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八二七卷) 2002/8/19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:12-017-0827
诸位同学,请看「华藏世界品」,第三段明所持刹网。在这一段里面,第三个小段广释二章。我们将经文念一遍:
【诸佛子,彼诸世界种,於世界海中,各各依住,各各形状,各各体性,各各方所,各各趣入,各各庄严,各各分齐,各各行列,各各无差别,各各力加持。】
这十句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到「各各分齐」,现在我们看第八句「各各行列」,第九句「无差别」前面讲过,就不必重复了。现在看「行列」。『行列』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就是「道路」。道路,就事我们都能够理解,道路就是现在所说的交通,有公路、有铁路、有航空、有水路、有航海,这些都是世间主要的交通道路。《华严》著重在表法,表法,这个道路清凉说「谓大念慧行以为游路」。
我们这一段经文是讲所持刹网,就是说华藏周边世界海里面的状况。这个地方我们就很明显的理解到华藏世界海周边,还有许许多多的世界,我们娑婆是其中之一。娑婆世界众生所游的,我们讲旅游、游行,走的是什么道路?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,我们面前的道路有十条,十法界,十道。通常讲凡夫称之为六道;换句话说,凡夫所旅行、所游的有六条道路:天道、修罗道、人道、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,这是迷而不觉的众生;如果是觉悟的众生,他们所旅游的道路有声闻道、缘觉道、菩萨道、佛道,这合起来是十道,也叫做十法界。
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在这之中做种种示现,其目的是帮助迷惑的众生破迷开悟,帮助觉悟的众生速趣一乘,这是诸佛如来之所以示现在世间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可以说非常幸运,经教当中常讲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,我们今天得人身、闻佛法,尤其殊胜的,我们在佛法当中,能闻到希有的净土法门跟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这是无比殊胜的道路。现在遇到了,问题是我们肯不肯走?肯不肯循著这个道路勇猛精进?这一生准有一个成就,成就都是不可思议,关键在我们认不认识这个道路。换句话说,你对於净土,你了解多少?对於《华严》,你认知多少?虽然遇到,如果对它不了解、不认识、不明了,那是当面错过!这个问题是大问题,不是小问题。
我们四众同学大家经常在一起学习,我们看到依然有许许多多同学在日常生活当中,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没有能够依教奉行,这是什么原因?认识不够。这样的修学,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,只能在这个道路上随喜,他没有真心学习,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一个种子而已,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。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,为什么?用轮回心。随顺烦恼习气就是用轮回心,你没有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,你错了。轮回心是迷,菩提心是觉,依旧是迷而不觉,这怎么行!你为什么转不过来?烦恼习气太重,心量太小,起心动念依旧是为自己个人著想,为自己家庭著想,为自己这个小道场著想,这是轮回心。轮回心学无上法门还是造轮回业,无上法门的真实利益你得不到,你的读诵受持只是种一点善根种子而已,这不能不知道。
所以这一句说得很好,「各各行列」就是每个人走的道路不一样。佛在经教里头常常劝导我们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。我们要常常记住,不要把方向搞错了,不要迷失了目标。话虽然是这么说,经论我们也学了不少年,我自己的修学,五十年当中没有间断,没有退转,没有迷失方向目标。在我经验当中,头十年很辛苦,为什么?烦恼习气重,时时刻刻要把烦恼习气压住。烦恼习气现行的时候,自己想办法。我用的方法是读经、研教、讲经,我用这个方法,每一个人根性不相同,这个方法对我很有效果。
早年李老师跟我说,他说我们(指的他,也包括我,说我们)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是讲经的,我们所用的方法与过去生中所修学的相应了,这个方法就很有效果,而且自己很欢喜学习,好像很熟悉,并不陌生,并不生疏,这是个人根性不相同。有人念佛能摄心,烦恼习气现前了,赶快「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」把那个烦恼压下去了。有人持咒、有人持戒、有人修定,方法很多,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。你过去生中学哪个法门,当然你现在不知道,但是可以试验,从习气里面试验。如果过去生中是讲经说法的,他一定喜欢经教,对於这一门他能生欢喜心,其他的法门虽然也欢喜,但是比较起来这个还是最欢喜的。所以从习性上能够推测到过去生中所带来的习气。
喜欢参禅的人,他有盘腿面壁的习气,不愿意外面境界干扰的习气,他要找很清净的地方,喜欢独自或者是少数人在一起修行,身心清净,言语很少,他有这个习气。如果是我们喜欢热闹,喜欢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,这个不是真正修行人。真正修行人至少他对於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的享受很淡薄,并不看重它。这些东西需不需要?当然需要。有这个身体在这个世间,这个身体需要依靠这些东西来维持这个生命,这是不能缺少的,但是他只取少分,所谓是可以温饱就好了。这个温是什么?我能穿得暖、能吃得饱就够了,其他的没有贪恋之心,这是修行人的习气,对於「财色名食睡」没有贪著,随缘而不攀缘。
过去修行,我们一般讲总有一点功夫。有一点功夫,你为什么没有成就?没有成就的原因是前生临命终时一念错了。这一生总算还不错,有善根福德因缘在支持你,又得人身,得人身又闻了佛法,但是这一生的外缘,说实在的话,可能比不上过去殊胜。为什么?过去的社会诱惑少,修行有一点小成就是平常的事情,一般人都能做到。现代的社会跟从前完全不一样,诱惑的力量太强,诱惑的缘几乎遍一切时一切处,所以脚跟要扎稳、要不动摇,谈何容易!所以成就的人当然愈来愈少,菩提道好像是愈来愈艰难了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我们要怎样能够突破这个困境?那真的是大经里面常说的,第一、不离善知识,亲近明师。亲近明师,不离开善知识,也不一定天天跟在善知识的身边,天天跟在善知识的身边,不能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;没有在善知识的身边,真有一个好学的心,虽然没有跟在善知识的身边,他成就了。这个道理、事实我们要多想想,然后你才懂得经教里面讲的亲近善知识,这句话你真的明了了。
亲近善知识,不是说天天跟在善知识的面前,不是这个意思,也不是一定说你不必去跟在善知识面前。因为经上讲亲近,那个意思我们要很明了,亲近是什么?不舍教诲。善知识在哪里?佛陀在世,佛陀是善知识;佛陀不在世,遗教是善知识。懂这个道理就好。我们每天读诵、学习、受持,依教奉行,这是真正亲近善知识。
李老师教我的时候,他老人家的态度显得非常谦虚,他告诉我,他说:我的能力(李老师自己说),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。他介绍一个老师给我,什么人?印光大师。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,他心目当中最敬仰的人,介绍给我,教我亲近印光大师,跟印光大师学。印光大师已经往生了,你去想这个亲近善知识真正的意义,大师虽然往生,我跟大师没见过面,看过他的照片,仰慕他的威仪,他的《文钞》在!
