是真的,缘起是假的。这些道理,佛为我们开示,我们要细心观察,细心去体会,没法子悟入不要紧,你薰习的时间不够。宗门讲的,没开悟没有关系,疑情常常提起来,精神、思想集中,专注这个问题,不要胡思乱想,这叫观照。

  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,叫你一天到晚,二六时中专注著六字洪名,跟禅宗的原则原理相同。离开一切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专门注意这句佛号,不要把这个佛号忘掉了,一切时一切处,你都守住这一句佛号在。这种方法,实在讲跟参禅、参话头的原理原则完全相同。它的效果很好,能把妄想、分别、执著伏住,到伏住的时候,功夫成片。因为你是念佛,你是求生净土,功夫成片就能往生,生凡圣同居土。但是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往生,继续努力在这个地方修,把功夫再往上提升,烦恼没有了。功夫成片,烦恼有,伏住了。到烦恼没有了,烦恼断了,这个时候往生,生方便有余土,大幅度的提升。你功夫到这个境界,真的生死自在了。你要是聪明的话,我还在这里修。为什么?这个地方修比极乐世界修要快,这个地方修比极乐世界修难!你能有把握,这里修好。再往上提升,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乱。这个时候好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,一到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,所以可以不必著急。

  哪一类的人著急?自己烦恼习气很重的人,怕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长了会退心,又会被外面境界牵著走了。如果有这样的可能,早往生好,生到极乐世界,进步虽然没有在娑婆世界这么快,但是他稳当,不退转。这个娑婆世界是大风大浪,起得也快,落得也快,大起大落。所以你自己要有能力只往上起不会往下堕落,你就可以在这个世界修行。古德说得很清楚,娑婆世界难成就,难成能成,这才是可贵;极乐世界是易修易成,并不可贵,只有进步没有退步。我们现前这个世界,进是大进,退是大退;如果你只能保住进,不会退,这个功夫了不起。保证自己不退转,没有别的,纯在觉悟,真正觉悟,真正有智慧。这个世界包括二十八层天,包括九法界依正庄严,决定不动心;在这个境界里头,决定不会起贪瞋痴慢,决定不会起人我是非,你就能不退了。

  所以到这个境界,娑婆无异极乐,说容易,真正做起来难。不说别的,就在现前境界当中,五欲六尘围绕在你身边,你有没有动心?这点自己要清楚,不可以自欺欺人,欺别人还能说得过去,欺骗自己,你的罪过就重了。你在菩提道上肯定堕落,没有办法提升。你要问什么原因?自己欺骗自己,你怎么能提升你的境界?欺人肯定自欺,不自欺的人肯定不会欺人。我们自己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,在欺骗自己,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这桩事情,但是欺骗别人或许有知:哦,他欺骗别人,那佛在经上讲的「自欺欺人」,欺骗别人原来这里头先欺骗自己。回光返照,就把自己的迷惑颠倒照见了,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发觉出来了。怎么改?归到一句阿弥陀佛就改过来了。把这个念头一转,转成阿弥陀佛,这是大福德。古人常讲「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」,改过的人有大福德。由此可知,掩饰自己过失的人,这人一点福报都没有,不要谈智慧了,智慧当然更没有。掩饰自己过失,隐瞒自己过失,这是最没有福德的人,最愚痴的人。

  「海」是表深广。「密」,给诸位同学说,佛法是正法,觉正净的「正」是正大光明,所以佛法里头没有秘密;虽没有秘密,佛法里头有深密。大乘八个宗派里面有密宗,密宗不是神秘,不是秘密,深密。这里的道理太深了,境界太广了,我们凡夫没有办法理解,深!你要不要理解?不需要。它有一套方法,你照著这套方法修,这套方法实在讲,跟净土宗是同一个方向,同一个目标,手段不一样。它的方法是三密相应,口持咒、手结印、意观想,这叫三密,身口意三密相应,用这个方法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伏住。我们净土宗现在用的是持名念佛,目标也是把妄想分别执著伏住。你们想想看,方法不一样,原理原则相同,修清净心!清净心到一定的程度,开悟了,跟宗门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有什么两样?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八万四千殊途同归。密是深密,福德也是深密,教你用这个方法,很深很深。「云」,前面讲得很多,非有非无,相有性无,事有理无。可以欣赏,可以受用,不能分别执著,只要你离分别执著,正确的。再看上面一层,第七层:

