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八四二卷) 2002/9/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12-017-0842
诸位同学,请看所持世界,别辨二十层大刹第六段,也就是第六层。我们《纂要》十六册,第八十七面倒数第二行。请看经文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】
这是讲距离。距离大概都是差不多的,差不了多少。
【有世界名净妙光明。】
这是世界的名号。
【以宝王庄严幢为际。】
这是说它的边际。
【依金刚宫殿海住。其形四方。摩尼轮髻帐云而覆其上。】
这是世界上空的庄严。
【六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。】
这个地方要注意的,就是围绕一层比一层要多,我们想像到这个刹种的形状。
【佛号普光自在幢。】
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佛的德号,『普光自在』,「普」是平等,不平等就不普,所以特别显示出「清净平等觉」,「光」是觉,清净是「自在」。『幢』是高显,智慧、德相高,明显,取这个意思。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,这一大段经文当中,举出一百多个世界。为我们介绍的每个世界,简略介绍几桩事情,最重要的是佛的德号。在这个前后总共两百一十个佛刹,也就是给我们介绍了两百一十尊诸佛如来的德号,我们要从佛德号里面来学习。
所以这个心不能不平等,不能不清净,不能不觉悟。我们一定要肯定清净心是真心,平等心是真心,正觉心是真心;真心本来有,不是从外面得来的。大乘经教上常说「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」,你所证得的统统是自性本有的。不但是我们,六道九法界的众生都迷失了自性。始觉的菩萨,刚刚开始觉悟,一心希求明心见性。有愿有求,对初学菩萨来说,这是无可厚非。他念头转了,想求无上道,这是好事情。
无上道迷失太久了,无量劫来烦恼习气太重,一下要把它断除干净,真的是谈何容易!所以如来世尊大慈大悲,他有方便法。我们如果能够随顺佛的教诲,教诲就是方便法,只要能随顺就能够快速的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;如果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,那就难了。初学的菩萨最大的困难,就是在随顺佛陀教诲之中夹杂著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,夹杂的量很大,因此功夫不得力。
祖师大德教导我们放下,放下之后怎么办?还要放下,永远在放下,放到一念不生,性德就现前。只要有丝毫放不下,就障碍了心性,就迷失了心性。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要放下,不能放在心上。心要空,心要虚,心要无一物,《坛经》上所讲的「本来无一物」。无一物,那个时候就是真心,就是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」;有一物,就把这个障碍了。
所以我们要学「普光自在幢如来」;普光是智慧,圆满的智慧,自在是德相,幢是高显,都显露出来了。从德号里面我们就明了怎样修行。在哪里修?在日常生活当中,对人对事对物。怎么个修法?随顺经教的教导,依教奉行。我很想学,我学不到!这个原因不是别的,你夹杂著烦恼习气,所以你有障碍。这个地方随顺佛陀教诲,一定要放弃妄想执著。修学不难,难在你的夹杂没放下。再看下面第七层,一层一层上去,这个二十层华藏世界。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有世界名众华焰庄严。】
这是世界的名号。世界名号怎么来的,我们要晓得。像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叫娑婆,阿弥陀佛的世界叫极乐,从世界名号我们能够想像到这个世界的状况。这个世界,好!『众华焰庄严』,「焰」是光明,「华」是六度万行。由此可知,这个世界修菩萨行的人多,菩萨世界。
【以种种华庄严为际。】
这是它的边际。
【依一切宝色焰海住。】
这世界的安住。
【其状犹如楼阁之形。】
这说这个世界的形状。
【一切宝色衣真珠栏楯云而覆其上。】
这是世界的上空。
【七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。纯一清净。】
这是佛的净土。只要有这一句,我们就晓得这个世界没有三途六道,三途六道是染,不清净!为什么会没有三途六道?没有造作恶业的众生;换句话说,这个世界居民见思烦恼都断了,尘沙烦恼也非常薄,不厚。人,身心清净,他居住生活的环境就清净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【佛号欢喜海功德名称自在光。】
『海』是形容深广,这个『欢喜』是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所以「欢喜」才深才广。以这样的心来接触大众,诸位想想,那是什么境界?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,人与万物之间,人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之间,我们想像应当是充满了真善美慧。居住在这个世间众生常生欢喜心,欢喜心里面当然生无量功德。翻过来,贪瞋痴慢心里面,那生无量的恶业。
我们学佛,如何把贪瞋痴慢,自私自利这个心转变成清净平等心,转变成大欢喜心,这是真修!一个真修的人,他的德行天天累积,累积到一定的深厚,谚语里面所谓「实至名归」。名称是福报,现在我们一般人讲的知名度,要不要刻意去制造,所谓是打知名度?用不著。刻意去求名求利是妄心,那是凡夫,那是在造业。诸佛菩萨名称之大,像阿弥陀佛,名满虚空法界,一切诸佛都称赞,一切菩萨都礼敬。大名称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累劫修行,实至名归,他没有求,所以他得「自在光明」。
所以我们同学在一起,这个身住在这个世界,名闻利养是不能少的。就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一样,柴米油盐酱醋茶,开门七件事。要不要求?不需要。内要修德,外要修布施供养,假以时日,修行永无间断,必定有一天水到渠成,实至名归。这个时候智慧成就,福报现前。福报现前的时候,一定要知道不能独享,不但不能独享,连享福这个念头都不能有。
有福,要把这个福报供养给一切众生,「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」;对上,修供养,对下,修布施。肯修布施供养,你的福德等虚空法界,真的,跟虚空法界无二无别。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再往上一层,第八层。我们看看经文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】
这是讲距离,这个往上一层。
【有世界名出生威力地。】
『威力』是大威德。
【以出一切声摩尼王庄严为际。】
这说它的边际。
【依种种宝色莲华座虚空海住。】
这住虚空。
【其状犹如因陀罗网。】
这是讲这个世界的形状,像帝释天的『因陀罗网』,罗网一样。
【以无边色华网云而覆其上。】
这是世界的上空。
【八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。佛号广大名称智海幢。】
这个世界没有「纯一清净」,没有这一句,大概就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,凡圣同居。这个里头有净土有秽土,净秽杂陈。
佛的德号『广大名称智海幢』。「广大名称」,很容易理解,知名度很高。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后面这半句「智海幢」。这三字,简单的说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。
