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八四九卷) 2002/9/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0849
诸位同学,请看「华藏世界品」右旋十海,第一个是离垢焰藏海,刹种所持的世界,也是二十层。前面跟诸位介绍过第十二层,现在我们从第十三层看起。在我们小本的《纂要》是第十七本,第七页第二行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有世界名遍照光明轮。状如华旋。依宝衣旋海住。佛音声宝王楼阁云弥覆其上。】
这是讲世界的上空庄严。
【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。纯一清净。佛号莲华焰遍照。】
我们在经上看世尊为我们介绍『莲华焰遍照』如来的刹土,这个刹土名字叫『遍照光明轮』,跟我们这个世界娑婆不一样。娑婆是梵语,从意思上来翻叫堪忍;堪忍的意思就是说:你能忍受得了吗?从这个语气当中,我们就知道这个世界真的是艰难困苦,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得了的。
我们这些众生在这个世界里头煎熬,非常的辛苦。迷惑的人太多太多,觉悟的人太少。诸佛如来虽然是大慈大悲,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,也只有善根福德因缘具足的众生,才有机会接受佛菩萨的教诲,才能够相信,能够理解,能够依教奉行。多数人,这还不是普通的人,在这个世间我们讲一般是有知识的人,受过高等教育的人。偶然跟我们接触,听我们讲到经典上的教诲,几乎多数人都认为我们这是一种理想主义,不切实际,无益於事。
他们这个看法,这样的心态,我们能够理解。这是什么原因?所受的教育不相同,生活的环境不相同,文化背景不相同。他这种心态,这种想法、说法是很自然的,我们能够体会。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特别领会到圣贤教诲之可贵,也真正能体会到佛在经上常说的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。今天科学技术发达,尤其印刷术、大众传播这样的方便,何以还说佛法难闻?接触佛法的机会是愈来愈方便,但是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的确不容易。
这些人听了也欢喜,他并不排斥,他也很赞叹,但是他说做不到!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什么?需要的是竞争,需要的是手段。如果你讲孝悌忠信仁义道德,他听了好笑!这些东西被整个社会大众所抛弃掉,你还在搞这些东西,说我们的头脑冥顽不灵,他们聪明绝顶。但是今天世界遇到困难,多数人依然不觉悟。只有极少数的人想到现前这一种思惟、作法不能解决问题,所以他们尝试回过头来向古圣先贤来探索。看看古人讲的这些东西,留下来的东西能不能帮助现前的社会。
试探的这个心态多,真正诚信的少,这个原因我们也能理解。为什么?一向没有接触过,这个态度是理所当然的。今天整个世界动乱,根本的因素还是古人说得清楚、说得明白:我们的学习没有根!现在在台湾、在中国、在东南亚一带,有一些善知识提倡扎根教育。这话是正确的,但是什么是根?没能讲得清楚,没能讲得明白。扎根教育要怎样落实,要怎样产生效果,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。
根,中国古人常说「三岁看八十」,三岁是根,八十是果。由此可知,真正扎根教育,儒家讲从胎教。我们一般讲童蒙,那已经不是根,那是发芽!根在胎教,母亲怀胎到这个小孩长成三岁,这是根。从四岁到七、八岁,发芽,童蒙的教学。所以今天我们讲扎根,真正根在哪里还是没找到。扎根的教育是谁负责?父母!不是别人。到童蒙,四、五岁到七、八岁,这个时候老师跟父母密切配合,把这个小孩的根基真正扎稳。我们看看中国历史上古圣先贤,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,哪一个不是受这样的教育?
现前这个时代,真的,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话,他说「先人无知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,殊无怪也」。这个话是教我们看现前社会大众,决定不能够责怪。什么原因?他没有受过扎根的教育。为什么没有受过?父母无知,对於伦理道德他不认识,他怎么能把他的儿女教好?今天儿女长成人了,不知道仁义道德,决定不能怪他。他的本性是善良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在佛法里面讲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他有佛性。佛性、本善,真的是永远不变。只是在这一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导,被环境、不良不善的习气所染污,我们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。
大众被染污,回头再想想我们自己,将心比心,我们也被这个社会染污了。所幸运的,是我们遇到佛法、遇到善知识,常年锲而不舍的在学习。我常说,我们的学习在哪里?在生活里面学习,在工作里头学习,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学习。学习什么?学习伦理、道德,学习三福、六和、四摄、六度。念念不舍,长时薰修,我们才有这么一点成就。
社会是一个大的染缸,我们在这个缸里头还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,得力於佛法、善友的教导。这个在社会上不是多数,是少数。今天社会动乱已经达到巅峰,有许多人迫切希求和平,消弭冲突。这一桩事情是好事情,从哪里做起?从生活,从自己生活当中,工作待人接物之处,从这个地方化解一切冲突,祈求和平。
昨天我跟一位老教授谈,他问我,从哪里落实?无论是生活、是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为别人想;把别人摆在第一,把自己摆在第二,我们才会有长进。佛法常讲积功累德,你真正在累积功德。起心动念,先为自己,后为别人,这个矛盾冲突永远不能够化解;和平,那真的是理想,决定不能够落实。
圣贤人的教育就是教我们从这个地方做一个转变。想什么?主题总得有!我讲了两句话:利害得失,吉凶祸福。想别人的吉凶祸福,对方的利害得失,不想自己。果然以真诚心、无私无我的心,才能感动别人,中国古人常讲「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」。别人还没有办法接受的时候,听不进去的时候,是我们的真诚做得不够,方法表达的技巧不足,佛法里面讲「善巧方便」。
第三个因素,时间太短。那是长时间的问题,不是短时间,要有耐心。我们自己毛病习气一大堆,学佛五十年,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,自己今天才有这一点觉悟。我们是天天在学习,天天在讲解,讲给别人听,实际上就是讲给自己听的。劝导别人,哪有不劝导自己的道理?这是我们自己亲身体验的。没有这么长的时间,如果不能锲而不舍天天在干,起心动念,念念没有离开佛菩萨的教诲,没有离开圣贤教诲,才能保持这一点清白,不是容易事情!才能把这个社会的现象看清楚、看明白,特别是因缘果报,自己总算走出了一条明路。现在我们懂得佛在经上说的话,真正度自己才是帮助众生;自己度不了自己,要想帮助别人,佛说「无有是处」,没有这个道理。
所以世界,我们这个世界名叫堪忍。我们看看这一边,莲华遍照佛,他的世界是遍照光明。由此可知,这个世界好。这个世界是个极乐世界,我们在经文里面看到,『纯一清净』。纯一清净,这里面没有秽土,没有三途、没有六道、没有九法界,一真法界。居住在这个世界里面的众生,就像华藏世界的法身菩萨一样,像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一样,不造恶业,所以佛的德号「莲华焰遍照」。我们知道佛的德号,就是这一尊佛在这个地区,这个阶段、时段教化众生的纲领。
你看娑婆世界,我们的教主他的德号叫释迦牟尼。这个名号是梵语,释迦是仁慈的意思,牟尼是清净寂灭的意思。这是世尊在这个地区,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,他老人家的法运一万两千年,在这个时段,这是教学的总纲领;教导大众对人要仁慈,对自己要清净,用这个做教学的纲领。