所以李老师送我一套《印光大师文钞》,正续编一共四册,好像是瑞成书局印的,我的印象很深刻,叫我天天去读,常常读。大师教导我们要做的,我们依教奉行;教我们不能做的,我们决定不违犯,这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,这就是真正亲近善知识。我们走印光大师的道路,我们学习印光法师修行的方法,印光大师虽然不在,你是真正亲近他。
於是我就明白了,我学习《弥陀经要解》,我非常欢喜,这就是亲近蕅益大师;我学习《弥陀经疏钞》,我就是亲近莲池大师。《要解》跟《疏钞》我都讲过好几遍,《疏钞》讲过两遍,分量很大!《要解》讲过好几遍。所以今年有机会到杭州去参访,主要的我去参拜祖师的塔墓,去看看祖师当年修行弘化的道场。
今天我们学《华严》,大家在一起学《华严》,我必须要读清凉大师的《疏钞》、李长者的《合论》,我亲近这两位善知识。所以不一定在善知识的身边,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。在善知识的身边亲近,一定要效法善知识,向他学习,这叫真的亲近。如果一天到晚都在他身边奉侍照顾是很好,修一点福,没有依照善知识的教诲去做,跟你说你没有亲近善知识。天天在身边没亲近,这样的人很多。就以李老师来说,李老师周围的人有多少!真正跟他学的不多。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,章嘉大师周边的人也很多,几个人真的跟大师学?大师的教诲,几个人认真去奉行?所以即使在身边也不是真的亲近,与大师的言教、身教距离很远,真的千里百里。反而不如跟大师见过一次面、两次面,大师对他简短的开示半个小时、一个小时,他能够永远记在心里,时时刻刻依教奉行,这个人是真正亲近大师,真正没有离开大师。这个道理,现在懂得的人愈来愈少了。
印光大师,我读他老人家的《文钞》,我掌握到他老人家一生自行化他的总纲领,十六个字,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。这十六个字是印祖一生自己的行持,他老人家教化一切众生都不离这十六个字,一部《文钞》所说的就是这十六个字,我把这十六个字看作印祖传法的心印。我们心里面常存这十六个字,一切时一切处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不离这十六个字,你是真正亲近印光大师,你是印光大师的传法弟子。你们诸位想想对不对?一部《文钞》是解释这十六个字,这十六个字的含义深广无际,确确实实能帮助世尊末法九千年的大众,帮助这些人回头,帮助这些人觉悟,帮助这些人出离六道轮回,求生极乐世界,那怎么不是传心法要!
所以「亲近善知识」这一句话真正的意思我们要懂。我们这个道场年轻出家的同学很多,大家对我都很关心,我也很感激。你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(饮食起居),我需不需要?跟诸位说,我不需要,我需要的是你们都能够依教奉行。学经教的一心在经教上,学领众的一心在念佛上,你们都会有成就。你们有成就那就是我的成就,你们没有成就,我的讲经教学就彻底失败了。你懂不懂这个道理?我不是要你们出家来伺候我、照顾我的,我要想找一个照顾伺候我的,我可以雇一个佣人。你们出了家,是不是出家的目的就是给我做佣人?出家给我做佣人,我担当不起。出家的使命是什么?续佛慧命,弘法利生。你知道吗?这八个字要没做到,你出家就有罪过,你没有尽到出家人的职责。
「续佛慧命,弘法利生」,可以从三方面来做,功德都是相等。第一个是发心讲经教学。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样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。我们今天学院采取的方法,一年我们讲经举行四会,每一会七十天,十个七。第一会前几天才圆满,我们一年办四次是四会,要把这个事情办好、办成功。布里斯本净宗学会这个地方是念佛,一年我们也办四会,春夏秋冬各一次,一次打十个佛七,七十天,十个佛七连在一起。老老实实到这个地方来念七十天佛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,这个是成佛之道,弥陀之道,西方净土之道!
只要守住念佛的原则,大势至菩萨的教诲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你就成功了。这八个字意思要不好懂,觉明妙行菩萨他用另外一个话来说,意思完全一样,「不怀疑,不夹杂,不间断」。觉明妙行菩萨讲了九个字,跟大势至菩萨讲的八个字意思完全相同,但是他所讲的我们更容易明了。不怀疑,如果有怀疑,你到学院去听教、听讲经。听讲经、学经教的目的是断疑生信,真正不怀疑了,不需要听教了,听教是打闲岔。一心持名,持名功夫得力不得力,就在乎夹杂、间断,你的功夫不会得力;不夹杂、不间断,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!所以念佛堂不要讲经,讲经把你的正念打乱了。念佛堂里面只可以讲开示,开示最长不要超过五分钟。开示些什么?提起大家的正念,没有废话,是警策的话、勉励的话,言语简单扼要。
临命终时候的开示非常重要,关系这个人能不能往生,帮他助念的功德很大。什么时候讲开示?这个往生的人,他在那里说他看到什么什么人来了,他所讲的都是已经过世的人。你听他说这些话的时候,这个时候要开示。开示怎么讲?「不要理他,不管看到什么人来,统统不要理,赶紧念佛求生净土」,就这几句话。他要没有声音,没有说这些境界,就一句佛号念到底,不用再开示了。
帮助众生要有智慧,要能观机,知道时节因缘,知道用什么方法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。帮助别人,别人的根性跟我不一样,我决定不能够勉强别人用我同样的方法,那就错误了。我用这方法有效,别人用这方法不见得有效,什么原因?根性不相同,要细心观机,应机说法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看刹种不同,十句里面最后一句:
『各各力加持』。清凉大师在《疏钞》里面跟我们举一个例子,好比饮食能帮助我们这个色身住世,如果没有饮食,这个色身就会饿死,用这个来比喻。如果就法上来说,「广大法味,喜乐所持」,佛常讲法喜充满,这是佛法。如果是世法里面,世法那也是法。什么样的法加持,让这个人在这个一生当中,勤奋努力、力争上游而不退堕?世法里头也有种种,众多的种种加持,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桩事情,一种是为名,一种是为利,「名利」两个字全部都包括了。你一生勤奋努力,你想想看,你能够逃得过名利关吗?