  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一切庄严具妙音声,佛号欢喜云。】

  我们从这个世界的名号,就想到这个世界的居民,这世界里面的众生他们有一种爱好,喜欢『庄严具』,喜欢『妙音声』。换句话说,这个世界的人民,大概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薰染的习气,喜爱艺术;美术、音乐、雕塑、装饰、歌舞,甚至於戏剧,对这些特别爱好。佛能够随顺他,你喜欢这个,佛把他自己亲证的境界,完全用这种艺术的方式来演出、来表达,大家欢欢喜喜统统都学佛了。

  我们这个世间人,对於这些艺术表演也非常喜爱,释迦牟尼佛没有用这个方法来度众生。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的毛病,最严重的是心不清净,妄念纷驰,心不慈悲,起心动念损人利己。所以佛在这个地方教学用仁慈、用清净。这是释迦牟尼佛对於我们这个世界,此时此处一切众生教学的方针,教学的总原则总纲领。但是众生是多变的,妄想多变,虽然多变,在一万二千年这一段时间里面,怎么变化还不离谱,所以佛陀这个教学的方针是正确的。至於用什么样的手段?可以在这一万二千年当中,一千年是一个大世纪;换句话说,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要占有十二个大世纪,每一个大世纪里头有小幅度的调整。无论怎么样调整,不能离开这个原则,一定要教众生仁慈博爱,一定要教众生清净寂灭。牟尼是清净寂灭,释迦是仁慈博爱;爱人不要害人,清净不要烦躁,这是释迦佛教我们的总原则总纲领。我们确确实实是这两种很严重的病状。

  小幅度的调整,我们可不可以用舞台剧、歌舞、演唱来弘扬佛法?可以的,大藏经里面有这些教材。古人编的教材,无论在文字上、在义理上,都比现在人编得殊胜,词句优美。就是经文的本身,你看到大小乘的经典,我们常常看到,经典里面有许许多多偈颂,这《华严经》我们读得很多。长行之后几乎都有偈颂,偈颂是可以歌唱的,跟中国的诗词一样它也押韵,不过对於平仄没有中国诗词那样的讲究。它押韵并不很严谨,所以就变成通俗,通俗一般人都能接受。我们在最近也听了一些佛曲,像《般若心经》,有人用这个配上音乐演唱;我还听过「大悲咒」,也是配上音乐来演奏的。其实最好是用什么?用偈颂,偈颂的句法整齐,而且押韵。

  古时候,梵呗是最好的佛门的传统音乐,这个音乐跟世间一般的音乐不相同。你仔细去听,仔细去欣赏,这个音乐能够叫你把心定下来,叫你静下来,不会勾起你的七情五欲。现在世间,特别是西洋的音乐,它故意在挑起你的情趣,喜怒哀乐,没有节制的在那里诱导,这个错误!中国古时候儒家的音乐,它有节制,让你的喜怒哀乐,它让你发,不能不发泄,不发泄不行,不发泄就会得忧郁症;发泄的时候有一定的节度,不能过分。佛法的音乐是把你化解,化得清凉,高明到极处。「一切庄严具妙音声,佛号欢喜云」,这个世界是个艺术的世界,佛在那里示现一个大艺术家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再上面一层,第八层:

  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莲华池,佛号名称幢。】

  「池」,因华得名,这个池子里面种的是莲华,我们叫它做莲华池。这个世界大概莲华池很多,所以这个世界叫『莲华池』,这是从形相上说。如果从表法上讲,莲华是表清净不染,这个世界上的居民心地都很清净、都很善良,没有染污,所以这个世界就称为莲华池。这个意思比上面那个意思更要殊胜。佛的德号『名称幢』,显示出这个世界里面的教主、导师,我们中国人讲的,名扬四海,名称普闻。「幢」,就是有普闻的意思,幢是高、明显。这个世界的众生没有不知道导师的,他的名称就像幡幢一样,非常的高显。用这个来做佛名,赞扬佛的教化,这个世间众生对佛的景仰,从名号上能够显示出来。再看上面一层:

  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一切宝庄严,佛号频申观察眼。】

  世界的名号好,『一切宝庄严』。当然在表法里面,就是这个世界的众生一切都与性德相应。一切里头含义广,他所思、所想、所见、所闻、所言、所作,一切的一切都不违背性德。这个世界如何的美好?佛法里头称为庄严,多少我们能体会到一些。又何况佛在经论上常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心好、思想好,哪有不好的道理!一切都好。这是佛在这个世间教学的成绩,这么好的成绩,佛怎么会不欢喜!

  佛的德号『频申观察眼』,「频申」是形容自在,「观察」无微不至,佛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佛的教化最契机宜,众生才能够得殊胜的利益。我们现在现前这个世间,正处於极度动乱的时代,几乎在历史上,过去历史当中没见到过的。人心没有归依、没有依靠,情绪烦躁,行为乖张,一百八十度的违背性德,这还得了吗?佛菩萨在今天不来,不是不来,决定不能用佛菩萨的形相来,为什么?用佛菩萨的形相来,众生要糟蹋佛菩萨,毁谤佛菩萨。现在众生不欢喜善法,为什么?认为善法对他的约束太大。善法里头叫他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他做不到,於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贪而无厌。你叫他不贪,那怎么行?他当然把你当作冤家对头,当然毁谤你,当然侮辱你,显示出贪瞋痴慢是正法。所以,佛菩萨在现代这个世间,出现在这个世界,不以佛菩萨的身分。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讲低姿势,最低的姿势来教化众生。随顺众生当中,以善巧方便来帮助众生觉悟、帮助众生回头,你要很细心的去观察,你才会发现。

  我们知道一个原则,愈是众生有苦难,佛菩萨愈慈悲。那个示现,甚至於示现在动物、示现在树木花草、示现在自然现象。让你看到、听到了,有所领悟,佛菩萨的化现,无有方所,无有定向。在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到无尽的慈悲。要不能够微密观照,怎么能够这样灵活的运用?如果众生觉悟了,见色闻声,有所悟入,你就见道了;见佛、见菩萨就是见道。这个地方并不是讲你见到佛像,见到菩萨现身,不是这个。是你在见色闻声当中有所领悟,有所觉悟,能够改邪归正,断恶修善,真的回头了。谁在帮助你?佛菩萨在冥冥当中帮助你。佛菩萨的示现是平等的,为什么别人没有感悟而你悟入?个人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,就像《弥陀经》上所说的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」。从这些地方显示出你的善根福德因缘很厚,你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,你能够感悟,感动觉悟。上面第十层:

  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净妙华,佛号无尽金刚智。】

  这个世界名号、佛的德号都好,看样子好像是纯一清净。世界的德号『净妙华』。「华」总是表菩萨的修因,这个因,「净妙」。妙,实在就是讲的四摄六度,本经里面讲的十波罗蜜。这些都是从总的纲领上来说的,每一条里面无量无边。妙在什么地方?妙在能帮助我们断烦恼习气,断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些修行方法,这个妙!它有这样好的作用。恢复到自性清净,用自性清净心来修四摄六度,「净妙华」的本义,表法的意思。

  『佛号无尽金刚智』,金刚般若智慧现前了。「无尽」这两个字是说智慧的大用无有穷尽,用金刚智慧。这在前面说过,金刚比喻坚固、锋利、光明;智慧里面包含著德能、相好。佛在讲经说法常常用金刚做比喻。中国人,由於六祖惠能大师跟五祖忍和尚的提倡,对《金刚经》特别爱好。确实这部经里头言简意赅,古人常讲是六百卷《大般若》的纲要,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。受持这一卷经,就等於受持六百卷《大般若》。《大般若经》是完全翻出来了,真的读诵受持的人不多,分量太大,六百卷。但是这一卷流通得最普遍,中国在过去不但学佛的人肯定念过,不学佛的读书人绝大部分都读过。流通之普遍,一切经都比不上。如果能够随顺这经典里面的教诲,把这些教诲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工作,处事待人接物,这是大智慧,思想、言行、境界,中国人讲气质,自然跟一般人不一样,金刚般若智慧。再看第十一层:

  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莲华庄严城,佛号日藏眼普光明。】

  世界跟佛的德号都好,让我们看到、听到都生欢喜心,生仰慕心。『莲华庄严城』,前面跟诸位说过池塘里面种的莲华多,我们就称它作莲华池。大概这个城市里面栽的莲华很普遍,称它作莲华城。诸位要知道这是世界,莲华世界。「莲华庄严城」不就是莲华世界!在平常我们说莲华世界都是专称西方极乐世界。西方极乐世界莲华确实非常非常的普遍,事上如是,理上更如是。极乐世界的居民下下品往生的,我们就讲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,都是身心清净,一尘不染。

  西方世界是无量珍宝所成,没有泥沙,没有灰尘。我们这个世间家常日用,清洁工具非常重要,西方极乐世界没有,没有听说过西方极乐世界有清洁工具。为什么?那个世界没有灰尘,没有染污,像莲华一样出污泥而不染。西方极乐世界的居民得大自在,一丝毫的累赘都没有。我们现在旅行多少要带个行李,要带换洗衣服,西方世界统统没有。所以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需要什么东西它自然就现前了,一切都是从心变化所作;不需要了,不需要就没有了,用不著收拾。现在在我们这个世界年岁大了就知道苦,苦在哪里?生活很苦。现在的社会,大多数人家没有人伺候,你每天生活自己要操作,你的家自己要整理,要打扫,要清洁环境,三餐饭你要自己烧,活得好辛苦。

 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要警觉到,我还要过这个日子吗?纵然你来生得人身,你还是离不开这些苦恼。纵然修福,有人伺候你,到你福享尽了,你又怎么办?这些事情我学佛之后,细心观察我周围的环境,清清楚楚都在我眼前。少壮得志的时候,过的是富贵生活,家里面佣人很多;到晚年,衰老了,福报享尽了,自己要提著菜篮到市场去买菜。从前进出自己有轿车,现在要走路;远一点,骑个自行车,看到这个样子感到很可怜。我们从这里看到因果报应,享福的时候疏忽了修福,多半都是作威作福,气势凌人,到哪里去都是高人一等,他没有想到福报会享尽。享尽的时候你怎么办?这些归根结柢还是不读书之过。

  你看古时候,真正读书人得志的时候,还是守住自己的本分。为什么?他知道他到衰老的时候,他的地位、他的权势会失掉。做大官卸任之后,有没有想到卸任之后怎么样?你在位的时候,奉承你的人很多。卸任退休之后,还有没有人来看你?这要看你的德行,看你在得志的时候,你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的。所以,以前真正有学问、有德行的人,在得志的时候,为人民为社会服务,尽心尽力,不为自己。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退休之后两袖清风,过平民的日子,得社会大众的尊敬。虽然权势没有了,大众尊敬他,他的影响力永远存在。这是正确的,这是真正有智慧、有德行。家里纵然没有佣人,年岁大了,有很多年轻人愿意来给他服务,给他做义工,果报如此!在过去他肯帮助别人。所以,照顾老人、照顾残障病人很重要,见到了一定要帮助。无畏布施,自己得的果报健康长寿,老年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年轻人来义务帮助你,果报丝毫不爽。这要预先想到,到老的时候后悔来不及了。我在少壮的时候,没有想到种这些好因,到年老的时候,样样自己受到了苦报。常常修好因,你才会得好报。