我们看这个世界,佛教学的纲领是「莲华焰遍照」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,我们在讲席里面多次的介绍。莲花的根是长在池塘泥土底下,这个池子的底,茎是在水中,花开在水上。池底的泥沙代表是六道,染污;池里面的水代表清净,四圣法界;花开在水上,表示四圣、六凡都不染,四圣六凡他都放下,他生到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当然纯一清净,心地清净就生智慧。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,实相般若。
自性本具的智慧现前,那是焰,焰是光明,焰就是表自性般若智慧。自性般若从哪起来的?从清净心生的。我们今天的心不生智慧,只生烦恼。为什么生烦恼?染污!在六道被六道染,在四圣法界被四圣法界染,所以智慧不开。什么时候我们自己在世出世间法里面都不染著,《金刚经》上佛讲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佛说这个话是包括了世间跟出世间。
出世间,佛法!佛法如果不善学,也被佛法染污了,这就是佛门常讲的,著相!著相就被佛法染污。佛对这样的学生,虽然摇头也并不舍弃,还是要教。为什么?他有佛性。听佛法被佛法污染,是因为他烦恼习气太重。所以佛在经上讲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「法」是佛法,「舍」就是不要执著。佛法都不能够执著,何况非佛法?非佛法是世间法。佛一切法,相有性无,事有理无,这是世出世间法不例外的。我们受用,我们学习,贵在不染不著,永远保持自己的身心像莲花一样。
藏传佛教教人念六字大明咒,「唵、嘛、呢、叭、咪、吽」。我初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,大师也教我念这个咒语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这咒语是什么意思?大师非常慈悲给我解释,「唵」是身,现在我们晓得,这个身包括著法身、报身、应化身。「嘛呢」就是莲花,我们在经本上常常看到这个翻译,梵语嘛呢翻成莲花。「叭咪」是保持。「吽」是意。这是外来语,他们的句法跟中国人不一样。如果是中国人来讲,一定是「保持身、心像莲花一样」,我们中国人是这种翻译。在西藏文字里面,梵文也是这样的,「身、莲花、保持、意」,意就是心。我明白了,我非常欢喜念这一句咒语。为什么?提醒自己身心清净像莲华一样,一尘不染。四圣、六凡都不染,你在一真法界里面开花结果。
一真法界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法身菩萨,一定要莲花放光,智慧透出来了。你看这名号五个字,前面三个字不是自己成就吗?尤其是莲花两个字,这是表修行,表功夫,修德!焰,果德!自性般若智慧现前。岂不是自己修成之后你才能利益众生,利益众生是遍照!遍是平等的,是没有分别的,像阳光普照宇宙,不仅照这个地球。太阳系里面所有的行星它都普照。普照就是利他,一定是自利之后,才能利他。自己没有成就,哪来的遍照?所以自己一定要放般若光明,才有能力遍照。般若智光不能现前,怎么能遍照?怎么能利益众生?怎么能利益社会?
佛这些大圣大贤订的标准,跟我们凡夫确实不一样。没有到这个水平,帮助一切众生,尤其是帮助人排解纷争,这是一桩很不容易事情。这个世间做这个事情人很多,成功的例子不多。我们在这些地方能体会得到,真正是所谓是大智、大德、大能才能做得到。大智大德大能之人在哪里?我们要是天天去祈求,求不到。
我在年轻的时候,初初接触佛法,知道佛法好,可惜没有人依教奉行,没有人为大家讲解。我也是求佛菩萨保佑,希望有善知识现前,最后老师点醒我,求人不如求己!求人,非常渺茫。古人常讲,世间难事有两种,一种是登天难,一种是求人难;登天难是比喻,求人难是实在的。我想老师的话有道理,求人不如求己,自己认真努力修学,发心把佛法介绍给大众。我这一生就走这个路子。
善知识的引导,对於一个学人成功失败,那是真正的关键。所以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这是我学佛经第一部。展开经本,在第一个小段里面,佛就教给我们要亲近明师,接受明师的教导,这是学佛头一个条件。明师不是他名气很大,这个明是光明的明,我们看到这个字就晓得,这个老师有修有证,那才是个明师。老师就告诉过我,有修有证的老师到哪里去找?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了。没有,不得已而求其次,我们就把水平降低,现在这个世间还能找得到的。那哪一种老师?有修有学,找这样的老师。
这个老师真的在修行,修就是依教奉行,他真学,他天天都在学习;修就是改过,天天在改正。我们今天的境界,这不是初学的境界,今天的境界是在生活里头,在工作里头,在处事待人接物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一切时一切处都在改正自己错误。我们的过错太多,无量劫累积下来,五十年再加五十年,也没有办法完全改掉。
所以经典里面佛常讲,菩萨从初发心到成佛,要多长时间?无量劫。就是《华严经》上法身菩萨,断无明,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断尽?三大阿僧只劫。所以学佛的同学要相信佛的话,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修得不错,我已经没有过失,我可以了,那你就大错特错。这样的心态,你不会再有进步。佛法里面讲得少为足,你得到一点小小的智慧福德你就满足,以为你就圆满了,其实距离圆满远之远矣。永远虚心,永远在学习。
成了佛之后,真的得到大圆满,是不是可以不再学了?不可以!成佛之后还是要像初学一样,丝毫不能松懈。那为什么?学给没有觉悟的人看,那就是遍照!遍照是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做出榜样来给别人看,叫做遍照。让别人看了之后,他慢慢去想,慢慢去体会,慢慢去觉悟;一遍、两遍看了,看不懂,十遍、二十遍。
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,日常生活当中,教学当中接引大众当中,天天都在做,没有一天松懈。须菩提在般若会上看出门道出来,豁然大悟,赞叹希有世尊。诸位想想看,须菩提尊者亲近释迦牟尼佛,这最早期,他是千二百五十人里头的一个,常随众。讲般若的时候,至少他已经看了二十多年了。诸位想想,看了二十多年才看出门道出来,哪有那么容易?哪有那么简单?给我们做榜样,看出世尊的遍照,看出学生的领悟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修,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十四层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】
这一句是讲距离,向上超过这么多世界。
【有世界名宝藏庄严。】
这是这个世界的名称,『宝藏庄严』。
【状如四洲。】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大概这个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,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有四洲。这是说它的形状。下面看它的依住:
【依宝璎珞须弥住。】
我们这个世界依须弥山住,它依『宝璎珞须弥住』,这个很像。
【宝焰摩尼云弥覆其上。】
这是说它世界的上空。
【十四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。佛号无尽福开敷华。】
从这个佛的德号上来看,我们就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人求福,不知道求福的方法。实在我们这个世间人又何尝不如是?我们常常看到,无论是东方西方,有几个人不求福、求慧?还要求长寿。在中国人往往把这个智慧他还疏忽了,他所求的,求福,求富贵!求长寿,求多子多孙,多男女就是多子多孙。古时候世界人口少,多子多孙,这个家庭人口多,所谓人多好做事。尤其是家业要大,如果人口不多,经营就非常困难。所以求多子多孙,在中国传统观念当中就占了一个很重要的分量。
学佛的人,你看看圆瑛法师,他的讲堂叫三求堂。我去参观过,他的对联上写著「求福求慧求生净土」,这三求!还是把福报摆在第一,这是接引众生的一种善巧方便。众生头一个就求福,佛门求福,其次求慧,最后求生净土。求生净土那是福慧的圆满,如果不生净土,要想福慧圆满,那很难做得到。
福里面,中国人常讲五种福。佛的德号『无尽福』,「无尽福」把它归纳,总不外乎这五大类,中国人讲的五福。第一个是富贵,富是讲的财富,贵是讲的地位。你在这个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,你有很大的财富,这是现代一般人可以说是终身向往的目标,人人都想求得。真的能不能求得到?佛告诉我们,确确实实可以求得到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!