学佛没有别的,学开智慧。智慧开了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。这世间人有没有智慧?在佛法标准里面讲,九法界众生都没有智慧。也许有人要问:我们这个世间有智慧的人不少,科学家,你看许许多多的发明,那不是智慧吗?哲学家,创立种种的学术,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,古今中外也不少。难道这些人没智慧吗?真的。佛经的标准,智慧里面要夹杂著烦恼就不叫智慧;佛法有个名词叫「世智辩聪」。世间智慧,他有辩才聪明,叫世智辩聪,不是真智慧。真智慧什么时候现前?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」,自性般若智慧这个时候才透露出来。
所以佛在经上常讲,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,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没断。所以佛常讲,三德秘藏,法身、般若、解脱,阿罗汉只有半个解脱,法身、般若没有。换句话说,阿罗汉有半个解脱,解脱是福报,他有福德,他没有般若智慧。权教菩萨没有破无明,没有见性,般若智慧没有透出来,不能解决问题。生活的空间局限在十法界,不能够突破十法界。所以他还要勇猛精进再上一层楼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智慧现前了,这个时候法身、般若、解脱统统得到;这个得到是从前迷了,现在恢复了。
虽然得到,不能说是从外面得到的,得自性恢复。这个得到是恢复,过去迷失好像是丢掉了,现在又得到,取这个意思。不是真的有所得,总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。为什么?疑惑是菩萨严重的障碍。菩提道没有办法提升,没有办法再进步,疑是障碍。因为菩萨见思烦恼断了,妄想分别执著逐渐也破了,假如他对於圣教还有疑惑,依旧造成障碍。障碍他精进,障碍他再向上提升,这个我们不能不晓得,不能没有警觉;断疑生信。
那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,这么样的一个程度,我们应该怎样学?对佛菩萨的教诲深信不疑。可是在修学过程当中,你又要有智慧能够辨别真妄,辨别邪正。这个经典到底是真的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,还是后人伪造的,假托佛菩萨之名,不是佛所说的,这个地方要辨别。
辨别,不容易!好在释迦牟尼佛给了我们一个标准,我们用这个标准去衡量、去观察。如果与这个标准相符合就是佛说的,与这个标准相违背,是魔说的,不是佛说的。标准是什么?最普通,我们常常听到的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」,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标准。
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」,善恶标准在哪里?什么是善?什么是恶?佛在经上讲得很多。讲得那么多,到底依哪一种?第三句好,「自净其意」,断恶修善,那个果是身心清净。意是心,心清净了,身就清净;身心清净,外面境界清净。换句话说,如果身心境界不清净,你的善恶标准有了问题。你要细心去观察,你所依的善恶标准有问题。善恶标准,佛所讲的善恶标准讲得再多,无一不与性德相应;只要与性德相应的,肯定得清净心,得清净身语意业。这是真智慧,这不是世智辨聪,我们在这里面去学习。下面第九层,这应当讲上面,此上,一层一层往上升,那上面第九层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有世界名出妙音声。】
这个世界的名『出妙音声』。
【以心王摩尼庄严轮为际。】
这是世界的边际,界限。
【依恒出一切妙音声庄严云摩尼王海住。】
它的依住。
【其状犹如梵天身形。】
这大梵天的那个样子,身的形状。
【无量宝庄严师子座云而覆其上。】
这是讲它上空庄严。
【九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。佛号清净月光明相无能摧伏。】
这名号很长,这里头有『清净』,『月光明相』是比喻,最重要的是清净。后面『无能摧伏』,当中「月光明相」是比喻。
佛法修学,法门再多,到最后只有三门。这个样子就好像一棵大树,这个大树是一个根,根是一个,它长了三个干,这三个本;主要的,最主要的这三个本,一个根上长出来的。每一个本它也长干,干长枝,枝长条,条长叶。所以从枝条、从叶、从花果来看,这棵大树是无量无边,就好比是法门。这许多片叶在一个树梢,归在一个树梢。若干的树梢,它长在一个枝条。若干枝条,它长在一个树干。若干树干,它归一个本。这三个本归到一个根。所以到最后归根只有三门,这个三门就是「觉、正、净」。
一切众生初入佛门,拜佛为师向佛学教,佛收你这个学生有一个简单隆重的仪式。这个仪式是什么?就是把佛法修学的大根大本传授给你,就是「觉、正、净」!觉正净是一而三,三而一。无论你从哪一门入,真正得到了,这三种完全得到。所以佛法里常讲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一多不二;一个得到,一切得到。
在中国佛法,隋唐时代,祖师大德们分宗立教,总有十宗,大乘八个宗,小乘两个宗。这就像什么?枝叶花果。十宗所依的就是这三门。禅宗、性宗走觉门,就是「觉」这个本里头生出来的。贤首宗、天台宗、法相宗、三论宗是教下,依「正」门,正门这个本里面生这么多枝。还有净土宗、密宗,这是从「净」门入,清净心。
没有证得之前,宗派不一样。像一棵树一样,枝与枝不同,干与干不同,本与本不同,归到根就同。那个根是什么?根是明心见性;明心见性是从本归根,全都通了。你真的得清净,真的觉悟,真的是永远不会再生邪知邪见。所以佛才说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只要你得一门,一门一定要达到根,然后一切法都贯通。世出世间法是一法,一个根生的,这个根是自性。
我们今天选择的法门,是净宗持名念佛的法门,这个法门很殊胜!世尊为我们介绍,诸佛在旁边赞叹,让我们对这个法门生起坚定的信心;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肯定有成就。在历史上,修学这个法门成就的人非常之多,我们眼前所见到的、所听到的就不少。这些人给我们做见证,佛法里面常讲的三转法轮,那些往生的那种瑞相,是给我们作证转。修学其他的法门,你要想成就一定要断惑才能证真,这个断惑证真就难了。这个法门不要断惑,惑是迷惑,烦恼习气不要断,只要能把它伏住、控制住就能往生。控制比断容易很多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净宗尤其是方便,用什么来控制?用这一句佛号。所以关键在你会不会。说起来很容易,做起来好像很难。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心才动,这个心才动是第一念,第二念就阿弥陀佛,就把你的第一念伏住,压下去,换掉了。不管是善念,不管是恶念,不要让它起念头,念头一起,阿弥陀佛!就换成阿弥陀佛。用「阿弥陀佛」取而代之,这叫真念佛,这叫会,这叫功夫得力,烦恼完全伏住。常常这样伏。
念的时候,不念的时候,烦恼都不起作用,佛经里面讲不起现行,这个时候叫做念佛三昧;你得念佛三昧了。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乱,浅的一心不乱叫功夫成片。有这样的能力就能往生,这个就是「清净月光明相」。「无能摧伏」,这一切烦恼习气魔障你有能力降伏它们,你不会被它影响了。求往生,肯定得生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还要接著看第九层,第九层佛号:
【清净月光明相无能摧伏。】
前面虽然说了偏重在『清净』,『月光明相』我们要重视。佛在经上把日光、太阳比作智慧,这个智慧里头有严厉。而「月光」是清凉,月光表慈悲,这个智慧光明里头有清凉慈爱,有这个相。
众生根性不相同,佛度众生跟菩萨度众生有差别。佛度众生真的是究竟圆满。为什么?佛能契一切众生的根机,所以众生遇到佛没有不得度的;除非你不愿意接受他的教诲。他的教学契机,你肯定得利益,肯定能满你的愿。
菩萨就差一等!菩萨当中,当然有高级的菩萨,那跟佛差不多;我们常讲地上菩萨,摩诃萨,那没有问题。如果在三贤位的菩萨里面,尤其是权教菩萨,没见性的。十法界里面的没见性的权教菩萨,他也能观机,但是深远的根机他观察不到。譬如佛在经上举的例子,有一个人见到佛,向佛要求他想出家。出家要有善根,没有善根不能出家。不像现在,现在没善根的人也都出家,所以佛门的素质下降。在从前不如此,从前要看你程度的。佛在世的时候,那是一点都不马虎的。佛就叫他身边这些大阿罗汉、菩萨,你们看看这个人有没有善根?这个人可不可以出家?
