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方广佛华严经 - (第八二二卷)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八二二卷)  2002/8/17  澳洲净宗学会  档名:12-017-0822

  诸位同学,请看「华藏世界品」,藏海安布庄严总结的偈颂,第二首看起:

  【摩尼吐云无有尽。十方佛影於中现。神通变化靡暂停。一切菩萨咸来集。】

  上一次讲到这个地方。我们要在圆满性德当中,去学习怎样恢复性德的大用,这是我们学佛真正目的之所在。世出世法确实如经所说,神通变化从来没有停止过,这个道理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。性德的随心应量,就像普贤菩萨所说的随喜功德、恒顺众生。这里面讲的众生包括十法界。众生有意,性德无心,无心才能够顺应,这里面有很深的理。所以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证得圆满的佛果,就是圆满的智觉,自自然然能够恒顺一切众生。

  『一切菩萨咸来集』。菩萨是在学习的地位,这个地方讲的都到华藏世界来集会。来集会为什么?为的是听毗卢遮那如来的教诲,大众同学互相切磋琢磨。实际上做这些形相都是一种善巧方便,给我们初学人做榜样,菩萨哪里要真的来集会?没有这个必要。菩萨平常往来,给诸位说都是用心灵感应,没有来去,没有常断,不常不断,从来没有间断过。

  就像我们现在在摄影棚里面,面对著摄相机,在萤幕的前面,我们能够看到远方的世界,他们那边也能看到我。我们彼此天天见面、天天交往,有没有来去?没有来去。我们今天是用科学工具,诸佛菩萨不需要用这些工具,这是他们的高明处。我们现在还达不到他的境界,科学技术有待提升,这个提升有问题。到心灵感应的时候,这些工具统统用不上了,变成累赘了。要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无障碍,一切都无障碍?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,障碍从哪里来的,我们要知道;障碍要怎样消除,我们也要知道,然后才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。

  这个地方的表法,「一切菩萨咸来集」,在九法界里面这是很有必要的,大家共同在一起学习切磋琢磨。在佛法的制度里面,世尊当年在世,每年夏天三个月(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),这三个月是属於雨季,出门很不方便,所以在这段期间世尊就定夏安居的制度。长年在外面教化众生的这些学生,在这个时候都回来,回到佛陀的身边接受佛陀的再教育。每一年自己有三个月的时间,现在人讲的进修教育,要把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。夏安居圆满了,再回到个人有缘的地区去帮助众生,教化众生。自行化他两方面都兼顾到了,这个制度很好!

  一直到现代有很多寺院还举行结夏安居,但是意义跟从前不一样。如果我们的夏安居确确实实是在做进修教育,那是好的,出家人活到老学到老,讲经教学永远没有中断。这是这一个行业多元文化的教学工作,我们要把它担负起来,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好,这个是对社会的贡献。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,化解冲突,促进和平,务必让人人都觉悟到,人与人之间应当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,互助合作。过去所犯的错误已经过去了,错误当中所有一切不愉快的事情应当把它忘掉,不能再有丝毫报复的念头。为什么?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彼此都痛苦,没有赢家;两面都输,不是双赢。

  我们一定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,纯客观的立场来看待,问题不是不能解决,需要有人引导。圣贤人都在引导我们,很可惜的我们跟圣贤脱了节,现在必须把脱节重新再挂钩、再连结上。不能否定古圣先贤的教诲,他们的教诲,用今天的话来说,是真的。何以见得他是真的?他用的是真心,没有私心,无我无私,念念为社会、为众生,这个心是真心。真心所见到的理是真理,真心所见到的事是实相。

  我们凡夫跟他不一样的,凡夫起心动念自私自利,为自己、为家庭、为这个小团体,我们的思想见解都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面,见不到外面的大世界。所以往往有许许多多的事理,我们看错了、想错了,於是就做错了,还自以为是,这才造成许许多多无谓的苦难,我们不能够不觉悟。

  一切菩萨来集,这个给我们很大的启示。人与人之间要往来,要常常在一起集会;常常往来、常常聚集、常常交流,许许多多误会就消除了。古往今来很多冲突,本来什么事都没有,就是因为缺少沟通、缺少往来,彼此猜疑,愈猜愈恶,真的叫无事生非。小到两个人不合,大到两个国家发生战争,实在说,缺少往来。