我在二十六岁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告诉我的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。当你有求而不应的时候,绝对不是佛不灵,绝对不是佛说话说错了,不是的。那是什么原因?自己有业障,把自己所希求的障碍住,所以你所求的不能现前,是这么回事情。那怎么办?老师教我,要把这个业障消除;业障消除了,你的求愿就现前。业障怎么个消除法?佛家讲忏悔,普贤菩萨教给我们「忏除业障」。章嘉大师告诉我,忏悔法最重要的是「后不再造」!我知道这一次是过失,永远把过失要记住,不再犯同样的过失,这叫真忏悔。
忏悔不在形式,形式上的忏悔,那是教学,那是做给别人看的,是让别人看到:做错事情要像这样忏悔。但是别人很多人他看错了,他只看到形式,他没有体会到实质上的内容。这个我们要懂得,要从形相要能体会到真正的内涵,我们才会得受用,得利益。所以老师当年跟我讲很多遍,佛法重实质,不重形式,这是讲自修。教别人,形式很重要,因为实质别人看不出来,真的是自受用。表演在形式上,那是教化众生,那就是前面讲的遍照的意思,是特别做给别人看的。
富跟贵,怎么个求法?佛跟我们讲因、缘、果、报,这是真理。佛家常说,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这是真理。我们希求的是果报,那你就要种好的因,要促成好的缘,因加上缘,果报就现前。你看看佛教给我们求的方法,它有道理在!不是说我要求财,佛就赏赐多少财给我,不是这样的,那个佛做不到,神也做不到。是要你自己去修,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佛教我们耕耘,你自然就有收获了!
要怎样求财富?要修财布施。中国有许多人相信命运,一直到今天,你看看算命的、看相的、看风水的,生意都不错。我在香港的时候,我看到每一条街,招牌都有看风水、看相、算命的,条条街上都有,我感觉到他的生意不错。他们从事这个行业能够生存,由此可知,顾客不少。顾客是来做什么的?都是在求升官发财的,都是在那里去问吉凶祸福的。
佛跟我们讲,讲的有道理。就像算命先生给你算命的时候,你命里头有财库,你财库里头有多少财。那个财库非常丰足的,这个人将来是大富大贵。财库里头没有东西,空空的,这一生要受贫穷饥寒之苦。财库从哪里来的?前世修的。佛家讲因果,讲三世因果。有一首偈子说,「欲知前世因」,你要想知道你前世造的因,「今生受者是」,我这一生所受的就是果报,就是前生修的有果报。「欲知来世果」,你要想知道来世的果报,「今生作者是」,我这一生所作所为,那是造因,来生的果报。佛这四句话讲得非常透彻!
现前这个世间拥有大富之人,我们就明白,前生他修的财布施多,他今生发财,他命里头有财库,那是因;至於他从事哪个行业,那是缘。因要是多,无论从事哪个行业,他都赚钱,他命里有财!如果这个人心地厚道善良,经营工商事业决定不欺骗主顾,存心厚道,那他的财就不得了,用不尽!如果天天在想点子欺骗众生,他能赚到钱,那就错了。为什么?他没有德行,没有德行他命里的财库折损了。命里面财富有一亿,他这一生很辛苦去赚钱,可能只赚个五千万,一半折损掉了,缺德。他没有德行,缺损了。
这个道理跟事实,古书里头讲得很多很多。功名亦复如是。讲贵!这个人命里头有宰相的命,但是为人没有道德,处处对人总是存著损人利己这个心态。违背道德,违背法律,所谓是走法律的漏洞。他也能做官,可能只做到一个部长,他本来是宰相,就降了一级,折了,折损。或者是只能做个县市长,那就折损的太多了。这些例子很多,如果存心厚道,没有自私自利,大公无私,那他的富贵享不尽,还留给儿孙。
在中国,印光大师最赞叹的是范仲淹先生,这个人命里头是大富大贵,做到宰相。这个人有道德,重视伦常道德,能够舍己为人。自己的富贵分给大众共享,以这个做为他的家风。所以他家的子孙一直到现在,将近一千年家道不衰,代代都有贤人,好子孙。什么原因?积功累德。我们从这个地方去看因果的事实真相,真的能够体会,能够觉悟。明白之后,自己晓得这一生怎样做人,怎样做事,走出一条光明的大道。
至少在一生当中,不能做一桩对不起人的事情,不可以做一桩亏心事,存心正大光明。自己愿意过一种清苦的生活,自在,真快乐。有一点力量帮助社会大众,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。古圣先贤教人积功累德,就是这样一个修法。但是要记住,你来世有大福报,怕的是享福就迷惑了,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。享福而不迷惑,像范仲淹那样的人,在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。享福不迷惑,世世代代都在积累功德,印光大师讲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么一个人,希有难逄!