阿罗汉他的神通能看五百世,阿罗汉一看,这个人五百世里头没有种过善根。摇头,这个人怎么能出家?菩萨的能力大了,能够看到百千世过去生中也没有善根,与佛没有缘。佛说:行,他能出家。那什么回事情?佛讲:无量劫前(那当然菩萨没有办法),无量劫前这个人是个砍柴的樵夫,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只老虎,老虎向他攻击,他爬到树上,叫了一声南无佛。佛说:这一声南无佛在他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了种子,今天到我这个地方来,他的种子成熟了。佛给他剃度,他也证阿罗汉果了。所谓是这个佛号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,功德不可思议。
所以学佛的人不要怕人笑话,出门手上拿一串念珠。什么意思?度众生!人家看到你手上拿著念珠,阿弥陀佛!口里没有说出来,他心里已经有印象,善根就种了。佛弟子所在之处,时时刻刻不忘为一切众生种成佛的种子。虽然现前不起作用,来生后世,甚至於无量劫之后,肯定起作用,这是大慈大悲。这是此地名号里头的「月光明相」。
菩萨真正有心帮助一切众生,即使他现在反对佛教,排斥佛教,消灭佛教,都没有关系。只要佛的名号、佛的形像印在他阿赖耶识里头,他的业障消除了,善根就发现。所以帮助人要知道观机,所用的方法要用得非常恰当。有些人要用「威」来摄受他,有些人要用「慈」来摄受他。中国古人,特别在教学,老师对待学生,父母对待儿女,主人对待奴婢,长官对待部属,要懂得恩威并济。「威」就像日光,「恩」,恩是慈悲,就是月光,不能用错,用错了就起反效果。该用威德的时候用威德,该用慈悲的时候用慈悲,你才能够广度众生。
众生根性不是一类的,平常当中要用智慧观察。尤其是长年累月接触大众要留意观察,在这个里面你经验就丰富。一看这个人,看他的容貌,看他的神情,看他的举止,看他的言谈,从这个地方推断他的根性,然后你怎样接引他,你用什么方法?方法用得非常恰当,他欢喜接受;方法用得不恰当,人家掉头而去。种子是种了,没有问题,但是怎么?你再进一步想教他,他不来学。菩萨名号里头,这个意思非常非常丰富。
『无能摧伏』,这一句话,我也要补充一点。我们心里头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,纵然极其微细,别人都能够摧伏你;摧是摧毁,伏是降伏。佛,没有人能摧伏他,为什么?佛什么都没有。诸位想想,人在这个世间,有很多冤亲债主要伤害你,你有财,他夺你的财;你有利,他谋你的利,你损失了,伤害了;你有命,他夺你的命。如果你能够把名、利、财统统放下,他对你无可奈何,无论他用什么方法,你毫无损失。你说你要杀害我,我没有命,那杀什么?杀这个身跟砍一个木头有什么两样?没有两样。
由此可知,只要你有分别,你有执著,就有能摧伏的。你要果然是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,无能摧伏!这个道理要懂。明了之后要会用,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用上,得大自在。你能降伏别人的烦恼习气,你自己烦恼习气空了、断尽了。所以如来果地那是圆圆满满的「无能摧伏」。世出世法,他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谁能摧伏他?魔王有大的力量,对佛一点用处都没有。我们怕他,恐惧,是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,没有断!落在魔掌里头,他掌握你这些。你要把这些东西统统都断了,他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,魔的力量再大,无能为力。这个道理要懂。
真正懂得,真正明了,你这一生会过著最清净、最幸福、最美满的生活。不但与诸佛菩萨同心同愿同德同行,也能跟九法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!这就是如来果地上的想法、看法,生活、处事待人接物跟佛菩萨没有两样。好,我们再看上一层,往上,往上一层,第十层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】
这是距离,大致相同。
【有世界名金刚幢。】
这个世界名称好,充满了坚固的福德、智慧。
【以无边庄严真珠藏宝璎珞为际。】
这名词里面统统都是表法的,我们不能够把这些话坐实,那就错了。表法的意思。
【依一切庄严宝师子座摩尼海住。】
这一句讲依住。
【其状周圆。】
是说这个世界的形状,诸位一定要记住,这个世界是很大的一个星系。
【十须弥山微尘数一切香摩尼华须弥云弥覆其上。】
这是这个世界的周围,上空庄严。
【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。纯一清净。】
这个世界是净土,难怪它的名号叫『金刚幢』!『纯一清净』。佛的德号:
【佛号一切法海最胜王。】
『一切法』,『海』是比喻,什么是「一切法」?《华严经》称一切法,古来祖师大德常讲一切经。一切经,这个意思是讲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。但是《华严经》这一部也称一切经,所以古德称《华严经》是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法轮。用现代的话来说,方东美先生常讲: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佛学概论!这一部书是概论。其他的经典都是这一部经某一部分的详细讲解。方先生的看法不无道理。
这一切法从哪里生的?从心性当中生的。心性无一物!虽然无一物,能生万法。这「一切法」,此地这个法是讲佛法,佛的说法、佛的教法到底从哪里来的?是因为众生在一切法里面产生了误会,迷失了真相;这个真相包括自性的体,自性的相,自性的作用。所以诸佛菩萨才示现,这个示现是性德从体起用。一切众生也是性德从体起用,性德没有错误,错在哪里?错在一切众生的本人,他迷而不觉,只要一念不觉,产生的现相就念念不觉。一错,全错!
那你要问,为什么有错?为什么有不觉?这个问题在《楞严经》上。《楞严经》上释迦牟尼佛有很长的一番开示,对富楼那尊者讲的,这在佛法里面称之为「根本大问」。佛答覆得很高明!那我们读《楞严》,甚至於研究《楞严》,讲解《楞严》,我们是不是真的会了?没有。为什么没有?还是一句老话,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办法放下,障碍我们的悟性。不但我们不能证得,我们对於佛说的真实义,都没有办法透彻的理解,这是真正的苦。过不在别人,总在自己。
以我们现在修学这个法门来说,我们的心总是不清净。但是自己一定要觉悟,我染污的程度确实一年比一年降低,好现象,这就有进步!佛所讲的真实语,我现在清净的程度还不够,还差一截,我们要问,大乘经里头佛这样精髓的教导,我们能不能真的懂得?这个答案是肯定的,但是只要你认真降低你的染污。这个染污不是别的,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讲「自私自利,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贪瞋痴慢」,我说了这十六个字。这十六个字要真正下功夫把它断掉!把它放下!把它消灭!我们菩提道上修学的障碍就没有了。
重大的障碍没有,小障碍还是会有。这是严重障碍,障碍我们入门,入不了门,这个难!这个东西去掉,确确实实没有了,起心动念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,为正法久住,这就是大菩提心,这就是佛心。心是佛心,愿是佛愿。愿是什么?愿度众生。四弘誓愿头一条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「度」怎么讲法?度当作帮助讲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。
用什么方法帮助?佛在经上常讲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。这一句话,佛在一切经论里头重复了千万次,这就叫示现。受持,是我接受佛陀的教诲,永远保持而不失掉;保持就是做到!我相信,我懂得,我依教奉行(持是依教奉行),永远依教奉行,我决定不失去。读诵,温故知新,我天天在温习,温习就是帮助别人。我们在读经的时候最好读出声,能够朗诵当然更好。为什么?别人会听到。我们有这个心愿,让别人听到,听到的时候,有的时候善根就这样引发了。