  第一次大战距离第二次大战二十年了,二次大战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了,第三次世界大战没爆发,什么原因?得力於现在的高科技的资讯,彼此之间沟通方便了。由於交通的便捷,访问方便,彼此互相访问、互相观摩,这是多了解了,所以谁都不愿意发动战争。每一个人都知道,发动一次战争,多少众生牺牲了生命财产,因果责任可怕!纵然不相信因果,不相信轮回,他也觉得这一生当中杀人太多,晚年身心不安,确确实实后悔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做错事了。

  我遇到许多从事於军职的,这里头有将军、有中下级的军官,我见得很多。即使是将军,在他晚年老死的时候,我看到他们忏悔,他们要我教他念佛,问我要念珠。这些谚语里面讲「良心发现」。他是个好人,晚年他觉悟了,晚年时候晓得一生都过去了,想想这一生在这个世间所造种种业,获得了什么?名闻利养、权力地位、一切财富,到头来一场空,一样都带不走!

  所以到晚年的时候,觉悟的人很多,古人所谓「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」。这个时候良心发现,说真心话!知道自己一生做错事情,后悔莫及,劝导后人不要学他这个样子。但是这些后学的年轻人,几个人能懂?几个人能体会到?为什么?他正在迷惑颠倒的时候,很难唤醒。只有一类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人,看到这个现象,听到这些话,心里面有所警觉。这样的人不是没有,少之又少,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根性利的人。

  所以我们读这首偈颂,在他的殊胜德用当中,我们知道这个集会非常重要。现在就是互相的访问交流,能够化解许许多多的误会争执,这是应当重视的。朋友与朋友之间也要常常往来,友情才能够增长。我们学佛的同学,我们要增长的还不是友情,道情,在道业上互相勉励,互相提升彼此的境界,这样的机会、这样的交流是有益的。

  所以我们今天在昆士兰有两个道场:一个净宗学院,一个净宗学会。我们对这两个道场的期望,希望「一切菩萨云来集」。学院,大家在一起学习教义,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担负起教学的任务,这属於解门;学会是属於行门,我们都是属於净宗。学会修行的模式,我们完全采取印光大师往年在灵岩山的仪规,长年佛七。长年念佛的人,我们欢迎,我们供养,在这个念佛堂认真努力的来修行,一句佛号念到底。

  这个念佛堂没有讲经,没有法会,没有经忏佛事,二十四小时念佛不中断,念累了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再念。我们的目的求功夫成片,一心不乱,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。一个生净土,这一个人就成佛了;两个生净土,两个人成佛了。我们希望有出家的菩萨发心到这个道场来领众,人数不拘多少。我们在《西方确指》里面看到,觉明妙行菩萨他们只有十二个人,个个成就,这个不可思议!我们要真干。

  这个学会,昨天所有干部我们在一起集会,我们重新改组,认真的把它带上轨道,希望这个地方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生成佛的一个道场。这样子做,我们对得起释迦牟尼佛,对得起历代祖师,对得起一切护持道场的护法善信,我们会做的心安理得。

  学院那边培养弘法人才,解行相应。对外面来的同参道友们,外面到这边来观摩、来学习时间短,所以我们每年四季特别有佛七法会,山上学院有佛学讲座。每一季我们办一次,春夏秋冬我们就办四次;一次七十天,十个七圆满。七在佛法也是代表圆满,十也是代表圆满;你看《弥陀经》上用七表圆满,《华严经》上用十表圆满,所以我们这个集会订七十天。

  这个集会欢迎大家都来参学。因为我们道场不大,宿舍容量有限,所以人数都订在四十八个人;念佛堂也是四十八个人,学院里面外面来修学的同学,我们也订四十八个人。如果报名人数多了,我们就推到下一季;每一年有四季,我们常年的办下去。将来人数多了,我们相信佛菩萨会加持、会保佑我们这个道场,念佛堂或者是宿舍慢慢再扩充,我们现在能容多少,我们就接受多少;一定认真努力的真干!成就自己,成就有缘的同学。再看下面第三首:

  【一切摩尼演佛音。其音美妙不思议。毗卢遮那昔所行。於此宝内恒闻见。】

  摩尼是如意宝。『一切摩尼演佛音』,诸位在这里看这个「演」字,这首偈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字。他不是唱佛音、不是说佛音,演!演是表演。「一切摩尼」指的是什么?指的是六尘,眼见的色,耳闻的声,鼻嗅的香,舌尝的味,身触,意知。这一句话是讲的六尘说法,哪里会有中断!这不就是前面所说的「神通变化靡暂停」,从来没有停过。

  『其音美妙不思议』,这个话是真的。六尘表法,你要是真正觉察到了、真正看出来了、体会到了,这个里头的境界奇妙无穷,不可思议!我们要好好的学习。在哪里学?《华严经》上学。不在《华严经》上,真正很难体会得到。读了《华严》,在《华严经》上真的有了心得,你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这一切法中,没有一法不是佛法,法法皆如,法法皆是。然后才真正能够觉察到,原来我自己是圆圆满满生活在一切诸佛怀抱之中,你就想到这是多么幸福、多么圆满、多么不可思议!