那么我们自己要警惕,我们来世享福能不能像范仲淹一样?如其不能,求生净土!把这一分福德转变成功德,做为求生净土的资粮,那就对了。只有这一生当中修成佛、修成菩萨才永远不迷,永远不会做错事,永远不会堕落。这是最稳当、最可靠的办法。
人间天上的福不好享,我们现在很清楚。修多少世的福德,当你享受的时候,时间并不长。就好像我们一个人很勤奋的工作,每个月储存一点钱,储存了几十年,有个数字了。如果要到外面去旅游、去玩的话,再上赌场的话,可能几天就花光了;存钱难,花钱容易。这同样一个道理,我们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防范。
佛在经论上时时刻刻教导我们,勉励我们,要修清净的福报。清净福报里面有智慧,不是感情。聪明才智,法布施。健康长寿,无畏布施,素食是无畏布施,我们明白,我们采取。对於世间贫穷、孤苦、有病的人,我们遇到,帮助他们,这都是属於无畏布施。在日常生活当中偶尔遇到了,这就是缘,我们随缘不攀缘;遇到了,随分随力帮助一点,帮助不在多。
但是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,我们细心去体会,一切众生的苦难从哪里来的?从迷失自性来的。所以要帮助众生永脱苦难在教育!教育,圣贤教育,这不是普通教育。圣贤教育是以帮助人开悟为教学的目的,跟普通教育真的不一样。觉悟,这一下就明白怎样修福、修慧、修长寿,他都明白。觉悟的教育又从因果教育开始。
所以我们净宗学会,佛陀教育基金会,这些年来流通因果这些书籍,分量很大。流通这些典籍,包括录音带、录相带,三种布施都具足。我们做这些印书、做光碟,这要钱,财布施。内容都是劝善,都是帮人觉悟,法布施、无畏布施都在其中。你真正明白、觉悟了,离苦得乐。三种布施具足,三种布施一次完成,这个功德不可思议。要谁去做?真正明白的人去做,真正懂得的人他肯做。真正修行人他决定不舍弃。
佛教菩萨无非是六度四摄,这个道理我们总是要懂。福慧无量无边,那是自性本具的。见性了,无量无边的智慧、福德、相好统统现前。但是没有见性的这些众生,九法界里的众生,没有见性的。没有见性,这个性德不能现前,那怎么办?靠修德,所以修德非常重要。佛、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教导我们,无不重视修德。这修因感果,种善因得善果,你所种的因不善,果报当然就不善。
这些文字我们都读了,这些话我们也听多了,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还做不到,境界现前,依旧转不过来?习气太深!我们看的不够多,听的不够多。所以境界现前的时候,我们的念头转不过来,我们还是随顺烦恼习气,道理在此地。我到现在才能时时刻刻提高警觉,我晓得,我经过五十年的薰习!所以在一切时一切处,一切境缘当中,我不迷,我能够提得起来。一个人能有这么长的时间薰习,不是一桩容易事情,这个缘分也是可遇不可求。
这一尊佛陀教化的对象跟我们这个世间相彷佛,教人求福。『开敷华』这几个字是教人求慧,福慧双修。如果只有福没有慧,这个福报,佛法里面常讲这是三界有漏的痴福,福报享尽,还是会堕落。如果有智慧,你的福慧天天增长,你的受用永远享不尽,这是我们要知道,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的。
人生在世,你仔细去观察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他们一生所作所为,无非是法布施、财布施、无畏布施。仔细看看释迦牟尼佛,是不是这样的?释迦牟尼佛的财布施是内财,身体。义务为社会、为众生服务,他服务的项目是教学,所以这个身是属於内财。为众生服务并不要报酬,这叫布施。不是说上一堂课要多少钟点费,学生来学这个课程要缴多少学费,那就不是布施,那是买卖。他不收学费,他也不求供养,完全是义务,财布施!内容,天天教学,讲经说法,法布施!众生觉悟、明白了,疑难问题解决了,无畏布施!
佛陀一生干的是这个事业,这个事业我们今天称之为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。他老人家示现的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,是个义务的老师,有教无类,尽心尽力。他示现这个榜样给我们看,我们有没有看出来?我们再看第十五层,再往上看一层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】
这不必说了。
【有世界名如镜像普现。其状犹如阿修罗身。依金刚莲华海住。宝冠光影云弥覆其上。十五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。佛号甘露音。】
这个世界的名号跟如来的名号,我们要记住,我们要学习。这个世界叫『镜像普现』,佛在大乘经上常常跟我们讲,宇宙人生的真相确确实实是如「镜像普现」,他的一句话就完全跟你说出来。像镜子照外面境界,所有一切境界相同时现在里头,没有先后。不是说这个近一点的先照进去,那个远一点的后照进去,不是有次第,没有次第,一时顿现。这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,如果把真相搞清楚了,修学大乘很容易。
世界的名号是从相上讲的,佛的名号是从音上讲的,「音声」上讲的,『甘露音』。这个世界也是以音声做佛事,跟我们这个世界差不多,众生六根,耳根最利。「甘露」在此地是比喻,比喻的是奇妙、美好、不死!甘露原本是天上的饮料,常常服用这种饮料能够长生不老,称之为甘露。甘,我们想像它一定很甜,非常可口;露,是液体,像茶水一样,是属於饮料。这是比喻佛说法的音声,听佛说法如饮甘露,清凉、解脱、自在、快乐,都在这个名号当中。
世界名号是提醒我们观察,这个世间,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个世间众生耳根跟眼根都利。我们在此地要学的,每一天早晨起来,我们洗脸、漱口,要照镜子。晚上睡觉之前,也是要洗脸、漱口,照镜子。当照镜子的时候,你就应当要想到,「镜像普现」。如果你天天一看到镜子,你就会想到这四个字,「镜像普现」,在宗门讲这叫疑情。不定在什么时候,你豁然开悟。
宗门里头常说,小疑小悟,大疑大悟,不要去求答案,常常提到这一句,「镜像普现」。到哪一天你真正明白,现在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这个现象,虚空世界,确实「大圆镜智」所现。这个镜子是大圆镜智,大圆镜智什么?阿赖耶识!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的时候,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现象你彻底明白了。这个明了,包括过去现在未来,十方三世,一了一切了!