我在平常劝导同学也说了十六个字,「自私自利,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贪瞋痴慢」这十六个字,这十六个字障碍了心性,障碍了性德。换句话说,障碍了自性本具的般若光明、万德万能、庄严相好,这十六个字障碍了。学佛、修道要想获得佛菩萨那样的成就,这十六个字一个字都不能够沾染,沾染上一个字就把你修学的功夫破坏了。所以我们不能不时时刻刻提高警觉,常常反省检点我有没有这些病。
初学的人当然有,你要常常检点,我这个病有没有减轻,一下断掉谈何容易!警觉性很高的人,也得要几十年的功夫,才能把这个障碍淡化,你的功夫就得力了。如果这十六个字断掉,那恭喜你,你证果了。小乘法里面,你的地位是四果四向;圆教大乘法里面,你是十信位的菩萨。看你的功行,你契入哪一个位次,这就很好了。纵然是最低的位次,菩萨初信位、小乘须沱洹,在三不退里面,你已经证得「位不退」。虽然你还没有能够超越六道轮回,你决定不会退到三恶道,这是保证!你的修行总在天上人间,在这里头流转。思惑断尽,你就超越六道轮回了。
如果你能够遇到净土法门,这个缘无比的殊胜,你能够断见惑,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,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上三品。诸位要知道,凡圣同居土上三品可以来去自如;换句话说,想什么时候往生,真走得了。如果与这个世间众生还有缘,不急著往生,多带几个去,行,没问题。我们世间人讲生死自在,来去自如。凡圣同居土里头,你断了见惑,那还有什么问题!品位高的生方便有余土。即使在凡圣同居土里面,我刚才讲上辈往生上三品。这是说到净土四土三辈九品,真的是法喜充满。
学佛兴趣不浓,功夫不得力,什么原因?烦恼习气一点都没有伏住。我们不能讲断,伏!现在一般人讲控制,不要控制外面的人事物,要控制自己的烦恼习气,要学会这个本事,这是真修行。自己贪瞋痴慢还常常现行,这很糟糕。顺境善缘决定没有贪爱,增长自己的福慧,离顺境善缘、离贪恋就增长自己的福慧;逆境恶缘,不生瞋恚,不起报复的念头,消除业障。
所以修行人会修行的,顺逆境界、善恶众缘对自己都有利益,没有害处。凡夫不行,为什么?他的烦恼习气重。顺境善缘起贪恋,你看看,增长贪爱;逆境恶缘增长瞋恚,他生烦恼。烦恼现前必造恶业,造作恶业,哪有不受恶报的道理!贪心重的人,饿鬼道去了,贪欲是饿鬼道第一个业因,牵著你到那里去了。瞋恚心重的人,嫉妒心重的人,地狱道去了。地狱道出来,那个瞋毒还有余习,多半在畜生道变那些毒蛇猛兽,身上都带著严重的毒液。那个毒液从哪里来的?严重的瞋恚,严重的嫉妒,这么来的。
佛法修学重要的指导原则,佛菩萨在经论里头常常讲,真的是千遍万遍反覆叮咛,唯恐我们疏忽了,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这两句话重要。真正佛弟子念念不忘这个教训,一切时一切处,面对著一切人事物,修什么?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,就修这个。把贪瞋痴转变为戒定慧,我们的修行功夫就得力,功夫就成就了。你要懂得对付贪瞋痴就是戒定慧这一服药,用戒对治贪,用定对治瞋,用慧对治痴。戒定慧三学里面是圆融的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贵在日常生活当中、境界现前的时候你会用。
八万四千法门,任何一门,只要功夫得力,自然法喜充满。如果得不到法喜,学习学的不能生欢喜心,这个时候我们要认真反省检点,这个法门不契我的机,生不起欢喜心。我们在实际学习过程当中,你仔细去观察,确确实实有一些人喜欢静坐的。禅修静坐的,他不喜欢经教,经教太麻烦了,没有耐心。你叫他在禅堂里静坐,行,他一次确实可以坐好几个小时,他感觉到非常轻松,因为工作给他紧张压力,他到禅堂静坐能够把他的压力减缓,他觉得很有受用。你叫他来学教,他不得受用,他很厌烦。另外有一些人我们看到的前生大概学密,持咒他很喜欢,咒语他很容易学会。有一类人,上师也很勤奋的教导他,教他一个咒,念几个星期都念不下来,我们就晓得他前世不是学密的,他没有密法的根机。从这些地方你细心去观察,所以是前世有缘,你修学容易;前世没修,这一世来搞很生疏、很困难。
从这些地方你想想看,人肯定有前世的,他带著有前世的习气。如果没有前世,这个现象没法子解释。这一个法门为什么有人一学就会,很有兴趣;另外一个人,我们细细观察,他的智慧能力不比他差,为什么他学不会?所以想到这个地方,我们会联想到经论上佛常常讲「应机说法」,佛有能力观机,我们众生没有这个能力。这个观机是什么?佛能够看到他前世再前世,过去生生世世他是学什么的。他遇到佛了,佛教他一个什么法门,很容易成功,没有学多少时间,他开悟了,他证果了。这是什么原因?佛了解过去生生世世修这个法门,这个法门他有根柢,一接触他就通了,毫不费力了。
如果传授法门传授错了,非常困难,没有兴趣,学不好,当然就退转了,不想再学了,这样的人很多很多。这个原因我们知道了,他遇到这个善知识,这个善知识不会观机,把一个生疏的法门、方法勉强教他学,错了。当然近代这些善知识跟古人相比差得很远,古时候大德确确实实有修有证,证果的人很多。
现代人社会环境不利於修行,诱惑太多、太严重,自己业障习气也很重,内外都有障碍,所以证果的人没听说过了。正如早年倓虚老法师所讲的,他老人家很感慨的说,他在一生当中,不要说是亲眼所见,亲耳所闻的也没有听说哪一个人开悟了,这个开悟是讲明心见性,没听说过,没有听说过证果的。真正修行人他见过,修禅得定的人他见过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这一生听都没有听说一个。所以倓老最后念佛往生了。
法门传授一定要契机。净宗法门,佛在《大集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末法时期净土成就」。但是要知道这是大多数,大多数人净宗法门契机,还是有一部分人不契机,他对念佛法门不感兴趣,这一句佛号念不下去,念个两三天还勉强,到五、六天就不行了,这是什么原因?我们一定晓得过去生中未曾学过这个法门,不妨再试试其他法门。但是现在难、真难了,没有道场;禅的道场没有了,在教下呢?华严的道场也没有了,法华的道场、楞严的道场、三论的道场、法相的道场,古时候有,现在没听说过。所以你要想学到哪里去学?