  眼见的这些花草树木,我们不必出去,就在我们学院的前后庭院,你看到树了,经上讲的树是什么意思?想想世尊在《华严经》上给我们开示的,我们见到树就觉悟了,树有许许多多的品种,代表一切众生在这个世间、在这个社会,各种不同的行业,各种不同的建树。我们今天选择的是佛菩萨这个行业,这个行业表什么?表道德、表智觉、表善行。我们在这个地方有没有建树?有没有树立我们的道德?有没有建树我们的德行、善业?

  这个庭院里面,我在前后都种了竹子,竹在中国古大德都看作清高。竹,你看有一节一节的,这个节就是分寸,处事待人接物、言语造作都要有分寸,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,恰到好处,它表这个意思。外面有,当中是空的,竹子的心是空的,表法的义趣很圆满!外面现高节的形相,心里面清净寂灭,一法不立,清净心;心要空,心要虚,谦虚;外表是谦,里面是虚,虚心。哪一样东西不是在表法?哪一样东西不是在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?就在庭院里面,你就看到「一切摩尼演佛音,其音美妙不思议」。

  『毗卢遮那昔所行』。毗卢遮那佛没有成佛之前,他也是凡夫,跟我们一样。他在无量劫中修行成就了,「昔」是往昔,他成就了。怎么成就的?怎么样修成的?我们要知道,我们要学习。毗卢遮那佛所修、所行、所成就的,都在这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《华严经》上是概说,细说就是一大藏教,所以大藏经确实开卷有益。无论哪一部经,你展开没有不得利益的,你展卷决定不会叫你空过的,这是美妙不思议!功德不思议!殊胜不思议!

  一切摩尼就是一一法中无一不是大圆满,一片树叶、一株小草、一粒微尘都是圆满的。为什么?称性,它是自性所现的。唯心所现,那个心就是本性,真心本性所现;性是圆满,本来圆满,从来没有丝毫欠缺过。

  『於此宝内恒闻见』。此宝就是指的一切法,一切法,一一法内都能见到。我们今天见不到,见不到的原因是有障碍,就在你面前你就见不到。我们凡夫哪里晓得六尘说法,如果你真的能体会到六尘说法,我们现前境界跟华藏有什么差别?跟极乐有什么差别?毗卢遮那佛、阿弥陀佛还不就在我们面前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真在面前,你见不到,你有业障。这个业障,你的业障碍了你,叫做业障。你的业是什么业?你的业是善恶业,你的业是染业,恶业障碍你,善业也障碍你。为什么?不清净。所以诸佛菩萨他们的一切活动造作,世尊在经上不得已说一个「净业」,为了对我们说法方便起见,显示我们凡夫造的是染业,染污,染污那就是障碍;佛菩萨造的业清净,清净就没有障碍。

  再跟诸位说,净业跟染业差别在哪里?形相上没有差别,用心上不一样。我们看佛菩萨的造作,就是看《华严经》末后五十三参,这五十三位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。他们示现的法身菩萨,你看有善也有恶,所以在事相上没有差别,里面不一样。里面是凡夫,无论作善作恶,他总是跟妄想分别执著连在一起,这就染!被什么染了?被妄想分别执著染污了。那佛菩萨呢?佛菩萨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所以叫净。如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什么?学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落印象,高!这是本事。

  如果要有人问,这个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落印象,这还能办事吗?跟诸位说,无论办什么事,办的比一般世间人办的圆满,而且在办事当中没有过失。那么凡人办事过失从哪里来的?过失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,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哪有过失!给诸位说,没有过失,也没有功,无功亦无过。你要细细去想想这句话,功过两边都没有,清净心现前,自性流露,「於此宝内恒闻见」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再看偈颂的第四首:

  【清净光明遍照尊。庄严具中皆现影。变化分身众围绕。一切刹海咸周遍。】

  第一句是说的诸佛如来,狭义上来讲这一句就是讲的本师毗卢遮那佛。毗卢遮那是梵语,他的意思是光明遍照。所以这个地方『清净光明遍照尊』,就是指的华藏世界的教主毗卢遮那如来。名号的含义我们一定要懂,「清净」是德,「光明」是慧。如果用戒定慧三学来配,清净是戒、定,光明是智慧,戒定慧三学圆满了。「遍照」是讲起用,佛以戒定慧三学平等教化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这叫遍照。

  『庄严具中皆现影』,这一句话重要了。我们能不能在一切庄严具里面见到清净光明遍照?哪些叫庄严具?我们在前面经文教诲里面体会到,六根所接触的一切境界,一切境界当中,一一法无一不是自性的庄严,无有一法不具足清净光明遍照,我们能够看的出来吗?能够体会的出来吗?

  读《华严》我们才真正有少许认知。一一法中,一根小草、一片树叶、一粒微尘细心去观察,统统具足了万德庄严,这个佛法真的叫平等法,真的叫清净法。清净平等在一一法里面,我们见到了,一一法无一不是自性圆满的流露。难怪宗门大德大彻大悟之后去参礼老师,老师来测验他,看他是不是真的觉悟,这个完全用谈话来测验,佛家讲叫机锋,现在人讲的口试。问你:会么?你说见性了,性在哪里?学人往往随拈一法举出来,老师点点头给他认可,他考试及格通过了。

  法法圆融,法法具足。我们要问圆融的是什么?具足的是什么?我们现在读《华严经》,我们可以讲法法具足大方广,法法具足佛华严。「大方广佛华严」是宇宙的总名称,一微尘是小宇宙,虚空法界是大宇宙,大小不二。前面经文我们读了不少句,一一微尘中都有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,它怎么不圆满?它怎么不具足?它一点一滴都不缺乏。这个境界在《华严经》里面讲,称之为不思议解脱境界。

  我们在前面读过「普贤能入」,这个一大段经文都是普贤菩萨说的,明明就在我们眼前,为什么我们不能觉悟?为什么我们不能契入?这个答案,清凉大师在这一部经里面,大段落为我们指出「信、解、行、证」。入是证,我们之不能证得,前面这三条我们没有落实。

  第一个是「信」。佛在经上说的这些境界,我们有没有怀疑?我们是不是真的相信?真信难,理解之后这才真信。如果我对这个一无所知,我这个信怎么能生的起来。解了以后你有没有做到?如果没有做到,你怎么能契入,你怎么能证。做是什么?通过实验然后证明。我们要问,佛在这个经上教我们持戒,持戒我们有没有做到?佛在这个经上教我们修定,修定我们有没有做到?不做,如何能证实,如何能契入。你契入少分,有少分相应;换句话说,解行你有少分的功夫;你有多分的功夫,你就有多分的契入。

  契入里头分等级,大分四十一个阶级,我们常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这是大分。每一位里面这个程度高下差别很多,绝对不是说初住菩萨跟初住菩萨都相等;大的是相等,细分不相等。好像我们在学校念书,一年级的学生,有几十个人都念一年级,大的分相等,他们都是一年级学生;考试起来还有第一名、第二名、第三名、第四名不等,没有一个是相等的。菩萨阶位亦复如是,没有完全相等的,各个境界不相同,我们一定要知道。

  我们自己证得什么样的地位,完全在自己行门上的功夫。功夫,说老实话,最困难的是第一步。世出世法,凡事起步难,这一关真的是很难突破。突不破,你永远是凡夫位。为什么突不破?没有办法放下自己这个身体,总是执著身体是我。「我」放不下,「我」这一关不能突破,这个是一切凡夫不管修学哪个法门,你不能契入的头一关。

  《金刚经》一开端就提出这个问题,「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」。我早年以为佛说这个话,这个标准是法身菩萨,以后渐渐懂得多一些了,才晓得不是的。佛说这个究竟是哪个标准?可以说是观行位的菩萨,是对我们凡夫说的。我们要怎样把四相淡化?换句话说,一定要放下分别执著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我再也不放在心上,我不执著了,我也不分别了,身在这个世界一切随缘,什么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,这样才把四相淡化了,四相没断。你修学的功夫就得力了,你的境界就转了。

  头一个转境界,我常说的相貌转了,为什么?没转的时候,你这个相貌是业障相;业障消了之后,你的相是菩萨相。不一样!自自然然让别人看了之后,感觉到你清净庄严,看到你清净慈悲。接著你的体质转变了,除非你有意示现,你有目的示现你要度哪一类众生,否则的话,这个体质转变了,多病转变成健康,多烦恼转变成智慧,昏沉、掉举转变成禅定。这个是修学初步的功夫,都是经上讲的「庄严具中皆现影」,就是清净光明遍照。