我在此地,本来不该把这个境界说出来。宗门是决定不说的,教下是可以说,把它透露出来,要你去证明。证明的方法,就是这个疑问永远放在心上,决定不求答案。到哪一天恍然大悟的时候,明心见性,转八识成四智,那个时候你就证明了,证实尽虚空遍法界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现相的是大圆镜智,这个相在里头的变化不止千变万化,无量无边的变化,刹那不住,真的像个万花筒一样。那是什么?唯识所变的。这个识,阿赖耶。阿赖耶是因,是能变之因。前七识与相应的心所,乃至於外面所有一切的境界,那是所变的缘。因缘具足,你才看到无量无边变幻的相。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如梦幻泡影」,变幻的相。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在一切境缘当中自自然然不动心、不起念,不分别、不执著。你自性圆满般若智慧自然现前,那就是「遍照法界」了。
所以这个世界的名号,佛的德号,给我们修学用功很大的启示。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学习。《金刚经》上是提醒我们「应作如是观」,应该要这样的看法。这个「观」,我们今天讲的宇宙观、人生观,哲学上的名词,这样观察,正确的,决定没有错误。
决定不可以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烦恼习气是什么?成见、常识,我们的成见、我们的常识有问题。但是世间人对这个重视,重视经验,读历史,读历史重视经验。重视常识,博闻强记,都是属於常识,这是世间法。佛法不一样,佛法要求的是宇宙人生真相。宇宙人生真相用我们累积的经验、常识决定求不到,为什么?「如镜像普现」。这个讲法,这一种修学的方法,只有佛法里头有,不思议的境界!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华藏世界品」右旋十海,第一个是离垢焰藏海,刹种所持的世界,也是二十层。前面跟诸位介绍过第十二层,现在我们从第十三层看起。在我们小本的《纂要》是第十七本,第七页第二行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有世界名遍照光明轮。状如华旋。依宝衣旋海住。佛音声宝王楼阁云弥覆其上。】
这是讲世界的上空庄严。
【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。纯一清净。佛号莲华焰遍照。】
我们在经上看世尊为我们介绍『莲华焰遍照』如来的刹土,这个刹土名字叫『遍照光明轮』,跟我们这个世界娑婆不一样。娑婆是梵语,从意思上来翻叫堪忍;堪忍的意思就是说:你能忍受得了吗?从这个语气当中,我们就知道这个世界真的是艰难困苦,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得了的。
我们这些众生在这个世界里头煎熬,非常的辛苦。迷惑的人太多太多,觉悟的人太少。诸佛如来虽然是大慈大悲,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,也只有善根福德因缘具足的众生,才有机会接受佛菩萨的教诲,才能够相信,能够理解,能够依教奉行。多数人,这还不是普通的人,在这个世间我们讲一般是有知识的人,受过高等教育的人。偶然跟我们接触,听我们讲到经典上的教诲,几乎多数人都认为我们这是一种理想主义,不切实际,无益於事。
他们这个看法,这样的心态,我们能够理解。这是什么原因?所受的教育不相同,生活的环境不相同,文化背景不相同。他这种心态,这种想法、说法是很自然的,我们能够体会。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特别领会到圣贤教诲之可贵,也真正能体会到佛在经上常说的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。今天科学技术发达,尤其印刷术、大众传播这样的方便,何以还说佛法难闻?接触佛法的机会是愈来愈方便,但是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的确不容易。
这些人听了也欢喜,他并不排斥,他也很赞叹,但是他说做不到!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什么?需要的是竞争,需要的是手段。如果你讲孝悌忠信仁义道德,他听了好笑!这些东西被整个社会大众所抛弃掉,你还在搞这些东西,说我们的头脑冥顽不灵,他们聪明绝顶。但是今天世界遇到困难,多数人依然不觉悟。只有极少数的人想到现前这一种思惟、作法不能解决问题,所以他们尝试回过头来向古圣先贤来探索。看看古人讲的这些东西,留下来的东西能不能帮助现前的社会。
试探的这个心态多,真正诚信的少,这个原因我们也能理解。为什么?一向没有接触过,这个态度是理所当然的。今天整个世界动乱,根本的因素还是古人说得清楚、说得明白:我们的学习没有根!现在在台湾、在中国、在东南亚一带,有一些善知识提倡扎根教育。这话是正确的,但是什么是根?没能讲得清楚,没能讲得明白。扎根教育要怎样落实,要怎样产生效果,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。
根,中国古人常说「三岁看八十」,三岁是根,八十是果。由此可知,真正扎根教育,儒家讲从胎教。我们一般讲童蒙,那已经不是根,那是发芽!根在胎教,母亲怀胎到这个小孩长成三岁,这是根。从四岁到七、八岁,发芽,童蒙的教学。所以今天我们讲扎根,真正根在哪里还是没找到。扎根的教育是谁负责?父母!不是别人。到童蒙,四、五岁到七、八岁,这个时候老师跟父母密切配合,把这个小孩的根基真正扎稳。我们看看中国历史上古圣先贤,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,哪一个不是受这样的教育?
现前这个时代,真的,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话,他说「先人无知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,殊无怪也」。这个话是教我们看现前社会大众,决定不能够责怪。什么原因?他没有受过扎根的教育。为什么没有受过?父母无知,对於伦理道德他不认识,他怎么能把他的儿女教好?今天儿女长成人了,不知道仁义道德,决定不能怪他。他的本性是善良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在佛法里面讲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他有佛性。佛性、本善,真的是永远不变。只是在这一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导,被环境、不良不善的习气所染污,我们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。
大众被染污,回头再想想我们自己,将心比心,我们也被这个社会染污了。所幸运的,是我们遇到佛法、遇到善知识,常年锲而不舍的在学习。我常说,我们的学习在哪里?在生活里面学习,在工作里头学习,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学习。学习什么?学习伦理、道德,学习三福、六和、四摄、六度。念念不舍,长时薰修,我们才有这么一点成就。
社会是一个大的染缸,我们在这个缸里头还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,得力於佛法、善友的教导。这个在社会上不是多数,是少数。今天社会动乱已经达到巅峰,有许多人迫切希求和平,消弭冲突。这一桩事情是好事情,从哪里做起?从生活,从自己生活当中,工作待人接物之处,从这个地方化解一切冲突,祈求和平。
昨天我跟一位老教授谈,他问我,从哪里落实?无论是生活、是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为别人想;把别人摆在第一,把自己摆在第二,我们才会有长进。佛法常讲积功累德,你真正在累积功德。起心动念,先为自己,后为别人,这个矛盾冲突永远不能够化解;和平,那真的是理想,决定不能够落实。
圣贤人的教育就是教我们从这个地方做一个转变。想什么?主题总得有!我讲了两句话:利害得失,吉凶祸福。想别人的吉凶祸福,对方的利害得失,不想自己。果然以真诚心、无私无我的心,才能感动别人,中国古人常讲「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」。别人还没有办法接受的时候,听不进去的时候,是我们的真诚做得不够,方法表达的技巧不足,佛法里面讲「善巧方便」。
第三个因素,时间太短。那是长时间的问题,不是短时间,要有耐心。我们自己毛病习气一大堆,学佛五十年,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,自己今天才有这一点觉悟。我们是天天在学习,天天在讲解,讲给别人听,实际上就是讲给自己听的。劝导别人,哪有不劝导自己的道理?这是我们自己亲身体验的。没有这么长的时间,如果不能锲而不舍天天在干,起心动念,念念没有离开佛菩萨的教诲,没有离开圣贤教诲,才能保持这一点清白,不是容易事情!才能把这个社会的现象看清楚、看明白,特别是因缘果报,自己总算走出了一条明路。现在我们懂得佛在经上说的话,真正度自己才是帮助众生;自己度不了自己,要想帮助别人,佛说「无有是处」,没有这个道理。
所以世界,我们这个世界名叫堪忍。我们看看这一边,莲华遍照佛,他的世界是遍照光明。由此可知,这个世界好。这个世界是个极乐世界,我们在经文里面看到,『纯一清净』。纯一清净,这里面没有秽土,没有三途、没有六道、没有九法界,一真法界。居住在这个世界里面的众生,就像华藏世界的法身菩萨一样,像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一样,不造恶业,所以佛的德号「莲华焰遍照」。我们知道佛的德号,就是这一尊佛在这个地区,这个阶段、时段教化众生的纲领。