  所以在现前的社会,义学真的很重要。义学要怎么个办法?最好是做退休村,老人公寓。美国称老人公寓,这个地方讲退休村,过去很多年我常常讲的弥陀村,养老!老人里面有很多身体状况还相当好的,他年岁大了,一般工作单位要用年轻人,不用他了,他退休了;他有学问、有经验、有技术、有能力。这个时候退休村里面可以办学校,这个学校是义学。义学是什么?欢迎社会年轻人来上学,不收学费,义学。你来上学,一个星期有几堂课,你想学什么,为你开课。这里面课程的中心,教学的中心是道德、是技能,让你在这里学道德,学一技之长,就像现在是职业培训班这种方式,时间不长。社会天天在进步,有许多人找不到职业,到这儿学;培训几个月之后,你的水平提升了,你在社会上找工作就容易了。职业培训班是义务的不收学费,好事。老师也不要钟点费,老师都是退休的老人,非常乐意帮助年轻人。只要有这样的一个场所,有这样的一个设备,有真正发心的人到这个学校来做义务工作,或是做职员,或者是做教员,统统是义务。可以开许许多多的班,从儿童到成人,你需要什么,想学什么,只要我们找到这个义务的好老师,我们就给你开课。

  在中国历代这些大富长者们,办义学的人很多。宋朝范仲淹先生他就办了不少义学,而且办得非常成功。他也办了「弥陀村」,他不叫「弥陀村」。我们从前读书得时候,在国文里面念到一篇文章「义田记」,他那个精神跟「弥陀村」很类似。他买了很多的田产土地,这些田产租给农民去耕种,他收租。收来这些租他不是自己享受,照顾许许多多贫穷的家庭,他养三百多家。三百多家那不就跟弥陀村一样,跟退休村一样,免费,他供给。今天我们讲慈善,范先生真正是慈善家,他没有接受别人的捐助,完全是自己的俸禄节省下来做这么多好事。他官做到宰相,用他的俸禄来置产业,从事於生产事业,来帮助社会苦难众生,他行的是大德。我们净宗印光大师对他非常佩服,《文钞》里头常常提到,印光大师对中国古人最佩服的是孔老夫子、范仲淹。常常说范家一直到今天,将近一千年家道不衰。孔老夫子你看他的后裔,在今天这个时代还会受到社会大众尊敬,听到是夫子的后代,都另眼相看。二千五百年了,后人还享受祖宗的余荫,不容易!大德,没有私心,起心动念为国家、为民族、为人民。在夫子那个时候中国没有统一,为天下众生!不是为他的鲁国,为天下众生,一生当中积了大德。我们后学读到他的书本、听到他的德行,应当起来效法。

  『佛号日藏眼普光明』,充满了智慧。「日藏眼」是慧眼,没有慧眼,你怎么能够见到真正的善因善果?没有慧眼,你怎么能成就大德?「日藏眼」是光明眼,这三个字是自己证得的,自受用。「普光明」是他受用,你能够以清净平等心普照世间一切众生,你的智慧普照、你的德行普照。我们细心观察,本师释迦牟尼佛如是,孔老夫子也如是,刚才讲的范仲淹先生也如是。近代我们的印光大师,他的《文钞》光明遍照世间,尤其他教学的十六个字,一生自行化他的总刚领,那真是无尽的光明遍照。

  「敦伦尽分」,我说这四个字是大道!伦是同类,敦是诚诚恳恳,平等和睦跟我们同类相处。我们是人类,我们是人,人与人之间应当真诚平等和睦相处,就叫做敦伦。在大乘佛法里面,跟我们同类的这个面更大了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虚空法界刹土众生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这句话你要是真正懂得了,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(就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),跟我同类。不是人跟我同类,畜生跟我同类、饿鬼跟我同类,上至诸佛菩萨跟我同类,下到三途众生跟我也同类;再旁边涉及的依报,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跟我都是同类,共同一法性。那我们的真诚,我们的平等,我们的慈悲、和睦遍虚空法界,没有日藏慧眼,你看不到事实真相。「尽分」是与同伦相处尽到我自己的本分,尽到我应尽的义务,这是大道。

  「闲邪存诚」是大德,时时刻刻防止邪恶、防止邪知邪见、防止恶念恶行,这是闲邪。存诚,心地常存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;常存这个心,这个心是真心,这个心是我们的本心,本来就是这个心,大德,这是性德。我们为人处世得大圆满!但是还有来生,还有后世,生生世世永远不是大圆满,印祖教我们一个方法「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,那就是究竟圆满的圆满;信愿念佛是大行,求生净土是大果。大道、大德、大行、大果,务必要在我们这一生当中成就,圆满的成就,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