我听到一位居士同修告诉我,他在美国有一个很好的朋友被灵媒附身,他说这个灵是他过去生中的师父,是个藏传的喇嘛,教他学密。这个同学是念佛修净土的,就向他请教念阿弥陀佛好不好?这个附身的灵说很好,念阿弥陀佛很好。他就问他,你要不要念,要不要念阿弥陀佛?他说:我现在还不想到极乐世界去。这个事情发生在美国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我们这个同学决定不会讲妄语,是他大学同学的朋友。类似这些事情,在现代社会里头,真的是此界他方,在全世界许许多多国家地区,我们都听说,还有见到的。
去年我在图文巴遇到一个灵媒,从达尔文来的,也说了许许多多的讯息,有些说得很准。所以这些事情,我们学佛的人用什么态度来对待?不可不信,也不可全信。最好的心态是从这些灵媒传递的讯息告诉我们,确确实实有过去、有来生,这个几乎是完全一致的说法,我们得到这个讯息,我们的信心加强了。这一世很短促,纵然活到一百岁,真的是一弹指,要珍惜这一生当中短短的时光,这个时光是非常的宝贵,要好好的掌握住。
既然遇到净宗法门,对净宗法门有兴趣、有信心,能生欢喜心,那就说明过去生中与这个法门有缘,一定要认真努力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我们就会有成就。现前的成就,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一心不乱,心不颠倒」。一心不乱是定,心不颠倒是慧,这两句话就是念佛三昧。三昧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是正受,念佛人正常的享受。正常的享受,换句话说,一定是把不正常的享受抛弃了,你现在得正常享受。正常享受是一心,我们平常讲的清净善良,套一句《十善业道经》上的话:不容毫分不净夹杂,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。这个大受用!你的心与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相应,你的行落实在你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你能够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」,这是念佛三昧。这个时候就像清凉大师在此地所说的,「广大法味,喜乐受持」。我这个身命,身命在这个世间获得最有利的支持,净宗的修学。
如果是学教的同学,我在这一生遇到的也不少,欢喜学教,有在家的、有出家的来找我,很想跟我学讲经。当然我们仔细观察确实有一些有善根,从哪里看?他很容易学会。他对於经教,上台去讲经很有兴趣,能生欢喜心,讲的也很有进步,这个说明前生曾经学过。有一些人很想学,学不成功;真的是想学也很用功,就感觉得很难,我们晓得前世没有学过这个法门。
经教内容非常丰富,就像一所圆满的大学,各种不同的科系统统都有,所以这里头也要契机。有人是大乘根机,有人是小乘根机,有人是圆教根机,有人是渐教根机,贵在善知识有慧眼能拣别、教导他,但是真正成就关键是在学生学习的态度。如果这个学生对老师有信心,真正依教奉行,纵然过去生中没有学过经教也行,也能有成就。最怕的是对老师没有真正的信心,半信半疑,甚至於还疑惑老师吝法,你看大经大论不让我学,让我学的是小部的,这是什么意思。对老师起这种疑惑,你肯定不能成就。老师如果不是再来人,他没有能力观机;虽没有能力观机,他经验比较多,他在那里试探。这个小部经做试探很有效果,因为经文短,学习的时间不长。你表演看看,如果表演的很不错,能让听众很满意,就能够推想到你对於经教有这个根性,阿赖耶里头有这种种子,然后不妨让你多接触这些经论,接触之后,你喜欢哪一种?你跟这一部经论就有缘了。你不喜欢的没有缘,没有缘学起来困难,有缘学起来容易。
不学经论,我学领众,我学仪规,我学法器,这个也要有兴趣;换句话说,还是要过去生中阿赖耶识里头有这个种子。领众耳根都很利,能够辨别音声节奏,懂音节。往年韩馆长在世,我们同学当中,许许多多人仪规、法器、唱念都是韩馆长教的。她常常给我讲,她过去生中大概是赶经忏的法师。何以见得?这些法器她一听就会。所以她常常参加寺庙的法会,回来之后她就能教人,她有这个能力,现在人所讲的音乐细胞,她有音乐细胞。这个也是续佛慧命,弘法利生。领众薰修,我们也不要搞得很复杂,不是作秀,不是表演,规规矩矩念佛,必须要学的朝暮课诵、佛七仪规、三时系念,够了!把《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多念,把它念熟,念佛堂里面领众念佛,一生乐此不疲,何尝不是菩萨应化!我们学会就向这个目标去努力。
学院重视解门,我们有很好的修学环境,让你安心学经教。学会这个地方有念佛堂,有许许多多热心的善知识来护法,让你安心在这个地方念佛。七十天当中,希望你能够念到功夫成片,这是念佛三昧里面品位低的,总算是有了收获。念到功夫成片,就是说你念佛的功夫有能力控制你的妄想习气,妄想习气虽然没断,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不起现行,你的功夫已经把它克服住了。《金刚经》上讲「降伏其心」,你的功夫能够把烦恼习气降伏,很有受用,这样的功夫念佛往生有把握。
第三种是修福,真正修福,在常住里面充当护法,「内护」,照顾学经教的,照顾念佛堂的,我为大家服务。服务也是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慈悲心,照顾这些用功的人生活起居,面面都设想周到,让你身心安稳,好好的用功;学教的,你去好好学教,念佛的好好念佛,发这个心,这个心是好心,护持。这三种功德都平等。我常常讲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,为什么?没有真正护法的人,你的身心不能安稳,你的道业怎么会有成就。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请看「华藏世界品」,第三段明所持刹网。在这一段里面,第三个小段广释二章。我们将经文念一遍:
【诸佛子,彼诸世界种,於世界海中,各各依住,各各形状,各各体性,各各方所,各各趣入,各各庄严,各各分齐,各各行列,各各无差别,各各力加持。】
这十句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到「各各分齐」,现在我们看第八句「各各行列」,第九句「无差别」前面讲过,就不必重复了。现在看「行列」。『行列』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就是「道路」。道路,就事我们都能够理解,道路就是现在所说的交通,有公路、有铁路、有航空、有水路、有航海,这些都是世间主要的交通道路。《华严》著重在表法,表法,这个道路清凉说「谓大念慧行以为游路」。