  首先是自己觉悟,一觉悟之后,自己感受到性德的清净光明,自己的身心跟性德融成一体了,那就叫做「证」。我们谈不到很深的证,浅证,浅证的受用就不可思议、就非常殊胜了。学佛的人在这个境界不能够自满,觉得这不错了,好了,你的功夫就止在这里,不能再往上提升,这是错误的。一定要知道我的功夫很浅,才得一个小小的轻安自在、法喜充满,往上的层次高著高来了,於是怎么样?更谦虚,处事待人接物更是卑下,没有丝毫骄慢的念头,没有丝毫骄慢的习气,你就不断向上提升了,这才是好境界。稍稍有一点得意,觉得我很不错了,别人都不如我了,增上慢起来了,你就又遇到障碍了。

  菩提道很长,沿途障碍很多,只要有一点点习气毛病犯了,都会造成严重障碍,小则不能够提升,大的障碍会让你退转,甚至於让你堕落。正因为这么一个事实,所以菩萨修行成佛要经历无量劫,道理就在此地。假如只进不退,那就像善财表演的一样,一生当中圆满成就。我们看到善财没退转,没有堕落,吉祥云比丘代表初住,海云代表二住,妙住比丘代表三住,他一步一步往上升,到普贤菩萨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,一生成就!没有别的,就在不退,这是我们要学的。

  要想学不退,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,一丝毫都不能够染著,你要能放下。像我们上楼一样,上了一层,在这一层参观浏览一下,停了。这一栋楼房有二十层,每一层都停,每一层都参观,你从一楼到顶楼你要费多长时间?几个小时。如果不停一直上去,几个小时变成了几十分钟。二十层楼你要是登上去,有十五分钟大概差不多就够了。所以怕的是停,站站都停,那就很麻烦。善财童子的高明,不停,真的是给我们示现出勇猛精进的样子、形相,一个接著一个参访,没有休息的。

  『变化分身众围绕』。身是讲的体相。我们人这个相叫人身,树这个相叫树身,山的相叫山的身,花的相叫花的身,桌子的相是桌子的身,「变化分身」。这一切现相,佛经里面常常用六尘的色相,六尘现相全部都包括尽了,这是变化所作,唯识所现。「众」是众多,说不尽!围绕在我们的周边、上下、十方,只有觉悟的人他清楚,他明了,他得受用。所以「觉」跟「迷」这两个字的意思,在这个地方就非常的明显了,我们凡夫确实是迷而不觉,回过头看看诸大菩萨,他们是觉而不迷,他们每天时时刻刻从来没有间断,真的是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这八个字,他们才是满分。他接受什么薰修?「大方广佛华严」的薰修。

  『一切刹海咸周遍』。这一句话就是我们常讲的一切时一切处,一切境缘当中,都是「清净光明遍照尊,变化分身众围绕」。到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觉察到、能够意识到、能够接受少分?学习过程必然先从少分,然后再进步到多分,最后达到满分。现在我们还是茫然无知,你就晓得自己烦恼习气太重了。怎么办?这个经多读多听,常常听、时时刻刻听,听久了你就省悟过来了,你的六根放光了。大乘经上常讲「六根门头,放光动地」,这个放光动地是怎么说?放光是明了了,动地是警觉了、觉悟了。不是真的地动,动地是比喻警觉,表法,表警觉。放光表明了,不迷了。

  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看出门道了,谚语所谓内行的看门道,外行的看热闹。外行迷而不觉,他看热闹;内行觉而不迷,看门道。门道,总的来说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这是门道。在一一法当中,你能够从这个角度去观察、去切入,妙不可言!这样才渐渐体会到是不思议解脱境界,我们慢慢就引入门了。入门之后,你才晓得什么叫做圆满,从圆满里面体会到大圆满、究竟圆满。底下有一首偈,「结属现缘」:

  【所有化佛皆如幻。求其来处不可得。以佛境界威神力。一切刹中如是现。】

  清凉大师注解虽然只有四个字,注得好!这个意思是说你怎么能入境界?你是凡夫,你怎么能入华严境界?偈子上告诉我们佛力加持。如果得不到佛力加持,确实我们没有法子入境界。我们看这一首的经文。