你看娑婆世界,我们的教主他的德号叫释迦牟尼。这个名号是梵语,释迦是仁慈的意思,牟尼是清净寂灭的意思。这是世尊在这个地区,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,他老人家的法运一万两千年,在这个时段,这是教学的总纲领;教导大众对人要仁慈,对自己要清净,用这个做教学的纲领。
我们看这个世界,佛教学的纲领是「莲华焰遍照」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,我们在讲席里面多次的介绍。莲花的根是长在池塘泥土底下,这个池子的底,茎是在水中,花开在水上。池底的泥沙代表是六道,染污;池里面的水代表清净,四圣法界;花开在水上,表示四圣、六凡都不染,四圣六凡他都放下,他生到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当然纯一清净,心地清净就生智慧。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,实相般若。
自性本具的智慧现前,那是焰,焰是光明,焰就是表自性般若智慧。自性般若从哪起来的?从清净心生的。我们今天的心不生智慧,只生烦恼。为什么生烦恼?染污!在六道被六道染,在四圣法界被四圣法界染,所以智慧不开。什么时候我们自己在世出世间法里面都不染著,《金刚经》上佛讲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佛说这个话是包括了世间跟出世间。
出世间,佛法!佛法如果不善学,也被佛法染污了,这就是佛门常讲的,著相!著相就被佛法染污。佛对这样的学生,虽然摇头也并不舍弃,还是要教。为什么?他有佛性。听佛法被佛法污染,是因为他烦恼习气太重。所以佛在经上讲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「法」是佛法,「舍」就是不要执著。佛法都不能够执著,何况非佛法?非佛法是世间法。佛一切法,相有性无,事有理无,这是世出世间法不例外的。我们受用,我们学习,贵在不染不著,永远保持自己的身心像莲花一样。
藏传佛教教人念六字大明咒,「唵、嘛、呢、叭、咪、吽」。我初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,大师也教我念这个咒语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这咒语是什么意思?大师非常慈悲给我解释,「唵」是身,现在我们晓得,这个身包括著法身、报身、应化身。「嘛呢」就是莲花,我们在经本上常常看到这个翻译,梵语嘛呢翻成莲花。「叭咪」是保持。「吽」是意。这是外来语,他们的句法跟中国人不一样。如果是中国人来讲,一定是「保持身、心像莲花一样」,我们中国人是这种翻译。在西藏文字里面,梵文也是这样的,「身、莲花、保持、意」,意就是心。我明白了,我非常欢喜念这一句咒语。为什么?提醒自己身心清净像莲华一样,一尘不染。四圣、六凡都不染,你在一真法界里面开花结果。
一真法界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法身菩萨,一定要莲花放光,智慧透出来了。你看这名号五个字,前面三个字不是自己成就吗?尤其是莲花两个字,这是表修行,表功夫,修德!焰,果德!自性般若智慧现前。岂不是自己修成之后你才能利益众生,利益众生是遍照!遍是平等的,是没有分别的,像阳光普照宇宙,不仅照这个地球。太阳系里面所有的行星它都普照。普照就是利他,一定是自利之后,才能利他。自己没有成就,哪来的遍照?所以自己一定要放般若光明,才有能力遍照。般若智光不能现前,怎么能遍照?怎么能利益众生?怎么能利益社会?
佛这些大圣大贤订的标准,跟我们凡夫确实不一样。没有到这个水平,帮助一切众生,尤其是帮助人排解纷争,这是一桩很不容易事情。这个世间做这个事情人很多,成功的例子不多。我们在这些地方能体会得到,真正是所谓是大智、大德、大能才能做得到。大智大德大能之人在哪里?我们要是天天去祈求,求不到。
我在年轻的时候,初初接触佛法,知道佛法好,可惜没有人依教奉行,没有人为大家讲解。我也是求佛菩萨保佑,希望有善知识现前,最后老师点醒我,求人不如求己!求人,非常渺茫。古人常讲,世间难事有两种,一种是登天难,一种是求人难;登天难是比喻,求人难是实在的。我想老师的话有道理,求人不如求己,自己认真努力修学,发心把佛法介绍给大众。我这一生就走这个路子。
善知识的引导,对於一个学人成功失败,那是真正的关键。所以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这是我学佛经第一部。展开经本,在第一个小段里面,佛就教给我们要亲近明师,接受明师的教导,这是学佛头一个条件。明师不是他名气很大,这个明是光明的明,我们看到这个字就晓得,这个老师有修有证,那才是个明师。老师就告诉过我,有修有证的老师到哪里去找?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了。没有,不得已而求其次,我们就把水平降低,现在这个世间还能找得到的。那哪一种老师?有修有学,找这样的老师。
这个老师真的在修行,修就是依教奉行,他真学,他天天都在学习;修就是改过,天天在改正。我们今天的境界,这不是初学的境界,今天的境界是在生活里头,在工作里头,在处事待人接物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一切时一切处都在改正自己错误。我们的过错太多,无量劫累积下来,五十年再加五十年,也没有办法完全改掉。
所以经典里面佛常讲,菩萨从初发心到成佛,要多长时间?无量劫。就是《华严经》上法身菩萨,断无明,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断尽?三大阿僧只劫。所以学佛的同学要相信佛的话,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修得不错,我已经没有过失,我可以了,那你就大错特错。这样的心态,你不会再有进步。佛法里面讲得少为足,你得到一点小小的智慧福德你就满足,以为你就圆满了,其实距离圆满远之远矣。永远虚心,永远在学习。
成了佛之后,真的得到大圆满,是不是可以不再学了?不可以!成佛之后还是要像初学一样,丝毫不能松懈。那为什么?学给没有觉悟的人看,那就是遍照!遍照是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做出榜样来给别人看,叫做遍照。让别人看了之后,他慢慢去想,慢慢去体会,慢慢去觉悟;一遍、两遍看了,看不懂,十遍、二十遍。
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,日常生活当中,教学当中接引大众当中,天天都在做,没有一天松懈。须菩提在般若会上看出门道出来,豁然大悟,赞叹希有世尊。诸位想想看,须菩提尊者亲近释迦牟尼佛,这最早期,他是千二百五十人里头的一个,常随众。讲般若的时候,至少他已经看了二十多年了。诸位想想,看了二十多年才看出门道出来,哪有那么容易?哪有那么简单?给我们做榜样,看出世尊的遍照,看出学生的领悟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修,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十四层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】
这一句是讲距离,向上超过这么多世界。
【有世界名宝藏庄严。】
这是这个世界的名称,『宝藏庄严』。
【状如四洲。】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大概这个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,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有四洲。这是说它的形状。下面看它的依住:
【依宝璎珞须弥住。】
我们这个世界依须弥山住,它依『宝璎珞须弥住』,这个很像。
【宝焰摩尼云弥覆其上。】
这是说它世界的上空。
【十四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。佛号无尽福开敷华。】
从这个佛的德号上来看,我们就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人求福,不知道求福的方法。实在我们这个世间人又何尝不如是?我们常常看到,无论是东方西方,有几个人不求福、求慧?还要求长寿。在中国人往往把这个智慧他还疏忽了,他所求的,求福,求富贵!求长寿,求多子多孙,多男女就是多子多孙。古时候世界人口少,多子多孙,这个家庭人口多,所谓人多好做事。尤其是家业要大,如果人口不多,经营就非常困难。所以求多子多孙,在中国传统观念当中就占了一个很重要的分量。
学佛的人,你看看圆瑛法师,他的讲堂叫三求堂。我去参观过,他的对联上写著「求福求慧求生净土」,这三求!还是把福报摆在第一,这是接引众生的一种善巧方便。众生头一个就求福,佛门求福,其次求慧,最后求生净土。求生净土那是福慧的圆满,如果不生净土,要想福慧圆满,那很难做得到。
福里面,中国人常讲五种福。佛的德号『无尽福』,「无尽福」把它归纳,总不外乎这五大类,中国人讲的五福。第一个是富贵,富是讲的财富,贵是讲的地位。你在这个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,你有很大的财富,这是现代一般人可以说是终身向往的目标,人人都想求得。真的能不能求得到?佛告诉我们,确确实实可以求得到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!