我们这一段经文是讲所持刹网,就是说华藏周边世界海里面的状况。这个地方我们就很明显的理解到华藏世界海周边,还有许许多多的世界,我们娑婆是其中之一。娑婆世界众生所游的,我们讲旅游、游行,走的是什么道路?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,我们面前的道路有十条,十法界,十道。通常讲凡夫称之为六道;换句话说,凡夫所旅行、所游的有六条道路:天道、修罗道、人道、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,这是迷而不觉的众生;如果是觉悟的众生,他们所旅游的道路有声闻道、缘觉道、菩萨道、佛道,这合起来是十道,也叫做十法界。
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在这之中做种种示现,其目的是帮助迷惑的众生破迷开悟,帮助觉悟的众生速趣一乘,这是诸佛如来之所以示现在世间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可以说非常幸运,经教当中常讲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,我们今天得人身、闻佛法,尤其殊胜的,我们在佛法当中,能闻到希有的净土法门跟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这是无比殊胜的道路。现在遇到了,问题是我们肯不肯走?肯不肯循著这个道路勇猛精进?这一生准有一个成就,成就都是不可思议,关键在我们认不认识这个道路。换句话说,你对於净土,你了解多少?对於《华严》,你认知多少?虽然遇到,如果对它不了解、不认识、不明了,那是当面错过!这个问题是大问题,不是小问题。
我们四众同学大家经常在一起学习,我们看到依然有许许多多同学在日常生活当中,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没有能够依教奉行,这是什么原因?认识不够。这样的修学,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,只能在这个道路上随喜,他没有真心学习,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一个种子而已,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。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,为什么?用轮回心。随顺烦恼习气就是用轮回心,你没有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,你错了。轮回心是迷,菩提心是觉,依旧是迷而不觉,这怎么行!你为什么转不过来?烦恼习气太重,心量太小,起心动念依旧是为自己个人著想,为自己家庭著想,为自己这个小道场著想,这是轮回心。轮回心学无上法门还是造轮回业,无上法门的真实利益你得不到,你的读诵受持只是种一点善根种子而已,这不能不知道。
所以这一句说得很好,「各各行列」就是每个人走的道路不一样。佛在经教里头常常劝导我们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。我们要常常记住,不要把方向搞错了,不要迷失了目标。话虽然是这么说,经论我们也学了不少年,我自己的修学,五十年当中没有间断,没有退转,没有迷失方向目标。在我经验当中,头十年很辛苦,为什么?烦恼习气重,时时刻刻要把烦恼习气压住。烦恼习气现行的时候,自己想办法。我用的方法是读经、研教、讲经,我用这个方法,每一个人根性不相同,这个方法对我很有效果。
早年李老师跟我说,他说我们(指的他,也包括我,说我们)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是讲经的,我们所用的方法与过去生中所修学的相应了,这个方法就很有效果,而且自己很欢喜学习,好像很熟悉,并不陌生,并不生疏,这是个人根性不相同。有人念佛能摄心,烦恼习气现前了,赶快「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」把那个烦恼压下去了。有人持咒、有人持戒、有人修定,方法很多,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。你过去生中学哪个法门,当然你现在不知道,但是可以试验,从习气里面试验。如果过去生中是讲经说法的,他一定喜欢经教,对於这一门他能生欢喜心,其他的法门虽然也欢喜,但是比较起来这个还是最欢喜的。所以从习性上能够推测到过去生中所带来的习气。
喜欢参禅的人,他有盘腿面壁的习气,不愿意外面境界干扰的习气,他要找很清净的地方,喜欢独自或者是少数人在一起修行,身心清净,言语很少,他有这个习气。如果是我们喜欢热闹,喜欢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,这个不是真正修行人。真正修行人至少他对於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的享受很淡薄,并不看重它。这些东西需不需要?当然需要。有这个身体在这个世间,这个身体需要依靠这些东西来维持这个生命,这是不能缺少的,但是他只取少分,所谓是可以温饱就好了。这个温是什么?我能穿得暖、能吃得饱就够了,其他的没有贪恋之心,这是修行人的习气,对於「财色名食睡」没有贪著,随缘而不攀缘。
过去修行,我们一般讲总有一点功夫。有一点功夫,你为什么没有成就?没有成就的原因是前生临命终时一念错了。这一生总算还不错,有善根福德因缘在支持你,又得人身,得人身又闻了佛法,但是这一生的外缘,说实在的话,可能比不上过去殊胜。为什么?过去的社会诱惑少,修行有一点小成就是平常的事情,一般人都能做到。现代的社会跟从前完全不一样,诱惑的力量太强,诱惑的缘几乎遍一切时一切处,所以脚跟要扎稳、要不动摇,谈何容易!所以成就的人当然愈来愈少,菩提道好像是愈来愈艰难了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我们要怎样能够突破这个困境?那真的是大经里面常说的,第一、不离善知识,亲近明师。亲近明师,不离开善知识,也不一定天天跟在善知识的身边,天天跟在善知识的身边,不能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;没有在善知识的身边,真有一个好学的心,虽然没有跟在善知识的身边,他成就了。这个道理、事实我们要多想想,然后你才懂得经教里面讲的亲近善知识,这句话你真的明了了。
亲近善知识,不是说天天跟在善知识的面前,不是这个意思,也不是一定说你不必去跟在善知识面前。因为经上讲亲近,那个意思我们要很明了,亲近是什么?不舍教诲。善知识在哪里?佛陀在世,佛陀是善知识;佛陀不在世,遗教是善知识。懂这个道理就好。我们每天读诵、学习、受持,依教奉行,这是真正亲近善知识。
李老师教我的时候,他老人家的态度显得非常谦虚,他告诉我,他说:我的能力(李老师自己说),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。他介绍一个老师给我,什么人?印光大师。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,他心目当中最敬仰的人,介绍给我,教我亲近印光大师,跟印光大师学。印光大师已经往生了,你去想这个亲近善知识真正的意义,大师虽然往生,我跟大师没见过面,看过他的照片,仰慕他的威仪,他的《文钞》在!