你们想想禅宗惠能大师,他的缘从哪里来的?还不就是人家念《金刚经》,一定念的声音很大,他从外面经过,听到有人念《金刚经》。实际上他也不晓得是什么经,他只是听到的时候心里有所感动,就站在窗户外面来听。听到念了一段,他就进到里面去请教:你念的是什么?这意思好,我从来没听说过。他也不认识字,他听了意思很好,他听懂了!念的人不懂,听的人懂,就把他度了。
度人很明显,诸位要晓得,你在读诵经典的时候,还度很多鬼神,你肉眼看不见。鬼神比人要灵,鬼神,你就是默念他也晓得,不出声他也知道;出声,当然更好。所以我们有时候读经,跟几个同参道友来讨论佛法,往往有异香。有时候你一个人闻到,有时候大家统统闻到,这些事情在初学佛的时候,常有。我自己就有至少有二十多次这样的经历。
那时候刚刚初学佛,在办公室里头看经,我没有出声音,看经,忽然有香气。这个香气非常好,四周围确实没有人烧香,我初学佛,我们还不会烧香。我这个办公室距离一般老百姓住家,有很长很大的距离,他们家里烧香不可能我这里闻到。为什么?至少距离有一公里以上,所以不可能的。这香从哪里来的?当时我很疑惑,因为很多次,不是一次。
以后我离开工作,决心想出家学佛。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到埔里印弘茅蓬,那是忏云法师的小道场,我在那里住了半年。忏云法师问我有没有一些感应?我就说这个事情给他,我说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。忏云法师告诉我,他说这是你心地真诚在读诵经典的时候,天人从这边经过看到了,他在那里合掌致敬,停留一下。他停留的时候,他身上有香气。所以我们明了,一切时一切处,我们存的真诚心、善心,鬼神看到恭敬、赞叹。他停留在这里致敬就有瑞相现前。
有一年我在达拉斯,在陈大川居士的家里。大概是有四、五个同修在他院子里面讨论佛法,这一阵异香我们大家都闻到,大概有三分钟的时间,这么长的时间。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很奇怪,这个香气从来没有闻过,决定不是他家佛堂烧的那个香。我向大家解释,这要不是菩萨,肯定是天神,从我们上空经过,看到我们在讨论佛法,欢喜!只要他在那里小小的停一会,香气我们就闻到了。
所以诸佛菩萨所说的这一切法,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性德的香光,德香。与诸佛菩萨,与一切善神感应道交。我们学佛的同学念念不离一切法,尤其在《华严》里面我们明白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我们修净土的人应当怎样修「一切法海」?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德号!用真诚心去念,用清净心去念,用平等心去念,用智慧心去念,用慈悲心去念,念念有感应!
一般人念佛没有感应,他用错了心,他用轮回心念阿弥陀佛。那阿弥陀佛只能在阿赖耶识里头落一个种子,跟诸佛菩萨,跟天龙善神,他不能感应。我们古人常讲「诚则灵」,这是有道理的。古人又说「精诚所至」,那个精是精纯的诚心,「金石为开」,有这样大的感应的力量。
我早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学经教,他教我的一个方法「至诚感通」,我一生得受用。处事待人接物我用真诚心,一丝毫虚伪都没有。我不管别人对我怎么个想法,我只有一味真诚。别人对我想法,别人对我误会当然多。为什么?他一生当中没有遇到一个真诚人。人哪里会有真心待人的?这很普遍的事情。真正遇到了也不相信,也怀疑,肯定的!所以他对我的疑惑是正常的;他对我不疑惑,那奇怪,那不正常!谁对我不疑惑?诸佛菩萨,天地鬼神。
「至诚」,得佛菩萨加持。我在讲席里头跟同学们介绍大乘经论,有很多话我自己不以为是我说的。为什么?有时候偶尔我听听你们在那里放录相带,我听的时候:这个话我怎么能说得出来?说不出来,还居然说出来了,感应!这样的事情,很多讲经的法师都有这个经验。谛闲老法师讲《圆觉经》,蒋维乔、江味农居士这些居士们写笔记,听经的笔记。他们写的听经笔记第二天都送给老法师看。老法师看了之后问他们:这话是我讲的吗?他们说:是,是你讲的,我们三个人听的、记的,没有错。我能讲得这么好吗?感应。
在讲台上,一个私念都没有,那个心完全是利益大众,利益听众,这个时候感应特别强。如果你能够利益一切众生的心,在一切时一切处都保持不失;换句话说,你的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都是佛在加持,一点都不错。古时候祖师大德如是,我们今天要能够学亦复如是。
所以印祖常讲,佛法总而言之就是两个字「诚、明」。真诚是性德全体的流露,明是自性般若智慧,两个字就讲尽了,唯诚与明!唯是唯独。扩大起来,世出世间一切圣贤的教诲不出这两个字,我们要学的也就是学这两个字。诚则不欺,首先不欺骗自己;人不自欺,当然你就不会欺诳众生。这个德行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。
诚则明,明则诚。真诚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,就是如来德相。世间人(我们讲六道众生)没有这个缘分,经上常讲的善根福德因缘,没有这个缘分,没有法子遇到善知识。或者遇到善知识不信不解,都是缘不足,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。我们今天很幸运,具足了、遇到了,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。再加紧努力一点,能证,我们的问题就解决。一定要明了世间所有一切法,梦幻泡影!不是真的,不值得留恋。应当放下,彻底放下,一丝毫牵挂都没有,我的心清净了,跟一切法相应。
『最胜』,「胜」是殊胜,『王』是比喻自在。一个国家在从前国王发号施令,他自在,别人都要服从他,听从他的。所以佛经里面常常用「王」来比喻大自在。这个地方以最殊胜的大自在比一切法。我们今天所修学的就这一句佛号,就是一切法的总纲领、总原则,总方向、总目标,六字洪名,念兹在兹。
不会念的时候,我们要学教,要学经。为什么?断疑生信。我们对这个佛号信心不够!喜好不够!理解不够!那怎么办?学教!学教的目的是破疑生信,让我们对待这个名号功德生起信心,生起坚定清净的信心,生起法喜,法喜充满。名号变成我第一生命,名号变成我无价的珍宝。到有这样的认知的时候,经教不要了,专持这一句佛号,那一生肯定成佛。
古来祖师大德一生讲经说法,到最后,最后他要专门念佛。为什么?他相信、他知道世出世间第一珍宝,六字洪名!最胜之王,阿弥陀佛!最殊胜的佛土,极乐世界!最殊胜的法门,持名念佛!他都搞清楚,都搞明白了。除非是还有许许多多有缘众生必须要他来接引,这个时候他是牺牲自己,帮助别人;牺牲自己是念佛的时间少了。
智者大师当年在世,往生的时候跟学生讲:我因为主持道场,教化众生,浪费的时间精力太多,所以往生净土的品位不高。人家问他:你老人家往生,什么样的品位?他告诉大家,他五品位往生。五品位往生是凡圣同居土,这是他老人家示现给我们看的。法师大慈大悲舍己为人,做样子给我们看,没有自私自利,应当舍己为人,这有缘。没有缘的时候,那自己一定高品位往生。智者大师,释迦牟尼佛再来的,日本也有这个说法,做榜样给我们看的,我们要知道。
所以真正成佛在哪里?在念佛堂。真正教人懂得念佛的好处,对於念佛产生坚定的信心,坚定的愿望是在教堂,在讲堂。讲堂重点是在「信、解」,念佛堂是「行、证」,这个诸位要懂得。我讲经不是今天讲起,这个事实,过去在华藏图书馆,在新加坡的讲堂,我都讲过。念佛堂的堂主是带领大家成佛的,讲堂里的法师是劝导大家念佛的。所以念佛堂的功德比讲堂殊胜多多!念佛堂的堂主超过讲经法师多多!这是一定的道理,我们得认识清楚。「一切法海最胜王」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看所持世界,别辨二十层大刹第六段,也就是第六层。我们《纂要》十六册,第八十七面倒数第二行。请看经文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】
这是讲距离。距离大概都是差不多的,差不了多少。