我在二十六岁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告诉我的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。当你有求而不应的时候,绝对不是佛不灵,绝对不是佛说话说错了,不是的。那是什么原因?自己有业障,把自己所希求的障碍住,所以你所求的不能现前,是这么回事情。那怎么办?老师教我,要把这个业障消除;业障消除了,你的求愿就现前。业障怎么个消除法?佛家讲忏悔,普贤菩萨教给我们「忏除业障」。章嘉大师告诉我,忏悔法最重要的是「后不再造」!我知道这一次是过失,永远把过失要记住,不再犯同样的过失,这叫真忏悔。
忏悔不在形式,形式上的忏悔,那是教学,那是做给别人看的,是让别人看到:做错事情要像这样忏悔。但是别人很多人他看错了,他只看到形式,他没有体会到实质上的内容。这个我们要懂得,要从形相要能体会到真正的内涵,我们才会得受用,得利益。所以老师当年跟我讲很多遍,佛法重实质,不重形式,这是讲自修。教别人,形式很重要,因为实质别人看不出来,真的是自受用。表演在形式上,那是教化众生,那就是前面讲的遍照的意思,是特别做给别人看的。
富跟贵,怎么个求法?佛跟我们讲因、缘、果、报,这是真理。佛家常说,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这是真理。我们希求的是果报,那你就要种好的因,要促成好的缘,因加上缘,果报就现前。你看看佛教给我们求的方法,它有道理在!不是说我要求财,佛就赏赐多少财给我,不是这样的,那个佛做不到,神也做不到。是要你自己去修,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佛教我们耕耘,你自然就有收获了!
要怎样求财富?要修财布施。中国有许多人相信命运,一直到今天,你看看算命的、看相的、看风水的,生意都不错。我在香港的时候,我看到每一条街,招牌都有看风水、看相、算命的,条条街上都有,我感觉到他的生意不错。他们从事这个行业能够生存,由此可知,顾客不少。顾客是来做什么的?都是在求升官发财的,都是在那里去问吉凶祸福的。
佛跟我们讲,讲的有道理。就像算命先生给你算命的时候,你命里头有财库,你财库里头有多少财。那个财库非常丰足的,这个人将来是大富大贵。财库里头没有东西,空空的,这一生要受贫穷饥寒之苦。财库从哪里来的?前世修的。佛家讲因果,讲三世因果。有一首偈子说,「欲知前世因」,你要想知道你前世造的因,「今生受者是」,我这一生所受的就是果报,就是前生修的有果报。「欲知来世果」,你要想知道来世的果报,「今生作者是」,我这一生所作所为,那是造因,来生的果报。佛这四句话讲得非常透彻!
现前这个世间拥有大富之人,我们就明白,前生他修的财布施多,他今生发财,他命里头有财库,那是因;至於他从事哪个行业,那是缘。因要是多,无论从事哪个行业,他都赚钱,他命里有财!如果这个人心地厚道善良,经营工商事业决定不欺骗主顾,存心厚道,那他的财就不得了,用不尽!如果天天在想点子欺骗众生,他能赚到钱,那就错了。为什么?他没有德行,没有德行他命里的财库折损了。命里面财富有一亿,他这一生很辛苦去赚钱,可能只赚个五千万,一半折损掉了,缺德。他没有德行,缺损了。
这个道理跟事实,古书里头讲得很多很多。功名亦复如是。讲贵!这个人命里头有宰相的命,但是为人没有道德,处处对人总是存著损人利己这个心态。违背道德,违背法律,所谓是走法律的漏洞。他也能做官,可能只做到一个部长,他本来是宰相,就降了一级,折了,折损。或者是只能做个县市长,那就折损的太多了。这些例子很多,如果存心厚道,没有自私自利,大公无私,那他的富贵享不尽,还留给儿孙。
在中国,印光大师最赞叹的是范仲淹先生,这个人命里头是大富大贵,做到宰相。这个人有道德,重视伦常道德,能够舍己为人。自己的富贵分给大众共享,以这个做为他的家风。所以他家的子孙一直到现在,将近一千年家道不衰,代代都有贤人,好子孙。什么原因?积功累德。我们从这个地方去看因果的事实真相,真的能够体会,能够觉悟。明白之后,自己晓得这一生怎样做人,怎样做事,走出一条光明的大道。
至少在一生当中,不能做一桩对不起人的事情,不可以做一桩亏心事,存心正大光明。自己愿意过一种清苦的生活,自在,真快乐。有一点力量帮助社会大众,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。古圣先贤教人积功累德,就是这样一个修法。但是要记住,你来世有大福报,怕的是享福就迷惑了,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。享福而不迷惑,像范仲淹那样的人,在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。享福不迷惑,世世代代都在积累功德,印光大师讲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么一个人,希有难逄!