所以李老师送我一套《印光大师文钞》,正续编一共四册,好像是瑞成书局印的,我的印象很深刻,叫我天天去读,常常读。大师教导我们要做的,我们依教奉行;教我们不能做的,我们决定不违犯,这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,这就是真正亲近善知识。我们走印光大师的道路,我们学习印光法师修行的方法,印光大师虽然不在,你是真正亲近他。
於是我就明白了,我学习《弥陀经要解》,我非常欢喜,这就是亲近蕅益大师;我学习《弥陀经疏钞》,我就是亲近莲池大师。《要解》跟《疏钞》我都讲过好几遍,《疏钞》讲过两遍,分量很大!《要解》讲过好几遍。所以今年有机会到杭州去参访,主要的我去参拜祖师的塔墓,去看看祖师当年修行弘化的道场。
今天我们学《华严》,大家在一起学《华严》,我必须要读清凉大师的《疏钞》、李长者的《合论》,我亲近这两位善知识。所以不一定在善知识的身边,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。在善知识的身边亲近,一定要效法善知识,向他学习,这叫真的亲近。如果一天到晚都在他身边奉侍照顾是很好,修一点福,没有依照善知识的教诲去做,跟你说你没有亲近善知识。天天在身边没亲近,这样的人很多。就以李老师来说,李老师周围的人有多少!真正跟他学的不多。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,章嘉大师周边的人也很多,几个人真的跟大师学?大师的教诲,几个人认真去奉行?所以即使在身边也不是真的亲近,与大师的言教、身教距离很远,真的千里百里。反而不如跟大师见过一次面、两次面,大师对他简短的开示半个小时、一个小时,他能够永远记在心里,时时刻刻依教奉行,这个人是真正亲近大师,真正没有离开大师。这个道理,现在懂得的人愈来愈少了。
印光大师,我读他老人家的《文钞》,我掌握到他老人家一生自行化他的总纲领,十六个字,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。这十六个字是印祖一生自己的行持,他老人家教化一切众生都不离这十六个字,一部《文钞》所说的就是这十六个字,我把这十六个字看作印祖传法的心印。我们心里面常存这十六个字,一切时一切处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不离这十六个字,你是真正亲近印光大师,你是印光大师的传法弟子。你们诸位想想对不对?一部《文钞》是解释这十六个字,这十六个字的含义深广无际,确确实实能帮助世尊末法九千年的大众,帮助这些人回头,帮助这些人觉悟,帮助这些人出离六道轮回,求生极乐世界,那怎么不是传心法要!
所以「亲近善知识」这一句话真正的意思我们要懂。我们这个道场年轻出家的同学很多,大家对我都很关心,我也很感激。你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(饮食起居),我需不需要?跟诸位说,我不需要,我需要的是你们都能够依教奉行。学经教的一心在经教上,学领众的一心在念佛上,你们都会有成就。你们有成就那就是我的成就,你们没有成就,我的讲经教学就彻底失败了。你懂不懂这个道理?我不是要你们出家来伺候我、照顾我的,我要想找一个照顾伺候我的,我可以雇一个佣人。你们出了家,是不是出家的目的就是给我做佣人?出家给我做佣人,我担当不起。出家的使命是什么?续佛慧命,弘法利生。你知道吗?这八个字要没做到,你出家就有罪过,你没有尽到出家人的职责。
「续佛慧命,弘法利生」,可以从三方面来做,功德都是相等。第一个是发心讲经教学。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样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。我们今天学院采取的方法,一年我们讲经举行四会,每一会七十天,十个七。第一会前几天才圆满,我们一年办四次是四会,要把这个事情办好、办成功。布里斯本净宗学会这个地方是念佛,一年我们也办四会,春夏秋冬各一次,一次打十个佛七,七十天,十个佛七连在一起。老老实实到这个地方来念七十天佛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,这个是成佛之道,弥陀之道,西方净土之道!
只要守住念佛的原则,大势至菩萨的教诲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你就成功了。这八个字意思要不好懂,觉明妙行菩萨他用另外一个话来说,意思完全一样,「不怀疑,不夹杂,不间断」。觉明妙行菩萨讲了九个字,跟大势至菩萨讲的八个字意思完全相同,但是他所讲的我们更容易明了。不怀疑,如果有怀疑,你到学院去听教、听讲经。听讲经、学经教的目的是断疑生信,真正不怀疑了,不需要听教了,听教是打闲岔。一心持名,持名功夫得力不得力,就在乎夹杂、间断,你的功夫不会得力;不夹杂、不间断,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!所以念佛堂不要讲经,讲经把你的正念打乱了。念佛堂里面只可以讲开示,开示最长不要超过五分钟。开示些什么?提起大家的正念,没有废话,是警策的话、勉励的话,言语简单扼要。
临命终时候的开示非常重要,关系这个人能不能往生,帮他助念的功德很大。什么时候讲开示?这个往生的人,他在那里说他看到什么什么人来了,他所讲的都是已经过世的人。你听他说这些话的时候,这个时候要开示。开示怎么讲?「不要理他,不管看到什么人来,统统不要理,赶紧念佛求生净土」,就这几句话。他要没有声音,没有说这些境界,就一句佛号念到底,不用再开示了。
帮助众生要有智慧,要能观机,知道时节因缘,知道用什么方法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。帮助别人,别人的根性跟我不一样,我决定不能够勉强别人用我同样的方法,那就错误了。我用这方法有效,别人用这方法不见得有效,什么原因?根性不相同,要细心观机,应机说法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看刹种不同,十句里面最后一句:
『各各力加持』。清凉大师在《疏钞》里面跟我们举一个例子,好比饮食能帮助我们这个色身住世,如果没有饮食,这个色身就会饿死,用这个来比喻。如果就法上来说,「广大法味,喜乐所持」,佛常讲法喜充满,这是佛法。如果是世法里面,世法那也是法。什么样的法加持,让这个人在这个一生当中,勤奋努力、力争上游而不退堕?世法里头也有种种,众多的种种加持,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桩事情,一种是为名,一种是为利,「名利」两个字全部都包括了。你一生勤奋努力,你想想看,你能够逃得过名利关吗?