【有世界名净妙光明。】
这是世界的名号。
【以宝王庄严幢为际。】
这是说它的边际。
【依金刚宫殿海住。其形四方。摩尼轮髻帐云而覆其上。】
这是世界上空的庄严。
【六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。】
这个地方要注意的,就是围绕一层比一层要多,我们想像到这个刹种的形状。
【佛号普光自在幢。】
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佛的德号,『普光自在』,「普」是平等,不平等就不普,所以特别显示出「清净平等觉」,「光」是觉,清净是「自在」。『幢』是高显,智慧、德相高,明显,取这个意思。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,这一大段经文当中,举出一百多个世界。为我们介绍的每个世界,简略介绍几桩事情,最重要的是佛的德号。在这个前后总共两百一十个佛刹,也就是给我们介绍了两百一十尊诸佛如来的德号,我们要从佛德号里面来学习。
所以这个心不能不平等,不能不清净,不能不觉悟。我们一定要肯定清净心是真心,平等心是真心,正觉心是真心;真心本来有,不是从外面得来的。大乘经教上常说「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」,你所证得的统统是自性本有的。不但是我们,六道九法界的众生都迷失了自性。始觉的菩萨,刚刚开始觉悟,一心希求明心见性。有愿有求,对初学菩萨来说,这是无可厚非。他念头转了,想求无上道,这是好事情。
无上道迷失太久了,无量劫来烦恼习气太重,一下要把它断除干净,真的是谈何容易!所以如来世尊大慈大悲,他有方便法。我们如果能够随顺佛的教诲,教诲就是方便法,只要能随顺就能够快速的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;如果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,那就难了。初学的菩萨最大的困难,就是在随顺佛陀教诲之中夹杂著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,夹杂的量很大,因此功夫不得力。
祖师大德教导我们放下,放下之后怎么办?还要放下,永远在放下,放到一念不生,性德就现前。只要有丝毫放不下,就障碍了心性,就迷失了心性。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要放下,不能放在心上。心要空,心要虚,心要无一物,《坛经》上所讲的「本来无一物」。无一物,那个时候就是真心,就是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」;有一物,就把这个障碍了。
所以我们要学「普光自在幢如来」;普光是智慧,圆满的智慧,自在是德相,幢是高显,都显露出来了。从德号里面我们就明了怎样修行。在哪里修?在日常生活当中,对人对事对物。怎么个修法?随顺经教的教导,依教奉行。我很想学,我学不到!这个原因不是别的,你夹杂著烦恼习气,所以你有障碍。这个地方随顺佛陀教诲,一定要放弃妄想执著。修学不难,难在你的夹杂没放下。再看下面第七层,一层一层上去,这个二十层华藏世界。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有世界名众华焰庄严。】
这是世界的名号。世界名号怎么来的,我们要晓得。像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叫娑婆,阿弥陀佛的世界叫极乐,从世界名号我们能够想像到这个世界的状况。这个世界,好!『众华焰庄严』,「焰」是光明,「华」是六度万行。由此可知,这个世界修菩萨行的人多,菩萨世界。
【以种种华庄严为际。】
这是它的边际。
【依一切宝色焰海住。】
这世界的安住。
【其状犹如楼阁之形。】
这说这个世界的形状。
【一切宝色衣真珠栏楯云而覆其上。】
这是世界的上空。
【七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。纯一清净。】
这是佛的净土。只要有这一句,我们就晓得这个世界没有三途六道,三途六道是染,不清净!为什么会没有三途六道?没有造作恶业的众生;换句话说,这个世界居民见思烦恼都断了,尘沙烦恼也非常薄,不厚。人,身心清净,他居住生活的环境就清净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【佛号欢喜海功德名称自在光。】
『海』是形容深广,这个『欢喜』是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所以「欢喜」才深才广。以这样的心来接触大众,诸位想想,那是什么境界?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,人与万物之间,人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之间,我们想像应当是充满了真善美慧。居住在这个世间众生常生欢喜心,欢喜心里面当然生无量功德。翻过来,贪瞋痴慢心里面,那生无量的恶业。
我们学佛,如何把贪瞋痴慢,自私自利这个心转变成清净平等心,转变成大欢喜心,这是真修!一个真修的人,他的德行天天累积,累积到一定的深厚,谚语里面所谓「实至名归」。名称是福报,现在我们一般人讲的知名度,要不要刻意去制造,所谓是打知名度?用不著。刻意去求名求利是妄心,那是凡夫,那是在造业。诸佛菩萨名称之大,像阿弥陀佛,名满虚空法界,一切诸佛都称赞,一切菩萨都礼敬。大名称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累劫修行,实至名归,他没有求,所以他得「自在光明」。
所以我们同学在一起,这个身住在这个世界,名闻利养是不能少的。就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一样,柴米油盐酱醋茶,开门七件事。要不要求?不需要。内要修德,外要修布施供养,假以时日,修行永无间断,必定有一天水到渠成,实至名归。这个时候智慧成就,福报现前。福报现前的时候,一定要知道不能独享,不但不能独享,连享福这个念头都不能有。
有福,要把这个福报供养给一切众生,「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」;对上,修供养,对下,修布施。肯修布施供养,你的福德等虚空法界,真的,跟虚空法界无二无别。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再往上一层,第八层。我们看看经文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】
这是讲距离,这个往上一层。
【有世界名出生威力地。】
『威力』是大威德。
【以出一切声摩尼王庄严为际。】
这说它的边际。
【依种种宝色莲华座虚空海住。】
这住虚空。
【其状犹如因陀罗网。】
这是讲这个世界的形状,像帝释天的『因陀罗网』,罗网一样。
【以无边色华网云而覆其上。】
这是世界的上空。
【八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。佛号广大名称智海幢。】
这个世界没有「纯一清净」,没有这一句,大概就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,凡圣同居。这个里头有净土有秽土,净秽杂陈。
佛的德号『广大名称智海幢』。「广大名称」,很容易理解,知名度很高。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后面这半句「智海幢」。这三字,简单的说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。
学佛没有别的,学开智慧。智慧开了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。这世间人有没有智慧?在佛法标准里面讲,九法界众生都没有智慧。也许有人要问:我们这个世间有智慧的人不少,科学家,你看许许多多的发明,那不是智慧吗?哲学家,创立种种的学术,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,古今中外也不少。难道这些人没智慧吗?真的。佛经的标准,智慧里面要夹杂著烦恼就不叫智慧;佛法有个名词叫「世智辩聪」。世间智慧,他有辩才聪明,叫世智辩聪,不是真智慧。真智慧什么时候现前?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」,自性般若智慧这个时候才透露出来。