  『所有化佛皆如幻,求其来处不可得』。这个「化佛」无量无边,化佛指的是什么,要知道。这个地方指的是六尘境界。「化」就是前面讲的变化,「佛」就是前面讲的分身众围绕。为什么说六尘境界都是化佛?六尘境界一一法中都具足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性德,佛是性德,佛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。所以什么时候你豁然觉悟到大地众生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你就入佛境界了。要记住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你才入得了境界。

  有情众生皆有佛性,他修行证果成佛,我们一般人没有疑惑;无情众生它怎么能成佛?为什么?它不能修。它不能修,它怎么能成?这个道理、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怎么想都想不通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有情成佛,你自己成佛了,经上不是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,那个依报是无情的,无情的依报随著正报转,正报成佛了,依报也成佛了。哪有自己正报成佛,你的环境不成佛的道理!这个「依报随著正报转」,这个话就讲不通了;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句话也都推翻了。这个道理很深。

  为什么它跟著转?这底下三个字重要「皆如幻」。所以它从心想生,它随著正报转,它不是真有,幻有。所以佛在《般若经》上讲一切法无所有,一切法毕竟空,一切法不可得。这个前面两句就是说这个意思,所有化佛皆如幻,化佛都如幻了,哪一样不如幻?那不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化佛也在其中;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化佛也不例外。

  「求其来处不可得」。现在这个世间有许多科学家、哲学家在探索宇宙万物的起源,「来处」就是起源,能不能找得到?找不到。虽然各有各的说法,我们看到他们研究的报告,出的书籍杂志很多很多,讲的是不是事实真相?不是,是他自己在猜测,是他自己在理想。亘古以来,多少人在研究,多少种的说法,找不到一种能令人感到非常满意。

  佛在此地给我们说真话,真相要怎样才能得到?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真相就在现前。真相不是不能知,是你错了方向,你用妄想分别执著去探索真相,真相永远不能现前。为什么?真相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的,再用妄想分别执著去找它的根源,那到哪里去找?不找就现前了。你想找,那是个妄念、是个妄想,妄决定不能得妄的真相,用真你就见到妄的真相。

  佛用的方法是正确的,佛用什么方法?佛用定慧见到了,甚深的禅定突破了所有的障碍。这些障碍里头,包括现在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的空间,统统突破了,真相大白。他能见到真相,有没有办法说出来给我们听听?说不出。所以古德有一句话形容「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」,没有办法说出的。

  世尊在这一部经上没有法子说出,他也为我们说出了,这个是圆满智慧,高度的艺术,就是技巧,高度的技巧,不可说他也说出来了。虽说出来了,真的不好懂,所以马鸣菩萨教我们怎么样去读佛经?怎么样去听讲经?要「离言说相,离名字相,离心缘相」。这个「离」就是不分别、不执著,没有妄想!真正做到没有妄想,分别执著,你去读经听经,你才能够见到如来所说的真实义。

  开经偈里面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你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在,哪怕只有一点点,你都没有办法体会到如来真实义。你要真正体会到如来真实义,妄想分别执著要放下,这个东西不放下不行。为什么要放下?因为它毕竟空,因为它不可得,「求其来处不可得」。从不可得里面,你才真正看出事实真相。事实真相是什么?不生不灭、不来不去、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,《中观论》上讲的「八不」,这是事实真相。凡是信服、随顺佛陀教诲,依教奉行,你很容易证得。你要随顺你自己的烦恼习气,随顺自己意思,那就难了。

  佛在经上教导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之前,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。自己意思是什么?是妄想分别执著,你用这个东西,你怎么能够见到宇宙人生真相?你怎么能见到你自己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?宇宙人生真相就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为什么见不到?因为这个幻相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的。我们一般人(这个讲凡夫)不了解事实真相,误以为真,在这个里面又起了妄想分别执著,这个事情麻烦了,所以无量劫来愈迷愈深、愈陷愈苦,没法子解脱。佛真的是大慈大悲,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,果然觉悟了,彻底放下了,真相大白了。

  所以这是『以佛境界威神力』,这是佛在这里加持我们。佛讲这部经,这部经完全是他老人家自己亲证的境界;换句话说,佛在这个世界看到什么?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就是的。他的六根观感跟我们确实不一样,他是用清净光明遍照,我们是用染污,是用自己的烦恼习气到处攀缘。他是遍照,我们是遍缘(这个缘就是攀缘),所以触处成障,这个路走不通,不靠佛的威神加持,我们没有出路。『一切刹中如是现』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