我在平常劝导同学也说了十六个字,「自私自利,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贪瞋痴慢」这十六个字,这十六个字障碍了心性,障碍了性德。换句话说,障碍了自性本具的般若光明、万德万能、庄严相好,这十六个字障碍了。学佛、修道要想获得佛菩萨那样的成就,这十六个字一个字都不能够沾染,沾染上一个字就把你修学的功夫破坏了。所以我们不能不时时刻刻提高警觉,常常反省检点我有没有这些病。
初学的人当然有,你要常常检点,我这个病有没有减轻,一下断掉谈何容易!警觉性很高的人,也得要几十年的功夫,才能把这个障碍淡化,你的功夫就得力了。如果这十六个字断掉,那恭喜你,你证果了。小乘法里面,你的地位是四果四向;圆教大乘法里面,你是十信位的菩萨。看你的功行,你契入哪一个位次,这就很好了。纵然是最低的位次,菩萨初信位、小乘须沱洹,在三不退里面,你已经证得「位不退」。虽然你还没有能够超越六道轮回,你决定不会退到三恶道,这是保证!你的修行总在天上人间,在这里头流转。思惑断尽,你就超越六道轮回了。
如果你能够遇到净土法门,这个缘无比的殊胜,你能够断见惑,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,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上三品。诸位要知道,凡圣同居土上三品可以来去自如;换句话说,想什么时候往生,真走得了。如果与这个世间众生还有缘,不急著往生,多带几个去,行,没问题。我们世间人讲生死自在,来去自如。凡圣同居土里头,你断了见惑,那还有什么问题!品位高的生方便有余土。即使在凡圣同居土里面,我刚才讲上辈往生上三品。这是说到净土四土三辈九品,真的是法喜充满。
学佛兴趣不浓,功夫不得力,什么原因?烦恼习气一点都没有伏住。我们不能讲断,伏!现在一般人讲控制,不要控制外面的人事物,要控制自己的烦恼习气,要学会这个本事,这是真修行。自己贪瞋痴慢还常常现行,这很糟糕。顺境善缘决定没有贪爱,增长自己的福慧,离顺境善缘、离贪恋就增长自己的福慧;逆境恶缘,不生瞋恚,不起报复的念头,消除业障。
所以修行人会修行的,顺逆境界、善恶众缘对自己都有利益,没有害处。凡夫不行,为什么?他的烦恼习气重。顺境善缘起贪恋,你看看,增长贪爱;逆境恶缘增长瞋恚,他生烦恼。烦恼现前必造恶业,造作恶业,哪有不受恶报的道理!贪心重的人,饿鬼道去了,贪欲是饿鬼道第一个业因,牵著你到那里去了。瞋恚心重的人,嫉妒心重的人,地狱道去了。地狱道出来,那个瞋毒还有余习,多半在畜生道变那些毒蛇猛兽,身上都带著严重的毒液。那个毒液从哪里来的?严重的瞋恚,严重的嫉妒,这么来的。
佛法修学重要的指导原则,佛菩萨在经论里头常常讲,真的是千遍万遍反覆叮咛,唯恐我们疏忽了,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这两句话重要。真正佛弟子念念不忘这个教训,一切时一切处,面对著一切人事物,修什么?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,就修这个。把贪瞋痴转变为戒定慧,我们的修行功夫就得力,功夫就成就了。你要懂得对付贪瞋痴就是戒定慧这一服药,用戒对治贪,用定对治瞋,用慧对治痴。戒定慧三学里面是圆融的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贵在日常生活当中、境界现前的时候你会用。
八万四千法门,任何一门,只要功夫得力,自然法喜充满。如果得不到法喜,学习学的不能生欢喜心,这个时候我们要认真反省检点,这个法门不契我的机,生不起欢喜心。我们在实际学习过程当中,你仔细去观察,确确实实有一些人喜欢静坐的。禅修静坐的,他不喜欢经教,经教太麻烦了,没有耐心。你叫他在禅堂里静坐,行,他一次确实可以坐好几个小时,他感觉到非常轻松,因为工作给他紧张压力,他到禅堂静坐能够把他的压力减缓,他觉得很有受用。你叫他来学教,他不得受用,他很厌烦。另外有一些人我们看到的前生大概学密,持咒他很喜欢,咒语他很容易学会。有一类人,上师也很勤奋的教导他,教他一个咒,念几个星期都念不下来,我们就晓得他前世不是学密的,他没有密法的根机。从这些地方你细心去观察,所以是前世有缘,你修学容易;前世没修,这一世来搞很生疏、很困难。
从这些地方你想想看,人肯定有前世的,他带著有前世的习气。如果没有前世,这个现象没法子解释。这一个法门为什么有人一学就会,很有兴趣;另外一个人,我们细细观察,他的智慧能力不比他差,为什么他学不会?所以想到这个地方,我们会联想到经论上佛常常讲「应机说法」,佛有能力观机,我们众生没有这个能力。这个观机是什么?佛能够看到他前世再前世,过去生生世世他是学什么的。他遇到佛了,佛教他一个什么法门,很容易成功,没有学多少时间,他开悟了,他证果了。这是什么原因?佛了解过去生生世世修这个法门,这个法门他有根柢,一接触他就通了,毫不费力了。
如果传授法门传授错了,非常困难,没有兴趣,学不好,当然就退转了,不想再学了,这样的人很多很多。这个原因我们知道了,他遇到这个善知识,这个善知识不会观机,把一个生疏的法门、方法勉强教他学,错了。当然近代这些善知识跟古人相比差得很远,古时候大德确确实实有修有证,证果的人很多。
现代人社会环境不利於修行,诱惑太多、太严重,自己业障习气也很重,内外都有障碍,所以证果的人没听说过了。正如早年倓虚老法师所讲的,他老人家很感慨的说,他在一生当中,不要说是亲眼所见,亲耳所闻的也没有听说哪一个人开悟了,这个开悟是讲明心见性,没听说过,没有听说过证果的。真正修行人他见过,修禅得定的人他见过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这一生听都没有听说一个。所以倓老最后念佛往生了。
法门传授一定要契机。净宗法门,佛在《大集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末法时期净土成就」。但是要知道这是大多数,大多数人净宗法门契机,还是有一部分人不契机,他对念佛法门不感兴趣,这一句佛号念不下去,念个两三天还勉强,到五、六天就不行了,这是什么原因?我们一定晓得过去生中未曾学过这个法门,不妨再试试其他法门。但是现在难、真难了,没有道场;禅的道场没有了,在教下呢?华严的道场也没有了,法华的道场、楞严的道场、三论的道场、法相的道场,古时候有,现在没听说过。所以你要想学到哪里去学?