所以佛在经上常讲,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,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没断。所以佛常讲,三德秘藏,法身、般若、解脱,阿罗汉只有半个解脱,法身、般若没有。换句话说,阿罗汉有半个解脱,解脱是福报,他有福德,他没有般若智慧。权教菩萨没有破无明,没有见性,般若智慧没有透出来,不能解决问题。生活的空间局限在十法界,不能够突破十法界。所以他还要勇猛精进再上一层楼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智慧现前了,这个时候法身、般若、解脱统统得到;这个得到是从前迷了,现在恢复了。
虽然得到,不能说是从外面得到的,得自性恢复。这个得到是恢复,过去迷失好像是丢掉了,现在又得到,取这个意思。不是真的有所得,总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。为什么?疑惑是菩萨严重的障碍。菩提道没有办法提升,没有办法再进步,疑是障碍。因为菩萨见思烦恼断了,妄想分别执著逐渐也破了,假如他对於圣教还有疑惑,依旧造成障碍。障碍他精进,障碍他再向上提升,这个我们不能不晓得,不能没有警觉;断疑生信。
那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,这么样的一个程度,我们应该怎样学?对佛菩萨的教诲深信不疑。可是在修学过程当中,你又要有智慧能够辨别真妄,辨别邪正。这个经典到底是真的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,还是后人伪造的,假托佛菩萨之名,不是佛所说的,这个地方要辨别。
辨别,不容易!好在释迦牟尼佛给了我们一个标准,我们用这个标准去衡量、去观察。如果与这个标准相符合就是佛说的,与这个标准相违背,是魔说的,不是佛说的。标准是什么?最普通,我们常常听到的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」,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标准。
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」,善恶标准在哪里?什么是善?什么是恶?佛在经上讲得很多。讲得那么多,到底依哪一种?第三句好,「自净其意」,断恶修善,那个果是身心清净。意是心,心清净了,身就清净;身心清净,外面境界清净。换句话说,如果身心境界不清净,你的善恶标准有了问题。你要细心去观察,你所依的善恶标准有问题。善恶标准,佛所讲的善恶标准讲得再多,无一不与性德相应;只要与性德相应的,肯定得清净心,得清净身语意业。这是真智慧,这不是世智辨聪,我们在这里面去学习。下面第九层,这应当讲上面,此上,一层一层往上升,那上面第九层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有世界名出妙音声。】
这个世界的名『出妙音声』。
【以心王摩尼庄严轮为际。】
这是世界的边际,界限。
【依恒出一切妙音声庄严云摩尼王海住。】
它的依住。
【其状犹如梵天身形。】
这大梵天的那个样子,身的形状。
【无量宝庄严师子座云而覆其上。】
这是讲它上空庄严。
【九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。佛号清净月光明相无能摧伏。】
这名号很长,这里头有『清净』,『月光明相』是比喻,最重要的是清净。后面『无能摧伏』,当中「月光明相」是比喻。
佛法修学,法门再多,到最后只有三门。这个样子就好像一棵大树,这个大树是一个根,根是一个,它长了三个干,这三个本;主要的,最主要的这三个本,一个根上长出来的。每一个本它也长干,干长枝,枝长条,条长叶。所以从枝条、从叶、从花果来看,这棵大树是无量无边,就好比是法门。这许多片叶在一个树梢,归在一个树梢。若干的树梢,它长在一个枝条。若干枝条,它长在一个树干。若干树干,它归一个本。这三个本归到一个根。所以到最后归根只有三门,这个三门就是「觉、正、净」。
一切众生初入佛门,拜佛为师向佛学教,佛收你这个学生有一个简单隆重的仪式。这个仪式是什么?就是把佛法修学的大根大本传授给你,就是「觉、正、净」!觉正净是一而三,三而一。无论你从哪一门入,真正得到了,这三种完全得到。所以佛法里常讲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一多不二;一个得到,一切得到。
在中国佛法,隋唐时代,祖师大德们分宗立教,总有十宗,大乘八个宗,小乘两个宗。这就像什么?枝叶花果。十宗所依的就是这三门。禅宗、性宗走觉门,就是「觉」这个本里头生出来的。贤首宗、天台宗、法相宗、三论宗是教下,依「正」门,正门这个本里面生这么多枝。还有净土宗、密宗,这是从「净」门入,清净心。
没有证得之前,宗派不一样。像一棵树一样,枝与枝不同,干与干不同,本与本不同,归到根就同。那个根是什么?根是明心见性;明心见性是从本归根,全都通了。你真的得清净,真的觉悟,真的是永远不会再生邪知邪见。所以佛才说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只要你得一门,一门一定要达到根,然后一切法都贯通。世出世间法是一法,一个根生的,这个根是自性。
我们今天选择的法门,是净宗持名念佛的法门,这个法门很殊胜!世尊为我们介绍,诸佛在旁边赞叹,让我们对这个法门生起坚定的信心;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肯定有成就。在历史上,修学这个法门成就的人非常之多,我们眼前所见到的、所听到的就不少。这些人给我们做见证,佛法里面常讲的三转法轮,那些往生的那种瑞相,是给我们作证转。修学其他的法门,你要想成就一定要断惑才能证真,这个断惑证真就难了。这个法门不要断惑,惑是迷惑,烦恼习气不要断,只要能把它伏住、控制住就能往生。控制比断容易很多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净宗尤其是方便,用什么来控制?用这一句佛号。所以关键在你会不会。说起来很容易,做起来好像很难。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心才动,这个心才动是第一念,第二念就阿弥陀佛,就把你的第一念伏住,压下去,换掉了。不管是善念,不管是恶念,不要让它起念头,念头一起,阿弥陀佛!就换成阿弥陀佛。用「阿弥陀佛」取而代之,这叫真念佛,这叫会,这叫功夫得力,烦恼完全伏住。常常这样伏。
念的时候,不念的时候,烦恼都不起作用,佛经里面讲不起现行,这个时候叫做念佛三昧;你得念佛三昧了。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乱,浅的一心不乱叫功夫成片。有这样的能力就能往生,这个就是「清净月光明相」。「无能摧伏」,这一切烦恼习气魔障你有能力降伏它们,你不会被它影响了。求往生,肯定得生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还要接著看第九层,第九层佛号:
【清净月光明相无能摧伏。】
前面虽然说了偏重在『清净』,『月光明相』我们要重视。佛在经上把日光、太阳比作智慧,这个智慧里头有严厉。而「月光」是清凉,月光表慈悲,这个智慧光明里头有清凉慈爱,有这个相。
众生根性不相同,佛度众生跟菩萨度众生有差别。佛度众生真的是究竟圆满。为什么?佛能契一切众生的根机,所以众生遇到佛没有不得度的;除非你不愿意接受他的教诲。他的教学契机,你肯定得利益,肯定能满你的愿。
菩萨就差一等!菩萨当中,当然有高级的菩萨,那跟佛差不多;我们常讲地上菩萨,摩诃萨,那没有问题。如果在三贤位的菩萨里面,尤其是权教菩萨,没见性的。十法界里面的没见性的权教菩萨,他也能观机,但是深远的根机他观察不到。譬如佛在经上举的例子,有一个人见到佛,向佛要求他想出家。出家要有善根,没有善根不能出家。不像现在,现在没善根的人也都出家,所以佛门的素质下降。在从前不如此,从前要看你程度的。佛在世的时候,那是一点都不马虎的。佛就叫他身边这些大阿罗汉、菩萨,你们看看这个人有没有善根?这个人可不可以出家?