那么我们自己要警惕,我们来世享福能不能像范仲淹一样?如其不能,求生净土!把这一分福德转变成功德,做为求生净土的资粮,那就对了。只有这一生当中修成佛、修成菩萨才永远不迷,永远不会做错事,永远不会堕落。这是最稳当、最可靠的办法。
人间天上的福不好享,我们现在很清楚。修多少世的福德,当你享受的时候,时间并不长。就好像我们一个人很勤奋的工作,每个月储存一点钱,储存了几十年,有个数字了。如果要到外面去旅游、去玩的话,再上赌场的话,可能几天就花光了;存钱难,花钱容易。这同样一个道理,我们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防范。
佛在经论上时时刻刻教导我们,勉励我们,要修清净的福报。清净福报里面有智慧,不是感情。聪明才智,法布施。健康长寿,无畏布施,素食是无畏布施,我们明白,我们采取。对於世间贫穷、孤苦、有病的人,我们遇到,帮助他们,这都是属於无畏布施。在日常生活当中偶尔遇到了,这就是缘,我们随缘不攀缘;遇到了,随分随力帮助一点,帮助不在多。
但是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,我们细心去体会,一切众生的苦难从哪里来的?从迷失自性来的。所以要帮助众生永脱苦难在教育!教育,圣贤教育,这不是普通教育。圣贤教育是以帮助人开悟为教学的目的,跟普通教育真的不一样。觉悟,这一下就明白怎样修福、修慧、修长寿,他都明白。觉悟的教育又从因果教育开始。
所以我们净宗学会,佛陀教育基金会,这些年来流通因果这些书籍,分量很大。流通这些典籍,包括录音带、录相带,三种布施都具足。我们做这些印书、做光碟,这要钱,财布施。内容都是劝善,都是帮人觉悟,法布施、无畏布施都在其中。你真正明白、觉悟了,离苦得乐。三种布施具足,三种布施一次完成,这个功德不可思议。要谁去做?真正明白的人去做,真正懂得的人他肯做。真正修行人他决定不舍弃。
佛教菩萨无非是六度四摄,这个道理我们总是要懂。福慧无量无边,那是自性本具的。见性了,无量无边的智慧、福德、相好统统现前。但是没有见性的这些众生,九法界里的众生,没有见性的。没有见性,这个性德不能现前,那怎么办?靠修德,所以修德非常重要。佛、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教导我们,无不重视修德。这修因感果,种善因得善果,你所种的因不善,果报当然就不善。
这些文字我们都读了,这些话我们也听多了,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还做不到,境界现前,依旧转不过来?习气太深!我们看的不够多,听的不够多。所以境界现前的时候,我们的念头转不过来,我们还是随顺烦恼习气,道理在此地。我到现在才能时时刻刻提高警觉,我晓得,我经过五十年的薰习!所以在一切时一切处,一切境缘当中,我不迷,我能够提得起来。一个人能有这么长的时间薰习,不是一桩容易事情,这个缘分也是可遇不可求。
这一尊佛陀教化的对象跟我们这个世间相彷佛,教人求福。『开敷华』这几个字是教人求慧,福慧双修。如果只有福没有慧,这个福报,佛法里面常讲这是三界有漏的痴福,福报享尽,还是会堕落。如果有智慧,你的福慧天天增长,你的受用永远享不尽,这是我们要知道,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的。
人生在世,你仔细去观察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他们一生所作所为,无非是法布施、财布施、无畏布施。仔细看看释迦牟尼佛,是不是这样的?释迦牟尼佛的财布施是内财,身体。义务为社会、为众生服务,他服务的项目是教学,所以这个身是属於内财。为众生服务并不要报酬,这叫布施。不是说上一堂课要多少钟点费,学生来学这个课程要缴多少学费,那就不是布施,那是买卖。他不收学费,他也不求供养,完全是义务,财布施!内容,天天教学,讲经说法,法布施!众生觉悟、明白了,疑难问题解决了,无畏布施!
佛陀一生干的是这个事业,这个事业我们今天称之为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。他老人家示现的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,是个义务的老师,有教无类,尽心尽力。他示现这个榜样给我们看,我们有没有看出来?我们再看第十五层,再往上看一层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】
这不必说了。
【有世界名如镜像普现。其状犹如阿修罗身。依金刚莲华海住。宝冠光影云弥覆其上。十五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。佛号甘露音。】
这个世界的名号跟如来的名号,我们要记住,我们要学习。这个世界叫『镜像普现』,佛在大乘经上常常跟我们讲,宇宙人生的真相确确实实是如「镜像普现」,他的一句话就完全跟你说出来。像镜子照外面境界,所有一切境界相同时现在里头,没有先后。不是说这个近一点的先照进去,那个远一点的后照进去,不是有次第,没有次第,一时顿现。这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,如果把真相搞清楚了,修学大乘很容易。
世界的名号是从相上讲的,佛的名号是从音上讲的,「音声」上讲的,『甘露音』。这个世界也是以音声做佛事,跟我们这个世界差不多,众生六根,耳根最利。「甘露」在此地是比喻,比喻的是奇妙、美好、不死!甘露原本是天上的饮料,常常服用这种饮料能够长生不老,称之为甘露。甘,我们想像它一定很甜,非常可口;露,是液体,像茶水一样,是属於饮料。这是比喻佛说法的音声,听佛说法如饮甘露,清凉、解脱、自在、快乐,都在这个名号当中。
世界名号是提醒我们观察,这个世间,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个世间众生耳根跟眼根都利。我们在此地要学的,每一天早晨起来,我们洗脸、漱口,要照镜子。晚上睡觉之前,也是要洗脸、漱口,照镜子。当照镜子的时候,你就应当要想到,「镜像普现」。如果你天天一看到镜子,你就会想到这四个字,「镜像普现」,在宗门讲这叫疑情。不定在什么时候,你豁然开悟。
宗门里头常说,小疑小悟,大疑大悟,不要去求答案,常常提到这一句,「镜像普现」。到哪一天你真正明白,现在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这个现象,虚空世界,确实「大圆镜智」所现。这个镜子是大圆镜智,大圆镜智什么?阿赖耶识!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的时候,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现象你彻底明白了。这个明了,包括过去现在未来,十方三世,一了一切了!
我在此地,本来不该把这个境界说出来。宗门是决定不说的,教下是可以说,把它透露出来,要你去证明。证明的方法,就是这个疑问永远放在心上,决定不求答案。到哪一天恍然大悟的时候,明心见性,转八识成四智,那个时候你就证明了,证实尽虚空遍法界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现相的是大圆镜智,这个相在里头的变化不止千变万化,无量无边的变化,刹那不住,真的像个万花筒一样。那是什么?唯识所变的。这个识,阿赖耶。阿赖耶是因,是能变之因。前七识与相应的心所,乃至於外面所有一切的境界,那是所变的缘。因缘具足,你才看到无量无边变幻的相。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如梦幻泡影」,变幻的相。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在一切境缘当中自自然然不动心、不起念,不分别、不执著。你自性圆满般若智慧自然现前,那就是「遍照法界」了。
所以这个世界的名号,佛的德号,给我们修学用功很大的启示。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学习。《金刚经》上是提醒我们「应作如是观」,应该要这样的看法。这个「观」,我们今天讲的宇宙观、人生观,哲学上的名词,这样观察,正确的,决定没有错误。
决定不可以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烦恼习气是什么?成见、常识,我们的成见、我们的常识有问题。但是世间人对这个重视,重视经验,读历史,读历史重视经验。重视常识,博闻强记,都是属於常识,这是世间法。佛法不一样,佛法要求的是宇宙人生真相。宇宙人生真相用我们累积的经验、常识决定求不到,为什么?「如镜像普现」。这个讲法,这一种修学的方法,只有佛法里头有,不思议的境界!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