我听到一位居士同修告诉我,他在美国有一个很好的朋友被灵媒附身,他说这个灵是他过去生中的师父,是个藏传的喇嘛,教他学密。这个同学是念佛修净土的,就向他请教念阿弥陀佛好不好?这个附身的灵说很好,念阿弥陀佛很好。他就问他,你要不要念,要不要念阿弥陀佛?他说:我现在还不想到极乐世界去。这个事情发生在美国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我们这个同学决定不会讲妄语,是他大学同学的朋友。类似这些事情,在现代社会里头,真的是此界他方,在全世界许许多多国家地区,我们都听说,还有见到的。
去年我在图文巴遇到一个灵媒,从达尔文来的,也说了许许多多的讯息,有些说得很准。所以这些事情,我们学佛的人用什么态度来对待?不可不信,也不可全信。最好的心态是从这些灵媒传递的讯息告诉我们,确确实实有过去、有来生,这个几乎是完全一致的说法,我们得到这个讯息,我们的信心加强了。这一世很短促,纵然活到一百岁,真的是一弹指,要珍惜这一生当中短短的时光,这个时光是非常的宝贵,要好好的掌握住。
既然遇到净宗法门,对净宗法门有兴趣、有信心,能生欢喜心,那就说明过去生中与这个法门有缘,一定要认真努力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我们就会有成就。现前的成就,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一心不乱,心不颠倒」。一心不乱是定,心不颠倒是慧,这两句话就是念佛三昧。三昧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是正受,念佛人正常的享受。正常的享受,换句话说,一定是把不正常的享受抛弃了,你现在得正常享受。正常享受是一心,我们平常讲的清净善良,套一句《十善业道经》上的话:不容毫分不净夹杂,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。这个大受用!你的心与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相应,你的行落实在你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你能够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」,这是念佛三昧。这个时候就像清凉大师在此地所说的,「广大法味,喜乐受持」。我这个身命,身命在这个世间获得最有利的支持,净宗的修学。
如果是学教的同学,我在这一生遇到的也不少,欢喜学教,有在家的、有出家的来找我,很想跟我学讲经。当然我们仔细观察确实有一些有善根,从哪里看?他很容易学会。他对於经教,上台去讲经很有兴趣,能生欢喜心,讲的也很有进步,这个说明前生曾经学过。有一些人很想学,学不成功;真的是想学也很用功,就感觉得很难,我们晓得前世没有学过这个法门。
经教内容非常丰富,就像一所圆满的大学,各种不同的科系统统都有,所以这里头也要契机。有人是大乘根机,有人是小乘根机,有人是圆教根机,有人是渐教根机,贵在善知识有慧眼能拣别、教导他,但是真正成就关键是在学生学习的态度。如果这个学生对老师有信心,真正依教奉行,纵然过去生中没有学过经教也行,也能有成就。最怕的是对老师没有真正的信心,半信半疑,甚至於还疑惑老师吝法,你看大经大论不让我学,让我学的是小部的,这是什么意思。对老师起这种疑惑,你肯定不能成就。老师如果不是再来人,他没有能力观机;虽没有能力观机,他经验比较多,他在那里试探。这个小部经做试探很有效果,因为经文短,学习的时间不长。你表演看看,如果表演的很不错,能让听众很满意,就能够推想到你对於经教有这个根性,阿赖耶里头有这种种子,然后不妨让你多接触这些经论,接触之后,你喜欢哪一种?你跟这一部经论就有缘了。你不喜欢的没有缘,没有缘学起来困难,有缘学起来容易。
不学经论,我学领众,我学仪规,我学法器,这个也要有兴趣;换句话说,还是要过去生中阿赖耶识里头有这个种子。领众耳根都很利,能够辨别音声节奏,懂音节。往年韩馆长在世,我们同学当中,许许多多人仪规、法器、唱念都是韩馆长教的。她常常给我讲,她过去生中大概是赶经忏的法师。何以见得?这些法器她一听就会。所以她常常参加寺庙的法会,回来之后她就能教人,她有这个能力,现在人所讲的音乐细胞,她有音乐细胞。这个也是续佛慧命,弘法利生。领众薰修,我们也不要搞得很复杂,不是作秀,不是表演,规规矩矩念佛,必须要学的朝暮课诵、佛七仪规、三时系念,够了!把《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多念,把它念熟,念佛堂里面领众念佛,一生乐此不疲,何尝不是菩萨应化!我们学会就向这个目标去努力。
学院重视解门,我们有很好的修学环境,让你安心学经教。学会这个地方有念佛堂,有许许多多热心的善知识来护法,让你安心在这个地方念佛。七十天当中,希望你能够念到功夫成片,这是念佛三昧里面品位低的,总算是有了收获。念到功夫成片,就是说你念佛的功夫有能力控制你的妄想习气,妄想习气虽然没断,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不起现行,你的功夫已经把它克服住了。《金刚经》上讲「降伏其心」,你的功夫能够把烦恼习气降伏,很有受用,这样的功夫念佛往生有把握。
第三种是修福,真正修福,在常住里面充当护法,「内护」,照顾学经教的,照顾念佛堂的,我为大家服务。服务也是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慈悲心,照顾这些用功的人生活起居,面面都设想周到,让你身心安稳,好好的用功;学教的,你去好好学教,念佛的好好念佛,发这个心,这个心是好心,护持。这三种功德都平等。我常常讲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,为什么?没有真正护法的人,你的身心不能安稳,你的道业怎么会有成就。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