阿罗汉他的神通能看五百世,阿罗汉一看,这个人五百世里头没有种过善根。摇头,这个人怎么能出家?菩萨的能力大了,能够看到百千世过去生中也没有善根,与佛没有缘。佛说:行,他能出家。那什么回事情?佛讲:无量劫前(那当然菩萨没有办法),无量劫前这个人是个砍柴的樵夫,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只老虎,老虎向他攻击,他爬到树上,叫了一声南无佛。佛说:这一声南无佛在他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了种子,今天到我这个地方来,他的种子成熟了。佛给他剃度,他也证阿罗汉果了。所谓是这个佛号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,功德不可思议。
所以学佛的人不要怕人笑话,出门手上拿一串念珠。什么意思?度众生!人家看到你手上拿著念珠,阿弥陀佛!口里没有说出来,他心里已经有印象,善根就种了。佛弟子所在之处,时时刻刻不忘为一切众生种成佛的种子。虽然现前不起作用,来生后世,甚至於无量劫之后,肯定起作用,这是大慈大悲。这是此地名号里头的「月光明相」。
菩萨真正有心帮助一切众生,即使他现在反对佛教,排斥佛教,消灭佛教,都没有关系。只要佛的名号、佛的形像印在他阿赖耶识里头,他的业障消除了,善根就发现。所以帮助人要知道观机,所用的方法要用得非常恰当。有些人要用「威」来摄受他,有些人要用「慈」来摄受他。中国古人,特别在教学,老师对待学生,父母对待儿女,主人对待奴婢,长官对待部属,要懂得恩威并济。「威」就像日光,「恩」,恩是慈悲,就是月光,不能用错,用错了就起反效果。该用威德的时候用威德,该用慈悲的时候用慈悲,你才能够广度众生。
众生根性不是一类的,平常当中要用智慧观察。尤其是长年累月接触大众要留意观察,在这个里面你经验就丰富。一看这个人,看他的容貌,看他的神情,看他的举止,看他的言谈,从这个地方推断他的根性,然后你怎样接引他,你用什么方法?方法用得非常恰当,他欢喜接受;方法用得不恰当,人家掉头而去。种子是种了,没有问题,但是怎么?你再进一步想教他,他不来学。菩萨名号里头,这个意思非常非常丰富。
『无能摧伏』,这一句话,我也要补充一点。我们心里头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,纵然极其微细,别人都能够摧伏你;摧是摧毁,伏是降伏。佛,没有人能摧伏他,为什么?佛什么都没有。诸位想想,人在这个世间,有很多冤亲债主要伤害你,你有财,他夺你的财;你有利,他谋你的利,你损失了,伤害了;你有命,他夺你的命。如果你能够把名、利、财统统放下,他对你无可奈何,无论他用什么方法,你毫无损失。你说你要杀害我,我没有命,那杀什么?杀这个身跟砍一个木头有什么两样?没有两样。
由此可知,只要你有分别,你有执著,就有能摧伏的。你要果然是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,无能摧伏!这个道理要懂。明了之后要会用,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用上,得大自在。你能降伏别人的烦恼习气,你自己烦恼习气空了、断尽了。所以如来果地那是圆圆满满的「无能摧伏」。世出世法,他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谁能摧伏他?魔王有大的力量,对佛一点用处都没有。我们怕他,恐惧,是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,没有断!落在魔掌里头,他掌握你这些。你要把这些东西统统都断了,他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,魔的力量再大,无能为力。这个道理要懂。
真正懂得,真正明了,你这一生会过著最清净、最幸福、最美满的生活。不但与诸佛菩萨同心同愿同德同行,也能跟九法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!这就是如来果地上的想法、看法,生活、处事待人接物跟佛菩萨没有两样。好,我们再看上一层,往上,往上一层,第十层:
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。】
这是距离,大致相同。
【有世界名金刚幢。】
这个世界名称好,充满了坚固的福德、智慧。
【以无边庄严真珠藏宝璎珞为际。】
这名词里面统统都是表法的,我们不能够把这些话坐实,那就错了。表法的意思。
【依一切庄严宝师子座摩尼海住。】
这一句讲依住。
【其状周圆。】
是说这个世界的形状,诸位一定要记住,这个世界是很大的一个星系。
【十须弥山微尘数一切香摩尼华须弥云弥覆其上。】
这是这个世界的周围,上空庄严。
【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。纯一清净。】
这个世界是净土,难怪它的名号叫『金刚幢』!『纯一清净』。佛的德号:
【佛号一切法海最胜王。】
『一切法』,『海』是比喻,什么是「一切法」?《华严经》称一切法,古来祖师大德常讲一切经。一切经,这个意思是讲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。但是《华严经》这一部也称一切经,所以古德称《华严经》是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法轮。用现代的话来说,方东美先生常讲: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佛学概论!这一部书是概论。其他的经典都是这一部经某一部分的详细讲解。方先生的看法不无道理。
这一切法从哪里生的?从心性当中生的。心性无一物!虽然无一物,能生万法。这「一切法」,此地这个法是讲佛法,佛的说法、佛的教法到底从哪里来的?是因为众生在一切法里面产生了误会,迷失了真相;这个真相包括自性的体,自性的相,自性的作用。所以诸佛菩萨才示现,这个示现是性德从体起用。一切众生也是性德从体起用,性德没有错误,错在哪里?错在一切众生的本人,他迷而不觉,只要一念不觉,产生的现相就念念不觉。一错,全错!
那你要问,为什么有错?为什么有不觉?这个问题在《楞严经》上。《楞严经》上释迦牟尼佛有很长的一番开示,对富楼那尊者讲的,这在佛法里面称之为「根本大问」。佛答覆得很高明!那我们读《楞严》,甚至於研究《楞严》,讲解《楞严》,我们是不是真的会了?没有。为什么没有?还是一句老话,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办法放下,障碍我们的悟性。不但我们不能证得,我们对於佛说的真实义,都没有办法透彻的理解,这是真正的苦。过不在别人,总在自己。
以我们现在修学这个法门来说,我们的心总是不清净。但是自己一定要觉悟,我染污的程度确实一年比一年降低,好现象,这就有进步!佛所讲的真实语,我现在清净的程度还不够,还差一截,我们要问,大乘经里头佛这样精髓的教导,我们能不能真的懂得?这个答案是肯定的,但是只要你认真降低你的染污。这个染污不是别的,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讲「自私自利,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贪瞋痴慢」,我说了这十六个字。这十六个字要真正下功夫把它断掉!把它放下!把它消灭!我们菩提道上修学的障碍就没有了。
重大的障碍没有,小障碍还是会有。这是严重障碍,障碍我们入门,入不了门,这个难!这个东西去掉,确确实实没有了,起心动念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,为正法久住,这就是大菩提心,这就是佛心。心是佛心,愿是佛愿。愿是什么?愿度众生。四弘誓愿头一条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「度」怎么讲法?度当作帮助讲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。
用什么方法帮助?佛在经上常讲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。这一句话,佛在一切经论里头重复了千万次,这就叫示现。受持,是我接受佛陀的教诲,永远保持而不失掉;保持就是做到!我相信,我懂得,我依教奉行(持是依教奉行),永远依教奉行,我决定不失去。读诵,温故知新,我天天在温习,温习就是帮助别人。我们在读经的时候最好读出声,能够朗诵当然更好。为什么?别人会听到。我们有这个心愿,让别人听到,听到的时候,有的时候善根就这样引发了。
你们想想禅宗惠能大师,他的缘从哪里来的?还不就是人家念《金刚经》,一定念的声音很大,他从外面经过,听到有人念《金刚经》。实际上他也不晓得是什么经,他只是听到的时候心里有所感动,就站在窗户外面来听。听到念了一段,他就进到里面去请教:你念的是什么?这意思好,我从来没听说过。他也不认识字,他听了意思很好,他听懂了!念的人不懂,听的人懂,就把他度了。
度人很明显,诸位要晓得,你在读诵经典的时候,还度很多鬼神,你肉眼看不见。鬼神比人要灵,鬼神,你就是默念他也晓得,不出声他也知道;出声,当然更好。所以我们有时候读经,跟几个同参道友来讨论佛法,往往有异香。有时候你一个人闻到,有时候大家统统闻到,这些事情在初学佛的时候,常有。我自己就有至少有二十多次这样的经历。
那时候刚刚初学佛,在办公室里头看经,我没有出声音,看经,忽然有香气。这个香气非常好,四周围确实没有人烧香,我初学佛,我们还不会烧香。我这个办公室距离一般老百姓住家,有很长很大的距离,他们家里烧香不可能我这里闻到。为什么?至少距离有一公里以上,所以不可能的。这香从哪里来的?当时我很疑惑,因为很多次,不是一次。
以后我离开工作,决心想出家学佛。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到埔里印弘茅蓬,那是忏云法师的小道场,我在那里住了半年。忏云法师问我有没有一些感应?我就说这个事情给他,我说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。忏云法师告诉我,他说这是你心地真诚在读诵经典的时候,天人从这边经过看到了,他在那里合掌致敬,停留一下。他停留的时候,他身上有香气。所以我们明了,一切时一切处,我们存的真诚心、善心,鬼神看到恭敬、赞叹。他停留在这里致敬就有瑞相现前。
有一年我在达拉斯,在陈大川居士的家里。大概是有四、五个同修在他院子里面讨论佛法,这一阵异香我们大家都闻到,大概有三分钟的时间,这么长的时间。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很奇怪,这个香气从来没有闻过,决定不是他家佛堂烧的那个香。我向大家解释,这要不是菩萨,肯定是天神,从我们上空经过,看到我们在讨论佛法,欢喜!只要他在那里小小的停一会,香气我们就闻到了。
所以诸佛菩萨所说的这一切法,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性德的香光,德香。与诸佛菩萨,与一切善神感应道交。我们学佛的同学念念不离一切法,尤其在《华严》里面我们明白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我们修净土的人应当怎样修「一切法海」?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德号!用真诚心去念,用清净心去念,用平等心去念,用智慧心去念,用慈悲心去念,念念有感应!
一般人念佛没有感应,他用错了心,他用轮回心念阿弥陀佛。那阿弥陀佛只能在阿赖耶识里头落一个种子,跟诸佛菩萨,跟天龙善神,他不能感应。我们古人常讲「诚则灵」,这是有道理的。古人又说「精诚所至」,那个精是精纯的诚心,「金石为开」,有这样大的感应的力量。
我早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学经教,他教我的一个方法「至诚感通」,我一生得受用。处事待人接物我用真诚心,一丝毫虚伪都没有。我不管别人对我怎么个想法,我只有一味真诚。别人对我想法,别人对我误会当然多。为什么?他一生当中没有遇到一个真诚人。人哪里会有真心待人的?这很普遍的事情。真正遇到了也不相信,也怀疑,肯定的!所以他对我的疑惑是正常的;他对我不疑惑,那奇怪,那不正常!谁对我不疑惑?诸佛菩萨,天地鬼神。
「至诚」,得佛菩萨加持。我在讲席里头跟同学们介绍大乘经论,有很多话我自己不以为是我说的。为什么?有时候偶尔我听听你们在那里放录相带,我听的时候:这个话我怎么能说得出来?说不出来,还居然说出来了,感应!这样的事情,很多讲经的法师都有这个经验。谛闲老法师讲《圆觉经》,蒋维乔、江味农居士这些居士们写笔记,听经的笔记。他们写的听经笔记第二天都送给老法师看。老法师看了之后问他们:这话是我讲的吗?他们说:是,是你讲的,我们三个人听的、记的,没有错。我能讲得这么好吗?感应。
在讲台上,一个私念都没有,那个心完全是利益大众,利益听众,这个时候感应特别强。如果你能够利益一切众生的心,在一切时一切处都保持不失;换句话说,你的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都是佛在加持,一点都不错。古时候祖师大德如是,我们今天要能够学亦复如是。
所以印祖常讲,佛法总而言之就是两个字「诚、明」。真诚是性德全体的流露,明是自性般若智慧,两个字就讲尽了,唯诚与明!唯是唯独。扩大起来,世出世间一切圣贤的教诲不出这两个字,我们要学的也就是学这两个字。诚则不欺,首先不欺骗自己;人不自欺,当然你就不会欺诳众生。这个德行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。
诚则明,明则诚。真诚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,就是如来德相。世间人(我们讲六道众生)没有这个缘分,经上常讲的善根福德因缘,没有这个缘分,没有法子遇到善知识。或者遇到善知识不信不解,都是缘不足,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。我们今天很幸运,具足了、遇到了,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。再加紧努力一点,能证,我们的问题就解决。一定要明了世间所有一切法,梦幻泡影!不是真的,不值得留恋。应当放下,彻底放下,一丝毫牵挂都没有,我的心清净了,跟一切法相应。
『最胜』,「胜」是殊胜,『王』是比喻自在。一个国家在从前国王发号施令,他自在,别人都要服从他,听从他的。所以佛经里面常常用「王」来比喻大自在。这个地方以最殊胜的大自在比一切法。我们今天所修学的就这一句佛号,就是一切法的总纲领、总原则,总方向、总目标,六字洪名,念兹在兹。
不会念的时候,我们要学教,要学经。为什么?断疑生信。我们对这个佛号信心不够!喜好不够!理解不够!那怎么办?学教!学教的目的是破疑生信,让我们对待这个名号功德生起信心,生起坚定清净的信心,生起法喜,法喜充满。名号变成我第一生命,名号变成我无价的珍宝。到有这样的认知的时候,经教不要了,专持这一句佛号,那一生肯定成佛。
古来祖师大德一生讲经说法,到最后,最后他要专门念佛。为什么?他相信、他知道世出世间第一珍宝,六字洪名!最胜之王,阿弥陀佛!最殊胜的佛土,极乐世界!最殊胜的法门,持名念佛!他都搞清楚,都搞明白了。除非是还有许许多多有缘众生必须要他来接引,这个时候他是牺牲自己,帮助别人;牺牲自己是念佛的时间少了。
智者大师当年在世,往生的时候跟学生讲:我因为主持道场,教化众生,浪费的时间精力太多,所以往生净土的品位不高。人家问他:你老人家往生,什么样的品位?他告诉大家,他五品位往生。五品位往生是凡圣同居土,这是他老人家示现给我们看的。法师大慈大悲舍己为人,做样子给我们看,没有自私自利,应当舍己为人,这有缘。没有缘的时候,那自己一定高品位往生。智者大师,释迦牟尼佛再来的,日本也有这个说法,做榜样给我们看的,我们要知道。
所以真正成佛在哪里?在念佛堂。真正教人懂得念佛的好处,对於念佛产生坚定的信心,坚定的愿望是在教堂,在讲堂。讲堂重点是在「信、解」,念佛堂是「行、证」,这个诸位要懂得。我讲经不是今天讲起,这个事实,过去在华藏图书馆,在新加坡的讲堂,我都讲过。念佛堂的堂主是带领大家成佛的,讲堂里的法师是劝导大家念佛的。所以念佛堂的功德比讲堂殊胜多多!念佛堂的堂主超过讲经法师多多!这是一定的道理,我们得认识清楚。「一切法海最胜王」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